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0.9976精确到十分位千分位是多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案_甜梦文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认识负数(总第 1 课时)学习目标预习作业1、初步认识负数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 写方法; 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 负数都小于 0。 3、通过负数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水沸腾的温度是( )摄氏度,水结冰的温度是( )摄氏度。 2、我国最高的山峰是( ) ,它的高度是( )米。 3、预习课本第 1-2 页。说说这里让我们学习什么知识。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 1、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写入相应的( +2 -3 -40 ) ) 7 +65 32 )里。 -1正数有( 负数有(2、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温度和海拔高度。 零上 6 摄氏度( 零下 30 摄氏度(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 1、以 0 为分界线,上海的气温比 0 摄氏度怎样?北京的气温氏比 0 摄氏度怎样? 2、在数学上怎样区分和表示上海和北京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呢?把它们写出来。 学习引导 (二) 1、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 8844 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 155 米,用正负 数表示出来。 2、说说 0 与正负数的关系。 三、展示交流 1、学生通过刚才的观察。说说怎样的温度和海拔高度用正负数表示。 ) ,高于海平面 468 米,可记作( ) ,低于海平面 125 米,可记作( ) ) 2、0 是正数吗?0 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 0 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四、达标检测 1、先读一读下面的数,再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6 读作 ( +107 读作( ) ) -208 读作( -95 读作 ( ) )2、先读一读,再把正数和负数填在相应的圆圈里 -8 +25 正数 0 +26 -3 -101 负数2、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温度和海拔高度。 零上 6 摄氏度( ) ,零下 10 摄氏度( ) 。 ) ;长白山天地艾丁硝是中国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低 155 米,可记作海拔( 湖面高于海平面 2189 米,海拔( 3、写出 3 个正数,3 个负数。 五、总结提升 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数? 你有哪能些收获? 2、拓展延伸 ①在 ○里填上>或< +9○-10 0○-1 -18○3 +9○8 )米。②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数。 有一列数:5、4、3、2、x 其中 x 应是( ) ,y 应是( ,0、-1、-2、y,-4、-5, )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认识负数(盈亏、方向)(总第 2 课时)1、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目标应用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预习作业1、预习课本第 3~5 页例 3 例 4,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的题目。 2、尝试完成练习一 6、7 题。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读一读,分一分: +5 正数: -11 -5.5 100 D0.2 负数: 02、通过预习,说说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学习例 3。 1、通过例 3 的预习,我明白了:通常情况下,赢利用 用 表示。赢利 3000 元记作 ,-1800 元表示 个月亏损, 表示,亏损 。 个月赢利,总的来说是2、从表格中我知道: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有 赢利比亏损 (选多或少) 。学习引导 (二):学习例 4 1、通过例 4 的学习我知道了:与东相反的是 相反的是 就记作 ,与南相反的是 ,与正(+)( ) ,如果向东记作正(+) ,那么向西就记作 。,如果北记作-,那么南2、如果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向西走 2100 米记作。 3、小组讨论交流: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以走到哪里? 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我写出的一个正数和负数分别是:三、展示交流1、口头交流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2、口头交流练习一 6、7 题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正答案。 3、自主完成练习一 8、9 题。 思考:8 题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一第 10 题。 根据书上的 3 个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再向全班汇报小组内是怎样解答的。四、达标检测1、升降机上升 10 米记作+10 米,下降 8 米记作( )米。2、庆丰大厦共有 24 层,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5 层记作+5 层,地面以下第 2 层记作 ( )层。地面以上第 1 层记作( )层。 )元,在 9 月 2 日取出3、妈妈于 9 月 1 日在银行存入 5000 元钱,在存折上应记作( 5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4、水沸腾的温度是( )元。 )℃ ,水结冰的温度是( )℃ 。五、总结提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体会到――――――――――――――――――――本节课我还存在的困惑: 2、拓展延伸李洋家在城中公园东边 300 米处,记作+300 米。现在他从家往西边走 5 分钟, 平均每分钟走 75 米,5 分钟后李洋所处的位置可用什么来表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面积是多少(总第 3 课时)1、通过学习,学会把稍复杂的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 学习目标 2、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学习中体会到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 1、通过数方格和“移补”的方法计算第 10 页两个图形的面积。 预习作业 2、在预习中总结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3、采集一枚树叶。 学 一、学情调查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对于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去计算?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分一分,数一数。 将预习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左: 1、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很快算出结果的: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习引导 (二):移一移,数一数。 1、 运用上面的分一分, 数一数的方法, 你能很快的计算出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吗? 比较这个图形和上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2、用 方法一: 方法二: 的方法可以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 右: 习 过 程 两种不同的方法,都是把这个图形转化成 和原来的相比:形状 3、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学习引导 (三):数一数,算一算。 ,面积的大小图形。转化后的图形 。 (选择改变或不变)1、读题,按题目要求涂色,再计算。 (注意: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3、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三、展示交流 1、独立算出 11 页树叶的面积。 2、小组合作估算一枚树叶的面积,全班交流估算的方法。 3、用上面同样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小组交流。 四、达标检测 想办法,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每个小方格表示 1 平方厘米)菱形: 心形: 五、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我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总第 4 课时)学习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 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自己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 、 、 。 2、在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呢?说说计算的方法。 3、试着计算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学 习 过 程 2 厘米预习作业一、学情调查1、反馈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2、尝试用数方格的方法确定例 1 中每组图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 第一组:左: 右: 3、观察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4、利用“移补”的办法来验证一下。 过渡:板书:转化 第二组:左: 右: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学生拿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1、提问:你能把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先想一想,用纸片折一折,剪一剪,再 转化成的长方形 长(厘米) 宽(厘米)平行四边形 面积(平方厘米) 底(厘米) 高(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动手画一画。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物(或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5、归纳总结:沿着平行四边形内部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 成一个长方形。 学习引导(二) 1、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呢?转化后面积大小有没有变化呢?与 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2、操作:从课本第 127 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表。 3、小组讨论: (1)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小结。三、展示交流1、 展示、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 板书:因为 所以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高2、如果用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 写成: S=四、达标检测1、填一填。 (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平行四边形的高( )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填表。 ) ,转化成的( )×( ) 。 )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 ,宽和 底 平行四边形 15 厘米 120 米高 12 厘米面积9600 平方米 7 分米 91 平方分米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5 平方分米,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五、总结提升通过展示交流,我收获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总第 5 课时)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 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转化方法及推导过程。预习作业2、仔细观察课本例 4 中的 3 个平行四边形,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分别求出三个 涂色三角形的面积。 (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中:平行四边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右:平行四边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填空。 左:平行四边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观察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里交流。 