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物技术的同学来说,入党同学意见模板到底有没有

生物技术专业-广西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日 10:05&
广西大学本科专业评估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
主要执笔人(签名): & &姜 伟
学院审核人(签名): & &何勇强
2016年3月25日
专业现状概述
生物技术专业创办于1990年,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办的生物技术专业之一。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与努力,尤其近年来经过“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以及广西优势、优质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发酵工程硕士点和工程类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及药学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理工科学实验中心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广西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共有教师35人。其中职称结构为:教授15人,占教师总人数42.86%,副教授7人,占教师总人数20.00%,其中博士生导师 9人;学历结构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占教师总人数68.57%。年龄结构:35岁以下教师8人,占教师总人数22.86%。36-40岁7人,占20.00%。41-50岁以上14人,占40.00%。51岁以上6人,占17.14%。本专业聘请企业导师8名(含科研院所),其中3位具有博士学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广西自治区教学团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开设的《病毒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一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三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1项。
生物技术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发展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了理论框架,并用于指导本科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了“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校内外实习基地”三大平台,推行了“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问题引导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热爱本科教学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启蒙科学思维的教授博士论坛、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力的生物驿站”五大举措,实施了“综合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参加高级别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低年级开始的从院级到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省部国家级学科竞赛”四大工程。显著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研动手能力。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生物技术专业2015年全国排名为第7位。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211人,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129人,在校博士生43人。平均年度招生60人左右。本专业建设从广西亚热带优势生物资源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广西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生物技术品牌专业,在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本专业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我区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科,应用基础研究型。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继续深造潜质的研究型人才。
围绕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制定了专门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本标准细分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三方面:
(1)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必要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在哲学及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对文学、数学等进行一定的修习;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应系统掌握生命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制图、概率论、线性代数、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免疫学、仪器分析、发育生物学等基本知识,是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及工作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应能熟练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
(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坚实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有所长的人才。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实验技术;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原理。
能够借助工具书完成实验设计,熟练掌握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具备应用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开展生物学科学研究、试验的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物技术学科的科学试验,拓展知识面,具有运用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综合素质方面,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生应当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坚定生物技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理念。学生应认识生命科学基础对生物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生命科学的新成果,努力提高自我能力,拓宽发展的舞台。
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学生应当具有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生产的基本素质,恪守学术规范,有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从事生物技术相关工作的基础。
具体专业质量标准请参见附件“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质量标准(版)”
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建设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实际情况出发,在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框架下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综合体现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实际进展,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近年来,我们一直以广西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导向,以全程互动为核心,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根据广西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
年和年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了部分生物行业的专家、企业高管和往年毕业的校友参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广西生物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实现校企全程互动的教学模式。
学院重视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已经与家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协议。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实现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基础,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兼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使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场所的实习,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院则根据企业的需求,适当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起做研究,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加快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实现个性化培养。
本专业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大二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实行双向选择。喜欢科学研究的同学可以选择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而喜欢应用研究的同学可以选择主要从事应用开发的老师作为导师。导师选定后,导师要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培养。
表1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实现矩阵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实现矩阵
目标(标准)构成
培养目标(标准)
实现课程(途径)
A.知识方面,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必要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A1 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在哲学及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必要的知识,对文学、数学等进行一定的修习;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识教育选修课、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等。
A2 学生应系统掌握生命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制图、概率论、线性代数、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免疫学、仪器分析、发育生物学等基本知识,是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及工作的基础。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制图、概率论、线性代数、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免疫学、仪器分析、发育生物学等。
