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信越7921硅脂821硅脂到了,笔记本用,怎么涂

笔记本散热太差劲?这一招让你摆脱高温|笔记本|散热|硅脂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知识 &&正文
笔记本散热太差劲?这一招让你摆脱高温(2)
  哪种硅脂最强,最贵的是不是最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粘稠类硅脂更加适合笔记本使用,那么大家就要问到底哪款硅脂效果更好了。目前高价位的硅脂一共两种,一个是酷冷至尊的纳米钻石,售价99元1.5ml,标称热传导率11W/(mK)。另一个是国外才有卖的暴力熊硅脂,售价20欧元5.55克(海淘怎么也得200块钱,但是这么多估计够涂几十次了),标称热传导率12.5W/(mK)。
  或许是因为酷冷钻石硅脂太稀且热阻率可能高(这个酷冷没标),这款硅脂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的实测,这款硅脂刚换上就不如20块钱1.2ml的信越7783硅脂,而持久性和MX-4一样弱,又少又贵性价比属于最差的。而暴力熊硅脂实在有点贵还得海淘所以我并没有买,但根据网上玩家的一致好评来看应该是相当对得起价格的,大家都说仅次于液态金属。
据说暴力熊是液金之下第一高手
  而目前玩家好评最多的硅脂就是信越的7783以及新出的7921硅脂(还有个7868用的人很少),这两种硅脂都以粘稠著称,甚至没有经验的童鞋想要抹匀都比较难。信越的硅脂价格比较低,其中7921售价36元5g,一大管足够涂几十次,而被商家炒上去的7783还贵一点(而且假货十分的多),但都属于比较合理的价格。下面给大家一张信越硅脂的数据图。
按照介绍7868应该是溶剂挥发后性能最强的
  7921硅脂不含溶剂,所以直接涂上就能够发挥最大效果,实际的导热效果优于酷冷钻石、NT-H1、MX-4硅脂,应该算是性价比最高的。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更加粘稠,基本和抹墙灰是一样的,挤出一条之后用散热器压扁效果同样又好又持久,也比较值得买,但是要避开假货。
  硅脂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ICD7硅脂,根据用过的网友反馈,这种硅脂会腐蚀核心面和散热底座面,清理时还会划伤核心,虽然效果十分好但卖相就不怎么样了,因为我也没用过所以也不好推荐,但是喜欢尝试的童鞋可以买一个试试。&
或许意味这iPhone将回归到金属中框+前后玻璃的样子。
目前可以在上面直接预约苹果的“天才吧”售后维修。
这次预售包括两款产品:商业套件和开发者版本。
这组效果图按照网络传闻制作,是目前最清晰的iPhone 8渲染图。
参考价格未上市
超高屏占比
无边款设计
Bixby智能助手
参考价格1699元
配置中规中矩
参考价格3788元
升级徕卡镜头
前置莱卡镜头
没有疏油层
参考价格1499元
仅支持移动4G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9741|回复: 15
刚才售后告诉我,联想笔记本CPU上用的硅脂居然是信越的X-23-776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蓝罂粟 于
12:59 编辑
刚才为了自己涂硅脂是否失去保修的问题,联系了本地一个联想的售后人员,我说他自己上硅脂是否失去保修,他说只有没有明显的划痕和外观损伤就不会,而且都是单件保修,不会因为你换了光驱,或者换了硬盘,就失去其他部件的保修,如果自己有本事,把所有零件都拆开组装起来,只要外观没有任何损伤,也不会失去保修的。
这时他提醒我如果加硅脂,不要买电脑城那种便宜的,几元一种的,那种效果不如自带的好。他说联想笔记本现在用的硅脂都是日本进口的那种2KG的信越的,我问他是不是7783,他说就是图片上这种,2KG批发价是4000多RMB呢。
哦,这个爆料值得大家参考吧?以后如果考虑给自己的本本换硅脂,首选7783了,其他的可能不如原装效果好啊!
以上也是我道听途说,真假各位自己把握就行了!
PS:图片是他传给我的。
(63.63 KB, 下载次数: 13)
12:55 上传
(113.46 KB, 下载次数: 6)
12:55 上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哈哈 谢谢楼主分享。。
我这几天也打算去换主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哈哈 谢谢楼主分享。。
我这几天也打算去换主板了。。
chencan0225 发表于
& &祝你换主板顺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哇塞 这个第一次听说&&因为我们KF是贴的固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去找找成分对比一下,这个可以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蓝罂粟 于
13:24 编辑
哇塞 这个第一次听说&&因为我们KF是贴的固态的
didibaobei 发表于
& &CPU是贴的是相变吗?他说现在都是用的这款硅脂,维修站配备的都是这种。另外他说08年之后更换的风扇几乎没有滚珠的,全都是磁悬浮的了!
