实测,aimate cc2017pojie10系列会给移动ai开个好头吗

摄像头大爆炸:移动AI正在重写影像价值
摘要:也许AI可以改变手机的很多方面,但从根本上说,它想改变的是被看做常识的人机交互方式。
从移动AI芯片的诞生起,这个系列已经追踪分析和报道过很多手机领域的新变化。但假如让我来总结AI和手机发生碰撞之后,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哪里,答案可能只有一个:摄像头。
从技术逻辑上讲,搭载AI运算处理单元后的手机,结合本身GPU的图像处理能力,最显著的能力提高就是在图像内容生成、识别和处理上。无论是美颜、美景还是美视频,算法都能给你美出来。
但事实上,高端机们不得不齐齐拥抱AI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产业矛盾和现实问题。手机AI也不止带来了“拍照更好看”这个简单提升。AI对于摄像头的改变,已经被几款手机描绘出了伏笔。
本文中,我们将引用华为Mate 10、iPhone X和谷歌Pixel 2三款明确说明加入了AI能力与运算单元的手机,来讨论AI带给手机摄像头与拍摄功能的改变。
曾经我们认为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之后buang的一声,手机被炸成了今天“无所不能”的智能机。随着AI的到来,摄像头可能也在经历一场类似的爆炸。
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之间,苹果、谷歌、华为的主流旗舰机都宣布进入了AI时代?最直接的原因,显然在于高端机之间不可避免年年上演的拍照能力大战,打到如今已经进入了无比惨烈的拼刺刀阶段。曾经跟一个爱写手机拍照评测的摄影师朋友聊天,他认为这两年写手机拍照评测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为近似价位的手机之间,拍照能力实在太接近了。拍了各个场景的对比图,一会这家强,一会那家强,根本归纳不出结果来。即使严格按照DxOMARK这种专业机构的评测标准来做,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也有人觉得,在手机光学硬件和摄像单元上,摩尔定律已经接近失效了。随着双镜头、大光圈、千万以上像素摄像头成为标配,摄像头的核心单元群落似乎已经被固化。但手机还是要年年出,年年有改进。更要命的是对于高端机来说,摄像部分是绝对的血海厮杀,绝不能落人一头——想想手机背后的研发者和产品经理们,也是够头疼的。
即使领军的苹果,这几年在摄像头也是前进的举步维艰。甚至打开一些专业评测网站的照片,普通用户很可能分辨不清两代机型,以及竞品机型拍摄照片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摄影师和艺术家,有那么细致的分辨能力。所以为了让消费者继续感知拍照能力在变化,必须在摄像单元之外想办法——于是AI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或许意味着手机可以凭借基础硬件的改变和大量算法助阵,来提升手机在拍摄、录制时的体验。创造更多的玩法、更简单的体验,摆脱在光圈、像素等少数几个领域的无尽纠缠。对于渴望新消费增长点的手机厂商来说绝对是一场惊喜。
更重要的是,AI算力与算法在手机拍摄中的应用,可以有多种模式和方法。很难想象秘密研发的旗舰机会在AI应用细节上撞车。这点在华为Mate 10和iPhone 8/X之间的差异化中已经可见一斑,而这只是个开始,更多技术与开发生态成熟后,两款旗舰机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是手机厂商们求之不得的。
脱离同质化竞争的苦海,恐怕只能靠AI。所以,AI来了......
当然,AI可能改变手机的拍摄战争,绝不是说这场战役就不继续下去了。
事实上,在开创新玩法之前,AI帮助手机拍摄完成的最后一场战役,还是会聚焦在主流手机攻坚了许多年的战场:特殊场景拍摄。
这里所谓的特殊场景,包括夜景、强光、暗光、动态捕捉几个方面,具体应用的例子更是花样繁多。因为手机的摄像头注定没有纵深,所以无法像单反摄像头一样来处理极限光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因此暗光、强光环境下的拍摄,也逐渐成为评价一款手机摄像能力好坏的基本要素。
看一下DxOMARK的手机拍摄评分排名,会发现前五已经基本被AI手机所占据。而这些手机拍照能力的重要加分项,就来自算法对光线环境的捕捉和平衡推导。比如谷歌谷歌Pixel 2会采用复杂的算法,比如对摄像头收集信息进行拆分和模块深度学习,来达成精神效果和光源重绘。因此在白光处理上获得了高分。
而更显著的例子来自华为Mate 10,应用麒麟970芯片搭载NPU提供的AI任务处理能力。Mate 10可以通过本地计算来完成大量算法在光环境中的填补。构造出更自然真实的细节还原能力。
在DxOMARK的这张评测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光线环境和阴影的还原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当然这其中有光圈的作用,但AI算法对于明亮与阴影的配平应该也作用其中。
算法捕捉技术不仅作用于静态拍照中,更多体现在高速运动环境下通过算法来实现超高速对焦,以及在暗光环境下完成的识别+拍摄。
同样,Mate 10为代表的AI+拍摄,还能在比较复杂的动作和特殊光线下实现动态美颜与视频美化。这些能力真实提高了手机拍摄命题原本就应该提升的能力,甚至利用底层硬件+算法,实现了单靠摄像头无法达成的很多功能。
但这只是提升,AI到来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很多所谓“常识”发生了改变。我们知道,Mate 10这次在DxOMARK的静态拍照测试中拿了世界第一的100分,而DxOMARK的测试是不开任何附加模式的,所以AI拍照真正的魅力,或许还在那些没有被评测的功能里。
请假设你是一位不热爱拍照,但热爱女朋友的直男……当你使用昂贵手机给女友拍照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什么?