A3 学生应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应能熟练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技术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基础生物工程实验、植物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病毒学、生物技术营销学等。
B.能力方面,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坚实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有所长的人才。
B1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实验技术;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原理。
生物质工程、生物制氢、沼气技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生物工程设备、植物生理学、RNA生物学。
B2能够借助工具书完成实验设计,熟练掌握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具备应用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工业微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农业微生物技术、环境微生物工程、污染生态学、药物分子生物学、活性天然产物化学、生物仪器设备原理及操作、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品与工艺学。
B3具备开展生物学科学研究、试验的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物技术学科的科学试验,拓展知识面,具有运用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基础生物学实验、生化实验、微生物实验、生物技术实验等实验课,毕业实习、认知实习、创新实践学分、专业学科竞赛、完成科研项目、专业实践等。
C.素质方面,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C1学生应当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坚定生物技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理念。学生应认识生命科学基础对生物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生命科学的新成果,努力提高自我能力,拓宽发展的舞台。
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以及党和国家最新生命科学方面的文件。
C2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识教育选修课、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等。
C3 学生应当具有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生产的基本素质,恪守学术规范,有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从事生物技术相关工作的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识教育选修课、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生物技术相关文献等。
C4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肩负起从事生产和各项工作。
体育(一)、体育(二)等
具体培养方案请参见附件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版)。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专业继续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计划、教学条件、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与发展。
1.5.1 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把握广西经济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科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产学研结合,实现在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全程互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人才。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注意培育优势学科群体和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竞争实力的师资队伍。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更新办学条件,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以质量求生存”,努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特色鲜明,把生物技术专业办成广西一流、富有泛北部湾特色的品牌专业,为社会输送基础扎实、技能优良、创新能力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形成具有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我更新和提高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体系,师资水平较高,所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广、专业理论与技能基础扎实,受过较广泛的生物技术前沿知识熏陶,具有从事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的基本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
争取经过建设,把生物技术专业建成广西一流及我国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的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东盟国家的一扇展示窗口。
1.5.2师资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学术梯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整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学科研水平高。
(1)重视在职教师的素质提高。制定出相关教师进修计划,为教师在职提高、高级访问学者出访、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单科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所有的青年教师均落实了一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导师。
(3)开展教学法研究,组成课程教学小组,观摩听课,互相提高教学水平。
(4)以实验基地为平台,团队为力量,科研项目为纽带,组织教师申报承担科研项目,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项目的开展使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科研也有利于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为争取国家基金、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奠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国际著名刊物投稿,提高SCI、EI等的收录数。
(5)继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特别是科研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在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既要注意对重点学科人才的加强,同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增强多学科交流,使师资队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6)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师资培养渠道,实现师资培养的持续性,继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建立院内学术报告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建立教师校外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1.5.3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施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要求,按计划充实、更新实验设备,使学生在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之外,能操作若干先进仪器,更快地接近行业的前沿领域。对于高档精密仪器,如基因枪、液质联用系统等,力求品种全,使用率高,并实行专人管理,保证仪器的高效运行。 &
(2)实习基地建设 &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场所,所以基地建设甚为重要。我们计划在广西各主要地市联系建立多家紧密型实习基地,这样既可缓解本专业实习基地紧张的状况,又可探索拓宽学生毕业后择业的路子,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
通过建设,使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等教学条件能完全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1.5.4专业课程建设
(1)重点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施培养方案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规范化制度化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计划每年启动1~2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要求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项目规范化、上档次。成熟一门,验收一门。加强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进一步建设,争创省级精品课程。 &
(2)专业选修课课程建设 &
提高现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建设好生物技术前沿学科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科学研究能力。 &
(3)教材建设与课程内容建设 &
加强教材建设,继续选用内容较新的21世纪教材、优秀教材、获奖教材外。提高自编实验教材的质量,争取在教材出版上有新的突破。对部分双语教学课程,继续选用国外原版优秀教材,并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对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提高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 &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计划在今后的几年里,继续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采用讨论课等形式丰富教学方法。
(5)教学管理建设
制定适合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管理。 &
(6)教风、学风建设
制定相应措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将教学事故和学生违纪情况降低到最低水平。规范院级学术活动与教研活动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
(7)专业特色建设
根据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突出应用性。继续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素质拓展体系和学校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加大教师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
