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张小宇》为什么人生气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别的事情

相关文章随机文章
相关文章最新图片 大家喜欢123分类目录《小别离》剧情引共鸣
&最近,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带动了新一轮收视潮。剧中几个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让家长焦头烂额的剧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那么,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正确教育这个时期的孩子?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很多家长因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而焦头烂额,反感家长说教(76.0%)、与家长顶嘴(65.4%)、莫名情绪烦躁(49.6%)被认为是这时期孩子的典型特征。75.6%的受访者认为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想法对调整孩子逆反心理有效。
受访者中,未成年的占1.7%;已成年、未婚的占18.6%;已婚、暂无孩子的占10.0%;已婚、有孩子的占69.6%。
74.9%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少家长因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焦头烂额
调查显示,因孩子处在青春叛逆期而焦头烂额是家长的普遍状态,74.9%的受访者均感受到了周围家长的焦虑。
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介绍,个体产生叛逆的时期并不固定,早的可能几岁,晚的甚至二十几岁才开始,出现心理滞后生理的现象,且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因个体而异。“叛逆期是孩子成长重要、必要的阶段。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人格会逐渐完整,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心智发育的重要特征。”他同时也表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个时期,“与家庭教育有关,如家庭教育氛围很好、健康自由,孩子从小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而束缚、管教、希望式的教育,孩子成长时会潜意识地想去挣脱。”
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员刘云(化名)的孩子是众人眼中的乖乖女,但也有着一个令人惊讶的青春期,“小学六年级时,她开始变得爱生气了,常因为细碎的事情生气,像找不到作业本了,就会生气。后来就更严重了。”刘云说,孩子曾私自拿家里的钱,“可能小时候意识浅,以为是自家的,只觉得行为不会被大人赞同,便趁着我们不注意,拿家里的钱。”
已从事教育工作逾30年的河北省唐山市某小学优秀教师陈捷(化名)有着多年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教学经历,这部分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叛逆初阶段的学生。“抽烟喝酒、打群架、逃学逃家、撒谎、称兄道弟、攀比、好面子……都是这时期孩子的特征。体现在性格上是冲动,有时他们也知道那么做不对,但抑制不住。”陈捷还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格外在意自尊,在异性面前更爱面子,“尤其是男孩子,当早恋和面子掺在一起时,就容易导致不理性。早些年学校曾发生过两个男孩子因为一个女孩打架的事情,影响恶劣。”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有哪些明显特征?反感家长说教(76.0%),与家长顶嘴(65.4%)、莫名情绪烦躁(49.6%)被指为最典型特征。其他还有:受网络文化影响深(37.7%),网瘾(37.5%),希望离开家庭(34.0%),容易早恋(34.0%),喜欢尝试不良嗜好(33.8%),喜欢宅(22.2%)。调查也显示,67.9%的受访者表示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别人的批评,62.6%的受访者表明孩子开始注重个人隐私。其他敏感事物还有:对待长辈态度(51.1%),早恋(40.1%),高压政策(39.0%)。
舒曼表示,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会在四个方面出现征兆。“体现在生理方面,出现性征的变化;在心理方面,既有独立也有依赖,如对偶像的崇拜;在情绪上,喜怒无常,因为小事就被激怒、抑郁等;在行为上,反抗权威,讲义气,相比老师家长更相信同学”。
刘云表示,放在家里的钱时不时就“不见了”,她和爱人也开始注意起来,并无意中看到女儿的小柜子里有“仪仗队”般摆放整齐的尺子、夹子等文具,便明白了,“我用语重心长、劝说的口吻,告诉她要克制,有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她的态度非常好。”
她认为,理解和谈心的沟通方式不会让叛逆期的孩子反感,会传递给他们一种“你懂我”的信息。“如果换成指责谩骂,我想当时孩子知错和改变的效果就不会那么快、那么好。”
75.6%受访者认为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想法对调整孩子逆反心理有效
