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尿微量尿白蛋白 肌酐和尿微量尿白蛋白 肌酐肌酐高,怎么办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消渴资料汇编
糖尿病人如何做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 &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前三种留尿只能发现晚期糖尿病肾病,第四种方式能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  五项注意确保准确性&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患者需要了解以下事项:&  ①留尿前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诱导检查需在医师指导下确定运动量);&  ②如果尿常规检查已经表明有大量蛋白,则无需进行此项检查;&  ③如果有明确的其他类型的肾炎、肾病等,需要告知医生综合分析结果;&  ④如果近期有发热、感染、心力衰竭等,暂不检查;&  ⑤显著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未得到控制时,暂不检查。&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常规的尿白蛋白检测只能发现晚期糖尿病肾病,运动诱导检测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但对患者颇有不便,也不适合冠心病、心绞痛等人群。为更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需进一步根据患者情况和医院条件考虑其他检测手段,包括:①最早期(1期)的诊断依据——肾小球滤过率;②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尤其是2期)——肾穿刺活检;③其他更早期的诊断指标——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葡萄糖苷酶、尿高分子血浆蛋白和低分子蛋白等。&  哪些人特别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已患糖尿病很多年,但并未发生糖尿病肾病;相反,有些糖尿病患者确诊之后没几年就已发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查预测某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糖尿病。肾病,对容易发生者加强早期诊治。&  糖尿病肾病易感性检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条件选择进行:&  ①血压,包括患者父母的血压;&  ②N-脱乙酰酶;&  ③醛糖还原酶;&  ④山梨醇脱氢酶;&  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  酌情考虑其他进一步检查&  首先,需酌情考虑进行排除其他类型肾病、肾炎的检查;其次,需酌情考虑进行糖尿病肾病常见致病相关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凝状态、高尿酸、细胞因子紊乱等)及并发症/伴发疾病的检查——这些也正是针对糖尿病本身需要进行的进一步检查。&  初检之后仍需复查&  很多因素可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尤其是在微量白蛋白尿期,一次检查结果异常不能确诊“异常”,需在3~6月内重复检查至少2~3次,至少有两次异常才能确诊。如果结果属正常范围,则每年至少复查一次。&本文转载自http://user.//blog/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2:51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超过一千多,可肌
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超过一千多,可肌
健康咨询描述:
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超过一千多,可肌酐、尿素氮都正常,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白蛋白超标。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阳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神经衰弱,脑出血,脑梗塞,高血压,失眠,头痛,癫痫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1235次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是糖尿病的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的。建议到正规医院的肾内科就诊,明确诊断以后针对性治疗。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244次
&&&&&&尿微量白蛋白高,提示肾炎。肾炎患者肌酐和尿素氮可以正常。如果肌酐高的话,就是肾衰了,病情就严重了。糖尿病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一方面要把血糖控制平稳,以免加重肾病。另一方面,系统治疗肾炎。肾炎的病理损伤是糖基化产物沉积在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的,建议系统中医治疗修复肾小球损伤。您可以点解咨询,详细了解病情指导治疗用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师
擅长: 白血病,紫癜,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为您介绍常见血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692次
&&&&&&病情分析:&&&&&&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蛋白尿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超过3克/日,是预后不良的征象。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指导意见:&&&&&&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少而精的原则(0.6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 &&&&&&以上是对“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超过一千多,可肌”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天长市中医院&& 医师
擅长: 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压,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129次
&&&&&&病情分析:&&&&&&患者你好,依据你的描述,已经属于糖尿病肾病了,只是还没有到肾功能损害的阶段。&&&&&&指导意见:&&&&&&这种情况是处在糖尿病肾病的三期就是临床肾脏病,这个时候肾功能未受到损害,仅仅以尿蛋白增多为主。目前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血糖,消减尿蛋白,治疗并发症综合治疗。方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进行。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5.2
参考价格:23
参考价格:3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
参考价格:¥58
