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迁企业名单华为之迁,LED显示企业会受影响吗?

别让华为跑了?深圳LED企业搬离事件接连显现 - 土巴兔新闻中心
别让华为跑了?深圳LED企业搬离事件接连显现
11:31:21&&来源:搜搜LED网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别让华为跑了》在各界都沸沸扬扬,也是深圳最近心情的写照,该文章大意是说华为终端公司去年已经成为东莞的第一纳税大户,并且华为未来的发展重心很可能会从深圳搬迁至东莞,深圳对此应高度重视。其实不仅是华为、富士康、中兴、高通等企业在这些年逐步搬离深圳,在我们所熟知的LED产业中,也有不少企业搬离深圳的现象。“全球LED产业发展看中国,中国LED产业发展看广东”,而在深圳,就有近千家LED企业,这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并且长年以来,深圳也是广东LED产业群中的一大支柱点,但如今大部分企业正经历着“增收不增利”的境况,并且从2011年开始,LED企业搬离深圳的端倪就已出现,此后搬离事件也接连显现。如今,也仍有不少企业选择深圳以外的区域计划搬迁。  据资料显示,在2011年7月,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大亚湾投资建设LED项目,而近期又在加紧开建11万平米的LED应用基地;2011年10月,联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惠州的科技园开始投产,就连深圳唯一一家从事上游芯片和外延片生产的LED企业奥伦德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其外延片生产转移到了江;同年,深圳市雷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惠州的工业园开业;2013年,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顺利“逃离”了深圳,如今已顺利完成主业LED封装生产线由深圳光明厂区向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搬迁;2014年,华夏光彩股份有限公司鞍山生产基地正式开业;同年,惠州奥拓工业园开始试产,并且其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惠州奥拓工业园是募投项目中“高端LED视频显示系统项目”实时地,目前正在逐步搬迁;然而就在今年初,思科瑞在东莞新建产房,并预计年后投产;同年4月,华夏光彩正式确定入驻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  面对这些LED企业搬迁的事件,深圳大学光电子科学技术系主任柴广跃教授在谈及深圳LED产业现状时不无担忧:“曾经的中国LED的代名词,深圳LED产值从占全国70%已下降到目前的1/3,到2020年占到1/5都成问题了。”这不得不引起各行各业的反思。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企业搬迁的现象。虽然正常的产业转移不会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在短时期内企业转移的现象此起彼伏,就会给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对于LED产业的搬迁,很显然是基于租金、人工成本、政府相应的配套政策、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对于厂房租金来说,深圳制造业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租金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开支。2015年,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8.5元/小时。在租金上,2015年初深圳的厂房类出租屋平均月租金同比上升幅度高达11%,在去年住宅房价高涨的带动下,租金又上涨了不少。目前来说,深圳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工业会产生挤出效应,“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除去厂房租金的上升,住房价格的飙升以及消费水平的上升也给外来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其中有不少外来人员面临着“吃不起、买不起、住不起”的窘境,这一系列的原因很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人才的缺乏,对于LED产业来说,其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特别是现如今不少LED企业都在扩大产能,由于担忧深圳租金过高,同时目前的业务很难再有大的增长,同样的薪资在深圳已很难留住人,这些都成为LED企业搬迁的重要因素。  其次,深圳的人工成本的逐年攀升,也是造成LED企业搬迁的重要原因。人工成本作为制造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如何控制人工成本是每个制造类企业要重视的关键问题。近几年随着深圳市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逐渐上升,特别是去年一年“一路狂奔”,让很多的制造业感受到了租金费用导致的压力。在成本加重的情况下,LED企业将工厂搬回内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仅将研发部门留在深圳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政府的相应配套政策也是LED产业考虑的因素,LED产业在进入深圳发展之初,就不乏资本补助等政策的扶持,若政府的配套政策未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也会导致企业的搬迁。如华夏光彩的搬迁,除去深圳的高额成本之外,政府的政策也是吸引其搬迁至南昌的重要原因,南昌政府充分发挥硅衬底LED技术优势,以南昌光电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检测中心为核心建设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此外,南昌基础设施支持,奠定其发展基础,同时,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已经入驻一批国内知名的上游芯片企业,聚集了以深圳兆驰、广州鸿利为核心的中游封装企业,加之示范园外围的PCB供应链集群,作为首家入驻工业园的LED应用产品制造企业,华夏光彩可以充分享受集群的优势,更能集中精力把产品做精、做专。这一系列的有利的政府配套政策设施,吸引着华夏光彩。  除去厂房租金、人工成本、政府相应配套政策等原因,对于华为、LED等企业的搬迁,地产咨询机构世联行董秘袁鸿昌长期在深圳工作生活,他认为,这更多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所致,将利润率低的企业淘汰出局而搬迁至周边。他还强调:“如果这个企业它钱赚得少了,它哪怕去到东莞,或者迁到内地很偏远的地方,降低成本它也很难活下去的。为什么?因为你在市场上的生命力越来越弱,你只有靠说内部不断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土地成本……这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终极的解决之道。”然而就整个制造业结构发展来说,当下深圳的一些企业已经成长为了全球性的企业,基于成本考虑的产业链重构,即“生产-运营-研发”等部门设置在不同区域(甚至是国家),在制造行业里已有先例。