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金钱的时间价值价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科学家该不该受到钱的困扰?_网易科技
科学家该不该受到钱的困扰?
(原标题:崔维成: 科学不应受到钱的困扰)
崔维成希望,自己想到的“科学家+企业家”的模式,能为中国的科研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找到一条新的思路。彩虹鱼无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海试现场。很多人在中年之后都会缅怀逝去的理想,但还有少数人意在人生拐点处做一次伟大的尝试。2009年8月,坐着科考船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崔维成就处在这样的拐点上,他的深潜事业正面临着功败垂成的危险。那是“蛟龙号”团队最艰难的时光,任何一次不谨慎都可能让这个计划被取消。当时,崔维成已经46岁,即便想重来一次,时间也不会给他机会了。崔维成的理想是散步在全球那些深度超过6 500米的海下世界。这些被称为深渊的地方,在我们蔚蓝色的星球上一共有26个,总面积和中国领土差不多。要深入这些孤沉海底已经上亿年的世界,崔维成必须拥有出色的深潜设备,而研发这些设备需要庞大的资金。人类对这片神秘莫测的领域所知极少,水面上的观察甚至对很多基本的问题都无能为力。例如,苏联用声呐测得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是11 034米,但人类随后历次实地测量结果均没有超过11 000米,最后一次到达这里的人——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测得的深度只有10 898米。对于一个1万米左右的长度而言,136米可不是误差可以解释的。中国原本在“十五”期间批准了一部分资金用来发展深渊探索技术,崔维成是这项资助的受益者之一。但到2007年深潜设备总装完成时,这笔资金就已经耗尽。作为当时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的所长,崔维成在那之后的两年时间中,从其他项目经费中整整挤出了2 000万来支持深渊技术的研发,这才使团队得以保持,事业得以推进,否则多数人都没机会知道“蛟龙”号。因此,2009年8月的这次海试对崔维成非常重要。那之前,他几经周转才获得了这次机会,这其实是一次关于科学问题的赌博:如果成功,深潜团队就能获得进一步研究的经费;如果失败,全部计划都将就此结束,没有意外也很难重来。“那样一来,我的团队将失去竞争所有奖项的机会,很多研究也都没办法开展,大家真是名利全无,我这个所长就显得太失败了。”崔维成还有其他顾虑:“而且,我为了这个项目从其他项目中挤出了2 000来万的经费,这个项目要是没办法继续,就这一条就够定我罪的。”失望没有到来,但崔维成还是决定换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研究,这种想法在2013年“蛟龙”号7 000米海试成功后变得更强烈了。“从‘十五’计划准备立项,我用了十年时间才完成7 000米海试,而我的理想是有一天可以到马里亚纳海沟。”2013年,崔维成已经50岁,这意味着他最多只有10年时间去争取财政支持来实现那批人的理想,卡梅隆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新闻更是给崔维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感觉没机会走遍那26个世界之渊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可以帮助中国科学家进行深渊研究的国际同行越来越少,这些人的经验、智慧和人脉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开展深渊研究的科学机构都非常重要。2013年时,第一个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唐·沃尔什(Don Walsh)已经 82岁,一直跟前夫比着谁先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西尔维娅·厄尔(Sylvia Earle)已经78岁,最年轻的是俄罗斯“和平”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阿纳托利·萨加洛维奇(Anatoly Sagalevich),但也已经75岁了。新的方案被崔维成称为“科学家+企业家”模式,其含义是企业家用初始投入和新的科技公司的盈利支撑一个科学基金会,科学家用这个基金会的资金推进科学研究,并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给科技企业使用,这样就可以分阶段、分领域地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承担企业家角色的是崔维成留学时的同学吴辛。“我和崔老师虽是同门,但性格完全不同,他是那种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都要在实验室度过的人,我就比较喜欢多彩的生活,所以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吴辛说:“但我们都相信科学,也相互信任,知道怎样互补不足。而且,我们都是50岁的人了,都想把这作为我们最后的事业,我连自己的房子都卖了。”就这样,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在2014年3月成立。那之前,吴辛关闭了另外一家几百人规模的公司,事业重心从此彻底告别了工程设计。他想把彩虹鱼建设成一家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公司,“我和崔老师对于从海洋中获得的信息,其实都缺乏全面利用的经验。但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和技术提供给那些需要它们的公司。只要这些公司做好了,我们想穷也很难”。至少在借助社会力量可以加快研究进程这一点上,崔维成的判断是正确的。2015年2月,也就是彩虹鱼公司成立一年后,工人才为海上移动平台“张謇”号切割钢板,这艘4 800吨级的母船也是全球惟一一艘万米深潜设备的配套移动科学平台。仅仅10个月后,工人就已经完成了总体建造工程的75%。这中间,深潜设备“彩虹鱼”还完成了一次4 000米的海试。“你知道吗?中国有研究机构想建造一艘这个级别的科考船,结果光是立项就论证了10多年。”吴辛对这个速度相当自豪:“我这人本来没什么理想,但看到这样一艘大船这么快就出现在眼前,真是没有理想都不行。”吴辛现在正计划建造一艘破冰船,因为“张謇”号没有破冰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如愿在2017年来一场从极地到极地的深海探测之旅了。如果一切顺利,崔维成将在2019年帮助沃尔什和厄尔实现他们的理想——来到马里亚纳海沟,那之后的工作将为彩虹鱼公司积累大量数据,这又会成为一段伟大创新之旅的源头。对于崔维成来说,这次胜利更值得铭记。因为那之后4年,他才年满60,“这可是拼命工作争取出来的4年。”崔维成说:“那之后还有太多事情要做,我现在真的没有退休的概念了。”《环球科学》: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深渊科学研究?你在上海海洋大学创立的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这类的研究中心,那它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崔维成:海洋科学是观测性的科学,如果拿不到深海的样本,那就永远没办法开展对深海世界的研究。如果我们可以在深潜技术上取得突破,我们很快就可以在深渊技术和深渊科学两个领域建立起优势,而且这项技术的研究成本与很多尖端技术相比并不高,用这些资金在两个领域建立起国际领先的学科,无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现在和“蛟龙”号的团队以及筹备中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确实是竞争关系。但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奋斗,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向合作,这对国家绝对是有益的。《环球科学》:从2009年的1 000米海试到2010年的3 000米海试,再从2011年的4 500米海试和2012年的7 000米海试,也就是“蛟龙”号大功告成那次,哪次实验的难度最大?崔维成:最难的一次还是1 000米海试。那之前,我们虽然已经进行了50米海试和300米海试,但经验还是太少,1 000米海试的难度跨度又太大。而且,到海面以下300米的深度,我们国家就已经没有救援能力了。到了1 000米,真出了事故,那就是国际事故。当时,我们这个团队没有水下测试的经验,水下通讯系统也不能用,但因为资金只够进行一次海试,我们都不愿返回基地。8个试航员中3个外借的被要求必须确保绝对安全,自己的5个试航员中还有3个不敢下水。最后,前面8次下潜都是我和另一个科学家每次带两个人下去。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样真出了事故至少好交待,领导都没了嘛。幸运的是,这次海试虽然暴露出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很多问题,但海试毕竟还是成功了。依靠这次海试积累的经验,我们重新设计了整套系统,完善了很多此前没有注意到的技术细节。结果,到3 000米海试的时候,所有问题都没有再出现,项目从那时开始就走上正轨了。《环球科学》:“蛟龙”号获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功,你争取资金肯定要比以前容易很多了。所以,你比以前有更多渠道用来支持科研计划,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创立公司来做这件事情?崔维成: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有意义的研究太多,但国家可以资助的项目非常有限。我想在60岁之前完成科研计划,所以我得保证经费。但在体制内,我做不到,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自筹经费。同时,中国有太多科技成果需要产业化,需要去造福社会。所以,我相信,不论对于科学还是社会,对于研究还是创新,“科学家+企业家”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不过,我没有在这个企业中占有任何股份,我和师弟吴辛选择相信对方,并通过这种方式支持对方的事业。对我来说,我要求的是这家企业能够通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来维持一个科学基金会。我希望团队的成员能因此不再受钱的困扰,从而逐渐成长为真正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确实没办法让这些人成为富豪,我自己也不会成为富豪。如果因为产业化上的成功,这个基金会的规模真的变得很大,我也愿意支持更多希望进行很有意义的研究但很难得到体制内资金支持的科学家,我连这些奖项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张謇奖”或者“叔同奖”。