3、利用“移补”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习引导 (二) 1、从第 127 页上照例 5 的图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先拼一拼,再求出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把结果填在表中。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底 (厘米) 高 (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三角形 底 (厘米) 高(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展示交流1、 展示、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 写成: S= 3、想一想,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1)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再动手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结论。 4、分小组展示。 5、归纳总结: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 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 角形的高。四、达标检测1、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 。(2)把一个面积为 60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顶点的连线剪开,就得到两个三角形,每 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平方厘米。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 2 倍,高也扩大 2 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2 倍。 3、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 () ) )16cm 30cm 4、一个三角形的高是 8 分米,底是高的一半,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五、总结提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知道了: 2、阅读: “你知道吗?” ,了解刘徽是怎样证明“半广以乘正从”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总第 6 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 口算下面各题。 8×600 300÷50 44×200 68÷34 11×400 240÷60 12×100预习作业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8 平 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反馈预习作业完成情况。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3、老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ah÷2 4、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把剪出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然 后回答:一张长方形纸,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1、 练习三第 5 题。借助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为什么? (1) 、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几格? (2)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几格? (3) 、逐一进行比较。 (4) 、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计算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比较。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结。三、展示交流 1、分小组展示比较的过程。 2、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四、达标检测1、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12cm 8cm 12m20m 2、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底是 40 米,高是 60 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白菜 9 千克,这块菜地共收 白菜多少千克?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3 个面积都是 9 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每个小方格表示 1平方厘米)五、总结提升通过合作探究,我收获了 还存在的问题是: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梯形的面积计算(总第 7 课时)1、通过学习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考方 法的价值,以及其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动手从书本第 129 页上剪下几个梯形,再拼一拼。 2、按题中要求填写完成例 6 的表格。 学 习 过 程预习作业 一、学情调查1、我们用 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 形来求它的面积 。 个 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与三角形等 等 的平 、 、 的方法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2、 我们研究三角形面积是通过把 行四边形这种转化方式来研究的,。4、如右图,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1、 用 129 页剪下的梯形拼一拼,比较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 2、 小组内交流例 6 表格完成情况。 3、 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3、根据以上交流,我得出: (1) 的两个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底、 底的 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 与梯形的高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 ( ) 。 ( ) (4)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4、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三、展示交流1、完成的“试一试”并在小组内交流。 2、完成练一练的 1、2、3 题和练习四第 1 题,并在全班交流展示。四、达标检测1、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1)上底 18 厘米,下底 8 厘米,高 4 厘米 (2)下底 50 分米,上底 20 分米,高 200 厘米2、一块梯形的草坪,它的高是 30 米,上底是 25 米,下底是 35 米。这片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总第 8 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 积。 预习作业课本21页第 6 题。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1、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也可以拼成一个 ( ) 2、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2 分米,高是 5 分米,每个梯形的面 积是( )平方分米。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方格图中每一个方格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这几个梯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1、 3、 学习引导(二)2、 4、一块白菜地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 9 米,下底是 12 米,高是 18 米。如果平均每棵白菜 占地 9 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学习引导(三) 一块梯形广告牌的上底是 12 米,下底是 16 米,高是 2 米。油漆这块广告牌一共用油漆 56 千克,平均每平方千米用多少油漆? 三、展示交流1、完成练习四中的第 3 题,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2、完成练习四中的第 4 题,并在全班交流展示。四、达标检测根据计算面积的算式把相应的图形补画成梯形并计算出面积。想:从所给的算式可以看出,梯形的上、下底分别应是厘米和厘米,高是厘米。(3+4)×2÷2 = =2cm 4cm 2cm(3+2)×4÷2 =4cm五、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整理与练习(1)(总第 9 课时) 1、通过复习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计 学习目标 算多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 在研究多边形面积时的运用。预习作业1、学习手册整理与练习第 1、2、3 题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说一说。 2、在学习的平面图形中,我已经学会用计算公式来计算面积的图形有( 面积公式分别是 3、制表整理 图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形 面 积 公 式 用 字 母 表 示 、 ) 。 。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独立完成第 2 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完成第 3 题:想要求 10 面小红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首先要求出什么?列出的算术 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怎样算 。三、展示交流1、小组合作完成第 4 题 思考: (1)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就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 (2)根据要求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底与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展示交流 四、达标检测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1)三角形底 18 厘米,高 4 厘米 (2)平行四边形 底 5 分米,高 2 分米(3)梯形上底 5 厘米,下底 6 厘米高 4 厘米2、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它的高是 28 米,底是 36 米。如果每平方米草坪需要 42 元,那么 共需要多少元?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分米,它的底是 6 分米,高是多少分米?4、一块梯形木料上底 13 厘米,下底 21 厘米,高 9 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五、总结提升本节课对多边形的面积推导进行了整理,我知道了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整理与练习(2)(总第 10 课时)1、牢固掌握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解答有关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习目标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回忆学过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2、试着完成教材第 24 页第 6 题填表。 学 习 过 程预习作业一、学情调查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 2、求出下面各图形面积。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将预习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在本组内说一说。 1、说一说分别应用了什么面积公式。 2、交流订正。说说每题计算结果单位名称,空格内要写单位吗?3、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学习引导(二) 1、你能计算出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钱吗?先想一想,再动手在下面的图上画一画。 2、班内交流:想一想,如何计算草坪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3、交流订正。 第一种平移 第二种用整个面积减去路的面积。 学习引导(三) 1、完成 24 页第 8 题。解决实际问题。 认真观察,分析,①如果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你能吗?怎么想的?三角形底和高分别是多 少? 教师画图加以帮助理解。等要直角三角形腰长 8 米。 ②交流订正。 2、完成 24 页第 9 题。解决实际问题。 ⑴读题。 ⑵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展示交流1、完成的“第 9 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50 千克油漆够不够,为什么? 3、交流展示。 4、如果这块装饰牌双面都要油漆怎么办?(全班交流)四、达标检测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 40 厘米,高 29 厘米 (2) 底 5 厘米,高 3 厘米2、 一块三角形地的底是 10 米, 高是 8 米, 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 32 千克, 那么共能收多少千克?3、一块梯形坡地,上底 15 米,下底 24 米,高 5 米。