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呀,打一成语(不是四个字的成语成语)2,没关水龙

水龙,水滴是什么成语_百度知道
水龙,水滴是什么成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严冬冱寒滴水成冰【解释】。【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水什么什么的词语(共40个)_
水什么什么的词语(共40个)
水什么什么的词语(共40个):水泵,水波,水车,水稻,水地,水电,水碓,水沟,水垢,水臌...
描写水的词语有什么? 风平浪静、碧波荡漾、水趣盎然 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悠悠烟水 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 风起浪涌、白浪滔天、波涛澎湃 狂风怒潮、黑风巨浪、波翻浪涌波涛汹涌、急流飞溅、奔腾咆哮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泛起微波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狂涛怒吼惊涛骇浪、水流而下 、飞流直下微波粼粼 望采纳哦!
填上合适的词什么的水 那你这水是放哪里的语句,你也得说说啊,可以是浑浊的水,可以是清澈的水,可以是跋山涉水、冰寒于水,都不同的使用范围的
什么水什么波词语 尺水丈波 [chǐ shuǐ zhàng bō] 基本释义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出 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滴水什么什么四字词语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滴水之恩 滴水观音  【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已被编入2010年语文中考说明常用俗语中。
像abb类的词语水什么什么灰什么什么 黄色 什么什么? 热乎乎 热腾腾 蓝幽幽 蓝湛湛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阴森森 皱巴巴 亮铮铮 香喷喷 乱哄哄 黑漆漆 轻飘飘 湿漉漉 红彤彤 骨碌碌 雾朦朦 喜盈盈 亮晶晶 黄灿灿 孤零零 毛绒绒 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脏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傻乎乎 顶呱呱 白皑皑 白花花 绿莹莹 黄澄澄 绿油油 明晃晃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绿茸茸 绿油油 绿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甜津津 沉甸甸 香喷喷 胖乎乎 圆溜溜 油黄黄 黑亮亮 圆乎乎 圆滚滚 滑溜溜 蓬松松 油亮亮 红嫩嫩 红扑扑 冷冰冰 阴森森 苦巴巴 笑眯眯 笑哈哈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白花花 绿莹莹 黄澄澄 绿油油 明晃晃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在电视剧中什么叫水词 水词是戏曲行话,也见用于曲艺等。戏曲、曲艺名词。放在任何剧中均可使用的词句,喻其淡而无味,形同白水。如“迈开大步朝前闯,见了××说端详”,“未曾开言两泪流,遵一声××听从头”等。在电视剧中也是同理。 就是为了衔接没有对白的地方说的无关紧要的话,主要作用也就是不让中间显得太空
水泵shuǐ bèng用以抽水或压水的泵,是抽水机的主要部件。亦指抽水机。★「水泵」在《汉语大词典》第7322页 第5卷 867★「水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泵」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泵」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泵shuǐ bèng用以抽水或壓水的泵,是抽水機的主要部件。亦指抽水機。
水波shuǐ bō水的波浪。亦指水。
●《吕氏春秋o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陈奇猷校释:「犹言旱云如烟火,雨云如水波耳。」
●《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
●宋苏轼《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凌力《星星草》第十七章三:「他连忙揉眼向外看,黑沉沉的夜里,看不见房屋、树影、水波。」★「水波」在《汉语大词典》第7320页 第5卷 865★「水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波shuǐ bō水的波浪。亦指水。
? 《呂氏春秋o應同》:「旱雲煙火,雨雲水波。」
? 陳奇猷校釋:「猶言旱雲如煙火,雨雲如水波耳。」
? 《詩o小雅o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傳:「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
? 宋·蘇軾《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凌力《星星草》第十七章三:「他連忙揉眼向外看,黑沉沉的夜裏,看不見房屋、樹影、水波。」
水车shuǐ chē 1.
指水神乘坐的车。
●《楚辞o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2.
