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算应届毕业生生在大学时候的成绩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2012校园招聘大礼包_备战招商银行福州分行2012校园招聘_大街网,招商银行福州分行,招商银行大礼包,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浦发银行福州分行,广发银行福州分行,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厦门银行福州分行,华夏银行福州分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2012校园招聘大礼包_备战招商银行福州分行2012校园招聘_大街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兼职:过犹不及
兼职:过犹不及
在福州一家著名高科技公司里,人事部主管将新近收到的一份求职自荐材料束之高阁。在个人简历中,这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罗列出了在大学四年期间每年都兼职或同时兼职于若干家公司的经历,兼职过的公司竟多达50多家,并称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立即胜任任何工作岗位”。
据介绍,这家公司人事部目前已收到17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自荐材料,其中11份罗列了在校期间的兼职经历,有些学生在简历中称年年有兼职,一年兼数职。人事部主管说,像这种兼职过多的学生,简历一般很难通过他们的初审,因为兼职过多的学生很有可能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没有利用好人生中最好的学习机会。兼职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经验,过度了就必然耽误学习。
一些企业家认为,要想对某个行业从接触到熟悉,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实践过程。大学生许多兼职经历都非常短暂,然而在简历中却大量列举自己在各个领域广泛兼职的经历,而且自荐材料上兼职生涯都写得非常出色,这也有吹牛嫌疑。
福建金得利集团董事长林永霖在谈到择人之道时就说:“我们喜欢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人。”而金得利集团的总裁助理鲍永芳说,在招聘过程的初审阶段,通常要筛选简历。兼职太多的学生,公司并不太愿意接受。兼职多,说明该毕业生心态太浮躁,没好好抓学习。单位招人关键是看能否在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干工作,而不希望毕业生以为自己有了一点点兼职工作经验,导致期望值很高不安心本职工作。
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年轻企业家,靠自己努力奋斗,25岁时就已身价千万。谈到对大学生兼职这个问题时,他说,兼职丰富只是说明这些学生比较活跃,有一定的能力,如果影响了学业,那就成了不务正业,这就让人对其能力产生怀疑。招聘时,他更看重毕业生的毕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大学生4年主要是读书,专业学习最重要。
一名记者在福州大学采访了一位姓姚的毕业生,并阅读了他的求职简历,在社会实践一栏里能看到不少精彩内容:学校某演艺社外联部部长,系文化部副部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文娱演出,先后在四川长虹福州分公司、三原色公司、福日公司兼职,还长期在福州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兼职总经理助理。他的同学羡慕地告诉记者,他已经用自己在大学里兼职挣来的钱和人合伙开了一家音像店,投了4万元进去。在同学的眼中,小姚显然是属于那种特有能力的人,但是当记者问及小姚成绩的时候,小姚不好意思地说自己马马虎虎过得去吧。
我大学四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和教学楼度过的,虽然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但花掉的精力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影响到我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自习。我一直认为,学习便是学生的工作,如果勤工俭学、兼职工作在大学生活中占据了更主要的地位,那就丢掉了一个学生最本质的东西,舍本逐末了。这世上有挣不完的钱,自然不用急于去挣;而工作经验在毕业以后也有的是机会去积累,可能读大学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好不容易才学会的东西,毕业以后很快就学会了。而读书则不一样,当大学毕业踏出校门以后,就很难再像大学毕业以前一样读书了。一方面是因为为生活奔波,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了安静的图书馆和明亮的教学楼,也没有了可以一起探讨的同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期间绝对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读书的时光。这一点我在大学毕业以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一大早就拿本书坐在岳麓山的某一棵古树下晨读,而工作以后却必须一大早就去挤公交车上班,以防迟到被扣了工资;在学校的时候我虽然有经济上的压力,但毕竟不用完全自食其力,更多的时候可以抛开钱的问题而毫无顾虑地潜心到学习中去,而工作以后却不得不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要挣钱交房租买家电还要给家里寄钱;在学校的时候坐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还会挑剔光线不够好或者偶尔有点噪音,而工作以后能坐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看书也已经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情了;在学校的时候任何三教五流天文地理的书我都会有心情而且有时间去找来看,而毕业以后我家里那些哲学之类的跟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书基本上没有翻动过了……
有些东西你毕业以后将用几十年去学,所以不用急于去学;而有些东西你走出校门就再也不会有机会去学了,所以一定要抓紧去学。可以在学习之余从事一份合适的兼职工作,但请不要在工作之余回到校园做一名兼职学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七、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很多年前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事主要是指自身的工作才能、专业技能,而做人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沟通表达、交际应酬、察言观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种是拓展、维护交际圈并整合人脉资源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毕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坐火车的时候跟坐在旁边的人交流沟通,这是第一种能力;而你在跟他交流以后保持长期的联系并在合适的时候让对方给自己事业上某种帮助,这便是第二种能力了。姑且把这两种能力分别称为“交际”和“人脉”吧。
人际交往的木桶效应
木桶是由多块木板围合而成的,其容积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木桶原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如果说其他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木桶桶身的一块木板,这些能力中最差的一项决定着成功的大小,而人际交往能力则是整个木桶的桶底,桶底决定着能不能装水,人际交往能力则决定着究竟能不能成功。
张强毕业于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大学毕业以后,张强一直供职于深圳某知名广告公司,凭借优异的美术功底和突出的平面设计能力,他用几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做到了公司的创意总监,继而又被提升为副总经理。与此同时,他相继买了一套80余万的房子和一辆近30万的车,银行里还存了几十万元。
眼看创业已经水到渠成,张强便辞去了公司的职务,自己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原来张强主要负责创意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很少与客户直接协调、沟通,而现在他却必须与客户面对面了。张强是一个非常恃才傲物的人,人际交往能力更是捉襟见肘。有一次跟客户探讨一个平面广告的设计时,客户对张强提交的方案提出了几点意见。张强不但没有尊重对方的意见,而且反唇相讥:“我做了好几年广告了,我对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稍微有点艺术欣赏力的人都不会像你一样对我的作品提出这么不专业的意见。”我想跪在街上磕头的乞丐听到这么尖酸刻薄的话都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吧。
没过多久,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几家客户都相继跟张强断绝了来往。老客户尚且相继流失,要想拓展新的业务自然难上加难。一年以后,张强的房子和车子都被变卖了,银行里的几十万存款也在转眼之间变成十几万贷款。走投无路之际,他只好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另外找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去了。可谓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为没有一个结实的桶底,张强的整桶水在顷刻间流走了,尽管桶身的每一块木板都那么高。为什么人际交往能力会起到如此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呢?
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一个学生便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马克思的概念就要严谨多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正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让人成其为人。而社会学里有这样一个概念:人的社会化。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走向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血缘关系到同学关系,从朋友关系到姻亲关系,从师生关系到业务关系……
既然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的事业也就是社会化的事业,成功和失败都是放在社会关系的环境之中来衡量的。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能够促进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罢了。既然一切事业和工作都是发生在社会关系之中,那么,处理好自己与其他社会元素的社会关系便成为了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所谓人际交往,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往来。如果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无法协调好自己参与的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就无法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成就一番事业了。
以下是我编写的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测验题,请回答“是”或者“不是”。因为我并没有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所以题目的设置可能不够科学,但是对于你评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应该会有所帮助。
1. 你在别的班级、别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
2. 你跟老师在课堂之外有接触吗?有没有登门拜访过一些老师?
3. 在你缺钱花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借钱给你?
4. 在同学聚会上,你是不是总能成为一群人中的关键人物?
5. 在火车上你会跟旁边的人聊得很投机吗?
6. 如果你在火车上跟某个人聊得很投机,下了火车以后你会与他长期保持联系吗?
7. 你是否愿意担任会议主持人或者活动组织者?
8. 当你去找学校领导签字或盖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终一点儿紧张的感觉都没有?
9. 你能比较敏锐地察觉别人说话时的弦外之音吗?
10. 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你能够掌握话题的主动权吗?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讨厌的同学心平气和地聊天?
12. 课堂即兴发言的时候,你能条分缕析并用一二三来归纳自己的观点吗?
13. 如果让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销一本书,你能不能非常轻松、自然?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们在饭局上分别喜欢点什么菜吗?
15. 你会不会经常性地主动与中学时期的朋友保持联系?
16. 你是不是一个比较有幽默感的人?
17. 当你拒绝一个向你求爱的人以后,你们还会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吗?
18. 你是不是说话非常谨慎,并且在醉酒的时候依然如此?
19. 对于曾经得罪过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谅他?
20. 当你邂逅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彼此都忘记了对方的名字,你能让双方都不尴尬并且很含蓄地知道对方的名字吗?
