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是学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最近要考教师资格证,报考的种类一个是幼儿教育一个是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可以报吗

厦门华图关注:fjhuatu
厦门华图关注:xmhuatu
华图教育认证官方微博
华图吧百度贴吧:华图
为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6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闽教人[2016]5号)和龙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核准永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计划的批复》( 龙人社[号 )文件精神,现就我区2016年公开招聘教师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人数
  (一)小学53名
  小学语文 14名、小学数学11名、小学英语2名、小学信息技术3名、小学体育 5名(其中:足球专业1名)、小学音乐5名、小学科学9名、小学美术4名。
  (二)特殊教育2名。
  (三)高中(永定一中)5名:语文、化学、物理、生物、信息
  技术各1名。
  (四)初中4名:音乐、美术各2名。
  (五)幼儿园38名(其中设3名专项岗位,用于招聘在永定区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期满或行将期满考核合格未就业人员)。
  二、招聘条件及对象
  (一)基本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育工作,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符合《福建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 身体健康。
  (二)符合报考岗位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1.报考小学教师岗位必须日前常住户口在龙岩市辖区内的或龙岩市辖区内生源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已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小学科学教师岗位含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教师资格证,小学体育足球专业须取得国家承认的裁判员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016年师范类毕业生可持所在学校出具的符合申请教师资格条件并正在办理证明报考,下同)。
  2.报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必须是福建省籍生源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已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3.报考高中教师岗位必须是福建省籍生源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已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毕业生。
  4.报考初中教师岗位必须是日前常住户口在龙岩市辖区内的或龙岩市辖区内生源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已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5.报考幼儿教育岗位的,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须日前常住户口在龙岩市辖区内的或龙岩市辖区内生源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幼儿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舞蹈、美术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
  (2)已取得国民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音乐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学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须具有幼儿教师岗位要求的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普通话水平等级二乙及以上证书),且年龄30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
  6.在永定区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等支教项目服务期满或行将期满考核合格未就业的人员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幼儿教育专项岗位的,不受专业限制,享受加分政策,与同职位其他应聘人员平等竞争;通过竞争后未聘的人员再按笔试、面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用专项岗位指标择优聘用。
  7.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加分条件的人员,须填报《永定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加分审核表》,并提供相关材料,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批准(证明材料等应于日前向区教育局人事股提供,逾期无效)。
  8.以上报考人员不含我区在职在编公办教师。
  三、报名办法
  (一)报考人员统一通过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进行报名(网址:,数字服务大厅-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全省统一为:日8:00(系统开启)&3月24日17:30(系统关闭)。
  四、资格审核
  应聘人员网上报名必须提供真实有效信息进行资格初审,体检前必须提供以下材料进行资格复核、确认(时间另行通知,若提供证件与报名信息不符,取消资格,按成绩递补,责任自负)。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就业报到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与网上报名同底一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3)网上报名表一份。
  五、笔试时间、内容
  1.笔试科目: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知识。
  2.笔试时间: 全省统一为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3.笔试内容:《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大纲》见福建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fjedu.govcn/)和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
  六、面试
  1.小学、初级中学、特殊教育教师岗位分学科根据笔试成绩按1:1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确定体检考核对象,不再进行面试。
  2.永定一中、幼儿教师面试: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招聘人数与面试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以实有人数确定面试对象。面试总分100分。面试内容、时间、地点及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七、体检、考核和聘用
  (一)体检:
  1.体检对象的确定:
  小学、初级中学、特殊教育教师岗位分学科根据笔试成绩按1:1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确定体检对象,确定为体检对象的最后一名若有同分数的,则按专业知识成绩高低确定;永定一中、幼儿教师岗位根据笔试和面试的考试总成绩按 1:1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确定体检对象,确定为体检对象的最后一名若有同分数的,则取第一学历高者为体检对象,学历仍相同,则取年龄小者为体检对象;体检不合格者取消考核资格,并按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2.体检标准:福建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其补充规定。
  3.体检的组织:体检由永定区教育局统一组织。
  4.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二)考核:
  体检合格者由永定区教育局负责考核。如有考核不合格或自愿放弃者,按成绩的排序依次递补。
  考核对象须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5个工作日内到永定区教育局办理调档手续,并在发出调档函后15天内将个人人事档案转到,逾期档案未转到的,视为自愿放弃考核资格。
  (三)录聘办法:分学科按1:1比例根据成绩由高到低和体检、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选按填报志愿确定学校,成绩相同的,按第一学历高者优先,学历相同,按专业知识成绩高者优先。本人放弃拟聘资格的,按成绩的排序依次递补人员。
  (四)确定人选:根据成绩和考核、体检结果,确定拟聘用人选,并在永定区教育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1.公示期满,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确定为相关职位拟招聘人选,按有关规定办理毕业生就业或调配手续,并签订聘用合同书。
  2.录聘人选已和有关单位签有劳动或聘用合同的,应先解除原合同,否则不得办理聘用和调配手续,如有隐瞒,后果自负。
  八、受聘人员的管理及待遇
  1.所招聘人员为财政核拨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聘用制,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经教育局提出用编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统一办理入编手续,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首次聘用年限5年(含一年试用期),聘用期内不得流动。
  2.工资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确定,享受与本单位同条件人员相同待遇。
  3.侨荣职业中专学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已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须一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方可办理聘用手续。
  九、其他事项
  (一)永定一中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学位人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免费师范毕业生的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化学三个职位不参加全省统一笔试,专项公开招聘,具体招聘办法另行制定。
  (二)招聘岗位与报考人数必须达到1:1.2及以上的比例,否则相应减少招聘岗位数。幼儿园招聘对象面试成绩须达及格及以上,方可录聘,不及格者不予录聘。
  (三)资格条件或相关资历的计算,截止时间:往届生为日,2016届师范类毕业生为日。
  (四)&全日制普通院校&的学历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执行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按教学计划完成该学业,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五)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近三年内被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人员,不得报名。
  (六)考生所留的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确保能够及时联系,无法联系造成影响招录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七)资格复核事项、面试方案、面试成绩、体检要求及拟聘人员名单等均在永定区教育局网站()公布,请自行查询。
  (八)面试、体检、考核等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监督电话:龙岩市永定区教育局纪检组 (9
  龙岩市永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检组 (3
  (九)本公告由龙岩市永定区教育局负责解释。咨询电话
  龙岩市永定区教育局 龙岩市永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漳州华图)
下一篇:没有了
关键词阅读:
厦门华图直播间当前位置: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参考样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参考样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优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建设国家,提高民众 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先发展教育。这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因此,答案为 A。 2.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 那么这个测验( )。 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不 同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多次,而所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那么,就认为 这一测验的信度较高。因此,答案为 A 3. 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 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 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 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因此, 答案为 D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 年 B.1922 年 C.1949 年 D.1986 年 解析:1904 年,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旧成“癸卯学制”) 中写道: “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作为国家之义务教育。东西各 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而不入小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 盖深知立国之本全在于此。&“癸卯学制” ,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1 法令形式公布的并在全国推行过的学校教育体系。在这个学校教育体系 中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 概念。据此,可知,我国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1904 年。因此,答案为 A 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为了保障我国九年义务教育 的实施,使更多的人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 答案为 B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解析: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 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教 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活动。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 ,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 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教育活 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同时,没有了任何一方,教育影响都 无法正常起作用。因此,答案为 A 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解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演示法等,其中,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方法。因此,答案为 A。 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 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各种作业和 进行各种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 及时调节教学的内容、方法与进度。这是为了确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的质量,为了促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属于检查知识的阶段。因此, 答案为 D2 9.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解析: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 因为:①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起来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它是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 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学校有专门负责 德育工作的教师。因此,答案为 C 10.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 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 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因此,答案为 C11.解析: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3 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②一定的组织结构,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 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 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因此,答案为 A。 12.解析:中小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的同 时,也负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 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之后学生仍然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未 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学生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因此,答案为 B。 13.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 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 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 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 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 与否,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答案为 A。 14.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 则?(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看清楚 一个人,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 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用在德育上,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的 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因此,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此,答案为 D。 15.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 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 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 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 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因4 此,答案为 C。 16.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 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陕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 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 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有两个 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 发展期。在这两个发展期内,身高的增长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因此, 答案为 C。 1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我国, 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因此,答 案为 A 18.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解析: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 是我国最早的小学。因此,答案为 A。 19. 《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 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 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 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因此,答案为 B。 20.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5 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因此,答案为 A 二、填空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2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大教学论》 )中。 22.国家对于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提出总的要求,这种要求被称 为(教育目的)。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 主要指认知与(个性)的发展。 24.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 26.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直线式)式和(螺 旋式)式。 27.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 )和(儿童 )。 28.德育过程是由( )、( )、( )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 素构成。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 29.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 ),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 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 )。情景;潜移默化 30. 按一定的教育目的、 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 正 式群体 ),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 31.德育过程是( )社会化与( )个体化的统一。个体品德;社会思想道德 32.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 33.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 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演示) 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4.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答:二战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新的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科 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给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带来了一系列 的急剧变化,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6 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 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 的学校教育。19 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 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 180 多个国家有 2/3 以上的国家实行了 9 年或 9 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 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 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 制度,即为升人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制度,双轨之 间几乎是不通的。