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本 第二问s2断开R3与R2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是流过R3 的电荷量

一道高二物理题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一道高二物理题
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不计,R1=10Ω,R2=5Ω,R3=R4=R5=15Ω,开关S1,S2均断开,电容器电容C=2uF,且未带电。
1.若只闭合S1,求通过R5的电荷量.
2.S1闭合足够长的时间后,再闭合S2,求S2闭合后通过R5的电荷量。
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怎么办啊??这个怎么求...
第二问中为什么电容器是与R2并联而不是与R4并联呢?我觉得这两种都行啊...
3A。那么电容两端的电压就是R1两端的电压与R3两端电压之差。U1=0.4*15=6v 所以差值是2V此时电容器两端Q2=C*U 其中U=2V注意开始的时候电容器上面是正下面是负,R3两端电压是6v;(10+5)=0.8A
通过R3 R4的电流是0,对于电容器来说,而现在U1&U2 所以下面是正上面是负因此通过R3的电量应该为Q1+Q2的值。此时通过R1 R2的电流是12&#47,它的两端电压就是6V,所以电容器充电,共充了Q1=C*U的电量,也就是通过R5的电荷量2S2闭合后,电路改变了,变成了R1 R2串联,R3 R4串联,再并联的电路,回路中电流是12/(15+15)=0.4A1现在电容器没有电荷,电容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s1闭合后.8*10=8V
采纳率:56%
故通过R5的电荷量是(12V-6V)*C当S2也合上时,R3与R4串联支路中也有电流通过。当电路稳定后,只有当开关断开合上的瞬间电容两端的电压有变化时才有电荷通过R5 。设电源负极处的电压为0当S1合上后,R1此题求通过R5的电荷量,实际上就是求电容两端电压变化后电容的充放电量,电容上端的电压变为4V。当电路稳定后,电容上端的电压是12V,电容下端的电压是6V,因为在此电路中当电路稳定后R5是没有电荷通过的,R5两端的电压相等、R2中无电流通过,R3与R4串联支路有电流通过
第一问其实是求电容的充电量,有个公式吧,只要知道两端电压。很明显电容两端电压就是加在电阻R3两端的嘛(那个是R3吗,看不太清),第二问假设电容是断路就好了嘛。。老师都讲过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二物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高中物理 第二问s2断开R3与R2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是流过R3 的电荷量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高中物理 第二问s2断开R3与R2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是流过R3 的电荷量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二问s2断开R3与R2串联还是并联”S2断开后,R3与R2自然是串联关系了……C、R2、R3都串联。“为什么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是流过R3 的电荷量”S2断开后,电路变成了E,电容C开始被充电。由于整个电路全都串联、R3、R2的全串联电路、C
采纳率:66%
来自团队:
1)s2断开后R3与R2串联2)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是流过R3 的电荷量是因为:第一问中两开关闭合时R1与R2是串联的,此时电容器和R3串联在一起与R1并联,即充电阶段时电容器和R3的电流相等,放电阶段时R3和电容器还是串联,电流还是相等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20题 B D选项 还有R1 R2 R3三个电阻是怎么连接的 串还是并 高中物理_百度知道
20题 B D选项 还有R1 R2 R3三个电阻是怎么连接的 串还是并 高中物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zhidao/wh%3D600%2C800/sign=9ba2ffeb8ca35a1bf8cd4/0ec8955b3efb45db4f.jpg" esrc="http://c.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c.hiphotos./zhidao/pic/item/0ec8955b3efb45db4f://c<a href="http.baidu
大神 s3闭合的时候 还有电流通过r2 r3吗
不是应该都通过电键吗
s3闭合的时候 还有电流通过r2 r3吗——当然通过,上面不是说了么,闭合电键S3,两个串联与另一个并联。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U2=N1&#47,次级线圈匝数减少,电压减小,正确。初级线圈匝数增加,电阻不变,按欧姆定律电流变小。B,错误。只将S2从4拔向3,R2两端电压变小。C,正确;N2=K,K<1时为升压变压器,总电阻由小变大;次级电压不变,输出功率不变;I1/I2≈N1/N2A,正确,输出功率减少,从而输入功率减少,通过R2的电流变大。只将S3从闭合变为断开,电压增加,电流变小,R1不起作用,电阻不再并联。R3触头上移后电阻增大。D郭敦荣回答:变压器原理公式:U1&#4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15.0V,内阻r=1.0Ω;电阻R1=60Ω,R2=10Ω,R3=20Ω,R4=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 μF,求: (1)接通电键S后,流过电源的电流和R3两端的电压;(2)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求流过R3的电荷量.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闭合电键S后,稳定时外电路总电阻为:总=R1(R2+R3)R1+R2+R3=20Ω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得流过电源的电流为:总+r=57A=0.71A路端电压为为:U=E-Ir=R3两端的电压为:3=UR2+R3R3=20021V=9.5V(2)电路稳定时电容器带电量为:3=9.5×10-4C断开开关后R3和(R1+R2)组成一个并联电路,电流之比为:I3:I12=(R1+R2):R3=(60+10):20=70:20由q=It知,流过R3和(R1+R2)的电荷量之比为:q3:q12=I3:I12=70:20所以流过R3的电荷量为:3=79Q=7.4×10-4C答:(1)接通电键S后,流过电源的电流是0.71A,R3两端的电压是9.5V;(2)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流过R3的电荷量7.4×10-4C.