以上这些题目你有多少个答案是肯定的呢?如果每一个肯定的答案得到5分,那么,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多少?如果得分在70分以下,那就很有必要加强交际能力了。
要改善人际交往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自己的内在品质,第二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很多人一味地注重提高交际技巧,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调查数据表明,82.9%的人只愿意与具备优秀个人品质的人交往,所以,要想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人际交往的技巧才能得到施展的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必要具备的: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超级成功学”创始人陈安之有一句话叫做“卖产品不如卖自己”,意思是说,客户是否买你的产品,更多的不是因为你的产品质量如何,而是因为你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一个猥琐不堪的业务员就算拿着最好的产品也是推销不出去的,而一个信心百倍激昂上进的业务员就算拿着很普通的产品也能创造最优异的成绩。
有一个日本的业务员在全世界卖百科全书,他连续6年在36个国家蝉联销售冠军。他每次拜访客户的时候都要提前5分钟到,然后去洗手间照镜子,对着镜子大声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一流的!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他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最饱满最激昂的程度。有一次,他去约见一位董事长,照样提前5分钟进入了那家公司的洗手间。当他在洗手间大声称赞自己的时候,有一个人也进了洗手间,那人吃惊地看了看这位似乎发疯了的业务员,微微一笑便出去了。几分钟后,业务员准时进入了董事长的办公室,而董事长正是刚才在洗手间相遇的那个人。董事长首先问话了:“先生,你今天是来介绍一些产品的吗?”业务员说:“是的,董事长先生。我今天是要向您介绍一些产品。”董事长说:“虽然我不知道你要向我介绍什么产品,但是,你今天的产品我全部买下了!”
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让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更能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占尽先机。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愿意与优秀的人为友,而积极进取的人自然更加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虽然消极颓废的人也能交到不少朋友,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消极颓废的人能够结识的朋友恐怕对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甚至可能交叉感染,让自己更加堕落。人际交往的质量往往决定着自己事业的成败,而要能够让自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前提便是让自己成为鸿儒告别白丁。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和一个整日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人是不大可能成为莫逆之交的。当前者唾沫四溅地谈论自己在传奇世界练到了多少级,后者却在思考一个严肃的学术课题或者自己毕业以后的人生规划,这样的两个人如何交往呢?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不卑不亢,虚怀若谷
不卑不亢,虚怀若谷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产生于四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差、专业冷、学历低、家境穷。前文已经专门谈到了专业、学校的问题,后文还将就学历问题专门探讨,所以这里只谈谈家庭条件的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大学生的贫富差距必然是非常巨大的。同一个班的同学当中,有些人可能用着最时尚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全身上下都是Reebok、Adidas之类的名牌,心情不好就坐飞机到另外一座城市去散心;而有些同学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只挑最便宜的素菜,两三个站的路程都舍不得坐公交车。
因为自己父母有钱而觉得高人一等,这只能说是非常幼稚的想法。父母有钱并不等于自己有钱,父母有能力并不等于自己有能力。我原来一些同学家庭条件比我好得多,在我面前也时不时喜欢摆摆阔,可是现在呢?我有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却还在看着上司的脸色给人打工,甚至还在人才市场苦苦寻找着工作机会。
有钱的大学生当然可以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他们正因为有钱,可能因此而无法拥有其他同学所具备的一些东西。譬如苦难。苦难是一笔财富,这句话只是对于成功者而言的。没有成功的人当然没有资格去欣赏自己曾经的苦难。但是,经历过苦难的人会更加渴望成功,更加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也更加珍惜自己已有的成功。这些方面是家境宽裕的人很难企及的。
因为家境贫寒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更加没有必要了。有些人因为同学都有电脑而自己没有就觉得丢人,或者因为同学经常逛专卖店而自己只买得起最便宜的东西而感到羞愧,这种心态说得好听一点是自尊心强,说得难听一点是虚荣心做怪。大学里有很多打肿脸充胖子的贫困生,父母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庄稼,自己却在学校里大把地花钱,生怕自己在同学面前丢了脸。
近来有些大学将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宿舍作为了贫困生宿舍,顿时舆论哗然,认为学校搞等级分化,歧视贫困生。在我看来,住贫困生宿舍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倒是那些明明没钱却偏偏要多交几百块钱去住其他宿舍的同学存在人格上的缺陷。贫困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丢脸的,只有大学毕业很多年还买不起像样的房子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马加爵引起的喧嚣已经渐渐逝去了,但我相信他绝对不是空前绝后的唯一。马加爵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自强,独立,成绩优异,有很强的自尊心。但是,他骨子里有着中国农民绵延几千年的传统的自卑。作为农民的儿子,这种自卑在我心里同样存在,只不过马加爵的这种自卑更加浓厚,而且与他的自强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他因为潜意识里的自卑而忍受着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同时又因为强烈的自尊心而逼迫自己反抗。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马加爵却偏偏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马加爵是社会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自己骨子里的自卑并想办法加以剔除,如果他能够想更多的办法与身边的人平和而平等地交流,或许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自卑可能导致悲剧,而谦卑却是一种美德。这年头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装牛B,每个人都在运用一切手段对自己加以整合包装,谦卑的人反而成为了落伍的土八路了。但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装牛B不过是通过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只有谦卑的人才能让自己更有人格魅力。
我大学期间被同学们一致评选为“人民教师的公害”,但有一位老师我却一直不忍心“下手”。他其实在学术上并没有很高的造诣,在课堂上的很多观点我完全可以辩驳得体无完肤,但是,我就算要提出异议,也只会以商讨甚至请教的口吻。原因很简单:这位老师非常谦卑。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给我们灌输真理的人,也经常在课堂上大胆暴露自己研究某个问题的不足之处,我每次提出的异议他也总能虚怀若谷地予以分析和采纳。这位老师虽然不是著名教授,但我时至今日还会经常给他电话,回母校的时候也会提着礼品去拜访他。我从他身上学会了谦卑的品格,正是基于这种品格,我在此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处理了与同事或员工的关系,在其他的人际交往当中也更加游刃有余。
在不是很有必要装牛B的时候,尽量让自己谦卑一点吧,这种品格会让你受用终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心胸宽广,热情大方
心胸宽广,热情大方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宽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格。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是受欢迎的人,而一个心存妒忌、睚眦必报、斤斤计较的人则很难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小怨。胡雪岩年轻时,因为擅自借用钱庄银子去资助王有龄而被钱庄主管解雇。等到王有龄做了官有了钱来还贷后,胡雪岩并没有报复钱庄主管解雇自己的一箭之仇,反而委屈了自己,保全了别人。由于其宅心仁厚,这位钱庄主管后来成为胡雪岩生意场上的朋友。当遇到十分棘手的“敌人”时,胡雪岩也是尽量“只拉弓,不放箭”,当“敌人”知难而退后,心里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会心存一份感激。
宽容的同时,还要能够热情地帮助别人。虽然“酷”这个词语正在大行其道,但是,靠耍酷是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你对别人酷,别人只会对你更酷;而你对别人热情,别人就会对你更加热情。
我原来有个同事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什么本事都没有,最初是在公司财务部做会计,因为做的账本没人看得懂,于是去做了出纳,可出纳也干不下,只好去做了客服。被很多客户投诉以后,这位同事又从客服部调去了运营部。但尽管如此,这个人在公司的人缘还非常不错,因为他对每个人都非常热情,让别人总是不忍心责怪他。饮水机没水了,他会赶紧换上;吃饭的时候微波炉空出来了,他就会帮别人把饭盒从冰箱拿出来,放到微波炉里热好。如果做错了什么事,他会一个劲地赔不是,并且不厌其烦地重做,直到别人满意为止。有一些员工刚来深圳,人生地不熟,不知道究竟去什么地方才能租到合适的房子,这位“知心大妈”便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带着人家去找房,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兼职的房地产经纪人呢。
时间一久,这位同事不但在公司有了不错的人缘,还渐渐有了自己的小帮派。后来他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当上了运营部经理,虽然工资是全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当中最低的,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月薪好歹也有将近6000块大洋。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害人之心不可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既要做一个正直厚道的人,又不能做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奸诈狡猾的人虽然能够占一时的便宜,但凭借害人之心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业的。大学生在争取入党指标、评选奖学金、争取保研机会等时候,总有一些人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虽然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能够得到一个入党指标或者多得几百块钱的奖学金,但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可能要远远高出获得的利益。
