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使用哪些软件和检测电脑硬件的软件

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再好的硬件产品也要软件来支撑
市场上太多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产品,只要大厂家稍微努力一点,用软件增加一个功能,这些小品牌都会被淘汰,足以看出软件在智能硬件行业的重要性。
“软件正在侵吞硬件。”从 Android Wear、SmartThings 到 Nest,再到 Apple Watch,今天如果我们再说出这样的话似乎真的有些违反常理,但是作为“软件第一”的支持者,Adam MacBeth 认为智能硬件产品只有将终端体验做好才具备竞争力。MacBeth 说,“人们觉得他们仅凭靠优秀的工业设计和包装就能开发出一款改变行业的硬件产品,但是这种情况现在已不复存在。”MacBeth 曾参与开发 iPod 音乐播放器、Jawbone 的手环、FiftyThree 的 iPad Pencil 笔等硬件产品。“无与伦比的工业设计已经不再是人们选择产品时最先考虑的要素,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能不能用到跨移动、桌面等平台的优质软件。而优秀软件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情。”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能够提供生产、供应链、分发渠道的代理公司,大量的硬件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本次独家访问中,MacBeth 将向我们分享硬件企业如何捕获人们的想象,创造出真正的世界级智能硬件产品。打造体验,而不仅仅是产品FiftyThree 公司的 Pencil 是最近几年内出现的最漂亮、最具革命意义的硬件产品。MacBeth 说,“Pencil 的整个使用体验完全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你甚至会发现,这款硬件甚至没有电源开关。只需要用 Pencil 按下 iPad 左下角的配对按钮,Pencil 就会打开并配对。这就是聪明的软件在设备和应用之间进行工作的结果。这么小的一个玩意儿虽然说手感一般,但是体验却很完美。”s'w'w你的产品至少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特性。“市面上许多企业推出的硬件产品都只有 1 个功能。Kickstarter 上满页都是单一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只要规模大一点的竞争者开发速度快点,多加入一个功能,他们就有市场出局的危险。”MacBeth 说,“想要在硬件市场成功,硬件设备需要软件来为其奏起胜歌。”他说,“我见过的最有趣的设备都从现实世界吸取创意,并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编程太伟大了,可以让很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功能得以实现。如果你现在买一辆 Tesla Model S,那么 6 个月之后再出的 Tesla 所带的功能就可以完全不一样,因为软件可以不断重构硬件的能力,超越用户的需求。”所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取胜的最佳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可以连接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软件体验。“这就是产品在市场中进行区分的核心。优秀的工业设计现在只是表面功夫。你需要与众不同的软件来树立正确的品牌形象,让用户看到后感觉不错,向用户传达正确的信息。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觉得你的公司已经具备成为下一个 Tesla 或 Apple 的基因。这也是史上头一次,科技创业公司能够通过软件智慧来超越科技巨头。”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原因如下:&需要想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你的公司需要有一只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并且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无障碍地沟通。需要克服技术、时间和资金上的各种限制。需要弄清楚,在不损失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外包哪些工作。你需要把资金和时间花在困难的、需要花心思的工程项目上,让产品更人性化,更实用。此外,MacBeth 还分享了打破这些局限性的最佳做法,以及如何打造出不仅有趣而且具备营销潜力的硬件体验。找到真正的问题来解决“最好的新创意就存在于现实世界和软件之间的边缘处。”就因为如此,传感器才受到人们的瞩目。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并用软件来进行控制。低功耗的无线电技术还创造了全新的产业:物联网。物联网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与生活中的设备进行沟通。应用程序也相当丰富,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硬件安全、增加我们的舒适度。“企业的第一步应该是去那些数据刚被发现的新领域,看看能不能在新数据上找到新机会,”MacBeth 说,“即便是关注点已经放的这么小,你还会发现有无数的方向可以走。关键就在于想出人们真正需要什么。”一般来讲,人们需要用技术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增加便利性,帮助他们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更顺利的职业生涯以及更优质的生活。“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新技术应用在血液监测上。”Cue 这台设备可以用来人体采集血液和唾液样本,检测人的身体健康。“在这个领域,你可以给用户带去低成本而且减少用户焦虑感的产品。传感器都已经有了,你不必再从头开发。通过软件创造出最好的用户体验,你就赢了。”sww当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之后,你需要思考终端用户的硬件体验。“确定那些可能是用户需要花功夫去想或者基本上想不到的点。确定在哪一方面你有机会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增加最大的价值。软件和硬件需要在这些点上做到最紧密的整合。”Pencil 通过用笔尖触碰触摸屏来解决用户复杂的配对过程。而且,平板电脑在用户画画或写字的时候能够识别出 Pencil 笔和人手掌的不同,这也给用户带去了巨大的价值。在这两个例子里,软件和硬件的巧妙结合可以让用户在不用使用指南的情况下就能自如地使用。体验简单到变成了按压笔头而已。让软件领导硬件团队为了让设备拥有难忘的体验,以下部门需要紧密合作:用户体验、听觉设计、工业设计、制造、工程、营销等。架构和清晰的沟通是最重要的。你承担不起将精力放在错误的地方上。首先,分开工程和制造部门。没错,他们需要一起合作来确保可以用已有的资源来生产设计的产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工程和制造两个部门需要截然不同的技能组合和工作节奏。MacBeth 说,“如果制造部门已经开始制造产品,那么工程部门理应已经开始下一个项目。不要让他们在同一条时间线上工作。”MacBeth 给出的第二条建议让人吃惊。他说,“绝对不要让硬件工程师来领导硬件产品的设计。软件团队需要在产品功能开发的时候担任主导地位。(用户使用的是软件,)所以软件团队是公司中对用户产品行为负最大责任的部门。”确定了想要得到的体验之后,项目领导要将工作向其他部门的同事展示,了解是否有可能实现,不过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软件团队要负责将这些体验做出来,还要保证产品不断更新、固件不断更新,开发新的应用程序,提供网页服务等。“我曾经见到过有些创业企业让生产制造团队来领导工程项目(包括软件工程和电子工程)。最后出来的产品肯定是脆弱的产品。”“硬件开发是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的多重挑战。”因为企业对软件和硬件的双重兴趣,MacBeth 认为智能硬件行业内需要一种具备新兴技术的人才。“应该说是一个以系统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师,他了解能源管理、无线信号、卫星设备网络通讯的概念。”问题就在于,现在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我对创业企业的建议就是招聘通才。同样,这条建议和适合硬件创业企业。人们很容易就能弄懂整个系统是如何组合在一起运作的。通才具备很深的计算机科学背景,可以放在任何需要解决软件问题的位置上。”“所有问题都可以看作是计算机科学上的挑战。”“如果你能让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迹般的体验,那么你就赢了。例如,你可以用轻便的、不复杂的、尽可能新的产品来取悦用户。这些都和软件有关。”但是,在打造优秀硬件产品的时候,也有一些事情是软件无法解决的。物理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电池续航、form factor 等。为了让软件工程师有效地运营一个团队,他们之间需要不断地、紧密地进行沟通,这些人也需要了解这些局限性。“硬件厂家最大的挑战就是跨部门的沟通。人们喜欢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做出许多猜想。硬件工程团队会猜测软件反应时间,而软件工程团队则猜测人们对设备的手感。”MacBeth 说,“我还见过开发出来的硬件没法运营软件的情况。如果两方就他们的猜想和目标进行沟通的话,这一切都可以避免,所以要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使用的术语。”重要的是,如果你把 80% 的资源都放在软件开发上(典型的硬件创业企业),给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留下很少的资源,那么要确保后两者在讨论会上有发言的权利。因为能源、成本、尺寸和材料的限制,任何一个部门都可能让一个创意终结。“可以让所有人都在类似于 HipChat 的平台上进行持续的交流,让小团队也有跟大团队一样的发言权。不管怎样,要确保一个部门不被忽略也不会过分重用。”解决局限性问题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让所有成员都明白物理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MacBeth 表示,“有一些你一定会遇到的局限性,比如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什么成都,你可以承担多少成本,生产商能成功制造产品吗,能外包多少工程,要花多少时间来营销等等。有些时候,一个非常详细的无线电协议只是能让你的设备获得更广的通讯范围而已。首先要列出一个局限性清单,然后问自己这些局限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能够可否。”有时候,通过一些小技巧或软件解决方案就可以克服所谓的障碍。实际上,这也是一些最好的、最超前的创意的发源地。“你会遇到一些难题,别人也一样。如果你能比他们快一点解决,那么就领先了。”MacBeth 说,“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局限性出现的时候要尽可能快地解决的原因。然后,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退回来,看看能否在其他领域进行创新。”为其他公司的硬件开发应用程序也需要对方开一张局限清单。想一下,苹果的开发者如果想要上架 App Store 的话,要遵守苹果制定的指导方针和条款。当你在开发硬件的时候,你有机会打破产品的局限性,但是不要为此而牺牲品味。“硬件开发领域有大量尚未开发的内容,但是这是把双刃剑,”MacBeth 说,“有可能会太超越,导致做出来的东西没人愿意买。你也可能进行创新性思考,然后开发出一款艳惊四座的产品。关键就在于设计师领袖要有不错的品味和优秀的产品意识。”