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加国读高三或大一印度跟中国差距有多大大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大学生抛析》 精选一讯:成功案例抛析。大学生一方面赚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实践,对未来工作以后非常实用的东西,如果理财一定要选用适用的理财方式。而且对于自己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稳健的理财方式,尽量不要承受任何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以下大学生功案例抛析来参考。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1、一位同学的:通过勤工俭学或直接俭学获取500到1000元(当然有些人可以跳过这一步)需要1到2个月,在此期间,可以看看书籍,同时要关注行业。然后用少量可以模拟操试水,待到熟练赚钱后,再考虑大一些的投入。500到1000元的确很少,但这只是试水,即使只赚到几毛钱,甚至亏几百,都是有价值的,因为收获了实践经验。这么看来,其实不是,而是自己,用500到1000元换来对投资理财的认识,让自己有闲钱的时候不要坐等贬值,说不定还有钱赚。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2、浙师大男生小林,大二大三的学费都是通过理财赚到的。理财首先要有本金。小林说,因为爸妈对他比较放心,一进大学就把4年学费一起给他了,加上生活费、压岁钱,大一时自己手头上就有5~6万元钱了。小林进行了多元化的投资。经过一个亲戚介绍,他把其中一部分资金放到了一个P2P;自己又拿出一部分买了,还有些放到。今年上半年,股市红红火火,小林也拿出一部分资金入市。“前面赚了一点,后面基本上又赔回去了。本来放进去的钱就很少,主要是为了学习一下。”小林说。现在很多学生都会提前消费,小林也办了1张,他说办是为了更好地理财,不会像有的同学没节制地花钱透支。从大一开始,他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基本上数额超过100元的收支,他都会做记录。另外,他的手机上还关注了好几个理财微信公号,平时也会看看,或者去听听学校的理财讲座。当然,他也会利用假期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或实习,尽管赚的钱并不多。“其实通过合,自己挣学费也并不难。”当然,理财总是有风险的,小林的同学有、进军股市的,“亏得很惨的”也有。总得来说大学生做以稳为主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要理解挣钱的不易,不管收益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是理性,是否是经不住诱惑大肆消费的。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可总结出,理财投资其实有门槛的,地产、贵金属、股票都需要一定的资本,并且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时间去关注。作为大学生理财不推荐以上投资,风险大,占用时间也多,只能建议你考虑的基金或者存银行,或者,适合短期有一定的方式。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文中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媒体,不代表天眼立场。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二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如今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贬值了。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最近两周,记者深度访问了资深留学顾问、大企业资深HR、留学家庭、海归学子,并做了随机小调查,发现留学文凭贬值,海归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记者上周对杭州50位海归的随机采访发现,海归们对薪水不太满意,有28%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元的海归最多,占40%。这一数值,已经与杭州众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相差无几。而与这份尴尬的薪水相对应的,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家庭投入。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而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2007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短短9年间,出国人数暴增了近4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暴增了近10倍!浙江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有10000多人,这两年留学生回国出现高峰,有9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一边是留学回国之后的尴尬处境。很多工薪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教育,风险真的很大。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为了避开高考选择留学盲目选择金融专业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父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意味着多花60万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留学的背景优势已经很小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摆正自己的姿态扎扎实实做出来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在采访的近十家大公司中,快报记者发起一个关于应届海归薪水的小调查。除了一家金融公司明确表示起薪会在1万元以上外,其他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是普遍水平。我们具体来看看——一家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本科6000元,研究生7000元。一家知名医药公司: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1000元。一家国有金融公司浙江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基本招聘研究生,起薪10000元左右。一家浙江省分行:银行的起薪在6000元左右,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有较大比例增幅。一家韩国服饰公司的浙江分部:所有应届生起薪6500元,不分学历,不分是否有留学背景。