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熟悉的桥全福立交桥桥怎么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我最熟悉的一座桥200字
恰恰飞舞20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成都这个大城市,有许多的立交桥,有人南立交桥、双桥子立交桥,南天立交桥.我比较熟悉的立交桥是永丰立交桥.永丰立交桥位于成都西南方向,二环路口.它与1994年通车.桥共分三层,底层是南北的车辆通行,要想从南到西或者到东行驶的话,就要上二层的转盘调转方向.东西方向行驶的车辆在第三层.永丰立交桥层次分明,它让车辆自由的行驶,大大的缓解了交通堵塞.他像一个大转盘但我觉得它更像一个玩具四驱车赛道.桥上车水马龙,一切井然有序.桥不但环节交通堵塞,而且还很美观,桥上的花台里种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桥下绿化带里种许多树木.它们一年四季翠绿.夜幕降临,桥栏上的路灯亮了.一颗颗明亮的灯像珍珠镶嵌在上面,乳白色的桥变成了金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永丰立交桥静静的承受着车轮的碾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贡献者.我从它身上的身上学到做人也应该脚踏实地.不计较个人得失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热词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我熟悉的一座桥――永丰立交桥
小故事网 时间: 作文字数: 400字
& 在成都这个大城市,有许多的立交桥,有人南立交桥、双桥子立交桥,南天立交桥......我比较熟悉的立交桥是永丰立交桥。
& 永丰立交桥位于成都西南方向,二环路口。它与1994年通车。桥共分三层,底层是南北的车辆通行,要想从南到西或者到东行驶的话,就要上二层的转盘调转方向。东西方向行驶的车辆在第三层。
& 永丰立交桥层次分明,它让车辆自由的行驶,大大的缓解了交通堵塞。他像一个大转盘但我觉得它更像一个玩具四驱车赛道。桥上车水马龙,一切井然有序。
& 桥不但环节交通堵塞,而且还很美观,桥上的花台里种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桥下绿化带里种许多树木。它们一年翠绿。
& 夜幕降临,桥栏上的路灯亮了。一颗颗明亮的灯像珍珠镶嵌在上面,乳白色的桥变成了金黄色,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永丰立交桥静静的承受着车轮的碾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贡献者。我从它身上的身上学到做人也应该脚踏实地。不计较个人得失。
对作文的表态土木工程高架桥实习日记15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土木工程高架桥实习日记15篇
&&土木工程高架桥施工实习日记15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共68969个阅读者,19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2:39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
史上最牛的立交桥 &&
x4325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60-1.html
请看下面这座立交桥,并顺便做一道选择题:
(如果开车要从左侧的西面开往下方的南面,因为早7点到晚8点右转小转弯是禁行的(也就是红线所示),所以必须按黄色的路线才能行进)
  A:这是联通赞助的。所以...
  B:京城嘛,当然要有中国结
  C:加油站为了多做生意搞的
  D:为了保卫北京不给外敌入侵(传说本.拉登派到北京的恐怖分子就是在这里转晕方向而自杀的)
  这座立交桥因为走法特别而闻名于世,其周边的交通指示牌也别具一格:
关于这座桥有许多传说中的小故事:
1、西直门立交与联通董事长的故事:
  一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建宙坐在车后座上无线上网,车在北京的街头和汽车洪流中走走停停.王总突然感觉累了,于是合上电脑,放眼望向窗外.
  “这是什么桥,这么大?”王总突然问。
  “是西直门立交桥,王总”司机回答到。司机知道,王总平时太忙,在车上都在办公,其实经常路过这桥,但是王总一直没有注意到。
  “哦。”王总叹到。他想,现在中国的通信和交通发展真快啊,有这么宏伟的桥。
  王总打开电脑,继续办公。
  良久,王总再次望向窗外,“这座桥和刚才那座很像嘛!”王总感叹道。
  “这就是西直门大桥,王总”司机说。
  “我怎么觉得刚才开了很久,绕了很多弯路,还是西直门大桥?”王总疑惑不解。
  “是的,王总,这桥就是这样,我们刚才只绕了一个半圈,一共要绕三圈,还有...”
  “这简直是胡扯!有这样设计桥的吗?”王总不满地说。他看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圈,猛地想起了什么,于是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到了西直门大桥的俯视图。
  “这不就是中国联通的标志么?!”王总愤怒了,拨通了律师的电话:“把设计者找出来,我要起诉他!”...
  第二天,王总接到一个电话:
  “王总您好,我是西直门大桥的设计者聂大华,我是来给您道歉的,我在设计桥的时候是参考了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侵权了,而且开车过桥的时候转的圈也多了点儿...”原来是他的电话。
  “不过王总您千万不要生气,我已经和有关部门联系好了,决定过段时间就把桥炸了,重新造,这回,我们将采用中国移动的标志!!...”