开心?忐忑?NO,你的第一感觉是复杂到心累。你会发现手机上一大堆功能,一会要HDR,一会要美颜美肤,一会要大光圈背景虚化,一会要景深模式......这要是赶上个暴脾气,不是扔手机就是扔女朋友。
事实上,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操作和专有名词,是因为为了处理不同的拍摄对象和场景,手机必须模仿相机的模式,给出不同的曝光、白平衡和对焦策略。但更多的功能意味着更复杂的操作,世界上还是手残党多一点,是否能免去这一步呢?
对于AI加入手机这件事,或许一个十分值得兴奋的点在于,AI的主要能力之一在于识别和理解图像。换言之,通过识别后的图像信息自动触发功能对应,或许意味着可以把无知的直男们解放出来。比如谷歌的Pixel 2就很大程度上利用了AI的识别能力来拍照。在它的摄像单元里,隐藏着一个神经网络算法,专门用来分辨拍摄中的人物信息。然后传输到后端进行不同阶段的对应图片处理。
当然,谷歌的这个技术主要目的是让但摄像头来获取双摄的美颜拍照背景虚化能力。并且依赖云计算做一部分处理,无网环境下体验有点差。
而华为Mate 10的识别+拍摄,也即其宣传的“智慧摄影”模式似乎是更激进的方案。Mate 10的处理方式,是通过NPU来先期学习了上亿张图片的信息特征,形成自己的机器视觉判断基础。然后组织成13种拍照模式。当摄像头在拍摄时触发了这种模式,手机将自动调到对应的模式。这样用户就跳过了复杂的操作,仅仅需要打开手机,找到构图就行了。
事实上,这种先识别后拍摄的模式很可能在短期内成为通行的标配,甚至取代一部分常用功能。毕竟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中,拍摄照片的目的和期望效果是有高度一致性的。通过AI带来的深度学习能力归纳这些特性,智能化完成用户期许,或许才是未来摄影的常态。
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到了海边结果下雨,到了景区遇上雾霾,到了好莱坞没有大明星,都可以用AI来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甚至弄出来几个偶尔路过的明星侧影.....
当然,AI的识别+拍摄能力,真正应该解放的是老人、孩子以及大多数只是偶尔采用手机拍照的普通人。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去学复杂的教程,获得高超的审美,但我们还是希望让精心准备的一刻留下更漂亮的记忆。AI让世界更公平,也许正是如此。
上面介绍了两种可见的AI+摄像头模式:AI提升拍摄和AI改变拍摄。但今年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看到了AI给摄像头的另一种赋能:不只用来拍摄。
目前所见,这重功能已经有两种思路:第一种iPhone X为代表的,在感知能力上做文章,将摄像头与传感部件结合生成新的体验与功能。
iPhone X摄像头在结合了新的感光元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入了相当复杂的传感器系统。尤其是在前置摄像头上,用“刘海”里原深感摄像头实现了生物识别和动态捕捉,达成了Animoji和人像光效等特色功能。
另外Face ID也是通过类似功能来实现的结构光识别。泛光感应元件还能在暗光状态下帮助用户解锁手机。这种思路或许意味着,摄像头以后不仅仅是“看见”,而更多可以“感知”外在。目前作用仅仅是人脸识别和一些特色功能,但距离运用硬件和算法基础开发更多功能应该已经不远了。
而另一种模式,是通过摄像头本身的机器视觉能力来获得数据学习和智能体成长能力。以Mate 10的智慧引擎为代表的AI摄像头,不仅是记录影像信息,并且还会在本地完成对这些信息的学习和理解。从而适应用户习惯,达成更好的拍摄体验。跟iPhone X的感知模块一样,Mate 10的感知能力可能目前也仅仅是基础,但是手机的本地学习能力一旦开启,将为开发者带来充沛的想象力。也会为手机通过摄像头理解外在这个命题打开一个缺口。
这两种方式都意味着,手机AI带来的不仅是摄像能力本身的提升。而是将摄像头作为信息采集方式之一,纳入更庞大的能力体系里。以此培养出手机的精准识别能力、多元数据处理能力、内容输出能力,对于未来才是至关重要的。
或许等到开发者开始集体思考这些能力意味着什么,移动AI带给影像世界的真正价值才会浮现出来。
也许AI可以改变手机的很多方面,但从根本上说,它想改变的是被看做常识的人机交互方式。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投稿作者:脑极体 的原创作品,责编:王通。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关注品途商业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输入的验证码不正确。
(品途专栏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手机懂你这件事,Mate 10的想法不一样
手机懂你这件事,Mate 10的想法不一样
