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际,试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中国化

2014考研毛概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题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014考研毛概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题
  【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改革开放30年余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4.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的思想成果有(&&&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因此,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答案。选项A党的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选项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并独立自主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选项D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BCD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都是八十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内含于选项A中。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十七大新提法。选项A正确。选项BCD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一,但概括都不全面。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选项ACD为正确答案。B项为干扰项。
  2.【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因此A选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因此B选项正确。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因此C选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并不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现成发展模式,因此D选项错误。
  3.【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连接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经过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合,毛泽东思想成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革命和建设。因此,排除选项B。选项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故不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应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4.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选项ABC均正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所以选项D不选。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不支持Flash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
我的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
王伟光、李君如
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上来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主持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王校长您好,首先请您为我们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伟光: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然讲到这里,首先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叫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的党。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中国的近现代史来看,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就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受着三座大山的沉重压力。中国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据历史学家现在统计,康乾盛世时期我们的GDP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当然那个时候不讲GDP,是后来历史学家统计的。从康乾盛世以后,由于我们奉行闭关锁国这种封闭的政策,我们落后了。到了鸦片战争我们被八国联军侵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所以西方人把我们叫做“东亚病夫”,在上海的虹口公园曾经挂一个牌子叫华人与狗不能进,所以中国人是受到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
这时中国一切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想恢复中华民族的辉煌,提出了一系列解救中国的办法,比如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后来的洋务运动,还有戊戌变法,最后发展到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叫辛亥革命。这些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主富强和发展的问题。
毛主席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当中国人民在痛苦中,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十月革命的成功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领导人民起来革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党1921年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既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呢?有两种态度是根本错误的,一种态度是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里边包括经验主义的态度,就是认为还是靠经验,否定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有一种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做指导思想,应该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作指导。再一种错误的态度,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叫主观主义的,教条主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原封不动的搬到中国来,硬套中国革命的实际,这就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斯大林有一句话叫“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时间变了,地点变了,条件变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应该不断创新”。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那么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代所揭示的一般真理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他对这个时代所做的很多具体结论,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这种特殊的国情和条件下所产生出来的,他是分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而得出的一般结论和具体结论,他的一般结论是正确的,他的具体结论也有国别的界限。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果离开了国别,离开了时间,离开了具体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就会给我们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的灾难。
那么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对革命造成危害的不是那些不懂马克思主义,而恰恰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的,而对革命带来极大的损失。我们前几年放《长征》这部电影,就讲到了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给当时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他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硬套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上,比如说俄国革命,搞社会主义,靠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但是列宁所领导的俄国革命,从俄国的具体条件出发,采取了先搞中心城市暴动,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然后再解决农村问题,这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但是如果把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硬搬到中国就会危害中国革命的发展,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也提出来,先攻打大城市,走这样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完全照搬的道路,结果中国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中央根据地损失百分之百,中央红军损失百分之九十,所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损害。
刚才我讲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完全错误的态度影响了中国革命,也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危害。所以,结论是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行,但是,让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脱离了具体国情,变成教条,照抄照搬也不行。所以,这样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所属的时代特点结合在一起,变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原理,也就是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换句话说,用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所处的时代,来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得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所以,只有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才能够彻底地解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问题。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经验来讲,这是一条根本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主持人:王校长,刚才您谈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您能不能为我们解答第二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这个产物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从1921年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在这80多年的历程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前进,在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也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不断发展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一个发展、创新的过程。
