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怎么才能自学画画黑巫术?

说清楚古代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谈刀光剑影之前,我们先理清一些概念和背景知识。&br&&br&一、古代西域&br&&br&“西域”是隋唐之前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国家的总称。隋唐时期西域范围有所扩大,指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节制地区,除了今天的新疆大部之外,还包括流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流域(流入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也称七河流域)以及楚河部分流域。唐之后中国王朝不再用“西域”之名,以该地区的汗国名称作为地名。西域最西边是中亚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河中地区,是多个中亚政权的中心地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即在此,河中地区曾在658年之后短暂被唐王朝纳为附庸。一般概念上,西域是不包括河中地区的。&br&&br&公元前1世纪的西域图&br&&img src=&/59735daf093ccb7787c7deae823fd8f3_b.jpg& data-rawwidth=&2114& data-rawheight=&1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14& data-original=&/59735daf093ccb7787c7deae823fd8f3_r.jpg&&这个图是我比较满意的一张,读懂了这张图,后面就好懂多了。西边的桃红色区域是喀什噶尔(即疏勒)地区,西南方的绿色区域是于阗国,东南方的红色区域是鄯善国(即楼兰古国),北面从西至东的橙色、黄色、蓝色区域分别是龟兹(即库车)、焉耆、车(ju)师(即高昌)。这六个区域在8世纪中叶至11世纪初,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政治战略要地,喀什噶尔是是单独一个,龟兹、焉耆、高昌合起来是一个,于阗是一个,鄯善这个时候已经消失了。&br&&br&二、伊斯兰教苏非派&br&&br&伊斯兰教是经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新疆的,今天新疆、中亚各斯坦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是不太一样的,新疆和中亚各国居民大多信仰的本土化的伊斯兰教。其渊源是伊斯兰教的苏非教派,融合了该地区游牧民族的萨满教信仰。而常见于新闻媒体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则是伊斯兰教早期的两个主流教派。&br&&br&“苏菲”是sufism的音译,意译是神秘主义,苏非派大约于12世纪进入中亚,整个苏非主义史几乎等同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史。苏非派之所以能在中亚发展壮大,除了一些政治因素外,其本身有个重要特点,它能容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前就已有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观念,并使之与伊斯兰教义教规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些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信仰。比如说南疆维吾尔族的麻扎朝拜,麻扎为阿拉伯语,意为“墓地”,本质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多神崇拜现象,是萨满教的遗留。与伊斯兰教的一神论大相径庭,因苏非派的流传和倡导而发展起来的。&br&&br&按照正统派的信仰主张,伊斯兰教完全是“一神论”的,“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对于任何人物(包括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以及动物和有形之物的崇拜,都是非信仰的、禁止的。但苏非主义的理论基础便是建立在以“万有单一论”为核心的泛神论的思想体系上,并不排斥一些民间固有的崇拜对象。[1]除了麻扎朝拜,哈萨克民族的“巴塔”、“40支蜡烛”等习俗也是萨满教的遗存。&br&&br&苏非派将伊斯兰教义教规与游牧民族信奉的萨满教宗教习俗结合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中亚苏非亚萨维教团的创始人霍加·艾哈迈德·亚赛维()。在亚赛维学说中,安拉的称谓与游牧民族崇拜的天神可以互换。在苏非派刚进入中亚的时期,中亚是突厥人的国家,苏非派因地制宜得用突厥语的文学形式和通俗语言进行传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br&&br&二、回鹘、蒙古、吐蕃与萨满教、佛教、景教、摩尼教&br&&br&现在中亚和新疆一些民族大部属于突厥人种,一部分属于突厥和蒙古混血。突厥人种和蒙古人人种都发源于西伯利亚森林南缘的欧亚草原带。维吾尔族的祖源是公元840年十五部回鹘西迁的一支——高昌回鹘(西州回鹘),“畏兀儿”是元代对高昌回鹘国的称呼,来自突厥文音译,回鹘人属突厥人种。公元742-848年间的回鹘汗国,是早期游牧民族建立的最文明的汗国,有自己的文字,出土的一些回鹘碑文为今天了解游牧民族历史有重要参考意义。回鹘汗国贵族们一开始是信仰萨满教的,后来因为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在中原遇到了摩尼教徒,被摩尼教吸引,后来改信摩尼教,摩尼教又称“明教”。等到回鹘汗国亡国,西迁的高昌回鹘由于来到佛法昌盛的吐鲁番盆地,后来改信佛教,大约信了四百年。&br&&br&起源于游牧民族本身的信仰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教义的多神崇拜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中巫师的意思,萨满具有超自然异能,可臻于疯狂,与精灵直接交流沟通。古代游牧民族匈奴、柔然、突厥、回鹘都信仰过萨满教,蒙古人在征服伊斯兰国家的时候,会根据萨满的意见不允许居民在溪边洗涤,因为萨满说精灵会在溪边出现,而穆斯林是坚持沐浴的。于13世纪兴起的蒙古帝国,一开始的信仰是腾格里信仰,腾格里也叫做长生天,是一种萨满教。在窝阔台汗和蒙哥大汗时期,在蒙古帝国贵族中景教地位很高,高于佛教、道教,但是腾格里萨满信仰依然存在。景教是东正教的一个分支,于公元6世纪传入北魏洛阳。藏传佛教于元朝时传入中原,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得到元朝廷的重视,成为蒙古人的重要信仰。&br&&br&萨满教是一种典型的出现于游牧文明和原始狩猎采集部落的宗教,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都是出现于定居文明的宗教。在游牧民族建立国家之后,采用更适合定居生活的这些宗教是一种治理需要。&br&&br&吐蕃是传统的佛教信仰区,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吐蕃在西域围绕这些小国的宗主权互相征伐,所以藏传佛教没有流入汉地。在公元962年,已经改信伊斯兰教的喀喇汗朝向信仰佛教的于阗国发动圣战,同样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和吐蕃均给予支持。&br&-&br&现在开始刀光剑影。&br&&br&1、751年-934年&br&&br&751年,怛罗斯之战,因葛逻禄部背叛,高仙芝的唐朝联军被阿拉伯军队击败。4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756年-758年,唐朝为平定安史之乱,将河西、陇右军队调入平定战乱,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唐朝与安西都护府之间联系中断,但安西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吐蕃久攻不下。780年,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都护府,郭昕守安西都护府,派人奏事,唐德宗嘉奖。787年,安西、北庭都护被攻陷。经安史之乱唐朝无力恢复对西域的经营,790年,安西四镇中的于阗被攻陷。唐朝安史之乱开始后,朝廷无暇顾及西域,安西四镇的唐朝驻军和朝廷失联后,几乎就被朝廷放弃了,但是唐朝驻军还是坚持了三四十年,老死战死在大漠深处了。&br&&br&751-850年,阿拔斯王朝(750-1258)的阿拉伯总督管辖河中地区,此间并未在此地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因为阿拔斯王朝的穆斯林可以不用交税。这个时期的西域是一些独立的佛教小国,可能处于吐蕃的保护之下。这个时期是阿拔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和唐朝交往很密切,黑衣大食和唐朝之间的通商,必然要经过西域这些国家。&br&&br&850-875年,河中地区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阿拉伯总督手中转移到了此地世居的波斯人手中,建立了萨曼王朝(819-999)。河中地区处于阿拔斯王朝的东部边陲,在阿拉伯人手中几乎是自治,后来独立成了萨曼王朝。在萨曼王朝期间,波斯人逐渐伊斯兰化,信仰伊斯兰逊尼派。波斯人在萨珊王朝时期(224-651)信仰的是&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E7%25BD%%25BA%259A%25E6%2596%25AF%25E5%25BE%25B7%25E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琐罗亚斯德教&i class=&icon-external&&&/i&&/a&,也称拜火教或者祆教。萨曼王朝于943-954年衰落,原因是和同宗的布威王朝之间的战争,因为布威王朝信仰什叶派。&br&&br&伽色尼王朝(963年-1187年)是萨曼王朝的一个叫阿尔普特勤突厥裔奴隶的女婿苏布克特勤创立的,阿尔普特勤于961年被任命为呼罗珊总督(呼罗珊在萨曼王朝的东南部,通往印度),962年因未明原因逃到加兹尼城,后来成立了承认萨曼王朝宗主地位的一个国家。这是一个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建立的国家。&br&&br&从790年唐朝尽失安西四镇开始,到840年回鹘西迁,这个期间,西域应该是处在吐蕃的保护之下,还是佛法昌盛之地。840年回鹘西迁之后,北疆和吐鲁番被回鹘人所占据,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也占据了疏勒(喀什)地区(喀喇汗朝的都城),但是喀喇汗朝的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的,历史上葛逻禄与回鹘关系密切。所以可以看做是喀喇汗朝是突厥种的回纥和葛逻禄建立的。在840-934年,伊斯兰教应该已经进入该地,也随着穆斯林商队和传教士的到来获得了一些教众,但是并不具有竞争力。&br&&br&2、934年-1041年&br&&br&喀喇汗朝(840-1212年)统治的区域几乎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喀喇汗朝比较明确的历史是自934年开始的。喀喇汗朝于960年发生了20万帐(60万-80万人)突厥人接受伊斯兰教的事情,这在该地区伊斯兰化历史上是一件大事。