哪些家庭教育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消极影响?68.2%的受访者认为是唠叨、说教;67.7%的受访者认为是不理解孩子,一味训斥;56.8%的受访者认为是苛责式批评。其他还有:无端猜疑(51.9%),消极否定性评价(47.9%),不合实际的要求和期望(35.3%)。
“‘青春叛逆期’也是‘关键期’,这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处理得好安然无恙,孩子过后很快就步入正轨;若放之任之,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陈捷认为,家长与教师做好沟通非常重要,“教师是一对多,面对几十名孩子,问题发现可能并不及时,而家长对孩子微小的变化都会很敏感,及时与教师做好沟通,能适时适法引导孩子。”
陈捷还表示,家长和教师都应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换位思考,体会他们的处境和心情。“以朋友的姿态去疏导、感化他们,而不是用强硬的态度和手段。直接批评责备的方式会造成他们的反感,下次再犯的情况不会比这次好,甚至更糟糕。而且,不应给孩子尤其这个时期的孩子贴‘坏孩子’标签,应该认识到,不听话、爱捣蛋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需要的是耐心。”
舒曼认为,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个体的独立性,叛逆期年龄各有不同,而对抗行为也是正常表现,要抱着积极、接纳的态度,并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学校则应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让孩子了解到其行为特点,若能有所预见,他们将会更有自控力。”
如何调整孩子的逆反心理?75.6%的受访者认为要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60.0%的受访者建议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57.6%的受访者建议采取换位思考的教导方式。其他还有:宽容,不与孩子较劲(47.7%),尽量不揭孩子短(43.5%),在外人面前给孩子面子(37.5%)。&
责任编辑:刘溢敏
网友正在收听
河北第四届汽车文化节到场30万人,销售额4.22亿。早恋堕胎是什么鬼,《小别离》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缩影
在被堕胎所包围的国产片下,《》真乃今年暑期档的一股清流!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要上演一场小学生爱恨纠葛的狗血电影,《小别离》则很贴切的反应了当代中国的教育现实。剧里主要列举了三个代表性的家庭,来讲述现今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比起成年以后再留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低龄留学生家长心里最核心的想法。富人阶层的张小宇是个典型的学渣,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跟自己爹妈不过去,他的土豪老爹就想把他送出国,既省事又有逼格。中产阶级的方朵朵,是个典型的学农,也是最能代表你我的一种同学,不管再怎么努力成绩也就是中不溜,稍微一不留神成绩就跟做了滑梯一样往下掉。。。朵朵秉持着“一次没考好,一辈子就完了”的理念,一说到朵朵的成绩就恨不能亲自上战场。朵朵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学习机器,终于有一天因为写小说跟父母爆发了,朵朵妈只好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以及与孩子产生的矛盾,最终决定将朵朵送出国留学。而普通工薪阶级的金琴琴,是典型的老师的宠儿 隔壁的学霸,作为看上去最不需要出国的她却因为妈妈的“留学梦”而被迫加入“低龄留学生”的大军中。琴琴妈觉得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现在才过的很辛苦,那自己的学霸女儿更不能跌倒在自己的老路上,哪怕砸锅卖铁都得把琴琴送出去!分数就成了当代学生和家长的命根,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联想起当年还是学生的自己,那这部剧夸张么?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是中国父母最真实的样子,只要你每天安安静静的坐在课桌下写试卷,家长就会觉得这个小孩真上进,在他们眼里分数就是一切,什么看小说 传小纸条,被训一万次都不够好嘛~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不像美剧里一言不合就滚床单。。。巴特,虽然砸们的青春没有可以跟我们滚床单的男人,但是!在那短暂的美好年华中有四个男人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王后雄、荣德基、薛金星、曲一线!在被这四个男人陪伴的日子里,我们的眼里根本看不到任何雄性生物,上题山游题海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但是你如果问我你讨厌父母对你这么狠么,我觉得他们一点也不狠,作为我们最亲的人,父母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生活的快快乐乐的我小时候我妈最常跟说 妈妈现在让你学习都是为了将来你能生活的好,妈不求你出人头地,最起码得吃穿不愁吧当朵朵爸妈发现朵朵私下写小说,跟朵朵发生争执的时候我真的泪目了,朵朵被发现后恼羞成怒跟当初我们发现父母偷看我们的日记的时候是一样的反应。