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能算三角函数能算面积吗,对数吗

回到十六世纪,让我用初等数学方法编算三角正弦函数表
回到十六世纪,让我用初等数学方法编算三角正弦函数表
&&&&&&&&&&&&&&&&&&&&&
古人是怎样编算常用对数表的?古人是怎样编算三角函数表的?古人是怎样计算圆周率π的?这几个问题一直绕在我脑子里,总想以古人的思维和方法,自己动手来编算一下。
常用对数表总算编出来了,要问,是否摸到古人的边?还是不知道。但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用割圆法计算圆周率π,也已经完工。是否就是古人之方法?也是不知道。但也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剩下一愿,编三角函数表,能实现吗?说到编三角函数表,都说用高等数学,把三角函数展成级数就可以算了。这当然不错。但三角学之初是这样编算的吗?把三角函数展为级数,是十八世纪欧拉时代的事。而最初的三角函数表,在十六世纪早就有了。
电脑《百科》上有说法: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倡地动学说,他的学生利提克斯()见到当时天文观测日益精密,认为推算更精确的三角函数值表刻不容缓。于是他定圆的半径为1015,以制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值表。当时还没有对数,更没有计算器。全靠笔算,任务十分繁重。利提克斯和他的助手们以坚毅不拔的意志,勤奋工作达12年之久,遗憾的是,他生前没能完成这项工作,直到1596年,才由他的学生鄂图﹝﹞完成并公布于世,1613年海得堡的彼提克斯﹝﹞又修订了利提克斯的三角函数表,重新再版。后来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现了对数,这就大大地简化了三角计算,为进一步造出更精确的三角函数表创造了条件。”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数学家韦达成为三角公式的集大成者.他的《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1579年)是较早系统论述平面和球面三角学的专著之一.其中第一部分列出6种三角函数表,有些以分和度为间隔。给出精确到5位和10位小数的三角函数值。第二部分给出造表的方法,解释了三角形中诸三角线量值关系的运算公式.除汇总前人的成果外,还补充了自己发现的新公式.如正切定律、和差化积公式等等.他将这些公式列在一个总表中,使得任意给出某些已知量后,可以从表中得出未知量的值。”
我想,当时只能是用初等数学方法来编算的,当然也可能不太完备,而且编算细节也不太清楚了。我想带一只仅能作加减乘除开方的计算器,回到十六世纪,步利提克斯、韦达们的后尘,试编一下三角函数表。
二&& 编 算 的 基
我以为:由直角三角形或单位圆定义的三角函数,最初只能通过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来得到三角函数值的。这样得到的函数值是原始的、精确的,但为数极少只有六个,它们的正弦值为:&
0°=0&&&&&&&&&&&&&&&&&&&&&&&&&&&&&&&&&Sin
30°=1/2=0.5&
Sin 45°= (√2 )/2
&&&&&&&&&Sin
(√3)/2=0.&&
Sin 72°= √(10+2*√5 )
Sin 90° =&
从这几个精确值出发,再利用以下公式
二倍角公式&&& sin
2α=2 sinα cosα
和差公式&&& sin
(α±β) = sinα cosβ ± cosα sinβ
半角公式sinα/2=√(( 1- cos α) / 2 )
就可以推算其他角度的Sin,但它们是属于派生的,列一些于下:
3°=0.&&&&&&
9°=0.&&&&
15°=0.&&&&&&
18°=0.&&&&&
27°=0.&&&&
36°=0.&&&&&&&&
45°=0.&&&&&
54°=0.&&&&
Sin 63°=0.&
75°=0.&&&&&
Sin 81°=0.&
当然还有很多,并请注意,它们都是3的倍数。这样看来,要编3度间隔的正弦表,立马可得。但3度间隔的正弦表,又有多少用途呢?之所以列这些角的正弦,是因为在造1度间隔的正弦表时,要用它们作控制、检验的。
编算的思路:先求Sin1°再“滚雪球”求所有整度的正弦
如果通过和差、倍角、半角,能凑出Sin1°的值,那就太好了。因为有了Sin1°,就可用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公式算出全部整度的正弦。设β始终为1,即β=1,则从α=0开始,使(α+β)成为新的α,即αi+1=(αi+1°),一步一步,α便为1、2、3、4、…90,它的正弦也就有了。这种方法我称它为“滚雪球”法,越滚越大。所以如果有了Sin1°,那么编算1度间隔的正弦函数表,就可以实现。尽管太简单了一些,但必竟可以只用加、减、乘、除、开平方,就能够编算出来的。1°间隔的正弦函数表编出来后,则10’、1’、10”
间隔的正弦函数表也就可以编算了。
一句话,编算三角正弦函数表的关键,是先要算出sin 1°。
四&& 用‘迭代法’求起算数sin
单靠和差、倍角、半角这三个公式是凑不出Sin1°来的。后来我就在‘三倍角公式’上想办法。靠过去的‘测量平差’经验,我想起了‘迭代法’。迭代法在我们‘测量平差’时用到,在‘开平方’时也能应用,且收敛也较快。这样就可以用sin
3°反求出sin 1°。解决问题了,乃大喜。
三倍角公式是& sin3α=3sinα-4sin3α
,这样便得到:
sin3α= sinα(3-4
sin2α),把Sin
3°=0.作为已知数,sinα作为未知数,反过来便有:
Sinα= sin 3α/ (3-4
sin2α),由于α=1°,sin 3°=0.,所以
Sin 1°= sin 3° / (3-4
sin21°)= 0./(3-4
sin2 1°)……(1)
于是就用迭代法反求sin1°。由于sin
1°是未知量,暂时取一个近似值,先代入sin2 1°,按(1)式计算,便得较好的sin 1°,再将此较好的sin
1°第二次代入sin2 1°,得第三次sin 1°,此后反复代入,直到
1°收敛,不再变动,即为结果。计算表明:即使用误差极大的值,如
0.1作第一次近似值,也只趋近六次。用较好的初始近似值时,迭代次数可以减少。所谓“较好的初始近似值”是用弧长来代替。弧长值为:α/180*3.*3.45333。在算例中第一次sin1°取0.01745,经过三次迭代收敛,最后sin
现将迭代运算Sin 1°= 0./(3-4
sin2 1°) 结果列于下表,以见趋近情况。
sin 1° 近似值
sin 1° 渐近结果
最后采用sin 1°=
0.,有意在第九位上留有误差6的误差,它将会给运算结果带来某些积累误差。
度间隔的(0°—90°)正弦函数表的编算
α由0开始,β=1°,(且始终为1),按循环公式αi+1=(αi+1°)及和差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一步年步向后推算,便得sin1°、
sin2° 、sin3° 、sin4°……sin90°
手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 己知 α=0, sin 0°= 0,cos0°=1,β=1,
sin 1°= 0.,cos 1°=0.
sin 1°=sin(0+1)=sin0 cos1+cos0 sin1
=0.*0..* 0.= 0.、
cos1°=√(1- 0.*
第二步 己知 α=1, sin 1= 0.,cos
1=0.,β=1,
sin 1= 0.,cos 1=0.