某个班级分了三个银行助学贷款的指标下来,家庭稍有困难的同学顿时群起而争之,很多人都写了申请书,每一份申请书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素材,足以让人看完以后对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失去所有的信心。后来经过评选,初步确定了三个最为贫困的同学获得这笔贷款。在这个时候,一个生活比较小资的赵同学去院办公室跑了一趟,银行贷款竟然就轮到他头上去了。被挤下来的那个金同学当然一肚子的不高兴,他当时恶狠狠地说:“要是我能将他砍成1000块,绝对不将他砍成999块!”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毕业以后,赵同学在长沙一家公司做业务推广,他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与一家公司达成了业务意向,只要合约一签,他就能得到近万元的提成。而就在合同签订前夕,赵同学在这家客户公司与金同学不期而遇了。原来金同学正好就在这家公司上班。金同学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赵同学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了。我们姑且不对金同学的行为做任何的评价,单就赵同学的经历来说,完全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自己昔日的“罪孽”早已为今日的报应进行了铺垫。
做人固然要正直,但正直不等于任人宰割。有一位父亲写了首诗送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其中有这么一句:“孩子/请准备好一副钢牙/因为/生活很硬。”生活真的是非常残酷的,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是随时可能成为牺牲品。所以,每个人都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所以更加容易上当受骗。很多奸商都会想方设法打大学生的主意,不少乞丐也在大学里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尽管他们的骗局可能拙劣得足以侮辱他人的智商。
30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
上述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人际交往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囿于篇幅,在这里只能结合我的切身体会做一些简单的列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了。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会说话,就能减少奋斗三十年
人际交往能力是由很多个方面组成的,而在这些方面当中,口才是最重要的一项。口才是一整套逻辑系统,不是单纯的耍耍嘴皮子那么肤浅的,是看你能不能迅速的思考,并且很清楚地把思考到的影像转化成语言。同时要会观察人情,这样你才有可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人讲恰当的话,这才是口才。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娶个有钱的老婆,可以减少奋斗二十年。而在我看来,会说话,可以让你减少奋斗三十年。不是每个人都能娶个有钱的老婆,而且软饭往往并不是那么好吃,但是说话的本事却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而且绝对毫无副作用。不会说话的人就算累得像头牛还是会遭白眼,而会说话的人就算拐着弯骂人,别人可能感恩涕零得恨不得以身相许。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人脉资源的积累和拓展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展开来谈,恐怕专门写一本书还很难说得透彻。所以只能提纲挈领地简单谈谈其中最重要的几点了。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这是让人脉竞争力可以产生正向循环的关键。如果一个人讲的话,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么,更多的人脉只是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罢了。
曹启泰,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1963年出生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曹启泰曾经跟著名主持人张小燕工作了一年多,成为台湾两大电视台的名牌主持人,坐上了主持台湾大型晚会的第一把交椅。1994年,曹启泰陷入了生意的劫难,赔了一亿六千万。为了偿还债务,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朋友关系到处借钱。后来远赴新加坡开创自己的事业,主持《百万大赢家》大受欢迎,成为新加坡第一主持人。他又投资了“百万冰”事业,因此得到了一个“曹百万”的绰号。
在解决完所有的债务问题之后,曹启泰写了他的第三本书:《人脉存折:一亿六千万》,以自传体的形式、幽默诙谐的笔调、轻松的口吻道出了他从这堂一亿六千万的课中学到的真知。其中有一段话是关于他的“借钱哲学”的:
如果需要5块钱,那你就要向人家开口借20块,对方最后同意借你10元,你第二天就要还他5元,表示你的诚意,另外的5元你可以不用着急了。对于吝啬鬼们,要借5块,就张口借100块,他们往往是给你5块,并且说不用还了,但你一定要还,并且第二天就还他10块,还算上利息。他就会特愧疚,下次你向他借20块,他就会借100给你,还问:“够么?”经常向周围的人借些小钱,今天借明天还,但就是不向你准备借钱的对象张口,他就会经常在想:这么有信用的人为什么不和我发生关系呢?终于有一天你向他张口:“能借我100么?不是100,是100万。”能借你500万的人,你千万别开口向他借50块,他会瞧不起你。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信用。
正是凭着这种“借钱哲学”,曹启泰能够顺利地借来一亿六千万新台币。毫无疑问,曹启泰有着非常丰富的人脉资源,而这种人脉资源却是以他的诚信为基础的。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调子,哪里来的朋友?”这一句话引自高阳的《胡雪岩》,相当贴切地描写拓展人脉的秘诀。
人脉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单方面的游说。当你发现某个人对你来说有利用价值而主动与其建立关系的时候,他照样会考虑你对于他来说是否也具有利用价值。如果他发现你不过是一个腹中空空的草包,就算你一个劲地拿自己的热脸去贴他的冷屁股,他也未必会瞧你一眼。如果省委书记跟你称兄道弟,你毕业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吧?可是,就算你在省委大院的门口望穿秋水,人家也不会给你一杯水喝。但如果有朝一日你在全省城最好的医院做上了院长,省委书记或许就会让主动来找你了。所以,要想拓展自己的人脉,首先要让自己具有成为别人人脉的资本。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提高口才的5条途径
提高口才的5条途径
这位销售总监的经历足以说明一点:厚积才能薄发。对于想拥有一流口才的大学生来说,张嘴说话之前还是先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吧。否则,就算你的口才跟我同学一样厉害,毕业以后说不准也得跟他一样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看书了。与其到那个时候再顶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去看书,不如现在就去安静的图书馆或教学楼。倪永孝临死的时候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我想,大学期间欠给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在毕业以后也迟早要还的吧。
要锻炼口才还得尽可能让自己多在正式场合发言。之所以要强调是正式场合,是因为在麻将桌上是无法诞生语言大师的。课堂上要勇于发言,这对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大一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一站起来发言就面红耳赤,而且吐词不清,说话很没有条理。但是他在课堂上坚持让自己发言,到大三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很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课堂发言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发言脉络清晰,力求让自己的即兴发言记录下来便是一篇思维严谨的小议论文。我原来在发言之前尽量在脑海里迅速地拟出一个提纲,发言的时候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明确表示自己将从3个或者5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最初这么做的时候会有点儿难度,但只要坚持下来也就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了。工作以后我在会议上也保持了这种作风,总能用一二三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得非常清楚,而不会像其他同事那样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另外,参加一些演讲、辩论之类的活动也是非常有益的。记得我初一参加全校演讲比赛的时候非常怯场,快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的双腿一直不停地打哆嗦。后来又参加几次这种活动以后,我就不再怯场了。高中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我已经能够非常自如地演讲并回答各种现场提问,后来参加大型演讲、辩论等赛事的时候,台下的观众越多,我就越镇定自如,发挥得也就越出色。所以,我觉得参加这种比赛是非常有必要的。获奖证书你在很多年以后肯定已经忘记甚至已经丢失了,但是通过这种比赛而练就的口才足以让你受益终生。
担任一定的学生干部也是锻炼社交能力和口才的有利途径。不论是班级的九品芝麻官还是校学生会的八抚巡按,都生活在学校当局和普通同学之间。一方面要跟学校领导、辅导员打交道,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干部的身份跟同学打交道,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学生干部的关系。要想在这些关系网中游刃有余,没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考虑到目前很多大学的“学生政坛”乌烟瘴气丑陋不堪,所以,要想担任高层的学生干部确实要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走出校园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也不失为提高口才的好方法。深圳大学的涂胜荣原本是一个非常木讷的人,跟陌生人说话的时候非常胆怯,一个简单的意思却要用很久才能表达出来。大三的时候,她担任了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兼职推销员。在推销化妆品的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困难,往往她说了一大堆,别人却一句话就把她打发了。涂胜荣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用耐心和真诚打动别人,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口才。她阅读了大量关于提高口才和社交能力的文章,然后将那些道理一一付诸实践。渐渐地,涂胜荣已经学会了面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交流策略,并且用短短几句话就让别人对她的产品产生兴趣。
口才不是天生的,所以需要锻炼,而且完全能够锻炼。一个木讷的人经过一番努力以后能够用三言两语便让客户掏钱买单,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人脉竞争力
人脉决定成败
