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中生物为什么开设高中选修课选修课,样本课的计划、总结、教案、评价材料?有的邮箱联系一下,不胜感激!!!

高三生物选修课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三生物选修课教案
&&高三生物选修课教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中生物选修一集体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生物选修一集体教案
&&包括选修一全部教案,比较实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正文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篇一: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每年高考复习,一般都是把必修实验和选修课题能够结合的作为专题设计在一起,在归纳中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强化对生物学原理的认识。为此,与《考纲》和《考试说明》研读为抓手,设计并开展实验设计专题复习。基本做法如下: 一、考试大纲解读 考纲对高中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如下: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1、明确实验目的; 2、分析实验原理; 3、选择材料用具; 4、设计实验步骤; 5、预测实验结果; 6、观察收集数据; 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三、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 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 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2、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3、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4、科学性原则 四、实验设计的类型 1、验证性实验 例1.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不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及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请根据提供的试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验证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色月季花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等 实验步骤: (1) ; (2) ; (3) 。 预期结 果:。 结果分 析: 。 [参考答案]实验步骤:(1)用玻璃铅笔在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上分别标上A和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红色新鲜月季花瓣;(2)分别用量筒量取等量清水和盐酸,分别加入到A、B两烧杯中;(3)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花瓣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清水中的花瓣颜色不变,水呈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 结果分析:在盐酸溶液中,细胞膜的结构被破坏,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色素分子从细胞内进入外界溶液。 2、探究性实验 例2.探究过了保质期的生长激素的活性。一批生长激素过了保质期,需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它是否还有使用价值。现给你一群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龄小白鼠和饲养它们的必需物品,正常的生长激素、过期的生长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酒精棉等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设计实验步骤时, 其实验组是; 对照组 是 。 2)预测可能的4种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得结论: ①; ②;③
; ④。 [答案]实验组:对一只小白鼠注射适量的过期的生长激素溶液 对照组:A组:对一只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正常生长激素溶液;B组:对另一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①若实验组个体和对照A组个体的大小(或体重)相同,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还具有完全正常的生物活性,可以使用;②若实验组个体比对照A组个体的小,但比对照B组的大,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还具有部分生物活性,可以使篇二: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绪论》之一 [复习内容] 1.记住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情境中识别它们。 2.知道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新进展 3.了解当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重点] 1.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及其联系 2.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判断 【基础知识】 一、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性状及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 (3)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完成 说明:所有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包括病毒。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概念: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 过程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物质
完成自我更新 异化作用:分解物质 意义: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 (2)病毒是严格活细胞寄生生物,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3)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都是ATP 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概念: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举例: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动物的反射等。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生长
发育生殖 新陈代谢
细胞形态、结构性成熟的个体 产生后代, 细胞结构保证种族延续 1)生长与发育是同时进行的。 (2)生长侧重于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发育侧重于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3)生殖对个体而言为非必需,对种族而言是必需的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在生殖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来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最初的原材料,使物种不断发展进化1)遗传和变异同时存在 (2)所有生物在性状表达过程中都共用一套密码子。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结构适应一定的功能 (2)结构和功能都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适应 但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冬天杨柳落叶,而松柏长青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都适应冬天的环境 说明:(1)任何生物的适应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即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1 分子水平 (2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绪论》之二 【考点分析】 1.
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的内在联系 物质基础
结构基础 应激性生长、发育、生殖 新陈代谢 适应性遗传变异
说明:(1)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同时具备这六大特征。 (2)具体判定某物体是否为生物时,必须是可以检测或观察到的特 征。如:细胞结构、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繁殖后代。用运动作为判定依据时,必须要考虑到是否受外力的作用(自主性)。 2.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区别 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通常认为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是生理学的范畴 单细胞生物:原生质 多细胞生物:神经系统 激素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现象。
是生态学的范畴 遗传性:指子代与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 是遗传学的范畴 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一般在短时间内完成,强调的是过程,是生物本身的反应。 适应性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强调的是结果,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基础。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的,井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是与应激性不同的。 生物体的一切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解题时若题中出现“决定”、“根本原因”则选遗传性。 【例题精讲】 [例1]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蛋白质包被的核酸分子(DNA或RNA)构成,近年来发现的类病毒和朊病毒更简单,类病毒只由一个RNA分子构成,朊病毒只由蛋白质分子构成。我们都把它们列入生物界,主要理由是
(D ) A.由有机物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D.能复制产生后代 [例2] 关于病毒的代谢,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多选) ( ACD ) A.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B.病毒进行无氧呼吸 C.在寄主体外,病毒并不能表现出任何生命活动 D.病毒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例3] 下列生物的生理活动属于反射的是( C ) A.草履虫避开盐水 B.植物的根向地 C.狗见主人摇头摆尾 D.朵朵葵花向太阳 [例4] 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性说明了生物具有 (
D );这是蜥蜴对环境的一种(
B );这种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 A ) A.遗传性
B.适应性 C.变异性D.应激性篇三: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必修一 高考总复习?生物(苏)必修一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讲 走近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a)
知识点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①________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②________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③________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系统、个体、种群、⑦________、⑧________和生物圈 (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⑨________ 议一议: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知识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多 种 多 样 的 细 胞 ?观察 ??1?不同细胞形态、大小千差万别????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10、?结果? ?? ? ??结论:细胞既具有? ,又具有? 想一想:如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 使用高倍显微镜能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参见右栏“图说考点”?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拟核内没有?________,细胞质内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知识点三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建立 19世纪30年代由?______和?______建立 2.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21________发育而来,并由○22____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23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阅读教材P10~1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相关科学家, 近年考查生物学发展史方面的题目有增多趋势。 图解显微镜的结构闪记: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判断的“二看法” ―有无真正的细胞核,有则是真核生物,无则是原核生物 ―细胞器种类,只有核糖体的为原核生物,细胞器种类多的则是真核生物 易混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判定(连一连