2、这一篇特经典,《西直门交警》,令人侧目:
  大家好!俺是一名交警――不,应该说曾经是一名交警。俺现在已经辞职不干了,俺当了八年交警,立过五次一等功,九次二等功。可是俺前两天辞职不干了,因为领导要派俺去西直门。
  西直门刚改造好的时候,马师傅被派去负责那里,大伙儿都挺羡慕他,因为那是北京最气派的立交桥。可是过了仨月,局里接连接到投诉,说马师傅业务不熟练,乱指路。想去安定门的让他给指到了动物园,想去动物园的让他给指到了蓟门桥,想去蓟门桥的让他给指到了金融街……最夸张的是有一位司机哭诉说他想去八达岭长城,按马师傅说的一直走结果到了保定。局里把马师傅调离了西直门,可是马师傅多倔呀,每天一下班儿就骑着自行车到西直门一通绕,非要把这路都搞清楚不可。后来局里让他休假了,他就干脆整天泡在西直门,一边儿绕圈儿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直到他搬进安定医院我们都不知道他嘴里念叨什么呢。
  马师傅调离之后,牛师傅接了他的班儿。要说牛师傅不愧是业务骨干,就是心细,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把西直门摸了个透熟,熬了几十个晚上练习画图。后来,甭管谁问路,他掏出纸笔几分钟就把路线图画出来了。后来他被北大数学系一位老教授请走了,说他解决了数学界一大难题――徒手绘制七元八次方程组的解集图。他被请去给全国各地数学系讲课。牛师傅哪儿会讲课呀,他只会画图,上来就画,黑板画满了就往墙上画,教室里画,家里画,白天画,晚上画……后来安定医院所有的白墙也都让他画满了――除了马师傅那间病房,因为马师傅一看见牛师傅画的图就浑身哆嗦。
  牛师傅之后,小杨师傅接了班儿。一天,他正在指挥交通,一转身儿,看见那边桥底下停着一辆汽车,司机坐在车里东张西望。小杨师傅有点儿纳闷儿,因为他印象里好像从来没在这个位置看见有车,今儿头一回,这司机还怪模怪样。小杨便走过去,让司机赶紧把车开走,司机死活不走,说他只要一动就违章。小杨四下一看,可不。前面桥上挂着禁止驶入,地上画着左转线,可是一旦左转就是逆行,右转呢?不行,也是禁止驶入。那就掉头吧?嘿,人家都替你想到了,左边就戳着个禁止调头的牌子。那也不能就这么停着呀,因为右边还立着个前后200米内禁止停车的牌子。小杨问司机是怎么开到这儿来的,司机说刚才在路口地面标线和路边的指示牌不一致,他就按地面标线开,结果就开到这儿来了。小杨发了一会儿呆,用步话机通知了附近的同事,然后他自己骑着摩托车直接就开进了安定医院,说什么也不出来了。
  小杨之后,局里就派俺来接班儿。对了,俺姓朱,叫俺小朱好了。俺在西直门呆了一天,就知道这不是人干的活儿,赶紧托人找工作。没过几天,一哥们儿给介绍了西城环卫局的一份儿工作,俺立马辞了职,到清洁队报到去了。俺负责一段儿长安街的保洁工作,干了两天,感觉好极了!俺每天把清洁车往路边儿一搁,然后就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又宽又直的马路,心里这叫一个痛快。在西直门呆久了,差点儿认为汽车都是爬着走的呢。看着看着,俺不知不觉高兴得都笑出声儿了。昨天,上头领导来检查工作,检查到俺这儿,俺正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车流笑呢,领导刚要发火儿,俺们队长赶紧小声说:他就是那个西直门……那个交警……领导立马多云转晴,微笑着对俺说:小朱啊,汽车好玩儿吗?俺白了他一眼,又吐了他一口吐沫,没搭理他。切,当俺是傻子呀,俺能没见过汽车吗?俺也当过交警呢,西直门交警。
  记得上次听一从北京回来的哥们说:他们在北京玩了七天就玩了一景点----北京西直门,更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在那里遇到了一土著人打着手势告诉他们:他在这里活了大半辈子了 。
  去年去北京开了阿姨单位的车,司机做副驾驶上,上了桥走了半天下不来,我和单位的司机一头汗(我开车快一年了,单位司机是北京本地人,开了快20年了)最后我真连北都找不到了(那天阴天),“说我不开了你来开吧,我真不行了!”,结果他是一路逆行冲下去了,末了骂了句“老子喝这这个月的奖金不拿了,他*的在桥上都快转吐了。
  网上笑话说,美国攻打北京时,101空降师按照开发商公布的地图在天安门广场空降,结果落到了回龙观(楼盘别管离城里多远,都敢在自己的地图上标上天安门),没办法往城里打吧,打到西直门桥,怎么也转不下去了,结果部队因此被全歼,西直门桥的设计者被授予了“共和国卫士”称号。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实际上就是所谓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典型豆腐渣工程,据说设计这座桥的设计师因受到了大众的非议,站在这座桥上失声痛苦直到跳桥自尽! 现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将这立交桥炸了重建,并已列入了北京市重点建设规划~~~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关于西直门立交桥通车的报道:1999年 9月17日,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建成通车。它倾注了工程建设者的心血、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众多单位的鼎力协作。西直门桥的建设过程是现代管理观念与先进施工技术同传统市政工程的结合过程。从现代管理理论的高度分析西直门立交桥施工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从中受到启迪,以其为现代城市枢纽地区的改扩建工程提供借鉴和管理经验,并为推动项目管理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抛砖引玉,是我们的一点心愿
  .......
