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索尼e卡口镜头SONY家的镜头少

为什么很少听到A7搭配50mm的镜头_百度知道
为什么很少听到A7搭配50mm的镜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原因有两个,一是索尼50不是很骚,二是玩a7的大多是来装13的
电池技术及摄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没有想象的那么美:Sony 索尼 QX1L镜头相机评测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没有想象的那么美:Sony 索尼 QX1L镜头相机评测
自己使用索尼的微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次申请QX1镜头相机的红测也非偶然,在QX1之前就对大法家的黑科技镜头相机十分好奇&。于是这次红测不假思索就拼上了1800金币,也就成功得到了第一次红测的机会(在这之前我以为红测通过的话金币会扣掉&)。这次索尼的QX1刚推出似乎也引起了不少爱好者的关注。那么大法家新的黑科技到底值不值得购(duo)买(shou)?事不宜迟,马上开始!- - - - - - - - - PART I 开箱与外观 - - - - - - - - - - -包装是和机子一样的圆柱形设计。证明非常简洁,除了商标和型号之外,索尼家的α标志相当显眼。在底下还特别标明了“镜头相机”强调与一般相机的区别&翻过来,是一些简单的参数介绍,APS-C规格的2010万像素Exmor感光元件,Bionz X图像处理器,1080P全高清摄像,内置闪光灯等。都和其他QX系列相机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理论上可以获得和主流微单相似的性能,具体表现如何,我们下面会谈到&。打开包装&无限期待中QX1本体粗线&,右边的对照是ILCE-5000(索尼现今最小的微单),也就是和QX1使用同样感光元件,性能参数几乎完全相同的微单(经过仔细的辨别两个机子的快门声音略有不同,QX1的声音更轻),也是本人的主力机。ILCE-5000的机身重量约210g,QX1约为158g。仅有约50g的差别。但是ILCE-5000多了可翻转屏幕,体积并没有比QX1大上多少。可以说,QX1在便携性上并没有优势。后方有一个开关手感较为一般。上面有一个指示灯,正常启动是为绿色灯光,出现错误则为红色,橙色则是充电中。由于不是拨杆开关,长时间不操作会自动切断电源。旁边有一个闪光灯开关。按下闪光灯会弹起,和所有E卡口微单一样,这个闪光灯也可以跳闪。这也是QX系列中唯一具有闪光灯的型号&。从前面看,闪光灯两旁有两个,从而实现立体声效果。旁边还有NFC标志,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可以使用“一触”功能,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因为连接太慢错过了美妙的时刻了&左面,在大法标志上方的是实体快门按钮,这个快门手感并不是太好,偶尔容易误触。一般只有在不连接手机盲拍的时候才会用到。下方是Micro USB接口,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接口可以用于充电,连接快门线,连接Remote Camera Control控制软件,传输照片等。左边,一个小小的液晶屏,可以显示WiFi,相机状态等一些简单的信息。下方是手机夹的锁。后方,推动开关,往下拉,就可以打开后盖。打开后盖,就可以看到电池槽,旁边有储存卡卡槽。虽然Micro SD已经大为流行。但是索尼还是不愿抛弃自家的亲儿子M2。QX1同时支持这两种储存卡,于是乎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卡槽没有很好的防呆设计,因此Micro SD卡可以任意方向插进去&,但只有芯片朝外插进去才能正确识别。而且对一些卡的兼容性也不算太好。图中的是16G的三星橙卡,在QX1上比较稳定。拆下自带的16-50镜头,可以看到感光元件。E卡口镜头虽然并不算给力,但仍有一定的可玩性。不过由于相机功能限制,QX1无法转接手动镜头,可玩性大打折扣。具体表现如何,下文见分晓&机身看完,我们看看配件。这表面看上去是一条普通的数据线,不过根据索尼的说法,此数据线拥有了某种α(黑科技)的力量&。升级固件时必须使用这个数据线,否则容易失败。和索尼其他微单相同的NP-FW50电池,通用性强,副厂好买。7.2V,1020mAh,标称440张的续航。传说中的手机夹,可以装在QX1的尾部并夹住手机。夹子内部有柔软的橡胶保护手机不被划伤。实测如iPhone 3Gs/4等3.5寸小手机,大至MX4,红米Note等大屏手机都可以稳妥夹住。