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情书影评镜像聂像头有事,手机放在桌面上。

G指的是Generation,也就是“代”的意思,所以1G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意思,2G、3G、4G就分别指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br&&ul&&li&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移动性和蜂窝组网的特性就是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开始的,但是1G是模拟通信,抗干扰性能差,同时简单的使用FDMA技术使得频率复用度和系统容量都不高。1G主要就是两种制式,分别是来自美洲的AMPS和来自欧洲的TACS(中国当时跟随欧洲使用TACS),那是属于大哥大的时代。&/li&&li&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入更多的多址技术,包括TDMA和CDMA,同时2G是数字通信,因此在抗干扰能力上大大增强。第二代移动通信可以说对接下来的3G和4G奠定了基础,比如分组域的引入,和对空中接口的兼容性改造,使得手机不再只有语音、短信这样单一的业务,还可以更有效率的连入互联网(电路域也可以提供internet业务,只是相对来说分组域更适合internet业务)。2G主要的制式也是两个,分别是来自欧洲ETSI组织的GSM(GPRS/EDGE)和来自美洲以高通公司为主力的TIA组织的CDMA IS95/CDMA2000 1x。&/li&&li&3G:其实前两代系统中,并没有一个国际组织做出明确的定义说什么是1G,什么是2G,而是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自己制定协议。但是到了3G,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IMT-2000,要求符合IMT-2000要求的才能被接纳为3G技术,具体IMT-2000的需求可以自行百度谷歌维基或参考相关书籍。ITU向全世界征集IMT-2000标准的时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都提出了自己的技术,比如欧洲的ETSI和日本的ARIB/TTC提出了关键参数和技术大致相同的WCDMA技术,随后成立3GPP组织,对WCDMA进行了标准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技术PK和口水仗后,形成一份统一的协议,保证彼此接口的兼容。美国以高通公司为首的TIA组织也提出了CDMA2000,随后纠集利益同盟成立了3GPP2组织,也对CDMA2000进行了标准化。中国当时的CWTS(现为CCSA)也提出了TD-SCDMA,随后加入到3GPP组织中,与来自ETSI的UTRA TDD进行了融合,完成了标准化。所以3G主流的制式主要就是WCDMA、CDMA2000 EVDO、TD-SCDMA这三个,后来IEEE组织的Wimax也获准加入IMT-2000家族,也成了3G标准。&/li&&li&3G相对于2G来说主要是采用了CDMA技术(暂时无视掉Wimax),扩展了频谱,增加了频谱利用率,提升了速率,更加利于internet业务,同时3G的演进技术将多种多址方式进行了结合(FDD-HSPA、TD-SCDMA都是多种多址技术结合的产物),使用了更高阶的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还采用了包括多载波捆绑、MIMO等新技术,使得速率进一步提升,部分功能也从RNC之类的上级机器下移到基站中来完成,提高了响应速度,降低了时延。同时3GPP组织在演进3G技术的同时也不断为未来做准备,包括核心网电路域的软交换、分组域和传输网的IP化等等。&/li&&li&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由ITU提出了需求,也就是IMT-Advanced家族,具体需求可自行百度维基谷歌。4G的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两个组织,一个是3GPP组织,代表了绝大多数传统的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等等,LTE/LTE-Advanced出自其手。一个是IEEE组织,主要是IT界对通信界的一次挑战,推出了Wimax的后续,也就是WierlessMAN-Advanced。在3G时代呼风唤雨的高通公司和以其为首的3GPP2组织在4G时代也放弃了自家的UMB技术,转而投向LTE。LTE能得到高通公司和3GPP2组织的支持,可以说是对竞争对手Wimax的一次重大打击,但是由于高通公司的加入,LTE的利益分配注定也少不了高通,是好是坏看官们自己评判吧。&/li&&li&由于目前4G中以LTE的应用最广泛,所以以LTE来说说4G相对于3G的改变。首先是网络架构的大变化,LTE抛弃了2G、3G一直沿用的基站-基站控制器(2G)/无线资源管理器(3G)-核心网这样的网络结构,而改成基站直连核心网,整个网络更加扁平化,降低时延,提升用户感受。核心网方面抛弃了电路域,核心网迈向全IP化,统一由IMS承载原先的业务。空中接口的关键技术也抛弃3G的CDMA而改成OFDM,其在大带宽上比CDMA更加具备可行性和适应性,大规模使用MIMO技术提升了频率复用度,跨载波聚合能获得更大的频谱带宽从而提升速率,这些技术都是LTE-Advanced能跻身4G标准的重要因素(4G要求静止状态下1Gb/s下行和500Mb/s上行)。4G由于大频谱带宽的需求以及各国各地区频谱资源的稀缺,所以会看到更多的频段被使用,相比之下3G则主要在800/850/900/00等频段。目前LTE以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成为4G主流,Wimax家族可以说被完全压制,所以4G也很有希望能结束多年以来多个同代制式相争的混乱局面,由LTE实现大致的一个统一。&/li&&/ul&纯文字看着估计比较枯燥,实在懒得找配图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关键字搜索对应的图片吧(比如LTE的网络架构和3G网络架构等等)。个人观点,不正确的地方还望见谅及指正。
G指的是Generation,也就是“代”的意思,所以1G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意思,2G、3G、4G就分别指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移动性和蜂窝组网的特性就是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开始的,但是1G是模拟通信,抗干扰…
题目中提到的这些媒体都曾经出现在我的Google Reader里。很难单纯地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和其他科技媒体一样,在形式上高度相似,在内容上大量重合。尽管如此,不同的科技媒体还是存在着各自的偏向性,通过长期的运营中逐步凸显。从读者的宏观感受来讲并不明晰,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显划分,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参考系上稍微地偏左偏右。&br&&br&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有这么几个维度,对他们进行区分。&br&&br&主观,不严谨,仅供参考。&br&&br&为方便对比,我列举10个科技媒体,主要是供大众消费的科技资讯内容为主的网络媒体和个人媒体,并不包含“云风”这样的纯技术博客和“博客园”这样的程序员博客群。 他们并不全是题目中列举的,也不是最大最好的10个,只是比较有特点又比较适合用在此处的10个。&br&&br&solidot & cnBeta , 阮一峰 & apple4us , 36kr & ifanr , 果壳 & ZEALER , 虎嗅 & Type is Beautiful&br&&br&&br&&br&1、solidot & cnBeta&br&&br&技术理想 与 商业精神&br&&br&上世纪的IT史上有两个重要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和比尔·盖茨。一个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预言“软件的自由,关系到人类的自由”。另一个是最成功的商业软件开发者,靠写代码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br&&br&以他们为代表可以划分自由软件和商业软件两个阵营。简单来说,自由软件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使用、复制、研究、修改和分发,比如 Linux 。商业软件则不允许自由使用、复制和修改,比如 Mac OS X 、 Windows 。这两个阵营对立的焦点在于,商业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极端,而自由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贪婪。缺乏开源运动的影响,在中国难觅自由软件的势力,但作为世纪初科技媒体的重要旋律,依然值得关注。这些在 solidot 和 cnBeta 两家媒体上依然可以找到影子。而开源闭源之争到今日也演变成两种新的时代精神,截然不同却可能殊途同归。&br&&br&在只有程序员才看科技资讯的年代,solidot 和 cnBeta 是两个主要的资讯来源。solidot 可以看做 Slashdot 的国内版,Slashdot 是一个科技资讯网站,Linux 与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狂热份子主要活跃于此。solidot 的趣味一脉相承,他们关心软件和个人的自由。理查德·斯托曼对于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斯诺登”应该有所耳闻。solidot 是这样一个网站,相对于诺基亚发布Lumia 1020,他们更关心斯诺登和情治腐败;相对于《致青春》的社会化营销,他们更关心《TPB AFK》和版权制度是否合理;相对于拟物与扁平化设计,他们更关心SO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缩写)是不是恶法。&br&&br&在不懂代码的人眼里他们是关心政治的,他们是不被理解的。但其实,他们只是关心代码的自由,和 bug 一样敏感,且无法容忍。除此之外 solidot 还关心什么呢?今天 solidot 的两条新闻是“暴龙留在鸭嘴龙尾巴上的牙齿显示它确实是食肉动物”、“海王星发现一颗新卫星”,科学和技术的虔诚理想,简单纯粹。&br&&br&cnBeta 站如其名,最早只是程序员和电脑达人获取软件最新版本的地方,用户群主要是 Windows 用户和极少数 Linux 用户。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版本控”,只需要理解所有iOS、Android应用都要第一时间更新的手机用户,和凡有新的产品都要抢先的试用的产品经理。如今 cnBeta 已经很少发布最新软件版本了,逐步变成了泛科技新闻的媒体。&br&&br&一个重要的改变是00年代中期,IT产业主导力量由技术创新转变为产品创新,准确的时间点是00年代中后期,web2.0等概念的提出, facebook 、 twitter 等社交网站的兴起。张小龙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富有个人主义英雄色彩的程序员(foxmail)到理解大众需求产品经理(QQ邮箱、微信)的转身。同时这个圈子专属于IT从业人员的话语权也下放到普通人群,科技博客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从知乎上点评人人网的天才高中生到北京街头的出租车司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cnBeta 也为人诟病,指责其已沦落成娱乐网站。作为一个用户投稿的科技媒体,用户的构成决定了内容的构成,科技也像天气、体育、娱乐一样成为日常消费和消遣的资讯内容。在这股热潮中,Facebook 的“连接全世界”和乔布斯的“再一次改变世界”所代表的商业精神功不可没。&br&&br&以上就是第一个维度的过去和现在,一边是单纯的技术理想,一边是改变世界的商业精神,所有的科技媒体都不是简单地偏向一极,或多或少互有包含。但如果不严格地划分的话,大致如下。&br&&figure&&img src=&/88dcd325a7e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88dcd325a7e_r.jpg&&&/figure&&br&&br&&br&2、阮一峰 & apple4us&br&&br&个人博客 与 群体博客&br&&br&说到个人博客,不得不提阮一峰。他是豆瓣9点科技分类下订阅人数最多的博客,笔耕不辍,从2003年持续至今。他是经济学博士,也会写代码,他最崇拜的人是理查德·斯托曼,对自由软件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翻译的《软件随想录》和《黑客与画家》在国内热销,他还翻译了《软件专利的荒谬性》等冷门纪录片。他趣味广泛,在博客内容除了IT技术还包含电影、历史相关的文章。他并不神秘,但从不张扬,没有公开的微博和微信。