本文来源:《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责任编辑:王真_NT52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有些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最近有人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屠呦呦的半个客厅与黄晓明的2亿婚礼》,作者通过屠呦呦和黄晓明两人财富的对比,既表达了对“虚荣成为风尚,娱乐成为主流”的批判,也表达了对“科学家辛苦一辈子连半个客厅都买不到”的同情。
无独有偶,今天网上有一篇报道,题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赫克因付不起医药费病逝》。美国人理查德·赫克是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84岁的赫克因付不起治疗费,本月初在菲律宾一家公立医院病逝。赫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成为一名科学家,能够造福国家,能够做出贡献,极大改善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们的生活”。
屠呦呦和赫克都是科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的个人收入却十分微薄,这说明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价值、有些贡献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科学家和艺人究竟谁对人类的贡献大?这个问题恐怕会有争议,但黄晓明的收入远远高于屠呦呦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如今是市场经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黄晓明之所以收入高,是因为很多消费者愿意花钱看他的颜值和表演。
如果有人对此不服气,认为屠呦呦的收入应当高于黄晓明,那说明他信奉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价格由价值决定,而价值由劳动决定。按此理论,屠呦呦辛苦一辈子所付出的劳动显然比黄晓明拍几部电影要多出不少,屠呦呦总该比黄晓明挣得多。但事实恰恰相反,屠呦呦的收入比黄晓明少得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天壤之别。
不过,你看不惯也好,你鸣不平也罢,这就是现实,总不能让中国从市场经济再退回计划经济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给民间科学家足够的钱与时间,他们能出科学成果吗?2 years ago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409收藏分享举报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忽悠的原理与技巧》是2013年10月定稿的一本…推荐阅读{&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忽悠的原理与技巧》是2013年10月定稿的一本专门谈网络舆论的书籍。&,&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174128,&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nobody&,&canManage&:true,&intro&:&《忽悠的原理与技巧》是2013年10月定稿的一本…&,&urlToken&:&huyou&,&id&:4917,&imagePath&:&af&,&slug&:&huyou&,&applyReason&:&&,&nam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titl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url&:&https:\u002F\\u002Fhuyou&,&commentPermission&:&COLUMN_NOBODY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42643,&avatar&:{&id&:&af&,&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https:\u002F\\u002Faf_l.jpg&,&articlesCount&:52},&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fcda34ebb4ad959f282794bcf86245aa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fcda34ebb4ad959f282794bcf86245aa.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1.“民间科学家”的定义是什么?有哪几类?2.它和“业余科学家”有何区别?3.资助民间科学家,并给予足够研究时间,就可能出科学成果吗?4.以“受过科班训练”来判断民科是否靠谱?5.钱学森为什么会支持人体特异功能?6.什么才是对科…&,&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nobody&,&likes&:0,&origAuthorId&:174128,&publishedTime&:&T10:36:10+08:00&,&sourceUrl&:&&,&urlToken&:,&id&:422214,&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给民间科学家足够的钱与时间,他们能出科学成果吗?&,&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NOBODY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4917,&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https:\u002F\\u002Ffcda34ebb4ad959f282794bcf86245aa_r.jpg&,&author&:{&bio&:&钻研网络舆论,欢迎关注《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专栏&,&isFollowing&:false,&hash&:&0d3c1ee71c42fb41fe8faa1&,&uid&:12,&isOrg&:false,&slug&:&bridgedua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断桥&,&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ridgeduan&,&avatar&:{&id&:&81a244cd6&,&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memberId&:174128,&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330233}],&title&:&给民间科学家足够的钱与时间,他们能出科学成果吗?&,&author&:&bridgeduan&,&content&:&\u003Cp\u003E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1.“民间科学家”的定义是什么?有哪几类?2.它和“业余科学家”有何区别?3.资助民间科学家,并给予足够研究时间,就可能出科学成果吗?4.以“受过科班训练”来判断民科是否靠谱?5.钱学森为什么会支持人体特异功能?6.什么才是对科学研究者的侮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引爆朋友圈的,是五年前的“引力波”民科视频。一位热爱物理,历尽艰辛,多年来自费钻研学术的民间科学家,在台上遭遇了嘉宾和主持人的无情嘲讽。当然,羞辱他就是这个节目本身的目的,也是收视率的保障。不过,借着引力波被证实的新闻,他得到了广泛同情(尽管该新闻与其理论完全无关)。有人声称,学术我不懂,但为鼓励这种热爱科学的精神,自己也要捐助10万元,让他至少衣食无忧的继续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那些有捐助意向的人,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民间科学家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资源与个人水平不足么?假如给予足够多的金钱与研究时间,他们就真能提高水平,搞出科学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Practice makes perfect。意为“多练习,就能达到完美之境”,或“熟能生巧”。比方说我下棋很臭,那多找高手切磋,水平会很快提高。我不会写书,然而假如每天坚持码几千字,文章也会顺畅。我编程很烂,但每天写几百行,几年下来也是高级程序员。