  经历了194个日日夜夜,西直门立交桥建成了,川流不息的车流伴随着都市新景,更显得首都北京的勃勃生机,历史的车轮在飞奔……。工程胜利建成了,留给建设者的思考是什么?建设工程是财富,工程管理经验总结也是财富,通过总结,提高认识去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将是更大的财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55:27编辑过]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2:44
  西直门立交桥,北起西直门小立交,南至西直门外南路,全长为550m;东起西直门内大街桦皮厂胡同,西至高梁桥立交,长500m;新建三层互通式立交。下层西三环主路拓宽为双向十车道;中层为东西向跨线桥跨越西二环路,连接西内西外大街;上层为定向匝道桥。
  上部结构为后张预应力T梁、钢箱梁及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墩柱、桥台。桥梁面积总计16083.4平方米。桥梁总长 m。工程于1999年4月开工,9月竣工。
  西直门立交桥在原地拆旧建新工期仅194天,创国内城市立交桥建设之奇迹,并运用10项新技术。工程荣获2000年度优质结构&长城杯&、优质工程&长城杯&奖,并获得2000年度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
  旧西直门立交桥建于1979年,是当时北京最大的立交桥(北京的第一座立交桥为复兴门立交桥),东西长540米,南北长450米,占地4.5公顷。桥面通行方式为三层转盘式立交,包括4
座匝道桥、两座慢车桥、一座高架转盘桥、一座支线桥和35000平方米路面。旧西直门立交桥全高32米,也是当时北京全城最高的桥梁。
  旧西直门立交桥分三层组织交通,下层为二环路南北向直行快车道,中层为椭圆形转盘慢车道,供自行车与行人通行,与二环路南北辅路和西直门内外大街东西向辅路相连。上层为连接西直门内大街和西直门外大街的转盘快车道。该桥设计机动车每小时最大通行量为6000辆,非机动车最大通行量为20000辆,桥梁承重为30吨载重汽车和100吨载重平板拖车。
  随着城市的发展,西直门立交桥成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路段。为了分流这一地区的交通,交管部门在旧西直门立交桥上设置了极度复杂的转弯方式,以迫使司机尽量避免使用该桥。例如,自二环路由南向东直接右转进入西直门大街是被禁止的,规定的转弯方法是先由辅路经360度转弯上至第二层的慢车桥,然后经270度转向向西至慢车桥西北端,然后270度转向向南,经360度转向进入二环路西侧辅路,然后再作270度转向上至慢车桥南侧,然后再向东进入西直门大街。一个简单的90度右转弯需要经过两个360度转弯和3个270度转弯才能完成,其复杂性令许多本地的熟练司机在桥上迷路,或转至错误方向。由西直门外大街自西向南右转、前往西二环路,也需要采取同样的绕行方式。
  由于这种通过设置人为障碍、恶化交通环境来疏导交通流量的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旧西直门立交桥最终还是于1999年被拆除,随后后建立新了西直门立交桥,预计通行能力为每小时12000辆机动车。西直门新桥设计者为聂大华,是北京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四所副总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工学院。新西直门立交桥于日开工,9月17日竣工并通车,造价约人民币2亿元。
  新西直门立交桥由于对交通流量发展趋势的错误估计,设计不合理,路标指示混乱,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拥堵,民众的批评声不断。由于过分照顾主要交通方向的机动车,支流方向的机动车如果需要右转弯就必须盘桥行驶,加大了车流量。此外,新西直门立交桥的各进口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能力低,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合理。此外新西直门桥还设置了多处禁行、禁左标志,不但使司机迷惑,而且交通标志放置的位置也极不合理,无法提前提醒司机分流。
  民众对西直门桥的最大抱怨就在于,由西向南一个简单的右转被设计成了盘山公路型的盘桥,详见示意图。红线在7时-20时是禁止通行的(公交车辆除外)。
  普通车辆从西侧驶入,需要先向东过西二环,连续右转进入西二环东侧道路向北行驶,穿越西直门大街后再连续右转,进入西直门大街北侧道路向西行驶,再度穿越西二环,连续右转才最终进入西二环西侧道路向南行驶。
  由于这种设计过于复杂,因此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针对新西直门立交桥的恶搞文章,如“北京西直门交警的故事”、“2010年美军攻占北京迷路记”、“如果西直门桥早修400年,李自成绝对进不了北京”等网文。
  西直门立交桥的名声甚至传至国外,日本网民对西直门立交桥有如下的评价:“北京の西直Tの立体交差点まで来たのだ…ここは世界中i滞の名所で!……
ここはOがく}jで、俗Rも少なくu判のいところである……立体交差から出られなくなって、ぐるぐる回っていたというである……”(北京西直门立交桥是世界闻名的堵车胜地……此处以设计之极端复杂、缺少标志而享有昭彰恶名……据说此桥上去之后就下不来,只能在上面绕了一圈又一圈,绕了一圈又一圈……”)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2:47
一个简单的90度右转弯需要经过两个360度转弯和3个270度转弯才能完成,设计人员弄了个死循环,结果是上去的想下来,下来的想上去,还顺带了产生了一个新职业: 专门带你上下桥的人员~~~~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2:53
2000年有一次去那里,结果早上8点多上桥,到了快11点了才绕下来,回头想了半天,也没弄清楚是怎么上去的,最后又是怎么下来的,晕死~~~
又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2000年后的某一天,美国和中国开战了,美101空降师负责突袭北京,按计划12点开战,结果到了下午3点总指挥官还没发现101师到达集结地点,一打电话才知道他们降落在了西直门立交上,整整3个小时没找到出口。北京人民终于明白了当初设计者们的独具匠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53:38编辑过]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3:00
