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侧丘脑的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中继核团包括哪些

卫生专业知识:解剖学要点总结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重要的学科内容,解剖学学习没有快捷方法,只有靠多背、多实体观摩,反复记忆。为了使考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解剖学的要点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第四节 间 脑
(一)位置分部
1.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大脑半球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部分,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外。
2.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二)背侧丘脑
1.功能:皮质下感觉中枢,可能感知粗略痛觉。还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与学习和记忆。
2.核团(位置):借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背侧组和腹侧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3.核团(发生和功能):
(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至躯体运动中枢。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味觉纤维,传出纤维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至躯体感觉中枢。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传出纤维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至躯体感觉中枢。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三)后丘脑
1.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
2.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束的视觉纤维,发出视辐射→视觉中枢。
(四)下丘脑
1.位置: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下连垂体)、乳头体及下丘脑沟以下的第三脑室侧壁部分。
2.内部结构(与脑垂体之间的联系)
视上核→神经垂体:视上垂体束(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室旁核→神经垂体:室旁垂体束(催产素)。
漏斗核→腺垂体:垂体门脉系统(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1)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
(2)皮质下植物性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代谢及内分泌活动。
(3)与边缘系统联系密切,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4)视交叉上核可能是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起搏点。
(五)第三脑室
1.位置: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内含第三脑室脉络丛和脑脊液。
2.境界:顶—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前界—终板。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3.连通: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更多医疗考试知识:尽在湖北卫生人才网/wsrc/hu/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湖北中公教育提醒广大考生,准时到场哦!
分析公考资讯,提供备考指导!
今日搜狐热点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背侧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中,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有关的核是A.腹前核和腹外侧核B.腹后外侧核与腹后内侧核C.内侧膝状休与外侧膝状体D.腹前核和腹后核E.丘脑前核与丘脑后核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2A.肺脓肿B.支气管炎C.肺结核D.左心功能不全E.大叶性肺炎3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式联系E.链锁式联系4A.肥厚性心肌病B.严重心律失常C.运动后晕厥D.咳嗽晕厥E.排尿晕厥5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B.静脉管壁平滑肌少C.静脉系统的容积人D.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卫生专业知识:解剖学要点总结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重要的学科内容,解剖学学习没有快捷方法,只有靠多背、多实体观摩,反复记忆。为了使考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解剖学的要点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第四节 间 脑
(一)位置分部
1.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大脑半球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部分,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外。
2.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二)背侧丘脑
1.功能:皮质下感觉中枢,可能感知粗略痛觉。还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与学习和记忆。
2.核团(位置):借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背侧组和腹侧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3.核团(发生和功能):
(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至躯体运动中枢。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味觉纤维,传出纤维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至躯体感觉中枢。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传出纤维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至躯体感觉中枢。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三)后丘脑
1.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
2.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束的视觉纤维,发出视辐射→视觉中枢。
(四)下丘脑
1.位置: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下连垂体)、乳头体及下丘脑沟以下的第三脑室侧壁部分。
2.内部结构(与脑垂体之间的联系)
视上核→神经垂体:视上垂体束(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室旁核→神经垂体:室旁垂体束(催产素)。
漏斗核→腺垂体:垂体门脉系统(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1)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
(2)皮质下植物性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代谢及内分泌活动。
(3)与边缘系统联系密切,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4)视交叉上核可能是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起搏点。
(五)第三脑室
1.位置: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内含第三脑室脉络丛和脑脊液。
2.境界:顶—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前界—终板。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3.连通: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更多医疗考试知识:尽在湖北卫生人才网/wsrc/hu/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事业单位千元以上班型老学员入小围者,报协议类课程优惠2000元
欢迎关注湖北中公微博:湖北公务员考试,分享公职考试信息,提高备考指导!