他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的最佳注脚,只要他的博客还存在就是“RSS不死”的坚定理由。&br&&br&独立博客就是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主流媒体轻描淡写又容易忽视的地方。比如阮一峰对版权制度有非常深入观察和思考,系列文章鞭辟入里。互联网上散布着很多这样的个人媒体,有人研究个性化推荐,有人研究多平台同步,有人研究字体排印,有人研究交互设计。他们未必大声,但这些个人视角是多元化科技资讯的最好填充。&br&&br&除了个人博客,还有一些科技博客是从几个怀着相同写作目的的朋友发展来出的。apple4us的写作团队都是苹果产品的爱好者,ifanr最初是几个爱好拇指设备的年轻人。apple4us最初只写苹果相关的博文,更新勤奋,给当时还是小众群体的苹果用户贡献新鲜的产品资讯、公司动态,奠定了这个群体共同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他们团队中不乏博闻强识造诣颇深的厉害人物,也不再满足于报道苹果的一切,在更为宏大的叙事上跃跃欲试。《明日报告:阅读的未来》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才华在科技媒体中少有,但毕竟是兴趣写作和翻译,有些工程烂尾,比较遗憾。&br&&br&群体博客的作者都基于共同的产品爱好,而同一产品的用户群,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理想都存在着共性,他们的解读对于理解产品本身也有极大的帮助。&br&&br&人数是区别科技媒体的另一个维度,但缺乏调查数据, 不如按商业化程度来做一个分组排列。第一种是个人媒体,如阮一峰这样的写作者。第二种是趣味相投的好友圈,不以盈利为目的,像apple4us、Type is Beautiful。第三级是商业化程度不高的媒体。solidot被ZDNet收购得以持续至今。cnBeta广告虽多,但没有一个全职编辑,依靠兴趣支撑,偏安浙江一隅。ZEALER定位“独立测评机构”,给自己挂上了自媒体的标签。第四种是以科技媒体和社区身份在创业的企业。&br&&br&从左到右商业化程度递增,是个人到企业的过度。&br&&figure&&img src=&/25b9a9dddf8d62ed02caa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25b9a9dddf8d62ed02caa_r.jpg&&&/figure&&br&&br&3、36kr & ifanr&br&创业志趣 与 科技情趣&br&&br&一年之前,我在知乎的另一道问题下用“情趣”和“志趣”来区别二者。现在看来不够具象,而众多科技博客中,大家都习惯将二者相比较,两者一定某种共同性。在我看来就是字里行间跳动的时代脉搏和商业精神,他们太酷,太新鲜,太具有煽动性和鼓动性了。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表现手法。 &br&&br&36kr的成功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科技博客体”严格照搬。国外有研究称工具和媒介的改变会导致文本的改变,他们还举例:打字机的出现让尼采作品的风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很简洁的风格变得更加干练。以下的假设都基于这个理论是准确的。&br&&br&从36kr身上我们能看到TechCrunch的影子,甚至原域名还带有这个词。一直以来都有人吐槽36kr就是纯翻译国外科技博客的文章,但也许这就是36kr成功的原因之一。不仅国内的产品C2C,国内媒体的文章也在C2C,但是完全照搬国外“科技博客体”的,36kr可能是第一个。什么是“科技博客体”,中文科技媒体中,瘾科技中文版是另外一个可以参考。文章标题就是简要扼要地介绍文章内容,国外媒体的标题通常都有两到三行,国内的文章标题好像不起文艺高雅一点就不能见人。正文直入主题,没有大段的铺垫,没有啰嗦的导语,没有详细的背景介绍。如果实在需要,惯用的手法是“我们之前讲过XXX”,然后直接在XXX上加个超链接。文章精炼,不为凑篇幅,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三四百字也是新闻,三四千字读者早就“TL;DR”(T didn't read)了。网页的媒介形态打破了书本的限制,app的媒介形态打破了网页的限制,但很多网络媒体还停留在传统的写作方式。&br&&br&无印良品说他们注重价值和无修饰的理念,诠释了时代精神。“科技博客体”注重信息传递和阅读效率的写作方式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br&&br&因为缺乏深度剖析、主观见解,36kr通常被认为是浅薄的,与之对应的是虎嗅的有料。而这可能恰恰又是36kr成功的一个原因,在我们想到36kr的时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它就是科技新闻的符号,没有感觉写得好也不觉得写得多坏,平淡如水,也就意味其媒体立场的成功。事实证明,简单平实、准确传达、中立陈述、客观呈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将极大地促进信息地快速流动。36kr现在做不到,但无疑是中文媒体里最接近的。某种角度上讲这就是科技媒体的“国际主义风格”,摒弃过度的修饰,高度功能化、理性化。&br&&br&36kr似乎没有做什么,他们在一个适合的时间,将一套早该引进的理念完完整整地照搬进来,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如果再做一个36kr还会成功吗,可能很困难了,不是翻译的难度,而是资本的力量。36kr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成功倚靠了资本,36kr不仅仅是一个初创公司的曝光渠道,它俨然创业者获取资本垂青的重要背书。这个价值远远超出其媒体价值,也是36kr对TechCrunch最为本质的模仿。&br&&br&如果把36kr比作TechCrunch,那ifanr就是Wired。前者像极客一样以“用户数”、“融资额”、“估值”轮番轰炸创业者的大脑,后者就像文艺青年煽情地鼓吹各种改变世界的炫酷产品以魅惑的从业者的内心。这绝非贬义,ifanr是个好的传教士。不同于36氪专注报道公司和产品,ifanr泛及整个科技行业的文化及生态,更深一步地探讨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产品对世界和未来的影响。&br&&br&36kr的中心思想是科技是件赚钱的事情,ifanr的主要内容则说是科技确实是件赚钱的事情——数读,还是有趣的事情——AppSolution。6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AppSolution发布了神秘内容,回复oh有惊喜,消息发布后的几分钟内收到了六千多条回复。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br&&br&&br&&br&4、果壳 & ZEALER&br&&br&传统语境 与 现代语境&br&&br&姬十三要“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他做科学松鼠会,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把科普文写得生动有趣。他做果壳,让科学好听、好看、好玩起来。他现在越做越大,一个“好笑而严肃”的正规科学奖项诞生了——菠萝科学奖!&br&&br&通过互联网,果壳把科学从死板教条的传统语境中剥离出来,通过网络语言和现代语境对科学重新包装并赋予了新的活力。这是国外不曾走过的路,可爱卖萌、寓教于乐的科普内容是放给青少年的,但中国学生却在成年之后补回缺失的基础科技教育。到现在我们还对热门转发深信不疑,在谣言面前摇摆不定,万幸的是果壳终于来了。&br&&br&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近邻日本动漫和时尚潮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产品模仿的对象都身在遥远的美国。在微博上看科技资讯就是看一个个主页君用日本人说话的方式讲述美国人成功的故事。&br&&br&Youtube上有一个很火的频道——PewDiePie,是一个23岁的帅气玩家录制自己玩游戏的通关视频,他录过视频的游戏都要火一阵,我还几次在美国亚马逊商品的用户评价里看到玩家说“I got this game because of my favorite Youtuber, PewDiePie.” 国外有很多优秀的视频达人,通过网络视频媒体成为大众偶像。&br&&br&优酷、点点和微博上也有一个热门的视频栏目——Techmessager,这种内容新颖、语速极快、节奏感强、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视频节目突然就火了。作者叫王自如,他大学学的是翻译,录制科技评论视频是业余爱好,他和前面提到的阮一峰是一种热爱的两种表达。&br&&br&后来王自如决定创业,新项目叫ZEALER——独立客观的深度视频科技媒体。&br&&br&王自如说希望做有自己观点,能正确引导数码消费者的媒体。他提到以跑分见长却毫无趣味性可言的DPReview,希望借鉴其学术性,增加自身的权威,然后从技术角度剖析产品的优劣,再还原到生活上。&br&&br&他的观众张建礼如此评价:&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王自如的评测?&/a&&br&&blockquote&说话快、流利、吐字清晰,媲美主持人。&br&镜头表现力好。&br&他自身肯定是一个电子产品爱好者,极客,达人,对电子产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对手机行业也有自己的见解,也能做出预测和行业发展方向。&br&评测有深度,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重点。&/blockquote&&br&王自如不单纯是一个数码爱好者,他用心,有计划。他充分利用了技术能实现的一切,让专业设备、理论知识、动画演示、视频后期都成为他的语言。通过社交网络最大范围地传播他的视频和他本身这个极具喜感的个人形象。他填补了视频媒体领域的一个空白,丰富了科技媒体的形态,他的努力配得上今天的成功!&br&&br&第三个维度是语境,不仅体现在文本上,还体现在内容载体和传播媒介上。&br&&figure&&img src=&/d45da33a26b3aa89f5e188f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d45da33a26b3aa89f5e188f_r.jpg&&&/figure&&br&&br&5、虎嗅 & Type is Beautiful&br&&br&小道消息 与 常识&br&&br&在虎嗅评论里对发表的评论表示支持的那个按钮叫做“有料”,这是虎嗅对内容评判的重要标准。&br&&br&永远不要低估大众获取内幕消息的能力,和消费内幕消息的强烈需求。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并不缺乏这样的信息来源,但可靠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他们都表现得保守和迟钝。这给了虎嗅机会,虎嗅对待爆料文章的态度较为宽松,收获也不少。其中最为劲爆的一条是年初潘越飞写的《暗黑微博史:一个已离场的草根微博大号回忆录》,因为这篇文章虎嗅不惜得罪新浪,最终赢得了投稿者的信任。在中国众多的科技媒体中,虎嗅用户的投稿积极性可能是最高,甚至对待留言的态度也是最认真的,每篇文章的评论区都是各种长篇大论。&br&&br&国内专家将虎嗅这种媒体形态成为共有媒体,直接借鉴了赫芬顿邮报,它有186名正式雇员,3000名免费博主,12000名公民记者,每个月200万条投稿量。如今虎嗅也有了一定规模的投稿量,但文章的质量良莠不齐,大家评价不一,科技观察作为私人观点的确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br&&br&Type is Beautiful 并不是一个科技资讯媒体,但字体排印在国内IT圈越来越被重视,也反映了产品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Type is Beautiful 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大众普及了字体常识,同类的网站还有普及游戏设计基本理念的 GamerBoom ,普及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知识的视物致知等。&br&&br&最后一个维度是主观和客观的维度,一边是个人观点,另一边是新闻事实和公共知识。&br&&figure&&img src=&/a06aac19b87bbb4ede199b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a06aac19b87bbb4ede199b_r.jpg&&&/figure&&br&&br&&br&最后,题目中有几个虽然没有直接介绍,但在不同的维度上可以找到其对应的坐标。
题目中提到的这些媒体都曾经出现在我的Google Reader里。很难单纯地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和其他科技媒体一样,在形式上高度相似,在内容上大量重合。尽管如此,不同的科技媒体还是存在着各自的偏向性,通过长期的运营中逐步凸显。从读者的宏观感受来讲…
&p&&b&逗逼类:&/b&&/p&&p&1.
