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说说英特尔的CPU多线程提高效率能提高多少性

懂电脑的人说说这配置怎么样?? CPU:四代酷睿Intel I7 4770 四核 八线程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懂电脑的人说说这配置怎么样?? CPU:四代酷睿Intel I7 4770 四核 八线程
懂电脑的人说说这配置怎么样??
CPU:四代酷睿Intel I7 4770 四核 八线程
风扇:超频3 黄海静音风扇 内存:金士顿Kingston 8GB骇客神条 DDR3 1600
硬盘:希捷Seagate 1TB 7200转 16M SATAⅢ
主板:技嘉GA-Z97-HD3 显卡:七彩虹IGAMEGTX650 烈焰战神U ...
我有更好的答案
属于高配了,玩游戏无压力,唯一不好的是硬盘,建议买个英特尔SSD硬盘做系统盘和游戏盘。
这配置大概多少钱?
不带显视器在五千多元。
采纳率:17%
很不错了加一个SSD固态硬盘就完美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2012年8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2年7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14年8月 高性能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3年11月 高性能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12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11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10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9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8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7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6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5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4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3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2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2年1月 Java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大家说说现在CPU超线程技术有用吗?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大家说说现在CPU超线程技术有用吗?
大家说说现在CPU超线程技术有用吗?我认为就是一个纯粹一个鸡肋,咱就说2500K和2600K的差距,性能估计也就在15%吧,如果要是2500K 8兆缓存和3.4G频率,不超频性能估计会一样,前几年,奔腾2.4C 2.8E都支持超线程,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人骂INTEL,难道现在会比那时...
估计就像虚拟机差不多,虚拟出来的线程,实际作用不大,比2500K多了4个,性能根本没多多少4核心8线程,难道线程必须是核心的两倍吗。就不能出4核心12线程吗,一个核两个线程,或者3个线程2600K 8个线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而超线程技术就是指通过硬件指令让CPU可以同时执行两条指令甚至多条指令,从而达到提升CPU效率,这里有两个历史因素,甚至会比单线程CPU要低(因为虽然另一个芯片没有工作,但是还是占用了一定的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有那么多人骂的原因。再说说现在:超线程技术实际上是应对使用方法的超线程和多通道其实有着基于相同理论的特点,而多线程CPU在处理单线程软件时,速度和单线程CPU差不多。第二条因素就是当初绝大部分都是单线程软件,说白了是根本无法支持多线程CPU,末了还放了一张CD听,除去显卡内存方面的制约,8线程要比4线程效率很多。第一条因素就是加载多线程技术的P4 CPU要比无多线程技术的P4要大!很多人没有注意,然后买回家后发现主板无法安装,所以INTEL就另辟蹊径,将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就好比你的左右手,单线程就是你只用右手工作;内存调取速度 提升这些东西所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你玩游戏的同时开了一个电影,而超线程就是你左右手一起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核心的闲置性能。而为什么会出现超线程技术呢:在P4年代,受到工艺制约,然后又在顺便搞图形设计,体现在你开的程序越多,他发挥作用就越大,假如你只运行一个程序,比如玩一个游戏,或者看一部电影,或者搞一个设计。那超线程技术的8线程和4线程没有过大区别,外频/前端总线&#47。所以超线程技术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呢:为什么当初推出多线程会被人骂,先说说超线程技术:因为CPU(特别是多核CPU)执行指令时一次只能执行一条指令
采纳率:35%
“如果你玩游戏的同时开了一个电影,然后又在顺便搞图形设计,末了还放了一张CD听”从这句话看,超线程真的是没用处,因为超线程的确是给超人用的,我们都是普通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所以你想指望着超线程能真正的四核变八核。因为毕竟是利用核心空闲的运算资源虚拟出来的逻辑核心,超线程才有意义,只有在核心有空闲资源可用的时候。至于一个核心虚拟出更多的线程(更多的逻辑核心)、多线程优化都很差、很不成熟。至于奔四时代,无论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怎么可能?能有15%的闲置资源可调用就不错了。这也是某些高密度运算任务,一个核心两个线程,应该是比较平衡的结果,因此超线程技术对挖掘CPU运算潜力还是有帮助的,那个时期的超线程自然就觉得无用武之地甚至起反作用。连AMD都开始重视超线程了,将其加入Ryzen,这充分的说明了其价值,将CPU各个核心运算资源榨的很干净的时候,超线程技术毫无用处、同频i5和i7无区别的原因。但,毕竟很少有软件会将所有核心都压榨干净,这无需怀疑,对多核,从技术将当然可以做到,问题是这样做会增加CPU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良品率,对性能的提升不见得更好。目前有总比没有强吧。超线程技术对于多线程应用环境还是有助益的
运行多任务处理,就显现出差距了!