在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
第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夺取了全国政权,这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代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和平恢复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6年,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文明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同志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学习的好的思想,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带来了一些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是取得了成功,但是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是失误的。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搞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建设的问题,总体思路是有问题的。所以毛泽东同志并没有解决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直至文化大革命,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第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际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总结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时代的教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初步地、系统地第一次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代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所以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以我们把邓小平理论就叫做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第三,邓小平同志去世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事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思想,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在国情、党情、世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第三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成果,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一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发展,它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来的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呢?因为它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执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同志“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什么,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就发展的战略,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方式,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所以说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认识,对执政党执政任务的认识都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事业,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思想,这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所提出的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主持人:最后想请您解答一下,怎样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解决在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上。这就提出了一定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刚才我讲到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是重视理论创新的党。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成立,我们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这说明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我们理论指导就一定要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加以指导。因为时代、条件发生变化了,我们的理论指导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既然提出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问题,这就产生了用马克思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干部头脑的问题,因为理论指导必须靠各级领导干部加以贯彻落实。所以毛主席有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当我们党把创新的理论确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批坚信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干部队伍。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武装我党各级领导干部,这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当前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干部头脑,来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这样就产生学风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学风来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我们党有一个光荣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传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也可以说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所学的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推动工作,武装头脑,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讲,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提出了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的目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就是要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实践。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毛泽东讲要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有的放矢就是一定要把箭射在靶上。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就是有的放矢,理论是箭,的就是靶。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去射我们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只说理论好,就是不把箭射到靶上,那一点用都没有。因此当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干部头脑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两个实际:
一、联系工作实际,工作实际就是客观实际,就是改造客观世界。
(一)、要联系全党、全国、全军的大局的工作实际,我们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工作,但是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来考虑问题,因此我们联系实际首先是联系全党、全国、全军的大局的工作实际,这是一个工作实际。
(二)、是要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因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担任着重要的领导任务,我们不仅要联系全党的工作实际,同时我们还要从全党的工作实际的角度来看我们具体部门、具体地区、具体单位的工作实际。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把理论武装工作,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工作,同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在一起,解决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叫做联系两个工作实际,这两个工作实际加在一起就是客观世界,客观实际。
二、改造主观世界。也是就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改造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使我们的主观世界符合客观规律,学习的目的这是一个重要目的。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主要是联系两个主观实际:
(一)、是联系我们个人的,领导干部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我们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党的干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是联系群众的普遍思想实际。群众想什么,群众有什么念头,我们领导干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一个联系思想实际。
