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俺,那个美国和四川人拍的四川地震后的那个纪录片的

纪录片里看懂中国_灾难类纪录片的中国式呈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纪录片里看懂中国_灾难类纪录片的中国式呈现
研究生在读|
总评分3.8|
浏览量3861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科普博览
商业大片时代,我为什么还坚持拍纪录片 - 热点_【北京联盟】
商业大片时代,我为什么还坚持拍纪录片
/ 作者:中国科普博览
北京联盟摘要:中国科普博览
商业大片时代,我为什么还坚持拍纪录片,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从事纪录片创作有20多年了,与来自全世界的30多个地区的人都合作过,还没有见过一个因纪录片而发财的人。喜欢纪录片的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激情,充满了交流和沟通的愿望,布衣之下是一颗精神富足的心。” ——王媛媛 在中科院SELF讲坛上,这位来
“我从事纪录片创作有20多年了,与来自全世界的30多个地区的人都合作过,还没有见过一个因纪录片而发财的人。喜欢纪录片的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激情,充满了交流和沟通的愿望,布衣之下是一颗精神富足的心。”——王媛媛在中科院SELF讲坛上,这位来自五洲传播中心的节目制作中心主任王媛媛,分享了她作为中方总制片人所参与的《鸟瞰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制作经历,她认为纪录片不应该是高冷的,而是传递出动人的力量,即使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中的感动。以下内容摘自王媛媛SELF格致论道演讲《纪录片,与世界沟通的方式》。纪录片是好玩又的有人说,不要跟一个聊起她的孩子,也不要给一个纪录片人聊起纪录片。没做纪录片之前,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现在我变成一个话唠,就是因为我喜欢纪录片。提起纪录片我也不知道大家看过的有哪些比如说雅克贝汉的《海洋》,BBC的《地球脉动》,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还有这样几部纪录片《运行中国》 《鸟瞰中国》 《中国春节 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三部纪录片都是我所在的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外的电视机构,如Discovery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还有英国BBC共同合拍的电视纪录片。我是这三部片子的中方总制片人。我不知道关于纪录片大家读到好多关于它严谨的学术定义,但是我想在这儿说的是,纪录片是好玩又有趣的。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影相册。他把纪录片提高到为国家记录,为时代成像的高度,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喜欢看美剧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在《大爆炸》里经常出现谢耳朵。大家知道他有几个爱好,比如看星际迷航,但是他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探索频道纪录片,好像给大家一个误解,好像纪录片就是拍给谢耳朵这样人看的,比如我们也有导演说,你不喜欢看我的片子,肯定是你的问题。我觉得纪录片好玩又有趣。希望我们的纪录片当然不会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喜欢看的一种电视艺术,但是纪录片我觉得它有两大核心要素,一是信息,另外就是。信息就是解决我们为什么要看纪录片的问题,我们每个片子做选题之前,我们都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片子,为什么现在做这个片子,也就是说我们会希望我的观众,看了这部片子你有所收获。你不会说花费了一个小时看我的纪录片之后觉得非常没意思觉得你的时间被荒废了,而娱乐解决纪录片的好看的问题,纪录片永远不是教科书,它不可能让观众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做笔记。我们怎么能够用故事把我们要传达的信息融进去,让大家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这是我们纪录片人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国内有好多的纪录片可能大家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解说词从头灌到尾,甚至有人说信息太多了,我们接受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再强调信息性的问题呢?所以我下面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想看看一个好的纪录片,它中间的信息,信息的多与少和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我觉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010年的时候我们制作了两部纪念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其中有一篇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汶川,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区羌族自治州,因渭水而得名,是四大羌族聚集区之一,这里风光优美物产丰富。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让无数人无家可归。听起来很长,是不是信息很多?但是关于地震的信息有多少?另外一部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日下午,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大地震夺去了8万人的生命,摧毁了500多万房屋。