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么,海兔子鱼,看图中的话是不是有问题啊?开头说,海兔子鱼前耳朵像兔耳朵。后面又说,后边触角像兔耳朵

& 海蛞蝓 ?海兔? 海螺?扁虫? 到底是哪个?(更新8-26)
自从潜入深蓝以后,一直对各种五彩斑斓的“海兔”所着迷,也是自己水摄后拍摄最多的对象之一。随着潜水越来越多,所见的“海兔”越来越来多,接触到各种关于“海兔”的名称也越来越迷惑。“海兔”有哪些分类?海蛞蝓跟“海兔”有什么关系?是“海兔”还是扁虫,两者有什么区别?“海兔”到底有没有壳?Sea slug,Sea snails,Sea Hare,Nudibranchia到底指的都是什么?等等。在纠结了近2年的时间后,终于静下心来,查阅各种资料,总结了以下这篇文章。内容不能说十分全面,但也基本上把潜友们基本的一些困惑有所解答。笔者不是生物学家,不能保证所有的内容完全准确,但也是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既然写出来就要做到专业,不要贻害大众,很多内容也是反复求证下得出的结论。当然如果读者发现哪些地方没有解释到位,或者有任何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给我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欢迎转发,编辑很辛苦,请注明出处。谢谢!微博账号:Cary_包子
微信账号/QQ:Email:
贴上微信二维码, 方便扫一扫
800) this.width=800'/>
生物分类 既然涉及到“海兔”的分类,就不得不从生物分类说起。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species)、属(genu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门(phylum)、界(kingdom)。 【本文会出现不少英文单词,原因是很多内容查询来源于英文资料,同时也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本文并非生物学物种分类论文,不会特别深入讨论。 腹足纲 (Gastropoda) 本文讨论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动物界(Animalia),软体动物门 (Mollusca),腹足纲 (Gastropoda)。除了扁虫(Flatworm)的相关内容。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头部发达,腹面有肥厚而广阔的足,所以得名;身体有内脏的部分扭转,因此左右不对称;外面有介壳一枚或无壳。通常指的是蜗牛(Land Snails),海螺(Sea Snails),蛞蝓(Slug)。而蛞蝓又分为陆生蛞蝓(Land Slug),俗称鼻涕虫。海生蛞蝓(Sea Slug)。
800) this.width=800'/>图1:腹足纲基本分类 为了更好的解答潜友们的疑惑,本文接下来会从几个大家经常谈论到的名字入手,Snails,海螺(Sea Snails),海蛞蝓(Sea Slug),海兔(Sea Hare),扁虫(Flatworm)逐一解释,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及区别。Snails,蜗牛(Land Snails),海螺(Sea Snails) 通常所说的“Snails”并不是生物学上分类的名称,而是只绝大多数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 Gastropoda的成员。它包括的不仅仅是蜗牛“Land Snails”,同样包括数千个不同品种的海螺Sea Snails以及淡水螺类Freshwater Snails. 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统称为Snails,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Land Snails”,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海螺 Sea Snails是所有生活在咸水环境中的软体腹足纲动物的俗称,通常是指那些有明显外壳的腹足纲动物。而那些没有明显外壳的,或者只有内部壳的软体腹足纲动物则被其他的名字所熟知,例如海蛞蝓Sea Slug,海兔Sea Hares, Nudibranchia,等等。海螺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动物种群,有丰富的多样性。大多数种类的海螺的壳都成螺旋状,生活在咸水里使用腮进行呼吸,少数种类拥有肺,但也只有在低潮的时候爬出水面呼吸空气。很多海螺都有鳃盖(Operculum),但不是所有。