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怎样才能出国留学学,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放心

搞明白这三件事,送孩子出国留学都放心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出国留学的孩子都能够学业有成。那些在国外学业和生活一团糟的留学生们,可能正是因为缺少了一点“素养”?到底少了什么素养呢?听听他们怎么说。
“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孩子在全球化时代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跨文化交际素养、财经素养、阅读素养。
那么,三大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家庭又能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做些什么呢?
跨文化交际素养——如何融入留学国家
在平时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景:看美剧时某些笑点根本get不到,看着主角哈哈大笑,自己却只能默默发呆?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有一定的差异,而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看美剧尚且需要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别说出国留学了。
出国留学不单单是地理上的跨越,更多是文化上、心理上的跨越。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氛围中,任何人都难免会面临所谓的“culture shock”。对于出国留学的的孩子来说,能否跨越文化的鸿沟,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决定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那么,在培养孩子跨文化交际素养的过程中,家庭应该做哪些努力呢?
有过来人的家长认为:
一是家长要陪着孩子过语言关;
二是要有开朗的性格,家长要和孩子要共同努力培养开朗、积极、主动的性格;
三是要能力出众,即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得十分突出,家长不应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孩子第一次交谈的对象往往是父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亦最早从家庭开始。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沟通、交流和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塑造着孩子的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培养孩子交际素养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好教练和队友,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
比如家长应该亲自带领孩子去阅读,看书,学习,引导并且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情。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其他场合也能大方、自信地表达自己。
财经素养——不止是如何花钱的问题
财经素养已经成为国际上评价学生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包括美国在内,目前有20多个国家把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基础教育体系。2012年以来,经合组织的一个PISA项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也将财经素养的评估纳入其中。
“身在异乡为异客”,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的帮助,国外的生活必须自己面对,柴米油盐的事情也必须自己处理。如此说来,具备良好的财经素养对于他们似乎更加重要。
财经素养如此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财经素养的培养往往又会被家庭和学校所忽略。一个有关中国孩子财经素养的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低年级孩子的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到高年级才学习财经方面的知识、技能,而高年级孩子的家长则认为财经素养应该小时候培养。
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对财经素养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财经素养不过是一个人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但是,财经素养只是关于“钱”的问题吗?
北京师范大学财经素养研究中心主任苏凇副教授认为,财经素养不仅仅是关于钱的事,它是一种资源管理的能力,包括对金钱、时间、经历、技能等的管理。换句话说,孩子的财经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财经知识、理财能力;第二层面是应用经济管理思维解决问题和指导自身行为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都直接来自于父母。从这个层面来说,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财经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一方面,父母必须持有健康的经济观、金钱观。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两句俗语都包含了这样的意思: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错误观念将影响到孩子思想。如果父母持有不健康的金钱观,孩子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财经素养。
另一方面,父母要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欧美国家的父母,常常让孩子从小参加劳动,让他们明白财富来之不易,并且鼓励孩子做一些兼职,尽早地学会自立。鉴于此,苏教授提出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购物、旅游计划,如计算成本;和孩子讨论家庭的收入与支出;也可以把家里的一些家务杂事分工给孩子做,并给他一些报酬。
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一个输入的积累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没有阅读的积累,就没有生花的妙笔。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忽视了留学国家文字的阅读,是很难融入当地文化之中的。
即使已经申请到了国外的学校,也要多去阅读那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历史书,杂志等等,能从精神层面深刻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
那么父母在这件事当中又能做些什么呢?
“爱上了读书是因为爱上了你”,在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陪伴者的角色,与孩子一同阅读。“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够把阅读的习惯培养起来,这将会是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
出国留学,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家庭都不是一件小事儿,可谓“一人出国留学,全家都忙”。出国前做好这三件事的准备,一定会为你的孩子还有学生自己大大地增强自信,更快地适应留学的生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儿行千里母担忧 | 留学在外,怎样保护自己让父母放心?
近期有关留学生安全问题事件频出,引起不少留学生的担忧。出国一个人本就不易,除了要学习一个人生活,学习,独自面对困难,还要面临各样突发事件。
但无论如何,安全和健康一定是第一位的,出门在外,首先就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了解当地法律,文化习俗
在到达留学目的地之后,应尽早了解该地治安状况。及时将自己联系方式(包括房东、好友等备用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及酒店地址等信息告诉亲友并保持联系。
要向当地居民请教居住周边环境。平时多关注了解学校的紧急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居住地附近的报警电话号码、当地中国使领馆的电话号码等。
遭遇意外事件时,可及时和这些机构联系,寻求帮助。一旦自身安全和权益受到危害,学生可向所在相关部门反映,或向中国驻当地使馆教育处反映,若涉及刑事问题可向领事处反映。
根据学校提示 谨慎小心
大多数大学,校方每隔一两周都会发出一个“警报通知”,告诫学生哪个区不安全、不要到哪些地方去,或者贴出警方正在寻找的一些危险带枪人士的资料等等。
为了提供更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提供了相应的安保服务。
其中很多是国内大学都无法做到的,比如24小时的保安巡逻区、随处可见的校园报警器、安全知识课堂和演习等等。
在美国,海外留学生是可以持有枪支的,但并不鼓励学生为了保护安全而去持有枪支,而是应该合理了解中美的文化差异,掌握安全生活常识才是首要任务。
不居住有安全隐患的地区
不要光顾赌场等人员复杂、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场所。注意住所日常防火防盗,夜间休息应关闭窗门。酒店的前台、大堂、餐厅及入口是盗窃多发地,入住酒店应注意防盗。不要让不认识的人进屋。
钱财不外露 时刻保持通讯畅通
不要在外花钱阔绰大手大脚,钱财外露很容易让歹徒起觊觎之心。所以出门在外,入境问俗,低调一点,确保人身安全。
尽量不要晚上在外面逗留太晚。特别是没有朋友陪伴,选择搭乘大众运输系统,不要自己单独回家。
随身携带手机以方便连络。即使没有手机,也应该确定身旁最近的公用电话以备不时之需。并牢记美国紧急求救电话,号码为911(可联系救火车、救护车及警察局)。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做父母的不在身边一定是每天都十分惦记自己的子女。所以小编希望在海外孤军奋斗的留学生们能够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值自己的同时,要让父母安心,开心!
声明:侨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编致力于分享给大家最好的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91被浏览23930分享邀请回答1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谢父母我们才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