比如我问他我用的联想E42的风扇有磁悬浮吗,他发给我这样的,的确和我的完全不同了。
(68.22 KB, 下载次数: 7)
13:23 上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CPU是相变吗?他说现在都是用的这款硅脂,维修站配备的都是这种。另外他说08年之后更换的风扇几乎 ...
蓝罂粟 发表于
& & 全都是相变的&&这个我敢保证 新机器也都是相变& &不过可能地区不一样吧&&呵呵&&我是亲眼看着他弄的&&风扇的确没有滚珠&&你拿下扇叶就看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全都是相变的&&这个我敢保证 新机器也都是相变& &不过可能地区不一样吧&&呵呵&&我是亲眼看着他弄 ...
didibaobei 发表于
& &呵呵呵,别提了,都不好意思说,我就是事先不知道这不是滚珠轴承的,准备取下来上油,结果把风扇扇叶折断了,所以在淘宝上又买了一个。
你现在知道这些爆料是谁给我的了吧?不过没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听了多点信息也好。
其实如果我是维修站,我也喜欢用相变,因为比硅脂方便啊,硅脂还有腐蚀性,对人体始终不好,涂得不匀净效果也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呵呵呵,别提了,都不好意思说,我就是事先不知道这不是滚珠轴承的,准备取下来上油,结果把风扇扇 ...
蓝罂粟 发表于
& & {:6_334:} 我上次清灰&&拿下扇叶&&就装了风扇了 扇叶没装&&就开机了 玩的正高兴呢&&发现温度有点高 都50度待机了&&才发现原来没装扇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很厉害,糊涂的有水平,另外你厉害在你可以完好的把扇叶取下来,不知道你是徒手还是使用的工具,反正我徒手没有把扇叶取下来,掰断了一根扇叶,现在上着继续用,但是风扇明显转动不平衡了,震动很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很厉害,糊涂的有水平,另外你厉害在你可以完好的把扇叶取下来,不知道你是徒手还是使用的工具,反正我徒 ...
蓝罂粟 发表于
& & 很简单的就拿下来了啊&&用力均匀就好~~徒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很简单的就拿下来了啊&&用力均匀就好~~徒手
didibaobei 发表于
& &哎,这方面我无法和你比,我一向毛手毛脚,搞坏了不少东西。我先吃饭去了,你慢慢玩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呵呵。。。不错 说的还行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觉得硅脂不会用这么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觉得硅脂不会用这么好的
flamyelf 发表于
& &恩,的确也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相变好 ?那你把CPU 的位置硅脂换成相变吧,机器想早点坏???相变才多少钱?硅脂多少钱?给你换相变那是不懂的人干的事情。。。如果相变真的想大家说的那样好,那CPU位置怎么没人用相变???工厂会那么啥?就算偷工减料 也不能把硅脂的这个东西 给省去了。。。
17年8月精华宗师
17年8月精华大师
精华内容汇总
关注本友会
本友会微信公众号
VR微信公众号
benyouhui2012
Powered by信越7921 谁用过咋样啊【硅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7贴子:
信越7921 谁用过咋样啊
专业生产硅脂应用于各类仪表电器. 电子元件. 电器开关的需要绝缘的物件表面
我不知道是我涂的不好
还是i7四代发热严重的问题
玩个穿越火线飙到98度
日常使用70度左右
我涂了好多次
温度始终降不下来
还可以 我在用7921 不错的硅脂 就是难涂 要有耐心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查看: 31327|回复: 72
史上最详尽硅脂测试——信越旗舰X-23-7783 PK 国人骄傲GX-03(完)
由于周末才有空,所以耽搁了一段时间才发贴......:lol
在看测试前先上张图让大家放松一下心情:
MX-2变AS5:q6q
这年头,牛人越来越多,居然有人把MX-2当AS5。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硅脂的不了解和不熟悉。:funk: 的确,让他们相信这小小的,在散热工作中仅仅是“辅助”用的硅脂对散热性能的影响竟然不比散热器小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好了,闲话就此打住,下面正式开始测试。
首先介绍一下两位参赛选手:
X-23-7783:日本信越的旗舰产品,由倍能事达代理,号称使用了纳米技术,比G-751更胜一筹。不过可能是这款硅脂需要长时间磨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并不如G-751有名气,也找不到多少关于它的评测。:$
