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呜好鸟,窗外见南山有鸟。出自哪篇诗句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当前位置: >>
【人教版】2016中考备战策略 语文课件专题五 句子衔接、排序、仿写与对联(含修辞)(共112张PPT)
专题五 句子衔接、排序、 仿写与对联(含修辞) 中考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设题方式主要有:选出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选出填入横线中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选出句 子排序正确的一项。仿写着重考查语言分析能力和组 织表达能力。对联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常识的掌握, 能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上联或下联的运用能力,修辞 单独考查的并不多见,主要和仿写等综合起来考查。
[例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 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 化的秘密。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 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 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 之月少了温柔,无月之日少了热烈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 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 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 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思路归纳】探究横线部分的上下语境,发现本题是 就“清明”这个节日进行解读,上文的“‘山水’同 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既呼应了开 篇的“清明”二字的顺序,也决定了横线部分应该先 解读“清”字,即山与水的关系,再解读“明”字, 即日与月的关系,这样 C、D 两项先被排除。接着分 析 A、B 两项,发现“热烈”“温柔”这两个词应该 分别对应日与月,这样 A 项也被排除掉了,正确答案 是 B。 【参考答案】B [例 2]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 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那一天。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③ 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即使身处逆境, 四面楚歌。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 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 斗志。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 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 C.④②⑤③①B.④①③②⑤ D.⑤④②③①【思路归纳】阅读选文,弄懂语境,分析要排列的五个 句子,发现开篇句提到“旅行”,⑤句紧跟着列出了旅 途中的不同景色, “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 完的春花秋月”, ④句从反面写“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 风尘所覆盖”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 ②句紧接着继 续从反面总结 “ 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 , ③ 句以 “而”转折,开始从正面谈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 心态”会如何,①句总结美好的人生前景,与⑤句中 “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相呼应。分析清楚了句子 间的关系,由此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D [例 3]依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天空,还是不值一提的 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归纳】首先分析例句特点:结构上用关联词“无 论??, 还是??, 都??”串联起来; 内容上表达“自 然界的一切都是艺术品”,是一种赞美的基调;修辞上 “天空和灰尘是艺术品”运用了比喻。仿写的句子要注 意在结构、内容基调、修辞等几个方面和例句保持一致。 然后斟酌协调仿句,首先要确定句子陈述对象,例句 中“天空”和“灰尘”是自然界中高大和渺小特点对 比鲜明的一组对象,那么仿句的陈述对象也最好选择 特点对比鲜明的一组,如“大树和小草”“大海和小 溪”“高山和砂石”“玫瑰和小花”等。然后按照例 句句式结构和修辞运用特点, 表达和例句相近的内容。 【参考答案】示例:无论是高大苍翠的大树,还是柔 弱矮小的小草,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宠儿。 [例 4]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它语言丰富, 文学艺术性强。请根据上联,选出恰当的下联 ( )上联:竹深村路远 下联:__________ A.月照窗前竹 C.聊寄一枝春 B.日出钓船稀 D.白鹭忽飞来 【思路归纳】对联最突出的特点是上下两联之间内容 上相互关联,用词上词性、结构相同。首先仔细分析 上联的特点,“竹深”和“聊寄”“白鹭”均不能匹 配,排除 C、D 两项,“村路”和“窗前”也不能匹 配,排除 A 项,B 项中“稀”和上联的“远”对应完 美,也从侧面印证了 B 项是最合适的下联。 【参考答案】B
1.句子衔接解题依据。 (1)语意、语境是否相连。 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 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把 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 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 的关系等。 (2)事理是否相承。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 合乎思维规律,即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 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 关系常有:转折、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 分等。 (3)结构或句式是否相应。 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 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4)主语是否相同。 句子的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 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 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2.句子排序解题依据。 (1)览材料,定语境,明思路。 拿到题目后,首先看一下设题的材料,包括给出 的语段和备选的句子,判断材料所用的表达方式及相 应的顺序和材料中心。记叙性语段表达方式一般为时 间顺序;议论性语段一般为逻辑顺序;说明性语段一 般为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描写性语段一般为空间顺 序和事理顺序。 如“典例剖析例 2”中, 可判断材料是 议论性语段,推断为逻辑顺序,并且可大体确定中心 话题是“人生的风景和心态之间的关系”。 (2)细察语境,找出呼应标志。 语段中总会有些语言标志,提示句子所处位 置的上下文内容,找到这些语意呼应的标志,是 给句子排序的重要依据。首先,题目给定语境的 句子中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提示,如“典例剖析例 2”中“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中,“旅行” 提示下文可以是“所见景象”,也就是第⑤句。 其次,相似的句式,相似的用词特点,相同的修辞运 用,也是重要的呼应标志,副词、代词、关联词也有 明显的提示作用。 如“典例剖析例 2”中①②③④句子 的排序,就可以抓住“如果??那么??”“而如 果??也??”这些标志来确定句子的排列顺序。 3.仿写句子解题依据。 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特点,明确例句在句 式结构、叙述对象、内容基调、修辞手法等方 面的特点。 然后根据例句特点选定仿句的叙述对象, 按照和例句一致的句式结构、内容基调、修辞 手法写出句子,并斟酌润色,使它和例句协调 一致。 4.对联解题依据。 对联题的关键是在熟知对联基本特点的 基础上,分析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特点,进行 选择或拟写。
1.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 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 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__________。 A.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 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 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苦”和“乐”相生相成, 只有努力求知的人, 才会以苦为乐。 答案:B 2.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 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 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昆虫体内,昆虫很 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 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 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答案:B B.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3.依照下面的句子,改变描述对象,再写两个句 子。 例句: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山河的理解。 仿句:(示例)春风吹拂大地,并不在乎大地的 表情。雨水滋润禾苗,并不等待禾苗的成熟。 4.下列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 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 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声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1)上联:①;下联:⑤; (2)上联:④;下联:②。 考点训练 句子衔接、排序、?