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多点触控检测屏导电膜含有什么元素

电容式触摸屏用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容式触摸屏用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助理工程师|
总评分3.0|
浏览量348834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查看: 7854|回复: 23
为什么触摸屏手机充电时尽量不要使用?
【导读】:今天看到有人发帖说触屏手机充电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有不少朋友从实际使用中感觉在充电的时候,触摸屏会不灵敏,有些人则觉得应该可以随便使用触摸屏,还列举了原因,大家先来看看下面的帖子
& & 触摸屏手机充电时尽量不要使用,有科学依据吗?
& & 今天看到有人发帖说触屏手机充电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有不少朋友从实际使用中感觉在充电的时候,触摸屏会不灵敏,有些人则觉得应该可以随便使用触摸屏,还列举了原因,大家先来看看下面的帖子:
& & 【为什么触摸屏手机充电时尽量不要使用?】1.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一边储电一边放电,惰性增加,电池会越来越不耐用。2.使用时cpu会产生高温,充电时能量转换也会产生高温,两者叠加温度会更高。cpu无法承受过高温度而烧毁。3.电容触摸屏本身会因为带电不平衡而漂移或失灵进而损坏硬件。
各路朋友都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w& n* A8 M8 s
& & 这个是危言耸听吗?我很反对这种言论但没有科学依据支撑...$ D% U1 v&&c, q% n9 g) @
& & 1,过程是对的,但是电池经用与否看电池本身的质量水平······# F- Y; Q- r7 `' t
& & 2:温度确实会高,但是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样的水平,甚至设计温度更高以保证安全,所以,没有问题的。
& & 3:电容屏确实有这样的漂移情况,但是目前见过有这样的情况的手机只有魅族M8一款····但就算这样,没有案例表明有人因为这样损坏了东西。而且电容屏只是被动接受外部电容信号,信号能量很低,能损坏硬件就奇了怪了······
& & 其实大家可以看见很多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流都很大,其实就是为了充电中能使用手机而设计的。实际的单纯充电电流都比较小。% B* X* G* c) z&&a
& & “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一边储电一边放电,惰性增加,电池会越来越不耐用。”
你示范一下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电池?电池只有+,-两极是输出输入电流的,必须同时接通两极形成回路才能产生电流,一边冲一边放?电流是流出还是流入?(初中物理概念!)
锂电池寿命是用充放电周期来衡量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永久使用的,什么叫惰性?!
& & “使用时CPU会产生高温,充电时能量转换会产生高温,两者叠加温度会更高,CPU无法承受过高温度而烧毁。”
温度确实会升高,能比电脑CPU温度更高?见过不少电脑CPU到过90°C都没烧,这个温度你还握着手机在玩?而且温度较高时CPU会自动保护……通常会导致手机自动重启——这个我试过。而且温度是否叠加看手机的设计,你把CPU设计在充电管理芯片旁边那就蛋定叠加了……但能玩到烧CPU的还真没见过。* G* g4 l. E! F; [7 A
& & “电容触摸屏本身会因为带电不平衡而漂移或失灵进而损坏硬件。”+ O* q. p7 g0 ~
带什么电不平衡?冬天人体的静电可达到10000V,你担心你手上的静电把它弄坏比较靠谱!至于充电时玩手机发现屏幕漂移、抖动的——去换个好点的充电器吧,别用山寨的了!那是由于充电器滤波不足,电源纹波过大。
& &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只是无知而已.1 \# P4 R5 [6 r$ r- Y
看法2:随便找个笔记本还是手机的充电电路看看就知道了, 当然,会相信这种话的人肯定是看不懂的.
看法3:诺基亚N9的说明书上写:您可以在充电时使用手机。6 X; U& W$ _. J6 {
看法4:我的是老土低端电阻屏。是不是比电容屏的好一点?
看法5:怎么琢磨的?没有实际测试证实这个臆想
看法6:存话费送的手机无压力,几百块的机子干嘛用得那么累
看法7:我感觉没那么严重吧。充电时候给电池充电,而操作时的耗电直接从电源获取,你确定你说的是真的么?