荣登当今世界七大超级变态之首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
  记得上次听一从北京回来的哥们说,他们在北京玩了七天就玩了一景点-------北京西直门
  更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在那里遇到了一土著人,打着手势告诉他们,他在这里活了大半辈子了
  去年去北京开了阿姨单位的车,司机做副驾驶上,上了桥走了半天下不来,我和单位的司机一头汗(我开车快一年了,单位司机是北京本地人,开了快20年了)最后我真连北都找不到了(那天阴天),“说我不开了你来开吧,我真不行了!”,结果他是一路逆行冲下去了,末了骂了句“老子喝这这个月的奖金不拿了,TMD在桥上都快转吐了!
  从1994年开始,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做出了新立交桥的设计。1999年,投资2个亿的崭新的西直门立交桥拔地而起……
  仅仅过了两年,这里成了北京最堵车的地方之一。
  紫竹桥在改造前是北京出了名的堵点,市政府下决心:改。改造后的紫竹桥在道路中央修建了两条匝道,据说这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车辆可以直接从快车道实现左转,避免了交叉。可事实却是,北京仅此一条,许多司机早已习惯走立交桥先向右出主路的走法,猛然出现一条新奇的路,司机不会走了,不敢走了……结果可想而之,还是堵。
  天宁寺桥坐落在西二环路天宁寺地区、二环路与莲花池东路相交处,建于1991年,是由17座跨路、跨河桥组成的三层苜蓿叶形加定向型互通式立交。设计当初,这里是北京少有的漂亮的立交桥之一,可如今,一年365天,有300多天,桥上趴满了密密麻麻的车辆,从广安门经天宁寺到复兴门,白天像虫,夜晚像龙……
  近两年,北京的堵车和北京的名胜古迹一同传遍了祖国各地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仅以二环路为例:复兴门桥、建国门桥、东直门桥、西直门桥,成了北京的四大堵点。而西直门又以其地理位置特殊更受市民关注。每天早上7点以后这里就成了车的海洋,四面八方的车辆汇聚在这里,再通过主路、辅路的分流,流向八方四面。这里是公认的交通枢纽,但却没有发挥出交通枢纽的作用。
拥堵的交通枢纽
  西直门天天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车流量大、是行人乱穿马路、是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是道路设计不够合理,还是交警指挥不力?下面我们来听听各方的反映:
  司机:道路设计不合理。
  “投资两个亿,修成了这个样,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设计的。”赵师傅是出租汽车司机,拉着客人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西直门。而每次经过都会让他头痛。“离西直门还有二里地就开始堵了,不知道设计者走不走这里。”
  专家:规划设计不合理。
  西直门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路和桥的通行能力不匹配,进口的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低,车全挤在这里了。设计时,路桥通行能力的匹配是关键的数据,进出合理,才能达到路畅车通。现在的事实是大大超出设计流量的车辆从北京的西北方向汇聚到西直门,路网结构是造成这里堵车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与人体的血管非常相似,主动脉下面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才能保障养分能够运送到位。
  市民:交通设施不合理。
  “路标不清晰是堵车的一个主要原因。到了路口才发现路标已经晚了。如果急刹车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不急刹车肯定开过了。无形中给别的路增加了拥堵。”
  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仅西直门桥地区就有大小交通标志近百个,而其中的禁行、禁左标志又弄得司机云里雾里不知该向何处去。很多司机反映尽管走了多次西直门,但还是容易转向,有些车需要走主路、有些车需要走辅路、还有些车需要走匝道,让人感觉非常混乱。
  设计者:记者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西直门立交桥的设计者叫聂大华。她当时设计此桥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定向匝道解决主车道车流问题。根据模型测试分析车流的主流向、主流量。据说当时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最科学的一种立交的方式,避免了以往老桥各方向车流交叉的矛盾,使得西二环的通行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通行9000辆增加到了12000辆。“由于建桥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其他被认为是次要的方向就必须盘桥。”可事实却是:主车流车速没快起来,而次要车流则更堵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02:09编辑过]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3:05
强啊~~没见过
----------------------------------------------
在我们痛饮之前,先喝杯果汁,不让烈酒穿肠,颖z是我的老婆~★恶人谷★QQ群:5993031
回复时间: 13:20
回复时间: 13:25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lick="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lick="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回复时间: 14:4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回复时间: 16:59
一直听闻北京的立交很牛.