不怎么夸张的说,今天一个普通人类的父母子女伴侣债主上司加在一起,也不如手机更了解ta。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具体到出行、消费、社交、娱乐的每一个场景,都已经无法离开手机这个中心。每天有海量的个人数据与交互信息输入手机,又有无数内容从手机输出,于是人们开始很自然的假设:手机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做些什么?比如,更懂它的用户主人?“让手机更懂你”一直都是智能机时代的主攻方向。当人工智能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和拟人交互特征部署在手机上之后,AI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个方向的主要手段。随着麒麟970诞生以来,苹果、华为先后发布了搭载AI处理器的手机产品,谷歌、三星等品牌也陆续发布了手机AI计划。也许现在是时候来回看一下,在理解用户这个角度AI手机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我们对于“懂你”这个需求,是否本身就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了解普通用户是如何看待“手机懂你”这件事,我们首先做了一个小范围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还是很有趣的。恐怖谷效应:关于“手机懂你”的人类纠结为了让问卷调查具有代表性,我们在2个人工智能社群和2个手机社群中各随机抽选了25名来自各个行业的被访问者,组成了100人的受访群体,受访者对于手机和人工智能的话题基本都有了解。我们的调查包括四个问题,两个判断题和两个选择题。首先我们的提问是,是否期待更懂你的手机?不出所料,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是”。但接下来我们提问,是否愿意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让手机读取并理解你的所有个人数据,包括购买行为、聊天记录、出行信息等等。结果有超过70个人表示“不愿意”。接下来的选择题中,我们首先让受访者回答具有怎样能力的手机算是“更懂你”。选项包括:1读懂你的兴趣爱好、2读懂你的手机使用习惯、3读懂你的生物特征(包括虹膜、指纹、运动数据、身体机能数据等)。这里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1,即读懂用户的兴趣爱好。最后我们的问题是,下面哪种功能是你最需要的:1智能秘书、2智能节电、3智能硬件清理、4智能电商推荐。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得票最多的是第二项智能节电,而智能电商推荐是得票最低的。从这样的结果,似乎能感受到一点纠结:我们希望手机更懂自己,但是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信息交付给手机。我们希望手机能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但真正期待的功能却是对个人信息需求最少的“省电”。随后与受访者的沟通也印证了我们的看法。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手机更懂自己当然是好的,但是让手机去理解自己的隐私信息还是有非常大的安全担忧。对于这几个功能而言,智能秘书很多人认为并没有实际用处,电商推荐则很可能加入商家的利益驱动,反而是省电和清理内存,真的挺有必要的。这或许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认为手机更加智能,可以更好的理解我们必然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对于开放所有隐私信息的不安全感,以及那种似乎在被手机监控的不舒适感,又让我们无法真正接受来自手机AI的“爱与理解”。这或许是人类在面对手机时的恐怖谷心理。重要的非关键信息:手机AI理解用户如何开始?那么,手机读懂用户就彻底是个伪命题吗?或许也未必,毕竟在用户的隐私担忧和机器学习带来的体验升级之间,还是存在漫长的边缘地带。这一块或许才是AI在手机上释放学习能力的最好舞台。这里我们要先来理解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到底给手机输入什么数据?用户对手机的数据灌输,从重要程度上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关键型数据,其中包括生物关键数据(指纹、虹膜、faceID等)、数位关键数据(账号、密码、电话、证件号等)、行为关键数据(购买信息、社交信息、出行信息等)。而另一类是非关键数据,其中包括音频数据(打电话、语音时输入的声音)、环境数据(手机周围的冷热、空气质量等)、人机交互数据(用户每一次点击和滑动操作)。而我们真正担心泄露和容易产生不适心理的,基本是关键型数据被收集和利用,但真正手机每天收集最多的却是非关键型数据。这部分数据对于用户来说基本毫无意义,却可能让手机搭载的AI系统从中学习、理解很多用户相关信息,并通过算法来回馈个性化解决方案。基于此,手机懂你的纠结或许可以从非关键型数据的应用来破解。首先解决用户与移动AI交互的从0到1,才有后面的一切可言。Mate10独特的懂你姿势当然,这里不是说手机理解和学习部分关键型用户数据不可取。事实上即使手机不做,应用和软件也将学习这些数据,反而集成在手机端可能带来的想象力更广阔。但是今天大部分用户对于手机全面学习自身信息还是存在担忧的。类似功能很难在必须为市场认可的旗舰机上大规模部署,以免激发不必要的舆论争端和市场抵触。此前作为前瞻性技术的实验产品,荣耀magic曾经搭载过主动学习用户数据的人工智能系统,让系统具有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主动服务能力。但即使定位为前沿产品,荣耀magic依旧要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开启这一能力,以及层层搭建保护措施。可见手机读懂用户的命题真正落地相当艰难。刚刚开始发售的iPhone X,即使作为苹果全面面向未来的一款产品,搭载了单独AI处理单元和大量AI功能,却依旧选择在理解用户习惯这个层面不进行部署。只是将AI技术集中在摄像头和拍照与识别单元中。相比较成熟的AI解决方案,比如语音交互和机器视觉,理解和学习用户习惯可能是一个很难讨喜、又存在隐性风险的技术端口。苹果的态度基本是绕过去,但好在华为没有。我们注意到,华为Mate10刚刚掀起的众多关于移动AI的讨论中,并没有选择对手机理解用户这件事“知难而绕”。