旧式灌溉机械。用人或畜力作为动力,通过管、筒、水槽等机件将水上提。
●宋陆游《入蜀记》卷一:「妇人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
●《宋史o河渠志五》:「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清钱泳《履园丛话o考索·水车》:「大江以南灌田之法,俱用水车,其来已久。又名曰桔槔。」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几年前咱们在和州、滁州一带,那儿水多,可是庄稼人还常常用水车浇水。」 3.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 4.
古代战船的一种。
●《南史o徐世谱传》:「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车势。」 5.
指古代战船中用脚踏推动前进的水轮。
●《说岳全传》第二九回:「第二队名为‘弩楼船’,也有五十号。头尾俱有水车,四围用竹笆遮护,军士踏动如飞。」 6.
以水流为动力的旧式动力机械装置,用以带动石磨、风箱等。 7.
运水的车。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外面长胡同里传来那时北平独有的单轮水车,在磷磷不平的路上单调地‘孜妞妞,孜妞妞’的声音。」★「水车」在《汉语大词典》第7316页 第5卷 861★「水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車
水稻shuǐ dào种在水田里的稻,有粳稻和籼稻两大类。
●杨石《山水篇》:「白云之上飘着稻花香,那是山区人民把水稻种上了山岗。」★「水稻」在《汉语大词典》第7340页 第5卷 885★「水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稻」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稻」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稻shuǐ dào種在水田裡的稻,有粳稻和秈稻兩大類。
? 楊石《山水篇》:「白雲之上飄着稻花香,那是山區人民把水稻種上了山崗。」
水地shuǐ dì 1.
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
●《周礼o考工记·匠人》:「匠人建国,水地以县。」郑玄注:「于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
●孙诒让正义:「水地以县者,将建国,必先以水平地,以为测量之本。」 2.
泛指地理形势。
●《吴子o料敌》:「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3.
特指水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沔水二》:「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渔父歌之,不违水地。」 4.
●丁玲《田保霖》:「靖边土质太薄,不适宜耕种,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实在困难。」
●华山《碉堡线上·第一张抗日布告》:「﹝黑三﹞不出两年,竟搞下一座花院子,六七亩临河水地。」★「水地」在《汉语大词典》第7314页 第5卷 859★「水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地shuǐ dì 1.
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
? 《周禮o考工記o匠人》:「匠人建國,水地以縣。」
? 鄭玄注:「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
? 孫詒讓正義:「水地以縣者,將建國,必先以水平地,以為測量之本。」 2.
泛指地理形勢。
? 《吳子o料敵》:「徒眾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 3.
特指水域。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o沔水二》:「蓋漢·沔水自下,有滄浪,通稱耳……漁父歌之,不違水地。」 4.
? 丁玲《田保霖》:「靖邊土質太薄,不適宜耕種,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實在困難。」
? 華山《碉堡線上o第一張抗日布告》:「﹝黑三﹞不出兩年,竟搞下一座花院子,六七畝臨河水地。」
水电shuǐ diàn 1.
水和电。如:平时要注意节约水电。 2.
指水力发电。如:乌江的水电工程正在加速进行。★「水电」在《汉语大词典》第7334页 第5卷 879★「水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参见:水電
水碓shuǐ duì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三国志o魏志·张既传》:「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唐岑参《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o攻稻》:「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水碓是用水力激木轮舂米的器械,发明当在东汉时期。」参阅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八。★「水碓」在《汉语大词典》第7334页 第5卷 879★「水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碓」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碓」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碓shuǐ duì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 《三國志o魏志o張既傳》:「既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 唐·岑參《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詩:「岸花藏水碓,谿水映風爐。」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o攻稻》:「凡水碓,山國之人居河濱者之所為也。」
?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水碓是用水力激木輪舂米的器械,發明當在東漢時期。」參閱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八。
水沟shuǐ gōu 1.
较小的水道。
●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一回:「在水沟那边,稀稀的有几棵丈来长的柳树。」
●碧野《在葱岭下》:「有时穿过瓜田,有时绕过田坎,有时跳过水沟,在茫茫的月夜中不停地走了一个多钟头。」 2.