为您推荐:
(1)闭合电键S后,稳定时没有电流流过R4,此电路相当断路.先求出外电路总电阻,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流过电源的电流,求出路端电压,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求R3两端的电压.(2)闭合电键S后,电容器的电压等于R3电压,求得电容器的带电量.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电容器通过四个电阻放电,电容器相当于电源,R1与R2串联后与R3并联,根据并联电路分流规律求解流过R3的电荷量.
本题考点: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考点点评:
对于电容器,关键求电压.本题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电容器这一路同侧两个电阻的电压之差.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选修3-1
同步导学第 2 章、第 04 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能准备】 1.把几个导体依次 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 。 2.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 接方式叫做 。 3. 电 流 特 点 : 串 联 电 路 各 处 的 电 流 ;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 。 4.电压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 ;并联电路各 部分电压与各支路电压 。 5.电流表: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 Rg, 满偏电流为 Ig, 则满偏电压 Ug= 。 【同步导学】 1.串联电路:把导体依次首尾相连,就组成串联电路。如图(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处处相等 I ? I1 ? I 2 ? I 3 ? ? ? I n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 U1 ? U 2 ? U 3 ? ?+U n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电阻之和 R ? R1 ? R2 ? R3 ? ?+Rn (4)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U U U1 U 2 ? ? ??? n ? I R R1 R2 Rn2. 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并联电路。如图(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 ? U1 ? U 2 ? U 3 ? ? ? U n(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 ? I1 ? I 2 ? I 3 ? ? ? I n(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电阻倒数之和1 1 1 1 1 ? ? ? ? ?+ R R1 R2 R3 Rn用心爱心专心1 (4)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IR ? I1 R1 ? I 2 R2 ? I 3 R3 ? ? ? I n Rn例 1 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 10 Ω 、20 Ω 、30 Ω .现把它们分别按不同方式连接后 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问:在总电路上可获得的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多少?? 解析: 设电源电压为 U.?U 1 ∝ ,当三个电阻串联时,电阻最大,且最大值为 Rmax=R1+R2+R3=60 Ω ,当 R R 60 30 三个电阻并联时,电阻最小,且最小值为 Rmin= Ω= Ω .所以,最大电流与 30 30 11 ? ?1 10 20根据 I= 最小电流之比为I max Rmax 60 ? ? ? 11 I min Rmin 60 / 11?例 2 如图所示,电路由 8 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 R1=12 Ω ,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 得 A、B 间的总电阻为 4 Ω .今将 R1 换成 6 Ω 的电阻,则 A、B 间的总电阻变为多少?(例 2) 解析:设除 R1 外其他七个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R′,则电路化简为下如图所示.?故 RAB=R1 R? R1 ? R?所以,当 R1=12 Ω 时,? 有 4=12 R? 12 ? R?①?当 R1=6 Ω 时,有 RAB=6 R? 6 ? R?②?由①②解得 RAB=3 Ω ? 3.电压表和电流表用心 爱心 专心 2 (1)表头: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 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它有三个特征量:电表的内阻 Rg、满偏电流 Ig、满偏 电压 U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Ug=IgRg (2)电流表 G 改装成电压表? 电流表 G(表头)满偏电流 Ig、内阻 Rg、满偏电压 Ug.