只是所谓的充分利用核心发挥全部性能而已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pu超线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讲个故事,说说睿频、超线程、超频的一些事……
6425浏览 / 72回复
xman1026 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50经验:小白必看帖
系列贴:“说说显卡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INTEL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AMD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操作系统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频率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图像与分辨率的一些事”地址
系列贴:“说说薄膜键盘的分类和与小霸王学习机渊源的一些事”地址
技术关联贴:
开启关闭HT超线程功能,对网络游戏《永恒之塔》的功效测试睿频是INTEL 处理器根据运算需求和线程分配自动给运算单元提供提升主频的自动超频方式,这个提升主频的原理就是给某一个,或某几个,或所有物理核心单元多加几个预定范围之内的有限倍频而已。睿频在你没有人为调节倍频时,它是自动打开的。在你人为超频CPU,直接调置倍频时,睿频就没有了。睿频就是自动调倍频,而超频则是人为调倍频,不可能两种情况都存在。如下图,倍频发生人为变动,不论是人为手动加一个倍频(下图是从32加到33)还是加很多倍频大幅度实现主频提升,所有物理核的频率完全相同:人为手动超频CPU是对所有物理核心的同步提速,而睿频则在遇到需要多线程的程序,自动超频全部核心增加2-3个左右的倍频。比如原始是 3.2G 的默认主频,倍频32 ,则所有核心倍频增加到 2后,变为 34倍频,就是 100X 34= 3.4G 需要双核心的程序,关闭另两个核心自动增加3-4个倍频,比如原始是 3.2G 默频,倍频32 ,有四个物理核,则其它两个核心喝茶闲置,工作中的两个核倍频加到3,变为 35倍频,就是 100X35=3.5G单核心的程序 关闭另外3个核心自动增加4-6个倍频。比如原始是 3.2G 默频,倍频32 ,有四个物理核,则三个核心喝茶,所用到的仅有的一个物理核倍频加到4,变为 36倍频,主频就上到了 100X36=3.6G以下BIOS界面是反映 E3-1230 的睿频,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第一个核是 3.592G ,这等同于 3.6G,其它三个核是 3.492G,等同于 3.5G:睿频的提速相当于在有限的资源内,尽可能降低其它暂时用不上的运算内核的速度,给利用到的工作单元尽可能高的主频。而我们大多数的常用软件并不是多线程的,睿频的出现是一种尽可能合理分配中央处理器运算效率的技术手段,说白了就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CPU都拿出精神最饱满的一面来应对工作。睿频+超线程=无敌?HT超线程技术的支持者们所坚定的态度就是:一个物理核心,可以分出两个线程运算单元,当物理核心主频随着倍频自动增加的提升后,包括HT 在内所有的运算单元,都是相对默认主频有所提升的。但是有些HT粉丝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里说到的提升,仍然围绕着物理核心的主频频率说事。好吧,跃跃欲喷老饭开始说话自相矛盾的朋友请你们静下心来,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HT超线程虚拟单元并非相当于物理核性能的100%,因为HT再怎么NB也不会凭空多出来一个100%等同于完整物理核心性能的运算单元。它只不过把物理核心相对的空闲给充分利用了。当我们在看到超线程+睿频的八个表格全部高占用时,此时的物理核心执行效率要比没有HT的I5纯四核要高的多,因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就是效率不高,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物理核全部充分利用上。当多线程密集运算需求量较大,四核HT处理器的八个线程都调用到时,假设所有物理核主频都在 3.5G ,那么包括HT的虚拟核心也是以这个主频工作的,这样的运算能力是很强的。从最理想的角度来说,I5 超到 4.5G 后,是四个物理核四个线程运算单元以 4.5G 的主频在工作,但运算效率并非100%。而 E3 在全负载工作时,睿频加到3个倍频,则是八个线程运算单元把四个物理内核的执行周期几乎100%的都利用到了,并且以物理核的 3.5G 主频进行工作,你会认为哪个更有效率?HT是把CPU的空闲利用上了,只是在CPU的内部需要一个原本针对一个物理核的排队数据流向的再次分配动作。之前说 HT 打开后会拖慢CPU速度,就是指在这里产生了数据分配动作的延迟(线程指令计数器、线程状态寄存器、线程寄存器资源分配),也可以理解为P4时代的软件、芯片组、驱动甚至操作系统并没有同步跟上线程的分配。这个看上去似有似无的延迟周期是超线程技术生来就俱有的,目前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来给此事做个定义。请放心,INTEL 比我们用户更着急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CPU本身来说,它的影响是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就象 MMX 技术,谁能说开了这个指令,CPU自身就产生出一个莫虚有的延迟呢?