因此联系实际既要联系主观世界的实际,又要联系客观世界的实际;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联系思想实际;既要联系全党工作大局的实际,又要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工作的实际;既要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还要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好,感谢王校长为我们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专题解读,谢谢。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为了迎接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6月25号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的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现在大家正在学习。尤其是最近中央已经决定确定了召开十七大的时间,我们联系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联系着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深入领会一下总书记“6·25”讲话的精神,对我们迎接十七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这里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参考。
1、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
我们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要首先认识到,我们党是即重视理论指导又具有理论创新的党,这在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鲜明的体现出来了。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什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主题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和搞清楚的。我先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1.1 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所讲的理论创新,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内在规律的新论断,对理论创新做这么个界定大体是可以的。我们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精神非常突出地强调要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他说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也就是从思想路线理论来讲,它在思想路线中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解放思想是本质要求。从实践来讲,解放思想又是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一大法宝,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讲党的思想路线,讲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这次对解放思想是讲的最为突出也最为深刻的。
今天从重视解放思想到重视理论创新它的任务是什么呢?当然在“6·25”重要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这“四个坚定不移”是一个整体:第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解放思想,这是个思想前提,思想基础;第二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这既是解放思想要体现在改革当中,是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又推动了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是强大的动力;第三强调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一个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四是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
十六大提出这个目标现在还没有完成,而这个目标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又是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我们今天讲解放思想也好,讲改革开放也好,讲科学发展也好,讲社会和谐也好都要围绕着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这个历史任务来展开。所以,从实践来讲,讲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是有直接的目标和任务的。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解放思想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是毛主席在1938年提出来的,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总结了党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抗日战争初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发生的右倾错误,他深刻地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这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它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里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在延安的时候,引起大家广泛的讨论。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既是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也是直接把我们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充斥到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去,这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同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表达出来。其实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刘少奇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性的时候,专门讲过:“毛泽东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工作”。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很少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一般都是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全国解放前期,也就是1948年6月共产党情报局通过一个决议,这个决议批评南斯拉夫共产党有所谓民族主义、反苏和亲资本主义的倾向。我们党考虑到夺取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要争取苏联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所以果断决定了不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而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所以毛主席在后来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时候也把“马克思中国化”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现在《毛选》里面只有具体化没有中国化这个词。刘少奇同志在出版他的在七大所作报告的时候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但实际上苏联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的,在中苏一次性论战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带着代表团到莫斯科去访问,有的苏共领导人当面指责他:“你在延安的时候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最证明你们这个党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党,而是一个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党。”所以少奇同志回国以后,在宴会上毛主席曾经风趣的说:“他们批评少奇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要声明这个版权不是少奇同志的,是我的,他们冲着我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是正确的。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我们以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我们党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提法。什么时候重新恢复使用了呢?就是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说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同年9月26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了我们理论战线上的一个任务。比如日中共中央关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知中,强调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候的重要讲话;同年12月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2005年1月在新世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2006年8月在学习《江泽民文集》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还有在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等,这些重要讲话当中多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
特别是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为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提出“干部教学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里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我们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过程中,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了解了党理论创新的主线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从这个结论深入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到,自从毛主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以来,党面对着近代中国两大历史性课题,立足中国国情,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两次“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民族就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个是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是一要救亡图存,二要奋发图强。