相应的鸡汤故事更是人尽皆知,如爱因斯坦的小凳子,达芬奇的鸡蛋,以及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注:前两个故事系编造,名言属实,且并无所谓的后半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搞学术研究,难道有啥本质不同吗?一个对学术狂热的民间科学家,不求做到顶级(因为这需要天份),只希望自己像个普通博士生那样出成果,有可能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考察“民间科学家”这个词,因为中国绝大部分正规大学与研究所均系官办,”民间“不仅意味着“非正规”,还隐喻着“挑战权威”。在中文里,非正规从业人员通常被称作“业余”——业余棋手、业余作家,或“爱好者”——天文爱好者、登山爱好者,或两者均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民间科学家”是个特定搭配,具备贬义,其内涵远非“业余”所能覆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因斯坦毕业后未能找到教职,几篇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都是他在专利局做公务员时,业余研究完成的。张益唐证明孪生素数猜想,部分基础工作是他毕业后给餐馆送外卖时完成的。——然而,他们那时是“业余科学家”,不是“”民间科学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量天文发现,都是普通爱好者做出的呀。——没错,他们是”科学爱好者“,但不是”民间科学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某高中生也发表了几篇SCI论文。——这是”低学历科学研究者“,并不是”民间科学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难道只有那种搞阴阳五行的,把”公狮子“硬称作做”阳狮子“,谁不同意就上法院告的,才是民间科学家?——不,这一般叫”精神病“,不叫”民间科学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科一词定义模糊,导致诸多无谓争论。民科群体亦在不断演化,令以往的批判落伍。本文试图对民科做出新的分类分析。众所周知,北大校训前半部分是“爱进民科”,民科资源自然异常丰富,这些分析基于本人长期耳濡目染仔细观察。当然,个人经验未必可靠,仅供参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民科1型。擅长领域与爱好不一致。\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热爱科学研究,却并不适合。\u003C\u002Fb\u003E如同一个五音不全的人非要做歌唱家。这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民科类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典型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对基本科学研究规范不了解。而是自创一套缺陷严重的错误研究方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不掌握也无法理解行业术语。\u003C\u002Fb\u003E他用术语,只是因为这显得“很厉害”、“很科学”。在交流时非常自负和自恋。\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无法理解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式。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套套逻辑(循环论证)与阴谋论(分不清想象、推测与事实)\u003C\u002Fb\u003E,这些逻辑错误不但出现在他们的文章里,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常见民科1型言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1:我认为XX食品有潜在危险。虽然科学家没有发现足够证据,但谁能知道它没有未知的危害呢?——“不知道某物有未知危害”是个永远为真的套套逻辑,因此这句话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对这种句式不敏感,不能一眼看出错误,那么你很容易被民科所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2:本专业的教授们不认可我的文章,因为我的成果太震撼,他们害怕我会挑战他们的学术地位,抢走他们的科研经费。——分不清想象和事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3:根据我自创的XX理论,我认为万有引力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万有斥力。——自创的理论需要先用实验证明其正确性,获得同行评议的认可,然后才能使用该理论得出新结论。否则瞎编一套研究方法还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跃地点:贴吧,论坛,QQ,优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见性格:对普通人,眼高于顶,觉得自己异常聪慧。对专业人士和学者教授,口头鄙视但内心崇拜,以获得这些人的认可为荣。自负掩盖着自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应对方案:面对他们,普通人的所有应对方案都是错误的。\u003C\u002Fb\u003E赞同与鼓励会让他们更为自负,继续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无视、鄙视和嘲讽则会被视为侮辱与迫害,伤到自尊后他们会更加努力,试图“做出点成就打世人的脸”,同样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专业的心理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视频】1型民科的标本:永动机哥。(注:视频1分钟处高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class=\&video-box\& href=\&http:\u002F\\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v_show\u002Fid_XMzQzNjgzMjgw.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永动机组问世\& data-poster=\&http:\u002F\\u002FF14E23AB72A04E8A9CB0-C4E3-481B-339BA6AF2239\& data-lens-id=\&\&\u003E
\u003C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u002F\\u002FF14E23AB72A04E8A9CB0-C4E3-481B-339BA6AF2239\&\u003E
\u003Cspan class=\&content\&\u003E
\u003Cspan class=\&title\&\u003E永动机组问世\u003Cspan class=\&z-ico-extern-gray\&\u003E\u003C\u002Fspan\u003E\u003Cspan class=\&z-ico-extern-blue\&\u003E\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
\u003Cspan class=\&url\&\u003E\u003Cspan class=\&z-ico-video\&\u003E\u003C\u002Fspan\u003Ehttp:\u002F\\u002Fv_show\u002Fid_XMzQzNjgzMjgw.html\u003C\u002Fspan\u003E
\u003C\u002Fspan\u003E
\u003C\u002Fa\u003E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民科2型。表面上热爱科学,实际上热爱的是顶级科学家的名与利。\u003C\u002Fb\u003E他们将研究科学视为获取名利的捷径。有位在北大活跃10多年的民科刘进,自90年代中期起,每天穿梭于学生自习的教室,兜售研究成果(其实是简单的杨辉三角形),年复一年,除了圆圈和三角形越画越漂亮以外,毫无长进。然而多年后,他意外收获了副产品——一届届北大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谁是高考状元,不知道哪位校花最漂亮,不知道各系著名教授或校友,却知道他(他本人是1型民科,但达到了2型民科梦寐以求的目标)。你看这性价比多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典型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研究方向多为大众传媒的热点,而对学界真正关注的问题知之甚少。\u003C\u002Fb\u003E这由强烈的名利欲望所决定。且适合大众传播的学术议题通常浅显易懂。像歌德巴赫猜想,任意大于2的偶数能分解成两素数之和,小学生都能看懂。所以民科们特别喜欢。但若你考他们点基础知识,比如让他们做个傅立叶变换,相关领域合格的本科生都会,但民科写不出来。这有智力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兴趣不在这里。\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热衷攻击名人\u003C\u002Fb\u003E。我发现了爱因斯坦理论中的错误,我驳倒了院士,我质疑了某某教授。他们不是为了接近真理,而是想弄个大新闻。“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变成了研究目标。那为啥不去证明爱因斯坦正确呢?成功率高多了。但从来没有民科这么干,因为没新闻价值,他们在这方面从来不傻。\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形象打造与自我宣传远远重于研究工作,擅长自行宣布胜利\u003C\u002Fb\u003E。