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C中如何实现添加 边坡土体的土体内摩擦角角和粘聚力

删除理由:
&广告/SPAM
还可以输入&120&字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水下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如何取值?
发表于&&12条回复&&26305次阅读&&&&&&&&
最近处理一个边坡支护问题,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已知数据如下表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 重度 浮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m) (kN/m3) (kN/m3) (kPa) (度) 水下(kPa) 水下(度)1 素填土 2.50 17.0 8.0 18.40 15.20 18.40 15.202 强风化岩 8.90 23.0 13.0 26.00 18.50 26.00 18.50岩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没有考虑地下水的,我在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的时候水下粘聚力按照岩土报告提供的数据(即是表中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和水下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取值一样),不知道这样可以不可以?如果不可以,岩土报告又没有,应该怎样取值?麻烦高手给个答案,谢谢!
Xixmy为【[分享]展柜】增加了20热度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奖励&&&&&&
&&&&&奖励于& 15:46:24
&&发表于&&|&
1、首先,勘察报告中提供的抗剪强度一般应该是通过原状土样所得的,按理:既然是原状样,应该代表了当层的含水情况,在理正的参数输入时,水上水下应该取一样。2、但考虑到工程实际,比如说基坑开挖时地下水的埋深和勘察时水位不一样。当有变化时,我自己一般在输入水下时适当进行折减!
奖励&&&&&&
&&&&&奖励于& 03:07:32
点赞
&&发表于&&|&
好多设计者都是用折减的方法来区分看,似乎并没有这个水上、水下的问题,除非勘察时与基坑施工时水环境有显著改变否则应不予考虑这个问题
奖励&&&&&&
&&&&&奖励于& 15:46:48
点赞
&&发表于&&|&
浮重度,一般勘察报告没有给出,依据什么取值
奖励&&&&&&
&&&&&奖励于& 15:46:56
点赞
&&发表于&&|&
以下是引用crhui在 22:46:00的发言:浮重度,一般勘察报告没有给出,依据什么取值...一般开挖深度不大的话,浮重度可以按现有土层重度减去水的浮力10KPa比如:土层在水上重度为18,水下就为8了。
奖励&&&&&&
&&&&&奖励于& 15:33:50
点赞
&&发表于&&|&
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问过很多人,有的说水下需要折减一些,有点说不用折减,我个人建议应该折减一下,就当是一个保险系数。一般我都只是把零头折掉,仅供参考了呵呵
奖励&&&&&&
&&&&&奖励于& 23:22:55
点赞
&&发表于&&|&
领教了!应该往小的减吧
奖励&&&&&&
&&&&&奖励于& 23:24:16
点赞
&&发表于&&|&
要求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其试验方法就是先将试样饱和(满足水下要求吧),然后再在规定的压力下固结,达到规定的固结度后再进行剪切勘探报告中的指标是与水上水下无关的,它是满足一定的保证率的指标,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奖励&&&&&&
&&&&&奖励于& 15:36:09
点赞
&&发表于&&|&
请教8楼的同志,“规范要求”中的规范具体是指哪个的第几条啊?小弟不才,找了半天没找到求指点,谢谢啊~
奖励&&&&&&
&&&&&奖励于& 19:47:36
点赞
&&发表于&&|&
请教8楼的同志,“规范要求”中的规范具体是指哪个的第几条啊?小弟不才,找了半天没找到求指点,谢谢啊~
奖励&&&&&&
&&&&&奖励于& 21:09:34
点赞
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有机会获得筑龙币奖励!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币下载资料
:&400-900-8066粘性土的换算内摩擦角计算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粘性土的换算内摩擦角计算方法
&&进行稳定分析时,如果土的粘聚力c不等于零,简化计算需要用到换算内摩擦角,就是把粘聚力换算到内摩擦角中去,从而是计算简化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黄土边坡强度参数的选取及应用-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黄土边坡强度参数的选取及应用
导读:第3章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参数反算模型的优化,只要将强度参数中的一个作为未知量,其余参数已知,通过解此方程就可以确定待定参数,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36]-[39],为此我们采用此方法进行参数反算,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等参数,参数反算时,续表2-.33.30..续表2-3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36.36 35.42 34.47 33.52 32.58 31.63 30.69 29.74 28.79 1.36 1.41 1.46 1.51 1.56 1.62 1.69 1.75 1.82 0.89 0.92 0.95 0.98 1.01 1.05 1.08 1.12 1.16
