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甲减遗传几率有多大大吗 怎么发生的

揭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遗传性_养生贴士_育儿_太平洋亲子网
揭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遗传性
15:59:04出处:作者:佚名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近日正值冬春季节交替,昼夜温差悬殊,,皮肤容易敏感,万物生长,皮肤代谢能力也随之提高。而且春季百花盛开,空气中多花粉,容易诱发皮炎湿疹,是特应性皮炎高发季节。小朋友的皮肤娇嫩,更加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侵害,导致特应性皮炎/湿疹发作。除了季节因素,还有什么是导致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的元凶呢?  1、何为儿童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主要表现是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皮疹,并且反复发作,是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由于剧烈瘙痒使得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难以入睡,导致睡眠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往往和遗传过敏有关,因此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同时会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2、儿童特应性皮炎病发特点有哪些?  儿童特应性皮炎在不同的年龄段,皮疹部位、分布特点和主要症状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岁以内的婴儿特应性皮炎:皮损主要发生在宝宝的脸蛋、额头及头皮,也叫做婴儿湿疹或者&奶癣&。典型表现有两种,有的宝宝脸蛋上长瘙痒的红斑和水疱,经过搔抓后渗出,严重时可发展到整个面部和头皮,甚至糜烂和溢脓,这种称之为渗出型婴儿特应性皮炎。另一类宝宝则是面部、头皮、脖子、额头以及手腕和四肢的皮肤表面干燥,但是长红斑和密集的小丘疹,这种称之为干燥型。  2~12岁的儿童特应性皮炎: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典型的发病部位是肘窝和膝盖窝,以及小腿伸侧(小腿正面)俗称&四弯风&,眼周、面部和颈部也会发作。皮疹特点是渗出少、皮肤干燥、丘疹多。这个时期最主观的症状为剧烈瘙痒因此皮损上有大量抓痕继而感染,从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干燥型皮炎损害、红斑或丘疹。  3、揭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主导诱因&&遗传  儿童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遗传性因素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病发的主要内因。  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的,孩子患特应性皮炎的机率显著增加。有文献报道,60%患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家族中有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更为确切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因此可见,遗传因素作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内因已得到公认。  过敏进行曲  遗传过敏体质不仅可导致儿童特应性皮炎,也是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过敏疾病的主要内因,这些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一样的过敏反应,这就是医生常说的&过敏进行曲&。  对于遗传过敏体质的孩子,特应性皮炎是过敏性疾病的第一个表现。患儿在出生后的1-2个月内发病,1岁左右是发病的最高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降低,5岁之后的发病率很少。但是,80%的特应性皮炎患儿随后会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这些过敏性疾病常常会伴随患儿终身,而且有严重风险(例如哮喘)。这就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也叫特应性疾病进程。  因此,对于遗传过敏体质的宝宝,预防特应性疾病的进展尤为重要。一旦出现特应性皮炎,一定不能忽视,要积极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生风险,从而改变过敏进程,让孩子安心健康的成长!除遗传因素外,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城市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发病的重要外因。因此,特应性皮炎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病高,城市发病率比农村高,是典型的&城市病&。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异位性相关信息也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疹伴瘙痒、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次要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血IgE等免疫指标升高、皮肤感染倾向等。特应性皮炎常于出生2-4月时初发,2-3岁时缓解,上小学时发作加剧,生长发育时再次缓解,但其确切的发作过程无法预料。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现在认为可能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皮肤对外因过分敏感:70-80%患者除皮疹外有家族过敏史;环境中的多种过敏原(如尘螨、食物等)可触发其特殊的免疫反应,使组胺......