在没有选择学习用户核心数据的激进方案前提下,Mate10似乎在非关键型用户数据的理解与个性化输出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这次华为Mate10中搭载了基于AI技术的Easy Talk功能。这个功能直接依赖于麒麟970的NPU处理单元。功能在于学习用户日常通话的音量、音色、音准等习惯。通过AI算法来优化个人声音模型,据此提高麦克风灵敏度。这个功能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用户声音这种非关键型数据的学习(毕竟说话声肯定不是隐私),实现了AI去噪音的目的。要知道对于机器系统来说,用户声音和其他人声、环境噪音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想要在远距离或者嘈杂环境中把用户声音“摘”出来,就必须要理解用户声音是怎么样的、用户的语言习惯、声量控制习惯如何。才能最终实现准确的去噪和抓取。这次Mate10推出的驾驶场景通话质量优化功能,应该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技术思路。另一个重要的用户数据学习领域,是用户的用机习惯。这其中包括用户的手机使用频次、唤醒时长、软件使用习惯等多个方面。对于用户来说,这些习惯并不涉及任何隐私,但对于手机来说,学习和理解这些习惯并进行反向输出,可能会影响整个手机系统的使用体验。通过麒麟970的AI处理能力,来实现对人机交互习惯的机器学习与理解,释放出了Mate10在系统优化上的AI能力。在消费者体验来看,最大的改观首先是安卓自带的陈冗文件卡顿问题被规避掉,其次就是通过配合用户习惯来智能调节软件工作频次,降低了用电消耗,变相获得了持久的待机体验。通过挖掘这些非隐私,却又十分重要的用户信息。对那些看似无关、稍纵即逝的数据倍加留心,Mate10可谓首创了AI时代手机读懂用户的全新模式。但这只是第一步,几个关键功能上的新姿势,并不是Mate10可能打开的移动AI生态的全貌。预演未来:渐塑mobile AI生态的下一步?当电力产生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惊叹于它的价值,而是首先质疑它带来的危险。直到交流电带来了人造光明,人类才被彻底征服。那之后电依旧是危险的,但合理保护和安全常识让它走入了每一户人家。今天的移动AI,很可能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想要让机器更懂人类,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终有一天会全面开放人机交互,让AI无处不在。但必须有足够大的价值去不断说服人类才行。说服的方式无非来自于两条线索:无可置疑的安全,以及越来越丰富的应用想象力。前者反应在iPhoneX、华为Mate10这些AI手机上,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移动AI芯片带来的本地化AI处理能力。只有有效的云端协作搭配云、端数据完全分离,个人隐私根本无从扩散,才能让用户相信人机数据共享的安全前提。而更重要的是应用想象力不断扩张,通过AI处理单元的算力支持,加上Mate10这样的适配机型在感知、学习、理解能力上的集成体现,构筑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开发平台。AI的未来永远都在开发者的想象力中,AI读懂用户的各种巧妙方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麒麟970搭配发布的HiAI人工智能开发架构,就是给开发者预留的舞台。加上Mate10本身的功能示范,通过应用撬动用户习惯或许才是未来的主战场。移动AI命题是个无法一步到位,必须逐渐雕塑的城堡。而麒麟970的硬件基础与HiAI的平台准备,已经对更远的未来进行了一些预演。在开放式开发结构和本地化AI的安全保障下,手机读懂用户习惯接下来最可能在一些垂直领域达成拓展。比如在健康领域,用户选择性共享健康信息、出行信息和医疗历史,系统将可以自我学习用户健康习惯,给出更智能的膳食、运动、营养习惯,以及看护治疗与康复进程。这一点对于开发者来说极富诱惑。再比如商务应用领域,通过学习用户的行程安排、场景更迭以及工作习惯,移动AI将可以扮演非常关键的行业助手角色。这个能力可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是必要的,但对于商务人群来说却有着巨大吸引力。另一个可能的手机读懂用户方式,来自手机AI与其他硬件的协同化。比如手环、手表、VR器材与手机的感知能力一体化后,手机作为处理中心达成协同数据的手机和反馈。通过终端计算能力建立硬件体系的AI闭环,可以带来的应用想象力的大幅飙升。讨论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立体化的认识手机AI到底如何读懂用户。这个过程可能发育方式跟我们想象中不同,但绝非没有意义。人机交互永远以人为本,机器懂人当然比人懂机器更加天经地义。让手机懂你,不是不行,只是很难,但好在Mate10这样的挑战者始终都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人工智能、流媒体
作者最新文章外媒如何评价人工智能手机华为Mate 10