中医针灸穴位名。即人中穴。
●《医宗金鉴o刺灸心法要诀·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水沟中风口不开,中恶癫痫口眼歪。」参见「人中」。★「水沟」在《汉语大词典》第7335页 第5卷 880★「水沟」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溝
俗称「水锈」。固结于锅炉等热交换设备中与水或蒸汽接触的金属表面上的沉淀物。多呈白色,因水中部分盐类受热析出所致。结于受热面上的水垢,会恶化传热效率,使金属材料因局部过热而烧坏。★「水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水臌shuǐ gǔ病名。中医谓腹水。症状为腹胀大,皮薄而紧,色苍,小便难,两胁痛。★「水臌」在《汉语大词典》第7343页 第5卷 888★「水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臌shuǐ gǔ病名。中醫謂腹水。症狀為腹脹大,皮薄而緊,色蒼,小便難,兩脅痛。
水果shuǐ guǒ供食用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梨、桃、苹果等。
●《隋遗录》:「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进合欢水果一器。」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巷有王姓名永者……初卖水果,继为茶社担水。」
●峻青《秋色赋》:「胶东,这个不愧为水果之乡的半岛上,今年的水果特别丰收。」★「水果」在《汉语大词典》第7319页 第5卷 864★「水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果」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果shuǐ guǒ供食用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的統稱。為家庭或待客常用的果品。如梨、桃、蘋果等。
? 《隋遺錄》:「有郎將自瓜州宣事迴,進合歡水果一器。」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巷有王姓名永者……初賣水果,繼為茶社擔水。」
? 峻青《秋色賦》:「膠東,這個不愧為水果之鄉的半島上,今年的水果特別豐收。」------------------------------水果shuǐ guǒ 补义条目
水中所产果。多指菱角。 ? 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澗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 ? 宋王安石《到郡与同官饮》诗:「荒歌野舞同醉醒,水果山肴互酬酢。」 ? 明潘希曾《再次前韵答温内翰》:「水果珍菱角,山肴飽蕨拳。」
水害shuǐ hài水之祸害;水灾。
●《管子o度地》:「桓公曰:‘愿闻水害。’」
●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滑以水害闻于朝,请移河于卫之四十里。」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三:「其间水利当兴,水害当除。」
●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二章:「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平水害。」★「水害」在《汉语大词典》第7326页 第5卷 871★「水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8页水害shuǐ hài水之禍害;水災。
? 《管子o度地》:「桓公曰:‘願聞水害。’」唐·元稹《沂國公魏博德政碑》:「滑以水害聞於朝,請移河於衛之四十里。」
?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三:「其間水利當興,水害當除。」
? 蘇曼殊《天涯紅淚記》第二章:「顓頊有共工之陣,以平水害。」
◎ [hydrate] 使某物吸收水,与水结合或者与氢及氢氧根按二者生成水的比例结合(如借化学反应或吸附);使…水合★「水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水合」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水红shuǐ hóng 1.
比粉红略深而较鲜艳的颜色。
●庐隐《海滨故人》四:「一个小女娃,披着满肩柔发,穿着一件洋式水红色的衣服,露出两个雪白的膝盖,沿着荷池,跑来跑去。」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炕梢的炕琴上摞着好几床被子,有深红团花绸面的,有水红小花绸面的,还有三镶被。」 2.
宋孔平仲《芙蓉堂》诗:「今日重来皆蔓草,水红无数强排秋。」★「水红」在《汉语大词典》第7323页 第5卷 868★「水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参见:水紅
水火shuǐ huǒ 1.
●《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东观汉记o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唐薛用弱《集异记o王积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
●《西游记》第二回:「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煆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2.
借指烹饪。
●《周礼o天官·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南朝梁何逊《七召·肴馔》:「海椒、鲁鼓、盐、蜀姜,剂水火而和调。」 3.
互不相容。喻势不两立。
●《魏书o山伟传》:「﹝山伟﹞与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
●《明史o朱天麟传》:「王知群臣水火甚,令盟于太庙。」
●赵振《说败》:「盖各私其私,绝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至互相残杀,互相水火,岂可得哉!」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对王举人深为不满,当面责备他两次,遂成水火,不相往来。」 4.
