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信息竟遭泄露,怎么回事

上亿条个人信息遭泄漏!员工违法 企业是否要担责?
  个人信息非法泄露已成社会公害。近日,西安警方就侦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获的非法售卖个人信息有上亿条次,数量令人震惊。
  这些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陕西省内上千个住宅小区业主个人资料、还有西安市高档轿车车主资料、以及西安市企业法人信息。那么,这些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买卖个人信息?
  房产中介业主信息来路不正
  2016年11月,西安警方对一起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在一家房产中介的办公电脑里发现了上千条业主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业主所住小区的门牌号、房屋面积,业主的姓名、电话,甚至还有业主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等。
  这些涉及到业主隐私的信息资料明显超出了房产中介的经营范围,办案民警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证实了之前的判断:电脑里这些详细的个人信息的确来路不正。
  这些个人信息的贩卖者是谁?
  警方展开了持续的调查,一个月后,一个名叫向某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他被认为是这起案件的关键人物,办案人员在向某的电脑里发现了共计40个G的涉案电子数据。
  向某掌握的个人信息数量之多让警方感到吃惊,据初步统计,向某的这个信息库里还包括西安一些高档商场的会员卡信息、以及高档轿车车主的资料、和企业法人的信息。向某把这些信息四处贩卖,最初引起警方怀疑的那家房产中介只是向某众多买家中的一个。
  经过西安警方数月的调查,截至目前包括向某在内,有15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批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调查:信息泄露源头来自房产销售
  本案的所有在押人员中,犯罪嫌疑人向某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数量是最多的,达上亿条信息,其中大部分是小区业主的资料,向某是如何获得这些资料的?
  警方调查发现,信息泄露的源头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就是在客户买完房之后,在房地产开发公司登记的购房信息,从这里边被泄露出去的。一旦信息被泄露出去后,就会在整个市场扩散开来。
  26岁的向某曾在西安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房产销售,手里积累了不少购房人的信息资料,受别人的影响,向某看出了这些信息的所谓“价值”。辞职之后,他组建了上百个微信群,专门搜集整理各个行业的客户信息。
  15名在押人员当中,犯罪嫌疑人陈某被认为是向某的上线。陈某被抓获前,是西安市一家颇负盛名的地产开发商的销售人员,他和向某是通过微信取得联系后,在利益驱使下,陈某把1200名购房人的信息资料,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向某。
  犯罪嫌疑房产销售陈某:“这些信息都是在公司的电脑里,外面的人是接触不到的,只有公司的员工才能接触到,就是因为公司工作的便利,趁人不注意偷了信息。”
  买卖信息的黑市:一手信息标价最高
  在向某的微信群中,有不少像陈某这样的房产销售人员,向某从他们那里买来购房人的信息后,再转手卖出。他的下线多是装修公司、家居卖场、房产中介以及抵押贷款这些行业的销售人员,所有的交易过程都是通过微信完成。
  微信群里的这些人互不认识,按照所谓的“行规”,在交易前,卖家要先发一部分信息过来,买家经过核实后,双方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个买卖信息的黑市,一手信息标价是最高的,每转手一次,价格就贬值一次。交易的流程通常是购房人的信息先卖给装修公司,然后再转卖给家居卖场,然后再卖给房产中介或是抵押贷款公司。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个人信息买卖的流转速度非常快,往往是两三天之内,信息就经过四、五次转手,到这个时候已经卖不上什么价,变成了微信圈里公开使用的信息。
  员工泄露个人信息单位应担责
  很多业主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你买完房,贷款公司的电话、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没完没了地全打过来了。这种信息泄露处处都有,绝不仅仅发生在西安。因此,侦破此案的经侦人员担忧,一旦信息泄露成为常态,就会产生次生灾害,比如:电信诈骗。