一家杭州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起薪6000元,应届海归留学生6500元。一家杭州本土的影视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基本一致,税前元。一家知名的华东分部: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是元,985、211高校毕业生起薪是元,海归留学生的起薪也是元。一家工程公司的杭州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差不多,税前7000元,税后6000元。”从这个小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最多相差1000元。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花得到底值不值?小票个人感觉,6年时间花费200万,回国和应届毕业生工资相差不了多少,如果这6年时间你用这200万来投资理财,也许结果和现在会有所不同,总而言之,有利也有弊,出国,见识广,接触的东西也挺多,理财,能挣钱,有了钱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的过程中也需要慢慢的学习,学习的同时也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选择来,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票金所,安全可靠的历史年化收益:6%-12%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票金所~《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三据都市快报9月6日报道: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为避开高考选择留学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小林在澳洲参加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受访者供图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杭州延安路,很多建筑外立面上有雅思福考试培训机构的广告。 严嘉俊 图回国求职多次碰壁“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留学的背景优势已很小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摆正姿态扎实工作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腾讯财经”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此外,您还可以将腾讯财经添加到桌面,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源“都 市快报”微信名:微信ID:huijin51huijin51?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点击菜单栏一起开启理财之路?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惠金天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四这是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重高毕业后去澳洲留学为凑学费家里卖掉唯一一套住房6年后回国,用人单位最低只开出2000元底薪记者:胡信昌
何京京 张娜来源:都市快报据都市快报9月6日报道: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为避开高考选择留学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贷的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小林在澳洲参加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受访者供图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杭州延安路,很多建筑外立面上有雅思托福考试培训机构的广告。 严嘉俊 图回国求职多次碰壁“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留学的背景优势已很小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摆正姿态扎实工作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来源:都市快报记者:胡信昌
何京京 张娜↓戳这里,下载APP,立即获1688元大礼包《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五导读最近,留学依然待业、HR开始扔海归简历回国工作,薪水不如国内普通高校本科生相关新闻让人不禁质疑:“海归”真的贬值了吗?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与薪水对应的,却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家庭投入。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最近,杭州海归女孩的案例引发大讨论:高中毕业后去澳洲留学为凑学费家里卖掉唯一一套住房6年后回国用人单位最低只开出2000元底薪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为了避开高考选择留学盲目选择金融专业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父母卖掉唯一房产凑学费幸好及时买了一套……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贷的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回国后找工作受挫“你26岁还没任何工作经验吗?”“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有一位银行的面试官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对此,部分人士分析海归待业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留学却依然待业?留学凭什么不能待业?语言的某种使用总自带含义,不论是留学生自述还是媒体舆论,“留学却依然待业”的说法背后似乎暗含了三种认同:其一,默认国外教育优越于本国教育,按照教育回报理论,优质教育理应获得优质回报;其二,这里要算一笔经济账,花了高额的学费留学海外,回国后需要回本;其三,留学身份给了主体优越感,“留学”意味着就和别的大学生不一样,身份能带来竞争优势。但是,留学凭什么不能待业呢?当下留学生群体已发展为“平常”态势。留学生生源属性日趋平民化、大众化,破除认同三中的“身份优势”。此外,留学生同样身处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常态之中,并不是成功留学就可以,留学质量还需要劳动力市场来考核,这又破除了认同一和认同二中“理所应当的教育回本与优质回报”。