仿写与对联(含修辞)(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35分) 1.(2015? 广东)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 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 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 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3 分)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 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通读语段,可 以确定语段的主题是从汉字重要性出发谈到目前为止 出现的“提笔忘字”的现象。根据这个主题,可以判 断出首句为③,⑤紧承其后,介绍汉字的特点,④接 着引出专家的观点来说明汉字对智力开发的作用。② 中 “ 但是 ” 转换话题,介绍了当今社会上 “ 提笔忘 字”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⑥①总结这种 现象。 答案:B 2.(2015? 湖北武汉)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 置,正确的一处是( 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3 分)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 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 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 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 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 (C)有了这样的认识, 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 这样的认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仔细阅读题目中这段 话可以发现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论述“现在人们 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题目中所给的句子 是论据,用来论证论点。应当放在 C 处。 答案:C 3.(2015? 贵州安顺)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 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________饱赏 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 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 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 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 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 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 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 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 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B.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衔接排序能力。解答此题 时,要有整体意识,本段是在描写观看芙蓉之景的, 描写就要有一定的顺序。C 项的描写顺序是由远及近, 由面及点。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2 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 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 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编成我们想要的 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 柴米油盐的琐碎 历 淌,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 。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 ,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 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A.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B.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根据“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确定“柴米油盐的琐碎”后填②。根 据“像水一样流淌”是悠闲、富有诗意的,确定第三 空填③。有了以上分析,便可确定答案为 D。答案:D 5.(2015? 湖北黄冈)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 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 阅读概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 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 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 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 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C.③⑥⑤①②④ B.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解答此题时,首 先要有整体意识,本段是在讲述网络阅读的优势;其 次要关注要填写的空的前后句;再次要关注各选句之 间的联系。经观察不难发现①④⑤③是说网络阅读的 一个特点,⑥②介绍的是网络阅读的另一个特点,由 此就可以选定答案了。 答案:B 6.(2015? 四川乐山)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 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 “待 人 应 守 ________ , 治 事 应 持 ________ , 创 业 酌 用 __________ , 养 心 可 奉 释 家 之 超 脱 , 行 文 当 如 ________,读书当如________。”如此博采百家学问 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④墨家之兼爱 ②儒家之忠诚 ⑤法家之严明 ③纵横家之灵活 A.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⑤③②B.②⑤①③④ D.②③⑤①④【解析】此题考查对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应结合 题中“待人”“治事”“创业”“行文”“读书”的 范围,和所给选项的中心语 “ 权变 ”“ 忠诚 ”“ 灵 活”“兼爱”“严明”内涵对应,选出最恰当的,如 “待人”指态度、品行,应选“忠诚”所属句“儒家 之忠诚”。 答案:B 7.(2015? 江苏盐城)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 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 贯,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首先想到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历史上最 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固定植株 (的位置 ),这种最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之所以 )称其为假根,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 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连贯,这是一个难点。 第一个空是根的两大作用,可从“作用却并非吸收水 分和吸取养料”这句话分析出。第二个空可从最后一 句话“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获得,第三句承 接上句话“假根”以及下句的“是因为”。 8.(2015? 湖北十堰)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顺序 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 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 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C.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③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一要整体把握, 了解语段中心,二要根据提示词、关联词和内容上的 相互勾连,诸如因果、递进、并列、假设、总分等逻 辑关系等判断,三要反复吟诵检验排序的合理性。此 题尤其要注意上下句,紧密结合语境作答。抓住核心 词“给予”,第④句是中心句,所以放在前,第①句 承上启下,引出第③句,第②是说这样做的结果,第 ⑤句是结论。 答案:C 9.(2015? 湖南长沙)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 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语文的学习, 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 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 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 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 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C.⑥③②⑤①④ B.⑥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⑥③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衔接排序能力。根据第一 句可推出下一句应该接“旅行”,第⑥句中有关键词 “旅行”,所以排除 A、D 选项。第⑥句句末说的是 戏剧舞台,因此应接第②句或第③句;根据“引发对 人生的思考 ” 与 “ 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 剧”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先③后②。 最后比较①④⑤, 可知第④句有“所以”因此排最后,①和⑤根据句子 的衔接来看应该是先⑤后①。所以答案选 C。 答案:C 10. (2015? 