  很多遭遇信息泄露的人会觉得维权很难,因为将自己信息出售的大都是一些单位的员工。其实,《刑法修正案九》已经明确单位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上负有监管责任。比如说:业主买房时,已经和开发商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合同的附随义务,就是开发商应当保护好业主的信息。如果保护不善,开发商就要担责。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融合与创新,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网络安全研究国际学术论坛7月10-11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网络安全学术研究夏令营,...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洛阳市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 业主隐私被明码标价叫卖
  买房、买车、生孩子、网购、网聊、网签……本来是挺开心的事情,却麻烦不断,使得不少市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近日来,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垃圾短信、广告推销等骚扰。市民们不禁疑惑,何时何地又是谁泄露了我的隐私?我的隐私信息又是如何被泄露的?  昨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走访和调查。  【反映】个人信息频遭“晒”  今年11月,市民林芳反映,在参加时,并未报任何补习辅导班,但是在成绩刚公布后,很多考生还不知自己是否有面试资格时,却接到各类面试辅导班的电话。  有这种疑惑的不仅是林芳一人,今年3月,洛阳市民王芸芝在洛阳某房产登记处登记购房信息,可是不到一周就接到了至少另外三家房产公司的电话。“我只是在这一家登记过,为什么其他的几家也会知道我的电话呢?而且这个时间点太巧合了,难道我的信息被谁泄露了?”王芸芝说。市民许靖也说,在提车前,还收到各类保险公司的产品推荐……推荐阅读:  “虽然这些服务与各种建议很贴心,但是我们很好奇,这些个人买车买房的信息究竟是怎么被这些公司或者单位知道的,是不是我们的隐私被人泄露出去了?”许靖说“仅是知道买车买房不稀奇,可是对方连我的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都知道”究竟是谁出卖的?银行、卖车的公司还是登记处……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微博上签到,晒行程,晒照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现在想想如果真有人别有用心,我们这样‘晒’,确实存在非常高的潜在危险。”市民王晨旭说,他已经删除了一切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  不管信息泄露是有意还是无意,市民都面临很多风险。不少公安的官方微博中提醒,网络Q Q盗号诈骗案件在各地高发,广大网民在Q Q聊天时不要轻信各类求助,对Q Q好友以网上购物、急事缺钱、落难等为由寻求转账汇款帮助的,在汇款前一定要电话联系等多渠道进行确认,切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止造成财产损失。  “如今社交网络风靡,许多网站在要求实名制的前提下,还提供用户能关联其邮件账户,说可以更准确地为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好友。还有一些网站为方便用户注册,可通过关联微博账户、Q Q账户等方式做到一键登录。”市民王晨旭认为,尽管上网的确方便了,可以不用再输入繁琐的密码和用户名,但是“我们给这些网站授权的同时,会不会造成我们的一些其他信息泄露,会不会将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以及交际圈就暴露给网站或者是公众?”  【揭秘】 隐私明码标价叫卖  这些个人信息隐私究竟被谁传了出去?这在每个人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市民陶建丽认为,手机肯定是信息泄露的一个渠道。“与谁通话、发短信,短信的内容,你所在的地理位置,你的人际网络,等等,可以说全都在手机上。”在陶建丽看来,一旦丢失了手机,这些信息可以说是全部被曝光。而且最近,陶建丽的手机上总能接到类似“你想了解谁的信息,就与我们联系”这类宣传广告,“很多信息都被明码标价了”。但是这些信息真的可以被搜寻到吗?带着这样的疑问,陶建丽在,输入“号码查询”,发现出现1.25元至2000元不等的查询费用。  有卖家表示:“全国查询一个价,查名字20元 ,查身份证1000元。”只要输入要查询的电话号码,然后付款,就能得到“手机号查出对应的身份证号、地址、照片”。而至于如何操作获得这些人信息,卖家却不再深说。  除了淘宝网外,昨日,记者在网络上还找到有兜售客户信息的公司,并宣称可以提供包括洛阳在内的全国很多地区的车主、业主、高消费群体、手机消费、企业主的电话号码。  而记者注意到,这些提供电话号码的公司却非洛阳本地的公司。福建泉州的一家短信发布公司的洪经理称,他们所提供的号码都是从当地政府机构或者通信运营商处得到的。例如他们这里提供的“高消费群体”,就是从通信公司的后台按照手机用户每月消费话费金额,每100元一档,500元以上单独列出的方式划分。 “这个绝对精准,通信公司来的!”  为了让记者信服,洪经理称,愿意先提供100名洛阳“车主”的电话号码让记者验证真实性。