谓水深火热。比喻艰险的境地。
●《管子o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
●《孟子o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苏轼《学士院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叶盛《水东日记o徐兴安论将》:「无如英国公,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义,不能救民水火,别人凭什么要拥戴你?」 5.
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
●《水浒传》第八四回:「石秀说道:‘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净手。’」
●《醒世恒言o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众牢子到次早放众囚水火。」 6.
中医学指心与肾。
●《针灸甲乙经o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 7.
指马鼻两孔间的部位。
●《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汉马援《铜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两孔间。」★「水火」在《汉语大词典》第7310页 第5卷 855★「水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水火」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火shuǐ huǒ 1.
? 《易o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 《東觀漢記o鄭眾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眾。」
? 唐·薛用弱《集异記o王積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止給水火。」
? 《西游記》第二回:「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煆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 2.
借指烹飪。
? 《周禮o天官o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 南朝·梁·何遜《七召o肴饌》:「海椒、魯鼓、鹽、蜀薑,劑水火而和調。」 3.
互不相容。喻勢不兩立。
? 《魏書o山偉傳》:「﹝山偉﹞與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
? 《明史o朱天麟傳》:「王知群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廟。」
? 趙振《說敗》:「蓋各私其私,絕無國民同體之概念,不至互相殘殺,互相水火,豈可得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4.
謂水深火熱。比喻艱險的境地。
? 《管子o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聽上令。」
? 《孟子o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 宋·蘇軾《學士院孔子從先進論》:「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 明·葉盛《水東日記o徐興安論將》:「無如英國公,屢典大兵,且威嚴勝,將佐無敢犯,可赴水火。」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義,不能救民水火,別人憑什麼要擁戴你?」 5.
舊時用為大小便的隱語。
? 《水滸傳》第八四回:「石秀說道:‘我教他去寶藏頂上躲着,每日飯食,我自對付來與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間爬下來淨手。’」
? 《醒世恒言o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眾牢子到次早放眾囚水火。」 6.
中醫學指心與腎。
? 《針灸甲乙經o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既濟,心氣通於舌。」 7.
指馬鼻兩孔間的部位。
? 《太平御覽》卷八九六引漢·馬援《銅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兩孔間。」------------------------------水火shuǐ huǒ 补证条目
1.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做入牢科。云〕那個是第二的?〔王二云〕小人便是。〔張千云〕起來,放水火。」
水解shuǐ jiě 1.
道教语。「尸解」方式之一。谓托寄于水而蜕形仙去。
●汉刘向《列仙传o琴高》:「是任水解,其乐无穷。」参见「尸解」。 2.
化合物和水作用而分解。例如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在《汉语大词典》第7335页 第5卷 880★「水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水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解shuǐ jiě 1.
道教語。「屍解」方式之一。謂托寄於水而蛻形仙去。
? 漢·劉向《列仙傳o琴高》:「是任水解,其樂無窮。」參見「尸解」。 2.
化合物和水作用而分解。例如澱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shuǐ jiě 补证条目
1.化合物和水作用而分解。 ? 《隶释o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出誠造□,漆不水解,工不争賈。」
水井shuǐ jǐng由地面向地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村里有个土法凿井的行家马老金,每到冬天就在邻近各村包打水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八章:「他终于换上一件旧的布长衫,挑着水桶往附近的一口水井走去。」★「水井」在《汉语大词典》第7309页 第5卷 854★「水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水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井」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井shuǐ jǐng由地面向地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 趙樹理《實幹家潘永福》:「村裏有個土法鑿井的行家馬老金,每到冬天就在鄰近各村包打水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八章:「他終於換上一件舊的布長衫,挑着水桶往附近的一口水井走去。」
◎ [under water] 在水面下一阵风把下风甲板吹进了水里
水龙shuǐ lóng 1.
古指战船。
●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事物异名录·舟车·战船》引《词林海错》:「隋文帝诏曰:‘陈国未尽藩节,诚须责罪兴师,若命水龙,终当战屈。’水龙,谓战船也。」 2.
