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mba条件EMBA招生的学员要满足哪些条件

EMBA课程是以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为基础,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安排上加以调整,使课程更加适合在职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习要求。复旦大学EMBA课程特别注重提高学员的决策洞察力和战略管理水平,除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将通过大量深入的商业案例分析、实战模拟、团队合作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修满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的、复旦大学授予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EMBA方向)。
可以。复旦大学EMBA面向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招生。
凡是教育部承认的海外院校授予的学位均被承认。
凡取得教育部批准的国民系列教育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包括工农兵学员、成人高考、自考、专升本、通过教育部入学考试的函授、电大),并且具备其他相关入学条件的申请人,没有学士学位也可以报考EMBA。但是,未通过教育部入学考试的党校、函授、电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在职培训等取得的学历或证书不在承认之列。(从2004年开始,部分优秀专科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报名,但录取比例最高不超过10℅)
可以。但取得的硕士学位必须获得教育部承认。
学制两年,每月集中授课四天(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无寒暑假。
复旦大学EMBA入学考试摆脱了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采用面试与综合笔试相结合,同时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潜能。为节约申请人的时间,面、笔试将在同一天完成。面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占总成绩的40℅,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占总成绩的30℅,另外考试委员对申请人资历评分将占总成绩的30℅。 笔试主要内容包括:a.基础数学和逻辑能力测试b.管理案例分析和论述 c.英文阅读及写作(附加题,不记入录取总分)。
我们要求申请人提供推荐信,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申请人的职业经历、管理成就和学术成就。因此,您可以请业内权威人士或贵公司的副职领导来写推荐信。
在课程后期,将安排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地合作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商务考察(费用自理),具体行程视学员选择而定。
复旦大学EMBA项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国内首批EMBA项目之一,采用全中文教学。学员毕业后将被授予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是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审批认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采用全英文教学,学员毕业后由华盛顿大学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复旦大学EMBA学费包括听课费、三个异地住读模块住宿费用、教材讲义费、翻译费、学校和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的使用费、论文答辩费、上课期间午餐和课间茶点等费用。不包括赴海外学习考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根据教育部规定,自2004年起,允许大专学历人士(包括工农兵学员、成人高考、自考、专升本、通过教育部入学考试的函授、电大)报考EMBA项目,但只能占录取总人数的10%。因此,除满足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及6年以上管理经验,我们还希望大专学历的申请人能够有更优秀的职业表现和综合素质。
Copyright2017(C)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沪ICP备号-1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吴晓波称EMBA已死是言过其实_网易教育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吴晓波称EMBA已死是言过其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中国的EMBA很大程度上是被污名化了,统考所带来的结果也有待考证。让具有十年以上管理经验的高等人才重拾基础知识去应试,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商业人才培养规律的政策。”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主任邵勃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部分院校办学质量确实存在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认同吴晓波关于EMBA已死的极端观点。不久前教育部下发文件称,2017年起EMBA要和MBA一样进行全国统考!消息一出,即刻招来议论纷纷,各家EMBA项目也是喜忧参半,财经专家吴晓波更直接抨击“EMBA死了。”“统考带来的结果有待考证。让具有十年以上管理经验的高管重拾基础知识去应试,本身就不太符合高等商学院教育的特征和初衷。”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主任邵勃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同时,他也认为:中国EMBA确实有被污名化的嫌疑,然而,“EMBA死了”的说法也是故作惊人之语,夸大其词。新政到底影响了谁?从学历上划分,EMBA和MBA一样都属于研究生学历,EMBA的全称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可理解为高级管理人员的MBA。目前国内的EMBA主要分为本土商学院项目及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两种。本土商学院的自主项目,授予国内研究生学历;而大部分中外合资项目,则至少颁发合作方的海外商学院证书。因此,新政一出,意味着本土商学院将首当其冲要面临“洗牌”阵痛。相比而言,中外合资项目或者海外商学院则波澜不惊。比如,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授予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MBA学位和复旦大学学习证书,因此并不受统考新政影响。尽管如此,项目主任邵勃认为,EMBA面对的群体和MBA是有差异的,MBA学员基本集中于30岁以下的主管人群,EMBA学员则面对的是接近40岁的高管,对于这个群体的考核方式不能再用泛泛的基础知识作为门槛考核申请者的能力。“EMBA乱象并非EMBA教育本身之过。无论是寻求课堂以外的利益,还是花钱买文凭,都是教育行业以外不合理的权利结构造成的。所以EMBA想通过考试来遏制这个怪象,其实是缘木求鱼 。其结果是将那些本应该接受更高阶商科教育,却又分身乏术,无法回到教室里的高级职业人和商业领导者拒之门外。”邵勃认为,统考的举措是在挤压整个市场,很可能是把真实需求和其中掺杂的水分都挤兑掉了。更适合筛选领导者的面试之道至于统考究竟会考什么,不仅是个谜团也让很多人困惑。“优秀的项目招生环节具有科学度量的能力,统考等于违背了EMBA自身的市场要求,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打压。”邵勃强调。据了解,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招生流程与美方同步,并历经时间考验。据邵主任介绍,该项目主要采取书面表达考核+面试,对学生进行两轮筛选。首轮筛选会要求考生提交全英文预申请材料,其中包含商业洞察和个人描述,大部分问题考生须用200字左右来高度概括,以此检验其自我认知和管理风格。通过申请材料审核后,就将就进入关键的面试环节。据邵主任剧透道,面试涉及的问题与学生管理岗位或行业领域息息相关,不仅会探讨行业发展前景,也会深入申请人在管理上面临的具体难题。通过这些讨论,面试官大致对于申请人的个性、领导力、商业洞察、分析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和习惯上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判断。对于那些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8到10年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来说,这样的面试中包含的信息量,以及问题的相关度,不是任何基础知识的笔试考核可以比拟的。由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学术主任每次都会亲自坐镇面试,学生必须全程对答如流方能过关。“不得不说,即使明年统考能过关的学员,如果英文表达欠佳,恐怕也无法达到我们项目的录取要求。”邵勃表示。经典不过时,观点与时俱进财经专家吴晓波抨击“统考让EMBA死了”的话题,也引起了邵勃的关注。吴晓波认为目前国内很多EMBA教学质量有问题,不仅案例陈旧,不少教授并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就此邵主任表示,吴晓波说到的问题的确存在于很多杂牌项目中;但是对于复旦华盛顿大学这样视课程质量和声誉为生命的项目,是将心力倾注于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课程派驻的教授均为奥林商学院顶尖师资,本身拥有各自行业内权威的学术和研究能力,很多教授也同时更具备丰富的企业的咨询和实战经验。在他看来,美国顶尖学府的教授如果拿着一成不变的案例,作味同嚼蜡的分析,是拿名校和自己的声誉作毁灭性的打击。邵主任也强调:商业案例的选取和编写是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如果一个案例不具备被时间考验的能力,也就不具备真正的价值。商业环境的变化固然迅猛,但是案例背后耸立着的,是真正的商业逻辑和管理智慧。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中那些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案例,比如迪斯尼公司70年代的转危为安,沃尔玛超市的选址原则,啤酒游戏中的“牛尾效应”,Kera洗发水的定价策略等,这些具有高度战略性的经典案例,即便社会发展至工业4.0的当下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商学院的教学一半是艺术一半是科学,你必须得兼顾时效性和经典性。” 邵勃说:“在现在的商学院里,今天谈华为的成功秘诀,那是否几年前谈小米的那些秘诀就已经过时了呢?面对这样的悖论,我们宁可选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管理科学中完全被实证过的那些‘硬货’案例。”事实上,项目成立14年以来,课程也并非一成不变。明年起部分课程也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譬如会增加并强化创新融资实践的课程,对于想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商业领袖将会充满机遇与挑战。
本文来源:21CN网
责任编辑:刘静_NQ436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p&更:&/p&&p&长江商学院大概是一个教人讲话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地方吧——至少从很大部分人的言行看来是如此。&/p&&br&&p&案例一:长江商学院论文全球第六?&/p&&p&我有一个另外一个很类似的问题的答案:&/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以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商学院各有什么优势?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答案下面得到了 &a data-hash=&ad3dbb75dc2be4b779069bca& href=&//www.zhihu.com/people/ad3dbb75dc2be4b779069bc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d3dbb75dc2be4b779069bca& data-hovercard=&p$b$ad3dbb75dc2be4b779069bca&&@吴澍&/a&
的评论:&/p&&br&&p&“你谈到了学术水平,那就来说说,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比你的复旦高出十条街吧......有空去查查,长江商学院论文全球第六,是全球,不是中国......”。&/p&&p&然而这是一个断章取义似是而非具有迷惑性的说法,具体真相是什么,我在同答案中已经给出说明和相关证据了。&/p&&p&顺便说一下,这个评论下居然还有6个赞。呵呵。&/p&&br&&p&案例二:全豪华教授团&/p&&p&还是在上述答案, &a data-hash=&b347ba2fcc315b78fe6cb& href=&//www.zhihu.com/people/b347ba2fcc315b78fe6c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347ba2fcc315b78fe6cb& data-hovercard=&p$b$b347ba2fcc315b78fe6cb&&@Guo Gourd&/a&
在评论中说到:&/p&&p&“你随便查查长江任何一个教授背景,能找到usnews
30之外的全职教授我就算你牛”&/p&&p&我随便查了查:陈歆磊教授,他的tenure教职是在UBC拿的,不在USnew 30 2016里。甘洁教授,她的tenure教职是在香港科技大学拿的,不在USnews 30里。廖建文教授,现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为南伊利诺伊大学(不是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在伊利诺伊理工(也不是伊利诺伊大学哦)获取的终身教职。那俩学校离USnew Top 30还远着呢。这只是我随便打开的几个教授而已。&/p&&br&&p&案例三:都是年少天才啊~&/p&&p&&a data-hash=&f77fba8354cdd37bebb1efe& href=&//www.zhihu.com/people/f77fba8354cdd37bebb1ef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77fba8354cdd37bebb1efe& data-hovercard=&p$b$f77fba8354cdd37bebb1efe&&@子佩&/a&
