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怎样去接孩子们 去享受争吵抛来的“球”

接住孩子抛来的球――从三钢第三幼儿园的实践看意大利瑞吉欧教育
接住孩子抛来的球――从三钢第三幼儿园的实践看意大利瑞吉欧教育
  一只蝴蝶飞进了正在上课的活动室,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三钢第三幼儿园的黄爱妹老师没有像从前那样威严地敲敲桌子,把孩子们的注意硬拉回正常的教学轨道上,而是和孩子们聊起天来:“蝴蝶漂亮吗?”“它穿什么衣服?”“它爱在哪里飞呢?”……有孩子问:“它是谁生的呀?”“它住在哪里?”……最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了蝴蝶舞。
  这就是正风行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法。它认为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倾听孩子,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当孩子提出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问题时,它不像我们曾经做过的那样,以“这个等你长大点就知道了”“上课不认真,老师问的不是这个”“你怎么不按老师说的做?”等话来压抑幼儿刚被激发出的好奇心,而是“接过孩子抛来的球”进行随机教育,并由此生成独具特色的网络教学。近年来,我国幼教界纷纷开始研究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少幼儿园开始了这种教育实践,省级标准幼儿园三钢第三幼儿园从去年开始组织教师学习瑞吉欧教育法,并在继续做好传统的预设课程同时,开展瑞吉欧项目活动的深层研究。
  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以往的教育模式是以预设课程为主的,暑假里就制定好一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然后教师们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然而由于事先拟定的课程设计与儿童的兴趣、需要(尤其是即时的兴趣、需要)可能不太吻合,容易造成“走过场”,“有教无学”的情况。从去年九月开始,三幼就改变这种“钢性教学计划”为瑞吉欧的弹性教学,教学计划订一个月实行一个月,再根据实行情况增减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地上有一道彩虹!好漂亮啊!”
  大二班的小朋友吴端骏突然喊起来。这是在上写生课,孩子们正在安静地看着金鱼缸画金鱼,吴端骏这么一喊,课堂秩序马上乱了起来,一些幼儿离开座位跑到鱼缸边,看着地上的彩虹唧唧喳喳。习惯性地,班主任江涛想要制止,但是一转念,她又改了主意。
  “小朋友们,江老师会变魔术,把彩虹变没掉,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上,不许偷看。”
  确定了每个小朋友都把眼睛闭上之后,江涛把金鱼缸挪了一个位置,地上的彩虹不见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大吃一惊,江老师真的会变魔术。
  看着孩子们狐疑的眼光,江涛又说:“江老师还能把彩虹再变回来,大家信不信?”
  于是,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江涛就把彩虹这么变来变去,小朋友们都玩得很开心,只有吴端骏偷偷地睁开眼睛,发现了秘密。“我知道了!把鱼缸搬开,彩虹就不见了,把鱼缸搬回来,彩虹又会出现。”
  “真的?”小朋友们都吃惊地问。
  江涛笑着当大家的面把鱼缸分别移到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直晒的地方、斜照的地方,彩虹就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出现,许多小朋友都喊起来:“啊,彩虹原来是太阳公公和鱼缸一起变出来的呀!”
  “可是,为什么太阳公公和鱼缸能变出彩虹呢?”吴端骏又问。
  “吴端骏小朋友问得好,小朋友们今天回家查查书或问爸爸妈妈,明天我们接着来讨论这个问题好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江涛和大二班的小朋友们共同“研究”了玻璃对光的折射关系,他们查了许多资料,向许多人请教,还做了一些实验,在这种“研究”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得到了许多快乐,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到的东西都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钻研”出来的。
  这是瑞吉欧教育的又一个理念:“让孩子用自己的双脚站立”。教师最为重要的职责是倾听儿童,她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孩子。她通常不直接给予孩子答案,而是不断引导幼儿深入某一领域或某一概念,适时、适度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及兴趣进行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静静小朋友画了一幢看起来歪歪扭扭的楼房,她说 “这是我设计的楼房,整座房子都是我家,我住二层,妈妈住三层,爸爸住四层。”胡彩莲老师问她:“你们为什么不住在一起呢?”静静回答:“这样我爸爸和我妈妈就不会吵架了,我也不用害怕了。”在这里,静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孩子们不是不会表达,而是不会按大人的方式表达。
  瑞吉欧教育特别重视儿童的表达,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儿童有百种语言,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并善于利用儿童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三幼积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
  今年5月,小一班用班费买了两只兔子,孩子们兴奋异常,争先恐后地给兔子起名字,就连一向沉默的曾亮小朋友也大声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和小朋友争执起来。最后,大家通过投票评议确定了白兔叫“飞飞”,黑兔叫“淘气”。放学了,孩子们轮流把小兔子带回家照顾,第二天再向小伙伴们汇报兔子昨天的表现,孩子们的语言可精彩了,有的说:“昨天小兔去我家,我妈妈做它的妈妈,我爸爸做它的爸爸,我做它的哥哥。”有的观察到:“小兔子最爱吃青草和萝卜,还有饭,但是它不喝水。”有的这么描述:“我和爸爸一起去给兔子拔草,有一种草叫奶草,拗断了会流出奶,兔子吃了很有营养。”……总之,只要提到兔子,这个班的每个小朋友都有一筐的话要说。
  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儿童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像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识。”成人要做的只是,承认并尊重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三幼的实践证明,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在三幼的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个画廊,画廊中展出的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孩子们的观察记录。不用说,小(一)班的画廊主题当然是兔子了,一个小朋友还在他画的兔子旁特别注明:“黑兔没有鼻子,白兔有。”一位小朋友画的兔子正在吃谷子,他奶奶告诉他兔子会吃谷子;另一位小朋友画的兔子在哭泣,因为那天兔子生病了……在这里,孩子们用笔记录了他们眼中真实的世界。
  走进儿童心灵
  近一年的实践让三幼的教师们亲身体会到每一个儿童都是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每一个身上都藏有巨大的潜能。按照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她们试着走进幼儿的心灵,倾听他们、观察他们,从他们的日常活动中发现教学主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并不断地将这种探索引向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一个网络,最后,鼓励幼儿用他们的“百种语言”表达其探索成果。
