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梅毒分泌物在净水器储水桶怎么清洗里洗了几下这样的水溅眼晴了三个半月了没有正壮是否还会传播

上传一部很好的书,对推拿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好的提高
我的图书馆
上传一部很好的书,对推拿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好的提高
上传一部很好的书,对推拿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好的提高
一.& & & & 四联复合疗法之高水准的医疗按摩法
目前在社会上,对按摩学科还存在着某些误解,在此说明一下,按摩有很多种,我们讲的是医疗按摩,如某些宾馆,浴场出现的所谓按摩是放松性的、兴奋性的或者保健性的。这种所谓的按摩并没有治疗意义的。那么医疗按摩之所以能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呢?总的来说是靠手法的作用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就是按摩的基础,手法的作用力可以产生多种能量,像产生的机械能,由此转化的热能,作用于病变部位或特定部位就有通经止痛,驱除病魔的作用。
影响按摩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 & & & 手法的性质
按摩推拿治疗疾病的疗效首先取决于手法的性质,即手法的作用。当肌肉痉挛时,应采用具有舒筋通络作用的手法;当解剖关系出现紊乱时,应采用具有理筋整复作用的手法;当肢体功能受限时,应采用具有活血祛瘀、消除肿胀作用的手法。
2、& & & & 手法的刺激量
按摩推拿治疗疾病的疗效也取决于手法的刺激量,即手法的力量、手法施用多长时间等。
3、& & & & 治疗部位的特异性
按摩推拿治疗疾病的疗效还取决于治疗部位的特异性,这个部位能够治疗某种病,我们就说这个部位对这个病有特异性。
以上三点在治疗中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三点全部施用正确,才能有疗效,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才能最快的达到疗效。
说了这么多,你也许会觉得很复杂,难以理解,会担心掌握不住这么多要领,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笔者已经为你设计好了操作程序,只要依照书上写的去做,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后的课程中,你最终会体会到的。
二、四联复合疗法——负压拔罐疗法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使罐吸附在穴位上或应拔的部位皮肤表面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火罐种类很多,笔者一般选用玻璃罐,其由玻璃制成,腰大口小。拔罐后可从外面观察到罐内皮肤的变化。
笔者一般用闪火法进行拔罐。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挤干酒精)点着后在罐内燃烧片刻立即拿出,并迅速将罐扣在皮肤上即可吸住(即定罐)。
一般的操作步骤如下:
1、& & & & 患者即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治部位。
2、& & & & 根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
3、& & & & 治疗局部如毛发较多,应涂凡士林油。
4、& & & & 依具体情况选定闪火拔罐方法,并迅速将罐扣在已选定的部位上。
5、& & & & 按照病情,每次可同时拔几个火罐。
6、& & & & 拔罐时间应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大罐吸力强,拔3-5分钟;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钟。
7、& & & & 起罐时应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拔罐周围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然后取下。起罐时切忌硬拉或旋动。为防止拔罐局部擦伤,起罐后可于施治部位涂擦凡士林。
走罐疗法是在原有火罐疗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其操作方法:在选定的施治部位上先涂一层凡士林或其他油类,同时在罐口上也需涂油。用闪火法拔罐,把罐扣在穴位上。待火罐吸住皮肤后,拔罐者手扶罐体,用力在患部皮肤上做上下或左右的旋转,或平行推动,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现明显的瘀血为止。
下面是一些是操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 & & & 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 & & & 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滴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3、& & & & 骨性突出部,血管丰富的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 & & & 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
5、& & & & 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将原部位重复拔罐。
6、& & & & 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7、& & & & 拔罐时注意保温,防止受风着凉。
8、& & & & 防止灼伤和烫伤。
9、& & & & 走罐应选择肌肉丰富、毛发稀少的部位,如肩背部、腰臀部、四肢和腹部等。
10、骨骼凹凸不平或毛发从生的部位不宜应用走罐疗法。
负压定罐、走罐疗法是一种辅助医疗按摩治疗疾病的良性方法,值得广大读者朋友加以应用。
三、四联复合疗法——药物热敷疗法
将特别配制的中药加工成粉未,装入袋中,加热之后,敷于患者皮肤表面,使热力、药力通过毛窍逐渐渗入皮肤,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原理:
1、热疗,现代医学有“热传导疗法”通过热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发炎部位对未稍神经的压迫,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热有扩张皮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增加,消炎止痛,另外,热还能提高组织器官的温度,促进
物质代谢,加快炎症的吸收,使病理代谢产物顺利排出体外。
2、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疾病而配制出不同的药材,通过热的引导而渗入肌肤,进入肌体起到治疗的效果。
使用时一般用两个药袋,轮换使用,其药力由外向内逐渐渗透进去:由皮而入肉再入血入筋最后入骨,取药物两付,各加盐30克分别放入两个布袋缝好,放入蒸笼蒸热(或放入温波炉也可,要控制好时间),先取出一个药包在药包上洒一点酒,然后敷于患处,以毛巾包裹药包或在患处与药包之间放一毛巾,以免烫伤皮肤一般每次时间为20-30分钟。
使用药物热敷法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 & & 采用药物热敷法要严格掌握施热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2、& & & & 对于儿童或知觉障碍者,施热温度应低于一般人。
3、& & & & 不宜在通风处施术,以免着寒受凉。
4、& & & & 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配方将在以后的各课中介绍。
四、四联复合疗法——功能锻炼疗法
功能锻炼疗法,古称“导引术”,是治疗软组织伤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功能锻炼疗法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是加速伤病恢复,缩短疗程、防治粘连,使疾病早日康复的一种手段。
功能锻炼疗法是治疗软组织伤病的重要方法,与医疗按摩法、药物热敷法、负压拔罐法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功能锻炼疗法的作用:
1、全身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软组织伤病能影响全身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而脏腑气血的盛衰又对局部软组织伤病的修复有着重要影响。功能锻炼疗法可以对机体组织器官起到调节和强壮作用调节机体疾病矛盾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的动态平衡。有宣通气血、益气养精、强体筋骨、增强体质、导邪外出的功效,从而加速伤病的康复。
2、局部作用& &采用某种功能锻炼疗法所获得的局部治疗作用。功能锻炼疗法产生的局部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 & &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2)& & & & 濡养肌筋、滑利关节。
(3)& & & & 防止肌肉萎缩。
(4)& & & & 祛风散寒。
(5)& & & & 避免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直。
各部位功能锻炼方法:
1、颈项伸屈法& &锻炼时可采用站立或正坐位。站立位时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正坐时两手叉腰。
动作:功能锻炼前先进行深呼吸,在呼气时颈项后伸仰面看天,使前额尽量保持最高位置,维护3-5秒,然后颈项还原,同时吸气,再呼气时颈项前屈低头看地,下颌靠近前胸,维持3-5秒,然后还原,调整呼吸重复锻炼。颈项作伸屈动作时要轻缓
作用:增强颈项部肌肉、韧带力量,通利关节,宣通气血,防治颈椎功能障碍。适用于颈部劳损、颈椎病引发的项部疼痛。
2、& & & & 颈项侧屈法
动作:深呼气时头颈同一侧尽量侧屈,维护3-5秒,然后头颈还原,同时吸气,再呼气时头颈再向另一侧尽量侧屈,维护3-5秒。然后头颈还原,调整呼吸继续重复锻炼。头颈作侧屈动作时动作要轻缓.
作用:同颈项伸屈法。
3、& & & & 颈项旋转法
动作:深吸气时颈项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维护3-5秒,然后还原,同时呼气,再吸气时颈项向另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维持3-5秒,然后还原,调节呼吸重复锻炼。旋转颈项时动作要慢,以免引起头晕.
