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能查出癌症吗肠癌吗

体检真的能筛查出癌症吗?专家告诉你真相!_新浪重庆_新浪网
  又到年底体检高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自己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体检中加入肿瘤筛查的相关项目。肿瘤筛查中标志物超标就一定是癌症吗?体检中发现了结节就是有肿瘤了?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针对体检中的此类问题,专访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科的专家。
  肿瘤标志物异常不代表一定有病
  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科主任张海燕介绍,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筛查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个别指标轻度异常不一定代表就是有病,只是一定要引起重视。” & &&
  常见的几种肿瘤标志物中,甲胎蛋白(AFP)是体检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如果明显增高极可能是肝癌,但部分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也可能出现甲胎蛋白增高,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增高,则是生理现象。所以,如果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不用太过紧张。再如癌胚抗原(CEA),主要针对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相关癌症病人的癌胚抗原数据明显异常。但部分良性肿瘤、炎症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等,也可以见到该指标轻度升高,但升高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肿瘤标志物升高并非等于癌症。”张海燕表示,如果肿瘤标志物只是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如果检测值升高比正常值高出25%以上,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果肿瘤标志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则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应尽快就医。
  两类结节是否是恶性肿瘤要看分类
  除了专门的肿瘤筛查,许多人的健康体检中会出现关于“结节”的报告,最常见的就是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和肺部结节等,这些结节会发展成肿瘤吗?会恶化成癌症吗?成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张海燕介绍,在身体不同部位发现的结节,诊断标准也不一样。各类结节的判断都有自己的指标,人们要学会看懂体检报告中关于结节的专用名字。虽然每家体检医院的要求和规范不一样,但目前,重庆的正规医院医生都会按照影像征像和经验进行分类。比如是甲状腺方面的检查,就按“TI-RADS”进行0~6类的分类。乳腺方面的检查,就按“BI-RADS”进行0~6类的分类。两类专业分类中,如果在体检报告中看见分类在1类及1类以下,就不用慌张,说明相关部位检查没有结节 。分类在2类和3类,则说明结节为良性可能性很大,只需要按照医生要求随访。但如果分类标注在4类及5类,患者就要格外注意,这说明结节的恶性肿瘤风险大,需要立刻进行穿刺或直接手术等相关手段,以进一步判断结节的是否恶性。如果分类标注为最高的6类,则说明已经确诊为恶性结节。&
  看懂了这个分类结论,体检者再结合自己病史、体征等情况,就能明白自己的乳腺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进行接下来的身体管理。
  肺部结节判断 大小不同方法不同&
  张海燕指出,肺部结节结构复杂,分为实性结节(结节内部有填充物)和非实性结节。但肺内实性结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良性结节或钙化性结节,一类是性质不确定的结节。对于性质不确定的结节,又包括小于5毫米,大于10毫米,5~9毫米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一般而言,如果小于5毫米,只需要每年复查低剂量CT即可。如果结节在5~9毫米,可3个月后复查,如果未增大,可每年复查;如果发现增大,就需要活检进行临床干预。如果结节大于10毫米,则要尽快联系专科医生,用相关专业手段进行判断或临床干预。对于非实性的肺部结节,则建议立即请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治。&
  肿瘤筛查不能盲目
  张海燕提醒,普通体检并不能代替肿瘤筛查。肿瘤筛查前,医生会参考风险评估结果,仔细询问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针对具体情况做相应的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检查。 “比如,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直肠癌,医生会建议体检者做结直肠镜检查。”因为肿瘤筛查是针对性极强的项目,张海燕也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跟风。
  “肿瘤筛查的一个重要对象是肿瘤高危人群。”包括,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通常包括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患恶性肿瘤的病史);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例如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生存环境遭污染的人群;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不同年龄段 重点筛查不同的肿瘤
  20岁后的女性,要开始做宫颈HPV以及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该办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办法。
  30岁后的女性,要注意乳腺检查。喜欢饮酒的男性应注意肝脏的检查,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以及甲胎蛋白。  
  40岁后,中老年人尤其是抽烟的人,应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应对胃癌进行筛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肠镜检查等。
  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房体检,妇科(宫颈及子宫、卵巢)检查。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腹部彩超、血清甲胎蛋白、病毒DNA以及肝功能。&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结肠病变的筛查,这个年龄段做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则可以及早发现前列腺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11-01 07:52|分享
11-01 07:40|分享
11-01 07:36|分享
11-01 07:33|分享
11-01 07:32|分享
11-01 07:29|分享
11-01 07:27|分享
10-31 09:33|分享
10-31 09:27|分享
10-31 08:13|分享
新浪地方站哪些体检能查出早期癌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哪些体检能查出早期癌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我听说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被发现都能被治好,那么癌症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查出来?在公司里每年一次的体检包含检查癌症的项目吗?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对于 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可是,众所周知,越恶性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
那就找吧。&
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
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癌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
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
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分子,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
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
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经&&提醒,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
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
(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
但硬帀有两面。&
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
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
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
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
因为是随便说说,所以相关文献都没给出具体的,见谅。&
如有兴趣,可看这本书(应能下载到):&
H. G. Welch. Should I be tested for cancer? : maybe not and here’s
w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4.