在他的回答里说到&/p&&p&(长江MBA,EMBA,DBA)以及,除非极端优秀,30岁以下人士一般不予录取。&/p&&p&但是:2009年长江MBA录取生平均年龄就是29岁了,2008年平均是30岁,而且如其本人所言。MBA一直在年轻化,所以可以想象长江的MBA们,过半,是“极端优秀”的。&/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ckgsb.com/Article/Detail.aspx%3FColumnId%3D730%26ArticleId%3D687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80后,MBA新锐力量&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案例四:说过就忘&/p&&p&在这个问题下面一个答案里面:&/p&&p&&a data-hash=&07ee20d5fdbac5ab634e13d& href=&//www.zhihu.com/people/07ee20d5fdbac5ab634e13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7ee20d5fdbac5ab634e13d& data-hovercard=&p$b$07ee20d5fdbac5ab634e13d&&@Zhangsh&/a&&/p&&br&&p&“作为长江早期的一名参与者,中国管理教育行业超过10年的老兵,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排名第一的答案简直错误的令人发指,点赞超过10个即用电脑打字做详细的解析!”&/p&&br&&p&结果,点赞超过10赞都已经大半年了,再也没有一个字更新。&/p&&br&&p&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的相关者们:包括就读的MBA,EMBA,就读学员的子女,长江的参与者,以及我认识的十几二十个长江MBA,EMBA,统称为长江er。都有两个共同特征(有两个人是例外):&/p&&br&&p&一、说话信口开河,毫无根据,任意夸大,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没有任何顾忌。而且是以一种信誓旦旦,不容置辩的语气说的,极具有迷惑性。有些事实其实很容易被证实或者证伪,但长江er们从来不担心信口开河的话被当场证伪(俗称打脸)。这勇气确实非常人能及。说话既不经过考虑,当然也就不负责任。所谓不思考,不确证,不负责。&/p&&br&&p&二、只要一提到长江商学院,这些长江er,人就会变得极不淡定,情绪极其不稳定,滔滔不绝地向你安利长江商学院多牛多牛多牛……且同时还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在论证长江的高端同时以论证他人不行,他校不行,为必要条件之一。仿佛说一句长江不好就是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p&&br&&p&以上两者是往往同时出现。&/p&&br&&p&最后,我还是要说,长江商学院也还是一所不错的商学院,有很多地方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资金和商界拓展方面做得比我们复旦强,但是,其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差距还远着呢。别的不说,这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学风就应该好好整肃整肃了。&/p&&br&——————————————————————&br&2014年4月原始答案:&br&&br&作为一个MBA客观地说吧。&br&&br&长江不要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连学院也不算是(2015年修正:这句话有偏颇,应该说,长江算是很另类的商学院)。他更多像是个富豪与高官俱乐部。不是大学就用不着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像)学院我解释一下。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进行一些研究探索,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比如像《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这种公认的顶级管理期刊。MBA,EMBA是实践性的学生,虽然承担学术性任务极少,但是他们也往往协助教授编写案例或者为为教授提供企业样本等等。&b&也就是说,学院的标准就是不能只顾着学员赚钱,还得为管理科学界贡献有益的营养。&/b&&br&&br&研究,教书,育人三位一体方才可担当起“学院”称号。&br&&br&长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搞人际关系上了,&b&我们都承认长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b&确实,从短期投资回报率来看,&b&投人脉比投学术实践更能快速形成直接的商业回报&/b&。但是,作为一个“学院”而不是富豪俱乐部,或者富豪协会。应该考虑的是&b&培养教授学者+培养“优秀企业家”(EMBA)和将来的商业骨干(MBA)+贡献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成果三位一体&/b&,不能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回报把他其他的东西全扔掉。&br&&br&这也就是为什么FT(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大部分都不把长江列入排名评审范畴,他们根本不认为那是商学院。&br&&br&在中国大陆(即不考虑香港),大家公认中欧是超一流,北清复交是一流(北清又比复交好一些,这是实情),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MBA,大家总承认这些人聪明+勤奋,也知道这些人不是老板,最多就是中小创业者,要么就是企业中层甚至也有有潜力的初级员工(也就是苦逼打工的),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EMBA,我们也一般认知这些高管,大型企业主除了身居高位,还有点人文修养和企业家精神。&br&&br&但对于长江商学院,真的是暴发户和过度商业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钱的老板+高官的组合。财富很多,素养未必。&br&&br&用大白话来总结:你可以把挣钱当做第一位无所顾忌——那请自称企业家俱乐部,你也可以叫做学院——那就请按学院套路来。不能一边顶着个学院的帽子,一边为挣钱抛弃一切规则。&b&你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两边好处都占全吧?&/b&&br&&br&&br&&b&————————————————————————————&/b&&br&&br&&br&&b&日&/b&review过去的答案,此篇答案有点偏颇,需要有所补充。&br&我在答题时候的意见,是根据2010年-2012年在复旦大学就读MBA时候,通过和长江的MBA,EMBA学员接触,校友会,上海MBA学院联谊会等人接触综合得到的意见。&br&在2014年下半年到15年年初,和长江的MBA朋友们在一些项目上共事,交流渐渐多了,有些观点需补充改变。&br&&br&1、我对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看法需要调整,我对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有所低估。被长江的MBA哥们一顿海P,我道歉。&br&&br&2、虽然长江的MBA学员在入学时候的教育、工作背景、综合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FT在2015年的MBA排名,长江不在百名之内。在这个排名中,有香港四强和内地两所(交大复旦)&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ankings.ft.com/businessschoolrankings/global-mba-ranking-20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3、EMBA排名?&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ankings.ft.com/businessschoolrankings/executive-mba-ranking-201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没有长江&br&&br&4、商学院排名?&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go.cn/2010/news/lxxw/dxpm//9402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QS世界商学院排名亚太地区排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长江在这个榜单里面出现的(亚太地区前35学校),中大中华区域学校(即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最末尾。&br&&br&长江商学院绝对是有钱,这点我们都很羡慕嫉妒恨。相比较长江能从全球名校重金挖来有名的教授的豪气,复旦要挖教授,能出的费用是很有限的。要盖新校区,眼巴巴指望从李达三先生那里获得的捐款。后听闻,校友为管院免了设计费管理费(大概一千万),全院上下都喜大普奔~&br&&br&结论:长江的学费是国内商学院最高的,超过中欧,教授阵容是豪华的,经费是充足的,背景也很强大,交出来答卷如何,上面一目了然。&br&&br&&br&我是很好奇下面的仁兄如何论证我“错误得令人发指”。我倒是相信,他对长江的印象,还是如他所述,是“&b&早期&/b&参与长江“时候的印象,现在长江究竟成了什么样子。如果他能纠正我的一些错误看法和偏见,我愿闻其详,悉心受教。
更:长江商学院大概是一个教人讲话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地方吧——至少从很大部分人的言行看来是如此。 案例一:长江商学院论文全球第六?我有一个另外一个很类似的问题的答案:
我自己目前本身在就读拉美排名第一的INCAE商学院,我在哥斯达黎加。首先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我选择这所学校,再次就可以带出来为什么我要就读商学院。&br&&br&我为什么选择申请INCAE商学院,是因为:&br&&br&1. 我自己很普通,长相也是属于普通的那种。是国内的重点大学英语硕士毕业。自己并且在工作了三年的职位上感觉没有了激情,我可以看到我未来10年的发展道路,升到高级讲师,然后再熬几年,做到部门主管。或者跳槽,把工资拉高,其他对我来说,比较难看到自身可以保持长久竞争力的优势。&br&2. 我之前很少出国,5个手指头掰开来就算得清楚,最远的地方就是泰国。我非常希望能够走远点,体验自己生活,和不同国家的人能够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工作方式等等,这些都让我非常好奇。&br&3. 我最后没有选择去美国或者欧洲,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大亮点,更不想与身边的朋友一样,挤到同一所学校,毕业后又是竞争同一个职位。既然打算花重金和2年的学习时间,就希望能够通过这个MBA学习,找到自己最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来源我朋友的一个启发:她学习的是印度语,在毕业前就和外交部签了8年的合同。就是因为懂得印度语的人,全国就那么几百个。&br&我了解到,现在拉美的巨大潜力,不管是拉美国家还是中国国家,非常需要懂当地文化、语言和商业环境的人才,对于这方面,给我了很大的信心,我需要的就是成为这样的紧缺人才。&br&4. 当然,这所学校也一定要是所好的学校。师资和排名还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br&&br&为什么我要读商学院?收获是什么?&br&&br&1. 毫无疑问,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同班同学是来自世界各地。因为INCAE要求是全部住校,这样我能够更多的了解其他国家的生活和文化方式,还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游历了北美,中美洲的国家。商学院都有海外的交流项目。 &br&2. 学会了第三门语言!因为在拉美,西语这关还是要过的。第一年时间,通过了学校提供的免费西语课,和环境的影响,我就学会了西班牙语。现在听说读写,全部没问题,我还顺利地获得了一个拉美企业的实习机会。 &br&3. 商学院的知识,它们可以让我转行!我之前的专业仅仅是语言,并没有任何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商学院的课堂,包括了金融、市场、企业管理、企业运营、市场宏观环境分析等等,尤其还是当地拉美市场的分析和案例学习,让你掌握用全局观的角度看问题。基本上,每个商学院都会有以当地市场为主体的分析学习,让你很快地了解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 &br&4.学会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商学院也是像个国际化的小社会,和人打交道,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学习伙伴,都是一门学问。我当初的时候,还是比较中国人的风格,不太主动说话。但是,后来,你会发现,这种方式完全行不通,只会让自己更封闭。必须要勇气走出去。我在第一年下半学期,主动提出给同学上免费的中文课。结交了很多朋友,并且大家对我都很友好。&br&5. 我的自信!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80后的中国人,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在身上,但是我在这一年了学会,如何要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是自信的口吻。即使是错了,可以改!而不是,怕错不敢说。&br&5. 就业机会或者干脆说是创业机会吧!我已经拿到了拉美一所大学的offer, 希望我可以帮助他们开拓中国市场,我还在考虑中。。。我也考虑也许可以做一些拉美和中国的贸易,因为拉美的确有很多纯天然的好东西。 我的同学在拉美的确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脉圈子,我们班50多个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也就是“富二代”,他们有很多也有开展中国或者亚洲市场的想法,要走出拉美地区。&br&&br&我个人认为,目前商学院的选择非常多,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自己未来的定位,一定要读一所优质的商学院,给自己带来一个华丽转身!