坚持在公司大便,每天10分钟,一年有几十个小时的带薪大便时间,足足5个工作日呐,差不多有带薪假期一半那么长了。(网络段子,哈哈。。)&/p&&p&2.
不要把自己的女朋友(老婆)的电话存在电话簿里,每次如果需要沟通就手动输入号码,这样的好处有两个:第一逼迫自己记住对方的号码,这样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记得不依赖电话簿,第二酒后给其他暧昧异性发消息或者电话时不会发错。&/p&&p&3.
看到地上有长头发就默默的捡起来包起来用马桶冲走。。。这样可以避免惨剧。&/p&&br&&p&&b&好吧,逗逼把你逗乐了吧,言归正传,让我们来聊一聊习惯的力量:&/b&&/p&&p&&u&&b&在我看来,人和人最根本的差别就是习惯的差别。&/b&&/u&智商差距勤来补,家世落差可逆袭,脸蛋胸脯不是事,身矮亦能内增高。而习惯是跟着一个人一生的,有些习惯因为是生活最琐碎的部分,很私密,别人也无从帮你发现并纠正,久而久之,后患无穷,和他人的差距就形成了。&/p&&p&如果以时间作为坐标横轴,每天的习惯好坏按分值高低作为纵轴,对时间轴进行积分的话,最终的面积结果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总量,你会发现,和他人一丢丢的习惯上的微小差距,在岁月的作用下,成就的面积差距是如此的巨大。比如说,一个男孩从小养成三五下草草了事的刷牙习惯,一个男孩每天认认真真刷够30下,最终的差别就是他们长大了一个是满口黄牙,一个是整齐干净的白牙。再比如我,一直保持在离开某场地的时候就默念
手机,钥匙,钱包。。的习惯,因此这些东西从来没有丢失过,是的,你没有听错,从小到大,一次都没有丢!失!过!&/p&&p&我相信,光这件小事,就很少有人能保持做到,这就是我和你的差别。&/p&&br&&p&因此,任何一个有非凡成就的人,从外界看,可能会有很多机缘,但从内功来看,这些习惯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并非偶然。前段大热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即是此意。&/p&&p&当我们讲习惯的时候,要谈具体方法,尽量避免谈空泛的比如“要有总结,分享的习惯”之类的概念。要可量化,可执行性,要落地,要有具体做的方法。更重要的,像我这样写出来和更多人的交流,然后再从其他人那里吸取别人的好习惯和方法。是否可操作,直接决定了习惯能否养成。比如同样爱思考,爱写作。我脑中闪过一些好的词句或者观点的时候,会迅速用手机备忘录记载下来,以前是随身带笔和小本子。而另一个人,同样爱思考,但每次想到什么好点子都告诉自己,等我有空的时候写出来,等我有空的时候。。。到最后就是一场空,什么也没有。
所以说实操的方法很重要。&/p&&p&既然如此,我们还是避免空谈,写一些我个人的小技巧吧:&/p&&br&&p&&b&A.&/b&&b&手机使用类:&/b&&/p&&p&1.手机5%快没电又没办法立即充电时,强制自己把手机放到包里不再拿出直到可以充电,以防有紧急事务却已经打不开手机。&/p&&p&2.微信新添加的陌生人快速浏览朋友圈,迅速给出标签分组以确定朋友属性。&/p&&p&3.如果工作安排繁多,大多数是以微信来完成确认和安排的,就把和相关人的对话框置顶,完成一项就删掉一项,重要信息截图或文档记载。这样微信里剩下的对话框就是未完成的任务,一目了然&/p&&p&&b&B.&/b&&b&生活细节类:&/b&&/p&&p&4.每样物件使用完毕放到原处&/p&&p&5.想到一件事,立刻丢下手头暂时无关紧要的事去做想到的那件。&/p&&p&6.第二天上班要带出门的东西,在你前一天晚上想到的时候就放到你的车钥匙或者钱包旁,这样第二天当你拿这些必须拿的物件时可以看到。不要期望第二天早上匆忙中你能想起。&/p&&p&7.早上起来听固定的歌,听到哪儿就知道该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出门了。&/p&&p&8.消费尽量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有消费短信,在电脑里建立一个日常使用费用的列表,每晚把这些消费记录填进去,这样一个月就知道总开销,逐月对比。&/p&&p&9.停车随手拍下停车场内你的停车位置,以免找不到&/p&&p&&b&C.&/b&&b&读书方法类:&/b&&/p&&p&10.想读的书看看网上热卖的有哪些同类的甚至同一主题的,挑选2-3本同时买回来对比阅读,发现其他的不同见解。&/p&&p&11.带着荧光笔阅读,遇到觉得重点就划出来,有心得时立刻在留白处做批注。若干年后重新阅读,连当年的批注一起读,并做新的批注。&/p&&p&12.读完一个章节,把书合上,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章节的内容用简短的话总结复述出来,对着镜子像上课一样说出来。&/p&&p&&b&D.&/b&&b&工作方法类:&/b&&/p&&p&13.工作(读书,谈话)期间刻意把手机放在自己伸手拿不到的地方,保持做一件事情的专注。&/p&&p&14.假如你准备做一件艰难而需要持久的事(比如减肥,学外语等),告诉你身边所有的朋友你要做的事,然后你就会因为不想被他们鄙视,逼着自己一直完成下去,把自己的后路先给断了。比如我在准备写专栏《聂帅说》的时候就昭告了天下,于是所有粉丝都等着看每周一篇。&/p&&p&15.学会统筹,把需要较长过程的事先做,比如到了公司先开电脑,让开机进程先开启,再去倒茶上厕所之类。&/p&&p&16.文件修改后,用新的版本记得替换掉原来的老版本,或者把老版本删掉,不要让电脑里同时出现不同的版本,当时你会记得哪个是最新更新的,但是时间长了会搞不清,方法就是电脑里永远只有一个版本。&/p&&p&&b&E.&/b&&b&写作方法类:&/b&&/p&&p&17.无论是在上厕所,洗澡,开车,吃饭,想到什么要写的灵感,立刻打开手机用备忘录写下来。如果在开车,就用微信语音记录下来,回到电脑前整理。&/p&&p&18.把某一个想写的观点编辑成word放在桌面,一想到该题目相关的重点语句就立刻输入进去,这样逐步把纲领建立。等若干天后架构成熟,逻辑清晰了再动笔,一气呵成,因为骨架早就有了,只是填血肉进去。我的《聂帅说》一篇篇就是这么出来的。&/p&&p&&b&F.&/b&&b&人际交往类:&/b&&/p&&p&19.拿到别人的名片,把对方的名字念出声来,眼睛记忆和声音记忆配合起来一同进行,对方也会感受到你努力记住他的诚意。&/p&&p&20.当听到对方是做哪一行的时候,脑中迅速闪过你身边哪位朋友也是做这行的,并迅速掏出手机把两人的微信拉在一起,分别介绍对方,这样两方都会感谢你的推荐。让你的新朋友记住了你,你的老朋友也再一次想起了你。&/p&&br&&p&&b&再重申一遍,好的习惯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人和人的差别就是习惯的差别,无他。&/b&&/p&
逗逼类:1.
坚持在公司大便,每天10分钟,一年有几十个小时的带薪大便时间,足足5个工作日呐,差不多有带薪假期一半那么长了。(网络段子,哈哈。。)2. 不要把自己的女朋友(老婆)的电话存在电话簿里,每次如果需要沟通就手动输入号码,这样的好处有两个…
看我的专栏吧~我会在前线跟踪报道CES 2015的每一款新品&br&地址:(会更新七天,每天一篇长文)&br&第一天:&a href=&/guangtechnology/& class=&internal&&光光带你逛遍 CES 2015 (第一日) - 光·说 - 知乎专栏&/a&&br&第二天:&a href=&/guangtechnology/& class=&internal&&光光带你逛遍 CES 2015 (第二日):戴多傻逆袭;320G的宅男神机。 - 光·说 - 知乎专栏&/a&&br&第三天:&a href=&/guangtechnology/& class=&internal&&光光带你逛遍 CES 2015(第三日):All tech,all day - 光·说 - 知乎专栏&/a&&br&第四天:&a href=&/guangtechnology/& class=&internal&&光光带你逛遍 CES 2015 (第四日):聊聊CES上的中国厂商 - 光·说 - 知乎专栏&/a&&br&第五天:&a href=&/guangtechnology/& class=&internal&&光光带你逛遍CES 2015 (第五日):迟到的电视专刊! - 光·说 - 知乎专栏&/a&&br&第六天:敬请期待&br&第七天:敬请期待&br&&br&&br&等七天发完之后我会在这个答案里写一篇汇总版本
看我的专栏吧~我会在前线跟踪报道CES 2015的每一款新品 地址:(会更新七天,每天一篇长文) 第一天: 第二天:…
日更新。&br&感谢 &a data-hash=&fb8beba7c30a6& href=&///people/fb8beba7c30a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劉長曦& data-hovercard=&p$b$fb8beba7c30a6&&@劉長曦&/a& 的补充。&br&转载原文来自hi-pad社区,如有侵权请告知。&a href=&///?target=http%3A//www./forum/viewthread.php%3Ftid%3D11954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PDA Hi!PD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在移动市场上,从来没有一个公司像Google一样的玩法,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商业模式。Google自身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进入一个新兴市场的时候可以具有极其灵活的战术。它可以调动极大的资源而几乎没有盈利压力,它力逾千钧又身段灵活。它从来不尊重这个市场原有的商业模式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Google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是这个市场原有王者的一场悲剧。
&/b&——题记&br&&br&&br&
正文&br&&br& 
先从个人移动通讯行业说起。自从这个世界上发明了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以后,同学们能用手机打电话主要靠俩帮人在做生意:一伙人是弄基站的,基站弄好了才有信号啊! 一伙人是卖手机的,这样你买个手机就可以在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了,整个行业就这么简单。前者叫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欧洲沃达丰,后者叫手机制造商,比如诺基亚和山寨机。&br&&br&  在很久很久以前(华为出现以前),基站造价特别贵,运营商如果想要信号好,就得买很多基站。华为的低价搏杀直接导致整个电信设备市场屌丝化,但是运营商要把网络弄到让你在家厕所里面信号还是满格儿的,投资还是很贵的。很贵是什么概念呢? 运营商网络的建设和升级随便上百亿人民币的规模。而且手机运营商往往还需要找国家拿牌照的,准入门槛很高,是高富帅的行业,一般一个国家就那么几家无线运营商,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手机制造商呢,相比就屌丝多了。你揣着10万块钱就能在华强北弄个山寨机品牌出来。这个行业最有名的,比如诺基亚,三星,胜在规模巨大,本质上还是小弟,我们国家市面上出现过的手机品牌可能超过一千个,运营商就那么三大家,这么一想你就明白谁地位高了,数量少的明显是精英啊。&br&&br&  所以长期以来,手机制造商受运营商制约很严重。低眉顺眼跪舔毫无节操可言。谁让你们槛低别人门槛高呢! 国外主要的搞法是运营商卖手机,比如每月收你100块钱手机话费,你签约保证连续交两年,好,送你一个手机(山寨机)或者你加50元拿个诺基亚走。这就是手机的合约价。合约价深刻体现了运营商的老大地位:运营商直接收消费者的钱,吃肉;吃完了分一点汤给手机商。中国前几年不流行合约机,主要是移动联通在垄断时代活得太舒服,不想弄这个小钱。现在三大运营商的合约机已经开始很有诚意了,说明暴利时代终结,电信市场的改革比房价改革成功一万倍以上。&br&&br&  苹果牛在哪里&br&&br&  苹果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做手机,几乎一出世就注定要完蛋,因为iPhone的理想是站着挣钱,这个行业的高帅富们还不踩死它? 