而另外被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如,蛤蜊,牡蛎,扇贝等,则不属于海螺Sea Snails,它们属于另外一个纲,双壳纲(Bivalvia)。另外还有个会被大家看到或者谈论到的海洋生物,鹦鹉螺(Nautilus),它与乌贼,章鱼,鱿鱼同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a)。关于这两纲的内容在这里不做详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深入研究一下。 海蛞蝓Sea Slug 蛞蝓Slug,通常是描述动物身体的形状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属。基本上蛞蝓Slug可以称为已经没有外壳或者正在进化褪去外壳的过程中的Snails。Sea Slug是一个统称,是指那些咸水中海螺类,这些海螺要么缺少外壳,要么只有一个内部的壳。通常“Sea Slug”海蛞蝓这个词是指裸鳃类(Nudibrachia),海兔(Sea Hares),Sacoglossa(靠吸取藻类内部物质为生的一类,属泛有肺目),各种bubble Snails(Headshield slugs)的科属,等等。另外海黄瓜有时也会被称为海蛞蝓Sea Slug。
800) this.width=800'/>Bubble Snails (Headshield Slugs)Chelidonura VariansPhoto By:Seteve Childs 海蛞蝓的进化在继续谈论海蛞蝓Sea Slug之前,不得不讨论一下海蛞蝓Sea Slug的进化。在真后腮目(Enopisthobranchia)中,从海螺Sea Snails进化到海蛞蝓Sea Slug发生了很多次。在Cephalaspid Bubble Shells中很多例子可以显示出它们的外壳如何逐渐消失,并且身体逐渐变大,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见图2.图片来源:Cephalaspid Bubble Shells.左上: Pupa sulcata (Acteonidae)右上: Bullina lineata (Bullinidae)右下: Hydatina physis (Hydatinidae)左下: Sagaminopteron ornatum (Gastropteridae)PHOTOS by: Bill Rudman.
800) this.width=800'/>
在进化的过程,外壳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外壳体积越来越小,厚度越来越薄,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身体的颜色则越来越鲜艳,保护的方法也趋于多样性,比如毒素等。海蛞蝓的特征海蛞蝓Sea Slug,通常拥有一个已经缩小,被套膜所包裹或者不存在的外壳,见图3。并且没有腮盖(Operculum)。套膜(mantle)与头部的分界并不明显。靠近口部的头触角(Oral Tentacles),见图5,有导向作用。头触角后方有鼻通气管(rhinophore),见图4箭头所示,通常是一对的嗅觉器官。海蛞蝓Sea Slug的身体经历过矫正扭转。足部的中间为脚底,用于移动身体。足部的侧面则进化成疣足(parapodia),为翼状肉质的发展物。在部分亚目如有壳翼足亚目(Thecosomata)及裸体翼足目(Gymnosomata)等,俗称为海蝶(Sea butterflies),如图8,她们的疣足会用作游泳。很多海蛞蝓Sea Slug都有鲜艳的颜色及刺般的细胞,用意为告知猎食者去避免以她们为食物。 800) this.width=800'/>
800) this.width=800'/>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通常我们称为海蛞蝓是一个统称,而另外一个经常会被大家所听到的词为(Nudibranchia)裸鳃亚目。Nudi的意思为Naked裸露的,Branchia的意思为鳃。裸鳃亚目是异鳃总目内分类最为复杂的,单单是总科以上就有六个支序。由于裸鳃亚目的科学分类仍在研究,这里就不在详细讨论了。裸鳃亚目也是我们在水中最为多见的一类腹足纲软体动物。我们就会把裸鳃亚目作为海蛞蝓Sea Slug的代表进一步介绍一下。裸鳃亚目的分布与特征Nudibranchia裸鳃亚目分布在全球的海洋。它们可以在咸水环境生活,但在温暖及浅水区可以生长到最大的体型。裸鳃亚目的身体形态可以有很大不同,但都是两侧对称的。它们没有外套腔。成年的裸鳃类长2-60厘米,没有外壳或盖。裸鳃亚目的眼睛构造简单,只能分辨光与暗。眼睛直径长四分之一毫米,只有晶体及五个光感受体。它们是以背部突出的鳃羽(通常又称为外鳃)来呼吸,而不是用鳃(通常指体内的鳃)。它们的近口端的头触角(Oral Tentacles)对触觉、味觉及嗅觉很敏感,而棒状的鼻通气管(rhinophore),见图4,则用来侦测气味。 800) this.width=800'/>裸鳃亚目以及所有的海蛞蝓Sea Slug通常都具有一对头触角(Oral Tentacles),通常位于口的附近。通常具有探知方向,感知触觉,味觉的作用。某些头触角比较明显,如图5箭头所示。 800) this.width=800'/>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头触角则不那么容易观察到,如图6箭头所示。