这事得追溯到大约934年,这一年博格拉汗依靠跟随他的2000伊斯兰教信徒从叔父手中夺权后,成为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可汗。其子穆萨是个宗教狂热分子,在喀喇汗朝境内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并于960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穆萨强行推行伊斯兰教的做法,遭到了其他宗教信徒的强烈不满,各地不断发生反对强制改宗的暴动。信仰佛教的于阗国和高昌回鹘王国也对喀喇汗朝的做法不满。&br&&br&962年,穆萨发动了对于阗李氏王国的圣战。穆萨的统治中心在疏勒(喀什地区),于阗国在南疆的和田地区,高昌回鹘在今天的吐鲁番地区。这场战争拉锯了四十年之久,开始于阗国得到了高昌回鹘和吐蕃的支持,于970年左右攻占了疏勒的几座城池,掠夺一番退去。&br&&br&999年,突厥人的喀喇汗朝和突厥人伽色尼王朝共同灭掉了波斯人的萨曼王朝,瓜分了萨曼王朝的土地。&br&&br&999年,喀喇汗朝灭掉萨曼王朝后将中亚的14万军队投入和于阗国的战争,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经过长期围困后于1006年攻陷于阗城,于阗王国灭亡,于阗国从东汉时期算已经900余年了。&br&&br&喀喇汗朝在灭掉于阗之后不就,就发动了对支持于阗的高昌回鹘国的战争,高昌回鹘击退了入侵的敌人。1017年,高昌回鹘追击喀喇汗朝至疏勒,但是被反击打败,喀喇汗朝再次攻入高昌回鹘国,战争惨烈异常,佛教徒被残酷杀戮,后因喀喇汗朝的领兵可汗阿赫马德病重撤兵。因对高昌回鹘的战争,喀喇汗朝大约于1041年分为东西两部。&br&&br&于阗国灭亡后,于阗的佛教徒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同伊斯兰占领者展开了激烈战斗。在今策勒县达玛沟一带,不愿改宗伊斯兰教的佛教徒同伊斯兰占领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当地因此有了一个“乌尊塔特”(意思是“长期坚持异教的地方”)的地名。从中亚带兵参加于阗战争的四个伊玛目,就是在策勒一个名叫波斯坦的地方被当地佛教徒杀死的,当地现存的“四伊玛目麻札”,就是埋葬他们的坟墓。于阗佛教徒的反抗大约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关于这场战争,至今和田民间仍有“百年战争”之说。[2]&br&&br&934年-1041年是该地区伊斯兰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934年喀什噶尔出现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可汗;960年20万帐突厥人皈依伊斯兰教,同年伊斯兰教被宣布为国教;1006年九百余年的佛教国家于阗国被灭,1041年喀喇汗国东西分裂。在11世纪中叶之后,新疆基本上形成了喀什地区和南疆信仰伊斯兰教,北疆信仰佛教的局面。&br&&br&3、年&br&&br&1041年至1132年,两个突厥人的伊斯兰国家,东喀喇汗国和西喀喇汗国互相征伐,都衰落了。1125年,辽朝灭于金朝,辽国贵族耶律大石西奔,在可敦城积聚力量后,和金朝打了5年,因为部众对复国兴趣不大,转而西征。其实也没打仗,穿过高昌回鹘国,收编了4万户突厥人,1132年在叶密立(今天塔城地区的额敏县,高昌回鹘国西北)称帝,建立西辽。同年,耶律大石跨过天山,南征东西喀喇汗国,因东喀喇汗国内乱,率军进入东喀喇汗国首都八剌沙衮(在吉尔吉斯斯坦),并且迁都于此。原东喀喇汗国成为西辽的附庸,但保持对喀什噶尔、和田地区的控制。1137年,耶律大石西征西喀喇汗国,1141年与西喀喇汗国的宗主国塞尔柱帝国打了一仗,征服河内地区,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近东。攻占河中地区后,耶律大石另立一位西喀喇汗国可汗,从此将西喀喇汗国纳为附庸,同时攻入花剌子模掠夺一番而归,同时花剌子模向西辽进贡。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1170年,西辽和喀喇汗国击败花剌子模,加强了对花剌子模的控制。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部,乃蛮王子屈从律逃入西辽。1211年乃蛮人屈从律篡辽,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西征灭西辽国。&br&&br&西辽时期,因西辽皇帝认同自己是中国王朝,虽然契丹人信仰的是佛教,但是执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且摩尼教和景教也得到很大发展。景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是惊人的,景教总主教在喀什噶尔建立了景教的总教区,管辖范围至七河地区,屈从律也是信仰景教。这一时期伊斯兰教有了衰落的迹象,穆斯林学者玉格乃克感叹“清真寺变成废墟无人朝拜,冷落荒凉”。[3]从1041年喀喇汗国分裂到1132年西辽正式建立,这个期间新疆地区塔里木北缘和吐鲁番盆地还是在高昌回鹘国的控制下,信仰的是佛教,南疆和喀什噶尔在东喀喇汗国的控制下,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并且介入世俗权力比较深入。1132年-1218年西辽时期,东西喀喇汗国和高昌回鹘国都在,不过变成了西辽的一个封国,整个西辽境内宗教传播很自由,伊斯兰教进入了高昌回鹘国,佛教也进入了喀喇汗国,但是整个宗教信仰格局没有太大改变。&br&&br&这个时候我们将目光投向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回顾下从唐朝置北庭都护府之后,这个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北庭都护府所辖地方是准噶尔盆地,处在天山以南,地理上比较闭塞,没有处在交通要道上,地缘上没有优势,一般是被吐鲁番盆地的政权所控制。该地有一个古城庭州,也叫别失八里,在盆地南缘靠近吐鲁番。唐朝势力于790年退出该地之后,吐蕃、回鹘、葛逻禄对此地进行争夺,800年回鹘汗国取得该地区控制权,840年回鹘西迁,高昌回鹘国控制此地。此地一直被高昌回鹘国控制到蒙古帝国兴起,此间信仰的是佛教,但是佛教信仰影响不及北边接近阿尔泰山的游牧部落。准噶尔盆地东边有一条通向蒙古高原的走廊,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即是通过这条路线。&br&&br&4、年&br&&br&短短一百余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1209年高昌回鹘国投降成吉思汗,1218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灭西辽,还算客气,好歹和西辽皇帝是同种,杀的人不多。河中地区在西辽后期已被花剌子模占据,花剌子模运气也是着实不好,刚刚崛起有点自大,不想成为蒙古的附庸,杀了蒙古的商队,激怒成吉思汗。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应该知道蒙古灭花剌子模之战是比较血腥的,屠城一遍完了后撤退,等幸存者回城后再杀回去屠一次。蒙古这次灭花剌子模之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蒙古骑兵在屠城的时候,在杀穆斯林之前会模仿他们做礼拜时候的“ahahalulu...”的声音作为嘲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蒙古人对于伊斯兰教的态度。1222年,河中地区和七河流域及今天新疆大部成为铁木真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是察合台汗国的初始形态。蒙古第一次西征,对河中地区屠戮甚多,对于原西辽境内的七河流域、喀什噶尔、高昌破坏并不大。哲别在进入喀什噶尔后宣布宗教自由,成吉思汗的扎撒对各种宗教是持宽容态度的,允许他们自由发展。这一政策在东西察合台汗国分裂之前被执行的不错,察合台本人对伊斯兰教有些敌视,因为伊斯兰教的斋戒和对屠杀牲畜的一些规定。&br&&br&1252年回鹘国内发生了穆斯林起义,这次起义穆斯林们说他们的回鹘王子萨伦迪打算集中杀害他们,因为察合台窝阔台两系和拖雷系的蒙哥大汗之间的一些争斗,蒙哥大汗让这位回鹘王子回去接受惩罚,结果萨伦迪被他的兄弟处决,这位萨伦迪之前是一位佛教王公。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得益于西辽和蒙古的宗教政策,这个时期伊斯兰教在高昌回鹘国内发展的已经很不错了,传统的佛教领地已经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情况。&br&&br&察合台汗国相比他的兄弟汗国,国家意识是比较淡漠的,八剌汗()甚至让他的军队去掠夺自己境内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以获取军费,而不知道怎么运用税收。1306年,察合台汗国摆脱了窝阔台系海都家族的控制,从此以后察合台汗国的上层们开始想要好好治理一下自己的国家,运用一些穆斯林人管理汗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行政事务,这为日后察合台汗国转为伊斯兰国家奠定了基础。1309年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窝阔台汗国,稳定后察合台汗国开始着手处理内部问题。察合台汗国的主要矛盾就是伊犁河流域的游牧生活和河中地区定居生活之间的矛盾,察合台本人的营帐一直是在伊犁河流域的,前者信奉蒙古传统的萨满,后者信奉伊斯兰教,这个矛盾日后让察合台一分为二。&br&&br&1334年,察合台汗国大汗答儿麻失里改信伊斯兰教,造成伊犁河流域蒙古王公的反对,后被宗室杀死。这种争斗又持续了几年,1347年,察合台汗国一分为二。西察合台汗国拥有河中地区,东察合台汗国拥有伊犁河和现在新疆地区,前者居民大部信仰伊斯兰教,后者的蒙古王公坚持蒙古传统游牧生活,底层百姓延续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情况。&br&&br&5、1347年-1514年&br&&br&1347年,成吉思汗七世孙秃黑鲁帖木儿即东察合台汗国汗位。秃黑鲁帖木儿在当可汗之前,遇到苏非派和卓札马鲁丁和额什丁父子,在他的说教下,答应接受伊斯兰教,并且在答应登上汗位掌权后公开信仰和举行入教仪式。1353年,额什丁主持秃黑鲁帖木儿的入教仪式,同年16万蒙古人集体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秃黑鲁帖木儿是该地区第一位接受了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秃黑鲁帖木儿与和卓商讨传教政策,决定逐个贵族接见,如果他们信教便没问题,如不信,就当拜偶像者处死。但也不是没反抗,阿力麻里的景教徒和库事佛教徒趁他征战河中时叛乱。接着,他们向各地派出大批伊斯兰传教师,采取半强迫的手段让百姓接受伊斯兰教。派往库车的“库车伊斯兰教教团”对库车的佛教徒进行了宗教迫害,拆毁佛教寺庙、捣毁佛像、焚烧佛教经典、屠杀佛教徒。库车原名龟兹,是佛法昌盛之地,距离这个时候已经一千多年了。&br&&br&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亡于帖木儿帝国。&br&&br&秃黑鲁帖木儿死后,因为强力推行伊斯兰教带来了蒙古宗室的不满,爆发了动乱,大约1386年,秃黑鲁帖木儿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后,内乱平息,黑的儿火者继续传教活动。1392年,黑的儿火者带兵进攻吐鲁番,吐鲁番这个时候虽然是察合台的领地,但是居住的大多数是信仰佛教的回鹘人。黑的儿火者攻占吐鲁番后后,狂热的伊斯兰教士兵对佛教徒进行了血腥屠杀。1399年,黑的儿火者对哈密发动圣战,哈密当时处于明朝控制之下,明军对这些狂热的伊斯兰教徒予以打击,黑的儿火者在这次战役中被明军打死。