  这学期大三班的网络主题是“认识超市”。孩子们利用周未自己到超市购物,回来后,根据孩子们的观察,他们系统“研究”了超市与商场购物的不同、文明购物、广告与促销、商品分类、条形码、人民币的几种面值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有:向父母长辈询问;到超市向工作人员请教;翻书本、电脑查资料;互相学习、讨论。然后,他们用笔画下了自己的观察研究结果,并且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模拟超市,把自己的所有观察研究心得在这个模拟超市中进行创造性的复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什么,但教会了孩子怎样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这种脑力激荡中,激发出孩子们巨大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最宝贵的学习兴趣。
  三幼教师蒋子娟说的好:“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成人千万不要轻易地用所谓的正确答案去取代他们的一百种可能”。在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何时提供材料、怎样变幻空间、如何介入讨论、何时协助解决疑难、何时将孩子的表达方式总结出来……这是一种更高的教学艺术,给习惯了依教案教学的三幼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二)班在上活动课,男孩们大呼小叫地玩着打仗游戏,女孩们则安安静静地坐着,怎样让女孩们也参予进来呢?李放鸣老师灵机一动,扶住一位“中弹”的男孩大喊:“护士们,快来抢救伤员啊!”女孩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拿针、有的拿起听筒,有的已经铺起床铺了。
  实行瑞吉欧教育以后,老师和家长们都普遍感到,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不仅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也在其中学会了如何教。
  现在,三幼的教师们已充分体会到,唯有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及时准确地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将该球适时地再抛回去,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当好一名伙伴、一名园丁、一名向导、一名记录者、一名研究者、一名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力支持者。教育笔记:要让幼儿的绘画偏离方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教育笔记:要让幼儿的绘画偏离方向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教育笔记:要让幼儿的绘画偏离方向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要让幼儿的绘画偏离方向经常听见一些老师和说的画不好看,画得不像,弄到最后拿到画笔不敢再画,甚至对自己曾经最喜欢的绘画很是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画的不像,被批评和嘲笑,孩子在错误的评价中慢慢迷失了方向。孩子的绘画世界是美丽的童话世界,他们会把房子建在宇宙的任何角落,他们的房子会是各式各样;他们会把小鸟画出长长的睫毛,带着皇冠,他们称是鸟公主;他们会把狮子画上翅膀,让他们飞翔在大森林的上空;他们会用黑色告诉我们他们郁闷;明黄则告诉我们他们是快乐的……幼儿为什么喜欢绘画呢?幼儿的绘画行为最初往往处于朦胧的意识之中,当他们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响时,头脑中产生思维活动,并在自身情感、意念等诸多内力的驱动下,自发地进行。这种纯真的绘画保持了绘画的原创性,真实地反映了幼儿对物象的认知和感知,以及他们通过独特的思维创造的视觉语言形式,是同心,稚趣的真实表达,是思维能被激活的产物。那么,我们在陪伴和指导幼儿绘画时,会犯哪些错误的呢?一、不能正确地理解幼儿的绘画内在含义。幼儿的绘画不只是在展示一种表象,或是色彩,他们的画有时是在诉说一件事情,他们需要共同分享,从他们的画中,我们能知道他们的一些想法和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他们的画有时需要他们告知我们,我们才能懂得真正的含义。当我们真正地看懂他们的画时,他们会把我们当成好朋友,特别是对内向的孩子,这点对他们很重要。记得一次绘画课,一名幼儿将整张画纸涂上了黑色,手上和身上都弄得黑黑的,很脏,让人看了很生气,在交流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他家的大花猫死掉了,他很伤心。事后,我庆幸当时没有批评他,险些误解他。通过这件事我知道幼儿有时候会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他们的情感。二、一味地灌输绘画技法,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重技轻道是幼儿绘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技法的学习,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个样子能画画,没样子就不会画画了。幼儿的画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绘画的技巧,而是他们的天真,简朴,幼稚脱俗及真情实感无杂念。三、错误的把“像不像”作为终极目标和评论标准。旧的观点只重视生活的真实,不重艺术。好的作品不是像不像的问题。幼儿的画像不像并不重要,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绘画的技法在幼儿阶段是不能多教的,越教越没有自己的主见,越教越不会动脑筋。四、过度强调作品的空间方位,比例透视关系。因为年龄的特点,幼儿不能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比例透视关系,遮挡关系,这时强调这些,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五、注重教师的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新教学法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用开放式的教学,教与学互动,在老师环环相扣的启发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启发和引导幼儿,让幼儿自由地运用审美元素,找到自己的画法和想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幼儿绘画呢?物理学家劳厄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幼儿绘画对培养幼儿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绘画本身是审美实践活动,它是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形象思维的过程,并且还兼有情感体验、毅力锻炼、兴趣培养等多重功效。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其艺术成就就且不列举,仅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贝京在《艺术与科学》一书中列举了很多热爱艺术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他们在科学上的创造灵感就经常受到形象思维的启发,也正是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从而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由此可见绘画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幼儿幸福、愉快地绘画,在绘画中宣泄情感,抒写个性,丰富思维。在学会审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同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智慧得到充分的启迪和开发。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相关幼儿教育资料:
上一篇幼教: 下一篇幼教:
最新教育资料
推荐教育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们你们好读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