在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资料中,数据的分配周期只具有上限,不可能无休止增大(这要看微软的线程调度效率是否达到了让INTEL 兴奋的 G点),也就意味着这个周期可以减少、甚至在未来CPU构架技术更为先进时能够完全消除。我们目前看到的HT超线程功能的打开或关闭,是在主板BIOS下激活的,而不是软件激活,HT是CPU的内部功能,软件影响HT的拖滞很小,除非软件设计很脑残,或者软件的开发很原始。与以往支持 HT 超线程的CPU所不同的是,INTEL 给 I7 / E3 们提升了数据带宽后,也增大了三缓。这在第一代 P4 HT 处理器中是看不到或是局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的。
微软在Windows7之前的系统当中,对于多核心处理器的支持并不能说非常完美,以Vista或XP为例,只有特定软件优化之后才能充分利用多核心的效能,而且设计的时候最高只考虑了四核心设计。什么是特定软件优化?就是几个线程的CPU来跑几个线程的软件,这样我们暂且可以叫做资源的最佳利用效率。
对于其本身就是单线程的任务,7系统还不会自作多情的把闲置的几个运算单元都用上,用多线程的热情去贴单线程的冷屁股:
SUPER PI 本来就是一个单线程的任务进程,7 系统并没有因为它是单线程的,只用到一个线程运算,而自动调用其它运算单元使其不至于喝茶。单线程就是单线程。尽管 SP 也能表现出单核运算的最大效率,但 7 系统无法从根本上给它为了减轻单核的压力让其它核或运算单元一起协同。因为这个应用软件本身就是只是一个单线程任务。
操作系统对多核处理器支持的缺失,无疑会造成多核处理器运算效能的下降。与游戏相同,如果系统提供了对多核处理器的有效支持,那么每个核心将会分担运算任务,大大减少CPU的负担,而如果没有提供相应的优化,那么将由单个或部分核心运算数据,其他核心将闲置,浪费了多核CPU的资源。这里所提到的“优化”,不是软件线程调用和CPU能提供多少线程之间的分别对应!而HT 超线程技术,并不是仅仅只提供了多个虚拟的逻辑单元那么单一。在INTEL和AMD的产品蓝图中,多核多线程的产品已经成为前进的固定路线,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不支持对多核性能的发挥就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无法完整的利用CPU核心性能使得强大的CPU资源被白白的浪费掉。在操作系统中,在7系统问世之前只有Server2008支持最完 善,不过作为服务器系统,对于娱乐项目的支持却显得非常苍白,所以急需Windows7中加入完善的多核心超线程技术支持。Windows7 确实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设计时它就被加入了完整的多核 CPU 支持计划,并对多核心超线程处理器再度强化,多核心计算和优化分配能力将更强。据微软首席工程师Steven Sinofsky的说法,Windows7能够最多支持 256 个核心CPU并行工作,并将所有的性能潜力发挥到极致。这对于发展中的多核超线程CPU来说无疑提供了超前的技术支持,即使在数年后也不会因为无法支持更多核心的 CPU 而造成资源浪费。
在NC没有明确表态前,我也不认为 AION 支持超线程或支持四核,但是来看看启动 AION 的两个截图,也许能说明点什么。进入登录界面:
进入游戏场景:
从7系统的资源监视器中已经看到了 aion.bin 这个进程已经被7系统识别并分配了几十甚至上百个线程,而进程使用的CPU百分比,就是线程对于各运算单元的实际调度占用。这仅仅只是玩家角色较少的场景表现,也可以理解为 AION 基本线程数量的起始点。从这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微软对 WINDOWS 7 对 CPU 资源的调度用心所在。AION 官方并没说支持多核超线程,并不代表 7 系统也是傻子。
好吧,上面一段话太令小白们头大了!我们谈点现实的——片内缓存,即CPU内部缓冲存储器,也有直接叫缓存,洋气点叫CACHE,你反正知道都是一回事就行哒!INTEL 定义的CPU缓存功能分配:一级缓存可分为一级指令缓存和一级数据缓存。一级指令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各类运算指令;一级数据缓存用于暂时存储并向CPU递送运算所需数据,这就是一级缓存的作用。二级缓存就是一级缓存的缓冲器:一级缓存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级缓存的作用就是存储那些CPU处理时需要用到、一级缓存又无法存储的数据。三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无论是二级缓存、三级缓存还是内存都不能存储处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这些指令只能存储在CPU的一级指令缓存中,而余下的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和内存仅用于存储CPU所需数据。I5 指标:一级缓存 4X64K =256K ,各自为每个物理内核提供数据缓存二级缓存 4X256K=1024K=1M ,也各自为每个物理核心提供数据缓存三级缓存 6M ,没有给四个核单独分享,而是四个核共享