800) this.width=800'/> 裸鳃亚目以及所有的海蛞蝓Sea Slug都有眼睛。但是它们的眼睛并善于看见物体,只能感知亮或暗,或者是否有阴影飘过,如果这个阴影是某条鱼或者要来吃它们的某些生物时,对它们来说会有些帮助。同时可能对海兔体内的生物钟保持对白天跟黑夜的分辨有所帮助,如图6所示,箭头指出眼睛所在位置。 800) this.width=800'/>
裸鳃亚目的生活习性 裸鳃亚目是雌雄同体的,拥有两性的生殖器官,但很少会自行受精。它们一般会将其卵排在一条胶质螺旋管道中。 通常是几只甚至十几只裸鳃亚目联体、成串地交合: 最前的第一个的雌性器与第二个的雄性器官交合, 而第二个的雌性器官又与第三个的雄性器官交合, 如此一个挨着一个与一前后不同的性器官交合。大部份裸鳃类都是肉食性的:有些会吃海绵动物,有些会吃水螅纲,另外有些会吃外肛动物,一些甚至是同类相食或吃同种的。其他食物包括尾索动物、藤壶或海葵。吃水螅纲的裸鳃类会将刺丝胞储存在背部的角突。刺丝胞会经过裸鳃亚目的消化道而对其没有伤害。它们也会吃植物的叶绿素,利用它们来制造食物。裸鳃亚目的颜色及伪装 裸鳃亚目是地球上最富色彩的生物。它们没有壳,且发展了另一种保护机制。它们可以变成周边环境的颜色及质地,伪装后避开掠食者。其他的如霓虹般,有着非常鲜艳的颜色,警告敌人它们的毒性。它们另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在皮肤上分泌硫酸。所以这里提醒广大潜友,切勿触摸它们!海兔Sea Hare 另外还有一个经常被我们说到的名词叫海兔,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把看到腹足纲软体动物叫为海兔,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兔应该指的是真后腮目下的一个超科Aplysiidea,俗称Sea Hare。这类软体动物通常被称为海兔是因为,不像其他的海蛞蝓,它们通常体积大,身体形状圆滚滚的以及在头部会有长长的鼻通气管,很像一只趴在那里的兔子。海兔的成熟个体具有外套膜,通常膜套很小而且位于身体的右侧,壳也变得很小并且包在体内有些会有部分外壳外露,如图3。对比前面所说的裸鳃亚目的海蛞蝓,通常没有壳。 海兔属于腹足纲内相当大型的物种,体长在20cm到75cm之间,有些重达2kg。其生活习性,防御伪装等与裸鳃亚目类似。 800) this.width=800'/> 如何区分海蛞蝓与海兔 根据以上的一些说明,如果光从外观去分辨海兔与裸鳃亚目,只能从是否有裸露的外鳃来粗略的分辨。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其种类,则需要进行解剖,根据体内的构造才能决定。有时会发现有些书上讲某种称为海兔,在另外的书上又被称为海蛞蝓,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所用的俗名跟学术名称本来就有差异。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其正确性,则要知道它本身的学名(拉丁文)或者有统一过的中文学名(这方面貌似国内比较欠缺,并没有太多的人研究)。另外个人建议如果在海中发现这类生物,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如果体表除了前段有两个突起的触角(Oral Tentacles)或者鼻通气管(rhinophore),看起来有些像兔子的耳朵,其他的地方没有裸露的外鳃的,大部分称为海兔 Sea Hare。如果除了前段的头触角以及鼻通气管外,还有其他各式样的裸露的外鳃的,则为裸鳃亚目。 扁虫Flatworm 通常我们还会看到一些类似的软体动物,称为扁虫Flatworm,三十它们却属于不同的物种分类。界 kingdom:动物界 Animalia 门 phylum: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于淡水、海水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扁虫的分类也当复杂,在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扁虫与海兔,海蛞蝓的区别海蛞蝓通常会有明显的鼻通气管(rhinophores),见图3,以及腮gills或者腮羽(或称为外鳃)。注意有些海蛞蝓Sea Slug的鼻通气管(rhinophores),或者腮羽并不明显。而扁虫则完全没有,只有个扁扁的身体。如图10,扁虫(左)通常会模仿成海蛞蝓Sea slug(右)的样子,让猎食者以为它们也同样有毒。