随后,这位洪经理发来一份100位洛阳“车主”的电话号码。  记者随机拨通所提供的号码,虽然确为洛阳地区人士,但这些人表示自己并没有车。其中一名车主王先生说,他在买车后不久,随之而来就是不断接到推销车险的电话。但是他对此也有了经验,每次接到这类电话就直接设置为骚扰电话,并将之屏蔽。  随后,记者再次向兜售电话号码的洪经理进行求证。而这名洪经理则给出了“收购的数据比较便宜”进行作答。  洪经理称,电话号码几率性较强,所提供的数据一般都不会非常精准,仅有接近的概念而已。在公司收购数据时,准确度越高,价格也越贵。他们公司按照每5万条约3000元的价格批量购买,这样的数据已经算是比较便宜。如果想要购买准确度较高的数据信息,可以考虑当地的广告公司、装修公司之类的工作人员手里的信息。他解释,由于这类公司的工作人员信息,普遍都是从当地人内部渠道购买,比较精准,建议记者找这些人再试试。  他还透露,他们所购买的洛阳车主电话号码,就有39万之多。  【探寻】打通关系就给你隐私  “我们有时候去小区等地方还要登记身份证,办理会员卡还得登记手机……这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把自己的隐私公布出来,一旦有人拨打我们电话,我们很难不把这些联系起来。”陶建丽认为,这些地方都有可能会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信息都真的像那位洪经理说的,可以明码标价地进行兜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昨日,记者就此走访了洛阳数家银行、快递、医院等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不过都以客户的私人信息不能泄露为由,拒绝透露。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称,客户信息公司管理得很严格,严禁外泄。  个人无法购买到这些电话号码,那么福建泉州的短信发布公司又是如何获得呢?  洛阳一家大型家装公司的工作人员李蓉(化名)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公司通过自己的搜集,加上和前来公司考察的新业主交谈,可以轻松掌握洛阳全城在售房屋情况。了解到有楼盘正在销售,公司会派人到该楼盘的售房处与工作人员“协调”,讨论购买购房业主的信息。  如果售房处难以攻破,公司还会在稍后找到小区物业,同物业负责人商量。  “物业也知道这是业主私人信息不能泄露,所以一般要先请物业经理吃饭打通关系。”李蓉说,打通了关系后还要商谈价格。业主的信息一般整楼打包出售,还要根据小区的档次,小高层一栋楼一两千元左右,高层住宅,业主多的话,一栋楼最高可以卖到5000元,有时候,公司为了买下整个小区全部业主的信息,需要两三万元。  公司取得业主信息后,就会逐个向业主进行电话推销,介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李蓉说,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外来企业,几年前刚来洛阳时,“人生地不熟”。这种方式开始之初,销售效果也不错,并且通过这种定向推销,公司很快在洛阳建立了影响力。  后来别的装修公司得知他们的“秘密武器”后,也争相效仿。现在,售房处和物业贩卖业主信息时,只有一个月的“保护期”。一个月过后,业主信息将会被卖给另一家装修公司,“不过有的售房处和物业不太守信,一个月内可能就把业主的信息卖了多次。”李蓉说,由于众多装修公司的加入,这种现象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还没拿到房门钥匙,就有装修公司打来电话拉业务;刚把新车的订金交了,保险公司推销保险的电话就不间断……个人信息泄露,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像鱼缸里被窥视的鱼。  这些骚扰电话的背后,是庞大的利益链。除了商家或中介的恶意泄露,自身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也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个人信息泄露如何防止,不能只寄希望于从技术上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信息泄露。  ●“泄密”渠道无处不在  “王女士,我们这里有一套符合您要求的房子,您看什么时间过来看看?”市民王芸芝今年3月在洛阳某房产登记处登记了购房信息之后,就被其他房产中介“盯”上了。这也让她意识到,她的信息被中介公司泄露了。  王芸芝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她只是数以亿计的“被泄密”大军中的一员。  “买卖二手房、二手货变现、农副产品推介、求职招聘……手机登录互助热线可将您的需求告诉我们……”“学员您好,专业改分,可增加30分,没过的抓紧联系……”类似的推销关心、广告、骚扰电话每天都会往手机里“钻”。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原因首先在于能泄密的渠道无处不在。电信机构、需要注册的网站、银行、保险公司、各类中介、教育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和医院……所有可能留下个人信息的渠道,哪怕是在餐厅、美容院填写的一张会员卡,最终都可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  “现在你可以不注册淘宝、微博等各种网站,但能不办银行卡、手机业务,不买房买车吗?”