&br&&br&黑的儿火者的继位者也是个狂热的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史书《中亚蒙兀尔史-拉失德史》记载,这位叫交沙迷查干的可汗规定,所有的蒙古人必须接受伊斯兰教,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教规,违者处罚措施包括将马掌铁钉钉入犯人的头颅。&br&&br&1514年,察合台后王赛德汗在叶尔羌(今莎车县)建立了叶尔羌汗国,被视为察合台汗国的延续。到叶尔羌汗国建立,基本上东至吐鲁番,西至河中的帖木儿帝国,北边的七河流域和南边的和田地区基本上都完成了伊斯兰化。&br&&br&6、十六世纪之后的一些事&br&&br&1513年,即明正德八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汗国吞并,1515年明朝放弃了这个关西卫所。1524年,明嘉靖三年,明朝国力衰退,将关西七卫撤入嘉峪关内。至此伊斯兰教势力已经覆盖河西走廊西段,与明朝以嘉峪关为界。&br&&br&不得不提的是河套地区的伊斯兰教,主要是今宁夏地区的伊斯兰化的渊源。宁夏地区伊斯兰化是从元朝开始的,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统唐兀惕之地(今宁夏、陕西、甘肃、四川部分地区)。至元十七年(1280年),忙哥剌死,其子阿难答袭安西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死,铁穆耳即帝位,是为元成宗。1307年元成宗死,阿难答在与海山争夺帝位中失败,被元武宗海山斩于上都。阿难答父子都是穆斯林,在争夺帝位中,得到回回人的大力支持。安西王驻所有两处,一处为京兆府(陕西西安),一处为开城(宁夏固原)。河套、关中河西走廊的组合威力着实不小,阿难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能力争夺中国帝位的穆斯林。阿难答父子对今天西北多穆斯林有深远的影响,蒙古西征从中亚带来大量穆斯林来汉地,加上元朝宗教信仰比较自由,伊斯兰教在这一时期发展还不错,今天泉州的穆斯林墓地大部分是元朝时期的。明朝虽然大部分时间控制着河西走廊,但是河套地区明朝除了成祖时期短暂控制过之外,几乎都处于瓦剌游牧部落的控制之下,明朝时该地伊斯兰化加深。&br&-&br&汉唐经略西域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用一个宏观的视角,看看春秋战国到清朝这两千多年,中国的变与不变。&br&&br&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是一个混乱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和历史上的三国魏晋南北朝这种乱世一样,对整个文明的发展是有益处的,因为这种乱世对于文化的促进作用,才有的汉唐的强盛。汉朝唐朝这种强盛朝代,不是因为我们的武力很强,而是文化能够支撑一套长久有效的制度。汉承秦制、唐承秦制这种说法,想必各位都听说过,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北齐律在中国法制史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同样,亡国从来都是从内部开始的,是文化在纵向上停滞不前了,而不是因为外部武力介入。&br&&br&文化内核从来不会自动更新,春秋战国诸侯战乱,使文化处在一种动态裂变发展之中。三国魏晋南北朝同样,不过这次是外部因素的介入,使文化被迫增添活力。在这两个时期之后分别出现了汉、唐这样朝代。汉唐这两个朝代都经略西域,可以看做是,文化从以往依靠战乱增添活力转向能够自己新陈代谢。经略西域畅通东西方交流渠道,可以保证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一种互动,这种细水长流的碰撞、交流引发的文化进步,比起靠乱世进行一次大换血确实经济多了。五代宋辽金也算是一个乱世,路子其实已经出来了,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带来的世界贸易机会,元朝可以看做是秦、隋那样的朝代。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蒙古帝国的西征有很大关系,蒙古的西征保证了阿拉伯海沿岸和波斯湾的畅通,元朝这个朝代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营。明朝灭元后,在世界历史上本来是个挺好的机会,可惜修长城和海禁把成为汉唐那样朝代的路堵死了。汉唐是开放的、自信的,明朝是封闭、自卑的,可能与元朝对汉人的奴役有关。想想汉民族的历史很有意思,春秋战国自己整出来一套,南北朝靠异族汉化整出来一套,宋辽金元靠被异族征服好像有了一套,但是最后被汉人王朝否定了。&br&&br&说说对古代西域伊斯兰化的看法吧。伊斯兰教是三大宗教里面出现最晚的,但是发展是最迅速的。伊斯兰教发展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世俗权力介入非常深入,这让穆斯林将宗教教义法典化,以国家行政力量来推行伊斯兰教。成吉思汗子孙建立的中亚的各个汗国中,有一群人叫和卓,是宗教精英,他们几乎左右了整个汗国的行政权力,这些和卓派系之间的相互倾扎斗争夺权,是造成政教合一汗国的主要推手。满清经营新疆之所以成功,就是抓到了要害,把宗教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开,规定教职的专门化,清真寺里阿訇等宗教精英必须是专职,还有就是对撰写“黑经”的严厉处罚,保证伊斯兰教的本地特色,避免发展为异端邪说。&br&&br&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什么宗教也好,都要避免介入世俗权力,宗教应该和政治分开,以宗教之名发动战争或者提出一些政治主张是不可取的。现代国家,处于最高位阶的规范只能是法律,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不能违反法律。&br&&br&[1][2][3]《新疆宗教演变史》,李进新,新疆社会科学院&br&参考文献:&br&《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及其特点》,万雪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br&《浅谈高昌地区佛教与伊斯兰教》,周军秋,高等函授学报,2010年12月&br&《论哈萨克族的伊斯兰化》,陈刚,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1月&br&参考书目:&br&《草原帝国》&br&日&br&-&br&我对于伊斯兰教具体内容不太了解,也不了解信仰伊斯兰教对于个体有什么具体影响,说的多是历史的东西,前头和后头是自己的一些思考。游牧民族的原生信仰无一例外都是多神崇拜的萨满教,他们转为定居生活或者治理定居文明的时候才会转为一些定居文明的宗教,沙俄吞并中亚后,俄国学者对于哈萨克游牧部落信仰伊斯兰教的情况的记录,也说明了在强制力推行下的伊斯兰教在游牧民族中是个四不像,例如他们会在穆罕穆德像面前宰杀牲畜祭祀。伊斯兰教其实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宗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是比较简陋的,仅仅提一下,不展开。佛教的式微除了一些战争因素之外多是本身的因素,缺乏改革变化。基督教两千年变化是三大宗教里最大的,所以也是最成功的宗教。伊斯兰发展虽快,但是和现代国家的相适应是个很大的问题,还需要改革变化。推荐《草原帝国》和《新疆宗教演变史》两本书,前者盛名在外,就不多说了,后者对于满清经略新疆有很好的讲解,满清对于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的经营确实比汉人王朝强多了,有很多可取之处。&br&日&br&-
说清楚古代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谈刀光剑影之前,我们先理清一些概念和背景知识。 一、古代西域 “西域”是隋唐之前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国家的总称。隋唐时期西域范围有所扩大,指的是安西都护…
看了楼上楼下各种批判之后决定出来在正文前(替民俗学)说几句。&strong&民俗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观察+纪录+溯源的学科,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缺一不可,从事者尽个人最大努力保持一个冷静及客观的态度,无论它在演变过程中扭曲割裂到什么地步,都不会贸然的站在道德高度上去批判,更遑论抹黑和洗地。&/strong&&br&假设是站在一个“合理介入”的角度,也只不过是会倡导保留些原始材料建博物馆之类的,其中&strong&并没有区分“糟粕&和”精华“的心态&/strong&,也无意协助任何一方在”民俗“本身去施加嬗变的压力。人文立场这种东西,不是每个民俗学从事者都愿意谈,有人确实是出自本心,也有人纯粹是为了骗经费而已,无论如何,它都不应该是民俗研究的主体。&br&对于”传承“这个词现在也存在广泛误解,一开口就被误解在洗地,实际上柳田国男先生在[民间传承论]里已经说得很明白,&strong&传承只是代表一个被观察的演变过程,至于何人传,传何物,并不那么重要&/strong&,也不会存在一个轻视的心态去盖棺定论。&br&过春节过中秋过各种节这些固然是民俗,闹洞房二人转裹小脚喜丧这些也是民俗(酒桌文化是culture,幽闭是刑罚= = 你怎么不干脆说凌迟ORZ),&strong&只承认善和只唾弃恶都很愚蠢,自欺欺人偷换概念则更可悲。对于以前一直发生或者现在还在发生的事情硬要说它不是常态配不起我们这个高贵的民族和国家---这种论调也真是醉了&/strong&。&br&&strong&题主明明只是想问一个很学术性的问题,却引来一堆批判者的狂欢,各种掐架地域炮泼浑水看笑话,间或有高贵者的撇清和独白--- 这种现象您不觉得似曾相识吗?&/strong&&br&评论中有人说我”抹黑了跳大神“,不知道如果我这样的描述叫抹黑,那么这个问题下80%的答案算什么呢?&br&天啦噜说这么一堆假正经+上纲上线的话真是不像我了,都是早上低血糖惹的祸ORZ,还是做一个安静的逗比好了233&br&&b&---------------------------------------------------&/b&&br&&br&&b&已全部更新补完包括&/b&&br&&b&1,针扎女婴”事件~魇胜和义和团类型的黑巫术&/b&&br&&b&2,二次葬&/b&&br&&b&3,祭白虎和打小人&/b&&br&&b&4,冥婚&/b&&br&&br&先说最近受关注的“针扎女婴”事件~魇胜和义和团类型的黑巫术(抱歉这里可能要地图炮一下原谅我吧orz) &br&&br&魇胜/压胜/厌胜是一种中国自古以来的巫术,具体核心是“嫁祸和镇压”。即是利用某种事物间相克的原理而通过把被诅咒者镇服住来伤害到对方或者起到收服的效果。以费雷泽在【金枝】里面的分类法,属于“模拟巫术” --- 通过做法于与被诅咒者相似的物体来起到同样的作用。&br&&br&最古老的魇胜可以追溯到上古周朝,【太公金匱】里有这样的记载,但当时的厌胜术似乎只需要画出对方画像便加以伤害便可以做到&br&&blockquote&&b&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畫丁侯,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劇&br&&/b&&/blockquote&汉武帝年间的巫蛊之祸,从太子刘据那里得到的罪证也只是“&b&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b&”而已,并没有提到需要被诅咒方的任何其他信息。&br&到后期具体做法逐渐转为费雷泽称之为“接触巫术”的一种,通过被诅咒方接触过的物体来施加影响。