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来大家看看,马兰士老功放机图片能开机但是没有

通过这个版块,关注了解我们的最新消息
遇见最好的售后管理系统!&&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7|回复: 2
威望526 在线时间209 小时金币528 贡献172 存款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698阅读权限50UID202632
高级工程师, 积分 6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币528 贡献172 存款0 威望526 最后登录帖子积分698注册时间UID202632
今天遇到一台安桥功放机TX-SR8440,用户拿来时为红灯亮不开机,打开机器拆下面板发现接收器有漏电现像,去掉接收器后,功放能开机了,但是不能范关机,一插上电就显示O.Haedwaresetup,关也关不掉,请大家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在此先谢谢大家了,急急急
威望3355 在线时间3173 小时金币369467 贡献3229 存款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2积分6594阅读权限101UID134425
TA的每日心情奋斗昨天&16:54签到天数: 1495 天[LV.10]以坛为家III金币369467 贡献3229 存款0 威望3355 最后登录帖子积分6594注册时间UID134425
最好上图看看,估计控制电路还有问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
威望526 在线时间209 小时金币528 贡献172 存款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698阅读权限50UID202632
高级工程师, 积分 6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币528 贡献172 存款0 威望526 最后登录帖子积分698注册时间UID202632
谢谢各位师傅,以搞定了,为按键漏电,
163DZ荣誉:优秀版主
163DZ荣誉:优秀版主
163DZ论坛兄弟(2010)
163DZ论坛兄弟(2010)
163DZ论坛兄弟(2008)
163DZ论坛兄弟(2008)
163DZ论坛兄弟(2009)
163DZ论坛兄弟(2009)
Powered by【图片】1500w的功放机,大家来看看_功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351贴子:
1500w的功放机,大家来看看收藏
Skyworks是业界领先无线半导体公司,设计及生产无线通讯半导体及其他模拟应用零件.
这个是1800w的,发错了
是真的吗?多少钱
敢不敢扒了外壳》????????看的满意的话13000卖给我
现在没空,有空了再扒外壳看,香港运回来的,太重了
貌似很牛的样子
楼主帖子治好了我多年的颈椎病
拆开后,感觉假的,不像是正品各位评论一下
主营;功放ic 充电IC 升压IC 触摸IC 特点:100%原装正品 100%正常渠道 详情请咨询:马先生 企业QQ:
给你看看正宗皇冠功放内部图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不知道这假的还值几毛钱,想尽快处理了,拆开看着就不对劲
朋友 留个联系方式吧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回复你贴吧短信
原来用过这牌子是个2乘500的
应该不是正宗皇冠
楼主私信我联系方式
牛这么小,供电不足吧
不知道x宝上的这个仿的2300元这么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我的图书馆
&何谓“前胆后石”功放?
&&&&&&&&& 相信大多数音响爱好者都听过HIFI器材中的一个名词“前胆后石”,采用前胆后石设计的HIFI功放效果要比单纯的“胆机”或“石机”的效果要上不少,可究竟什么叫“前胆后石”呢?&&&&&&& 要彻底阐述“前胆后石”的概念,就要先从功放的放大原理来入手,在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设计者将其内部分为前级放大和后级放大,所谓前级放大,其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传输过来的节目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电压放大后,再输出到后级功放。它就像铁路岔道一样,控制切换哪一路音源信号接入功放,哪一路音源信号与功放断开;而后级放大则是单纯的功率放大部分,它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原原本本地放大来自于前级的信号,我们对后级的要求是,放大倍数尽可能高,而放大后信号的失真程度应尽可能低。除放大电路外,后级放大器中还设计有各种保护电路,如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过流保护等。&&&&&&& 理解了前、后级放大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前胆后石”中所指的“胆”和“石”,其实这两者所指的都是功率放大器中所使用的功率放大部件。所谓“胆”,其所指的就是电子管,采用电子管放大的“胆机”所发出的声音高音亮丽、中频饱满、低音醇厚且富有弹性,这种较为“温暖”的声音特点是在回放纯音乐或人声、等音乐时最为人耳所喜爱的,但是电子管功放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声音“速度感”不强,在播放节奏较快的音乐时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而所谓“石”,其所指的就是晶体管,采用晶体管的放大器被称为“石机”,石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感”较强,输出功率强劲,但在声音的温暖度上不及“胆机”,音乐回放效果相比起“胆机”显得生硬,并不是十分耐听。&&&&&&& 理解了上述两种概念后相信大家对于采用“前胆后石”理念设计制造的功放的优点也有了些许认识,在功放的前级放大部分采用电子管放大声音信号,能够使输入的声音信号具有良好的声音表现和高动态范围,具有音色自然、逼真的特点,而在后级功率放大部分采用晶体管放大则能够保证输出的声音信号的速度和功率,这种设计能够集两种放大技术的优点于一身,HIFI发烧友自然会对采用这种设计理念的功放产品情有独钟。功放与音箱的匹配问题
&&&&&& &功放与音箱的匹配是音响系统选型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音乐重放的效果和音响设备的寿命。功放与音箱的匹配主要有阻抗匹配、阻尼匹配和功率匹配。对功率放大器来说,阻抗匹配是第一位的。它要求作为负载的音箱(喇叭系统)阻抗不应小于放大器的额定负载阻抗。例如,功率放大器原设计接8Ω负载,应与8Ω或8Ω以上阻抗的音箱连接。当配接16Ω音箱时,使用中除了输出功率减小一半以外,尚未带来其它明显影响;而当配接4Ω音箱时,输出功率将增加近一倍,如果音量又开得较大,则有可能使末级大功率晶体管损坏。&&&&&&& 现在有些功率放大器对音箱阻抗允许有可变范围,如4Ω~16Ω;在这种情况下,阻抗每变小一倍,功率就升高1.6倍。如标定8Ω阻抗下,额定功率为100W的放大器,如果改接4Ω阻抗的音箱,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则为160W。一般情况下,对阻抗有范围的放大器,取其阻抗范围的中值比较合适。&&&&&&&& 功率匹配一般指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相适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几十W增长到上百W),而扬声器系统的额定功率由于电声器件的结构所限增长较慢。&&&&&&&&& 一般来说,功放的额定功率应大于音箱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比较合适,即125W的放大器推动100W的音箱。这样,既可以推动音箱全力工作,又可以保证器材的安全。因为,一般扬声器都有一定的抗过载能力,其允许值为额定功率的1倍半左右。故按上述方法进行功率匹配仍是比较安全的。&&&&&&& 阻尼系数是指功放的额定负载(喇叭系统)阻抗与功率放大器实际阻抗的比值。实践表明,当阻尼系数较小时,扬声器低频特性、输出声压频率特性、高次谐波失真特性均会变差。就是当功放在信号消失之后对喇叭锥体运动的控制能力较差。阻尼系数较高的功放,对于喇叭系统更像一个短路,在信号终止的瞬间可以降低其振动幅度。阻尼系数过大时,对实际性能影响并不显著。而且如果不需要高阻尼的喇叭系统搭配高阻尼系数的功放时,喇叭单元因受到高阻尼的控制,声音反而变的很干,音尾极短。因此,大部分功放阻尼系数都在几十至几百之间。&&&&&&&&& 要想知道某功放搭配某喇叭是否合拍,虽然有一定的法则,但鉴于功放与音箱的关系千变万化,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情况。除了问有丰富经验的朋友之外,最好是自己去听多一些不同的组合配搭,往往有属于自己的惊喜。电子管与晶体管功放的区别 一、电子管放大器&&&&&&&&&&& 60年代以前,在声频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用电子管装置的各种音响设备,放大器也不例外。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可说是电子管最不幸的年代。由于其自身的缺点(体积大、功耗高等),使其渐成淘汰状态,尤其是在国内更是如此。70年代末期,在国外电子管又开始活跃起来。进入8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越来越盛行。特别是高音质的音源CD机发明后,随着制约电子管放大器的输出变压器技术的进步,电子管放大器能“中和”CD唱机生硬的“数码声”,电子管放大器的地位在提高。加之老年发烧友当年均领略过其优美的放声,它的复出首先得到了这些人的欢迎。在国内外,电子管放大器有时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二、晶体管放大器与电子管放大器的比较1、工作特点电路结构&&&&&&&& 晶体管放大器是在低电压大电流下工作,功放级的工作电压在几十伏之内,而电流达几安或数十安。电路设计上多采用直耦式(OCL、BTL等)无输出变压器电路,输出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可达数百瓦,各项电性能都做得很高。&&&&&&&&&& 电子管放大器是在高电压、低电流状态下工作。末极功放管的屏极电压可达到400-500V甚至上千伏,而流过电子管的电流仅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输入动太范围大,转换速率快。&&&&&&&&&& 电子管放大器大多是采用分立元件、手工搭线、焊接,效率低,成本高。而晶体放大器多是采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相结合方式,广泛使用印刷电路板,效率高,焊接质量稳定,电性能指标高。