所以当时第一代苹果推出的时候乔布斯只能和美国运营商中混得不行的AT&T合作推广,混得好的看不上它。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乔布斯带领苹果逆袭了,电信无线市场的格局几乎被颠覆了 - 手机制造商,苹果,已经牛到了可以让运营商跪舔的程度了。&br&&br&  看看苹果的玩法就知道它有多牛了。运营商不能在iPhone预装软件,换个壁纸图标桌面主题也不行;不可能定制外形和颜色;Appstore的收入?对不起运营商同学这好像不关你什么事啊。&br&&br&  有人说运营商为啥要这么贱格了? 原因是苹果做手机做得太好,同学们纷纷表示,如果运营商不支持苹果,大家就换手机卡,换网络,找一家支持苹果的……运营商当场就崩溃了。&br&&br&  所以运营商一边和苹果合作,一边心里面操了乔大爷一万多遍,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苹果眼看着就要翻盘,谷歌这个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奇葩的公司就出场了。从谷歌出场的那一分钟起,苹果的命运就注定了,乔大爷活着也没用,iPhone做得再好5倍也没用,生态圈再好5倍也没用。用大家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车轮开始滚动,挡在前面的必须扑街。&br&&br&&br&&br&  世上最强搅屎棍:谷歌&br&&br&  说到苹果为什么必然扑街,我们先来看看谷歌。对于Google这个公司,有人觉得它创新很牛,有人觉得它技术特强,有人觉得它用户体验不好……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公司的奇葩之处,完全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厘头啊。&br&&br&  即使简单的从财务上来看,谷歌也完全不愧于“史上最奇葩公司”的称号。我们来看看Google 2013年Q1新鲜热辣的财报吧,具体财报可以猛击这个。&a href=&///?target=http%3A///earnings/2013/Q1_google_earning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Inc. Announces First Quarter 2013 Resul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关键点:2013年Q1总营收 137亿美元;其中谷歌网站收入(主要就是谷歌广告啦)86.4亿美元;谷歌合作伙伴收入(就是其他网站挂谷歌广告分成)32.6亿美元。&br&&br&  换句话说,谷歌超过90%的收入来自Google AD(谷歌广告),其他所有业务都是打酱油的。当然你可以争辩说,搜索、邮件这样的关键业务虽然不赚钱,但它们是谷歌广告的坚实基础,没有搜索,谷歌也没法卖广告嘛。但事实上,谷歌搜索已经很成熟了,很难讲清楚谷歌继续改进搜索业务、做Google+、玩邮件、搞Android、搞谷歌眼镜、无人驾驶车辆、Google地图、3D地球等等,对于它广告营收的增长有什么样的可以量化的贡献。反正谷歌说我不是在玩!这些都是正事儿!我下大棋呢!大家也只能听着,谷歌的商业模式很特别,没有先例,大家要反驳它很没有底气,反正你在赚钱是事实,那你就玩呗!&br&&br&  不计算收购的Motorola酱油员工(这些人其实不算是正牌谷歌人),谷歌有3万5千多员工,其中绝大部分是很牛逼的工程师。这里面只有几百个人在为广告业务工作!从这一个角度来讲,谷歌只有7%左右的员工在“干正事儿”赚钱,其他90%以上的人都兴致勃勃的沉浸在各种酱油工程里面。&br&&br&  和所有传统的计算机公司都不一样,正如吴军在《浪潮之颠》里面讲的,谷歌的广告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从不停工的印钞机,谷歌如果发个神经,把员工裁掉90%,它今年2季度的财报一样好看,它还能赚这么多钱,增长势头也不会停止。传统的计算机公司比如Dell就是一帮苦逼的装机工,微软那么多人都陷在Windows、Office、Xbox、WP等各个领域的开发维护和运营里面,IBM都穿着蓝西装忽悠政府的钱……谷歌和它们实在是完全不同的公司。&br&&br&  一句话总结,谷歌其实是这样的公司:它有世界上几乎最强大的研发工程师能力,其中90%没干正事儿,整装待发可以奔赴任何它感兴趣的项目,它的底气在于每个季度能从天上掉下100多亿美元来……对于这样开了作弊器的公司,我们完全可以授予它光荣的称号:业界黄金搅屎棍(绝无贬义哈),职业玩死你没商量。&br&&br&  谷歌的产品战略&br&&br&  明白了谷歌的财务情况,就很容易看明白谷歌的战略了。谷歌在各大战场上的战术几乎都是同一路数:通过强大的工程能力搞暴力式发展,产品完全免费或者基本免费。比如当年Gmail这么玩一手,全球所有收费邮箱都想去跳楼;Chrome版本号都到27了,微软IE和firefox被玩得不能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Google Docs已经在抢Office的市场了,Office想防御都无从防御起啊,因为对方又好用又不要钱啊。比较有趣的是,Google似乎更倾向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刷一个第一梯队的存在感,但并不愿意占据太过于强势的绝对优势。这可能和Google的核心战略有关,细说起来就是另外一个长贴了,按下不表。&br&&br&  话题回到苹果这里来。乔布斯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具有敏锐直觉的艺术和商业天才。我都能想象当年他看到Android那部丑到不行的原型机为什么那么愤怒,按理说乔帮主这么拉风的人物,长期领导IT界时尚和审美水平,对跟在后面的一票抄袭大军应该很习惯很淡定了才对嘛。有句话说得很好,“人一切的愤怒,本质上都来源于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愤怒和恐惧”。我常常想着乔帮主在看到Android 1.0那个丑到逆天的原型机的心情,他也许一眼就看到了iPhone无可奈何的末日。传言乔帮主曾经说要“不惜用苹果全部的现金储备和Android打一场战争,彻底毁灭它”。事实上Android的发展根本不是苹果可以抑制的,乔帮主甚至从来都没有能够哪怕拉低一点儿Android向上猛冲的势头。天才英雄的悲剧性往往就在于能看到自己不可逆转的毁灭啊。&br&&br&  现在很诡异的一个情况是,人们都在谈论iPhone和Android的竞争,但实际情况是iPhone和Android根本不是竞争对手。iPhone是苹果公司的核心产品,盈利支柱,缺了iPhone和iPad,Apple的股票可能马上就要回原始社会了。但对于Google呢?Android只是众多的玩票之一,Google大概从来没想过也不打算在Android上面赚钱。Google玩票一样的推进Android版本,从屎一样的1.x,哗啦一下到工程玩具特色鲜明的2.x,再到乱七八糟不知道想干什么3.x,再哗啦一下到像模像样的4.x,5.x还不知道在憋什么大招呢。在移动市场上,从来没有一个公司像Google一样的玩法,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商业模式。Google自身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进入一个新兴市场的时候可以具有极其灵活的战术。它可以调动极大的资源而几乎没有盈利压力,它力逾千钧又身段灵活。它从来不尊重这个市场原有的商业模式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Google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是这个市场原有王者的一场悲剧。&br&不好意思,最近有点小忙,周末终于有时间来继续更新了。&br&&br&让我们继续来谈iPhone和Android。当乔布斯愤怒的宣称“不惜耗尽最后一丝力量和所有的现金储备也要摧毁Android”的时候,他有多少现金呢?答案是400亿美元。以乔大爷的业界威望,以Apple当年如日中天,横扫智能手机行业的气势,以及它手里捏着的专利大刀,携400亿美元之巨资,Apple对Android造成了什么真正的伤害吗?几乎没有。虽然高举专利大棒,一系列诉讼,赔款,禁售都行之有效,以至于一时间HTC,三星,Moto看到Apple的律师都有点儿腿软(这不才交了保护费么,又来了???),但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依然拉着一根高高的曲线往上冲。每月激活的Android新机数量屡创新高,Apple不要说“毁灭”Android,就连稍微阻止一下它的疯涨势头也未能做到。&br&&br&原因何在?Android真的那么好吗?&br&&br&Android的成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没有一个和它的“好”有关系。&br&&br&第一,它出现在一个完全正确的时间点 - 在iPhone全球大卖的时候,运营商们正在满世界寻找另外一个智能手机系统来对抗iPhone。Nokia面前曾经有这个机会,但基于S60/90的系统太过于老朽,加上Nokia在温床中躺了几年已经变成行动迟缓的大胖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变成战五渣;微软的wince并非核心战略,微软在非核心产品上有光荣的长期的坑队友玩自己的传统,坚持神经病100年不治疗;黑莓当年还以为企业市场安全得很,勉勉强强磨磨蹭蹭搞了几个触摸机型出来,一看就不是靠谱的人。天啊,全世界难道就只有乔布斯那个暴君可以依靠吗?就在运营商们感到绝望的时候,谷歌笑眯眯的站出来了:你们看,我弄了个手机,iPhone长啥样,我就长啥样,(运营商激动的抱团,泪光闪闪)系统开放,你们想咋整咋整,预装软件啊,app市场啊,外形啊,你们随意(运营商鼻涕都出来了)哦 对了,免费的(有人已经激动的晕倒了)另外俺们紧跟苹果步伐,iPhone明天上午加个功能,俺中午就弄出来,另外开发方便,系统友好,附送小创新若干……&br&&br&整个2009年到2011年,在全世界的通讯市场上,所有的运营商都在大声呼喊着“Android,给我Android,给我他妈的Android”。芯片厂商MTK (这哥们一开始没看清楚形式,还想着跟微软混,幸好公司小,转身快),高通,TI,屏幕厂商,闪存,手机制造商HTC,三星,Moto,联想,LG,Sony,华为,山寨大军们,外围的APP软件商,事实上,除了苹果之外,整个行业已经围绕Android高速运转起来。Android新机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推陈出新,“月月有旗舰,各个是机王”,软件,硬件都在飞速迭代,在人类短短的几十年IT史上,几乎从未有产品得到如此广泛而深入的支持,进化得如此迅速。&br&&br&第二,Android有实力进行“跟随战术”。系统性能,安全性,界面设计,下层架构,软件开发难度等诸多方面决定了一个操作系统的整体用户体验。而在这场用户体验的长跑中,谷歌完全有能力作为一名跟随者,成为领头羊的噩梦。从技术储备上讲,Google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队伍,几乎无穷无尽的开发资源,比如苹果弄个Siri,Google马上弄个更好的Google now出来,气儿都不带喘一个;从资金上来讲,Google可以毫无压力的在Android上任意投资而没有短期财务压力。Google只要紧紧跟在iPhone身后,做到“用户体验只差一线”,就能把苹果这个领跑者活活累死。&br&&br&待续未完。。。。。。。吃串串去了。。。。。。&br&&br&==========================&br&&br&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吧,回来继续更新这篇帖子。&br&&br&回头看过去的一年时间,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Android之父Andy Ruby离开了Android团队,Android版本在2012年大跃进到4.1 Jelly Bean之后就此沉寂了整整两年多时间直到现在,期间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重要更新。