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高考改变命运的例子了命运么

原标题:白岩松:高考还是最公允最给人盼望的一条路1977年12月必定要永载史册。那一年,570万身世差异,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人配合走进科场,加入间断了10年的高考。27万人走进了大学,他们的运气就此窜改,中国也由此暗暗窜改……值此规复高考四十周年之际,新京报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导“我的高考”,从每个个体的人生经历解缆,随从追随他们的人生阶梯,探访高考给他们带来的运气窜改。每个人虽然渺小,但把他们的经历分散起来,就是一部浩繁的中国革新展开史……白岩松,1968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记者。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消息系。1983年,15岁的蒙古族少年白岩松进入内蒙古海拉尔二中,成为一个普一样平常通的高一门生。他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分就死了,母亲伶仃抚养他和哥哥。他对其时生存的记忆是“每个夏季都很寒冷”。10年后的1993年,25岁的白岩松在北京中央电视台事变,成为第一个在《东方时空》露面的消息主持人。4年后他将主持香港回归大型直播,这是新中国直立后的第一场大型消息直播,他将站在天下注方针舞台。这像是两段没有交集的人生——“如许的故事如果没有高考,上哪儿上演去?”白岩松说。谈高考情况“那个年月没有那么强的名校见解。”新京报:还记恰当年高考分数吗?白岩松:483分。其时我过了重点线30多分。当时分的高考,首先要看过没过线,接下还要看过没太重点线,能不能上你的第一志愿。所以记得比较晓畅。新京报:为甚么选择北京广播学院?白岩松:这是一个偶尔,我觉得人的运气简直有许多偶尔性。我母亲是一个西席,她的一个门生比我高两届,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我高考那年,这个门生到我家拜年。我闻声她跟我妈在聊,说广院如何如何好,好比检验很简朴过,总看课外书。我其时就想,嘿,这黉舍挺好。然后我就一查,发现这黉舍简直不错。从那一年的春节,我就肯定要考广播学院。新京报:就因为“检验简朴过,总看课外书”?白岩松:虽然还是我想学消息。我们班只要两个人想考消息系,其时热门的是法律和经济。我们这两个人的名字还都有“松”字,另外一名叫刘劲松,是个女生。我们俩还相互分派了一下,我说我喜好广播电视,你喜好笔墨,那你考人大,我考广院,省得咱俩同业相助。厥后她上了人大,我上了广播学院。她的分数也要高一点,我觉得这个挺好玩的。新京报:还记得检验时的情况吗?白岩松:我考了几门,大部门都是第一个交卷,我妈返来问我数学多少好多分,我说宁神,肯定110,当时分满分是110。分数下来,实践90多,就是因为马虎,没太搜检。我觉得我高考因为马虎起码丢掉了20多分,但是也够了。新京报:如果多给你一百分,你还会选择北京广播学院吗?白岩松:仍旧是它,即便我统统的科目全考满分,我也选择广播学院。那个年月跟而今纷歧样,大家没有那么猛烈的名校见解。我媳妇也是广播学院的,比我低三届。她是江苏的前几名,镇江的理科状元,可以或许选择中国统统的黉舍,但是她报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富有许多分。我的同班同窗考上了北大历史系,但是他家里觉得他身材比较弱,盼望扔到军校练练去。因而他放弃了北大,去了廊坊的武装差人队伍学院。简直一学期事后他的身材就好起来了,那你说他受益了吗?但是反过来能否也在申明,那个时分大家更多的是选择我想去的黉舍和专业,不像今天曾酿成了一个“我喜不喜好另说,我得去这个黉舍。”我觉得这方面闪现了一些扭曲。新京报:除北广,还填了哪些志愿?白岩松:就是想考北京的黉舍。北广考不上的话,第二批院校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商学院,我就觉得北京广播学院清除选,也会把我甩到北京商学院。归正我就是要来北京上大学。我都研讨过,乘多少好多路汽车去北京商学院。新京报:为甚么必定来北京?白岩松:我哥哥在79年考上了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带给了我许多里面的、奇怪的信息。我那个时分有如许一个见解,我觉得上大学都市很重要,着实我而今也有如许一个根深蒂固的设法。我没把上大学当作是一个院墙里的见解,你最重要的四年的发展韶光,如果仅仅范围在这个学校围墙里面,是多么可怕。所以你生活的这座城市很重要。1985年国庆,大学入学一个月的白岩松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谈大学生活“那些大学里‘无用的东西’成就了我”新京报:你高中应该挺努力的吧。白岩松:我们高考的时候头两年上高一高二没那么紧迫,我早就定下来我要学文科,所以我觉得高一就在混,高二的时候那惯性还继续。到了高三不行了,平常陪你玩的人没了。大家全在学习,你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突然意识到,还剩一年了,不能不上大学。