大众化的中国留学从国际形势看,2015年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为126万多,约为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即每4个留学生当中,就有1位中国人。中国学生的留学费用以自费为主,主要依靠家庭资助。一般员工家庭在留学生家长中占比32%,仅次于中层领导家庭,相比2015年上升5个百分点。留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仅依靠身份标签失去传统的竞争优势。“裸归”的留学生们何谓“裸归”?“裸归”指在海外有教育经历,但是缺乏实习与就业经历的海归。但相比学校成绩,企业的雇主们更看重的是相关的工作经历。然而不堪的是,就美国而言,2016年中国送出的54万留学生中约37万留学美国,占比69%,然其中90%的学生都是裸归。留学前的非就业取向美国非营利机构世界教育服务2015年的数据表明,在留学前,相比印度学生(中国和印度是输送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最重视的职业前景,中国留学生把学校声望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名校情结深入民心。此外,中国留学生最热衷的还是商科、管理类和金融经济专业,而最大比例的印度学生选择了STEM学科,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美国的就业政策也为STEM专业的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作机会。举个例子,美国理工科的OPT(短期工作许可)期限为3年,而文商科类的期限只有1年。虽然目前中国留学生选择STEM学科的趋势加强,但仍需一段时间才能与市场吻合。留学结构VS回国结构人口结构的较量教育学者熊丙奇将留学归国群体假设为三个1/3,可能1/3为以往的精英留学,另外比1/3多一点的是中层次留学,最后的1/3是低端留学。按照这个结构来看,最后的1/3在国外很难找到工作,只能回国。中间的1/3大部分是回国的,尤其在各国陆续缩紧移民政策的背景下。而真正的精英留学这块,回国的人还是很少。权威调查显示,精英留学归来的人数大概只占了10%-20%,这是关键。摆正心态踏实干习一身武艺“留学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平庸的人更平庸”,留学的人有很多种,但待业的人只有一种。那些“只能依赖文凭才能优秀”的裸归学生和“仅一纸洋学历傍身”的低端留学生一旦被搁置在现实的就业竞争中时,最容易沦为“见光死”的群体,吃不开,混不好。在人才竞争中,“只有习得一身武艺,出海归来,看到的仍是一片蓝海”。然而,低龄留学潮和精英人才流失问题却凸显出此岸教育体系与经济发展的不完善之处。纵观历史发展,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产业和制度进步,2008年中组部实施了“千人计划”引进全球6000位顶尖人才,但是若要在国际舞台上出彩,仍需要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留学精英。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对于父母投资重金送子女留学你怎么看?本文声明:文章转自上观新闻,图文如有侵权,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每日会为您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并打造了多种,真诚为您的财富升值保驾护航。点击“阅读原文” 财富人生,从这里开始。推荐阅读【重磅】23省斥资45万亿!机会还是灾难?【重磅】马云飞上天!特朗普风中颤抖!【重磅】央行再放大招:要小心了!【热点】马云惊爆全场,说了些啥?【热点】特朗普对中国态度神逆转!【理财】出门再也不用带一堆现金了!【理财】借钱不丢人,借不到钱才丢人!【警惕】第二波骗补罚单公布,7家受罚!【警惕】新能源车补2020年恐完全取消?【警惕】北京三成新能源指标提前被预订!【观点】百人会,各部门大佬说了啥?《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六暑假将近结束,大一新生们也都提前开学,陆陆续续的迈入了新校园。关于大学生的生活费也在网上成了议论热点,大学生一个月多少的生活费才够用呢?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发出的帖子,引来网友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就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嫌少,怼她:我是不是亲生的?(⊙o⊙)…,不是亲生的就不给你钱了~义乌那位妈妈就提问说:我给孩子每月1200元只是用来吃饭的,购物等其他消费另算,难道真的少了吗?我该给女儿每月多少的生活费才合适呢?网友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飞:物价涨了,每月的花销也跟着涨。读大一时,学生街一份煎饼果子才2.5元,大三时变成3.5元,如今已经涨到5元左右了。物价上涨生活费水平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标准了!@基桑加尼:1200元真够少的,我2003年读大学时,都要1000一个月了,现在怎么也得三千吧。@易凡:我算了一笔账,1200元一月就是40元一天,“天天吃快餐够了,不能吃好的,不能买零食,不能逛街看电影.,这大学上的还有什么意思?@Pomelo:我是2010年读的大学,当时1000都不够,杭州消费确实高的,不过她可以自己自力更生,去偶尔兼职工作什么的。也有表示1200元的生活费是够的@“clare”:我们那时候什么都自己负责,1000元一个月。我2008年上的大学,所有的都自己负责,别说买衣服了,买手机都是自己买的。我觉得教育孩子最讲究功在平时,不能听从“女孩要富养”之类要多给生活费等解读。富养是心灵的富养,不是给她一堆钱养成一个只认钱的人。@病痛aaa:1200元其实差不多吧,“毕竟看帖子里母亲的意思是衣服钱、电话费等其他消费是另给的,1200元只是吃饭。而且月消费多少还是要看个人的家庭情况,再加上在杭州的话确实是比较高消费的。或者可以选择一个月给两三千块,让她什么都自己负责。@clare:说3000元的你们自己工资多少,你知道现在就是公务员发到手的工资只有4000多点吗?他认为,养孩子不能随便都迁就,这么小就学会攀比可不行。1200元不够吃的吗?当然了,要是天天下馆子肯定是不够的。表示1200元生活费够得,言之有理;表示不够的,主要是因为物价上涨的原因。的确!现在的消费水平是一年比一年赛高,尤其是在大城市(杭州)。读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是孩子的生活费。家里经济条件好点的,都不想自家孩子在学校吃苦。此起彼伏的“”报道,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万一给的钱不够,孩子缺心眼的借了咋办?但是又怕钱给的多了孩子学坏,养成贪图享乐的毛病。给多给少都有焦虑,那到底给多少的生活费才刚刚好呢?此前麦可斯研究院曾公布一份“大学生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其中,这份报告的重点还在于1212这个数字身上。