采访中,市民王晨旭说,现在他已经对“填写精确信息,能获得更好的服务”等网上类似的优惠多少有些“免疫力”,但在涉及衣食住行的领域,填写身份证、邮箱、手机号、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几乎是必选项目,无可回避。  很多机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机构都有能力保护这个庞大的“隐私库”。  ●信息买卖已成行业潜规则  信息就是资源,相比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被动泄露,“主动泄密”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动泄密的最原始方式是“信息共享”。在中介、银行、保险等机构间,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已不是秘密。  由于利益驱使,花钱买信息也愈演愈烈。3000元可以买到5万条车主电话号码,一栋楼的业主信息可卖到5000元,300万个个人邮箱账号只卖30元钱……一些专业“买卖”个人信息的机构抓住了其中的“商机”。  “拿到住户的信息,就能清楚地知道住户住在哪门哪户,就可以打电话推销装修。”在洛阳一家大型装修公司工作的李蓉说,相比较买信息的成本,谈成一笔生意的利润更高,所以花这些钱也就“无所谓”了,这已成为装修行业的“潜规则”。  有时,他们也会被业主追问是如何知道他们的个人信息的,也有业主迁怒于售楼中心。但多数业主只是抱怨几句了事,并没有追究责任,这也使得买卖信息越来越“猖獗”。  ●相关标准难有效“保护”  “目前,个人信息被泄露已呈现出泄密渠道多、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形成黑色产业链的特点。”河南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周毅称,现在人们几乎没有隐私可言,网络泄密很多都让人难以察觉。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我国已制定出相关标准。今年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称,我国第一个“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制定完成,明确在个人信息处理的收集、加工、转移、删除四个环节中,信息主体、管理者、获得者和独立测评机构的角色与职责。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罗文曾在“2012年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上表示,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启动了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法案,虽然我国也有相关政策,但效果并不乐观。  “但是针对网络上个人信息泄露的追踪和处罚,还有很大难度。”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称,网络、电信运营商的管理,有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但是到市级就没有相关的监管机构了。市级工信局只是行业的管理,专门针对网络信息泄露的,则由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他们有相关的技术力量。  对于因泄密导致手机经常收到垃圾短信的情况,各个电信公司都有举报平台,中国移动洛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集团公司设有不良信息处理中心,用户可将举报号码发至举报,会有工作人员做拦截处理。同样,联通客户可发送“LJDXJB#被举报号码#举报内容”至10010举报所收到的垃圾短信。  这种举报方法仅能为用户解决被骚扰问题,根本无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周毅说,个人在从事网络活动时不要随意打开链接,尽量使用一些安全软件进行操作,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很关键。  ●多数人选择沉默  “对个人信息泄露,很少有起诉的案例。”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张永奇律师说,因为诉讼成本太高,维权手段不完善,他还没有受理过信息泄露维权的诉讼。  记者调查中发现,约八成受访者在个人信息遭泄露之后,选择忍耐,或者置之不理。但大部分人表示如果有财产损失或其他侵犯,会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但是一般人很难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在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被谁泄露的,所以想起诉他们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成本非常高。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初稿已出台多年,但至今没有面世。虽然2009年《刑法》将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入罪,《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个人隐私的条款,但这些规定在现实中普遍缺乏可操作性。  诉讼成本高、维权困难,所以张永奇建议,在平时的消费或者上网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能不留下个人信息的就不要留,或者少留。同时,掌握个人信息的商家、娱乐场所或行政机关也要提高保密意识。如果真有需要维权的事件,他们会视情况提供公益诉讼,减免诉讼费用。