我自己目前本身在就读拉美排名第一的INCAE商学院,我在哥斯达黎加。首先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我选择这所学校,再次就可以带出来为什么我要就读商学院。 我为什么选择申请INCAE商学院,是因为: 1. 我自己很普通,长相也是属于普通的那种。是国内的重点大学英语…
作为MBA的是否有用的讨论,最为激烈的时间点是在次贷危机之后。&br&对商学院最大的挑战点在:&br&1.学校一向以学术为主导,企业以市场和绩效为主导,学究的MBA价值何在?&br&2.好的企业同样可以提供优质的培训,凭什么就要脱产或者占用大量时间花费大量经费去读MBA?&br&3.行业都是有针对性的,MBA如果是泛泛的讲下,那意义何在?&br&针对这些问题,国外的商学院给出的答案是:&br&1.导师资源向市场倾斜,引进企业高管授课的同时对教授进行考核淘汰没有企业咨询或者时时更新的教员。说白了就是没干货的都滚蛋。&br&2.所短学制周期,并且与企业挂钩,论文期间大量的课题都需要在企业实践中完成。这部分也为后续学员就业提供了支持。&br&分割线,上面两点是国外的做法。具体内容可以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翻译出版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68547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BA教育再思考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对国内来说:&br&从学制来说分类为:&br&Fulltime全日制:周一至周日均可能安排课程,课业量较大,往往集中了该校最好的师资,而学术上较有成绩的也往往出自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派遣资格,很多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切换职业,比如从it切换到金融,传媒切换到管理咨询等等。&br&International国际班:英文授课,全日制 在职均有,好处是教材和沟通环境都是英文,对于外企平台的同学有很好的接入优势。对外企的就业也相对容易一些。(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对)&br&Parttime在职:周一至周五晚 周六日白天安排课程,好处是沉默成本低(在国内不少老板也喜欢这种形式,一个骨干做到瓶颈,推荐他去念个在职,累丫一个贼死,至少在上学和备考的2、3年内减少了这些人的流动性。)缺点是P班一旦集中开课,学校往往会调集非一线导师其上阵,至于水平如何就看学校的了。这点也是大家都喜欢骂国内MBA没货的原因,理由很简单,想让最牛b的教授周末加班影分身给大家上课,童话里都不敢这么写啊。&br&从学校来说(只说北京,其他地方没研究):&br&综合类MBA基本就是北大 清华 和中欧&br&北大侧重投资,这点听下宣讲会录音就知道,满篇都是鼓吹怎么通过ipo圈钱倍增身价的话;&br&清华侧重项目,面试的时候会追着个人材料里面的能力部分穷追猛打,课业负担繁重,不过清华出来的同学在做项目的时候据说也略受投资者青睐。&br&中欧没研究&br&其他的院校可以说都是专项类的MBA&br&人大偏人力资源,国企背景多&br&对外经贸偏对外贸易&br&北理是房地产&br&北邮是it产品圈&br&中财是CPA CFA转管理的聚集地&br&传媒扎堆的都是广告主和媒体公司老板&br&北师强大在于心理学&br&。。。。。。&br&。。。。。。&br&&br&所以这里可以做个简单总结,MBA合不合适,要看自己的需求,比如:跳槽、生孩子(别乐,这样的妹子大有人在)、开公司认识人。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再找供应这项内容的学校就对了。最倒霉的莫过于专业不对口发现老师和同学各种没法沟通。苦b的度过了几年,浪费了银子和青春。&br&论投入产出比,媒体人可能在传媒过程中做一两个案子成名或者干脆签个广告主下来,性价比怎么样想想便知。&br&&br&PS:对于帝都来说,双证的MBA一旦开始学习,不少学校都是可以提供户口转档为北京集体户口的,这个时候无论是摇号买车还是进一步买北京身份,对于在帝都苦b打拼多年的老哥老姐们不失为一种让公子小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机会。为了这个,不少倒霉老哥苦b1年为联考。。而这部分人往往不关心上什么课认识什么人。&br&&br&总之,MBA是一项教育方面的消费,提供了有限的资源供应。至于值与不值,要看自己把握了。&br&&br&应blakan,发个帝都MBA特色资料,以备参考:&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e05e11fda4d69e211b1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e05e11fda4d69e211b1_r.jpg&&&/figure&
作为MBA的是否有用的讨论,最为激烈的时间点是在次贷危机之后。 对商学院最大的挑战点在: 1.学校一向以学术为主导,企业以市场和绩效为主导,学究的MBA价值何在? 2.好的企业同样可以提供优质的培训,凭什么就要脱产或者占用大量时间花费大量经费去读MBA?…
我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在读本科学生,攻读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所谓的BBA, Bachel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SC Marshall是美国不错的一所商学院,有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众多商学学位项目(最顶尖的一些美国大学商学院是没有本科学位的,比如说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等等),本科项目排名大概10到20名左右(不同杂志的排名有出入),会计专业全美顶尖,创业学专业也非常优秀。&br&&br&当初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申请的几乎都是商学院,除USC Marshall之外还获得了Washington Univ. in St Louis - Olin, Carnegie Mellon Univ. - Tepper等学校的录取。之所以最初选择商学院,应该说出于三个原因:&br&&br&1)我对于其他专业没有特别的兴趣与追求,文科不行,学理科工科静不下心。在这种情况下,商学院往往是一个常见的保守选择:文理兼备、知识实用、看似前途似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经济、商学、金融相关专业的原因,虽然我很不鼓励这个观点。&br&2)我父母都是民营企业家,在我4岁生日那天起开始创业直到今天。其他亲近的亲戚除了教师之外也以商业相关职业为多。从小耳濡目染,我自然而然地更加接受商业方法与观念,对于比如政治等方面就比较没有兴趣。在高中的时候在学校里就做小生意赚同学的钱,现在看来基本的商业意识在当时也有体现。我对于从商也抱有兴趣,所以申请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商学院,父母家人也都支持。&br&3)我的个性比较适合读商学院。我比同龄人更开朗、善于沟通;我在中学阶段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了组织领导能力;我天生更善于发现问题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喜欢突破常规的束缚,寻找最合理最优的方法;我的思维逻辑非常注重实际,比如从小就有对沉没成本、边际收益递减等理论的天然认识;我善于寻找信息、整合资源来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些个性是让我确认我应该选择商学院的重要因素。&br&&br&谈最大的收获,就得先说一下美国的本科商学院到底在做些什么。课程上一般从基础非商学课程(如微积分、统计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开始,到基础商学课程(如基础的会计、金融、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沟通、运营管理等),最后到自选方向的几门高级课程(如金融方向就有财务分析与估值、投资管理、公司金融战略、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私募、收购并购重组等等丰富的选择)。课余时间学生一般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以及在学校里担当社团领导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基本的工作经验,为未来求职打下基础。&br&&br&我认为商学院并不能保证毕业的学生就是合格的商业人才。这一点不同于工程学院、理科院系、建筑院系等偏“技术活”的专业,这些专业一般毕业的学生都有了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商学院其实课程相对难度小,学术性低,更多教授的是基础的商业理论与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没有投入实践之中的话,就很难显现出实际的价值。一个没有工作甚至实习过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课本上的那些概念放到真正商场的腥风血雨里会是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一个商学院学生积极主动、善于思考与学习、有充足的实习与工作经验的话,他/她可以将知识与实际融会贯通,那么在商界职场中起步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迅速很多。的确,商学知识都不是很难,工程学生想要做银行家、技术人才想要做企业家其实都可以很快学会。但是一个正宗商学院的学生会比工程师与技术人才有很大的提前一步,能够在职场生涯的早期就以商人的思维进行工作,满足公司企业的需求,很早开始经营职业道路,是非常适合各类企业、金融机构(银行、咨询、会计等)的初级岗位的人选。同时,商学院学生也是非常适合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更加懂得基本的商业规律、基本的经营、营销、融资知识、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来获得所需的资源,他们也常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工程师/技术人才的良好合伙人选择。但再次强调,商学院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个抢跑,如果商学院毕业生不努力在优势的基础上继续进步的话,很容易被聪明的文科理科工科毕业生们全面超过。&br&&br&我个人认为我在USC Marshall收获最大的就是基础的商业知识,这些知识帮助了我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不算太糟的创业者。商业已经是现代社会运转基础之一,而我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商业社会的基础规律,避免了长期摸索学习的过程。我在职业生涯早期就能乐在其中地在商界打拼,我自认是抢到了前面,为未来更长期的职业之路打下了一个基础。如果我没有读商学院的话,我很可能就不会选择创业,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我了。当然如果我没有创业的话,我也不会碰到我的女朋友,也不会有对未来更长远更靠谱的计划,这点和Honor回答的“收获”一致,相信也有不少想要读商学院的同学是在考虑这点来着...哈哈哈