解决局限性的最好武器:确保每个人都在相同的硬件上进行开发。产品快速开发的时候,有些团队的进度会超前这种事情经常出现。但是你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产品领导要控制一个配置,如果产品进化了,要在集中进行更新,确保每个人都明白其含义。“这需要领导者在一个粗略估计的配置上工作,但首先要有粗略估计的结果。比如开发的产品是有一个月的电池续航还是三天的电池续航?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数字并不重要,但是大约的估计可以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电池只能持续三天,那么电池充电方法就必须要简单。那么充电会损耗电池,同时会影响设备的价格,价格过高会就被市场淘汰。”另外一个许多团队都不重视的就是分发和零售。你要考虑到,如果你的产品上架很久都没有卖出去之后该怎么办。如果电池移除之后会怎么样?如果产品进水会怎么样?MacBeth 说,“零售渠道对于硬件创业企业来说非常残忍,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在开箱之后完美运行,那么很有可能没法在市场上存活下去。因此不要只关注产品品质,也要考虑到后勤物流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顾虑都必须在同一个硬件配置上进行考虑,而且是所有人一起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配置的局限性越来越少,原先粗略的估计也会变成确切的数字。“为什么所有人需要看到相同的信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遇到相同的问题,相互理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各领域的专家可以同时提出最聪明、最优雅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它。”“硬件讲的就是想象理想主义与物理极限现实之间的平衡。”“你的想象力会推动你开发出可以很伟大的产品,但是现实却逼迫你开发出能够真实存在的产品。”被乱外包,找好合作伙伴MacBeth 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硬件创业企业是否应该选择外包。绝大多数硬件创业企业没有技术或者制造专家,而在大企业外包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外包这些部门的成本比以往都要低。MacBeth 看到很多企业遇到相同的问题:“作为小公司,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发这件产品。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在实物开发过程中帮助我们思考、对产品认证和测试过程熟悉的人。”“绝不要把外包当成单纯的外包。要把外包看成是挑选合作伙伴。”“在早期,外包伙伴确实是合作伙伴。你要找到能够帮你一起制造出这个产品的人。如果他们不能按时完成或者产品不达标,那么他们只是中介而已。”如果你能找到弄懂产品、预算、需求的优秀合作伙伴,那么肯定能生产出好产品。如果是这样,尽早地外包出去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你会看到在双方的合作下产品逐渐成形,还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整。久而久之,随着企业发展、加入更多各部门专家,会慢慢收回外包出去的部门功能。如果可能的话,有机会就把重要功能部门收回,加强企业的控制。你也可以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专门来管理与外包合作伙伴的关系。一般称这个团队为“新产品推介团队”,因为他们和合作伙伴交流频繁,将决定如何开发你的新设备,同时这个团队对向合作伙伴传达信息、获取合作伙伴信息负责。“别找中介,找一起改变市场的伙伴。要和合作伙伴一起躲避中介,也别让合作伙伴远离你。如果你不知道产品与众不同在什么地方,那说明你投资错了。如果你的生产合作伙伴表示他们可以生产,但是竞争对手也能做出来,那么很明显,你的产品并没有独特的竞争力。”听起来或许有些可怕,在向合作伙伴分享信息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MacBeth 提醒说,硬件创业企业也要现实一点,苹果都和代工厂合作。“如果你是创业企业的老板,你觉得没有必要招聘机械或工业工程师,有没有都无所谓,只需要有正确的合作伙伴就够了。”从人的角度思考人们总是觉得很多事情理所当然,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不然。“技术的目的就是服务人类,而不是让人类去服务技术。好的产品不靠特性来打动人。这一点在硬件行业尤其重要,因为人们要和设备进行真实的互动。你的产品要符合他们的肤色或者在他们家中看起来很自然。”要记得,物体也是由感情价值的。“人们购买设备,也会爱上这些设备。如果你想打造人们真正喜欢的设备,那就不能让它看上去很丑。如果质量太差也不可能有人会买。在产品发布之前,自己要对自己诚实一点。如果内部用户使用的时候都不断出错,上市后肯定会遇到更多麻烦。用户绝对不会吝惜他们的批评,许多公司都因为用户的抱怨而吃了大亏。”软件也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产品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用户每天的互动,比如与电脑、手机、平板、汽车的互动等。“当你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将产品贯穿用户的生活。每一天,每一刻,他们在做什么?在某个时刻,他们会希望你的产品能带去什么?”MacBeth 说。好消息就是软件可以让企业更容易为用户开发更人性化的产品。你的软件对硬件的影响力越大,你的产品就越能适应用户的需求。“以 Tesla 为例,这么大件的硬件需要大量的创新,而 Tesla 公司只需要升级一个固件就可以显著提高电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最好的产品消灭了人们的负担。开发者们会说:‘你好,让我们来为解决问题。’”“这就是软件能够做到的,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需求,然后让工程师或产品开发者来思考解决方案。我经常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功能带给用户?为什么用户还要再点下一步?为什么我们不能替他们完成这一步?’我们越为消费者考虑,越是能打造出更好的体验,而技术也将隐藏到后台变成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请后参与评论&figure&&img src=&/v2-a3b16c044aab180f3643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a3b16c044aab180f3643_r.jpg&&&/figure&&blockquote&本文作者“两百亿”,曾是《魔兽世界》国服二区轻风之语“白银之手”的会长,也是国服首位拿到凤凰坐骑的玩家。如果你也是一名老玩家,或者当年也看过某杂志的“魔兽别册”,这些文字总能让你心情复杂。&/blockquote&文/两百亿&br&&br&● ● ●&br&&br&你有过想要说些什么,忽然感到嘴边有万千言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时候吗?&br&&br&这天,游研社的甲老师(95后)找到我,说想写个关于《魔兽世界》的Raid的文——至于写这个文要干什么最后再说——听到这个话题我就感到脑海中出现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随意肆虐,搁置在键盘上的双前手似有千余斤重,竟打不出一个字——我是国服第一批Raid玩家,经历了最艰苦的年代,一个没有插件、没有语音、没有一切的年代。我的Raid历史与苦难紧密相连,现在你叫我写一篇关于Raid的回忆?&br&&br&那我就给你讲讲我的苦难吧。&br&&br&&h2&&b&史前时期&/b&&/h2&&br&史前时期指2004年年底韩服测试和05年春天的国服内测。这段时间里的问题是由于测试环境影响,你很难找到足够多的人来组队。比如韩服开荒BRD我们就是4个人打的,因为当时用的XP系统显示不了韩文(钢管文),聊天频道里一片空白,你要用英语找人组队当地棒子也未必懂。待要找国内玩家一起玩,彼此的网又都很慢,Ping值常年红色,数字是500~800。&p&&i&&figure&&img src=&/v2-27f298abfcf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27f298abfcf4_r.jpg&&&/figure&韩服岁月,4人开荒BRD,注意右下火红的Ping值&/i&&br&&br&比如上文我们4个人开荒BRD,队里的法师(叫Mohrg,我们喊他“老摸”)经常打着打着就不动了,然后我们被一群怪逐个砍死,与此同时他的身影渐渐黯淡——法师不死,他只是悄悄隐去!过2~5分钟(这时我们已经跑尸回来),老摸上线了,第一句话往往是“我刚才是不是掉了?”你说,这种时候我要怎么回答?&br&&br&国服网速OK但进来测试的人大都是网游noob,讲得不好听点比今天王者荣耀里的小学生菜多了,经常遇到平射到死的猎人、平砍到死的盗贼等等。再加上国服内测时间也不长,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这段时间里我一直都没有尝试过Raid。&br&&br&但我非常向往。05年时我写过一篇韩服测试手记,提到自己有两个愿望:一个愿望是打造一把铁匠的顶级武器(奥金斧),另一个愿望是参与一次“真正的Raid”。这两个愿望我在公测之前都没实现。&br&&/p&&br&&br&&h2&&b&地球时代&/b&&/h2&&br&我们第一次Raid是45级封顶时去类似祖尔法拉克、玛拉顿之类的地方。国服老玩家应该有关于后者的记忆,如何在公主前退队快速重组然后完成任务,拿到奖励的大棍子——那个棍子是当时增强萨的极品武器,黑风一出,布衣秒躺。&br&&br&第二次Raid是组了个9人队去打老斯坦索姆(正门)。那个队伍配置极度扭曲,3法2贼1术1战1德,只有德能加血而他不能解疾病。偏偏副本里有个蝙蝠会一种减速25%的疾病,没打多久我们所有人都像被狗咬了腿一样蹒跚前行,后来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就退了,可以说这次Raid并不成功。&br&&br&真正成功的是再后来组了个10人标准队(2战2法2牧1骑1术1贼1德,这组合感觉能日天)去打通灵学院,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征战让我拿到了服务器第一顶鬼雾头,从此逢人就说“你知道吗,有个游戏叫《魔兽世界》——那他妈真是个好游戏!”&br&&br&之后又有些UBRS之类的考验,真正的大团Raid则是在2005年7月。最大的困难是你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要凑40个满级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以前进MC还要先去BRD完成一个任务等等。最后组了个类似8法7贼之类的畸形队伍,不过一路杀过去也就还好,只是在第一个Boss处遭遇了重大问题……这个Boss会群体诅咒和群体魔法(Debuff),因此要求团队里的人有“解除意识”。&br&&br&我们团里能解诅咒的人很多,但所有8个法师都不记得他们居然还有这种技能。“法师还能解诅咒?怎么解?点人头选技能?选哪个技能?哦。那我怎么点他?我怎么知道他中了诅咒?……”一连串的问题好像40联装火箭炮,打得人猝不及防……&br&&br&这时我们的MT提出了“一个主张”:Raid的关键,就是战术简化(按今天的说法叫“扁平化” 不过当时还没这个词);你要让最傻逼的人也能理解、执行你的战术,这样事情就成了。&br&&br&于是我们就找来一个插件叫Decursive,再配合一个显示团队状态的插件CT_RaidMOD,告诉大家,“你看到哪个框变颜色了就点一下”。实际执行时还有些其他问题比如Boss会精神控制,一旦控制战士而他又使出“破胆怒吼”,你就看到好几十个人分别捧着自己破碎的胆囊四散逃窜,RL急得打字大喊“快回来!”——当时还没有YY,高端团队用TS(外国语音软件,要自己架服务器,有一定技术难度),我们没那条件所以一切都靠打字。