的确是7783,虽然外包装跟其它的一样,但帽子是不同的。
硅脂和铲子:
GX-033: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有国内玩家wcblove亲自打造的一款比专业更专业的“山寨”硅脂,:lol :lol 与X-23-7783不同的是这是一款“快速磨合型”的硅脂。
居然还有密封包装,这一点比较意外,赞一个
两位选手来一个合照:*68onion*
一、外观PK
(GX-033在左,X-23-7783在右,后面的测试也一样)
从图中可以看出,GX-033看上去更为湿润一些,有些反光,也更细腻一些,而X-23-7783看上去更粗糙,颜色也相对更浅一些。
二、手感PK
(手感这玩意儿只能靠人来感受,上图也说明不了什么,所以就没有图了。)
GX-033摸上去比较硬一些,不容易涂开,X-23-7783则相对好一些,比较软。GX-033既可以说它什么都粘,也可以说它什么都不粘,整块粘在一起,像橡皮泥多过像硅脂,X-23-7783也差不多,不过更像硅脂一点(相对来说),放置一段时间后X-23-7783比原来更干了一些,有点像墙灰。把两者在手指上铺开,也许是因为都比较干的缘故,有些颗粒感,好像手上有很细的份,但又与因为填料颗粒太大而造成的颗粒感有些不同,可能造成这感觉的是细小的聚在一起的硅脂颗粒。相比起来,GX-033这感觉更明显一些。
三、电阻PK
& &大家都知道,电阻与物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的,因此我尽量挤出两条一样长一样粗的硅脂进行测试。
& &先是用万用表来测试~~
& &量程200万欧
& &开路时:
& &先是GX-033:
& &然后是X-23-7783:
& &两者都测不到电阻,看来电阻都大于200万欧。
& &后来想了一下,再上多个图。(我的万用表可不是坏的~y11pandax )
(拍得不怎么样,勉强能看,本人拍摄的技能相当不济,机器又没防抖,下面的图就将就着看吧y15pandax )
感觉用万用表来测还不够,要实测一下才行。
测试工具:ASUS Eee PC 901充电器改装,从充电器的插头印出两条金属线,电压为12V,以模拟硅脂滴在主板上时的情况。
正常工作时的样子(LED灯亮)
一旦短路时(LED灯灭)
X-23-7783:
从以上的测试可以看出,两款硅脂的电阻都很大(不能说它不导电,因为绝对不导电的物质应该是不存在的,想想看,电压极高的雷电连空气都能击穿(13wulagui) (13wulagui) (13wulagui) ),可以放心地使用,不用担心漏到主板上会损坏各种部件。
四、粘度PK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指流体内部抵抗流动的阻力,用对流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表示。
&&在这里就图片就不能胜任了,直接用视频来说话(原板是50多M的,砍去开头和最后没有用的,砍去中间擦铲子的,加速1.2X,居然能把50多M的压到剩下不到400K,这样才传的上来,也能看出个大概,WMV格式的
& &选择不妥协的玩家可以到雅虎邮箱()去下载清晰板,和原版清晰度差不多,同样是砍头砍尾砍中间的,不过没有加速,大概3M左右,MP4格式的,在收件箱中,直接下载即可。
& &邮箱地址:
&&密码:123456
GX-033更粘稠一些,而X-23-7783则表现得相当不错,应该可以用铲子来涂,这个等级的硅脂有如此表现实在难得。(据说为了加强涂抹性能加了一大堆溶剂,这也导致了需要超长的时间来等溶剂挥发:funk: )
& &附上GX-033的粘度变化曲线图(单位只是一个系数):
五、油离度PK
& &油离度是指产品在200℃下保持24小时后硅油析出量,是评价产品耐热性和稳定性的指标。将硅脂涂敷在白纸上观察,会看到渗油现象,油离度高的,分油现象明显;或打开长期放置装有硅脂的容器,油离度大的硅脂,在硅脂表面或容器四周看见明显的分油现象。
& &本来这个指标测试是要求200℃的温度下进行,限于条件,只能在室温下完成,也可以粗略观察一下各种硅脂的油离度高低。为了保证公平,我已经尽量使两者的体积一致了。
& &刚涂上时:
& &大概24小时后
刚涂上时:
大概24小时后:
由于渗油量很少,拍照后很难看出来,所以我用笔把渗油的痕迹圈了起来(不排除有误差,因为真的很难看到)。(这个测试方法是抄超能网的测试的,现在想起来我应该把硅脂涂在擦脸用的那种吸油纸上,那个比较容易看出来,不过都测试完了,那就算了)
顺便附上星牌DRG33的油离度测试,也让大家有个对比。
刚涂上时:
16个小时后(这个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DRG33是由于GX-033和X-23-7783涂上8小时后,也看不到什么渗油现象才后来加验证我的测试方法的,所以少了几个小时,涂的量也不太一样,不过这就更能说明GX-033和X-23-7783的渗油量是多么的少。*25onion*
在这个测试中,GX-033和X-23-7783的表现都差不多,我原本还以为X-23-7783的渗油量会相对多一些,毕竟加了不少的溶剂,实际的测试把我的想法彻底推翻了。
附上X-23-7783渗油情况的示意图和及曲线图(来自道康宁的文档,是真是假自己判断吧)。
六、腐蚀测试
这个就不能叫做PK了,因为没有测GX-033,毕竟一般硅脂都没有腐蚀性的。