我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在读本科学生,攻读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所谓的BBA, Bachel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SC Marshall是美国不错的一所商学院,有本科、…
目前在光华读part-time的MBA。寒假去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和哥大商学院的MBA交流了一下,有点小感触。&br&我觉得,MBA是否有用,是否要读,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职业规划。抛去职业规划孤立的看MBA,没有意义。&br&而且,国内的MBA和出国读MBA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各有利弊。&br&如果你在体制内或者国企,那么国内的MBA还是有用处的。国内最好的是长江和中欧,但是学费巨高。大学商学院里面光华和清华经管最好,在职方面光华2年,清华3年,看你动机是什么。为了混学位,光华好,时间短。学知识,去清华经管吧。国内我建议还是在职,成本较低,如果全日制还是出国读。&br&如果你在外企,或者想去Tier 1咨询或者外资投行,那么出国读TOP20的MBA是你的首选。课程方面,通过与哥大同学交流,其实都差不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内容大同小异。差别在国外MBA有着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国际化的视野,但缺点是必须辞去国内的工作,这个对于目前工作较好的人来说成本有点高。而且适合单身。&br&北大的老师都说,MBA教育都大同小异,关键还在于自学,你们来光华就对了,比中欧长江强,因为少赔就是多赚。&br&希望对大家的选择有帮助,有问题随时交流。
目前在光华读part-time的MBA。寒假去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和哥大商学院的MBA交流了一下,有点小感触。 我觉得,MBA是否有用,是否要读,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职业规划。抛去职业规划孤立的看MBA,没有意义。 而且,国内的MBA和出国读MBA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各有利…
&p&&/p&&br&&p&话说现在距离这个问题初次回答应该有两年之久,最近又被新来的朋友评论给翻出来了,我就顺道把所知道的情况再展开一些,与时俱进,以飨读者。&/p&&p&楼下有一位读过长江商学院的 &a data-hash=&ad3dbb75dc2be4b779069bca& href=&//www.zhihu.com/people/ad3dbb75dc2be4b779069bc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澍& data-hovercard=&p$b$ad3dbb75dc2be4b779069bca&&@吴澍&/a& ,在我的答案下面评论道:&/p&&br&&p&“你谈到了学术水平,那就来说说,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比你的复旦高出十条街吧......有空去查查,长江商学院论文全球第六,是全球,不是中国......”&/p&&br&&p&我先不说他说的是真是假,他很符合我所见到的长江MBA学生/毕业生的典型特征(80%以上,只有两个人例外),那就是只要一提到长江商学院的水平地位问题,人就极不淡定,情绪极不稳定,很多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爆出一连串攻击性言论。这种情绪表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炸毛”。从这点来看,我100%相信他是长江MBA的毕业生。&/p&&p&其次,回头谈谈所谓的“长江商学院论文全球第六”。他依据的大概是长江商学院2008社会责任报告里面的内容:&/p&&p&原文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ckgsb.com/Article/Detail.aspx%3FColumnId%3D1076%26ArticleId%3D66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江商学院年度社会责任报告&i class=&icon-external&&&/i&&/a&&/p&&p&我简明扼要讲几点:&/p&&p&1、这是2008年的报告,数据时间是2003——2007,快过去10年了。&/p&&p&2、这个数字并不是说长江论文数字全球第六,而是说“人均”,且这个人均世界第六是在长江商学院只有19名full time 教职人员,只有其他商学院教职人员(平均100人+)1/5以下时间获得的。&/p&&p&3、人均论文数和商学院好坏看来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个排名里面的前两位都不是美国公认最好的商学院(一般被合称为M7)之一。这个排名里靠前(top20)的学校,大部分只是美国中上游的商学院,和任何权威的商学院排名的关联度都很低。&/p&&p&4、论商学院评价,我不是权威,吴先生也不是,QS和FT的权威性,我想大家没有意见了。&/p&我从不否认长江商学院有他很强的一面,有他自身的优势,如李超人的光环,资金充沛,体制灵活,经营商界关系网的能力和水平很高,这点,比我们复旦强多了。但是长江商学院要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商学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共勉吧。&br&&br&——————————————————————————————&br&&br&&b&日&/b&review过去的答案,此篇答案有点偏颇,需要有所补充。&br&我在答题时候的意见,是根据2010年-2012年在复旦大学就读MBA时候,通过和长江的MBA,EMBA学员接触,校友会,上海MBA学院联谊会等人接触综合得到的意见。&br&在2014年下半年到15年年初,和长江的MBA朋友们在一些项目上共事,交流渐渐多了,有些观点需有所改变。&br&&br&1、我对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看法需要调整,我对长江商学院的学术水平有所低估。被长江的MBA哥们一顿海P,我道歉。&br&&br&2、长江的MBA,EMBA学员在入学时候的教育、工作背景、综合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FT在2015年的MBA排名,长江不在百名之内。在这个排名中,有香港四强和内地两所(交大复旦)&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ankings.ft.com/businessschoolrankings/global-mba-ranking-20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3、EMBA排名?&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ankings.ft.com/businessschoolrankings/executive-mba-ranking-201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没有长江&br&&br&4、商学院排名?&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go.cn/2010/news/lxxw/dxpm//9402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QS世界商学院排名亚太地区排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长江在这个榜单里面出现的(亚太地区前35学校),中大中华区域学校(即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最末尾。&br&&br&长江商学院绝对是有钱,这点我们都很羡慕嫉妒恨。相比较长江能从全球名校重金挖来有名的教授的豪气,复旦要挖教授,能出的费用是很有限的。要盖新校区,眼巴巴指望从李达三先生那里获得的捐款。后听闻,校友为管院免了设计费管理费(大概一千万),全院上下都喜大普奔~&br&&br&结论:长江的学费是国内商学院最高的,超过中欧,教授阵容是豪华的,经费是充足的,背景也很强大,交出来答卷如何,上面一目了然。&br&&br&——————————————————————————————&br&2014年4月原始答案:&br&&br&作为一个MBA客观地说说。&br&&br&首先先把上述学院中的长江单独列出来,因为他特别。&br&&br&&blockquote&下面引用一下自己的回答:&br&长江不要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连学院也不是。他更多像是个富豪与高官俱乐部。不是大学就用不着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学院我解释一下。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进行一些研究探索,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比如像《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这种公认的顶级管理期刊。MBA,EMBA是实践性的学生,虽然承担学术性任务极少,但是他们也往往协助教授编写案例或者为为教授提供企业样本等等。&b&也就是说,学院的标准就是不能只顾着学员赚钱,还得为管理科学界贡献有益的营养。&/b&科研,教书,育人三位一体方才可担当起“学院”称号。而长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搞人际关系上了,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确实,从短期投资回报率来看,投人脉比投学术实践更能快速形成直接的商业回报。但是,作为一个“学院”而不是富豪俱乐部,或者富豪协会。应该考虑的是&b&培养教授学者+培养“优秀企业家”(EMBA)和将来的商业骨干(MBA)+贡献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成果三位一体&/b&,不能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回报把他其他的东西全扔掉。这也就是为什么FT(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大部分都不把长江列入排名评审范畴,他们根本不认为那是商学院。&br&&br&在中国大陆(即不考虑香港),大家公认中欧是超一流,北清复交是一流(北清又比复交好一些,这是实情),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MBA,大家总承认这些人聪明+勤奋,也知道这些人不是老板,最多就是中小创业者,要么就是企业中层甚至也有有潜力的初级员工(也就是苦逼打工的),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EMBA,我们也一般认知这些高管,大型企业主除了身居高位,还有点人文修养和企业家精神。&/blockquote&以上是共性,关于个性部分。中欧是中国最好商学院,这是公认的,和国际大企业接轨也更彻底,MBA的去向咨询,金融的比例很高。北大重学术,清华因有前任总理的余荫,跟体制走的比较近。而且还有一个搞金融不得不仰望的存在——五道口。&br&&br&复交在上海方面的号召力很大。毕竟有本地优势。占地利比较明显,牌子也没差多少。&br&&br&再往后,一般在MBA的Global排名都是100名开外了。谈的价值不大。&br&——————————————————————————————————