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写作上的,一个开门见山或者说欲扬先抑的这么一个问题,而是说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从那个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纪录片人也同样需要一些格物致知的精神,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至于我们都养成一种职业病,就是说看到一件事情,自然的会和自己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比如说看一条,可能大家看过去了,如果这个新闻跟我有关,我会多关注一点,无关就当一个新闻略过了。我们会下意识的有一连串的反应,这件事儿挺有意思,能不能做一个纪录片,如果要做的话做给谁看,我用什么形式表达出来,做多长时间的纪录片,这样的内心发问,几乎是下意识完成的。这样的发问每天可能要重复好多次,这样慢慢的变成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看到什么事情都恨不得和我们片子联系起来。五洲传播中心制作的汶川地震纪念纪录片:《崛起的希望:重建灾后四川》截图。纪录片,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2013年的时候我在英国休假。当时是去参加英国的国家美术馆,为了陶冶情操,或者说我附庸风雅也无可厚非。我正在休假但当我停留在一幅画作前,不知怎么我那颗纪录片人的神经就接通了,突然联想起来我在正在做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这是莫奈的画,可能没有他的睡莲那么有名,这幅画叫《泰晤士河》。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会联想起什么,我突然觉得眼前的画作怎么似曾相识它怎么有点像北京的雾霾,很扫兴是不是。说实在我的发现我也很沮丧,我说我是来休假的,这是艺术,我在亵渎艺术。但是冷静的想一想,我做那个片子正好有一段是关于比较西方的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中国将要走过的污染和环境发展的历程,莫奈这幅画作泰晤士河上这一个系列是有几幅,它分别创作于1900年前后。大家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于1860年前后,而1952年伦敦爆发了比较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夺去了8000多人的生命,也就是说那时候人们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种污染,而不是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艺术。那时候我们的艺术家莫奈,可能他真的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这种工业文明带来光影的艺术。这个发现放到了我们片子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插曲。说真的,我们剧组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恨我,他们说我是印象派艺术杀手。《泰晤士河》莫奈纪录片人有一种职业病,纪录片将真实的、空间、事件等真实信息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他们带进新的世界之中,让他们获得全新的体验。这是美国的导演希拉伯纳德的一段话,其实这是我喜欢纪录片的一个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我们都想更多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可是任何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走尽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受我们探索世界的局限我觉得我们不可能比如说你不可能去看高空,你不可能去看深海,你不可能看微观世界。但是纪录片它就可以带领你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纪录片,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鸟瞰中国》在2015年9月份,分别通过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还有腾讯视频播出。迄今为止已经收获了1.8亿的点击量,一共两个小时。它是至今为止在上点击率最高的电视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其实我觉得它就是满足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我们这个片子从开始筹备到拍摄完成前后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拍了一年半,拍了中国的四季,拍了中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为什么大家会喜欢看?肯定我相信即使你是一个旅行家,你也未必走过所有的这些地方。即使你去过这些地方,未必能从这些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有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未知的美丽。正如好多人说过的,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美的发现。有好多人看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像我一样,有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我重新认识到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感受到一种美丽,一种震撼,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听起来非常的正能量,其实也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个片子的原因。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但是纪录片它是可以带着你去看世界的,如果你想探索更多的大千世界,打开电视机或者打开,去看纪录片是最好一种方式。