不过对于5.5寸的红米Note已经是擦边球,估计超过5.5寸的手机要夹住就非常困难或者说不可能了(斜眼望向索尼自家6.4寸巨屏手机&)。考虑到镜头的大小和使用的环境,这次评测主要采用自带的1650电动变焦镜头和适马30mm EX DN定焦镜头。- - - - - - - - - PART II 软件体验&- - - - - - - - - - -在讲相机之前,还是先来讲讲配套的软件PlayMemories Mobile,这个软件就是与索尼相机WiFi功能配套的。相信用过索尼微单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不过对于这款软件与QX1配套的时候,与微单或者黑卡都有所不同。界面类似于索尼相机的界面,只不过改成了触屏,从图中可以看到,QX1只有智能/增强自动、P/A/S共5种模式,缺少了M手动曝光模式。不过有经验的用户也可以在A模式下通过调节ISO、曝光补偿和光圈值实现实现大部分M档的功能。也许索尼觉得手动模式对于一个“娱乐”性质较强的相机不太实用?这个后面会有分析。PlayMemories Mobile支持自动选择对焦点或着触屏对焦,点击小箭头可以调节不同参数。通过软件可以直接读取相机中的照片或者视频。不知是软件BUG还是设计所然,在软件中回看视频都是无声的。PlayMemories Mobile对于微单或者黑卡都不提供录像功能,只有QX系列提供了视频录制功能。只是...如图所见,录像功是异常羸弱,只有全自动模式,任何参数都无法调节,甚至连对焦都只能自动对焦。大大削弱了其实用性。总结来说,PlayMemories Mobile这个软件,算是中等偏下水平。不算好用但也不反人类&既然提到了软件就顺带一提,最近索尼和飞思合作,给索尼用户提供了免费的Capture One Express 8。是一款不错的RAW编辑软件,比索尼IDC效果好不少。由于目前QX1还比较新,ACR、Lightroom还有DxO OpticsPro等都还不能打开QX1的RAW,所以Capture One Express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咯&- - - - - - - - -&PART II 摄影体验&- - - - - - - - - - -自从拿到QX1起,我一直思考,这个小东西究竟适合用在什么场合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来自Sony官方的QX1宣传短片在视频中的蜀黍,看到树上漂浮的气球,一气呵成取出QX1并连接手机,成功地与气球合照了。然而!在经过亲自多次多地点多条件不同手机测试过之后,我发现QX1的连接速度并不快。从拿出相机,打开电源,连接完成。如果配合NFC功能的情况下最快需要30秒,对于不带NFC功能的手机一般都在60秒左右(运气不好可能更久或者干脆连不上)。如果视频中的气球不是恰好卡在了树上,估计60秒时间已经飞出视线范围了&,蜀黍你还拍个毛线啊!QX系列镜头相机去掉了屏幕,相信是为了缩小其体积,令其更便于携带。可以随身携带就避免错过精彩的瞬间。对于忽如其来的好天色或者黄昏日落彩虹等,低光照情况下手机限于画幅不可能有太好的表现。QX1对于风光类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不过对于运动的对象,QX1就显得非常吃力。因为通过WiFi连接手机取景,这之间大概会有1s左右的延时,如果在WiFi信号干扰较大的地方,取景的延时会更大。再加上QX1的对焦并不快,对于抓拍而言,最佳时机稍纵即逝,QX1吃力不讨好&。对于运动类的就更加无力了。虽然取景有延时,而且对焦速度不快,但是对于一些静物或者摆拍而言也是可以胜任的。色彩一直都不是索尼的强项,QX1显然也没有例外。直出色彩较为平淡&。而且也没有微单/黑卡机身上的“创意风格”功能。饱和度/对比度等均不可在机内调整&。只能通过RAW文档进行后期。好在索尼的感光元件一直都较为领先,加之色彩中性较强。所以后期空间比较大。不过对于一个以分享为主的相机,内置功能的缺少确实是很难接受。说了这么多不好的,其实这个机器也非一无是处。对于经常接触相机的朋友,多少有一个感受,相机自带的屏幕都相当之不可可靠。比如之前用的E-PM2,屏幕的饱和度就相当之高,而且会有一定的偏色,自己的主力ILCE-5000的屏幕就有过亮的倾向,很容易会对调整曝光造成负面的影响。相比之下,我们常用的移动设备如iPad,iPhone和较好的,屏幕都较为准确。而且现在稍微上档次的手机屏幕阳光下清晰可见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因此对速度没有什么要求的建筑或者风景,QX1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操控,拍照可以立即在屏幕上显示,给正确曝光提供可靠的参考。而且这样操作,架好,设好视角,就可以坐在一边慢慢调节参数,不必遭日晒风吹,拍摄HDR的时候连快门线都省了。