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不 能升人高一级学校;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 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 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 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 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 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 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重 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 强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7 35.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提高综合国力;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 趋势;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 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 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 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 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 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 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 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对新 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造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 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 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 本所在。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8 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 本质区别。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传 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的,把掌握知识本 身作为教学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 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 的精神。 36.简述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 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具有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常是作为社会的榜样或者社会的代言人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视为 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是 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对教师这一专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教 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以身作则外,忠于职守、有 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等也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2)教师的专业知识 ①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 效履行其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 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对讲授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并 且要论证有力、举例精当。在此基础上,追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趣味 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要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 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才能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②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应学识渊博,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 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接触学生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③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学、 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是教师作9 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3)教师的专业技能 ①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 材的能力,要能够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 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 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其次,能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 诸多的现实条件,适当改造教材内容,包括编写地方性教材,使教学内 容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 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 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大类,两者都是教师用来进行人性 陶冶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⑧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 利进行,教师需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 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工作计划。 ④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首先,应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 感。其次,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研究教学教法。 37.小学阶段课程性质的特点是什么? 答: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抓好小学 课程的改革事关重大。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普及性 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 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 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 基本标准。 (2)基础性10 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专业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 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 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课程内容中 应注意不断地把新知识变成基础性知识。 (3)发展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 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8.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 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 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 学德育的基本过程。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包括: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 识 教育儿童逐步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初步树立起为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而努力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 他们能够对所遭遇的道德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 矫正自己的行为。要教给儿童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他们逐步学会科学 地看待政治、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就是要发展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用正确的道德准则与方法抵制各种非道德思想和11 行为污染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中,逐渐学 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是引导儿童根据我国社会的道德要求,自觉地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 训练的能力,也就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评 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所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 1 个小题,满分 10 分。 39.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 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 思想。 答:家长对老师说的这段话, .虽然表明了家长对于老师和学校教育的信 任,但却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总体而言,它违背了以下现代教育 思想: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当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并且使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证党 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①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在协调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学校有 条件、有责任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协调配合, 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②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 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这是因为: 第一,家庭教育仍然是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儿童, 从出生到六岁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在家庭中渡过,在生活上、心 理上对家庭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教育随时都在发 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学校教育12 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他们的成长,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仍然是对他们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同时,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 用,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因此,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不能代 替的力量。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学 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③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家庭、社会、学校构成青少 年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它们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构成孩子们的整个 生活。