(4.4 的ART不错,但还只是个并不成熟的测试版,另外实际上ART并无很高技术含量,搞过Java JVM的心里有数)Android依然被业界热捧,月月机王辈出,但是在谷歌内部,Android毫无疑问已经不能算是第一梯队的成员了,不管从是关注度还是从投入的资源,或者从未来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br&&br&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说,谷歌的战略使得他在大部分市场上倾向于刷个第一梯队的存在感而不是占据第一名的位置,每当它的对手们被谷歌玩到筋疲力尽(比如firefox),神经分裂(比如苹果的扁平化),就会看到谷歌很有礼貌的退后一步,相当绅士的给递上一张汗巾:“要不,我们先歇歇?”&br&&br&这绝壁是蛇精病啊老天爷弄出这么个对手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吧,这应该是大部分对手晕过去之前的心理活动吧。&br&&br&让我们回头来说说苹果。&br&&br&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对乔布斯这位天才不太尊重,我先道歉。乔大爷毫无疑问是极其罕见的工程,技术,商业和用户体验都精通的大宗师),乔布斯真的是死在一个非常完美的时间点上,构成了一个传奇人物传奇一生的完美结局。当然这也让Cook这位继承者极其苦逼,因为他不管做啥都无法阻止苹果下滑的趋势,他不管做啥都是错的,他不管做啥都是“乔布斯死后苹果就不是苹果了“的最完美和最有力的证据。他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乔布斯天才死后声望继续高升的垫脚石,衬托红花的绿叶,起点小说中衬托男猪脚高大上的苦逼男二号,乔布斯去世之前只能算是半仙,被Cook这么狠狠一补,才羽化登仙,变成了全知全能的神。&br&&br&我想苹果董事会一定给Cook很多钱才能让他心知肚明但心甘情愿的当这个垫脚石。(当然,确实也给了很多钱 ^_^)&br&&br&事实上,从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产品线的迭代周期来看,苹果4S之后广受批评的苹果5和5S,有很大的可能是乔布斯亲自敲定的方案,Cook只是执行者而已。(iOS7的扁平化确实有点没法洗地,选择性跳过)这其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苹果iPhone从一开始就走在一条无法持久的独孤求败的路上,它从云端跌下来从开始就是注定的。就是乔布斯本人其实也不可能一代又一代的用越来越天才的创意来维持住苹果用户越来越高企的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本身则是维持苹果品牌高溢价的最大推力之一。iPhone4在外观设计上已经趋近于手机外观设计的最巅峰,iPhone5本来就没法玩了,谁来都一样。&br&&br&事实上,苹果最大的危险和隐患,也正是一代大师乔布斯亲自埋下的地雷。苹果和它所生存的周边生态圈有极其恶劣的内在关系,如果说在它青云直上之时,大家尚可以”生气吞声埋头赚钱“,那么如果它有朝一日不能维持相对其他竞争者的绝对产品优势,那么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的局面是可以想象的。乔布斯一生商海沉浮,大成之年,却只专注于推出完美产品,而没有给苹果指明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颇有”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暴君气质,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经理,却绝对不是世界上最好的CEO之一。&br&&br&未完待续,周末吃串串去了。&br&&br&====================================&br&&br& 今天串串吃的很爽,成都现在的串串都是称竹签重量的,不再以竹签根数来计费,1斤竹签58块钱,挺好玩的。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精巧的用户体验设计 - 当串串的竹签以数量计费时,比如一根竹签5毛钱,一串排骨上穿上6个竹签,那么消费者很容易就计算出一串排骨是5x6=3块。这会让很多消费者犹豫 - 一串排骨3块,我一次拿10串就是30块,会不会太贵了? 当改成最后称量竹签的重量计费后,消费者没有经验估计出排骨上的6个竹签到底有多重,所以这里的实际金额是模糊的。根据我们都知道吃串串差不多人均50不会太贵,所以更容易放松心态拿更多的排骨 - 反正咱多多少少不差那几块钱!我观察到在改为竹签重量计费以后,串串香的销售额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 - 很多消费者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拿肉拿排骨不再那么”斤斤计较“了。真是很有趣的用户心理把握啊。产品设计大师其实在民间。&br&&br&继续说说苹果和乔大爷。&br&&br&我在前文中反复说起过一个观点,这里再强调一下:苹果独特的产品风格和溢价方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苹果手机必须有异常优秀的特质,提供远远超出其他竞争者的用户体验。如果有竞争者可以长期的,稳定的提供接近iPhone的用户体验,苹果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圈最终将难以为继,最后崩溃。我在文章大标题中说过”苹果必须死“,正是由此而来。&br&&br&乔布斯本人一定也相当理解这个理论。所以哪怕在Android还在1.x,2.x那个傻大黑粗,愣头愣脑的傻样阶段,乔布斯也竭尽全力从各个方向,实施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对Android产品的打击。这种打击的力度和广度,仅仅用乔布斯和Google带头大哥的私人恩怨来解释是说不通的。乔布斯首先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商人,然后才是一个天才的产品大师,最后才是一个唯我独尊的暴君。理解乔布斯的行为,必须依次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诠释。乔布斯痛恨Android的根本原因,以我的一家之言来分析,是他作为一个极其成功的商人的敏锐意识,而非是他作为一个唯我独尊的暴君被欺骗和冒犯的暴怒。乔布斯很有远见的看到,Google有足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资源在智能手机领域长跑并追随iOS生态系统的进化。甭管Android当年看起来多么傻,必然是苹果的阿喀琉斯之踵。&br&&br&为什么苹果不能容忍/承担一个”比自己差一点儿“的相似竞争者呢?这要从下面几个关键字谈起:苹果,微软,合作伙伴,开发者,用户和生态系统。&br&&br&待续未完。
日更新。 感谢
的补充。 转载原文来自hi-pad社区,如有侵权请告知。 在移动市场上,从来没有一个公司像Google一样的玩法,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商业模式。Google自身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进入一个新兴市…
&p&&b&楔子&/b&&br&&/p&&figure&&img src=&/9f836f58f9ba0a219f4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836f58f9ba0a219f404f_r.jpg&&&/figure&&br&&p&2014 年 2 月份,当 HTC 的董事长王雪红和 CEO 周永明带着两款塑料外壳的「渴望」再次来到巴塞罗那参展的时候,一定会回想起 2 年前,上千的记者和评论人蜂拥在 HTC 发布会展台前的光景。&/p&&br&&p&那时尽管 HTC 已经有两个季度的利润率下滑,不过在 MWC 记者聚光灯和舆论包围下,很容易将这种销售上的疲惫当做下一波浪潮的蓄力,然而这个浪潮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持续走低,再也没有翻腾起来的机会。&/p&&br&&p&像股票上下波荡,反复起伏的股价一样,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可以将其销售额、收入或者经营状况具化成一条坐标轴上的曲线。&/p&&br&&p&如果在 1997 年扎一个点,沿着 HTC 一路走来的里程拉到现在,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在后半段坡度突然爬高,达到一个让人震惊的高度后便极速下滑的抛物线。&/p&&br&&p&这条用十七年的时光堆积起来的兴衰史所包含的故事,具体细节无法探知。不过,我们可以将终结此线的针头钉在当下 HTC 发布 M8 的前夕,回溯去挖一下这条抛物线上使其走向转折的三个点。&/p&&br&&b&第一部分:三个贵人&/b&&br&&figure&&img src=&/9f836f58f9ba0a219f4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836f58f9ba0a219f404f_r.jpg&&&/figure&&br&&p&上个世纪 90 年代,跨入「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得益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建立,其电子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为欧美国家代加工电子设备的厂商遍地开花。&/p&&br&&p&1997 年,以同样的路数,王雪红、周永明以及卓火土这个后来成称之为「铁三角的组合」共同创办了 HTC。&/p&&br&&p&像大多数竞争对手一样,HTC 在创办之初,老老实实的做着代工厂,不过为什么偏偏 HTC 能够在千篇一律的厂商中脱颖而出?&/p&&br&&p&&b&第一个贵人&/b&&/p&&br&&p&HTC 成立之初,主要是代工制造搭载 Windows CE 系统的掌上电脑,但当时由于这个系统操作复杂,名气小众,并未能打开局面。 直到 2000 年与康柏(已并入惠普)合作生产的 iPAQ 横空出世——这款掌上电脑在 2000 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里功能最强之 PDA。&/p&&br&&figure&&img src=&/422597cab5c5f5e7e75e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422597cab5c5f5e7e75ee_r.jpg&&&/figure&&br&&p&此款掌上电脑的热销让 HTC 实现了扭亏为盈,加上后来与康柏的长期合作让 HTC 在掌上电子设备领域日臻成熟,在业内开始小有名气,成为众多 OEM 厂商中的翘楚。&/p&&br&&p&&b&第二个贵人&/b&&/p&&br&&p&在与康柏的合作中,因为所生产的 iPAQ 所搭载的是微软的 Windows CE 系统,上文提到,这个系统并不是那么完善,而 HTC 在生产的过程中为微软反馈了大量 BUG,表现出了良好的软硬件优化能力,并为 Windows CE 的升级做出巨大贡献,从而引起到了微软的重视,与后来的合作打下基础。&/p&&br&&p&2002 年,微软将重心转移,联合 HTC 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搭载 Windows mobile 的 Pocket PC,此操作系统就是当下 WP 8 的前身。&/p&&br&&p&由于微软对这位小兄弟十分器重,HTC 所生产的机器总是能搭载最新的 Windows mobile 系统。借此东风,HTC 成为了 Windows 手机的顶级生产商,后来 HTC 还将总部建在微软的旁边——华盛顿州贝尔维尤 (Bellevue) 地区,而美国也在日后成为了 HTC 最大的市场。&/p&&br&&p&像微软垄断桌面操作系统一样,HTC 在 WM 平台的份额一度高达 80%,使得它的利润率空前高涨。