人脉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每个人的能力往往都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有限的领域里。一个思维敏捷巧舌如簧的律师可能疏于业务能力,一个善于管理的企业家可能不懂融资技巧,一个技术精湛的专家型商人可能缺乏商业思维,一个能力出众的公务员可能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局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但是不可能彻底突破。没有人能够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的能力,自己不足的地方要能够通过别人的能力来加以弥补。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吧。假如有两个人被抛弃在了一个荒岛上,第一个人善于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比如捕鱼、打猎,而第二个人善于制造木船。只要两人能够并肩合作,第一个人让第二个人分享他捕获的食物,再搭乘第二个人制造的船只离开荒岛,他们就都能够生还。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人就相当于拥有了寻找食物的能力,第一个人也就相当于拥有了制造木船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拥有多少能力,并不只是说这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地方能够做些什么,还包括他能够通过别人做些什么。只要别人的能力能够为他所用,那就相当于是他的能力。与此极为相似的一点是,当我们说某个人有多少钱,不只是说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还应该包括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就算他自己没有钱,只要他能够借到很多钱,我们就必须承认,他是一个有钱人。
所以,能否让别人的能力为自己所用,这便成为了一种至为关键的能力。而我们要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的前提就是我们要认识拥有自己需要的那种能力的人,也就是说,要拥有足够的人脉资源。人脉,顾名思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脉络,说白了就是关系网。人脉资源丰富的人往往朋友遍天下,需要看病的时候有医生朋友,需要跟政府打交道的时候有官场上的朋友,需要做某一行业的生意时有那个行业里面的朋友。这样的人做起事情来自然就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了。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就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Bell
Lab)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有帮助的人培养良好的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
斯坦福(Stanford)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台湾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兼发言人吴睿颖表示,过去职场是“三分靠实力,七分靠运气”,但通过调查却发现,人脉要远比实力来得重要,如果说“三分靠实力,七分靠人脉”,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若将一个人30年的事业生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的重点应在于培养专业。年轻人在这个时间,并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关系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把事做好的机会,附带建立人脉。第二个10年是专业与人脉并重的阶段。这时,除了靠工作上的往来建立人脉,也可以发展出私人的社交圈。在事业生涯的最后10年,人脉关系将优于专业,因为专业的部分会有你的下属帮你完成,而你的人脉关系也就是能为这些专业升值的地方。“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刚大学毕业的人是凭着勤奋、敬业、肯被剥削才能被器重,并拥有机会做大一点的事情,而工作几年以后如果仍然被人尊重,绝不是因为能够像20岁的毛头小子那样加班熬夜,或者能陪人喝下两斤白酒,也不是因为他一个人能当两个人用,而是因为他通过工作以来所建立的人脉和交际圈子。每个人的体能会下降,知识也会落伍,唯一增长的就是人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增加自己曝光的渠道
增加自己曝光的渠道
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抓住每一个可以建立自己形象的机会。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机会,这可是提升人脉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乔·吉拉德是吉尼斯世界汽车销售冠军,他每个月都要派发一万多张名片,不管你是有他的名片还是没有,也不管你是有一张还是有两张、三张。他去吃牛排的时候会给端牛排的服务生一张名片,坐公交车的时候会给车上每个人一张名片,在递名片的时候乔·吉拉德总会告诉别人:“你好!我叫乔·吉拉德,我是卖雪佛来汽车的。”一些人拿了乔·吉拉德的名片以后,到了要买车的时候就给他打电话。随着派发的名片越来越多,乔·吉拉德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他跟别的销售代表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车,别人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而向他买车的人却还要提前两个半月预订。
在乔·吉拉德成为世界汽车销售冠军以后,向他买了车的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提前两个半月预订是件麻烦的事情,反而会指着自己的车向别人炫耀:“我这辆雪佛来车是世界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先生亲自卖给我的。”言下之意,同样一种品牌和款式的雪佛来轿车,我这辆车是非同凡响的。
乔·吉拉德在74岁高龄的时候去台湾做了一场演讲。演讲开始之前,几乎每个前来听演讲的观众都收到了好几张乔·吉拉德的名片。等到乔·吉拉德上台的时候,他问道:“大家有我的名片了吗?”台下的人纷纷说:“我有三张!”“我有五张!”“我有八张!”尽管如此,乔·吉拉德说:“还不够!”于是从自己的西装口袋里掏出一把一把的名片洒向台下的观众,不一会儿便洒出了3000张名片。大家收起一张接一张的名片以后,以为演讲马上就要进入主题了,没想到乔·吉拉德竟然说:“这便是成功的秘诀。演讲结束!”
多些创意与细心
提升人脉竞争力是一门艺术,更多的创意与细心,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日月光半导体总经理刘英武当初在美国IBM服务时,为了争取与老板碰面的机会,每天都观察老板上洗手间的时间,然后自己选择跟老板相同的时间去洗手间,以此来增加与老板的互动和交流,时间一久,竟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器重。
《国画》是作家王跃文的一部描写官场现实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朱怀镜为了讨好市长皮德求,可谓是处心积虑煞费心机。他让自己在老家务农的兄弟专门用一块农田按他的要求种植水稻,不使用任何化肥,也不喷洒任何农药,虽然产量急剧下降,但对于朱怀镜来说,那几十斤大米有如几十斤黄金一般珍贵。朱怀镜扛着那袋米送到皮德求家里并讲明这袋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来历以后,皮德求夫妇自然高兴不已。送礼送到这个份上,朱怀镜不当上财政厅厅长才怪呢!
我原来一位同事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为了将公司的短信和WAP产品在广西移动接入,想方设法对广西移动的实权人物进行感情投资。可这位大区经理并没有去登门拜访,更没有给那些移动公司的人任何金钱贿赂。在去南宁之前,这位身在深圳的大区经理先通过电话四处打听南宁郊外的一些情况:什么地方风景最秀丽,什么地方治安最好,什么地方允许放火,什么地方交通较为便利……打了一整个上午的电话之后,他终于确定了一个满意的地方并弄清楚了这个地方交通路线。这位大区经理选择周末乘飞机去了南宁。他借了朋友的一辆车,将广西移动的某位核心人物及其家属全部带到事先选定的那个地方,然后让大家其乐融融地享受了一次真正的野餐烧烤。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一,我们公司所有申报的产品全部顺利地接入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施比受更有福
施比受更有福
高阳这么描述胡雪岩:“胡雪岩倒霉时,不会找朋友的麻烦;他得意了,一定会照应朋友。”胡雪岩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不但自己是总统,而且小儿子是佛罗里达州州长,大儿子更是两届美国总统。布什父子既没有里根的帅气,又没有罗斯福的运气,更没有克林顿的人气,在美国甚至有父母这样鼓励孩子:“宝贝,你要有足够的自信,你看连布什都能当总统,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既然如此,那布什父子是如何入主白宫的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人脉。
老布什是一个很懂得经营人脉的人,他每天睡前都会把当天接触的人的名字与交谈内容复习一遍。同时,老布什相信建立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诚恳地关心别人。有一次他去明尼苏达州演讲,某个商会的350名董事长在席。演讲后很多董事长与总统合影,其中有一位董事长对总统说,他希望总统在国会通过演讲而通过一些议案,让他们那些小机构获得发展。两年后老布什回到明尼苏达州,在总统套房里打电话给那位董事长,说自己两年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通过了一些方案,不知对贵公司有无帮助。电话那边的董事长当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我想小布什竞选总统的时候他可能恨不得拉拢全美国的人将选票投给小布什吧。
人脉的经营与整合
需要强调的是:毫无诚意的点头之交等于零。人脉是需要经营的,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并不是交换一下名片就称得上是人脉了。许多人对人脉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知,通常也不愿花时间在上面,往往到了关键时刻才发觉自己的人脉资产太少。
我大一的时候曾经收到过一封来自老同学的信。那个同学从初一到高二一直跟我是同班,文理分科以后我们也还经常一起踢球。高考他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跟我在同一座城市,后来学校合并以后还跟我成为了大学的校友。可是,他的那封来信我一直没有回。起初是因为没时间,后来竟然忘记了。
毕业以后这个同学留在了学校的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虽说是学校的附属医院,可那绝对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去年我一个亲戚要去那家医院治病,问我在医院有没有熟人。我想了一阵子才想起那个六年前给我写过信的同学。如果我当时给他回了信,如果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肯定可以非常心安理得地给他一个电话,让他关照一下我那位前去就诊的亲戚,可是,我竟然找不到他的联系方式。就算有他的电话,我也是不好找他帮忙的了。如果非要厚着脸皮去找他,他也未必会帮我这个忙吧。
人脉需要经营,更需要懂得利用。既然人脉是一种资源,就要善于整合这种资源。整合资源的过程就是将人脉从一种潜在资源变成现实资源的过程。这需要经常梳理自己的人脉,对自己交际圈里的人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每个人在哪些方面有他独特的价值。这样一来,在自己能力有限而需要找人帮忙的时候,才会知道该去找谁。有些人朋友遍天下,但是当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却不想去找朋友,或者不知道该找哪一个朋友,这样的话,朋友就永远只是朋友,无法成为对自己的事业有用的人脉资源。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四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不用惊奇,你和布什或拉登之间也只有四个人,而且构成这个奇妙六人链中的第二个人,竟是你认识的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高中同学,更可能是在你所住的公寓楼里打扫楼道的阿姨……仔细想想,通过这样一位阿姨的人际网竟可以让你联系到布什,这是不是很奇妙?