&br&&i&&figure&&img src=&/v2-9c23d0fc919a51c04b527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9c23d0fc919a51c04b527f_r.jpg&&&/figure&开荒MC,输出DPS的同时还要喊人“GUOLAI”&/i&&br&&br&考虑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视力不好(“盲人dota,best dota”),看不见RL说的话也情有可原;本身来说看不见也就算了反正胆都破了跑就跑吧,但RL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不幸RL就是我,我的感觉一点都不好。&br&&br&现在的游戏内置了Raid_MOD和语音,另外你也可以用外部团队状态插件或YY,这些问题都没了。&br&&br&好不容易拿下第一个Boss,第二个Boss时遇到了更大的问题:这Boss每过30秒左右会发动一次群恐,这时MT位置不能动否则所有人位置都要跟着动就非常麻烦,可能导致各种问题。要MT不动,一般是找个矮人牧师上反恐但我们没有,那么就只能利用战士自带的血性狂暴来免疫恐惧。但MT作为全团的中流砥柱,他十分紧张,需要用各种技能(当时也没有TMW插件),他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血性狂暴——为此,要有一个人提醒他,这个人还是我。&br&&br&现实里我通过掐表来完成此操作,整场战斗里就干三件事,看着表,看着屏幕,按2个喊话宏(“恐惧要来了”“恐惧已经过去了”)。因为那个恐惧并不是严格30秒所以人格外紧张,一场打下来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br&&i&&figure&&img src=&/v2-dee2d2cb258d58c3e01dfe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dee2d2cb258d58c3e01dfeb_r.jpg&&&/figure&动作条已切换到喊话宏(近处就是“洞察法袍,绝对有洞”)&/i&&br&&br&现在的插件自带Boss_Timing,就是那个会在屏幕中间出一行大字并“当”响一声的那个功能。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听声音的习惯,钟声一响就开跑,百试不爽……&br&&br&事情还没完,老玩家肯定会对第四个Boss有印象。这Boss(名字叫加尔)打起来并不复杂,但选目标非常耗时间:一个大石头人身边围了8个小石头,这8个小石头位于同一条圆周轨道上,持续转动,大石头人自己也会随机乱跑做布朗运动。要点中小石头不容易,要确认应该点的小石头更难,要告知某人他应该选哪一个那简直是难上加难。&br&&i&&figure&&img src=&/v2-21b016c25bc02fdeffb2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21b016c25bc02fdeffb2c_r.jpg&&&/figure&加尔,最痛苦的回忆之一&/i&&br&&br&每次打这个Boss都有一种“选目标两小时,战斗五分钟”的感慨,这种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困扰着我。当时用的方法是“F”:选中一个人之后按F,可以选中他当前的对象;我让人先选好一个目标,F他,然后靠自己矫健的操作快速选中下一个小石头,再让人F我,还要确认一下目标有没有选重才能放心选下一个。队伍里出动4个猎人、4个牧师,分别上4个标记和4个心灵视界,再让4个战士、4个术士分别F这8个人去获得自己的目标……(第9个Boss也要选目标,不过那里的小怪是静止的,轻松了许多)&br&&br&“1队打那个骷髅!2队打星星!”——自从BLZ加入了“标记”,选目标不再痛苦。&br&&br&类似的悲伤我还能再写三万字。BLZ的一个阴谋是开放插件接口,然后你为了解决需要就写插件,他再看哪些插件用的人多然后在游戏里加入对应的功能,最突出的像是团队状态、仇恨显示等。&br&&br&后期的wow功能相对来说已经很完善,而你就很难想像在地球时代,没有xx、xx和xx功能时,人们如何生活:2005年的人没有微信,那他们吃饭后怎么付款、遇到喜事如何给红包、旅行到陌生城市无物可摇是不是要血管爆裂而死?2017年的人确实理解不了。&br&&br&&h2&&b&Gameplay&/b&&/h2&&br&如果插件还只是“完善游戏的手段”,则早期的一些其他设定可以定义为“蠢”。还拿MC来说,我们打MC时,有两个职业最痛苦,骑士和法师。为什么?&br&&br&骑士的祝福当时是维持5分钟的,而从任何角度来说,40人的团队里一般不会有5名以上的骑士。这样每位骑士往往各负责一种祝福(当时力量、智慧等祝福是分开的),也就是每人都要给至少20个、没准是40个人加祝福。加祝福要耗蓝,蓝没了你得喝水,等你喝完水再加,加完最后一个人,第一个人的祝福已经过期了。所以骑士在MC里的工作往往就是加祝福和扫地,循环往复,好像永远看不到尽头。&br&&br&很多老骑士都记得那种恐惧感,西西弗斯当年推石头,感觉也不过是如此吧。&br&&br&如果骑士的痛苦是10,那法师的痛苦可能有100。一开始能造的水最高级是6级,喝完一瓶(30秒)大概能长1/3蓝,要回满需要喝3瓶。这就把游戏时间拖得很长,大家不厌其烦。&br&&br&后来出了7级水任务,法师们弹冠相庆,觉得这下可算出头了!好不容易做完任务学会造7级水,发现这个设定也是巨坑:这个水喝一次能长1/2蓝,听起来情况好一些;但它一次只能造4瓶而且非常耗蓝,满蓝法师搓两次水就没魔了然后他就要坐下来喝水,这一喝又是2瓶,最后等于说花上1分钟只能造出来6瓶——别人找你要的时候从来都是说“组”的,一组20瓶,一般至少2组起要,3组4组不算多。当时我们团里有些法师会提前2小时到副本门口,坐下来专心造水……&br&&i&&figure&&img src=&/v2-fab019f3cc5c89c38668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fab019f3cc5c89c386686_r.jpg&&&/figure&旧版魅魔,让我们回想起那段还要吸灵魂碎片的&/i&&br&&br&另外还有术士碎片的设定、盗贼毒药的设定、猎人子弹/箭矢的设定……甚至战士还有个“磨刀石”设定,等等。这些小细节原来是为了让游戏显得更真实,但在团队活动中多名玩家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细节设定上的缺陷可能会被累积、放大,带来整体的游戏感受下降,所以后来慢慢把这些设定都去掉了。纵然如此,当年Raid时我没少听这些牢骚,也经常会出现带队外出打碎片(我是术士)的尴尬。&br&&br&&h2&&b&权利与义务&/b&&/h2&&br&我始终坚信,“Raid”意味着什么,“坦”“奶”“打”肯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排随机是不是秒排)。但这还没有完,还有一种人叫“RL(Raid Leader)”,不属于以上三种的任何之一——如来佛祖说得好,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RL就是那六耳猕猴……&br&&br&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Raid时间定在晚上7点半。地球时代,大家都很踊跃很积极,7点一过基本全都上线了,在副本门口决斗、挖矿什么的,还有人提前2小时去造水;到了TBC,7点半了稀稀拉拉也就组个15人吧(这时团队规模改到25人),剩下的要我一个个发手机短信去喊或是打电话催。&br&&br&后来WLK的时候,请也未必来了……(在我还当RL时)每个版本里都是一开始玩的人多,后来渐渐流失;一开始你要规划出3~4个团队,为他们配置各自的MT、ST、RL、DKP记分员。人员流失后要填补,无人可用时合并团队,在此过程中每天晚上发短信打电话催人上线……这些都算是RL的责任。如果你曾在Raid方面走得比较远,这些事情你应该都干过。&br&&br&那么,当了这个RL,有什么好处呢?在一开始我确实有点洋洋得意,我手里管着所有人的DKP,我可以决定谁能参加“1团”活动而谁不能(真的有人在副本门口等了一晚上、不得其门而入),甚至大家给我面子,在某些装备上也不会和我争。确实我拥有某些“权力”,它就像是一把食人魔之斧,你不一定需要使用它,你仅仅是握着它就能感觉到一种力量。那后来为什么失去了这种力量呢?我觉得是因为“人心散了”——RL的权力完全建立在玩家对游戏的热情上。现在玩家都不想玩,你也就没有任何权力可言了。&br&&i&&figure&&img src=&/v2-8e03d49af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8e03d49afa_r.jpg&&&/figure&因为会员们表示“被诅咒之地的大X龙杀了很多次我不开心”,我带队去屠龙&br&&/i&&br&不过即便是在RL权力最大的时候(比如地球时代),我也难得感觉有太多快乐。太多事情要去做:Raid前要准备攻略、准备物资;Raid中要指挥、协调;出装备分给谁不分给谁要把握好,分了之后可能爆发的冲突你要能压得住;Raid打完,别人都去睡觉了,你还要记DKP——当时没有线上DKP系统,全靠手记。这个活儿我们用一个Excel表来操作,记完之后发到论坛公示,平均一场Raid记DKP的时间在1.5小时——后来出了线上DKP数据库系统时,我真的陷入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境地。&br&&br&我还有别的一些朋友在其他服务器建公会,也担任RL。在我们交流的历史里,从来没有什么“哇哈哈可以乱撩女团员啦好开心呀”之类的话,全是唉声叹气如“这个xxx开荒三周了还没过现在大家都不想打了怎么办啊”。&br&&br&&h2&&b&WLK以降&/b&&/h2&&br&2009年,在wow界流传有一个说法:地球时代的看不起TBC的,TBC看不起3.0的,3.0的打手看不起老板,老板没人可以看不起了只能看不起别的游戏,什么好几亿鼠标的梦想什么的,没事干就喷一下。当时确有这种现象,可这是为什么呢?&br&&br&(类似的鄙视链比如现在打LOL的看不起打王者的,打DOTA2的看不起打LOL的,打DOTA1的看不起打DOTA2的,打星际的看不起以上所有,等等)&br&&br&我觉得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如你所见,以前打Raid很辛苦,当然现在未必就不辛苦但以前肯定更辛苦。连带的,以前的游戏环境也十分恶劣:WOD里你在要塞后院就能挖矿采草,地球时代我们为了搞几个黑莲花、几个奥术水晶,彻夜奔跑在燃烧平原或东瘟疫之地;现在所有副本、Raid本、战场你在哪都能秒排(虽然不一定秒进),以前PVP服务器上联盟去次血色,可能要约上好几队人一起,就这样还可能被人堵在门口杀。去次厄运之槌要从铁炉堡飞到塞拉摩坐船,有时服务器抽风船走了人没走会直接掉到海里(部落的情况好一点但也差不太多)。每晚8点,PVP服务器黑石山都会爆发大战,牧师心控他人跳岩浆成为固定景观……&br&&br&或者说个最简单的,最早的时候橙装整个服务器上也就那么几件,能拥有它的往往是团队MT、公会会长等名声显赫的人物,往银行门口一站迎来的全是羡慕的眼神,很多人搞了一辈子求的也就是几件紫装——现在?做做任务就送你橙武,还每个天赋都有一件不同的!打Raid还能掉橙装!有些欧洲人几乎一身都是橙的了,那我们老玩家比不了之余,看不起一下还不行吗?&br&&br&当然,Raid这个活动的本意,应该不是为了让谁看不起谁。那它的本意是什么呢?&br&&i&&figure&&img src=&/v2-eedcccb11e651ef51de7e66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eedcccb11e651ef51de7e66_r.jpg&&&/figure&整个WOW里给我最深刻印象的Raid,占星者,原因如图&/i&&br&&br&当年我在韩服上有两个愿望:一个愿望是打造一把铁匠的顶级武器(奥金斧),另一个愿望是参与一次“真正的Raid”。前者是因为我学的锻造,我想要看看在个人技能上最远能走多远(当时我还不知道奥金斧图纸去哪打以及要什么材料,否则可能直接打退堂鼓了)。&br&&br&至于后者,则是想要看看在群体活动中我处于什么位置、能发挥什么作用、实现什么价值。毕竟“团队能让你通过普通方式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挑战”,那是一种全新、独特的游戏体验。之前的5人副本里,我已经证明了自己,所以就想要知道在40个人的更大的集体活动里,我能不能也证明自己?这就是我理解的Raid的意义。既然从普通队员到RL,群体活动中的每种角色我都已经扮演过,那也就到了退出的时候。&br&&br&说到为什么离开WOW,每个人的回答当然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是因为我已经把自己该扮演的角色都已经演绎完毕,所以理应落幕、收场。就像《圣经》里所说的:&br&&br&&b&“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摩太后书》&/b&&br&&br&&i&&figure&&img src=&/v2-f0fc0d08c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9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v2-f0fc0d08c_r.jpg&&&/figure&FD凯尔萨斯()掉了国服第一只凤凰&/i&&br&&br&&br&&b&关注“游戏研究社”后发送以下关键词,可看到更多精彩内容:&br&&br&神考据 | 科普 | 街机 | 任天堂 | 社长说 | FC | 红白机 | 长鼻君 | 黄油 | 魔兽 | 塞尔达 | VR | 守望先锋 | 精灵宝可梦 | 阴阳师 | 行业 | 盘点&/b&
