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周身安全气囊的介绍出汗的症状,车周身安全气囊的介绍出汗怎么办,车周身安全气囊的介绍出汗护理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
其次,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最后一点,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
脚出汗、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1、首先消除精神上的紧张(或是自我暗示)情绪,放松心情.
2、出汗后及时更换鞋子(有条件的话最好晒晒并想法保持通风)、及时洗脚.
3、去药店买些乌洛托品(可以抑制汗腺的分泌,以缓解脚出汗的症状),若是固体小颗粒(白砂糖似的)可直接在每次洗完脚后搓洗(若是片状的,可以敲碎使用).
4、脚出汗严重的话建议最好穿布鞋或透气的运动鞋和棉袜.要是方便的话买个烤鞋器和准备一双布鞋,在上班的时候换上布鞋和棉袜,将正式的鞋烤起来,下班再换上.
一、艾叶盐水浴
艾叶20g,粗盐10g,苦参5g.
1.将艾叶洗净后用凉水泡半小时,将其撕成碎片放在锅中.
2.苦参洗净,切成小片后倒进锅内一起煮沸,沸腾后继续熬10分钟,并在关火前加入粗盐.
3.兑入少量凉水,将水温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凉至此温度再开始泡脚,20分钟左右.
4.取少量食盐,并蘸取水,待盐逐渐化湿后涂于脚部,慢慢按摩脚部,尤其是脚底的皮肤,注意不要大范围地摩擦.
5.最后用水洗净即可.坚持1周,可以明显看到改善.
二、明矾盐水浴
明矾10g,粗盐10g,甘油适量.
将明矾融进烧好的洗脚水中,再放入等量的粗盐搅拌均匀即可.
1.兑入少量凉水,将水温降至50℃左右,或是等待水凉至此温度再开始泡脚,泡10分钟.
2.换水将脚洗净,擦干.
3.然后在双脚上涂一层甘油或是护脚霜即可.
因为明矾会伤及皮肤,所以加入了甘油这种保温的护肤品.这种方法见效快,可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注意:明矾来解决脚部出汗的问题,但由于明矾对皮肤伤害较大,不适合经常使用,也不适合皮肤较为干燥的女性.
三、鲫鱼山药羹
鲫鱼1条,山药100g,枸杞子15颗,葱、姜少许,香菜、料酒、食盐各适量.
1.将鲫鱼洗净,刮去磷、除腮,开膛摘去内脏,并用清水冲1次.
2.山药洗净,将皮刮去,切成方块备用.
3.把收拾干净的鲫鱼放入冷水中炖制,并加入枸杞子,少许葱、姜,滴入料酒,最后加入1勺盐.
4.待水开后,直接倒入切好的山药,再炖10分钟便可放入一些香菜,关火.
先喝鲫鱼汤后再食鱼肉,最后吃掉山药.此方有助于女性恢复身体,补肾.
小贴士:不只是男性,女性也会肾虚,如果是这种情况引起的脚部出汗,就要注意减少或调节夫妻之间的生活,并且要多吃一些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营养,例如金银花、银耳、莲子、山药、鱼汤、核桃、枸杞子、蜂王浆、鲍鱼,这些食物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个方法适合调理女性肾虚的症状.
1.选用透气的鞋垫,比如丝瓜络鞋垫等等,并经常更换.只有鞋垫透气了,脚的&呼吸&才会通畅,脚底出汗症状会慢慢减轻.
2.选择合适的鞋子.如果脚出汗多,除了选择透气的鞋垫外,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尽量避免穿运动鞋、旅游鞋、厚皮鞋等不透气的鞋子,而且鞋子要合脚,不能太紧了.最好选择网状的布鞋或凉鞋之类的,只要脚底充分透气了,脚汗会慢慢消退.
3.选择合适的袜子,并要经常清洗更换.脚底易出汗的人最好穿纯棉的、透气好的袜子,这种袜子吸汗性强,穿着也舒服.注意每天要及时更换清洗袜子,还要在太阳下暴晒杀菌.穿的袜子不能太紧,宽松一些比较好.