经过建设,使生物技术专业建成广西第一,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生命科学代表着自然科学的前沿,正在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产业和新生力量,直接导致医药卫生、能源、农业、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革命,推动着新经济的进步,带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在年生物技术产业进入辉煌发展时期,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广西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物种数最多的省区之一。2012年起,我区开展战略性产业体系升级,把“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14+10”产业体系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向,符合我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创新基础和资源禀赋实际,产业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经济效益佳。这次产业升级不仅为我区产业体系优化、突出特色领域加快发展,迅速提升我区经济地位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体制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生物技术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在短期内我国成为生物技术产业化领域强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作为广西大学生命科学类的专业教师,我们已经注意到,我校生命科学类本科教学存在一定不足,专业建设的针对性不强,服务广西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较低。面对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质材料、海洋生物、中草药、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资源等),企业亟待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但是,我们不仅缺少实用型技术,而且不能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脱节一方面制约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我校的生物技术本科教学迫切需要面向资源、面向企业需求的深度改革。
1.6.2 应对措施
(1)广泛社会调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拥有我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面积,丰富的生物资源给广西的生物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原料。广西木薯、甘蔗等非粮型能源(也被称为绿色石油)作物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非粮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目前,我区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中成药、蔗糖、绿色食品和保健品产业、花卉园艺产业、茶业、林业等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及生物农业在内的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针对我区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及部分应用技术的前期研究。同时,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以有生命物质作为手段来影响或改变无生命现象,或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技术来影响或改变有生命现象的自然过程,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研究重点在生物农业领域,引入生物技术方法。
(2)成立校企合作组织,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的协同创新机制。
积极组建由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专家、用人单位代表参与的合作联盟协调小组,共同协商解决人才培养、企业职工培训、企业技术攻关的问题。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调整、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就业推荐及效果反馈等方面,广泛听取和征求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其次,根据企业的要求,共同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技术咨询服务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再者,共同制定一系列合作制度,明确合作项目主体及其职责,使合作更加规范、有序。
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构筑创新平台,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稳定的协同创新机制,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3)与企业合作,确定的培养目标,依托企业生产过程,构建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根据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重组内容,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例如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广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下列问题:过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面面俱到,内容过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由于知识分割过细,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考虑,这样会产生导致某些教学内容在每门课程中都讲,产生不必要的重复,而某些知识点在每门课程中都没有讲。压缩部分理论课,增加实践类课程,尤其是面向生产过程的课程的比重。
(4)推进企业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达到“教、学、做”的统一,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摆脱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突出“实验技能为本位”的实践课程,以掌握实验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材施教,强化科研训练,按照‘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要求,把实践类课程搬到车间、搬到企业实验室。
生物技术专业以理为主、系统掌握生命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重在生命科学技术应用,掌握生物工程产业基本实验技能。可以通过校企对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5)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学校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模式的先进制造技术学习班,教师在行业协会兼职,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讲学或短期工作、实践进修;聘请企业院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和学术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校企双方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6)健全人才培养效果的“反馈机制”。
大学的产品就是人才培养,产品质量需要在实践中检测。人才培养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学科知识考核、相关能力考查,以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奖励等方式来体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最终的就业状况来体现。相对于前者,后者更能体现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就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
数量与结构
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共有教师35人。其中职称结构为:教授15人,占教师总人数42.86%,副教授7人,占教师总人数20.00%,其中博士生导师 9人;学历结构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占教师总人数68.57%。年龄结构:35岁以下教师5人,占教师总人数14.28%。36-40岁10人,占28.57%。41-50岁以上13人,占37.14%。51岁以上7人,占20.00%。已经形成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 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 人,广西“八桂学者”3人,广西“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 人, 广西“百人计划”入选人选4人,引进学术带头人3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教育教学水平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教师均符合高校岗位教师资格,100%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专业课均由讲师以上职称教师主讲,生物技术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且年均学时在160学时/学年以上。下一步,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把重点放在群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的提高上,以促成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等诸方面,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有符合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的师资培养计划,加强了本专业师资力量;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事实导师制。目前有1名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符合要求,学院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均在良好以上;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努力拼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术气氛活跃,注重科研、教研活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教师教学过程规范,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和加强教学质量及师德建设,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制度。由校、院专家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和考查考试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采取的方式包括听课,与学生座谈等,及时采集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
(2)学校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对对所学课程及课任教师进行打分评价。评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这一措施使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保证和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
(3)学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和老师的讲课效果,每学期组织学院领导、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和教研室主任现场听课,定期召开教学情况研讨会,将听课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 &
(5)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学院对所有毕业生毕业去向以及工作情况做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信息,以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2015年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中。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综合竞争力在中国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行名列第7位。
教师教学投入