异位性相关信息也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疹伴瘙痒、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次要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血IgE等免疫指标升高、皮肤感染倾向等。特应性皮炎常于出生2-4月时初发,2-3岁时缓解,上小学时发作加剧,生长发育时再次缓解,但其确切的发作过程无法预料。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现在认为可能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皮肤对外因过分敏感:70-80%患者除皮疹外有家族过敏史;环境中的多种过敏原(如尘螨、食物等)可触发其特殊的免疫反应,使组胺和其他一些炎症介质释放,引起湿疹样的损害。
  有两大因素可引起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因素之一是免疫反应中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因素之二是患者脂肪酸合成的异常。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会使外部致敏因子更易于进入体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忙于对抗对一般人而言相对良性的外部因素而不能有效防御细菌感染的发生,因此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常有高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特应性皮炎呈复发性病程,患儿皮肤瘙痒、干燥症状严重,常引起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局部对症治疗需从抗炎、抗继发感染和防止皮肤干燥三方面入手:局部使用杀菌剂和清洁产品来抵御继发感染;外用皮质激素可消除炎症;局部使用滋润剂可防止皮肤干燥,常带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严重病例还需系统用药:如对持续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口服抗组胺H1受体的药物来止痒。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本病亦称异位性湿疹(atopic eczema)或遗传过敏性皮炎,系与先天过敏素质有密切关系的炎症性皮肤病。常有家族遗传史,家族中常患其他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及枯草热等。
  [病因]
  病因复杂,先天性过敏性素质是主要因素,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患儿的皮肤对某些外在或内在的致敏的变应原大多为蛋白质食物,如奶、鸡蛋、鱼、虾等。过度营养、消化不良、预防接种、寒冷因子以及精神因素等均诱发本病。
  关于本病发病机理,目前尚不能肯定,有的认为属于Ⅰ型变型反态,大多数患者血清中IgE抗体增高,但引起的皮肤表现则属延迟性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近年来有不少报告,本病患者对结核菌素、双链酶、含珠菌素、DNCB等迟发皮内试验反应降低,患者末梢血及病变组织中OKT8+细胞减少,均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关信息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感受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而发病,由于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致使脾虚血燥,肌肤失养。
  [症状及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随年龄的变化,病情亦随之而变化,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
  (1)婴儿期 多见于出生一月后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颊部,呈湿疹样改变,局部潮红,糜烂渗出、结痂,自觉剧痒,一般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皮损可蔓延整个面部、头皮、少数患儿可累及颈部、四肢伸侧、臀部等处。通常1~2岁自愈,少数可迁延至儿童期。
  (2)儿童期 婴儿期迁延不愈或缓解数年后复发,也有无婴儿期湿疹史者。皮疹形态可分为两型:①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主要为散在性粟粒大小正常皮色或褐红色小丘疹,群集或散在分布,自觉剧痒,常伴有抓痕血痂。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本型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患病时久,患儿营养发育常受影响。②湿疹型:好发于四肢屈侧,尤其是肘窝、腋窝,其次为面、颈部。呈亚急性湿疹样损害,渗出湿润较轻,或呈局限性苔藓样变,抓后形成糜烂渗出、结痂等。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中医称之为四湾风。
  (3)成人期 呈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改变,好发于肘窝、腋窝及四肢屈侧,磨擦刺激后可有渗出及结痂,亦可播散全身。自觉剧痒。
  2.患者的小血管对各种刺激多反应异常。①白色划痕征:以细棒磨擦皮肤后,正常者的磨擦部位皮肤发红,而患者则在磨擦部位呈苍白色。②延缓苍白现象:即用1∶1万乙酰胆碱0.1ml皮内注射后15分钟,正常人局部出现潮红,多汗和鸡皮症,持续4~5分钟后消退,而患者皮试后3~5分钟,在注射部位周围出现苍白区,可持续15~30分钟。
  3.患者可伴发枯草热、荨麻疹、哮喘、过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病患。
  4.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胸计数增高。②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IgE),可用被动转移试验加以证实。③用特异性抗原做皮内或划痕试验,可出现风团样立即反应。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婴儿湿疹、小儿痒疹、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三者无家族遗传史及家族过敏病史,血清中无特异抗体,发病部位不定。
  [防治]
  寻找原因并去除这。对婴儿期要病特别注意调整饮食,喂奶勿过饱,避免过度营养,保持消化正常,避免毛织器械直接接触皮肤,对皮损避免热水及肥皂洗涤。发病期禁止种痘。
异位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有遗传过敏素质者发生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婴儿期表现婴儿湿疹,多数于2岁时痊愈。儿童期,常在腘窝、肘窝表现湿疹样或苔藓样变,可于2~3年内痊愈,也可延至青春期。青年、成人期大多为神经性皮炎样改变,多数于40岁后治愈。小儿应避免内外刺激物,如搔抓,摩擦,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及海味、辛辣食品,毛衣,尼龙衣物等。治疗同皮炎、湿疹。
新生的宝宝,自身的免疫还不够,所以很容易得各种疾病,这也使得当妈妈的心里更是着急,治疗的好永远比不上...