今日搜狐热点分泌功能;42.视上垂体束:起自下丘脑视上核,输送催产素到;43.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44、45区;45.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22区),它;46.第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48.书写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紧靠中央前回的上;49.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51.大脑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分泌功能。
42.视上垂体束:起自下丘脑视上核,输送催产素到神经垂体,再通过神经垂体的血管扩散到全身的纤维束。
43.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与人类说话有关的语言中枢,如果此中枢受损,病者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称运动性失语症。
44.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39区),靠近视觉中枢。与人类阅读、理解文字有关的语言中枢,此中枢受损时,视觉没有障碍,但不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
45.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22区),它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此中枢受损后,病者虽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讲话的意思,自己讲的话也同样不能理解,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和正常说话,称感觉性失语症。
46.第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区和6区),该区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对骨骼肌运动进行管理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
47.第1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
48.书写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紧靠中央前回的上肢,特别是手的运动区。此中枢若受伤,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49.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投射纤维和皮质下各中枢上行纤维集中通过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50.海马结构:海马和齿状回组成,它们是只有三层结构的大脑皮质古皮质,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
51.大脑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52.穹隆: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53.边缘叶: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
54.Wernicke区:在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之间,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Wemicke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
55.内髓板: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在水平面呈“Y”字形白质板。
56.前穿质:在大脑半球底面,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内有许多小血管穿人脑实质内的区域。
57.基底核:大脑半球深部,蕴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
58.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代表进化过程中较新的丘脑核群,随着大脑皮质的进化而进化,主要功能是充当脊髓或脑干等的特异性上行传导系统的转接核,由这些核发纤维将不同的感觉及与运动有关的信息转送到大脑的特定区,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或调节躯体运动作用,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59.丘脑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代表丘脑进化上比较古老的部分,包括中线核、板内核和网状核。它们主要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传人纤维,与下丘脑和纹状体之间有往返联系。
60.丘脑联络性核团:代表丘脑在进化中最新的部分,包括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的背侧组。在功能上进入高级神经活动领域,能汇聚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及运动信息,并伴随情感意识的辨别分析能力,也参与学习记忆活动。
61.岛叶:大脑半球内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的脑叶。
62.前脑内侧束:通过下丘脑外侧区的一大束松散的纤维,连接隔区、下丘脑和中脑被盖,不但是下丘脑的重要传人和传出纤维通路,也是端脑的重要出入门户。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中枢部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又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根据周围神经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对象不同,又可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2.神经元的分类?
答: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
①假单极神经元
②双极神经元
③多极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分为:
①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③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分为:
①胆碱能神经元
②单胺能神经元
③氨基酸能神经元
④肽能神经元
3.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结构?
答: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和腰骶膨大(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即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2条)和后外侧沟(2条)。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标志。
4.脊髓节段的数目和区分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答:脊髓共有31个节段: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上颈髓节(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C5-8)和上胸髓节(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T5-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T9-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腰髓节约平对第10-12胸椎,骶、尾髓节约平对第1腰椎。
5.脊髓内部构造的概况?
答: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有网状结构。灰质的前部扩大为前角(柱);后部狭细为后角(柱),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在胸部和上部腰髓(L1-3),前、后角之间还有向外伸出的侧角(柱);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和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的灰质,因灰质前、后连合位于中央管周围,又称中央灰质。
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即位于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有网状结构。
6.板层Ⅶ的位置、核团的名称和主要纤维联系?
答:板层Ⅶ占据中间带的大部,在颈、腰膨大处,还伸向前角。此层的核团:胸核(背核或Clarke柱),发出纤维上行止于小脑。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传人的内脏感觉纤维。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再经白交通支到交感干。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发出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
7.试述板层Ⅸ的主要组成、功能及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表现?
答:板层Ⅸ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在颈、腰骶膨大处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分为内、外侧两大群。内侧群又称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的固有肌;外侧群又称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前角运动神经元包括大型的α-运动神经元和小型的γ-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的纤维支配跨关节的梭外骨骼肌纤维,引起关节运动;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其作用与肌张力调节有关。此层内有一些小型的中间神经元名叫Ren-shaw细胞,对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肉失去了来自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表现为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萎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称弛缓性瘫痪(软瘫)。
8.试述薄束、楔束的起止,在脊髓的位置、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答:薄束和楔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薄束成自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这些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别至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形成薄、楔束,在脊髓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在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薄、楔束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信息。若脊髓后索病变,在病人闭目时,就不能确定自己肢体所处的位置,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也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纹理粗细等。
9.试述脊髓丘脑束的起始,在脊髓的行程,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答:脊髓丘脑束分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传递由后根细纤维传人的痛、温觉信息。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递由后根粗纤维传人的粗触觉、压觉信息。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脊髓灰质I和Ⅳ-Ⅶ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1―2节对侧半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至丘脑。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损伤平面对侧1―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10.试述皮质脊髓束在脊髓的行程、终止和损伤后的表现?
答: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侧索后部下行,逐渐终于同侧灰质板层Ⅳ-Ⅸ(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前束: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管理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
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
11.脊髓外侧索病变可能损伤什么结构?病人会有何表现?
答:一侧脊髓外侧索病变,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伤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
12.颈,脊髓节后索病变可能损伤何结构?有何表现?
答:颈,脊髓节后索病变会损伤薄束和楔束,出现同侧上、下肢和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13.脊髓前角病变会损伤何结构?有何表现?
答:脊髓前角受损主要伤及前角运动细胞,表现为这些细胞所支配的骨骼肌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无病理反射,随意运动障碍,感觉无异常。
14.脑干内部结构与脊髓相比较,有何特点?