包括利用诅咒对象的身体组织如头发指甲等,置放于偶人身上(草,布,木头),并写上对方的生辰八字,此时偶人即可视同为诅咒对象,以针或者其他尖锐物品刺之,则对方可以感受到相应的疼痛。 到了唐朝的时候,在【唐律疏义】里面已经可以看到很详细的描述:&br&&blockquote&&b&厌事多放,罕能详悉,或图画形象,或刻作人身,刺心钉眼,系手缚足&/b&&/blockquote&&br&魇胜虽然属邪术,至少在巫蛊的范围里依然属于被认可的一种方术,有既定的施法尺度范围对象等,也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可以用来治病或者施行一些比较中性的目的比如让对方爱上自己什么的。&br&甚至还可以用来防水防火毁龙脉上战场真是总有一款适合你233&br&需要指出的是,针或者钉子或者其他同等类型的尖锐物体,是自古代便一直使用至今的最佳厌胜物品,南齐书里便有宋明帝用铁钉钉住古墓以镇压龙脉的记载。&br&&br&明清之后厌胜之术开始转向一种更诡异的流变,成为木匠或者其他匠人的一种特殊技能,具体做法包括在房子内部放小木人以敲诈房东等等。。。明史也有记载称朱元璋幻觉中看到了凤阳宫中有小人在屋顶打斗,李善长认为是工匠在施行厌胜术于是全部被杀。。。清代的【听雨轩笔记】也记载了一个被反噬的厌胜故事。(某工匠想厌胜屋子主人,最后小木人被烧工匠则死= =)&br&&br&OK不罗嗦入正题----清末以降,在华北山东一带受义和团影响比较深重的地区,渐渐兴起了种类花样繁多的黑巫术,这些巫术一开始只是用来诅咒外国人,然而因为巫术在北方民间门槛极低,所以到最后也逐渐变成乡土社会的一种类常态。&br&在【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和【山东义和团资料选】里面提到这些巫术包括但不限于:&br&&ol&&li&&b&把面人当成外国人拿到十字路口烧掉 “十字路上烧洋鬼”&/b&&/li&&li&&b&把面人拿到十字路口煮“活活煮死小洋鬼”&/b&&/li&&li&&b&拿着菜刀和砧板去十字路口剁 “剁的毛子死干净” (十字路口:你们真是够了求放过!)&/b&&/li&&li&&b&把黑豆当成外国人放在锅里煮 “可以听到洋人在锅里吱吱叫” ---- 不要笑。。。我很严肃!&/b&&/li&&/ol&甚至还有人去打探传教士的出生日期,并将其写在草人上面,等到子时的时候,用针扎眼刀扎心,相信说这样可以令传教士心痛眼瞎而死。&br&在这种黑巫术中,女性本身就起到一种“不洁”的作用而充当了巫术的媒介 ,做法包括:&br&&ol&&li&&b&让整个地区的女子不要梳洗 “妇女不梳头,砍去洋人头”&/b&&/li&&li&&b&让整个地区的女子不要缠足'妇女不裹脚,杀洋人笑呵呵“&/b&&/li&&li&&b&宣扬敌方用了女色(哪里不对)战术,认为所有的大使馆 “皆有大炮,赤身妇人跨其上&br&” 。。。。已瞎节操全掉光&/b&&/li&&li&&b&认为某教堂有女性人海战术 ”无数妇女赤身裸体手持秽物站墙头“&/b&&/li&&/ol&直到近代(民国-解放后),这种巫术逐渐结合北方萨满乡土信仰而成为北方农村一种现象,社会学家李景汉在【定县社会概况调查】这本大作里面多处描述了”降神' (俗称跳大神ORZ), 而其中的做法过程就是“&b&巫师用桃木钉子在病人身上乱钉&/b&”。&br&&br&那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见,女性在黑巫术里面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物,而随着这种巫术在清末民初逐渐成为被义和团影响地区的一种民俗或者说陋习,结合杀女婴的古代风俗,用尖锐物体刺身体的厌胜流程,自然会演变出往女婴身体里扎针的迷信现象(认为可以借此赶走来投胎的女婴魂魄---具体怎么演变答主不知道。。没有具体田野调查没有发言权)&br&&br&另外请题主移步到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302fccdf29&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暗香浮动月黄昏& data-hash=&b302fccdf29& data-hovercard=&p$b$b302fccdf29&&@暗香浮动月黄昏&/a& 先生在 &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962240#comment-& class=&internal&&往女孩身体里扎针害人是中国哪里的风俗? -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回答&/a& 此答案下面,可以获得更多有关杀女婴的历史渊源知识等,我只懂上面这些怪力乱神也真是醉了233333&br&----------------------------------------------继续补完下面三个--------------------------------------------------&br&&b&二次葬&/b&&br&&br&二次葬底下貌似有个回答也提到了,&b&就是在人过世后先草草下葬,过个三五七年等到白骨化后重新起出来,用酒洗刷干净 (这个过程比较不愉快,有些葬地客观条件比较无法令到遗体完全白骨化,要人为的把残余的软组织都剔除掉,还要把牙齿敲下来扔掉 ---- 我已经说得很婉转了脑洞太大就不怪我了2333)&/b&,然后按照脚下头上这样叠着放进去一个被称为”金罂'的罐子里面再重新下葬。也有地方的风俗是群葬,就是在村里有一个叫“阴城”的地方 ---- 不是什么阴森恐怖的地方,实际上广东比较边远的地方随处可见,很多地方就建在马路边上,看上去和活人住的房子没什么太大区别,除了没有窗之外。&br&&br&&b&二次葬的深层含义是“归宗&/b&', &b&并认为说肉体是不洁的事物,不能让灵魂依附其上,只有等TA完全消亡之后,灵魂才可以重新附到头骨上去,并被安葬在家族墓地里加入”祖宗灵魂“的行列&/b&。一般重新下葬的地方都是家族或者群落墓地,整个过程中(捡骨,洗骨)要一直撑着雨伞遮住阳光,而且亲属绝对不能掉泪,若眼泪掉到骨头上,就会令到亡魂无法安息。而且只有正常死亡者可以被二次葬,非正常死亡的人被认为是凶灵,只能草率下葬。也不能再被起出来和家人改葬到一起。&br&&br&这个实在不是什么可以称之为陋习的东西,也许在不熟悉的人听起来会比较猎奇一点点,但实际上只是南方丧葬文化的一种而已,湖南,贵州,两广,海南,台湾,至今都有这种习俗 (把客家人拿来地图炮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角度可以追溯到周朝,【墨子】里面就有相应记载:&br&&blockquote&&b&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br&&/b&&/blockquote&当然墨子当其时是把这个拿来作为”薄葬'的正面典型来说的。。。所以批评厚葬啊喜丧啊什么都就不在这个讨论范围了么么哒&br&&br&顺便说下这个和印尼那种“二次葬”虽然类似但其实是两种不一样的情况,如果对那个有兴趣的可以参考Robert Hertz 的【死亡与右手】,里面对东南亚地区的二次葬风俗以及背后蕴含的人类学意义有很棒的探讨。&br&&br&&br&&b&----------------------------------------------------------------------------------------&/b&&br&&br&&br&&b&祭白虎 ---- 真的不仅仅是打小人那么简单&/b&&br&&br&白虎是道教的五行四灵之一,属西方,被认为是战伐之神,有避灾去邪,惩恶扬善的能力。&br&原始的祭白虎信仰来源于&b&古&/b&&b&羌族虎图腾崇拜&/b&,被称为“跳於菟”----一种祭拜白虎神的巫舞,至今在湖南湖北甘肃宁夏地区都还有着某种形式的残留。具体形式大概是先让几个年轻人装扮成老虎,然后进入村落的各家开始驱魔。在驱魔的过程中可以随机的把人家家里的东西(有时特别落后的地方会用生肉)拿走吃= =,此时被吃了是你的荣幸。。。因为这是视同白虎神已接受了祭品,村里有生病的人家还可以让他们去跳一跳驱魔。然而这个仪式会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结束,当白虎神终于吃完闹完舞完驱魔完之后。。。村民就会抄起武器,有枪拿枪有棍拿棍什么的。。把白虎驱赶出去。一直要把他们赶下河并把身上的油彩都洗掉为止 (没有河的村子可怎么办!!),然后起来从火堆上跨过去,到此才意味着邪祟已被驱赶走。&br&&br&在整个巫舞过程中扮成老虎的人不能开口出声,因为在传说体系中认为白虎虽是战神,却属于凶星,开口必有伤亡,所以一直要把嘴闭着。&br&&br&这种巫舞在后来演变成了戏剧里的【祭白虎】----一种有些诡异的无对白默剧。这个是属于粤剧戏班正式开唱前的一个开锣戏,其中还有&b&闭口禁忌。整个戏班的人在【祭白虎】结束前不能开口说话&/b&,若有人声就会引来灾祸,直到完全锣鼓声停下来,才可以进行表演。&br&&br&人类学家华德英在【从人类学看香港社会】这本著作里提过这种模式,并认为说&b&虽然“白虎”是凶煞,这种信仰却意图借助/利用这种凶煞的力量去抵御另外的恶即更抽象的厄运&/b&。&br&&br&这种仪式在后期被引申成“口舌生是非',进而有了”打小人“这种事物 ---- 终于扯到这里了哎呦喂。民间认为白虎会在惊蛰这一天出来觅食,如果有冲犯,则会引来小人对你有所妨碍。然而就像华德英所试图解释的,这种信仰往往会跑到另一个”以毒攻毒“的极端,既然招惹到白虎会引来小人,自然也可以利用他的力量来驱赶小人 --- 一种类似于贿赂的模式,施法时必须把猪血和猪油抹在纸老虎的嘴上,用这种上贡品的行为来让它无法开口说是非。&br&&br&当然其他时候也可以打,每逢农历六日 (6,16,26)都有效,但惊蛰这天被认为因为是春雷惊万物之日,各种污秽灵物也会到处乱窜,所以这一天施行最为有效。&br&&br&需要说下具体步骤么ORZ (切勿模仿)&br&&blockquote&&b&準備一剪成男女公仔形狀的紙張。&/b&&br&&b&找一個十字路口或三叉路或土地廟前,放有紙紮老虎(亦可自備)的地方,即可開始儀式。&br&&/b&&br&&b&先燒小人衣寶,然後開始打小人。&br&&/b&&br&&b&用「金銀」貼在鞋底上,打小人時口中可以唸:「未知其名其姓小人,未知東南西北小人,未知是男是女小人,未知是人是鬼小人,收得你永不出籠。」&br&&/b&&br&&b&之後把從小人衣中抽出的小人圖、華司符、金銀等一齊化掉。&br&&/b&&br&&b&燒小人圖時,灑綠豆在火中。&br&&/b&&br&&b&用肥豬肉塞在紙紮老虎口中。&br&&/b&&br&&b&最後以側身站立,燒七經咒及溪錢,最少燒七張,但可以燒更多。&/b&&/blockquote&----------------------------------------------------------------------------------------------------------&br&&b&冥婚 &/b&&br&&br&&br&冥婚又称为阴亲,配骨什么的(答主决定速战速决)。。。顾名思义就是生者和死者成婚,或者一对死者成婚。具体可以追溯到【周礼】,当时称之为“迁葬”,认为“&b&迁葬,谓成人鳏寡,生时非夫妇,死乃嫁之&/b&”。这种习俗在周礼里面其实是被禁止的,然而是否为上层主流文化圈接纳尚未可知,从曹操将年少夭折的曹冲与甄氏亡女合葬的事例便可大略看出来其中的微妙之处 。当时曹操求亲于邴原的亡女却被婉拒:&br&&blockquote&&b&操幼子仓舒卒, 操伤惜之甚。司空掾邴原女早亡, 操欲求与仓舒合葬, 原辞曰:‘嫁殤,非礼也。&/b&&/blockquote&后来只好娶了甄家女儿了事。&br&&br&江林在【冥婚考述】里认为冥婚起源于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对殷王娶冥妇的记载,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到了宋代极盛,而元明清冥婚持续发展。虽然一直受到儒家学者抵制,然而这种现象作为一种虽未明文禁止又略带微妙的丧葬文化一直在暗地里流传,清代【两般秋雨庵随笔】里有记载“&b&今俗男女,已聘未婚而死者,女或抱主成亲,男或迎柩归葬&/b&” --- 抱主成亲指的就是抱着对方的牌位行礼。