更多相关信息 请点击搜狐焦点网洛阳站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20000元/㎡
平均价格 : 9800元/㎡
位置 : 开元大道与学府街交汇处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566
平均价格 : 9000元/㎡
位置 : 洛阳市王城大道与中州路交叉口以北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461
平均价格 : 7900元/㎡
位置 : 涧西区九都西路与天津路交汇处西100米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618
最低价格 : 20000元/㎡
位置 : 王城大道与牡丹大道交汇处西南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479
20000元/㎡
平均价格 : 18000元/㎡
位置 : 关林路与厚载门街交汇处南100米路西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457
18000元/㎡
平均价格 : 5900元/㎡
位置 : 道北三路与建华路交会处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643
平均价格 : 9000元/㎡
位置 : 香山路以南金城寨街以东永泰街以西伊洛路以北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603
平均价格 : 11500元/㎡
位置 : 翠云路与兴洛东街交叉口向南100米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473
11500元/㎡
平均价格 : 4800元/㎡
位置 : 秦岭路中段(烧伤医院北侧)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364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140737号若个人信息遭泄露该如何维权?(速答)_百度知道
若个人信息遭泄露该如何维权?(速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但现实生活中,如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因为没这方面的专门立法,所以很难打官司,也很难获得赔偿,最多赔礼道歉了事,怀疑是XX公司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差所为。请问,要立法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使用网络,用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有可能被非法搜索或链接;二是掌握一些个人信息的单位或公司,从来没有充当过谁的第三者,也没和哪个异性暧昧过,如果他们不注意保护: 我的个人讯息被泄露,找谁去呀,个人讯息被泄露、职业、职务。扪心自问我行得正坐得正、日期、车主住址,并对非法提供者和获取者追究刑事责任、卡,他们掌握着很多人的个人信息,如果相关的法律条文出台?”
以上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打电话时激动慷慨的一串爆竹式的话语,是呵,专门从事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的网站越来越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
“我的手机号用了十几年,最近几年不断受到疑是找第三者的搔扰电话,连我的配偶、工作单位,只是2月28日,我一位朋友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中型企业做管理工作,该企业法人资料、企业名称,且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收费体系,不能随便泄露个人信息,如果这些单位或个人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给有关销售信息的企业以牟利,从而可以加大打击力度,让公众有一个和谐,如房地产商,人们有权追究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其次,信息泄露已是无争的现实,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找谁去呀?