看法8:一直一边冲。一边用。去年3月的机子。表示现在还很好。。
看法9:充电器充电电流过高,你可以换一个充电器,我现在用的是诺基亚的充电器,一点都不漂移* z4 c&&^1 D&&F&&W) [4 `3 Z
看法10:听说电流输出高的充电器会产生这种情况,这个是电容屏的通病
看法11:电容屏充电时触屏失灵的原因。
& & 如何让你的defy在充电时保持触摸屏的灵感度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贴,原则上不属于软件的范畴。但是有必要让MY们知道一些事情。
大家都知道电容屏的工作原理吗?不知道的去网上搜索。4 t9 X- [; p. @* t$ Y' V9 [* F% d
& & 电容屏的特性畏惧高频载波(射频干扰)和垂直分割的磁场线。简单的讲,defy的触摸屏不能接触高频载波和磁场。包括IPhone也会这样。而电阻屏的机器却不存这些先天性缺陷。& o0 R7 O! x4 ?1 F+ w' h
& &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本身就是一个高频电源,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充电器大多都是开关电源,所以你选用除moto之外的任何一款充电器,都不好用。质量好的充电器屏幕灵敏度大大降低,不好的屏幕干脆失灵。去掉充电器又恢復灵敏了。
defy的充电器同样是开关电源,但是我充电器不小心摔烂后让我明白了这一切。defy的充电器比普通的多了两个滤波环,整流桥是全桥整流。采用了大容量电容。不得不说defy的充电器质量由于市面任何一款充电器。
& & 只要有高频存在,就有屏幕失灵或灵敏度降低。所以你在充电时,屏幕的灵敏度大大降低。
& & 正式要解决问题就要告诉大家了:
& & 如果你想要在充电的时候也保持屏幕的灵敏度,这里有两个方案:, A- H, @& q( }6 n2 v3 T
& & &1.充电的时候用一只手接触电容屏周围的金属边框。这样可以有效将开关电源产生的高频载波通过人*体引入大地,相当于将高频载波进行屏蔽了。
& & &2.如果睡在床上想要一只手操作,那么请买一个变压器式的充电器,就是个头很大很重的那种变压器。输出为5V,接口与M8的接口一致。但是你在手机店几乎看不到变压器式的,只有去电子城购买,我买这个20元,自己改了个USB的,另外部分品牌的开关电源式充电器也可以,小灵通的充电器(变压器式)也可以。经网友证实,还包括部分多普达等机的开关电源式充电器也能用。(这就是品牌的魅力,东西始终做的比别人好)
& & 变压器的输出频率等于市电频率即50hz。而高频电源却在200Khz以上。所以变压器式充电器能最简单、最实惠、最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请不要使用开关电源长时间为M8充电,否则你的屏幕早晚完蛋。, H$ n( B4 Q2 B9 a' E+ C) X, s
& & 电容屏的偶尔失灵很正常。请大家不要多疑。& q* u: L0 n0 u8 h&&D1 q
看法12:说得有道理,但不是所有开关电源充电器都会使电容屏都失灵的,只要不是很偷工减的劣质充电器,开关电源充电器还是很好用的,从修复多款开关电源充电器来看,很多可能和开关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有关,造成谐波过大。因为我拆过一款充电器,它电路很简单,用料很省,但充电时屏幕不失灵,很多国产的充电器也是很好用的。只劝大家不要过于迷信要所谓原装充电器才行的说法哦。变压器式充电器由于效率低已趋于淘汰了。
看法12:随着Iphone和Ipad的流行, 多点触控广为大家津津乐道. 市面上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其它品牌的电容式触摸屏手机.9 H2 b2 _' `! n+ M
然而不少用户在用一些非原装的充电器对电容式触摸屏手机充电的时候, 发现触摸屏会失效. 而用在电阻式的触摸屏上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t8 u8 I- w0 _0 X* p
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些非原装充电器的EMC性能不过关, 通常情况是其内部没有安置安规Y电容.4 W* r$ w! [$ B0 u
解决方法, 可以找一个安规Y电容, 焊接在初级和次级的地之间(靠近变压器).8 h" m) o9 G" s. Q8 X( ]
如图: (蓝色的电容既是)
图中的Y电容规格是2.2nf 400VAC耐压. 用在一般手机电源适配器上.4 U5 a) Y* }( t0 N+ R% v& t( s. r
触摸屏手机充电时尽量不要使用,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来自: 中国触摸屏网(/) 详细出处参考:/technology/principle/-19313.html)
路过看看!