新生的宝宝,自身的免疫还不够,所以很容易得各种疾病,这也使得当妈妈的心里更是着急,治疗的好永远比不上...
新生的宝宝,自身的免疫还不够,所以很容易得各种疾病,这也使得当妈妈的心里更是着急,治疗的好永远比不上...
新生的宝宝,自身的免疫还不够,所以很容易得各种疾病,这也使得当妈妈的心里更是着急,治疗的好永远比不上...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您的位置: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4国际感染-免疫-肿瘤研究论坛2014国际皮肤病遗传学论坛2014国际特应性皮炎研究论坛2014国际银屑病研究论坛 联合征文及中心发言征集通知
优质期刊推荐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建中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张建中、马琳教授浅谈特应性皮炎的春季防治
发表时间: 20:09
这次采访是有视频的,链接地址/s2011/teyingxingpiyan/,以下是采访内容的文字版。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搜狐健康访谈间。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皮肤病的专家作客我们的访谈间,来跟网友们谈谈关于特应性皮炎方面的话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马琳教授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越来越多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是特应性皮炎,相信很多网友不是很了解,首先请张建中主任给我们介绍下特应性皮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情况如何。
张建中:特应性皮炎中国又叫遗传过敏性皮炎,是跟遗传相关的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表现的和湿疹类似,一般儿童期间发病,病程漫长。
  特应性皮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比较高,比如说日本、英国,20岁以内青少年的发病率可以到20%以上。中国在1990年-2000年做过三次调查,调查人群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中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在上升,1980年的结果是发病率不到0.6%,1990年差不多是2%。2000年的时候达到3%。这说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人民生活的改善,过敏性的皮肤病在不断增加。
  主持人:为什么叫特应性皮炎?是因为过敏吗?
  张建中:特应性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过去中国又叫做异位性皮炎,意思是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和正常人不一样。
遗传过敏体质加上外界刺激造成特应性皮炎发病
  主持人:通过张教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特应性皮炎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是儿童多见。接下来请马琳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马琳:应该说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以及皮肤屏障的功能等有关,我个人觉得是遗传决定了皮肤屏障的功能,所以皮肤屏障的功能可以放在遗传中。
  主要是因为本身的遗传体质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因素的刺激,激发了体内潜在的过敏反应,在医学上就叫做过敏性皮炎。
  一般特应性皮炎的小孩经常会有过敏性和过敏性,这三个病遗传背景相似,而目前的环境变化很大,尤其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后,让原来潜在的遗传疾病表现出来。
   主持人:特应性皮炎的遗传几率很大?
  马琳:是的。通常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小孩得过敏性皮肤病的概率是50-75%,如果父母有一方有,小孩的几率是25-50%,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小孩的发病率是17-25%。
主持人:整个发病率还是不断增加的?
  && 马琳:这是肯定的。十年前来我们医院看病的小孩有25%是湿疹,2008年是32%,我们每年是15万的病人,意味着有5万病人是湿疹,而且重病的人数也多了。
  张建中: 2010年北大人民医院的皮肤科门诊10万多病人,其中皮炎湿疹能够占到4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特应性皮炎,成人的特应性皮炎也挺多。
食品添加剂、洗澡过多等有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
   主持人:刚才马琳教授介绍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遗传因素很重要,另外还有环境,那具体哪些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发病率的增长?
  张建中:环境确实在不断变化,首先是工业化的进程,过去的食品都是绿色环保,现在都含有很多添加剂,比如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另外现在洗浴越来越频繁,很多年轻人一天一个澡,甚至有的人早晚各洗一次,过度洗澡造成皮肤的屏障作用破坏。同时,环境的污染也在增加,比如装修房子挥发的苯、甲醛等,也会引发身体的反应,环境因素变化太大。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外是一致的,西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中国现在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就有一条过度卫生学说,可能稍微一点不太卫生反而好一些,可以适当接触一些细菌、微生物的感染,接触以后,机体就会对这些细菌和微生物产生免疫,抗感染免疫就会对过敏源有一个抑制。当然我们不能说得太深,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马琳:我们和环境接触,无外乎就是从环境中摄入需要的东西。
  第一是吃的东西。食物越来越复杂,越复杂越有可能对你不好,不好的东西身体就要反应一下,比如色素、防腐剂等身体不需要的物质,过去的碳水化合物肯定是需要的,所以身体不出现反应。
  第二是呼吸。环境的污染导致了各种各样不该被吸入物质进入体内,就可能出现过敏。
  第三是使用的东西,每天要接触洗面奶、洗涤灵、洗衣液,这些东西对特应性皮炎都是不好的,还有很多抹的东西.