&br&&br&日本学者繁原央在【中国冥婚故事的两种类型】里认为冥婚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br&&ol&&li&女方是亡者&/li&&li&男方是亡者&/li&&li&双方皆是亡者&/li&&/ol&&b&从目的性来说又可以分为”慰灵解冤“,”祖灵升格' 和'入养立嗣' --- 主要核心还是为了让亡灵有香火供奉,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左传里面即有这种思想渊源,郑国人杀伯有,之后他鬼魂多次作祟,后来子产封伯有为大夫并加以祭祀,他就不再作祟了。子产对此的解释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b&&br&&br&女方是亡者的情况又可以追溯到女厉信仰--- 认为未婚女子死去之后无人供奉,会变成厉鬼,所以必须给其配阴婚。这种习俗在江浙乃至台湾一带尤甚 (没有地图炮!!),称为“娶神主”,乡间的做法把一个红包扔在地上,如果有男人去捡,那么你就中招了么么哒,随时会有一群人涌上来把你带回家配阴亲。。。哪怕男子已婚,仍然可以这么干,甚至还要把这个“阴妻' 看待为原配,把长子过继给她之类的。当然很多不屑于这么干的大户人家也会出丰厚的嫁妆去聘个女婿的。。。在这种地区因为冥婚的基本核心是让“女有所归',所以基本不会出现给男死者找对象的现象。&br&&br&男方是亡者的情况很多时候发生在已经定亲的两方,新郎在成婚之前死亡,女的仍然嫁过去,和亡夫牌位成亲,称为”望门寡“ 或者 “幽嫁”或者' 幽贞“,这个的文化背景主要是对女子”从一而终“的道德约束。&br&&br&至于双方都是亡者的,就是网上之前流传的两个死者穿着清装成婚那个照片 (此处澄清下,照片本身并不是冥婚,答主只是想说“被很多人觉得的那张冥婚的照片”ORZ),称为”搭骨尸“,男女两家又称为”骨尸亲“。相亲的时候是把两人的牌位放到椅子上,前面立一个小旗子,如果旗子动了,就代表双方互相认可,就可以进入结婚流程了。古代用双方牌位拜堂,后来又改用照片拜堂,当然最后是有一个“起棺合葬'这么一个过程,但是确实是没有把两人遗体这么摆出来的。。。&strong&那张照片里的两人其实都是活人来的&/strong&。。。然而可怕的是这个在近代甚至现代都衍生出很多犯罪,比如偷女尸,谋杀后卖女尸甚至杀女卖给人家当阴妻的情况都有。&br&&br&好吧大概就这样了。。。= =天啊居然写得这么长ORZ&br&&br&&b&另外看风水打小人抓鬼各种奇怪的问题请不要私信答主么么哒!!!&/b&
看了楼上楼下各种批判之后决定出来在正文前(替民俗学)说几句。民俗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观察+纪录+溯源的学科,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缺一不可,从事者尽个人最大努力保持一个冷静及客观的态度,无论它在演变过程中扭曲割裂到什么地步,都不会贸然的站在道德高…
让我瞬间想起来,且凛然生畏的:李陵击匈奴,张巡守睢阳。&br&他们都失败了。&br&&br&先贴李陵战绩(柏杨《中国人史纲》)&br&公元前九九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则更为恶劣。当时,李陵率领五千名步兵,从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日后,在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死了上千人。单于召集援军,共八万骑兵,李陵只有撤退。但最强悍的步兵也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逃走,几天后,到达一个无名山谷,他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了三千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但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向南行,到达山地区域,且侯单于下令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匈奴又损失三千人。且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仍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再次杀死匈奴两千人。这时且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了五十万只箭。箭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还剩余三千人,进入囗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到了晚上,李陵徘徊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援到边界。”然而,他已经没有一只箭。半夜的时候,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破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军注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国向政府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信军人十余人,越岭南逃。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只有短兵器,不能阻挡敌人。最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好胜的皇帝刘彻以投降的理由逮捕处死了李陵全部亲属。&br&这场战役恐怕是冷兵器时代,步兵对抗草原骑兵的最强战绩。&br&&br&&br&张巡守睢阳,是一批慷慨悲歌之士的群像,无法尽说。可以参看《张巡传》和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概括之,就是以几千残兵,一座孤城,守护半壁天下:&br&张巡进士出身,在安史之乱前曾担任过太子舍人,清河令,一介文官。&br&安史之乱爆发后,率近千乡民起兵,先后抗击叛将杨万石和令狐潮三万燕军,后转战睢阳与许远汇合。以六千八百守军,在内无余粮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睢阳十个月,有力地牵制了尹子琦的13万精锐。若算上之前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则共与燕军对抗了二十一个月,阻止南下燕军十八万人(接近1::30) 。共经历大小四百余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十万余。&br&守城致命的威胁其实并非来自城外的叛军,而是断粮与瘟疫。入夏以来城内余粮无多,战士与百姓只有掘鼠捕鸟为食,虫羽既尽,便以纸张、树皮为食。直到八月,城中已无完整树木。其間张巡曾派南霁云突围出城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援,贺兰嫉妒张巡等人的功勋而不肯发兵。但是又爱南霁云这员虎将,于是就设宴招待南霁云。南霁云说:“我离开睢阳城时,城内军民已有月余没有见过一粒粮食,现在虽有美味佳肴,但我不忍独食。”于是拔出佩刀削断一指,满座将官无不痛哭流涕。贺兰进明始终不肯发兵,南霁云无奈,只好返回睢阳。此时睢阳几近鬼蜮,“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张巡便出其爱妾,杀而予众食之。外援之念既绝,而人人皆存死志。&br&及至十月中旬,全城只剩下四百余人,尹子奇率领叛军用云梯攻城,城头上的守军饿的连拉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 睢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将皆被俘。无一降者,全部被杀。 睢阳陷落的第三天,河南节度使张镐带兵赶到,打退了叛军。再七天后,郭子仪收复洛阳。&br&睢阳守卫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br&张巡因杀妾而食颇为今人诟病,但请允许我用一首诗(作者:天台)来表达敬意:&br&&br&睢陽&br&天將覆兮旦或夕,白虹垂兮孤城立。帝君隔遙遙,狼兵滿阡陌。欲啖吾肉寢吾皮,伏屍四門不得入。時維六月,載號至德。&br&中州一木,河山半壁。大哉仁,吾志不易。胡云無食?犬馬可食,鼠蟻可食,綠楊葳蕤皮可剔,鉛雲下有飛翎翮。&br&時維七月,睢陽絕粒。&br&花氣濡鋼風,爛漫紅與白。斗拱嵯峨,陽光坍塌。一鼎煙繚文廟外,萬瞳深處紅汨汨。大人泣曰:來,食。&br&時維八月,秋氣如炙。&br&顫顫裸枝,有物拍翼。遊影白,唇頰白。萬瓴蜷伏,骨骸熾白。荷斧鉞於正午街衢,錄犧牲於忠烈簿冊。鄰裏簇擁,砧聲緩急。走肉蹐蹐,戰士環揖。癡兒勿牽衣,爾亦將報國。巢覆也,毋逸,毋匿。吾肉飼義師,爾可吮湯汁。&br&時維九月,噬親,噬友,易子而食,易父而食。&br&昃光窺入低簷窄,煙火圍坐人靜默。骨骸牆下陳枕籍,有人停箸笑啞啞。大人撮土灰,血瘢滿顱額。大人散鬢髪,奮拳擊胸肋。大人曳長刀,中庭呼殺賊。大人裹深衣,瞳底燃磷碧。&br&狼兵畏不前,但設重圍十。胡笳動天地,四門行魂魄。磷光冉冉彌睢陽,壯麗河漢在夢穸。&br&時維十月,載號至德。
让我瞬间想起来,且凛然生畏的:李陵击匈奴,张巡守睢阳。 他们都失败了。 先贴李陵战绩(柏杨《中国人史纲》) 公元前九九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则…
我来答了~但是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告诉我不要写,因为这肯定会是一个&b&巨坑!!&/b&&br&&br&好吧,这道题下面很多人说的读英文原版书是很对的方向,我想先把我的书籍推荐放在前面,首先我的具体的书籍推荐在另外一个答案里,请务必看看&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a&&br&然后是一些关于书籍推荐的大方向:&br&1.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想提高n哪种写作,学术期刊(Journal)上的文章我都不推荐看,因为达到上期刊的标准的文章里关于本学科的干货肯定占了90%以上,学者们是不会有时间考虑润滑语言的,尤其是理科类的。&br&2.和我下面答案所提到的tone相呼应,我推荐&b&各类报纸,因为报纸的文章很多是评论性的,是作家说服你相信他的观点,这和你写论文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个人看过的推荐《华盛顿时报》 英国的《太阳报》 《卫报》 《镜报》 《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感觉太严肃了一点&/b&&br&&br&&br&好了,我们从哪里开始说起呢~先纠正答主一个错误吧,就是&b&“写作像native speaker一样“ 和”写的好,得分高“不是一个概念&/b&,我给你说一个数据被,我出国前考雅思是&b&总分7.5,但是写作8分,&/b&出国2年后,2011年回来考了一次雅思,用基本成熟的&b&英语思维(我可以确信)&/b&考了一次雅思,得了8分,但是写得基本像native speaker一样的&b&写作反而降到了7.5。&/b&&br&&br&&br&我在澳洲的墨尔本大学上学,这所大学排名基本稳定在全球前50,我的学院也是好学院,&b&澳洲本地的白人学生&/b&们大都来自富裕的律师或医生家庭,&b&但是我仍然可以确信的告诉你,大多数澳洲白人学生写的assignemnt是垃圾,&/b&他们经常会在一篇论文里抄袭自己的另一篇论文或者直接抄网上的,他们的reference 80%是伪造的,如果这个作业里有数据引用,数据也很有可能是抄袭别人的。&b&这是我留学4年多观察到的结果:写作像Native speaker不一定得分很高。&/b&他们的语言很流畅,但是我认为他们有两个致命缺陷:&br&1.逻辑 &br&2.严谨(reference),&br&但是不排除也有很多好学生,而且在postgraduate 级别这个比例会高很多。