纪录片,沟通世界的一种方式纪录片人都渴望分享与世界沟通和交流。我所在的五洲传播中心,长期用纪录片与国外的媒体进行合作。我们发现纪录片确实是沟通世界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纪录片与世界的沟通首先要通过我们纪录片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006年的时候,我和探索频道要合拍一部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片《非凡奥运》。当时请的是英国的摄制组,英国摄制组第一天到达北京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调研,我记得很清楚是在798,当时那个团队的负责人叫利兹,他抓住我说嫒嫒坐下来我们俩儿聊一聊,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和Discovery都是这个节目的投资方,你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等我拍完片子你直接审片就行了,你为什么要跟着我去调研,跟着我去拍摄,然后参与到我们节目的创作中来呢?你是质疑我的制作能力,还是你质疑我们对这个钱的财务管理?当时我就笑了,我说都不是。因为你们在制作一部关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我生活在中国,我肯定比你们更了解中国。我本身也是一名电视制作人,当时我已经做了十年的电视纪录片,如果跟随我们一起共同的合作,我肯定可以带着你很好的去了解和认识中国。在你们对国外观众比较熟悉,我们这样的合作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现给世界观众,他就释然了。利兹至今已经成为我在国际纪录片合作中最好的一个朋友,像这样的合作其实我们开展了十多年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电视机构跟我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共同创作的关系。2016年年初,我们与英国公司BBC共同合拍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做《中国春节 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个节目一共三集,这是当时现场的照片 ,这么一个庞大的摄制组来到了中国,这部关于春节的片子它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贴春联,包饺子,发红包,放鞭炮,其实我们会想通过春节,这么一个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个盛况节日带出整个广袤的中国文化。我们五位主持人到了中国的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有一位主持人叫凯特,她是第一次来中国,拍摄结束之后她对我说,我说实话,来之前我根本不期待这次旅程,因为我之前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太多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来到中国肯定天天被人给盯着,反复的检查,没有想到在中国我受到了这么友好热情的招待。我在英国我住在小乡村里,就我们那小乡村里来一个陌生人,人们还会盯着他问半天。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开放,开朗,人们这么热情,其实这就是我喜欢做纪录片的原因,我觉得怎么能让一个国家的人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里有这些场景,这是父女团圆的那一刻,这是一个已经成年的女儿,十多年来第一次回中国过春节。老父亲在她的额头上轻轻的印下一个吻,对她说“检验一下,合格了,盖个章”。那一刻我相信无数人跟我一样泪崩了。有这样的场景,兄弟俩在那儿吃辣条,好多人说你们俩太懂中国了。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的时候有我们的摩托车,就是外来务工的人员骑着摩托车回自己家乡过年,沿途会设很多便民服务点,为他们提供滚烫的粥。那两位主持人跟着这个大嫂去煮粥这个大嫂说:“你们在这里帮我太好了,但是你们说的话有点多。”我觉得这个片子它就充满温暖,反映了我们当下中国的一种状态。人们都这么开朗,这么自信,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看过这部片子的有国外的留学生说,看到这个片子之后我想回家去过年了。国内有的人说看了这个片子我觉得我年白过了,明年一定好好感受一下。不少外国人看了片子说,明年我一定要去中国过春节。我觉得这就是纪录片沟通世界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哪儿呢?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一个片子,让一个国家的人爱上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布衣之下,精神富足我从事纪录片创作有20多年了,虽然我觉得我看起来可能不像那么老的。但是从事20多年了,我与来自全世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作人都合作过。说实话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因纪录片而发财的人,圈内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笑话,我还没有跟两位当事人核实过。就是央视的陈晓卿导演问海洋的导演雅克贝汉,他说为什么我们纪录片人这么穷啊,雅克贝汉说谁说的我就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常年在非洲大草原上拍野生动物,他们是千万富翁。听者大惊说为什么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雅克贝汉说很简单,他们在做纪录片之前先成为了千万富翁。纪录片真的不能让我们物质上变成富有的人,但是我们精神上都是富有的人。我认识的每一个纪录片人,他都很快乐。因为什么?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在纪录片里真的有一种力量,叫动人的力量。