4.经常用醋加热水泡脚.这是治疗脚底出汗比较好的方法,醋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并能舒筋活血,经常用醋洗脚有利于杀灭脚底的脚癣等细菌.如果持之以恒能很好的减轻脚底出汗.用米醋(无色)比较好,只有坚持泡脚,还能有效的去除脚臭.
5.注意饮食.脚底容易出汗的人,一定要少吃或不吃容易生汗的食物,如辣椒、大蒜、大葱、洋葱之类的.这些吃多了会加重脚底出汗的,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少吃这些东西.
6.保持平稳的情绪.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大喜大悲,就很容易加重脚底出汗.反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能帮助减轻脚底出汗的症状.
7.经常擦拭脚底.如果脚底实在出汗很多,可以准备一块方巾专门擦脚底.尽量保持脚底干燥,再加上上述的治疗方法,相信你的脚底出汗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
1、口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等);
2、保持手足清洁干燥;
3、外用药物治疗:如用5%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溶液)外搽,每天2次;或用1%甲醛溶液、0.5%醋酸铅溶液、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浸泡,每次约10分钟,每天1次.可起到收敛汗腺的作用.尽管此法副作用较小,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更别说根治;
4、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能专门治疗汗脚,但由于手术部位在腰部的原因,其难度很大,副损伤也多,故很少用.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也能治疗汗脚,只是疗效没有手部多汗那么神奇;
5、中医及偏方:
①鲜白萝卜600克(切片 ),明矾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 ,去渣取汁 ,待温度适宜 ,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治80例,一般经3&5天治疗,即可显效.
②每天用热水浸泡手足5&10分钟,可在热水中放一些盐,效果更好,但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③煅龙骨30克,枯矾10克,共研为末,每次先洗完手脚后,用药末擦手脚掌.每天1&2次.
④枯矾10克,苦参30克,花椒6克 ,水煎外洗,每天 1次 ,每剂可连用3天.或将上药直接用250毫升醋浸泡半天后,再加入500毫升,温热后浸泡手足,可连用3天.
相关专家达人解答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您的位置:>&&>宝宝出汗怎么办
宝宝出汗怎么办
宝宝出汗是宝宝生长发育阶段正常的生理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宝宝因为运动,日晒等都会引起发汗,宝宝出汗也有病理性的情况,但是无论宝宝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家长都应该了解宝宝出汗后的护理常识
宝宝出汗后怎么处理
注意区分宝宝出汗与虚汗的区别
宝宝正常出汗时因为运动,日晒,发热等引起的出汗,是属于自汗,常常表现于手脚身体热乎,又叫热汗;
虚汗则是一种汗症,是不正常的出汗,就是宝宝在安静的时候,或者在入睡后不自觉的出汗,这些情况就属于虚汗,宝宝出汗时常常表现于;
宝宝出汗后怎么处理
1.夏天即使宝宝出汗较多,也不能让宝宝对着空或者风扇吹风,特别是入睡后,宝宝身体的汗毛孔张开,吹冷风容易使宝宝生病。
2.如果宝宝容易出汗,爸妈应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煎炸的食物,以免更加催汗。
3.宝宝出汗后,先要立即擦干汗液,每天洗澡2~3次,勤换衣。
4.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淡水,避免。
5.感冒发热时,小朋友往往会有出汗现象,这个时候应弃用止汗药,以免病情加剧。
出汗后,身体的毛孔都处于打开状态,妈妈要注意3“要”3“不要”:
◆要立即擦干:宝宝出汗后,一定要用干毛巾及时将他的身体擦干,并更换干爽的衣服。也可以在玩耍前,往宝宝背后放一块吸汗巾,出汗后直接将吸汗巾抽掉,让保持干爽。
◆要等待落汗:宝宝玩耍或室外活动出汗后,要让宝宝休息片刻,等汗自然退去。
◆要注意补水:出时很容易丢失水分,家长要注意多给宝宝吃水果蔬菜、喝温开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此外,锌会随着汗液排泄,宝宝若经常大量出汗,妈妈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锌量高的食物。