之前我就说过,OC3的A1对铜有腐蚀性(对铝和镍都没有腐蚀性,当然,也有可能是里面的某些物质有催化作用,加速了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q1q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专门做过测试的。网上有很多人都说,OC3的A1就是G-751,而G-751和X-23-7783又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这样推理下来,X-23-7783有可能有腐蚀性,所以特地搞了这个测试。当然,也有人说G-751是没有腐蚀性的(就是说OC3 A1不是G-751,或者说不是市场上表明是G-751的那种G-751,而是改变了配方的),X-23-7783可是经过ROHS认证的,而且信越的硅脂在工业上也有大量使用(相比起来,电脑上的应用只是小儿科)。照理来说是不应该有腐蚀性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这里还是测试一下。
OC3 A1腐蚀打磨过的CPU表面:L :L
未涂上X-23-7783前铜的表面
涂上X-23-7783
大概24小时后
测试证明,X-23-7783没有腐蚀性,可以放心使用。:)
七、性能PK
终于来到了重头戏部分,也是各位最期待的部分――GX-033与X-23-7783的导热性能大PK,我们来看看究竟谁的内功更深厚,招式更出众 。
& && && && &&&CPU:AMD Athlon 7750& & @&&3G 200*15
& && && && &&&主板:映泰790GX3 A2+(BIOS:A78DA113)
显卡:蓝宝HD3650海外板(原装散热器)
& && && && && &内存:威刚红色威龙游戏板DDR2 800 2G X2& & @& &DDR2 800
& && && && && &机箱:酷冷毁灭者(为了方便测试,打开了侧板)
& && && && && && && && && &前置风扇:原配
& && && && && && && && && &后置风扇:NMB B19+调速器(未改测速,转速未知)& &
& && && &电源:TT金刚450A
& && && && &&&散热器:利民HR01 Plus +Sony SFF21C(风扇加减速线再加调速器调到最低,同样没改测速,测试过程没改变过转速)
& && &测试软件:OCCT 2.0(CPU测试用。OCCT 3.0感觉不怎么好用,还是用2.0算了)
everest_ultimate_build_1615(监测待机温度用,包括CPU和GPU, Furmark测到的最低温度实际上并不是待机温度。)
Furmark v1.7(GPU测试用)
& && && &涂抹方法:查缺补漏法(有些情况下由于硅脂的粘度等问题并不会严格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涂抹,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特别说明。)
这里要说明一下,查缺补漏法是本人自创的用来对付粘稠硅脂的涂抹方法:lol (也许其实已经有人在用没有说出来,或者发了帖我没看到,不过这种方法的确是我自己独立想出来的),又中原九点灰改进而来,克服了中原九点灰难以控制用量,硅脂层过厚的缺点。具体方法是:先在CPU上点上两三点很小的硅脂,然后用散热器压上,旋转,推拉,用尽一切方法使硅脂展开,然后查看硅脂痕迹,在没有硅脂的地方再点上两三点,然后再将散热器压上,旋转,推拉......将以上步骤重复几次,直到硅脂铺满CPU表面即可。(不过在测试中我发现用这种方法来对付特别粘的硅脂有时并不太好用~y7pandax )
测试方法:鉴于CPU与GPU的表面积不同,使得两者对硅脂的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个人认为由于CPU的表面积较大,更为侧重硅脂的“填缝”能力,即能否使CPU和散热器紧密地连接起来。)分为CPU测试和GPU测试两部分,由于X-23-7783有XXX小时的磨合期,起码磨合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测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在保持公平的情况下满足X-23-7783的磨合时间*40onion* 。
CPU测试部分:分为三轮的PK,总体思路是A-B-B-A,即GX-033(已磨合)、X-23-7783(未磨合,那几十分钟的磨合时间可以忽略了吧。)、X-23-7783(已磨合)、GX-033(已磨合),详细的测试方法和设置,我下面再交待。
&&这里先说一下温度的监测,本来应该是看核心温度的,但是我的CPU不知道是传感器有问题还是没有设置好,核心温度比表面温度还要低,待机时甚至还低于室温,虽说核心温度的变化幅度也比较正常,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看表面温度算了,虽然没那么准确,至少不会出什么大差错。在OCCT中,我也设置了CPU1的温度是表面温度,因为很明显只有一个表面温度,所以就只看CPU1了。
GPU测试部分:本来也是像CPU测试那样有一定的步骤,也是有几组数据的,但是很不幸,貌似有一部分的数据丢失了,数据也太混乱了,有一些都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我已经尽量整理了,大家就将就着看吧:funk: :funk: 。