这两个历史任务完成了前者才能为后者创造条件,完成了后者才能真正解决中国落后、挨打这个命运,所以是我们民族的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志士仁人为了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一直到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这个过程中为了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了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第二次“结合”,开始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两大历史性课题,两次结合,两次理论飞跃,两大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很熟悉,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出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探索始于毛主席,50年代中期,但是后来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没有最后取得成功,只是给我们留下大量宝贵的思想遗产。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小平同志。他继承毛泽东未竟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了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第二次理论飞跃,在十五大的时候就已经做过阐述。但后来有人就认为第二次飞跃就到此为止了,后来又提出了第三次理论飞跃,现在提第四次理论飞跃,这个问题恐怕要慎重为好。因为理论飞跃不是你主观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是要完成客观的历史任务再进行理论飞跃的。第二阶段课题还在完成过程中,因为第二次理论飞跃还没有完结。这个问题是胡锦涛总书记进行反复考虑,感到这样来认识理论飞跃才比较科学。伴随着第二次理论飞跃的深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纪之交,世界和中国的不断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尽管这次理论飞跃尚未完结,但是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因此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三代理论创新成果贯穿的共同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
我想在学习领会“6·25”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首先对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的主线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这样我们才能理解“6·25”重要讲话精神实质。
2、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郑重宣誓,是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这是“6·25”重要讲话的鲜明的主题,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说这就是即将要召开的十七大一个中心词,因为十七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大会,它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政治家,年轻政治家走上党代表大会的讲台,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往前走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在十六大召开前,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世纪之交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将实现整体性的新老更替。所谓整体性的新老更替有一个解释,就是不仅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培养的干部,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我们党培养的干部都将离开重要领导岗位。文化大革命成长起来的同志要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的话实际上就说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分三部分人:第一部分是打天下的老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二部分是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艰难曲折道路走过来的老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到世纪之交都要离开领导岗位;(第三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开始培养的年轻干部(当年小平同志、陈云同志提出要选拔第三梯队)要走上领导岗位。
这个标志当然前前后后有一个过程,其实从地方来讲早就开始更替了,这个争论标志就是十六大。十六大是江泽民和胡锦涛交接班,实际上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一个标志。所以十七大就是年轻政治家要带领中国前进的一个宣誓。年轻政治家以什么样的政治姿态带领这个党往前走呢?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带领国家往前走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讲就是要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所以十七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将留下非常重要的意义。“6·25”重要讲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年轻政治家已经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为什么样目标去奋斗”这个大问题,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前面说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根本要求。承前、继往,承的什么,继的什么?承的、继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后、开来,启的什么,开的什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6·25”重要讲话精神里面,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领会在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前面为什么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当代创新宣传主题讲起,道理就在这里。
与此同时这也是对这两年来思想理论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科学回答,因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新成就。同时一些改革开放新层次问题和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问题也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所以这五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了改革攻坚,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
正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党内外都出现这样、那样一些不同认识,有这样、那样一些噪音、杂音,当然我们要来探索和攻坚。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来否定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确实我们在改革中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很好的总结的,比如说国企改制中出现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本来是改革攻坚的新问题,但是一种声音出现了,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错的,如果根本否定了我们的改革方向,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对30年的改革历史要做重新的结论,这是既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违背“三个规律”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党很重视这个问题。对这种噪音、杂音要理所当然的给予回答,去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了这个问题,这次“6·25”讲话又回答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杂音、噪音就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腐败为名来否定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党的领导。对于我们改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从否定市场化改革提出问题,有的认为民族政治政体是改革不利造成的。甚至有些人到现在不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的回答,我们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互结合的,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
事实上也是如此,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是改革的起点,三中全会一个最新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了党的工作转移,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它是政治改革带头的,如果没有民族政治就不可能解放思想,没有民族解放思想不可能有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很重要的转移。
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有时候讲一个很大的误区是中国经济改革起步以后政治改革相对滞后。中国政治、经济改革是结合着进行的,起步第一期是打通了政治而不是经济。今天的改革的名称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济改革,我说你们都注意到了经济改革,农民包产到户,我说邓小平同志是战略家同时又是策略家,他把经济体制改革做成了一个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怎么说呢?在适应联产承包责任的同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象征权,实现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建立了县人大常委会,这全是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它是以经济体制改革名义来推进的。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它伴随着整个改革历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是经济改革深化进而进一步要推进,这是我们明确的,但是不能够由此而否定我们到现在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以胡锦涛的“6·25”重要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借政治改革为名,借反腐败为名,否定社会主义党的领导,胡锦涛同志也做了回答。这两年确实有很多干扰,有的同志提出来中国共产党没有在民政部注册过,因此就是非法组织。说这个话的同志他自己是共产党员,所以我经常开玩笑,他为什么嫁了我们这个非法组织,而且他又是一个法学家,法学家应该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所以这些言论是很肤浅的。但是也体现了我们一些同志,在事业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没有主心骨。
还有同志提出来在民族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不屑一顾,而把人家的东西奉为上品,所以这些问题中央都很重视,无论是否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好,还是否定社会主义原则和党的领导也好,其实这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所以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一方面作为我们党一个郑重的宣誓,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另一方面也回答了这两年思想理论界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所以我想我们要很好的领会,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这里我讲三点体会供大家讨论参考。