救火用的引水工具。也称救火机。
●胡思敬《政变日记》:「编修徐琪,奏保粤人铎金区通晓电学,能以电光鼓动机轮,作为电灯、水龙、水车诸器。」
●杨朔《鸭绿江南北》:「有的工友简直变成火人,棉衣服烧得呼呼的,幸亏拿水龙把火浇熄。」 3.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长椭圆形,有叶柄,花黄色。生在沼泽等浅水之中。★「水龙」在《汉语大词典》第7342页 第5卷 887★「水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水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龍
水绿shuǐ lǜ浅绿色。
●茹志鹃《百合花》:「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水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参见:水綠
水面shuǐ miàn水的表面;水上。
●唐杜甫《渼陂行》:「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因他善于使船,专能抢上风,踅顺水,水面交起锋来,他那只船,使的如快马一般。」
●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水面」在《汉语大词典》第7322页 第5卷 867★「水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水面」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面shuǐ miàn水的表面;水上。
? 唐·杜甫《渼陂行》:「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
? 《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因他善于使船,專能搶上風,踅順水,水面交起鋒來,他那隻船,使的如快馬一般。」
? 孫犁《白洋淀紀事o荷花淀》:「幾隻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着水面飛走了。」
蕴藏在自然界水体中的位能、压能或动能。是再生性能源,随着水文循环周而复始,重复再生。水力发电利用的主要是其中的位能,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水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水能」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能」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
水鸟shuǐ niǎo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的鸟类的统称。
●《汉书o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有鹈鹕或曰秃鹙,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杀之。刘向以为水鸟色青,青祥也。」
●唐姚合《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
●《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
●孙犁《白洋淀纪事·芦花荡》:「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水鸟」在《汉语大词典》第7328页 第5卷 873★「水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参见:水鳥
水平shuǐ píng(参见水准) 1.
水面平静。
●《管子o侈靡》:「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速竭。」
●唐刘禹锡《插田歌》:「水平苗漠漠,演火生墟落。」
●元王恽《游华不注记》:「是日也,天朗气淑,清风徐来,水平不波,鸣丝歌板,响动林谷。」 2.
指同水平面平行。
●萧军《八月的乡村》九:「对面那个队员也开始向他们这边走过来,步枪变换了位置,不水平地横在手里。」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八章:「小钢炮乘势来了个水平投弹,轰隆一声,敌人的自动枪停止了。」 3.
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唐李靖《卫公兵法》卷下:「水槽,长二尺四寸,两头及中闲凿为三池……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则为高下准……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谓之水平。」
●宋苏轼《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三县官吏文状称罗适、崔公度当初相度八丈沟时,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 4.
指示水位的标志。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滦阳续录四》:「宣武门子城内,如培塿者五,砌之以砖……京营旧卒云:‘此水平也。京城地势惟宣武门最低,衢巷之水,遇雨,皆汇于子城。每夜雨太骤,守卒即起,视此培塿,水将及顶,则呼开门以泄之。’」 5.
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陈毅《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诗:「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
●巴金《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水平」在《汉语大词典》第7312页 第5卷 857★「水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水平」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平」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平shuǐ píng(參見水準) 1.
水面平靜。
? 《管子o侈靡》:「水平而不流,無源則速竭。」
? 唐·劉禹錫《插田歌》:「水平苗漠漠,演火生墟落。」
? 元·王惲《游華不注記》:「是日也,天朗氣淑,清風徐來,水平不波,鳴絲歌板,響動林谷。」 2.
指同水平面平行。
? 蕭軍《八月的鄉村》九:「對面那個隊員也開始向他們這邊走過來,步槍變換了位置,不水平地橫在手裏。」
? 魏巍《東方》第六部第八章:「小鋼炮乘勢來了個水平投彈,轟隆一聲,敵人的自動槍停止了。」 3.