E3 指标:一级缓存 4X64K =256K ,各自为每个物理内核提供数据缓存二级缓存 4X256K=1024K=1M ,也各自为每个物理核心提供数据缓存三级缓存 8M ,四核共享(开启HT超线程后,也为所有线程共享)
I7 指标:缓存与E3完全相同,这俩货是一个妈生的
当年的高端P4-641 (支持HT) 现在看上去很可怜:一级缓存 16K&,为物理内核提供数据缓存二级缓存 2M,为物理内核提供数据缓存
多核处理器看其构架是否成熟,主要看CPU片内缓存是否多个运算单元共享。为什么在奔腾D双核和AMD 速龙双核时代,双核处理器的效率不高,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各个核之间没有共享缓存,相当于每个核数据处理完后,再放入内存,再被另一个核读取,这走了弯路。我们来看看第一代双核处理器结构示意:这是 INTEL 奔腾D ,只不过是把两个不具备HT的 P4 核芯做在了一起,可想而知,根本没有共享缓存:
这是 AMD 第一代双核速龙,也就是什么 AMD X2 +/+/7750+ 之流,不过 AMD 是把两个核芯做在了一个基片上,从逻辑层面来看,它与 PD 是一样的,把两个速龙64的单核做在了一起,两大厂家都玩胶水粘贴而已,但在这个时候,双核就是NB的,但没有人说双核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那个时代,INTEL PE5200 刚出世是可以秒掉 AMD 双核全家的,直到 速龙II X 240 的发布,AMD才挽回了一些面子。而从 CORE2 开始,INTEL已经做到了共享缓存。这相当于两个工厂,地理位置相近,为一个项目在生产东西,传统的做法是:从 A 厂拉东西,需要交给 B 厂来做时,必须出A厂大门,上外面的公路,转场到 B厂,而多核CPU片内共享缓存就相当于,在两个工厂之间的直线距离,修了一个直通公路,甚至不用出厂门,打个围墙垫巴垫吧,两个厂的车间就可以直接即时高速共享材料物质。
多核共享缓存为CPU的性能提升插上了翅膀!
在 CORE2 时代的后期,如要CORE2 四核 QUAD 系列,INTEL 依然玩胶水技术,就是把两个双核粘在了一起,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到,双核内部有共享缓存,但两个双核之间是没有真正意义的共享缓存的,这使得需要用到四个核工作时,A组双核数据先丢内存,再由 B组双核把数据从内存中捡回来,这走弯路了,使得这种四核工作效率不高:
我们再来看看 I7(I5与此相同),即使对CPU再怎么不了解,只要你会看懂汉字,会看方框布局,用脚指头也能想得出来,这种四核是真正意义上的在CPU基片之内完成了数据的直接交流分配,使得CPU性能完全提升。三缓的容量越大,数据带宽的提升,使得CPU的数据‘命中范围’和‘命中精度’及线程同步性越强,也容易让四个物理核心真正做到了快速有效:
I7构架这种运算单元之间多线程的数据协同处理,使得 HT 固有的二次分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INTEL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开了HT来让全球的妓术青年们狂喷,而是HT现在建立在共享缓存技术、数据带宽提升的成熟基础上,因此目前的HT超线程运行效率与十年前的P4 相比,你认为它还是一个负面影响、还会在大部分场下拖慢CPU的速度吗? 单线程任务本来就是一个核的事,这种环境下,HT是讨不到便宜的,你就是弄个 I7 3690X 八核12线程的U皇,也不会NB多少。多线程任务是未来的主流。<FONT color=#/I7 的晶元微拍图片:
(超线程从P4时代的暗淡,到CORE2的沉默,到I7的再度重生,与其说INTEL从没有放弃过HT超线程技术的发展,到不如说在 Windows 7系统之前的老系统中均无法有效利用它。还比如其它CPU的功能,如64位指令集,早期的MMX 和 3DNOW技术,都是走在操作系统之前的先行者。直到 AMD 和 INTEL 都在对超线程技术进行力挺时,微软才有了实质性的跟进。要知道在之前的 3Dmax 环境中,开超线程还会死机,PhotoShop 6.1之前的版本,开超线程渲染延迟很高,以至于当时INTEL不得不拉下老脸建议用户关闭超线程。)
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全面的科普资料,请有心于进阶探索的朋友们阅读“世界尽在我脚下”-Intel Core i7 百科全书/?action-viewnews-itemid-133-page-1温馨提示,前九页是精华,第26页是结语,第10页至第25页开始各种炫耀、各种跑分、各种蛋疼的不解释内容,你懂的!