◆不要马上洗澡:即使宝宝满身是汗,也不要马上洗澡,应等汗水干了之后再洗。
◆不要脱光衣服:可以先休息一会,等到擦干身体或落汗后再脱换衣服,千万不要立即脱光衣服,此时如果被风一吹,易着凉。
◆不要穿太多:都说春天要捂一捂,但是也别给宝宝穿太多,如果宝宝要进行户外运动,更不要穿的过多过厚。
虚汗宝宝重在饮食调理
虚汗宝宝,主要重在调理脾胃,很多是因宝宝引起的,下面是调理虚汗宝宝的方法,不妨试试:
1.暂停吃1~2周,改吃各种肉类,如猪肉、鸡肉、鸭肉、,并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胡萝卜、土豆等,看看宝宝是不是因为饮食的改变而使汗量明显减少。如果控制了鱼虾的摄入,宝宝的汗就明显减少,那么家长就要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以肉类、蔬菜为主,鱼虾为辅,鱼虾一周各吃一次就可以了,冬季可以一周两次。在夏季,爱出汗的宝宝要少吃鱼虾。饮食改变后宝宝的内热小了,汗就自然减少,其它相关的各种症状也会慢慢缓解。
2.内热大的宝宝,家长可以每晚在临睡前搓搓宝宝的脚心。上下来回轻轻地搓,两只小脚各50次,这样可以起到滋阴的作用。
有个两岁的小男孩,因为天天喝鱼汤、吃虾,小小的年纪就常常牙痛,扁桃体发炎,还得过。爸爸妈妈皮肤都很白,可儿子却又黑又瘦,但是他非常调皮,精力旺盛,力气也很大,经常是一头一身的汗。为了防止他受凉感冒,只好经常换衣服,被子也得天天晒。后来改变了饮食,严格控制鱼虾的量,一周只准吃一次,结果3周后宝宝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皮肤白了,胖了,汗也明显少了许多,脾气不像过去那么急了,能安静下来了,再也没出现牙痛、咽喉痛了。所以家长在宝宝的饮食上应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一定要多吃蔬菜,保证的通畅,这样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另外,身体虚弱、贫血的宝宝也常会出汗,这就属于气虚出汗了,这类宝宝往往胃口不好,不愿多动、话也不多,性格较内向。家长可采用下列方法帮助宝宝调理脾胃,增加营养,补足气血。
1.脾胃虚弱的宝宝,不能吃冷饮,尽量少吃或不吃水果,水果多数寒凉,在冬季应尽量不吃。
2.黑黑瘦瘦、胃口不好的宝宝,家长可以去中药店买一两鸡内金,在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取一小勺鸡内金,加半勺放入碗中,冲入少量开水,在饭前半小时给宝宝吃,一日1~2次。
3.泥鳅汤:取泥鳅三四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放入少量的葱、盐。宝宝吃泥鳅并喝汤,一周2~3次。泥鳅可以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适合身体虚弱、脾胃虚寒、、体虚的宝宝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
4.多吃。山药能健脾补虚,清淡滋补,适宜虚汗多的宝宝食用,家长可以给宝宝做山药、山药汤或蒸山药。
宝宝爱出汗怎么办
夏天天气炎热,加上宝宝活动量又大,所以很容易出汗,夏天宝宝爱出汗一定及时护理和调理,否则宝宝容易缺失锌等元素,下面是宝宝爱出汗的解决办法:
给宝宝准备一条汗巾
宝宝爱出汗一般是正常的体温调节,妈妈需要为孩子准备一块汗巾,当宝宝出汗之后,及时为宝宝擦拭一下。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在容易出汗的部位,还有容易堆积汗液的部位要经常进行擦拭,确保没有汗液残留,否则容易引起等皮肤感染
穿纯棉质地的衣物
宝宝爱出汗,让宝宝穿纯棉质地的衣物,这种衣物的吸汗性比较强,更容易散热,穿着也非常舒适。
宝宝爱出汗,体内水分失去的也多,所以给宝宝多喝水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给宝宝喝水,讲究多少,不要等宝宝渴了再给宝宝喝水,最好隔一段时间就把装水的奶瓶或杯子拿给宝宝喝,讲究勤喝,不讲究一次喝得过多过急。
如果在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要给宝宝少量的白开水,如果宝宝不爱喝水,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点,给宝宝做汤,如紫菜汤、西红柿蛋汤、水果汁等为宝宝补充水分。
夏天宝宝喝水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室内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进行降温
宝宝爱出汗,家长要注意室内通风,经常开窗,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30分钟。适当地进行降温,开开空调,风扇给室内降温,否则容易导致宝宝