▼▼▼SELF讲坛往期精选摄影师蔡石:梦想,必须纯粹神秘网红博物君:从卖萌到高冷 400万粉丝养成记物理学家教你如何正确穿越!这不是科幻……蔡聪:我是盲人,也是父亲。&刘莹:把科学讲给你听&郑永春:人类走向深空&王龙玺:打开性的想象&阎石:一位肿瘤外科医生的心声&徐星:寻找四翼恐龙&Jingmai:纹身与化石,混血美女的古鸟梦?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登录SELF官网查看更多演讲视频。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尝试打破过去纯粹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形式,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力图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融合创新、科学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公益演讲品牌。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http://self.org.cn。※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联系。※扫描科普博览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商业大片时代,我为什么还坚持拍纪录片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录片拍摄与思考
  日 14:06  闲云野鹤
  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级汶川大地震不仅震撼了中国,也惊动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美国最大的电影频道HBO特拨经费,派出15次获得艾美奖的纪录片名导Jon Alpert及其助理Matt O’Neill前往四川,希望拍摄一部地震科教片,以警醒可能发生大地震的美国西岸民众,为美国人寻找最佳的抢救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摄制组还有两名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的华裔学者,广东籍的邝治中教授和四川籍的夏明教授。四人于震后第十日飞抵成都,在震区拍摄了十天,地震暴露出的中国社会矛盾改变了他们拍片的初衷,制作出了一部中国社会问题纪录片。在纽约,HBO执行总裁Sheila Nevin看完样片,决定追加投资精心制作,这位顶尖的纪录片制作人认定该片有望摘取09年奥斯卡纪录片奖。
  09年5月5日,HBO在时代广场总部为该片首映举办酒会,7日晚8时该片将在全美HBO频道播放,这部片的片名是《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总长度39分钟。
  震区拍摄十日
  摄制组于5月22日到达成都,四人带着卫星电话,下了飞机还在当地配了手机,租用了两辆吉普车。他们从报道中选取了两个重灾区,夏明和Jon Alpert去绵竹市的汉旺镇,邝治中和Matt O’Neill去都江堰市的向峨乡。
  第一天(23日):汉旺是绵竹的工业大镇,位于绵竹市正北偏西10公里处,人口有七八万之多。因为灾情严重,这里驻扎了很多军人。摄制组在汉旺拍摄到了片中第一个画面,一位小女孩走向倒塌的学校,向死在废墟里的同学鞠躬。
  第二天(24日):听说绵竹市富新镇家长要游行到60里开外的成都请愿,倒塌的富新二小死了很多学生,家长们在废墟上搭设灵堂,花圈一直摆到了街上。摄制组立即转向富新,在路上遇见了游行队伍,Jon Alpert扛起摄像机混入游行队伍中,在都江堰的另一摄制组也火速赶来,Matt O’Neill拍摄外围。
  他们跟着行进了20多公里,拍摄了这样的画面:绵竹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蒋国华下跪阻挡游行队伍,家长们和德阳市常务副市长张金明的对话,和德阳市副市长宋玉华的争吵,还拍摄到一位新华社女记者被当地官员驱赶。可能是摄制组的存在给游行家长们增加了安全感,家长们直叮嘱他们:请跟紧我们,请跟紧我们。游行家长引来的官员中,有德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陈正权,他招来外事警察,四人被告知不允许拍摄游行。
  第三天(25日):前一日巧遇家长游行,使他们决定聚焦于死难学生,这一天他们在德阳拍摄倒塌的学校。
  第四天(26日):他们去死难学生在农村的家中做家访,采访顺利无人干预。
  第五天(27日):听说汉旺中心小学家长们在堵路抗议,他们赶往拍摄,又遇上了德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陈正权,着令外事警察查验护照,发现他们持旅游签证,并无采访许可,这一天德阳市公安局发令,四人必须离开德阳地界,否则将遭逮捕。
  第六七八天(28、29、30日):四人离开德阳,去都江堰、什邡和成都,走访拍摄了十多所学校。
  第九天(31日):四人在成都听说德阳绵竹富新二小的家长们将在六一儿童节举行活动,为在天堂中的孩子们过节。这一活动非拍不可,这些画面将会为纪录片增色,但四人再去德阳,恐怕凶多吉少。于是他们做了第二手准备,雇请了一名当地摄影师,Jon Alpert给一台摄像机让他分开行动单独拍摄。
  第十天(6月1日):四人坐着吉普刚到富新二小门口,就被警察包围。他们无法下车,只能放弃拍摄驱车回到成都。当地摄像师没被警察盯上,但在离开现场时被警察跟踪,一直尾随至成都,在成都兜了很大的圈子才甩掉警察,把录像带交给摄制组。由于当地摄像师坐的是夏明在成都姐姐家的私家车,警察径直前往夏明姐姐家搜查。这天下午,四人前往成都一家超市购物,两位吉普车司机在停车场被警察扣留,警察从十多辆警车中冲下来把四人团团围住,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德阳警察和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的联合行动。警察坚持要把四人押往四川省公安厅,他们拒绝,双方在停车场僵持。他们打电话给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被告知要避免警察冲突,于是便去了省厅,做了讯问和笔录,一直折腾到午夜十二点,共耗去8个多小时。因为夏明在四川有人际关系,警察没有搜查和扣留他们放在宾馆的拍摄素材。四川省外办人员告诉他们:你们绝对违法,马上离开!国务院已下了新指令,六一以后,四川外办发的采访证全部作废,原来有证件的人都未必可以再采访,何况你们什么也没有,快走快走。
  第十一天(6月2日):四人在上午乘机离开成都。