我在之前做过一些视频对比,同样是低密度人少的AION环境,开启超线程+睿频后,CPU占用是比较低的,FPS也平均比关闭这两项也有一定的提升,流畅感几乎一致,但在旋转视角中的卡顿现象两者区别较大。超线程是在复杂运算中起作用,而睿频则自动根据运算需要增加或降低相应运算单元的频率。所以当有人认为波幅不一致就代表CPU利用率不高时,也可以理解为睿频本来不是一个平衡所有核心频率和执行效率的东西。关闭超线程+睿频的波幅表现:波幅一致有个好处,就是在物理核心大幅度超频时,能确保最高的稳定频率工作点。除此用途之外,它并不能代表你的CPU一定被合理的利用上了。因为不论软件的执行原理是复杂,还是简单,它都在这样同步。在确保超频的稳定措施中,一致的工作特性是最好控制的。象 I7 这样的CPU的大幅度超频中,为了使物理核心的工作方式趋于一致化,关闭HT超线程,使物理核不再分神做其它事情,这个是可以有的。同理,I5由于本身不具备HT超线程,因此它就没有 I7这个多余的手序。我们大多数工作中,比如一些运算量要求大的软件,我们都可以看到所有的波幅变化都是近似于同步的,WINDOWS 调度的结果而已。在封闭式环境下,它的效率是建立在高主频基础上的。所以说手动强制CPU的波幅稳定,与 WINDOWS 系统根据线程运算的需求使波幅拉高后的相似同步变化,其实也完全一样。如果能证明这种手动强制的波幅更加有效,那么微软那些开发小组就是纯吃干饭的。假如线程调度不具备可调性和可控性,那么我们手动来实现这个效果也基本上只是一个梦想。所以超频面对默频,你的收获是CPU的主频可以拉到一个非常高的幅度,硬件的潜力可以榨到极致;但是你的损失是,这些自动的、合理的分配硬件资源的智能化管理给抛弃了。如果你的手动结果大于这些负面影响,那么超频才是有优势的。而硬件的潜力有大有小,潜力这个东西并不是正常的范围,而是一厢情愿和臆想天开,要看人品。超上去了这就不是瞎猜,超不上去只能泪奔。打开超线程、关闭睿频、进程优先度设为四个线程高等级优化的波幅表现:
可以看到1、3两个物理核心是高占用,5、7两个物理核心是低占用,超线程完全喝茶,因为只给 AION分配了四个线程单元,所以系统的调用在不考虑后台其它进程影响时,于游戏中是优先前两个物理核的。有些玩家已经指着老王的鼻子嚷到这才是AION支持双核双线程的典型表现(它具体需要多少线程来满足运算需求,在此不是本贴谈论的主要话题,以后有时间再与大家探讨):但是物理核1和3、5和7格子的波幅都是成对相似的,在开启超线程后,每个物理核要分出一个虚拟线程,此时WINDOWS 调度中是优先物理核,再使用虚拟核,而且在物理核中也是优先前两核的,因为此时这样的安排已经让游戏的流畅性得到了保证,所以没必要再让其它核高度同步。Windows 7 的调度器控制效果到有点象睿频的自动提速,两者不同的是,调度分配的是哪几个单元优先工作,睿频则是哪几个核比较忙碌,就给它多加几个倍频提速。蛋疼的感觉来了:象这样的多线程工作环境,不论运算密度是高是低,CPU如果具有 HT功能,却硬要关闭,这不是找抽么? 如果你的CPU没有HT,也不提高主频,却要应对密集的环境,这不卡你都觉得冤。打开超线程+睿频,CPU默认工作,AION进程也按默认优先等级的波幅表现,也可以看作是 Windows 7 根据运算需求的调配结果,因为不超频只能这样才可以维持游戏的最佳流畅度,所以看到这个图,就不要用超频的心态来置疑。如果我们在此时不超频,关闭HT和睿频,那么流畅度完全失效,机器直接卡爆:&说明:一、CPU占用波幅的高低,并不是工作频率的高低,只是系统调度的侧重点不同!二、关闭超线程和睿频后,再对执行的进程实现优先等级的设定,则操作系统对线程单元的智能调度被人为抑制!三、我们所看到的CPU占用波幅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厢情愿,我们可以做到让所有物理核使用率步调一致,但我们不知道CPU在忙些什么,也无法确定这对我们期望看到的软件工作效率是最优化的,因为这样做,打要塞战我们的实测就是甚至卡爆到完全失去游戏操作的控制。超频实现了所有运算单元的一致化提升,睿频讲究的是什么时候需要就提升,什么时候不需要就降低。当关闭超线程+睿频时,波幅确实很吻合,因为大家都在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工作,无所谓什么智能分配运算资源,要上一起上,要闲一起闲。AION它的数据读写、处理都是随机瞬时的,在我的理解中,不可能一味强调运算单元的理想同步性。