----------------------------------------------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回复时间: 17:34
坐地铁不知道过了多少次西直门,就是没上去这个立交桥过........
今天才看到俯视图...
----------------------------------------------10%的运气 20%的技巧 15%的集中注意力 5%的欢愉 50%的痛苦 和100%地记住这个名字
回复时间: 21:42
这是交通瘫痪的前兆
----------------------------------------------等到长大以后才发现,
所谓的友情是一阵偶然的风,
从身边轻轻吹过,
留下些许的记忆……
回复时间: 12:47
以下是引用梦飞翔的季节在 21:42:00的发言:
这是交通瘫痪的前兆
准备炸后重造了~~~~~~~~~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2:52
用了15年即成“危房”,这个“豆腐渣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获得特别鲁班奖疑点重重
中国体育博物馆地基出现不均匀下沉,85%以上的地板与墙体已经出现贯通性开裂,承重钢梁断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日前举行的2005年北京数字化博物馆研讨会数字奥运博物馆分论坛上,中国体育博物馆文物部主任于学岭透露惊人消息。体育博物馆由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1983年决定筹建,被列入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计划。1990年9月,博物馆竣工;9月22日,即第11届亚运会开幕的同一天投入使用。1991年,该工程获得国优特别鲁班奖。迄今为止,博物馆使用了不到15年,而按照一般的建筑设计要求,博物馆的使用年限应该在100年左右。
  当年曾获得中国建筑大奖──特别鲁班奖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在使用了仅仅15年后就成为危房,近乎寿终正寝。 这样的“豆腐渣工程”该如何处置,新华社记者日前经过调查后发现体博质量问题有可能成为一桩“悬案”。
受害者的沉默
  一位工作人员所说,他们现在都在忙着新体博工程,“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
  竣工于1990年6月,也就是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的体育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院内,目前地基已出现不均匀下沉,85%以上的地板和墙体已经出现贯通性开裂,承重钢梁断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体育博物馆本身作为受害者,却保持沉默。记者多次申请采访,对方都以不便接受采访为由拒绝。目前,体博馆都已迁到奥体中心内的曲棍球馆继续办公,他们似已无意去追究老体博的质量问题,而是忙碌于新体育博物馆的筹建,正如一位工作人员所说,他们现在都在忙着新体博工程,“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有关各方正在酝酿新体博的建设,在博物馆的定位和选址上,有关专家和管理者还在继续商榷。另外,是否在北京奥运会前建成新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
  体育博物馆属国家体育总局的资产。总局体育经济司基建处负责人吕铁杭对新华社记者说,建设新体博馆,主要是因为老体博馆空间较小,不能满足北京奥运会时的布展需要。至于老体博问题该如何处理,他表示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新体博馆建设起来,以满足奥运会时的展览需要,之后才会去考虑老体博。
隐患早已埋下
  一位老设计专家在看了老体博的质量鉴定报告后指出,问题主要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老体博馆是在北京举办亚运会时兴建起来的,与亚运会场馆等30多个项目集体获得特别鲁班奖。有关专家说,一般建筑至少能使用50年,博物馆的设计年限则为100年,但是仅过短短15年,体育博物馆就“病入膏肓”。清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国家工业建筑诊断和改造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对博物馆工程质量进行了鉴定,都指出其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记者在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内查到了当年体博馆的施工建设档案,发现老体博馆的质量问题属于“先天不足”。档案中的竣工总结报告这样写道:“由于开工较晚,设计也仓促,开工后问题较多,给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修改,因而设计变更洽商较多。在使用功能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有些属于考虑问题不周全,有些属于个别专业不熟悉,有些属于漏洞忽视,有些属于各专业衔接不够。”
  一位老设计专家在看了老体博的质量鉴定报告后指出,博物馆问题主要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如结构平面不规则结构类型多;结构体系、布置与荷载不均匀,存在精静载缺陷;博物馆结构局部区域抗浮不满足规范要求等等。另外,现场材料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抽查部位砌体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有可能是建材质量问题或施工中偷工减料。但整个报告看下来,问题还是主要出自设计不当。这位老专家对老体博的问题感到难以理解,因为博物馆的结构实际上并不复杂,不应该出现那么严重的质量缺陷。