作用:同颈项伸屈法。
注意事项:
颈椎病患者有头痛、头晕症状者不宜作颈项部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4、& & & & 肩臂环转法
动作:站立位,两足分开同户宽,自然呼吸,一手叉腰,另一手握拳作肩部环转运动,先向前环转3-5次,以此反复锻炼
作用:舒筋活血,滑利关节。作用于肩关节及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肩关节周围炎及创伤后引起的肩关节粘连,有松解舒展功效。
5、& & & & 体后拉臂法。
动作:站立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患侧手臂置于身后,而后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将患侧面手臂向健侧牵拉活动,牵拉5次后还原放松休息,然后再重复锻炼,在牵拉时,患肩有疼痛感,以能忍受为宜
作用:同肩臂环转法
6、& & & & 拳击法
动作:站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拳,置于胁下。一侧用力向正前方眼平视高度击出,然后还原,再击出另一侧,双手交替进行。击拳的高度可逐渐抬高
作用:舒筋活血,松弛肌筋。适用于颈椎病引起的肩臂疼痛。
7、& & & & 吊臂法
动作:取坐位或站立位,双手握住牵拉绳手把,用健侧手臂缓力下拉,使患侧手臂被动吊拉举,维持3-5秒,然后健侧手臂缓慢放松使患侧手臂下放,稍休息后再重复一次动作
作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导致的肩关节上举困难。
8、& & & & 上肢攀附法&&可先定墙壁或其他垂直的攀附物。
动作: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面向墙壁,用患侧手的食指、中指扒在墙壁上,食指、中指像走步那样向上攀举上肢,使上肢逐渐高举,然后再缓缓下行回归到原处,反复进行,攀举时肩部有疼痛感,以能忍受为度,逐渐增加高度
作用:松解肩部肌筋,适用于肩周炎引起的上肢上举功能活动受限。
9、& & & & 腰背肌练习法
动作:俯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贴于身侧,同时抬头后伸,双臂后伸,双下肢直腿后伸,使腹部着床两头尽量翘起
作用:可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适用于腰肌劳损软组织伤病。
10、仰卧蹬空法
动作:仰卧于硬板床上,去枕,双手上肢自然伸直于体侧。屈髋、屈膝、足背伸、足尖垂直用力蹬空,双下肢交替进行。蹬空高度逐步上升为20度-30度-45度-60度如患者不能自主锻炼或年老全弱者,可在医者导引下进行。
作用:舒筋活血,濡润与松驰肌筋,增强下肢力量,并有松解坐骨神经粘连和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伤病。
11、旋颈推掌法
动作: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一侧上臂外展90度,手背伸置胸前,头颈旋向对侧,然后手掌自胸前用力向外后方推出
作用:强健肩臂,活血通络,有松解臂丛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引起的手臂麻木冷痛,酸沉无力等征候。
12、仰卧踢臀法
动作:仰卧硬板床上,双上肢自然伸直于体侧,用力屈膝,足跟踢向臀部。双下肢交替进行如患者不能自主练习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医者协助下进行。
作用:舒筋活络,舒展大腿前后侧筋膜,增强肌力,滑利关节。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大腿前侧疼痛麻木。
功能锻炼法的注意事项: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明功能锻炼疗法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功能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选择适宜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功能锻炼方法是保证功能锻炼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选择功能锻炼方法要因人而宜。
3、功能锻炼的量要合理,本着循环渐进的原则,功能锻炼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变长,力量逐渐增加,切不可用猛力和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一般初期功能锻炼可致局部伤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这一点要向患者讲清楚,以免误解。
4、合理安排,持之以恒,要想获得预期的疗效,要求患者合理安排功能锻炼时间,每日按医嘱坚持锻炼。
第一课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近年来,随着彩电,家庭影院、空调、电脑等现代化家电的发展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年轻化,很多青少年也纷纷患上了颈椎病。
此病多是由于颈椎骨质的增生,颈椎间盘退变或脱出等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神经血管而出现头重、头痛、眩晕,用脑后加重肩颈部僵硬不舒服,或手臂及手指麻木、凉、痛或影响了迷走神经而出现心慌等心脏病症状或胃肠症状。
常见的颈椎病可分为五个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其中神经和椎动脉型发病率最高,大约占颈椎病患者的90%,我们这里只介绍这两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根型颈椎病,多由于增生物(骨刺)刺激邻近组织,造成损伤性炎症,其炎症水肿刺激或损伤臂丛,颈丛神经而致使肩臂部酸痛无力,僵硬不适,手指麻木,握力减退甚至消失。
四联联动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医疗按摩法
(1)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患者背后。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对掌式揉肩井穴周围的所有肌群五分钟,使其放松。
(2)体们同上。医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自上面下,对指式拿揉颈椎两侧肌群十余次,使其放松。
&&(3)体位同上。医者用单拇指或双拇指以每秒2次的速度,深而持续地拨揉脊上组织,重点在疼痛部位共约3分钟。
(4)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以每秒2次的速度,在颈椎两侧进行左右推拨,上下移动,深而有力地刺激椎旁组织约3分钟。
(5)体位同上。医者左右拇指以每秒2-4次的速度,交替强力拨搓两侧椎旁组织,重点在酸痛或变性部位共约3分钟
(6)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拇指深而有力地拨搓两则风池、肩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等穴位共约5分钟。
(7)& & & & 体位同上。左手固定肩背,右手以每秒2-4次的速度滚揉背肌所有部位,
重点在夹线、膀胱经线和酸痛变性部位共约5分钟。
(8)& & & & 体位同上,医者居患侧。左手托肘部,用右侧前臂以每秒钟两次的速度、
大幅度拨揉上肢所有部位,重点在上臂和酸痛变性部位共约3分钟。
(9)&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弯曲90度,以每秒钟2-4次的
速度,对掌式深拨上肢所有部位,重点在桡、尺、正中神经走向和臂臑、曲池、少海、三里等穴位。
(10)& & & & 体位同上,医者居一侧。用左手食指、拇指固定患者病侧掌指关节、右手
拇指、食指捏住指端,摇动指关节至最大限度后,快速弹拨指端,可发出清脆的
响声。依此法操作,并用对掌式搓摩五个手指共约5分钟。
(11) 体位同上,医者快速掌摩颈背、轻击肩背,重击前臂。以上按摩各法,可修复损伤,解痉解粘,消炎化瘀,散寒止痛。对缓解该病的疼酸麻木有其特效。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山椒、桂枝、葛根各10克加工成粉末)装入袋中,加热敷于颈肩部20分钟,有通经散寒、消炎止痛等功效。
3、负压拨罐疗法
在颈肩背等部位,进行负压力大小不同的走罐、定罐。走罐重点在肩、背、夹脊线、膀胱经线、臂、手三阳经线。定罐重点在肩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变性点、萎缩点以及疼痛部位。施用走罐疗法具有通经肪、解痉挛、消炎止痛等功效。对皮肤不但无任何损作,而且有健美皮肤,增强皮肤细腻的特殊效果。
4、功能锻炼疗法
在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在慢性期以动为主。
(1)颈椎伸屈法及颈项侧屈法参阅功能锻炼疗法
作用:增强颈项肌肉韧带力量,通利关节,宣通气血,防治颈椎伸屈,侧屈功能活动受限。
(2)旋颈推掌法功能锻炼数量以一侧计算,一般自每日300次练起,逐日增加工50-100次,不要集中练习,全日内分散完成。
作用:活血通络,松解臂丛神经要粘连。适用于神经要型颈椎病引起的手臂麻木、酸沉无力等。
注意事项:
1、& & & & 应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更应避免颈部外伤。
2、& & & & 嘱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中颈部的功能锻炼,注意睡卧姿势,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
3、& & & & 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不适宜从事驾驶、电作业、高空作业、水下作业等工作。
第二课& &椎动脉型颈椎病
这一种颈椎病多是由于颈项部椎动脉受周围组织影响血流缓慢而造成脑供血不足所致,主要症状是颈肩酸痛、疲劳经常感到眩晕乏力。如不及时治疗到晚期 还会出现眼肌疲劳、视力渐渐减退、心情烦燥不安容易发怒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四联联动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仰卧,医者坐在床头。先用双拇指交替自印堂穴缓缓回推至前发际10余次再用食指、中指指腹以每秒钟2次的速度按揉两侧太阳穴1分钟,然后两手大鱼际自两眉间回推至前发际,再分推至左右耳廓10余次,接着用双拇指缓缓深按深揉头顶中线和左右侧中线,重点在百会、上星、风池、头维等穴共约5分钟。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睛明穴1分钟,再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按揉上下眼眶内外缘1分钟,然后两手大鱼际快速搓摩耳根前部1分钟。
(3)& & & & 体位同上。医者两手十指张开呈抓拿状,右手拇指按在患者头部左侧中线,左手拇指按在头部右侧中线,双手对掌式拿拢,再同时张开,但拿张的动作不能离开头皮,一拿一张为1次,以每秒4次的频率拿摩头顶的所有部位约5分钟。
(4)& & & & 体位同上。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为90度,用6个指头指甲端以每秒钟6~8次的速度在头顶部横向搓摩,纵向移动共约3分钟,然后用双指背缓缓叩击头顶1分钟。
(5)&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指面以每秒4~6次的速度用力搓摩两侧风池、耳后及周围所有部位2分钟。
(6)& & & & 体位同上。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自下而上交替拨揉椎动脉走向和督脉走向共约2 分钟。再用两手拇指,以每秒1 次的速度交替深揉深拨两侧肩井穴2分钟。然后滚揉两侧颈肩部肌群1分钟。
(7)& & &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右肘端缓缓拨揉肩背部两侧夹脊线、太阳经线,并重点拨揉两侧肩中俞、肩外俞及两肩背肌群共约5分钟。
(8)& & & &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居患者背后。用拇指腹缓缓深拨椎旁软组织和所有肌群,两侧交替进行共约5分钟。
(9)& & & &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身后。先放松颈肩上肢肌群,再快速深搓颈肩,然后轻击肩背上肢共约5分钟。
以上按摩各法均可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消炎止晕,对治疗各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其良效。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药方同第一课)装入袋中,加热敷于酸痛或动转僵硬部位约20~30
分钟,对辅助医疗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效。
3、负压拔罐疗法
将红花油药液涂抹颈肩,然后施以压力大小不同的走罐、定罐。肩井、肩外俞等穴是定罐的主要部位,椎动脉走向、太阳经线是走罐的主要线路,颈肩部是大面积走罐、定罐的重要部位。负压拔罐法是辅助医疗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良性方法。