他们并不埋头研究,也不进行论文写作,而是不停在网上、媒体上宣讲自己的理论,时常到学术机构“挑战教授”。然后自己宣布获胜,原因是教授怕了(不理会他)或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理会了,但旋即发现无法与他们交流)。正规的学术研究者很少关心非专业人士对其专业成就的评价,除非严重影响其工作与利益。\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与民科1型部分重合,但也有少数人有正式学术职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常见民科2型言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1:经过长期研究,我发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里的错误,他的理论基础被我彻底摧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2:在XX国际会议上,某某教授发言后,我当场对他的发言进行了全面批驳,驳得他哑口无言(实际上是根本听不懂或不愿听对方的回应,胜利也是他自己宣布的,学术界没什么人承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3:我的重要学术理论一出,便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共计五家省级电视台、十三张权威报纸,对我的理论进行了正面报道(但论文永远发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跃地点:论坛,报纸,电视台,学术机构周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见性格:追名逐利。研究领域随公众热点而变。与1型相比,他们不愿谈论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问题与实验情况,而是专注于宣传自己的个人形象、成果,以及有多少人(特别是有多少教授和领导)承认他的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应对方案:不理会。\u003C\u002Fb\u003E对一个追名逐利而不得的人来说,无论支持和反对,都会提升他的曝光率,而这正是他想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图片:2型民科的标本,小推车哥。友人摄于北大民科圣地理科二号楼-小东门-东门区域。\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440'%20height='407'&&\u002Fsv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小推车民科哥。乔布斯死于人造癌病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民科3型。研究方法或目标是错误的,但搞这种\&学术研究\&属谋生手段。\u003C\u002Fb\u003E与民科2型不同,他们多有自知之明。普通人对学术界论文有“幻觉”,认为能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这种情况仅存于顶级期刊和会议。除此以外,还有大量(中文杂志可能是90%以上,英文杂志少一些,但比例也不低)的学术、准学术刊物,里头有大量文章是用于谄媚领导、吹捧学阀、打击政敌、拉关系、攒资历、混评分、发软文、刷论文数、满足项目需要、博士毕业等等。尽管它们同样是论文,一般也会被学术数据库收录。但真正的专业人士根本不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典型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有能力在低档次学术刊物上发论文。甚至一些高水平学者,因利益驱动(最常见的是吹捧领导),会使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将类似文章发表到较高档次的刊物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学术观点随个人、研究单位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变化而急剧转变\u003C\u002Fb\u003E。比如前年还在论证生二胎会导致人口爆炸需要严管,但去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突然变化,旋即开始论证放开二胎刻不容缓。\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因某些历史原因存留的学术规范不佳的行业。\u003C\u002Fb\u003E随时代发展,社会对这类行业的研究成果与毕业生的需求量急剧下降,但早年教授队伍庞大,相关学术刊物繁多,无法裁撤也难以转型,遗留下来。比如搞马克思的、计划经济的、中医的、地震预报的……。\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常见民科3型言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1:某某学科具有悠久光辉的历史,在XX年,XX年和XX年,分别受到国家领导人某某、某某等人的亲切接见。领导人指出,某某学科是中国人的骄傲,一定要解决某某问题,将这个学科发扬光大。——相比学术目标,他们更关注权力的承认与拨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2:某某杂志是我们最重要的宣传阵地,面对社会上种种不实攻击,我们必须誓死捍卫这条生命线。——行业生存受到威胁,学术观点的正误变得不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跃地点:在你们这些普通人看不见的各种行政会议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见性格:只要不影响我从国家拿钱,对论文里是否有漏洞,是否遭遇批评,并不感冒,因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不信这套东西。只要领导认就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应对方案:\u003Cb\u003E别跟他们较真\u003C\u002Fb\u003E。因为他们的背后是\u003Cb\u003E外行领导内行,将发论文作为政绩,而非获取学术圈同行认可\u003C\u002Fb\u003E的学界现状,除非你的目的是变更体制,否则批评毫无用处,他们也根本不在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图片:3型民科的标本。随便找本非一级期刊(一级期刊也有)的中文学术杂志,上面到处都是。\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aaa4fb3c27e47b4feef1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aaa4fb3c27e47b4feef1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440'%20height='438'&&\u002Fsv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aaa4fb3c27e47b4feef1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aaa4fb3c27e47b4feef1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四、民科4型:能在大众媒体上熟练运用术语,高中或本科知识娴熟,\u003Cb\u003E有科学思维能力,写文章\u003C\u002Fb\u003E格式非常规范,但并不具备专业素养\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专业人士知道他们是民科,而非专业人士则误以为他们是科学家。\u003C\u002Fb\u003E我学术水平较低,所以早年接到不少低档次杂志的审稿请求,其中就有少量民科论文。这些论文格式严谨,术语运用准确,所以能顺利骗过编辑,但哪怕水平再低的专业人士,也可以一眼看出,作者其实什么也不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典型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有能力在低档次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也有能力科普。\u003C\u002Fb\u003E但是他们的论文,有水平的专业研究者根本不会看。科普文章则靠四处搜索翻译拼凑,特点是剽窃的部分水平很高,自己夹塞的部分错漏不少。\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跨界与专业权威在后者领域辩论\u003C\u002Fb\u003E。一个人脱离自己的专业,跨界发言,很常见。但如果无法意识到自己与专业权威的巨大差距,开始尝试临时翻找材料驳倒对方,就是典型民科行为。\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没有系统性的知识储备,也不会分辨材料真伪,只摘取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u003C\u002Fb\u003E每个专业领域里都有门道,有独特的材料处理方式与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外行无法注意到的细节。试图跳过专业知识积累阶段,靠搜索引擎东拼西凑,不懂的地方临时脑补,写出来的就是只能骗外行,内行看着到处是错的民科文章。\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频繁使用专业术语,但这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欺骗普通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常见民科4型言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1:某某的科学素养是公认的,他在科学领域几乎不犯错。