如果全部种草,种草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整理与练习 (3 )能力。(总第 11 课时)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习目标3、通过动手、实践、探索,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获得对相关知识的一些新的认 识。 1、试着完成探索与实践题第 10 题。预习作业2、完成探索实践题第 11 题,记录好测量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出所测量物体的面 积。 3、试着完成思考题。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填空。 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2、填表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长 8 厘米 条件 宽 4 厘米 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边长 6 厘米 底 7 厘米 底 12 厘米 上底 5 厘米 下底 6 厘米 高 16 厘米 高 5 厘米 高 9 厘米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1、 从第 10 题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 钢管堆的横截面的形状是什么? 3、 你能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堆钢管的根数吗? 4、 把你的理解在小组里说一说。三、展示交流1、分组展示收集的实物资料,说说测量了哪些相关的数据,你是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的? 2、老师评讲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交流思考题。 3、交流评价与反思: (1)先阅读评价表,回忆自己的表现,在慎重地给☆涂上颜色。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本单元的表现,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还有欠缺,怎样改进?四、达标检测1、填空。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边形的底( 面积的( ).它们的( ). )厘米. )平方分米 )厘米. ),它们的底和平行四)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2)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8 厘米,底是( (3) 梯形的下底 6 分米,上底 9 分米,高 2 分米,它的面积((4) 一个梯形的面积 36 平方厘米,它的上底 3 厘米,高 8 厘米,它的下底( 2、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也完全相同。() ) ) )(2)在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多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3)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增加 1 厘米,同时高减少 1 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不变。 ( (4)两个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一样,高也相等,它们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 解决问题。 (1)星光小学建造一个花坛(见下图),这个花坛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m 1m 2m3m2. 一个梯形果园,上底 27m,下底 108m,高 18m,每 9 O栽果树一棵,这个果园栽果树多少棵? 3.一条红领巾的底长 100 厘米,高 33 厘米,做 400 条红领巾需要红布多少?五、总结提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校园的绿化面积稍复杂的图形的面积。(总第 12 课时)1、通过活动,能够综合运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并使用割补的方法来计算学习目标2、通过实际活动,发展自己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并进一步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3、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1、自学课本第 26 页想想算算第一幅图,想想可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试着计算 出它的面积。预习作业2、再通过“割补”的办法计算 26 页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 3、小组合作,先估计学校花圃或草坪的面积,在测量计算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算出结果。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2、通过预习,你知道怎样求多边形的面积?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想想算算 1、 通过预习, 你打算怎样求华丰小学这块草坪的面积?把你的计算方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把计算出结果。 (1) (2) (3)2、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3、小组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三、展示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 26 页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的思考方法和计算结果, 再向全班汇报小组 内是怎样解答的。 学习引导(二)量量算算 1、把你测量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校园花圃或草坪是 (2)计算它的面积所需的条件是 (3)测量的数据是 (4)面积是 2、小组展示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形,四、达标检测1、画画算算:在 27 页方格图中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形状漂亮的花圃,再计算出它的面积。 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2、全班评比“最佳设计师”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数的联系。(总第 13 课时)1、通过自学课本例题,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体会小数与分 学习目标2、经历小数意义探索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自学并完成课本第 28―29 页例 1、例 2 中的填空。预习作业2、知道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尝试解答 29 页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五 1-5 题。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角=( 1 厘米=( )元 )米 1 分米=( 1 分=( )米 )元 2 角=( 1 毫米=( )元 )米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指出各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0.9 3.53、通过预习,你还认识了哪些小数,写出来读一读。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 通过预习例 1 完成下面的填空,并说说为什么能这样填。 2、 ( ( 2、0.3 读作: 0.3 元 )角 )元 ( ( 0.0 5 读作: 0.05 元 )分 ) 元 ( ( 0.48 元 )分 )元0.48 读作:3、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读小数。 学习引导(二) 1、通过例 2 预习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分数和小数。说说怎样想的。 1 厘米=( 1 毫米=( 3、 示 )米=( )米=( )米 )米 4 厘米=( 5 毫米=( )米=( )米 )米=( )米 9 厘米=( 7 毫米=( )米=( )米 )米=( )米 ,三位小数表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 。,两位小数表示4、还有没有更多位数的小数?三、展示交流1、组内交流 29 页试一试的填写情况,再向全班汇报小组内是怎样解答的。 2、展示练一练,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展示练习五第一题,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分组到黑板上展示练习五 2―5 题。四、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4 =( 10)4 ==( 100)37 =( 1000)米。 )元)54 =( 100)2、 (1)6 分米是 1 米的( (2)7 角 9 分是 1 元的( 3、写出下面的小数。 (1)零点七七二千米 (2)零点零九吨 (3) 零点零零三千克)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千米 )吨 )千克4、把下面的小数分别填在合适的圈内上。 0.24 0.5 0.600 0.07 0.224 一位小数0.20.010 两位小数0.8 三位小数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第 14 课时)1、通过学习能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学习目标间的关系。 2、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预习作业1、预习课本 30-31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2、说说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数位顺序。学 一、学情调查1、填空习过程(1)个位的计数单位是( ) ,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 (2)4.007 是由( )个 1 和( )个 0.001 组成的。) 。(3)52 个 1 是( ) ,52 个 0.1 是() ,52 个 0.001 是() (4)0.7 元是( )角,0.07 元是()分,3 角是()元。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1、小数有那些数位?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每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习引导(二) 1、小数的整数部分仅仅是零吗?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是一样吗?举例说一说。 2、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小数的( )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的( ) 。3、把填写好的数位顺序表按顺序读一读。三、展示交流1、口头交流“试一试”和“练一练”的 1、2 题 讨论: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不同数位上的数分别是什么含义? 2、小黑板展示交流第 6、7 题,重点说出 3.6 是多少个 0.1?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组交流第 8 题。第 9 题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数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然后再标一标。 4、先分组自制卡片按要求摆一摆再展示交流。四、达标检测一、填一填。 1、 ( )个 0.01 是 0.1;10 个( )是 0.01。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 ,右边第一位是( ) ,百位是小数点( )边的第( )位。 ) 。3、6个 10,5个 0.1 和3个0.001组成的数是( 4、1.73 的计数单位是( 5、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 。) ,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二.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 (1)10 个十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一。 (2)小数都比 1 小。 ( ( ) ) (3)20.202 读作二十点二二。 (4)10.007 的计数单位是 0.001。( () ) )(5)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 ( 三、用元作单位写出商品的价格。 美工刀 9角8分 ( ) 毛巾 5元6角 ( ) 肥皂 3元2角8分 ( ) 牙膏7元8角 ( )五、总结提升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选择 (1)十个百分之一是( ) 。 A.0.1 A.5 A.10 B. 8.088 B. 0.001 B.6 B.100 C. 80.808 C. 0.01 C.65 C.1(2)0.65 里面有( )个 0.01。 (3)个位上的 5 是十位上 5 的( )倍。 (4)最小的三位小数是() 。A. 0.00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总第 15 课时)1.过教学实践,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 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的观点。1、填一填预习作业1 米=( 0.3 表示()分米=()厘米1 元=()角=( )个百分之一)分)个十分之一;0.30 表示( 2、预习课本第 34-35 页例 5 例 6 并完成相应的填空。 