&- - - - - - - - -&PART III 一些随想 - - - - - - - - - - -比A5000套机贵了500块,少了屏幕,少了Camera App,少了创意风格,少了滤镜,视频功能弱化,码率降到16M,少了几个实体按键。没有斑马线,没有峰值对焦,没有放大对焦,没有直方图。手动转接基本无缘。在摄影的角度而言,体验不算好。QX1主打的功能中包括了自拍,也有自拍定时和镜像功能,但是缺少了广大女性喜闻乐见的美颜功能&。这似乎有点不像话。如果QX1的最佳用途是架在三脚架上转接各种A卡口蔡司进行风景摄影的话,那全画幅又显得更有必要了。这样是不是有点数码后背的感觉?续航能力不错,考虑到镜头相机的使用并不会特别频繁,充一次电可以用很久。分享功能也还行,但是不如奥林巴斯家的OI.Share,无法在手机上调用滤镜。可玩性略低在朋友的支持下,曾经尝试遥控飞机的航拍,结果WiFi信号和的2.4GHz信号似乎有干扰,始终无法成功拍照。而且装有300多克相机之后也几乎飞不起来了,因此告终。QX1配合大屏手机,比如5.36寸的MX4和5.5寸的红米Note,出去拍照会显得特别拉轰,回头率爆高,Bigger than 单反&毕竟现在满大街都是单反已经一点都不新奇了。单纯想要个(xi)性(yin)张(mei)扬(zi)的话,QX1配合个头大点的镜头显然是不二之选&- - - - - - - - -&PART IV 来自一般用户的感受 - - - - - - - - - - -特别邀请了一位平时喜欢拍照但非爱好者的朋友使用了一段时间,作为对普通用户的参考。相比手机而言,虚化较为有力,色彩也有一定优势。但是自带的手机夹自并不稳妥,容易夹歪。最终容易令拍出来的照片不水平。连接也不是非常方便。另外就是这样一个“手机配件”需要3000元,给人感觉可能不如微单来的实在。- - - - - - - - -&PART V 总结 - - - - - - - - - -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给各位一点购(duo)物(shou)的参考&优点:APS-C画幅和主流的感光元件技术,毫无争议的主流微单画质。自带闪光灯,且可以跳闪,有一定实用性做工良好,造型比较新,引人注目。分享功能较好,Captrue One Express软件功能强大缺点:1.WiFi连接并非十分稳定,取景有明显延时,对焦较慢。2.功能上比同款微单有较多的缩水。没有美颜功能。3.主打便携,但并不比同类相机更小巧。实体按键较少,快门键容易误触。4.储存卡槽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储存卡不识别。5.PlayMemories Mobile软件功能一般。总结起来,这个相机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是不太合适的。随手拍有更方便的手机。需要弥补手机长焦缺陷的,索尼也有QX10,QX30这些更轻便(也更便宜)的型号。对于爱好者而言,这个机器缺乏的必要功能又太多。因此适用面确实有点窄。但是这种创意确实是不错的。如果能够再缩小体积,改进连接速度和稳定性。把缺少的功能补上,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想做成户外风光专用机的话,把全画幅和三防功能补上就更好了。PS:由于最近天气不好,雾霾天气比较严重,加之时间略微匆忙。样片较少,大家见谅。谢谢观看!&
已有114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Sony 索尼 QX1L 镜头相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威路特 M8全面屏 流媒体智能后视镜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开米 涤王、餐具净、蔬果净套装
申领:20积分
Nebula by Anker 智能微型投影仪
申领:20积分
JBL T280BT 蓝牙无线运动耳机
申领:20积分
Cayin N5ii 安卓智能无损音乐播放器
申领:20积分
【年终回馈加磅中】众测跨年福袋(随机抽取)
申领:1积分
【新年第一弹送送送!轻众测】定制台历礼包—说出你18年最期待的众测产品
申领:1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主题:比较好奇 为什么sony微单的镜头做的比单反的都大和重??
泡网分: 20.519
帖子: 1440
注册: 2006年10月
我是从CNP过来的 想玩玩S微单 因为单反太笨重了
发现除了35/2.8 28/2 55/1.4 体积可以接受外 其他的都跟单反没啥区别 甚至比单反的还要沉~~~
那个叫什么法兰焦距短不是应该镜头可以做的很小巧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5454&&回帖:97 &&
泡网分: 7.675
注册: 2006年02月
微单缩小的是相机体积又不是镜头!