如今,LED企业将总部在深圳,将其终端或制造环节迁往周边,也或不失为一种产业链重构的方式。  《别让华为跑了》给深圳敲响一记警钟,除去华为、富士康、中兴等龙头企业的搬迁,在近期还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这其实反射出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此,在5月29日举行的广州“从都国际论坛”上,深圳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深圳用于研发的经费已占到GDP的4%,未来还会持续增加。除此之外,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减轻企业的压力,不少地方政府都在近期发声“降成本”,从已测算出减负额度的10省目标值来看,今年至少计划为企业减负超8000亿。其中,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性方案(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给出的减负额度目标,广东减负额度最大,预计到今年年底为企业减轻4000亿成本。面对这样大的减负额度,前广东政协特聘委员、东莞台商叶春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企业的福音。经济上行时期,企业赚钱相对容易,对这些税费也抱怨不大,但现在经济不景气,企业生存都很困难,因此大力度减税降负,让企业轻装上阵很有必要。”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企业生产活力,维系城市的发展。  同时,笔者认为,从华为“逃离”深圳这一事件中,为留住更多的LED等产业,深圳市还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应该对大小规模的企业一视同仁,相对于给大企业“锦上添花”来说,服务好中小型企业也至关重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所有的大型企业无不是从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为中小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势必会吸引不少投资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其次,在公共服务上,可以在交通、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不断完善,让深圳成为一座更加宜居的城市,这样才更有可能留住人才,留住企业,才更有可能转危为机,创造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除去政府的努力,对于LED企业自身来说,修炼自身内功,是其发展的关键,LED企业应该提高管理成本、控制成本的意识,就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所说:“除了中央、地方给予的减税降负措施外,企业自身更需练好内功,要通过提高管理、控制成本,自身消化部分成本,这才是基本之策。”因而,除去政府的努力,LED企业更应该自励。  原标题:“别让华为跑了”&那LED企业能跑吗?
土巴兔新闻官方微信关注后天天有料
土巴兔微信服务号让装修,快捷、方便、贴心
输入您的房屋面积
输入号码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的手机
中国装修网深圳龙头企业为何要集体外迁
  有媒体近日爆料称,中兴通讯将在今年7月将其生产基地从深圳迁至广东河源。此前还有报道称华为总部将搬出深圳,随后该传闻被华为方面否认。而对于华为、中兴将离开深圳的传言,深圳市长许勤特别强调,华为、中兴都不会离开深圳。其实,富士康、高通等龙头公司这些年逐步在迁出深圳,一时之间,“深圳到底怎么了?”引发热议。
  华为“撤离”深圳的声音越来越大
  1988年,在杂草丛生的深圳湾畔,两间简易房里,43岁的退役部队团职干部任正非,和其他5个人一起凑了2万多元钱办了华为,早期主要业务是代销香港的一种通讯交换机。
  如今,已经成长为通信领域世界级的领导者,华为每年的营收达到395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深圳的纳税大户中数一数二。
  伴随着业务的增长,“华为渐进式外迁”的话题近年来不绝于耳。2013年,一名华为的员工曾经在网上曝光了几张华为在东莞的松山湖基地图片,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蕴含在低密的松山湖之中,美不胜收,该名员工表示“里面还有轻轨电力小火车当作穿梭交通工具”,则不由让人想象一个新的华为王国的诞生。
  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也在自己的微信上转发过类似的“规划蓝图”,同时“吐槽”深圳办公室附近的交通状况过于糟糕。“早晨6:45出发,不超过25分钟可以到公司。但超过7:00之后出发,就会遇到浩浩荡荡的公司员工私家车队伍而大堵车,需要一个小时,尤其是天安云谷那地方,很多人建议消费者BG早上7:30上班,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
  在华为人轻松的互动中,一种华为“撤离”深圳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虽然近几年频传华为在南京、廊坊等地拿地,但是东莞的“总部基地建设”的可能性则显得更为“靠谱”。
  龙头公司逐步在迁出深圳
  从2005年的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12年的拿地并被要求2015年建成,以及2013年规划的曝光,华为和松山湖越走越近。
  在东莞新出炉的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中,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了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外界估算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
  根据东莞市政府官方提供的消息,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主要从事通讯设备行业,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总投资100亿,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35亿,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
  2014年,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3.3%,2015年计划投资5亿元。
  目前华为在东莞的业务主要是终端方面的业务,这几年终端发展也非常快,新增的业务部门在深圳这边根本坐不下,部分业务放在东莞也是发展的需要。”华为终端内部人士说。
  华为官方否认了总部搬迁的传闻。“华为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和研究所,这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华为发言人表示,所谓的搬迁消息不实。在此前,华为创办人任正非也几次表态称华为不搬。
  但深圳确实并非华为唯一的重心了。此前,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表示,无论深圳是否愿意,制造业企业肯定是往成本低和公共服务也不错的地方跑。
  其实,富士康、高通等龙头公司这些年逐步在迁出深圳,还有曾占中国LED产业半壁江山的各大制造企业也都相继出现“出走”的端倪。一时之间,“深圳到底怎么了?”引发热议。
  “高房价”逼走华为和中兴?