如图所示即为电压表的原理图,其中 Rx 为分压电阻,由串联电路特点得:?Ug RgRx=?U ,? Rg ? Rx(n 为量程扩大倍数, n ?U Rg ? Rg =(n-1)Rg? UgU )? Ug改装后的总内阻 RV=Rg+Rx=nRg? (3)电流表 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 如图所示即为电流表的原理图,其中 Rx 为分流电阻.由并联电路特点得:?Rx(I-Ig)=IgRg,Rx=Ig I ? IgRg ?Rg n ?1 ? Rg n(n 为量程扩大倍数, n ?I )? Ig改装后的总内阻 RA=Rg Rx Rg ? Rx例 3 一电压表由电流表 G 与电阻 R 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 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可以加以改正的措施是( )(例 3) A.在 R 上串联一个比 R 小得多的电阻? B.在 R 上串联一个比 R 大得多的电阻? C.在 R 上并联一个比 R 小得多的电阻? D.在 R 上并联一个比 R 大得多的电阻? 解析:电流表 G 上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Ug=IgRg,若要制成最大量程为 Ug 的 n 倍即 nUg 的电压 表,则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 R,且nUg Ug用心?R ? Rg Rg爱心,即 R=(n-1)Rg.若电压表读数比准确值稍专心3 小一些, 说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稍小一些, 也就是电阻 R 的阻值比应串联的分压电阻阻值 稍大一些,所以应稍减小 R 的阻值.为了达到此目的,不可能再串联一个电阻,那样会使总 阻值更大, 也不能在 R 两端并联阻值比 R 小得多的电阻, 那样会使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R 小得 多.如果在 R 上并联一个比 R 大得多的电阻,则并联后的总电阻稍小于 R,所以应选 D. 例 4 如图所示,已知 R1=3kΩ ,R2=6kΩ ,电压表的内阻为 9 kΩ ,当电压表接在 R1 两端 时,读数为 2 V,而当电压表接在 R2 两端时读数为 3.6 V,试求电路两端(AB 间的)的电压和 电阻 R 的阻值.? (例 4) 解析: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与电阻 R1 和 R2 的值均在一个 数量级(kΩ )上, 因此不能按理想电表讨论.当电压表接在 R1 两端时,电路的总电流为?I=所以有:U=U1+I(R2+R) 当电压表接在 R2 两端时,? 电路总电流为?U1 U1 2 2 8 ? ? ? ? (mA)? RV R1 9 3 9①?I′=U 2 U 2 3.6 3.6 =1 (mA)? ? ? ? RV R2 9 6②?所以有:U=U2+I′(R1+R) 将 I 和 I′代入①②两式可解得:? AB 间的电压:? U=13.2 V;? 电阻 R=6.6 kΩ .? 4.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 ).测量电路可有电流表外接或内接两种 I接法,如图甲、乙两种接法都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为?甲图中 R 外=U RR Rx ? x V ? <Rx? I Rx ? RV 1 ? Rx RVU =Rx+RA>Rx? I乙图中 R 内=为减小测量误差,可先将待测电阻的粗约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 Rx《RV用心 爱心 专心4 时,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甲图) ;若 Rx》RA 时,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乙图).? 5.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例 5 用最大阻值为 28 Ω 的滑动变阻器控制一只“6V,3W”灯泡的发光程度,分别把 它们连成限流和分压电路接在 9V 的恒定电压上, 求两种电路中灯泡的电流、 电压调节范围. 解析: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P0 3 ? A=0.5 A? U0 6灯泡的电阻 R0=U0 6 Ω =12 Ω ? ? I 0 0.5(1)连成限流电路有: (如图所示)?Imin=U 9 A=0.225 A? ? R ? R0 12 ? 28(例 5)Imax=I0=0.5 A Umin=IminR0=0.225×12 V=2.7 V? Umax=6 V?故电流调节范围为 0.225 A~0.5 A,电压调节范围为 2.7 V~6 V.? (2)连成分压电路: (如图所示)? Imin=0 A,Imax=0.5 A? Umin=0 V,Umax=U0=6 V? 故电流调节范围为 0 A~0.5 A,电压调节范围为 0 V~6 V.?例 6 如图所示,R1=30Ω ,R2=15Ω ,R3=20Ω ,AB 间电压 U=6V,A 端 -6 为正,电容器电容为 C=2μ F,为使电容器带电荷量达到 Q =2×10 C,应将 R4 的阻值调节到 多大?(例 6) 解:由于 R1 和 R2 串联分压,可知 R1 两端电压一定为 4V,由电容器的电容知:为使 C 的 -6 带电荷量为 2×10 C,其两端电压必须为 1V,所以 R3 的电压可以为 3V 或 5V。因此 R4 应调 节到 20Ω 或 4Ω 。两次电容器上极板分别带负电和正电。 【同步检测】 1.三只阻值相等的电阻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由于某种原因,其中有一只电阻的阻值 发生了变化,导致 RAB>RBC,则可能的原因是( )(第 1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5 A.R1 变小 B.R2 变小 C.R3 变大 D.R3 变小 2.