有些玩家认为,超频=榨干CPU的运算效率,我看不见得,不过是提升了CPU的主频。运算线程的调度是否有效,CPU能否降低和杜绝空闲时段,才会决定CPU的执行效率。速度可以影响效率,但并非等同于效率。这看上去有点哲学了,呵呵,开个玩笑。I5 K超频幅度不大,在多线程应用中是不会对具备超线程的CPU形成压倒性优势的。这不是某种片面对E3的盲目乐观和盲目崇拜。在 WINDOWS 系统上,能真正能发挥出CPU理想的执行效率,再同时寻求超频折腾的快感,理想的四核处理器应该是 I7 K,而不会是 I5 K。至于极限超频需要关闭HT超线程来寻求稳定时,I7 K 也依然比 I5 K 风骚,三缓在那里摆着,这仿佛回归到了 INTEL 几十年来一向以CPU片内缓存的不同来划分产品高、中、低端定位的初始做法。如果想省钱超频,I5 K 则是不二的选择。但是这种省钱,是体现在 I5 K 与 I7 K 的具体零售差价上,其它的东西主板、内存什么的两者折腾的平台代价都一样。但如果认为超频幅度相同的I5与I7是划上等号的、天下无敌的,那就是真正的二了。I5 K 想全面压倒 I7 ,只能是频率需要超的更高。一旦软件对二、三缓的要求较大时,I5 就会露出原形。这不是一个主频至上的时代。I5K的超频应该是建立在快乐的目的基础上,而不是非要证明我能虐谁的目标性基础上。在之前我于网上发现了一个民间娱乐贴,于是各种大神蜂涌爽喷:再来看看 I7 开HT超到4G,与 I5 没有HT,超到 4.5G 的评测对比:
大家都默频, I5 基本上都处于下风。在超到 4.5G 后,I5 的分数在 3DMARK06中以两百多分的“优势”压过了I7,但其它项目依然全部落败,而且 I7 超频幅度还没有 I5 高。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主频并不是CPU性能的标杆,除非对主频特别敏感的软件环境,比如Super PI 这个单线程的软件,在以往的系统中,HT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甚至会拖后腿。如今在7系统下用 I5/I7 默认频率跑单线程,则是看谁的睿频更拉轰。
在主频 I7 较弱的情况下,依然以效率击败了I5,在这个表格中,默认之间的性能差距是比较大的,这里面有睿频和超线程的同步作用。在超频后,则只看超线程。其实这个评测的作者如果加上关闭超线程,我想对比起来会更有意思。以下以 E3 作为参考举例:在双线程运算环境里,超频到 4.5G 的 I5 会有两个物理核心提供了两个线程在执行程序,相当于双核的 4.5G ,而 E3 在执行双线程软件时,睿频加速中倍频最大加到 4个,实现 32+4 = 36X100=3.6G ,在这种情况下,E3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也许只有软件依懒于它8M的三级缓存时才与I5有得一拼,但是三缓在双线程运算下的效率如何,还是要依软件运算需求而定。在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以前 CORE2 PE5400 在大多数情况下与 CORE2 DUO E7300 相比,频率差不多,就是二缓不一样,一个是 2M ,一个是 3M ,E73 也只能在一些大型软件下略微领选,普通应用你根本分不出哪是 54哪是73。单线程工作的效果等同于双线程原理,请类推。而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尽管有支持多线程的软件,也有仅支持双线程、甚至单线程的软件,但是我们使用目前的 WINDOWS 系统,很少有时候让CPU工作于一个“纯”单线程的运算环境当中,WINDOWS 本身就是一个多任务并行的操作系统。即使我们最常见的上网动作,也不过是开网页+开QQ+开音乐,甚至有些下载狂们还在开迅雷和电驴,下载任务也四五个。关于游戏方面的运算环境,有真全屏和假全屏之争,真全屏是一个理想的、近似于自我封闭的运算环境,至少在图像处理界面上来看是这样的。但是在假全屏下,CPU要干的事更多,显卡也增加了处理画面后交给系统,再返回来二次写屏的多余动作。因此假全屏下对CPU的要求就象我前阵子做的试验那样,关闭超线程,人少时CPU占用也达到了一半以上,开启超线程,则CPU占用降低,而且流畅度也得到了提升。真全屏就不一样了。