800) this.width=800'/>后记本文基本上是篇偏学术性的文章,希望以此能帮助各位潜友对这些五彩缤纷的精灵有更多的认识。在结束本文前,笔者还想再与大家聊聊水下摄影与“海兔”们的故事。对于大部分国内的潜水员来说,在我们拿到我们的潜水执照后,甚至在有些开放水域的课程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海兔”们。而这些精灵们,也是在大多数水摄爱好者开始水摄之旅后首选的模特。这些模特们有着最为丰富的色彩,有着最为奇特的外表,也有着最多样的造型,最重要的是他们面对镜头是也是最为配合的,静止或者移动缓慢。因此拍摄这些模特也是在水摄初期最能出片的。笔者作为一个水摄的爱好者,也十分喜爱拍摄各种“海兔”,也积累了一些有关拍摄“海兔”们的经验。也借此文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对于大多数的水摄爱好者来说,可能我们的第一台水摄器材仅仅是一台卡片机,但是请相信我们手中的器材,一样可以拍摄很多精彩的照片。绝大部分“海兔”都有着很迷你的身材,所以“海兔”的拍摄基本上都属于微距拍摄。而对于微距拍摄,尽可能的靠近被摄主题十分重要。由于我们的模特“海兔”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轻易的靠近我们的模特们,很多相机都有微距模式,在拍摄“海兔”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可以达到相机的最近的对焦距离。这里对于仅使用相机内闪的潜友,可能需要注意不要一味靠近,避免内闪的光无法打到模特的身上。对于使用外闪的潜友则可以尽可能的靠近。另外由于“海兔”大部分时候趴在海底的礁石,珊瑚或者其他的物体的表面,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如何选择好角度对照片的表现力十分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往往会从上往下拍,造成照片没有足够的景深,缺乏些活力。随着我们潜水技能的不断提升,更好的中性浮力,在拍摄“海兔”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将镜头放低,更多的从正面,侧面去拍摄我们的模特们。这里需要提醒各位潜友,尽量不要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角度,而去用手或者其他的器材移动“海兔”们,如前文所述,它们有些本身具有毒素,身体表面也会分泌毒素,另外他们的身体都十分柔软,轻微的碰触就有可能造成身体组织或者套膜的破损,为了不伤害到我们自己也不伤害到“海兔”们,请不要碰触它们。那如何得到一个好的角度呢?一是尽量选择一些位于比较突出位置的“海兔”,另外我们也尽量耐心点,等待我们的模特慢慢移动到一个相对更好的位置。良好的耐心永远是摄影师不可缺少的,而这点在水下摄影更为重要。尽可能多的调整我们相机的位置,打光的角度,由于可以十分靠近模特,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盯着取景框或者液晶屏,采取盲拍,任然可以对上焦,同时获得一个更好的角度。再有一定的水摄经验后,潜友可以考虑不仅仅只注意在“海兔”本身,可以尝试去捕捉一些更有趣的画面,例如“西班牙舞娘”优美的舞姿,“海兔”们的亲密行为,或者是一些共生在“海兔”身上的帝王虾等。更好了解我们的模特,有助于我们拍出更多有故事的照片。考虑到篇幅有限,避免喧宾夺主,不再多聊水摄的内容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多聊聊水摄。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对“海兔”有更多的认识。我们热爱着这片深蓝,我们喜爱这些海里的精灵,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在我们享受这份美好时,除了照片影像,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美好的记忆,什么也不要留下。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
Cary_bao 于
08:23:17 编辑
顶一个!学习了
太详细了,希望大师多发这类形的贴,功德无量
----------------------------------------
我的微信号……chitdaat 香港潜力水摄装备
我就给十个好评………大师辛苦了。
----------------------------------------
我的微信号……chitdaat 香港潜力水摄装备
玩儿出名堂,赞!