&/p&&br&&p&&b&第三个贵人&/b&&/p&&br&&p&在欧美,运营商是手机非常重要的渠道,但在 2002 年单单通过话费的业务已经让各大运营商的营收遇到了瓶颈。这时候,HTC 非常应势在推出了兼具通话和信息传输功能的 XDA,随之便于英国电信运营商 O2 和法国电信运营商 Orange 开展了合作。&/p&&br&&p&由于智能手机还包含无线上网、邮件、多媒体等服务,使得户月度平均话费提升了 300%,这让世界各地的运营商突然发现了新大陆。&/p&&br&&p&HTC——这家具有着谦卑与上进态度的东方企业,除了得到微软的肯定让世界看到了它的实力之外,在与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中总是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更愿意让 HTC 为其定制手机,到后来这样的合作伙伴超过了 50 家,HTC 也以极低的代价将版图扩张到全球。&/p&&br&&p&2005 年 5 月,宏达电欧洲分公司开幕。 &/p&&p&2006 年 7 月,宏达电日本子公司开幕。&/p&&p& ……&/p&&br&&p&数年间,无论 HTC 背靠的是微软也好,谷歌也好,这些运营商都与这个忠厚老实的弟兄大口喝酒,大块分金银。&/p&&br&&p&在美国,最著名的 4 家电信运营商中,有 3 家销售第一名的手机,都来 HTC。同时,HTC 的热销还惠及了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德州仪器等元件制造商,他们也十分乐意将自有的资源倾斜给 HTC。&/p&&br&&p&这种互利的合作形成了一个闭环,成为 HTC 不断冲上更高山峰的基础。&/p&&b&&br&第二部分:自我革命与王者之路&/b&&br&&figure&&img src=&/9f836f58f9ba0a219f4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836f58f9ba0a219f404f_r.jpg&&&/figure&&br&&p&就算合作伙伴为其倾注再多的资源,HTC 也不过是一家 OEM 代工厂而已,吃着这个闭环里巨头所啃剩下的残渣,如果想在这个价值链获爬的更高,HTC 需要新的突破。&/p&&br&&p&&b&自我革命&/b&&/p&&br&&p&在帮助运营商代工手机的过程中,HTC 逐渐有了雄厚的技术积累。&/p&&br&&p&2004 年以后,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代工厂的利润却渐渐被压榨的愈发走低,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禁锢住 HTC 血液内欲求创新的渴望。&/p&&br&&p&然而,作为台湾最为发达的电子业,代工文化已经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转型的阻力比想像中大的多,加上前有明基折戟的教训,让 HTC 转型之路如履薄冰。最后董事会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认为自废其臂,如果能够大难不死,那么 HTC 就能够更上一层楼。&/p&&br&&p&2006 年,HTC 开始自我革命,走向了自主品牌的建设之路。&/p&&br&&p&在这期间,第一个问题就是曾经的合作伙伴突然间变成了竞争对手,他们纷纷转向别的代工厂,致使 HTC 股价一路狂跌,此期间 HTC 咬牙坚持,相继在 2007 年、2008 年推出了试水的 HTC Touch 和外型惊艳、名噪一时的 HTC Diamond。&/p&&br&&figure&&img src=&/976da15eb0afe46d6f9b5ccdbc7a64b6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976da15eb0afe46d6f9b5ccdbc7a64b6_r.jpg&&&/figure&&br&&i&承袭了独一无二的创新及对于将精简概念融会于设计的愿望,淬炼出十年功力之结晶。&/i&&br&&br&&p&HTC Diamond 上市之后反响热烈,HTC 股价开始回温,董事会曾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预判正在慢慢应验。&/p&&br&&p&HTC 在转型自主品牌之后,拥有了自由并且强健的躯体,同时也为第四位贵人的到来打开了房门,此后,HTC 迈着稳健的步伐与股价一起前进,一直到 2011 年市值超越了百年老厂诺基亚。&/p&&br&&p&&b&第四个贵人&/b&&/p&&br&&p&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那么所谓「iPhone 最强对手」的称号,就凭着 WM 手机,HTC 想都别想。&/p&&p&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HTC 的王雪红也休想超越代工厂富士康的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p&&p&如果没有第四位贵人,跻身进手机市场第一梯队大放异彩,也是 HTC 的白日做梦。&/p&&br&&p&2012 年,当 HTC 看着三星的 Galaxy 系列席卷世界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曾经那段以安卓为枪,和谷歌一起征战天下的岁月。&/p&&br&&p&在建立了自主品牌之后,HTC 意识到了未来智能手机将进一步蚕食桌面操作系统,而 iPhone 问世以前,市面上所谓「智能」的手机无不功能简陋并且操作复杂。&/p&&br&&p&2005 年,谷歌收购安卓公司,继续研发这款基于 Linux 并且适用移动设备的开源操作系统。随后成立了 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这一联盟将会支持 Google 可能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HTC 加入其中,并于 2008 年联合电信运营商 T-Mobi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机 T-Mobile G1——也就是后来 HTC 大名鼎鼎 G 系列的始祖。&/p&&br&&p&2009 年,HTC 推出了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 G3(HTC Hero),不久后这个撅着小 J8 的安卓机和前段时间发布的 iPhone 3GS 狠狠的打了塞班系统和 WM 一巴掌,一些新潮的极客突然意识到,相对于那些应用程序少,操作复杂的「笨蛋」来说:&/p&&br&&p&——这 TM 才是智能手机……&/p&&br&&p&2010 年,HTC G7(HTC Desire) 上市,此时安卓也升级到了 2.2,搭配相对成熟的硬件,尽管价格居高不下,不过承载第三贵人运营商的快艇,G7 走向了世界各地,这一切给 HTC 带来的则是销售业绩爆炸性的增长。&/p&&br&&p&G10( Desire HD)、G11(Incredible S))、G12(Desire S)……让 HTC 体验到了市值翻倍的快感……&/p&&br&&p&忆往昔峥嵘,那时候追在苹果屁股后面跑的不是还在打瞌睡的三星,而是骑着安卓策马狂奔的 HTC。&/p&&br&&p&&b&王者之路&/b&&/p&&br&&p&2007 年至 2012 年,苹果只发布了 5 部 iPhone。&/p&&br&&p&2008 年至 2012 年,连同为数不多的 WM 系统手机,HTC 一共发布了超过 50 部手机。&/p&&br&&p&因为没有 iPhone 那样的精品,所以 HTC 只能以数量取胜。不管承不承认这是否是「机海战术」,这样一个月出一部机器策略确实让 HTC 压中不少彩蛋。在机海的轰炸下,即使有部分型号失败也是 HTC 能够承受的损失。&/p&&br&&p&安卓系统刚刚起步的时候,得益与 iPhone 在人们心中建立的印象,用户对但凡拥有大屏、多点触控、左右拨动屏幕便能滑动菜单的手机颇具好感,是高档的象征。HTC 借此将所有的手机都定位在中高端的价位。配合以丰富的机型——总有一款是你的最爱,大批苹果没能征服的客户纷纷落网在 HTC 的手中。&/p&&br&&p&是否觉得这种情况有些似曾相识?&/p&&br&&p&和当年垄断 80%WM 手机一样,这时候的 HTC 因为起步早,迭代迅速,在早期同样垄断了安卓市场,这时候不是用户需要什么 HTC 出什么,而是 HTC 能够牵着用户的鼻子走,高端路线能够不遗余力的从用户身上榨取利润,这也是 HTC 不愿试水中低端市场的第一个原因。&/p&&br&&p&2010 年、2011 年,这是 HTC 在十七年历史上最为风光的两年,在美国市场出货量上虐过三星、躏过苹果;在 MWC 上傲世群雄,拿下了最高殊荣的「2011 年最佳手机公司」大奖。无论现在的 HTC 状况如何,这两年的 HTC 都被烙在世界手机历史书上闪烁着灼目的光芒。&/p&&br&&b&第三部分:成也 New One 败也 New One&/b&&br&&figure&&img src=&/9f836f58f9ba0a219f4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836f58f9ba0a219f404f_r.jpg&&&/figure&&br&&p&2011 年 4 月,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报道 HTC 市值超越诺基亚的新闻,那时候,没有人将焦点注目在缩水的诺基亚,而是思考这个十六年来都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宠儿,下一步会将它的铁蹄扫到哪里?然后谁也没想到的是,紧紧在几个月之后,HTC 的财报竟然出现了不那么愉快的信息。&/p&&br&&p&这一次,HTC 没能找到新的贵人。&/p&&br&&p&&b&陨落&/b&&/p&&br&&p&一直到 2013 年,HTC 财报上的利润还在下滑,并且首次出现亏损。在过去两年,它的股价缩水了五分之四,曾经的辉煌虽然近在咫尺,回想起来却已经如梦幻一般飘渺。&/p&&br&&p&吴军在《浪潮之巅》在引言中所描述到:处于浪潮之尖的公司,即使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也能够被浪潮推向更高的巅峰。然而,作者没有写出的是:一旦这股浪潮发挥完了最后一点余力,如果这个弄潮儿没有转嫁另一波浪潮的能力,将会飞得越高,摔得越惨。&/p&&br&&p&HTC 的跌落速度在重力加速的影响下与它的高度成正比。&/p&&br&&p&2011 年以后,智能手机市场更加成熟,一大批新手的涌入让这个战场悄悄发生了变化,在外力的介入下,HTC 崛起时所埋下的隐患开始包裹不住……&/p&&br&&p&&b&这两年发生了什么?&/b&&/p&&br&&p&&u&只有利益是永远的朋友&/u&&/p&&br&&blockquote&HTC 的一贯作风是提高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一招在以前行得通,因为有运营商的开路,HTC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运营商不喜欢你了?&br&&br&2010 年底,中国的中兴公司生产出了一款品相不错,而且价格控制在千元人民币左右,这标志着大屏、多点触控、左右拨动屏幕便能滑动菜单的手机再也不是高富帅们的专属。&br&&br&与 HTC 一样,中兴也喜欢从运营商入手,因为这款价格低廉的手机开辟了低端市场,所以运营商开始像之前钟爱 HTC 一样宠爱着中兴这种能够生产极低价格手机的厂商,同样的,还有华为、酷派等一大堆类似的新兴势力嗷嗷待哺。&br&&br&因为那时候安卓机还有巨大的蓝海市场,而且它们相比,HTC 确实有不少优势,并未立刻失宠。不过这个时候运营商的本质已经露出,谁能给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就选择谁。&br&&br&如果这个 HTC 的优势进一步减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作为 HTC 出货量最大的美国,也是 HTC 最快失守的战场。&/blockquote&&br&&u&中端机的崛起&/u&&br&&br&&blockquote&2011 年底,小米发布了一款性能彪悍,同时价格不超过 2000 元的手机。接着仅仅在中国华为、中兴、联想、酷派以同样的路数开始出招。