2、功率储备与抗过载能力&&&&&&&&&&&& 高保真放大器动态范围应做到120dB,这样才能满足声响从轻微到高潮顶峰的需要,放大器输出不削波,因此放大器要有足够的功率储备量。如果音频电压的动态范围为3:1,因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所以其功率动态范围即为9:1。也就是说功率为90W的功放,要达到高保真放音只能开到10W。因此,晶体管放大器需要有很大的功率储备,才不会出现过载失真,一旦地载,其失真几近成垂直线上升,严重时能损坏晶体管。电子管放大器抗过载能力远比晶体管放大器强。如发生过载,其音乐信号巅峰只是变得比正常波形滑,声音听不出有多大程度的变坏。而对晶体管放大器来说,此时将出现削波,音质明显变坏。3、开环指标与瞬态特性&&&&&&&&&&& 电子管功放的开环指标优于晶体管,不需加深度的负反馈,不加相位补偿电容也能稳定地工作,因而其动态指标优于晶体管功放。晶体管功放的开环增益量(未加负反馈前的增益量)往往很大,它的优良的电声指标,是依靠加了很大量的负反馈来达到的,为了抑制寄生振荡,晶体管功放中又常常采用滞后补偿,这就带来了明显的瞬态互调畸变,严重地影响音质。4、效率、寿命与成本&&&&&&&&&&&& 电子管放大器在重量、效率、寿命方面比晶体管放大器不占优势。电子管寿命较低,使用一两千小时后某些技术指标明显下降。而晶体管及集成电路寿命却要长得多。另外,电子管放大器耗电高,又常常工作在甲类状态,更降低了效率,但基不存在瞬态互调失真 、开关失真及交越失真等有害音质的因素。在成本方面,对同一档次的放大器,电子管功放一般明显高于晶体管功放。主要原因是电子管、输出变压器成本高,及电子管功放生产工艺不易自动化,生产效率低等。这在发达国家尢为明显。5、放大器与扬声器的匹配&&&&&&&&& 晶体管放大器的输出内阴往往比电子管功放小的多,它的阻尼系数fd很大,可达到100-200以上,而电子管功放的fd最大也不过为10-20。因此功放类型不同,应搭配不同的扬声器。扬声器出厂时应标明fd,以便人们选配。如果把适合电子管功放阻尼系数的扬声器接在晶体管放大器上,则扬声器的电阴尼过大,瞬态响应会变劣,音质明显下降。反之,适合高阻尼系数的扬声器接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上,则由于欠阻尼,音质也不会好。总之,阻尼系数一定要合适,即要求放大器与扬声器得到合理匹配。6、音质&&&&&&&&& 由于以上提到的以及未提到的种种原因,电子管功放音质明显优于晶体管功放。晶体管功放听起来高频、中高频有偏多感觉,低频感觉偏少,晶体管功放听起来声音较硬,特别是低频声不够柔和,而高频声又显得尖刺、发燥,听起来有时感到高频段存在着交越畸变。当频率增高而音量又很大时,这些现象就更加明显。但晶体管功放的动态大、速度快,特别适宜于表现动态大一些的音乐。至于表现 枪炮和雷电声当然更优于电子管功放了。&&&&&&& 电子管功放的音质总的来说是柔和动听,具体一点说,电子管功放低频声柔和清晰,高频声纤细雨而洁净。表现人声是其强项,也因此更值钱。7、选购的考虑&&&&&&&&&& 既然电子管放大器能与晶体管放大器平分天下,那么其必有优越性存在。而晶体管放大器采用的新技术似乎明显优于电子管。因而到目前为止,晶体管放大器在声频领域仍然占有明显优势,而且由于其自身缺点的存在,而正在设法减少与回避这些自身的缺点。比如各种场效应管的越来越多的应用,甲类放大形式迅速地增多等都是与电子管放大器抗争的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电子管放大器更不甘落后,除以音质取胜外,它常常以不锈钢的银光裸露的姿态而招徕顾客,在微弱照明下,电子管发出一团团橙红色的光芒实在可增加不少温馨氛围。&&&&&&&& 总之,电子管功放与晶体管功放各有优缺点,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从主观上讲,由于各人的阅历、素养、情趣等等的差异,常会对某种放大器更偏爱一些。一句话,还是各取所需为好。假如你喜欢管弦乐特别是喜欢室内乐与人声等,那么应该把电子管功放列为首选,假如你特别喜欢爵士、摇滚与现代音乐,则选晶体管功放勿用置疑;再者你若喜欢家庭影院所再现的震撼身心的声光场面,恐怕也少不了晶体管功放。功放音响的优劣判断标准和功能设置&&&&&&&&& 对于功放音响,我们怎么去判断它的优劣好与坏呢?所以今天小编在这里帮助大家给大姐几点建议,让大家面对这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不再头疼和烦恼如何鉴别劣质功放&&&&&&&& 一、是针对不少人认为功放“越沉越好”的想法,劣质功放大都采用了环形变压器,并且很多采用了发烧的双环牛。但是这类环牛的硅钢片质量很差,绕制工艺也不过关。造成效率低、实际功率小,特别是在安静的时候很容易听到环牛在“哼哼”作响。&&&&&&&& 二、是以大个头小容量的国产电容充进口名牌电容。部分厂家甚至采用了积压的早期电容重新包装后充新电容装机。这些电容实际耐压和容量根本达不到标称值。这类电容普遍较真品轻。&&&&&&&& 三、是以低档充5532等中高档功放。有时发现不少所谓的5532实际上是4558打磨而来。还有以国产功放管充进口管,特别是东芝管的假货最多。&&&&&&& 四、是劣质功放往往具有5声道甚至7声道输出。但实际上很多功放的环绕和中置声道是由左右主声道串接电阻而来。部分功放虽然设有独立的放大电路,但也只是经过简单的延时处理,根本没有专用的解码电路和声场处理电路。鉴别这类功放时如果发现环绕和中置声道无法单独调校音量,则必是由主声道串接电阻而来的假环绕。&&&&&&&& 如果标称具有杜比定向逻辑解码功能而又不具备噪声测试。或者只输入单声道信号时环绕音箱也响,则该功放属于伪环绕声功放。对于采用SRS和Q-Sound等技术的功放,通过对比试听打开和关闭环绕功能及选择不同的环绕模式也可以鉴别其真假。在这儿还需提醒大家的是,部分音响厂家虽然也真正采用了M69032等杜比解码芯片,但并没有通过杜比认证也贴上杜比标志。这样的功放无法保证必要的声道分离度等性能指标,也属假冒之列。&&&&&&& 五、是缺乏齐全的保护功能。劣质机虽然都有开机防冲击保护功能,但大多数省略了必要的过流、过压和输出直流保护功能。造成整机可靠性差,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烧毁昂贵的喇叭单元。对于这类做假手法的鉴别,一是通过查看电路图来确定是否设计有完善的保护功能。二是短时间短路输出端,如果功放机未出现保护动作。则很可能是省掉了这些保护电路,至少也是调校不良。&&&&&&&& 六、是以乙类充甲类、片面追求多功能和外观而忽视电路设计水平,并以此作为卖点大吹特吹。这都属于“高级”做假手法。对于这些“有特色”的功放,如果消费者不太熟悉音响器材,最好请懂行的人帮忙挑选,并且尽量选择音响大厂的产品较为可靠。&&&&&&&& 最后向各位准备购买功放机的朋友提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够用、好用”的原则,不要过分追求功能和外观。对于Hi-Fi发烧友来说,一台两千元的AV功放可能不及一台千元的双声道功放来得实在。二是切记功放和音箱要合理搭配。三是要以满足自己的耳朵为原则,不要被经销商特别准备的“天崩地裂”之声所蒙蔽,带上几张自己熟悉的高品质CD试机,可能会使你受益匪浅。专业功放的基本设置功能从功能上看,现时的功放产品大多数都已具备下列功能&&&&&&&& 电子分音:此项功能设置分三种选择:FULL—全音;HP:高通—只让分频点(如80Hz)以上的频率通过,此设置主要用于中、高音扬声器;LP:低通—只让分频点(如80Hz)以下的频率通过,此设置主要用于低音扬声器。其中有一些还设置为分频点可调式,可因应不同的系统设计进行设定分频点,有些则固定在80Hz、100Hz、120Hz这几个频率上。&&&&&&&&& 信号输入选择:有RCA信号(低电压)和主机喇叭线(高电平)两种输入方式。其中要获得良好的音质可选择RCA信号输入(理想的频响以及优异的信噪比,但前提是主机有RCA输出),若主机无RCA输出或保留原车主机的情况下,就只有选用带高电平输入的功放。另外,很多功放产品都带一组或两组的信号输出(lineouput),将信号传送到另一台功放,这不仅可以节省分音器的费用,更可以保证有出色的音质,因为不同的商家在信号输出不够分配时所采用的做法各异,有的处理手法会令音质变差。&&&&&&&& 输入增益调整:此旋钮是用于调整功放的输入电压与主机传输过来的信号电压达到最理想的匹配状态,以保证声音不会有任何的失真。&&&&&&&&& 桥接输出:当功放采用桥式接法后,输出功率一般可以提高2倍,从而使它在需要的时候又多了一种用途(如用来推超低音扬声器)。&&&&&&&&& 音调调节:有相当部分产品设置有低音(Bass)、高音(Tweeter)调节,可分别在45Hz、10KHz两个频率进行提升或衰减,调整范围在0dB-12dB之间,能令重播的低音更加丰满、深沉,高音更加清晰、透明什么叫“推不动”!前后级搭配与音箱的匹配+怎样正确解读功放的功率 ==============这里面讨论功放的少,现转些基础知识过来,莫拍砖哈!!!=========&&&&&&&&&& 现今市面上日系的AV功放大多被认为功率不够,因此有此说。很多人就不明白,日本人也算是聪明的民族之一了,怎么净推出些“推不动”的功放来推人家的音箱?另一方面:功放功率储备说,又怎么理解。 莫非日系低端功放正常推的时候是没什么问题的,一到大动态的时候就露怯---那些电声学家们一致忘记了该给自己设计的产品有一定的功率储备,来应付不时之需?所以,我们要用比这款功放力道大的来推? 这所谓“储备”又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哪?储备多少才够用?&&&&&&&& “推不动”!什么叫“推不动”!我要不要加后级这是我在论坛听到最多的问题。简单地说,“推不动“ 就是功率稍大的时候失真迅速增加,而且难以实现全频段的平衡。或者对于负载的阻抗变化容易产生很大的失真,从而难以实现全频段的平衡。作为天逸HD5250后级及WTS功放全国总代理的技术顾问一个从事音响技术的人士给大家谈论下,首先我要说音箱单元与后级之间阻抗关糸。阻抗是音响圈中最常看到的字眼了,但是它到底意所何指呢?许多人在看到喇叭标示的阻抗值是四或八欧姆的时候,会直觉地三用电表往喇叭的二个接线端子一量,看看到底是不是正确,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人都失望了,因为用三用电表上的电阻档量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和喇叭上面所标示的一致。原因呢?因为你误会了,你搞错了。阻抗与电阻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国中的物理课本上,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电学方面的理论,其中提到了有关电压、电流、电阻以及电功率之间的原理和数学关系。绝大部分没有继续进修电学方面的课程或从事于电子专业的人士,其毕生的电学常识乃尽粹于斯,这还是当年上课没打瞌睡,经努力、认真、用功学习后才能拥有的辉煌成果,难怪你会把阻抗当成电阻了。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的,而另一个抗字呢?简单的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专业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礙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电阻很大的物质称作非导体,而最近在高科技领域中称的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零的东西。