话说现在距离这个问题初次回答应该有两年之久,最近又被新来的朋友评论给翻出来了,我就顺道把所知道的情况再展开一些,与时俱进,以飨读者。楼下有一位读过长江商学院的
,在我的答案下面评论道: “你谈到了学术水平,那就来说说,长江…
&p&答主终于交了硕士学位论文(MBA的正常交论文时间是每年春节后,我本人申请了延期半年毕业,这是个不成熟的决定,大家千万别学我),之前一直允诺要好好的写个关于MBA的系列,作为对于两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这一求学历程的提炼和总结。该系列的第一篇,将主要讨论国内MBA能解决的&strong&客观诉求&/strong&,而相对更倚赖主观评价的其他方面,和攻读MBA的适合人群和时点选择等,稍后再叙。&/p&&br&&p&&strong&讨论前提:&/strong&&/p&&p&本文所提及的国内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仅指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联考(一般在当年12月或来年1月举行),&strong&毕业时能够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两项证书的所谓“双证”硕士课程&/strong&。眼下很多机构宣传的单证MBA和海外学位本地“函授”上课的MBA,我不了解,也不算多认可,大家就不用问我啦。&/p&&p&至于在职MBA和全日制MBA的区别,会在之后的文章里详细讨论。&/p&&p&&strong&客观诉求1:希望从本科或专科学历成功晋级到硕士&/strong&&/p&&p&&strong&MBA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strong&相较其他硕士学位,笔试准备所需的精力和难度并不大。&/strong&&/p&&p&&strong&a. MBA的考试科目只有综合(数学+逻辑+写作)及英文。&/strong&&/p&&p&其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无非是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式;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应用题;数列;数据分析;几何等,基本上连高中比较难的部分都不涉及,更不用担心微积分、解析几何等大学里让很多人抓狂的部分,so easy!&/p&&p&逻辑这块,教学辅导书看似很复杂,实际上平时稍微讲求点逻辑思维,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多做几套题,也没啥大问题。&/p&&p&写作部分,书写工整言辞通顺言之有物,大体就能过关。&/p&&p&至于英文嘛,六级能过的童鞋们不要担心,勉强过了四级又好多年不碰的,还是好好多做点题吧。&/p&&p&应该说,相比学术硕士或其他专硕,考试科目和内容都较为基础,能考上正规本科的,只要抽出1-3个月时间好好准备下,你的目标都应该是考个能拿奖学金的高分,而非只过个国家线。&/p&&p&&strong&b. MBA的国家线一向不会很高。&/strong&&/p&&p&2016年A类院校(指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的院校)的国家线为:总分165分(满分300分),英语39分(满分100分),综合78分(满分200分)。&/p&&p&亲,你都不用及格,就能过线了,这还有啥说的……&/p&&p&&strong&MBA不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同样是硕士,依我个人之见,学术硕士的含金量仍然大于专业硕士。毕竟入学笔试的难度摆在这里。&/p&&p&&strong&客观诉求2:希望从“非名校”学历升级为“名校”学历&/strong&&/p&&p&&strong&MBA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最高学历这一指标虽然不能雪中送炭(初始学历和所对应的院校还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高考还是眼前较为公平透明能显示一个人在18岁左右智商和毅力的统一度量衡),但可以弥补部分,锦上添花还是能做到的。&/p&&p&&strong&考取清北人三校的正规双证MBA,应该说比考取这三校的学术硕士或本科都容易太多了。&/strong&至少能有光明正大坐在国内最高水平学府里感受钟灵毓秀之气的机会,徜徉于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毕业时珍藏一下母校的校徽。能如数家珍的说起校园里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食堂和咖啡馆,也算和名校的本科土著们多了些共同话题。&/p&&p&&strong&MBA不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strong&虽然说你和名校的本科土著们有了些共同话题,但不代表对方就认为你们真的在同一个圈子里了。&/strong&&/p&&p&这也很正常。一般而言,清北人的本科生如果要读MBA的话,以美帝常春藤加上长江中欧五道口为主;清北人自己的MBA里,大部分本科是重点一本而已。&/p&&p&单单一个top2高校本科毕业生,也许已经泯然众人矣,但一个班一个年级的top2本科生的能量,还是和普通的重点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距。&/p&&p&&strong&客观诉求3:希望再次获得应届毕业生身份,找机会转换户口&/strong&&/p&&p&&strong&MBA不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strong&帝都户口:目前,只能说你想多了。&/strong&&/p&&p&早在2013年,北京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京籍毕业生就提出了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p&&p&MBA报考的硬性条件之一即是:本科毕业后工作经验满3年。&/p&&p&试想,一个本科毕业生22岁正常毕业,最快工作3年后25岁开始申请和就读MBA,MBA你至少得读2年吧(很多院校是3年),毕业的时候基本就赶不上趟了……更何况,即使年龄符合,MBA专业也不是帝都申请落户的优势专业。至少我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年级,听说过毕业时通过应届毕业生途径搞定北京户口的,都在个位数水平。&/p&&p&&strong&MBA能解决的部分:&/strong&&/p&&p&-虽然帝都的你是很难赶上趟了,但是应届毕业生身份,如果去到除帝都魔都以外的国内城市,加上单位有指标,拿到当地户口应该难度会显著降低。&/p&&p&-对于立志要在帝都/魔都发展的你,至少还有个“积分落户”政策可以小小的期待下。魔都七年居转户,我听说的实例还是较多的。&strong&至于帝都,参考以下规定,硕士(注意要获得研究生学历,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双证硕士”)比本科多了11分哪11分!&/strong&&/p&政策摘抄: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tluemnBqLhAvjodeK7xJQIKd_gJG07pX1Tn2B0b60TVi80q-vf4zOnNTqs-AII3l6iUnKXpbaUruttyYjHMukgFq6WUoKxPjH1TUGOzF9IgqVRsqy1jYvfpkw2Od5besmd_8zQU8tTAHs2Xd-tKZE6cB02IzdUmBDLSjAlVMojIHUxW0KBw6PMPFiXcHaaYD0pEu4EBJPQazcBzkQ9nLexZFOy-kqZzu7XR9XNknwx7veGxLz1pDc6_yy_yv1oO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aike.baidu.com/link?&/span&&span class=&invisible&&url=tluemnBqLhAvjodeK7xJQIKd_gJG07pX1Tn2B0b60TVi80q-vf4zOnNTqs-AII3l6iUnKXpbaUruttyYjHMukgFq6WUoKxPjH1TUGOzF9IgqVRsqy1jYvfpkw2Od5besmd_8zQU8tTAHs2Xd-tKZE6cB02IzdUmBDLSjAlVMojIHUxW0KBw6PMPFiXcHaaYD0pEu4EBJPQazcBzkQ9nLexZFOy-kqZzu7XR9XNknwx7veGxLz1pDc6_yy_yv1oO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本来想从北京市发改委官网上找原文的,结果没找到,所以参考了百度百科和新闻网站。&strong&注意:该版本是听取了修改意见后的试行办法,和前期公布的听取意见稿在教育背景指标及分值上有较大差别。&/strong&相比原稿,试行稿“调整完善了教育背景指标设置。政策此前规定只有全日制学历才能获得教育背景的积分,主要是由于非全日制学历就学期间仍在工作,可以缴纳社保和购房、租房,相应的就业、居住分已经得到了体现。根据公众意见,考虑到就业期间继续学习的行为值得鼓励,现修改为非全日制学历也可积分,但为避免重复计算,教育背景积分与就学期间的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和连续居住年限积分不累加。同时,删除了对获得多个学位的加分。”——摘录自发改委官网《本市出台积分落户管理办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jpc.gov.cn/zwxx/zcfg/zcjd/44418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市出台积分落户管理办法&i class=&icon-external&&&/i&&/a&)&p&&strong&教育背景指标及分值&/strong&&/p&&p&申请人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及教育部认可的学历(学位)的,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具体积分标准为: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学历(学位)的认定以申请人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准,不累计。取得学历(学位)期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年限及连续居住年限的积分与学历(学位)积分不累计。&/p&&p&不过,在你获得了11分的同时,由于取得学历(学位)期间连续缴纳社保年限与连续居住年限就不能重复计算了,所以你还得损失掉每年3分的“合法稳定就业指标分值”以及每年最多1分的“合法稳定住所指标及分值”,这么看的话,朋友们,如果你在读mba之前就已经买了房,2年期的MBA就得减掉4*2=8分,还多剩下3分,3年期的MBA(或者像我这种拖延症导致延期毕业的……)就少了4*3=12分,读个mba竟然还亏了1分……我也不太理解这是神马思路,就是为了鞭策我们这种拖延症吗……太狠心了……&/p&&p&看来,&strong&2年期的MBA将大受欢迎。