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思社交,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还有的,直接搬出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消费清单,用实例说明大学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对此,教育专家表示:大学生消费,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与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作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作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规范自己的消费观,把有限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得嘞,说了等于白说???这究竟1200元是够还是不够呢,小金为此问了办公室一众同事。@小蔡:11年上的北方大学,每月生活费平均在1000元,感觉是绰绰有余的,然后有个月提前超支了生活费,竟然180元活了一个月,之后坚持了三个月每月维持在300元的生活费,然后省下了2000多块钱。那时候我就问自己之前的每月700元到底花在哪儿了?@抠钱眼:我大学的时候我妈每学期给6000元生活费,一次性到账。是除了学费在大学里一学期所有的开支。我一开始猛花,一个月后就剩下300百块了,之后也没好意思找我妈要,然后周末节假日什么的,别人出去嗨,我就去做兼职挣吃饭钱,别提多苦逼,然后吸取教训,之后就把每个月的生活费按月存起来了!@晨晨:我爸妈对我还是比较大方的,每月一张卡随便刷。一开始不懂事第一个月刷了8000多,同寝室的一个河南的女生就花了800多。默默感觉到差距!她的800块还包括衣服、化妆品、零食什么的所有开支。然后我就开始慢慢的少花钱了,买东西开始选对的,然后货比三家,一个学期下来除去第一个月的8000,总共才用了5000元不到。之后想了些点子赚钱,当然我这么懒是不会出去做兼职的。我的笔记本电脑在同学里比较抢手,然后我收费一个小时1.5元;衣服按牌子不同开始收费,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我自己也开始在银行和理财机构做一些理财......大学毕业后算了一笔账,四年大学生活我的生活费是自己赚的,然后还余了点钱,最后带着老爸老妈去了趟泰国毕业旅行花掉了~~......说真的,做同事这么久没想到晨晨这么会“赚钱”!!大学生活费有的高达1万,有的3-400元每月的。都是依据自己生活的城市消费水平和个人消费行为而定的。但与其每月羞哒哒的伸手找老妈要钱,或者使劲对自己抠抠,还不如自己学会挣点零花钱,比如说拿出100块做个投资什么的。什么?100块就能投资,你别是骗我的吧?小金拍着胸脯说:货真价实!,国企理财机构,100元就可以起投,并且期限灵活,是目前最适合(本金少的人)大学生的理财。现在加入理财,还有价值8998元的新手红包免费领!!你当年的生活费是多少?在下面留言处跟小金说说吧~oENDo转载不告你是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小萌整理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直接点击,阅读更多】?金爸爸雄起搞事情|八月情人节金统贷免费送你金玫瑰!?金统贷新手见面礼998元红包等你来拿?推荐好友,即享20%财富奖励!最高10000元现金哦~?谁与争锋|金统贷获第六届中国财经峰会双料大奖?重大消息|金统贷名车馆-洛阳店盛大开业?金统贷贯彻落实全国首个《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范指引》点要8998元红包的都已经点开了“原文链接”《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七大学生究竟有哪些消费需求?在平台上,他们花费多少?他们又如何看待校园贷?超33%学生每月额外消费超700元每到下课时分,中大“聚宝屋”、华师“东九东十”等这些被学生称为“快递街”的区域就变得格外热闹,有的学生一次就抱走三四个快递,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旺盛可见一斑。他们的钱都花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消费习惯?为此,记者面向243名广东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由父母提供,3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元,比例最高;24%的学生生活费为元,2000元以上的占22%。也有部分学生生活费仅来自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除日常基本开销外,休闲娱乐类(聚餐、电影、旅游)、衣服鞋帽、化妆护肤品是学生主要的额外支出,仅9名高年级学生在租房方面有支出。超过33%的受访学生每月的额外消费超过700元,24%学生的额外支出在300—500元区间。这些钱从哪里来?“我平均每月聚餐娱乐花费300多元,买衣服300元左右,基本都是自己攒下来或兼职得来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神表示,身边很多同学和她一样,父母给的生活费可以支持日常开销,但如果要满足更大的消费欲望,就需要自己想办法。调查发现,45%的学生表示,额外消费的钱一部分由家里给,一部分靠自己挣,如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钱,就会不定期参加兼职;31%的学生消费全部依靠父母支付;21%的学生完全靠兼职、奖助学金等。分期贷款多用于购物娱乐手上的钱不够,又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怎么办?“如果是超前消费,就不想让父母知道。”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李会选择使用蚂蚁和进行无息分期还款。“父母给的生活费有限,又想‘剁手’购买电子产品,我就会先贷一笔钱购入商品,等勤工助学工资发下来,再按月还款。”记者调查统计发现,受访大学生普遍听说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分期贷款产品,愿意尝试使用的比例为37%,与不愿意尝试的36%相差不大。实际上,真正使用过这类产品的学生比例更低。243名受访学生中,仅有12人经常使用,35人偶尔使用,占比为19%。其中,64%使用分期贷款购买衣服鞋帽,休闲娱乐、购买电子产品均占比38%。从每月还款金额来看,还款100—200元和4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均为32%,占比较高。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冯不久前在上申请5000元贷款,用于在外地实习期间租房。“如果手上有足够的钱,当然不会去贷款。”小神告诉记者,最近学校多次提醒学生警惕不良校园贷,因此大多数同学不会使用分期贷款产品,基本上不会“透支消费”。“据我所知,身边只有2个同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短暂使用分期贷款。”广东工业大学大三的小黄经常用蚂蚁花呗,但他坦言:“这类业务利用了手机便捷支付的优势,但却是一个‘甜蜜陷阱’,还是建议无法控制购物欲的学生不要使用。”规则没摸清学生易中招调查发现,仅有三成使用的大学生表示会研究相关服务条款、计算费率并了解平台资质。大学生对这一新兴业务不了解,让非法校园贷有可乘之机。