3、在书上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学 一、学情调查习过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可以去掉的 0 划去 30 8.70 13.00 0.83 0.005 7.06 5.20 120.202.把下面数值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3.71 2.6 2.06 9.4 1.09 5.4 9.004 3.710 5.40 3.90 3.9 1.090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0= 0.0=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5= 2.15= 20=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 1)0.3 元=( (2)0.3 里有( )角 0.30 元=( )角 )个 0.01,也就是( )个 0.1)个 0.1, 0.30 里有((3)从 0.3 元=0.30 元,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习引导(二) 1、 0.100 米、0.10 米、0.1 米大小相等吗? )厘米,0.1 米=( )分米(1)0.100 米=( )毫米,0.10 米=((2)100 毫米=10 厘米=1 分米,所以 0.100 米=0.10 米=0.1 米 2、0.100 是多少个千分之一,0.10 是多少个百分之一,0.1 是多少个十分之一?100 个千分之 一、10 个百分之一、1 个十分之一相等吗? 3、 0.3 和 0.30 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 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0.100、0.10、和 0.1 三个小数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 小有没有变化?把这个等式从右往左看呢? 学习引导(三) 1、3.05 元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如果去掉的话结果会怎样? 2、怎样把小数进行化简? 三、展示交流1、交流学习引导(一)重点说说思考的过程。 2、交流学习引导(二)引导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3、交流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4、小组交流展示学习引导(三)怎样把小数进行化简? 5、完成练习六 1―5 题,班内交流。四、达标检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可以去掉的 0 划去 1.90 0.350 502.040 18.00 70.00 0.0802、化简下面的小数 0.600 0.070 1.850 28.0010.73030.100.048090.0503. 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0 30.5 3.50 60 6.0 2. 70.0 0.07004. 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3元6角 8角 1 元零 7 分 45 元五、总结提升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2、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总第 16 课时)1、通过课本例题,自主探索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习目标 1、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预习作业2、预习课本第 36―38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说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 一、学情调查习过程1、先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再说一说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67583( )03( )875002、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学习例 7 思考:①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②0.6 和 0.48 这两个小数哪个大? ③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你的结论是合理的? ④你是根据 0.6 和 0.48 的哪一位比较大小的? 学习引导 (二) 你能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吗?三、展示交流1、例 7 哪个贵一些就是比较_和_的大小。 2、0.6 和 0.48 这两个小数哪个大 3、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你的结论是合理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 (1) 化成整数再比较 0.6 元=( )角,0.48 元=( )角, ( )角○( )角。 (2) 用分数单位比较 0.6 里有( )个( ) ,0.48 里有( )个( ) ,所以 0.6○0.48。(3) 画图比较 (4) 还有别的方法吗? (5) 可以直接看 0.6 和 0.48 的( )位比出大小。4 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7.9○8.2 5.7○5.8 0.51○0.509 0.6○0.60 1.374○1.3 1.23○1.32(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5、比较小数大小先看( ( )位, ()部分, ()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这部分相同就看 )位,以此类推。)位大的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6、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达标检测 一、判断。 6.809>6.799 ( 二、解决问题 1、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 1.56 米;小强 1.6 米;小平 1.52 米;小云 1.48 米。把前三名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 5.1>5.1002 ( ) 38.748<38.75 ( ) 0.009>0.010 ( )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1)□<1.8<□ (3)□<5.006<□ (2)□>23.47>□ (4)□>70.02>□五、总结提升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 学习内容把大数目的数改写成用“万” “亿”作单位的数(总第 17 时)学习目标1、通过课本例题的学习,自主探索出改写的方法; 2、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把大数目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1、读写出下面各数
读作( 846600 读作(预习作业)五千零三十万五千 写作( ) 十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2、预习课本第 39―40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52 万 10.18 亿 156.88 亿26 万3652002.在括号里填上“>”、“<”或“=”。 16.26( 1 ( )16.62 ) 0.99 0.46( 0.25 亿( )4600 )2500 万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1、自由读读例 8 下面的文字,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横线上的数分别接近多少万或多少亿?能不能用更简洁的形式表示这两个数?三、展示交流1、把 3844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方法(1) 方法(2) 384400 = 万2、口头练习: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000 00 位右边点上 6700 ,再在数的后面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 添写“ ”字。 3、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 亿 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位右边点上 ,再在数的后面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应该在 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 添写“ ”字。 4、口头练习: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意些什么?
5、总结:改写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时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需要我们注6、回顾一下学情分析里的两题,有错误的同学订正。 7、交流“试一试”
千米 = 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怎么办呢? 亿千米四、达标检测一、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数 72500=( =( )万 )亿 183986=( = ( )万 )亿二、下面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几个城市的人口数。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人”做单位 的数吗? 1、北京
人3、南京 6238000 人4、广州 9943000 人五、总结提升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总第 18 课时)1.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加强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1、预习 P40―41 例 9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预习作业2、试做练习七的 4-8 题3、说说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学 一、学情调查1、求整数的近似数 ≈( )亿 ≈( )亿习过程说一说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什么叫“四舍五入”法? 2、精确到十分位表示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千分位呢?联系有关小数,体会近似数 的精确程度。 3、根据你的预习,你觉得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学习 P40 例 9 1、说说通过例 9 的预习,你觉得 1.496 亿千米是如何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它的 近似数各是多少? 2、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应看小数部分第几位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整 数呢? 3、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___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___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 确到____位。 4、 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讨论解决) (二)展示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2、展示交流练一练 1 3、分组合作学习,填表后交流,按要求填出近似数保留整数 5.3708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1) 学习试一试 1、自我检查预习作业“试一试”的完成情况。 2、组内交流 38.44 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3、各组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展示交流 1、各组代表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交流练一练第 2 题,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交流练习七 4―8 题的完成情况。四、达标检测1、填空 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 ②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数表示精确到( )位。 )位,6 表示 )法保留小数数位. )位;保留两位小)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③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 6.0 要比 6 精确.因为 6.0 表示精确到了( 精确到了( )位,所以 6.0 后面的“0”不能丢掉。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 精确到十分位是 4.0。 ②把 9.996 精确到百分位是 10.00。 ( ( ) ) ) )③8 和 8.0 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 0 应该去掉。( 3、在实际生活中,9.547 元≈()元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保留一位小数: (2)保留两位小数: 8160000五、总结提升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2、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 数,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近似数的。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 五 年级(上)数学学习案 认识小数的整理与练习 1 (总第 19 课时)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 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1.