——“科学”并非单人所能涉猎的领域,任何现代研究者能精通的专业领域极窄。如果一个人在其专业领域的日常发言能有90%正确,非专业领域有50%正确,就已经算相当严谨了。\u003Cb\u003E如果你觉得对方谈跨度极大的无数专业问题都不犯错,那一般说明你的辨识水平堪忧\u003C\u002Fb\u003E。所谓“科学素养”(即通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有用,但用处有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2:我的言论是有依据的,你看这篇论文的结论(然后翻出一篇垃圾杂志的垃圾论文),还有这些数据(贴一大堆)。——论文的价值需要专业人士来鉴定,即便论文本身没有问题,转述也需要专业人士把关。因为垃圾论文才是大多数,大部分民科观点,你都可以找到论文支持。数据同理。当你对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应用范围等毫无概念时,数据不过是个效果良好的自欺和骗人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跃地点:知乎,论坛,报纸,电视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见性格:什么性格都有,但大多数觉得自己科学素养很高,什么都能谈,心中有鄙视链,如理科生鄙视文科生。看不起1型和2型的民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应对方案:这类民科的命门是无法判断手中材料、论据、所用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与权威性。\u003C\u002Fb\u003E他们阅读论文,却没有能力判断真伪正误。在运用专业材料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各种编造、裁剪、歪曲、误读。业余人士无法看出问题,但专业人员可以围绕他们错误运用的材料进行辨析,来展示他们真实的学术水准。不过,要让普通人理解他们的错误,并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各种民科的类型和特点逐一梳理,明晰定义之后,各种问题便容易回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为什么“民间科学家”不是“业余科学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职与学术无关,业余时间研究科学,获得成就的人有吗?有。前文已有很多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学历很低,但学术成就出色的人有吗?有,虽然少见。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是本科学历。初高中学历者在顶级期刊发论文也偶有所见。大数学家华罗庚是初中学历。还有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他们都是“业余科学家”。因为他们搞学术都\u003Cb\u003E遵守科学研究规范\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专业知识扎实,能够与同行交流,了解其它人的研究动向\u003C\u002Fb\u003E。民间科学家(特别是民科1型)的研究方法天马行空,基础知识薄弱,完全不了解学术界的成果和动态,无法读懂同行的论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为什么资助民间科学家,并给予足够研究时间,也无法产生科学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u003Cb\u003E科学是一套方法论,需要遵循\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基于逻辑的严谨研究程序,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结论。\u003C\u002Fb\u003E准确的事实、论断或材料,严格的研究规范,清晰的逻辑论述,三者缺一不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间科学家无法分辨材料、论文的真与伪,不知道怎样去伪存真(在社科领域尤其致命)。很多人甚至看不懂论文,而以大众媒体或科普媒体的报道(大多是错误百出的民科文章,或缺乏细节的普及式介绍)作为自己的论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间科学家不理解研究规范的意义。比如前文介绍的永动机哥,他在论证时,对部分能量的计算单位用的是模糊而奇特的“力×周长”,从而导致一团浆糊。假如他改用符合物理学规范的公式描述,就能马上发现错误所在。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之所以自创标准,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于逻辑,前文已有涉及,不再冗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间科学家(特别是民科2型)怀抱着成名取利的不纯目的,从一团浆糊,正误难辨的材料出发,用自己发明的,毫无规范的方法进行研究,目标是打倒某个名人或者某个知名理论。即便给一个亿,一百年,也不可能有任何成果。这根本不是钱,也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u003Cb\u003E因为他们研究的根本不是科学\u003C\u002Fb\u003E。你哪怕把钱给一个热爱科学的小学生,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出成果的概率都比民科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普通人应该怎样支持科学?最好的方式是捐助正规学术机构,也可以投资高科技公司。有人说,民科自称搞科学,是对所有真正研究科学的博士生与学者们的侮辱。这话不对,我从未见过有博士生认为民科搞相关研究是对自己的侮辱,顶多当笑话看。相反,\u003Cb\u003E国家每个月只给在职博士生发可怜的八百块钱(现在不知道多了点没有),才是彻彻底底、深入骨髓的侮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人能让博士生的平均补助提高五倍,让他们起码能租得起房,吃得起饭馆,谈得起恋爱,那中国的学术成果说不定能翻倍。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著名民科,例如廖凯原,他的多笔巨额捐款,对中国法学学术的贡献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很多人欠他一句感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以“受过科班训练”来判断是否民科靠谱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一定。民科不见得没受过科班训练,他们不少人有学术界职位或学位。然而,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研究者,有极高的概率(超过99%)是民科,仅有极少数是业余科学家或爱好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科学界,犹如工业界的流水线,专业划分极其细致,实验器材极其昂贵,合作变得更为重要。任何天才想单枪匹马地搞出成果,除少数对工具依赖度极低的学科(如数学)之外,难度相比一百年前,大大增加。学术界有钱有人有资源,只要你有天份,总能谋得一份职位,调动更多资源,大大缩短出成果的时间。所以科学研究者若有足够能力,一般都会选择进入学术界或工业界的研究机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学术界内的民科现象尽管不可能根除,但学术界有自净能力。有人整理了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杂志与出版商,拉出黑名单。有人编写SCI论文自动生成器,去测试学术刊物的审稿是否有效。这方面最知名的是“索卡事件”。物理学家Alan Sokal向杜克大学研究后现代哲学的《社会文本》杂志投稿,这篇名叫《跨越界线:通往量子引力的转换诠释学》的论文被顺利接收发表,随后他公开声明自己的文章是“完完全全的胡扯”。这场钓鱼揭示出那些貌似高深的术语实际上变成了某些毫无分辨力的学者(民科3型)掩盖其致命缺陷的厚厚外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钱学森为什么会支持人体特异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中国对钱学森有所神化,但他毫无疑问是位大科学家,在留学期间也是学霸,绝大部分科目均为满分,知识面毫无短板。然而,他归国功成名就之后,却令人大跌眼镜,先是为亩产万斤背书论证,后是支持特异功能,这是为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认为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写,也有人认为是谄媚领导。也许亩产万斤是这样,却无法解释特异功能。特异功能热发生在80年代,典型案例是耳朵认字,人体飞行,隔瓶取物,气功除肿瘤等。钱学森称之为“人体科学”,认定这是新的前沿科学发展方向,并赶赴各地举办数十次讲座推广。这并非“谄媚领导”,因为当时的名义最高领导人胡耀邦,对特异功能热极其反感,认为是封建迷信,多次批示停止宣传、停办活动。所以请大家首先接受一个事实:\u003Cb\u003E钱学森对特异功能是真的信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一个中学生都能看出错误的理论,大科学家却深信不疑?他是\u003Cb\u003E跨界\u003C\u002Fb\u003E了,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并且,一些生物专业教授也支持特异功能,即便98年,我依然能在北大,听到一位生物系老教授,报告耳朵认字实验有效的讲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奥秘在于信息传播。