如果不上大学,没有出路。所以开始玩命。新京报:为什么说如果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白岩松:可能跟我自己的这个家庭有关系,我爸我妈都是大学生,我哥哥83年大学刚毕业。我们没有任何的门路,我妈妈就是普通的老师,我父亲在1976年就去世了,我妈一个人带我们俩。路在那儿?新京报:你觉得大学之于你和你的家庭,意味着什么?白岩松:我爸是他们地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是纯蒙古族人,连汉姓都没有。我这个“白”是“蒙满一家”时的赐姓,以前从来没用过。我爸上世纪50年代成为他们这个地区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从通辽考到了内蒙古师范学院。我妈是他们家族第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和我爸认识,有了我。新京报:进大学的感觉怎么样?白岩松:在大学我不仅读书还读人,那个时候我们的讲座非常多,我们广院非常活跃,各路人马荟萃,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让我感谢大学,我第一感谢大学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必须独立思考。新京报:你和同学在大学里聊些什么?白岩松:我现在高校里面演讲,好多人都不信,我说真的我那时候卧谈会谈女生比例很低。谈的都是酸溜溜的东西,一个话题,因为观念不同大家可以吵一宿。新京报:酸溜溜的东西?白岩松:那个时代的大学校园里谈论的东西不是物质,不是美女, 是现在常说的所谓诗和远方,是这个国家的命运,是自己想干什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一点,就是大学四年把时光浪费在了很多美好,但是没用的东西上。谈话,抬杠,大量看书,四处乱转,听讲座听歌。比如我办了广院的第一个书市,第一个体育节,我在学生会里供职,和同学“承包”了图书馆一年,然后请人来做讲座。其实今天看来这些活动都是无用的,但是这些成就了我,让我成为了我。白岩松珍藏的高中毕业留言册。
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谈感恩“国家兴亡,学子有路,匹夫有责”新京报:你很感激高考。白岩松:我特别想讲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号的早晨,我和刘春正在广州采访。那天睡梦中刘春突然把我推醒,“岩松岩松,起来,小平去世了!”我赶紧爬起来,我们俩就出去买报纸。广州的传媒很发达,六七点钟真买到了已经上市的报纸。当时我们正在做《新闻调查》,有采访。我们把工作时间压缩了,一上午全完成。 当天下午我们就到了深圳,去给邓小平的画像献花。当时我们就看到,献的花被一车一车的拉走,因为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俩之后又跑到深圳植物园,到他种的那棵树下又献了花。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发自内心的感谢老人家。要说改革开放还是更宏观的事情,就仅仅恢复高考这一件事,就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是生活在海拉尔这个中国最北方的人,而邓小平去世的时候,我是在中国几乎最南方的广州。如此大的跨度,也就是说生命的直径变大了。你从来没有想过,难道不就是因为高考吗?而高考就是邓小平主政之后恢复的。我内心的感恩是非常强的。新京报:为什么感受这么强烈?白岩松:中国有一句话一直流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我觉得恢复高考在中间应该加上四个字,“国家兴亡,学子有路,匹夫有责。”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恢复的不仅仅是高考,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公平、尊严、梦想等等。新京报:你把学子有路和国家兴亡放到一个高度了。白岩松: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是一本对我很重要的书。我今年重看了一遍,当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下南京,灭掉太平天国之后,他首先干的一件事是恢复乡试,也就是恢复高考。曾国藩出生在湖南偏远乡下的一个普通家庭,正是由于清朝的“高考”,他才有机会位极人臣。他深深知道乡试对一个个体意味着什么,对当时的朝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所以当他打下南京之后,恢复了中断十二年的乡试。他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气力,我理解他的心理。