回顾并整理本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习目标预习作业2. 在自己作业本上完成整理与练习(44―45 页 1―5)学 一、学情调查1.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习过程2.小组讨论:A、举例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B、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C、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完成第 1 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思考:(1)右边的小数和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2)写出三个小数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学习引导 (二) 完成第 2 题 思考:(1)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 (2)每一大格是 0.1,每一小格是 份。 。(3)第二个□在几和几之间呢?应该是多少呢: 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 学习引导(三) 完成第 3 题 思考:1.鸡蛋的重量在几和几之间?是几千克? 2.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在多少和多少摄氏度之间? 在书上完成填写。三、展示交流1.完成第 4 题 a.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b.每个小数中的“5”分别表示多少呢?(组内交流) c.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说明什么?(组内交流)d.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导完成第 5 题。独立填写在书上并在组内交流。四、达标检测(一)想一想,填一填 1. 《新华字典》厚约 5 厘米,写成分数是( 2. 8角2分是1元的( 3. 5.63 是由( )米,写成小数是( )元。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 )米。) (填分数) ,写成小数是( )个十分之一和()个一、 (4.3 个 10、5 个 0.1 和 8 个 0.01 组成的数是( 5. 2.09 由 2 个( )和 9 个( )组成.(二)先写出下面的各数,再填出是几位小数. (1)零点五写作( (2)零点三零七写作( (3)零点八零零写作( ),是( ),是( ),是( )小数. )小数. )小数. (三)在括号里填上小数. 2 角 =( )元 3 角 8 分=( )元 18 厘米=( )米 4 分米 =( )米五、总结提升1. 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依据是什么?) 0.6800=( 40.1 =( ) ) 5.6 =( 30 =( ) ) 2.0800=( 0.7040 =( ) )2. 化简下面小数。 (依据是什么?) 0.900=( ) 10.10=( ) 8.160=( ) 0.0160=( ) , 。3.通过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困惑是: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 五 年级(上)数学学习案 认识小数的整理与练习 2 (总第 20 课时)1. .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 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1. 回忆并整理本单元还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习目标预习作业2. 试着完成 95 页 6、7、8 题。 3.课后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面的长和宽、自己跳远的最好成绩并记录下来。 4.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及水、电的单价。学 一、学情调查1.本单元你还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小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习过程3.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4.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完成第 6 题。 10.52○9.52 1.70○1.71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学习引导 (二)完成第 7 题。 提问:怎样找出最小的数?怎样排列比较快? 指出:要看清是从小到大而不是从大到小。 学习引导(三)完成第 8 题 先读一读题中的数,再改写。 提问: (1)怎样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如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呢? (2)用“亿“作单位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要看哪一位? 8.16○8.160 5.42○5.382 0.09○0.8 3.67○3.76三、展示交流1. 第 9 题:汇报自己课前测量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 第 10 题:把你了解的结果在小组中交流。 各小组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3.说一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四、达标检测1、在○填上“<” “>或“=” 3.78○3.74 5○4.99 2、想一想,填一填 ①9 分米是 1 米的( ) (填分数) ,改写为小数是( ) 。 2.060○2.6 6.019○6.02 0.56○0.65 0.8○0.68 ②8 角 2 分是 1 元的( 3、在括号里填数 2 角=( )元 )厘米) (填分数) ,写成小数是() 。3 角 8 分=( 0.6 元=()元 )角0.03 米=(4、将下面的人口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省份 人口数/人 江苏
人口数/万人 人口数/亿人五、总结提升通过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困惑是:。苏教版小学 五 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总第 21 课时)1、通过课本例题,自主探索出小数加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学习目标2、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1、笔算下面各题:预习作业2、预算课本第 47-48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1、直接写得数 0.8+0.2= 2、0.8 的记数单位是( 5+4.6= 4.7-0.4= 6+1.5= ) ,0.800 的记数单位是( )) , 0.80 的记数单位是(3、用竖式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246+132= 24.6+13.2=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对齐。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1、4.75+3.4 先估计大约得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4.75+3.4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写出计算过程. 3、我明白了:小数点对齐,就等于( )对齐。学习引导 (二)1、4.75-3.4 估计大约得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4.75-3.4 用竖式计算出来 3、比较:上面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不管两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在进行加法或减法计算时,只要把 ( 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 4、总结:在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注意: ( ) 。 )对齐。 )对齐。再按照( ))对齐,也就是(三、展示交流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内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 1-3 题,完成后班内交流展示。四、达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 4.75+6.54 0.75-0.62、解决问题 小明跳远 1.35 米,小东跳远 1.46 米, ?(请你先提出问题再解答)五、总结提升1、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 2、拓展延伸 小文到文具店买了一本笔记本 3.45 元,又买了一盒圆珠笔芯,6.55 元,妈妈给了他 10 元钱, 请问够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第 22 课时)1、 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学习目标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 体验。预习作业1、 口算 5+1.4, 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 补充竖式, 说说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预习例 2,根据例 2 中的商品价格提出 4 个不同的一步减法问题。 3、完成例 2 和试一试的填空。思考:小数部分缺位时,把它看作多少来计算? 4、试着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学 一、学情调查1、选择预习时的两个问题列竖式计算: 4.75-2.65习过程4.75-3.42、思考:比较上面两题的不同之处,说说第 2 题小数部分有缺位,把它看作多少啊?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学习例 21、根据提示,完成填空,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为什么可以看作 0? 2、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一名代表汇报。学习引导 (二):完成试一试1、比较 3.4-2.65 和 8-2.65 两道算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3、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时都是把十分位和百分位上的缺位看作 ,因为4、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三、展示交流1、交流“练一练”第 1 题的完成情况。 2、完成“练一练”余下两题,遇到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完成练习八中的第 4、5、6 题,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四、达标检测1、用竖式计算 2.9-1.74 10-9.22、解决问题 (1)动物园里一只长颈鹿的身高是 6 米, 一只大猩猩的身高是 1.65 米, 这只长颈鹿比大猩猩高多 少米?(2)五(3)班学生为灾区捐款,小红帽了 15.5 元,比小强多捐 1.8 元,小强捐多少元?五、总结提升我觉得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的地方是: 。 当被减数出现空位时,通常都用 来补位。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加法、减法的练习(总第 23 课时)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2、 结合现实情境,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预习作业完成练习八第 7~10 题。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 1、口算第 7 题。 选择其中 3 题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1.43= 8.3+0.69=说说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3、填空. ⑴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 )位。 ) 。 )倍式 480, ( )缩小 10000 倍式 4.2。 )位,左边第一位是( )位.千分位在小数点( )边第⑵3 个一,4 个十分之一和 3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⑶4.8 扩大(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一):练习八第 8 题 学生计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习引导 (二) 练习八第 9 题 1、观察折线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2、先分别解答课本上的 4 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算的? 学习引导 (三):练习八第 10 题 1、独立完成课本上的 3 个问题。 2、全班交流答案。 三、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第 9 题,向其他同学汇报。 2、小组先合作解决思考题,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四、达标检测 1、判断。 ⑴大于 0.3 而小于 0.4 的两位小数有 9 个。 ( ⑵大于 0.5 而小于 0.9 的小数有无数个。 ( 2、用竖式计算。 3.6-1.28= 7.18-3.6= )) )⑶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马虎在计算 3.56 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 到了 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五、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又收获了:我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 学习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总第 24 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 便计算。