泡网分: 3.123
帖子: 2577
注册: 2015年02月
oop997 发表于
我根本就买不起莱卡。就用过一次M8。机身不算大。但是很重。那又如何。每个镜头都有优缺点。我只想知道莱卡这些乱七八糟的素质。135镜头。那个可以全面超越莱卡的。既然不能超越。它是顶级有何错误。佳能50L也是顶级。最少自动镜头。没有1.2的光圈。我个人作为键盘档其实没什么。但是索尼广告把所有用户都引导去做键盘党就不应该了。索尼说过微单的优势是比肩单反画质。体积更小巧轻便。出这个大镜头是何意。说过单电的优势在于对焦更快捷。而且官方广告更夸张。A77对焦速度是上一代几倍。请问。索尼单电对焦比单反块吗?视频广告A72对焦秒杀所有单反。所以。索尼才是官方键盘档。一言不和就发数据视频。什么DXO。对焦视频一大堆。我用过A7R2挂70-200/4。追焦。反差大的。光线好。还勉强可以。光线一暗。反差一小。我是不想按快门。
索尼怎么强。怎么A7R的跑分比D810还差。D810的cmos是尼康二次开发过的 不然哪来的原生ISO64 若不比a7r好你在羞辱尼康的智商嘛。
你认为这个版的都是跟你一样看了索尼广告的键盘党吧,呵呵
另外,能先把中国话说顺溜嘛?通篇句号
泡网分: 6.105
帖子: 2752
注册: 2012年04月
因为索尼镜头技术差一口气。
泡网分: 1.512
注册: 2011年10月
比较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问出来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32
注册: 2011年11月
无处告别 发表于
第一,徕卡画质从来就不是顶级
第二,旁轴机没有反光镜箱结构和注定镜头可以小巧一些我个人非常喜欢莱卡的色彩,锐度什么的可以往后靠
泡网分: 41.48
帖子: 7214
注册: 2004年04月
zzp120 发表于
你在逗么 看看leica SLLeica 可以说因为SL镜头是松下荣誉出品:
松下专利:
泡网分: 1.036
帖子: 1009
注册: 2011年05月
印第安的老麻雀 发表于
德国旁轴为主流的时代,莱卡并不是最好的相机,而是康太克斯,因为太高端仰贵,在市场上比不过莱卡相机相对的便宜结构简单。莱卡是占领了135旁轴的市场(135胶卷规格是莱卡首先用于民用相机的),但它不是最好的。从镜头上讲,莱卡的专利也远远不如蔡司多,而蔡司相机当年在皮腔机时占主流,后来蔡司下了血本想在单反上发力,没想到被日本人抢占了市场并超越。蔡司的牛眼单反就是那个时代的一块碑。后来,蔡司就一门心思造镜头了。而莱卡旁轴却一家独大,一直在单反市场的缝隙中生存下来,镜头上看,莱卡精工制造,产品也属一流,但与蔡司齐名。在种类上却远不及蔡司。现代相机已进入无反时代,莱卡自已也早己生产无反,没必要再迷信莱卡。同一类别同一价格,蔡司比莱卡强太多了。同样性能的镜头,莱卡会贵很多,不值。而同等价格的镜头,蔡司会高一档次。
& & 无反相机不是为了轻,轻和小只是现象,无反将来会更先进,省下的重量体积可能又会装进更多内容,不要只看眼前某一台机身,也不要轻视索尼,它毕竟是从美能达传承而来,养了大批专家肯定比我们高明。它的无反系统就眼前看似乎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巨大,将来的前景肯定光明。一说美能达就好笑。要是索尼收美能达的时候。能发发力。像现在一样做市场。早是日系老大了。索尼手头有顶尖的牌子和技术支持。镜头机身有美能达。镜头有蔡司。还是还是渣。我保证索尼现在是老大的话。他的顶级135机身。卖10万一台。给索尼最大。就是消费者的悲哀。索尼做大。牙膏挤得更厉害。索尼就是一个做广告。搞噱头的创新公司。做产品。该死的全死了。不过一个企业创新。能吸引更多投资是真。有人投资。索尼可以做传感器老大。以前佳能最风光的时候。没见佳能卖做传感器代工。索尼没做镜头就代工传感器了。索尼死。日系除了尼康。都死。这是尼康宾得要活。就投资索尼咯
泡网分: 1.036
帖子: 1009
注册: 2011年05月
印第安的老麻雀 发表于