朵朵父母被女儿赶出去后,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哭“怎么就成了这样了呢,当初朵朵多乖啊,这青春期来的也太猛了”看着两个为女儿操碎了心的父母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我也跟着哭成了傻逼。可是孩子毕竟是心头肉,不管再怎么生气,到了饭点父母还是会准备好饭菜送到她门口,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软肋,不管我们犯了什么错最后妥协的还是他们。朵朵妈殷切的眼神也是戳死我了其实朵朵就是当年青春期的我们,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什么都想跟家长对着干,但当我们再回头看,真觉得当年的自己就是大写的傻X,为了摆脱父母的管制拼命的想往外跑,考上大学以后跟家长的联系更是少的可怜,甚至每次打电话开口只是为了问家长要生活费。这部剧有句台词特别戳人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我们一年一年长大,父母却慢慢有了白发,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父母才是我们花心思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我记得前段时间某水果台做了一档真人亲子秀节目,本来我只是冲着嘉宾的颜值瞄了两眼,结果一看就不可自拔了,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我们长到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就算饭菜做的很咸,父母还是会一直夸我们很棒只要夸夸他们,他们就开心的像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他们雀跃的样子像个小孩子。不管我们在外面有多累,只要躺在父母的怀里,天塌下来都不再害怕。当我们腾出时间,带父母出去玩的时候,他们脸上绽放的笑脸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笑容。就算我们已经成年,父母还是拿我们当小孩子,只要看见我们吃东西就很开心,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会嫌你胖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刚开始很尴尬的陈乔恩母女俩,两个人都不是很会表达自己,陈乔恩因为小时候妈妈对她非常严厉,对母亲产生了隔阂。手足无措的母亲后来陈妈妈主动跟女儿告白,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语言,但这份真情却比世界上任何情话都暖心。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现如今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忙,忙着挣钱忙着恋爱,陪父母的时间只有年假的那几天,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生病了,我们来不及陪她要怎么办?每次我妈跟我打电话的时候,总会小心翼翼的说 这样会不会耽误你工作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心酸,什么时候我们高大的父母连跟自己的孩子打个电话都要思前顾后了。现在我们长大了,慢慢步入社会,开始有了一群朋友,有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我们幻想跟伴侣结婚生子相守一生,我们期待跟朋友畅想未来。生活的压力把每个人的时间都透支的干净,我们留了时间给伴侣,留了时间给朋友,留了时间给工作,却唯独留给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终将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拥有一堆老友,还有相伴一生伴侣,唯有父母,在我们长大的时候,也在渐渐跟他们远离。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
前任找你复合你会?
不行了,已经被言承旭和林志玲复合的消息刷爆了。怎么这么惊喜,也太言情小说了吧。
不由也想到各位的前任啊,如果他们来找你复合,你是答不答应?你会对TA说什么呢?让我看看谁是“二话不说,民政局见”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6041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海福盛倒闭了吗)
(Musing...)
(胭脂水寒)
(_爱吃大鸡腿。)
第三方登录:《小别离》后走向《小欢喜》 哪些桥段是黄磊的现实生活? | 北晚新视觉
《小别离》后走向《小欢喜》 哪些桥段是黄磊的现实生活?
日讯,“世上所有的爱就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这是黄磊在参演《小别离》后的肺腑之言,一向在荧幕上睿智诙谐的黄老师,在谈到亲子关系以及与女儿的感情时,变得感性起来,也正因为此,北京卫视热播的《小别离》值得观众期待与细细品味。
“世上所有的爱就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
想让观众从别离中懂得爱
谈到接拍这部家庭亲子情感剧,黄磊直言自己将不少生活中的感触带到了角色身上,这其中也包括他与剧中女儿朵朵的互动。
在《小别离》中,黄磊饰演的方圆也是一个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居家好男人。黄磊的女儿多多已经十岁,与剧中方圆的女儿朵朵年龄相仿,黄磊于是会将很多自己与女儿经历过的事情放进剧中的桥段 :“多多有一个同学比她大3岁,出国读高中,父母为他办了个告别会,当时每个人都泪洒当场,我们这个剧后半段就会有这个情节。”