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2、口算下面各题。 0.12+0.88 3.4+6.6 2.5-0.5 1-0.75 0.17+0.33 0.47-0.4 3、预习例 3,,比较例 3 中的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简便?尝试完成第 52 页的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1――5 题。 学 习 过 程预习作业一、学情调查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2、下面各等式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①12+49=49+12 ②(20+32)+18=20+(32+18) ③3.5+8.3=8.3+3.5 ④(2.7+3.4)+7.5=2.7+(3.4+7.5) 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吗?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学习例 3 1、求他一共用了多少元应如何列式? 2、独立计算,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怎样能很快地计算出结果来? 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三、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讨论的成果。2、比较:你认为那种算法更简便?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3、归纳总结:整数运算律对小数也同样适用。因此,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仔细观察每个 数的特征,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 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交流练一练第 1 题的完成情况。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小组内说说很快算出结果的理由。 6、完成练习九第 2 题,小组交流: (1)哪一道算式计算简便? (2)能不能把不简便的算式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3)从这两组算式中我学会了什么方法? 小组交流得出的结论是:4、分组比赛,完成练习九第 3 题,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5、自主完成练习九 4、5 题。 交流每一题的思考过程。四、达标检测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5.97+0.8+0.2 0.37+6.29+0.63 12.93+0.84+0.16 )+4.95 (1.38+1,75)+0.25=□+(□+□)1.27+3.9+8.73+16.17.19+6.58+2.812-0.36-0.643、小强的身高是 1.25 米,小星比小强矮 0.18 米,小雨比小星矮 0.32 米,小雨的身高是多 少米?五、总结提升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困惑是: 2、 我的表现: 了 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了多少吗? 。 。3、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法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 8 看成了 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 1 看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总第 25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以及用一些计算工具进行计数的方法。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 算,并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自己的辨证思维能力。 1、每人准备好一个计算器,并了解计算器的构造。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预习作业学 一、学情调查习过程1、说说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按键名称及功能。 2、你会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题目吗?试一试。 144-27.59 11.36+0.77550-0.8486.54+1.077+35.45.14+4.287-0.928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1、认识计算器。 2、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计算器的按键和功能。 学习引导(二)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4、运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展示交流1、分组展示讨论的成果。 2、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那种算法更好? 3、追问:用计算器计算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是 0 的小数,输入的顺序是什么?如果小数的末 尾有 0.,0 应该怎样处理? 4、独立完成“试一试” 。 先列出算式,然后用计算器计算出应找回的钱数。 5、集体展示。 6、小结。四、达标检测1、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4.7+5.63 5.38-0.182、用计算器计算。 . 3.96-1.007+35.4 5.14+4.287-0.928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0.9+0.99= 0.9+0.99+0.999= 0.9+0.99+0.999+0.+0.99+0.999+??+0.9?9=
10 个 9五、总结提升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懂得了: 。2、在展示和交流中,还存在的困惑是: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整理与练习(总第 26 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 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数学学习 活动充满热情。 1、口算下面各题 2.5+3.2= 0.83-0.5= 1-0.6 = 1.2-0.8= 2、用竖式计算 7.8+3.02 0.25+0.75= 0.92―0.2= 8.52-8.07 9.8-4.8= 052+0.403= 1.7+0.4= 7.56+5.24= 3.86+0.34预习作业3、完成课本上第 1――6 题学 一、学情调查习过程1、说说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哪些异同点? 3、用竖式计算时,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直接写出得数。 3.5+4.2= 6+0.5= 2.7-0.4= 1-0.3= 3 米+0.5 米= 0.7 米+0.3 米= 0.6 元+1.5 元= 5、竖式计算。 10.2-0.3= 6.2+3.8= 8.4+1.9= 6.8+3.4=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1、出示习题:一根 3.7 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 0.4 米,露出水面的 部分是 0.8 米。池水深多少米? 2、借助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竹竿的高度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2)现在已知的是哪两个部分? (3)另一部分的高度是什么? (4)怎样求水池的深度? 3、展示交流 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学习引导(二)课本第 57 页的第 6 题 1、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是什么? 2、你看懂水位上升和下降的表示方法吗? 3、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和哪一天进行比较的差值? 4、试着把表填完整。三、展示交流1、集体和小组分别展示上面的问题。 说说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第 1、2、3 题。 3、学生完成第 4 题,指名板演,其余的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4、完成第 5 题,并在全班展示交流。四、达标检测1、用竖式计算。 .9.6+18.4 3.58-2.64 7-5.08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8.59+2.005+2.37 72.34-3.738-23.896.97+1.085+46.2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3+0.98+0.73.6+1.98+6.027.5+4.9-6.55.27-3.9-0.1 8.44-(5.44+2.8)1.29+3.7+2.71+6.3五、总结提升1、 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我收获了: 2、通过达标检测,本节课我还存在的困惑是: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探索与实践(总第 27 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 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 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 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预习作业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观察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月的电话费包括哪几部分,再算算合计数,看看与缴费 单上的是否相等。 1、首先找出自家的电话费分成了哪些费用?可以用表格的方法记录下来。 2、同桌比较:打的电话费哪项用的多,多多少? 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3、××的爸爸中途又充了 100 元的话费,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学习引导(二) 1、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 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2、 与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 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 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3、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三、展示交流1、口头交流学习引导 (一)。 2、交流学习引导 (二) 3、拓展延伸 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四、达标检测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 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 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 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习理财。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1)(第 28 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 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在学习中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预习作业1、通过自学例 1,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2、自己解决“试一试” ,通过采取画图、列举等多种策略。第 2 题可以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掌握用除法计算所得的余数找到答案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有观察下列图形,根据规律在( )里画出相应的图形。 (1)☆△□☆△□☆△□??( )(第 19 个图形) (2)○△△○○○○△△○○○??( ) (每 40 个图形) 2、小刚有一些棋子,按●●○这样的规律摆的,第 24 枚是白子还是黑子?第 25 枚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例 1 1、这些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小组讨论交流: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 15 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3、你用了哪些解答这道题的策略,请写下来。 (1) (2) (3) 4、用计算的策略解答时,为什么除以 2? 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余数说明什么? 第 15 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的颜色相同? 5、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大家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习引导(二) “试一试” 1、第 1 题,自己尝试解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每几盏彩灯可以看作一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 18 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 “试一试”第 2 题。