自我校对: ①活细胞 ②单个细胞 ③各种分化 ④细胞 ⑤组织 ⑥器官 ⑦群落 ⑧生态系统 0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多样性 ⑨细胞 1○ ?统一性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染色体 ?细胞膜、细胞质 ?核糖体 ?施莱登 ?施旺 ○21细胞 ○23相对独立 22细胞和细胞产物 ○ 议一议: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病毒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想一想:①取一洁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②用镊子夹取材料放入水滴中并展平;③盖上盖玻片即成。 连一连:①-原核生物 ②-真核生物 ③-原核生物 ④-原核生物 ⑤-真核生物 ⑥-原核生物 ⑦-真核生物 ⑧-原核生物 ⑨-原核生物 ⑩-真核生物高 考 ?2012北京卷、海南卷、重庆卷及山东基本能力卷,2011山东卷、海南卷、江苏卷??? 1.生物的类型――五界分类系统 生 物 非细胞生物:病毒界:噬菌体、流感病毒等 ?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 真菌界:单细胞的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大型真菌??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植物界
????动物界?? 解读: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及从属关系 辨析: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原核生物: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难辨别的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3)原核生物≠细菌,细菌只是原核生物界的一类。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如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而且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细胞及不同植物的细胞也各不相同。 (2)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 (3)真、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 ――细胞多样性的机制 (1)不同生物细胞具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物种遗传特异性(基因或DNA分子特异性)”有关。 (2)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4.细胞统一性 ?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1)表现?③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④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通用?⑤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共同的结构基础。 ①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一致,
(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 ★ 高考对本考点的命题多侧重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与判定,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典例1】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规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属于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者,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乳酸菌篇四:生物复习专题教案 复习专题: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授课人:余玉红 一、高考考纲及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轮提纲似的复习,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基本掌握,但对于综合运用这部分知识尚不熟悉。在处理综合题目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理解影响因素对曲线关键点移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扎实的运用基础知识解释具体问题 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一些做题技巧,能举一反三 3、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影响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原因 难点: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五、教学方法 采用“总―分---总”的方法,先将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简要提点,再抓住重点针对性的复习。最后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突破难点。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复习过程 (一)知识扫描 1、课件展示叶绿体结构,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所见。简要复习其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提示:双层膜结构,膜面积扩增方式、含DNA、内含酶的种类等) 2、课件演示光合作用过程,巩固过程要点。(师生根据课件演示光合作用描述其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描述:附着于内囊体内腔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转化过程中将水分解为[H]和氧气,转化后的能量暂时储存在ATP中,完成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以碳源的角色进入叶绿体基质,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完成固定作用。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成糖类,并重新生成五碳化合物,完成碳反应阶段。(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
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补充说明:光照面积的影响
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光质的影响:不同光质波长不同,光合色素吸收量不同。大棚塑料膜或玻璃选用无色透明,补充相同光照强度的光源时首选红光,其次为蓝紫光。 (2)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
①原理分析: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②图像分析: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光合速率也增强;温度过高会引起酶活性降低,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③应用分析:温室中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晚上适当降低温室的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积累。 (4)水分
水分 水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同时也是代谢的必须介质,缺少时会使光合速率下降。 (5)必需矿质元素 ①图像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作用有关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的组成成分,缺少也会影响光合速率。
) ②应用分析: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6)叶龄
OA随幼叶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速率不断增加;AB壮叶时,叶面积、叶绿体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基本稳定;BC老叶时,随叶龄增加,叶内叶绿素被破坏
【典例】1、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光照强度,在适宜CO2浓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CO2浓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CO2浓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CO2浓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CO2浓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2、图甲表示某作物相对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呈折叠状,B点表示叶充分展开。图乙中曲线1、2分别表示该作物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甲图分析,A点相对光合速率较低是由于幼叶光合色素含量少,吸收光能少 B.甲图中CD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光合作用所需的酶活性降低 C.由乙图分析可知,该作物在25℃条件下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 D.若该作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35℃时该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3、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 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4、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曲线分析经验总结:一看:坐标轴的含义→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 二看:曲线变化→ 掌握变量的增减快慢的生物学意义 三看:起点、终点、顶点、折点、交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 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篇五:高三生物复习系列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来自: 在 点 网:高中生物复习教案)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
P(亲本)互交 反交F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F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测交F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亲组合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
2 表现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体现在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初级次级精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染色体 2N 2N
N 2N NN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减Ⅱ或生殖细胞散乱中央分极 染色体有丝有配对前中后 偶数 减Ⅰ期期期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 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X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1928年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活小鼠 ② 活S,有毒小鼠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型 活型 培养基型 + S型 水解物型 转化因子是DNA 。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开设高中选修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