本文作者“两百亿”,曾是《魔兽世界》国服二区轻风之语“白银之手”的会长,也是国服首位拿到凤凰坐骑的玩家。如果你也是一名老玩家,或者当年也看过某杂志的“魔兽别册”,这些文字总能让你心情复杂。文/两百亿 ● ● ● 你有过想要说些什么,忽然感到嘴…
&figure&&img src=&/v2-59e4ca30ae2f6b1ef2a984b8dc3ad35e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v2-59e4ca30ae2f6b1ef2a984b8dc3ad35e_r.jpg&&&/figure&&p&一键将PDF文件转换成Word、Excel、PPT等Office文件。网上的工具最多只能转5页,今天野史哥要讲的方法,不管你的PDF文件有多大、有多少页面,通通都不是问题&/p&&p&先把工具网址贴出来:&/p&&p&为避免广告嫌疑,网址我就不写了,在图面里 (大家自行收藏)&/p&&figure&&img src=&/v2-378ee026b8b1bddf3a742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v2-378ee026b8b1bddf3a742_r.jpg&&&/figure&&br&&br&&ol&&li&&p&首先要在浏览器打开网址,中文版的比较慢,建议将斜杠后面的“zh_cn”去掉,用英文网址。&/p&&/li&&li&&p&打开后点击导航栏的OFFICE & PDF (意思就是Office和PDF文件相互转换)&/p&&/li&&li&&p&需要将PDF文件转换成Office的那种格式自己选,我的示例是转换成Word。&/p&&/li&&/ol&&br&&figure&&img src=&/v2-8c96d12cb9dbf2b8b67f9a205c724cc1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v2-8c96d12cb9dbf2b8b67f9a205c724cc1_r.jpg&&&/figure&&br&&p&4.点击Select PDF file (大红色背景按钮),选择好要转换的PDF文件,点击打开。&br&&/p&&figure&&img src=&/v2-ba2b0b8efc5e6a853c13_b.jp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v2-ba2b0b8efc5e6a853c13_r.jpg&&&/figure&&br&&p&5.上传完成后点击黑色背景按钮:CONVERT TO WORD 开始转换。&br&&/p&&figure&&img src=&/v2-45b7cf579800fed733b13d8d02c5edb7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v2-45b7cf579800fed733b13d8d02c5edb7_r.jpg&&&/figure&&br&&p&6.文件较大时,转换需要等待几分钟,完成后自动弹出下载项,直接点击下载。&br&&/p&&figure&&img src=&/v2-cb92e8de9_b.jp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v2-cb92e8de9_r.jpg&&&/figure&&br&&p&7.下图左边是未转换的PDF文件,右边是已转换结束的Word文件。&br&&/p&&figure&&img src=&/v2-7d08f3cf32cb887e7ca3cd3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v2-7d08f3cf32cb887e7ca3cd3_r.jpg&&&/figure&&br&&p&我演示的是PDF文件转换成Word文件,如果要转换成Excel、PPT文件都是没有问题的,在图2选择时,选择成其他转换项就OK.&/p&&p&这不但可以将PDF转成Office,还可以将Office文件转换成PDF文件。&/p&&p&当然,还可以将PDF转成图片,图片再转回PDF、PDF文件分割等等众多功能需要你去探索发现。&/p&&p&大家继续支持我,关注我,是我做原创的最大动力!&/p&&p&-----------------&/p&&blockquote&出处:&a href=&/?target=https%3A///iFtt_from%3Dweixin%26utm_campaign%3Dclient_share%26from%3Dsinglemessage%26app%3Dnews_article%26utm_source%3Dweixin%26iid%3D%26utm_medium%3Dtoutiao_ios%26wxshare_count%3D2%26pb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键将PDF文件转换成Word、Excel、PPT文件&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p&&b&大家可以加微信:tszhihu (备注:知乎)。到微信群跟各位老师互动。&/b&&/p&&p&&b&记得关注公众号: 数据头条 (headline_data) 各位老师的博客都在上面同步的,谢谢。&/b&&/p&
一键将PDF文件转换成Word、Excel、PPT等Office文件。网上的工具最多只能转5页,今天野史哥要讲的方法,不管你的PDF文件有多大、有多少页面,通通都不是问题先把工具网址贴出来:为避免广告嫌疑,网址我就不写了,在图面里 (大家自行收藏) 首先要在浏览器打…
&p&科普向1。&/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Cyn-XD:第一次DIY组装台式机需要注意哪些事项?&/a&&/p&&p&&br&&/p&&p&&b&关于MAC:&/b&&br&macbook pro13寸全是低电压cpu 就算顶配&br&macbook pro15寸才是正经标电压cpu&br&&b&总结&/b&,13寸搞web开发还行,要本机跑的程序就很蛋疼了比如开发APP和需要大量cpu计算资源的程序,卡出新境界。&br&&b&所以要买开发用mac就踏踏实实15寸&/b&&br&而题主预算13寸都不够,mac其实可以pass了&br&&b&补充(重要):学习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的话mac直接pass,因为没有n卡没有CUDA。当然你有专门计算用的机器另说。&/b&&br&不要说aws,连接速度在大陆就是不可用状态。&/p&&p&&br&&/p&&p&&br&&/p&&p&&b&要性能,就游戏本:&/b&&br&主要要看的东西有:cpu,显卡,是否有ssd或者没有的话是否有扩展接口以及是否支持nvme,内存以及最大支持内存和可供升级的接口数目,散热质量,售后可用度,屏幕质量。&br&很多半瓶子咣当的人推荐电脑只看cpu和gpu,年轻,幼稚。&br&要做的功课:&br&1,定好预算,cpu和gpu配置也就定了,然后面前就有会几台字面上配置同质化严重的本子。&br&2,第一步做好之后,就要仔细研究配置和相关评测,我认为,有几点,&br&&b&没有nvme[1],pass 什么年代了&br&tn屏[2],pass&br&售后只能返厂,pass&br&拆机极其复杂,pass&br&散热压不住,pass&/b&&br&(啥叫压不住,笔记本我认为&b&满载cpu90℃以上就算压不太住了&/b&,为什么不看gpu,因为&b&10代n卡清一色撞功耗墙,温度都没有太高&/b&)&br&&b&内存升级困难,pass&/b&&br&(包含没有富裕插口,或者另一个插口在猎奇的地方,比如键盘下面)&br&(感谢网友提醒,黑将的另一个升级内存槽不是在键盘下,是在另一半底壳下,不过升级那一条内置4G要拆除整个底壳,建议还是绕行,另外新的叫黑侠23333这些我记错了,而一条升级槽在键盘下面的是微星GS,而且拆机会失保修,&b&再次感谢@Siris纠正 :D&/b&)&br&补充:如果预算极其有限,买个tn垃圾屏的也可以,因为2017年各大主流游戏本为了压缩成本全都是tn屏了,也可以买,但是日后淘宝换屏就会有点麻烦,而且淘宝屏可以说极少见完美屏,所以一步到位买个ips的比较好。&/p&&p&&b&补充:&/b&&/p&&p&有朋友质疑根本没有符合我这些条件的电脑。那我就列几款,(本来避免广告嫌疑不想列的)&/p&&p&1,去年的拯救者(已经不推荐了,老了)&/p&&p&2,今年的最新升级款宏碁暗影骑士(年初一批都是tn屏,而最新上市了一款IPS的升级款,注意甄别)&/p&&p&3,惠普的新款暗影精灵pro(更新:消除歧义)&/p&&p&都是非常均衡的配置,而且在&a href=&tel:&&&/a&这个价位不贵吧,就算升级内存和ssd题主的7000预算都包住了,这样的好机子还是存在的,看不到不能怪别人啊。&/p&&p&也都是一线品牌吧,别动不动上船好吧。&/p&&p&&br&&/p&&p&&br&&/p&&p&&b&尾声:&/b&&/p&&p&条件允许的话(不移动,功率带的动),请买台式机,笔记本想都不要想,窝见得太多了。&/p&&p&&br&&/p&&p&关于台式机选购组装的事宜,见顶部传送门&/p&&p&&b&补充知识(简而言之版):&/b&&/p&&p&[1]nvme:一种更快的传输协议,建立在m2硬盘端口上,现在的新款游戏本都带了,没带的才是奇葩,当然要绕行。&/p&&p&[2]tn屏、IPS屏:市场上万元下主流市场的绝大部分tn屏都是泛白的很烂的屏幕,可视角度也很差,IPS的可视角度会大很多。屏幕体验好坏排序(普遍规律,常见品类):垃圾 tn屏&45ntsc色域 ips屏幕&72ntsc色域 ips屏幕&高端的 Gsync 屏,高端tn(比如aw)&超高色域IPS屏(比如macbook pro)&/p&&p&(改成了更严谨的说法,感谢各位朋友指正)&/p&&p&&br&&/p&&p&附录:最近好多人追求轻薄本,然而靳老师&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d35e4edebcb2ae8035e& data-hash=&1d35e4edebcb2ae8035e& data-hovercard=&p$b$1d35e4edebcb2ae8035e&&@Agony.M&/a&说过“便宜加轻薄等于性能差,轻薄加性能好等于贵,性能好加便宜加轻薄等于滚”&/p&&p&这句话是不错的,所以这几项权衡的话,优先舍弃轻薄就可以豁然开朗了。不管轻薄,便宜加性能好加有售后还是有的,比如上面推荐那几个&/p&
科普向1。 关于MAC: macbook pro13寸全是低电压cpu 就算顶配 macbook pro15寸才是正经标电压cpu 总结,13寸搞web开发还行,要本机跑的程序就很蛋疼了比如开发APP和需要大量cpu计算资源的程序,卡出新境界。 …
&b&设计院来了个年轻人&/b&&br&&br&——如果跟着我每一步都做完之后,你还不懂CAD制图比例,那你就过来掐死我吧&br&——谨以此文送给刚刚毕业的学生朋友们,祝你们工作顺利 from 爱你们的猪小宝&br&——我多么希望我刚毕业的时候能够看到这么一篇攻略!!!恨不能把这个给十年前的我自己看一看!!!&br&——真正的&b&「&/b&&b&多图预警&/b&&b&」&/b&,如果您手机流量有限,请在 wifi 环境下继续阅读。&br&&br&小王是个刚到设计院的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专业是土木工程,在学校里也上过制图课,不过都是着力于画法几何和制图规范部分,实际的绘图经验并不多。虽然毕业设计也需要绘制图纸,但是借鉴了一下往届学长的图纸,比着葫芦画瓢,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宿舍的大神,稀里糊涂的也就毕业了。&br&&br&来到设计院头几天,都是闲着没事看规范和自学。看来CAD是设计工作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小王上网自学了很多CAD制图攻略。据说网上有一个叫猪小宝的很有一套,在一个叫什么知乎的网站写了一个CAD制图的教程,小王打开网页特意好好阅读了一番。&br&&br&按照猪小宝的教程,&b&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弄明白「现实世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b&&b&「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b&&b&这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了这个,一切就迎刃而解了。