&已经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感觉点一个赞同实在不够表达,于是又勾起了我狗尾续貂的欲望。
先说个和癌症无关的东西。生过孩子的女士应该都知道,在孕晚期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让你去做一个叫做胎心监护的检查。就是把一个监护探头绑在肚子上,长时间的听胎心,然后描计出胎心率的变化,以此来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有过胎心监护异常或者可疑的经历,让你担心宝宝在肚子里是不是缺氧了,会不会突然胎心消失,可谓压力山大。而产科医生每天要和无数条的监护单打交道,根据那一条条的波折线,来猜测那个肚子里的家伙是不是还安全,有没有必要让他早点儿出来。
在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之后,对于胎心监护效果的评估报告陆续发表出来了,结果惊人!——胎心监护的应用,并没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脑瘫发生率,它产生的效果,仅仅是增加了剖宫产率!当然,数据归数据,尽管胎心监护并没有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但是,全世界还没有那个产科医生敢放弃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毕竟,以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要想做到诊断治疗的精确制导、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当把这一项检查和其他临床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尽早的发现问题的,于是大家考虑如何更好的读取报告,如何更好的理解报告的信息,而不是废除这项检查。
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是面向所有孕晚期女性的,而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说胎心监护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像类似胎心监护这样的针对全部人群的筛查方式,不管看上去多么高端,可能真的不一定会对最终结局有什么帮助。
我在里介绍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既然你要求进行某项筛查,就说明你对这个疾病的结局很难接受,希望尽可能早的被诊断出来,所以,对这种筛查的方法考虑更多的是敏感性,就是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有所表现,尽量少的出现漏网之鱼。至于特异性嘛,先把你拉进来再说,后续再做特异性强的检查。就像胎心监护,敏感性就很强,宝宝稍有情况可能就会拉响警报:“请注意,请注意,小家伙不动了!”小家伙不动了?不会要死了吧!先别太着急,不动不一定就是死了,也可以是睡着了。我们还是等他醒了再做一次吧。在这里,不动是死亡的一个经典表现,于是我们对不动来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就报警,可谓敏感性高。但是不动的原因其实很多,不见得就只有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特异性低。
关于癌症的检查,&说的四种情况非常经典。其中前两种,是最最常规的医疗就诊模式,病人有问题,来找医生,然后医生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就不是筛查了,因为病人已经出现问题了,医生做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检查。但是,因为癌症的阴险本质,它来源于体内突变的细胞,属于变节分子或者潜伏分子,所以,一般在早期你会以为它就是自己人,而很难被暴露出来,等到它有所表现了,说明它已经做过什么坏事了,比如已经刺杀过某些要员了。如果你去搞过刺杀了,那么一般现场会搞得比较大,侦破起来,线索就会比较多,那么破案率就会相对高一点,肿瘤暴露身份的机会就会大一点。就是说,如果有症状了,那么我们把癌症检查出来的机会就大一点,但是,也就不大会是很早期了。我想,这就是第二问的来源,我们能不能通过普通体检,在它还没做多大坏事的时候,比如还只是传递传递情报的时候,就把它揪出来。
既然还没大做过什么坏事,只是传递传递情报,那么它可能露出的马脚就比较小,或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就比较少。查案子最怕没线索,就像《黎明之前》里李伯函为了找到线索人物,四处派人蹲点拍了几千张照片,然后从里面找线索。癌症的检查也一样,我们仔细观察癌细胞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把它和正常细胞进行比对,来发现癌细胞生活作风的反常现象,比如它特别喜欢穿戴什么东西,出门的时候(远端转移)会留下什么东西,或者死亡崩解的时候会释放什么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为肿瘤标记物,希望用这些标记物来说明癌细胞是否来过。再有,大部分癌症都有包块,那我们就对全身进行扫描,看看是不是哪里长了个疙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癌症还没做多大坏事之前,就把它找出来。
可能你会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了,人类都登上月球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找出个肿瘤标记物,对全身进行扫描,还不是很简单?但现实确实就是这么骨干。我们寻找了很多的肿瘤标记物,但很少有几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可能特异性并不理想。你会发现,原来癌细胞喜欢的东西,有些正常细胞也喜欢。所以就会出现,有些人体检发现某项肿瘤标记物升高,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肿瘤的过程。查来查去查不到,不死心,继续查,边查可能还心理郁闷:到底在哪呢?可能过了两年也查不出来,就继续背着心理包袱;也可能过两年查出来,那到底是真的查出来两年前的那个肿瘤了呢?还是被查了两年“查”出肿瘤来了呢?