今年3月底,广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广东某学院本科生小谢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最后让他签订9920元的两年期分期,本息合计近1.3万元。一名在校学生小林说,某校园贷平台分期还款,晚一分钟还款都不行。“有一次晚了2分钟,就被告知之后的分期全部取消,而且要求下个月必须还完,还被罚了70多元。”记者在一个面向年轻群体的服务商“乐×袋”APP上,以一名大四学生的身份进行注册。登录该平台后发现,在“借款推荐”下的“闪贷—”服务显示,可提供500元—1万元的借款金额,最低月为2.6%。事实上,2.6%的月利率换算成达31.2%,已经超过法律保护的年化利率24%的界限,并远高于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利率水平。此外,该平台要求绑定手机通讯录才能进行。记者联系客服希望注销账号,却被告知“无法注销”。就在5月底,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有多家网贷平台已暂停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但仍有网贷平台“顶风作案”,或“换马甲”继续运作。业内人士建议,学校或有关部门可为学生专门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学生体验“6个月还款过程太煎熬”“我差点中招!”谈起亲身经历的校园贷,广州某高校大三学生小罗印象深刻。在同学推荐下,他到一家职业指导机构做调查问卷,“职业规划导师说,从测试结果看,我的职业发展能力非常差,如果不参加专门的培训,毕业时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小罗说,他听后觉得非常沮丧,很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但面对近万元两年分期付款的费用,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原来,这是一种“”,通过夸大课程效果引诱学生报名,高额学费加上高额利息,学生一旦签订合同,就意味着背上了沉重债务。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小林头一次尝试分期贷款后,就不敢再用了,“6个月还款过程太煎熬”。他曾使用某分期消费平台购买苹果6s手机,由于不熟悉金融产品,他总觉得从平台上提前借款颇不安心。《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八大学生究竟有哪些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他们花费多少?他们又如何看待校园贷?超33%学生每月额外消费超700元每到下课时分,中大“聚宝屋”、华师“东九东十”等这些被学生称为“快递街”的区域就变得格外热闹,有的学生一次就抱走三四个快递,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旺盛可见一斑。他们的钱都花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消费习惯?为此,记者面向243名广东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由父母提供,3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元,比例最高;24%的学生生活费为元,2000元以上的占22%。也有部分学生生活费仅来自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除日常基本开销外,休闲娱乐类(聚餐、电影、旅游)、衣服鞋帽、化妆护肤品是学生主要的额外支出,仅9名高年级学生在租房方面有支出。超过33%的受访学生每月的额外消费超过700元,24%学生的额外支出在300—500元区间。这些钱从哪里来?“我平均每月聚餐娱乐花费300多元,买衣服300元左右,基本都是自己攒下来或兼职得来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神表示,身边很多同学和她一样,父母给的生活费可以支持日常开销,但如果要满足更大的消费欲望,就需要自己想办法。调查发现,45%的学生表示,额外消费的钱一部分由家里给,一部分靠自己挣,如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钱,就会不定期参加兼职;31%的学生消费全部依靠父母支付;21%的学生完全靠兼职、奖助学金等。分期贷款多用于购物娱乐手上的钱不够,又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怎么办?“如果是超前消费,就不想让父母知道。”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李会选择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无息分期还款。“父母给的生活费有限,又想‘剁手’购买电子产品,我就会先贷一笔钱购入商品,等勤工助学工资发下来,再按月还款。”记者调查统计发现,受访大学生普遍听说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分期贷款产品,愿意尝试使用的比例为37%,与不愿意尝试的36%相差不大。实际上,真正使用过这类产品的学生比例更低。243名受访学生中,仅有12人经常使用,35人偶尔使用,占比为19%。其中,64%使用分期贷款购买衣服鞋帽,休闲娱乐、购买电子产品均占比38%。从每月还款金额来看,还款100—200元和4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均为32%,占比较高。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冯不久前在蚂蚁借呗上申请5000元贷款,用于在外地实习期间租房。“如果手上有足够的钱,当然不会去贷款。”小神告诉记者,最近学校多次提醒学生警惕不良校园贷,因此大多数同学不会使用分期贷款产品,基本上不会“透支消费”。“据我所知,身边只有2个同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短暂使用分期贷款。”广东工业大学大三的小黄经常用蚂蚁花呗,但他坦言:“这类业务利用了手机便捷支付的优势,但却是一个‘甜蜜陷阱’,还是建议无法控制购物欲的学生不要使用。”规则没摸清学生易中招调查发现,仅有三成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表示会研究相关服务条款、计算费率并了解平台资质。大学生对这一新兴业务不了解,让非法校园贷有可乘之机。今年3月底,广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广东某学院本科生小谢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最后让他签订9920元的两年期分期贷款合同,本息合计近1.3万元。一名在校学生小林说,某校园贷平台分期还款,晚一分钟还款都不行。“有一次晚了2分钟,就被告知之后的分期全部取消,而且要求下个月必须还完,还被罚了70多元。”记者在一个面向年轻群体的信用服务商“乐×袋”APP上,以一名大四学生的身份进行注册。登录该平台后发现,在“借款推荐”下的“闪贷—好又贷”服务显示,可提供500元—1万元的借款金额,最低月利率为2.6%。事实上,2.6%的月利率换算成年化利率达31.2%,已经超过法律保护的年化利率24%的界限,并远高于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利率水平。此外,该平台要求绑定手机通讯录才能进行借贷。