  6月23日至7月31日,回到纽约的夏明教授把58个小时录像中的四川话全部翻译成英文。8月,开始剪辑,最初成片一百分钟,后精剪为一个小时,Sheila Nevin将目标调整为角逐奥斯卡奖后,追加投资重新编辑,将未来市场扩大到电影院,并按奥斯卡要求,片长减为39分钟。
  被掩盖的豆腐渣
  四川地震共造成七千多所学校倒塌,中国公布的师生死亡人数是7千多人,封从德在震后的5月20日根据中国公开报道所做的统计是16365人。(见封从德:汶川师生遇难人数估算报告)
  摄制组认为中国政府在学校建筑质量问题上掩盖真相。根据他们在灾区所见,学校建筑倒塌比其他建筑多,富新小学的教学楼倒塌,旁边楼房却没倒,连门口一栋百年建筑都没倒,农民自建房也没有整体垮塌,而教学楼却结结实实的垮塌了。都江堰的新建小学教学楼也是一垮到底,周边楼房都没有垮。向峨小学全部垮塌,而旁边的医院纹丝不动,红白中学也是如此。
  在学校拍摄的时候,基层地方官员向家长们保证:我们一定查,一两个月就拿出报告,给大家一个说法,把罪人送上法庭。他们还拍摄到建筑专家在查看钢筋和混凝土后,指出明显不合格。
  原本说一两个月可以出的报告,后来一直没有出笼,也没有官员因学校倒塌受到处罚。人们看到的是政府用钱来解决问题,每个死去的孩子赔六万,再给家长存入三万元的社保。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学校建筑质量问题牵涉很多官员的渎职和腐败,深挖下去,恐怕会挖垮官场这张网,四川地震会引起巨大的官场地震。“共产党通过政治上的分赃制度,通过机会、荣耀、物质和官职,来摆平下面的官员。官员又是通过同样的分赃,摆平党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党的骨干分子又如法炮制在群众中寻找自己的骨干,如此这般一层层地建立起党的根基和体系。”夏明认为这才是捂盖子的根本原因。
  “学校出问题,绵竹和德阳的党委书记们和市长们恐怕脱不了干系,深查下去会触动党的基层官员和骨干分子的网络体系,所以党宁愿花钱解决问题,也不容许基层网络被触动。”夏明说:“我认为捂盖子的决定是由中央作出的。”
  中国在地震中心
  十天在震区的拍摄,产生了一部准备角逐奥斯卡的《劫后天府泪纵横》,也为夏明的政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题目,他的新著《中国在地震中心》已经列入了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按照中国的历史逻辑,天灾必有饥荒,历来是灾荒相连,饥荒后出现流民,流民带来混乱直至起义。夏明在四川震区发现,共产党再次推翻了这一历史逻辑。1960年代的三年大饥荒,没有天灾却有饥荒,但却没有流民,更没有混乱,因为共产党强大的控制使得老百姓饿死都无法反抗。
  这次川震出现了另一个逻辑,有天灾,但没有饥荒,百姓得了高补偿还是要抗议闹事。夏明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底层人民的根本需求,已经从过去对食品安全的追求,转向追求人身安全保障。这就是为什么,政府给他们发放了救济粮、抚恤金,他们还是要讨说法、讨公正。夏明引述了纪录片中一位丧子母亲的话:钱,我不要!我们要记住这是一个血的教训,未来不能让它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夏明认为此话出自中国农民之口,说明中国百姓对人生的价值、尊严和安全的追求,超出了过去生活在饥饿和死亡边沿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人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价值和尊严的提升。“这是中国最大的进步,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体制一个很根本的挑战,共产党认为你们吃饱了,为何还要放下筷子骂娘,因为共产党还在用食品安全的底线来要求中国人。”夏明分析说。
  夏明在震区的第二个发现是:中国百姓的抗议没有激化成暴力冲突。他们拍摄了百姓对官员严厉的质问,甚至骂官员狼心狗肺,但冲突始终停留在言语层面,没有激化成暴力,他们甚至看出警察的心慌胆怯。夏明认为这是中国的进步,因为中国官员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尽管不断遭受警察阻拦甚至扣留,他们发现警察的自我克制。
  夏明在《中国在地震中心》要阐明的另一观点是,中国政府在处理基层危机上的失败。在拍摄中他们发现,德阳富新二小家长们示威的成功激励了远在都江堰的新建小学的家长们,于是他们去堵路。夏明认为中国政府的危机处理方式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矛盾,结果是这边压下去,那边又起来了。
  豆腐渣学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始终没给老百姓说法,夏明打电话回四川回访家长,年老一些的人会说:这就是天命,我们认了,不再想这些事情了。
  但火焰并无止熄,问题会接踵而至,别的地方矛盾爆发,这里的百姓也会趁机宣泄自己的委屈愤恨。夏明认为这就是为何在中国,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一个女孩淹死,带出了计划生育被罚款者、被城管驱赶者、受过欺负者等等一系列人,人们把老账新账一起算。夏明认为这种扬汤止沸的危机处理模式,根本没有解决每一个细小的危机,这与中国政府要追求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因为每个细节都埋伏着定时炸弹,一旦风吹草动,就酿成大危机。
  中国政府处理基层危机的失败还表现在《劫后天府泪纵横》中几个有趣的镜头:下跪的绵竹市委书记说“走,我也跟你们一起去,我也有很多冤屈。”一个镇长说“去,你们去跟上面说,让他们知道情况,也好帮助下面解决问题。”
  层层有冤屈,下情不上达,基层官员怕自己管不住下面,会被上级问罪。一旦基层问题控制不住,小官员们就有意把事情弄大,让上级知道此事重大棘手。夏明认为中国的底层官员有两个极端的选择,为了捂住问题,他们不择手段甚至下跪,一旦捂不住,他们就把事情夸大,让上级觉得不得了了革命了。小事变大事,基层官员一来可以推脱责任,二可引起上级注意。因为上级财政比基层充裕,可以用紧急财政拨款用钱来解决问题,于是地方官员得以解脱。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商城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银行/保险推荐
黄金/外汇推荐
理财/汽车推荐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和四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