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
参考价格:¥14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就肯定是糖尿病肾病吗?在这里为您解答!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就肯定是糖尿病肾病吗?在这里为您解答!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对于糖尿病肾病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肾病通常被分为5期:1期:是功能代偿性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肾脏体积的增大,没有病历组织学的改变。2期:有早期的肾小球病理性改变,仅表现基底膜增厚和基质层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白蛋白情况:运动后增加,休息后正常。3期:又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可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仍是高的,但是已经较2期下降,尿蛋白持续升高于20--200ug/min(相当于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mg/g)。此期患者,经过积极的血糖强化控制和血压管理,尿蛋白排泄量可以明显减少甚至逆转。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又称大量白蛋白尿期。此期的病理特点是典型的结节性病变。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还可以有血尿和管型。患者一旦进入此期,常常进行性发展,如果不积极控制,肾小球滤过率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尿白蛋白越多,发展越快。5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普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闭塞,肾小球玻璃样变性。尿蛋白因不能滤过而减少。血中氮质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高血压、贫血等等。对于人们经常提到的“5期”分期,是传统“糖尿病肾病(DN)”的认识,而分“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白蛋白尿期”则是更加接近于临床实践的“新概念”---“DKD蛋白尿分期”。对“DN5期”分期和临床上“DKD”的蛋白尿分期进行匹配,希望大家认识更清楚。(以下图片均可点击看大图)(可不要质疑2007年的指南还是新概念)监测和评估“尿白蛋白”的量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监测尿蛋白的几种方法:1、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比较麻烦,但准确性高,并且不受活动量和尿次的影响;2、段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一般是采集夜间8h或12h尿液,换算出每分钟排出量进行评估。相对24h尿要方便;3、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测定:最方便,也是指南推荐的方法。为缩小误差,多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即ACR。尿肌酐排泄多少与肾的单位时间清除率有关,可以校正尿量不足的影响。随机尿首选晨尿。2005年IDF全球指南提出男女ACR存在差异,以一个标准(&30mg/g)来诊断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并不合理,并提出:男性&22mg/g,女性&31mg/g更准确。各国也制定了自己的诊断标准。美国仍采用男女统一的诊断切点:30mg/g。我国指南规定了ACR的中国标准:正常人:男&2.5mg/mmol(25mg/g);女&3.5mg/mmol(35mg/g)微量白蛋白尿期:男2.5--30mg/mmol(25--300mg/g);女3.5--30mg/mmol(35--300mg/g)大量白蛋白尿:男女一样,&30mg/mmol(300mg/g)同时指南中还指出诊断“微量白蛋白尿”,应该3个月内重复检测,三次ACR中有两次升高,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24h内运动、感染、心衰、显著高血糖、显著高血压都会使尿白蛋白排泄增加。3次检查都升高,就更接近“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2次升高,也是升高了,这就囊括了“DN5期”分期的2、3期了。尿白蛋白&30mg/mmol(300mg/g),就是理论上的“大量白蛋白尿期”,而这一期,理论上是“不可逆转的”。糖尿病肾病的预防,贵在早期筛查。如果不是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的减少而表现浮肿以外,尿中有少量蛋白,是极少有症候的。无症候就很难去看病,所以,要有这个观念:定期检查。一般建议: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要筛查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病情隐蔽,且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诊断时就要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当发现异常,监测频率就要增加,1--4次/年,并要进行肾功能的评估(见后面)。上图有一个时间年限,这是针对1型糖尿病而言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用尿微量白蛋白评估糖尿病肾病也是一样,它只是在这个特定阶段意义更大一些。当进入肾功能不全的时候,尿蛋白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肾单位全都破坏了,漏出来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血肌酐的升高、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以,临床上还有评估慢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分期:CKD分期。这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肾功能分期,不同于糖尿病肾病(DN)的5期分期。传统糖尿病肾病5期分期中的1、2、3期,肾小球滤过率都是升高的,只是CKD肾功能分期中的1期。临床为了诊疗,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蛋白尿分期,以期早期干预,延缓进展。传统糖肾4期中肾小球滤过率才开始降低,5期就是肾衰竭了。所以,传统糖肾4期分布在CKD肾功能分期中的2、3、4期中,此时分期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治疗药物的选择。如二甲双胍的使用,2017版格华止中国说明书指出,二甲双胍可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3a级)的患者(CrCl为45~59 ml/min或eGFR为45~59 ml/min/1.73 m2),需要调整剂量。而eGFR低于45 ml/min/1.73 m2),就不再是适应症了。补充一点:蛋白尿分期和肾功能分期是“两套系统”,没有绝对的匹配性。可以互补,都需要动态监测。关于糖肾的发病机制和诊断及其意义基本上就讲完了。重点就是希望大家关注早期病变的筛查和治疗,因为积极的干预是可以逆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致力于转播肾脏健康知识!
作者最新文章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