独立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自己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三、展示交流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1)先猜一猜,再计算 (2)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3、 “练一练”第 3 题 4、练习十第 1 题四、达标检测1、教材第 62 页练习十第 3 题。 2、填空。 (1)4,2,8,16,4,2,8,16??第 27 个数是( ) 。 (2)有一列数 ??,第 2005 个数是( ) 。 (3) 1÷7=0.??有规律地排列着, 小数部分第 17 位是 ( 第 36 位是( ) 。 2、今年是牛年,小明的爷爷今年 68 岁,小明的爷爷今年属什么?) , 第 26 位是 () , 3、2009 年 7 月 2 日是星期四,那么这个月的 27 日,是星期几?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2)(总第 29 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 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 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1、找规律填空。 (1)□ ○ □ ○ □ ○??第10个是( ) ,第20个( ) 。 (2)□ ○ □ ○ ??,第20个是( ) ,第30个是( ) 。预习作业 学 一、学情调查指名回答,说说想法。习过程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引导 (一) 例 2 1、出世例 2 场景图。一共有 18 只兔子参加跳高。 (一只黑兔,两只白兔) ,照这样排列, 18 只兔中有几只是灰兔?几只白兔? 2、从图中可以看出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3、照这样排列,你知道第 18 只兔子是灰兔还是白兔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4、讨论后交流想法。 (1)18 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6 组) (2)每组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呢?(每组中有 1 只灰兔,2 只白兔) (3)6 组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呢?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4)指导学生列式解答。灰兔一共有( 白兔一共有()只, ( )×( )=( )只, ( )×( )=() (只) ) (只) 。5、小结:说说是怎样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灰兔,多少只白兔 引导学习(二) 做试一试:如果是 20 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 几只灰兔? 1、你是怎样想的?余下的 2 只怎样排列? 2、写出计算过程:三、达标检测1、自主练习: 第 1 题, 、 练一练: 26 枚棋子围棋子有规律排成一排, 一共有多少枚黑子?多少枚白子? ⊙⊙○⊙⊙○⊙⊙○?? (1)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 4 枚棋子一组,每组有 3 枚黑子,1 枚白子。 ) (2)把几枚棋子看作一组? (3)最后的 2 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4)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2、练习中第二题:人民广场的一边挂了 60 个灯笼。一黄三红两绿,每种颜色的灯笼个 有多少个?3、2006 年 4 月 1 日是星期六,你能算出 4 月上了多少天课?休息了多少天? (1)几天看作一组?4 月有几组?还余几天? (2)每组中上几天课?余的 2 天是哪两天?(周六、周日) (3)学生完成计算,展示作业。四、总结提升1、本节课你学习的内容有什么? 2、拓展题: (1)一排同学一共有 28 人,最后一人报几?(一二三报数)(2)老师要求报“1”同学向前走两步,站成一队,这一队有几人?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用列举法解决问题(1)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总第 30 课时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 学习目标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1、预习例 1,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预习作业2、把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3、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学生取出准备的教具,自己动手在课桌上用小棒摆一摆,围一围。围成长方形。 2、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观摩各自不同的摆法,讨论是否还有新的不同摆法。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例 1 1、要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首先要知道什么? 分组操作,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2、记录操作中的数据,你能把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宽 答:一共有( )种不同的围法。 3、说一说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么围? (1)宽 1 米,长就是 8 米。 (2)宽 2 米,长就是 7 米。 (3)宽 3 米,长就是 6 米。 4、在小组里说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怎样的? 比较它们的长、宽、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5、将自己的整理结果与展示的表格进行对照,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种简洁、方便? (像刚才这样把所有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 种策略叫做一一列举。 (板书:一一列举) 6、王大叔怎样围才能使羊圈的面积最大呢?最大是多少?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7、如何做到有条理的列举?运用这样的表格进行一一列举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 (不重复、不遗漏) 学习引导(二) 例题 2 1、小组讨论: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2、怎样思考,才能一个不漏的一一列举出来? 3、看书,说说课本中的两种策略你喜欢哪一种?三、展示交流1、汇报例 2 的第一个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2、与全班交流:联系刚才填表的过程,你认为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一练” 。 按照怎样的顺序才能一一不漏的列举出所有的答案? 在小组内交流。四、达标检测1、学校组织英语听力、英语演讲和英语作文三项比赛,规定同学们可以参加其中的一项比 赛,也可以参加其中的两项比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参赛方法?2、 小明用 32 根长 1 分米的小棒摆长方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先列举所有可能的情 况,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分米 宽/分米 (1)一共有( )种不同的摆法。(2)在这些长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多少平方分米?五、总结提升1、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在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2、36 可以写成哪两个素数的和? 36=( )( )=( )( )=( )( )=(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用列举法解决问题(2)(总第 31 课时) 1、进一步熟悉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习目标 2、 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 的策略意识。 3、进一步发展思维,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1、预习例 3,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试着把表格填完整。 2、试着完成课本 65 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 4、5 两题。 学 习 过 程预习作业一、学情调查1、用 7、3、4 三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1)从三张卡片中选一张、两张或三张,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自然数? (2)从三张卡片中选一张、两张或三张,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奇数? 2、20 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可能性?(长和宽均为整数)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 例 3 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房间“不留空位”是什么意思?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2、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把例 3 表格填写完整,并在小组内交流。 4、如果从只住一间 2 人间想起,会吗?列表想一想。结果怎样? 5、小结:在一一列举的时候,为避免遗漏或重复,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学习引导(二) “试一试” 1、怎样用列举策略找出这一题中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2、先在表中填一填,再在小组里交流。 3、为什么课本上建议我们从只拿 1 张 5 元币想起?三、展示交流1、小组交流例 3 的思考方法。 2、交流“试一试”的完成情况。 3、完成 “练一练” ,并在小组内交流。 说说你打算怎样想?说说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4、完成练习十一第 4 题。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列表的方法可以从哪个想起?四、达标检测1、36 名女同学来到夏令营。营地担供的房间有两种,一种是 3 人间,一种是 5 人间。如果 每个房间都要求住满,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办法?(先列表排一排,再回答问题) (1)从住院 1 个 3 人间想起。 3 人间/间 5 人间/间 (2)从住 1 个 5 人间想起 5 人间/间 3 人间/间 2、一种蛋糕有两种包装,一种每袋 4 个,另一种每袋 6 个。幼儿园张阿姨要给 50 个小朋友 每人买空卖 1 个蛋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先列表排一排,再回答答问题) (1)从买 4 个一袋的想起 4 个一袋/袋 6 个一袋/袋 (2)从买 6 个一袋的想起 6 个一袋/袋 4 个一袋/袋五、总结提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2、你学会了哪些有序思考的方法 3、拓展延伸 (1)如果 3a+b=20,a 和 b 有几种可能性? 怎样有序思考?依次写一写。(2)用 20 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有一面是墙,有多少种可能?(长和宽均为整 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课单的实际问题。(总第 32 课时)1、进一步感受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和价值,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学习目标2、通过学习进一步感觉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 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在作业本上完成 66 页第 6 题。 2、在课本上完成第 7―9 题以及思考题。 学 习 过 程预习作业一、学情调查1、你能说说已经学习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吗?在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特别要注意什 么? 2、天天用 12 根 1 分米长的小棒摆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在摆出的长方形中, 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分米? 3、明明、亮亮、芳芳、珊珊、小小这五位同学约定在星期六互相通一次电话,按照约定, 他们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第 66 页第 6 题。 1、1 克、2 克、3 克砝码各一个,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同时用 2 个 1 克砝码?为什么? 3、选择其中的一个,能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几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4、选择其中的 2 个或 3 个呢? 学习引导(二) 第 67 页第 7 题. 1、用 48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 变,是 。 是不变的。