  有些东西现在不用不可能,这就叫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没有条件就一周洗两次澡,现在天天去上班,职场需要天天不洗行吗?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不可改变,它就成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既然成为一个病因,又不可避免,应该引导怎么来正确使用,怎么洗得正确,什么是你该用的,什么是你不该用的。
  吸的、吃的、用的,环境和温度,你不觉得这些物理条件都在变化吗?去年云南干旱,干旱那年会不会特应性皮炎很多?绝对的。因为遗传病学上,正常的人是这样的,本来就怕干。在北京春天秋冬这个病就不一样。包括我们接触的吃的、吸的、用的,穿的,这些因素都是环境因素。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主持人:那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什么不一样?
  马琳:湿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特应性皮炎要缩到一个相对小的概念,主要是指有过敏家族史的湿疹。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第一是痒,第二是出现对称性的皮疹,不同年龄不一样。一岁以内是在面部和四肢的伸侧,一岁以后,从伸侧转到屈侧,一旦孩子到了两岁之后就转到四窝(肘窝和腘窝)。另外湿疹要出现红斑、丘疹、渗出,有渗出就一定要有结痂,先出现小红片,后来出现小疙瘩,疙瘩里面还出水,而这种皮疹通常是中间重,周边轻一点,皮疹的分布是小的时候在伸侧,慢慢往屈侧转变。
  张建中:湿疹有很多种,有的在身上,有的在小腿上,男性可以发生在阴囊,女性可以发生在外阴,这些都有各自的特点,还有一些就是刚才马教授谈到的家庭遗传性的,湿疹的面要广一些,而特应性皮炎的面窄一些。
  根据这个情况中华医学会在07年制订了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指导医生如何规范治疗。2011年1月份又出台了全国湿疹诊疗指南,这样把湿疹性疾病都覆盖了。皮肤医生乃至于全科医生都可以根据指南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进行诊断治疗。
特应性皮炎对儿童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睡眠
   主持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湿疹。刚才马教授介绍了小孩在两岁之前的发病情况,那成人的特应性皮炎是从小孩发展过来的还是成年人也会发病?
  张建中:成人的特应性皮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儿童发展过来的,一种是成年后发病的,两种情况表现一样,但是和小孩的不一样,儿童常见的是"四弯风",成人的时候四弯风比较少,更像泛发性的神经性皮炎,摸上去糙糙的,除了皮肤的表现外,最大的特点是剧烈瘙痒,同时很多患者抽血化验,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细胞会增高,我们把它叫作成人的特应性皮炎,发病比儿童的少一些,但是也是越来越多。
   主持人:患者是一直表现成这样,还是会自愈?
  马琳:其实儿童很多都会自愈,国外的观察发现,80%的儿童在两岁就好了,其余的20%会延续到青春期,到青春期又有15%左右自愈,只剩5%的一直要延续到成年。
  特应性皮炎随着身体油脂分泌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好,但是到了45岁以后皮肤又开始干燥了,皮炎又开始爱发作,有这样一种规律,跟人体出油脂的情况相关。
  张建中:儿童自愈比例高,成人比例低,所以成人的维持治疗很重要。
  马琳:其实小孩也是一样,经常有的家长觉得两岁就好了,那我就熬到两岁呗。但是让你总抱着特应性皮炎的小孩,你受得了吗?长到两岁需要730天,需要一天一天的熬。大家知道小孩一般在夜里长个、长脑子,小孩最好的发育期是在一岁之内,小孩在那七百多天里面都没有好好睡觉,生长发育会严重受到影响。
  特应性皮炎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患者睡不着觉,新生儿天天只睡8小时,肯定跟别的小孩长得不一样。另外,中国家庭中如果小孩子睡不好,家里有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全家人都不睡觉,所以这个病不但让小孩痒得睡不着觉,而且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张建中:家里有一个特应性皮炎的病人,全家的生活质量都受影响。
患者的衣、食、住、行、洗注意事项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谈一谈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首先有请张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特应性皮炎现在都有什么方法可以治?