  近几年,深圳的人力成本和房屋租金成本都在明显上涨,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加重,出现了企业将工厂搬向内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城市,只将研发和销售部门留在了深圳的现象。此外,高昂的物价还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很多人表示“吃不起、住不起、买不起”。因此也有媒体报道称是“高房价”逼走了华为和中兴。
  对此,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表示,一方面,深圳和广东省其他地区在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上差距不大,只是高管级别的成本要更高;另一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显示,企业集聚带来的有利效应要远远大于房价上涨带来的弊端,“否则企业们应该都搬去喜马拉雅山了”,曹和平说。
  曹和平认为,深圳的创新能力很好,申请海外专利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且税收优惠幅度很大,撤出总部将有可能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对于华为和中兴来说,更有可能的只是将少量业务移出深圳,但总部绝不会动。
  同深圳一样,美国的硅谷也面临着人们“逃离”的问题。美国媒体报道称,自从2015年硅谷科技公司增速减缓,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硅谷去追寻“空气、绿地、交通、便宜的住房”。
  一百年前这里是大西部的农场空地,现今的硅谷却是全美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尤其是高昂的房价让人无法承受。
  如今,尽管很多创业公司还是非常想去硅谷,但多数创业者去硅谷考察后,也会回归理性。比如马斯克的人造火箭公司SpaceX在洛杉矶;获得NBA比赛VR播放权的NextVR位于洛杉矶;机器人、生物科技等企业则扎堆波士顿。因此,越来越多“创新公司”正在从硅谷逐渐向不同地方完成资源和人才的迁移。这使得美国的经济更有层次感。
  曹和平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硅谷的企业大多是总部、设计、生产三合一,但到了90年代以后,硅谷的企业逐渐把生产环节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中国也承接了一些。然而硅谷并未因此而垮掉,反而保留高端业务。倘若深圳发生类似变化,那将是深圳经济升级的象征。
  深圳市长许勤称,尽管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但深圳市正在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用于研发的经费已占到GDP的4%,未来还会持续增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旗下网站:
当前位置 :&&&&&&&
深圳制造业外迁成潮流 LED企业已有近1/3迁离
中华建材网讯:深圳市政协发布调研报告称,深圳大多数外迁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是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并警示当地产业不要陷入“空心化”。近日,深圳市政协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为主题的重点调研。其中,先进制造业调研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走访工业园区和企业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搜集整理了深圳先进制造业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7月26日,在深圳市政协六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壮大实体经济”专题协商会上,先进制造业调研组发布了上述报告。报告称,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受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内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有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深圳周边、内地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有计划地开展产业转移。2016年5月,《别让华为跑了》引发社会舆论对深圳企业产业转移的广泛关注,原深圳市市长许勤在2016年的一次讲话中说:“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先进制造业调研组也注意到了一个新的现象:前几年由于深圳市政府主导开展的转移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外迁的企业大多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如今深圳外迁的制造业大多数是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早在2013年就在东莞买地;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将生产线移到了郑州和贵州;欧菲光、兆驰股份、兴飞科技、海派通讯等企业将生产线搬迁至江西南昌,在南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报告称,迁走的不仅是一个大型企业,更是一个产业链的迁移,很多上下游配套的企业也随之迁走,这对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由于外迁的企业众多,南山区的一些工业园已变身为文化创意园。与此同时,深圳周边城市正在加快吸纳深圳企业落户,“深圳总部、研发”+“东莞、惠州生产制造”的模式已是很多公司的常态。深中通道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后,据中山市发改局统计,近3年已接纳230多家深圳企业落地中山;江门市工商部门统计,已有198家深圳企业在江门投资,设立企业法人共166户,注册资本300.2亿元,同时,深圳企业在江门设立的分支机构达225户。报告称,洲明科技董事长林洺峰说,其所在的LED行业已经有近1/3的企业迁离深圳。亿和精密董事长张耀华表示,其企业总部不会迁离深圳,但由于扩大产能和占领市场需要,也已将生产产能转移至内地。另外,从深圳市年新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发现:深圳制造业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85%的募集资金是投向深圳以外的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等。