&/b&&br&&br&「现实世界」和「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可以用尺子去量现实世界里的建筑物,你也可以用尺子去量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上面的线段长度。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只存在于电脑里,是一个数字文件而已,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所谓的各种比例,就是这三个世界之间互相转换的标准。&br&&br&既然有三个世界,事实上按照排列组合,它们互相之间一共有三个比例,分别是&br&&ul&&li&「现实世界」和「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之间的比例,一般称为「&b&图纸比例&/b&」,也就是制图规范上的1比100、1比50、1比25等等。&br&&/li&&li&「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之间的比例,一般称为「&b&绘图比例&/b&」,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是1比1。&br&&/li&&li&「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和「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之间的比例,一般称之为「&b&打印比例&/b&」,比如同样的CAD文件,我可以把它缩小打印在一张A4纸上自己看,也可以放大打印在A1纸上当海报用,这个比例一般视实际情况而定。(可以简单理解成冲印照片,同样的底片,可以印2寸的小照片,也可以印巨幅的大海报)。&br&&/li&&/ul&读完猪小宝的教程,小王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完全没有问题了。&br&&br&这一天,主任过来跟小王说「小王啊,来了好几天了吧,先画个门卫传达室练练手吧。」&br&&br&小王激动的想,终于有活干了,现学现卖、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信心满满的打开 AutoCAD。按照猪小宝的教程,绘图按毫米尺寸输入,传达室在「现实世界」中宽4米,也就是4000毫米,在 「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里输入4000;长3米,在CAD里输入3000,柱子截面400毫米乘以400毫米,在CAD里就是400乘以400的正方形……把所有需要绘制的图形全部按照这个方法绘制,这时候的图面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d193be14acd996f318b84_b.png&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3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4&&&/figure&注意,截止到这一步为止,只需要考虑「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这两者的关系,完全不需要考虑「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理论上来说,你可以用任何比例关系来连接「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但是最最方便的,无疑是1比1,也就是「现实世界」里4000毫米,「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里也相应的是4000,直接输入,完全不需要任何人为的换算。&br&&br&&b&制图必须要有条不紊,必须要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随时可以轻松满足各种变更要求。&/b&为了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有图层管理的概念。图形在绘制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放到相应的图层里。比如小王就是采用的猪小宝教程里推荐的结构图纸图层格式:&br&&figure&&img src=&/0dfcfecc67a14e_b.pn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0dfcfecc67a14e_r.png&&&/figure&&br&图纸的图形有了,也就是说,&b&我们已经把&/b&&b&「现实世界」反映到了「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里,下一步就是把「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反映到&/b&&b&「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里了&/b&。为了输出图纸,我们必须考虑图面的美观、图纸的易读性等等,比如我们要添加轴线号码、标注尺寸、说明文字、细部详图等等。&br&&br&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跟「现实世界」的比例,一般来说,结构专业的图纸比例为1比100,小一点的建筑也可以做1比50,详图的比例可以是1比25或者20。确定了整张图纸的比例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比例在图面上放图框、放标注、放文字说明了。&b&放心,选错了图纸比例也不要紧,后面随时可以轻松修改。&/b&小王认为图纸比例应该是1比100,先按照这个比例画起来。&br&&br&图纸比例是1比100的意思其实是说,图纸上标注4000毫米,实际打印出来的图纸上用尺子量是40毫米。换言之,图纸上40毫米的线段,表示现实世界里的长度是4000。而CAD与现实世界是1比1的,所以CAD里的长度其实是也是4000。也就是说,CAD里的一切长度,都是纸质图纸的实际测量长度再乘以100。因此,图纸上2.5毫米高的字体,在CAD里其实是250高。&br&&br&第二步可以考虑标注尺寸,先按照制图规范里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标注样式,比如字体的大小、尺寸线的长度、箭头的大小等等。&br&&br&把文字的高度设置为2.5(对应现实纸质图纸中的2.5毫米),从尺寸线偏移设置为1(对应现实纸质图纸中的1毫米)。&br&&figure&&img src=&/ea_b.pn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ea_r.png&&&/figure&&br&超出标记设置为2(对应现实纸质图纸中的2毫米),超出尺寸线2(对应现实纸质图纸中的2毫米),起点偏移量1(对应现实纸质图纸中的1毫米)。&figure&&img src=&/d9dfca8d9ba3_b.pn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d9dfca8d9ba3_r.png&&&/figure&&br&测量单位比例设置为1,因为「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之间的关系是1比1,现实中的1000毫米就对应CAD中的1000。&br&&figure&&img src=&/1eadadcd7b1e4a3c35afb7ba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1eadadcd7b1e4a3c35afb7ba_r.png&&&/figure&&br&最关键的一步,将标注特征比例的全局比例设置为100。意思就是说,对所有上面定义的字体大小、箭头大小、尺寸线长度统统乘以100。这样字体高度在标注样式里定义为2.5,乘以这个100的标注特征比例,在「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里字体高度就变成了250。&br&&figure&&img src=&/e7567cfbffa0df_b.pn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e7567cfbffa0df_r.png&&&/figure&&br&至此小王设置好了这个名为「100@100」的标注样式,然后用这个标注样式,标注已经画好的图形。&br&&figure&&img src=&/dd9ddc554d717bc62912d9_b.png& data-rawwidth=&326&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6&&&/figure&&br&接下来是说明文字,按照制图规范,说明文字的大小大约为3毫米,标题文字可以是7毫米左右。也就是说,说明文字在CAD里的实际尺寸是300和700,这样换算过1比100的比例之后,文字的高度刚好是3毫米和7毫米。&br&&br&设定好文字样式、字体、倾斜、宽度比例等等:&br&&figure&&img src=&/72229edcfa7f36a1bed4d_b.pn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72229edcfa7f36a1bed4d_r.png&&&/figure&&br&然后输入说明文字,文字的高度设定为300,对应纸质图纸中的3毫米。&br&&figure&&img src=&/0e79ed493bbd5aee0da154_b.pn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0e79ed493bbd5aee0da154_r.png&&&/figure&&br&作为验证,如果你放一个标注尺寸在文字旁边的话检查一下文字的高度的话,尺寸应该是300。&br&&figure&&img src=&/27dbeea3d2dd07_b.pn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27dbeea3d2dd07_r.png&&&/figure&&br&然后就该放轴线号码了,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把轴线圆圈做成属性块。属性块的文字大小设置为500,对应纸质图纸上的5毫米;圆圈的直径为800,对应纸质图纸上的8毫米;对正可以设置为布满,这样数字轴号会自动调整宽度。把轴线的数字标号设置为块的属性:&br&&figure&&img src=&/d518f4f380c_b.png& data-rawwidth=&756&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6& data-original=&/d518f4f380c_r.png&&&/figure&&br&然后把这个属性块复制到每一个需要轴号的地方,双击,然后输入新的轴号值:&br&&figure&&img src=&/d613ad60cf4bf6b90bdfc99_b.pn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d613ad60cf4bf6b90bdfc99_r.png&&&/figure&&br&同样的道理,图纸的标题也可以做成带属性的块,图纸标题和图纸比例由你输入,下面的横线可以拉伸来适应不同长度的图纸标题。&br&&figure&&img src=&/b45b15d83cc0bb99346a_b.png& data-rawwidth=&911&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b45b15d83cc0bb99346a_r.png&&&/figure&&br&这个标题块的效果在图纸空间里就是这样的,输入完图纸标题的文字之后,鼠标一拉底下的横线,把横线的右端点和比例数字拉到文字最右边就可以了:&br&&figure&&img src=&/de951d89f99963cefafc_b.png& data-rawwidth=&345& data-rawheight=&1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5&&&/figure&&br&如果标题的文字长度发生了变化,可以随时拉伸底下的横线:&br&&figure&&img src=&/a635b36caf_b.pn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1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a635b36caf_r.png&&&/figure&&br&设置完标注、文字、轴号、标题之后,小王的图纸变成了这样:&br&&figure&&img src=&/fedac5c47eff9_b.pn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7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figure&&br&至此,图纸的内容算是基本完成了,下一步就是把「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变成「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了。