  张建中: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不仅仅是抹一点药,现在特别强调患者的教育,指南把患者教育放在第一位,一个良好的患者教育要比吃药抹药强得多,只有在患者能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然后配合医生的服药、外用药,其他的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患者教育最重要的是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赖,有时候我们看特应性皮炎的病人要花很长时间,甚至半个小时,每一样都要跟患者交待清楚。首先要了解患者在什么情况会发作,了解他的病因,检查诊断完了要给他各项生活嘱咐。
  我用简单的五个字来概括:衣、食、住、行、洗。
  衣就是穿什么衣服,我们一般建议穿纯棉、宽松、浅色比较好。
  吃的方面,特别是小孩,吃什么不吃什么要根据过敏源检测的结果,一定要认真。过敏源检测的结果有时候不能反应真实情况。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是让孩子一样一样吃,假如吃鱼吃了两天没有问题,就可以继续吃。同时要把营养和过敏搞好平衡,因为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大人往往比较简单,经常是喝酒、吃辣的容易加重。
  住,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家里首先不能有宠物,猫、小狗、鸽子等,甚至有些人养小松鼠、荷兰猪,这些都不行。装修也是建议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尽量减少使用挥发性的材料。
  行,交通的环境,春天大家去踏青,看到万紫千红,但是对特应性皮炎来讲是花粉过敏。
  洗,从洗澡、洗浴、洗脸各个方面,一般不要使用太强烈的碱性香皂、肥皂,不要用过热的水。同时洗完以后要润肤,我认为只要不买太次的伪劣产品,一般选择中上等的润肤剂即可,又便宜,又好用。润肤就是为了形成天然的皮肤屏障,为什么长痘痘的时候皮炎就好,就是身体的油脂分泌,油脂对皮肤是起保护作用,自身形成一个膜,脂肪酸表面的PH很低,很低以后微生物就不能生存。
   主持人:洗澡有没有特殊要求?
  张建中:洗澡因人而异,一天洗一次我觉得可以,但是一天洗两次我觉得过了。隔一天洗一次也可以。
  马琳:大家都说儿科大夫更琐碎,我觉得我们是更细致。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都很长,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上。
  特应性皮炎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让家长知道,家长别老想着断根,我总说如果孩子的这个病断根,就不是这个基因了。首先树立家长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越好、越有信心,治疗效果才越好。小孩子要一天一天的长大,家长要更加细致,要比别人带的时候费一点工夫,脑子里能够接受费工夫就不麻烦。
  第二,小孩吃母奶最好,如果母奶不能吃,如果父母两个人都有过敏性疾病,就选一个低敏配方奶代替。如果两个人都不过敏,可以选择普通配方奶粉。因为普通配方奶是最好吃的,从普通配方到低敏配方,再到过敏小孩能吃的,一个比一个难吃。
  穿的方面,孩子要穿全棉、宽松、肥大的衣服,同时建议家长结婚的时候就把房子装修好。
  孩子在八个月之内不会跑,不怎么容易脏,一星期洗两三次澡就可以。八个月以上的小孩子爱脏,每天洗一次,水温36度到38度。身上如果长了湿疹,洗完了以后立刻抹药。
  我的建议是,洗完了以后用大毛巾把小孩子一包,湿疹的地方一定比别的地方红,看看脸上有皮疹的地方,拿小毛巾用凉水凉一下,给小孩子红的地方冰一下。把药膏薄薄的抹一点,之后再抹厚厚润肤剂。当病渐渐好了以后,就剩下薄薄的一点,但是润肤剂要把原来重的地方多抹,从重的地方往边缘上少抹。润肤剂不减而药减,这就是正确的管理措施。这样孩子可以睡好了,可是偶尔没有弄好,原来已经是一盆火,用药浇的快没有了,忽然一下又大了一些,再多用一点药就可以。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激素和非激素有机结合