去年、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或销售商等,都负有法定的保密义务、注册信息、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全部信息都让一家自称“爱心援助你我他”的服务公司掌握,多次电话给我的这位朋友要“帮助” 购买企业正急需的某项设备。不知这些信息和急需的资料。对于掌握有个人信息资料的单位或公司要加强管理,使其真正负起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而单位或公司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情节严重的,请联系。
因此,笔者认为保护个人信息需要多方协作、办公和家庭电话等都一清二楚,很多都要求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在这些单位或公司工作的人流动性较强。”并留下电话号码,我打过其中的几个电话都无法接通。不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而我家去年刚买了一台天语汽车,车主资料中的车牌号、车主姓名、交通、教育,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相关条款、车型、机码,可模拟拨打电话。
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没有专门立法。还多次“报喜”称“你的车牌号中奖了我的个人讯息被泄露,找谁去呀、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个人信息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公民要有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意识、手机丢了, 请马上把钱汇到某某同学工行,不知是谁栽脏或者盗用我的号码,而这些人从不敢露脸,总是用公话或一些不需身份证登记的手机号打的搔扰电话。我的信息泄露。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是信息时代和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电话等都让人知道了。新近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里对于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从法律角度定了性、 建行卡上;又是你中了手机号码二等奖;还称我为爸爸什么的,给他这个儿子汇钱XXX……帐号;最危险的是:销售间谍手机,规范内部员工的行为:可窃听可录制对方通话,可查看对方收发的短信。
首先,负有法定保密义务的商家要履行法定的保密义务。如因正常业务关系接触到个人信息资料的汽车销售商、银行,只要某个环节出错就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再加上掌握这些个人信息的单位或公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规范,甚至有人公开叫卖个人信息,所以应该能很好地遏制上述非法行为。
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一是网络,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车商、银行,可定位,泄露和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垃圾信息发送者和泄露个人信息者就可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我们对此却束手无策,信息被泄露者维权很难。因此。公民在从事社会活动时,要谨慎登记个人信息,特别不要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第三、法人姓名、经营范围,这个公司是怎么获取到的、电信运营商等。当办理这些单位或公司的业务时、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我的个人讯息被泄露了,每天有乱七八糟的短消息。什么你在某某地方消费多少在你的账户里扣;什么我把钱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京六年1.6亿多条个人信息遭泄露:谁干的?
从山东准大学生被骗猝死,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巨款1760万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公民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呢?本文分析了北京各法院的相关判例67个,数据显示,北京近6年,有1.6亿多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掌握这些信息资源的快递、网购、物业、教育等机构甚至还有公安机关个别人是信息泄露的源头,而保健品、保险、理财、房地产中介等行业以及职业倒卖人员是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律师认为,目前刑法关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规定不完善,司法解释缺位,在定罪方面的起点过于模糊,量刑方面相对过轻。数据6年1.6亿条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一串数字,是2010年至2016年,北京地区被法院确认的被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不考虑重复因素,平均每年,就有2600多万条信息被泄露、买卖,这一数字比北京常住人口还要多。2013年至2016年,北京各法院共审理了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67件(案发时间为2010年至2016年)。其中主要涉及两个罪名,一是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二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67起案件中,平均最便宜的一条信息售价不到半分钱,最贵的一条信息卖到了5.7元。67起案件中,涉及泄露信息量最少的案件为500条,最多的一起案件达到了惊人的1.3亿多条,这是北京法院公开判例中最多的一起。2013年3月至8月间,被告人李某不仅通过网络从他人手中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以牟利。在查获的其移动硬盘内,存有公民个人信息条。从哪来谁泄露了公民个人信息?生活中,公民个人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被各类机构所采集,其中像公安机关、快递公司、购物网站等,人们更愿意去相信他们有着较为可靠的防泄露措施。然而,一旦制度不严,“内鬼”出现,这些机构会首当其冲成为信息泄露者。当然,还有一种机构,虽然不掌握信息资源,但利用“流氓软件”,也可以获取并泄露大量信息。案例1:派出所保安队队长盗卖信息4000条2015年12月,朝阳法院审理了一起派出所“内鬼”盗取信息并出售他人的案件。