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礙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礙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是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一般音响器材常见被提到阻抗的地方有喇叭的阻抗,前后级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前级的输出阻抗,(后级通常不称输出阻抗,而称输出内阻),信号导线的传输阻抗(或称特性阻抗)等。若说到器材 内部电子线路及零件的各部分阻抗那就琳琅满目复杂多多了,非三言两语可说明清楚。在此我们专只约略介绍有关音响器材标示的阻抗具有什么样的实质意义。由于阻抗的单位仍是欧姆,也同样适用欧姆定律,因此一言以蔽之,在相同电压下,阻抗愈高将流过愈少的电流,阻抗愈低会流过愈多的电流。光是这么简单一句话,你可知道多少音响器材的搭配学问尽在其中吗?先从喇叭的阻抗谈起。最常见到的喇叭阻抗的标示值是八欧姆,也有很多是四欧姆,这代表了什么呢?这代表了这对喇叭在工厂测试的规则时,当输入1KHZ的正弦波信号,它呈现的阻抗是四或八欧姆;或是是在喇叭的工作频率响应范围内,一个平均的阻抗值。它可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频率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可能会起伏得很可怕,可能在某频率高到十几二十几欧姆,也可能在某频率低到一欧姆或以下,这种喇叭通常被视为后级的杀手,当年以Apogee最为著名,惠威D系喇叭也可达至二欧姆以下。好,让我们来动脑力想象一下;当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给喇叭时,依照欧姆定律,四欧姆的喇叭会比八欧姆的喇叭多流过一倍的电流,因此如果你会计算功率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何一部八欧姆输出一百瓦的晶体后级,在接上四欧姆喇叭时会自动变为二百瓦的道理。&&&&&&&& 可是你先别高兴,以为占到了便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当喇叭的阻抗值一路下降时,后级输出一个固定电压,它流过的电流就会愈来愈大,你确定你的后级能输出这么大的电流吗?你知道喇叭阻抗一路下降的结果到后来就有点像是把喇叭线直接短路的意思,所以阻抗值有时会低至一欧姆的Apogee喇叭被称作后级杀手的原因,你明白了吧!所有的电晶体后级扩大机,其输出电流的能力均有其设计上的限制,超出此范围,机器就要烧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人常说的:后级的功率不用大,但输出电流要大的似是若非的道理。同理,如果有一对喇叭的阻抗很高,像早期15的RogersLS 3/5A,那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岂不自动减半?没错!如果这对喇叭的功率又很低的话,你要它发出高音压来,能不动用高功率扩大机吗?日本扩大机给人的是功率标示很高,但输出电流能力则令人颇有微词,君不见小小一套床头音箱组合动不动就是300W吗?可是KRELL的300W后级你想一个人扛是扛不动的。这种高电压低电流的日本扩大机一遇上现在满街都是的低阻抗喇叭,一下子就脚软了,但是如果碰上高阻抗喇叭,就没问题。接下来来看扩大机的输入阻抗。一般我们常耳闻的说法是:扩大机的输入阻抗是愈高愈好,而输出阻抗是愈低愈好。为什么呢?因为输入阻抗高了,从讯号源来的讯号功率强度就可以不必那么大。这么说也许还有读者不甚了解,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欧姆定律;假如讯源输出一个固定电压,传送往下一级,如果这一级的输入阻抗高,是不是由讯源所提供讯号电流就可以降低?如果输入阻抗非常非常的高,则几乎不会消耗讯号电流(当然还是会有)就可以驱动这一级电路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几乎只要有讯号电压,电路就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对于低输入阻抗的电路呢?就正好相反了,它必须要求讯号能源能提供较为大量的讯号电流,因为在同一个电压下,低输入阻抗会流进较大的讯号电流,如果讯源提供的电流强度不足以满足下一级电路的需求,它就不能完美地驱动下一级电路。而讯源的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讯源的功率了。 &&&&&&&& 另外何谓低输出阻抗呢?它有什么好处呢?通常低输出阻抗被提到地方大半是指前级扩大机的输出阻抗,后级通常是称作输出内阻的。前级的低输出阻抗有几个好处:一般会强调低输出阻抗即表示了它有较大的电流输出能力,容易搭配一些低输入阻抗的器材(后级)。二·低输出阻抗可以驱动长的讯号线及电容量较大的负载,以音响用前级为例:前级的输出阻抗在与讯号线结合后,输出阻抗加上讯号线本身固有的电阻与电容会形成一个RC滤波的网路,当输出阻抗愈高时,则经过讯号线后的讯号,其高频端的滚降点就会越低,反之则愈高。你应该不会希望高频滚降点移进耳朵听得到的音频范围吧?所以遇上电容量大的讯号线,你还是选一部输出阻抗低一点的前级较为保险。这也是为什么每一种讯号线会有不同声音部分原因。&&&&&&& 有了以上大略的说明,你应该可以明白;所谓扩大机输入阻抗愈高愈好,其主要理由即在此一再与其它器材互相搭配时,其匹配性比较高。那么照此说来,我们就把每一部扩大机不论是前级或是后级的输入阻抗都设计得很高,输出阻抗都设计得很低,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吗?让我们再从输入阻抗看起,由于高输入阻抗所需的讯号电流较少,可知连接其上的讯号线中流动的电流比较小,因此对于讯号线品质的要求就可以不必那么高,因为少了一个电流的干扰因素在内,这也是高输入阻抗带来的另一个优点。&&&&&&&& 但是高输入阻抗的优点既然这么多,为什么市面上找得到的高输入阻抗前级或后级寥寥可数呢?让我偷偷问你,你有没有用过收音机?你知道收音机的的讯号是从哪里来的吗?从空中来,你答对了。从空中来,你可知道空中存在有多少的电磁波?多到集合你全家老小的手指头加脚指头都数不完,这些可都不是你想要的音乐讯号哦!当空中的这些电磁波被作用有点像天线的讯号线拾取后,虽然只是一点点的杂讯电压,而一个高输入阻抗电路却能轻易放大(正是其优点),于是乎,当有人抓了一把沙子放进你热腾腾的大卤面时,你还以为是黑胡椒粉呢?这样带杂讯的声音会好听吗,声音清析度·分析力·空间感大打折扣。&&&&&&& 大家懂了吧,前后级搭配与音箱的组合一定要注意阻抗之间的匹配,如果搭配不好就出现“推不动”现象。现在很多人用不带前级输出的入门级次世代功放改造成带前级输出的,你说会出好声吗?(同价位中挡av比不过入门级次世代功放改造成带前级输出加后级功放,因为低挡次av与中档次av前级部分差不多;呵呵.....高挡与独立前级就与中低档差别大了)&&&&&& 再次表达个人观点:若要玩好各种音频,我觉得先搞好模拟部分,所讲的模拟部分是指功放的功率部份、前级放大部分、前后级系统的前级放大部分、后级部份,之后到音箱。这几个条件就像是基础,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发挥DD、DTS、DTSHD、DDHD、LPCM等等各种音频。&&&&&&& 在一些入门级的AV功放,我不见得DTSHD和DDHD有好大的优势。电影院到现在仍是DD、DTS,没有什么次世代,也许电影院的DD、DTS部分参数与家用有别,但主体我想应区别不大。但为何你在电影院看声音也很好呢,关键是模拟部分,在理解次世代音频方面,我并不认为次世代会比非次世代“多”了什么声音,无非是采样频率的不同,音源的压缩度不同而已,5倍的数据量也许仅带来5%-10%的精度变化。问题是你的设备足够还原那差异吗?功率是王道,对于多声道系统来说更加更加的如是。它提升远"超次世代"音频的提升。中低端日系AV机无论是家庭影院还是听立体声,声音不通透,俗一点说,没吃饭,有气无力。用纯后级是在许多方面类似追求大马力引擎的想法,虽然不是随时想飘车,但是马力大的引擎蕴藏充沛的动力,在超车的瞬间爆发,才能满足驾使的快感。大功率后级亦然,在动态对比大的交响乐中,低吟之時要能悠长细腻,高亢之时则要慷慨激昂,如果后级放大器在音乐高潮來临时崩溃了,那可真是煞风景的事,而电影大片的大动态更是如此。&&&&&&&&& 在音箱系统中音箱和后级最保值,好音箱和后级相当于房子可一步到位用几十年;AV前级则不是,寿命比房子装修还短;3-5年就要换。7.1声道还没普及9.1声道 11.2声道以来,HDMI1.3A还没普及HDMI1.4A又来了(支持3D电视等),HD蓝光格式也就是强调无损传输的声音,传输带来的最大优点就是信息量增大,高低频延伸更高更深,失真进一步减小. 但是这只是一方面,我们还强调声音的演奏质感,音乐的感染力.鲜活感.动态等等,中低端日系AV机无论是家庭影院还是听立体声,声音不通透,俗一点说,没吃饭,有气无力。说白了就是功率不够,而多几十瓦功率的更高型号价要贵很多,音响是一个系统要追求平衡,有一套好的音箱和后级等于有一套好基础的空房,至于前级就象房子装修自己看着办;如果家里有一台带7.1输出中高端AV机是不是有另外一种玩法。&&&&&&& 附语:有人问我功放换保险管有用吗?我告诉你有用,什么金.银.合金等保险管我不评价;例如,原本为1/4A Fast blow的换上4A Fastblow。我敢保证,由细丝换上粗丝的音响提升程度,远远超越由1千元电源线换上1万元电源线的效果!何解原厂装勘时只用1/4A保险丝?因为电路的最大 耗流量不超过1/4A,因为它要依规格取得电器安全认证而非为倩声,因为保险丝在耗流量接近满度规格时便先已开始产生限流作用。警告发烧友:任何不按规格而擅自更换较高阻值保险丝的行为,将破坏保修条文,保修立即失效,请注意!!!&&&&&&&& 关于功放与音箱的匹配,说法有很多。生产功放厂商说,功放功率一定要大于音箱功率,这样功放有多余功率储备,声音会好听些;音箱厂商说,音箱功率最好要大点,这样音箱能有较大承受功率,万一系统"回受",这样不至于损坏音箱。作为消费者,却不知道如何是好?根据音频信号的属性,其峰值因子约为10-15DB,从保证音质这个角度来说,功放应在此动态范围内不发生任何限幅情况,即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应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5-8倍,这样的功率配置音质虽然很好,但投资会很大,因此,一般都会把这个功率配比定在1-2倍扬声器单元的额定功率。1-2倍的这个范围也许太空泛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较具体的经验。1.在一些要求较低而投资有限的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码相当于音箱的额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声音不失真。过小的功率配置看起来不会损坏扬声器单元,其实不然。过小的功率极易发生过载削波,产生大量谐波,烧毁高音单元。2.一般工程建议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分最好超过1.5倍,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感。3.要求极高的场地,例如录音室监听,音乐厅等,最理想是音箱功率的两倍匹配。4.