4、功能锻炼疗法
在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在慢性期以动为主。
颈项伸屈法及颈项侧屈法&&参阅功能锻炼疗法。
作用:增强颈项部肌肉、韧带力量,通利关节,宣通气血,防治颈椎伸伸屈、侧屈功能活动受限。
注意事项:
1,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更应避免颈部外伤。
2、嘱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中颈功能锻炼,注意睡卧姿势,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
3、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不适宜从事驾驶、电作业、水下作业等工作。
第三课&&落 枕
落枕是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其特点是发病急,治愈快。此病多由于睡眠不姿势不正确,枕头过高或过低,过于牵拉颈部肌群或睡觉时颈部感受风寒等原因所致.主要症状是颈部酸痛僵硬,动转不灵,尤其是向患侧转动时症状加剧,有时疼痛部位还可向颈背部放射,轻者治疗1次,当日就可解除病痛,重者3次治疗,3天左右即可治愈。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坐位,医者居患者身后。用两手拇指和其它四指在颈肩部进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大幅度对掌式拿揉,重点在患侧约3分钟,使颈部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先用双拇指在颈椎后侧以每秒1次的速度进行缓而深度的大幅度揉动,然后用两拇指以每秒2次的速度交替拨搓椎旁组织,重点在患侧共约5分钟,以通经解痉。
(3)& & & & 体位同上,医者居患侧。先用双拇指指腹由浅入深缓缓揉动痛点及周围,再用右手大鱼际轻轻摩擦痛点及周围组织共约5分钟,以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4)&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一侧肘端由浅入深缓缓揉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颈肩部穴位,然后用拇指由浅入深缓缓按揉患侧曲池、列缺、合谷等穴共约3分钟。使其通经止痛。
(5)& & & & 体位同上,医者居患者身后,先用两手托起患者双肘至150度,进行由前向后的环转运动。开始每秒钟转动一次,逐渐形成每秒钟转动两次,同时令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医者一手托住下颌,一手扶住后头部向病侧侧扳,两侧交替进行多次,使其缓解运动障碍。
(6)& & & & 体位同上,医者居一侧,用右手大鱼际深而快地以每秒8次的速度快速搓摩颈肩部,重点在患侧,然后用两手空拳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轻击背部1-2分钟,此时患者感到轻松舒适。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川椒、川芎、片姜黄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颈肩部僵硬酸痛处,使痛得热而解。
3、负压拨罐法
& &在颈肩部僵硬酸痛处涂少量按摩乳后拨罐,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痉挛。
4、功能锻炼法
& &作颈项伸屈、颈项侧屈、颈项旋转功能锻炼,以舒筋活络、宣通气血。
注意事项:
1、本病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再受寒凉刺激。
2、如果反复发生落枕,有可能是颈椎病的先兆。
第四课& &肩周炎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名“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本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的一种疾病。于中老年人群中常见和多发。急性期肩痛剧烈,后期可造成肩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甚则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梳头、穿衣等活动有困难等。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体位正坐,术者站在患肩一侧。左手托起患肢,右肘臂以每秒2次的速度由浅入深,横向拨揉肩周上臂5分钟。意在放松肌群,缓解痉挛。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肘端拨揉肩井、肩髃、臂臑等穴各1分钟,使右手手指关节弯曲,用弓起部位拨揉天宗、肩贞、曲池等穴各1分钟。最后两掌相对,用多指端拨揉手三阳、手三阴六经在肩臂部的循行部位2分钟。可通经化瘀,活络止痛。
(3)& & & & 体位同上。医者一手托肘,一手握肩。握肩的手用多指端拨揉肩前肩后等部位的变性组织。托肘之手由小至大转动上臂,从而带动肩关节,形成弹拨肩部与转动肩部同时操作的复合手法,一次施术5分钟。有松解粘连,解痉化瘀之功效。
(4)& & & & 体位同上,医者站其背后。两手抓住患者左右肘关节,重点在患侧进行由内向外,从下向上等各个方位的展臂转肩动作,以最大限度的牵拉松解粘连。运动障碍部位是重点施术的部位,一次施术5分钟。对解除肩关节的运动障碍有显效。
(5)&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肘端以每秒2次的速度纵横拨揉肩背、肩臂部,重点在粘连、变性和疼痛部位,一次施术5分钟。对缓解肩部的疼痛、痉挛与运动障碍有明显效果。
(6)& & & &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右手握成空拳状,以每秒钟2次的速度连续叩击肩背肌群2分钟。患者更加轻松舒适。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制乳香、制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川椒、川芎、片姜黄各10克)装入袋中在肩关节周围施用20分钟的加热药敷。
3、负压拨法
在肩关节周围进行负压力大小不同的定罐和缓缓走罐,重点在萎缩、变性、疼痛、放射部位。
4、功能锻炼法
功能锻炼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伤病早期可以防止组织
粘连,后期可解除粘连。锻炼方法有:拳击法、体后拉臂法、肩臂环转法、吊臂法、上肢攀附法。参阅学前课功能锻炼疗法。
注意事项:
(1)& & & & 应慎用强力的牵拉、摇动等手法,以免造成肩部软组织撕裂或发生撕脱骨折。
(2)& & & & 应嘱患者注意肩部保暖。
(3)& & & & 应嘱患者坚持做功能锻炼。
第五课&&网球肘
又名“肱骨外上髁炎”。本病是因受寒、外伤挤压或长期前臂旋转活动过度,造成肌腱附着点撕脱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而引起前臂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因好发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以肱骨外上髁处疼痛、酸胀为主症,日久则出现前臂和手指发麻、无力,不能旋转或不胜劳力。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在对面。两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掌式拿揉患侧上肢的所有部位,使其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深面有力地对指式捏揉肘关节上下软组织,重点在变性部位和疼痛部位共约5分钟。使其通经化瘀,消炎止痛。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拇指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缓缓横向拨揉向移动,重点在变性点和敏感点共约3分钟。使其消炎化瘀,活血止痛。
(4)& & & & 体位同上。医者左手固定患侧前臂,右手用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重点搓摩疼痛点、变性点及其放射区域共约3分钟。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
(5)& & & & 体位同上,医者左手托住患肢肘关节,右手握住患肢前臂下端,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牵拉运动2分钟,使其消除运动障碍。
(6)&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多指腹以每秒2次的速度深拨肘上下肌群,重点在疼痛及放射部位,然后用右手拇指先后按后深揉曲池、手三里等穴共约3分钟。
(7)& & & & 以每秒8次的速度搓摩上肢手三阳、手三阴经线,重点在肘关节周围,然后快速敲击前臂、抖动上肢共约3分钟。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乳香20克、没药20克、三七20克、红花20克、血竭10克、丹参20克、广地龙10克、桃仁20克、白芷2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患处20分钟使其散寒化瘀,消炎止痛。
3、负压拨罐法
在患者曲池、手三里穴及疼痛变性部位定罐,然后在疼痛及变性部位走罐,重点在疼痛及放射部位。
4、功能锻炼法
(1)环腕旋臂法 坐位或站立位,上臂贴于体侧,屈肘90度,手握拳,做腕关节环转动作。向内做环转时,前臂同时做旋前动作,向外做环转时,前臂同时做旋后动作。
(2)转前臂法 体位同上,做前臂反复旋前旋后锻炼。
作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
注意事项:
(1)& & & & 手法治疗本病时力量大可太大,以免加重损伤。
(2)& & & & 治疗期间应注意前臂及腕部休息。
(3)& & & & 患肢应避免接触凉水,避免受凉。
第六课&&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突出,直接或间接刺激或压近神经根等组织,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祖国医学称本症为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对此症除手术外,无特殊疗法。而患者对手术治疗无意接受。采用四联联动复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具有疗效高,无任何副作用,完全可靠等特点。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两手握成空拳状,用食、中指关节突起的部位,纵横滚揉两侧腰肌2分钟,使其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肘端由浅入深,以每秒往返2次的速度缓缓横向拨动太阳经线,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共约5分钟。有通经化瘀,活血止痛之功效。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缓缓按压腰部夹脊线,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病灶及临近部位共约5分钟。有解痉解粘,化瘀止痛之功效。
(4)& & & & 体位同上。医者双手握成空拳状,用食、中二指的指关节弓起部位由浅入深以每秒2次的速度缓缓环揉双臀所有肌群,重点在患侧共约3分钟。可消炎止痛,通经化瘀。
(5)&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左右肘端同时拨动下肢肌群,右肘端由下肢上端向下拨动,左肘端由下肢下端向上拨动,由浅入深,幅度由小到大,以每秒2次的速度实而深透地往返拨动5分钟,有通经止痛,加速软组织代谢之功效。
(6)&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掌根或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实而深透地交替搓摩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共约5分钟。有通经散寒止痛之功效。
(7)&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肘端缓缓环揉骶骨和膝窝,要领是力达于皮下,渗透力于深层组织,两部位施术共约2分钟。可解粘化瘀,消肿解痛。
(8)& & & & 体位同上。医者两手握成空拳状,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强力叩击小腿肌群1分钟后,接触面积缩小,双拳稍稍握紧,使力达于肌层,连续敲击1分钟后(不要停手间断),接触面积再缩小,双手握成实拳状,使力达于深层组织2分钟。此法对解除小退麻木有其良效。
(9)& & & & 体位同上。医者一手拇指顶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握住对侧肩头,一上一下形成两手相对,一上一下同时向内搬动,既可将偏歪的棘突调正,同时椎体也随时之复位。这种搬动腰椎复位法,具有安全可靠成无一失的特点,对调正腰椎偏歪可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10)& & & & 患者改侧卧,医者站其身后。用拇指以每秒往返两次的速度深而有力地横拨