古代測定水平面的器具。
? 唐·李靖《衛公兵法》卷下:「水槽,長二尺四寸,兩頭及中閒鑿為三池……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齊起,眇目視之,三齒齊平,則為高下準……計其尺寸,則高下丈尺分寸可知,謂之水平。」
? 宋·蘇軾《論八丈溝不可開狀》:「三縣官吏文狀稱羅適、崔公度當初相度八丈溝時,只是經馬行過,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 4.
指示水位的標志。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o灤陽續錄四》:「宣武門子城內,如培塿者五,砌之以磚……京營舊卒云:‘此水平也。京城地勢惟宣武門最低,衢巷之水,遇雨,皆匯于子城。每夜雨太驟,守卒即起,視此培塿,水將及頂,則呼開門以洩之。’」 5.
指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高度。
? 陳毅《在天津新河某部營房夜宿》詩:「大軍威武多雄壯,訓練水平更繁難。」
? 巴金《在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發獎大會上的講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不斷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
水瓶shuǐ píng一种盛水的容器。一般口较小,颈细肚大。
●《宋史o外国传七·日本国》:「又金银莳绘砚一筥一合,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金铜水瓶、铁刀。」
●叶圣陶《线下·金耳环》:「乌黑的枪管在阳光中发亮;腰间的水瓶同珐琅杯击触有声,响应着错落不齐的步调。」
●冰心《往事·悟》:「他觉得脑热如焚,反身取了床边几上的水瓶,满满的饮了一瓶水,才又卧下。」★「水瓶」在《汉语大词典》第7325页 第5卷 870★「水瓶」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瓶shuǐ píng一種盛水的容器。一般口較小,頸細肚大。
? 《宋史o外國傳七o日本國》:「又金銀蒔繪硯一筥一合,納金硯一、鹿毛筆、松煙墨、金銅水瓶、鐵刀。」
? 葉聖陶《線下o金耳環》:「烏黑的槍管在陽光中發亮;腰間的水瓶同琺琅杯擊觸有聲,響應着錯落不齊的步調。」
? 冰心《往事o悟》:「他覺得腦熱如焚,反身取了床邊几上的水瓶,滿滿的飲了一瓶水,才又臥下。」------------------------------水瓶shuǐ píng 补证条目
一种盛水的容器。一般口较小,颈细肚大。 ? 《普曜经·十八变品》:「於是師徒脱衣裘褐及水瓶杖屣,諸事火具悉棄水中。」
水枪shuǐ qiāng 1.
消防用具。由铜管和活塞构成,口小,能把水喷射到高处或远处。 2.
将高压水流转变为高速水射流的采掘机械,用以冲击岩石或矿体,使其破碎。★「水枪」在《汉语大词典》第7336页 第5卷 881★「水枪」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水枪」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槍
水禽shuǐ qín水鸟。
●汉马融《广成颂》:「水禽:鸿鹄、鸳鸯、鸥、鹥……乃安斯寝,戢翮其涯。」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一》:「明皇尝遣中官往淮南采捕鵁?及诸水禽。」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艺三·摘句图》:「果落跳松鼠,萍开过水禽。」
●碧野《月亮湖》:「小船离水禽越来越近了,这时我才看出是成千上万的雪鹅和白鸭。」★「水禽」在《汉语大词典》第7332页 第5卷 877★「水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0页水禽shuǐ qín水鳥。
? 漢·馬融《廣成頌》:「水禽:鴻鵠、鴛鴦、鷗、鷖……乃安斯寢,戢翮其涯。」
? 宋·王讜《唐語林o補遺一》:「明皇嘗遣中官往淮南採捕鵁鶄及諸水禽。」
?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o談藝三o摘句圖》:「果落跳松鼠,萍開過水禽。」
? 碧野《月亮湖》:「小船離水禽越來越近了,這時我才看出是成千上萬的雪鵝和白鴨。」
水蛇shuǐ shé生活于水中的蛇。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鳞二·水蛇》:「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鳝,黄黑色,有缬纹,啮人不甚毒。」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o广动植一》。★「水蛇」在《汉语大词典》第7328页 第5卷 873★「水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水蛇」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蛇shuǐ shé生活於水中的蛇。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鱗二o水蛇》:「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鱔,黃黑色,有纈紋,嚙人不甚毒。」參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o廣動植一》。
水势shuǐ shì亦作「水埶」。 1.