  马琳:含激素药膏是两岁之内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我们在临床调查,68%的家长害怕用激素,鲁莽的只占到10-20%。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正确使用,小于两岁的孩子要用弱效的激素,经常选用氢化可的松,如果重一点的可以用到糠酸莫米松。小孩基本上用不着强效激素,两岁以内就是中和弱的。对于两岁以上的儿童,如果皮疹有渗水的情况,我一般使用三天至三周的激素,之后就改用非激素药膏。
  目前非激素类药膏世界上就是两个药,一个是他克莫司,一个是吡美莫司,这两个药膏对于两岁以上小孩子,如果没有渗出可以直接抹。洗完澡之后用毛巾冰敷局部,再抹药膏,再抹润肤剂。我自己感觉两岁以内小孩渗出在脸上,两岁以后渗出在小腿。干的地方就直接抹非激素的药膏,眼周、脖子上都可以直接抹非激素的药,这样既符合了大家怕用激素的心态,同时又让这个疾病该用激素的地方用到,而不会过度使用。
头面部等娇嫩皮肤处用非激素治疗
  主持人:成年人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请张教授讲一下。
  张建中:一般成年人的治疗和小孩一样。但是成年人的皮肤厚一点,耐受力更强一点。我们的治疗原则是这样,外用药也是激素为首选。首先,激素是1952年发明的,到现在大概是60多年时间,已经充分的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药物。同时国际市场上激素的种类非常多,从比较弱的到强效的激素,各种各样的大家都选择。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非激素的药物,尽管激素是首选,但是70%左右的人害怕激素。在成年人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很多病人有激素恐惧症,尤其在中国相当多。据我了解在国外也是这样,例如日本、韩国,他们的患者也不愿意用激素。为什么有激素恐惧症?因为激素在用得不好的时候,很多病人可能就会乱用,时间长了以后会发现激素带来很多的副作用,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像痤疮一样的毛囊炎,有的会产生酒糟鼻的效果,有的会促进汗毛增多,但是这是病人滥用激素造成的。假如是医生指导下用,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分别对待,对于面部、会阴部等皮肤比较薄嫩的地方,我们就用非激素,非激素有两个非常好的药,他克莫司效果更强,疗效更好一些,它有激素的作用,能够治病,但是没有激素的副作用,所以很多病人就可以接受,但是我们还是推荐在面部和会阴部一些皮肤嫩的地方用,其他部位用激素也可以,所以外用药治疗是激素加上非激素。
  这两个非激素的药是医学发展的见证,终于有一个药可以替代激素,有它的治疗作用,也有它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有机的把这两种药结合起来,就要看医生怎么教育、怎么指导患者把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大,把它的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主持人:临床上病人抹多大面积、抹多厚是不是医生都要告诉病人?
  张建中:是的。
  马琳:本身医学做到极致就是艺术,不到艺术的时候只能讲技术层面。国外的指标是一个指甲盖的量,一个平方厘米或者两个平方厘米,就是指尖量。皮肤用药有太多的经验,液体和药片都很容易量化,但是皮肤外用药的量化就很难,我的病人第一次抹药我都是让护士给他们抹,我告诉病人,你看护士抹多厚,你就抹多厚,这样的效果特别好。
  不可能所有人都到儿童医院抹一次药吧?教一下大家,通常抹完的药量你觉得在皮肤表面都抹过了,而且有点潮呼呼,另外一边都抹完了,你再回来一摸,又不潮了,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就像我们平常给脸抹雪花膏一样,但是一定要比雪花膏厚一点,正常的脸是光滑的,渗不了那么多东西。长了皮疹之后屏障是开放的,渗透增加,所以这个量应该是同样的面积抹两倍雪花膏的量。外面还要抹润肤剂,抹完了觉得脸上潮呼呼的就可以。
  头天晚上抹的药,第二天中午在阳光下看一下,表面有小皮皮,就说明你抹得不够,如果没有小皮皮,药量就够。经常有些病人抹药达不到一定的量又使皮疹痒起来,那就更麻烦了。
  张建中:假如皮疹在躯干四肢,抹上去会蹭掉一部分,一般我们建议大人和小孩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对于双手的部位,有时候洗手洗掉了可以再擦一次,总的来说薄薄一层就够了。
特应性皮炎好了之后推荐维持治疗
  主持人:需要抹多长时间?好了以后还用抹吗?