&b&而且有一个群体,他们同时具有native speaker的流畅度和英语思维,但是同时又有中国留学生的逻辑性和严谨程度,他们就是——印度人!!&/b&&br&&br&上面算是部分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但是我知道大家不想听这些,你们一定想知道怎么才能写的像&b&出色&/b&的native speaker 一样,像印度人一样。下面是正式内容&br&&br&-------------------------------------------印度万岁------------------------------------------------------------------------\首先,当我们写作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两件事:1.写什么,也就是你的体裁(genre)2.你要写给谁 这两个因素不同,你的写作方法和内容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认为并没有一种&b&统一的写作方法会让你的写作得到老外的赏识。&/b&在”写给谁“的问题上,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business writing (工作,实习),一类是academic writing (留学,雅思,考研) 这两类下又会分出不同的体裁(genre)business writing &br&&ul&&li&business letter&/li&&li&business email&/li&&li&job application package(介绍信,简历)&/li&&/ul&&br&Academic writing &br&&ul&&li& essay&/li&&li&research report&/li&&li&creative writing (这个就很多了,比如书评,新闻评论都在这一类)&/li&&li&学理工的应该还有实验报告之类,但我是学商科的,所以抱歉帮不上忙&/li&&/ul&之后我会对每一种体裁进行说明。&br&&br&对于business writing,这学期我正好学了一门叫profession English(职业英语)的课,这门课对想在国外找到在office打工的留学生真的很管用,我会引用部分讲义的内容,再加上&b&我自己写的文章或作业作为范例。讲义的内容来自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Faculty of English.&/b&&br&&br&&br&1.&b&Business Email, &/b&我认为这对关注这问题的大家可能是最有用的,因为在外企会遇到很多需要用英语写邮件的场合。&br&&br&1.格式,这个真的是重中之重,如果你的格式对了,即使你的语言糙一点,老外也会觉得你很地道,下面这张表格详细交代了一篇正式的business email 的格式,从头到尾&br&&img src=&/b47dde718d7dcbeeff1d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47dde718d7dcbeeff1de_r.jpg&&&img src=&/e1e24b8eb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1e24b8eb7_r.jpg&&&br&&img src=&/08460002becc0aaba02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08460002becc0aaba022_r.jpg&&&br&知乎好像不能放表格,所以只好截图了。我来给大家提炼一下重点&br&1.在收件人栏里,请确认好谁是主要收件人,谁是次要收件人,也就是 CC和BCC的关系。&br&2.&b&请注意段数,标准的邮件有两段和三段之分。&/b& 两段格式为:第一段 action message(你写邮件的目的,希望对方做什么) 第二段(细节+重申action message)&br&三段式则最把action message 放在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联系信息。&br&3,注意空行(开头 and 结尾)&br&4.不要忘记主题(subject),如果主题空白很有可能被视为spam.&br&&br&实例&br&两段式&br&&blockquote&Formatted correctly using the two-paragraph structure, the email will look like this: &/blockquote&………………………………………….. &blockquote&To: jenny. &br&CC: m. &br&BCC: alice_ &br&Subject: Staff meeting &br&Dear Jenny &br&I’d like you to know that the staff meeting has been moved to tomorrow. Please let me know &br&if you want to add any items to the agenda. &br&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Conference Room B at 2:00pm. Melinda Locke will be chairing &br&it. The items already on the agenda are: reports on
and hiring &br&new staff. If there’s anything you want to add to this, email me back or call me on
&br&by the end of the day. &br&Regards &br&Priscilla &br&&br&&br&三段式…………………………………. &br&Formatted correctly using the three-paragraph structure, it will look like this: &br&To: jenny. &br&CC: m. &br&BCC: alice_ &br&Subject: Staff meeting &br&Dear Jenny &br&I’d like you to know that the staff meeting has been moved to tomorrow. Please let me know &br&if you want to add any items to the agenda. &br&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Conference Room B at 2:00pm. Melinda Locke will be chairing &br&it. The items already on the agenda are: reports on
and hiring &br&new staff. &br&If there’s anything you want to add to this, email me back or call me on
by the end &br&of the day. &br&Regards &br&Priscilla &/blockquote&其他要注意的,我的tips&br&&br&1.关于语言:邮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 &b&简介明了,邮件绝对不是一个你秀语法,秀长从句的好地方,老外对邮件长度的要求是”no scroll & 不需要滚动鼠标就可以看完。&/b&&br&&br&2.请明确你的正式程度,也就是formality,如果你的对象很陌生,请不要开头称谓是对方的名,下面这张表格是不同的fromality 对应不同的称谓和问候&br&&img src=&/7ace3abd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ace3abdd_r.jpg&&&br&3.正如大家所见,信尾的问候不一定是best reagards, 也可以是warmest reagrds, regards, cheers等等都可以。&br&&br&&br&business writing里先说邮件吧,其他的过一会更新&br&&br&&br&&br&Academic writing
&br&&br&学术写作里我想先说essay,我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写的文章, essay也可以叫paper,基本上是论文的意思。&b&本来我在这部分完全可以也放个讲义,但是&/b&在国外留学的同学都知道,在语言学校,预科,老师们会无数次教你们怎么写essay:要写introduction,argument, counter argument,还有conclusion.argument的每一段第一句要写主旨,introduction要写几句,每一句写什么,conclusion要重申xxxx,要几条reference.换而言之,老师们把结构和内容都给你规定好了,看起来很简单,而且很多中国留学生很乖,都照着去做了,滴水不漏。&b&但是,这些全部照做,遵守全部结构要求的essay分数往往不高,将将pass,甚至认真写了还会fail.我刚出锅的时候就是这样,我刚出锅的时候写了前6,7篇,花了很多时间,但最后都是pass.到底为什么呢?&/b&&br&&br&&b&但是后来,我自己领悟了一些新的东西,写论文的时间花的少了,往往字的essay我从头开始写,两到三天就可以搞定(以前要两周),&u&而且成绩从来没有低于75%&/u&,屡试不爽。&/b&&br&&br&&br&这个秘密就在于一个英语单词(好吧我不是医疗广告)&br&&br&&b&T O N E&/b&&br&&br&&br&这个词的直译是“语调”, 有人定义“academic tone&br&&blockquote&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ful student essays and assignments is the use of an &strong&academic tone&/strong& in the writing. This means that the writer attempts to remain obj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opic and presents an impersonal rather than a personal voic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ideas. &/blockquote&&br&但是你还是不知道这到底是啥,我给你举两个例子,&b&都是我自己写的文章&/b&&br&&br&&br&&b&第一段&/b&&br&&blockquote&&p&This play is often classified as a
comedy, and the biggest reason for this is the ending of the play. It is definitely
a happy ending. Claudio escaped from the execution and married Juliet. For
Angelo, the only punishment is to marry marina, which very much suits the
latter. Lucio
he had to marry a whore.The ending very
much reflec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What Angelo did to Claudio and Isabella
must be returned to him. The ending is very emotionally and morally satisfying.