2.1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举什么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呢?这个旗帜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一个大问题,有三点理由:
第一,我们之所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除在苏联一国继续发展外,又先后在欧洲、亚洲和美洲15个国家获得胜利,当年毛主席说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讲《红楼梦》中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国际形势,应该讲这不是一个诗人浪漫的语言,而是客观的真实。当年确实是这样,二次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国际形式,但是也正是这种很好的国际形势下面社会主义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而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正确的解决就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实践证明有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没有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问题很多,其中两个问题尤为突出: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标准的社会主义。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过程中,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是不是真的有一种模式而不能多样化。从1976年开始,到1985年,在南斯拉夫曾经召开过十次关于社会主义的世界圆桌会议,研究社会主义碰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在1983年的第八次圆桌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小平提出这个问题,1983年我们就把这个旗帜打出去了,这次会议上面引起了大家关注,但是也遭到苏联共产党的理论家的抨击和反对,他们指责这是搞社会主义多元化,他们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不应该用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中国用中国特色,德国用德国特色还有什么社会主义,这是苏联理论家的观点。其实当年小平同志刚提出来时我们国家好多同志也是这么想的,也接受不了,就是标准社会主义就是苏联的,不能用其它的模式。
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所以到1985年在世界社会主义的第十次圆桌会议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工作者都开始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年在南斯拉夫的工作者就批评了苏共的观点。他们指出:“每个国家都有权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去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不能按照或低或高的利率进行借贷和租用,但也不能把它封闭起来,排斥其它概念和思想。假若不实现这些前提,那么社会主义就会受到自身的危害。”他们也说:“由于存在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所以也将存在多元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历史的进程仍然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它显然正在脱离单一性和一元性模式”。有一些代表团也说了,列宁说过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统一的,但是各个国家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苏联说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就是把你们的社会主义强加给别人,那是不正确的。
所以到1985年的时候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但这里面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因为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句话构成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第二句话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是契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句话。包括江泽民后来叫两个毫不动摇不能含糊。胡锦涛总书记这次“6·25”重要讲话也讲了,既要讲科学社会基本原则又要看到它的局面,要符合中国实际的鲜明特色,实际上是两句话。
而且那次世界社会主义圆桌会议上苏共是讲一句话,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南共和其它党的理论工作者讲第二句话,社会主义可以多元性,所以他们各执一端,没有能够把两句话统一起来,所以显得理论上有许多不成熟,后来苏联、东欧发生的一些变化是和他们理论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由于社会主义模式能不能多元这个问题长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后果,这是一个问题。
二、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从十月革命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都是在一些小生产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先获得胜利的。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任何国家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合乎社会主义规律,如果是合乎规律的话,那么在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原来设想的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个大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现在好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性有一些动摇,其实有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本来就不应该搞,是早熟的早产儿,即使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救中国,也有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国家里面搞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怎么去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问题,这个问题牵扯到社会主义方向、道路问题。
这些问题在中国来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可惜的是对这个问题苏联、东欧的国家共产党人始终没有能认识到。我刚才讲从1976年到1985年在南斯拉夫召开十次世界社会主义圆桌会议,这十次会议讨论许多问题,比如说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战争与和平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新科技革命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生态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年都讨论过,唯独没有讨论过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该不该搞社会主义,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这点我们党比较荣幸,因为毛主席5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讨我们落后,所以要找自己的路,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基于理论创新,今天的党,中国共产党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光荣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一直到胡锦涛同志,始终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来破解这些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后终于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就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的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什么要高举这面旗帜,这是世界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平同志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诸如此类的话他说过多次,他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两点:
一、是客观的社会矛盾迫使我们党实行历史大转折,迫使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属于拍脑袋拍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我们去选择。所以小平同志“迫使”这个词很有意思。
二、这个客观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当代中国内在的主要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内在社会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是个小事,因为毛泽东说过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规律,对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实际上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
这个主要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提出哪些要求呢?
1、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我们强调以经济为中心,不是主观的愿望,也不光是经验的总结,它是客观的社会矛盾,中国发展规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这个话几年前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确立起来的一个理念,现在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有一个毛病,日子好过几天就喜欢折腾自己,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经济大幅度发展,大家都很自豪,这是好事,但是有时候就开始提出来一些违背规律的新论断,比如讲我们经济发展中要进一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发展中提出的质疑,本来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更加关注社会公平,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努力的。