记者联系客服希望注销账号,却被告知“无法注销”。就在5月底,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有多家网贷平台已暂停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但仍有网贷平台“顶风作案”,或“换马甲”继续运作。业内人士建议,学校或有关部门可为学生专门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学生体验“6个月还款过程太煎熬”“我差点中招!”谈起亲身经历的校园贷,广州某高校大三学生小罗印象深刻。在同学推荐下,他到一家职业指导机构做调查问卷,“职业规划导师说,从测试结果看,我的职业发展能力非常差,如果不参加专门的培训,毕业时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小罗说,他听后觉得非常沮丧,很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但面对近万元两年分期付款的费用,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原来,这是一种“培训贷”,通过夸大课程效果引诱学生报名,高额学费加上高额利息,学生一旦签订合同,就意味着背上了沉重债务。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小林头一次尝试分期贷款后,就不敢再用了,“6个月还款过程太煎熬”。他曾使用某分期消费平台购买苹果6s手机,由于不熟悉金融产品,他总觉得从平台上提前借款颇不安心。《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九昨天,一个准大学生在重庆某大学贴吧发帖,问在学校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他还称,父母一个月只愿意给1500元生活费,为了多争取500元,他在网吧呆了两天,不理父母,直到父母妥协他才回家。还有十多天,大学新生即将报到。不少家长纠结,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适?新生发帖: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昨天上午,一名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在重庆某大学贴吧发帖:“向师姐师哥求助,我是今年大一新生,马上就要来报名了,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呢?”这名新生发帖不久,很多师姐师哥留言:“够了,完全够了。”“大学期间更多时间是教室—食堂—寝室,只要不乱花钱,2000元还有节余。”网友“海在天边”留言说,“我一个月1500元,日子过得很潇洒,偶尔还跑到熙街看电影。”网友“baobao”则表示:“2000元一个月算是土豪了,我还在网上购物,一个月都花不到2000元。”1500元嫌少 他网吧待两天“抗议”昨天上午,记者在网上给这名大学生留言,到了昨天下午4时,他才回应。记者从聊天中得知,这名准大学生姓段,家住合川合阳,今年考上川外。“有时我跟父母去主城,一家人吃一顿火锅都要三、四百元,坐一次出租车也要二三十元,比老家消费高。”他说,大学里除了吃饭,还要看电影,和同学去聚餐,周末出去玩玩,父母只愿意给1500元可能不够。为了向父母每月多争取500元,前几天,小段和父母吵了一架,跑到网吧去上网。“那两天我没有接父母电话,让他们着急。”他说,要么自己妥协,要么父母妥协。最后,还是父母给他发短信愿意增加生活费,小段才回家。父亲:希望孩子能慢慢学会节约昨日,在电话里,这名新生的父亲段先生不愿多谈儿子,只是告诉记者,儿子小时由爷爷奶奶带大,有些溺爱。“他还是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一些倔犟。”段先生说,他们希望孩子能慢慢学会节约,“等他上大学后再慢慢引导和教育他吧。”■声音学生:父母一般给1500元昨天,重庆科技大学大三学生陶静告诉记者,从大一到大三,她的月生活费一直维持在1600元左右,但大笔消费如手机之类的,还要另外让父母掏钱。陶静说,女生化妆品花钱,男生聚餐和谈恋爱花钱,“我们期待月生活费2000元,但父母一般给我们1500元左右。”重师大二学生成林表示,食堂吃饭一个月500元,有时候出去聚餐一个月400元,伙食费一共要900元。话费、网费要200元,还有300元平时买些生活必需品、看看电影等。“我是学体育的,体育用品也要花一分部钱,这样一个月生活费1600元左右。家长:基本月月超“预算”“我们给孩子一个月生活费1000元。”阳光地中海小区的胡女士说,孩子一般没到月底就会打电话回来要钱,“不可能让他饿肚子啊,都会再给钱。”金科十年城的刘先生表示,他是一学期一次性给完生活费,平均下来每月1200元,结果到了最后一个月,孩子都要回家拿钱。专家:建议月生活费1000元昨天,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社会心理学者谭刚强表示,大学的饭菜价廉物美,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的月生活费为1000元:孩子早餐5元,中、晚20元,还有荤有素,一个月共花750元左右,剩余的250元零用钱中,可以花50元买牙膏牙刷等必备用品,还有200元可用于话费、社交等。如果要购买衣服、手机等大件物品,一般父母单独掏钱。因此,月消费1000元,最高不超过1500元,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合理。■微调查21位大学生生活费1200元占六成家住歌乐山的韩卫国告诉记者,他的女儿今年考上重庆师范大学,他准备一个月给女儿1500元。“女孩子要买化妆品等,相对男孩子可适当增加。”两路的朱翊坤告诉记者,他儿子今年考上了重庆科技学院,准备一个月生活费给1200元,孩子没有反对。“去读书了如果有其他消费,再适当增加。”昨天,记者电话调查身边21位大学新生家长。其中13个家庭给的月生活费在1200元,占61.9%。有5个家庭是1500元到1800元,占23.8%。元的家庭有3个,占14.2%。【延伸阅读】 要饿死我吗?上大学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她这样怼亲妈导读近日,一位浙江母亲的求助帖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嫌少。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一个月给多少合适?妈妈每月给1200 女儿反问:是亲生的吗?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对于大学生消费这件事情,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一。在消费方面,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其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群体......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母亲在帖子中称:“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得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某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这位妈妈觉得,电话费是他们出,然后买衣服鞋子都有另外给钱,而这1200元只算是给她的伙食费。