10月16日晚,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其年度压轴旗舰Mate 10系列新品引发全球媒体和用户的强烈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国内用户对这款“智慧手机”的无比期待。就在明天,这款搭载了首款人工智能移动AI芯片麒麟970的华为Mate 10,即在上海体育中心与国内消费者正式见面。在期待之余,不妨先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消费电子产品科技网站与播客Engadget(瘾科技)是如何评价华为Mate 10的? 就在华为Mate 10全球发布当晚,Engadget知名编辑Cherlynn Low在该网站上发表了实际评测体验后的文章中称华为Mate 10拥有“更快、更有用的AI”,并在文章中配上了实测视频。 Engadget的编辑们对华为Mate系列已经相当熟悉,让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Mate 10与上一代相比在外观上就有很多提升的地方,此前不光泽的金属表面是光泽的玻璃背面,相机下方有一个明显的撞色横条,巧妙地与后面的其余部分混合,当它反射光线时,会捕捉你的眼睛,从而获得取景效果。&同时华为Mate 10手机的四面都略微弯曲,呈现出“全屏”效果 ,在阳光直射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色彩,显得更时尚,更容易抓握。 Cherlynn Low在文章中还提到,华为与徕卡公司合作,这是一项持续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华为Mate 10的后置徕卡双镜头组合为&一个1200万像素彩色和一个2000万像素黑白镜头组合,两个镜头都具有高达f/1.6的光圈,这是迄今为止在智能手机上最大的&,可以拍出色彩鲜艳,细节清晰的照片。 与此同时,Cherlynn Low认为Mate 10能够拍出优秀照片还要归功于华为在本地相机应用程序中的AI。&当您将Mate 10的相机对准物体时,它会识别主体并自动调整设置。&它不仅可以实时调整拍摄设置,如ISO,曝光补偿和白平衡,还可以进行后处理效果。&我把手机放在盘子上的一些蛋糕上,屏幕左下方出现一个食物图标,然后自动调整饱和度,使颜色更加丰富。 华为Mate 10可以识别13个场景,包括蓝天、花朵、绿植、海滩、日出/日落、舞台、食物、文字、夜景、雪景、猫、狗、人像。Cherlynn Low在实测过程中Mate 10已经准确区分了人们,食物,鲜花和风景,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在这些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未来随着AI动力模型的发展更新,华为Mate 10还将识别更多的场景并学习识别更多的对象。
而在本次评测中,最让Engadget的编辑们印象深刻的是Mate 10摄像头识别事物的速度,其检测到的物体的图标几乎在将手机指向之后立即出现,即使有延迟,也不会超过一秒钟。&这主要得益于Mate 10搭载的麒麟970,它负责管理基于AI的任务的专用神经处理单元(NPU)。 当然,除了能够像人一样智能识别物体外,首款人工智能移动AI芯片麒麟970还有更多的优势。比如通过向应用程序预先分配资源以改善整体性能外,NPU也可以由第三方应用程序用于加快机器学习任务。不仅如此,Mate 10还使用了最新的EMUI 8.0系统,它具有诸如浮动导航按钮等新功能,便于单手控制,并且在查看全屏视频时可以选择在分屏显示中输入通知,玩游戏。同时华为Mate 10也是首次获得德国认证机构莱茵T?V安权威全安全认证的手机,意味着电池本身以及手机内部均经过测试。 在文章最后,Engadget的编辑们一致认为华为Mate 10拥有大幅创新,比如AI相机和NPU都很实用,可以让用户获得很大的帮助。发布会后华为在第一时间公布了预售信息:华为商城及各大电商平台,10月17日10:08 HUAWEI Mate 10开启0元预约,想要提前体验首款人工智能移动AI芯片的用户赶紧前往预约吧。
分享给你的圈子
来源: 手机之家
热门手机排行榜
& 2002-.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京ICP备号&京ICP证090349号&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HUAWEI Mate 10系列评测:当旗舰之名的华为手机_网易手机
HUAWEI Mate 10系列评测:当旗舰之名的华为手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手机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着,经历了性能大战、性价比大战以及拍照大战几个标志性的阶段,各大厂商设计的手机也渐渐趋向理性,在渐渐向着用户真正的需求靠拢。很多人会觉得同质化时代,全面屏的出现是一剂强心剂,而在保证外观与工艺的前提下,系统体验或许是能够令厂商弯道超车的最佳拐点,AI人工智能概念渐渐浮出水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一段时间,无数的厂商都在紧抓两个关键词,“全面屏”与“人工智能”,而近日同样以此为主打的旗舰手机HUAWEI Mate 10/Mate 10 Pro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今天,这两款手机也来到了网易手机评测室,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吧。Mate 10 Pro全面屏视野佳 Mate 10屏占比同样出色我们还是从外观说起,两款手机的外观从血统上来说可以一眼认出是HUAWEI Mate系列的产品,其中HUAWEI Mate 10拥有一块5.9英寸的屏幕,并没有应用全面屏的屏幕比例,而是采用了传统的16:9屏幕比例,同时采用了2K级别的分辨率,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户外强光场景下,该机的显示效果确实令人满意,不会出现看不清屏幕内字体的情况,即便在阳光下阅读手机内容也不会出现障碍,显示效果清晰明亮。