----------------------------------------
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慢牛
包子大作啊,竟然会研究的这么深,赞一个!上大学时选修过鱼类学,不过那时学的都是经济鱼类,虾类,蟹类,与我们现在看的东西相差较大,像海兔,海蛞蝓之类的更是只在分类上提过一句半句,你这个总结太全面了,学习!
----------------------------------------
微信号:bjdivingman
我喜欢叫他海鼻涕虫,哈哈
白日梦想 wrote:太详细了,希望大师多发这类形的贴,功德无量后续的会是水摄相关的了。生物这方面我还是太业余。。
风舞天蓝 wrote:包子大作啊,竟然会研究的这么深,赞一个!上大学时选修过鱼类学,不过那时学的都是经济鱼类,虾类,蟹类,与我们现在看的东西相差较大,像海兔,海蛞蝓之类的更是只在分类上提过一句半句,你这个总结太全面了,学习!其实到目前还有很多不是特别清楚。 比如关于中文的对应实在是查找不到。。。不知道国内到底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Cary_bao wrote:其实到目前还有很多不是特别清楚。 比如关于中文的对应实在是查找不到。。。不知道国内到底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此类没有太大经济价值的物种,研究会少一些,算是偏门,尤其是国内,基本都是出于分类学方面的需求。 可能大的公共图书馆能找到一些资料,或者像海洋大学之类的院校图书馆。国外相对资料会多些。
----------------------------------------
微信号:bjdivingman
去遇见更多的海。
谢谢,学习了。
----------------------------------------
2014 Apr 普吉
&&&&&&Jul 仙本那
&&&&&&Sep PG
2015&& 斯米兰
&&&&&& 停泊岛&&&&
&&&&&& 马拉帕斯卡 薄荷
2016&& 3月25 约伴
最重要的区别:外鳃。依然不能明白是哪部分,盼楼主能继续解惑,不胜感激!
来不及看帖子
先顶了再说
哈哈 包子~
十分好评,佩服楼主的探索精神
我一般拍完海兔类的照片,都会对照海兔百科全书查找它们ID,对于它们的分类、习性还真没仔细研究过,受教了。
我区,腻害!!!
----------------------------------------
~semporna Mabul kapalai sipadan
malapascua bohol
wechat:ohaodiao
循规蹈矩地特立独行
风舞天蓝 wrote:包子大作啊,竟然会研究的这么深,赞一个!上大学时选修过鱼类学,不过那时学的都是经济鱼类,虾类,蟹类,与我们现在看的东西相差较大,像海兔,海蛞蝓之类的更是只在分类上提过一句半句,你这个总结太全面了,学习!首先赞一下楼主的钻研精神和造福大众的义举!然后接着天蓝说说咱们的那个鱼类学,真的还是水产主导吧,什么时候会有保护类的研究呢……这次帮潜店的朋友订购了两本大陆出版的鱼类书,是按照分类来编的条目,特征介绍超级详细,内容很学术,可是配图啊……全是打捞上来的挂了的鱼,翻了两页,真的心塞……不跑题了……楼主加油!