2014年以来生物技术专业累计发表论文63篇,主持项目41项,其中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9项,科研经费总额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已经形成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锐意改革,积极创新,近几年立项一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A类2项、一般项目B类1项。
表 1 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教师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
高水平教学团队质量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保善、李有志、何勇强、陆光涛、姜伯乐、韦宇拓、蒙姣荣、商巾杰、李小娟、梁晓夏、樊宪伟、张云开
2011JGZ003
立足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优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
何勇强、白先放、商巾杰、樊宪伟、李小娟、黄鲲、卢春花、张云开
一般项目A类
2011JGA002
全方位立体式《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冯家勋、梁静娟、张锡贞、杨辉、白先放、陆 &坚、申佩弘、梁海秋、汪嵘
一般项目A类
2011JGA003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卢洁、刘海东、李小娟、黄时海、张锡贞、周嫱
一般项目B类
2013JGB105
为了保证教师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提高教师聘用标准, 主要选拔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及博士后担任专任教师,使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的专门训练, 使高校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三是建立教师进修提高的保障机制,以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注重教师科研实践训练,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交流和国内外研修。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教师现代培训资源,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是不断强化师德建设,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还要规范学术道德,倡导脚踏实地、执著求真的学术风范,纠正急功近利、浮躁冒进的不正之风,打击学术上弄虚作假,维护学术纯洁;五是大力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使广大教师开阔视野,丰富学术背景。教师对外合作与交流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有利于紧跟国际科技与学术前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丰富学术背景。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虽然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
2.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 &
这个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国家级的奖项和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的获得者,即专业领域知名的顶级拔尖人才太少、几乎没有,仅有八桂学者3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是,获得国家及省级人才奖励计划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3 人,广西“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7 人, 广西“百人计划”入选人选1人,其中还有重复人选,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高。 &
(2)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
多年来,我们一直对外加大力度宣传、多方联络,并且制订了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试图引进能在学科带头的省级、乃至国家级拔尖人才。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在于,一是,地域受限;二是,拔尖人才的使用和成长既需要高端仪器设备的硬环境、又需要团队的软环境,而我们很难在这两方面同时满足。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尚未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
2.5.2 应对措施:
(1)重视在职教师的素质提高。制定出相关教师进修计划,为教师在职提高、高级访问学者出访、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单科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2)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所有的青年教师均落实了一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导师。
(3)开展教学法研究,组成课程教学小组,观摩听课,互相提高教学水平。
(4)以实验基地为平台,团队为力量,科研项目为纽带,组织教师申报承担科研项目,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项目的开展使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科研也有利于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为争取国家基金、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奠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国际著名刊物投稿,提高SCI、EI等的收录数。
(5)继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特别是科研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在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既要注意对重点学科人才的加强,同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增强多学科交流,使师资队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6)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师资培养渠道,实现师资培养的持续性,继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建立院内学术报告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建立教师校外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近三年学校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投入本专业的建设经费为50万元;学校下拨教学实习经费等10万;2016年生物技术专业获“广西高校优质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经费150万元,2017年建设经费50万元。
本专业非常重视与生物技术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先后与19家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除了注重校外科研实习基地的建设之外,本专业也在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基础生物学实验”、“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等生物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分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2007年被评为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考核专家组的考评。目前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100.5 m2,教学实验设备总值3520.58万元,其中价值超过5000元的仪器设备776台套,本科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7.4万元;每学年均有50名左右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设备年更新率平均保持在30%以上,并保持着高效、低耗、整洁的运行状态,方便师生开展科研活动,保证了高质量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为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绿色、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教学项目, 依托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建设项目计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与利用,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
课程建设中,针对培养目标要求,注重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优化,对专业基础课程,突出后续课程的应用要求的基本概念。对于专业课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突出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课程体系能围绕培养目标形成互相融合的整体。
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等方式,大力改革以前因课程教学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单一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内容重复,尽量做到各门课程教授内容互相配合,但又不重复,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用较少的课时讲授更多、更完整的知识。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更新。每个专业选择1-3门有专业特色、覆盖面大、师资队伍较强、有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重新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删除课程中和相邻课程间重复的内容和陈旧内容,增加各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内容,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与研究前沿等,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总量120门,其中通识必修课12门;通识选修课5门;学科基础必修课10门;学科基础选修课14门(其中限制选修5门);专业必修课6门;专业选修课34门(其中限制选修4门);实践必修课10门;实践选修课29门(其中限制选修3门)。专业实践占比毕业学分比例36.90%,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含企业实践)占毕业学分比例20.94%。核心课程为: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自治区精品课程)、植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实验、生化技术、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基础生物工程实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病毒学(自治区精品课程)等。此外还有特色课程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生物技术实验(实验课独立设课)、基础生物工程实验(实验课独立设课)等。在学校和学院不同层面都建立有教学质量监督制度,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本专业教师积极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教学成果丰硕,其中《病毒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区级精品课程。本专业还拥有区级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和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我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教材选用密切结合广西实际和本专业特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努力提高教材选用质量,是我院教材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各专业的主要课程都尽可能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优秀教材、21世纪推荐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教材。