为了打印图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打印到多大的纸上,是A4还是A1,横着打还是竖着打?&br&&br&我们已经知道,CAD 里的300相当于纸质图纸中的3毫米,所以反过来,纸质图纸上的3毫米相当于CAD里的300。一张A4纸的大小是297毫米乘以210毫米,所以相当于CAD里的29700乘以21000。小王就在CAD里画了一个29700乘以21000的长方形,作为A4纸的图框:&br&&figure&&img src=&/e834a24cbae108db68b8aa5_b.png& data-rawwidth=&789& data-rawheight=&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9& data-original=&/e834a24cbae108db68b8aa5_r.png&&&/figure&&br&再加上图纸的图签和图纸的说明文字,就大功告成了:&br&&figure&&img src=&/00c04da2bd24dacb1bfaf2b09ad4de08_b.png&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00c04da2bd24dacb1bfaf2b09ad4de08_r.png&&&/figure&&br&下一步就是要打印这张图纸了。图纸的大小是A4纸,所以在打印机里选择A4纸;A4 纸的实际大小是297乘以210毫米,在CAD里的大小是29700乘以21000,所以打印的时候的打印比例选择1比100。打印范围选择窗口,然后用鼠标框选这个图框的范围:&br&&figure&&img src=&/bab53baae1_b.pn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bab53baae1_r.png&&&/figure&&br&打印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817adba2b33fbe3a87e92_b.png& data-rawwidth=&1149& data-rawheight=&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9& data-original=&/817adba2b33fbe3a87e92_r.png&&&/figure&&br&把这张图纸打印出来,用尺子量一下1号轴线和2号轴线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正正好好40毫米;量一下平面图里的说明文字的高度,应该大约是3毫米左右。&br&&br&小王拿着这张打印出来的图纸,跑去找主任。主任看了之后说,「小伙子干活很麻利嘛,图面也不错。不过呢,咱这是个小传达室,你又用的是A4的图纸,这个在工地上看起来不太方便,跟咱们这个项目其它的图纸也不配套。这样吧,你改成A3的图纸,图纸比例从1比100改成1比50。好不好?」&br&&br&小王回到自己的桌子前面,开始修改图纸。把图纸比例从1比100改成1比50,到底需要修改哪些东西呢?需要修改图形吗?不需要,因为图形只是「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的映射,跟图纸比例完全无关,不论图纸的比例是多少,「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之间都是1比1的关系。&br&&br&这时候需要修改的,仅仅是尺寸标注、文字、标题、轴号这些东西。所以,小王返回到上面这一步:&br&&figure&&img src=&/ee9b209c3b4ef821d893cc7edffc39c5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ee9b209c3b4ef821d893cc7edffc39c5_r.png&&&/figure&&br&根据主任的意见,小王把图纸比例修改为1比50。首先要修改的就是尺寸标注,原先的标注样式是100@100,现在新建一个名为 50@50 的标注样式,其余均不变,仅仅把标注特征比例从原先的100改为50。&br&&figure&&img src=&/c50ac0b36ae2f7ff6e2d_b.pn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c50ac0b36ae2f7ff6e2d_r.png&&&/figure&&br&注意,测量单位比例并不需要修改。因为这个比例因子只跟「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之间的比例有关,跟纸质图纸的图纸比例无关。&br&&figure&&img src=&/a93aab9ede3a332dddfae17d_b.pn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a93aab9ede3a332dddfae17d_r.png&&&/figure&&br&定义好这个新的50@50的标注样式之后,把原来的100@100的标注样式改为这个新的50@50的标注样式,调整一下标注的位置。对比一下横向轴线尺寸标注和纵向轴线尺寸标注的区别,其中看上去变小了的那些已经改为了 50@50,看上去比较大的那个还没有修改,仍然为100@100。&br&&figure&&img src=&/be1d1cb0f_b.pn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be1d1cb0f_r.png&&&/figure&&br&如果图纸非常大、非常复杂,不需要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只需要用快速选择,选择条件为「所有标注样式等于100@100的尺寸标注」,把它们全部选中之后,一次性把它们的属性修改为 50@50就行了。&br&&figure&&img src=&/ca5eafcf3cd6c_b.pn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4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figure&&br&这样一来,所有的尺寸标注都一次性被修改为了新的50@50样式,再调整一下标注的位置,尺寸标注就调整好了:&br&&figure&&img src=&/a62a2d8afd0bd6b32bbeae_b.pn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8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figure&&br&接着再修改图纸里的说明文字,原先是300高的文字,对应于300除以100等于3毫米;现在图纸比例变成了50,所以文字高度在CAD里应该设置为150,对应于150除以50等于3毫米。同样用快速选择,把图纸里所有300高的文字统一修改为150:&br&&figure&&img src=&/8da92bb3c410c2_b.pn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8da92bb3c410c2_r.png&&&/figure&&br&选中之后,把高度属性修改为150,修改之后的效果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46b0a135df6dcca475b87b15babda410_b.pn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46b0a135df6dcca475b87b15babda410_r.png&&&/figure&&br&下一步就是修改轴号和标题,同样的道理,小王需要把这些也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因为这些都是带属性的块,所以可以快速选择这些块。如果图形很复杂,可能还有别的图块,这时候就可以用名称属性作为选择的判断条件,然后一次性把这些块的比例修改为0.5:&br&&figure&&img src=&/edbfe560ffe_b.pn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edbfe560ffe_r.png&&&/figure&&br&在这里把所有的X、Y、Z 比例改为0.5。&br&&figure&&img src=&/7dac5cffbde3e3c20fdaba7f89b80051_b.png& data-rawwidth=&278& data-rawheight=&6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8&&&/figure&&br&把比例设置为0.5之后,为了图纸的美观,再调整一下轴号的位置,这时候的图面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2cc505aa390b8b1ad8e0029_b.pn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2cc505aa390b8b1ad8e0029_r.png&&&/figure&&br&同样的道理,把标题块也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别忘了把标题里的图纸比例这一项也改为1比50。再调整一下图面的位置,最终完成的图纸部分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bf510cfc41c495b2aacfa1_b.png&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6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br&下面就是图框的问题了。现在小王需要用A3的图纸,一张A3纸在现实中的大小是420乘以297毫米。现在CAD 里的150相当于纸质图纸中的3毫米,所以反过来,纸质图纸上的3毫米相当于CAD里的150。所以一张A3纸的大小相当于CAD里的21000乘以1乘以50等于2乘以50等于14850)。小王就在CAD里画了一个21000乘以14850的长方形,作为A3纸的图框:&br&&figure&&img src=&/bc15a8ca75a8aa563ae41cee1202315b_b.png& data-rawwidth=&871&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bc15a8ca75a8aa563ae41cee1202315b_r.png&&&/figure&&br&接下来就是把图签放进来,注意,同样要整体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br&&figure&&img src=&/8d09cb77b_b.png& data-rawwidth=&781&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1& data-original=&/8d09cb77b_r.png&&&/figure&&br&至此,整张图纸的修改就完成了,在打印机里把纸张大小设置为A3,打印比例设置为1比50:&br&&figure&&img src=&/53bc8b841bb1bd21060b79_b.pn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53bc8b841bb1bd21060b79_r.png&&&/figure&&br&图纸打印出来就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40e48ca3d4dcd1968ec43_b.png& data-rawwidth=&1150&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0& data-original=&/40e48ca3d4dcd1968ec43_r.png&&&/figure&&br&我们把上面两张纸质图纸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br&&figure&&img src=&/cc01be22e6c5d_b.jpg& data-rawwidth=&859& data-rawheight=&10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9& data-original=&/cc01be22e6c5d_r.jpg&&&/figure&在「&b&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b&」世界里,上面的是一张A4图纸,图纸比例是1比100;下面的是一张A3图纸,图纸比例是1比50。