产业空心化危险迫在眉睫2016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占GDP的60.46%,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突破六成。有观点认为,目前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经接近临界点,制造业不能再退。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就认为: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上述报告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例,1999年时,香港的GDP大约是新加坡的2倍;但是到2010年时,新加坡追上香港并实现超越。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制造业比重比香港高。新加坡虽然土地面积很小,只有深圳的1/3,但是它的制造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新加坡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生产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的伟创力公司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制造业巨头。报告称,目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深圳外,这一过程自然会带来经济活力、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无疑也将造成深圳产业空心化危险,因此深圳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守住制造业。来源:每日LED
(原文标题:深圳制造业外迁成潮流 LED企业已有近1/3迁离)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来源“”,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了解其他资讯内容,可点击、、,如内容对您产生困扰,请查看
建材新闻推荐阅读
中华建材网讯:今年,国内发生的大事件还是蛮多的,就拿对于国产品牌的好消息来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浏览(1215次)
中华建材网讯:前不久,记者在拜访浙江地区的家具企业时,偶尔发现一家特立独行的窗帘企业。在所有家具企业都在推崇定制化产品的背景下,这家企业却颠覆了窗帘的传统玩法,从定制向标准化转变。
浏览(1537次)
中华建材网讯:近日,从浙江智能家电家居组委会获悉,由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主办、杭州得顺广告有限公司承办,日立中央空调浙江分公司协办的浙江智能家电家居展将于8月5日-6日在浙江展览馆盛大召开,目前已吸引日立中央空调、科勒、A.
浏览(1463次)
7月29日,由中国环保健康家居联盟、 浙江省门业协会、TOP家居网联合主办,航昊展览、设技思维共同承办,鲁班园协办、君子兰涂料集团总冠名、富煌美学整木定制晚宴冠名的《2017第二届中国门业及定制家居业峰会暨上下游产业链千人交易…
浏览(1317次)
在涨价潮、环保督查潮的市场环境之下,涂料行业紧接着出现了倒闭潮、卖厂潮和并购潮。有涂料企业负责人向中国涂料采购网反映,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大家都在咬牙坚挺,部分涂料企业的资金运转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外加银行的货款越来越…
浏览(1398次)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C)
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400-080-7177
&|&&湘ICP备号-25&&|&&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99被浏览65,052分享邀请回答64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eople/xuehongyan薛洪言 · 刚刚日前,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火爆了朋友圈,点燃了当下社会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高房价和高地价,受折磨的不仅仅是购房人、也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现在连华为这种顶尖企业也开始思考去留的问题。把画卷再铺开了去,早在2003年,也有一篇关于深圳的稿子火爆网络,叫《深圳,你将被谁抛弃》,起因也是大企业总部的外迁。“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同地王大厦和赛格广场一样,支撑起特区经济的绚丽天空。招行和平保,是深圳金融产业的龙头;中兴和华为,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如果这四大金刚脱“壳”而去,深圳的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无疑被釜底抽薪,深圳还能有未来吗?纵览风云的地王大厦和赛格广场还能风光依旧吗?”不同的是,当时深圳的焦虑在于“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正把目光抛向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是深圳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优秀企业的争夺。现在则成了深圳与东莞对企业的争夺。与北上广竞争,深圳可能还会赢;与东莞竞争,东莞却未必输。原因无他,皆因地价。|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政府靠什么留住企业?回到2003年前后,当时决定企业去留的核心因素仍在于社会治理环境,包括行政效率、政府服务意识和治安环境等。就说说当时的暂住证,有人曾经统计,“在深圳办一个暂住证要盖11个公章:签订流动人口合同要盖2个章,查验流动人口生育证明盖2个章,就业证盖2个章,深圳特区劳务工指标登记本盖2个章,暂住户口登记盖1个章,深圳市暂住人口登记表盖2个章”。就是这个暂住证,也是在2003年,广州市发生震惊全国的了“孙志刚事件”,因为没有暂住证,也没带身份证件,刚毕业的大学生孙志刚被收容,被遣送,被毒打,最终被剥夺生命。孙志刚事件很快引发全国舆论风暴,以收容制度被废除而告一段落。举这个例子,是想证明,2003年左右的城市治理和政府服务意识(即便在一线城市)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治理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是决定优秀企业去留的核心因素。