所以换过一个时代,恢复高考何尝不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恢复乡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学子无路,匹夫有责不就是空话吗?不管是过去的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朝廷,还是现在的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只要还为四面八方的孩子、学子提供一条相对还算公平的路,就总不会太坏。如果这条路被堵死,梦想不可能再有,尊严也谈不上。所以我觉得,恢复高考的核心就是“国、家兴亡,学子有路,匹夫有责。”我特意断了一下,不能光是一个国,还有家。白岩松珍藏的高中毕业留言册。
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谈成功“我们这拨人比较幸运的坐上了头班车”新京报:你29岁就主持了香港回归的直播。这样的成功现在应该说很难复制。白岩松:这说明国家正在变得正常,此前曾有无数的空白之地, 那么长的时间没有新闻主持人这个行当,正常吗?不正常。但是我们这拨人比较幸运的坐上了头班车,的确幸运。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而不是成为幸运儿。新京报:怎么理解这个“头班车”?白岩松:那时候人才缺到什么地步?拿一个大家熟悉的专业举例子,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83年是本科,85年是本科, 84年是专科。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全国各地电视开始蓬勃发展,人才严重断档,要求他们两年赶紧培养,居然中间就有这么一届播音专业的学生,两年毕业拿大专文凭。这个小例子能证明当时人才缺到什么地步。新京报:所以你们的成长空间很大。白岩松:现在是十年压十年,一切都在变得排队。那时候不存在加塞,咣当把你扔到空地上,你就得到了这个机会。我25岁就成为第一个在《东方时空》露面的新闻主持,相当于沙漠上突然看到了一个仙人掌,大家觉得“唉呦,绿色植物啊真漂亮。”现在郁郁葱葱,你再看到一个仙人掌,都会觉得,“嗨,这什么呀,太难看了。”现在的新闻人一出道,25岁的时候比我那个时候水平高多了,但是现在绿树成荫,仙人掌没有以前稀罕了。不要说仙人掌,你要出头恐怕得长成更大的大树。谈底层高考“绝不能让上不起大学的孩子真上不了大学”新京报:每年高考,媒体都会披露,有多少高三毕业生放弃了高考。白岩松:我关注的不是那些有条件出国或者说接家族企业等等原因放弃高考的。我关注的是那些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害怕上大学,从而放弃高考的。我们广播学院八五级的同学,每年都资助十几个大学生,坚持了很多年。开始的时候觉得,传媒大学的贫困生很少,想学传媒的大部分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可是当我们真的去了解的时候,发现我们想象的太乐观,依然有很多来自贫困家庭。新京报:怎么想到要去干这件事。白岩松:国家做国家做的,民间也做些力所能及的。绝不能让上不起大学的孩子真上不了大学。我每次都会跟接受奖学金的孩子说这样两句话:第一你们的贫穷是你们漂亮履历的一部分,我当初也是,别觉得我不如别人,甚至产生自卑;第二不要对我们说谢谢,将来有机会过20年去做同样的事。新京报:每年高考都有一些中学在媒体里特别出名,比如毛坦厂中学。白岩松:有些高考名校,我持中立态度,不一定赞赏,但是也不好直接批评。有的中学门槛很高,有很多官家子弟、富家子弟,想进去得托人找关系,费尽心思,没有一定的财富,没有一定的权力进不去。但还有一类学校,比如毛坦厂中学,我无论如何做不出任何嘲讽的事情。去年媒体炒毛坦厂炒得很热的时候,我让我们的记者去了一下。记者回来就改变了我的看法。新京报:改变了什么看法?白岩松:毛坦厂中学它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你想想,能把院墙外的柳树当神树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想起毛坦厂真的让人掉眼泪。上万人守着大客车,送孩子出发去参加高考。在这样的一个人浪当中,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好事儿,别破坏它。新京报:但很多专家学者质疑毛坦厂中学,称它是高考工厂。白岩松: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些画面跟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就说“看,多愚昧,还拜神树”、“不就一高考吗?还上万人送别”等等。我对毛坦厂中学充满理解,特别是当你了解到这一个又一个毛坦厂中学的孩子的背后是哪样的家庭。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这里涉及到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等等东西,但是我愿意用温情去面对毛坦厂中学。我祝福这些普通的家庭。白岩松珍藏的高中毕业留言册。