警惕:但要注意避免对着孩子直吹,也不要让宝宝在运动出汗后或者出汗时立刻到空调房间,或者吃冷饮,这种容易使小孩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很容易出现感冒、肠胃不适等症状。
小贴士:保持室内温度26度左右是小孩比较适宜的温度
出汗后不要立即给宝宝洗澡
宝宝爱出汗,家长要注意不要立即给小孩洗澡,而是要等宝宝的汗水干了之后再帮宝宝洗澡,一天洗澡2~3次是必要的。不过,洗澡水的温度不能太低,37℃左右最好。洗澡后及时更换内衣、。
可以适量补充富含锌的食物
宝宝出汗多的宝宝容易丢失更多的水分、盐和微量元素。可能引起缺锌,从而导致血锌降低。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糖酸锌、甘草锌等。
中医中药调理宝宝出汗多
宝宝爱出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来调理。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多观察宝宝,警惕病理性出汗
可以常常观察宝宝,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和钙粉,多进行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宝宝多汗怎么办
妈妈如果发现宝宝出汗多,首先应该寻找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父母需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父母应及时给出汗的宝宝擦干身体。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没有什么西药可以单独治疗宝宝多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宝宝多汗警惕病理性盗汗
非运动状态下,宝宝某一部位或全身出汗过多,便是“汗证”,宝宝身上尤其以自汗和盗汗居多,多半是因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所致。但是要警惕宝宝病理性盗汗,如宝宝患有活动性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下面列举几个引起宝宝多汗的疾病及其他病症:
1.活动性佝偻病:1岁以下的婴幼儿,若不经常晒太阳,并且很少食用鱼肝油、钙粉等,如果出现了多汗现象,同时观察到伴有夜间啼哭、烦躁的现象,很可能是患有活动性佝偻病;
2.小儿活动性:如果小朋友在前半夜和天亮之前都出汗较多,就属于“盗汗”现象。同时还胃口欠佳,午后出现低热现象,面色潮红,身体消瘦,有时伴随咳嗽、脾肝肿大、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家中的老人、父母等有该病史,宝宝易得此病。
3.低血糖:经常不肯吃晚饭,早上兴致不高,情绪较差,发白,易出冷汗等;
4.小儿内分泌疾病:表现为情绪暴躁,心慌,心悸,甚至眼球突出等。
5.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宝宝多汗也有与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有关,这种情况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宝宝出汗怕着凉怎么办
宝宝出汗后,如果不注意正确的护理,很容易让宝宝着凉感冒,下面是几点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应对宝宝出汗着凉的有效办法:
宝宝出汗着凉:立即给宝宝擦干汗液
宝宝出汗着凉怎么办?宝宝一出汗,里面的小衣服就湿了,等到安静下来后,衣服就变凉了,所以妈妈需要给宝宝换掉湿的衣服,但是也要记住不要立刻脱衣服,要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再脱衣服。
宝宝活动时给宝宝准备一条汗巾
宝宝出汗着凉怎么办?宝宝爱运动是宝宝的天性,平常宝宝在室外活动时,给宝宝准备一条汗巾,当宝宝出汗之后,及时为宝宝擦拭一下。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在容易出汗的部位,还有容易堆积汗液的部位要经常进行擦拭,确保没有汗液残留
注意不要让宝宝对着电风扇风口吹
宝宝出汗着凉怎么办?宝宝出汗很多时,就更不适宜给宝宝使用电风扇了,更不要对着风口吹,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调节功能差。而电风扇风源集中,风力较大,被风吹到的体表部位,汗液会蒸发得很快,而风吹不到的部位,汗液却蒸发得很慢,因而使身体汗液排泄失衡。
正确的方法是:先用毛巾给宝宝擦干汗,用扇子先逐渐让宝宝恢复平静,或者选用风力柔和的电风扇,电风扇要安置在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建议把电扇摆放在沿对角线位置上,对着墙角吹。电风扇以摇头旋转风为宜,这样吹风就不会让宝宝着凉了。
宝宝出汗后,不要立即打开空调