Maybe most of the audience would assume that the Duke will punish Angelo very
harshly and will certainly sentence him to death. But to our surprise, the
naughty duke forgave everyone, the audience can feel the power of
mercy and a get a real relief and enjoy the play.&/p&&p&Themes of mercy and forgiveness show
up a lot at the end. Firstly, as mentioned before, the Duke forgave everyone
including Angelo. What is more, when the Duke said that Angelo must die,
Isabella keeled down to plead for Angelo, this is almost the most merciful
behaviour a person could have done. And all those do made &i&Measure for Measure&/i&a Christian parable, but I think thing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history. As mentioned
before, this play is believed to be written in 1602 to 1603, it is a time that
the whole Europe was under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Renaissance, and as we know, Shakespeare is a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naissance in Britain. As a result, this
play is influenced by the thoughts of the Renaissance. The essential thought of
the Renaissance is humanism, is to emphasize“person” rather than the God. It
strongly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and freedom or personal
liberation. In the play, Claudio went to jail because he made his fiancée
Juliet pregnant, but they are about to be married, it is their freedom to do that,
they just do not want to be restricted by the Christian rules. I think this
part is an emphasis on the humanism. And for Angelo, if it is in a medieval
play, he would certainly be designed as an absolutely positive character, but
here, Shakespeare dares to show his evil which means equally shows the ugliness
of the religion. And for the Duke, as mentioned before, I
think maybe Shakespeare wants us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those flaws that make
the Duke a real person. He needs not to be like a “traditional”governor with
100% kindness if he has a merciful heart. In my personal opinion, in this play,
the Duke and Claudio can be seen as the symbol of the new and young Renaissance
thoughts. And Angelo and Isabella can be seen as the symbol of the rigid
religious side. There are many other themes in the play, individual freedom
against the law, the heart against the head, mercy against justice, which are
all major conflicts in the Age of Renaissance, and it is those things that make
the play a “new”Christian parable, probably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ones in
the past history.&/p&&/blockquote&&p&第二段&/p&&br&&blockquote&&p&The central themes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contrast of virgin and reshaping, modern and primitive, loyalty and
social status. As we know,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third-personal narrative
voice is that the personalities of characters can be deeply shaped and a clear
image of a character can be formed in
readers’ mind. “Tohim!To him!” She sang, and
the song resounded trembling in the air and re-echoed from the hills.”This
shows that Evina is very na?ve, pure and natural before leaving her village.&/p&&p&The narration in the story is
objective to some extent, there is not much portray on the characters’ inner
feel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er spent lots of words on scenery. The
writer wrote a lot about the settings, he described the pure view in Evina’s
hometown, especially the lake, which is not very often seen in real life. The
village is like an isolated fairy land covered with divine snow. In this way, a
feeling of fairy tale is created.&/p&&/blockquote&&p&第一段文字的论文得了墨尔本大学语言学院论文奖的二等奖,第二段文字在一个都是留学生的班里只得了pass.&/p&&br&&p&这两段文字都是关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论文(一个是莎士比亚戏剧,一个是短篇小说),题目都是针对文本,对主题(themes)和象征(archetype)进行分析和深化,大家能看出区别吗?&/p&&br&&p&你可能会觉得没看出太大区别啊,就是觉得第一段比第二段写得好,第二段显得生硬,第一段比较有文采啊,尤其是后半部分,&b&让人有一种一看就是对的的感觉。&/b&&/p&&br&&br&&p&对,重点就是这种“让人一看就是对的的感觉”,这才是essay的核心。Essay中占比重最大的一定是argument,argument的意思是“论点”,论点的核心目的在于辩论。换言之&/p&&br&&br&&p&Essay的核心是&b&辩论,辩论的意思就是&/b&&b&”&/b&&b&不管你是不是对的,你要以你现有的事实,资料,逻辑说服对方你是对的&/b&&b&“ &/b&&b&事实,文献,逻辑是客观的,剩下的一切都是主观的,你可以运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手段来忽悠对方,没错,就是忽悠。&/b&所有的高级的词汇,语法,从句,在essay里终究只是&b&工具&/b&而已,让别人觉得你更可信,进而相信你的工具。&b&我个人认为,这是运用&/b&&b&academic tone &/b&&b&,写好&/b&&b&essay &/b&&b&的终极秘密&/b&&/p&&br&&br&&p&&b&Make Belief&/b&&/p&&br&&br&&p&&b&You do not have
to be right, but you must look righteous.&/b&&/p&&p&再念一遍 &b&You do not have to be right, but you must look righteous.&/b&&/p&&br&&br&&p&&b&这些是某个白人妹子在床上告诉我的(大雾),换言之,这在&/b&&b&native speaker&/b&&b&的世界里是个公开的秘密,再换言之&/b&&/p&&p&&b&某种程度上,这才是非母语者和&/b&&b&native speaker&/b&&b&最大的区别。&/b&&/p&&br&&br&&p&好了好了,从传销汪的角色里走出来了,说点实际的,&/p&&p&1.我这么说并不违背道德标准,因为即使是辩论,你也需要一定量的事实(像我刚说的文献,事实,逻辑),而且文献的质量很重要,&b&一篇好&/b&&b&essay&/b&&b&一定需要一定量的高质量文献&/b&,否则忽悠的再好也是白搭。只不过你如果掌握了academic tone,量会少不少。&/p&&br&&br&&p&2.我说的”忽悠“的作用,在文科,商科类论文里站的比重会更大,在理工科的essay比例会占的更小,因为理科终究是有定理,数据等真理可以依靠的。还有,在report里千万不要忽悠,report的主旨是”汇报事实“&/p&&br&&br&&p&好了,刚才你说了那么多不是等于什么都没说吗?到底该怎么习得academic tone呢?我觉得有两个大方向&/p&&br&&br&&p&1.像这题下面很多人说的那样,多看原版的英语书,我自己具体的书籍推荐在这里,务必看看&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a&&/p&&p&然后是一些关于书籍推荐的大方向:&br&
1.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想提高n哪种写作,学术期刊(Journal)上的文章我都不推荐看,因为达到上期刊的标准的文章里关于本学科的干货肯定占了90%以上,学者们是不会有时间考虑润滑语言的,尤其是理科类的。&br&
2.和我下面答案所提到的tone相呼应,我推荐&b&各类报纸,因为报纸的文章很多是评论性的,报纸的记者可都是忽悠人的专家,比我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我自己看过的推荐《华盛顿邮报》,&/b&&b&英国的《太阳报》&/b&&b&《卫报》&/b&&b&《镜报》&/b&&b&《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感觉太严肃了一点&/b&&br&&b&3.&/b&还有就是为了提高essay的写作水平,你可以直接看英语辩论的视频,推荐各国领导人在大选时的辩论,比美国的DNP大会。&br&放一个我认为很好的视频,是陆克文的,这是干货+逻辑+忽悠的典范&/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3XQeMQ5K3ew/&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澳洲總理陸克文霸氣回應反同性戀牧師- 中字& data-poster=&/179/963/522/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179/963/522/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澳洲總理陸克文霸氣回應反同性戀牧師- 中字&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3XQeMQ5K3ew/&/span&
&/a&&p&4.看书首推纸媒,最好不要想看什么就直接谷歌然后随便点进去一个,英语资源也有优劣之分,而且差别可以打到国学大师和小时代。纸媒里又首推经典,最好别看 暮光之城 之类。&br&&br&第二个大方向就是可以用语言技巧对文本进行优化,让其更有说服力,但是这个真的难以言传,我就大概说几点,例子用最开始的两段文字&br&&br&
a.首先就是如何提升”确定性和说服度,&br&&br&&/p&&blockquote&This play is often classified as a comedy, and the biggest reason for
this is the ending of the play. It is definitely a happy ending. &/blockquote&&p&一开始就这么却确定,但是显得不太突兀,而且没有长句,秘密在于&b&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主旨在于强调动作,而不是施加动作的人。&/b& 而且后面的defiantely 又加深了这种感觉。很多时候用被动语态就好像那句话是既定事实,已经竖在那里一样。&br&&br&
b.巧妙地转换主语&/p&&blockquote&Shakespeare dares to show his evil which means equally shows the
ugliness of the religion&br&&br&、. Shakespeare wants us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those flaws that make
the Duke a real person.&/blockquote&&p&看到没有,不是我说的,是莎士比亚说的。&/p&&p&&br&
c. 可以用it 做主语,表达客观。&/p&&p&it is those things that make the play a “new”Christian parable, probably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ones in the past history.&br&&br&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history.&/p&&p&标准句式&/p&&p&It takes / took
/ will take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做某事花费某人多长时间&/p&&p& It looks / looked as if ... 看起来好像……&/p&&p&It seems / seemed that ... 似乎……&/p&&p& It (so) happened that ... 碰巧……&/p&&p& It turns / turned out that &/p&&br&&p&文科和商科的论文先说这么多,技巧真的有无数,但是想掌握academic
tone就需要整体上的提升,我只能说看报纸的文章时,注意到底是哪些词和句子改变了你对事件的看法,那些句子让你不知不觉相信作者,然后进行模仿,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br&&br&经&a href=&/people/44a8cb229ed2774dcaa1a& class=&internal&&@Suji Yan&/a&提醒,再放个理科类的。我没写过真正物理化学的论文,但是大一的时候写的一篇宏观经济的论文我觉得已经和理科很像了,用作例文。这篇文章满分20,我得了19.5 (平均大概 10左右),也算巅峰了 只放小部分&/p&&blockquote&&p&Another reason is the competition of Asian and American schools.
As we know, visa of these countries have less restrictions and currency in
these countries is better in the view of student. According to factors shifting
demand, if the price of one good rises,demand for its substitutes increases.
