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四年了,血糖控制不住怎么办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王立铭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好了,说到现在,相信读者们已经开始理解我们身体里的葡萄糖到底是怎么回事,胰岛素怎么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而胰岛素又是怎么和高血糖扯上关联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么血糖高了又为什么是一件坏事,糖尿病又是怎么导致古希腊医生阿莱泰乌斯描述的那些口渴、多尿、消瘦、在痛苦中死去的症状的呢?
这件事听起来容易理解:但凡是身体里的什么东西,太高了超出合理范围了总是不好的嘛。这个理解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我相信本文的读者们,应该不会满足于这样形而上的粗暴解释吧!
那笔者就试着稍微展开说说。
高血糖带来的消瘦和死亡
高血糖导致消瘦和死亡是容易理解的。
糖尿病意味着身体失去了存储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以备能量不时之需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从饮食中获取的能量除了极少部分被立刻利用起来维持生存,但是绝大多数都白白浪费掉了。从这个角度类比,糖尿病与慢性营养不良和绝食无异,患者如果不经有效治疗,会在极端营养不良中痛苦死去。
营养不良的一个副作用发作的也许会更快更剧烈:人体在极端缺乏糖类的时候会不得已启动程序,消耗体内的脂肪合成酮体(ketone bodies)为大脑紧急提供能量。而酮体合成会导致血液酸化,导致严重的急性疾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重症糖尿病人往往口气有一股浓重的酸臭味,其原因也正是酸中毒。
实际上,如果没有有效治疗,绝大多数糖尿病人面对的,就是这样痛苦的慢性死刑判决。他们的亲朋好友,不得不在绝望和无助中,慢慢看着生命力从他们的身体中抽丝剥茧一般离去,慢慢等待他们的消瘦和死亡。
一型糖尿病患者
年仅11岁的她此时骨瘦如柴,正在静静等候死神的敲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张照片摄于1922年,就在那一年,胰岛素被发现并迅速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这个孩子得救了。(图片来自www.myaadenetwork.org)
高血糖带来的多饮多尿和干渴
而糖尿病带来的多饮多尿和干渴,解释起来要稍微麻烦一点,然而我们的故事后文还要提到这个,因此就多句嘴。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了体外(这也是“糖尿”的来源)。
尿液的产生乃是通过肾脏: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缓慢的流经肾脏,将血液中的“多余”物质(例如尿素、金属离子、还有葡萄糖等等)通过过滤产生尿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很注意节约用水:产生的尿液中的水分会尽可能的被重新吸收利用,只排出高度浓缩的尿液。但是如果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太高,尿液浓缩的功能就大受影响,因此大量宝贵的水分就因此随尿液排出体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经过有效治疗,就会在不断的“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的干渴循环中痛苦挣扎。
糖尿病的并发症
除了这些糖尿病的直接后果之外,如果血糖水平得不到严格控制,高浓度的葡萄糖还会导致更多的附加性后果,也就是所谓糖尿病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原因读者们可以从上文自己思考),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眼部并发症甚至失明,由于长期末梢血管流动性变化带来的糖尿病足病等等。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会带来长期的健康威胁和社会医疗成本的增加,值得引起我们的最高警惕和注意。
糖尿病引发的眼底病变
如右图所示,长期血糖过高会导致晶状体内糖含量随之升高,从而诱发晶状体内蛋白质的缓慢变性、聚集和沉积,可能导致视网膜的一系列相关病变。(图片来自.tw)
好了,看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应该可以合上书本(或者更有可能是关上手机),回忆一下我们积累的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了:
葡萄糖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能量分子;
胰岛素作为血糖减压阀,对于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极其重要;
如果这个减压阀的监测器或是反应器失灵,会导致血糖飙升和糖尿病;
糖尿病除了多饮多尿、消瘦死亡的直接后果,还有一系列很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这种疾病的预防、管控和治疗。
我们掰扯了这么久,从古埃及扯到当下,读者们可能认为,也许糖尿病的治疗也应该其来有自,不需要我们费心伤神了吧?