功放的阻抗最好和扬声器的阻抗相一致,现在较为高级的功放都有不同的音箱阻抗输出。最后,在匹配完之后,要看看声压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敏度),“灵敏度”才是决定音箱的重要指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保真音响与家庭影院音响器材也大踏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音响市场上品种繁多,品牌琳琅满目。面对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家用功放:Hi-Fi功放与AV功放时,普通消费者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选择哪一款。本文将重点从Hi-Fi功放与AV功放的差别做一论述,以帮你做出选择Hi-Fi是英语Hight-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度保真,它要求音响设备在重放过程中,对声音信号各项指标不失真地放大、处理,以还原声源的本来面貌,强调的是原汁原味,专门用于欣赏音乐:AV功放,顾名思义A(audio)表示音频、音响,V(video)表示音频、图像,因此AV功放是汇集了音频和视频两种信号处理的视听放大器,强调的是声场的氛围,专门用于家庭影院。这两种功放由于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其在技术指标、声场氛围、声道数目、电路设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技术指标不同高保真Hi-Fi功放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输出功率、谐波失真、信噪比、频率范围、额定阻抗和阻尼系数等,尤其强调了谐波失真和信噪比等;而AV功放虽然也有这些技术指标,但更强调了声道隔离度、延迟时间范围、各种声场模式(DSP系统、家用THX系统,杜比AC-3系统)等指标参数,另外AV功放还多了有关视频部分的指标2、声场氛围不同Hi-Fi功放在放声方式上多以高保真为设计目的,讲究原汁原味地放大信号源发出的信号,主要用于欣赏音乐、人声等,追求声音的真实效果。而AV功放在放声方式则是以营造声场为主要设计目的,强调表现声音的方位感,模拟听音环境的气氛,例如电影院、大厅、教堂、体育场、演播室等等 3、放音声道数目不同 Hi-Fi功放在放音时一般为两声道,即放大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并推动左、右两组音箱,构成了立体声的声场。而AV功放则有4-9路,推动多路音箱,从而构成环绕声场,例如:杜比AC-3需5.1声道(左、中、右、左环绕、右环绕、重低音)4、电路设计的不同从电路设计或电路构成上看,两种功放有较大的差别。首先,高保真Hi-Fi功放电路比较简单,信号处理程序少,仅仅是放大电路与切换、调整电路的组合:AV功放比Hi-Fi功放多了解码电路与延时、混响电路等,并且还要负责放大多路信号,因而集成程度高、电路复杂、信号处理程序多。其次,AV功放在电路构成上还有视频电路Hi-Fi功放与AV功放的主要差异,已给您介绍完毕,由于叙述语言较为专业且较为抽象,那么下面我给您详细分析一下,若用AV功放代替Hi-Fi功放会有什么不足呢?1、AV功放在播放大信号声源时底气不足 这一点可从产品说明书中看,AV放大器在双声道状态下的输出功率比在四声道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大。不过,有些厂家说明书标注是一样的,这时,可以选用大动态范围的音乐进行试听,可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这是因为AV功放的总功率消耗大,电源功率储量不富余,而Hi-Fi功放则显得从容不迫 2、AV功放走线多影响音质 AV放大器设置多种视频、音频端口,接入多组音频、视频信号源,造成信号走线多而杂,极易造成信号的相互干扰。尤其是分布电容的存在,对高音频及其谐波的影响最大,使优质信号源原有的丰富高频分量受到衰减或干扰,使听者领略不到高保真的效果3、AV功放的荧光屏也会干扰音质AV功放注重方便的多功能操作,面板上设有大型荧光显示器,使操作直观生动,但荧光屏用低压交流灯丝加热,在脉冲信号的驱动下进行字符显示,将对周围辐射出许多电磁干扰,明显影响音质 AV功放和HI-FI功放的区别主要就是如上一些。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可以在这里给你一二三四的列出很多AV功放和HIFI功放的不同之处,但在实际上,这两种功放的区分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这两种功放的不同之处。于是JS就利用了这点,把AV功放说成是HIFI功放,以此来抬高价格。因此发烧初友在选购功放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商家进行交易,比如天津的HIFI音响平价屋,其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售后服务也很周到,是一家比较值得信赖的HI-FI音响商家谈到这里,你对二者差异是否已心中有数,购买何种功放,你下决心了吗?如果你想要欣赏影视大片,那么选择AV功放无疑,如果你对音乐情有独钟,那么还是选择Hi-Fi功放
AV功放主要频段都是表现在中低频多,HIFI功放要求三段平衡,制造上对元器件都要求很有针对性。能不用的尽量不用。让信号达到高传真状态。
AV功放主要是看大片,Hi-Fi功放主要是欣赏音乐。
&&&&&&&&& 甲类(Class-A)放大器的输出晶体管(或电子管)的工作点在其线性部分中点,不论信号电平如何变化,它从电源取出的电流总是恒室不变,它是低效率的,用作声频放大时由于信号幅度不断变化,其实际效率不可能超过25%,可由单管或推挽工作。甲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无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而且谐波分量中主要是偶次谐波,在听感上低音厚实、中音柔顺温暖、高音清晰利落、层次感好,十分讨人喜欢。但一直因为耗电多,效率低,容易发热和对散热要求高而未能在大功率的放大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器件长期工作于大电流高温下,容易引起可靠和寿命方面的问题,而且整机成本高,所以制造甲类功率放大器出名的厂家,现在已大多停止生产晶体管甲类功率放大器 &&&&&&&&&& 乙类(Class-B)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一对管子中的一只半周期内电流上升,而另一只管子则趋向截止,到另一个半周期,情况相反,由于两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大完整的信号波形。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理论上可达78%,缺点是失真较大&&&&&&&&&& 甲乙类(Cass-AB)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甲类工作,当提高驱动电平时,转为乙类工作。甲乙类放大器的长处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小信号输入时的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效率了增高,虽然失真比甲类大,然而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程式趋向是越来越多的采用高偏流的甲乙类,以减少低电平信号的失真
 &&&&&& 甲类功放的工作方式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完全不存在交越失真(SwitchingDistortion),即使不施用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十分低,因此被称为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但这种设计有利有弊,A类功放放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无讯号时仍有满电流流入,电能全部转为高热量。当讯号电平增加时,有些功率可进入负载,但许多仍转变为热量。
&&&&&&&& 按照使用元器件的不同,功放又有“胆机”电子管功放,“石机”晶体管功放,“IC功放”集成电路功放。 以半导体器件为放大元件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称为石机。这是音响发烧友对晶体管功放的称呼。(晶体是从石头里提炼出的,所以人们称它石机。)甲类功放  石机最初的功放为甲类功放,这类功放的功放管的工作点选在管子的线性放大区,所以就算在没有信号输入的情况下,管子也有较大的电流流过,且其负载是一个输出变压器,在信号较强时由于电流大,输出变压器容易出现磁饱和而产生失真,另外为了防止管子进入非线性区,此类放大器往往都加有较深度的负反馈,所以这种功放电路效率低,动态范围小,且频响特性较差。乙类推挽式功率放大器  对此人们推出了一种乙类推挽式功率放大器, 这类功放电路其功放管工作在乙类状态,即管子的工作点选在微道通状态,两个放大管分别放大信号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然后由输出变压器合成输出。所以流过输出变压器的两组线圈电流方向相反,这就大大地减少了输出变压器的磁饱和现象。另外由于管子工作在乙类状态,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放大器的效率且也大大的提高了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使输出功率大大提高。所以这种功放电路曾流行一时。但人们很快发现,此种功电路由于其功放管工作在乙类工作状态,所以存在小信号交越失真的问题,而且电路需使用两个变压器(一个输出变压器,一个输入变压器),由于变压器是感性负载,所以在整个音频段内,负载特性不均衡,相移失真较严重。OTL的功率放大电路  为此人们又推出了一种称为OTL的功率放大电路。这种电路的形式其实也是一种推挽电路形式,只不过是去掉了两个变压器,用一个电容器和输出负载进行藕合,这样一来大大的改善了功放的频响特性。晶体管构成的功放电路有了质的飞跃,后来人们又改良了此种电路,推出了OCL和BTL电路,这种电路将输出电容也去掉了,放大器与扬声器采取直接耦合方式,直到现在由晶体管组成的功放电路,其结构基本上是OCL电路或BTL电路。OCL电路与OTL电路不同之处是采取了正负电源供电法,从而能将输出电容取消掉。BTL电路是由两个完全独立的功放模块搭建组成,如图C所示。IC1放大输出的信号一部分通过IC2反相输入端,经IC2反相放大输出,负载(扬声器)则接在两放大器输出之间,这样扬声器就获得由IC1和IC2放大相位相差180度的合成信号了。数字功放与模拟功放的不同之处