----------------------------------------
Life is a great journey
职业白日梦患者,兼职潜水教练,远离海岛时跑步攀岩滑雪,三角翼修炼中
2014 第十三次的停泊岛 教课也是fundive!
PADI潜水教练
新幾內亞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非常高,特別是後鰓亞綱的海蛞蝓,我在新幾內亞長期潛水大開了我的眼界,許多從前只在書本上看到的海蛞蝓,都活生生出現在我面鏡前,大幅增進了我的分類功力以及對後鰓亞綱的興趣。我發現要細分後鰓亞綱的目不是非常容易,特別整理出我的實戰心法:Heahshield slugs有盾牌狀的頭部,沒有Rhinophores。其中有明顯的外殼的叫bubble snail泡螺。台灣墾丁後壁湖常見的「藍寶堅尼」就是headshield slugs,有被包起來的internal shell。Sapsucking slug幾乎都吃藻類,蠻多種類都是綠色的,分兩大類:有泡泡狀殼跟無殼的,沒有殼的外套膜會形成滿身的皺摺。Rhinophores捲起來呈管狀,「美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代表。問題來了,如何分辨sapsucking slugs和海兔?一樣也有rolled rhinophore也一樣吃素,也有parapoda/parapodia。分辨的關鍵在於seahare有oral tentacle,而sapsucking slug沒有。但還要搞清楚一點,sidegill slugs也有rolled rhinophores和oral tentacle,但sidegill slugs的右下側可見鰓。剩下的就是Nudibranchs了。Nudibranch又分成四種:Doridina:屁股開花Dendronotina:代表種MelibeArminina:有oral veilAeolidina:長身體 有cerata其中Doridina又分成三類:Cryptobranch小花可以縮回去。Porostome小花可以縮回去(但Phyllidiidae科例外,鰓在身體旁邊,屁屁不開花),頭和身體融合在一起。Phanerobranch小花無法縮回去。如果以上太複雜,可以只記怎麼分headshield slugs/sapsuckingslugs/seahares/sidegill slugs/nudibranchs沒有Rhinophores=&Headshield slugs(用sensory bristles)有 Rhinophores=&
elaborate shapes=&Nudibranchs
without oral tentacles=&sapsucking slugs
with oral tentacles=&
gill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idegill slugs
gills not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eahares簡單來說,就是用Rhinophores + oral tentacle + gill的特徵來快速判斷,先看看有沒有Rhinophores,如果沒有那就是headshield slugs,如果有,就看看形狀,如果不是管狀,而是比較複雜的形狀,那就是Nudibranchs。如果是管狀,那就要看看有沒有oral tentacle,如果沒有,那就是sapsucking slugs,如果有,那就看看有沒有side gill,如果有那就是sidegill slugs,如果沒有,那就是seahares。
----------------------------------------
潜水足迹:马代、马拉维湖(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帕劳、冲绳、台湾、斐济
WeChat:magicfx
Eva_Huang wrote:最重要的区别:外鳃。依然不能明白是哪部分,盼楼主能继续解惑,不胜感激!外鳃通常是指裸露在身体外部的呼吸器官,大部分的成花瓣状,有些可以收入体内。身体后面那部分就是外鳃。 800) this.width=800'/>
Popoding wrote:首先赞一下楼主的钻研精神和造福大众的义举!然后接着天蓝说说咱们的那个鱼类学,真的还是水产主导吧,什么时候会有保护类的研究呢……这次帮潜店的朋友订购了两本大陆出版的鱼类书,是按照分类来编的条目,特征介绍超级详细,内容很学术,可是配图啊……全是打捞上来的挂了的鱼,翻了两页,真的心塞……不跑题了……楼主加油!完全同意,我也查看很多国内的鱼书,配图质量实在是太差。 对于海蛞蝓这类的就几乎找不到。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台湾出的一些书籍还相对好一些。
cyp_cat wrote:十分好评,佩服楼主的探索精神
我一般拍完海兔类的照片,都会对照海兔百科全书查找它们ID,对于它们的分类、习性还真没仔细研究过,受教了。哈哈 基本上我也会翻些书籍来查找,不过有些不常见的十分难查找到,有些还是未命名的。 有几个国外的网站分类很详细,品种归纳也很全。有一个我在上面提到了。