所以,她想问一下,1200元生活费少吗?网友热议:1200真的很奢侈吗?眼看就要开学了,此贴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热议。有“过来人”表示,1200已经很奢侈了:有网友列举了现在的物价,表示其实每月1200生活费并不算很过分:也有网友觉得,生活费给多少应该还是以家庭条件为基础的,可以浮动:调查: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1212元此前麦可思研究院曾公布一份“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月销费1212元这个数据,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思社交,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高考直通车总结了部分地区大学生生活费参考标准(每月),基本上算是最低标准了吧!仅供参考:对此,曾有教育专家表示,大学生消费,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与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作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作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规范自己的消费观,把有限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生活费不够,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在评论中,有不少网友说自己是通过打工赚的生活费,毕竟上了大学都是成年人,如果家里给不了多少,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在校学习,家里都会保证基本的生活费用,打工占据太多学习时间,必然会影响学习。大学生应不应该打工也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这里不妨以李开复的观点作参考,他曾在微博上作出如下建议:【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有学生问我,大学生是否应该做兼职打工?我建议:暑期应该尽量寻找机会,增加社会体验。上课时则是在不影响学业,而且有价值的前提下才兼职。我认为暑假无论如何不要闲置着。如果能有机会打工、游学,都应该要争取。千万不要就呆在家里。哪怕是在杂货店里打工,或者是做志工,都不要闲者,什么都不做。学校毕竟和社会脱节,暑期工作是很好了解社会,增加人脉,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另外,年轻是你的本钱,时间无价,所以一定要把时间换成经验和智慧。而非暑假而在读书时,我建议要看情形。一方面不能太负面影响学业,另一方面要看有多少养分。若与专业或兴趣相结合,我比较赞成同学们在大学高年级的时候适当兼职、打工,因为这是了解社会专业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压力和原因,诸如发发传单之类的工作就大可不必去做。并非我蔑视这样的工作,只是相比之下,专心于校内学习对或许收获更大一些。普通的打工可以留到暑期再去做。我认为比较好的几种“最有养分的打工”包括:1)寻找与你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帮助你学以致用。2)在进入社会前锁定自己的兴趣。有些同学主修A,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对B更有兴趣,因此就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来更理解A或B。3)去你心仪的企业打工,深入了解和学习它的企业文化;把你崇拜的人当作打工时的老板,从他那儿学习。4)用打工来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等素质。5)对于那些想出国读研的学生,如果能进像微软研究院这样的研究单位打工,而且能够发表出一两篇论文,那对你申请博士将非常有用。6)最后,想创业的同学去创业公司体验快速成长不断调整的日子,和尝试一切自己动手的感觉。【延伸阅读】 每月1200元生活费,究竟算少吗?来看看大学生生活费标准家住浙江义乌的一位“准大学生”的家长,最近因为给女儿的生活费问题,不得不发帖向网友们求助。这位妈妈在帖子中这样说道:“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的也不是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的树人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这位母亲还提到,孩子的电话费、服装费都是另外给钱,而这1200元只是她的伙食费。帖子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在帖子下面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网友“Pomelo”认为少了,“我是2010年都1000都不够,杭州消费确实高的,不过她可以自己自力更生,去偶尔兼职工作什么的。”网友“一凡”也有着相似的看法,“200元一月就是40元一天,“天天吃快餐够了,不能吃好的,不能买零食,不能逛街看电影.,这大学上的还有什么意思.”可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1200元的伙食费已经足够了,这个孩子怼母亲的做法实属不妥。网友“clare”说,我们那时候什么都自己负责,1000元一个月。“我2008年上的大学,所有的都自己负责,别说买衣服了,买手机都是自己买的。”“clare”说,教育孩子最讲究功在平时,不能听从“女孩要富养”之类要多给生活费等解读。“富养是心灵的富养,不是给她一堆钱养成一个只认钱的人。”记者就大学生生活费的问题,在杭州下沙大学生内采访了一些学生,接受采访的学生有来自于普通类院校的,亦有来自于可能生活费需求较高的艺术类院校的。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小林已经读大三了,小林告诉记者,她每月的生活费在1500元左右,而周围的同学也基本上是这么多的生活费,虽然大家都说杭州物价较高,但是食堂的菜价还是比较给力的,1500元用于日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位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对面的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以艺术类专业为主要专业的院校,记者采访了就读于该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陈同学,陈同学表示,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大致在1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有时候拍作业可能需要问家里再多要一些钱,而大部分拍作业的钱,自己会通过兼职的方式赚取。陈同学还说,自己的生活费往往还有剩余。