水流的趋势。
●《周礼o考工记·匠人》:「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宋史o河渠志一》:「一遇盛涨,水势西合入北流,则东流遂绝。」 2.
指水位或水的流量与冲力。
●《魏书o李崇传》:「衍淮堰未破,水势日增。」
●《宋史o河渠志二》:「水势湍猛,发泄不及。」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黄河﹞一千七百一川仍在,水势恐仍不小。」
●丁玲《袁广发》:「水势又急又险,眼看要把纱冲走,岸上的人全乱喊乱叫。」 3.
指游水的技能。
●《水浒传》第一一三回:「近来一冬,都学得些水势,因此无人敢来侵傍。」★「水势」在《汉语大词典》第7333页 第5卷 878★「水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水势」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勢
水塔shuǐ tǎ自来水设备中增高水压的塔状建筑物,顶端有一个大的储水装置。又名高架水箱。
●孙犁《白洋淀纪事·种谷的人》:「天气很清朗,车站的水塔看的很清楚。」★「水塔」在《汉语大词典》第7329页 第5卷 874★「水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水塔」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塔」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塔shuǐ tǎ自來水設備中增高水壓的塔狀建築物,頂端有一個大的儲水裝置。又名高架水箱。
? 孫犁《白洋淀紀事o種穀的人》:「天氣很清朗,車站的水塔看的很清楚。」
水洼shuǐ wā(无)水洼(2)shuǐ wā低凹积水处。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o滇游日记四》:「堤南北皆水洼,堤界其间,与西子苏堤无异。」
●鲁迅《野草·过客》:「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
●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他从积满泥水的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的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水洼」在《汉语大词典》第7323页 第5卷 868水洼shuǐ wā(參見水窪)見「水窪」。
水网shuǐ wǎng 1.
指河湖港汊或沟渠纵横交错如网。
●克非《山河颂》三:「这项工程如果完成,再作好渠系配套,连成水网,使全区十多万亩散布在山湾、丘陵、平坝的农田,得到良好灌溉。」
●《花城》1981年第2期:「由于这水网地带,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每天开基、浇泥、运蔗、刮鱼,都离不开划船。」 2.
倒枝藻的别名。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一:「倒枝藻者,枝横倒水中,长九尺余,如结网,有野鸭、秋凫及鸥鹥来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缯网也。亦名水网。」★「水网」在《汉语大词典》第7338页 第5卷 883★「水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水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網
1. 水面以下。如:对这个海湾水下情况了如指掌。
水银shuǐ yín 1.
●《史记o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达明复命函贯首自随,以生油、水银浸之,而以生牛皮固函。」
●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却有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 2.
●唐李白《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王琦注引《淮南子o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3.
●南朝梁元帝《登江洲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宋杨万里《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诗:「晓风草草君知么?不为高荷惜水银。」★「水银」在《汉语大词典》第7336页 第5卷 881★「水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银」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銀
水域shuǐ yù 1.
指江、河、湖、海从水面到水底的一定范围。
●萧干《人生采访·坐船犯罪记》:「看哪,每一寸祖国的水域都由我视野移去了,船过东京湾,笔直向西贡航去。」 2.
港湾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业的水面。如:航道水域;港口水域。★「水域」在《汉语大词典》第7327页 第5卷 872★「水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域shuǐ yù 1.
指江、河、湖、海從水面到水底的一定範圍。
? 蕭乾《人生采訪o坐船犯罪記》:「看哪,每一寸祖國的水域都由我視野移去了,船過東京灣,筆直向西貢航去。」 2.
港灣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業的水面。如:航道水域;港口水域。
水源shuǐ yuán 1.
江河发源的地方。
●《史记o大宛列传》:「﹝贰师﹞乃先至宛,决其水源,移之,则宛固已忧困。」
●晋陶潜《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宋欧阳修《晋祠》诗:「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臧克家《今昔吟·忠烈篇》:「河山光辉照人眼,木本水源想从前。」 2.