根据学校有关教材编写立项、出版制度,我院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把教学改革的成果融入到自编教材中,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已与南宁市经济开发区、梧州市高新区、北海市高新区、桂林市团委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开展了交流,并签订合作协议。
本专业非常重视与生物技术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先后与19家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1. 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
2.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2004年。
3. 南宁中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4.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农药有限公司,2007年。
5. 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
6. 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2009年。
7. 燕京啤酒(桂林漓湶)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8. 广西凭祥市丰浩酒精有限公司,2009年。
9. 南宁富莱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
10.广西轻工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10年。
11.广西奥立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
12.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
13.广西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2015年。
14.广西梧州工业园区(梧州高新区),2015年。
15.广西新胜利集团公司,2015年。
16.广西南宁市邕检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
17.广西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
18.南宁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
19.广西科学院,2016年。
以上的校外科研实习基地签订与建设,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实习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保障。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3.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秀教学资源短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虽已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但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还不够,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实际可用的资源很少。而且后续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资源没有补充发展。很多课程资源被评选为“优质”教学资源后,就没有再补充、更新了,没有新的发展,缺乏及时的维护和使用。
(2)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教师想得到一些与教学、备课相关的资源,而学生也希望得到更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的教学资源建设时设计的对象一般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必然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但目前绝大多数优质教学资源的内容建设还是以教为主,只为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服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等并没有太多支持。
(4)与高新区的交流合作停留在学院与高新区的交流为主,深入到学生与企业的全程互动,还没有全面铺开。可能原因是专业对接需要推进。实习过程中发现个别基地没有过去积极配合。可能原因有大环境下企业经营困难的、有校企合作基础薄弱的。
(5)相比其他211大学相关专业,接受社会捐赠太少。主要原因是国内区内生物产业本身不发达,同时校企合作不深入。
2.5.2 应对措施:
(1)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即对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进行移植改造,用新的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现;自主开发创作,选取教师和学生创作的优秀电子作品和教案课件,将其发布在网络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购置成熟的商业资源库,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全方位获取各种媒体及网上开放性的公共教学资源。网络上有很多开放性资源,尤其是有大量的教学素材,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或者经过重新整合创作再用于教学。
(2)引进先进教材,加强新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一般是从教材和大纲出发的,其中教材是基础。优质教学资源的后续建设没做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材改版换代后,其它资源建设没有同步跟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教材。具体来说,就是这种教材能够系统地展示指导专业领域知识的发展,给我们提供实用先进的信息,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我们要引进世界上著名教育出版公司的教材建设理念,通过消化吸收,结合我国教学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关注世界科技教育的前沿领域,保持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与时俱进。建设多层次的实用型教材,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教材,其层次是不同的,只有建设分层次、多样化的精品教材,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建设优秀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学者对学科知识和教学活动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他们了解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知道如何设置章节和知识点。他们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之初,就会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学习条件、能力的差异性,学习时间的业余、零碎性,也会考虑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将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这样才能建设出拥有相当丰富的,并且能够不断充实和更新,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各类社会成员多样化、个别化终身学习需求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4)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的需要,应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方面,应研究不同课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类型及特征,要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课程应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传统教导性转向对话性;在教学内容上,建设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5)加强校友联系,更重要的是加强校企对接。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培养“共同点”。努力培育学院自身成果转化的生物企业成长,同时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基础牢固的新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广西大学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面向国家和地域经济发展,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战略,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与实践,坚持理工复合型的培养模式,以学科发展带动本科教学,以科研促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生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科研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生物技术和工程相关的生产、开发、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本专业以广西生物产业发展对高水平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全程互动为核心,立足广西生物资源,依靠坚实的重点学科基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广西经济发展前沿,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根据广西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
2015年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了生物产业界的专家、企业高管和校友参加讨论,认真听取并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培养更多符合广西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和管理等资源,实现校企全程互动的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重视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已经与19家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协议。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实现“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基础,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兼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使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场所的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院则根据企业的需求,适当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起开展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加快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实现个性化培养。
引入“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大二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实行双向选择,让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学有所长。导师确定后,要具体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研究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