此外,同志们,千万别——延——期啊!&/strong&要知道,即使你延了一年,你的论文也多半是在最后一个月(甚至半个月)赶出来的(当然,除非你想趁着户口在学校期间多赖上一年半载,摇个车牌号什么的)。&strong&在咱们天朝,干什么都得趁早,譬如买房,譬如读书,譬如毕业,譬如生娃……&/strong&&/p&&p&&strong&政策摘抄:&/strong&&/p&&p&&strong&合法稳定就业指标及分值:&/strong&&/p&&p&合法稳定就业是指与在京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连续工作满1年及以上,或在京投资办企业并连续经营满1年及以上,或在京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并连续经营满1年及以上。以连续缴纳社保年限作为合法稳定就业年限的计分标准,每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积3分。&/p&&p&&strong&合法稳定住所指标及分值:&/strong&&/p&&p&申请人拥有取得本市房屋所有权证的自有住所;或签订正式房屋租赁合同,合法租赁符合登记备案、依法纳税等有关规定的住所;或居住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具有合法产权的宿舍。申请人需连续居住满1年及以上。在自有产权住所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在合法租赁住所和单位宿舍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0.5分。当连续居住年限多于缴纳社会保险年限,以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年限作为连续居住年限。&/p&&p&&strong&文末小彩蛋:&/strong&&/p&&p&&strong&攻读MBA还有哪些你没有想到的福利?&/strong&&/p&&p&a.如果你是全日制MBA,即可以在就读期间将户口和档案放至在学校的这种,那么&strong&每个月还会享受500元的国家研究生助学金哦&/strong&,每年12个月哦——相当于每年的学费就减少了6000——苍蝇肉也是肉啊不是?&/p&&p&b.如果你是全日制MBA,即可以在就读期间将户口和档案放至在学校的这种,那么集体户口在京期间,&strong&可以在就读期间拥有一张北京身份证,办理不少国家的签证都很便利&/strong&。&/p&&p&c.如果你是全日制MBA,即可以在就读期间将户口和档案放至在学校的这种,那么&strong&集体户口在京期间,在你获得了驾照的前提下,赶紧摇号啊&/strong&,不用等待五年连续社保和纳税喽。没准毕业前就帝都车牌到手(这事儿看人品,嗯……)&/p&&p&&strong&政策摘抄:《申请小客车指标办事指南(个人)》&/strong&&/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jhjyd.gov.cn/bszn/_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市小客车指标管理信息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p&&p&本人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本人名下没有应当报废而未办理注销登记的机动车,且持有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的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且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p&&p&注1:“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是指:申请月的上一个月开始往前推算60个月连续,不能断月(如有断月,补缴后有效)。&/p&&p&【例如:2014年2月提出的指标申请,应从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连续在本市缴纳养老保险。】&/p&&p&注2:“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申请年的上一年开始往前推算连续五年,每年都有缴税记录(大于零),可以断月,不能断年(如有断年,补缴无效)。&/p&&p&【例如:2014年提出的指标申请,应从2009年至2013年连续五年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p&
答主终于交了硕士学位论文(MBA的正常交论文时间是每年春节后,我本人申请了延期半年毕业,这是个不成熟的决定,大家千万别学我),之前一直允诺要好好的写个关于MBA的系列,作为对于两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这一求学历程的提炼和总结。该系列的第一篇,将主…
谢邀。我猜,题主想要问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吧?因为一直传说中有个“北大国际EMBA”,那个我不了解。&br&因为诸多亲友(但本人不是)读过光华EMBA,算是略为了解,勉强来答题,当然这个题最好由光华校友来回答~~&br&看EMBA,校友背景是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光华EMBA的校友地域上多来自北京、北京周边、东北、西北;行业来源上,在本届之前有很多官老爷(现在出台新政策不允许了),结交他们这一点是很多商人来上商学院至为梦寐以求的;授课教师当然是一流,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经济学专家们,例如朝中一品重臣的恩师前些年身体还行的时候也经常出来上课。&br&近些年来很多二流商学院是你出钱就敢收你,这一点上一线商学院做得还不错,还是会认真考试面试,推荐信也很重要。也就是说,不是你有钱付学费,一线商学院就一定会收你。&br&学费现在一线商学院都差不多,六七十万人民币。当然,为了维护同学情谊,怎么也要再准备几十万用于聚会。恩,还有,大家都心照不宣为了“共同的信念”走到了一起,很多时候会有步入共产主义的错觉:所有人都那么亲切和蔼,金钱只是无关痛痒的数字,大家在一起谈论去西藏救助贫困小朋友,去云南做义工。。。。当然,都已入学EMBA的您,一定会区分出什么是假象什么是真实的哦。&br&&br&不过,普遍的情况是,一个公司老大被朋友拉去念某EMBA然后从此这个公司的老二老三们也接着去同一家商学院,或者有相关的朋友在那里。如果都想上EMBA了,还要上网来询问是一件非常非常奇怪的事,“你的推荐信是谁写的?”这一点就很为难吧。&br&&br&也许题主就是好奇吧。
谢邀。我猜,题主想要问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吧?因为一直传说中有个“北大国际EMBA”,那个我不了解。 因为诸多亲友(但本人不是)读过光华EMBA,算是略为了解,勉强来答题,当然这个题最好由光华校友来回答~~ 看EMBA,校友背景是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
&p&谢邀。&/p&&p&&b&&u&海外名校MBA的大概成本核算&/u&&/b&(2年制):&/p&&p&&b&1. 教育费用&/b&&/p&&p&学费8万美金 + 住宿学杂4万美金 + 日常开销2万美金 = 14万美金 = 96.18万人民币&/p&&p&&b&2. 申请费用&/b&&/p&&p&考商学院需要GMAT成绩,补习加考试,算1000刀吧(6880人民币,实际可能更高);&/p&&p&出国留学需要托福成绩,补习加考试,也算1000刀吧(6880人民币,实际可能更高);&/p&&p&考上名校MBA最好使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辅导,因为都花这么多前去读了,一定要考个好的。通常这些MBA资讯服务都是哈佛、沃顿、斯坦福(全球前三MBA)的校友创办(当然也有其他MBA校友创办的,但我推荐这三所学校的人做的,因为他们能考进这三所学校就也能考进所有其他MBA)。网上有很多报价,基本在美金之间,我们取5000刀来算(3万4千人民币);&/p&&p&&b&3. 机会成本&/b&&/p&&p&按照你之前的业绩,两年如果留在国内再开个一样的7位数利润公司,算2百万&/p&&br&&p&&b&总成本:96.18万 + 6880 + 6880 + 3万4千 + 2百万 = &u&300万人民币左右&/u&&/b&&/p&&br&&p&&b&&u&那么300万是否能够解决你所提到的:&/u&&/b&&/p&&p&&b&1. “格局太小想法也比较幼稚”的问题?&/b&&/p&&p&可能可以,当你托福100分以上、GMAT 720以上、在一个哈佛MBA校友的辅导下撰写了几千字完美的英文个人成就和故事,你的格局和想法应该和现在已经大不相同。&/p&&br&&p&&b&2. “很多想法跟想做的事情找不到有能力的伙伴或者员工”的问题?&/b&&/p&&p&这个就不见然了,推荐你去各大商学院的官网搜一下,通常排名越高的学校国际生越多,也就越有可能碰到以后能回国一起做事的中国人(不用想带外国人来中国做事,基本不太可能)。简单举个例子,哥大的商学院国际生有48%,可能是全世界MBA里面国际生比例最高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a7e93f2fd6d5c3aadc858ce_b.png& data-rawwidth=&1308& data-rawheight=&1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a7e93f2fd6d5c3aadc858ce_r.png&&&/figure&&br&&p&范德比尔特大学(南部名校),因为知名度低一些然后在南部不是大城市,国际生29%:&/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b75e88ac066_b.png& data-rawwidth=&1306& data-rawheight=&1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b75e88ac066_r.png&&&/figure&&br&&p&那么这些国际生当中会有多少是中国人呢?哈佛公布了比较细的数据,35%的国际生,14%的亚洲人(但也没说里面多少是中国人,不过可以假设比例在一半左右,比如7%):&/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02faec31cd0bf1e348ce57be272136_b.pn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1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02faec31cd0bf1e348ce57be272136_r.png&&&/figure&&br&&p&也就是说,即便去了这些学校念MBA,中国人顶多占7%左右的比例。当然,如果是在纽约、波士顿、伦敦这些教育大都市,遇到其他的有能力的中国人的可能性也是比较高的。&/p&&br&&p&&b&&u&其他申请需要&/u&&/b&&/p&&p&工作经历方面,不用太担心,你有了几年的成功创业经历,这在MBA申请当中都是不错的(因为大部分都是投行、咨询、PE、四大、500强,所以创业者申请挺新颖的)。不必担心税票,招生办的人不会去查你的收入是否是真实合法的(毕竟不是移民)。&/p&&p&另外需要的是几个导师的推荐信,这个可能得仔细想想,因为推荐人最好是事业有成或者小有背景,或者至少是对方听过的公司,“Mr. Zhang Xiao from China Operations Co.”绝对无法让招生办的人加分。&/p&&br&&p&如果我是你,我会优先考虑怎么把原来7位数利润的生意做成8位数,然后卖给上市公司套个9位数。&/p&&p&如果实在是要读个名校才死心,我会花70万去读长江商学院的EMBA - 有学位、有人脉、有圈子。&/p&&p&我们往往会认为那些没有试过的东西非常非常的美好,但它们只能解决它们本该解决的一小部分问题,而无法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一切问题。&/p&&br&&p&--更新--&/p&&p&不好意思看了另一个答案才发现你是大专毕业 - 我会优先考虑去读一个比较知名大学的成人本科,可行性会比直接去考MBA要高很多。MBA成本太高,不值得在非常不确定能否考上的时候过多投入。&/p&