答:①与脑神经相连的灰质不再连续为灰质柱,而是分段聚合成各种脑神经核;②延髓和脑桥的中央管向背侧敞开,形成第四脑室底。因而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核团由前、后关系变为内、外关系,形成室底灰质,白质集中位于腹外侧;③由脊髓和皮质的上、下行传导束及脑干与小脑之间联系的纤维,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在脑干内中继,因此出现许多新的神经核和纤维束;④网状结构比脊髓范围扩大,结构变得复杂,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及生命中枢。
15.举例说明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
答:脑干内的神经核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分为三类:①脑神经核,发出或接受第3―12对脑神经的神经纤维,如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等;②中继核,与特异性的信息传导有关,如下橄榄核、脑桥核等;③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内,联系广泛,与非特异性的信息传到有关,如延髓中央核、巨细胞网状核等。
16.举例说明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
答:脑干内的脑神经核根据其性质分为7类:①一般躯体运动核,支配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②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疑孩、面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核,管理平滑肌、心肌、腺体的活动,如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④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的传人信息,如三叉神经感觉核;⑤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位听器的初级传人纤维,如前庭神经核;⑥一般和⑦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器官、心血管及味觉的初级传人,如孤束核。
17.试述第四脑室的组成及其交通。
答:第四脑室位于脑干的背侧面与小脑之间。底为延髓上部和脑桥背面的菱形窝;顶的前部由小脑上脚及其间的上髓帆构成,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及第四脑室脉络组织构成。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向下与延髓中央管及脊髓中央管相通;经第四脑室外侧孔及正中孑L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18.试述内侧丘系的起始、终止、经行及其功能。
答:内侧丘系为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内弓状纤维越边后转折向上形成,向上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在延髓位于被盖腹侧、中线的两旁;在脑桥位于被盖腹侧边缘,与基底部相邻;在中脑位于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的外侧。内侧丘系传导来自身体对侧躯干、肢体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冲动。
19.小脑上脚、中脚、下脚主要由哪些纤维束构成?
答:小脑上脚内的纤维束主要为脊髓小脑前束、齿状红核束及齿状丘脑束;小脑中脚内的纤维束为脑桥小脑束;小脑下脚内的纤维束为脊髓小脑后束、橄榄小脑束、前庭小脑束、楔小脑束及小脑前庭束、小脑橄榄束等。
20.间脑分几部分,各部位置关系如何?
答:间脑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与间脑内侧壁的下丘脑沟为表面分界线,上方为背侧丘脑,以背侧丘脑为中心,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的下半和底壁。上丘脑位于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后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底丘脑位于背侧丘脑与中脑的过渡区。
21.下丘脑分为几个区,各个区分别有哪些重要核团?
答:下丘脑从前向后可分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和乳头体区4个部分。视前区主要核团有视前核;视上区主要核团包括视上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前核;结节区主要核团包括漏斗核、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乳头体区主要核团包括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核。
22.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哪些核团?它们的纤维联系如何?
答:背侧丘脑中的丘脑特异性的中继核有:
(1)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发出丘脑中央辐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区。
(2)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的纤维,发出丘脑中央辐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下1/3)皮质区。
(3)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接受小脑的齿状核、苍白球、黑质,发送纤维到中央沟的前方的躯体运动区。
23.简述下丘脑位于何处?它和垂体有什么联系?
答: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上方借下丘脑沟与丘脑分界,前端达室间孔,后端与中脑被盖相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分别通过室旁垂体束和视上垂体束,输送加压素和催产素到神经垂体,再通过神经垂体的血管扩散到全身。下丘脑的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内分泌物质,如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通过结节垂体束终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它们经垂体门脉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
24.后丘脑的纤维联系如何,损伤后有什么症状?
答: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1)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外侧丘系经过下丘臂而来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的听觉中枢。由于一侧外侧丘系来自两侧的蜗神经核,对侧也接受双侧的蜗神经核的传导,所以一侧内侧膝状体受损听觉只会减弱不会完全消失。
(2)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人纤维,发出纤维至枕叶的视觉中枢,外侧膝状体受损,会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25.按照进化程序的先后,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核团可分为几类,每类包括哪些核团?
答: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核团可以分为古、旧、新三类,三类核群分别包括:
(1)古丘脑主要包括有中线核、板内核和丘脑网状核。
(2)旧丘脑主要有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3)新丘脑主要有丘脑前核、内侧背核、外侧背核、外侧后核与枕核。
26.第1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及局部定位特点如何?
答: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区和6区),该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其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②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③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27.视觉区的位置及局部定位特点如何?
答:在距状沟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17区),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纤维。局部定位关系特点是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来的冲动,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来的冲动。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来的冲动。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
28.大脑语言中枢主要有哪些,损伤后有什么症状?
答:①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此中枢受损,病者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称运动性失语症。②书写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此中枢受伤,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③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受损后,病者虽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讲话的意思,自己讲的话也同样不能理解,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和正常说话,称感觉性失语症。④视觉性语言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此中枢受损时,视觉没有障碍,但不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
29.内囊分为几部分?各部有什么重要纤维束?