如果你拿尺子量一下,所有的文字高度、标注尺寸的大小、标题的大小、图签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小房子放大了两倍,1号和2号轴线在上面图纸里的实际量出来的距离是40毫米,在下面图纸里量出来的是80毫米。对比一下两张图,是不是下面这个A3的更清晰更醒目呢,看来主任还是有道理的。&br&&br&&figure&&img src=&/8c0b90dea0255496bfcfb0a8fd8a8dd9_b.pn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8c0b90dea0255496bfcfb0a8fd8a8dd9_r.png&&&/figure&&br&但是在「&b&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b&」里,这两张图纸的对比是这样的。上面的是A4的1比100的图纸,下面的是A3的1比50的图纸。这两张图纸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小房子是一样大的。剩下的文字高度、标注尺寸的大小、标题的大小、图签的大小这些东西,下面的统统都缩小了两倍。&br&&br&对比一下「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和「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小王把上面一张原样打印(1比100),就得到了图纸比例为1比100的A4图纸;把下面一张放大两倍打印(1比50),就得到了图纸比例为1比50的A3图纸。从而实现了在这两张「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上,文字、标注、标题、图签一样大,但是小房子放大了两倍。&br&&br&&figure&&img src=&/075dbcba29f1d239fbd4f2_b.png& data-rawwidth=&1241&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1& data-original=&/075dbcba29f1d239fbd4f2_r.png&&&/figure&&br&小王拿着这张新的A3图纸再去找主任,主任一看,「吆,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不错。恩,有了平面剖面了,再加一个柱子和基础的详图吧,一般用1比20的,就放到同一张图纸上。怎么样?」&br&&br&小王回去接着画图。首先要先把柱子和基础详图的样子画出来,也就是建立「现实世界」和「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的关系。&br&&figure&&img src=&/ba2f1a92f381bc9fedcdcc6_b.pn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ba2f1a92f381bc9fedcdcc6_r.png&&&/figure&&br&这几个详图的图纸比例是1比20,而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图纸比例是1比50,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其它设置的前提下,这两个详图需要在平面剖面图的基础上放大2.5倍(50除以20等于2.5)。&br&&br&先别忙缩放,如果直接缩放的话,万一今后需要再修改怎么办呢?比如要把柱子改成500的,或者基础改成950的,基础厚度改成250的。这个时候,小王需要先把这几个详图制作成块,然后再缩放这个块。&br&&br&比如把这个框架柱的详图定义为一个名叫「这是框架柱详图」的块,因为后面还需要缩放操作,块单位最好设置为无单位。&br&&figure&&img src=&/cffab5ebe34b04a8a9198_b.pn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cffab5ebe34b04a8a9198_r.png&&&/figure&&br&同样,把基础的详图也定义成块。&br&&figure&&img src=&/0cd6cbcdcbd0ddcd8a9e6db01c524dd4_b.png&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0cd6cbcdcbd0ddcd8a9e6db01c524dd4_r.png&&&/figure&&br&把这两个详图的块放大2.5倍,然后调整到合适的位置:&br&&figure&&img src=&/4dfefa04ee27b_b.pn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4dfefa04ee27b_r.png&&&/figure&&br&如果后面需要修改这两个详图的内容,只需要双击这个块,然后在块编辑器里修改即可,比如小王发现自己忘了画轴线了,就用块编辑器给这两个详图添加了轴线:&br&&figure&&img src=&/efaa2abbb52a86bade317697cbd704f5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efaa2abbb52a86bade317697cbd704f5_r.png&&&/figure&&br&或者也可以用块的在位编辑,先画好轴线和圆圈,然后添加到块里面:&br&&figure&&img src=&/dda03a6ed34c94bf6c90b113e6554bf9_b.pn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dda03a6ed34c94bf6c90b113e6554bf9_r.png&&&/figure&&br&保存对这两个块的编辑之后,现在的图纸是这个样子的:&br&&figure&&img src=&/fafdca374a0e_b.pn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fafdca374a0e_r.png&&&/figure&&br&接下来就是要给这两个详图添加尺寸标注了。能不能直接用50@50这个标注样式呢?恐怕不能,因为我们把详图放大了2.5倍,这时候如果还用50@50,结果就是下面这样,这显然不是小王想要表达的详图尺寸:&br&&figure&&img src=&/58a9c8f5ffab8fe2c9d0490_b.png&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58a9c8f5ffab8fe2c9d0490_r.png&&&/figure&&br&应该怎么办呢?可以新建一个标注样式,名字叫做20@50,意思就是1比20的详图用在1比50的平面图里。跟50@50相比,只需要修改一个地方,也就是把测量单位比例从1修改成0.4(20除以50等于0.4)。其余设置完全相同。&br&&figure&&img src=&/f989ea383a0ae2e078aad700137acca4_b.pn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f989ea383a0ae2e078aad700137acca4_r.png&&&/figure&&br&再放一个20@50的尺寸标注,看出效果来了吗?这两个标注的样子是一模一样的,字体大小、箭头大小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左边的是50@50的,尺寸数字是错误的;右边的是20@50的,尺寸数字是正确的:&br&&figure&&img src=&/edbfeed3a64_b.pn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edbfeed3a64_r.png&&&/figure&&br&用20@50的标注样式,给这两个详图添加尺寸标注:&br&&figure&&img src=&/7df28c411552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7df28c411552_r.png&&&/figure&&br&标好尺寸之后,下一步就是添加说明文字和标题了。同样的,小王需要用跟平面图一样的150高的文字,这样打印出来之后才相当于纸质图纸上的3毫米。&br&&figure&&img src=&/07a5cce39df07dda5f0f8_b.pn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07a5cce39df07dda5f0f8_r.png&&&/figure&&br&最后,把设计信息以及基础定位平面图补充完整,一张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纸就完成了。&br&&figure&&img src=&/d678a81ba94ec045b8b10b9dfc357cb8_b.png& data-rawwidth=&1107& data-rawheight=&7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7& data-original=&/d678a81ba94ec045b8b10b9dfc357cb8_r.png&&&/figure&&br&图纸打印在A3纸上是这样的效果:&br&&figure&&img src=&/3780ecdaf581acff06b1892_b.png& data-rawwidth=&1129&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9& data-original=&/3780ecdaf581acff06b1892_r.png&&&/figure&&br&小王把修改好的这张图纸拿给主任看,主任看了说,「没啥大问题了,行,拿着去给总工看看吧」。&br&&br&于是小王就去找总工了。总工看了之后说,「怎么样,画图还适应吧」。&br&&br&小王说,「恩,挺好的」。&br&&br&总工问,「这个图纸是在模型空间里直接绘制直接打印的吗?」&br&&br&小王说,「是的」。&br&&br&总工说,「CAD 里还有个布局系统,熟悉吗?就是把每一张图之安排进一个布局空间里,你回去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可以吗?这样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优劣。」&br&&br&小王又回到自己电脑前面,打开猪小宝的教程,继续学习布局的用法和含义。&br&&br&&b&所谓的布局,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所见即所得」的「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也就是说,三个世界的区分进一步明确了。模型选项卡对应的是「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而布局选项卡对应的则是「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b&&br&&br&小王打开布局选项卡,首先要进行布局的页面设置:&br&&figure&&img src=&/e5c64e80d07694d3dee5ffda41f456a6_b.pn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1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figure&&br&在布局的页面设置里,把图纸尺寸设置为A3,比例设置为1比1:&br&&figure&&img src=&/cfd78871bb_b.pn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cfd78871bb_r.png&&&/figure&&br&然后在这个设置好的A3布局里,画一个图纸的图框和图签。因为我们上一步设置的是1毫米等于1单位的比例,所以小王要在这个布局画一个大小是420乘以297的长方形作为A3的图框,不需要做任何缩放。(也可以把模型里的A3图框复制过来,然后缩小50倍,放置到合适的位置即可。)