“错误”的老体博档案
  档案中的设计院如今矢口否认,认为可能设计者曾经跟该院有过关系
  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储存了北京所有工程建设的档案,仅中国体育博物馆的档案就有好几份。在施工文件中的设计图纸上赫然印着广播电视部设计院的字样,但是该院(现叫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否认他们参与了体育博物馆的设计。
  该院网站在本月初特意刊登了一份声明说:该院还派了市场部去城建档案馆查核,发现体博馆的设计图签虽是广电设计院,但并无广电设计院的图章。因此该院与中国体育博物馆不存在合同关系。该院市场部经理赵玉强对记者确认,体博馆设计与该院无关,但可能设计者曾经跟该院有关系,只是一些当事人现在要么已调离要么已不在人世。另外,那个年代确实存在设计管理不规范的地方,但随着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这种冒名设计的情况已不大可能出现。
特别鲁班奖从何而来
  过去在评比时也不像现在那么严格,因此难免有漏网的“豆腐渣工程”
  老体博馆由前国家体委于1983年筹建,并被列入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计划。考虑到整体设计协调,本应由设计了奥体中心的北京建筑设计院设计,但据亚运会工程总指挥部的一位官员透露,最后体博设计没有交给北京建筑设计院,而是交给了另外一支设计队伍。奥体中心已成为亚运会一批工程中的优秀场馆,而旁边的体博馆却已关门谢客,很是苍凉。
  但为什么这样的工程还获得了特别鲁班奖呢?负责鲁班奖评定的中国建筑业协会一位官员对记者说,该体育博物馆实际上属于“三边工程”,即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而且由于是亚运会工程中最后一个开工,因而存在比较突出的赶工期问题。另外,当时的特别鲁班奖顾名思义是特别的鲁班奖,是集体授予当时亚运会的31个项目,是在特别时代背景下、特别情况下授予的特别鲁班奖。现在早就没有这种奖项了,体博的特别鲁班奖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鲁班奖。
  该官员同时表示,过去在评比时也不像现在那么严格,过去都是地方推荐,建筑业协会根据推荐进行评比,因此难免有漏网的“豆腐渣工程”;但现在建筑业协会都要组织专家亲自去现场考察和评估,审查程序要严格很多。
魏纪中:旧账不能了,新馆不忙建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前中体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魏纪中日前就中国体育博物馆成“危房”一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体育博物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旧馆的历史问题,教训怎么汲取;二是新馆的问题,新馆如何定位和建设。
  魏纪中在进行具体剖析时说,这个馆最初建设就缺乏定位,后期的经营和布展又搞得很差。建成后没多久,就鲜有人去。没人去后,就改成搞多种经营,里面先后开办过餐馆、卡拉OK厅,甚至还搞过羊毛衫展销等不伦不类的活动,完全与建馆之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至于对现在成了“危房”的消息,魏纪中并不感到惊奇。他说,早就听说这个馆建成之初一下雨就得用脸盆接漏水的事了。虽然这座馆的建设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但一座建筑的质量至少得管50年吧,更何况建的还是一座博物馆。刚刚使用了15年,就成了有质量问题的“危房”,应当进行问责。找出当年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合同等相关文件,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追究,才是对历史、也是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对中国体育博物馆“旧账未了”就又考虑建新馆一事,魏纪中直截了当地表示了质疑。一个馆要建的话起码先得考虑要“搁”什么、怎么吸引人吧。另外,这个馆有立即建的必要吗?如果考虑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时,需要有一些必要展览的话,完全可以考虑租用或借用现有的北京展览馆等现成的地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投资的风险。
  魏纪中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借鉴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建设思路。国际奥委会的这个馆规划定位非常准确,除了具有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功能外,还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如它还是一个会议中心,也是国际奥委会纪念品展销中心,因此生存能力相当强。在位置选择上,它处在瑞士洛桑风景区的中心区,因此还是一个标志性的风景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53:38编辑过]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3:04
这是一个神秘的工程,这是亚洲第一迷宫。曾有一对手拉手的情人,在里面一松手就走散了,后来男的跟着别人出去了,女的却越走越迷。里面手机信号还不好,女的打了半天电话才传出哭声:“老公,我迷在这儿出不去了!”