答: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可以分为前脚、膝、后脚三部分。其中有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1)前脚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2)膝部主要是皮质核束。
(3)后脚主要有丘脑中央辐射和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和顶、枕、颞桥束组成等。
30.基底核包括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何处?
答:基底核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尾状核位于丘脑背外侧,伸延于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和下角。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借内囊与内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分开。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杏仁核在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旁回钩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
31.大脑的髓质可分为几类?每类包括哪些结构?
答:大脑半球的髓质分为:
(1)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2)联络纤维:是一侧半球内部各叶之间的联络纤维,有长短之分,包括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等。
(3)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主要指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在水平方向切面是“V”形的白质板,可以分为前脚、膝、后脚三部分。
32.若一侧内囊膝部和后肢受损后,可以出现什么症状?
答:如果损伤了一侧膝部和后脚:皮质核束损伤就会导致对侧面部表现为眼裂下的面肌瘫痪和对侧舌肌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就会导致对侧肢体的痉挛性瘫痪;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就会导致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的受损引起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但是听觉辐射损伤由于外侧丘系来自两侧的蜗神经核,对侧也接受双侧的蜗神经核的传导,所以听觉只会减弱不会完全消失。
33.边缘系统包括哪些结构?其功能如何?
答: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加上与它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和中脑被盖的一些结构等共同组成。其中边缘叶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和颞极共同构成。
边缘系统在进化上是脑的古老部分,它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这在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生存(延续后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与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34.什么是纹状体?有什么功能?
答: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其前端互相连接,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较旧的结构,称旧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
35.请写出下列各图上各主要结构的名称。
答:图1:1.后角
4.中央灰质
6.后外侧沟
9.后中间沟
10.后正中沟
11.外侧索
13.前正中裂
14.白质前连合
图2―7:1.薄束
3.三叉神经脊束
4.脊髓小脑后束
5.红核脊髓束
6.内侧丘系交叉
7.脊髓丘脑束
8.顶盖脊髓束
10.舌下神经核
11.中央管
12.迷走神经背核
13.三叉神经脊束核
14.楔束核
15.薄束核
17.三叉神经脊束
18.红核脊髓束
19.脊髓小脑前束
20.脊髓丘脑束
21.前庭脊髓束
22.锥体交叉
23.前角运动细胞
24.副神经核
25.中央管
26.中央灰质
27.三叉神经脊束核
28.薄束核
29.小脑下脚
30.三叉神经脊束核
31.脊丘系
32.迷走神经
33.下橄榄核
34.舌下神经
35.锥体束
36.内侧丘系
38.孤束核
39.前庭神经核
40.迷走神经背核
41.舌下神经核
42.内侧纵束
43.面神经内膝
44.脑桥被盖
45.脑桥网状结构
46.脑桥中缝核
47.脑桥核
48.脑桥基底
49.延髓锥体
50.展神经
51.锥体束
52.前庭蜗神经
53.内侧丘系与斜方体
54.三叉丘系
55.面神经核
56.三叉神经脊束核
57.前庭神经核
58.展神经核
60.外侧丘系
61.内侧纵束
62.脊丘系
63.小脑上脚交叉
64.内侧丘系
65.红核脊髓束交叉
66.锥体束
67.大脑脚底
69.滑车神经核
70。中央灰质
71.中脑水管
72.三叉神经中脑核
73.下丘核
75.中央灰质
76.中脑水管
77.中脑网状结构
79.动眼神经
80.滑车神经
81.大脑脚底
83.内侧丘系
84.脊丘系
85.动眼神经核
86.动眼神经副核
87.上丘 (董大翠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53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第十七章)等内容。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神经系统 A.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 D.在九大系统中起辅助...  08神经总论脊神经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临床学习资料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中枢神经系统的概念。 2.周围神经系统的概念。 熟悉: 1...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题 1.脊髓圆锥 2.马尾 3.终丝 4.终室 5.顶盖前区 6.被盖 7.小脑扁桃体 8.语言中枢 9.内囊 10.海马结构 11.边缘...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教学内容 一、功能: (一) 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统一 (三) 人类大脑皮质出现了...  神经系统总论 General Introduction Nerve system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人类的神经...16--神经系统总论、周围... 67页 5下载券
神经系统总论 传导路 19页 免费...  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九章 学时合计 淋巴系统 2...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2 6 4 2 实验十七: ...  神经系统总论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神经病学总论绪论 一、神经病学定义: 神经...在头部按一定部位放 8―16 个电极,通过脑电图机将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  《神经系统》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掌握内容: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 中枢...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掌握内容: 1. 脊髓的外形特征(颈膨大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异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