还有影像学检查,你还真别太把这东西当回事儿,影像学的扫描确实是机器的客观检查,但是读片的是人啊,&医生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他怎么想,怎么解读,这些都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人的肉眼本来就是有限制的,有可能有成见或者偏见。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讲,医生都像机器人一样具有相同的素质,你以为影像学就可以把身体都扫描的到吗?B超、CT、磁共振、PET,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高,但是从来没有哪种检查是不存在其局限性的。即使是全部扫查都加起来,人体也照样充满了检查的死角。
关键问题是,这些检查都是钱啊!
你以为你是FBI吗,为了一条线索可以给你巨额预算,允许你搭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算是FBI,也不可能每年都为了这一条线索给你拨大量的钱吧?人类癌症有这么多种,你打算每年砸多少钱,为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去搜寻那些线索呢?就算你有足够的钱,还有好多检查可能是有创的啊,可能要往你身体里通根管子什么的,你得吃点苦头。好吧,就算你为了不得癌症,什么苦我都吃了,每年进行各种高端洋气的检查,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癌。你以为高端洋气的检查没有发现,就真的代表你没有癌吗?这时候,这些付出值不值呢?
所以,关于癌症的筛查,肿瘤学家们还是相当谨慎的。目前被接受的癌症筛查,就是&提到的那四种。而至于其他的癌症,不管什么筛查方法,可能都像我开头提到的胎心监护一样,都不能减少癌症的致死率,不能改善结局,它所带来的,不过就是被检查者的心理压力,和进一步的无休止检查。要知道,对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很多医疗服务不是自己掏钱,而是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掏钱的,他们掏钱给你做检查,结果不能改善结局,这也就算了,反而还会引发新的检查让他们继续掏钱,这不就是冤大头吗!所以,根据国外的资料,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如果没有什么理由,是不支持进行毫无症状的筛查的。即使是那四种有筛查意义的癌症,对于筛查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也都在不断改变,向着尽可能做更少筛查获得更大检出率的方向努力。同样,像产科医生对待胎心监护的态度一样,对于癌症的诊断,各种筛查的方法并没有被放弃,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更多的临床信息,来提高癌症的检出率。
癌症有很多种,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举例:&
1,颅内肿瘤,可以做头颅CT&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头颅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等&
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对肿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明明确诊了癌症但肿标正常的现象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体检的团购里,有抽血查肿瘤的项目,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抽血查的肿标包括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
①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
②筛出来怀疑是癌症的再进一步进行高级的(往往是创伤性的)检查,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
因为高级的、能够确诊的检查方法往往是有创检查,做起来比较痛苦,而且价格高,所以不用于大规模筛查。&
不管是抽血还是拍片子,只能倾向于“诊断为癌症”,但都不能100%确诊为癌症。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是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对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这些和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内镜(比如胃镜、肠镜)直接取得组织送病理以确诊,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这些深在的器官等,如果不做穿刺,一般是几种检查相结合来诊断,把握比较大了(基本可以确诊了)就可以做手术,手术切除后再解剖标本取得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我来唱点反调:
得分最高的几位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大人群中筛查或治疗的效果,如果设定肿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几,早期筛查检出率哪怕是80%,但目前治疗有效率只有30%,所以很难通过统计分析检测出早期筛查的对疾病治疗的好处(具体请统计学家解释)。所以推行肿瘤的早期普查对整个人群健康的意义可以商榷。
但是,对于个体,肿瘤发现得早一定比发现得晚获得有效治疗的几率大(当然也有倒楣恶性程度极高的反例),大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接受各种筛查,包括血样、宫颈涂片、以及各种影像学方法,更新的当然还有各种易感SNP的筛查,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给予各种关注
(前段时间朱莉的例子我觉得很好),我觉得比不闻不问等着医学界给个终端解决方案要好
绝大多数癌症,最恼火的一点就是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
所以很多很多人都忽略了。等到症状明显了,去一检查,哇哦,中晚期了。
普通体检能查出来的,分期都比较晚,预后不乐观了。
但是,早期也不是无迹可寻的,比如:
有些癌症有家族性聚集倾向(基因问题...),这些人就该注意啊,定期做专项检查;
常规体检时医生不能走过场,被体检的人也不要害羞啊,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大多数直肠癌;
中年人定期查个大便隐血,几块钱的事儿啊但可以发现早期大肠癌;
女性洗澡的时候自己摸摸,或者让男朋友老公代劳啊,乳腺肿块可以及早发现;
老烟民咳嗽超过2星期还不好的,去拍个片子啊。医生在问诊的时候也该问下吸烟史等生活习惯,对肺癌保持高度警惕;
捏鼻涕带血丝或倒吸鼻涕有血丝的人,去耳鼻喉科看看啊,不要什么都用“上火”来解释啊,这可能是鼻咽癌早期唯一症状;
锁骨上摸到不疼不痒的小疙瘩,赶紧去医院检查啊,不要等长到多大了还懵懵懂懂的(跟社区医院一个老太太交流,她说门诊遇见两个年轻人,锁骨淋巴结肿得很大了,还一脸茫然状,结果是一个肺癌一个胃癌转移);
长期抽烟喝酒的人,更应该定期检查啊;
门诊医生也应该对癌症保持高度警惕。前段时间跟华西的陈飞博士聊了下,他说有个年轻小伙子在华西的各门诊看了几个月,都说没问题。最后一次到他的门诊去,发现是某头颈部癌,病理已经晚期了。(当然医生们会说医学就是有不确定性啊,不会承认自己的疏忽也是原因之一。很抱歉这句话开罪各位医生知友了哈)
对于去看医生的病人,也不要动辄就怀疑医生过度检查之类的。你咳嗽多久不好,医生让你拍个X片,也是对你负责啊,一张胸片90块钱,两三包烟而已。
至于PET-CT,这玩意儿代价高昂,也不在医保范围内,普通人消费不起啊。
还有各种实验室阶段的靶标药物/试剂,离临床还远,跟普通人暂时也没啥关系。
所以呢,身体是自己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们普通人还得提高下健康意识,可以把看肥皂剧打麻将侃大山的时间分出一点点来了解下健康常识嘛。
癌症是自身的一种对衰老的反抗 如果每个人没有其他疾病和天灾人祸 都会以癌症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也和自身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我总是这样觉得 每个人都有属于不同的那些基因 有遗传有环境影响 刚刚好你的遗传和环境就塑造了属于你的基因
就患了某种疾病&
当然不同的基因代表了不同的你
你也就会有不同的基因
不是一方面决定的
你的生活方式&
你所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
当然这个也和你的自身的基因有关系
你的心态 你的性情
当然这些所占的比例可能会小
但也是影响因素
首先,什么是癌症?正常器官、组织的过度生长称为肿瘤,根据其分化程度大致划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癌”。
很明显,疾病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它往往都有发生发展的规律,癌症具有不易被发现,恶化快,转移快等特点,所以很难被治愈,而且大多数癌症复发率较高,于是就有了另一种疾病分类——癌前病变,所谓癌前病变是指容易转化成癌症的疾病,但治愈率远高于癌症,并且这类疾病可以经过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虽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有明显的直接的癌前病变,但是对于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是癌症预防的有效途径。
最后,不要问我具体疾病的癌前病变是什么,如果你能做到每年体检一次,体检医生会告诉你针对你个人的健康意见。
截根医堂马元帅医生温馨提示,针灸截根预防及治疗癌症,癌症预防很关键。
我的其他文章:
2._针灸截根_辽宁鞍山_去除病根_乳腺炎症
3._保守治疗_针灸截根疗法_鞍山市截根医堂_非手术
4._中医针灸截根_保守治疗_鞍山市截根医堂&
5.,基因检测看起来很美,不要接受朱莉的预防乳腺癌建议
6.’,揭开肺癌骗人秘密,爱躲猫猫的小细胞肺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