宝宝出汗着凉怎么办?同上面原理一样,由于宝宝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当宝宝室外活动出汗后,不要立即回到空调房,这样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就会使宝宝不能迅速接受到此冷热变化,导致身体受凉感冒
不要给宝宝喝凉水
宝宝出汗着凉怎么办?与上面一样,宝宝体温调节慢,不能很快接受冷热变化,不要宝宝出汗后就给宝宝喝凉水,或者冷饮来解热,应该在户外活动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要给宝宝少量的白开水,如果宝宝不爱喝水,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点果汁,给宝宝做汤,如紫菜汤、西红柿蛋汤、水果汁等为宝宝补充水分。
建议:夏天宝宝喝水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宝宝出汗后不能马上洗澡
炎热的夏季马上要来临,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变得越来越爱活动了,于是很容易出汗,家长看到总是忙不赢地给宝宝洗澡,这是错误的。因为宝宝出汗后,汗毛孔呈现张开的状态,因此洗澡时,更易吸收温水的热量,体温会快速下降,达到了降温的效果,洗澡时可能会觉得很舒适,然而极速的温差对比,会令宝宝的抵抗力受到威胁,容易受凉,从而引起感冒等疾病。
如何护理:宝宝大汗淋漓进屋,你可以先用干净的柔软干毛巾为宝宝擦汗,等待汗水略干后,宝宝不再出汗,再洗澡。更不能让宝宝立即对着空调出风口或电扇吹,或者吃冷饮,这样容易感冒
冬春季节要让合理
冬春季节,宝宝出汗着凉更多的是因为穿衣有关,许多妈妈过于给宝宝穿得多,又有的妈妈给宝宝脱衣没及时穿上,所以妈妈要学会判断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可以用手摸摸孩子的背脊,如果宝宝背脊靠近脖子的地方是干爽温热的,说明穿得正好,如果有些温热但是潮湿,就说明穿多了,要酌情减衣服了,如果是凉的,就是冷了,要加衣服,儿童晚间睡觉时的衣服,一定要以能够及时排汗面料的衣物优先。
如何预防宝宝着凉
如何预防宝宝着凉,儿童自身抵抗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家长们可以从体格锻炼、营养摄入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减少儿童着凉感冒的几率。
体格锻炼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保持健康。体格锻炼的方式因儿童年龄而异,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空气、日光和水进行,也可以通过游戏、体育运动进行。合理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儿童的抵抗力,这是因为即可以呼汲新鲜空气,以可以使皮肤接受日光中的的照射,增加D的体内合成,有利于生长,还可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只有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其体格与智能发育正常,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膳食不仅要重视膳食结构,做到主、副食搭配、粗、细粮搭配,荤、蔬菜搭配,还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择食,尽量少吃零食,尤其是含糖的零食、泠饮。
如果不慎着凉感冒怎么办
如果宝宝出汗后,不慎处理,出现着凉感冒了,该怎么办呢?——对症护理有4招
宝宝出汗后,如果还是不小心受凉感冒了,妈妈一定要加强护理,帮助宝宝尽早恢复健康。
这是身体受“冷刺激”出现的正常反应,若无其他症状一般无需处理。
用卫生棉签沾适量橄榄油或加热后冷却的,轻轻涂抹在清洁后的鼻腔内粘膜上,可减少分泌物分泌。
将温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热敷,同时慢慢按摩鼻子及鼻翼两边。或者用吹风机最小档暖风,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热风灼伤皮肤)吹宝宝的颈后和两肩胛区域,也可有效缓解鼻塞症状(小宝宝若不配合、应立即停止)。
●若为干咳,3~12个月的宝宝,可以给他们喂温水或苹果汁(每次5~15ml,每天4次)、1~6岁宝宝临睡前喝2~5ml来治疗。
●若为有痰咳嗽,家长要给宝宝多饮水、多拍背、并注意增加空气湿度,帮助宝宝拍痰。
如果宝宝不出汗怎么办
宝宝出汗是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所出现的必然阶段,宝宝不经常出汗,出汗少,对于宝宝的健康是有害无利的,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的管道,也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下面是宝宝出汗少的原因