腰部肌群,重点在病点,痛点部位,两侧交替进行共约3-5分钟,有加速代谢,缓解病痛之功效。
(11)& & & & 体位同上。医者右侧手臂按于患者肩臂部,使其控制上身随动,左手按于臀部并进行幅度由小到大,前后方向的来回摆至最大限度,两侧交替进行共约2分钟,然后患者改仰卧位,医者居一侧,令患者蜷曲下肢,医者按压双膝,并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共约1分钟,意在牵拉调节腰椎周围及腰椎连结组织。
(1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小指指端以每秒拨动2次的速度深而有力地拨动小腿外侧,重点在患肢共约2分钟,有解痉止痛,除麻除木等功效,接着令患者站立,两手叉腰、两腿分开,与肩等宽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臀牵腰运动,以调节腰部平衡。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川椒、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腰部20分钟。
3、负压拨罐法
在腰臀、小腿进行经线走罐和穴位定罐等负压拨罐,重点在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以及足太阳经线、华佗夹脊线、坐骨神经走线20分钟。
4、功能锻炼疗法
急性期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卧床可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减少因负重而增加损伤,使突出的椎间盘和附近软组织的炎症反应消退。早期宜选用仰卧蹬空或俯卧踢臀练习治疗。仰卧或俯卧、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避免自身对椎间盘的压力,下肢蹬空练习不紧增强下肢肌力,而且可牵动坐骨神经直至神经根,松解神经根的粘连。如病人不能自主的练习,可在医者导引下进行锻炼。治疗2周症状基本缓解后,可在保护下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
(1)& & & &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且应卧半硬床休息。卧床休息的目的在于解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使患处静止,从而有利于炎症消退。
(2)& & & & 平时应注意站、坐、行走和劳动的姿势,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注意腰部、足部保暖。
第七课&&腰椎增生症
腰椎增生症又称增生性脊椎炎、脊椎骨性关节炎、肥大性或退行性脊柱炎。是35岁以上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劳力者多于劳心者。本症的好发部位是腰部承受力量最大、运动量最大、遭受磨损最多的第5腰椎和上下椎及周围组织,其病因多由于外因刺激和内因退化而生长的增生物或轻度骨刺过度临近组织,造成局部损伤性炎症,致使腰部有时酸痛僵硬,不能久坐久立,晨起感受明显,稍加活动后症状逐渐消失,过力或感受风寒时,症状即可加剧。晚其患者,腰腿多可出现酸痛无力,小腿麻木,肌肉萎缩甚至步履艰难。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患者俯卧,医者居一侧。用右侧肘端自上而下点按患者腰椎棘突旁开5分处的夹脊线,重点在3、4、5腰椎两则,点按时要由浅入深缓缓下沉,渗透力至深层组织,每次施法3-5分钟。
(2)体位同上。医者两侧肘端在腰部酸痛僵硬处进行大幅度的、深而有力的拨揉活动。此法要持续进行,不要时动时止,更不可擦动表皮,以免损伤皮肤。每次施法3-5分钟。
(3)体位同上。医者用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交替搓摩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涌泉等穴位,以局部渗透发热为佳。每次施法3-5分钟。
(4)体位同上。医者用肘端在患者病侧部按至深层组织(患者有酸痛紧压之感),进行纵向往返移动横向左右分拨,二者协调同步寻找酸痛变性部位(变性物多条索状),然后按此方法施术于大腿、后侧坐骨神经通路至膝腘窝,小腿外侧即腓总神经,上下往返施术5-6分钟。
(5)患者改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右肘端轻轻深按,缓深揉侧腰部肌群3分钟,再深按、深揉臀部肌群2分钟,重点在环跳穴、疼痛点和条状变性物部位。
(6)患者侧卧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右侧前臂在患者肩臂部,固定腰以上部位,左手前后摆患者臀部,腰部的连结组织,然后令患者改仰卧位,医者居一侧。先将患者两腿屈起再两腿一同转动,以牵拉运动腰部,两个手法操作共约3分钟。
(7)患者仰卧,医者将其患肢轻轻抬起,边抬边转动髋关节,循序渐进,二者协调同步,逐渐达到患肢抬高至90度,每次施法3分钟。
(8)体位同上。医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每秒6次的速度强力拨动小腿外侧2分钟。然后医者两手握成空拳状,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强重击打小腿外侧2分钟。此时患者顿感轻松。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川椒、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腰部20分钟后撤下。
3、负压拨罐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居一侧,在腰部、臀部、下肢进行定罐,主要穴位如: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上进行定罐,在腰部的太阳经线、夹脊线和坐骨神经走向施用走罐,萎缩部位可施用颤罐等。
4、功能锻炼法
& &治疗期间宜加强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如腰椎的旋转、屈伸、侧屈活动,用以改善腰椎及腰部肌肉血液循环,使疾病早日康复。
注意事项:
(1)& & & & 应嘱患者适当进行腰部功能锻炼,用以改善腰椎及腰部肌肉血液循环,预防并治疗骨质疏松从而缓解腰痛。
(2)& & & & 还应注意腰部保暖。
第八课& & 急性腰扭伤
俗称“闪腰”、“岔气”。本病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因外伤、扭转、牵拉而发生。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俯卧,术者居一侧,用右手掌根、自背部顺推至腰骶部30次,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
(2)& & & & 术者用右手掌根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深揉腰部肌群,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共约5分钟。
(3)& & & & 术者用两手掌面以每秒钟4-6次的速度,交替摩擦腰背、腰骶部2分钟重点在疼痛部位。
(4)& & & & 术者用右肘端先点按后深揉肾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再点按深揉痛点及周围1分钟。
(5)& & & & 术者两手握成空拳状,以每秒钟4-8次的速度叩击腰腿1分钟。
(6)& & & & 患者侧卧,术者用两手的多指腹,深深拿揉腰背部肌群,重点在患侧或疼痛部位共约2分钟,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
(7)& & & & 术者一手放在肩臂部,以尽量固定肩臂另一手放在臀部,以前后方向推动臀部来带动腰部运动,速度由慢至快,幅度由小到大共约2分钟。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患侧。
(8)& & & & 患者取仰卧,术者居一侧,让患者两腿屈膝,术者两手按压双膝并缓缓转动下肢,以此牵拉带动腰部运动共约1-2分钟。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倍子各30克,赤芍、甘草各2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腰部20分钟,对辅助医疗按摩法治疗急性腰肌扭伤有特效。
3、负压拨罐法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在腰部主要穴位进行定罐,主要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及疼痛点(阿是穴)在其腰部夹脊线、太阳经线及患侧疼痛肌群,施用走罐共20分钟。
4、功能锻炼法
& &治疗后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缓解腰肌痉挛。疼痛缓解后宜做腰背肌锻炼,后期宜加强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如腰椎的旋转、屈伸、侧屈活动,使腰功能早日恢复。
注意事项:
(1)& & & & 治疗后,应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使损伤组织彻底修复。
(2)& & & & 康复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并嘱患者在日后生活工作中注意搬运重物的姿势,
应量力而行。
第九课&&慢性腰肌劳损
& &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过力受寒或长期用不协调的姿势工作,使腰骶部一侧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所致。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为主症,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施用四联复合疗法治疗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右肘端,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顺时针深揉腰部肌群5分钟。酸痛部位或变性的软组织,为重点施术部位。
(2)& & & & 医者用右肘端自上而下按压夹脊线和太阳经线,重点在疼痛部位共约5分钟。
(3)& & & & 医者用两手掌根交替搓摩肾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再用掌根搓摩骶椎两侧的八髎穴1分钟。局部温暖发热为最佳。
(4)& & & & 医者用右手掌面拍击腰背部肌群1分钟。局部多有红润现象。
(5)& & & & 医者一手按住一侧腰肌,另一手抓住同侧膝关节,并缓缓抬起,同时进行按& &腰转腿的动作。按腰由浅入深,转腿由小到大,两侧交替进行共约3分钟。
(6)& & & &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用右肘端从腰的一侧插入腰部肌群,由浅入深缓缓按揉腰肌,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疼痛一侧共约3分钟。
(7)& & & &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居一侧,两手抓住两侧踝关节,进行大幅度的屈伸牵拉下肢20次。
(8)& & & & 患者取站立位,医者居背后,先用右拳轻叩击腰背部1分钟,再令患者两腿分开,两腿站直,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腰运动,此时患者感到舒适轻松。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红花、当归、活血龙、五加皮、防风、牛膝、金刚藤、红藤各20克)装入袋中在腰部热敷20分钟拿下,对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负压拨罐法
在腰部的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及阿是穴定罐,在腰部酸痛不适的部位大面积的走罐。共约20分钟。
4、功能锻炼法
& &每日坚持练习飞燕点水。飞燕点水即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头和下肢同时背伸,以腹部支撑床面;背伸片刻,如此反复练习,时间大约20分钟,开始练习时可适当缩短时间,本法虽然简单,但基每天坚持锻炼,效果十分明显。
注意事项:
(1)& & & & 应嘱患者注意坐姿和劳动姿势。
(2)& & & & 应坚持功能锻炼。
第十课&&梨状肌综合症
& &本病又名“梨状肌损伤”。是梨状肌因负重闪扭或受寒,导致肌肉撕裂、充血、水肿、痉挛等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以患侧臀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大腿后侧放射性疼痛,或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等坐骨神经受压症状。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俯卧、医者居一侧,用右侧前臂以每秒2次的速度由浅入深,持续深揉
下肢后侧肌群,顺序是自上而下重点在臀部和小腿外侧,使其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肘端先点按,后深拨环跳、承扶、风市、殷门、委中、
