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浓度和醛固酮浓度什么时候增大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A.大肠B.胃C.肝脏D.骨骼肌
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C.供给营养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①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②反应速度迅速 ③作用范围准确、局限 ④作用时间较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反应速度缓慢 ②作用范围广泛 ③作用时间短暂 ④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与血清脑钠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与脑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5、7、10天不同时间点血钠、尿钠、脑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浓度。结果15例患者(44.1%)出现低钠血症,较无低钠血症者血醛固酮浓度显著降低,抗利尿激素浓度显著升高。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醛固酮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单位:
47-48,49页
栏目名称:
10.3969/j.issn.15.02.025
您可以直接复制参考文献内容,或按指定格式导出。
参考文献:
指定格式:
客服热线: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cn2014届陕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_满分5_满分网
当前位置: >
> 试卷信息
2014届陕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难度:简单
吲哚乙酸是                      (  )
A.植物生长素
B.垂体生长素
2. 难度:简单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3. 难度:简单
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促进光合作用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D.促进细胞伸长
4. 难度:简单
园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      (  )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向光性
C.抑制细胞生长速度
D.解除顶端优势
5. 难度:简单
将一株正在萌发的玉米转移到黑暗的地方,结果玉米胚芽鞘(  )
A.直立生长不弯曲
B.不生长也不弯曲
C.弯曲生长
D.先直立生长,后弯曲生长
6. 难度:简单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   (  )
A.棉花摘心
D.果实嫁接
7. 难度:简单
切下燕麦的芽尖,与琼脂接触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切成小块,放在茎切口的右侧,能看到的现象是  (&&&)
A.自然生长
B.停止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
8. 难度:简单
对一些难以生根的林木枝条,在扦插时用____处理,可促进其生根(  )
A.高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B.适当浓度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
C.含磷的化肥
D.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
9. 难度:简单
把接触过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结果  (  )
A.胚芽鞘向上直立生长
B.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
C.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10. 难度:简单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11. 难度:简单
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两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在于(  )
A.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C.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缺乏生长素
12. 难度:简单
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13. 难度:简单
在正常情況下,动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状况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现象叫做(&&)
C.反射作用
D.排泄作用
14. 难度:简单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15.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有&&&&&&(&&&)
A.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B.体温的相对稳定
C.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细胞内液的相对稳定
16. 难度:简单
使人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D.肾上腺和下丘脑
1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18. 难度:简单
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19. 难度:简单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20. 难度:简单
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该出现(  )
21. 难度:简单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人员应多喝(  )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22. 难度:简单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不能
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23. 难度:简单
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24. 难度:简单
一位病人测出的腋下温度为37.3°C,其体温属于(&&&&)&
25. 难度:简单
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
D.以上都是
26. 难度:简单
人体在运动时,产热的结构主要是(&&&&)
D.以上都是
27. 难度:简单
在38°C环境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D.以上都是
28. 难度:简单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29. 难度:简单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D.胰高血糖素
30. 难度:简单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中的糖类
31. 难度:简单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32. 难度:简单
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会出现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
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
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一种自我保护信息,告知已处于不良环境,应速采取措施
D.是一种“温度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反射弧完成的先天反应
33. 难度:简单
胰岛素的作用是(&&)
A.增加血糖的去路
B.减少血糖的去路
C.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
D.减少血糖的去路增加血糖来源
34. 难度:简单
糖尿病人血糖高于正常人,但却感到饥饿的原因是(&&)
A.血糖浓度太高
B.血糖大量合成糖元
C.细胞内糖含量太低
D.氧气供应不足
35. 难度:简单
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36. 难度:简单
出现糖尿时的血糖含量是(&&&)
A.130mg/dL
B.80 mg/dL
C.180 mg/dL
D.120 mg/dL
37. 难度:简单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动物的代谢活动,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及时使其复苏,可适量地注射哪种物质?(&&&)
B.甲状腺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液
38. 难度:简单
人体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是(&&)
A.小肠和胰脏
B.肝脏和骨骼肌
C.胃和小肠
D.肝脏和小肠
39. 难度:简单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体温最不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
B.手掌心温度
C.腋窝温度
D.直肠温度
40. 难度:简单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二、综合题
41. 难度:简单
在“燕麦胚芽鞘实验”中,发现生长素由胚芽鞘的__&&__产生。然后运输到__&__,促进这个部位的生长。
42. 难度:简单
如果将蚕豆的幼苗横向放置一段时间后,根将___&&_生长;茎将__&&__生长,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性。
43. 难度:简单
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江海河湖地下水和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统称为天然水,水对人类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体内的水统称为______&&&&&&&,除一部分存在人体细胞内液外,其余的分别存在于____&&&
_&、&&&&&&&&&&&、_____&&&& _等细胞外液内。
(2)在医院里注射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______&&&&&&&。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来源】2014年(广东A卷)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D、①④ 2.【来源】2014年(福建卷)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3.【来源】2014年(北京卷)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4.【来源】2014年(新课标II)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5.【来源】2014(上海卷)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A.大量饮水
B.血容量减少
C.食用过咸的菜肴
D.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 6. 2014年(新课标Ⅰ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7.【来源】2014高考真题生物(海南卷)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8.【来源】2014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9.【2013年北京卷】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10.【2013年上海卷】把某哺乳动物从24℃的实验室移至l℃的低温室后,测得其体温如图9。同时,测定其体内促甲状腺素的浓度。下列能正确表示促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是
11.【来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2.【来源】2013年(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D.氨基酸 13.【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上海卷)解析版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14.【来源】2012(上海卷)图8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15.【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上海卷)解析版 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16.【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海南卷)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中&国教&育出&版网]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17.【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海南卷)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18.【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海南卷)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教网]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19.【来源】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四川卷)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20. 2012年(新课标卷)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1.(09海南卷)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运动后、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2.(09海南卷)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3.(09上海卷)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 血浆与组织液的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 血浆与组织液的
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
24.(09广东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5.(09广东卷) 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26. (00上海卷)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7. (01天津卷)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28. (01广东、河南卷)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29. (01上海卷)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D.胰高血糖素 30. (01上海卷)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31. (02上海卷)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32. (02上海卷)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33. (03广东卷)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D.肺 34. (03江苏卷)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35. (04上海卷)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36. (04广东卷)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37. (05全国卷Ⅲ)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38. (05全国卷Ⅱ)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39. (05广东卷)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40. (05广东卷)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41. (08山东卷)3.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③④⑤ 42. (08山东卷)3.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③④⑤ 43. (05江苏卷)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撂出量 C、K+搏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搀出量等于零 44. (05江苏卷)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45. (05上海卷)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46. (06广东卷)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D.②④ 47. (06广东卷)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该反应属于
A.神经-体液调节
B.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应
C.条件反射
D.应激反应 48. (06上海卷)右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49. (06上海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D.细胞内液 50. (06江苏卷)人汗腺的功能是 A.散热为主,兼行排泄
B.排泄为主,兼行散热 C.排泄为主,兼行气味散发
D.化学通讯为主,兼行散热 51. (08年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53. (07上海卷)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4. (07上海卷)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D.小脑 55.(0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2一3、HPO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6. (07广东卷)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②④ 57. (07海南卷)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58. (07宁夏卷)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59. (07山东卷)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60. (07山东卷)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61. (07全国卷Ⅱ)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2. (08海南卷)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63. (08海南卷)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64. (08广东卷)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D.②③④ 65. (08广东卷)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D.③④ 66. (08广东文基)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67. (08宁夏卷)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分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68. (08山东卷)3.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69.【来源】0 (08年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利尿激素作用部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