而记者调查了该校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共100名学生的平均生活费,也大都在1500元左右,并没有出现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传媒类专业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每月三五千生活费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还都在校外进行着兼职活动以分担父母的负担。小陈还说,她觉得上大学自己既然已经离开家独立了,而“经济独立”不应该继续依靠父母,应尽自己可能地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否则这种独立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独立。文 / 周雨欣《大学生理财成功案例抛析》 精选十昨天,一个准大学生在重庆某大学贴吧发帖,问在学校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他还称,父母一个月只愿意给1500元生活费,为了多争取500元,他在网吧呆了两天,不理父母,直到父母妥协他才回家。还有十多天,大学新生即将报到。不少家长纠结,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适?新生发帖: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昨天上午,一名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在重庆某大学贴吧发帖:“向师姐师哥求助,我是今年大一新生,马上就要来报名了,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够不够呢?”这名新生发帖不久,很多师姐师哥留言:“够了,完全够了。”“大学期间更多时间是教室—食堂—寝室,只要不乱花钱,2000元还有节余。”网友“海在天边”留言说,“我一个月1500元,日子过得很潇洒,偶尔还跑到熙街看电影。”网友“baobao”则表示:“2000元一个月算是土豪了,我还在网上购物,一个月都花不到2000元。”1500元嫌少 他网吧待两天“抗议”昨天上午,记者在网上给这名大学生留言,到了昨天下午4时,他才回应。记者从聊天中得知,这名准大学生姓段,家住合川合阳,今年考上川外。“有时我跟父母去主城,一家人吃一顿火锅都要三、四百元,坐一次出租车也要二三十元,比老家消费高。”他说,大学里除了吃饭,还要看电影,和同学去聚餐,周末出去玩玩,父母只愿意给1500元可能不够。为了向父母每月多争取500元,前几天,小段和父母吵了一架,跑到网吧去上网。“那两天我没有接父母电话,让他们着急。”他说,要么自己妥协,要么父母妥协。最后,还是父母给他发短信愿意增加生活费,小段才回家。父亲:希望孩子能慢慢学会节约昨日,在电话里,这名新生的父亲段先生不愿多谈儿子,只是告诉记者,儿子小时由爷爷奶奶带大,有些溺爱。“他还是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一些倔犟。”段先生说,他们希望孩子能慢慢学会节约,“等他上大学后再慢慢引导和教育他吧。”■声音学生:父母一般给1500元昨天,重庆科技大学大三学生陶静告诉记者,从大一到大三,她的月生活费一直维持在1600元左右,但大笔消费如手机之类的,还要另外让父母掏钱。陶静说,女生化妆品花钱,男生聚餐和谈恋爱花钱,“我们期待月生活费2000元,但父母一般给我们1500元左右。”重师大二学生成林表示,食堂吃饭一个月500元,有时候出去聚餐一个月400元,伙食费一共要900元。话费、网费要200元,还有300元平时买些生活必需品、看看电影等。“我是学体育的,体育用品也要花一分部钱,这样一个月生活费1600元左右。家长:基本月月超“预算”“我们给孩子一个月生活费1000元。”阳光地中海小区的胡女士说,孩子一般没到月底就会打电话回来要钱,“不可能让他饿肚子啊,都会再给钱。”金科十年城的刘先生表示,他是一学期一次性给完生活费,平均下来每月1200元,结果到了最后一个月,孩子都要回家拿钱。专家:建议月生活费1000元昨天,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社会心理学者谭刚强表示,大学的饭菜价廉物美,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的月生活费为1000元:孩子早餐5元,中、晚20元,还有荤有素,一个月共花750元左右,剩余的250元零用钱中,可以花50元买牙膏牙刷等必备用品,还有200元可用于话费、社交等。如果要购买衣服、手机等大件物品,一般父母单独掏钱。因此,月消费1000元,最高不超过1500元,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合理。■微调查21位大学生生活费1200元占六成家住歌乐山的韩卫国告诉记者,他的女儿今年考上重庆师范大学,他准备一个月给女儿1500元。“女孩子要买化妆品等,相对男孩子可适当增加一点钱。”两路的朱翊坤告诉记者,他儿子今年考上了重庆科技学院,准备一个月生活费给1200元,孩子没有反对。“去读书了如果有其他消费,再适当增加。”昨天,记者电话调查身边21位大学新生家长。其中13个家庭给的月生活费在1200元,占61.9%。有5个家庭是1500元到1800元,占23.8%。元的家庭有3个,占14.2%。【延伸阅读】 要饿死我吗?上大学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她这样怼亲妈导读近日,一位浙江母亲的求助帖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嫌少。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一个月给多少合适?妈妈每月给1200 女儿反问:是亲生的吗?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对于大学生消费这件事情,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一。在消费方面,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其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群体......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母亲在帖子中称:“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得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某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这位妈妈觉得,电话费是他们出,然后买衣服鞋子都有另外给钱,而这1200元只算是给她的伙食费。所以,她想问一下,1200元生活费少吗?网友热议:1200真的很奢侈吗?眼看就要开学了,此贴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热议。有“过来人”表示,1200已经很奢侈了:有网友列举了现在的物价,表示其实每月1200生活费并不算很过分:也有网友觉得,生活费给多少应该还是以家庭条件为基础的,可以浮动:调查: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1212元此前麦可思研究院曾公布一份“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月销费1212元这个数据,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跟中国差距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