也就是 不2、在解决问题时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思考? 3、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都相等吗?为什么?三、展示交流1、第 6 题: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思考,再向全班展示小组内的思考方法。 2、第 7 题:先把填好的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3、分组展示第 8、9 题,重点讲解思考方法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思考。 4、评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交流思考。四、达标检测1、公园的风景真美,小红和小明、小强三人来到公园的同一地点进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 的照法?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套中小狗得 5 分,套中小鹿得 4 分,套中小猴得 3 分。小明套中三 次,可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可能?3、两颗骰子,抛一次,所得的点数之和可能是多少?4、小丽打算用 16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大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 同的拼法?5、学校组织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四个体育兴趣小组。同学们可以选其中一个或几 个兴趣小组,那么同学们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方法?6、养兔专业户王大爷要将 100 只兔子送往集市去卖,现在有大小两种笼子兔子。打笼可装 10 只,小笼可装 6 只(每只笼都要装满)一共有多少种装法?五、总结提升1、通过这节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让你发现了什么: 2、你又学到了什么: 3、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乘整数(总第 33 课时)1、通过学习课本例题,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习目标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提高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1、 用竖式计算。 25×6= 235×3= 3.57+4.8= 12.6-7.45=预习作业2、预习课本 68 页例 1 和 69 页“试一试” ,完成例 1 的填空与试一试的相关练习。 3、说说小数与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4、完成 69 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二 1―3 题。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口算。 7×5= 0.7×5= 2、用竖式计算。 19×2= 0.9×4= 0.5×7= 3.56×3= 0.8×3= 2.5×11=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例 1 1、0.8×3 的积是几位小数?为什么等于 2.4,而不是 24? 2、2.35 × 3 的积是几位小数?你是怎样计算的? 3、怎样列竖式计算 0.8×3 和 2.35 × 3 的积? 4、你发现了什么? 三位小数乘 3,积是( )位小数,四位小数乘 3,积是( )位小数。 学习引导(二) 1、猜一猜:4.76×12 2.8×53 103×0.25 的积是几位小数? 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算式的乘积和上面的猜想是否相同。 476×12= 28×53= 103×25= 4.76×12=2.8×53=103×2.5=3、讨论通过计算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三、展示交流1、在小组里交流练一练第 1 题。 说说每一题的积是几位小数,0.18×5 的积是多少?35×0.24 呢?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2、展示练一练第 2 题,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3、分组的黑板上展示练习十二第 1 题。 4、先在小组里交流练习十二第 2、3 题,再向全班展示。四、达标检测1、5.65×24 的积有( )位小数,49×5.4 的积有( )位小数. 2、根据 208×26=540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08×26= 20.8×26= 208×2.6= 3、用竖式计算。 1.05×4= 7×12.6= 2.3×15=0.67×6=16×405=12.5×32=4、一根跳绳长 1.8 米,58 根这样的跳绳一共长多少米?5、一种水果每千克 12.8 元,妈妈有 54 元,买 5 千克这样的水果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 少?五、总结提升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需要对同学友情提醒些: 本节课还存在的困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总第 34 课时)1.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 算一个数乘 10、100、1000?的积。 2.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 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学习目标预习作业2、比较大小 4.53○45.3 0.7○ 0.073、预习课本第 69-70 页例 2、例 3 并完成相应的填空第 70 页练一练 学 习 过 程一、学情调查1、直接写出得数 0.7×100= = 10×2.2= 4.06×10= 4×0.25= 30.25××0.03= 0.816×10=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36×( 3.005×( 3、 0.83 米=( 6.032 升=( )=3.6 )=3005 )厘米 )毫升 2.4×( 0.2×( )=240 0.08×( )=8 )=345 0.04 吨=( )千克 0.06 分米=( )厘米)=200 0.345×( )克 )米2.25 千克=( 3.9 千米=(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 说说每次乘得的积与乘数 5.04 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 2、 把一个小数乘 10、 100、 1000??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反过来, 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 少? 学习引导(二) 1、 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要把 0.351 千克改写成以克为单位的数要用 0.351 乘多少? 而把 0.351×1000,就要把 0.351 的小数点向哪边移动几位? 2、0.03 千克=( )克你是怎样想的?三、展示交流1、口头交流学例 2 的思考过程。指名说说 0.03 千克=( )克的思考过程 2、 猜想: 把一个小数乘 10, 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 100、 1000 呢?举例验证。 3、完成练习十二的 4-7 题,并在全班交流四、达标检测1.直接写出得数 6.02×10= 3.1×100= 2、填一填 (1)一个小数乘 10,只要把小数点想( )移动( )位 ) = 0.027×100= 0.125×8= 7.8×100= 10×1.1= 4.56×100(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3 位,只要把这个小数乘( (3)0.021 千米=( 3. 在( )米 0.609 吨=( )千克)里填上合适的数 ) 1.3×100=( )=1 0.245×( ) 0.24×100=( )0.072×10=( 0.001×()=24.5 0.3×()=3004.1 千克花生仁可榨油 0.32 千克,照这样计算,100 千克这种花生仁能榨油多少千克?五、总结提升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还有不会的地方吗?请提出来。3、拓展延伸 甲乙两车同时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2.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65.5 千米,经过 3.6 小时两车相遇,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课后预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总第 35 课时)学习目标1、 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预习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96÷3 9.6÷3= 120÷5 12÷5 2、预习课本第 72―73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说说一个小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学 一、学情调查1、检查预习作业。 2、计算 8.5÷5 3.8÷5习过程24÷535÷14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出示例 4 的情境和表格。 2、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求出妈妈买的这些苹果的单价的? 3、 引导观察: 书上介绍了几种计算 9.6÷3 的方法?谁能讲解一下各种方法是如何计算的? 4、 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 比较简单?小组讨论一下。 5、 你能把这道竖式计算题的每一个过程介绍一下吗?在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呢?可以先 小组讨论。 学习引导 (二) 1、怎样求香蕉的单价呢?算式是什么? 2、小组讨论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余下的 2 怎么办? 3、小组讨论:后添加的 0 是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接着怎么除? 学习引导(三) 1、请列出求橘子的单价的算式。 2、在计算时你发现这一题和前面两题有什么不同吗?你是怎么做的呢?三、展示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先讨论再派代表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出一组与例题类似的除法题与其它组交流练习。 3、讨论每题与例题的相似点是什么,并说说该怎么办。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试一试 0.2÷53÷52、完成练一练。 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过来。 13 25 5 ) 9.1 7 21 21 0 14)3 5 28 70 70 07.8 5) 3.9 35 40 40 0五、总结提升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呢? 2、如果还有余数该怎么办呢?如果个位不够商 1,怎么办? 3、你哪里有疑惑吗? 4、你能计算下面的题吗? 0.78÷39 0.32÷438.4÷60.4608÷18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学习案学习内容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总第 36 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 个数除以 10、100、1000??的商。 2、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 数学规律的兴趣 1、口算下面各题:90÷10= 900÷10= 900÷100= 2、预习课本第 74―75 页,会做的题目在课本上做一做。 3、说说一个小数除以 10、100、1000??的商该怎样计算。预习作业学 一、学情调查1、检查预习作业。 2、计算 18.8÷10=习过程18。8÷100=18。8÷1000=3、你觉得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一) 1、出示例 5。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 21。5÷100=21。5÷1000=3、 引导观察比较: 21.5 和 2。15 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21.5 和 0。215 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21.5 和 0。0215 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一猜:把一个小数除以 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 把一个小数除以 100、1000 呢? 4、 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 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学习引导 (二) 1、出示例 6 及表格。 2、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引导观察: 要求“长颈鹿体重多少吨?”就是要我们干什么? 500 千克=( )吨 你会把 500 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里互相说说。三、展示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 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 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出几个同类的题目分析展示交流。四、达标检测1、完成试一试 225 千克=( 2、口算。 18.9÷10= 0.34÷10= 3、 ÷10 ÷100 ÷ .6÷( 40÷( 5、83 分米=( )=5.36 )=0.4 )米 9.6÷( 0.66÷( 4600 千克=( )=0.096 )=0.0066 )吨 ) 吨 40 千克=( 5÷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99保留一位小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