不能简单点吗?看得都累
大家好,我们是东莞锦富迪奇电子有限公司 # ^* H+ b. u5 V; z8 h% O
我们专业生产和制造& && &&&小片强化OGS全贴合触屏技术,仅0.55mm厚,3 R# e# x+ A6 v# X% u% H
比 传统OGS& && &触摸屏更薄,强度更高。两者的区别是传统OGS是先将5 k7 m: q( F- y6 D1 N0 g/ h$ ]: _
整块材料先强化,再切割成手机使用的小块屏幕,而小片强化OGS则把材料0 M* P: i9 E( `) A% ]
先切割成屏幕大小,再进行化学强化,强化深度更深,强度更高。& `/ o4 ?9 E: A1 I* B5 l: }7 M
) D, O: b9 G! p9 m
所有强化工艺均采用二次强化的工艺,区别于传统的一强工艺,经过二次强化后" F) g* E& u6 \/ E/ l
硬度均可达到650,避免终端客户量产后带来的品质风险。
! I0 Z8 |8 B" Y9 Q1 }" e
3.5寸--5寸均已实现量产,欢迎客户来电垂询~
联系人 :肖R&&3 X& `0 L! }* H8 P- W7 t
& && && && && &QQ:$ c$ d- y. |0 `2 J
& && && &&&E-mail :&&
欢迎大家 进千人群& & ,& &OGS TOL 全贴合 产业联盟,沟通心得,交换资源,整合供应链,
& && && && && &客户资源,探讨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共谋发展!
看的眼花缭乱
讲了一大堆,确实啰嗦了!
实啰嗦了!
l楼主看了你帖子我要配老花镜了!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028--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在线咨询QQ:
MSN:蜀ICP备号什么是触控面板?带你揭开触摸屏的神秘面纱
我的图书馆
什么是触控面板?带你揭开触摸屏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触控面板?
  触控面板也叫触摸屏(Touch Panel, or Touch Screen, or Touch Pad, etc),凡是电子设备都要用到屏幕,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屏幕被无聊的键盘占据一半面积,就必须要使用触摸屏作为人机对话的媒介,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触控面板最早结缘于1965年E.A. Johnson一篇简短的描述电容触摸屏的文章,继而1967年深度发表有图有真相的文章。再到1970年由两位CERN(European Council for Nuclear Research)的两位工程师在1970年代初期发明的透明触控面板,并且与1973年投入使用。再后来到1975年一个美国人George Samuel Hurst发明了电阻式触控面板并拿到美国专利,并与1982年投入商用。
  1、触控面板的技术要点:
  从技术原理角度来讲,触摸屏是一套透明的绝对定位系统,首先它必须保证是透明的;其次它是绝对坐标,手指摸哪就是哪,不像鼠标需要一个光标作为相对定位用,所以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因为你要时时关注光标在哪里。
  究其结构通常是在半反射式液晶面板上(ITO透明导电极)覆盖一层压力板,其对压力有高敏感度,当物体施压于其上时会有电流信号产生并且定出压力源位置,并可动态追踪。这种就是我们媒体报道的on-cell技术。现在亦有In cell Touch触控组件集成于显示面板之内,使面板本身就具有触控功能,不需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的贴合与组装即可达到触控的效果与应用,主要是Apple在研究。
  接下来我们主要从透明性和定位方法来分别介绍不同触控技术的区别及原理。
  2、触控面板的分类及原理: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红外线技术触摸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表面声波触摸屏几乎解决了所有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不容易被损坏,适于各种场合,致命的缺点是屏幕表面如果有水滴和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所以也很难普及使用。下面主要讲电阻式和电容式屏幕吧。
  电阻式:用力真好!