一、数字功放与D类功放的区别&&&&&&& 常见D类功放(PWM功放)的工作原理:PWM功放只能接受模拟音频信号,用内部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三角波和它进行比较,其结果就是一个脉宽调制信号(PWM),然后将PWM信号放大并还原成模拟音频信号。因此,PWM功放是用脉冲宽度对模拟音频幅度进行模拟的,其信息的传递过程是模拟的、非量化的、非代码性的。并且由于目前器件性能的限制,PWM功放不可能采用太高的采样频率,在性能指标上尚达不到Hi-Fi级的水平。而数字功放采用一些宽度固定的脉冲来数字地量化、编码模拟音频信号,使音频信号的还原更为真实。二、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的区别&&&&&&&&& 数字功放由于工作方式与传统模拟功放完全不同,因此克服了模拟功放固有的一些缺点,并且具备了一些独有的特点。1. 过载能力与功率储备&&&&&&&&& 数字功放电路的过载能力远远高于模拟功放。模拟功放电路分为A类、B类或AB类功率放大电路,正常工作时功放管工作在线性区;当过载后,功放管工作在饱和区,出现谐波失真,失真程度呈指数级增加,音质迅速变坏。而数字功放在功率放大时一直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只要功放管不损坏,失真度不会迅速增加,如图1所示。&&&&&&&& 由于数字功放采用开关放大电路,效率极高,可达75%~90%(模拟功放效率仅为30%~50%),在工作时基本不发热。因此它没有模拟功放的静态电流消耗,所有能量几乎都是为音频输出而储备,加之前后无模拟放大、无负反馈的牵制,故具有更好的“动力”特性,瞬态响应好,“爆棚感”极强。2. 交越失真和失配失真&&&&&&&& 模拟B类功放在过零失真,这是由于晶体管在小电流时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在输出波形正负交叉处的失真(小信号时晶体管会工作在截止区,无电流通过,导致输出严重失真)。而数字功放只工作在开关状态,不会产生交越失真。&&&&&&& 模拟功放存在推挽对管特性不一致而造成输出波形上下不对称的失配失真,因此在设计推挽放大电路时,对功放管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数字功放对开关管的配对无特殊要求,基本上不需要严格的挑选即可使用。3. 功放和扬声器的匹配&&&&&&& 由于模拟功放中的功放管内阻较大,所以在匹配不同阻值的扬声器时,模拟功放电路的工作状态会受到负载(扬声器)大小的影响。而数字功放内阻不超过0.2Ω(开关管的内阻加滤波器内阻),相对于负载(扬声器)的阻值(4~8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存在与扬声器的匹配问题。4. 瞬态互调失真&&&&&&&&& 模拟功放几乎全部采用负反馈电路,以保证其电声指标,在负反馈电路中,为了抑制寄生振荡,采用相位补偿电路,从而会产生瞬态互调失真。数字功放在功率转换上没有采用任何模拟放大反馈电路,从而避免了瞬态互调失真。5. 声像定位&&&&&&&& 对模拟功放来说,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相位差,而且在输出功率不同时,相位失真亦不同。而数字功放采用数字信号放大,使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完全一致,相移为零,因此声像定位准确。6. 升级换代&&&&&&&& 数字功放通过简单地更换开关放大模块即可获得大功率。大功率开关放大模块成本较低,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7. 生产调试&&&&&&&&& 模拟功放存在着各级工作点的调试问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而数字功放大部分为数字电路,一般不需调试即可正常工作,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三、数字功放和“数字化”功放、“数码”功放的区别&&&&&&&&&&& 所谓的“数字化”功放只是在前置级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在模拟音频信号或数字音频信号输入后,采用现有的数字音频处理集成电路,实现一些比如声场处理、数字延时、混响等功能,最后再通过模拟功率放大模块进行音频放大。其典型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其各模块的接口都是采用模拟方式。而数字声场处理模块的大致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图2 数字化功放电路的组成框图&&&&&&&&&&&&&&&&&&&& &图3 数字声场处理模块原理框图&&&&&&&&&&&& 虽然目前各集成电路厂家都推出了数字声场处理、数字卡拉OK和数字杜比解码集成电路。但是由于目前功放大都只能接收模拟音频信号,所以各集成电路的接口也大多是模拟的,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模/数、数/模转换,由此会引入量化噪声,使音质恶化。&&&&&&&&&& 全数字功放除了针对扬声器的接口以外(这是因为目前扬声器都只能接受模拟音频信号),音频信号在功放内部都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处理(包括功率放大);对于模拟音频信号,必须转化成数字信号后才能进行处理。&&&&&&&&&&& 在已经具备数字音频的时代推出数字功放,将可能对音响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分享功放机检修思路和检修技巧
Hi-Fi音响功放电路与AV功放机 放大器常见故障有整机不工作、无声音输出、声音轻、输出噪声大、声音失真、音箱啸叫等故障现象。 下面我介绍各种故障的检修思路与检修技巧。 1、整机不工作 整机不工作的故障表现为通电后放大器无任何显示,各功能键均失效,也无任何声音,像未通电时一样。 检修时首先应检查电源电路。可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头两端的直流电阻值(电源开关应接通),正常时应有数百欧姆的电阻值。若测得阻值偏小许多,且电源变压器严重发热,说明电源变压器的初级回路有局部短路处;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应检查保险丝是否熔断、变压器初级绕组是否开路、电源线与插头之间有无断线。有的机器增加了温度保护装置,在电源变压器的初级回路中接人了温度保险丝(通常安装在电源变压器内部,将变压器外部的绝缘纸去掉即可见到),它损坏后也会使电源变压器初级回路开路。 若电源插头两端阻值正常,可通电测量电源电路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对于采用系统控制微处理器或逻辑控制电路的放大器,应着重检查该控制电路的供电电压(通常为+5V)是否正常。 如无+5V电压,应测量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的输入端电压是否正常,若输人端电压不正常,应检查整流、滤波电路。若7805输入端电压正常,而输出端无十5V电压或电压偏低,可断开负载看+5V电压能否恢复正常。若+5V电压正常,则故障在负载电路;若+5V电压仍不正常,则故障在7805本身。 若系统控制电路的+5V供电电压正常,应再检查微处理器的时钟及复位信号是否正常、键控与显示驱动电路有无损坏。 2、无声音输出 无声故障表现为操作各功能键时,有相应的状态显示,但无信号输出。 检修有保护电路的放大器时,应看开机后保护继电器能否吸合。若继电器无动作,应测量功放电路中点输出电压是否偏移、过流检测电压是否正常。若中点输出电压偏移或过流检测电压异常,说明功率放大电路有故障,应检查正、负电源是否正常。若正、负电压不对称,可将正、负电源的负载电路断开,以判断是电源电路本身不正常还是功放电路有故障所致。若正、负电源正常,应检查功放电路中各放大管有无损坏。 若功放电路中点输出电压和过流检测电压均正常,而保护继电器不吸合,则故障在保护电路,应检查继电器驱动集成电路或驱动管有无损坏、各检测电路是否正常。若继电器触点能吸合,但无声音输出,应先检查扬声器是否正常、继电器触点是否接触良好、静噪电路是否动作。 若上述部分均正常,再用信号干扰法检查故障是在功放后级还是前级电路。用万用表的R×1挡,将红表笔接地,黑表笔快速点触后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若扬声器中有较强的“喀喀”声,说明故障在前级放大电路;若扬声器无反应,则故障在后级放大电路。 对于未采用外设保护电路的集成电路功放电路(通常在集成电路内部有热保护),可先测量其供电电压正常与否。若供电电压正常,再用信号干扰法检查:在功放集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加入直流断续信号,若扬声器有较强的“喀喀”声,说明功放集成电路正常,故障在前级放大电路;若无“喀喀”声,而且检查有关外围元件也正常,则故障在功放集成电路本身。 电子管功放无声音输出,也应先检查其电源,观看灯丝是否亮,管壳温度是否正常。若灯丝不亮,管壳很凉,应检查功放管灯丝及屏极电压正常与否。若电压不正常,再进—步检查电源电路,必要时应断开电源负载电路,以确定是电源电路故障还是负载有短路。若各电压正常,可在音量电位器的中心头加入直流断续干扰信号,若有较强反应,说明后级放大电路正常,故障在前级放大电路;反之,故障在后级放大电路。可分别在推动管的栅极和输入放大管的栅极加入干扰信号,在哪—级加干扰信号无反应,说明该级后面的电路工作不正常。对可疑元件(如电子管)可用代换法检修。 具有杜比环绕声解码功能的AV放大器,若在杜比环绕声状态肘各声道均无声而直通状态下主声道声音正常,在电源电路正常的情况下,通常是杜比环绕声解码电路或系统控制电路工作不正常。若在环绕声和直通模式下各声道均无声,应检查系统控制电路、信号选择电路和总音量控制电路。 3、音轻 所音轻故障,是指音频信号在放大传输过程中,因某个放大级放大量变化或在某个环节被衰减,使放大器的增益下降或输出功率变小。 检修时,首先应检查信号源和音箱是否正常,可用替换的办法来检查。然后检查各类转换开关和控制电位器,看音量能否变大。 若以上各部分均正常,应判断出故障是在前级还是在后级电路。对于某一个声道音轻,可将其前级电路输出的信号交换输入到另一声道的后级电路,若音箱的声音大小不变,则故障在后级电路;反之,故障在前级电路。 后级放大电路造成的音轻,主要有输出功率不足和增益不够两种原因。可用适当加大输入信号(例如将收录机输出给扬声器的信号直接加至后级功放电路的输入端,改变收录机的音量,观察功放输出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若加大输入信号后,输出的声音足够大,说明功放输出功率足够,只是增益降低,应着重检查继电器触点有无接触电阻增大、输入耦合电容容量减小、隔离电阻阻值增大、负反馈电容容量变小或开路、负反馈电阻阻值增大或开路等现象。若加大输入信号后,输出的声音出现失真,音量并无显著增大,说明后级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不足,应先检查放大器的正、负供电电压是否偏低(若只是一个声道音轻,可不必检查电源供电)、功率管或集成电路的性能是否变差、发射极电阻阻值有无变大等。 前级电路中转换开关、电位器所造成的音轻,采用直观检查较易发现,可对其进行清洗或更换。如怀疑某信号耦合电容失效,可用同值电容并联试之;放大管或运放集成电路性能不良,也可用代换法检查。另外,负反馈元件有问题,也会造成电路增益下降。 4、噪声大 放大器的噪声有交流声、爆裂声、感应噪声和白噪声等。 检修时,应先判断噪声来自于前级还是来自于后级电路。可把前、后级的信号连接插头取下,若噪声明显变小,说明故障在前级电路;反之,故障在后级电路。 