Education in Asia and American are very close substitute for education in
Australia. According to factors shifting demand, if the price of one good
rises, demand for its substitutes increases.Figure 2.1 shows the decreased
demand. What is more, Education services in those countries have made a lot of
advertisements,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notice them. This will surely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American and Asian education services.&/p&&br&&p&The price elasticity concept is relevant here. There are plenty reasons
for demand for Australian education service being elastic. Firstly, there are
many close substitutes, like schools in America. Secondly, education service is
a durable product which may last for years. Thirdly, cost of education service
takes rather significant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st. What is more,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to every people. According to reasons above, demand for Australian
education products is very elastic, a small rise in price(strong Australian
dollar) will cause huge decrease of students, as shown in figure 2.2.&/p&&/blockquote&&br&&br&&p&理科论文和文科论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concise&precise 我觉得可以翻译成简介&准确 因此, 写作的时候,你要&br&&br&
1.少用从句嵌套,看看上面的选段,虽然得了高分,但是基本没有从句。多用短句,但是请避免 run-on sentence, ros 的意思就是两句短句是同个主语,但是却没有连接词&br&&br&&/p&&blockquote&·
Obama wants to
improve health care. Obama is doing on effort on that..&/blockquote&&p&你完全可以说,Obama wants to improve health care and as he
promised, he is working on that.&br&&br&&br&
2.因为短句多,所以用好连接词和引导词,不要一路说and,一路说becasue.有很多高级一点的词,比如so that 可以代替 and(某些场合) as 可以代替because 另一个答案搬过来,同样适用&/p&&p&1.However. however用在句首的效果和but基本一样,而且强调了转折,比起but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听过很多外国人做presen的表示,母语者使用的频率比非母语者高很多&br&
2. so that,在表顺承(仅限表顺承)的时候是一个比&and:高级很多的词&br&&br&
3,since 和 as 表原因,比 because 高级很多,重要的是用了这两个词你可以说出很长的从句&br&&br&
4. both and either or, neither nor 这三兄弟谁用谁知道,是很提气的。用这三组的时候,说了第一个词就会强迫你思考后半句要说什么,虽然不高级,但是很神奇。&/p&&p&再放一个法律的论文,这个就又是个坑&/p&&blockquote&&p&Part A&/p&&p&In this case, Kristen
wants to sell her car, so she advertised the car in newspaper without attaching
the price of it. Sam saw the advertisement and asked for the price. Kristen did
not give a definite figure, what she said instead is “couple of thousand
dollars”. And when Sam wants to buy the car for 2000$, Kristen refused it and
said she wanted 2500$. And the key issue in this case is that whether a legal
contract has been formed between Kristen and Sam.&/p&&p&&i&Plaintiff’s arguments&/i&&/p&&p&From Sam’s point
of view, he could argue that Kristen is making a clear offer to sell the car by
placing the advertisement in newspaper. The point is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ad
has not been mentioned, it could be everything. &/p&&p&Sam could rely on
the case of Lefkowitz VS Great Minneapolis Surplus Store (1957-US Circuit Ct).
In this case, GMSS placed an ad in newspaper saying: “3 brand new fur coats,
worth to 100$,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1 each.” And court ruled that by
placing this ad, GMSS is making a clear offer. So what appeared in Kristen’s ad
may be similar to this case. &/p&&/blockquote&
我来答了~但是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告诉我不要写,因为这肯定会是一个巨坑!! 好吧,这道题下面很多人说的读英文原版书是很对的方向,我想先把我的书籍推荐放在前面,首先我的具体的书籍推荐在另外一个答案里,请务必看看 然后…
要知道「范」的来历,先得了解 「Netherlands」 的建国史和 「Napoleon Bonaparte」,还要听说过「Frisian-Frankish wars」,最后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群心中有爱的人民。&br&&br&&br&在罗宾·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转会去曼联之前,在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割耳朵之前,荷兰是被三个日耳曼部落所占领的,分别是「 Frisians」,「 Saxons」 和 「Franks」。(最开始是部落,而后变成王国)&img src=&/34eafba8ce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34eafba8ce6_r.jpg&&
图 [1]&br&图[1]中两个红色圈圈的就是当时的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下面的那个标明「Austrasia」就是另一王国,「Franks」是前者在公元481年时的版图,而这个时期的「Franks」也称之为卡洛琳王朝 (Carolingian dynasty),特指「Franks」王国在早期和中世纪时的王朝,,也被认为是德国和法国的开端。这一王朝起于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终止于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br&&br&然后是在7世纪和8世纪之间,「Frisian」 和 「Frankish」 一直不断有冲突,为了莱茵河(Rhine)在 「Rhine-Meuse-Scheldt」 三角地区的控制权。&img src=&/a316fda3cb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a316fda3cb_r.jpg&&
图[2]&br&图[2]中红圈的三角地带,就是当年争夺的地区。而战争是随着公元734年,「Frisian」王国在「Boam」之战中失败亡国,在公元793年,查尔曼大帝和解,双方结束了近百年的冲突。&br&&br&到了16世纪,荷兰开始颇为辛酸的建国史。&br&在16世纪初期,当时的罗马教皇--查理五世和西班牙国王划分的「尼德兰联邦」(the Seventeen Provinces),包扩了现在的荷兰,大部分的比利时,卢森堡和一小部分的德国和法国。随后,「尼德兰联邦」和西班牙打了八十年的仗(Eighty Years‘ war)[2],而当时的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of England )对这场战争一方——荷兰表示同情,于是派遣了一支约7600士兵的部队去帮助荷兰,指派了罗伯特 杜德利(
Robert Dudley),也是历史上被记载为第一任莱斯特公爵(1st Earl of Leicester)指挥着这支部队造反了(也叫起义),建立其第一个独立的荷兰共和国(Republic of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br&&br&滑过中间各种战争和被统治的时代。到了公元1806年,拿破仑大帝(Napoleon Bonaparte)当时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把荷兰公国(Kingdom of Holland)交给了他的兄弟路易斯·波拿巴( Louis Bonaparte)统治,并且治国颇有成效。&br&(关于把「kingdom of Holland」翻译成荷兰公国,一:考虑到当时荷兰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附属国或者说是傀儡国的身份存在,并不算是独立王国;二:之前,参观一处宫殿「Paleis Soestdijk 」时[3],当时的解说介绍是「Groothertogdo der Nederlanden」。关系和目前荷兰王国和卢森堡公国[4]比较接近。但在查询资料和咨询荷兰人后,发现这样的说法只存在民间和一些「小说」里面,所以还是以「正史」为准。非常感谢 @&a href=&/people/yu-xiang-8& class=&internal&&虞翔&/a& 的指出!!)&br&&br&&br&&br&&b&好了,重点出现了。&/b&&br&在这次之前,荷兰人的名字包括名字和姓,没有其他 suffix(附加称谓)。然而,当时的拿破仑为了便于管理老百姓,在等级老百姓登记姓名的时候。要求百姓在自己的姓之后加一个地区,好便于管理。&br&「van」 在荷兰语中,作为介词(preposition),有「from,of,by,with,at,off」等意思。&br&当然一些人民照做了,例如 马尔科·范·巴斯滕 (Marco van Basten),「Maroc」作为他的名字(given name),而Basten是位于鹿特丹(Rotterdam)地区的一个小镇的名字,而 「Van Basten」作为他的姓(V必须大写),&br&但有些人民就不是这么想的,&br&当时,有些人预计拿破仑不会统治太长时间,(有爱的人民出现)所以就随便编了一个(终于知道哪些不靠谱的名字是怎么出现的了),例如有叫 「Oudgehoeg」(old enough / 太老),「komtebedde」(Come to bed / 上床),「Naaktgeboren」 (born naked / 出生裸体),当然这些人民的预言实现了,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Battle of Leipzig)失败之后,也结束了在荷兰的统治,于是荷兰迎来了下一位统治者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the Netherlands)。&br&在新的荷兰政府看来,前任关于名字的改革是一个好的建议(这也能算好?),于是延续了这样的做法,而荷兰人民也开始欢快的「造姓」运动。&br&有的人住在「Apeldoorn」,就姓了 「Van Apeldoorn」;有的人家里有城堡,便以城堡的名字「Nassau」命名,「Van Nassau」;有的人从北边来(noord),就姓了「Van Noord」,东边的姓「Van Oosting」(荷兰语「东」:oost);还有在荷兰常见的名字「Ryn」,是「the river Rhine] (莱茵河)的荷兰语,这说明这个家族祖上是住在莱茵河边上的;有的家族祖先是手艺人,「messenmaker」就是指「make knives」(制作剪刀的),&br&总而言之,各种改造,还有奇葩的就是荷兰特有的组合名字,例如「Kortman」就是「kort+man」组合的,而「kort」意思是「short」(短),这。。。。。。。&br&&br&在最初所提到的三个不同的王朝,对于荷兰人的姓名也是有影响的。&br&例如「ing」是来自(Frankish),「ink」来自(Saxon),「inga」or「enga」来自(Frisian),而这些都不是单独出现在名字中,例如「Amsenga」,就是「Amsterdam」和「enga」的合成,上述提到的这些短词都是在1811年时,开始使用,在随后的演变中,成为了荷兰名字的一部分。&br&&br&「van」,并不是在荷兰名字中很多,「De Jong」(德榮)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最多出现的,「De Jong」指的是「junior」。&br&(之前的犯了严重错误,非常愧疚。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况,在英语中,the Junior 比较少的用于女性,但在荷兰,似乎没有这个情况。以我身边的人为例,有6位男性和4位女性的名字中包含「de jong」,而且有一位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的结尾是「de jong jr.」)&br&&img src=&/f91c76f82a379b054e553aba36e828a6_b.jpg& data-rawwidth=&140&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0&&
&br&图[3],荷兰姓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前十位。&br&另外有一个比较数据库,可以查询到荷兰登记姓名[1]。&br&&br&「van」,并不是荷兰特有的,德国的音乐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br&「beethoven = beet + hoven」;「hoven」是荷兰语中「hof」的复数形式,译为花园;&br&「beet」就是英语的「beet」,译为甜菜,两者加起来就是指甜菜田的意思。&br&而贝多芬的祖父是来自一个位于「Antwerp」和「Brussels」的地区,在当时,这里的确是甜菜种植地区,也是当时的音乐非常流行的地区。&br&&br&奉上荷兰地图。&br&&img src=&/bb42acf4d12aeeb2fa0c_b.jpg&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bb42acf4d12aeeb2fa0c_r.jpg&&&br&
图[4]&br&根据图[4]和图[1]对比,可以发现,当初的三个日耳曼部落中,「Franks」和「Frisians」是荷兰主要的组成,而今天荷兰语的南北差别也是来自于次,南部的荷兰人嘲笑北部(尤其是现在的Groningen省)人的荷兰语很土很乡下,当然北部人民表示他们的荷兰语比较生硬,学习德语更加的方便。&br&&br&最后,在荷兰人名字书写上也是有多规范,例如「Van」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简写成「 ’v」,也可以和后面的姓合并,但是随着现在的改变,很多规定都慢慢消失。&br&以前,在荷兰结婚后,女方必须把自己家族的姓和自己的名字带入丈夫的名字,例如:丈夫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学怎么才能学好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