人际网好比一条八脚章鱼,每一条八脚章鱼在每一天每一分里都在不停地集合、交错着,只是我们自己常常不自知、不在意,于是常常和贵人擦身而过。不要只看着人脉中的显贵而忽视其他更多的普通人。在适当的时机,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扭转乾坤,成为你的大贵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八、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很多原来难以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事情可以通过鼠标轻松实现。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商业神话,为创业和财富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倚天屠龙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互联网正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倚天剑,劈开传统的束缚而开创着一个崭新的纪元。
而互联网却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它既是锋利无比的倚天剑,又是悬挂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公元前4世纪时,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有一位名叫达摩克利斯的廷臣。他讨好国王狄奥尼修斯一世,说国王财势双全,洪福齐天。狄奥尼修斯想让达摩克利斯领略一下当国王的滋味,于是举行盛宴,让达摩克利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用一根马鬃拴住一把锋利的宝剑悬挂在他的头顶,并告之:统治者的幸福通常都伴随着随时可来的杀身之祸。后来,“达摩克利斯之剑”经常用来指正在面临的紧迫的威胁。
互联网何尝不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呢?通过网络进行的犯罪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陷阱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因为沉迷于网络而玩物丧志的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互联网发挥倚天剑的威力并避免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呢?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官场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如果将“权”宽泛地理解为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每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莫不如此。互联网虽然暂时还无法预计它将什么时候“过期”,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资源却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能力指的就是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的能力,而互联网却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它充分运用于自己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以及创业之中呢?
学习:互联网=N本书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来说,互联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很多考研网站为考生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和资料,不少留学网站也能让准备出国的同学非常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一些专业性的网站更是提供了很多该专业领域的新闻和论文。
政治公共课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郁闷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去搜集资料写一篇关于马哲或邓论的论文难免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味道。而互联网却为广大难兄难弟解决了这一难题,有一些网站几乎一网打尽了公共政治课老师可能布置的所有作业,并且提供了N个版本的参考答案。复制、粘贴、打印,不出几分钟,一篇优秀的论文便出炉了。这种手段看上去非常卑劣,用来对付公共政治课未必可取,但对平时不太热心于这些课程的同学非常有效。
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互联网更是威力无穷,甚至足以让你花两个小时就写出一篇天衣无缝的优秀毕业论文。当今中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几乎找不到多少具有学术价值的,甚至很多博士生连自己的毕业论文都看不懂。出于就业或考研的压力,大学生不大可能将太多的时间放在毕业论文上,于是很多人便开始寻求钟南捷径。
我认为最稳妥的投机方式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文科专业而言):先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这个选题非常重要,既不能与别的同学千篇一律,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还要确保能够找到比较充分的参考资料。确定选题以后再仔细敲定论文的篇章结构,这个篇章结构最好多征求几位老师的意见,如果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大部分曾经肯定过你的论文选题和组织架构,只要你的内容不是太烂,PASS就绝对不成问题了。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架构之后,互联网便要“发飙”了。只要在网上搜索出大量与自己的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然后按照论文架构的要求填上去就行了。有一些网站只能浏览不能复制,这其实也非常简单,将网页保存到本地,然后打开一个记事本文档,将保存网页的文件拖到这个记事本文档之后,删除上面若干行再保存,然后打开保存的网页便可以复制了。
这种写论文的方法固然省心省力,但是必须做到“杀人于无形”,要让东拼西凑而成的论文看上去浑然天成,不留拼凑的痕迹。必要的时候就自己写一些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开头结尾部分也最好亲自捉刀。互联网资源不够的时候还得去图书馆多借一些书来,该逐字逐句录入的时候还是勤快一点的好。至于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自然是越多越好,并尽量多引用一些权威的专著和论文。不过不要夸张得离了谱,否则就很容易“筐瓢”。
北大法学院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共有上百条参考文献,其中有一本书恰好是答辩委员会某老师苦苦寻觅的。论文答辩的时候,这位老师问那本书是从何得来的,学生说是在学校图书馆,老师告知北大图书馆根本没有这本书,学生又说是在国图,老师又告知国家图书馆也没有这本书。最后,学生只好承认是自己瞎掰的。一篇论文因为这种小问题而惨遭枪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我觉得上面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大可不必派上用场。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其实就是完成一次系统的思维训练,毕业论文的选题在工作当中可能永远也用不上,但是,通过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而受到的思维训练在工作当中却是经常需要用到。
互联网对于学习自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对网络抱有太高的期望值。网上固然有很多优秀的论文,但是论数量论质量都无法跟图书馆相比。而一个整天挂在考研网站上的人也几乎不可能如愿以偿成为研究生。参加司法考试的时候我经常光顾人气最旺的司法考试网站(),考完以后发现在论坛里比较活跃的人基本上全军覆没了,而考试得高分的人都是在考试结束以后才“出道”。
我想网上肯定也会有很多关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资料,但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仅靠这些资料想通过考试恐怕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所以,互联网虽然是学习的工具之一,但是相对于图书馆、实验室来说,它只能是一个起辅助作用的工具。把互联网对学习的作用看得太重,不但会让自己事后感到失望,而且会让自己找到一个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网吧的堂而皇之的借口。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工作:互联网=N个秘书
工作:互联网=N个秘书
互联网对于就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原来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是通过专门的人才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这不但比参加现场招聘会轻松、便捷,而且成本也要低廉得多。至于求职的具体技巧,后文将展开详细而深入的探讨。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互联网将在你的工作当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互联网,很可能你的工作就无法继续开展。记得原来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时候,大厅里坐着一百多个人,每个人都被屏风隔离在不到4平方米的空间里,抬头见不到人。但只要公司网络一“掉线”,整个大厅顿时热闹起来,每个人都站起来与旁边的人聊天,工作的事情全都搁置下来。这并不是因为员工借故偷懒,而是因为没有了互联网,所有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员工之间的沟通也基本上是在网上实现的,甚至十几个人的会议也可能在MSN上进行。
互联网不只是对于IT公司而言才如此重要。在我曾经涉猎的每一个行业领域,互联网一直是工作的重要工具。刚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我通过网络搜索大量关于这一行业的文章并仔细研读,于是很快就能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并融入到工作中去。工作当中碰到的很多困难也都能通过互联网而轻松地解决。做房地产策划师的时候,我在做每一份策划报告之前都必须对该楼盘所在片区的房地产市场做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一方面基于现场考察附近楼盘,行话叫做“踩盘”,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通过网络获取的大量信息。
既然互联网在工作当中如此重要,所以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应该做好适当的准备。这倒不是说大学生要多用些时间来上网,上网时间多并不等于工作以后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很多人读大学的时候整天泡在QQ上,或者在BBS里不停地更换“马甲”,但是“技止此耳”,工作以后并不会用网络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IT行业的部分领域,互联网在工作中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搜索信息。互联网可以提供即时通讯,可以收发E-mail,可以下载大量软件,但是,在工作中使用得最多的功能恐怕就是搜索了。很多上班族都将google或者百度设置为网络浏览器的默认页面,而每天都使用这些搜索引擎的职场人士更是普遍到了惊人的程度。
除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之外,还可以在网上实现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譬如在合适的论坛组织市场调查,不用印制调查问卷,更不用派发礼品,同样可以得到科学的调查数据。互联网还可以是一种重要的营销媒体,除了在各大门户网站做广告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提高自己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事实上,很多公司的新闻炒作都是从网络着手的。所以,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可以对这些方面适当留意,说不准在面试或者工作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创业:互联网=N棵摇钱树