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谈高考公平“尽管高考有毛病,但还是最公平的一条路”新京报:现在也有很多人说,高考不再能改变命运了。白岩松: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新京报:但不得不承认,高考作为一种阶层上升渠道,变窄了。白岩松: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考恢复40年,已经正由过去极度精英的教育变成常规教育。77、78年的高考入学率百分之五、六,现在接近百分之八十。这区别有多大?2017年的考生是940万人,今年毕业的是795万人,77年的时候只招27万人。我相信用不了多久,9年义务教育将变称12年义务教育,高中一定会成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当它成为一个普通教育,而且基数变得如此之大的时候,它当然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那么深的改变命运。新京报:你觉得录取率的提高是一件好事吗?白岩松:当我们盯住了过去高考对人命运巨大改变的时候,别忘了没改变的有多少。以1977年为例,那其他没考上学的94%在哪里?改变了他的命运吗?现在起码高考还让接近80%的人能上大学,他的知识体系等各方面即便失业再找工作,都要比没有这个知识体系强。所以并不是说突然变得不能改变命运了,是在发展过程中基数变得太大了,上大学变得非常容易了,他也就不具有那种魔术棒一样的画龙点睛的力量。想想那94%没上大学的人,你愿意选择哪个时代?我更愿意看到的是现在。新京报:你说高考恢复的是公平和梦想,可是很多人认为高考有的地方并不公平,比如分省录取。白岩松:去年江苏有一个消息,要让出一部分招生名额给其他省份,然后家长就去表达意见了。我夫人是江苏人,那时候我就在南京,我非常理解。这些年我每年都做高考的节目,和高考就没断过。从大的层面上来说,它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这里有没有不公平?当然有,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公平,是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面对北京上海感受到的不公平。“好嘛,北京的考生考多少分就上了清华,我得多出多少分。”新京报:你觉得这种不公平该解决掉吗?白岩松:把这个门槛拆了?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北京、上海的孩子被江苏、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的孩子冲击。倒霉的是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贵州等地方的孩子,想上大学变得很难了。算一算这个账。有的时候真的更深一步了解之后,就知道了,分省的门槛里确实存在不公平,可是如果把这个解决了,顺手就会使另外的一种公平倒掉。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就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也是从贵州走出来的。新京报:感觉你是高考的铁杆捍卫者。白岩松:的确在恢复高考40年的时候,是充满着感情和情绪去谈论它。高考有没有毛病?太多了。我有一句话总被人说,我记得是在郑州大学讲的,“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同题问答新京报:有什么事你高考之后才明白的?白岩松:运气。我是学了新闻之后觉得我挺适合学新闻的,但当时选择它是偶然。新京报:你最深刻的高考记忆是什么?白岩松:我去学校看分回来,那条路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完的。那条路不长,10分钟的路程。跑到家里的时候,看我妈在门口,我就冲她喊,“考上了!”我妈也如释重负,就俩孩子,都考上了。新京报:当年的高考有遗憾吗?白岩松:没什么遗憾。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广播学院,考上了。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处理高考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唯一靠谱捷径
尽管高考制度饱受诟病,但高考仍是对普通阶层最为公平的制度。前几年有高中打出横幅,说“除了高考,你拿什么和富二代拼”。引起巨大争议,但说的是事实。只不过这样赤裸裸的话触及了国人不愿触碰,不愿承认的红线。
也有媒体称高考已成改变命运与出身几乎全部希望。当然,这条希望之路并不好走,一路铺满了心血和汗水。
还记得“高考赤膊班”吗?
还记得印在楼梯上的化学方程式吗?
还记得那个声势浩大的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吗?