谢邀。海外名校MBA的大概成本核算(2年制):1. 教育费用学费8万美金 + 住宿学杂4万美金 + 日常开销2万美金 = 14万美金 = 96.18万人民币2. 申请费用考商学院需要GMAT成绩,补习加考试,算1000刀吧(6880人民币,实际可能更高);出国留学需要托福成绩,补习…
&p&MBA教育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全球MBA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一致。中外合作MBA相对于中国本土MBA,学员能直接感受原滋原味的国外MBA教育氛围。不同国家不同院校的MBA在全球的影响力差异很大,而且教学风格上又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教学风格严谨,有的务实;有的偏重于前沿理论,有的注重实践操作。&b&简要说来,中外合作国际&/b&&b&MBA与在职联考MBA主要区别有6个方面的差异:&/b&&/p&&p&(1)颁证学校不同:所有中外合作MBA项目一律由外方主办学校颁发学位证书,中方承办学校一般不颁发学历、学位证书;而在职联考MBA是由国内录取学校颁发学历、学位证书。&/p&&p&(2)师资课程不同:中外合作办学MBA外方课程师资一般不少于50%的比例,而在职联考MBA对外方课程师资不作要求。&/p&&p&(3)录取方式不同:报读国内在职联考MBA的学员必须参加全国统考,国家对不同地区的高校有不同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报考中外合作MBA一般由中外双方院校自主确定考试录取方式。&/p&&p&(4)收费标准不同:相对于在职联考MBA,由于中外合作MBA项目的引进成本较高,所以中外合作MBA一般比国内在职联考MBA至少高40%以上。&/p&&p&(5)学员构成不同:中外合作MBA有规定比例的全外文课程和外方教授授课,因而更受外企管理层的青睐,外企学员的比例要比国内联考MBA高。&/p&&p&(6)学制要求不同:中外合作MBA通常学制在2年以内,国内在职联考MBA一般在2.5-3年,相对而言,国内在职联考MBA学制要长一些。&/p&&br&&p&&b&上海地区免联考mba可分为下面三个层次:&/b&&/p&&p&第一梯队:中欧MBA和EMBA、上海交大、复旦自主招生的EMBA项目,都是上海最顶级的免联考的MBA/EMBA项目,价格高昂,一般学费在60万左右,2年制,一个月集中四天上课。&/p&&p&适合人群:跨国公司或国内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老总等,对自身硬件和背景比较好,费用和时间都允许的学员。&/p&&p&第二梯队:中外合作办学的,比如上海交大和马赛KEDGE商学院合作的MBA项目,学费在30万左右,毕业后颁发马赛商学院MBA学位证书,全英文授课,学制2年,每月集中3天授课。&/p&&p&适合人群:外企中高层、英语基础好,费用和时间都比较允许学员&/p&&p&第三梯队: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的MBA项目,学费在16万左右,毕业后颁发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学位证书,中文授课和英文授课各占一半,外教配翻译,学制2年,每周末一天和晚上少量时间授课。&/p&&p&适合人群:时间比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考试但想学习的人群,利用MBA平台结交高端人脉的学员。&/p&&p&免联考的MBA项目都拿各校的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不过学位证书可在上海市人保局人才鉴定中心做公证,并入个人档案。参考联考的大部分学员以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为主,如果想结交人脉,在职场获取更多薪酬和职位晋升的优势,同时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考试而又想拿MBA证书的人群,建议读免联考的MBA项目。&/p&&br&&p&目前在读上海交大-马赛KEDGE商学院MBA,读mba的原因和你大致相同,经朋友介绍联系了负责中外合作mba项目的老师,亲自去了交大一趟实地了解了一下当即决定。目前感觉还是有用的,系统地将管理知识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走出惯性的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另外还大大拓展了人脉。&/p&
MBA教育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全球MBA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一致。中外合作MBA相对于中国本土MBA,学员能直接感受原滋原味的国外MBA教育氛围。不同国家不同院校的MBA在全球的影响力差异很大,而且教学风格上又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教学风格严谨,有的务实;…
歪个楼。我爸上过中欧EMBA。一次我跟他开玩笑:以你的阅历,如果上知乎,分分钟成大V啊!我爸反问:在知乎这种小毛孩扎堆的地方,当大V对我有什么好处?&br&我想大多数EMBA学员的心态都是如此,不会花很多时间在知乎上的。
歪个楼。我爸上过中欧EMBA。一次我跟他开玩笑:以你的阅历,如果上知乎,分分钟成大V啊!我爸反问:在知乎这种小毛孩扎堆的地方,当大V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想大多数EMBA学员的心态都是如此,不会花很多时间在知乎上的。
我读的是清华+香港中文大学FMBA。&br&&br&我是完全的非金融人士(班上唯一一个股票都没有买过的人)。&br&&br&所以很多课程学起来,很辛苦,比如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金融模型,证券交易等。&br&&br&收获有两个:&br&&br&1、人脉,因为班级大多数同学都从业金融(银行,投资,PE,VC,分析师等)——当然也觉得稍狭窄,金融圈习气太重。&br&&br&2、温习和熟悉了更多金融知识。
我读的是清华+香港中文大学FMBA。 我是完全的非金融人士(班上唯一一个股票都没有买过的人)。 所以很多课程学起来,很辛苦,比如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金融模型,证券交易等。 收获有两个: 1、人脉,因为班级大多数同学都从业金融(银行,投资,PE,VC,分…
我的保守估计是前三名,因为毕竟只有那里才能天天看到流星雨???
我的保守估计是前三名,因为毕竟只有那里才能天天看到流星雨???
我觉得你们公司的薪水可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你们老板又不想给你们普遍的涨工资。
我觉得你们公司的薪水可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你们老板又不想给你们普遍的涨工资。
&考研后唯一不取关公众号的老师&
"考研后唯一不取关公众号的老师"
楼主提出的问题可是戳到高端教育行业的痛点及症结所在,备具探讨性&br&但企业家选课程前必须得明确一件事: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效果?&br&目前国内有资质并已开设EMBA课程(包括合办)的高校已超过70家,MBA课程(含全日制及在职)有超过300个可供选择,总裁班及各种高级研修班按学习方向划分更是超过1000个,如此多的选择对于企业家而言并非好事反而会引起认知混乱,面对这一次性的高额消费,极少企业家会重复修读同一课程,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精力在无价值的课程上。&br&举个典型的例子,EMBA课程从国内开展至今已十几年,让绝大部分知名企业家完成了EMBA体验,包括跨界人士(如官员、明星等)也跟风报读进入这高端朋友圈,为跟上这一浪潮,其他高校也纷纷申请开设EMBA课程开始招生,价格涨得一年比一年凶猛,成为高校中最为盈利的高端课程。&br&但在2014年中央禁读令发布后,便封杀了以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为主的生源,最终迫使高端教育走向风口浪尖,从泛滥变为过剩,如今各高校只能拼命打广告做推广拉生源,而课程实际的质量及价值呢?按照两会的供给侧改革说法,供给方其实已无法真正满足消费方需求。&br&那现在想要进修学习的企业家们面对这种过剩供给,该如何有效选择合适且有价值的课程呢?&br&考虑到部分高校及课程的优劣势会有所不同,这边结合众多企业家及高管的需求与目的,给大家做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参考:&br&&br&&b&一、提升学位学历&/b&&br&第一个要求通常也是最基本的,这类朋友一般是由于学历不够高、背景一般、评选职称、升职转型、企业上市要求等因素影响,而选择进修学习。&br&对于只想拿个学历镀金的企业家朋友,就近选一个价格适中的公立院校报读个学位课程就可以完事,为此MBA、EMBA这类可获得国家教育局认证的硕士学位课程可以作为首选,而这些课程国内公立院校就可以满足,报读前最好确认该课程是否在国家教育局备案(香港高校的在职EMBA通常没有备案,虽然国际认可但在国内难以做认证,这里特别注意),平均一个月上一次课如无意外两年内可以获得学位。至于其他总裁班(可以归类为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即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则属于针对性较强的短期培训课程,不颁发学历或学位证书,其结业证书不能作为学历认证凭证。&br&当然也会有企业家问:大专以下的可以申请EMBA吗?这个不要太担心,因为很多二三线院校为完成收生任务会放宽申请人的学历要求,而且入学考试通过率极高,只管提交申请即可。&br&P.S.中专以下学历的朋友可要注意,虽然学历低但企业及背景也不能太糟糕,高校也会有名额及条件限制的!说难听点,高校招生会势利眼,都想要多一些优质学生作为以后的招牌。&br&&br&&b&二、获得人脉圈子&/b&&br&在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下,国内商业竞争演变的特点是产品、渠道、市场、品牌定位四个时代叠加并迅速跨越,人脉圈子仍然是大部分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想要获得合作、获得资源、经验交流、互利共生等,优质的朋友圈显得格外重要。&br&或许就会有人会问:哪个院校的人脉圈子更高端更有价值?这里总结几个容易产生误区的参考因素:&br&1、学校排名及知名度。&br&通常企业家认为排名越高的高校校友圈越高端,越多知名商业人士;但这个排名参考一定要慎重,因为很多排名已商业化,真实性有待考量,但诸如北大、清华、中欧长江这些老牌院校的校友实力倒不用太多质疑,对于排名一夜暴增的院校则需慎重。