互联网已经创造了,并且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1994年,26岁的杨致远创立了雅虎,1996年公司上市,1997年公司创造利润6700万美元,1998年,杨致远的个人身价已经高达75亿美元。在中国,跟杨致远一样通过互联网而一夜暴富的人也大有人在。很多年纪轻轻的IT精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积累的财富比其他行业的富翁在几十年里积累的财富还要多。以下是胡润制造的《2004中国IT富豪排行榜》中的一部分:
排名财富姓名公司行业年龄
188亿陈天桥盛大网络在线游戏31
250亿丁磊网易公司短信服务、在线游戏、门户网站33
320亿李彦宏百度中文搜索引擎36
517亿朱骏第九城市在线游戏37
615亿张朝阳搜狐公司短信服务、在线游戏、门户网站40
119.5亿马化腾深圳腾讯即时通信,软件33
186.5亿唐越艺龙网在线酒店、机票、旅行线路预订33
206亿李国庆/俞渝当当网络零售40/39
206亿周鸿祎Yahoo!中国门户网站34
245.5亿马云阿里巴巴在线B2B交易平台41
以上富豪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财富都是通过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出来的。阿里巴巴的CEO马云每天赚100万元,而他还只能排在中国IT富豪榜的第24位,排在他前面的人每天赚多少钱便可想而知。
在2004年胡润版的《中国百富榜》上,首富黄光裕的身价是105亿元,陈天桥的身价为88亿元,位居次席。不过,胡润计算百富榜的时候,盛大网络的股价为24美元,可就在胡润版的《中国百富榜》公布的翌日,盛大在NASDAQ的最新股价已经涨到了28.53美元,这样,陈天桥所拥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120亿元,并超过了黄光裕的身价,从而成为新的中国首富。
利用互联网创业不但可以迅速积累财富,而且积累财富的过程要轻松得多。以马云为例,他创建的阿里巴巴只是一个B2B(Business to
Business)交易平台,即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只是通过网站为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交流的平台,它本身并不参与任何买卖,但是买卖双方都要给阿里巴巴支付费用,而且是一笔相当不菲的费用。一个制造行业的公司在卖出了一批货物之后要想继续赚钱就必须制造下一批货物,而阿里巴巴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并不销售任何有形的产品,同时为100个或者100万个注册会员提供服务,这对阿里巴巴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阿里巴巴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很多程序员宣称2分钟便可以搭建一个类似的平台,但马云却通过阿里巴巴这个平台能够日赚百万,不管他这一天是在打高尔夫还是躺在家里睡大觉。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在互联网领域创业需要是计算机科班出身,而事实上远非如此。虽然杨致远、丁磊等人原本就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马云毕业于杭州师院外语系,他们的专业与计算机根本就不搭边。
其实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陈天桥的成功并不在于《传奇》这款游戏有多完美,事实上这款游戏在韩国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流游戏而已。陈天桥成功的地方在于他能通过缜密的市场策略让这样一个普通的游戏风靡全国。而马云的成功则在于他敏锐的市场嗅觉、出色的融资能力和长远的市场眼光。马云被派往美国追讨债务的时候几乎是个电脑盲,而且他也是那个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但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便产生了创建阿里巴巴的念头。在阿里巴巴大获成功以后,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阿里巴巴之所以名扬国际,诀窍无它,一是没钱,二是不懂技术……不关心技术,关心的是技术有多简单。”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我大学学的是政治,对计算机一直非常反感,大一考Foxpro的时候我还是拷贝了别人的程序才勉强得以过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后来进入IT行业从事策划工作并担任项目经理,也并不影响我现在投资互联网行业。计算机程序我一行都看不懂,但是我却可以策划一家网站并保证赚钱。既然我这样一个原本非常排斥计算机的人都可以做到,我想每一个大学生应该都可以做到的吧。
互联网可以让你用别人百分之一的努力获得比别人多一百倍的财富,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贸然涉足都可以如此风光。有很多人通过互联网一夜暴富,也有很多投资互联网的人血本无归。有一些网站投入了几百万做宣传推广,但过一段时间以后仍然销声匿迹了。联想投资FM365可谓是一个典型。所以,大学生在考虑自己毕业以后的创业规划时,一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蕴藏在互联网世界的无限商机,同时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吊死在这一棵树上,更不要贸然涉足。如果你贸然地一脚踏进去,可能当你知道深浅的时候已经淹死了。毕竟,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网吧:血淋淋的黑洞
网吧:血淋淋的黑洞
将网吧比喻成血淋淋的黑洞,这肯定是很多大学生不能接受的。事实上这也远非我的本意。每次公安部严厉打击黑网吧、整顿Internet的时候,我更多的不是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习惯性地从别的某个方面去考虑。网吧固然有诸多不好,但我一直觉得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对网吧和网站的整顿有点儿矫枉过正,甚至有点儿因为有人用菜刀杀人而禁止买卖菜刀的味道。事实上我们的人民政府完全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打击盗版、维护社会治安或者整顿红灯区,这绝对比查封一家网吧或者一个网站更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尽管如此,我仍然想专门谈谈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原因是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南京理工大学学生会调研部组织了一次征集活动,主题是“离别的温情”,请即将离去的毕业生们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句忠告。有不少毕业生态度鲜明地表示:“少玩游戏多看书,多去自习少上网。”这也是排在前列的忠告之一,而且有几份写得十分震撼,其中一份问卷用3行大字跨越了问卷设计的6行空格,赫然写着:“血淋淋的教训:黑洞——网吧!拒绝它吧,未来的兄弟姐妹们。”
无独有偶,南昌市的一些高校也组织了类似的活动。很多即将毕业的同学都说出了这样的话:“网吧是黑洞,游戏是鸦片,千万别去碰。”毕业于江西农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小林是个网络游戏高手,他除了大一时认真上课外,其余时间大多泡在网吧里。他把星际争霸、传奇、CS等游戏玩得出了名,网吧也经常给他留座位。但他付出的代价是:钱包瘪了,全花在了网吧,学费却交不起;几乎门门功课要重修;学位证拿不到,如果不交齐学费的话,毕业证也成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形,毕业前夕,他经常会把“网吧是黑洞,游戏是鸦片”这句话挂在嘴边,似乎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劝诫他人。
在这些毕业生悔恨不已的同时,又有多少人正在义无反顾地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一年以后他们的学弟学妹当中又将有多少人重复他们的悔恨和遗憾?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以内不得开设网吧,但是,网吧最密集的也正是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很多大学已经被网吧层层包围,甚至学校里面也有了不少通宵营业的网吧。在哈尔滨,有记者发现哈工大、复华小学附近的一条小街上,不足100米的距离竟有十几家网吧。我想这名记者实在是少见多怪了,这种“繁荣昌盛”的景观在全国哪一个地方不是司空见惯呢?
尽管网吧数量如此壮观,可几乎大学附近的每一家网吧都生意兴隆,到了周末想上通宵可能还要提前预定。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地沉迷于网吧,究竟在互联网上做些什么事情呢?必须承认,有一部分人只是用适当的时间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浏览一下时政新闻,收发朋友间的电子邮件,或者在一些严肃正规的网站和论坛里浏览文章或发表感慨,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网吧里的大学生有几个人只局限于上述这几项活动呢?
事实上,网吧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做这样三件事情:玩网络游戏,与网友聊天,看色情网站。这已经被公认为网吧的“三大公害”。此外,还有很多人在网吧一本正经地看影视剧,我读大四的时候《流星花园》和《寻秦记》曾风靡一时,很多大学生就是通宵坐在网吧把这两部片子一集接一集看完的。
很多人去网吧的初衷可能只是收一封电子邮件,或者去某个学术论坛随便逛逛,但在网吧坐了一会儿就难免走题而进入上述“三大公害”。如果只是顺便调剂一下倒也罢了,问题是很多人调剂了一下又一下,渐渐地喧宾夺主了,于是起初去网吧的初衷便变得微不足道。就如很多人抱着宏伟的学习计划把电脑买回寝室,可是真正买回来的不过是一个影碟机或者游戏机。对这些人来说,最初买电脑的宏伟计划已经不值一提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在虚幻中迷失
在虚幻中迷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批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呢?我想这不但有网络本身的原因,而且有网络之外的原因。网络之外的原因主要是指很多大学生感到空虚而寂寞。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对大学和大学毕业以后的生活也没有认真细致的规划,对待学习自然也就吊儿郎当,不愿意去图书馆或教学楼,也不想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而无所事事地呆在宿舍里自然是非常难受的,于是很多人纯粹是因为打发时间而频繁地光顾网吧。他们去网吧并没有很特定的目的,上了网以后自然也不大可能有什么意外的收获。走出网吧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发现更加空虚,可是,当他们再一次意识到无聊的时候,仍然会毫不犹豫选择网吧。这跟鸦片似乎有几分相似了吧。
而网络本身的原因是指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这一点在网络游戏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星际争霸还是传奇,它提供给玩家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和游戏流程,它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是独立于现实生活的,于是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很容易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忧伤,我接触到的很多游戏玩家便是把游戏当成一个逃避现实的港湾,在进入游戏世界以后,他们很快便完成了自我精神的麻醉。而任何一种麻醉都是很容易上瘾的。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能够获得一种虚拟的成就感。无论是在星际争霸中征服疆土,还是在CS中一枪爆头,或者是在传奇中不断升级,都能让人获得一种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成就感。
找网友聊天同样是基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个超级恐龙在网上可以让西施貂蝉自惭形秽悬梁自尽,一个胆小卑微的人同样可以在网上将自己扮演成史泰龙或者007。而对方只是通过文字呈现在自己的眼前,给自己的想象力留下了非常充分的发挥空间。所以,在对方随便说了几句话以后,就可能将对方想象成一个风流倜傥妙趣横生才高八斗的超级帅哥或者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温柔贤淑的旷世美女。在和网友聊天的时候,往往自己和自己聊天的对象都已经虚拟化了。将自己演绎成一个虚拟的符号,然后与另一个虚拟的符号交流,那种感觉虽然不够真实,但确实是非常美好的吧。
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上网是基于对性的好奇或渴望。有一些人只是看看色情网站,或者是跟网友在网上激情缠绵,还有一些人则是将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跟网友见面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而上网不过是寻找猎物罢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上网,还是烧钱?