三者不仅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衔接,而且要在教育方向上保持 一致。因而,应增强社会各方面人士的责任感,积极提高家长素养,使 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力量协调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材料中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 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这说明该家长仅仅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就能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是片面的。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 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①学校教育要贯彻这一原则,这是因为: 第一,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各具其思想 感情。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又意味着他具有自身独立的人 格,他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正当的满足尊重, 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可以听任摆布,屈从于人。 第二,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学生的社会地位属学生权利问题。由于 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因 此,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常常被忽视,他们经常处于从属和依附 的地位。 第三,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 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过程中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教育是爱的共鸣,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 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13 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 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会耳聪目 明,思路敏捷,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的种种 因素,而机智地肯定、鼓励,或预防、消除它;能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 的材料中汲取教育的营养,把握教育学生的良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表 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信 任学生。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 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 度。教育者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正确合理和恰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 培养好。 材料中的家长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尚缺乏正确 的认识。没有把学生作为具有个性和主体意识的个人看待,把他们看作 管理的对象,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淡漠。要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 权益,应注意如下问题: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 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 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 教育和管理学生。 小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 A. 《理想国》B. 《政治学》C. 《民本主义与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 B【解析解《政治学解是亚里斯多德的主要学术著作,特别是教育主张14 是有相当的分量。2.C【解析】见大纲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教育的介绍。4.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的教育是(15)。 A.初等教育 B.义务教育 C.中等教育 D.政治教育 5.扼要阐述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的是 大纲的( )。 A.本文部分 B.说明部分 C.其他部分 D.目标部分 6.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是( )。 A.本文部分 B.说明部分 C.其他部分 D.主体部分 7.在生理上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成熟 D.遗传素质 8.人是自然实体与社会实体的统一,若单纯强调其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 A.儿童中心论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9.巩固知识的基础是( )知识。 A.感知 B.理解 C.同化 D.顺应 10.高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B【解析】班级授课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 级,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这种方式效率较高。 11.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评价 C.自尊心 D.自我激励 C【解析】自尊心是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 12.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课外活动 B.校外活动 C.兴趣活动 D.主题班会 D【解析】主题班会是学生围绕一定主题, 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 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13.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活动是( )。 A.教学活动 B.课外活动 C.实践活动 D.校外活动 A【解析】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无限的,要解决 这个矛盾,只有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14.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A.学习态度 B.学习习惯 C.学习动机 D.学习方法16 C【解析】学习动机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学生学 习的内部动力。 15.教师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工具是( )。 A.知识 B.技能 C.方法 D.语言 D【解析】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也离不开这个重要工具。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C【解析】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者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 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1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理论。 A.人的发展 B.人的片面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科学发展 C【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 论基础 18.运用道德二难问题,研究道德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B【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二难故事,发现了人类道德认识的发展规律 19.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权 D【解析】这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20.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B【解析】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等都以大纲为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柏拉图把人分为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即( A.哲学家 B.艺术家 C.军人17)。D.科学家 E.劳动者 ACE【解析】柏拉图根据灵魂的三部分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 人分为三等。 2.关于清末小学教育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 A.1904 年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B.修业 5 年 C.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D.分初高等小学 E.入学对象为 7 岁儿童 3.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威尔逊 E.格塞尔 4.学生是人,其含义包括( )。 A 是能动的人 B 发展的对象 C 有思想感性的个体 D.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E.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 )为主。 A.基础知识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础内容 E.基本技能 6.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有(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独立作业 7.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 A.问题要有吸引力 B.严格要求 C.做好讨论小结 D.要订好谈话计划 E.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8.班主任的学期计划,一般包括三部分,即( )。 A.基本情况 B.工作目标 C.班级工作内容、要求和措施 D.实施方案 E.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 9.先进生的心理特点有( )。 A.自尊好强,充满自信 B 强烈的荣誉感 C 骄傲自负 D 较强的超群愿望 E.强烈的竞争意识 10.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特殊教育机构 D.及时提供所需物质条件 E.限制学校体罚学生18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 2.───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和速度。环境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少年儿童是───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社会权利; 5.教学中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及其相应的 ───原理和公式及系统。基本事实,基本概念 6.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 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7.小学德育的内容应体现为─与─的高度统一。现实性,理想性 8.───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自尊心 9.───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学生; 10.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学记》 。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 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近代社会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 ) 2.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 )19 3.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 ) 4.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 ) 5.