经过系列教学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效:近三年,生物技术专业1人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全国挑战杯三等奖、1人次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共青团员、2人次获得广西优秀毕业生、1人次获得广西三好学生、1人次获得广西优秀学生干部、27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1人次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40人次获校级三好学生、85人次在各级别的学科竞赛获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1.67% 、88.24%和84.62%,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的升硕率分别为39.13% 、25.49%和23.08%,每年都有数名同学到国外高校、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和中科院各研究所等继续深造。
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过程中,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1)注重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削减传统教学内容,增加现代科技内容,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水平;(2)课程设置注意专业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特性,同时增设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的学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课程体系设置充分考虑“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从2013级开始,开设了“创新实践”必修课(2学分)。该课程不进行课堂讲授,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在是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研究或者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该“创新实践”课程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可以获得学分。
针对培养目标要求,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优化,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等方式,大力改革以前因课程教学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单一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内容重复,尽量做到各门课程教授内容互相配合,但又不重复,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用较少的课时讲授更多、更完整的知识。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本学科方向的特点,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将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如何勇强教授在《生物信息学》、蒋承建教授在《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自己承担国家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和加快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院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克服传统的灌输式的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措施
1、转变观念。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
2、改变满堂灌。
本专业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命题讨论、演示法、范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改变了过去那种面面俱到、满堂灌输让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据近年来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本人的研究成果,把新的知识、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师提问、演示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3. 加强双语教学。
学院已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共4门,分别为:《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开出双语教学课程门数占学院专业课程总门数的11%。学院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自编双语教学教材,李楠老师自编《生物化学》双语课程的教材已由学校立项建设;冯家勋教授自编的《微生物遗传学》双语教学英文教材,陈保善教授自编的《病毒学》双语教学英文教材已应用于双语教学实际中。
4、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以专业优势为基础,构建“实验技能为本位”的实验课程体系,采取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授课为辅,进行实验课独立设课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立项进行实验课独立设课建设的课程有六门,分别是:“生物技术实验”、“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工程实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课独立设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已初见成效,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改革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教学。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接受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6、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作为整个课程教学环节最后一环,设计科学的考试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学院很重视考试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进行多样考试方法进行考核。如采取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专业课采用这种方式考核,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成效
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从在课堂上死记硬背上课内容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思考、主动吸收,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2. 学院现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病毒学》。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既教授了学生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外语能力。
3. 通过生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紧密结合,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
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生物技术实验”、“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工程实验”、“组织培养技术”等生物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分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2007年被评为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考核专家组的考评。目前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100.5 m2,教学实验设备总值3520.58万元,其中价值超过5000元的仪器设备776台套,本科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7.4万元;每学年均有50名左右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设备年更新率平均保持在30%以上,并保持着高效、低耗、整洁的运行状态,方便师生开展科研活动,保证了高质量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依托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建设项目计划,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包括发酵工程车间、生物制药车间和三废处理车间,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深度融合和科研-教学-实习的全程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校内实践实习的教学要求。
与区内高新技术开发区、科研单位、企业等19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有钦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凭祥丰浩酒精有限公司、南宁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广西药用植物园药厂等,在专业的现场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四级(国家级、区级、校级、院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自主申请并完成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和学院级创新实践研究计划项目,指导本科生撰写科技论文、申请发明专利。每年组织一次以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为品牌的大型学生学术系列活动,多层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特色,逐步形成学生学术活动品牌并制度化,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氛围。
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注意结合生产实际,这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绝大多数能结合工厂实际,题目多样化,学生能根据以后自己的就业去向选择题目,因此积极性较教高,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良好。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强调更新率,2014届、2015届、2016届都能做到每届的新题率在80%以上。学院强化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学院、系、答辩小组三级把关,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生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加强学生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学院着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一切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起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实践技能的“综合类活动”和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类活动”两大模块,旨在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并行,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促进了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