2.21 2.31 2.42 2.54 2.67 2.81 2.97 3.14 3.32 1.00 1.03 1.07 1.10 1.14 1.18 1.22 1.26 1.30 1.91 1.99 2.07 2.16 2.26 2.36 2.48 2.60 2.73 1.06 1.10 1.14 1.17 1.21 1.26 1.30 1.35 1.39 1.77 1.84 1.91 1.99 2.08 2.17 2.27 2.37 2.49 表2-4
铜黄段极限边坡坡高、坡比统计拟合数值 坡高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计算坡度 (°) 55.46 54.05 52.63 51.22 49.80 48.39 46.97 45.55 44.14 42.72 41.31 39.89 38.48 37.06 35.64 34.23 32.81 坡比 0.69 0.73 0.76 0.80 0.85 0.89 0.93 0.98 1.03 1.08 1.14 1.20 1.26 1.32 1.39 1.47 1.55 置信度95%的坡比 置信度85%的坡比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0.46 0.49 0.52 0.56 0.59 0.62 0.66 0.69 0.73 0.77 0.81 0.85 0.89 0.94 0.99 1.04 1.09 0.97 1.02 1.07 1.13 1.19 1.25 1.31 1.38 1.46 1.54 1.63 1.72 1.82 1.93 2.06 2.19 2.34 0.52 0.55 0.59 0.62 0.65 0.69 0.73 0.77 0.81 0.85 0.89 0.94 0.98 1.03 1.09 1.14 1.20 0.89 0.93 0.98 1.03 1.08 1.14 1.19 1.26 1.32 1.39 1.47 1.55 1.63 1.73 1.83 1.94 2.07 置信度75%的坡比 下限 上限 0.55 0.59 0.62 0.65 0.69 0.73 0.77 0.81 0.85 0.89 0.94 0.98 1.03 1.09 1.14 1.20 1.26 0.84 0.89 0.93 0.98 1.03 1.08 1.13 1.19 1.25 1.32 1.39 1.46 1.55 1.63 1.73 1.83 1.94
以上数据是按现场调查的自然条件下的极限坡统计得出的,而人工边坡在采取坡面防护和截排水条件下,同样坡高和坡比的边坡,稳定性应高于自然边坡。因此以上统计结果可作为人工边坡设计的参考。
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参数反算模型的优化 任何一个极限平衡法的计算公式中,只要将强度参数中的一个作为未知量,其余参数已知,通过解此方程就可以确定待定参数。极限平衡方法很多主要有:Fellenius法、Bishop法、Janbu法、Sarma法、Spencer法、 Morgenstern&Price法等。 在工程上常用的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仍为瑞典圆弧法(Fellenius 法)和简化Bishop法。瑞典圆弧法的土条间作用力的假设不太合理,得出的安全系数明显偏低,而简化毕肖普法的假设较为合理,计算也不复杂,因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36]-[39]。为此我们采用此方法进行参数反算。同时根据我们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稳定系数和滑动面位置都很接近,采用一种方法是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 简化Bishop法也是一种圆弧条分法,该方法原理简单,公式简洁,但在实际计算中,却存在两点困难:一是潜在滑动面不易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做过研究,提出多种改进方法;二是条分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在搜索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等参数。为此本文将条分法中的求和用积分来代替,推导了求解稳定系数的积分公式,避免人工进行分条的不便;然后提出了一种滑动面搜索方法结合,建立了统一的计算公式和算法流程。该方法便于通过编程实现。 3. 1 Bishop法的积分形式 对于匀质粘性土坡,不考虑地下水作用时, Bishop法计算公式如下:
??cibi)?(Wtgik?其中:
1m??Wisin?i
(3-1) m??(cos?i?tg?sin?i) k?―边坡土体的天然重度;c―边坡土体的粘聚力;φ―边坡土体的内摩擦角; 这是一个圆弧条分计算公式,为了避免条分的不便,我们作如下改进。 假设剖面上坡面线非一条直线,可用直线分段表示,设地面线分为n段,如图3-1(a)所示。以坡脚为坐标原点,水平为x轴,竖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自坡面线转折点处作垂线,交于潜在的滑动面圆弧,则滑体可分为n段,取第i段分析。第i 22 段的地面线方程为: yti?aix?bi
其中:ai、bi为直线斜率和截距。 yo'(x0,y0)dxAB(l,h)Wxi+1Tiybxxixi+1xnxn+1xiNi 图3-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几何要素和受力 假定潜在滑动面的圆心为(x0,y0),半径为r,则潜在滑动面方程为: yb?y0?r2??x?x0?