  电阻式触控板主要由两片单面镀有ITO(氧化铟锡)的薄膜基板组成,上板与下板之间需要填充透光的弹性绝缘隔离物(spacer dot)来分开,如图所示,下极板必须是刚性的厚玻璃防止变形,而上极板则需要感应外力产生形变所以需要爆玻璃或者塑胶。
  正常工作时,上下极板接电压并且处于断开状态,当外力按下时上极板发生形变与下极板接触导通,此时产生电压变化,通过此电压变化可以精确测量触摸点坐标 (因为触摸上下极板接触后则上下极板由原来的整体电阻变成了一分为二的电阻,而电阻值分压值与它到边缘的距离成比例推算X、Y坐标的)。所以电阻式触摸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坐标电压的转换精度,所以非常依赖于A/D转换器的精度(力度大小的电压敏感性)。
  因为电阻式萤幕透过压力操控,所以不一定要用手来控制,笔、信用卡等都可以操作,即使戴套也没关系,而且它和外界是隔离的所以它具有防尘防污的优势;不过如果“摸”得太轻,电阻式萤幕不会有反应,要用轻戳才行。电阻式萤幕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低,而且,操作电阻式触控萤幕时需要轻敲,所以容易坏,而且灵敏度也不太好,画画、写字并不流畅。
  电容式:纵享轻滑!
  然而,真正带来智能手机风潮的是电容式触摸屏,它是由一片双面镀有导电膜的玻璃基板组成,并在上极板上覆盖一层薄的SiO2介质层。如图所示,其中上电极是用来与人体(接地)构成平板电容感测电容变化的,而下极板用来屏蔽外界信号干扰的。
  工作时,上透明电极需要接电压并在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所以当手指触碰上面的SiO2层时,因人体是导电的,所以人体与上透明电极之间产生足够的耦合电容,并且根据与四个角(或周边)测量的电容值变化来计算出触控位置坐标(离触控位置越近则电容越大)。但是这种表面电容式触控(Surface Capacitive)还是无法满足现在流行的多点触控,如果要实现多点触控必须要使用新技术叫做Projected-Capacitive Touch,它主要改变在于将表面的感应电极铺设成一层或两层并且进行图案化(主要是菱形),一层负责X方向,一层负责Y方向。然后通过X方向和Y方向电极电容的变化来定位。
  由于现在主流都是多点触控(Multi-Touch),所以我稍微多讲一点他的演变过程,多点触控的 Projected Capacitive主要有两种:自电容(Self-Capacitive)和互电容(Mutual Capacitive)。自电容它是直接扫描每个X和Y的电极电容,所以当两个触摸点的时候会额外产生两个虚拟点(Ghost Points),如图所示,左边为两层电极图形化示意图(多为菱形),它只需要一层ITO层即可,通过光刻形成X和Y电极。右边为原理图,从原理图上看,当同时触摸(X2, Y0)和(X1, Y3)时,由于量测四个电极的电容,所以会额外多出两个点(X1, Y0)和(X2, Y3),这就是Ghost Points,只能靠软件解决了。虽然自电容有Ghost-Points的问题,但是自电容位置精准灵敏度高,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做Single layer ITO膜,但是到大尺寸(》15寸)的时候点数增加导致管脚增多,成本会很高,而且点数多了之后中间的线路会走不出来,必须要把ITO变细,所以电阻增大,而且点数多扫描时间也会增长,看似没有优势,但是现在苹果手机貌似就是在走自电容触控技术,这些技术应该都突破了。
  而互电容(Mutual-Cpacitive or&Trans-Capacitive)它需要两层ITO膜层,通过特殊的结构把X和Y电极在每个节点上分隔开,这样它扫描的就是节点 (Intersection)电容,而不是电极电容了。只是这两层ITO在交点处的接触必须隔开,需要用到MEMS技术将它类似立交桥架起来。
  不管是自电容还是互电容,都是依赖于将电容从人体电容中导到电极上,所以这两种技术都叫做电荷转移型电容触控(Charge-Transfer)。
  电容式触控优势在于速度快,可以滑而不用再用戳的。然而它只能用导电物体操控,它还有个缺点是如果触控面积比较大(手掌),可能你还没碰到就有动作了,因为面积大耦合电容大,所以触发了屏幕,所以它对外界电场或温湿度导致的电场变化比较敏感。但是它是一层玻璃板结构所以透光率比电阻式高可达90%以上。
  然而不管是电阻式还是电容式触摸屏都很难做到均匀电场,所以只能用于20几寸以下的面板尺寸。如果要做大屏幕触控必须要使用波动式触控技术(主要有表面声波或红外线波两种),它主要在四角或边缘安装红外线或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当触控阻断声波或红外线时,对应的接收器接收不到信号则可以断定坐标,这种触控屏怕脏怕灰怕油,太娇气了,而且很容易受环境波动影响。