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 ) 6.复式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 7.实用主义教育家主张调动学生的兴趣,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 ) 8.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 ( ) 9.只要学生犯了错误,学校和教师就可以开除学生。 ( ) 10.教师为了学生好有时可以打骂学生。 ( ) 1.× 【解析】20 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出现才使义务教育向中等教育 延伸。 2.√ 【解析】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 3.× 【解析】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 心发展特征,就应给予不同的影响,因而此观点错误。 4.× 【解析】注重的是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5.×解析】循序渐进要求要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 6.× 【解析】它是我国学校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7.× 【解析】这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8.× 【解析】夸美纽期所具有的是民主主义思想。 9.× 【解析】学生有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在此期间即使学生犯了错 误学校也应以教育为主,不应随意开除学生。 10.× 【解析】学生有人格尊严权,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 和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 五、名词解释 1.教育观念:是教师在对本职工作理解基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系统认识 和理性信念。 2.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 机关。 3.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20 力。 4.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5.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 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六、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练习有些什么规则? 2 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方面? 3.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4.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七、论述题(共 10 分。) 在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和体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 则。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一是遵守法律、 法规;二要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习惯;三要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要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 他教育机构和管理制度。 4.我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1)高度的科学性与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原则;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的原则;(3)要适合小21 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原则。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1)爱护、尊重和依赖学生。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 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要做到含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 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 好。 小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杜威 C.洛克 D.斯宾塞 1.C【解析】洛克以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2.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 )中。 A. 《大教学论》B. 《教育漫话》C. 《爱弥尔》D. 《普通教育学》 B【解析】这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3.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于 1619 年在( )颁布。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D【解析】我国早在 17 世纪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4.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于( )年颁布。 A.1985 年 B.1986 年 C.1993 年 D.1999 年 5.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 结果的理论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目的性 B.预见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7.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 )活动。22 A.认识活动 B.社会实践 C.创造活动 D.精神活动 8.儿童入学后必须以( )为主导。 A.学习 B.游戏 C.体育 D.文艺 9.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缺点,私拆学生信件等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0.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 )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11.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的课程是( )。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基础课程 C【解析】国家课程属一级课程,由中央级教育机构管理 12.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的课程是( )。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基础课程 A【解析】学校课程主要是满足社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而设置的。 13.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 )。 A.德育教育 B.智育教育 C.美育教育 D.素质教育 D【解析】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 面地发展。这也正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 16. 能帮助学生感知, 理解基本知识,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23 D 解析演示法就是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的方法 17.开好班会的关键是( )。 A.精心准备 B.确定主题 C.具体实施 D.效果深化 A【解析】准备是否充分,是班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18.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B【解析】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9.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中。 A. 《爱弥尔》 B. 《教育漫话》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教育的原理、教学的原则、组织 形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所以它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0.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 ,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C【解析】人与人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要针对差异进 行,即因材施教14.C【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处于 中心地位。 15.C【解析】讨论法的特点在于能通过讨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24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典型性 ABCD【解析】个体身心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 性、不平稳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所以典型性不是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的人身权包括(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E.受教育权 ABCD【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重要的角色权利 3.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E.父母 与朋友角色 ABCDE【解析】见大纲教师职业的特点部分 4.教学大纲是由( )部分组成。 D.主体部分 E.其他 5.练习按培养成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 )。 A.模仿性练习 B.口头练习 C.书面练习 D.实际操作练习 E.独立性练习 6.小学德育的特点具表现现为( )。 A.稳定性 B.扎实性 C.基础性 D.奠基性 E.共同性 7.班级的形成过程一般都经历了如下几个环节( )。 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8.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学者有( )。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格塞尔 9.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 )。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B.学习权 C.隐私权 D.公正评价权 E.荣誉权 10.课程计划的组成因素有( )。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25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共同的──,以及一定的──。 3.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具有更强的──。 4.调动学生学习的──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5.──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6. ───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具体表现。 7.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8.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于───年。 9.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的基础之上,把道德教 育理论建立在────基础之上。 10.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级教育的教育家是─ ───。 1.学科活动; 2.视章制度,生活准则,活动节律; 3.1862 年; 4.主动性; 5.教学; 6.热爱学生; 7.顺序性;8.1898 年;9 心理学,伦理学;10 亚里斯多德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 题 1 分,共 10 分。) 1.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骑士学校。 ( ) 2.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 )26 3.威尔逊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 【解析】是文士学校, “学为文士”为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 求的目标。 2.× 【解析】普及教育是指国家对所有儿童和少年普遍实施的一定程 度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则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 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二者有交 叉,但不相同。 