第二,课内外与校内外融为一体。注重搭建实践平台,使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有效延伸。一方面,根据学生实践需要整合校内资源,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学术科技类和专业竞赛类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更加紧密,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已与19家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协议,校企、校地间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实现第二课堂活动运行高效有序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起学院、系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活动过程的实施等;二是建立起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科学的评价权重和统计方法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考核;三是建立起人财物三到位的保障机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的“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由于教师资源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主动性的问题,目前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导师,制定学习计划、研究计划和发展计划,实行个性化培养。下一步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几位在“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典型,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在课程教学方面,双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以及课程中心建设方面有待加强,缺乏具有影响力、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课堂外学习的需求。下一步要将部分重点课程教学录像上网,大力建设课程网站,开展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使之成为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
实践教学方面,目前与高新区的交流合作停留在学院与高新区的交流为主,深入到学生与企业的全程互动,还没有全面铺开。可能原因是专业对接需要推进。下一步要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培养“共同点”。
年,生物技术专业报道人数分别为61、55和63人。从生源性别看:男生占59%,女生占41%。从生源民族看:汉族占83%,少数民族占17%。从生源区域看:广西占73%,外省占27%。学院的教学质量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生源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服务、引导、管理的工作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学生教育活动,精心搭建综合素质培养载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探索学生的成才之路。
学院目前有辅导员3名,班主任16名,全部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是一支具有高学历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举办了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大学生理想信念主题报告会、本科生党员党性修养报告会、本科生党员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每年还组织开展多种类型座谈会及参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院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开展专业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优质特色的品牌活动,活动效果突出。学院连续五年举办的“科技学术节”活动,引导同学们参加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安排学生参观生物企业,请有名的教授和企业家作有关学科研究或专业思想的专题报告等,加深学生对学院学科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月教育活动、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解决同学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其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并具备了承受挫折的能力。近三年来我院没有一名本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诱发不良行为。
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学生认为能够更好地了解学院专业知识和前景,学习氛围良好,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学院重视对本科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每年组织本科新生学习《广西大学本科生学生手册》,并进行考试,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遵守的纪律;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院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专门成立学风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党政一把手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工作组的职责主要是对本学院的学风建设进行决策、协调和组织实施。学院制定了学生建设方案,以思想引领为重点,以健全激励机制为导向,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针对学院学科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结合以大学创新创业计划、本科生导师制、挑战杯、创业大赛、学术报告会等政策措施,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院学风建设。近三年,学院因各种原因违纪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共3人次。
(2)学习效果
近三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1人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全国挑战杯三等奖、1人次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共青团员、2人次获得广西优秀毕业生、1人次获得广西三好学生、1人次获得广西优秀学生干部、27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71人次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40人次获校级三好学生、85人次在各级别的学科竞赛获奖。
(3)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满意度
学院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感到比较满意,特别是学院基础设施和学院服务与管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学院每学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和专任教师代表与各班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学生将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如实反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建议以及意见,学院及时了解,及时解决,学生对学院任课教师、以及教学资源满意度较高。
学生对学院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学生对我院教学设施及环境整体满意。
学生对学院服务与管理的满意度:学生对我院的服务与管理满意度较高。
就业与发展
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三年来,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1.67%、88.24%和84.62%,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的升硕率分别为39.13%、25.49%和23.08%。每年都有数名同学到国外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和中科院各研究所等继续深造。据统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地域流向没有特别要求,分布较为均匀。
我们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学院为更好地了解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们不间断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和比较满意率大于90%。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生班主任一般由专任教师兼职,而且大多为刚入职的青年博士,这些年轻教师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以及时间问题,导致并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甚至出现一年到头,学生只能见到班主任1-2次的情况,给很多学生留下一种“不管事”的印象。现阶段大部分本科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由于刚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进入大学后,如果没有老师及时正确的对其大学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很大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懒散、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年轻教师也并不是不想花时间和精力来做好班主任的工作,但由于其自身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家庭生活的压力,导致其很难调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对措施: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兼职班主任,甚至可以返聘部分刚刚退休且身体条件允许,自身又有这方面的意愿的老教师全职开展班主任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兼职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可适当减轻其教学和科研任务,能够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班主任工作。
学生就业:受到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较少,即使是对口工作,大部分输出方向是销售。因此,尽管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但大部分都不是从事对口工作。这说明我们培养的生物专业人才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行业内相关企业的用人要求,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改变这种现状,要求我们继续加强“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在学校和学院不同层面都建立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学校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制度。由校、院专家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和考查考试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采取的方式包括听课,与学生座谈等,及时采集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
(2)学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和老师的讲课效果,每学期组织学院领导、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和教研室主任现场听课,定期召开教学情况研讨会,将听课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