但是有一些同志就开始说过头话了,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发展经济,是要解决公平,这就过了。离开了经济发展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公平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而再,再而三反对的唯心主义的公平论。但是一般原则上讲公平始终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我们中国来讲是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这个规律要求我们始终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放。
我前一段在筹备十七大的时候在地方调研,有一些地方同志讲的话很深刻,说发展不等于公平,但不发展是绝不能够适应公平的。这话也很辩证,只讲发展不关注公平是片面的,但是不发展肯定不会有公平,公平必须要建立在发展基础上。所以这是主要矛盾对我们提出一点要求,我们必须要牢记。
2、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们不断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及其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
我们要解放、发展生产力就要变革社会生产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而实际上我们讲的主要矛盾的表述是经过当年胡乔木同志带领大家仔细推敲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叫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一些人写文章就加了一个“力”,加了“力”就画蛇添足,多了。他落后的时候就不仅是生产力的落后,就生产力向联系的经营、组织、管理方式都落后,所以有改革的任务含在里面。
3、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及时了解世界范围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坚持不懈地推进对外开放。发展新的生产力也好,推进改革也好,要多了解世界的大事,要开放。
4、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最终要求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其它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标,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这些主要矛盾讲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是什么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要以人为本,要坚持社会道路,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私利,更不是让某一些人中饱私囊、以权谋私,所以这些基本要点已经集中地体现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当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内在社会矛盾及其规律,同样道理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主观的选择,而是客观的历史选择。
我们为什么举这面旗是中国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给我们提的要求,讲到这里大体可以结束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有许多人提出来,说小平同志提出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来又提“三个代表”,现在提科学发展观,这是不是也是很规律的,我说是。这一切都是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说主要矛盾他都展开,他的解决是一个过程。
我们回顾一下,首先当我们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开始现代化进程的时候,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以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为基础,创造性的提出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期间发生的事情。重点转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怎么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和历史经验总结,决定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这就是三中全会到十四大的内在要求,主要矛盾展开要求搞市场经济。
其次,当我们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由于市场经济以分工和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为前提,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出明显的活力,我们就决定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来取代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并且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来改造公有制经济。这就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这期间发生的事情。
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商业体制,商业体制是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能够成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这个杯子是大家的,就没法进行商品交换;这个杯子是我的,那个杯子是你的才能交换。非公有经济迅速进入市场,相当活跃,因为它符合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条件。
国有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乡镇企业当年相当活跃地很快进入了市场。因为集体经济,在集体范围内是共有的,在集体和集体之间,集体和国家之间,集体和个人之间是不同所有者,可以进行交换,而且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唯独国有经济它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尽管它技术装备最好,国家投入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领导干部素质最强,但是在市场面前显得相当被动。所以不是领导干部素质行不行的问题,也不是某工作做得好不好,而是一个体制,这种所有制和市场如何对接的问题。
当年有人主张搞私有化,国有经济和市场无法结合,私有化。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都做过,新自由主义这套,但我们党没接受、没采纳。理所当然否定这一点,如果搞私有化那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所要求的。有人主张退出市场,在计划经济保护下发展,这对国有经济本身是不利的,对于在市场经济中,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如何让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也是不利的。
因此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我们当年理所当然否定了这一主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办?所以江泽民同志主张探索能不能找到所有权不变,经营权相对独立的一种形式,让国有经济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同时又同市场对接起来。就是提出公有制适应形式可以而且多样化,股份公司不能笼统的实行工薪制,而且要探索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资本联合为主的多种新兴的集体型组织等等一些观点。
这是十五大提出的,所以十五大总的又讲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成部分。公有制、私有制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等等。所以十四大和十五大的逻辑就在这里。
当我们决定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由于经济形式总要以人格化的形式包括阶级、阶层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着社会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动和社会分层的新情况,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果断地肯定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统筹兼顾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期间发生的事情。
十五大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经济,经济背后的是利益,利益要通过人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益集团,于是社会分层的问题就摆上议事日程。新的社会阶层怎么看,所以十六大前江泽民同志带领大家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校正的深刻研究,一方面指出我们讲的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不仅仅是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经营管理、科技工作都是复杂劳动,都是创造巨大价值的复杂劳动。
所以对新的社会阶层不要看作是和劳动完全隔离的,这是一个大问题要解决。但是一系列社会阶层和一般的劳动不一样,他有大量财产。怎么看财产?根据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财产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光靠劳动能不能创造财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是创造不了的,财产必须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因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去讲的时候,讲分析讲得多,比如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财产像魔术般的涌现出来,这些财产从哪里来?剖析了财产和商品,商品这个细胞。商品有使用价值,有价值。价值是谁提供?是通过劳动累积起来的。因此劳动创造价值,这是个分析的过程。另外马克思还有综合的过程,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能不能创造财富?创造商品?不行。商品不仅有价值,还有使用价值,劳动必须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商品,才能创造财富。道理很简单,比如要造一张纸,光有劳动行吗?不行。必须得有机器设备,必须有原材料,必须要技术,必须要流动资金,这些全具备了结合起来才能造出一张纸。
所以过去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讲分析讲得多,讲综合讲得少。而实际上马克思两面都说了,比如讲过去学马列、《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第一句话是最难讲的,他说劳动不是财产的唯一源泉,自然条件也是财产的源泉,劳动只不过是劳动能力的体现而已。
当年我在讲《哥达纲领批判》的时候,好多干部就接受不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为什么劳动不创造财产?我说劳动创造人类,恩格斯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讲课往往简单化了,他有道理的。马克思讲劳动创造财产,他说劳动要结合要素才能创造财产,这话就是综合的意思。
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财产的形成有劳动投入,有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这个投入在财产分配的时候主要按照劳动投入得到劳动回报,合法的劳动收入。其他要素投入得到回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都是允许的。