交流声是指听感低沉、单调而稳定的100Hz交流哼声,主要是电源部分滤波不良所致,应着重检查电源整流、滤波和稳压元件有无损坏。前、后级放大电路电源端的退耦电容虚焊或失效,也会产生一种类似交流声的低频振荡噪声。 感应噪声是成分较复杂且刺耳的交流声,主要是前级电路中的转换开关、电位器接地不良或信号连线屏蔽不良所致。 爆裂声是指间断的“劈啪”、“咔咔”声,在前级电路中,应检查信号输入插头与插座、转换开关、电位器等是否接触不良,耦合电容有无虚焊、漏电等。后级放大电路应检查继电器触点是否氧化、输入耦合电容有无漏电或接触不良。另外,后级电路中的差分输入管或恒流管软击穿,也会产生类似电火花的“咔咔”噪声。 白噪声是指无规则的连续“沙沙”声,通常是由前、后级放大电路中的输入级晶体管、场效应管或运放集成电路的性能不良产生的本底噪声,检修时,可用同规格的元件代换试之。 5、失真 失真故障是某放大级工作点偏移或功放推挽输出级工作不对称所致。检修时,可根据放大器输出功率与失真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具体的故障部位。 电子管放大器若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变小(音轻),应检查是否推挽功放中某一放大管衰老、工作点不对或输出变压器局部短路造成其工作不平衡;若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变大,多是负反馈电路中的电阻变值、电容失效或阴极自生偏压的旁路电容短路所致。 晶体管放大器若失真随着音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应检查推动级某只晶体管的工作点是否偏移(通常发生在无保护电路的功放中)或反馈电路中的电容失真;若无论音量大小均有失真,则故障在前级放大电路,应检查各放大管的工作点有无偏移。 集成电路放大器的工作电压异常或功放集成电路内部损坏,也会造成失真(指无保护电路的机器)。 6、输出啸叫 啸叫故障是电路中存在自激所致,又分为低频啸叫和高频啸叫。 低频啸叫是指频率较低的“噗噗”或“嘟嘟”声,通常是由于电源滤波或退耦不良所致(在啸叫的同时往往还伴有交流声),应检查电源滤波电容、稳压器和退耦电容是否开路或失效,使电源内阻增大。功放集成电路性能不良,也会出现低频啸叫故障,此时集成电路的工作温度会很高。 高频啸叫的频率较高,通常是放大电路中高频消振电容失效或前级运放集成电路性能变差所致。可在后级放大电路的消振电容或退耦电容两端并接小电容来检查。另外,负反馈元件损坏、变值或脱焊时,也会引起高频正反馈而出现高频啸叫。&功率大可以充分发挥音箱的潜力,动态等会好很多,一般音量不超过30%音质是最好的&&& 输出5W的功率就能把落地箱推得比较响了,然而并不是说功放有5W或10W就够了,够响不代表输出功率够了,最起码功放需要有十倍的功率余量,那么这么大的功率余量干什么用呢?那是为了保证输出到扬声器的音频信号不产生消波失真,简单的例子:当你听起伏很大的音乐(大动态音乐),比如交响乐,小信号时并不会产生失真,而突如其来的一个极大信号到来时就需要有相当大的功率输出才不至于失真(功率储备不够的功放在示波器上看最为明显的就是音乐波形的顶端给齐平的切消掉了),所以好的功放没有小功率的,原因在此。&功放类型及分类首先功放的类型可分为一下几种功放:1、纯甲类功率放大器&& 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又称为A类功率放大器(Class A),它是一种完全的线性放大形式的放大器。在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不论有或没有信号都处于常开状态,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功率消耗为热量。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在汽车音响的应用中比较少见,像意大利的Sinfoni高级系列才有这类功率放大器。这是因为纯甲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非常低,通常只有20-30%,音响发烧友们对它的声音表现津津乐道。2、乙类功率放大器&& 乙类功率放大器,也称为B类功率放大器(Class B),它也被称为线性放大器,但是它的工作原理与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完全不同。B类功放在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通常是处于关闭的状态除非有信号输入,也就是说,在正相的信号过来时只有正相通道工作,而负相通道关闭,两个通道绝不会同时工作,因此在没有信号的部分,完全没有功率损失。但是在正负通道开启关闭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跨越失真,特别是在低电平的情况下,所以B类功率放大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保真功率放大器。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实早期许多的汽车音响功放都是B类功放,因为它的效率比较高。3、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也称为AB类功率放大器(Class AB),它是兼容A类与B类功放的优势的一种设计。当没有信号或信号非常小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都常开,这时功率有所损耗,但没有A类功放严重。当信号是正相时,负相通道在信号变强前还是常开的,但信号转强则负通道关闭。当信号是负相时,正负通道的工作刚好相反。AB类功率放大器的缺陷在于会产生交越失真,但是相对于它的效率比以及保真度而言,都优于A类和B类功放,AB类功放也是目前汽车音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计。4、D类功率放大器&& D类放大器与上述A,B或AB类放大器不同,其工作原理基于开关晶体管,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导通或完全截止。两只晶体管不会在同一时刻导通,因此产生的热量很少。这种类型的放大器效率极高(90%左右),在理想情况下可达100%,而相比之下AB类放大器仅能达到78.5%。不过另一方面,开关工作模式也增加了输出信号的失真。D类放大器的电路共分为三级:输入开关级、功率放大级以及输出滤波级。D类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下可以采用脉宽调制(PWM)模式。利用PWM能将音频输入信号转换为高频开关信号,通过一个比较器将音频信号与高频三角波进行比较,当反相端电压高于同相端电压时,输出为低电平;当反相端电压低于同相端电压时,输出为高电平。&& 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导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甲类功放(又称A类)、乙类功放(又称B类)、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和丁类功放(又称D类)。 前级放大器话说前级放大器在音响系统里,前级放大器所发挥的功能并不复杂,它只是负责切换讯源、处理讯号与控制音量,这就是音乐信息在进入后级前的最后一道处理程序。它的连接位置,介于讯源器材与后级放大器之间,故前级放大器所扮演的角色——负责将讯号整理与调整。设计上,前级放大器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简单的前级只需要具备讯源输入、讯源选择、控制音量便行。换言之,简单的前级只要有一个讯源切换开关和音量电位器,加上一个机箱及输出入端子就成。复 杂的前级集中很多的功能:设计师可以在讯源输入里,针对每一种输入加上一个缓冲电路,以隔绝前级与讯源之间的缓冲接口;讯号经过切换开关之后,则以最复 杂、最严谨的处理方式,进入一个庞大的电路架构,包含缓冲、等化、调整等等步骤,最后再经过另一级缓冲电路,将阻抗降低之后,才连接到输出端子。当然,这 种设计可以使用简单的IC,也可以使用大量晶体管架构电路,想用真空管的话,当然可以在机箱内塞入满满的真空管,外加上电池供电等等额外的设计,只要具备 前级的功能,是没有什么限制的。简单还是复杂?前级放大器的设计形式和用料,像厨师手里的材料一样,可以不同搭配、不同的作法、不同的烹 饪方式、泡制出来不同的口味;电子设计师也像厨师一样,当然也可以使用任何电子材料,任意搭配设计与作法,设计制造出一部前级放大器,回放出来的声音的音 色,各有各不同的多种结果。记得80-90年间,Burmester就有一部808,稍后Mark Levinson的Cello出了一部Pallet Suit额,成为复杂前级放大器的典范。Mark Levinson的Cello Suite简单的被动式前级、夸张复杂的全功能型前级我在这里不谈(事实上我在十多年前翻译过一篇Counterpoint的唱放前前级,共享了17枝真空管,夸张复杂之极),我们将焦点集中在标准的前级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架构。前级放大器又称「前置放大器」,通常设定的放大倍率为10倍,故也又称「10倍放大器」,人们简称为「前级」。是 任何器材皆必备的,前级仅使用讯号线输出入,目前市面上的前级采用的输入端子,除了Mark Levinson早期的机型使用Lemo头之外,其的多数是单端的RCA端子,或是平衡的XLR端子。这种三孔插头与数码转换器使用的「AES/EBU」 平衡头完全相同,请留意名称上的差异。XLR、平衡头、Canon头指的是插头身,而「AES/EBU」指的是数字传输的格式;看到前级上XLR头,就 说是「我的前级具有AES/EBU插头」,会闹笑话的。一些欧洲器材偶然会使用特制的输出入端子,Linn、Naim都曾经使用过多孔DIN插头,它们 与平衡头一样,具有负端先接地的功能,因此在未关机的情形下,可以直接拔除讯号线而不会发出杂音,使用单端RCA头的用家绝不可贸然一试。讯 号由输出入端子进入前级之后,利用电路板或隔离讯号线,将讯号引导至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负责切换输入的讯源,透过数个切换开关的搭配使用,也可以控制录音 输出的讯源种类,方便您一边听音乐,同时录制另一讯源的音乐。讯号经过切换开关之后,再进入左右声道平衡控制电位器,音响使用的平衡电位器为特制的MN 型,此种电位器设计特殊,向左边旋转时,左声道的音量维持不变,但右声道则随着角度逐渐衰减,旋钮转至最左边时,右声道恰巧没声音;同理,向右边旋转时, 左声道逐渐降低音量,藉此达到控制左右声道音量的目的。正常的使用之下,并不需要调整左右平衡,因此部份前级逐渐省略这项设计,或者将左右平衡电位器隐藏 于机箱角落,反正它不常用到。经过平衡电位器之后,讯号接着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也使用专用的A型电位器,这种电位器依照对数特性 制造,使旋钮旋转的角度,可以随着耳朵的感受而线性增加。正常使用的音量电位器,应该转至那个角度才属正常?这没有一定的答案,要看整体器材搭配的总增益 而定。音箱效率高、后级增益大者,前级所需负担的放大倍率就得降低,音量开一点点声音就很大了;反之,单增益前级由于放大倍率仅有一倍,因此往往把音量开 到底,仍然还有不够大声的缺憾。正常而言,旋钮位置由九点钟方向至十二点钟方向之间皆正常,转动时也最顺手。讯号经过音量电位器之后,便直接进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有繁有简,设计形式不一。