3.× 【解析】题干指的是格塞尔的思想。 4.× 【解析】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在学业期满后有获得相应的学 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学校不得随意扣发。 5.× 【解析】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齐头并进,也不宜单 科发展。 6.× 【解析】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与人类无限量的知识积累之间的矛 盾要得到很好的解决,必须发展智力,教会学习,而这又必须通过教学。 7.× 【解析】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8.× 【解析】发展顺序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 发展到“自律” 。 9.× 【解析】这是内发论的主张。 10.× 【解析】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27 五、名词解释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 总结。 2.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 教学的组织方式。 3.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 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 德的教育活动。 4.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 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 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 职业: 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而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 社会学者将其分为两类:即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 六、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与教师应尽哪些职责? 2.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3.我国义务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 4.试论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有如下三个趋势: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使教育学的发展走上了科学化的28 轨道; (2)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的目标; (3)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教育学也同样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新 局面。 七、论述题(共 10 分。)试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5)学校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小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 A. “泛德教育” B. “泛体教育”C. “泛美教育” D. “泛智教育” D【解析】这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具体体现。 2.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 A. 《大教学论》B. 《教育漫话》C. 《爱弥尔》 D. 《普通教育学》 C【解析】卢梭在读书中因宣扬其自然主义教育理想,险些被逮捕。 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小学教育目的 D.教学内容 C【解析】对小学办学方向、水平、质量的评价都应以小学教育目的为依 据。 4.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规律 B.遗传规律 C.儿童身心发展 D.教育 4.C【解析】小学教育是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制定小学29 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A.自然人 B.社会人 C.边际人 D.特殊人 5.D【解析】人在具有生殖能力后,才表明身体机能成熟了。 6.B【解析】盲人的听觉、触觉比常人灵敏就是证明。 8.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 A.社会义务 B.社会责任 C.社会权利 D.社会使命 9.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 10.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 A.课程的制定者 B.课程的任务 C.课程的组织方式 D.课程的功能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论知识 D.实践知识 1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B.理论知识 C.科学知识 D.实践知识 1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 生复习,深化已学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30 14.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探人思考和 探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A【解析】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逐渐获取新知识是一个启 发的过程,所以题干指的是启发性谈话。 1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固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C【解析】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 的发展。 16.除行为之外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激励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C【解析】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7.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A.共同的目标 B.班风.C.群体意识 D.班集体舆论 .D【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18.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是( )。 A.小组 B.班集体 C.年级 D.少先队组织 B【解析】学生的各种活动及活动中的交往几乎都是在班级中进行了,因 此,班集体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基本场所。31 19.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辅导员 C.学生 D.校长 C【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其他成员是课外活动的辅导员 20.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 D.群众性活动 D【解析】群众性活动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带有一定的普及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班会的特点有( )。 A.集体性 B.诊断性 C.自主性 D.评价性 E.针对性 ACE【解析】集体性是指参加的是全体学生,接受教育者也是全体学生; 自主性是指班会的组织是学生,参与者是学生,讨论的主题是学生选定 的,问题的解决也是通过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针对性是指班全解决的 问题是事先确定的 2.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即( )。 A.政治教育 B.品德教育 C.道德教育 D.意识教育 E.思想教育 3.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 )。 A.模仿性练习 B 口头练习 C 独立性练习 D 创造性练习 E.书面练习 4.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 )。 A.所占时间最多 B.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C.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D.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E.其他工作都围绕教学展开 5.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 ( )。 A.间接性 B.交往性 C.目的性 D.教育性 E.简捷性 6.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 )两种方式。 .分解式 B.整合式 C.直线式 D.螺旋式 E.平铺式 7.作为教师应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则应主要学习( )课程。 A.心理学 B.教育学 C.学科教学法 D.义务教育法 E.教育法 8.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32 A.是国家公民 B.是已成年公民 C.是未成年公民 D.是有行为能力的 公民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E.能力 ABCD【解析】能力是教育的结果 10.非制度化教育的代表者是( )。 .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库姆斯 D.伊里奇 E.洛克 CD【解析】其余三者其实都是制度化教育的代言人。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被看作是─── 的代表。现代教育学 2.────教育强调的是教学中“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 得结果。现代教育 3.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华生 4.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创造性 5.──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教育能力 6.──对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学 7.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的基础上。感觉活动 8.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 程度。试题难易 9.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33 成著名的“产婆术 10.学校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具有──────,并有在阶 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阶段性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 题 1 分,共 10 分。) 1.常规班会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 ) × 【解析】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主题班会 2.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 × 【解析】科举制产生于隋。 3.宋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 ) × 【解析】八股文是近代以后才被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4.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成立于 1949 年。 ( ) × 【解析]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中夕卜院为小学,是我国最 早的公立小学。 5.教育教学中只强调统一要求就行了。( ) × 【解析】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的,只强调统一要求违背了差异性 的规律 6.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上课。( ) × 【解析】学生有学习权,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 的学习权。 7.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 ) × 【解析】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8.教学中教材是富有思想性的,学生学了思想自然会提高。( ) × 【解析】教材中的思想性的内容必须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并且 只有在他们接受以后才能提高其思想水平 9.讲授法就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 【解析】任何教学方法用不好可以成为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用得好 就能成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区别不是某种具体方法, 而是它们的指导思想。 