(3)强调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在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岗位考核、职称晋升中,严格考核对教学规定的执行情况,对违反教案制度者要给予严肃处理。各主要教学环节有完善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保证了学院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4)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评教、领导评教(系主任副主任、院领导)和学生评教等制度,通过广泛多样的评教活动,建立起以自我约束为主,制度监督为辅的质量保证体系,较为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交流,提高了各环节的教学质量,增进了师生相互了解和学风的好转,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学院层面上,定期召开教学情况研讨会,将听课意见和评教情况反馈给任课老师,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对对所学课程及课任教师进行打分评价。评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这一措施使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保证和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2)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学院对所有毕业生毕业去向以及工作情况做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信息,以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教学监控与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评教随意性较大,主观性较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数据不足,定性分析结论过多,甚至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此外,缺乏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表现在教学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做到信息上通下达。
应对措施:一方面,评教信息进一步量化,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关键性数据的积累,自然而然的在年终形成量化的评价。另一方面,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的公开,让任课教师能够及时的获得教学质量信息,从而及时的进行自我调整。
专业特色与优势
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1)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与项目简介 &
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继续深造潜质的研究型人才。本项目研究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了理论框架,并用于指导本科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了“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校内外实习基地”三大平台,推行了“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问题引导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热爱本科教学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启蒙科学思维的教授博士论坛、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力的生物驿站”五大举措,实施了“综合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参加高级别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低年级开始的从院级到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省部国家级学科竞赛”四大工程,出版了《地方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专著1部和发表了系列教改论文48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8篇。
项目构建了开放共享的高质量研讨课程群,其中获得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 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 门。项目构建高起点的实验教学平台,建成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项目建成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获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
(2)项目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条件不足,多人合做一个实验、动手机会不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教材内容滞后,学科前沿性内容不足,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学术水平不够不能满足教学内容具有学术性和前沿性的问题;对学生科研训练不足、学生科研方法掌握不够、学生学术氛围不浓的问题。
(3)项目实施与主要举措 &
优化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以培养计划的法定形式推动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如设立创新课程学分,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课;建立科研有效反哺教学的模式,将教师的科研方法和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问题引导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建设开放共享的研讨课程群,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课堂开展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打造一支热爱本科生教学的高水平创新教师团队。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率达到100%,让每门课都有最好的老师教。
开设启迪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教授博士论坛:教授博士每年至少要为本科生主讲1次学术报告会,让本科生了解国内外学科最新进展以及教授博士本人在科学研究中是如何创新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生物驿站”为抓手,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营造本科生主体的学术氛围。
(4)项目的创新点 &
秉承“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让每门课都有最好的老师教”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改革主线,构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校内外实习基地”三大平台,推行“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问题引导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热爱本科教学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启迪科学思维的教授博士论坛、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力的生物驿站”五大举措,实施“综合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参加高级别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低年级开始的从院级到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省部国家级学科竞赛”四大工程,促进本科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
打造了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科教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强化在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鼓励教师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组建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八桂学者”、自治区教学名师、学术骨干在内的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率达到100%,让每门课都有最好的老师教。
构建了以“生物驿站”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开展以生物驿站(科技学术节)为核心的系列大型本科生学术活动,以生物产业专项调研、创新实验交流报告会、生物知识竞赛、企业家论坛、学术沙龙、考研经验交流会、生物报刊制作等为内容,多层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特色,逐步形成学生学术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营造本科生主体的学术氛围。
(5)项目实施效果 &
实施显著提升了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在国内的影响力,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先后被评为广西优势专业和广西优质专业,在“2015年和2016年中国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行榜”的313所大学中分列第7和10位。
实施12年以来,受益学生共896名,获“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奖7项,其中二等奖1项。近10年年均升硕率达37%,考上清华大学6人,名列广西大学榜首。2006届张海涛本科毕业9年就被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本项目成果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全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五所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参考了本项目的经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推动了当地生物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冯家勋院长在全国的教学研讨会上做经验介绍,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促进教学
(1)以教学案例的方式将转化到理论课教学。典型课程包括: &
《酶工程》课程:涉及的科研成果有“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及“蛋白质分子模拟”等。课堂上,以发酵生产啤酒工业用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为例,理论联系实践地向学生解说如何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获得成功。在酶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与动态这一章节中,讲解了广西大学和南宁中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如何利用科研优势,开发出了以广西丰富的木薯淀粉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制造转化酶,将木薯淀粉转化为应用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海藻糖。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投身科技开发的热情。 &
(2)科研实例课堂再现缓解课堂学习难度。 &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基因概念、大分子结构、代谢途径等问题复杂且抽象,在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方面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推理、演绎能力。在教学中,主讲教师运用类比、模拟等方法,从科研成果中找例子,启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概念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教师的网上评教中,多位同学认为“讲课通俗易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