看完了测试的方法,有人可能会觉得磨合了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X-23-7783去PK才磨合了那么几十分钟的GX-033对GX-033不公平,磨合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磨合了一个星期的X-23-7783和磨合了几十分钟的GX-033均是处于完全磨合的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却又再公平不过了。所以啊,公平这玩意儿很难说清楚,相同的磨合时间的确是公平,相同的磨合状态也是公平,反正我把两种情况下两款硅脂的表现都测试出来,具体怎样是公平还是自己斟酌吧*24onion* 。
CPU测试部分:
& &第一轮:两款硅脂均无风扇高温磨合约十分钟(大概70~80°C),CPU电压在BIOS中设置为1.325V,各跑OCCT2.0 15分钟。
& &在这里我还测了Tuniq TX-2,因为测试前我一直都在用它,想着反正都是要擦掉的,不测白不测,就一起把它也测了。不料不测还好,一测就出问题了:Q 。
反正又不是主角,就没有测那么长时间了:lol 。
电压十分平稳
& & 温度曲线
& &&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了吧,TX-2竟然比GX-033还要强???:q7q 不可能吧......这个问题先放着,看完X-23-7783的表现再说。
& && &电压曲线
& && && &&&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电压居然还无端升到了2V以上,吓死我了:q19q ,不过对温度倒是没什么影响。
& && && &&&我就不信GX-033比TX-2还差,再跑多一次OCCT。
& && && &&&温度曲线
& && & 电压曲线
& && && && &&&测试时间不长,表现还是差不多:funk: 。
& && && && && &
& && && && && &涂得比较厚。关于GX-033的涂抹我要特别说一下,在网上看很多人都说GX-03比G-751要好涂多了,但我自己的感觉并非这样,我发现GX-033超级难涂抹,可以说是我用过这么多种硅脂中最难涂抹的一种(虽然我并非用过太多种硅脂),用散热器压又压不开,用查缺补漏法来使它展开,它还挤到一块儿去了。结果用了大半管的GX-033才使铺满CPU表面。现在,我终于知道GX所说的:在CPU上滴上几滴硅脂,用散热器压上,加热磨合是什么意思了。我们并不需要管它是否铺满CPU,直接加热磨合就行了。所以,我决定在第二轮的测试中,先用热水对GX-033进行预热再用查缺补漏法涂抹,果然好用多了。
硅脂用纸加酒精擦干净
X-23-7783(未磨合)
忘记拍环境温度了,应该和测GX-033时差不多
比GX-033稍高一点,温度没有那么稳定
在这一轮的测试中,最为离奇的事情莫过于TX-2居然比GX-033和X-23-7783都要强:L ,很明显这没什么理由啊,而且从温度计看室温都差不多。不过仔细对比后我发现原来测TX-2的时候才11点多,而测GX-033、X-23-7783时已经是一、两点了,时间的跨度比较大,我测GX-033、X-23-7783时很明显感觉到阳光更猛烈了些,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看来不能尽信温度计啊:funk: 。再说,TX-2少说也磨合了有几个月了,GX-033、X-23-7783磨合了才不过十分钟,也有可能是受到磨合的程度影响的,所以我决定在下一轮的测试中把磨合的时间加长到半小时,并且尽可能缩短测试时间。
抛开TX-2,只看GX-033和X-23-7783,可能是因为GX-033磨合得快,略微占些优势,温度曲线稍好,也更加平滑,不像X-23-7783波动那么大。另外,我们来看看GX-033的温度曲线,即使到了最后的几分钟,仍然有着上升的趋势,看来跑OCCT 15分钟还不够,加长一点时间会更好:$ 。
原本我以为CPU风扇又加减速线又加调速器,用肉眼都能看出风扇的转速明显慢下来,至少也有五十多度吧,就没有再加电压了,没想到HR-01+实在是太通透了,才40多度,绝对的温差才20度左右,这样是很容易造成误差的,看来不加点电压还是不行啊:( 。
既然说到了散热器,在这里顺便抱怨一下,这个HR-01+的扣具的螺丝设置在风扇的下面,每一次拆散热器都要拆风扇,真是麻烦啊,如果TR能改进那就最好了。
磨合期间:
在X-23-7783磨合的期间,有些比较有趣的图,这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我们知道,X-23-7783磨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溶剂慢慢挥发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到CPU的温度升到了74℃,然后又降了下来,之后一直保持在69℃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室温变化也没有这么大啊,这里又不是《后天》:q11q ,莫非是X-23-7783磨合好了(之前我已经跑了2小时Everest的稳定性测试了)?溶剂挥发后性能的提升不会有这么大吧?