&br&&br&最开始,它们只是从黑莓手中客户,HTC 还没有察觉到危险。&br&接着,它们抢走了塞班的客户,HTC 还在感叹,我大安卓威武。&br&直到有一天,它们把目标对向了这个披着高档大衣的中档货,这一次,再没有人为 HTC 站出来了。&/blockquote&&br&&br&&u&高端市场的双雄&/u&&br&&br&&blockquote&2012 年,擅长讨好用户的库克推出了全新工艺的 iPhone 5。三星的设计师 Wang Ji-yeon 在环游世界之后从鹅卵石中得到灵感设计出了具有飞跃改变的 Galaxy S3,得益于此款手机,三星第一次在风头上盖过了苹果。&br&&br&对比价格没有差别太大的 HTC 的 One X,市场更喜欢上面两者。&/blockquote&&br&&p&2012 年 6 月,HTC 关闭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研发办公室。&/p&&p&2013 年 6 月,HTC 退出巴西市场。&/p&&p&2013 年 7 月,HTC 退出韩国市场&/p&&p&而大陆市场因为介入太晚已经无力回天。&/p&&br&&p&至此,才短短两年,HTC 全盘失守。&/p&&br&&p&&b&最后一战:成也 New One,败也 New One&/b&&/p&&br&&p&2013 年 2 月,New one 这款凝聚着 HTC 十几年功力和三年研发心血的秘密武器亮相 MWC,除了斩落一大批重头奖外,还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p&&br&&p&已经持续 6 个季度利润下滑的 HTC 本以为 New One 能像一匹黑马一样将自己重新拉回智能手机的巅峰,不料最后却被三星这个手机界的坏孩子同期上市的 S4 一拳打下了山崖,浇灭的 HTC 重回第一梯队的最后一丝妄想。&/p&&br&&p&一沙一世界,我们就从细节处一窥是那些因素拖累了机皇 New One 的救主之路。&/p&&figure&&img src=&/5def32d0eb1617bf8efccd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def32d0eb1617bf8efccd_r.jpg&&&/figure&&br&&u&艺术品?商品?&/u&&br&&br&&blockquote&&p&一家奇怪的公司生产了一个奇怪的手机。&/p&&br&&p&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没有一个这样配置机器之上搭载一款 400 万的摄像头——不管 HTC 的研发团队怎么解释此款摄像头用了什么「超像素」摄像头,用户不懂,用户只知道 400 万的摄像头所拍摄的图片放大之后会模糊。&/p&&br&&p&就像我唯一的知友 &a data-hash=&5dfdfcfb9b22d25bc8b639a86ae3692a& href=&///people/5dfdfcfb9b22d25bc8b639a86ae3692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邓文博& data-tip=&p$b$5dfdfcfb9b22d25bc8b639a86ae3692a& data-hovercard=&p$b$5dfdfcfb9b22d25bc8b639a86ae3692a&&@邓文博&/a& 在下片时无论简介里如何标榜 A-CUP 的形状多么精妙,他宁愿去右键那些拥有 D-CUP 的女优——哪怕是做过手术隆起的。因为人们总喜欢「看起来还好」的那个去避免「也许」会出现的失望。&/p&&br&&p&用户是肤浅的。&/p&&br&&p&就算 S4 的 1300 万摄像头质量再怎么有水分,至少给了用户第一印象上的安全感。&/p&&br&&p&敢于在一款决定自己命运的手机上做这么大胆的一个尝试,HTC 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p&&br&&p&为什么不像素不能在高一点?对此负责 NewOne 成像的 Whitehorn 曾经解释:「如果要容纳更大的像素,就必须让感光元件更大,那么,你就得让整个相机模块变大」。&/p&&br&&p&在有技术短板的情况下,HTC 依然坚持采用新式成像技术,这种创新让人欣慰。不过 Whitehorn 还表示:“我们所做的必然存在风险。”&/p&&br&&p&看来这风险应验了,没有将创新用在刀刃之,是有代价的。&/p&&br&&p&所以 HTC 是一家奇怪的公司,这种奇怪还表现在为什么偏偏执着于金属机身?商品不是艺术品,在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前,HTC 有没有想过:&/p&&br&&p&喜欢新潮手机的女孩子会不会不喜欢厚重且容易滑手的机身?&/p&&p&这样的工艺难度会不会拖累供应链?&/p&&p&散热技术有瓶颈的情况下比热容较低的金属是否会更容易让用户烫手?&/p&&p&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会不会损失过大?&/p&&p&……&/p&&br&&p&New One 的设计师一定曾考虑到这些问题,不过最后还是跨出了这一步,这种工匠精神感动了评论人和极客们,却感动不了「傻傻分不清」的用户。&/p&&/blockquote&&br&&u&营销&/u&&br&&br&&blockquote&&p&当世界各地市中心的大银屏上放映着 S4 花哨的功能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注意到了——「咦,王力宏什么时候代言了一款火腿肠(htc)手机?还是牛丸做的(New One)」。&/p&&br&&p&相对与每年在广告上就花费上百亿美元的三星来说,HTC 放在营销上的资金简直就是毛毛雨。而后来忍痛斥巨资请来钢铁侠代言,拍了几个短片传达 Here to chagne 理念的短片,只不过这几个短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p&&br&&p&HTC 的高层曾经不止一次表明对手过于强大而且足智多谋,在营销上吃了大亏。综上所述,HTC 在营销上是有不足的一面,但之所以将这个元素放在此章是因为它还不是 HTC 衰落的核心因素。&/p&&br&&p&而 HTC 再而三将败给三星的原因归咎于营销则是——不敢正视事实的表现。&/p&&/blockquote&&br&&b&第四部分:一个时代的倒塌&/b&&br&&figure&&img src=&/9f836f58f9ba0a219f4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836f58f9ba0a219f404f_r.jpg&&&/figure&&br&&p&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已经以 New One 为切入点浅显得对 HTC 做了分析,这些毛病虽然拖累了 HTC 的销量,却好在如果即时问诊还有药可医。&/p&&br&&p&当我们想探究原因的时候,总是思考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过就像一个大楼的倒塌除了外力的影响之外,自身的根基与大楼的结构也是重要的一环。&/p&&br&&p&而 HTC 身上真正可怕的则是那些不被重视的腠理之疾,结合时代改变刮来的阵阵恶风,最后深入骨髓让它「司命之所属」。&/p&&br&&p&&b&供应链&/b&&/p&&br&&p&New One 是一款全金属外壳的手机,其工艺难度比苹果的 iPhone 5 还要高,这一特点大大拖慢了外壳的生产时间,尤其是摄像头和后壳模块。最后导致了 HTC One 上市时间的拖延,正好与三星 S4 撞了个满怀。&/p&&br&&p&另外,如此高的加工难度与代工厂的水平形成了矛盾,New One 的工艺质量根本不能得到保证,就算已经毁掉了大量残次品,可是市面上依然存在缝隙处能够塞进纸片的 New One。&/p&&br&&p&对比三星能够在上游控制 CPU、闪存、内存、显示屏;中游涵盖了手机设计、品牌影响、组装制造;下游培养了一批彪悍的销售团队,将手机的零配件的 60% 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生产,借助垂直模式集约生产,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与生产进程。也不同于强势的苹果,能够随意操控下游厂商和自己研发手机最核心的芯片,HTC 所有的零配件都来自第三方厂商,双手空空,一无所有。这就意味着:将自己的命门全部放在了别人的手中。&/p&&br&&p&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2010 年 8 月份三星宣布 AMOLED 产能不足而给 HTC 断货,卖的火热的 G7 不得不将屏幕换成了索尼的 SLCD,这对 HTC 的影响不言而喻。&/p&&br&&p&从成立之初,HTC 就有着谦和、努力配合、为合作伙伴带来巨大价值的特点,这样「好好先生」的性格也确实喜得人心,帮助了它的初期成长。但成立自主品牌之后,这个特点却让 HTC 成为了供应链上的软蛋。&/p&&br&&p&这也是它迟迟不肯涉足中低端市场的另一个原因。&/p&&br&&p&在供货商面前,HTC 虽然机型众多,但是没有一款真正销量火爆到能将成本摊薄到极低的机器,让它们坐着就能发财,加上不够强势的性格,议价能力弱,HTC 根本无法控制成本。&/p&&br&&p&在运营商面,不敢对其各种各样的定制要求说 NO,并且还需要为不同的网络制造不同的差异化产品,同样提高了成本。&/p&&br&&p&所以 HTC 不造中低端机器的奥秘在于——它已经在制造了,只是它不告诉你(嘘)。&/p&&br&&p&&b&渠道&/b&&/p&&br&&p&如果你恰好看到了 New One 的广告,恰好喜欢金属机身,当你准备好银两去购买价格相较国行版更为优惠的水货时,却突然发现没货。&/p&&br&&p&当你咬牙准备加钱购买国行版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款 New One 竟然有着非一体化机身——能够掀开的后壳,还有挠心的缝隙和更厚的厚度。&/p&&br&&p&那么你会选择?&/p&&br&&p&从 WM 时代开始,HTC 就过分依赖运营商这个渠道,网上商城、零售并非 HTC 的强项。虽然 HTC 曾经欲建立直营的分销体系渠道,但又在资金上有些捉襟见肘。对于 HTC 而言,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渠道。&/p&&br&&p&&b&核心技术&/b&&/p&&br&&p&2013 年 4 月,刚刚上市的 New One 因为侵犯诺基亚麦克风相关专利而在荷兰遭到禁售。&/p&&p&2013 年 10 月,伦敦高等法院裁决 HTC 侵犯诺基亚芯片相关专利致使一大批机型在英国禁售。&/p&&p&2014 年初,诺基亚与 HTC 在德国的专利之战连胜三局,HTC 除了部分产品遭到禁售之后,还要向诺基亚支付权利金以交换专利授权。&/p&&p&……&/p&&figure&&img src=&/9ae2b078f2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9ae2b078f2_r.jpg&&&/figure&&br&&p&HTC 在十几年的野蛮生长中没有在核心技术上着力过多,所以当对手抄起「专利」这杆枪刺向它的时候,HTC 没有任何能够保护自己的武器。&/p&&br&&p&纵使你的产品再好,也博不过仅仅四两的法律,而自己命门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的 HTC……&/p&&br&&p&&b&内乱&/b&&/p&&br&&p&想像一下,如果苹果突然发现自己的首席设计师 Jonathan Ive 是内奸,那么这会给苹果带来多大的影响。&/p&&br&&p&2013 年,HTC 的首席工业设计师简志霖——也就是 New One 的作者,这个 2001 年就进入 HTC,后来平步青云直至副总级别的核心人物竟然因为泄露商业机密罪被司法机构逮捕,这对 HTC 造成了巨大的打击。&/p&&figure&&img src=&/4a0bc081fcee1bda116da5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4a0bc081fcee1bda116da5_r.jpg&&&/figure&&br&&p&这个故事展开又是一个精彩的罗生门,在此暂且不表,但此事却反映 HTC 在人事层面的混乱与不团结。所以才会致使 HTC 在财报下滑的时候,首席营销官、前首席财务官、首席产品官、首席运营官等高层的相继离去。