对于广大经济条件一般,没有多少社会人脉资源的家庭而言,让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有一份好的工作,是这个家庭能走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条捷径。通过四年大学的学习,孩子获得的学历、机会远远高于中学毕业打工的同龄人。虽然媒体不时报道有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人生赢家,但是这样的事件概率就同中500万的福利彩票是一个道理。你每天都能在报纸的福彩专版上看到有人中了大奖,但是这份幸运就算你买上一辈子彩票都不大可能会降临。
用今天的励志口号解读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此话出自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之口,激励着普通人家的考生们“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5月份有媒体报道来自金华的一个富二代,自主创业,一年就开上了凯迪拉克,媒体是作为正面宣称的典型来报道的,可是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内心反感。一看内容,那个富二代说,我创业也是很艰苦的,我爸爸只给了我60万启动资金,其余的都是我一个人打拼。说的自己有多心酸似的。,对于家境稍好的普通家庭而言,60万可能意味着全部的财产,而更多的普通家庭,这一辈子能不能积攒下60万的财产都是未知数。很多心灵鸡汤教导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他们并没有告诉你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没有告诉你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唯有高考,才是最大程度的体现公平,让穷人家的孩子翻身的唯一“捷径”,尽管这条“捷径”走的并不轻松。
有一次和同学聊到学生未来的出路,因为每年的大学生毕业潮也意味着失业潮。我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有千万条路,没钱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一条路。虽然有点悲观,却是整个社会的现实。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真的没有第二“捷径”可供选择了。
& 世事无常,精进不已,是唯一靠谱的人生策略。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郑老师&初高中数理化英辅导
➲电话:
➲微信:zoe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80%的考生都能上大学,你还相信高考能改变命运吗
2017年高考高考即将拉下帷幕,每年的高考都备受关注,很多学生,尤其是寒门学子,特别重视这次考试的机会,因为,这有可能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他们实现屌丝逆袭,弯道超车的关键时刻。
据统计,目前高考能让80%的考生有机会上大学,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考上大学的考生就真的能改变命运吗?我们来看看白岩松怎么说:
在白岩松看来,高考不一定能够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是至少上过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不用依靠劳力存活。
现在的高考还能不能改变命运呢?和湖南中公的小编一起聊聊你的看法吧~
文/湖南中公教师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高考40年】中国这十八位“大佬”,看高考是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高考40周年,寻找参加过高考的你!】
今年是高考恢复四十周年,铜陵新闻网寻找参加过高考的你,希望您能和我们讲讲您的高考故事。,无论你是哪一年的考生,无论你是家长、老师或是工作人员,只要你有跟高考相关的故事、照片、物件(比如珍藏的试卷,考试时用过的文具,以及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等),都可以联系我们!
1982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还要提前2个月接受预选,预选合格者可参加正式高考,不少人寒窗十年都未见过高考卷。这项预选政策只实行了一年,只有82届高中毕业生经历过悲催。82年差1.5分落榜,去母校复续一年,83年再次走进考场,考取了省重点大学!(大龙)
如今的十八大佬,看看他们怎样来说曾经的高考
马云:参加过三次高考,数学曾考1分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马云的数学成绩还是只有19分。
马云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20岁那年,马云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次,他的数学考试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日晚,马云给那些失意的考生写了一封信——《我们的运气在其他地方》,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没考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
张朝阳: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张朝阳,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他说,那时候的童年很自由、很快乐,加上父母又给他塑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家庭环境,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对我很宽松,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
张朝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几年的苦读,1981年,他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史玉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浙大
史玉柱从小在数学上很有天赋,也有一个数学家的梦想。
初二之前,他的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母亲教训。1977年恢复高考,才开始认真学习。1980年,他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一学期,他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因为他发现,数学比想象的难。“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
在那段“理想破灭”的日子里,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我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路,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恰恰是在这四年里,史玉柱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李彦宏: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
李彦宏觉得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多么大的志向。由于父亲常常带他去看戏曲、电影,有一段时间他迷上了戏曲。
“当时我见我的大姐成为大学生后四邻艳羡,于是,立志也要考大学。”19岁那年,李彦宏顺利成为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自己喜欢的信息管理专业。
大学毕业后又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在留学读研期间,偶然间因为导师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李彦宏开始对信息检索技术产生了兴趣。
潘石屹:偷偷换名“石屹”参加高考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考试结束后,知道自己没考好的他又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1981年从培黎石油学校毕业后,他又以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设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铁饭碗。
在那里,他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的窍门——记清楚所有的工作数据,他的仕途看上去很美。
但在1987年,他开始变卖自己所有的家当,辞了工作,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两年之后,新的机会降临,“那种感觉,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深圳和海南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雷军:总是想要证明自己
雷军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名列前茅。进入高中,依旧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1987年的高考,雷军顺利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他非常渴望利用大学的机会证明自己,甚至在刚入学的第一天晚上就去上课。“那一堂课叫做《怎么上好大学》,我觉得受益终生。”
大学期间,他开始明白了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会怎么学习,而不在于学的东西。“创业后,因为这一个道理,帮我克服很多专业之间的差距,去适应新的岗位,把握新的机遇。”
雷军说自己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就追不上,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刘强东:弃政从商
刘强东小时候非常聪明,学习一直不错。他说,高中生活让他开了眼界。和那时很多后来选择下海的商业精英一样,他特别喜欢看《中国青年报》,感受外面的世界。“那时候的自己,是一个拥有坚定政治抱负的新青年。”
老师们也很欣赏他,对他给予了厚望:虽然你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你回家可以做我们宿迁县的县长,在你的权限范围内,对宿迁人民好点,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于是他也因此有了一个梦想:从政做县长。在1992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后,刘强东的高考成绩全宿迁第一。
当时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在填报志愿时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不过后来在大学他渐渐意识到社会学与从政无关,他开始放弃从政的想法。
李开复:高考只是人生表面的转折点
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李开复将迈出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申请大学。
SAT成绩出来的时候,他的数学考了满分800分,但是英文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这离哈佛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有很大的差距。后来,哥伦比亚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后来的经历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活泼、新锐、自由的学风使李开复一生受益。
“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我想把这句话改为: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转折点。真正转折点应该是你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在积累的东西。
希望各位考生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大学文凭对一个人的未来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不是只有大学毕业才能够成功。”
——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
俞敏洪:两次失利,第三次意外上北大
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败走“麦城”。
他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我英语考了33分吧,差了5分。于是我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边干农活边自学,第二次参加高考,我进步了,英语考了55分。但是,我报考的那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涨了——60分,又差了5分。”1980年的第三次高考,奇迹终于发生了,本来只想考当地师范院校的俞敏洪考上了北大!