科学家当官、退休后,会\u003Cb\u003E接触到不良的舆论环境,\u003C\u002Fb\u003E遭遇\u003Cb\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huyou\u002F\& class=\&internal\&\u003E信息污染\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b\u003E。饭桌上,官员们在谈特异功能,朋友们在谈特异功能,邻居们在谈特异功能。其中有些是无法看穿骗子的魔术戏法,有些是以讹传讹,但科学家当真了。钱学森支持耳朵认字的重要理由是:“\u003Cb\u003E它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u003C\u002Fb\u003E。”科学家的能力在于根据事实抽象出理论,然而,如果事实本身就是假的呢?\u003Cb\u003E要解释一堆假的事实,只能编造漏洞百出的理论\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在你的朋友圈里每天疯狂传谣的那堆老教授们也是一样,他们无法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难以分辨舆论中哪些材料是真,哪些结论是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疏离学术界以后,部分科学家\u003Cb\u003E丧失了\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辨别材料真伪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民科4型)。他们不了解舆论,不知道他们的正确判断建立在清洁的信息输入上。\u003Cb\u003E顶级学术刊物对作假、伪造数据极其严厉,是为了保证学术圈内的信息干净可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是“科班训练”的另一个作用。你觉得浅显的中学、大学理工科教科书,实际上极其珍贵,因为它们的信息都是干净的,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即便今后遭遇污染,亦可通过比对去除。可若你奠基时用的是民科书,例如学经济学读的第一本书是《货币战争》,那纠正起来可就难上百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随笔文章在微信公号“忽悠”上。知乎上只放一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430'%20height='430'&&\u002Fsv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pdated&:new Date(&T02:36: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n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40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fcda34ebb4ad959f282794bcf86245aa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290,&height&:174},&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column&:{&slug&:&huyou&,&nam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捐民科不如捐我&,&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tipjarorCount&:0,&annotationAction&:[],&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0:36:10+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在读土木生,爱画画,爱音乐&,&isFollowing&:false,&hash&:&d77d85e7fbabece039a8&,&uid&:158800,&isOrg&:false,&slug&:&lishangli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liuhlb&,&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lishanglin&,&avatar&:{&id&:&fb613dfeee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dc9ad574bcd1d84a589f121&,&uid&:687300,&isOrg&:false,&slug&:&nyrror&,&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Nyrror&,&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nyrror&,&avatar&:{&id&:&0ef51a8ddc70e&,&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搬砖狗&,&isFollowing&:false,&hash&:&d625e057ba5c7fff539cd514b84f0329&,&uid&:092200,&isOrg&:false,&slug&:&guai-qiao-ting-hua-ha-shi-q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乖巧听话哈士奇&,&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uai-qiao-ting-hua-ha-shi-qi&,&avatar&:{&id&:&v2-fd8da13aa67dde50eee1ef1fad7f32cb&,&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求知&,&isFollowing&:false,&hash&:&afcd79ee1535e7bdd43da7d&,&uid&:12,&isOrg&:false,&slug&:&hua-lin-4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hua lin&,&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hua-lin-44&,&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0e939eaf953be3bedbb73503f59cbf8d&,&uid&:639900,&isOrg&:false,&slug&:&zhou-zhou-4-29-99&,&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周舟&,&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zhou-zhou-4-29-99&,&avatar&:{&id&:&b7425678cdc15bf38df74e&,&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200x112.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inline-img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babf98c5771d96eae509be4_r.jpg\&\u003E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1.“民间科学家”的定义是什么?有哪几类?2.它和“业余科学家”有何区别?3.资助民间科学家,并给予足够研究时间,就可能出科学成果吗?4.以“受过科班训练”来判断民科是否靠谱?5.钱学森为什么会支持人体特异功能?6.什么才是对科…&,&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v2-817c0fbba9ddb468f2de7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社会舆论&},{&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舆论引导&},{&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媒体&}],&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钻研网络舆论,欢迎关注《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专栏&,&isFollowing&:false,&hash&:&0d3c1ee71c42fb41fe8faa1&,&uid&:12,&isOrg&:false,&slug&:&bridgedua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断桥&,&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ridgeduan&,&avatar&:{&id&:&81a244cd6&,&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ntent&:&\u003Cp\u003E
郭文景是杭州二中高三学生,近期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为2016年本科新生。朋友圈旋即被她的新闻刷了屏。先是大加褒奖,说她目标明确、学习刻苦、颜值高,在中美信息学奥林匹克大赛中均获大奖,业余还去美国参加各类编程与社会活动,这是一个学霸碾压学渣的故事。接着就是一轮黑,网民爆料称她原是美国公民,父亲是信雅达董事长,父母均为MIT毕业,这又变成了一个贵族碾压平民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ad4f9e6deb8f80ed3c180ff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ad4f9e6deb8f80ed3c180ff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