  每一类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要了解哪种触摸屏适用于哪种场合,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每一类触摸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触控面板的电路部分:
  上面花了大部分篇幅介绍触控面板的感应模块原理及结构,但是和Sensor一样(触控也是一种Sensor),它有传感部分就一定有电路部分,而触控的电路部分主要负责的事情就是:信号探测、坐标定位、以及手势识别(滑动/放大/点击)。
  而对于MCU电路来说,主要需要哪些电路单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ADC(这是所有Sensor必须的),其次是Scan Control和DSP(信号处理),而扫描电路一定需要时钟信号,所以需要Timer。而手势识别是靠一个叫Finger Tracking的单元实现,最后就是User configure的代码保存需要用到EEPROM或Flash。
  而在设计上的主要难点有两个:1) 高电阻加大电容问题,2) 噪声耦合(Noise Coupling)。前者主要是由于屏幕越来越大导致ITO的电极越来越长所以电阻越来越大,另外电极越来越长导致电容面积越来越大所以电容也变大,最后的问题是RC-delay延长,而解法要么是通过加大电压来加速scan,要么是换金属布线(Ag)。后者(Noise coupling)主要是由于面板越来越大,很容易接收到环境噪声的干扰主要靠shielding来避免,而另外的干扰来自开关电源的干扰,这只能通过在 ADC之前增加Noise Cancellation来实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纳米银线新材料如何应用在触摸屏上
摘要:珠海纳金科技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油墨研发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研发出的纳米银线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其透光率,柔软性大大地超越其他的导电材料,被誉为目前最佳的ITO取代材料。
作为触摸屏的新材料,经调配而成的纳米银早在10年前就开始有研发机构在研发如何应用于触摸屏上。更前于纳米银线出现之前,也有其他的导电材料如碳纳米管就被人发现并称为能作为触摸屏用材料,但是由于碳纳米管的大电阻成了“绊脚石”。珠海纳金科技自主研发的纳米银线珠海纳金科技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油墨研发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研发出的纳米银线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其透光率,柔软性大大地超越其他的导电材料,被誉为目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油墨应用于触摸屏的优势& &纳米银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触摸屏相比较其他同类技术路线的触摸屏有较大的优势:&&&&&& & & & & &1、触控感应层超低方阻(阻抗低),触摸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覆盖触摸屏的尺寸大,从5-65吋全覆盖。&&&&&&2、触摸屏强度优于OGS产品。&&&&&&3、纳米银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触摸屏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材料成本低,制程工艺简单,流程短,生产线弹性高。&&&&&&4、纳米银金属网栅透明导电膜触摸屏产品柔性好,可弯曲,可完全支持即将到来的柔性显示触控一体化的新型消费电子产业的需求。&&&&&&珠海纳金科技研发的纳米银线的应用由最初的3.2英寸纳扩展到1.52到10英寸,目前在已为日本触摸厂家客户提供样品进行更进一步的测试。纳米银技术的触摸屏或将替代高成本的铟锡氧化物,这样触摸屏行业供应链也随之改变。本文由珠海纳金科技整理发布。中文网址:&
联系人:黄先生
邮编:519080
公司地址: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大学路101号清华科技园创业大楼A座A413-416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yoga屏幕触控关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