回忆坎坷高考路,俞敏洪说:“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关键是在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白岩松:高三急追,才考上大学
白岩松当年差一点没有上成大学,如果不是后期加倍努力,可能无缘大学校门。
白岩松回忆说,整个高一高二,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结果,1985年,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马化腾:从爱好天文到学习计算机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等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
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那时候去天文台的人很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
著名谍战小说作家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勉强过提档线。麦家在《隐秘之魅》一文中写道:“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多岁,胖墩墩的……我由于自小受人歧视,养成了对人客气谦让的习惯,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
来人友好地和麦家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军事院校来当地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很棒后,便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事情报方面的工作。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就有了《暗算》等作品的问世。
张艺谋:78第一批受益者
张艺谋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在生产队和农民一起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就是七年。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也许他一辈子就只是一个搬动工而已。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这年冬天,大学就开始招生。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当看到其他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张艺谋心里感觉自己毫无希望。
好在考试是公平的,优秀者不会被埋没。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代名导。
孟非: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一百
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全校第一名,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高考落榜后,为了生活四处打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当印刷工、开小超市……但一直是临时工的角色。从四处讨生活的打工仔到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
孟非在一次主持节目时说:“‘都说‘知识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没有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也别太在意。像我这样勤勤恳恳工作一样可以挣钱,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余华:高考落榜读卫校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陆毅:从中专毕业考入上戏
因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检察官侯亮平而再次走红的陆毅,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之前,已算得上是童星了。他18岁从上海戏曲学校(中专)儿童剧演员班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儿艺。但当时陆毅的身高已经到了180厘米,上台演儿童剧的的机会很少,他只能辞职。辞职后,他到北京做了个自由艺人,成为“北漂”。
那一年的北京,格外冷,但是陆毅的心更冷:已经演戏10年的他没有接到任何一个戏。正是这个寒冷的冬天,使陆毅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学习,他同时报考了上戏和北影。本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影录取,但父母希望他在身边,于是他选择了上戏。
说起当年上考场,陆毅表示:“我考上戏其实挺简单的,考官很多是我在上海儿艺时的老师,他们教了我四年,对我也比较了解,我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老师给我出的题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表演真是很幼稚。”
韩寒:不参加高考的“反面典型”
作家韩寒,严格意义上说,不参加高考的他好像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对高考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其实高考的压力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很多人有这种观点,你初中辛苦三年,高中再辛苦三年,到大学的时候就轻松了。
这种想法是很多父母、老师的想法,所以他们就不把大学当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我们学生也不把大学当做一个学习东西的地方。很少人会说把考大学当做学习知识的地方,很多人回答是想到大学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大学的生活不就是谈恋爱吗?我想还是把大部分人赶到大学去感受生活。”
——来源于高中生学习
丁磊:父母说什么都能选,除了计算机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智慧的人。我在1989年考大学,是班上第10名,只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我隔壁班的同学现在是浙江大学的老师,他当时是第一名,高考的分数刚好比我高出100分。我当时看到电子科技大学的介绍,这个大学1956年成立,在四川成都,我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就把志愿填到电子科技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其实我填专业也是很被动的,坦白地讲,我在中学并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很喜欢电脑,高中时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自学完了BASIC语言。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非常大,对健康多少有影响。所以,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我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一个系只有30个人。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方超
■广告合作: (QQ号)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ZAN小编工资涨五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岩松谈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