看的出来,传播后续新闻的人有少许智商优越感。不过若论两条新闻的靠谱程度,后一条要糟糕不少。前一条的主要问题是隐瞒了美国国籍。没有国籍,她的不少成就,如参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是无法完成的。另一些成就,如被哈佛提前录取,将不再耀眼。她的颜值貌似也不算高。后一条新闻,仅国籍系网民从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新闻中获得,干净有效。其余信息,如她父母为某公司董事长和MIT毕业之说,均系网上各类匿名ID爆料,这些匿名者分别自称为她的同学、她父母的同事、她父母同事的朋友等等,特点是除了她父母名字以外,什么都知道。我在这里不怕打脸地判断这两条均系谣言。\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3ada2fd02d9a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3ada2fd02d9a1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
从这件小事里,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舆论的路数。先从正方角度炒一遍“杭州某高中高颜值美女学霸努力奋斗成为哈佛学生”,发现原来是美国人以后,再反过来造一轮谣“大骗局,哈佛女父母原是MIT毕业生”。这叫“一锅两吃”,同一个新闻点,中国的媒体和自媒体可以挖掘并编造出两条有爆点的新闻来,堪称勤俭节约的典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前中国是个共识极其分裂的社会,读者阅读新闻时各取所需。有人相信“勤奋成就天才”,那自然可以无视她的美国国籍与具备国际视野的家长,毕竟这样的成就在美国也属凤毛麟角,而她初中就读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就读杭二中,正规中学教育的确主要是在中国完成。假如你相信阶级分化,“某些人的起点就已超过你的终点”,那自然可以无视她的努力,相信其成就绝大部分是由金钱和家长的人际关系铺路。普通父母连哈佛在哪里都未必知道,更罔论了解如何申请美国大学与定向培养孩子相关技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前段时间的一条新闻更为典型,一位妇女在剖腹产子后,突发羊水栓塞而亡。首篇报道描述了病人家属的彷徨无助,妻子死讯由村支书转达而非医院通知,悲痛欲绝的家属来到医院后,见到的是空空荡荡的手术室和简陋的手术台上妻子冰冷的尸体,医生护士均不知去向。但很快网媒又爆出了另一套故事,医生认为孕妇顺产有风险,要求剖腹,婆婆担心影响生二胎,丈夫是农村人没有主见,唯唯诺诺,双方争吵拖延了一个小时丈夫才签字手术,延误了病情,病人死后家属立即带人打砸医院。两条新闻都有大量的支持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前医患关系尖锐。一些人就医体验很差,挂号窗口卖票的黄牛,长时间的等待,冷着脸不搭理人的医生,费用高昂未必对症的指定推销药品。这些人愿意相信前一类新闻。记者对场景细节做了处理,暗示医护缺乏责任心导致医疗事故。但实际上,医生护士不在手术室,是因为在其它房间休息。羊水栓塞死亡率本身就相当高。而委托村支书转告病人,则可能是担心病人家属情绪失控无法交流,这经验从后来医院果然遭到家属打砸得到印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若你经常上网,了解医生成天辛苦加班,工资低,还经常被无知病人辱骂,病人死在医院或者术后残疾,医生护士往往会被医闹殴打讹诈。那么你会更愿意相信后一条,尽管那条新闻的所有重要细节都是网络写手编造的。这些细节描写为的是栓上另一系列易于引爆舆论的热点话题:“繁殖癌”、“婆婆欺辱媳妇”、“好女莫嫁凤凰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很多人发现媒体喜爱在医患报道中污蔑医生医院,吃人血馒头。于是对相关新闻产生了警惕和厌恶心理。不少媒体、自媒体和意见领袖很快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那咱改黑病人呗,又不花钱。所以现在,网民在舆论狂欢中经常会把人血馒头吃两遍,一遍蒸着吃,一遍烤着吃。先黑医生再黑病人,一具尸体反复利用,媒体喜获双倍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无论正反两面都能灵活炒作,是写手的基本技能,以下是常见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对同一件事,展现不同侧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加州USC大学两中国学生实验室加班工作晚归,开车路上遭黑人枪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年轻男女在美国凌晨驾驶宝马车出行,遭遇枪击死于车内,原为华人留学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一条:主要迎合研究生与部分学生,其次迎合反感黑人者和禁枪者。后一条:主要迎合仇富人群,其次迎合仇美人群和大龄单身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针对特定传播者,编造各类细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无良经纪公司常年压榨,知名歌手多次因赶赴演出延误治疗,最终死于癌症。主治医生兼好友遵其遗嘱做角膜捐献手术,让世上多一人重获光明,记者含泪拍摄现场。角膜捐赠仪式定于下周举行,经纪公司或将在仪式过程中承接广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在医生帮助下,无良记者扮成助手潜入手术室,于捐款角膜手术开始时,惨无人道地拍摄歌手遗体。死者家属闻讯赶来发生争执,记者高呼新闻自由,将歌手母亲推倒在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留给读者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一条:臆想“公司常年压榨”、编造“记者含泪”、“承接广告”的细节,会让哪些群体转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一条:捏造“记者打扮成助手”、“拍摄遗体”、“高呼新闻自由”、“将歌手母亲推倒在地”的细节,又能让哪些群体转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在遣词造句上褒贬,诱导读者判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两餐未吃,连续七小时高难度手术,成功救下危重病人,在场医生护士放下心来,喜不自胜,于手术结束时自拍留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做完手术便不闻不问,将病人留在血迹斑斑的手术台上。医生护士嘻皮笑脸玩自拍,不顾病人隐私,上传朋友圈炫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描绘同一件事情,简单将褒义词替换为贬义词,就能诱导相应的群体进行传播,并收获截然不同的评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些基础舆论技巧,不一定对每个个体有效,但\u003Cb\u003E对新闻受众群体来说,其群体反应是应激的、可预测的\u003C\u002Fb\u003E。有经验的写手,在文章完成之时,就能大体知道谁会去相信它、传播它,评论会呈现怎样的分布,文章里的每段话都针对目标群体量身定制。这就是简单的舆论操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少人上网看新闻时,嘴里经常念叨,要理性,要智慧,别被无良媒体煽动,可他们的身体还是很诚实啊,见到合胃口的谣言,立刻就扑上去信了。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你总能在无数的网络信息中找到合你胃口的谣言,和更合你胃口的谣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人日常随笔发表在微信公号“忽悠”上,见二维码。知乎只收部分。对忽悠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以下链接访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 class=\&internal\&\u003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目录、腰封与阅读提示 -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6:03:52+08:00&,&url&:&\u002Fp\u002F&,&title&:&合胃口的假新闻与更合胃口的假新闻&,&summary&:&郭文景是杭州二中高三学生,近期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为2016年本科新生。朋友圈旋即被她的新闻刷了屏。