  张建中:因人而异,比如手上的湿疹,我会选择强效激素,它的功效很强,一般可以在一个星期或者十天之内改善70-80%。这个时候不能停,可以把强效的激素改为中效,每天还是两次,但是功效降低了,过了一段完全好了,再改成弱效的,弱效的激素开始一天两次,以后一天一次,最后提倡是每周两次的维持治疗,特应性皮炎需要维持治疗,可以用激素来维持,也可以用非激素类的他克莫司,患者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就是比正常人多抹两次药。
  马琳:儿童也是一样,两岁以内使用激素。通常的规律,越往上面好得越快。最后好的小疙瘩,别的地方都是洗完了只抹润肤剂,这个地方先抹药,再抹润肤剂。
  最后好的地方开始是按正常的药量抹,使用三到六周基本上好了,维持治疗的时候是一星期抹两次,可以全年的维持。
  在国内要想让一个病人跟着你一年规律用药很难,我的病人很好的也就维持三到六个月,再维持就维持不住,他总觉得能够偷点懒就偷懒。但是两个月之后复发,还得按照原来的药量治疗,实际上比维持治疗使用的药量更多。
  张建中:现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所有的专家基本上达成共识,在积极治疗以后建议病人维持治疗。
  主持人:临床上用激素的多还是非激素的多?
  张建中:现在在国内是激素多。首先激素的种类就多,用了60年,他克莫司在中国上市就五六年,属于一个新药,价格比激素贵一些。报销的问题随着国家的进步会慢慢涵盖进来,毕竟它是非常好的一个药物。现在还是推荐成年人在头面部、会阴部等皮肤比较敏感的部位用非激素类的药物。很多病人需要长期用药,在皮肤厚的地方可以用激素,更多的是激素和非激素合理配合,要从面积来讲还是激素用得多。
  马琳:两岁以上孩子只有在急性期有三天到三周内用激素,之后就用非激素,完全好了以后使用非激素进行维持治疗。
他克莫司夏季使用注意事项
  主持人:特应性皮炎是不是夏天会更常见一些?
  张建中:一般来讲是春秋的时候比较多发,季节交替的时候比较多见,成年人夏天的要少一点。
  马琳:小孩多数是秋冬春,春草发芽的时候是特应性皮炎最重的时候。
   网友:他克莫司说明书上说避免光照,是不是夏天要尽量减少活动,灯光有没有影响?
  张建中:灯光没有影响,假如是一个建筑工人,在外面施工,本来就会有一些防晒措施,谁也不会光着膀子在那儿晒着。
  我们主张一天两次,比如说早晨7点半,在吃饭之前抹上药了,等到他照光的时候就吸收得差不多了。第二次抹药是在晚上,晚上就没有关系了,白炽灯这些都没有关系。除非是做电焊的,强的紫外线光照射要注意,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夏天很多人会抹防晒霜,先抹药还是防晒霜?
  马琳:先抹药后抹防晒霜。对于晒光的问题,亚裔人从小就被教育别晒着。第二,特殊工种要注意。电焊工前面要拿东西档着。另外,如果是渡假,又是到海边,我建议这些天还是换成白天抹激素,晚上再用非激素。
两位专家对网友建议以及出诊时间
  &&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接近尾声,现场的专家对网友提一些建议。
  && 张建中:我给成年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几句忠告:正确面对、科学治疗、配合医生、坚持治疗。
  马琳:我想妈妈们一见到我觉得还是挺亲切的,治疗特应性皮炎不能求什么断根的方法,像张教授说的,一定是依靠科学,而且掌握科学,正确跟着大夫,大夫都会给你最好的方法,要靠我们孩子自己身体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慢慢的适应自然,同时,好好的把孩子用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管理,养好他。让他生长发育好,才是我们治疗的根本。
  &&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介绍一下自己的出诊时间。
  && 张建中:我的出诊时间是每个星期的一二三的上午。
  && 马琳:我的出诊时间是每周二三四的上午。
  主持人:通过两位专家的介绍看出,虽然特应性皮炎比较难治,但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加上坚持的治疗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门诊找两位专家进行咨询。
  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8:46
张建中大夫的信息
张建中大夫电话咨询
张建中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张建中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建中大夫提问
张建中的咨询范围:
过敏性疾病, 银屑病, 脱发, 结缔组织病,皮肤疑难病
张建中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皮肤科好评科室
皮肤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减遗传几率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