小孩不出汗,也叫做闭汗症
小孩出汗少是什么原因?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他们在活动、吃奶过急、玩得兴奋时特别容易出汗。不爱出汗的宝宝,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有可能是这个宝宝的汗腺分泌系统有病症了,也就是闭汗症。
小孩出汗少是什么原因?如果找不到具体原因,建议妈妈带宝宝到医院去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如何护理: 平时让宝宝多去户外,锻炼身体,多喝水,补充水分,把肌体的兴奋性调动起来,千万不要为图一时爽快,对着空调吹,反而会加重病情。
是否长期呆在空调房内
小孩出汗少是什么原因?小孩出汗少是什么原因?小孩出汗少首先要想到人为的原因,比如在夏季,是否宝宝一直呆在空调房,室内温度过低,导致宝宝不爱出汗的情况
应经常开窗换气,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30分钟,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排出;
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保持在室温26度左右即可,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温度太低;
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因为空调房间一般比较密封,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含量就会增加,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空气质量恶化。
是否感冒发烧
小孩出汗少是什么原因?小孩新陈代谢旺盛,汗腺发达,需要通过排汗来排毒,加强免疫,如果宝宝不出汗,测量体温看宝宝是否体温调节,判断宝宝是否感冒发烧。
这些主要是因为宝宝不能正常地控制体温调节,汗腺受阻影响的,所以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注意宝宝的正确护理:
宝宝不出汗——多喝水
宝宝不出汗怎么办?给宝宝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
宝宝不出汗——温水冲凉
宝宝不出汗怎么办?宝宝不出汗,给宝宝冲凉是必要的,不会加重症状,但要用温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宝宝不出汗——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
宝宝不出汗怎么办?宝宝不出汗,多多带宝宝才户外活动,不要长期呆在室内,运动可以增强,帮助宝宝发汗散热,对宝宝的健康有好处,每天至少要带孩子到室外活动3~4小时。
宝宝不出汗——正确使用空调
宝宝不出汗怎么办?宝宝不出汗,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屋内大多都开着空调,如果爸妈不注意正确使用空调,就会使宝宝受凉,导致宝宝排汗受阻,出现宝宝出汗的情况,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去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空调:
应经常开窗换气,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30分钟,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
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保持在室温26度左右即可,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温度太低;
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因为空调房间一般比较密封,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含量就会增加,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增高,空气质量恶化。
宝宝不出汗——切忌用来使宝宝排汗
宝宝不出汗怎么办?许多妈妈以为,宝宝不出汗,就给宝宝穿多一件,加一床被子,这都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不会让宝宝恢复体温调节,反而会使宝宝受凉感冒,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
相关百科推荐
热门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出汗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