10.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 )34 × 【解析】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所以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 教育。 2.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表现人的差别性,从而 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 程。 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和相互关系,包 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4.地方课程:是为了适应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和适应学生发 展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安 排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六、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2.为什么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上有哪些独特功能。 4.简答义务教育的意义。35 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 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 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七、论述题(共 10 分。) 试分析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 【答案要点】 (1)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各分科课程的学科知识相 对封闭,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 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2)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分科教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时间和精神 的浪费,结果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 提高学生的素质。 (4)分科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科被片面强调,有的学科形同虚 设,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 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小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 )的官 学体系。 A.官学合一 B.官师合一 C.政教合一 D.科举制 C【解析】中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所以才出现了“政教合一”36 的教育形式。 2.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 A.文法教育 B.骑士教育 C.宗教教育 D.六艺教育 2.D【解析】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合 称六艺。 3. “明人伦”是我国( )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 B.现代 C.古代 D.民国时期 4.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 称为( )。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5.童年期是生理发展( )的时期。 A.相对稳定与不平衡 B 变化与不平衡 C 相对稳定与平衡 D 变化与平衡 6.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动作记忆 B.思维记忆 C.理解记忆 D.形象记忆 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C.科研活动权 D.参加进修权 8.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人一物关系 B.授一受关系 C.道德关系 D.人一人关系 9,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熟练地掌握( )的内容。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目标37 10.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 )的特点。 A.知识掌握 B.能力培养 C.品德养成 D.身心发展 D【解析】课程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去影响学生,就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 发展规律和特点。 11.教学认识的主体是( )。 A.教师 B.教学内容 C.教生 D.教材 .C【解析】教学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A.熟练掌握知识 B.精心选择教法 C.设计教学环节 D.备课 12.D【解析】课程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对象。 13.C【解析】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 一堂课上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教学组织形 式的特殊方式―弋复式教学。 14.D【解析】只有备课全面、充分,上课才能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所以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方法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内容上 D.德育原则上 C【解析】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律和要求,德育内容是德育目38 标的细化。 16.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行为 D【解析】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反映了一个人的 认识与修养水平 17.训练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 )。 A.小组 B.班集体 C.年级 D.少先队 B【解析】班集体是学生的集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集体 的规章制度。 18.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 )。 A.规章制度 B.集体舆论 C.生活准则 D.目标 D【解析】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集体成员在认识和行动 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级的统一 19.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个人活动 C.社会活动 D.小组活动 D【解析】学校课外活动多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形式能满足 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灵活多样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20.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A.个人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社会活动 D.小组活动 A【解析】学校课外活动的基础是个人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按性质分,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 A.科技活动 B.小组活动 C.学科活动 D.个人活动 E.文艺活动 ACE【解析】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是按活动规模和人数划分的。 2.说服的方式有( )。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说明的主要方式。 3.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39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激励 D.自我调控 E.自我管理 BCD【解析】自我教育能力的三个主要构成因素就是自我评价,自我激 励和自我调控。 4.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E.准确度 ABCD【解析】这四个指标是衡量测验的质量指标。 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教学涵盖了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所要达到 的目的之一 D.教学等同于智育 E.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 6.小学课程设计要以实现( )为最终目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E.教育观念 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两方面即( )。 A.集体效能感 B.个人效能感 C.一般效能感 D.特殊效能感 E.积极效能感 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从水平上看由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组成,即 ( )。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学习活动 E.社会实 践活动 9.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普及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全民性 E.强制性 10.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 学校即社会 D 在做中学 E.以教师为中心40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墨家以“─── ”和“─── ”为教,对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 要有“─── ”“─── ”和“说知”三种途径。 、 2.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发展动因理论是─── 。 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和相互作用,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5.小学课程的设计要以实现──和学校的──为最终目的。 6.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与──的统一。 7.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为基础,以──、──为激励, 发展到─── 的整体运动过程。 8.我国于──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 9.我国在 20 世纪初实行──制,1938 年起中学改为导师制。 10.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具有 1.兼爱,非攻.素知,闻知 2.人的全面发展;3.外铄论 4.环境 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6.共性,多样性; 7.道德认识,道德性感,道德意志 8.1862 年 9.级任制; 10.强制性。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 题 1 分,共 10 分。) 1.班会活动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 本途径。 ( ) √ 【解析】班会活动具有集体性、自主性的针对性的特点,因此,题 干是正确的 2.后进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缺失。 ( ) √ 【解析】后进生由于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把 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导致学习动机的泯灭和枯萎 3.积极分子的队伍是稳定不变的。 ( ) × 【解析】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一成不变的 4.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 ) √ 【解析】它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41 5.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应进行思想教育。 ( ) × 【解析】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揭示其思 想性,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发展 6.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 ( ) √ 【解析】因为它培养的是作为公民必须掌握的“三基”(读、写、算)。 7.教师可以只有学生的荣誉称号和智力劳动成果。 ( ) × 【解析】学生有荣誉权,教师对学生的荣誉及智力劳动成果,不得 随意剥夺和侵占。 8.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 ( ) √ 【解析】见大纲中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9. 