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四天,尿检蛋白质3个加号有蛋白,有糖是什么原因

孩子得了猩红热怎么治疗
全部症状:发烧、身上起红点
发病时间及原因:2月12日,晚间嗓子疼,头晕
治疗情况:2月13日医生给开的药,静脉注射葡萄糖、喜炎平注射液、头孢哌酮钠
医生回复(3)
病情分析:你好,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的地方,其传染 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病情轻重不等,潜伏期1-7天,大多数2-4天,起病急骤,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较重者可有头痛,呕吐,其后有舌乳突肿胀,先是白色舌,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大约在发病后24小时有皮疹出现,全身均可是红色栗粒样皮疹,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在皮肤皱折部位皮疹密集呈线状,口唇周围不出皮疹而显苍白,形成一个围绕口周的苍白圈,一般2天达高峰,发后慢慢消退,2-4天退净,体温逐渐下降,疹退后7天左右开始脱皮屑,轻者呈糠屑样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1)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4)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5)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总之,以上皮肤有痘疹类疾病患儿,饮食宜细、软、烂、少纤维素,并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2,以加快痘疹的恢复。   可食食物:肉类、贝壳类、鱼类、禽类和蛋类。其中肝类及发酵豆类制品豆腐乳维生素B12含量颇高。
意见建议:
猩红热属温病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猩红热的食疗可选用:
1)绿豆50克煮至半熟,再放入大米30克共煮成粥,食前加入冰糖适量。功效:清热解毒。
2)鲜芦根30克,加水1500毫升水煎,取汁去渣,入粳米50克,煮粥加糖后服食。功效:解毒、生津。
病情分析:猩红热是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简介/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本病是由“温热疫毒”之邪,内蕴肺胃,毒郁于里,灼伤营阴所致。由于邪自外来,故开始多见肺卫症状,如恶风寒、发热等,疫毒在里,为热所蒸动而向外透发,其上冲于咽就出现咽喉红肿、溃烂的症状,外出于肌表,就见到红色。
病因/猩红热
猩红热 β型溶血性链球菌,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呈乙型溶血反应,故也称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β型溶血性链球菌按其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为18个组,A组链球菌约有80多种血清型。任何一种血清型的A组菌只要能产生足够的都可以引起猩红热。M蛋白是链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机体白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机体感染后可获得对M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数年但只对同型菌株免疫。A组链球菌大多数可产生毒素和酶类,构成此菌的致病力,如红疹毒素,该毒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性,可使易感者数次患猩红热溶血素O和S,能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能引起组织坏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使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或可溶解已凝固的血块。
临床表现/猩红热
猩红热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3天,易被漏诊,近年来多见。
(3)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4)脓毒型咽颊局部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有脓性假膜。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和败血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已罕见。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检查/猩红热
1、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0.8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学检查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诊断/猩红热
(一)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黏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度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感染: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并发症/猩红热
(一)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 :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治疗&/猩红热
1、隔离患者
隔离患者6日以上,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时,可解除隔离。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4、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疗养护理/猩红热
猩红热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肾、关节的负担,减少并发症。2)饮食:嗓子痛时,应吃些稀饭、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汤、蛋汤、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于排除细菌毒素。3)口腔保洁:因细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洁很重要。年龄大的患儿,每次饭后或睡觉醒来时,用温盐水漱嗓子。年龄小的患儿,可以用镊子挟纱布或药棉蘸温盐水擦腔。4)皮肤的护理:出疹时患儿皮肤搔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注意出疹时勿用肥皂。脱皮时不要用力搓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5)观察病情;注意发现并发症的象征。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心肌炎。发病1周左右,注意患儿如发热不退、颈部或颌下淋巴肿痛,可能并发;耳内可能并发化脓性中耳炎。发病2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的现象。这是关节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疗,还可能导致。发病3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茶色尿,有无浮肿、腰痛现象,这是肾炎的象征。发现以上可疑并发症的象征,应立即去医院诊断、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防护 隔离1、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天。2、患儿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消毒l、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2、患儿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3、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4、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1~2小时。5、托幼机构要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早期发现可疑者。锻炼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临床儿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1次
参与编辑人数:38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51:02
贡献光荣榜
猜你想了解
扫码下载APP猩红热肾炎症状
猩红热肾炎症状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红热 三周后 尿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