指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府上的地……水源又好,出水的路又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贼军如追赶前去,即在睢杞一带决战,不至于今日断绝水源。」★「水源」在《汉语大词典》第7335页 第5卷 880★「水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源」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源shuǐ yuán 1.
江河發源的地方。
? 《史記o大宛列傳》:「﹝貳師﹞乃先至宛,決其水源,移之,則宛固已憂困。」
? 晉·陶潛《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 宋·歐陽修《晉祠》詩:「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
? 臧克家《今昔吟o忠烈篇》:「河山光輝照人眼,木本水源想從前。」 2.
指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府上的地……水源又好,出水的路又好。」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賊軍如追趕前去,即在睢·杞一帶決戰,不至於今日斷絕水源。」
水灾shuǐ zāi因久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
●《谷梁传·庄公七年》:「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史记o河渠书》:「鄃居河北,河决西南,则鄃无水灾。」
●《宋史o兵志六》:「河北连年水灾,流民未复。」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一个水灾,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五章:「这黄河不同于我们米脂县的小河,只要堤上有一个小漏洞,就会河堤崩塌,变成大的水灾。」水灾(2)shuǐ zāi(无)★「水灾」在《汉语大词典》第7318页 第5卷 863★「水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参见:水災
水闸shuǐ zhá修建在堤坝中用以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闸门。
●《宋史o魏瓘传》:「﹝魏瓘﹞凿东西澳为水闸,以时启闭焉。」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七:「水闸,开闭水门也……如遇旱涸,则撒水灌田,民赖其利。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硙,实水利之总揆也。」★「水闸」在《汉语大词典》第7336页 第5卷 881★「水闸」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闸」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水閘
水蛭shuǐ zhì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警世通言o旌阳宫铁树镇妖》:「湖中水蛭甚多……散入田中,啑人之血。」
●邓子恢张鼎丞《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封建地主、军阀官僚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像一群吸血的水蛭。」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虫二·水蛭》。★「水蛭」在《汉语大词典》第7331页 第5卷 876★「水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蛭」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蛭」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蛭shuǐ zhì環節動物。俗名螞蟥。體長稍扁,色黑帶綠,尾端有吸盤,雌雄同體,生活於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 《警世通言o旌陽宮鐵樹鎮妖》:「湖中水蛭甚多……散入田中,啑人之血。」
? 鄧子恢·張鼎丞《閩西暴動與紅十二軍》:「封建地主、軍閥官僚以及帝國主義勢力,像一群吸血的水蛭。」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蟲二o水蛭》。
水珠shuǐ zhū 1.
圆珠状的水滴。
●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四十韵》:「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
●宋梅尧臣《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茅盾《子夜》七:「树叶都绿得可爱,很有韵律似的滴着水珠。」
●巴金《家》二八:「她一脸的水珠,就像是狼藉的泪花。」 2.
传说中可以吸引泉水的宝珠。
●《太平广记》卷四○二引唐牛肃《纪闻》:「胡人曰……此水珠也。每军行休时,掘地二尺,埋珠于其中,水泉立出,可给数千人。」★「水珠」在《汉语大词典》第7323页 第5卷 868★「水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2页★「水珠」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珠shuǐ zhū 1.
圓珠狀的水滴。
? 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將適江陵四十韻》:「疊壁排霜劍,奔泉濺水珠。」
? 宋·梅堯臣《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韻次而和之》:「荷積水珠重,天收霓帔輕。」
? 《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 茅盾《子夜》七:「樹葉都綠得可愛,很有韻律似的滴着水珠。」
? 巴金《家》二八:「她一臉的水珠,就像是狼藉的淚花。」 2.
傳說中可以吸引泉水的寶珠。
? 《太平廣記》卷四o二引唐·牛肅《紀聞》:「胡人曰……此水珠也。每軍行休時,掘地二尺,埋珠於其中,水泉立出,可給數千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个非四个字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