而HUAWEI Mate 10 Pro方面,该机采用了6英寸FHD+分辨率的OLED全面屏设计,整机屏幕比例为18:9,从视觉上来看,HUAWEI Mate 10 Pro的显示效果的确十分出众,同时得益于18:9的屏幕比例,使该机在观看电影时会有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大的视野。从屏占比来说,HUAWEI Mate 10虽然并没有采用全面屏设计,但屏占比提升明显,正面2.5D弧面玻璃的设计令整机的黑边视觉上更窄,屏占比毫不输于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全面屏手机。而HUAWEI Mate 10 Pro作为地道的全面屏手机,除了继承了高屏占比的特性,整机的屏幕显示素质也十分令人满意,OLED屏幕的色彩表现力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结合大视野的优势,让产品增加了不少竞争力。圆弧倒角结合四曲面机身 手感出众前面我们提到,两款手机在外观的整体设计语言上是可以明显看到Mate系列的影子的,不过如果你足够细心,也会发现,本次HUAWEI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全新的设计语言,一改前代产品偏硬朗的机身线条,转而引入更加柔和圆润的曲线,这使得本来商务风格浓郁的Mate系列手机在这一代更显出了一丝年轻时尚的特质,从设计的角度上说,可以看做是华为的一次新尝试。整机背部设计上,本次两款Mate 10系列手机比较创新的引入了横条纹设计,将机身背后的徕卡双摄像头、闪光灯以及激光对焦等部件融合在了同一元素内,成为了本次Mate 10系列手机的标识性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HUAWEI Mate 10系列手机在倒角上的改变还是非常到位的,据官方说明,Mate 10系列手机打造的倒角是引入了全新的工艺。而事实上,在融合了全新处理的倒角后,两款手机的整体外观的确看起来更加和谐了,而在手感方面,摸起来也会更加柔和,不会出现硌手的感觉,这算得上是本代Mate 10系列手机变化较明显的部分。而具体来说,HUAWEI Mate 10与HUAWEI Mate 10 Pro由于机身比例不同,手感也是有明显区别的,Mate 10宽度更大,用户在享受大视野的同时,握持中也能够发现它硬朗的一面。而Mate 10 Pro相比之下就要纤瘦一些,虽然有着6英寸的屏幕,却更加利于单手握持。除此之外,HUAWEI Mate 10 Pro还增加了IP67级别的防水特性。应用全新麒麟970处理器 性能提升明显接下来我们再聊聊产品的外观,我们知道,本次Mate 10/Mate 10 Pro是Mate系列的全新产品,不仅在外观设计、硬件性能及软件操作等各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更集成了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 将人工智能体验摆到台面上来。配置方面,两款新品采用了麒麟970处理器,麒麟970采用了最新的TSMC 10nm工艺,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更出色的续航能力,CPU能效提升20%,率先商用Mali G72 MP12 GPU,与上一代相比,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通过全新的智能渲染场景调度、精细化GPU调频策略、动态纹理分辨率等技术,在连续进行游戏时,可以让游戏体验始终如一。配合快速稳定的网络通讯能力,可做到实时操作反馈,所触即所达。游戏性能方面,对图形运算要求更高的游戏也可以在Mate 10系列手机上流畅运行。有着双ISP、1.2Gbps 高速LTE Cat18 Modem以及创新的HiAI移动计算架构。麒麟970集成一颗专门用于进行神经网络计算的处理单元——NPU,在移动终端实现了本地化的AI计算。NPU的体积、能耗仅有大型处理器的百分之一左右。专为神经网络运算而生的NPU在AI计算方面有着CPU和GPU无可比拟的天生优势,针对如图像识别等AI场景的处理,NPU的性能是CPU的25倍、能效是CPU的50倍。所以Mate 10系列手机可实现不依赖于云端的本地人工智能应用,省去了与云端通讯的过程也带来了更多好处:实时反馈,快速且省电,保护隐私数据安全的同时,也更加节省流量。进一步实现用户行为学习能力,实现系统内部资源智能感知,智能行为预测,智能资源分配,以及用户行为预测。网络方面,两款手机采用了四天线设计,能够支持4.5G LTE网络,拥有更强的信号,更多的频段。同时在双卡双待的应用基础上能够实现双卡双4G,不再区分主副卡,每一张卡都可以享受到4G网络体验,而新机的双4G设置,也能够让用户在日常使用时,能够实现边通话边上网。而GPS方面,也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定位,精准度更高。“不服跑个分”这句话大概很久没有人提起了,搭载强劲10nm制程麒麟970芯片的Mate 10系列,这一次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硬撼骁龙旗舰芯片。相比过去,这次一次麒麟970在3D性能上的提升非常之大。配合A73架构的大核,成功将安兔兔跑分冲到了17万+,标准的旗舰新品无误,当然,暂时先不要和苹果的A11比。使用Vellamo测试一番浏览器与单核性能,得出的数据同样优秀。从笔者接近一周的使用体验来说,新机状态下的Mate 10两款机型除了个别的瞬间卡顿,整体体验,嗯,可以说和它们的玻璃背板一样顺滑。出于对Mali-G72图形处理器的尊重,我们祭出3DMark来感受下它的实力。接近3000的高分充分地阐释了它的优秀性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Android阵营GPU王者常年被高通霸占的状况终于有所松动,至少,现在Mali也不输Adreno。分数高当然不只是看看而已,经过笔者测试,运行《聚爆》这款大型3D游戏高画质的半小时时间里,画面一直保持相当的流畅。