本来在第二轮中我是打算在无风扇的情况下测试的,但磨合的期间我发现在无风扇时温度升高到最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没有风扇时温度的波动比较大,很难测得准,所以还是通过加电压来增加发热量算了。
CPU在BIOS中设置电压为1.5V,硅脂在高温下磨合约半小时,跑OCCT2.0 15分钟。
果然比上次平稳了*25onion* 。
又出现了电压的瞬间波动,不知道和CPU供电模块的高温有没有关系呢?(我发现把风扇转速调到最低时MOS散热片十分烫手*3onion* )
加个电筒作为辅助光源拍出来的效果果然好多了*47onion* 。
磨合得还算可以
啊?!降温啦?可恶啊*79onion* ,整晚都是28℃,早不降迟不降,偏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降温了,真是岂有此理啊!!!:@ :@ :@
看到了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完全磨合的X-23-7783在28°C时的最高温度是59°C,而GX-033在27°C时的最高温度是58°C,温差都是31°C,不是打成平手吗?实际上,温度的上升并不是线性的关系,因为空气的各种物理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随之改变的。温度上升,会使空气的粘度、密度、比热容等下降,从而导致散热的效率下降,也就是说:就这几个数据来看,不是打成平手,而应该是X-23-7783小胜!:q8q 但是很显然就这样下结论就未免太草率了,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热力学的知识推算出在27°C时X-23-7783的表现。不过,如果精确地来说,究竟室温是否真的下降了刚好1°C也很难说,毕竟温度计并不是什么精确的仪器,想要用不精确的数据推算出精确的结果几乎不可能,还有可能增大误差,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我已经决定进行第三轮测试。
关于温度的变化对散热效率的影响,我还特地搞了个测试:
这两幅图大家已经看过了,室温不到30度,无风扇状态,约70~75度
后来天气的降温也使这个测试成为可能
电压为默认电压,上面也是
在不到三十度时,温差为40~45度。而温度为15度时,温差降到了35度多一点。温度对散热效率的影响极大 。
前面已经说过OC3 A1和X-23-7783可能存在的关系,这里就不再交待了。
哎呀,没有用Everest,不过都一样啦:lol 。
比GX-033高1~2度,同时温度的曲线也再次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跑OCCT 15分钟是不够的:) 。
不太均匀,不过也没办法了,因为已经用完了:Q (OC3 A1也能用查缺补漏法对付)
X-23-7783(未磨合)
我用未磨合的X-23-7783再跑一次。
这次就和GX-033差不多了。
第二天早上
居然还是27°C:@ ,再测一次X-23-7783,看看磨合了一个晚上有什么效果。
还是差不多,看来X-23-7783的确需要长时间的磨合:funk: 。
& &&&在这一轮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增加了测试的误差,不过基本可以认为X-23-7783和GX-033打成平手:time: 。
和第二轮一样,CPU电压1.5V,硅脂在高温下磨合约半小时,跑OCCT2.0 20分钟
我还测了两次~~
啊?!不是吧:o ,GX-033竟然以3℃之差秒杀了X-23-7783,这与上两次的测试成绩不符啊,差也没差这么大吧,完全超出了误差的控制范围。莫非是我把X-23-7783涂的太厚了?可是用的是第二轮第二次测的硅脂啊,一直磨合到现在也没有拆过,上次也是和GX-033打平啊,奇怪 。而一向温度平稳的GX-033也出现了不少的波动,看来又要重测了。
这一次,我把CPU和散热器上用来上用铲子刮下来的硅脂重新涂上去进行测试(不想再磨合了),反正都是已经挥发了溶剂的(清理硅脂时我是先用铲子刮掉硅脂,再用纸擦,这样更容易清理。现在我终于知道铲子的作用了,不是用来涂硅脂的,而是用来“回收”硅脂的:lol 。
结果终于比较正常了:time:
不是吧,温度又变了。唉,麻烦死了:'( 。
咦?温度又下降了?不过也起风了(我感觉到了)。
比GX-033稍好一点。
唉,到头来测了这么多次还是没能直接把已磨合的X-23-7783与GX-033的差距测出来。所以说啊,做硅脂的测试真是烦死了。算了,罢工不测了。
GPU测试部分:
电压默认,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分别为800/975
& &由于测试的数据出现了些状况,所以也就没有系统的数据,第一组数据我怀疑都不知道是不是一组的,我已经是尽量整理修复了,大家看过就当是参考吧:funk: 。
X-23-7783(磨合情况未知)