因此不能够简单地根据财产有没有,财产多和少来判断一个人先进落后,而要看财产究竟怎么来的,财产为谁服务。所以这样两方面:一方面对劳动问题讲清楚,一方面财产问题讲清楚,综合起就是新的社会阶层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当然这是总体的评价,不是对个体、每一个人的评价,这是一个科学分析的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总是要自然科学在真空里面进行,排除好多杂质。
社会科学不可能真空,要善于运用分析综合,这个道理应该懂。现在社会阶层总体上是建设者,个体来讲有的人很好,比如发了财,不仅是要为社会作贡献,而且为员工、为国家做很多的好事;有的是为富不仁,甚至十恶不赦。这个一样,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群体是好的,而工人个体来讲情况很复杂。党是先进部队是先锋队是好的,党里面个体党员干部的情况就复杂了。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十六大解决的,十五大的时候逻辑就在这里。
最后,当我们研究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分层的先进化,统筹兼顾各方面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因素,我们进一步提出来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要通过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十六大把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变动的问题搞清楚了。十六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它整合起来,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因素要整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功夫,所以这时候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等等。
我想做这个简要的回顾就可以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的历史进程,就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下中国政治一步一步地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内在逻辑,既说明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说明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之间是与时俱进的。从而也说明我们今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合乎规律的。“6·25”重要讲话也好,将来十七大召开以后十七大报告也好,我们可以体会一条,我们中央很强调历史的继承性、内在逻辑性,同时来说明我们一步一步的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大家坚定我们的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找到的指导中国发展进步和团结奋斗的科学真理。
这是从认识论角度讲,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客观的真理。
必须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自己的创造,是我们的实践中付出巨大代价和创造性的劳动获得的理论成果。这个成果是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的实践的成果,每个人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它凝聚了我们每一个同志的劳动、心血和经验,是我们自己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珍惜它。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从82年小平同志提出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25个年头,如果从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算起,整整29个年头,近30年。3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叫弹指一挥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中国这30年变化之大,我们每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有深刻体会的。
所以,近30年的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源泉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试金石。近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面,我们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解放发展,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这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说像北京国际大都市,几乎天天在变化,我前不久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时候,这个司机说:“我特别喜欢北京,我开车每天在看,每天在变,尽管塞车什么事情不少,但是看到从小到大北京长得比我还快,我是从小到大一直在长,北京也是从小到大一直在长,长的比我还快。”这是首都,到中西部地区,去年底在筹备十七大调研中我跑了西部好几个省,转了好多山沟沟,大为感叹,几年前去还是荒山秃岭;现在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一片绿,而且农民生活已经改善。
所以29年,近30年中国发生巨大变化,足以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而且我们经历了许多考验。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剧变的考验,那是我们经历的大考验。又比如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这是很大的考验,好多国家政权更迭了我们经受住了。再比如,进入新世纪,“非典”时期的考验,对北京来讲也是大考验,我们经受住了。“非典”当年是在医学科学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手段,甚至究竟怎么发生的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硬是靠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依靠党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它制伏。所以这件事也不是小事,还有一系列洪涝自然灾害的考验等等。所以中国社会主义是来自实践,经过实践考验的,所以证明了它是带领我们党胜利前进的一面旗帜,是团给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面旗帜。回顾我们探索历程,我们体会是多方面的,总体讲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我们的旗帜,民主社会主义也不是我们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我们毫不动摇高举的理论旗帜。
所以经常讲这主义,那主义都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这道路,那道路,只有中国的社会道路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所以今天我们总书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这是我讲的一点。
2.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道路问题是全局。从革命到建设、改革,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改革攻坚和发展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走什么路的问题再次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原则性问题。我们党在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根本上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旗帜问题是有丰富内涵的,从理论上讲就是在思想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践上讲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讲旗帜的时候就把理论问题说了,这里重点讲实践,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就把道路问题再次明确提出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平同志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另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想这两句话应该统一起来,为什么要统一起来?因为有一些同志,喜欢抓前半句话,有的喜欢讲后半句话,我觉得两句话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小平的思想理论。这点江泽民同志一个认识。《江泽民文选》第三卷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认为比较好,是当年全国自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里面论述了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是什么。论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时候,他说问题的实质就是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的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这里就把这两句话统一起来了。道路它的内涵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是要很好研究的,十七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我理解这个道路在总体上讲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在经济上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民主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在文化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
在社会生活中要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坚持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等。在现阶段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我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历经曲折后成功,在改革开放找到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这条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我们应该很好的领会,这样才能够在实践中自觉的坚持这条道路。当然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就这个道路提出来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那就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他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很多人关心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是什么,中国特色是什么?我这个问题是要研究的。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胜利到挫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到发展的中间,我们可以做个概括。根据我的理解有八点可以理解为科学基本原则,但这仅仅是从理论的探索。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历史唯心主义或者人道主义为基石的社会主义。因为过去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都是强调唯心主义为基石,现在民主社会主义它明确宣布他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而是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我想这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主观构想出来的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体系。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著作里面提出很重要的原则,他说好多人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从主观构想出来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他说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不断解决现实矛盾,推动社会往前发展进步的一种社会理想。