如图电路中的电阻均为 1Ω ,电源电动势 3V,内阻 0.5Ω ,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表, 则此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 ) A.3A 3V B.1.5A 1.5V C.3A 1.5V D.1.5A 3V(第 2 题) 3.电源电压 U=6.0V 内阻为 1.0 ? ,定值电阻 R1=R2=3.0Ω ,R3 为一最大电阻为 6.0Ω 的滑 动变阻器,开关 S 闭合后调整滑动变阻器触点 P 的位置,则路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 )(第 3 题) A.0~0.6V B.0~4.0V C.5.0V~5.4V D.5.0V~6.0V 4.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 G, 分别改装成 0~0.6A 和 0~3A 的电流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 1:1 B.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 5:1 C.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 1:5 D.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 1:1 5.两个定值电阻 R1、R2 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 U 稳定于 12V 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 阻不是远大于 R1、R2 的电压表接在 R1 两端,如图.电压表的示数为 8V,如果他把此电压表 改接在 R2 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 A. 小于 4V B. 等于 4V C. 大于 4V 小于 8V D. 等于或大于 8V用心爱心专心6 (第 5 题) 6.在图中,A. B 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 R 的电路图,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第 6 题) A.A 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B 图的接法叫电流表的内接法 B.A 中 R 测 <R 真,B 中 R 测>R 真 C.A 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就使 R&&Rv,故此法测较小电阻好 D.B 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 R&&RA,故此法测较小大电阻好 7. 图 中 R1=4Ω , R2=9Ω , R3=18Ω 。 通 电 后 经 R1 、 R2 和 R3 的 电 流 之 比 I1 : I2 : I3= ,R1、R2 和 R3 两端的电压之比 U1:U:U3= 。(第 7 题) 8、一电流表 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满刻度电流)为 Ig=50μ A,表头电阻 Rg=1kΩ ,若 改装成量程为 Im=1mA 的电流表,应并联的电阻阻值为 Ω 。若将改装后的电流表 再改装成量程为 Um=10V 的电压表,应再串联一个阻值为 Ω 的电阻。 9. 如图所示是一个双量程电压表,表头是一个内阻 Rg=500Ω ,满刻度电流为 Ig=1A 的毫 安表,现接成量程分别为 10V 和 100V 的两个量程,则所串联的电阻 R1=______Ω , R2=______Ω 。(第 9 题) 10. 图中 U=10V,R1=4Ω ,R2=6Ω ,C=30μ F. (1)闭合开关 S,求稳定后通过 R1 的电流及此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2)然后将开关 S 断开,求这以后流过 R1 的总电荷量.(第 10 题)【综合评价】用心 爱心 专心 7 1. 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断开时,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0.6A,当开关 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 R1:R2 为( )(第 1 题) A.1:2 B.2:1C.2:3D.3:2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阻 R1=10Ω , R2=20Ω , R3=8Ω , 电容器电容 C=2μ F, 恒压 U=12V, ―6 要使电容器带有 4×10 C 的电荷量,变阻器 R 的阻值应调为( ) A.8Ω B.16Ω C.20Ω D.40Ω(第 2 题) 3. 仪器中常用两个阻值不同的可变电阻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一个作粗调, 一个作细调, 这两个变阻器可按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接入电路.已知 R1 阻值较大,R2 阻值较小,则( )(第 3 题) A 甲图中 R1 作粗调用 B 甲图中 R1 作细调用 C 乙图中 R2 作粗调用 D 乙图中 R2 作细调用 4. 一平行板电容器 C,极板是水平放置的,它和三个可变电阻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今有 一质量为 m 的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之间静止不动.要使油滴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第 4 题) A.增大 R1.B.增大 R2.C.增大 R3.D.减小 R2.5.