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 ) × 【解析】它只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这个前提能否转变为现实 还得受环境的影响 10.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凝结于他的《理想国》中。 ( ) × 【解析】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 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种程度的基础教育。 2.教育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 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效率。 3.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的反映学科内容的 教学用书。 4.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六、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班级授课有些什么特点? 2.小学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或特点? 3.先进生有何心理特点?应采取的教育措施有些什么?42 4.简答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2.(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教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3.先进生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 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 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4.课程计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二、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 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 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 定与变革相结合。 七、论述题(共 10 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观?43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 本所在;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小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欧美一些国家。 A.17 世纪末 B.18 世纪末 C.19 世纪末 D.20 世纪初 C【解析】初级义务教育最早发端于欧美,普遍实施于 19 世纪末。 2.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A【解析】中国是世界上学校出现最早的国家,夏代就有了学校形态。 3.我国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是在( )。 A.1878 年 B.1897 年 C.1904 年 D.1912 年 D【解析】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小学校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 校 4.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小学的修业 年限为( )年。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C【解析】1904 年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修业 5 年 5.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A【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44 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C【解析】荀子以为人性本恶,之所以有善行是外在环境影响的结果,故 而是外铄论者。 7.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个体 D.群体 A【解析】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8.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爱性 B.可敬性 C.权威性 D.厌恶性 9.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朱熹 B.孔颖达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类型 D.课本 1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12.传受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 A.课外活动 B.班主任活动 C.教学活动 D.实践活动A.智育B.体育 C.学校德育45D.美育 C【解析】德育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16.实施小学生德育的出发点是( )。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C【解析】德育目标既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贯穿于小学德 育活动的始终,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17.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科任教师 D.班主任 D【解析】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而只 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顺利进行,于是要协调三者的关系,而班主任是 最有力的协调人 18.进行班级管理的核心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班委会 C【解析】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 19.开展课外活动时,学生参加与否,不具有( )。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强制性 D.多样性 C【解析】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不能强迫。 20.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 )。 A.自愿性 B.自主性 C.强迫性 D.创造性 .B【解析】课堂教学具有强制性,而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 织、自己动手的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46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符合群众性活动的特征与要求。 2.陶冶的主要做法有( )。 A.发扬民主 B.人格感化 C.环境陶冶 D.艺术陶冶 E.文化熏陶 BCD【解析】陶冶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 冶。 3.考试的方式通常有( )。 A.期中考试 B.学期考试 C.学年考试 D.书面考试 E.毕业考试 ABCE【解析】书面考试是一种考试类型。 4.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有( )。 A.课内 B.课外 C.班级 D.小组 E.个别化 ABCDE【解析】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没有固定格式。 5.小学阶级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 B.具体性 C.普及性 D.基础性 E.发展性 CDE【解析】这是对小学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要求 6.理解教材的思维可以有两种途径( )。 A.由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B.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由已知到未知,不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D.由已知到未知,都应从 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E.由已知到已知,不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BC【解析】见大纲教学过程的结构部分 7.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演示课 E.检查课 ABCE【解析】演示课是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的。 8.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E.科学 知识教育47 ABCD【解析】科学知识教育是智育的主要内容。 9.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要经过如下阶段( )。 A.确定主题 B.精心准备 C.具体实施 D.反馈评价 E.效果深化 ABCE【解析】见大纲班会活动的组织 10.按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 A.群众性活动 B.科技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学科活动 ACD【解析】科技活动和学科活动是按活动内容划分的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课外活动不包括──。 2.──是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 3.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4.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 的总结。 5.学生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和──性。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和──。 7.──是教师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级。 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 发 展的基础。 9.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了《─── 》对我国教育目的作了 更为深尽的阐述。 10.教育学是一门以──── 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 选修课 2. 班集体 3. 社会性; 4. 实践经验 5. 发展性, 可塑性 6. 课 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语言 8.个体身心健康 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0.教育观象。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 题 1 分,共 10 分。) 1.以教学为主,以教学唯一。 ( ) 2.苏格拉底将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等级。 ( ) 3.现代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 地获得知识。( )48 1.× 【解析】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但也要兼顾其他工作,否则教 学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2.× 【解析】是柏拉图,他根据构成灵魂的三要素在人的德行中占主 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3.√ 【解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使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 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学必须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 是简单的获得。 4.× 【解析】题干讲的是佛洛伊德的观点。 5.√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所规定了的。 6.√ 【解析】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课程必须 与时俱进。 7.√ 【解析】智力的发展并非是某一个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各 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 【解析】启发式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 9.× 【解析】德育工作要耐心细致,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续的。 10.× 【解析】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49 五、名词解释 1.正式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别目标以及执行 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殊教育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