这个又是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这也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和左的社会观点的界限,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需要,并能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在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民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在资本社会领域里面,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基本矛盾,怎么解决基本矛盾?就是形成与社会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我们进一步实践证明不仅要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而且能够进一步解放、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这就和在小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社会主义是划清界限的,农民社会主义是一个临界体制国,主要是毛主席领导时期,有胆量这么说,民粹主义实际上是农民社会主义的思想,所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这是第三个。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为物质实现力量,以工人阶级党政为领导核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的,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产物。所以科学社会主义物质实现力量是无产阶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同无产阶级这个实现相联系的是党政问题,还有道路、目标等等。
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贫穷、贫穷主义或者是两极分化。这是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六、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一些人自由发展为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或者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是否定共产主义的,我们明确的讲,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七、科学社会主义是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阶段实现的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就能够实现的理想社会。
八、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在不断变革中不断完善的事物,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社会。这几条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学习和牢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原则,对我们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赋予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哪些是中国特色?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严格讲恐怕要到2020年对这个问题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回答。为什么到2020年?因为小平的南方谈话说到2020年我们的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体制才能逐步定型。制度定型了,对于什么叫中国特色就可以讲清楚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很多比较深入的认识了,我至少有十点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又把握时代主题及其提供的机遇,大量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有利成果。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分步骤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世界市场平等互利竞争。
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政治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七、坚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八、坚持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主义福利和慈善事业,搞好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九、坚持一国两制,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建设强大的国防,建立可靠的国家安全体系,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这十点可以看作是我们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当然最后我还加一点,还要指出的是要坚持这些中国特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特色。因为这个既可以归到党的建设里面去,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个中国特色。
如果加上去就是十加一,如果不加上去的话就是前面十个,这些都可以探索。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这条道路要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我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和坚持改革开放相联系的。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而且不是在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是通过变革旧体制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所以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摸索和总结。
今天我之所以强调要改革开放,“6·25”讲话中锦涛总书记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要坚持不懈的,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我理解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坚持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它实际上也是回到了当今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样那样的提出的一些问题。因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怎么看待改革开放,也关系到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对改革问题,小平同志有很多的认识,其中对改革的内涵的界定我觉得很值得我们重视,小平同志在三个层次上界定了改革的内涵:
一、改革是一项新的革命。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在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革命。对体制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变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改和调整,所以改革是根本。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从基本制度层面上讲,改革是制度的完善,而不是革命,如果是基本制度的革命就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他很明确的界定,对基本制度是强调完善,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的具体制度是革命,这是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过去是小平同志说的,我反复强调大家要注意的。
三、改革是一项试验。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他讲的很深刻,改革既然是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没有现成的东西指导,而是试验。关于试验他讲了两句话:一句话就是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这是解放思想去试验。第二句话要善于总结,而总结里又讲了两句话:对的就坚持,错的赶快改。这就是改革是试验,试验就要闯、就要试,试的时候就要总结,总结就是对的坚持,错的赶快改。因为他考虑到真正伟大的试验里面不可能每一个举措都是成功的,因此对的要坚持,错的赶快改。
而且这个时候我们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因为我们党领导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民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三条:国家和我们党更好的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使民主复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既然如此,所以我们的改革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要认真的对待,不能掉以轻心;二要正确处理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轻易的上纲上线,来否定改革的方向和力量。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原理的问题。认识论毛主席说了两个飞跃,实践到认识是个飞跃,这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实践,最后有的人概括出一种经验,这是上升为理论;有的人概括不出来,就是实践到认识这个飞跃,有许多的环节。第二个飞跃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更伟大,但是也更复杂,事实是如此。且不说党的理论转换为实践的一系列环节很复杂,就是地方党委做的正确决策,像北京市委做正确决策要付诸实施,各个区和各个县是不是都是一样?都不一样。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有一系列的环节。正确理论可以得出很好的结果,有时候也会在某些地方出现一些不那么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倒过去以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简单的推到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有问题。
这两年我们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的时候,本来我们党就是按照小平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