据了解,被告人高某利用其担任北京市公安局某派出所保安队队长的职务便利,多次私自使用该所副所长和民警的公安数字证书,登录“公安部人口管理系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系统”等公安机关应用系统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4000余条,并出售给他人,获利人民币2.3万余元。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高某在公安机关履职过程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他人,其行为已构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最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4000元,并没收其违法所得。案例2:快递公司信息部员工倒卖信息获利近30万元这一案例,是所有67起案件中,被告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最多的一起。被告人李某是某快递公司信息部的员工,有权查询公司客户信息数据库。利用这一权限,自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他频繁进入公司客户信息数据库拷贝信息,后通过邮箱、QQ等方式将13.2万余条信息出售给窦某,获利28.8万元。据李某自己供述,窦某购买客户信息是进行商品推销,他会根据信息质量每月给自己汇款。最终,李某因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10个月,罚金1000元,赃款被没收。案例3:软件公司开发恶意程序专盗手机信息被告人陈某是北京麦芽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是股东,李某是技术人员,该公司主要运营麦芽地苹果手机论坛。2014年4月,三人商议并开发出一款能够在苹果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推广应用软件的程序。之后,他们将该恶意程序包装成正常的手机应用软件,上传至网盘和上述论坛,供用户。如果是越狱苹果手机,还能获取手机中的通讯录、MAC序列号、APPLE ID等信息。根据安装推广应用软件的数量,被告三人共获利1.9万元。石景山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到哪去谁购买了公民个人信息?在公民个人信息买卖市场,保健品、保险、理财、房地产中介等行业,还有以倒卖信息为生的个人是主要的买家。数量不是决定最终价格的因素,买卖双方会根据信息的内容来讨价还价,比如学生和老年人的信息就格外受欢迎。在这一市场中,信息是一种可以被重复利用、多次转卖或是相互交换的商品,甚至可以用来入股企业。案例1:掌握百万条信息 入股保健品公司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有多大呢?2013年4月,李某伙同杜某等四人创立了北京益寿延堂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业务是电话推销假冒心血管保健品。后李某等人获悉,倪某手中有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资料,于是将公司10%的股份分给倪某,并让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等人之所以如此看重倪某,是因他们销售的假冒保健品有巨大利润,而这必需老年人的信息。通过倪某的资源,大量老人上当,花了几万元,买来没有任何疗效的保健品。后公安机关在倪某的暂住地起获公民信息表74捆及电脑主机一台。经鉴定,倪某电脑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达125万余条。经审理,丰台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倪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案例2:教育机构员工买卖学生信息200万条被反复买卖2011年至2013年间,被告人杨某曾在三家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供职。据其供述,他利用在培训学校、教育公司工作的便利,私自拷贝复制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涉及海淀、朝阳、昌平等区。检方指控,2011年至2013年间,杨某将这些信息卖给了徐某,徐某又将这些信息卖给了牛某等不同的四个人。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6人均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杨某、徐某等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半年,及缓刑2年至1年不等,各处1.5万元至5000元不等的罚款。案例3:中介员工买通小区物业4000条业主信息泄露被告人欧阳某是一名房地产中介。2014年春节,她打算在北京某小区新开一间门店。为了解该小区业主的情况,她于2014年1月至3月间,与该小区物业公司的员工徐某多次接触,商谈购买小区业主的信息。后徐某伙同物业公司的李某等三人,非法进入物业公司的电脑,窃取业主信息4000余条,并以人民币4000元的价格出售给被告人欧阳某。朝阳法院经审理,以欧阳某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元。律师说法应加大处罚力度本文所统计的67起案件中,刑罚最重的是2年9个月,即上述过亿条信息的案件。刑罚最轻的仅处罚金,缓刑的比例达70%以上。相较于公民信息泄露背后巨大的利益及被电信诈骗的危险,这样的刑罚是否过轻?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律师程晓文认为,目前刑法关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规定不完善,司法解释缺位,在定罪方面的起点过于模糊,量刑方面相对过轻。程晓文说,刑法虽然规定了关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与量刑的内容,但其中何为“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情节严重”等都没有明确。“这类犯罪所花费的成本较低而获得的利益却较大,很多人会铤而走险去犯罪。因此,对该类犯罪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另外,程晓文提到,鉴于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或机构,掌握大量准确的公民个人信息,因此需肩负更大的保护责任,对他们的要求和惩罚也应相对严格。斩断个人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链条,严厉打击上述实施行为者,才能更好地控制后续犯罪行为的发生。推荐:生活无聊好没劲?每天太累被掏空?老司机带你满血复活,潮酷新玩法爽到不能停,麻利儿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泄露员工个人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