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等共约3-5分钟。有消炎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处上面下顺推下肢肌群10余次。然后缩小掌根的接
触面积,渗透力达于深层组织为佳,重点深推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走向共约3分钟。有通经解北,化瘀解痛之功效。
(4)& & & & 患者改侧卧位,医者站其身后。用右手大鱼际强力快速搓摩僵硬变性组织,
然后用右肘端深面有力的横拨臀部的僵硬变性组织共约3-5分钟。有加速软组织代谢,化瘀止痛之功效。
(5)& & & & 患者改仰卧位,医者居一侧,先将髋膝关节弯曲,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髋
牵拉运动,然后右手握膝,左手握踝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膝运动共约3分钟。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之功效。
(6)&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侧前臂深而有力地大幅度拨揉下肢肌群,然后两手握成
空拳状,以每秒钟8次以上的速度快速敲击大腿和小腿外侧,两个手法共施术5分钟。有松驰肌群,通畅神经等功效。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乳香、没药、自然铜、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苏木、赤芍、肉桂各15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臀部20钟后撤下,对辅助医疗按摩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有其良效。
3、负压拨罐法
& &在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实行负压力不同的走罐、定罐重点在环跳、承扶、足三里和神经走向,约20分钟,对辅助医疗按摩治疗梨关肌综合征有极佳效果。
4、功能锻炼法
& &可进行仰卧蹬空练习法锻炼,以增强下肢肢肌肉力量,牵拉坐骨神经,解除或缓解梨状肌对该神经的压迫。
注意事项:
(1)& & & &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1-2周。
(2)& & & & 局部应注意保暖并可配合热敷。
第十一课&&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 &膝部增生性关节炎多由于外因刺激和因内因退化促使下少则几年,多则数余年发展形成而(外伤除外)引起。
初期症状为`增生物或轻度骨刺过度刺激临近组织,造成局部损伤性炎症,致使膝部有时酸痛惧寒,遇热或稍加活动后症状逐渐消失。
如早期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其损伤范围逐渐加大,炎症程序逐渐加重,导致病情升级,出现膝部酸痛无力,上下楼梯感觉更为突出。采用四联复合疗法治疗此病疗效甚佳。
四联复合联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仰卧,膝下垫一小枕,医者居一侧。两掌心交替扣扶在膝部髌骨之上,
并大幅度缓缓揉动髌骨边缘组织,动作由浅入深,速度由慢到快,以每秒揉动两次的速度施术约3分钟,使其软组织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左手拇指和食指适力拿住髌骨两侧,并尽力上提,用右手
大鱼际外侧用力转揉髌骨下缘及邻近组织3分钟,然后改右手拇指和食指用力拿住髌骨两侧,尽力下移,用右手大鱼际外侧深揉髌骨外缘及邻近组织3分钟,内外膝眼和疼痛部位是重点施术部位,操作时,部位愈准,用力愈深,效果愈佳。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两个拇指端先点按,后来深揉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
泉,然后两手食指端深揉委中穴,以局部酸胀或麻胀为最佳,共施术5分钟,对通经止痛有其显效。
(4)& & & & 体位同上。医者两掌交替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连续搓摩膝部3分钟。
局部渗透性发热为最佳,此法对消炎止痛有其良效。
(5)& & & & 体位同上。医者两手握成空拳状,快速地击打膝部周围组织3分钟。患者
此时顿感轻松舒适。
(6)& & & & 患者卧位,医者居一侧。左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掌式拿住并定住膝关节上
部,用右手抓住踝部,以膝关节为轴进行由小到大的环转运动约3分钟,再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将膝关节弯曲到最深度,再缓缓拉直,由慢至快,往返屈身数十次,对于滑利关节,改善膝部运动障
碍有显效。
(7)& & & & 患者改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左手拇指深按委中穴,并固定委中以上的
部位,其右手抓住踝部,进行由慢快由小到大的转膝运动,每次施术共约3-5分钟。对通经化瘀滑利关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药物热敷法
将物制的中药末(当归、羌活、独活、乳香、没药、红花、白芷、防风、骨碎补、续断、木瓜、透骨草、川椒、牛膝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敷于膝部20分钟,此法辅助医疗按摩法治疗膝部关节炎效果较好。
3、负压拨罐法
在膝关节周围及有关穴位进行负压力大小不同的走罐、定罐、滑罐重点在膝关节周围和梁丘、犊鼻、足三里等穴位。此法辅助医疗按摩法治疗膝部关节炎有极佳的辅助作用。
4、功能锻炼法
可练习股四头肌舒缩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以增强下肢肌力,防治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注意事项:
(1)& & & & 对于膝关节疼痛、肿胀较重者,应嘱患者卧床休息。
(2)& & & & 应嘱肥胖患者适当加强休息锻炼、节制饮食、减轻体重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第十二课&&坐骨神经痛
& & 坐骨神经痛主要是指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腰腿痛,民间常称此症为老寒腿。因湿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多由于久卧潮地或经常寒冷刺激,受三邪侵袭所致,其主要症状是游走性疼痛,惧风寒,喜温暖,髋膝关节活动不利多从腰部、臀部开始沿坐骨神经路线有放射性的酸痛,其疼痛常随着气候变化而有所增减,患侧环跳和委中穴可有条索状变性物。
四联复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右肘端自腰部沿太阳经线以每秒拨揉2次的速度横向拨揉。纵向移动至足根部,重点部位是肾俞、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约5-8分钟。有通经止痛之功效。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以每秒钟2次的速度按揉疼痛部位,重点在臀部及小腿外侧有条索状变性物的部位施术共约5分钟,有化瘀止痛之功效。
(3)& & & & 患者改侧卧位。医者站其身后,用右手掌根自臀部反复深推足少阳经线共约5分钟。有散寒止痛之功效。
(4)& & & & 患者改仰卧位。医者居一侧,先用右侧前臂按揉患肢,重点在大腿外侧,然后右手空拳状重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共约5分钟。有祛风止痛之功效。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红花、川芎、路路通、白芍、防风、白芷、五灵脂、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腰部或疼痛部位20分钟有祛风止痛之功效。可辅助医疗按摩法治疗坐骨经痛。
3、负压拨罐法
& &在腰部和病侧下肢坐骨神经走向进行走罐、定罐。重点在肾俞、八髎、承扶、委中、承山等部位。
4、功能锻炼法
& &可进行仰卧蹬空练习法锻炼,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牵拉坐骨神经,尽快解除病痛。
第十三课&&小腿痉挛
& &小腿痉挛给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烦恼和痛苦,本病典型症状是睡眠后小腿屈肌群发生突然的收缩,小腿持续抽动,导致患者一夜之间惊醒一次或多次,使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疲乏倦怠。中医学认为,与腿部血液循环异常有关。由于夜间腿部循环障碍,造成一些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引发小腿肌肉的收缩。小腿痉挛是可以治愈的,在各种疗法中,按摩疗法效果最佳。仅用医疗按摩法就可取得最佳疗效。
医疗按摩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患者体位俯卧。术者居一侧,用两手深而有力地拿揉下肢肌群,重点在小腿后侧共约3分钟,使其下肢肌群放松。
(2)& & & & 体位同上。术者居一侧,用前臂上端或肘部深而有力地按揉小腿后侧肌群(以患者舒适能忍受为度),自上而下,可促进静脉血回流,自上而下,可加强动脉血对末稍部位的供氧,上下往返按揉10余次。可散寒解痉,加速代谢。
(3)& & & & 体位同上。术者居一侧,用右手掌根处由上而上,由浅入深顺推小腿肌群20余次。可解痉通经,活血化瘀。
(4)& & & & 体位同上。术者居一侧,用双拇指按揉膝腘窝中央的委中穴,小腿肚中央的承山穴各1分钟,再用掌根搓揉承山、委中穴各1分钟,使其温暖发热为最佳。
(5)& & & & 体位同上。术者居一侧,一手握住脚跟,一手抓住小腿,以转动小腿带动膝关节运动共约2分钟有滑利关节,解痉化瘀的作用。
(6)& & & & 体位同上。术者两手握成空拳状,以每秒4-8次的速度用力叩击小腿肌群共约2分钟,使其小腿舒适通畅。
第十四课& &踝关节扭伤
本病是行走、跑步、跳跃、或下坡、或下楼梯时,踝关节跖屈位突然足内、外翻,造成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一种病证。临床以踝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主症,轻者局部肿胀、压痛;重者整个踝关节肿胀,皮下瘀斑,伤足不能用力着地,严重跛行,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剧烈。多发生内翻位扭伤造成外侧韧带撕裂。笔者用医疗按摩法、中药热敷法、功能锻炼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满意的疗效。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仰卧位,医者按揉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解溪、太冲等穴各100次。
(2)& & & & 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疼痛周围施行揉法和摩法,时间5分钟,此法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损伤急性期(24-48小时),手法要轻柔;恢复期手法可稍重。
(3)& & & & 踝关节牵引摇摆法,医者右手紧握患者足趾并向上牵引,先外翻以扩大踝关节内侧间隙,同时以左手食指压入间隙,以拇指压入关节间隙内,使拇指、食指持踝关节,右手在牵引下将患足左右轻轻摇摆,内翻、外翻1-2次。然后足背屈、跖屈,同时夹持踝关节的食指、拇指下推上抻两踝,即背屈时下推,跖屈时上提,此法只用于血肿肌化,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受损的患者。
(4)& & & & 踝关节理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握跟腱部,一手握前足部,嘱患者放松踝部;先予拔伸跖屈,然后作突然背屈动作,最后外翻、内翻足,反复操作数次。
2、药物热敷法
& & 将特制的中药末(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桂枝、地龙、木瓜、伸筋草、透骨草、络石藤、海风藤、海桐皮、土鳖虫、自然铜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患处用以促使肿胀消退,功能恢复。
3、功能锻炼法
& &应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活动做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和背伸、跖屈活动。
作用:松解粘连,加强各韧带的力量,恢复关节功能。
注意事项:
(1)急性期患者,若损伤较轻,可用轻柔的手法治疗,治疗后限制患足活动,使损伤组织彻底修复,以防日后反复损伤;嘱患肢抬高以促使肿胀消退,若损伤较重,应慎用手法治疗,特别是运动关节类手法,以免加重损伤。
(2)急性期应嘱患者在局部做冷敷,急性期一般为72小时。
(3)在恢复期,应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得于肿胀的消除。
第十五课&&跟痛症