先是大加褒奖,说她目标明确、学习刻苦、颜值高,在中美信息学奥林匹克大赛中均获大奖,业余还去美国参加各类编程与社会活动,这是一个学霸碾压学渣的…&,&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2,&likesCount&:10424},&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v2-03e0d2fad4ea7e045553f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时评&},{&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讨论&},{&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社会问题&}],&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钻研网络舆论,欢迎关注《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专栏&,&isFollowing&:false,&hash&:&0d3c1ee71c42fb41fe8faa1&,&uid&:12,&isOrg&:false,&slug&:&bridgedua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断桥&,&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ridgeduan&,&avatar&:{&id&:&81a244cd6&,&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ntent&:&\u003Cp\u003E网络讨论中,一个常见错误,就是以讨论“个例”的思维方式来探讨社会问题,导致很多无意义争吵。“个例”与“社会”的区别何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到某中学演讲,勉励一个乖巧的孩子:你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全年级第一。这是“个例”,这么讲没任何问题。可假如我是对全班同学说:你们都要努力学习,争取个个拿全年级第一。那必然哄堂大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会问题涉及广大群体,对个体有效的方案,于群体往往无意义。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男孩讨不到老婆,你可以鼓励他赚钱、健身、帮他张罗相亲,这些方法均可能奏效。但假如你面对的问题是“中国3000万底层男性讨不到老婆”,那以上方案均告无效。因为该问题的实质是中国适龄女性人口比男性少3000万,你使出浑身本领让一个男孩讨到老婆,也仅仅意味着多出另一个男孩打了光棍。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停止计划生育、宣传男女平等,与处理个人问题完全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道理说来简单,但激烈争论中常被遗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博上经常围绕琐事激辩,一个穿得比较清凉的单身女孩在大街上遭遇强奸犯袭击。一批人说:治安太差,应该增加警力。另一批人反驳说:远水不救近渴,女孩子应该穿严实点,平时学点防身术,以免成为强奸犯的目标。于是两边就吵起来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意识不到,\u003Cb\u003E双方讨论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u003C\u002Fb\u003E。对于受袭女孩个人来说,留意穿着、学习防身术,可能行之有效。但对年轻女性公共安全这个\u003Cb\u003E社会问题\u003C\u002Fb\u003E来说,改变穿着的效果就很可疑,因为强奸犯的欲望需要释放,总会盯上一个目标。你穿严实了,他会去找另一个女孩,强奸案总数不变。所有女孩都裹严实?先不说效果如何,成本就无法负担。作为个人,可以主动支付成本改变行为,比如花钱去学防身术。但\u003Cb\u003E群体是无法主动改变行为的,除非施加外力\u003C\u002Fb\u003E——加大宣传,并提供学习防身术的补贴,但这样做,成本就远高于多雇几百名警察巡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网墙很高,翻不出去。花钱买梯子,苦练翻墙本领,可以解决个人问题。但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墙的目标是拦住固定比例(如99%)的人,这么干的人多了,墙一升级,以前的方法又都失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钢厂效益不好,你失业了。转变观念,学习知识,积极转行找工作,可以解决个人问题。但如果萧条的是整个行业,几十万工人失业,那这类建议就毫无意义。因为可供转业的工作机会就这么点,且群体行为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是无法改变的。尽快发放失业保障金才是有效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分清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讨论起来就容易多了。越不具备特殊性的,越可能是社会问题。超温失效疫苗案是个典型例子,责任人没啥背景、学历很低、运营手法也平平无奇,这种样例就很容易复制,可能普遍,此案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而若对方是高官子女,倒反而未必值得关注,因为通常是特殊个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执行人都不同,如果社会治理水平低下,导致群体受害的问题不能在社会层面解决,那便只能依靠个人。控制不了几十家工厂的排污,导致几百万人戴口罩、买空气净化器、频繁送小孩上医院治支气管炎。控制不了几家奶粉厂商的质量,导致几千万人生了小孩后像蚂蚁一样地从海外搬奶粉。此时解决问题的成本便高不可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人日常随笔发表在微信公号“忽悠”上,见二维码。知乎只收部分。对忽悠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以下链接访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 class=\&internal\&\u003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目录、腰封与阅读提示 -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f1f22a6f8e9ecb6ec3382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6:41:02+08:00&,&url&:&\u002Fp\u002F&,&title&:&论述社会问题时常见的“个例思维”谬误&,&summary&:&网络讨论中,一个常见错误,就是以讨论“个例”的思维方式来探讨社会问题,导致很多无意义争吵。“个例”与“社会”的区别何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到某中学演讲,勉励一个乖巧的孩子:你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全年级第一。这是“个例”,这么讲没任何问题。可…&,&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524}},&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409,&FULLINFO&:true}},&User&:{&bridgeduan&:{&isFollowed&:false,&name&:&断桥&,&headline&:&&,&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81a244cd6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bridgeduan&,&bio&:&钻研网络舆论,欢迎关注《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专栏&,&hash&:&0d3c1ee71c42fb41fe8faa1&,&uid&:12,&isOrg&:false,&description&:&&,&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ridgeduan&,&avatar&:{&id&:&81a244cd6&,&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newMore&:&ne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qawebThumbnailAbtest&:&old&,&searchHybridTabs&:&without-tabs&,&iOSEnableFeedModuleWWANAritclePreRender&:&iOS_FeedModule_WWAN_PreRender_Enable&,&isOffice&:&false&,&liveDetailWechatBanner&:&Live_detail_wechat_banner_1&,&newLiveFeedMediacard&:&old&,&homeUi2&:&default&,&showVideoUploadAttention&:&false&,&recommendationAbtest&:&new&,&marketTab&:&market_tab_old&,&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default&:&None&,&androidDbFeedRepinSelection&:&open&,&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experiment&}},&columns&:{&next&:{},&huyou&:{&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u002Fapi\u002Fcolumns\u002Fhuyou&,&name&:&忽悠的原理与技巧&,&creator&:{&slug&:&bridgeduan&},&url&:&\u002Fhuyou&,&slug&:&huyou&,&avatar&:{&id&:&af&,&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version&:&7.0&,&name&:&Trident&},&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家 价值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