能够感受到机身温度升高,但在室温22℃的情况下,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半小时的游玩显然没有让它出现温度过高降频的情况,从始至终都十分流畅。出于好奇,特意下载AndroBench进行闪存速度测试的笔者发现,这次Mate 10两款机型的闪存速度都达到了目前Android旗舰的规格。每部手机笔者都进行了多次测试,分别截两次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Mate 10闪存数据Mate 10 Pro闪存数据超过700MB/s的连续读取和200+MB/s的连续写入绝对是高规格闪存才能拥有的特性。可以看到Mate 10 Pro的速度更甚,无法获取闪存规格的笔者猜测,这一点差距是由于闪存大小所导致(Mate 10 Pro 128GB;Mate 10 64GB),毕竟其特性就是容量越大,读写速度越快。对部分用户来说,这个数据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欣慰了。Mate一向引以为傲的续航成绩Mate 10与Mate 10 Pro两款机型均搭载了4000mAh的大电池,完美继承了Mate系列大电池长续航的优点。具体续航成绩如何,来看下面的实际测试。1.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且无SIM卡,静音模式下使用搜狐视频播放超清视频《龙之谷:破晓奇兵》半小时2.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且无SIM卡,静音模式下使用本机播放器播放1080p分辨率本地视频半小时3.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且无SIM卡,静音模式下进行《阴阳师》《激流快艇2》各半小时需要强调的是,本项测试是在两款手机均开启最高分辨率的情况下进行的:Mate 10 ,Mate 10 Pro 。最终结果如上图所示,不出意料,2K分辨率下的Mate 10耗电量更高一些,不过还是将三项测试的总耗电控制在了25%以内,Mate 10 Pro更是给力,总耗电仅有16%。4000mAh容量电池的手机也不是只有Mate 10两款手机,但是能将续航做到这个份儿上的,确实只有它们。想必麒麟970在这里贡献颇丰。2017下半年,连苹果手机都配置了快充,作为高端Android手机的Mate系列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一次的Mate 10和Mate 10 Pro标配4.5V/5A低压快充,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前10分钟可充20%,前30分钟即可充满约58%电量。下边是笔者在将手机电量耗精关机后,使用原装充电器以及线材进行充电的数据。充电后第一时间开启手机,息屏充电。很显然,充电速度就如官方所属,效率极高。尽管最终10%的涓流充电较慢,但仍然在100分钟之内将4000mAh的电池充了个满。Mate 10以及Mate 10 Pro在续航成绩和充电速度方面,无可挑剔。搭载EMUI 8.0融合人工智能值得点赞系统方面,HUAWEI Mate 10系列手机采用了基于Android O的EMUI 8.0,所以也具备了诸如快捷方式等“奥利奥”的特性。如不需要Dock的电脑模式,本次两款新机都能够支持无Dock电脑模式,无需Dock,只需一根连接线连接显示器即可进入电脑模式,而此时,手机屏幕则可做为触控板来使用,在屏幕播放视频时,手机也可以切回原始模式,正常使用,移动办公十分方便。当然,EMUI 8.0的作用其实远不仅如此,还有着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功能,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界面的延展性上,或许使用HUAWEI Mate 10还不容易发现,但本次HUAWEI Mate 10 Pro采用了18:9的屏幕比例,所以系统界面势必要进行重新适配,而HUAWEI本次也针对性的加入了智能优化的功能,所以我们看到,即便HUAWEI Mate 10 Pro的屏幕比例与以往不同,但却依然能够完美适应屏幕尺寸,同时支持第三方应用布局的自动适配。相比于能够自动适配的小智能,相信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麒麟970带来的人工智能属性,HUAWEI Mate 10系列手机基于独有的NPU处理单元,EMUI 8.0通过引入智慧引擎,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的手机体验。从官方的介绍中可以了解:智慧引擎由计算、认知、感知、学习、决策五大引擎构筑,智慧引擎不仅令整体系统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更为视频播放、应用响应带来极速的体验,更进一步实现AI应用,并支持业界主流的AI平台。而突显智慧引擎能力最明显的部分自然就是语音助手,本次EMUI 8.0中的语音智慧助手已经可以通过语义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帮助,不仅能够回答用户的提问,也可执行多项语音指令,常规手机的语音助手一般只能够进行大的分类设置,而HUAWEI的语音助手却能够响应更细致的指令,如打开飞行模式、打开NFC功能等细致的指令,同时能够主动判断用户的需求,给予解决方案。这样的直接优势就是手机能更好的理解和习惯人类的语言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如用户觉得手机有些卡顿,那么只要对着语音助手说“手机有点卡”即可,此时手机便可以自动清理后台,或者对着手机说“我今天应该穿什么衣服”,手机会自动联想到你或许有出行需求,虽然联想依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智能阶段,但就是这一点点的提升,就会让用户有一种手机更加智能的感觉。