sin2°=sin(1+1)=sin1cos1+cos1sin1
=0...* 0.=
cos2°=√(1-
第三步 己知 α=2,sin 2= 0.,cos
2=0.,β=1,sin 1= 0.,
sin3°=sin(2+1)=sin2 cos1+cos2 sin1
cos3°=√(1-
第四步 己知 α=3,sin 3= 0.,cos
3=0.,β=1,sin 1= 0.,
sin4°=sin(3+1)=sin3 cos1+cos3 sin1
cos4°=√(1-
第五步α=4,β=1,……循环下去。计算结果整理在表A的sin计算值中。
度间隔的正弦函数& ( sin 1°=
用 9度控制改正)
&Sin 计算值
改正后Sin α
&检验 Sin α
&&&&&&&&&&&
六& 1 度间隔的正弦函数表的误差分配及精度分析
表A第一列为整度数。
表A第二列,是sin计算值。本想这就是结果了,哪知与已知值一比,出乎意料,发现有差值,还真不小,最大209,即第七位上差2,这是为什么?细看表A就会发现,累次“滚雪球”加1°后,由于sin
1°的原始取位误差,引起了运算结果的误差。且每计算一个循环,都会把误差积累下来。在各个控制点0°、9°、18°…90°上,误差从0、57、111、…到209,再由209、189、…0。数值大小由sin
1°的误差引起。误差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变化,则由计算公式特性引起。
表A第三列,为sin已知值。这些已知值,不是靠电脑查出来的,而在《二编算的基础》中早已列出了的,在此是作为一个控制值用的,检查“滚雪球”后的计算值是否与已知值相同。结果不符值为:
sin 0& sin
18&& sin 27& sin
36& sin 45& sin
54&& sin63& sin
72& sin 81& sin 90
-13&&&&&-15&&&&&
&&&&&&&&&&&
上面四行是误差的各次差分。
分析。这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误差曲线。共十个大区间,每区间的一次差分已成一条斜线,二次差分变成平缓的斜线,三次差分已近乎一条水平线。而每个大区间中,又有九个小区间。如果在每一个大区间中,按线性内插,则每一点上,每度,其平均内插误差在2以下,最大不会超过25
/ 9 = 3的误差,即在54°到90°之间,可能会有3的误差。
于是将上述误差,在每个大区间内,分别作线性内插,把误差分配、分摊掉,算得第四列改正值。
表A第四列,为改正值,只列第九位上的尾数。
表A第五列,为改正后Sin α& =& Sin
α计算值& + 改正值。
表A第六列,列出正确的Sin α,这才由电脑提供。
改正后的Sin α,与正确的电脑Sin
α相比,改正值残剩误差为3的,有14个,占16﹪,且分布在50°之后,正与上述分析相符。残剩误差为2的,有21个,占24﹪。残剩误差为0、1的,有55个,占60﹪。这样的结果,虽然还有点遗憾,但我只能满意了。如果再想提高其表面精度,只能把控制区间定为6°、甚至3°了。
九位正弦函数表的精度,到底精确到什么程度?先举个例,例如sin 30°=0.5,而sin
30°0’0.001”=0.,说明:九位上即使有误差4,对应的角度误差影响也仅为0.001秒。这样看来,八位正弦函数表精确到0.01”,
七位正弦函数表精确到0.1” 六位正弦函数表精确到1”。一般来说,使用六位正弦函数表就可以了。
现在,表A中每度的Sin,就可作为已知值,成为编算更小间隔(如1’、10“)的正弦表的控制值了。
在整个运算作业中,我的思路慢慢清晰了。用“滚雪球”法编算正弦表,关键两条:
一,要有一个较精确的起算值sin 1°。编1°的正弦表,取sin 1°=
0.,已足够精确。但如果没有控制、没有检验,“雪球”就越滚越大,引起计算值不准。非但无法判断其精度,甚至算错了也不知道。所以:
二,一定要有几个控制点、控制值。用它们检验计算的正确性,并根据不符值,对每一计算点作改正。有了控制,即使sin
1°有误差,也不可怕。没有控制,即使sin
1°再精确,也不放心。至于控制点要多少?控制区间有多宽,依我一个星期的来回反复计算,认为:如果控制区间为9度,则正弦值精度,能正确到第八位。如果控制区间为6度,将正确到第九位。如果不作控制,则只能正确到第五位。
&&&&&&&&&&&&
1度间隔正弦函数的内插及内插精度
有人要问:用这样的方法,所编算的正弦函数表,内插精度又如何?现分别用实例来说明表A的内插精度。
例:Sin60°30’=?