&/p&&br&&p&回想 HTC 因为没有足够人才储备而始终未能完善的营销渠道,可见「人」对于一家公司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些「首席官」们在自家城门失火的时候却转向的敌军的阵营,加速了老东家的瓦解。&/p&&br&&p&&b&彼时蜜糖 此时砒霜&/b&&/p&&br&&p&有没有发现许多曾经让 HTC 茁壮成长的元素,后来却成了 HTC 前进的绊脚石。&/p&&br&&p&比如著名的「机海战术」,曾经网罗大众的策略却在后来让 HTC 深陷复杂产品线的泥沼。&/p&&p&比如曾经帮助 HTC 直冲云霄的运营商,在后来却转投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利润的合作商。&/p&&p&比如迎来众多好评的 New One,却将 HTC 自己搞的伤痕累累。&/p&&br&&p&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的特质让 HTC 变成了一家喜欢吃老本的公司,碰上一个贵人就一路跟随它走到底,即使风向标发生了改变,它仍在那傻傻的等着有人来拯救。&/p&&br&&p&&b&封喉之剑&/b&&/p&&br&&p&如果说小米是在诞生之初就为自己未来的十年规划好行程的机灵鬼,那么 HTC 则只能算是一个走一步算一步的老实人。&/p&&br&&p&在 2006 年转型成功之后,HTC 一心作业于手机行业,从没有动过从其它行业增加营收的念头,可以将这一个特点称之为「专注」,或许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无能为力」。&/p&&br&&p&而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缺陷确是将 HTC 封喉的最后一剑。&/p&&figure&&img src=&/35a90ae41b23dd29d2aacc80a5d5ea52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35a90ae41b23dd29d2aacc80a5d5ea52_r.jpg&&&/figure&&br&&p&专注硬件研发的 HTC 在云端服务、内容提供、移动游戏上从没有过布局。虽然曾经和 Beats 联姻,推过一段时间 Beats 手机,但是在在线音乐商店上面却没有任何建树。&/p&&br&&p&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硬件的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而厂商所能获取的利润也会进一步压缩,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入口,只能坐以待毙。&/p&&br&&p&反观 HTC 的对手们:三星一直在研发自己的系统,Bada 失败后重心转向了 Tizen,希望能从安卓中跳脱出来;而苹果一直都是软硬件一手包办,iTunes 和 App Store 让全世界的硬件商看着流口水;中国的新兴势力小米作为一家手机公司更是出格,已经开始思考着如何控制用户家里的冰箱电灯等家具这种问题……&/p&&br&&p&&b&一个时代的倒塌&/b&&/p&&br&&p&前段时间,网上报道了索尼卖掉自家东京总部的新闻。&/p&&p&再往前一段时间,第一台手机的发明者摩托被谷歌一脚踢给了联想。&/p&&p&再往前一段时间,市值已经萎缩到拧不出水的诺基亚卖给了微软。&/p&&br&&p&这些昔日的霸主到底怎么了?&/p&&br&&p&仔细想一下,他们一直都没变。&/p&&br&&p&HTC 虽然通过好运在 2006 年成功转型,但基因里一直没有摆脱掉曾经的代工厂思维。&/p&&br&&p&只是时代变了,当战场中出现了在某个层面高一个维度的对手时,他们会硬生生重塑这个世界的玩法与规则,而看不懂这一切的选手只能被挤出局。&/p&&br&&p&这不但是 HTC 的倒塌,还是一个时代的倒塌。&/p&&br&&p&(全文完 写于2014年3月)&/p&
楔子 2014 年 2 月份,当 HTC 的董事长王雪红和 CEO 周永明带着两款塑料外壳的「渴望」再次来到巴塞罗那参展的时候,一定会回想起 2 年前,上千的记者和评论人蜂拥在 HTC 发布会展台前的光景。 那时尽管 HTC 已经有两个季度的利润率下滑,不过在 MWC 记者聚…
看了很长时间科技评测,推荐几个极客们爱逛的视频类科技&br&评测老大(我的偶像)王自如引领大方向:&a href=&///?target=http%3A///on91r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on91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悲情英雄(那岩)实用性建议很多:&a href=&///?target=http%3A///6wQH2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6wQH2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屌丝必备(爱极客)年轻人都爱他,首发产品很多,很全:&a href=&///?target=http%3A///56Q66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56Q66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有灵气的书呆子,视频挺好看的(魏布斯):&a href=&///?target=http%3A///q3ksd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q3ksd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些小玩意(触动力):&a href=&///?target=http%3A///i4gY9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4gY9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大招:喜欢科技咨询的可以关注新浪微博@猫眼分享@vzooy就这些啦,想买新机或者极客都可以经常逛逛谄笑
看了很长时间科技评测,推荐几个极客们爱逛的视频类科技 评测老大(我的偶像)王自如引领大方向: 悲情英雄(那岩)实用性建议很多: 屌丝必备(爱极客)年轻人都爱他,首发产品很多,很全: …
手机不会评价,我打算说说最抓眼球的这个Binocular Stereo Vision的摄像头。&br&&br&先说一点作为一个Imaging sensor从业者对两个摄像头可以玩出多大的花样的简单理解。&br&&br&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个相机的&b&夜景拍摄质量会高出其他相机几个层次。&/b&&br&&br&要拍出一个好的夜景,其实就是要实现HDR,也就是大的Dynamic Range,在我们的真实的世界里,可见光的Dynamic Range大概是100dB,我们人眼可以探测到的Dynamic Range大概是最大90dB,但是我们cmos APS单次曝光能做到的大概是40-70dB。所为了能达到媲美人眼或者说真实的反映自然界,这里有很大的空间可以play。&br&&br&几乎所有的Imaging sensor的结构都和下图一样:&br&&figure&&img src=&/e56a914c2c70b766061abf146c512d47_b.jp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e56a914c2c70b766061abf146c512d47_r.jpg&&&/figure&&br&我再举几个不同HDR的例子:&br&&figure&&img src=&/f39f3b56dce9cce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f39f3b56dce9cce_r.jpg&&&/figure&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120dB的照片成像质量是最好的,细节几何没有丢失。&br&&br&在工程实践上,主要有这样几个办法实现HDR来提高夜景的拍摄质量:&br&&br&&b&1.单纯的提高单次曝光的ISO&/b&&br&&br&Sensor的感光信号输出并不是直接用source follower直接读出的,信号会先被preamp放大,这里的放大倍数就是ISO了。ISO的作用只是使用OPAM的简单放大,这样的信号处理当然可以提高夜间低光照的输出信号幅度,但是这里面noise一样被放大,这样处理之后就会有很多我们所说的噪点。&br&&br&而且ISO的值是有上限的,比如说放大后的最大值如果超过了100dB的ISO就完全没有作用,反而会引入更多的噪点,降低拍摄质量。&br&&br&所以,使用ISO来提高夜景的拍摄质量是非常偷懒的一个办法,对于HDR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处理不好反而会降低画质。为了避免突兀的噪点,就不得不用涂抹算法来进行修正,这会再次丢失细节。&br&&br&所以这个解决方案,最大的作用就是写出来忽悠消费者,典型的就是我们的情怀手机里面的夜景模式,就是通过提高ISO和增大快门来实现的。&br&&br&&b&2.改变Charge Well的大小。&/b&&br&&br&&br&这种solution是在硬件层面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工程成本也是最大的。&br&&br&手机里面的imaging sensor全部都是4T的结构:&br&&figure&&img src=&/bef2b310814dcc35be4a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bef2b310814dcc35be4a_r.jpg&&&/figure&&br&&br&&br&我们的HDR几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里的charge well的大小,那么夜景模式下,我们可以人为的增大charge well:&br&&figure&&img src=&/503d7f72fbf2dba6beb525ec_b.jpg& data-rawwidth=&982&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2& data-original=&/503d7f72fbf2dba6beb525ec_r.jpg&&&/figure&&br&比如说上图的方案,就是人为的开启一个additional well。&br&&br&用一个比喻的说法就是为了在夜间能够捕捉到更多的光子(雨水),我们就要用一个大的水桶(charge well)来收集,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换个大水桶的方案,所以是硬件层面实现的解决方案,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单反和手机最大的区别,单反提供了更大面积的pixel。&br&&br&但是这样的解决方案的成本是很大的:&br&&br&1. 增大面积意味着芯片的面积会增大,那么价格必然上升。&br&&br&2.因为FD的面积增大,那么PD的面积必然下降,fill factor(感光度)必然下降。&br&&br&&b&3.这个方案最主要的缺点是:会引入额外的KT/C的noise&/b&&br&&br&这是一个实测的结果图:&br&&figure&&img src=&/77fbb15d437bd6bf9104864fea01b43e_b.jpg& data-rawwidth=&731& data-rawheight=&6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1& data-original=&/77fbb15d437bd6bf9104864fea01b43e_r.jpg&&&/figure&我们会看到,当我们开启另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盖聂王者荣耀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