& &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的疼痛,主要由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跟下脂肪垫炎引起。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压痛、有的还见局部轻度肿胀。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跟痛熏洗汤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 &治疗原则为点穴止痛。具体手法如下:患者俯卧,两腿伸直。医生以一手掌按压患侧跟腱处,拇指与另一手拇指重叠点按于痛处,着力按压并左右拨动3-5分钟,2-3次即可取得满意效果。
2、药物熏洗汤治疗法
(1)跟痛熏洗汤由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苏木20克,制乳香20克,制没药20克,木瓜20克,桂枝20克,川芎20克,五加皮20克,牛膝20克,防风20克组成。上方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开约10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盆内,先熏后洗,待药温度不烫伤皮肤时,将足跟浸在药液中,若药液温度下降,可加温后再洗,每次浸洗约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煎2次,可连用3天。
(2)足跟痛中医认为是由于瘀血阻络,寒湿凝滞引起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温为治测。本方用苏木、牛膝、乳香、没药、川芎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昆布、海藻软坚散结;桂枝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湿之功,切中病机,熏洗有利于扩张局部务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药物的吸引,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水肿的吸引,软化粘连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上述两种疗法治疗一般5天左右疼痛明显减痛,20天左右就可全愈。
注意事项:
(1)& & & & 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运动员停止训练。
(2)& & & & 足跟下垫以软垫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第十六课&&神经衰弱
& &神经衰弱是常见的神经官能症之一,属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采用医疗按摩等方法综合施治,效果较好。
神经衰弱主要是用脑过度、焦虑忧郁、生活节奏失调或过度疲劳等多种原因所引起,也与个人的素质、性格以及精神状态有关。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是头晕、头疼、失眠、多梦、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有时还伴有出汗、心慌、气短、耳鸣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神经衰弱属于不寐范畴,分虚实两大类,临床上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最为常见。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施治效果较好。
1、心脾两虚型
由于思虑过度,伤及心脾,阴血内耗,不得养心,造成心神不安而失眠。主症为多梦易醒,神疲乏力,心烦健忘,饮食无味,舌淡苔薄,肪细弱。本着养心益脾,补血安神的原则,采用如下手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在床头用左右手食指指端按揉两侧的睛明穴约半分钟,再从印堂向两侧用推法至太阳穴;以督脉为主,先用双拇指并拢自印堂推揉到神庭5-8次;再重力推揉头部正中线至后头部2-3次。在推揉过中,印堂、神庭、百会、风池等穴要重点按揉各半分钟。患者产生头脑轻松欲睡之感。
(2)体位同上。医者用两手十指张开呈抓拿状,其右手放于患者关部左侧中线,左手拇指按在关部右侧中线,双手对掌式拿拢,再同时张开,但拿张的动作不能离开头皮。一拿一张为一次,经每秒4次的频率拿摩头顶所有部位约5分钟。然后再用双手十个手指的指端部,以每秒4次的频率敲击头顶约1分钟。这时,患者便会感到头目轻松,进一步产生昏昏欲睡之感。注意;十指拿摩敲击用力应均匀,双手应协调同步,速度不可忽快忽慢,否则效果不佳。
(3)体位同上。医者居一侧,先点按后缓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至深层,再用掌根沿胃腹中线、左侧中线深推20至30次,以疏通胃气,健脾安神。
(1)& & &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掌面横向拨揉背部肌群,再点按深揉
脾俞、胃俞、心俞、肾俞、八髎等穴共约5分钟。以通经固本,心安神宁。
2、& & & & 郁化火型
本症多因恼怒而伤肝,肝失调达而气郁化火,火邪上扰心神,心神不安而致失眠不寐主症:心烦易怒,入睡艰难,口苦口渴,不思茶饭,舌红苔黄,脉数。本着舒肝泄热,理气安神的原则,采取如下手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于床头,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第二关节弯曲成45度,用三个指端深揉两眼眶内缘约1分钟,再搓摩耳后半分钟,最后再搓摩两耳1分钟,此法意在通经、散热安神。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手拇指端重揉头顶正中线和左右侧中线约3-5分钟,再
以重力深揉百会、风池穴各半分钟;然后用两手中指、食指的指端以每秒4次的频率
重搓风池穴2分钟。此法重在散热安神。
(3)体位同上。医者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关节弯曲成90度,用四指端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重摩头顶的所有部位约3分钟,接着改用右手指背抖击头顶约1分钟。施用此法,医者的腕关节一定充分放松,用力均匀,速度不紧不慢。此时患者会头部轻松和欲睡之感。
(4)患者改俯卧位,医者居一侧,用右手掌根深揉脊柱两侧约2分钟,再双手提拿背部肌群20-30次,再点按背部俞穴,尤其是深按肝俞、脾俞、胃俞和大肠俞。接着令患者坐起,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掌重力搓摩肩井到肩髃穴1分钟。此法可通经散热,化郁安神。
第十七课&&胃、十二指肠溃疡
& & 胃、十二指肠溃疡即消化道溃疡。本病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有关。不同的时期、气候等因素对本病都有影响。溃疡的形成主要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胃、胃酸、胃蛋白酶在溃疡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但神经和内分泌紊乱、胃炎的影响、饮食的失调、药物的不良作用、胃粘膜的破坏等等因素,对溃疡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腹疼痛及不适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症状,并常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多在餐后0.5至2小时中出现,至下餐前消失。十二溃疡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常常在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到下次进餐后可缓解。中医学认为,胃、十二溃疡属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范畴。
笔者本着通经止痛和胃健脾、补虚散寒的原则,采用医疗按摩法结合加热药敷,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效较佳。
联合联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体位仰卧,医者居一侧,两手重叠,用力要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往返持续深揉胃腹中线5分钟。重点在中脘、气海等穴位,有通经脉,疏通胃气之功效。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大鱼际以每秒钟4次的速度搓摩胃腹部的脾胃经线,重点在梁门、大横等穴位。要领是横向搓摩,纵向移动,持续施术共约5分钟。可健脾和胃,促进运消等多种功能。
(3)& & & & 体位同上,医者随意,先用拇指深按深揉两侧的前臂和内关穴各1分钟。再用空拳重击两侧小腿 外侧的足三里穴各1分钟.最后用右手的大鱼际快速搓摩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各1分钟。此法可增强脾胃功能,加强胃的蠕动,对缓解胃痛,改变胃的病理状态有其良效。
(4)& & & & 患者俯卧,医者居一侧,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由上至下缓缓深按夹脊线3-5遍。然后用掌根交替搓摩夹脊线2分钟。此法可调经止痛,增强胃肠代谢。
(5)&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横向拨揉脊柱两侧两横指处的太阳经线3-5遍,,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肾俞、和大肠俞共约5-8分钟。最后用掌根搓摩太阳经线1分钟。此法有通经止痛,理气散寒,温补肾阳之功效。
(6)& & & & 体位同上。术者用左右掌指横向拿捏脊背各部肌群,重点在背中线和两面侧夹脊线、太阳经线共约5分钟。可升阳降阴,强胃健脾。
(7)& & & & 患者仰卧,医者居一侧,先用左右掌指大面积的横向拨揉胃腹肌群2-3分钟。再用左右掌指纵向提拿振颤胃腹肌群11次。此时胃腹温暖舒适,疼痛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厚朴、生姜、半夏、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沙仁、木香、麦芽、枳壳、陈皮、木通、泽泻各10克)装入袋中加热后在胃腹部和第9胸椎下到上腰部进行药敷,前后共同30分钟。对辅助治疗胃、十指肠溃疡有特效。
第十八课&&慢性胃炎
& &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的炎性改变。本病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的三种类型,多由于急性胃炎后刺激性食物和药物、胆汁反流、免疫等因素而引起。慢性胃炎的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持续性上、中腹疼痛、呕吐、恶心、厌食,有些患者还伴有消瘦、贫血等临床症庆。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胃脘痛范畴。
笔者本着舒通胃气、健脾止痛的原则,采用医疗按摩结合加热药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仰卧,医者居一侧,用两手掌面由浅入深,由上而下,顺时针环揉胃腹5分钟。使其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深而有力的搓摩上、中、下三脘5分钟,以局部渗透性发热为度。有散寒止痛之功效。
(3)& & & & 体位同上。医者两手小指侧围成环状(两手指端合二为一点,左右手小鱼际各为一点)然后,由浅入深自上而上,顺时针转揉胃腹部5分钟。使其邪气下行,疏通胃气。
(4)&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顺推胃腹部的任脉及脾胃经线30余次。有通经健脾,化瘀止痛之功效。
(5)&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先点按,后深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然后用力搓摩上各穴约3分钟。有通经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6)& & & & 患者改俯卧位,医者居侧,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缓缓拨揉背部脏腑俞穴,重点在肝、胆、脾、胃等俞穴共约5分钟。有能经止痛,调和脏腑功能之功效。
(7)&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掌根自上而下深揉背部肌群,重点在背中线和左右侧中线,使其通经化瘀,理气止痛。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生姜、橘皮、丹参、檀香、枣树皮各30克)装入袋中持续加热敷于胃腹和腰背,20分钟后撤下。此法辅助医疗按摩治疗各种胃痛有良效。
第十九课&&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面瘫。本症多由于气血虚弱,面部感受风寒等多种因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多由于茎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一般说来,面部感受风寒刺激是本症的诱因。从多数病例观察,发病突然,初期耳后部有疼痛感,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后,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对侧等一系列症状。