还好,还有一组数据是可以确定是同一时间测的:loveliness: 。
X-23-7783(未磨合)
磨合得比X-23-7783更加好。
在GPU上,X-23-7783和GX-033的表现也是基本一样
唉:funk: :funk: :funk: ,这次7783PKGX-033的测试真可谓是一波N折啊,在这里我要劝告大家,收集了数据真的要及时处理啊:$ 。不要像我这样,CPU的数据还好,OCCT有时间记录,GPU的就惨了,数据是从哪里来的都不知道。结果我不但花了几个小时去整理数据,还丢失了部分的数据。& &
八、价格PK
& & 性能再好,没有好的价格也是白搭,就像布加迪威龙,不论你跑得多快,转向有多好,引擎有多厉害,我也买不起。*26onion* 还好,两款硅脂都不贵,针管包装的X-23-7783,就是我买的那种,淘宝上有几家在卖,大多都卖150块,只有一家卖30块,我就是在那里买的,平均10元/g,而GX-033更便宜一些,20块3g,平均6.66块/g,我也看到过5g装,30块,平均6块/g,不是便宜太多,但都比X-23-7783要便宜。还有指甲油包装的CP7783,不知道是不是信越的X-23-7783,暂且当它是吧,25块5g,5块/g也比GX-033,不过照X-23-7783的粘度来看应该是用不了指甲油包装的,应该是经过稀释的,就是不知道它加了多少溶剂稀释,如果说只用了2g就稀释到5g的话实际上就是12.5块/g了。
经过了上面多轮的PK,在最后总结一下:
GX-033和X-23-7783在多轮的测试中的表现都差不多,两款硅脂各有优势,GX-033的优势在于超快的磨合速度,当然有人会认为磨合速度的快慢没什么所谓,硅脂又不是只是用几天就换。但试想一下,去参加超频比赛,要等X-23-7783磨合就麻烦了:L :L 。还好,磨合对X-23-7783性能的影响不会太大,如果是AS5那就真是杯具了......而X-23-7783则比GX-033拥有更好的涂抹性能,也意味着更容易用,不过涂抹性能的提升也导致了超长的磨合时间,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啊*39onion* 。性能方面,虽然在测试中情况很复杂,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X-23-7783在未磨合时比GX-033会稍微差一点点,主要是温度曲线没有GX-033那么平稳;而X-23-7783在磨合之后和磨合之前性能相差不大,性能与GX-033基本相同,可能会比GX-033好一点,总体来说,两者在性能方面差别不大。至于价格嘛,由于对CP7783的不了解,很难说哪个更便宜,更实惠,不过两款硅脂都不贵,也不用太担心价格问题。不管怎么说,GX-033和X-23-7783都是好硅脂*25onion* 。
写在最后:给GX系列硅脂的建议
首先,关于GX-033涂抹性能的问题,GX其实可以在GX-033的包装上加入关于如何涂抹硅脂的说明书,使使用者可以更加明白究竟应如何使用,也使得GX系列的硅脂显得更加正规,而且增加的成本也不多。(我当然希望在GX-04中能解决涂抹性能的问题*52onion* ,不过还是希望加个说明书。)另外,关于外包装,尽管使用了密封包装,还是有点山寨的感觉,建议把包装上的标签重新设计一下,加入一些能够吸引人购买的广告词,如加入在测试中的表现,又或者写上“超高导热率”、“X年不变质”之类的(这些就有点浮夸了,拿来举个例而已),让买家了解更多关于硅脂的信息。而在针管上的标签其实不用把整个针管都包满,可以留下一条缝隙,方便知道使用的情况,这样的话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关于产品方面,希望GX除了研制硅脂以外,还能研究一下高性能的粘性导热介质,如导热胶之类的,毕竟在对付显存的散热片、MOS的散热片甚至是芯片组的散热片等方面的应用是这一类的导热介质都是很常用的。(估计不容易搞啊~~:lol )
我个人觉得,限制GX系列硅脂发展的瓶颈,并不是硅脂的性能,而是硅脂的营销策略。也许GX会觉得,现在这样做出来造福一下网友就足够了,但是,GX花了这么多时间,研制出这么强大的GX系列硅脂,仅仅只限于我们这一小群人之中,就未免太过于浪费了。我觉得首先应多给GX系列硅脂做宣传,多给一些大型的网站和杂志送测。当然,这样做可能会遭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不过这倒是提高GX系列硅脂的知名度的一个相当好的方法。现在的GX系列硅脂在宣传方面确实做得有点不足,就以我自己为例,从听说GX-02/GX-03硅脂到了解GX-02/GX-03究竟是怎么回事(如由谁生产、购买渠道、具体性能等)就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希望GX能够拓展GX系列硅脂的销售渠道,不要只限制在网上销售,毕竟多数人还是习惯在实体店买东西的,至少在个大中城市都能在实体店买到