它能在CPU主频提升的基础上,给 CPU提供了一个相对“纯净”的运算环境,使得CPU超频后的执行效率也同步增加,CPU相对来说干其它杂活的份量较轻,也就是占用率在理想状态下会有一定的降低。在画面角色不是很繁杂的情况下,CPU主频提升确实是比开超线程效率要高的,有不少单机游戏,CPU主频提升也使流畅性得到了增强。我最近与其它网友在《永恒之塔》真、假全屏的争议中,有不少人通过某些人士提供的资料,改为真全屏,并且打开、关闭超线程分别做了对比,开启超线程和睿频的实际游戏流畅感依然不错,关闭超线程和睿频则人多直接卡爆。说明了真假全屏至少在我们获得的玩家体验对比中,对CPU的要求是同步的。并不是说真全屏下,无脑超频就能胜过一切,除非你超频幅度达到很NB的高度。但是在网络游戏中,系统对线程的分配和调用,是不局限于游戏的图像引擎在线程数方面限定的,可以说网游脱胎于单机,但又有与单机不同的地方。本坛之前也有高人分析过超线程的原理。在运算需求较大时,超线程暴发出来的运算实力依然是客观提升的,这个提升幅度据INTEL 官方介绍说是默频性能的 30% 左右。睿频+超线程则代表INTEL 未来的处理器研发方向,物理核与虚拟核的线程有效调度是微软未来对操作系统的定义,这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于网络游戏这种随机性的数据处理当中,以不能超频的E3或I7 2600为例,它的性能才会得到发挥。当然说游戏软件优化或成熟,那是另外一回事。在真全屏下,你的CPU超的很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忽略超线程的作用。但如果同样在真全屏下,E3 的超线程工作起来将会更有效率,这不是针对CPU有没有超线程和睿频的问题,而是 CPU的运算性能比假全屏效率更高。I5 超频如此,E3不超频如此,甚至 I3 这样的屌丝级CPU也会在真全屏下感到性能比假全屏有所提升。我们于 AION中目前看到的各种体验或玩家感受来看,不能超频的E3也不见得比能超频的 I5 逊色多少,甚至也有一些即使不玩超频,原来用 3G-3.2G 主频 I5 的用户在更换为支持超线程的E3后,显卡硬盘内存都没怎么动,低帧流畅感比以往提升‘不少’,实现了‘明显流畅许多’的体验(这是某些玩家给我私M的这样介绍他们的感觉,仅供参考)。大家耐心阅读到这里时,会感觉花饭又“偏激”的提到了E3,我觉得它之所以这么受到关注和争议,主要在于睿频、超线程、8M三缓已经展现出目前四核CPU在默认工作状态下比较理想的平衡点。试想一下,没有这些特点的 E3 ,大家还会关注吗?最后还要申明一下我的观点,睿频的作用是明显和有效的,但不是没有止尽、处处NB的,在同构架的CPU大幅度超频时,睿频就会失去光芒。至于超线程,如果你的CPU支持它并且超频也很稳定,为何不打开呢?如果你追求极限的超频幅度,那么HT将会影响你的挑战成绩。如果说以前我们对E3 的争议在于它的种种特性是不是鸡肋,种种风险是不是可以回避,种种不合常理是不是可以推翻,那么本贴就有点向超频挑战的意味了。E3不是十全十美的CPU,在没有其它玩家于相同或相似的主板、内存、硬盘平台上实现普通超频就能对E3的“虐杀“之际,可以斗胆的认为,似乎没有不折腾的第二选择。<FONT color=#/I7时代,E3出现在《永恒之塔》这个变态和脑残的运算环境中,是有屎以来最大的冷笑话。它一方面对超频的传统行为做到了淡定的相处,另一方面又诠释了INTEL这个时期的CPU构架之成功和成熟。其实这么说我个人是感觉有点肉麻的,我都觉得自己有点“枪手”了——尽管真心的坦白,我绝没有从E3获得任何回报和商业利益。而且我在本贴前面一半内容中也是尽可能的回避掉E3这两个让某些人认为可以一喷的字眼。再真心的说,这个CPU没有什么神秘和无敌可言,今天我谈到的睿频、超线程、超频,也是INTEL主流产品中都具备的,并不是E3的独家专利,对于之前买到了不能超频的 I7 的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懊悔。一些争议不过是旧有观念和现实需求的交锋而已。
&本节的结语就是:目前的CPU大幅度超频玩,你会很爽;不超频不折腾,也有够用的选择。期待AMD继续给INTEL制造混乱,逼出INTEL下一代更精彩的处理器。
OK,看到这里,你会有疑问了,因为老饭的“故事”系列今天读起来有些不一样。
说老饭不会超频?很少发超频方面的贴子?所以联想到老饭专门搞一块不能超频的E3混日子?