湖北鄂州)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 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 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 立诞生,但传承 3000 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 3000 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 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 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 即源自甲骨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 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①⑥⑤③④② C.①②⑤③④⑥ B.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⑤③⑥②①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抓住一些关键词语, 找准上下衔接的句子。根据选项可能④放在最前,可 能①放在最前,我们先判定一下④是说明在河南安阳 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甲骨文。①是说明什么是 甲骨文。所以①在后,④在前。可以排除 A、C 选项。 ⑥“它”指的是④所说的情况。所以应选 B。 答案:B 11. (2015? 江西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 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 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 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 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可以依据中心句来 帮助排序。首先,④是个中心句,紧接着⑤顺着④先 讲“谈天”的特点,③①②讲“说故事”的特点,所 以正确排序是④⑤③①②。 答案:B 12. (2015? 山东莱芜)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 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 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中的孤独感。 )(2 分)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 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 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 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④① B.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⑤④③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衔接的能力。通读题目所 给的五个句子,明确这些句子都是围绕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来写的,所以第②句应该排在开头。第③ 句中“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紧承第②句,应排在第 二位。第⑤句中的“诗人的目光”紧承第③句而来, 第④句则是对第③⑤句的阐述,第①句属于对前面四 个句子的总结。所以句子的排列应为②③⑤④①。 答案:C 13. (2015? 江苏南京)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 上下文连贯。(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4 月 23 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 年中国好 书”颁奖盛典上,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的《虫子旁》 , 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 界。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 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 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 (示例) 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 己的生活。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 分 ) ① 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 器。③即使 (或:即便、就算、哪怕 )是金子,也要经过 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 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 A、B 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 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那些帮助你的 人就像好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 路。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分) 接受帮助是便捷之路(或:接受帮助是路)。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 分)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2 分) A.陋石变美玉 B.金子发出光芒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难度中等。这个语段 第②句说“玉不琢,不成器”,因此第一个空先填和 “玉”有关的内容。第③句说“金子”,故第二个空 填和金子有关的内容。 句子衔接、排序、? 仿写与对联(含修辞)(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1.(2015? 贵州安顺)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 句子补充完整。(3 分) 示例: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 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句式大致相同,表意清楚, 句意连贯即可);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 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 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 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 己的路,给自己一方天空。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解答此题要做到以 下几点:一是仿写语境,此题意在表述世间万物即使 再微小,也有自己的骄傲;二是仿写句式“如果 是??,就不要??,你依然可以??”;三是选择 好表达的对象,前后两个对象之间形成对比关系。 2.(2015? 广东)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 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 ?? 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 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 旋律;(1)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2)美 在文学,诗词曲赋,书写灿烂文化(或:美在汉字 点 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 精巧布局)。 3.(2015? 湖北黄冈)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 结构仿写两个句子。(2 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 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 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 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 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 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 (示例 )冰心的诗歌,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 感; 读培根的随笔,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或: 傅雷的家书 高尔基的小说 诗集 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 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鲁迅的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 陆游的诗词 树立了忠诚报国的志向 )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 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然 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 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 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 航船历经风浪, 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 (示例)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 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 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双 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5.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 内容相关的排比句。(2 分)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 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 会让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温馨; (示例)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 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 愁苦(或: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 谧与安宁 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 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 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 命的清雅和悠扬?? 