如图所示,P 为一块均匀的半圆形合金片将它按图甲的方式接在 A、B 之间时,测得它 的电阻为 R,若将它按图乙的方式接在 A、B 之间时.这时的电阻应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8 A.RB.2RC.3RD.4R(第 5 题) 6.如图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右移动时,三个 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 )(第 6 题) A.L1 变亮,L2 和 L3 皆变暗 B. L1 变亮, L2 不能确定, L3 变暗 C. L1 变亮, L2 变亮, L3 也变亮 D. L1 变亮, L2 变亮, L3 变暗 7. 在右图四个电路中, 能利用滑动变阻器较好地完成对灯泡分压作用的是 A.如图甲电路 B.如图乙电路 C.如图丙电路 D.如图丁电路 ( )(第 7 题) 8.关于电压表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阻分压的原理,将电流表串联分压电阻改装成的 B.如果要将量程扩大 n 倍,则所串的分压电阻应是电流表内阻的 n 倍 C.用同一表头做成的电压表,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内阻越大 D.当用电压表测某电路两端电压时,测量值总是大于真实值 9. 关于电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利用并联电路中电阻分流的原理,将电流表并联分流电阻改装成的 B.如果要将量程扩大 n 倍,则并联的分流电阻应是电流表内阻的1 倍 nC.电流表的内阻越小,测量值越接近真实值 D.当电流表测某电路的电流,测量值总是大于真实值 10. 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 G,分别改装成 0~3V 和 0~15V 的电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9 A.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 1:1 B.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 1:5 C.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 1:1 D.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 1:5 11. 如图所示,电压表 V1 和 V2 的内阻分别为 3000Ω 和 1500Ω ,R1=R2=500Ω ,如果电压 U 保持不变,S 接通时,比较电压表的读数 U1 和 U2 的大小( )(第 11 题) A.U1&U2 B.U1=U2 C.U1&U2 D.不能确定12.如图所示电路, 电流表 A1 和 A2 为两个相同的毫安表, 当电路两端接某一恒定电压的电 源时,A1 的示数为 3mA,A2 的示数为 2mA.现将 A2 改接在 R2 所在支路上,如图中虚线所示, 再接入原来的恒定电压电源,那么,关于 A1 与 A2 的示数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1 示数增大,A2 示数增大 B.A1 示数增大,A2 示数减小 C.A1 示数增大,A2 示数不一定减小 D.A1 示数不一定增大,A2 示数也不―定增大(第 12 题) 13. 如图中定值电阻 R1 很大,R2 很小,与电流表 G 和开关 S1、S2 组成一个电压、电流两 用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 13 题)用心爱心专心10 A.只闭合 S1 是 ○ VB.只闭合 S2 是○ AC.S1、S2 都断开是 ○ GD.S1、S2 都闭合是 ○ A14.有一个学生在测电灯泡内阻时,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交换,如图所示,将造成 ( ) A.电流表烧坏 B.电压表烧坏 C.灯泡烧坏 D.灯泡不亮(第 14 题) 15.用电流表(内阻约 4Ω )和电压表(内阻约 3kΩ )测量电阻 R 的阻值。分别将图甲和 图乙两种测量电路连到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按照图甲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 的示数是 4.60mA,电压表的示数是 2.50V;按照图乙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 数是 5.00mA,电压表的示数是 2.30V。比较这两次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第 15 题)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543Ω ,且大于 543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543Ω ,且小于 543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460Ω ,且大于 460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460Ω ,且小于 460Ω 16. 三只阻值均为 12Ω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得到的最大阻值是 Ω ,最 小阻值是 Ω。 1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 R1、R2 和 R3 的阻值都是 1Ω ,R4 和 R5 的阻值都是 0.5Ω ,a、b 端输入电压为 5V。当 c、d 端接电流表时,其示数为_______A;当 c、d 端接电压表时,其 示数为_______V。(第 17 题) 18. 