放大电路输出之后,有的前级会设计哑音Mute继电器,藉此控制前级讯号的输出与否,经过Mute开关之后则直接连至输出端子。前级的运作架构就是:输入→讯号切换→左右平衡→音量控制→放大电路→静音开关→输出。主动与被动的差异「主动」(「有源」)的意义在于电路中使用主动组件,主动式前级便是有源前级,是必须插电才能工作的前级。有前级不需要插电的吗?有的,这就是被动式前级。从 电路架构上分析,被动式前级其实就是省略了「放大电路」过程,讯号输入之后,经过讯号切换开关,进入平衡控制(或者将此功能省略),再使用一个音量电位器 控制音量,最后直接输出。就控制音量的角度而言,它仅能衰减而无法放大,就阻抗匹配的功能来说,它也无法扮演缓冲的角色,因此被动式前级是最经济也最直接 的前级。First Sound是最有名的被动式前级之一,内部仅由切换开关与音量控制器组成,由于没有任何主动组件,因此S/N比相当高。Jeff Roland的Synergy也是楚楚之典范主动与被动之间各有哪些优缺点呢?主动 式前级具备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的讯号放大后输出,因此增益绝对充足有余;被动式前级除非使用被动式升压器提升输出电压,否则是永远不可能达成放大的任 务。就缓冲与阻抗匹配的角度来看,主动式前级由于具有主动组件进行讯号放大,因此可以将阻抗特性较高的讯源,转换为较低阻抗的讯号输出,易于驱动后方的后 级线路。这也是被动式前级所望尘莫及的要求。被动式前级充其量只能衰减,在音量全开的情况下,等于讯源直入后级,其中并没有任何缓冲的作用。假如使用升压 器将电压放大,放大之后的结果也必须遵照质、能不变的物理原理,而增加了输出阻抗。因此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被动式前级愿意使用升压器进行电压放大,顶多使用 一颗音量电位器控制音量罢了。既然被动式前级缺点这么多,为何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因 为被动式前级没有放大电路,其讯号通路直接,能够将讯源器材的讯号以最简短的路径直接输出给后级,这就是人们采用被动式前级的初衷。由于不使用主动组件, 因此没有任何的失真、音染、噪声、相位飘移等问题,也由于使用机械开关,因此被动式前级也没有增益频宽积的限制,正常设计的被动式前级可以传输数MHz的 讯号,尤其是噪声以及S/N比规格两项,几乎没有任何主动式前级可以匹敌。各有优缺点吧!只要该前级适用于您的系统,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真空管前级依 照电子材料发展的历史来看,最早发明的电子组件是真空管,隔了数十年之后半导体发明,半导体之中先以锗晶体问市,之后才是硅组件的天下,等到制造硅晶体团 的技术成熟,才有集成电路(IC)的出现。因此前级使用主动组件的过程,是跟随着半导体组件发展的历程而进步的。最早的前级扩大机全部是应用真空管设计, 从电源部份开始,变压器输出交流电压后,便以二极管进行管整流以及管稳压的动作,真空管的整流特性与稳压特性并不理想,因此早期的真空管前级声音普遍也不 理想,哼声中夹带着嘶声噪音,S/N比不高、频宽也不够,不过对于当时而言,这已经是不错的产品了!电子组件不断进步,扩大机的电路水平 也逐步提升,半导体发明之后,以半导体取代部份真空管,效率不高、功能不佳的真空管整流与管稳压,逐渐被半导体组件所取代。体积小、动作稳定的半导体,制 造出了稳定的电源,前级扩大机的性能也提升不少,背景噪音大幅度降低,S/N比马上提高不少,哼声消失了,聆听音乐开始进入更高级的享受。至 目前为止,大部份的真空管扩大机仍然以半导体稳压为主。其实对于声音而言,真空管确实是无可取代的好组件,它的体积虽大,但却有其独特且无法取代的音色, 温暖、醇厚,都是管机常见的特色。坚持使用真空管放大的Audio Research以及Sonic Frontiers,两家的前级几乎全为真空管设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设计师仍然偏好使用半导体进行整流与稳压的工作。真空管的电路架构,早在二十年 前就已经发展完成,差动、串迭、推挽、倒相,无一不在早期的真空管前级中出现。使用相同的组件要达到相同的目标,方法不外乎是那几样,因此对于现代的真空 管设计者而言,电路的创新反而不再是追求的目标,为真空管线路提供一个稳定、干净的电源,搭配质量优秀的被动材料,便能让真空管好好的工作。最后,再藉由 零件的搭配,进行调整声音的工作。有的真空管前级线路很复杂,有的仅使用一支真空管,这其中有什么差别?难道管子越得越多声音就一定越好 吗?这答案当然不一定,目前前级当中真空管使用最多的可能是Sonic Frontiers Line 3,它是Sonic Frontiers最高级的前级,一口气用了12支真空管;而也有不少真空管前级,仅使用一支双三极管进行放大,如Audio Research LS-2。前级使用数量的多寡当然不能表示声音一定好,严谨的态度进行规画与设计,否则真空管的音染、失真等问题,还没开声就已经难以收拾了。设计者进行 高级器材的规划时,必然考虑到线路架构与其价格的等级分布,即使以相同的理念设计出不同等级的产品,价位高的声音必然要胜过旗下机种。真空管使用多寡与声 音没有绝对的关系,设计者不过将器材设计得更完整严谨,以赢取消费者的信赖罢了。真空管前级的巅峰之作,多年前Audio Research的SP-11以及最近热门的Sonic Frontiers Line 3。Sonic Frontiers喜欢使用精密的半导体稳压,配合真空管放大,声音兼具晶体机的透明度与管机的厚度。混血真空管前级混血前级曾经流行过一阵子,最早Luxman推出了以真空管及晶体管电路的Hybrid线路。混血前级的发展,主要目的在于截长补短,将半导体以及真空管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号召设计。当 半导体组件成熟的运用于音响电路中时,真空管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没有人对于体积庞大的真空管提起兴趣,音响器材不断标榜着全半导体、全晶体管的 设计。但早期的半导体在制造以及线路的构成上,很难避免的会让声音变硬、变冷、甚至于变吵。于是开始有音响迷回头重新寻找管味,原来,音响迷需要的不仅仅 是优异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回放声音的音乐性。真空管比较有音乐性吗?这当然无法论 定,但对于当时而言确是不争的事实。Luxman率先把真空管摆入晶体管线路当中,让真空管负责一级的放大,藉由真空管的独特音色,「感化」晶体管的声 音。Audio Research在推出了半导体前级不获好评之后,也重新回头检讨真空管受欢迎的原因。声音,其实才是音响迷注重的焦点;技术,不过是附属的噱头罢了。Audio Research想到,FET与真空管同属于高输入阻抗组件,但FET却拥有真空管难以企及的频宽,但早期的FET声音偏冷,而真空管却洋溢着温暖的气 息,何不将两者的长处融合,于是Audio Research使用FET输入,在输出段加入一支6922真空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LS-2胆石混血前级。LS-2的成功推出,确实为混血前级设计开出一条成功的道路,目前市面上仍有许多混血前级,它们同时拥有高频宽的特性,S/N比与晶体机无异,用家还能自行换管调声,反正只要声音好,殊途也同归。Audio Research喜欢使用半导体与真空管的混血设计,打开内部之后可以发现真空管与晶体管、IC供列于电路板上。晶体管前级晶 体管前级当然不限于场效应晶体管(FET)或双极性晶体管(BJT),晶体管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规格而来的,因此当晶体管制造技术逐渐成熟时,音响的用 料也朝向全晶体管的方向发展。晶体管与真空管的线路架构虽然类似,但却大不相同。晶体管体积小,可以在有限空间的电路板中大量使用,因此可以将线路设计得 更严谨、更精密,不同的晶体管拥有不同的特性,适度的搭配便可以创造极佳的效果。晶体管线路的发展仍然来自于真空管架构,差动是最长使用 的放大方式,单差动、双差动、电流源、达灵顿、串迭等等电路技巧,可以依照设计者的喜好像拼图一般逐步建构,最简单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为单端放大,以一颗或 以两颗晶体管直接放大;也可以利用复杂的架构,缜密且严谨的盖出高塔。Mark Levinson、Cello Encore、Palette以及Krell、Thershold等公司,是最喜好使用大量晶体管制造器材的公司。他们使用晶体管有几个特色:一、数量其多无比,可以使用两颗的绝对不会以一颗解决。二、偏好双极性晶体管,虽然在特性上FET拥有较佳的性能,但也许是习惯加上喜好,一部前级从头到尾几乎全是双极性晶体管。三、 对于电源供应相当讲究,以晶体管为主的稳压线路,其实就可以达到相当优秀的性能,使用低杂音零件所制造出来的直流电源,杂音特性足以与电池相比。但完美之 外还要更完美,Mark Levinson、Cello等设计师,嗜好以多层次稳压,电源从变压器输出之后,以二极管整流,再以电容进行稳压,好戏从这里才开始,利用精密的晶体管 稳压电路,稳压之后再稳压,一连两三次的串联稳压,让电源涟波完全没有发生的机会。近代这几家嗜好以晶体管设计前级扩大机的厂家,也开始 尝试加入FET以及IC的设计,电路架构依旧复杂无比,但声音却拥有极高度的透明感与分辨率,细节多到吓人的地步,却不见古早晶体管生涩的表情。可见,空 凭电路架构与材料种类,并无法推断其声音的绝对表现,过去总有人说:FET的声音较清亮,MOSFET的声音具有真空管味,晶体管生涩没弹性,现在这些说 法已经完全不正确了。Mark Levinson、Krell以及Cello等厂商,酷爱使用大量晶体管堆砌线路,打开机箱一看,尽是满满的电阻与晶体管。 IC前级有 人说6DJ8是为音响而设计的真空管,那么NE5534应该就是第一颗专为音响而设计的IC。1981年对IC设计而言,尚不到发达的年代, Philips的子公司推出了NE5534 IC,宣称特别为音响用途而设计,特点是采用双极性晶体差动输入,低阻抗输出,适合在前级线路中使用。NE5534是一颗运算放大器OPAMP,它将放大 器线路浓缩于一颗八支脚的IC内,只要附加几颗电阻以及防止震荡的电容,就可以构成前级放大器中所需要的放大电路。消息一出确实轰动业界,原本要使用不算 少量零件构成的放大电路,竟然可以使用一颗IC取代,不禁让设计师看了傻眼。不过当时大家普遍不相信IC的声音,总认为它的特性甚差,声音不理想,因此并 没有人愿意真正拿OPAMP来做前级的主要放大组件,除了MBL 6010之外。早期的OPAMP特性确实相当不理想,它的回转率低,杂 音特性不佳,还得依照不同的电路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修正。但现代的IC性能可不能同日语,现代专为音响而设计的OPAMP,具有如FET及真空管高输入阻 抗的优点(具有数M奥姆的输入阻抗,其实比FET还高),同时也有BJT低输出阻抗的优点(可以降至数十奥姆,也比小信号晶体管还低),它的回转率高达数 千V / μs,输出中点电压低不可测。不必加装交连电容也可以直入后级,它的频宽更是惊人,直接拿来放大射频讯号也没问题,价格低廉特性超强,早已经成为音响设计 必备的放大组件。虽然现代的OPAMP特性极佳,但体积却依旧小巧,设计师认为如果一部前级内仅以几颗OP构成,卖得了大钱吗?因此IC 前级的发展不在于声音,而是有没有办法卖高价钱。这世界上肯定没有任何前级比MBL 6010更幸运的了,一部前级仅使用十来颗NE5534 OPAMP,身价却高达六十余万元,德国人确实有一套。MBL 6010与McIntosh C100皆以NE 5534做为主要放大组件,所不同的是,mbl 6010的线路相当简洁,而McIntosh C100则使用大量OPAMP盖成一部两层楼的作品。 