查表A、得&& Sin
60°=0.&&&
Sin61°=0.&&
Sin60°30’=(
再用0.,按反三角正弦公式β= Arc
Sinβ,反算得:
(0.)=60°29’46”,这就与出发的
60°30’有14”的误差,也就是表A的内插精度。其他算例如下:
&Sin 内插值
反算 度 分 秒
05& 29& 59
14& 29& 58
30& 29& 55
44& 29& 52
60& 29& 46
75& 29& 30
82& 29& 04
88& 25& 08
可见1°度一载的正弦函数,自身的精度虽然很高,达0.001”,但内插精度只能达到秒级。小角的内插,误差在10”以下。角度越大,内插误差也越大。在90度附近,达到4分,根本不能内插。因此我认为,三角函数表最合理的安排是1’一载的六位三角函数表。
&&&&&&&&&&&&&&&&&&&&&&&
1’间隔、10”间隔这两份表的编算方法,与1°间隔的编算方法完全相仿只是取sin
1’=0.、Sin
10”=0.为起算。但因为表格太长,所以割爱不载了。
正弦函数表有了,其他余弦、正切、余切函数表也就可以造了,所以也不再编算了。
噢,应该说一下计算过程中的体味。那就是编算过程中,光是加、减、乘、除、还可以承受,但在用“和差公式”时要算Cos=√(1—s i n
2),必须开平方,这工作量就大了。我知道手工方法开方,但我也不是堂·吉诃德。我是用计算器代劳的,造表时又用“电子表格”公式化成批地代算,辛苦不了什么,反而促进了我解题的兴趣与毅力。所以一个星期内就编出1度、1分、10秒间隔的部份正弦函数表。除了在检验结果时,我必须用计算器内的正弦值外,全部运算过程绝不用计算器、计算机内的现存正弦值代替,否则还算个屁。我要全过程,只用加、减、乘、除、开平方来计算sin,效仿古人、效仿古法,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
九&& 结 束 语
于是我返回现代。
我发现,浅绿色封面、硬精装的《六位三角函数表》已经绝迹,可能在我原先工作的单位“湖南省地质测绘队”还有,但早也不再使用,只是存放在后勤科的仓库里,并蒙着厚厚的灰尘了。
我了了三个心愿:用古代人可能采用的只靠加、减、乘、除、开平方的方法,编算了常用对数表、计算了圆周率π、编算了三角正弦函数表。自我感觉良好。
学习、求知是我的天性。阿门!
2013--08--&
20~~28&& 在佛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求解这个包含三角函数和对数的定积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fcosxlog2(cosx)dx=flog2(cosx)dsinx=sinxlog2(cosx)-fsinxd[log2(cosx)后者=-1/ln2fsin^2x/cosxdx=-1/1n2f(secx-cosx)dx=-1/ln2[ln(secx+tanx)+sinx]+c不定积分=sinxlog2(cosx)-上式以上函数在积分区域发散
扫描下载二维码对数表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首先,假设我们要计算。 查表得lg,lg。 将两数相加,得6.963。 计算≈10^6.963 = 9183330。 验算:直接计算=9191160,可见有一定误差。在位数取值更多时,数值将更为精确。
对数表概念
表是指通过计算得出从1开始各个的对数(现在一般用),所编排成的表格。
根据对数运算的基本公式,可知当或除数≠0时,在知道两大数的对数情况下,可很快计算出两数的积和商。
对数表使用方法
表 尾 差
查看方法:
1、整数部分是一位非零数字。lg2.573:在第1列找25再横行找“7”为4099,修正值“3”为5。所以lg2.573=0.4104。
2、整数部分不是一位非零数字的。用科学记数示N×10^n。lg25730=lg(2.573×10^4)=lg2.573+4=4.4104。
lg0.002573=lg[2.573×10^(-3)]=lg2.573+(-3)= -2.5896.
3、查反对数时。正小数部分查表,整数部分决定小数点的位置。6.4104:由0.4104查出0.4104=lg2.573。则6.4104=lg2.573+6=lg(2.573×10*6)=lg2573000。负的对数化负整数+正纯小数。再同样查。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c52bda-ua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盘能算乘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