三个电阻分别标有“100Ω 、4W”,“125Ω 、8W”,“90Ω 、100W”,若将它们串 联起来,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 若将它们并联起来, 允许加上的最大电压是______. 19.如图所示的调压电路中,输入电压 UAB=200V,R0=150Ω ,其最大允许电流为 4A,当输 出端 ab 开路时,ab 间电压 Uab= V。当输出端接上 R=50Ω 的电阻时,调节 R0,则 ab 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为 V(R 的额定电流大于 4A)。用心爱心专心11 (第 19 题) 2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Ω ,R2=6Ω ,R3=4Ω ,R4=3Ω ,U=2.4V。在 ab 间接一只理 想电压表,它的读数是 ; 如 在 ab 间 接 一 只 理 想 电 流 表 , 它 的 读 数 是 。(第 20 题) 21.一量程为 100μ A 的电流表,内阻为 100Ω ,现串联一个 9900Ω 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 表.该电压表的量程是 V.用它来测量电压,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 电压的大小是 V.(第 21 题) 22. 一个电流表的满刻度电流值 Ig= 0.6A,面板如图所示,那么它每一小格所相应的电 流是 ______mA ,指针现在的电流示数是 ______A 。如果这个量程为 0.6A 的电流表内阻 Rg=60Ω ,要把这个电流表的量程扩大成 3A,那么应该在 Rg 上______联一个电阻 Rs,Rs 的大 小应是______Ω ;并联 Rs 后,测某一电流,指针仍指到如图所示位置,则该电流是______A, 并联 Rs 后,刻度盘上每一小格所代表的电流值是未并联 Rs 前的______倍。(第 22 题) 23.如图所示是一个较复杂电路中的一部分电路, 其中 R1=1Ω , R2=6Ω , R3=2Ω , I1=0.1A, I2=0.2A,则流过电流表 A 的电流大小是______A,方向是由_____点流到______点.(第 23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12 24.一个电流-电压两用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计 G 的量程是 0.001A,内阻是 100Ω ,两 个电阻的阻值是 R1=9900Ω ,R2=1.01Ω . 问:(1)双刀双掷开关接到哪边是电流表,接到哪边是电压表? (2)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各是多大?(第 24 题) 25.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 Rx 时,MN 接在恒定电压上,当 S 接 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 10V,电流表示数为 0.2A;当 S 接 b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 12V,电流表示数为 0.15A,求: (1)为了较准确地测定 Rx,S 应接在哪一点? (2)求 Rx 的真实值(第 25 题) 26.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及代号如下: A.小灯泡 L( 3 V、5Ω ); B.滑动变阻器 R(0 - 10 Ω ,额定电流 1.5A); C.电压表 V1(量程:0 - 3 V,R V =5 kΩ ); D.电压表 V2(量程:0 - 15 V,R V =10 kΩ ); E.电流表 A1(量程:0 - 0.6 A,R A =0.5 Ω ); F.电流表 A2(量程:0 - 3 A,R A =0.1 Ω ); G.铅蓄电池、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中要求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连续地从零调到额定电压。 (1)为了减少误差,实验中应选电压表 ,电流表 ; (2)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采用 法(填“内接”或“外接”); (3)请在图虚线框内按要求设计实验电路图(部分线已画好)(第 26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13 (4)某同学实验后作出的 I -U 图象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象形成的原因 是: 。参考答案: 第四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知能准备】1.首尾 串联 2.并联 3.相等 之和 4.和 相等 5. U g ? I g Rg 【同步检测】1B 2B 3C 4AD 5A 6ABC 7、3:2:1 2:3:3 4 -4 -4 8、52.6Ω 199kΩ 9、 10、1A 1.8×10 C 1.2×10 C 【综合评价】1、A 2AD 3AC 4CD 5D 6D 7C 8AC 9AC 10C 11A 12B 13D 14 D 15B 16、36Ω 4Ω 17、1A, 5/3V 18、0.2A,20V 19、200V 66.7V~200V 20、1.8V 0.667A 21、1 , 0.84 22、20,0.34,并,15,1.7,5 23、 0.45;b;a 24、 (1)接到 c,d 上(或左边)是电流表;接到 a,b 上(或右边)是电压表.(2)0.1A,10V. 25、b,70Ω 26、((1) C ; E (2) 外接 (3)电路图如图所示(要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流表采用外接法)(4)其形成原因是: 电压、电流的增大,使小灯泡温度升高,灯丝电阻率(或电阻) 增大。用心爱心专心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