数位前级这是前级发展的新趋势,但碍于技术的研发并不容易,因此能够设计数字前级的厂 家并不多。数字前级意味着控制与放大皆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以前级的功能来说的确不必如此麻烦复杂,但尝新总是发展的原动力。数字前级如何工作?模拟讯号 输入前级之后,利用内部的A / D转换,将模拟讯号转成数字讯号,再依据音量控制器的大小数据,以DSP进行运算,再以数类转换器的技术将计算之后的数字数据转成模拟讯号,再输出至后级 扩大机。如此兜一圈是不是很浪费力气?但Accuphase认为,他们推出DC-300的用意在于宣告,模拟前级他们拥有高完成度的C-290V,为了因 应数字时代的来临,推出复杂处理程序的数字前级正是迈入下一个挑战的开始就两声道的世界而言,数字前级的确多此一举,但 Accuphase其实已经见到了未来。多声道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多声道等于环绕系统,从讯源的解读开始,就必须仰赖高度计算的数字技术,现今每一 部环绕处理器必须使用数字化设计,利用数字技术解出每个声道的讯号之后,再利用模拟的方式进行放大。何不尝试直接以全数字化处理,将译码后的声音数据直接 转换为输出,而省略了前级放大的部份?如此即可达到更直接的效果,对于音质的提升应该有实质的帮助。其实数字前级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 出现了,只不过这些数字前级存在于数类转换器之中。Vimak DS-2000应该是第一部融合数字前级的数类转换器,我们暂且不谈论这部数类转换器的种种设计,光就内部附属的数字前级进行解说。Vimak DS-2000的数位前级是这样的:在DS-2000内部拥有一个高位的DSP运算器,将CD数据以128倍超取样之后,再依据面板上的数字音量控制器, 直接改写数字数据,进而决定DAC芯片的输出。换句话说,DS-2000的讯号输出正是DAC芯片的直接输出,而非经过音量电位器的衰减,它提供了最简洁 路径的设计,也提供了最直接的音质。当然,Vimak的设计者来头可不小,这些数字技术对他来说并不困难,音响世界缺乏了Vimak,让很多数字厂家松了 不少口气!最出名的数位前级是Accuphase DC-300。单增益前级一开头提到,主动式扩大机内部具有放大电路,一般的增益为0至十倍,而被动式前级使用音量电位器衰减,其最大输出即等于输入。也有一种主动式前级,其放大倍率与被动式前级一样,这就是单增益前级。单 增益前级的目的在于:将前级想象成一个缓冲器(Buffer),在英文意义里,Buffer具有隔离、缓冲的作用,亦即不改变讯源器材的信号强度,但以高 输入阻抗接收,以低阻抗输出的观念将讯号送出,因此单增益前级便具有阻抗转换的功能。市面上的单增益前级并不多,最主要原因在于增益往往不足,音量开至最 大依旧意犹未尽,国产厂商交直流工作室推出的Encore前级,正是单增益前级的具体代表。这部前级使用孪生场效应晶体管做输入,以ZTX双极性晶体管做 输出,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特性,由于零件极少,因此S/N比奇高,将音量开至最大,耳朵贴近高音单体听不到任何嘶声,音色通透无染,细节呈现自 然,是一部价格极其便宜音质极其优异的单增益前级。 前级放大器线路越简略就是越理想吗?有非常多的废话谈论前级放大器,因此,现在是该为它澄清的时候了。在理想的环境聆听中,组件数目越少的讯号路径设计,这种放大器可能会越完全真实完美。这就是simple is the best理论。每多用一个组件,会增加一分失真,而开关和音量控制却是主要的罪犯。但是很多好的录音能够达致做到,需要在前面的音调上,帮一个忙,才能消除掉回放时那些声音尖刺、令人聆听起来容易感到疲倦的毛病。这 样一来,就产生了这种情况:音调控制提供精密敏感的的运作(事实上许多高级层次的前级放大器都采用了步进制的电阻选择器取代了常用的电位器)。当你试听一 个放大器,不妨做一个尝试:只使用它附有的低音与高音旋钮控制音量的时候,你会聆听到相应的差异。你应该相对地小的变化。这种现像不单只是发生在聆听摇滚 音乐或流行音乐上,甚至聆听古典音乐的朋友,也会时常想找对一个「左手向下的」在高音上渐减的旋钮,驯化录音天然的顶端。音量控制器已经尽力仍不能令放大器更高声输出——令书架型音箱的低音单元听起来像怪物 Cerwin Vega。请紧记我们提到的附加失真?为了舞会尽兴,将旋钮旋到低音和高音都提高的位置,整个声浪提高了,但失真已经开始吹拍喇叭。两个世界都一起拥有是最好的?既有好音量调控制的前级放大器,又可以直接的音源输出,或设有一个「音量撤离」按钮,当需要时可以将它旁路。但要留意的一点,纯化论者会更甚至这仍然坚持越简单越好。前级放大器与后级放大器输出、输入阻抗匹配前级放大器与后级放大器皆有输出与输入阻抗这项规 格,输出阻抗表示前级或后级放大器讯号输出的内阻,单位是欧姆,输出阻抗越低,就表示该放大器的内阻越低、驱动能力越强。同理,输入阻抗就是前级放大器或 后级放大器对于讯号输入器材时所遇到的阻抗,单位也是欧姆。输入阻抗越高,就表示前端器材可以推得更轻松,同时也可以降低负载效应的影响。每部放大器都有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一般而言,输入阻抗Ri越高越好,输出阻抗Ro越低越好。阻抗匹配理想上前级的输出阻抗越低越好,而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高越好, 这是为了避免负载效应的影响。通常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最好高于前级放大器输出阻抗的十倍以上,这样才能让前级的实力尽量发挥。这就好 比火车头拉车厢的道理是相同的,相同的车厢让不同马力的火车头拉动,轻松程度自然不一样,马力越大(输出阻抗越低)的火车头,拉动重量越轻(输入阻抗越 低)的车厢,自然轻松愉快。 前置放大器在另外一个有关怎样选择前置放大器里的帖子,L版说:「这个时代讲求的是个性! 」的确,挑选前置放大器最重要的是该前置放大器的个性气质。前 级放大器最重视的它的频率响应范围一定要宽阔(5- 35K Hz以上)高频越延伸谐波、泛音、余韵才会丰富,高频不出色,中低频无论多么好,我也不接受,影响了听感。一台好的前级放大器,首先要做到整个声音音域要 平衡,动态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声音解析力十分好,这样声音才会通透,音场的结像自然,乐器隔离度玲珑,尺寸大小才适当。当提出怎样选择前级放 大器需要考虑那些问题时,我忽然想起自己拥有的那 3部前级放大器,是我在无法作出取舍、选一部符合自己的构想的情况下,索性全把它买下来的(当然不是3部前级放大器在同一时间添置的)。这是一个多么笨的 方法!?自己既然这样笨,还有资格继续写这篇文章?要想丰润的声音,中低和低音最难调校,怎样调,利用什么材料,这就看你个人的工夫了。我当年的 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购置了几部前级放大器(Restek的Vector,喜欢它的频域宽,解释能力强,回放出来的声音认真清晰细致,我称它为「燕瘦」;另外 一部称为「环肥」的是Audiolabor的Klar,它回放出来的声音就丰润细腻了,有血有肉,滑不留手,我仿如唐明皇般喜欢杨玉环多于赵飞燕,尤其像 冬天寒冷天气里,它给我带来温暖;不像赵飞燕那般冷若冰霜,我心情燥热时才以她播放,回放出来的声音往往能令自己整个人沉静下来,起安神降燥的特殊功效。 再者,我还有一部ARC SP 11 Mk II,那就专门用来聆听人声的特别措施了,由于接驳繁复,不像我的「燕瘦」「环肥」一部接XLR、另一部接RCA插头输入我的Restek Exponent后级放大器般方便,我只需要在Exponent背板的按钮上将Bal变Unbal,就可以选择「燕瘦」或「环肥」了。这 个例子说明前级放大器对聆听者的偏爱有直接关系,我聆听音乐种类、性质繁多,因此用了多部,其它的发烧朋友,当然要根据自己聆听那一类型的音乐去选择了。 喜欢古典音乐的,当然频率响应范围一定要宽阔(5- 35K Hz以上);以聆听人声为主的音压和频域的要求就可以降低些……总之,要诀还是要多些聆听,还要配合已选好的音箱结合起来聆听,只有这样,回放出来的声音才会是将来自己想聆听到的声音。假如音响器材的前级放大器,能在速度、瞬变、动态、声压等要素,较为真实还原出来的话,就可以冷静的坐下来聆听音乐了,并可以进入音乐优美的境界,欣赏到音乐的内涵而深受感动。玩HiFi 的朋友往往会偏重于调校某些环节,而疏忽其它因素的影响,器材除了要配搭得宜之外,更要有一个好的聆听环境,悉心的调校和使用,才可以达到目的,不会是一 蹴而就的。这些道理相信大部分的发烧友都懂得,但能够顾及全面去玩的朋友毕竟不多。单就器材使用方面,很多发烧友对自己的器材性能都不甚了了,往往因为使 用不当,而将声音不好的原因归究在某些器材身上。结果「玩」HiFi变成了不停地「换」HiFi。我居住的这个小镇里,就有这样一位发烧朋友,玩音响的经 历仅五六年,前后换了不下六套系统了。我说的是「套」,换的是整套!大家猜猜他现在是怎样玩前级放大器的?他现在是以玩CD Wadia 861为讯源(半年前曾玩过一台LP唱盘,弄不出好声音而转让或退回给代理了) ,这部机已经可以直接连接后级放大器了,因为它经已设置了有一个数码式音量遥控器。可是这位发烧友大概慕名或者是嫌Wadia 861数码声音较重,另外连接了一部ARC Reference II 前级放大器,然后连接到每边输出600W的Pass功率放大器,驱动一对Wilson WATT / Puppy 6。钞票原来是可以这样来花的!?大概他认为这样就能将声音真空管化了!前级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般人对前级的理解,以为仅是前级只是用来控制音量的大小和选择讯源的一件器材,对于机上的按钮和设施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对每个按钮的用途也懒得去理解,他们其实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和设计者的心血,没有好好地去发挥它的性能。就 以一部最简单的前级为例,它通常只具备选择讯源和控制大小声的功能,但你不要轻视它,其实声音的好坏,与操作前级是否正确和调校有极大关系。先撇开调校不 谈,就以控制音量旋钮(Volumn)来说,它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音量的大小足以影响到整个系统声音的好坏。我居住的这个小镇里,又有这样的另一位发烧朋 友,他喜欢欣赏鼓声音,招待客人就是鼓声连场,音量旋钮通常都旋至12.00 o’clock 或 13.00 o’clock位置,谁受得了。他不管听什么音乐,都以同一音量去听,以为录音好的自然声音就必然好听。更要命的是他以为大声就是好听,所以不管是听交响 乐,或是单一乐器演奏都用同一音量去听,结果你听到邓丽君的歌喉声如洪钟,娇小的身躯变得像姚明雄伟,小提琴的体积扩大为倍音大提琴,结他的高音像古钢 琴,低音部分像打鼓。当你听到皱起眉头,心中发闷时,他还对你说他的系统的动态如何的劲,歌手是如何的够中气,录音细节是如何多,简直可以把你气得半死! 为什么这些朋友会这样子去听音乐呢?纯粹因为他们少了去聆听音乐会,正统的现场音乐会。当他听过在同一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队,和单一件 乐器演奏时的音量大小,和真正乐器发声时,他会明白到什么叫做声音的比例,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功率功放机电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