&br&2、学校历史及校友活跃度。&br&学校成立时间越长是否代表校友数量越多越活跃?这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因素,因为很多院校的校友联络处形同虚设,没有充分盘活校友资源,为此我们还有参考校友活动的举办频次及反响,这直接影响到校友间的沟通合作及活跃度。&br&3、课程开设时间及期数。&br&说白了,企业家在这个学校的时间基本放在报读的课程上,而这个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期数直接影响学员的数量,为此开设越久而且期数越多的课程,通常学员数目越多。但期数以及每期人数越多也并一定是好事,有些院校反而会因管理不到位,让学员无法充分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br&4、历届校友及学员层次。&br&光参考数量还是不够的,校友质量往往更关键,历届的校友名单、所在企业、担任职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如果信息齐全可以细化到行业、地区、年营业额等层次,对于比较注重行业资源及地域的企业家可以据此深入了解。&br&5、对于新手要特别注意的是MBA、EMBA及DBA的不同:&br&①、MBA培养对象更倾向于企业中层,或初创型的年轻企业主,学员年龄层次低、企业管理经验也相对较弱,课程的内容设置更倾向于战术层面。如果想要跟年轻人扎堆,可以选择MBA。&br&②、E(executiv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培养对象主要为企业家、合伙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最早一批可以追溯到王石、刘强东等那一批企业家,课程内容主打企业战略、国际视野、投融资等方面。无可厚非的是,EMBA课程几乎汇集了现今所有的高端品牌及知名企业家,但这些大咖基本上都已经读过了,现在就读的基本上一些后起之秀,或者企业的中高层。&br&③、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课程,比EMBA更高一个层次,这类学员通常是由原EMBA学员申请,大型集团的董事长较多,课程设置偏向学术型,相当于将商业实践总结升华到学术理论层次,费用也是最高的,每个班的人数也是相对较少(不容易培养),花费的时间通常要4年(有毕业论文要求),目前国内能独立开办的院校不多屈指可数,只有复旦大学跟香港城市大学合办的DBA是相对比较有经验的,能够独立开设中文DBA课程的也只有香港城市大学。&br&&br&&b&三、系统学习增值自我&/b&&br&如果说前两个目的都是理所应得的话,那么是否达到这个增值目的还有点悬乎。对于真正想要通过进修学点真材实料的话,在这方面要慎重筛选与评估,国内的EMBA、总裁班等课程已开始泛滥过剩,各种推广的虚势不亚于医疗保健广告,课程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所带来的价值可能远低于那个学费。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课程的质量好坏?这里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深入分析:&br&&br&1、课程内容设置。&br&“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除了看院校品牌、看排名,还得看课程实际设置的内容,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但不一定是商科,为此该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否走在商业的前沿、是否具有实用性,我们还得仔细看下他们的官方简介。我想没有人只是烧钱学习基础理论的,企业家需要实战的商业技能、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等更高端前沿的内容;举些例子:对于技术出身的可能需要更多领导力、组织管理类的内容;对于传统企业可能需要更多互联网思维的课程内容作为补充;对于成长型企业,可能需要更多国际标杆管理学、行业标杆案例分析等内容;对于想要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家,可以选择更具国际视野的香港院校。为此,企业家需根据内容,选择是否合适或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课程。&br&令企业家想象不到的是,部分公立院校的课程已开始企业化运营,每一个课程就像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产品,由不同的团队管理及负责招生,各自背负年度销售指标更有甚者是外包给企业进行招生推广,所以企业家经常会遇到像销售一样的老师。&br&&br&2、课程师资阵容。&br&或许有很好的课程内容设置,但授课的师资无法匹配也是非常令人纠结的,毕竟企业家也不想作为小白鼠被试验或忍受无趣又无价值的课堂,为此师资的配称也需要列入评估范围,就像看个人简历一样,教授的学历背景、授课经验、学术成就等都需要了解,他不一定要知名度很高,但至少兢兢业业持续投入在他研究的商业领域,并有优良的教学技巧、高度的责任心及认真的态度。如果某些院校请的多数是客座教授(非本校全职),那就要小心了,这种情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因为他们不需要负太多责任也不会太投入。当然适当请几个行业知名的代表性企业家来分享经验还是有必要的,针对性的实战分享更有代入感及可实践性,但不宜过多(比如一门课有一节由企业家分享即可)。&br&&br&3、商科学术排名&br&前面提到,高校排名只能代表学校的整体水平,但企业真正就读的只是其中一门商业课程,为此我们要参考其商科学术情况,特别是只是进修某研究方向的总裁班,涉及到的细分领域需要更专业的学术支持,为此各位企业家或秘书可以参考世界四大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14648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大学学术排名&i class=&icon-external&&&/i&&/a&(ARW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snews世界大学排名&i class=&icon-external&&&/i&&/a&(US NEWS)》以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09488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泰晤士高等教育&i class=&icon-external&&&/i&&/a&世界大学排名》。&br&同时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也会每年发布排名,因具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争议不断,参考价值不高。&br&最后还是一句,排名不能全信,可以做参考,有秘书或助理的企业家盆友可以花点时间多查查。&br&&br&4、授课方式等&br&综合上述三点都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再有点要求:能否有更高效更适合企业家的授课方式?&br&到了企业家这个层次,大都不能像青少年那样能全程乖乖坐着听课,对此能够提供:领导角色培养与演绎、企业实地考察研讨、行业领袖论坛、国际标杆游学、学员案例研讨、小组竞赛等三维互动式教学的课程,会让企业家更加受益匪浅。&br&&br&&b&四、解决企业问题&/b&&br&不少企业家是带着企业问题来进修的,相对找咨询公司,一个系统高效的课程会更有启发及持久性。&br&但问题也分紧急程度,对于重要不紧急的,可以考虑学时较长的EMBA课程,如香港及内地几个大牌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重要紧急的,可以选择针对性及实战性较强的EDP课程,如&b&楼主提到的企业战略定位问题&/b&,就有“对症下药”的北京大学战略定位课程可以治,作为企业家解决企业战略及品牌定位问题的首选,课程仅三天就会让企业家大受启发并派企业高管过来深度学习以落地实施,这种现象在课程同质泛滥背景下显得稀有而珍贵,为此费用也上升到三天12.8W,至于值不值可以参考以往学员或案例的企业变化。&br&&br&&b&五、有钱任性·打发时间&/b&&br&对于这类盆友,该怎么选择课程?参考前四项..要看TA想跟什么人在哪里打发时间...&br&&br&&b&分析先到这,还在纠结的盆友欢迎私聊!&/b&
楼主提出的问题可是戳到高端教育行业的痛点及症结所在,备具探讨性 但企业家选课程前必须得明确一件事: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效果? 目前国内有资质并已开设EMBA课程(包括合办)的高校已超过70家,MBA课程(含全日制及在职)有超过3…
&p&&b&首先,EMBA设立的目的就是为高级管理人员服务的&/b&。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课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读EMBA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拓宽建立高端人脉关系的便捷之路。在读的EMBA 学员,都需要自掏腰包。&/p&&p&&b&再来说说MBA,MBA有很多个种类,包括全日制MBA,国际MBA,在职MBA,在职MBA学习班。选择面更加广泛,通常报考MBA都需要有GMAT资历。现在中国大学的不少学校为了开源,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商学院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b&。&/p&&p&说到这里,我想先生应该心里有个基本的了解和判定了。先生是私营业主,才刚刚过三十岁,正值事业的上升期,而且年收入在西北边陲地确实算是高收入的,如果能用学习来武装自己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但是成也西北边陲,败也西北边陲。EMBA 说到底主要靠圈子和人脉,先生是私营业主,肯定也有自己的人脉,但是这个人脉对于EMBA来说确实有点小。而且先生刚刚三十,事业正是忙绿的时候,能够抽出多少时间去学习呢?如果先生说熬夜学习,那我无话可说,但是半夜不开设课程,而且伤身体。对于MBA呢,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它选择的范围比较广,留给的自主选择也比价充分,价格也相对于EMBA来说比较亲民。当然,像先生这样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学费两者都不是问题。&/p&&p&综上所述,个人建议先生可以先学习MBA,然后再进军EMBA。&/p&
首先,EMBA设立的目的就是为高级管理人员服务的。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课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读EMBA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拓宽建立高端人脉关系的便捷之路。在读的EMBA 学员,都需要自掏腰包。…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mba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