还有一个很不错的网站,我一时找不到了,好像收藏起来了“这脑子” 。这个网站是专门做相关分类研究的,有的时候他们需要做些解剖才能确定分类。 让我再找找看。。。
快乐的胖子
顶一个!学习了
magicfx wrote:新幾內亞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非常高,特別是後鰓亞綱的海蛞蝓,我在新幾內亞長期潛水大開了我的眼界,許多從前只在書本上看到的海蛞蝓,都活生生出現在我面鏡前,大幅增進了我的分類功力以及對後鰓亞綱的興趣。我發現要細分後鰓亞綱的目不是非常容易,特別整理出我的實戰心法:Heahshield slugs有盾牌狀的頭部,沒有Rhinophores。其中有明顯的外殼的叫bubble snail泡螺。台灣墾丁後壁湖常見的「藍寶堅尼」就是headshield slugs,有被包起來的internal shell。Sapsucking slug幾乎都吃藻類,蠻多種類都是綠色的,分兩大類:有泡泡狀殼跟無殼的,沒有殼的外套膜會形成滿身的皺摺。Rhinophores捲起來呈管狀,「美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代表。問題來了,如何分辨sapsucking slugs和海兔?一樣也有rolled rhinophore也一樣吃素,也有parapoda/parapodia。分辨的關鍵在於seahare有oral tentacle,而sapsucking slug沒有。但還要搞清楚一點,sidegill slugs也有rolled rhinophores和oral tentacle,但sidegill slugs的右下側可見鰓。剩下的就是Nudibranchs了。Nudibranch又分成四種:Doridina:屁股開花Dendronotina:代表種MelibeArminina:有oral veilAeolidina:長身體 有cerata其中Doridina又分成三類:Cryptobranch小花可以縮回去。Porostome小花可以縮回去(但Phyllidiidae科例外,鰓在身體旁邊,屁屁不開花),頭和身體融合在一起。Phanerobranch小花無法縮回去。如果以上太複雜,可以只記怎麼分headshield slugs/sapsuckingslugs/seahares/sidegill slugs/nudibranchs沒有Rhinophores=&Headshield slugs(用sensory bristles)有 Rhinophores=&
elaborate shapes=&Nudibranchs
without oral tentacles=&sapsucking slugs
with oral tentacles=&
gill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idegill slugs
gills not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eahares簡單來說,就是用Rhinophores + oral tentacle + gill的特徵來快速判斷,先看看有沒有Rhinophores,如果沒有那就是headshield slugs,如果有,就看看形狀,如果不是管狀,而是比較複雜的形狀,那就是Nudibranchs。如果是管狀,那就要看看有沒有oral tentacle,如果沒有,那就是sapsucking slugs,如果有,那就看看有沒有side gill,如果有那就是sidegill slugs,如果沒有,那就是seahares。WoW,多谢兄台能把这么好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这么细致的划分我也只是在国外的网站上看了看,还真没有实战的总结。多谢兄台指点。不过你说的一些名字 我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有图片分享么?多谢「藍寶堅尼」「美葉」
PADI潜水教练
美葉的照片請google &Cyerce&藍寶堅尼&Chelidonura varians&
----------------------------------------
潜水足迹:马代、马拉维湖(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帕劳、冲绳、台湾、斐济
WeChat:magicfx
magicfx wrote:美葉的照片請google &Cyerce&藍寶堅尼&Chelidonura varians& 800) this.width=800'/>蓝宝坚尼,这个很常见的,原来有个那么酷的名字呢
16:02:32 编辑
& 海蛞蝓 ?海兔? 海螺?扁虫? 到底是哪个?(更新8-26)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
& 2000 - 2017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7:42:59 +0800
粤ICP备号-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兔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