而事实上,二十世纪中叶胰岛素被发现和用于治疗之前,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上,人类对糖尿病始终束手无策。人类和糖尿病纠葛千年的历史,在绝大多数篇章里,血泪斑斑的写满了人类的痛苦、绝望和失败。
在下文中,就让我们再次从胰岛素开始,讲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的英雄们是怎么样把一个几乎等同于死刑判决的疾病,变成如今可以有效管控的慢性疾病的吧。
敬请期待下文糖尿病:过去、现在和未来(五):小人物和大时代(上)。我们的眼光回到近一个世纪前,跟随人类的英雄们,重走一遍胰岛素破茧而出的历程吧。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普中国”。30岁就得糖尿病,十多年血糖控制得很好,给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30岁就得糖尿病,十多年血糖控制得很好,给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作为糖尿病患者,要不断的打针、吃药,甚至余生不能吃一口糖,我们都不能接受这个病给我们身心带来的折磨。但是,既然碰上了这个疾病,不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的走好这条糖尿病之路。一、糖尿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很多新的糖尿病患者都觉自己无药可救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医学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配合打针吃药还有饮食控制也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血糖。所以它并不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只要得到合理的治疗,糖尿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二、多和糖友一起交流、学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压力变大,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所以身边还是可以碰到糖友的。不妨和他们交个朋友,多沟通、相互学习一下治疗的方法和心得,相互监督和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最直观的就是可以让我们知道在哪买药比较便宜,在哪个医院进行检查可以省钱,哪个医生比较靠谱等,这样就可以在交流当中解决了好多问题。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患者不是专业的医生,在用药打针的用量和次数上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进行。三、糖尿病会让你变得更健康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疑惑,糖尿病怎么会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呢?根本无法根治,更谈不上健康了。其实,换一个思路想,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作息来进行血糖调理和控制,不仅能够让血糖稳定,而且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例如,我对自己的血糖控制非常严格,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但食物的选择尽量多样化,只是控制好量而已,毕竟有些食物多吃对身体无益。随着调整,我们的饮食变得更清淡、健康,将以前的不良饮食习惯和口味抛弃,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作息上,我也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每天准时起床,准时睡觉。这样长期坚持,让我的身体状态要比其他人还好。近几年来更是鲜有感冒发烧的毛病出现,抵抗力得到了增强。四、每天喝点茶水有益身心喝茶是我的生活乐趣,以前喜欢尝试各种茶,如铁观音、普洱等。直到后来,一个朋友介绍我喝天然硒荞子茶,试过之后就再也没喝过其他的茶。首先是口感方面,香醇宜神,带着一股浓郁的麦香,这让我更好的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这个茶可以帮我稳定血糖。这得益与它含有的三种物质,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类黄酮物质芦丁以及D-手性肌醇。硒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而且其抗氧化能力能够预防血管老化,它还有类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血糖。而芦丁则能够改善血管的通畅度和弹性,清洁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而D-手性肌醇则可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让胰岛素更好的调节血糖,进而帮助血糖稳定。这种茶即可以保护血管,又能帮助我控制血糖,可谓是一箭双雕。五、不要觉得命运不公,活着就是幸运的很多糖友都在抱怨得了这个病,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对以后的生活已经失去了热情,有的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想法我能理解,得了糖尿病,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而且还要承受心灵上的压力。回头想想过去的十几年,我在于糖尿病斗争的过程中,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心态的调整吧。我永远都不会放弃希望,就算我的生活要比其他人单调无趣。但我始终认为能活在这世界上,就有它的价值所在,还不如抛下疾病的阴影,努力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健康快乐的面对每天。所以,与其抱怨命运不济,不如勇于面对,不要让糖尿病控制你的命运,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只想要一个拥抱,和一个肩膀来依靠。
作者最新文章52岁
患病4年
近期眼睛模糊,腿无力,越来越严重了,还能控制吗
在现实相关信息中,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少糖尿病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但只要尽早筛查、及早发现,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和眼部护理技术,近90%的糖尿病引发的视力缺损和失明是完全可以得到避免的。
  糖尿病眼病怎样治疗的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首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
在现实相关信息中,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少糖尿病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但只要尽早筛查、及早发现,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和眼部护理技术,近90%的糖尿病引发的视力缺损和失明是完全可以得到避免的。
  糖尿病眼病怎样治疗的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首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饮食调整,多吃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其次:定期查眼底,注意发现视力的变化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专家推荐,控制2型糖尿病并发症饮用金奈玛特选茶,结合中国传统中医学、印度草药学及其他草药学的精华配制的一种草本茶,主要采用两种独特的天然名贵草本金奈玛植物和特选绿茶,香气氤氲、口感醇远,专为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患糖尿病风险较高的人群科学配制而成的一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保健茶!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根据其特点把他定局为消渴病,依据辩证分为上中下三消,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
可以控制的,可以试试我的中药配方。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大家知道,西医知道这是一个胰岛素内分泌代谢缺陷的疾病,治疗的措施就是降糖为目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结果呢没有一个治愈,还把糖尿病人的身体治得个个体虚,更有甚者,过量的使用降糖药(特别是胰岛素)致使引发低血糖失去生命。而相关信息根据其特点把他定局为消渴病,依据辩证分为上中下三消,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肺液干涸,敷布失职,多饮而烦渴不止;邪伤胃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饮,肌肉消瘦;热邪伤肾,肾阴亏虚,精气不足,固摄失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有甜味,或如脂膏。此三者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最后损伤肺、胃、肾阴液,而致成本病。治法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益气养阴,佐以清热;滋阴降火,养阴润燥;温肾滋阴,调补阴阳;健脾温肾,阴阳并调;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切方复杂,并且效果不是十分有效。因为中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慢,特别是像糖尿病这种病,一个方子开下来吃一个3至5帖药不可能马上出现效果,不像西医的降糖药一次就有效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中医治疗糖尿病即使有效果也是非常慢的,抵消了病人治疗这种疾病的治愈信心。所以我想,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重新考虑中医对这种疾病以西医的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临床中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数的糖尿病人都有诸如阳痿、甲状腺结节、痛风等,而往往都是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糖尿病。因此我就从西医的角度来拟方治疗糖尿病,一是降糖药,二是促内分泌特别是促唾液分泌药,再加上抗利尿药共同组方,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组方如下:山茱萸10g,玉竹10g ,生地黄 30g ,知母10g ,荔枝核15g(捣碎),橄榄(青果)10g(用鲜橄榄好点),石斛10g,肉苁蓉10g,玄参10g ,益智仁10g,沙苑子10g ,补骨脂10g ,桑白皮10g ,杜仲10g,巴戟天10g ,制附片6g(引火归元)。一天一剂,每剂煎三次分服。连服10天,测血糖对照效果。
糖尿病有个并发症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有眼底血管、视神经病变等。这些都可以影响视力的。像你现在只能用些活血化淤的中成药,营养神经的药物等...
1.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在DR患者的治疗倍受争议。但DRS(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不会加...
转诊糖尿病科
1、远方凝视:
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
重症肌无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