6.(2015? 山东临沂)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 句话。(3 分) 例句: 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 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 (示例 )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 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 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誓言(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人物与诗句 对应,诗句意思与信念对应即可)。 7. 请仿照下面 《雨之歌》 中对“雨”的描写, 以“风” 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 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4 分) 例句:雨__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 田野的花朵。 仿写: (示例)风__我是悲者的呜咽, 是上天的怒火, 是母亲的抚爱。雾__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 是美人的面纱。 8.(2015? 重庆 B 卷)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 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 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 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4 分)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 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 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甜瓜地里,一缕清新 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 天的丰盈与收获。 9.(2015? 广东汕尾)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 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 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 先后顺序)(6 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 意; 示例:清明上坟墓拜祖先,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 人; 中秋吃月饼赏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 10. (2015? 湖北宜昌)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 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 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 对。(2 分) ①山清水秀―( 花好月圆 花红柳绿 月明风清等 ) ②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山肴野蔌 玉盘珍馐等 ) 11. (2015? 江苏苏州)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 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 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 分) ①松间鸣好鸟 ④风定花犹落 ②鸟鸣山更幽 ⑤窗外见南山 ③泉和万籁声(1)上联:①;下联:⑤; (2)上联:④;下联:②。 12. (2015? 四川宜宾)根据《西游记》 《水浒》 《童 年》 《简 ? 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____________ 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 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 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 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 答案:C 1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 人,必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 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 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 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所填为动词, 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2 分) 水 山 答案:(示例)谈 清 鱼 静 鸟 盼 读 月 天 14. (2015? 北京)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 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 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 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 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 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踏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 痛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 A.毁灭 B.莽原 C.莽原 D.毁灭 答案:B彷徨 呐喊 彷徨 呐喊莽原 毁灭 毁灭 莽原呐喊 彷徨 呐喊 彷徨 15.请你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下图,在田字格 里用规范的楷体字把下面的对偶句补充完 整。(2 分) 答案:(示例)农村 (或: 社会 ) 奔小康 (或: 建小康) 16. (2015? 四川宜宾)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 . 确 的一项是( )(4 分)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比喻、对偶) C.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设问) D.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 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用的修辞 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 借代等。此题 A 项没有排比;C 项是反问;D 项象征 不是修辞方法,是表现手法。 答案:B 17. (2015? 辽宁丹东)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判断正确的一项( )(2 分) (1)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 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2)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 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3)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4)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 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 对偶 C.拟人 排比 D.比喻 排比比喻 拟人 比喻 对偶 对偶 拟人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解析】(1)句把鸟窝比作黑色蘑菇,符合比喻的特征, 此时可排除 A、C;(2)句把丝瓜当作人来写,描写它 的心理和神态,属于拟人,可排除 D,因此正确答案 为 B。可继续验证:(3)句两小句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词意相似,所以应为对偶; (4) 句三个短句,句式相同,结构相同,应为排比。 答案:B 18.(2015? 重庆 A 卷)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 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 片高粱。 (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 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 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 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 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 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 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 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 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答案:B 19.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景的话。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手 法。(50 字左右) (3 分) 春风 鲜花 笑脸 示例:和煦的春风唤醒了沉寂的大地,吹开了冰 封的河流。朵朵鲜花争奇斗艳,仿佛一张张灿烂 的笑脸。多么美好的春天!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2 分)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示例)做事勿懒,懒会关闭成功门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 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 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 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 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 出了下联:(示例)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北大青鸟南山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