(3-3) 2在该块中取宽度为dx的土条,如图1(b)所示,该土条的重量为:
dwix=?(yti-yb)dx
(3-4) 由几何关系可知cosα,sinα也是关于x的函数: cos??
sin??r2??x?x0?r2
(3-5) x?x0
(3-6) r对第i 段而言,每一分条宽度为微小量dx时,(3-1)式中分子和分母中的求和部分转化为关于x的定积分,积分上下界为xi-1、xi,则(3-1)式可表示为:
2??x[?aix?bi?y0?r??x?x0?tan??c]xi2ni?1i?1
k???2??x?aix?bi?y0?r??x?x0?xii?1i?1n?2?1dxm?x?x0dxr
(3-7) 1tg?2m??[r2??x?x0??(x?x0)] rk
式3-7的两端都有稳定系数K,因此需要迭代求解。参数反算时,假设已知?反 23 算c,由3-7 可导出c ?x?x0tan???2?2???xi?1?aix?bi?y0?r??x?x0??k???dxi?1rm?????
(3-8) c?1xi?xi?1dxm?nxi??显然c具有显式表达式,是可以直接求解的。 假设已知c反算φ,由3-7 可导出tgφ ???xtan??i?1nxinxii?1?aix?bi?y0?r2??x?x0?22?1dxm???x?k?aix?bi?y0?r2??x?x0?i?1i?1????x?x0c??dxrm???
(3-9) 显然,公式两边都含有tgφ,与求解K一样,需要迭代。 3. 2 潜在滑动面确定 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是未知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在一系列可能的滑动面中找到稳定系数最小的滑动面,如图3-2所示,首先假定滑动面与地面线的交点A(xa,za)、B(xb,zb),A为剪出口,B在坡顶。过B点作铅垂线BC,实际情况下,滑动面圆弧不可能凹进铅垂线BC右侧,故此过A点和B点并与BC线相切的弧AB为滑动面圆弧的下限位置;当切线BC向左移动靠近A点时,与其相切的圆弧贴近AB线,圆心在无限远处,即弦线AB为滑动面圆弧的上限位置。过B点作斜线BD,AD的距离为t,过A点、B点和以BD为切线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圆弧BD′A。当t在区间(t0,xb)上取值时,圆弧BD′A在AB线和BC′A弧之间变化。由此圆弧BD′A可以表示成A、B点的坐标和t的函数,若认为AB点固定,则该圆弧滑动面的稳定系数为t的一元函数K(t) [40]-[41]。 这里还需注意t的下限t0的取值,应保证圆弧不与坡面线相交,否则会导致求解错误。
24 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高中教育、旅游景点、教学研究、出国留学、农林牧渔以及黄土边坡强度参数的选取及应用等内容。本文共10页
相关内容搜索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岩土工程中的概念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体内摩擦角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