面神经炎是按摩疗法的适合证,初期,采用按摩疗法治疗,可取得手到病除的效果。
医疗按摩法:
(1)& & & & 体位仰卧,术者坐者在床头,用两手食指,中指腹按揉两眼外侧凹陷处的太阳穴1分钟,再用掌面的拇指侧搓摩耳前部,以局部温暖发热为佳。
(2)& & & & 术者用两手食指腹按揉晴明穴1分钟,再用多指腹按揉眼眶及内外缘1分钟。
(3)& & & & 术者用两拇指交替自两眉之间的印堂穴推至前发际20次,再用一手掌面搓摩前额1分钟。
(4)& & & & 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食指交替按揉两侧的迎香穴、地仓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或多指腹大面积按揉口鼻两侧的面颊部2分钟,重点在患处。
(5)& & & & 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指腹按揉两侧风池穴2分钟,再用多指腹搓摩风池穴及周围组织1分钟,以局部温暖发热为最佳。
第二十课&&痛 经
& &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有的面色苍白,出大汗,手足不温,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而成为痛经。本症多由于情志不舒,气滞血瘀,冒雨涉水,坐卧湿地,感受风寒,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所致。
笔者采用医疗按摩结合加热药敷治疗痛经患者,效果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手掌自上而下缓缓深推脐下小腹中线及两侧约数十次,有行气止痛之效。
(2)体位同上,术者双掌重叠,用右手掌按于小腹至深层组织,稍抬起,再按至深层组织。如此往返,以每秒1次的频率缓缓深揉小腹8~10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
(3)体位同上,术者双拇指成八字形,由浅入深持续点按位于脐下1.5寸的气海穴1~2分钟。然后患者改俯卧位,术者用左右拇指端同时深按位于第2腰椎下旁开1.5寸的肾俞穴1分钟。再用两手大鱼际用力搓摩肾俞穴1~2分钟,然后用同样方法大面积搓摩八髎穴3~5 分钟。可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当归、白芍、川芎、小茴香、乌药、益母草、红花、莪术、青皮、桂枝、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装入袋中,持续加热敷在腰腹部20分钟后撤下,此法配合医疗按摩治疗痛经有特效。
& & 上述两法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施用3次,连续3个月共9次为一疗程。坚持施用,一般均能收到预期效果。
第二十一课 月经不调
月经是妇女的生理现象,表现为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第一次出现月经称为初潮,多发生于12~18岁之间。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错后7天以内属正常范围。月经的持续时间也就是行经的时间长短,一般是3~7天一次,月经出血约为30~50毫升。
&&月经不调主要是月经的经期和经量出现异常,如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以及经量改变,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但有规律地两个月、三个月一次月经,一年一次月经乃至终身无月经,只要正常生育,没有病理感觉,均属于正常现象。古人称这种现象为并月、季经、年经和暗经。一般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经量从少与气血的虚实有关。
笔者本着调节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的原则,采用医疗按摩结合加热药敷,治疗月经不调患者,效果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 & & & 医疗按摩法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居一侧。先用右肘端由浅入深缓缓按压肾俞、八髎等穴。然后用右手大鱼际以每秒8次的速度深搓肾俞、八髎穴,点按深搓共约5分钟。有温阳补虚,调和气血之功效。
(2)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掌根自上而下缓缓深揉背中线和左右太阳经线,重点在督脉及五脏六腑俞穴共约5分钟。有通经活血,调节脏腑功能之功效。
(3)体位同上,医者居一侧。用双拇指轻深按,缓深揉气海、关元、中极、天枢、大横、梁丘、足三里、涌泉、血海等穴位共约5分钟。有调经血、扶正祛邪之效,自上而下缓缓深揉腹中线及左右脾、胃、肾经线共约5分钟。有补活血,调和阴阳之功效。功效。
2、药物热敷法
将特制的中药末(川断、川芎、当归、白芍、紫石英、补骨脂、淫羊藿、元胡、乌药、党参各15克)装于袋中,持续加热后敷在腰腹部,20分钟后撤下。对辅助医疗按摩治疗月经不调有良效。
第二十二课&&假性近视
近视多发于青少年,除遗传因素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后天的生活习惯不良,读书环境较差等原因所致。特别是进年来,随着计算机、彩电等家电的不断普及,小儿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假性近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睫状肌痉挛所导致,按摩治疗假性近视,主要依据经络原理和脏腑学说。从临床上看,病程愈短,病情愈轻,效果越佳。
& &本着内外兼治。疏通经络,加大眼肌供血的原则,治疗近视患者,疗效较佳。
医疗按摩法
(1)& & & &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在床头,用两手食、中、无名指指腹按揉二目周围的软组织。使其充分放松。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食中二指指腹深按深揉上眼眶内缘2分钟,再用拇指腹深按深揉下眼眶内缘1分钟。使其眼肌放松,加大供血。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交替按揉头顶中线和左右侧中线。然后用两手食、中、无名指指甲端以每秒8次以上的速度强力搓摩头项的所有部队共约5分钟。使其顿感头目轻松。
(4)&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指腹先点按,后深揉睛明、攒竹、四白、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共约5分钟使其解除疲劳,头清目明。
(5)& & & & 患儿改俯卧位,医者居一侧,先用双拇指按揉脏腑俞穴,重点在肝俞、肾俞。然后用大鱼际快速搓摩涌泉,用空拳叩击足三里,接着放松肩背、四肢肌群共约5分钟。使其整体畅通,有益强体增视。
(6)& & & & 患儿改正坐位,医者站其身后,用多指腹拨、摩、揉颈部肌群3分钟,使其颈部放松,加大动脉供血。
第二十三课&&小儿厌食症
& &小儿厌食症是独生子女的常见病。学龄儿童更为多见,有的厌食患儿血色素偏低。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和药物热敷法治疗此症患者,疗效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体位俯卧,医者居一侧,用拇、食二指交替拿捏脊上组织,顺序是自下面上,从腰骶部至肩胛部,每次施术5-8遍。
(2)&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自腰骶部脊柱旁开两横指处自下而上,边揉边推到肩胛部,每次施法3-5遍
(3)& & & & 体位同上,医者用双拇指上端的大鱼际交替搓摩脊柱两侧5分处的夹脊线2分钟紧局部发热为最佳。
(4)& & & & 体位仰卧,医者居一侧,用双拇指相并,由浅入深缓缓深按轻揉胃腹中线的中脘穴和气海、关元穴各1分钟。然后环摩腹部2分钟。接着用右手空拳叩击两侧膝下胫骨外侧的足三里穴各1分钟,以上按摩各法是一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连续手法,只要坚持施用,必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儿厌食症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多见于饮食习惯不够良好或营养搭配不当,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此,改善脾胃消化吸收障碍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根本所在。
上述捏积点穴按摩方法可通过经气与物理作用,直接或间接调节脏腑机能,改善消化,运化的失调状态,从而强健身体,厌食自愈。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家长注意改善患儿的挑食、偏食现象,多摄入易消化,易吸收食物,营养要合理搭配食品变换要多样化为佳。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龙胆草、白芍、生姜、佛手、枳壳、石斛、麦芽、冬瓜仁、香附各15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上腹部30分钟对辅助医疗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良效。
第二十四课&&小儿尿床
& &小儿尿床多由于先天发育不足或生理机能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肾、膀胱等下焦虚寒,致使功能稍差所致。笔者采用医疗按摩法结合药物热敷法治疗此病效果较佳。
联合疗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医疗按摩法
(1)& & & & 头部施术:体位仰卧,术者坐在床头,用双拇指交替缓而有力地按压头顶正中线和左右侧中线2分钟。再拇指腹缓缓按揉颅顶中央的百会穴1分钟。然后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指甲端,均匀快速地搓摩头顶的所有部位3分钟。此法有强健脑中枢、调节抑制与兴奋的协调平衡。
(2)& & & & 腹部施术:体位同上,医者用右手掌根缓缓按揉腹部5分钟,重点在小腹部。然后横向搓摩耻骨联合1分钟,以局部渗透性发热为佳。此法可补虚散寒,通畅任脉,增强脾肾经气的作用。
(3)& & & & 腰骶部施术:体位俯卧,医者先用右手大鱼际缓缓深揉腰骶部5分钟。再用拇指同时按揉腰骶部脊柱两侧的肾俞、八髎等穴位各1分钟,然后用右手拇指上端的大鱼际轻而快速的搓摩腰骶部2分钟,此法可温补肾阳,散寒强体,畅通督脉与膀胱经线。
2、药物热敷法
& &将特制的中药末(川断、百芍、桂枝、龙骨、菟丝子、益智仁、淮山药、巴戟天、破故纸、远态各15克)装入袋中,加热后敷于腰骶部20分钟后撤下,可辅助治疗小儿尿床。
& &上述两法是一组治疗小儿尿床的良性方法,每日按摩1次。病情较轻者治疗十几次即可见效;病情较重者,治疗数10次即可收到较好效果。一般说来,天气越暖见效较快,如天气越冷,收效较慢。医者按摩时,应保持双手温暖清洁。施术时应速度均匀,用力适中,渗透力越强,效果越佳。
注意事项;
(1)& & & & 应帮助患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及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使其过度疲劳。
(2)& & & & 应及早治疗。
(3)& & & & 夜间入睡后应定时叫其起床排尿。
第二十五课&&于氏全身推拿法
—— 一种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推拿方法
笔者在三年前学得此套推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感到此套技术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疗效甚佳,受到了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的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技艺。现详细介绍给大家,望得者珍之。
于氏全身推拿法由调颈项法、调上肢法、清头法、调脊椎(督脉)法,调腰背法、调胸腹(任脉)法、调下肢法等组成。这些均属本推拿法中的常规疗法部分,在临床上除了一些急、重病外,多可先用上述手法进行常规治疗,以调节全身的功能,使气血通畅运行,肌肤柔和,筋骨强健,阴阳平衡。使大脑与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保持旺盛,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机体健康的目的。
(一)调颈项法
姿势:患者取坐位
操作方法:
1、& & & & 托颌摇颈
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两手拇指端按住患者颈两侧的天柱穴(可先以手指按压寻找天柱穴周围的压痛点后再按压其上),将食指、中指伸直,中指置于颌下,食指挟在颌之两侧,然后按下述方法施以治疗。
A、& & & & 使患者头向前倾,用手托住头按前—左—后—右—前的顺序旋转3-6次,再按相反方向旋转3-6次,操作时注意让患者尽量保持放松。