一直想写此文,但怕招惹是非,便忍着没动手。最近有朋友进京,回来唬着脸对俺说:“你花50多个亿,在北京建个大迷宫,让男男女女迷在里面,转悠不出来!”说完一笑,就讲了一个“段子”:说是北京人也排外,建起很多大型立交桥,给外地进京汽车设置障碍。有位河南干部,开着汽车去北京办事,结果在一个立交桥上转了一整天也没能下来,最后只好报警求助,让警察把他带下桥,原路返回河南。另外,北京人还花50多亿巨资建了个西客站,并参照诸葛亮的八卦阵,把里面设计成迷宫,让坐火车进京的人也望而却步,结果就真的“火车好坐,车站难出,北京难进”。说是有个进京上访的人,下火车后出不了站,在里面呆了三天三夜,只好扒车返回;而派来捉拿他的人在车站里找了三天,也没能找到他。
虽然是个玩笑,尽管是个段子,难免有些夸张,但决非凭空编排。本人供职北京,家住外埠,出差各地,对北京西客站的难进难出,甚有切身感受。每次从列车下来,走下深深的台阶,立即就像进了迷宫。挤着验完车票,旅客四散开来,七拐八拐,东撞西碰,不是走不通,就是冤枉路;有时盲目跟着别人,爬上一层层狭窄的楼梯,眼前不是零售市场,就是货摊货位,出站之门,仍难看到;如果要去南广场,一开始就不知道往哪儿拐,进进退退,走走问问,上到一层,还错着道儿;好不容易出来了,却不知是什么位置,或者欲东却西,或者欲西却东,或者南北相悖……
如此出站过程,已是一段艰难的行程,费时甚长,费力甚大。那些初次来京者,行李较多较重者,行动困难不便者,更是为难受累。在北侧前年搭建过街天桥之前,进出车站,狭小拥挤的广场、车流汹涌的站前大街,让人望而生畏;每当出入车站,都是一次出生入死经历。因此,虽然单位离西客站很近,但为了安全过街,也只好坐出租车绕到车站二楼进站。曾有朋友指点说,从路北东侧一个地下入口进去,可以走进车站。可如此一试,发现里面一片黑暗,也是迷宫,只好中途退出。自西客站建成至今,已历十余年之久,虽然无数次出入北京,但至今也没有摸清楚进出车站的最好路径。
西客站之迷宫,神秘莫测,亦痒亦痛,但自11年前建成,便是不能正视、不便公开说起的一大忌讳。何故如此?因为它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工程、献礼工程、标志工程、政绩工程。尤其铁路部门及其媒体,至今仍然只说它是一枝伟大的玫瑰,却闭口不说它还长着刺儿。然而,“西客站10年拥堵之痛”,去年还是被某些社会舆论端出。其中《新京报》发表系列报道,概括旅客在西客站的“四难”:进站难,出站难,接人难,停车难。报道揭示,花上一小时零六分钟出站,都不是特例而是常态。
北京时评作者许先生去年6月在《中国青年报》撰文,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说,即使在旅客稀少的情况下,按正常的步行速度,从走下火车到上到西客站地面,最少也需要20分钟。他说道,站内设计复杂,路线七拐八拐,台阶上了一层又一层,实在让人苦不堪言,更不用说春运高峰了,更不用说肩扛手提的累赘了。
北京西客站,全国人民的西客站,为什么被建成了难进又难出的迷宫?其实,这只是普通旅客的感受,是今天犯忌的说法。它的设计者、审定者、建设者却非常得意于它的庞大,即所谓“世界第一”、“亚洲第一”,甚至得意于它那庙顶式的塔楼,却唯独没有注入人文理念,没有充分考虑旅客的需要和方便。从动工之初开始,各种官方宣传、新闻宣传,无不用极富的夸张,将它说得完美无缺,神乎其神。这些宣传没有注意、也不愿去注意,它的设计建设和“亚洲第一”身份,已背离了一个车站理应给旅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宗旨。
实际上,作为京九铁路的“龙头”工程,北京西客站从设计到建设,都存在着违背科学规律、违背建设程序的问题。例如,设计规模、设计角度、建设工期等,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内容、政治含义。在完成基本设计并开工之后,为了体现那些政治含义,一再追加项目、追加面积、修改设计,形成边设计边施工。最后,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建设投资由预算的23.5亿元,增加到实际上的50多亿元。如此地设计建设,加上建设管理漏洞,不仅建成了一个“亚洲第一”迷宫,而且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豆腐渣”迷宫,使得如此新建工程很快就暴露出质量问题,例如:部分项目出现渗漏,营业大厅的玻璃房顶受风压出现破损漏水;站内局部回填土下陷,消防设施未达到规定要求,供暖供水管道质量低劣。并且存在神秘莫测、难以透明的工程腐败问题。如此等等,毛病多多。但是庆典的欢呼声、赞扬声,掩盖了设计的缺陷,掩盖了工程质量问题。
从各种宣传资料和新闻报道来看,当年只有一片叫好声,不见任何不同意见。是没有人看出问题,还是看出了问题不敢说、不愿说,咱们不得而知。这让我想起朋友石裕国先生最近撰写的长文《总是挚情忧国泪》,此文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水利专家黄万里当着周总理的面,力排众议,舌战群儒七天七夜,陈述修建三门峡黄河大坝的后患;他后来又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央陈述修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危害,成为少数反对修建大坝的科学家之一。虽然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但他的许多见解为后来的某些决策和大坝设计还是有意义的,他终究留下了一个严谨负责的科学家坚守真理、敢于直言的光芒。