&br&&figure&&img src=&/c1f5dac348fd43fe9dfa1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c1f5dac348fd43fe9dfa1_r.png&&&/figure&&br&下一步是在模型选项卡里准备好所有的图形,也就是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尺寸标注的图形,简单说,就是刚刚完成从「现实世界」到「CAD 的虚拟模型空间」的图形部分,也就是下面这些图形:&br&&figure&&img src=&/44ef8cb1a05a15aae16a_b.png& data-rawwidth=&844&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44ef8cb1a05a15aae16a_r.png&&&/figure&&br&再回到布局选项卡,新建一个矩形的布局视口:&br&&figure&&img src=&/d8df36d55edcf92857dfd9c_b.png& data-rawwidth=&302& data-rawheight=&1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figure&&br&视口创建之后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6f4b0ccb9db1e_b.pn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6f4b0ccb9db1e_r.png&&&/figure&&br&把这个视口的范围选定到第一张平面图周围:&br&&figure&&img src=&/19f8acdaa1e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19f8acdaa1e_r.png&&&/figure&然后把右下角的视口比例设定为1比50:&br&&figure&&img src=&/5a8aaad369cd2_b.pn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5a8aaad369cd2_r.png&&&/figure&&br&这时候整张图纸的效果就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b37d5bf20ebcf_b.pn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b37d5bf20ebcf_r.png&&&/figure&&br&同样的道理,把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视口加进来,比例设为1比50;柱子详图和基础详图的视口也加进来,比例设为1比20:&br&&figure&&img src=&/6cd7055fdc7c23a13fec7f0a763ce1cc_b.pn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6cd7055fdc7c23a13fec7f0a763ce1cc_r.png&&&/figure&&br&然后是尺寸标注,把50@50的标注样式另存为一个新的标注样式,取名字就叫dim,把标注特征比例改为1:&br&&figure&&img src=&/5ff0bfa1e832b5ff63ce_b.pn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5ff0bfa1e832b5ff63ce_r.png&&&/figure&&br&注意,因为我们已经给不同的视口里设置了1比50和1比20的比例,所以测量单位比例仍然为1:&br&&figure&&img src=&/1ffea68aee08a6c11e999cccf5dad625_b.pn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1ffea68aee08a6c11e999cccf5dad625_r.png&&&/figure&&br&在添加尺寸标注之前,为了防止误操作,可以先将所有的视口锁定,如果某个视口需要修改,则可以先临时解锁,修改完成之后再锁定:&br&&figure&&img src=&/4bc1bfb9be_b.pn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4bc1bfb9be_r.png&&&/figure&&br&视口锁定之后,右下角的“多种”比例显示按钮的左边那个按钮会显示为锁定的状态,如果要解锁某个视口,可以单击这个按钮解锁:&br&&figure&&img src=&/67c725feae6bfa5ec3a8b_b.pn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67c725feae6bfa5ec3a8b_r.png&&&/figure&&br&然后在布局里面添加dim的尺寸标注,不需要做任何人为调整,也不需要区分1比50和1比20,所有的标注自动根据不同视口的比例分别显示正确的标注数值:&br&&figure&&img src=&/ffd5a684b4d_b.png& data-rawwidth=&1054& data-rawheight=&7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4& data-original=&/ffd5a684b4d_r.png&&&/figure&&br&下一步就是添加各种文字说明、标题等等,方法跟在模型空间中一样,只不过文字的高度不再是300或者150,而是3;轴号的圆圈直径不再是800或者400,而是4……简单说,不需要任何换算,纸质图纸上应该是多少毫米,这里就是多少,所见即所得。&br&&figure&&img src=&/e2add69ca5_b.png& data-rawwidth=&928&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8& data-original=&/e2add69ca5_r.png&&&/figure&&br&图纸完成之后,打印成真正的纸质图纸。打印之前,记得把这几个视图的边框线调到不打印的图层,比如默认的DEFPOINTS或者其它自定义的不打印图层中。打印的图纸尺寸选择A3,打印范围由原来的窗口改为布局,打印比例1比1:&br&&figure&&img src=&/9a026cb0b70b572c601a20c14c9ac883_b.pn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9a026cb0b70b572c601a20c14c9ac883_r.png&&&/figure&&br&打印出来的图纸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fd6be228f8b93cb99526f47_b.png& data-rawwidth=&1150&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0& data-original=&/fd6be228f8b93cb99526f47_r.png&&&/figure&&br&&b&殊途同归,两种不同的方法输出了同样的纸质图纸。&/b&&br&&br&学会了布局的用法,小王就去找总工了。总工说,「怎么样,这两种方法你怎么看?」&br&&br&小王说,「我觉得算是殊途同归,应该是各有优劣吧。」&br&&br&总工说,「不错不错,你说说看。」&br&&br&小王说,「第一种方法,所有的标注、文字全部在模型空间里,如果有多张图纸的话也都排在这个模型空间里,不同的图纸比例需要设置不同的标注样式、文字高度等等,看上去麻烦一些,而且刚开始接触的话不太好理解,各种比例因子的设置要好好琢磨琢磨才能明白。」&br&&br&总工说,「那你觉得第二种方法呢?」&br&&br&小王说,「第二种方法看上去比较先进,不需要设置多种标注样式、文字高度,实现了纸质图纸的所见即所得。不过呢,设置这些视口似乎比较麻烦。而且这种方法是一个布局选项卡一张图纸,如果有多张图纸的话,就要用多个布局选项卡。」&br&&br&总工说,「嗯嗯,这两种其实就是欧特克官网上说的这第一种和最后一种方法。&b&到底是在模型空间里标注,还是在布局里标注,这是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的,跟Windows和Mac、Vim和Emacs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样。模型派和布局派杀的是你死我说,誓不两立。&/b&你觉得我们结构专业的日常工作里,哪种方法更好呢?」&br&&figure&&img src=&/acb680dc302_b.pn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acb680dc302_r.png&&&/figure&小王说,「这我就不知道了,还得请教您。」&br&&br&总工说,「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好。岳飞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b&运用之妙,存乎一心&/b&”。方法都是死的,关键看人怎么用它。好比说可能别的工程专业,图纸特别琐碎特别复杂,用到的比例特别多,这时候第二种方法就有优势了,清晰明了,所见即所得,而且操作起来也方便,用视口的概念区分开了不同的比例的图纸部分。」&br&&br&小王说,「总工您说的太对了。」&br&&br&总工说,「再看看咱们结构专业,如果说咱们做的是鸟巢那样的工程,或者是很复杂的钢结构项目,可以说图纸的性质就比较接近于机械或者其它专业图纸了,那咱们用这第二种方法确实有优势。但如果说咱做的是一般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图纸,图纸和图纸之间需要互相比对互相参照的话,那这第二种方法就显得太麻烦了。」&br&&br&小王说,「对,而且我觉得咱们专业就是1比100、50、20这几种比例,并不需要太多的比例,这第二种方法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咱们多设置几个标注样式就可以轻松区分开来,而且配合上匹配逻辑条件的快速选择,修改起来也并不复杂。」&br&&br&总工说,「不错不错,而且还可以做成块或者带有属性的块,这样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替代视口来区分不同的图纸比例,就像你这张图纸里,主要的平面图是1比50的,旁边的这个柱子和基础详图是1比20的,咱们就可以做成块来区分。」&br&&br&小王说,「是啊是啊。」&br&&br&总工说,「我给你看看咱们以前的工程,如果你做一个高层住宅小区,光一个小区的一栋楼的梁板平面图就要十几张,从地下室一直到顶楼,这么多图纸,但是比例又相对单一,而且咱们确定各种配筋、材料强度、各种细部详图的时候都需要反复的来回检查各层平面图,所以咱们通常都把这几十张图纸放在同一个模型空间里,完全用第一种方法来制图,根本用不着布局选项卡。」&br&&figure&&img src=&/ba_b.png& data-rawwidth=&170& data-rawheight=&5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0&&&/figure&小王说,「是的。对了,我听说CAD里还可以设置注释性的尺寸标注或者文字,这个是怎么个用法?」&br&&br&总工说,「注释性是最近这几版AutoCAD才出的功能,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减轻咱们的工作量,在布局里自动匹配标注样式和文字大小,这样就不需要我们手动的去设置和调整了。不过目前来看,跟第二种方法类似,对咱们来说还是用不太上,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而且咱们的图纸其实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用来表示构件的尺寸、配筋、特殊构造要求等等,如果都用注释性的话,文字自动变换之后的格式也是个问题,而且文件可能会太大太冗余,用起来不方便。」&br&&br&小王说,「那我听说还有探索者或者天正这些软件,总工您怎么看?」&br&&br&总工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工具,同样的工具,有人用得好,有人用的一般,大厨能用菜刀雕花,我用菜刀可能就得切了自己的手,所以关键还是得明白这些工具的原理,有选择性的用,用它们好的部分,不要被它们不好的部分束缚或者限制住。」&br&&br&小王说,「是不是它们就像是傻瓜相机,能提供比较说的过去的东西,但是出不来真的好东西?」&br&&br&总工说,「有点这个意思。说到底,你得明白照相的道理,才能用好相机拍好照片。咱们这个制图也是,不能只依靠那些傻瓜软件,你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件仿真软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