B、& & & & 医者手的动作同上,将患者的头边向前上方托边左右摇动数十次,摇动时拇指以适当力度按压天柱穴,直至按处的疼痛叛减轻或消失为止。
2、& & & & 揉颈
A、& & & & 医者用右手拇指端自上而下揉颈椎,在痛的部位可多揉一会儿。
B、& & & & 医者用两手的拇指端自上而下揉患者颈椎两侧旁开1.5厘米及3厘米处的四条纵线。四条纵线上起于第一颈椎两侧,下终止于第一胸椎两侧。注意在痛的部位要多施揉,以疼痛减轻或消失为佳。
C、& & & & 医者用手大鱼际自上而下揉患者颈椎两侧的肌肉,直至肩部为止,共揉3~6次。
医者站在患者左侧,用左手轻托患者额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分放在患者颈椎的两侧自上而下(即由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拿揉。注意在痛的部位要多拿揉,以疼痛减轻或消失为佳。
& &医者手的动作同上,左手使患者头略向后倾,右手运用腕力前后震颤患者颈项约1分钟,然后再左右震颤约1分钟,震颤频率为100~200次/分。震颤时手边震颤边自上向下移动,反复施术。
&&调颈项法具有促进颈部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整颈椎间隙使异常部位归复正常,从而改善大脑的血供给,使脑一脊神经中枢对全身能正常发出指令。
(二)调上肢法
姿势: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
操作方法:
1、& & & & 温通上肢
医者站在患者前面,用两手拇指指腹按压患者两侧缺盆,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按30-60秒后慢慢抬起手来,此时,若患者感到麻木或电流感,或热感自缺盆流向手指端则表明按压准确,若患者无上述感觉,医生应反复按压寻找,直到出现上述感觉为止,上述手法反复做3次,此法还可站在患者身后施术,若站在身后可改为食、中二指并用,感觉同上。
2、& & & & 揉上肢
医者用左手握住患者的左手,先用掌自肩揉至手,再用右手拇指、中、无名指相对从患者肩部捏揉至手指端。其顺序及施术方法如下。
A、& & & & 由肩臂前(桡)侧(相当于肺与大肠经的经络循行中线)捏揉至拇指端和食指端。从手腕至指端要细细地揉,手指应上下左右分别捏揉,碰到痛点应多施揉,以疼痛减轻或消失为佳。
B、& & & & 沿上臂内外正中线(相当于心包经与三焦经的经络循行路线)捏揉至中指端和无名指端。手部的捏揉要求同A
C、& & & & 沿上臂(尺)侧(相当于心经与小甩经的经络循环路线)捏揉至小指端,手部的捏揉要求同A
D、& & & & 捏住小指端摇动小指并向外牵拉抖动数下,其余四指也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做完一侧肢体后,按相同方法做另一侧肢体。
3、& & & & 拉抖上肢
A、& & & & 医者把左手放在患者颈肩的左侧,右手握住患者左手(以手掌与患者手掌相对,由指侧握住)然后将自己的肘部置于患者肘弯内,肘部用适当力量向外撑顶牵拉患者上臂,略停顿后将肘从患者肘内脱出,左手改拿住患者肩部,右手用适当的爆发力向左方略偏下快速牵拉患者手臂。共做3次。右侧施术方法同上。
B、& & & & 医者用两手握住患者的手掌,一边轻轻向略上方牵拉患者手臂。共做3次。注意当患者患肩周炎时,不可用力太猛,要根据患者肩部所允许的活动幅度适当用力。
4、& & & & 拍打上肢
医者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一只手,用另一只手掌自患者肩部轻轻拍打至手背,自腋下拍打至手掌。拍打时医者的手掌心部要略虚起。然后医者轻轻握拳,拳心要空,按上法再轻打患者上肢,注意拍打时要用腕力,要有弹性。
5、& & & & 散点上肢
接续上法,医者一只手五指分开半屈,用指端腹部按上法轻柔地弹打患者上肢。
调上肢法具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治疗头、颈、肢体及骨脏疾患的功效。
(三)清头法
姿势: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
操作方法:
医者站在患者前面(若采取卧位则坐在患者侧面或头上方),用一只手轻扶患者后头部,另一只手在拇指指肚从患者两眉之间(印堂穴)垂直向上轻推到发际内(上星穴)频率掌握在120-200次/分,共推30-60次。
此法也可采用两手拇指交替推的方式。
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肚由患者的印堂穴沿眉毛上方分推至两眼外角的太阳穴,共推30-60次。
3、& & & & 揉太阳、头维、耳廓
接在上法之后,医者两手拇指推至太阳穴后,在该穴施揉30-100次,然后再向上推至头维穴(该穴位于鬂角上入发际1厘米处)施揉30-100次,再向两侧分推至耳的上方,用两手拇、食二指相对捏揉耳廓,自上而下细揉耳的各个部位,若有痛处宜多施揉,以疼痛减轻或消失为佳。
4、& & & & 按风池
医者两手五指分开,呈微屈状,用五指端自太阳穴沿侧头部揉至颈部,共做3-6次,然后用五指端在同部位自前向后梳6次,再用中指端按压两侧的风池穴,拇指端按压太阳穴。注意用力适中,按压时间为1分钟,亦可按揉100次。
5、& & & & 揉督脉
医者站在患者左侧,用左手拇、中指轻托在患者两侧的太阳标穴处,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用指肚自印堂沿头顶正中线揉至大椎穴处,途经印堂、上星、百会、风府、大椎穴各施揉30-60次。上述手法共做3次。
6、& & & & 揉膀胱经
医者左手不变,右后拇指与食、中指分开,用指肚从眼球垂直上方的前发际处平行揉至后头枕内下约相当于风池穴处,共做3次。
7、& & & & 散点头
医者两手五指分开呈半屈状,用指肚部两手交替地弹击整个头部,要求用力要轻揉。
清头法具有疏通头部经络,促进大脑的气血循环,使脑细胞活性化、有序化,提高植物神经、内分泌、血管中枢及生命中枢的功能,使全身的脏腑器官示得动态平衡而达到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四)调脊椎(督脉)法
姿势:患者取俯卧位
操作方法:
医者坐在患者左侧,先用食、中指、无名指指肚自大椎穴揉至尾闾骨,然后用两手拇指肚揉拨患者的每一节脊椎间隙(相当于脊神经根部),由颈椎开始用力揉至
尾闾骨。当揉至骶椎时,指端置于骶孔上揉(左右各4次)在感觉痛的地方多施揉为
宜,以疼痛减速轻或消失为佳。共做1-3次。
调脊椎法具有疏通督脉,促进督脉及脊椎、脊髓的气血运行,强化脊椎与调整脊椎的变异,恢复与提高脊神经功能的作用。
(五)调腰背法
姿势:患者取俯卧位。
操作方法:
1、& & & & 揉腰背腿经穴
医者用拇指肚或食、中指指肚,由患者肩部揉向足趾。具体方法如下:
A、从肩部开始,沿腰背相当于膀胱经(脊中线到肩胛骨内侧缘的中间的纵线及肩胛骨内侧缘的纵线)的四条纵线分两次揉至臀部。在施揉过程中每节脊椎间隙的两侧与4条纵线的交点要分别揉6-9次,感觉痛的地方宜多加施揉。
B、用两手拇指与食、中指沿相当于膀胱经与肾经的循行路线(下肢后正中线与该线同内侧正中线中间的纵线)由大腿部捏揉至足后底部,然后拇指沿足底经涌泉,食、中指沿足小趾外侧捏揉到小趾端,再自足跟处分别向无名、中、食、拇趾端施揉。
2、& & & & 掌揉腰背
医者用两手掌沿患者脊椎两侧的肌群(相当于膀胱经的循行中线)由肩部开始经腿后侧揉至足趾。手掌左右各旋揉1次。
3、& & & & 拍打腰背。
医者先用两掌自患者肩部轻柔地拍打至足尖,再半握拳按上述中线轻柔捶打1遍。
4、& & & & 散点腰背
医者两手五指分开呈半屈状,用五指的指肚自患者肩部轻柔地弹打至足尖。
5、& & & & 摇抖腰背
患者取侧卧位,腿呈半屈状,医者将两于分别放手患者肩部与臀部,一边摇动患者的肩与臀部,一边前后扭摇数次(若无法做到,亦可只做后而的动作),使其腰背部放松后,将其扭至最大限度,并用快速而适宜的力度使肩向前、臀向后猛然扭动肩臀,注意用力大可太猛,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应避免出现损伤,其后再重复上述手法使肩向后,臀向前扭动。做完后让患者转换侧卧的方向再次如上法施术。
调腰背法具有疏通、背及腿部经脉、促进腰背气血运行,调整腰背肌肉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腰背俞穴的施术,达到调整、提高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六)调胸腹(任脉)法
姿势:令患者取仰卧位
操作方法:
1、& & & & 在患者右侧,用食、中、无名指的指肚沿患者身体前正中线自胸骨上端揉
至耻骨处,在揉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时,应多施揉,每穴揉30-100次为宜,若感觉有痛点以揉至疼痛或消失为佳。
2、& & & & 胸腹 医者用两手拇指及大鱼际自患者的胸骨上端开始,左右分抹至肋骨
端,然后用同样的手法,沿胸骨至耻骨的正中线按3-5厘米的间隔一次分抹至身体两
侧(若在女性可越过乳房)重复上述手法3次。推腹医者用右手自患者胸骨柄下(即
胃贲门处)推至耻骨,重复上述手法3-6次。调胸腹法具有疏通任脉,促进气机运行,调整,提高脏腑功能的作用
(七)调下肢法
姿势:令患者取仰卧位
操作方法:
1、温通下肢
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用两手的大鱼际按其两侧腹股沟的急脉穴30-60秒,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最后缓慢抬起手来,此时,患者下传至足趾,若无此种感觉,医者可用手试探寻找动脉跳动处。重复上述手法3次。
医者用两手掌分别置于患者的大腿内,外侧,向下揉至脚踝为止。
3、指揉下肢
医者用两手拇指与食、中指由患者的大腿上端捏揉至足趾,具体手法如下:
(1)由大腿上端开始,沿距腿前正中线左右两侧2-3厘米处的两条纵线捏揉至膝部,再向下沿胫骨两侧捏揉至中踝,沿内外踝前方揉至拇、食、中趾端,胃经的循行线。
(2)医者用两食、中、无名指指肚,由患者的大腿上端沿腿内、外侧的正中线揉至足踝,然后经内、外踝前方揉至拇趾与无名趾端,约相当于肝,胆经的循行线。
4、拉抖下肢
医者将左手放于患者膝上,右手握住其中踝处,使腿弯曲并向腹部靠压,用手向内旋转一周后,用一定的牵拉力将其迅速拉直,再用相同方法使腿外旋一周后牵拉直,重复上述手法3次后,左手置其膝上不变,右手从足底握住其足,使下肢伸直并尺量抬高,当抬至最大限度时,左手适力按压其膝,右手尺量使其脚前屈如此保持30-60秒,另一侧腿的施术手法相同。
5、拍打下肢
医者用两手掌自患者大腿上端轻柔地拍打至足背,然后呈半握拳状再如上法轻柔地打一遍。
6、散点下肢
医者用手的五指分开呈半屈状,用指肚部自患者大腿上端轻柔地点打至足背。
这套推拿技术是笔者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四联联动复合疗法”之外,最经常应用的一套手法,针对一些需要全身保健按摩的患者,这是一套极佳的保持身体健康的保健手法,同时又可分开来针对不同的疾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头痛、头晕、脑胀就可用清头法,疗效甚佳,希望广大读者精习之、练之、应用之。
第二十六课 针对腹部肥胖的特效按摩减肥法
从健美角度来看,腹部减肥是整体健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女性保持身体苗条,取得曲线美的魅力,更有重要意义,而腹部是全身最容易蓄积脂肪的部位,造成脂肪在腹部堆积过多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有:
1、& & & & 当摄入饮食物的热量大于消耗量时,其多余热量主要转化为脂肪,如储存腹部过多,即可导致腹部肥大。
2、& & & & 由于工作舒适,不良习惯或生活过度优裕等原因,造成必要的动作过少,而仰卧时间过长,致使腹部脂肪蓄积过多而成腹部肥胖。
3、& & & & 由于遗传或先天等因素,使脂肪转化较少而导致腹部肥胖。
4、& & & & 由于疾病或生育等原因,引起的体内平衡代谢失调,使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也可导致腹部肥胖。
笔者针对腹部肥胖的原因及特点,总结了一套具有散脂排脂,促进化脂的按摩减肥方法,经临床证实,效果较佳。
操作要领:
1、& & & & 揉脐周:体位仰卧,术者居一侧,用右手掌面环形揉摩脐部周围,揉摩的面积由小到大,直至皮下微热为度,此法具有湿散皮下脂肪,促进皮下代谢的作用。
2、& & & & 深捏腹: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拇、食二指同时深捏摩脐部皮肉,重点在脂肪较多的部位,每次深捏60次,有收紧皮肤,促进脂肪排泄的作用。
3、& & & & 压腹穴:体位同上,术者用双拇指指端同时由浅入深缓缓按压气海、关元各2分钟,再用两个拇指腹由浅入深缓缓按压气海、关元各2分钟。再用两个拇指腹由浅入深缓缓按压天枢、归来穴各2分钟,再用两个拇指腹由浅入深缓缓按压天枢、归来穴各2分钟。可疏通腹部经脉,加快代谢产物的转换与排泄。
4、& & & & 抖腹肌:体位同上,术者用右手掌紧贴腹部最高点,以每秒钟8次的速度,进行左右方向抖颤腹肌5分钟。可强力运动腹肌,有益脂肪排泄转换。
5、& & & & 推七线:体位同上,术者用右手掌要自上而下快速逆推任脉及脾肾经线,然后再自下而上逆推胃经线数10次。有分散脂肪,泄实化瘀之功效。
6、& & & & 横摩腹:体位同上,术者用右手掌面以每秒钟2次的速度深而力地横向搓摩腹部5分钟。有散热化脂,收紧皮肤的作用。
7、& & & & 掌拍腹:体位同上,术者肩、肘、腕关节充分放松,用双掌快速拍打腹部2分钟。施法的顺序是速拍10秒钟,停顿5秒钟共约拍8次,停8次。此法具有通经活络,泻实化瘀之功效。
8、& & & & 快速摩擦腹部及腰、臀、下肢共约5分钟,重点在肾俞、八髎、委中、涌泉等穴位。并提醒接术者,每天做3次原地跳跃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要根据接术者的体质、年龄而定。
上述按摩各法是一组腹部减肥的良性方法。腹部减肥不是一日之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桶怎么清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