上网,还是烧钱?
日,英国人胡润领衔炮制的中国大陆“2004
IT富豪榜”正式公布。上海盛大CEO陈天桥以88亿身家占据着首富之位,其财富在一年时间中暴涨了48亿。随后,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以身价13亿美元列富豪榜第三位。
而陈天桥这几十亿的身价是怎么来的呢?纳斯达克固然功不可没,但股市只是用来圈钱的,而不是用来赚钱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着一支概念股来赚钱。陈天桥的钱和丁磊(网易)、张朝阳(搜狐)、马化腾(腾讯)等人的钱来得不一样,后者基本上是通过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站广告等途径赚钱,而陈天桥只是通过《传奇》以及其他几个基于《传奇》开发出来的网络游戏而迅速暴富。
我并没有玩过《传奇》,也没有买过传奇卡,但是从陈天桥的财富规模和财富聚敛速度就可以想象玩这个游戏的代价。一个网络游戏造就了一个亿万富豪,同时也让多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费甚至学费花在了网吧?如果你是《传奇》的玩家,陈天桥这88亿的身价便有你贡献的一份。
我原来一个同学家境非常贫寒,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过200块钱左右,哪怕是买个一两块钱的东西也要仔细考虑一番。大四的时候他迷恋上了《传奇》,每天从网吧回到宿舍的时候都会自鸣得意地谈论他又练到了多少级,但很少提过自己今天上网又花了多少钱。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上网竟然每天都只吃一餐饭,将另外两餐的伙食费全部用在上网上了。他还四处举债,很快就债台高筑了。后来找工作的时候竟然连制作简历的钱都没有,怎一个惨字了得!
而浪费钱的游戏又何止一个《传奇》?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网络公司正在推广或者开发网络游戏,需要花钱买充值卡才能不断玩下去的网络游戏早已层出不穷,几乎任何一家网吧的门口都贴满了各种网络游戏的宣传广告,同时也写满了各种待售游戏卡的名称。虽然能够像《传奇》一样盛极一时的游戏凤毛麟角,但能够从学生身上大把赚钱的游戏却颇为可观。
在网吧里浪费钱的事情又何止玩网络游戏?如果忽略买传奇卡之类的开销而只考虑上网本身的费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估算。以一个上网比较频繁但不算疯狂的人为例,平均每天上网2.5个小时,每小时2块钱,除去寒暑假,一年以10个月计算,每个月以30天计算,那么,四年下来花在网吧的钱就有6000元。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人来说,这个数字大可以不当回事,但对于家境困难的同学而言,这笔钱足以让他们父母在庄稼地里忙上大半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大学,6块钱的生活必备品都可能舍不得买,而他们的孩子却将6000元花在了网吧。
沉迷于网吧所浪费的又何止是钱呢?同样以上面这个上网频繁的大学生计算,他大学四年花在网吧的时间足足有3000个小时。以每天8个工作小时、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这相当于75个星期,几乎相当于1年半。对于一些更加沉迷于上网的人来说,接连上通宵是家常便饭,十几个小时不出网吧也是习以为常,这些人大学期间花在网吧的时间可能比毕业以后几年的工作时间还要多!大好的青春就这样被奢侈地浪费掉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网络,网住的是精彩还是无奈?
网络,网住的是精彩还是无奈?
近年来,关于利用网络实施抢劫、强奸等犯罪的新闻报道目不暇接。很多人出于好奇或者一时冲动而去与网友相见,结果走进了网友早已布置好的圈套,或是被劫财,或是被劫色,甚至可能被杀害。湖南某高校的一名女生在网吧玩通宵,凌晨两点多的时候竟然只身一人去会见网友,结果不但被几个男人轮奸致死,而且双眼被残忍地挖出。类似的悲剧又何止这一起呢?
找网友聊天,跟网友见面,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见网友真的那么美好吗?除了跟网友开门见山地发生超友谊的关系,或者是缠着网友请自己吃麦当劳肯德基,我真想不出见网友有什么必要。自己身边的人都来不及去交流去沟通,为什么偏偏要去舍近求远呢?况且网友让你感到失望的可能性比你隔壁宿舍的人让你失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轻舞飞扬和痞子蔡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动,可那终究只是小说而已,而且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
很多大学生的网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了地球另外一边,交际从现实社会转变到了虚拟世界。可悲的是,他们却从未主动向周围的人说一声:“你好,我们可以聊聊吗?”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沉迷于网吧还有一个危害是不容小觑的:摧残身体健康。因为上通宵更加实惠,所以很多人都愿意通宵呆在网吧里。对于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来说,通宵上网可能只是小菜一碟,我原来一个同学就经常通宵上网,早上回到宿舍休息一个小时,然后换上衣服去踢足球,下午又去打篮球,晚上照样去通宵,而且接连7天都是这么过的。时间一久,我想他自然会为这种恶意透支而支付高额的利息吧。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九、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却又是一个最难表达的话题。在这本书里谈论爱情更是难上加难。我宁愿写十部小说来阐述爱情,也不愿在这本书里写一个关于爱情的章节。我本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人,每一次“初恋”都没能改变这一点,而大学是一个爱情大师云集的地方,班门弄斧的我很可能因为接下来的文字而遭到鄙视和唾弃。
尽管如此,我仍想斗胆谈谈自己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一点看法,谨以此就教于大学里各位身经百战的恋爱专家或者在爱情理论界开宗立派的大师泰斗。
校园恋情:选修课?必修课?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点不少和尚也深信不疑。岳麓山上的一位出家弟子就曾因为与山下一位女大学生谈恋爱而被逐出师门。没有修满恋爱学分的人生是遗憾的,但是,这个学分是不是必须在大学期间修满呢?
见过很多场辩论赛的辩题都是“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双方辩手总是从谈恋爱的好处和坏处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我总感觉他们不像是在谈论爱情,而是在论证一个叫做爱情的项目,正方说这个项目能够盈利,反方说这个项目将要亏本。
如果爱情能够用有用或者无用来论证,那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不是为了让匈奴人顺利南下,而她不过是匈奴人派到秦国来的一个卧底?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跳入梁山伯的坟穴,是不是为了化作蝴蝶向将《梁祝》的曲子设为手机铃声的人收取著作权使用费?
真正相爱的人绝对不会是因为跟对方恋爱很有用才跟他一起,所以,因为恋爱有用或无用而鼓吹或反对大学生恋爱都是一件荒天下之大谬的事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并不想寻找任何关于大学生谈恋爱有用或无用的证据。谈恋爱究竟是不是一门必修课,这与恋爱是否有用毫无关联。
爱情不是计划出来的
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班级辅导员以过来人的身份对班上的女生说:女人的幸福是由婚姻决定的,所以对于大学女生来说,最大的任务不是好好学习,而是让自己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成长成一个有女人味的都市丽人,并从自己尽可能大的交际圈子当中挑选一位最满意的男生作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绝对能够获得非常广泛的认同,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女人的幸福是由婚姻决定的”这一命题。确实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女子因为嫁给了一个优秀的男人而幸福终生,而很多优秀的女人因为遇人不淑而过着无奈甚至凄惨的生活。中国是世界上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职场上的女强人自然也比比皆是。而这些女强人的背后,多少会有一些来自家庭的辛酸。
我并不主张女性都要通过工作实现自强自立,很多方面男人和女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平等的,譬如女人不可能要求男人平等地怀孕生子。如果条件允许,女人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是完全可以的,除非她因此而觉得寂寞或者空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那位班导的话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位班导仍然无法得到我的认同。因为她的旨意是要班上的女生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便制定自己的爱情计划,然后根据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寻找自己的爱情。这种处心积虑的计划说得难听一点无异于一种阴谋。如果女生将这位班导的理论付诸实施,那她就不是在寻找爱情,而是在以爱情的名义寻找一个能够把自己养起来的猎物。
与女生的“爱情十五规划”相比,男生的计划性可能更类似于群众运动。我们学校有一个班级的男生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便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一番协商和讨论,最后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将班上每一个女生分配给了某个特定的男生,然后所有男生一齐出动,每个人都在其他战士的掩护下攻占属于自己的高地。不出一个月,班上十几个女生全部沦陷了。类似的战役肯定在很多学校很多班级打响过,只是战役规模各异,有些是壮观的运动战,而有些只是局部的游击战。
这种群众运动看上去确实非常有趣,但是,通过这种计划性的战斗而得来的战利品会是真正的爱情吗?