当时深圳时任市委书记曾指出“如果说,前20年深圳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处于领跑者的位置,那么,今天深圳面临的是群雄环伺、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深圳不可能再有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也有很大的弱化,生活指数、商务成本都比较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事实上,上海正是依靠着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优质的商务环境吸引着深圳四大金刚前往驻扎。后来,深圳奋起直追,政府服务意识和商务环境有了大幅的改善,成功留住了四大金刚。此为后话。把时间从2003年拉回到当前,十几年过去了,多年激烈的招商竞争早已经大大提升了各地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此时,决定企业去留的因素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个时候,面对龙头企业的去留,不仅深圳遇到了想留留不住的难题,北上广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竞争时,优势竟然不再那么明显,原因在哪里?|成本、成本还是成本;地价、地价、还是地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错,现在运行成本已经成为决定优质企业去留的核心要素,而地价,无疑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2015年,上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收入)达到85.68%,比2000年上升近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快速下滑,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的显示,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和贵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其中,人工成本(79%)、融资成本(66%)、生产要素价格上涨(54%)分列前三位。企业,自然会向低成本地区流动。融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基本不存在地区间差异;人工成本,差异也不大;土地成本,差异巨大,才是决定企业流动的核心要素。而一线城市,房价坚挺,土地成本和租金成本已成为影响企业去留的核心因素。去年以来,深圳的中低端产业纷纷把制造环节外迁,仅将研发部门留在深圳。制造业讲究产业集群效应,中低端产业和中小制造企业迁走后,高端的核心企业又怎能留得住。所以,土地成本高涨的背后,受影响怎么可能只有中低端产业?任正非近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与制造企业外迁形成鲜明对比是,今年一季度,深圳地税收入843.2亿元,同比增长40.8%,增收244.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07.2亿元,同比增长43.4%,增收244.2亿元。|谁来保护城市的经济生态系统在地方产业升级过程中,“腾笼换鸟”是主流的选择:引入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和引导中低端制造产业外迁。土地政策往往成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通过高地价将中低端制造企业外赶,用优惠的土地政策来吸引高端企业入驻。不得不讲,这一政策曾经是有效的,然而物极必反,当土地成本高到一定的程度,过度依赖土地政策引来的可能是“双输”的结局:腾了笼,发现也没了鸟。土地成本推高租房成本和购房成本,自然也会推高用工成本。政府可以用优惠的地价解决高端企业土地成本问题,但无法解决企业员工的购房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用工成本问题,无法解决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租金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集群外迁问题。当一线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后,交通也变得越来越便利,核心企业外迁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有人会讲,这样很好啊,制造企业外迁,一线城市可以专注发展服务业,毕竟服务业不需要那么多土地,果真如此吗?问题在于,高地价、高房价赶走的岂止是制造业,小商铺、小饭馆及无数小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也在城市中难以立足。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通过大幅提高吃草成本,把低端的食草动物赶了出去,最后不吃草的食肉动物就能留下吗?城市经济运行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内在原理未必不是如此。|破解高地价难题,切实推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上面说的只是一线城市,二三城市何尝不是如此。随着楼市的功能性定位减弱、保增长色彩越来越浓,房地产就不再是为其他产业提供厂房、办公和居支持的依附性产业,而是开始了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甚至可以独立支撑GDP的高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而代价却是推高了所有产业的成本,无疑涸泽而渔。2015年,不少A股上市企业一年的利润不够在一线城市买一套房,很多小企业主放弃实业,转战房地产,推动房价泡沫向前。前些日子,权威人士明确提出“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是时候破解高地价难题了。最后,以一个故事结尾。楚国强大,是齐国的劲敌。管仲就让齐王养鹿,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楚鹿,同时低价在楚国倾销粮食。在齐国的价格哄抬下,鹿价飙升,楚人纷纷进山猎鹿,捉一只鹿相当于种几亩地的收入,于是楚国农民弃田捉鹿。看着时机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粮食出口,同时禁止养鹿,己有的鹿大量出口低价转卖。这样一来,鹿价大跌无人再要,粮价却飙升,楚国人无钱买粮,纷纷逃亡。齐王出兵攻击楚国,挨饥受饿的楚兵临阵脱逃,楚王只好认输讲和了。(文/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数据迁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