坚持真理、坚持说真话不容易,需要亦诚之心,需要勇敢精神,更需要一种科学的、民主的政治氛围。但正是如此,在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上,必须要有人说真话、讲实情。大家都不说真话,凡事都“一致同意”,甚至十几亿人民都一个声音、一个思维,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岂不要完蛋?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在设计者的蓝图上,北京西站或许是一颗龙种,而后来收获的、享有的,却极像一堆跳蚤。在当前的中国,这类问题并不少见,西客站的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另外可悲的是,我们的许多新闻人也深感西客站的迷宫之苦、拥堵之痛,私下也抱怨进出车站的困难,但却不敢去揭这个疮疤,甚至不敢在自己的报道中有只言片语的直言,而是仍然讳心地继续为这个迷宫粉饰歌唱。
这种新闻现象,可以归结为新闻制度的缺陷。而更深层次上,反映的是另一种无形的“迷宫”。在中国的评价体系中,有一个“盖棺定论”之说。北京西客站的设计者、建设者,尤其它的审定者、决策者,都还健在;为它叫过好、题过词的老领导,大都也还健在。按照现行的官场理念,说事就等于说人。与小人物相关的事,可以随便地说,可以随便地否定;与大人物相关的事,就只能肯定而不能另说其他。此情不变,要让记者自由地披露西客站的迷宫之痛,尤其要让铁路部门和铁路媒体自己来揭这个疮疤,起码还得再等40年。
北京西客站
北京西客站,简称北京西站或北京西,位于北京市西三环附近,坐落在莲花池东路,是1996年初竣工的北京铁路客运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之一。
北京西客站是一座现代化客运站,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候车摩天楼高90米,呈&品&字形;整个车站内设9个站台。北京西客站的投资总额达23.5亿元。北京西站是京九线的龙头工程,这里开出的旅客列车可直达香港九龙。
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站”的北京西客站最高客运能力可达每日90对列车60万人次,是世界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的发展,北京西客站已成为北京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北京西客站出发的列车覆盖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香港、广州、深圳、武汉、西安、郑州、南昌、成都、重庆、长沙、石家庄、太原、福州、厦门、桂林、南宁、呼和浩特、西宁、济南、乌鲁木齐、昆明等;
北京西客站是首都的窗口,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目前接发旅客列车已达70-90对/天,日均客流量18-20万人,高峰期间日客流量达到40-60万人/天,每年覆盖人群近 1.8 亿次。西客站北广场和南广场有许多公交线路的起点站。将来还要修建北京站到北京西站的地铁。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13:06
工程款层层被截留施工过程偷工减料
一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子工程――北京十三陵镇辛庄村护岸工程竣工不足一年,屡屡出现坍塌,原来,工程款层层被截留,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据悉,工程款从镇水务站流转到工程承包人手中时,每立方米由155.82元变成了70~80元。
工程验收后屡屡坍塌
辛庄村河道护岸工程于去年5月开工,当年9月验收完工。今年7月份,在工程竣工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一段20余米的护岸墙坍塌。截至目前,辛庄村范围内已有4处数十米的护岸出现坍塌。这项工程因此被村民们指为“豆腐渣工程”。
记者在护岸工程沿线找到了几处坍塌地点。发现挖开的护岸内部填充着大小不一的碎石块和鹅卵石,石块零散地码在一起,石块之间并未用水泥砂浆连接,只有一些碎土。
施工人员承认偷工减料
黑山寨小流域治理工程由昌平区水务局分配到十三陵镇水务站,水务站又与村集体签订合同,之后再分包给当地村民建设。
村民全福来参与了护岸工程的施工,他说:“我们干活时,都是先用块石垒外面的石板,然后再往里填碎石和河泥。”全福来说,只是在“上面”有人来检查时,他们才认真铺水泥、垒石块,但监工者一走,大家又都开始垒河泥和碎石,根本不铺水泥。工程承包人之一王玉军也承认:“我们使用的泥沙就是在河道里挖的。”工程用款遭层层截留
据了解,为完成辛庄村河道护岸工程,昌平区水务局共拨给十三陵镇元工程款。根据预算,建设一立方米的工程,需要155.82元。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工程款在流转过程中被层层截留。十三陵镇水务站以每立方米90元的价格与辛庄村签订了合同。工程款被截留了每立方米65.82元;在辛庄村委会将工程分包给村民的过程中,又以手续费的名义每立方米扣除10元。此外,由于有些地方有石料,可以就地取材,再少拨给10元。就这样,工程款到了具体的承包人手中时,又由90元变成了每立方米70~80元。
“70元到80元这个价,连成本都不够,为了能挣到钱,村民们采取各种办法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不变的湖南人,永恒的中国心§§※※←←▲▲
回复时间: 22:14
还好我不是司机`
----------------------------------------------
西北山高水又长.
男儿岂能老故乡。
黄河后浪推前浪.
跳上浪头干一场。
回复时间: 20:13
回复时间: 18:10
支持灌水。
回复时间: 00:16
对,搞晕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福立交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