真正的爱情往往是在不经意的瞬间出现的。因为它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无从可知,所以爱情不需要任何的计划。我并不是不可知论的信徒,但我相信:对于一个还没有邂逅爱情的人来说,他将在什么时候坠入爱河,这完全是不可知的。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与一个什么样的人相爱,甚至通过玩“碟仙”、“笔仙”之类的游戏来预知未来。其实这又何必呢?很多东西都因为不可知才无比美好,当你知道以后可能就索然无味了。看过倪匡的《丛林之神》,你就会发现能够预知未来不过是一种悲哀,就如看过《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以后发现永生不死比死亡更可怕。
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不相信缘分。属于你的,远隔千山万水她也会来到你的身边;而不属于你的,就算站在你的对面,你也未必会注意到她的存在。也就如人们所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手难牵”吧。
既然爱情的发生总是让我们感到意外,那又何必制定周密的计划然后去苦苦追寻呢?如果你发誓要在两年之内找个女朋友,而事实上属于你的那个女孩却注定要两年零一天以后才会出现;如果你计划要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可他明天可能就要出现了。如果真要将恋爱作为一种计划,你或许会坠入玩弄感情的泥淖,又或许会错过真正的幸福。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放弃所有关于寻找爱情的计划吧,你所需要的只是静静地等待,同时去做好爱情之外的每一件事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年轻不能承受之重
年轻不能承受之重
琼瑶阿姨那种直抒胸臆的爱情表达方式一直让我感到肉麻,而她那种脱离现实生活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却并不因为我的反感而失去读者或者观众的眼泪。琼瑶绝对是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启蒙老师,这种启蒙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非常间接的。
琼瑶笔下的主人公们乐此不疲的海誓山盟在恋爱的大学生当中绝对被无数次翻版。事实上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是想找一个满意的终生伴侣,这种人和那些玩感情游戏、吃爱情快餐的人比较起来实在要伟大得多,但是,如果有某位大学生告诉我,他跟女朋友都是把爱情的终极目标定义在婚姻和幸福的基础之上,我只会觉得这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乞丐在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我不是怀疑大学生这样的表达太虚假,正如这个乞丐一样,或许他果真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可这样的表达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记得余秋雨曾在一篇谈及爱情的散文中这样写道:“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思想和社会经验,但是这都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他们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觉得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稚嫩。所以,大学时光何尝不是余秋雨所说的“半懂不懂的年岁”?当大学生过早地将“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这段年岁,他们又何尝不会在成熟的季节发现眼前只有过早收获过的荒原?
高中以及大一上学期我一直想入仕为官,并迫切地渴望将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西藏。当时我觉得自己是非常理性、非常成熟甚至非常高尚的,可是,到了大二,我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从政的兴趣似乎突然之间荡然无存。大学毕业以后,我的人生规划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追求的方向转了个绝对不小于90度的大弯。曾经那么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而现在却丝毫也不想在目前这种制度环境中当律师了。回首大学生活,觉得那个时期的自己竟然是那么偏执那么幼稚,尽管当时我觉得自己是非常成熟的。或许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首现在的我,也会觉得很不成熟吧。
人生原本就充满无数的变数,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都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的一切都还没有定型,他们的年轻还无法承受过多沉重的承诺。就算海誓山盟,那也很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一个朋友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谈了一个北京的女朋友,毕业的时候两个人几乎做好了结婚的准备,可是,我朋友执意要去青岛,而她女朋友却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只能留在北京。于是,他们分手了。大学生的爱情就算能够维持到毕业,又有几对能够逃离这种无奈的结局?
年轻的翅膀可以让你飞得更高更远,但是,它的稚嫩还无法承受太多的沉重。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尽管大学生基本上属于“群居部落”,但大学生却是一个非常容易感到寂寞的群体。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又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只要他们没有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或者别的什么事情中,他们就会感到寂寞,并很可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找个恋人让自己充实起来。我认识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便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两个寂寞的人在一起是很容易产生火花的。《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和梁冰玉被德军围困在英国的一间地下室里,时间一久便相爱了,而且还爱得很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结为两者内心的寂寞。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寂寞真能制造那么真挚的爱情吗?
小新是我大学期间的一个朋友(而非日本那个没有鼻子的天才小色狼),他有一段时间觉得特别寂寞,既不想去自习,又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每天晚上在校园里逛来逛去都找不到什么事情做。而草地上那些拥抱在一起的情侣却是那么浪漫,与寂寞的小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他决定找一个女朋友。很快,他在周末的舞会上认识了一个叫小棠的女孩。小棠跟小新一样寂寞,也经常在校园里逛来逛去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很快,他们俩就将自己宝贵的初恋献给了对方。因为我经常使用“第二次初恋”、“最后一次初恋”之类的表达,小新还专门强调他和小棠都是如假包换的第一次初恋。
坠入爱河以后,小新和小棠便无比充实了。他们整天出双入对,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购物,一起爬岳麓山,晚上他们便牵着手在安静的校园里散步,回各自的宿舍睡觉前还要在小棠的宿舍楼下拥抱几分钟……多么恩爱的一对情侣啊!可是,没过多久,他们的矛盾便浮出水面了。因为恋爱之前对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跟对方恋爱的理由更多的不是欣赏而是寂寞,所以,当对方的缺点逐渐暴露在自己的面前,缺乏心理准备的小新和小棠都感到无法忍受,两个人动不动就闹起别扭来。没过多久,他们轰轰烈烈的初恋就在一次大吵过后灰飞烟灭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源自两个人内心深处的彼此欣赏,而小新和小棠因为寂寞而走到一起,别说彼此欣赏,就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清楚。这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以爱情的名义玩一场游戏。而这样的游戏,有几个人真正玩得起呢?爱情不应该是寂寞的产物,而寂寞则可能是爱情的产物。当相爱的人不在身边,那种思念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寂寞吧,不过这是一种幸福的寂寞。因为感到寂寞,所以在遥远的地方呼吸到对方真实的存在。
因为寂寞的时候很容易将不是爱情的东西误以为是爱情,所以,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其实,寂寞有什么不好呢?只要学会欣赏寂寞,你就会想起那首似曾相识的歌: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读大学的时候,每当我晚上十点半背起书包离开教室,教学楼的灯一层接一层在我身后次第熄灭。回宿舍之前,我总喜欢独自一人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一会儿。看到校园里那些卿卿我我的情侣,我很多时候都会羡慕不已,并为形单影只的自己感到寂寞。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星空,并想象自己在将来某个不确定的时候邂逅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这同一片璀璨的星空下,此时此刻的她在想什么呢?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在遥望星空期待着我的出现?”这种想法虽然很有阿Q的味道,但却足以让我在感到寂寞的同时也感到温馨和幸福。
如果你还是独身一人,当你羡慕眼前那些浪漫的情侣时,不妨也跟我一样阿Q一回吧。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爱情不是虚荣
爱情不是虚荣
爱情不是虚荣,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命题,可是,很多大学生却偏偏会犯这种常识错误。很多人觉得自己找了个校花、系花或者英俊潇洒的樱木花道就非常光荣,还有些人看到同学们都恋爱了,而自己还是单身一人,于是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找个情侣来挽救自己的尊严。
大学里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这是恋爱的季节,单身是可耻的。”后来这句话变成了“这是同居的季节,处男是可耻的”。我一直感到非常纳闷:既然单身是可耻的,那西门庆是不是应该被评为宋朝十大杰出青年?既然处男是可耻的,那《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岂不成了天下第一高僧?
从某种角度来说,爱情只不过是两个人的事情,甚至爱一个人只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内容提要、关键词、注释和大量参考文献的论文给一个女孩,题目叫“论爱你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后来还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当年把论文的题目改为“论我爱你与你有关”,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是否喜欢一个人只有你自己知道,是否到了该恋爱的时候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孙燕姿有这样一句歌词:爱情是座城堡。对于走入城堡的两个人来说,这个城堡与别人是没有关系的。既然如此,就算你身边的人都恋爱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恋爱只是他们的事情,而你是否恋爱只是你的事情。
当你单身一人的时候,没有人真会觉得你是可耻的,就算有人这么认为又怎么样呢?只要你自己觉得充实,别人的眼光又何必在乎?而就算你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李嘉欣或者道明寺,别人或许口头上会羡慕一番,但是,这种羡慕能给你带来什么呢?你和你的李嘉欣或者道明寺谈恋爱,这跟别人其实什么关系都没有,而他们或真或假的溢美之词不过是满足你的虚荣心罢了。
虚荣,顾名思义就是虚假的光荣。既然是虚假的,为什么还要在乎?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理性美与非理性美
理性美与非理性美
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一语惊人:大学生谈恋爱是好事。他进而以专家的口吻进行了论述:“从社会学角度讲,谈恋爱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届毕业生打印成绩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