除此之外,两款手机还具备智慧识屏功能,能够将可用信息主动呈现,让阅读和聊天更方便。其自带的智能助手功能也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助理功能,EMUI 8.0中的助理响应更加迅速,同时场景化的卡片也非常丰富,出行信息提醒,快递智能提醒等关联得也比较到位,基本能够做到通过该功能管理自己的日程,也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至于安全层面,两款手机拥有芯片级安全,HUAWEI引入了TEE+inSE安全平台,落实央行强化支付安全政策。在软件层面,加入了华为安全键盘,用户在进行隐私数据输入时,会自动使用华为安全键盘,能够可有效防御录屏、盗屏截取等,并且采用不联网、无痕无记录的举措,保护用户隐私。对焦性能提升 旗舰级画质Mate 10与Mate 10 Pro所采用的摄像头配置相同,均为1200万像素彩色+2000万像素黑白双摄组合,与过去的产品保持一致,不同之处在于,Mate 10系列的两个镜头光圈均为惊人的F1.6,而且他们都具有独立的ISP芯片负责处理对焦和成像。相比上代,本次Mate 10在对焦速度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只要不是光线极弱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启动相机即完成对焦,移动镜头时的对焦极为流畅,绝对的一线水准。不过相比三星“夜视仪”来说,在弱光下的对焦速度稍逊一筹,完全不是问题。在相机设置中将成像像素设置为2000万时,无法启动二倍变焦这一点和P10相同,原因就在于华为双摄的变焦实际上相当于在2000万像素值截取中间画面形成1200万像素的图像。1200万像素日常也够用,不过相对焦段不同的镜组,解析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劣势,好处嘛,自然是光圈依然F1.6了。光线充足的情况下,Mate 10系列的样张表现优异,白平衡,色彩,锐度等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准,视觉效果较为舒适。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手机中默认的“鲜艳”以及“柔和”效果会让色彩饱和产生较大的变动并添加暗角,用户需要按照个人需求进行调整,个人觉得,太鲜艳了一些。得益于麒麟970芯片的性能,Mate 10系列手机都能够在离线的情况下对取景框中的画面进行智能识别,以匹配经过调试后的“滤镜”效果。在笔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绿地”“蓝天”这两个场景。主要的调整,其实就是在饱和度方面进行些微的添加,更讨好眼球。侧逆光环境下的样张,手机cmos的局限性一览无余。能够在天空没有严重过曝的情况下依然将暗部展现出一部分,已经是一个蛮不错的成绩,不过色彩显然已经除了很大问题。F1.6的光圈值在微距上的表现惊艳,浅景深,背景虚化效果非常棒。上图中可以看到,与对焦位置(植株中部)稍微错开一点的植株顶部,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虚化,对焦部分的细节分毫毕现,非常漂亮。不过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Mate 10系列的白平衡修正比较明显,上图中肉眼看去阳光的金黄色,已经被修正了不少。另一微距样张,注意焦平面内的耳机内部单元都有相当的细节,点赞。上图拍摄于有打光的室内花店,Mate 10系列在标准模式下的色彩表现更注重还原真实,不会有特别的饱和添加。室内较为复杂的灯光环境,Mate 10系列也能够处理得当。除了色彩表现会受到一些影响之外,其他方面表现良好。上图是Mate 10广角和长焦的样张各一,实际上长焦端的画质是有一定损失的,主要表现为暗部的噪点更多。另外,可以看出广角端的色彩表现也更优秀。左为Mate 10样张 右为iPhone 8低照度下,使用iPhone 8作为对照拍摄样张两组。可以看出Mate 10的曝光相对保守,画面黯淡导致色彩表现偏移,尽管噪点控制要比iPhone 8稍好,但视觉感受上,还是与iPhone 8样张有一些差距。Mate 10样张iPhone 8样张不过在白平衡表现上,很显然是Mate 10更准,iPhone一如既往的不怎么改,风格取向不尽相同,但绝对实力上,已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拿到手机后启动相机感受到的对焦速度,到最终完成拍照作业后的样张分析,Mate 10系列着实带给笔者不少惊喜。比起一年前的Mate 9,完全可以说是飞跃式的进步,如果能在将长焦端改为物理焦段长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这样的画质,那就更好了。
在延续Mate系列商务风和长续航的基础上,全面采用玻璃背板的Mate 10系列在质感上有着长足的进步。Mate 10超窄边框带来的高屏占比,以及18:9屏幕比例更易于握持的Mate 10 Pro,如果按照此前很多国产厂商的说法,都当得上“全面屏”这个名头。去看一眼真机,就会真是感到其设计感还是可视性的极大提升。配合能与目前一线旗舰新品抗衡的麒麟970芯片带来的流畅日常及游戏体验,Mate 10系列多面手的特质展露无遗。买Mate 10还是Mate 10 Pro,且看各位荷包厚度如何。
本文来源:网易手机
责任编辑:段嘉祺_NT731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10 a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