还是要给大家惊喜的,压轴戏上场:
★★有屎以来最简单、最山寨的CPU手动超频图文教程★★
&如果有高手认为你使用傻瓜一键式超频,甚至WINDOWS 系统下的文艺软件超频很没面子,那么这里只需要你花上三五分钟时间,就会知道手动超频是个神马样子。手动超频不需要看太多的花里胡哨,亲只要找到倍频的调节就行了!主板上的电容电感什么的是它的肉体,BIOS就是主板的思维范围。手动超频必须要与主板的BIOS直接打交道。
妄图一上来就指望超——那是墙煎,某地治安标语说了,墙煎不如瓢仓。这是一种双方自愿配合的愿景,简称河蟹射秽。
谈朋友处对象,也得先了解下BIOS是干什么的,它有哪些可以值得了解的地方。主板的说明书很重要,等同于你上女方家里提亲的时候,对方父母会告诉你她喜欢什么,脾气性格会是什么,爱吃什么(老人家绝不会告诉你人家闺女要吃你的JJ,你妹~~~),你要理解和谅解,初次结婚的,都会过这个坎。所以对于新手学超频,需要详细阅读主板说明书,不懂的术语或英文词条请百度。象一些超频老鸟,就象是二婚、三婚的,对女人没啥感觉了,该啥时候办场子搞正事,甚至直接搬床被子添个枕头就步入正题,带不带套子,嗑不嗑药也胸有成竹,至于九浅一深,直奔G点,潮.吹颜色——那是道行修炼问题。当然你以后熟能生巧了,也会达到这个境界!象高端主板和堆料主板上提供的各种什么节能加速跳线,就象点象在岛国东京涉谷买正版AV,有盘片,有精美包装盒,有华丽说明书介绍女生资料和身平大片史,甚至还有附加赠品如原味内裤、黑丝蕾袜之类的。这些附加功能,对于啥也不会的小白来说很高端,傻瓜式直接享受也很海皮,但如果对于初学手动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关心碟片内容有何精彩之处,也就是直接了当的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能略显麻烦,而且众多的功能他们不会细细研究到头来也许影响超频也说不定。但是对于个别大神或超了三天觉得自己小有成就的家伙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品味问题。你买的正版AV有内附跳蛋的?那绝对相当于华硕或华擎的文艺板子上面送了个无线AP之类的东西。电脑开机时,会有一个启动界面,会停留约三秒钟,如果你在这个时间等待周期内没有按任何键,就进入 WINDOWS 了,要想再次进入主板的BIOS设置,必须再次重新启动电脑:最下面一行提示你:按(DEL键)就可以进入主板BIOS设置  (后面的Q-FLASH代表你也可以在进入之后刷BIOS)按(F9键)就可以查看系统信息按(F12键)就可以自由选择启动的方式,如U盘、指定的硬盘光驱,甚至是网卡等。这只是在有特殊需要时可以跳过BIOS之前设定的启动顺序按(END键)可以直接进入刷主板BIOS功能界面,也有的主板在这里提供了下载BIOS的功能如果不想等待选择,直接按(TAB键)就可以跳出系统启动画面。先找到频率设置的界面再找到CPU的频率设置界面:好吧,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主板、高端/屌丝级型号,差不多都有中文界面了,找到频率设置一项即可。看到倍频没?  (如果你喵的没看到,请查看主板说明书,行货产品全是中文说明书)我这个 CPU  是 E3-1230 (老版本的) 倍频系数是 32CPU主频=倍频系数 X 主板外频那么,现在 E3 的主频就是:3.2GMHZ&&(3200MHZ)=32倍频 X 主板100MHZ外频明白了吧?够简单了吧?OK,看我设置为 33倍频后,CPU主频如何:33X100=3300MHZ&&也就是 3.3G ,上面四个核全是 3.293G,这个频率等同于 3.3G 了。喵的谁说 E3 不能超频? 一点点也是超嘛……带K 的 I5/I7 只不过倍频可以设的更高一些,INTEL 放开了倍频锁定的限制。来对比下超频之前默认工作,32倍频:默认主频3.2G ,睿频3.5G可见超频后是没有睿频的。比如我这个CPU,从 3.2G 超到 3.3G 后做个对比:没超前                    超频后主频 3.2G                   主频 3.3G睿频 3.6G                   睿频=最高主频 仍然是 3.3G 亏大发了亲,如果你超频的幅度不大,这超频后的实际效果还不见得比没超频强多少。再来看 I5 2500K 的指标属性:
它的倍频系数是 33倍,外频依然是 100,那么默认工作状态下就是主板外频100MHZ X 33倍频系数 = 3.3G    介94 2500K 的默认主频。<FON
科普铁,学习了~
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发帖,老饭这篇的量好大
这帖子很好,感谢楼主~~~~
很不错 支持个
文章写不错,支持。
对 第2楼 anpbao521 说:=========================今天更新了对片内缓存及CPU逻辑框图的内容。
感谢关注!
支了个持、、
多谢楼主分享。
太给力了,力顶啊~~~~~~~····
又学到点东西了
这也太给力了吧!这文章要写几天呀?
一个系列讲了三年,呵呵
顶楼主。。。。非常好非常好
看的晕乎乎,压力山大~
写得非常详细的科谱知识哦。不错哦,每读一次就是种学习哦!
深入的了解一下
楼主是事无巨细,该说的都说透了,多谢楼主,是好贴啊!
不错的撒 我的2500K超4.9G的时候加了N次电压··直到1.7V才正常过国际象棋···真他妈雷的U
超4.3G都要1.33V电压
好文,不超频撸过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线程 提高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