年过四十的黄磊对这种离别越来越能感同身受:“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最后有一天儿女要离开的时候,我说你能带着什么?就是带着父母给你的那一份爱,这个爱就是爱护自己。”黄磊说自己现在强烈感受到,这个离别距离自己很近,所以他很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在创作伊始,制片人黄磊就和导演汪俊讨论过,虽然《小别离》讲述的是伤感的事情,但在表现上还是需要更多正能量,让人们从别离中懂得爱。所以在剧中,他把这种感悟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现,让观众看得哀而不伤、笑中带泪。
谈及对“别离”的理解,黄磊认为人生有三重离别:一个是和自己子女的小离别,就像这部剧中这样,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独立生活;二是自己和自己的青春告别,40岁以后人生步入中老年期;最后的离别就是逝者长存,与这个世界告别。
下一部剧讲孩子高考的故事
海清在剧中饰演黄磊的妻子,对于与自己的学生扮演两口子,荧幕上身经百战的黄磊表示有两人有时候都会有些不自然。黄磊解释说,拍戏的时候主要是海清感觉别扭:“因为我在她心目中还是老师,她对我多少还有点敬畏,有点怕,她经常演戏看着我的眼睛就会跳戏。”而他对海清的情感则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海清从某个角度上也像我的女儿一样,所以演夫妻间的亲密举动感觉会怪怪的。”
“世上所有的爱就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
想让观众从别离中懂得爱
谈到接拍这部家庭亲子情感剧,黄磊直言自己将不少生活中的感触带到了角色身上,这其中也包括他与剧中女儿朵朵的互动。
在《小别离》中,黄磊饰演的方圆也是一个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居家好男人。黄磊的女儿多多已经十岁,与剧中方圆的女儿朵朵年龄相仿,黄磊于是会将很多自己与女儿经历过的事情放进剧中的桥段 :“多多有一个同学比她大3岁,出国读高中,父母为他办了个告别会,当时每个人都泪洒当场,我们这个剧后半段就会有这个情节。”
年过四十的黄磊对这种离别越来越能感同身受:“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最后有一天儿女要离开的时候,我说你能带着什么?就是带着父母给你的那一份爱,这个爱就是爱护自己。”黄磊说自己现在强烈感受到,这个离别距离自己很近,所以他很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在创作伊始,制片人黄磊就和导演汪俊讨论过,虽然《小别离》讲述的是伤感的事情,但在表现上还是需要更多正能量,让人们从别离中懂得爱。所以在剧中,他把这种感悟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现,让观众看得哀而不伤、笑中带泪。
谈及对“别离”的理解,黄磊认为人生有三重离别:一个是和自己子女的小离别,就像这部剧中这样,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独立生活;二是自己和自己的青春告别,40岁以后人生步入中老年期;最后的离别就是逝者长存,与这个世界告别。
下一部剧讲孩子高考的故事
海清在剧中饰演黄磊的妻子,对于与自己的学生扮演两口子,荧幕上身经百战的黄磊表示有两人有时候都会有些不自然。黄磊解释说,拍戏的时候主要是海清感觉别扭:“因为我在她心目中还是老师,她对我多少还有点敬畏,有点怕,她经常演戏看着我的眼睛就会跳戏。”而他对海清的情感则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海清从某个角度上也像我的女儿一样,所以演夫妻间的亲密举动感觉会怪怪的。”
黄磊兼任《小别离》制片人和主演
对于海清在剧中的表演,黄磊毫不吝啬地表示肯定,评价其为非常出色的好演员。此外黄磊还回忆说,海清上学时非常皮,早上晨跑为了偷懒,和班里另一个同学抄近道爬墙,但骑着墙头的时候被记考勤的老师看见了,最后把状告到了黄磊面前。
说起为何决定筹拍《小别离》这样一部作品,作为制片人和演员的黄磊坦言,拍这部戏的初心是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上来。黄磊近年参演的作品都是关注现实的题材,不论是映射都市单身男女状态的《男人帮》,还是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嘿!老头》,都是关注人们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
现实题材在如今IP大行其道的年代该何去何从?在黄磊看来,大IP反映的题材大多夸张虚幻,很难触动他的情感,让他产生共鸣,而他会坚持以现实题材为作品蓝本:“现实题材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也不期待它能做那么大的影响力,我觉得这个时代有工匠的心不容易,认真拍的戏能分享什么就分享什么,能回馈什么就回馈什么,就这么简单。”黄磊下一部剧叫《小欢喜》,也是关于孩子高考和成长的现实题材的故事。
除了日常的影视题材的创作与拍摄——黄老师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即创办一所免费的艺术大学。“我觉得艺术教育让人更美好,我对艺术教育的学校心里只有两件事情,第一它是免费的;第二,它不是教育部体制下的,不用考试,其实它更像沙龙,但是它会发毕业证,我会请我的好朋友们,很多的艺术家、大师们来做学生的导师。”对于这个梦想,黄磊已在筹备之中。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邱伟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别离2什么时候上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