GX的硅脂吧。提高了GX系列硅脂的知名度以后,GX还可以与OC3之类的散热器厂商联系一下,毛遂自荐,挤掉如G-751之类的原配硅脂,用GX系列硅脂取而代之,借助散热器的销售使GX系列硅脂发扬光大。(想不到更适合的词了,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
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向工业的方向发展了,不过估计那时候GX不吃饭不睡觉每天24小时不断地生产也搞不出那么多的硅脂:q7q 。
(嗯,写得有点长,我知道我的建议也不一定怎么科学,还是那句老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吧)
不说那么多了,祝GX系列硅脂一路走好*53onion* 。
[ 本帖最后由 darkness 于
19: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p id="rate_2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细心很用心&玩家币 + 3 元
积分 + 20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细心很用心&玩家币 + 3 元
积分 + 16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彩,建议分章节发布&积分 + 15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细心很用心&积分 + 4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细心很用心&玩家币 + 3 元
积分 + 20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积分 + 3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积分 + 12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好贴,很用心&玩家币 + 10 元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细心很用心&玩家币 + 3 元
积分 + 10 分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good&积分 + 10 分
" class="mtn mbn">
沙发自己坐~~:)
强力插入……期待最终测试成绩
原帖由 darkness 于
23:02 发表
由于周末才有空,所以耽搁了一段时间才发贴......:lol
在看测试前先上张图让大家放松一下心情:
MX-2变AS5:q6q
这年头,牛人越来越多,居然有人把MX-2当AS5。
我一直很佩服马振华,不但测电源测机箱可以满世界跑火车,Arctic Silver和Arctic Cooling也可以张冠李戴,真正达到了把工作当成娱乐,拿读者做消遣的境界。
楼主能不能对硅脂的性能、磨合速度与成分和外在特征之间的关系做一点简单分析?比如硅脂看起来比较干是什么原因引起,磨合过的硅脂是啥样的之类
先占第一层看热闹……
强帖,留名。。。。
硅脂只买GX的作品了~
很好的对比评测,期待其他数据
真有耐心,观望中、、、、
占楼观看!~~:)
很专业,学习了,多谢LZ
期待测试 正考虑买硅脂,不够LZ的U太低端,超不高发热不大,如果有4核U或者高频的双核来测试,也许结果会不太一样
[ 本帖最后由 ecwq543 于
16:24 编辑 ]
发了三天,总算发完了*82onion*
数据汇总的表格就不发了,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要看图表的~~
原帖由 Travis 于
00:40 发表
我一直很佩服马振华,不但测电源测机箱可以满世界跑火车,Arctic Silver和Arctic Cooling也可以张冠李戴,真正达到了把工作当成娱乐,拿读者做消遣的境界。
楼主能不能对硅脂的性能、磨合速度与成分和外在特征之间的关系 ...
哇,这么看得起我啊,先谢谢了。
我想我限于能力,真是爱莫能助了,这个高难度的任务还是交给GX这位专业人士吧。
PS:我感觉表面看上去比较湿润的硅脂磨合会比较快。
强力支持一下。。。。我也要去找冠希哥买点GX来玩玩 :call:
测试图太多了``楼主该精简下的~
楼主写得不错,收藏慢慢的再看
原帖由 shumirron7 于
22:04 发表
测试图太多了``楼主该精简下的~
请教一下应该精简哪些,给点建议吧
很费时间的测试
也很费体力
发超长的贴子也是巨大的工作量
都看完了。半个多小时。楼主的帖子我收藏了。很实用的东西和测评方法。感谢楼主辛苦写这么多。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越7921硅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