德国旁轴为主流的时代,莱卡并不是最好的相机,而是康太克斯,因为太高端仰贵,在市场上比不过莱卡相机相对的便宜结构简单。莱卡是占领了135旁轴的市场(135胶卷规格是莱卡首先用于民用相机的),但它不是最好的。从镜头上讲,莱卡的专利也远远不如蔡司多,而蔡司相机当年在皮腔机时占主流,后来蔡司下了血本想在单反上发力,没想到被日本人抢占了市场并超越。蔡司的牛眼单反就是那个时代的一块碑。后来,蔡司就一门心思造镜头了。而莱卡旁轴却一家独大,一直在单反市场的缝隙中生存下来,镜头上看,莱卡精工制造,产品也属一流,但与蔡司齐名。在种类上却远不及蔡司。现代相机已进入无反时代,莱卡自已也早己生产无反,没必要再迷信莱卡。同一类别同一价格,蔡司比莱卡强太多了。同样性能的镜头,莱卡会贵很多,不值。而同等价格的镜头,蔡司会高一档次。
& & 无反相机不是为了轻,轻和小只是现象,无反将来会更先进,省下的重量体积可能又会装进更多内容,不要只看眼前某一台机身,也不要轻视索尼,它毕竟是从美能达传承而来,养了大批专家肯定比我们高明。它的无反系统就眼前看似乎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巨大,将来的前景肯定光明。一说美能达就好笑。要是索尼收美能达的时候。能发发力。像现在一样做市场。早是日系老大了。索尼手头有顶尖的牌子和技术支持。镜头机身有美能达。镜头有蔡司。还是还是渣。我保证索尼现在是老大的话。他的顶级135机身。卖10万一台。给索尼最大。就是消费者的悲哀。索尼做大。牙膏挤得更厉害。索尼就是一个做广告。搞噱头的创新公司。做产品。该死的全死了。不过一个企业创新。能吸引更多投资是真。有人投资。索尼可以做传感器老大。以前佳能最风光的时候。没见佳能卖做传感器代工。索尼没做镜头就代工传感器了。索尼死。日系除了尼康。都死。这是尼康宾得要活。就投资索尼咯
泡网分: 1.036
帖子: 1009
注册: 2011年05月
gilano 发表于
1.徕卡的机身不轻也不小 徕卡的镜头纯手动 素质不是每个都高 小巧带来的暗角 旋焦乱七八糟的问题都有
2.SL镜头转接S卡口?呵呵 S卡口镜头转SL卡口机身还差不多 也不看看俩系统都什么法兰距..
3.徕卡M卡口的旁轴取景不是不想做大镜头 而是根本没法做 你试试插个70-200到旁轴上 还能取景么?取景框里就看镜头了
4.发表你那一堆言论的人 我赌5毛根本不用徕卡 就是个键盘侠吧...我根本就买不起莱卡。就用过一次M8。机身不算大。但是很重。那又如何。每个镜头都有优缺点。我只想知道莱卡这些乱七八糟的素质。135镜头。那个可以全面超越莱卡的。既然不能超越。它是顶级有何错误。佳能50L也是顶级。最少自动镜头。没有1.2的光圈。我个人作为键盘档其实没什么。但是索尼广告把所有用户都引导去做键盘党就不应该了。索尼说过微单的优势是比肩单反画质。体积更小巧轻便。出这个大镜头是何意。说过单电的优势在于对焦更快捷。而且官方广告更夸张。A77对焦速度是上一代几倍。请问。索尼单电对焦比单反块吗?视频广告A72对焦秒杀所有单反。所以。索尼才是官方键盘档。一言不和就发数据视频。什么DXO。对焦视频一大堆。我用过A7R2挂70-200/4。追焦。反差大的。光线好。还勉强可以。光线一暗。反差一小。我是不想按快门。
索尼怎么强。怎么A7R的跑分比D810还差。
泡网分: 20.93
帖子: 7475
注册: 2008年02月
ZZJ1964 发表于
那个叫什么法兰焦距短不是应该镜头可以做的很小巧吗???------记得以前好多“明白人”这么说理论上法兰距短只对与法兰距相近焦距的镜头设计有利,但数码相机还要考虑边角成像问题,73楼是正解。事实上索尼的16、20饼、10-18、16-50、FE16-35/4,佳能的22饼、11-24,以及蔡司最近出的几个广角头都比同规格的单反头小巧。 本帖最后由 晕网 于
16:12 编辑
泡网分: 2.404
帖子: 1226
注册: 2009年07月
胡途终结者 发表于
不是有黑科技嘛呵呵,再黑科技都要成熟了再投放市场才有销量,你以为索尼像你这么糊涂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8.298
帖子: 14401
注册: 2003年11月
oop997 发表于
1 :135画幅,那个机身或者镜头可以超越同类别莱卡的,
2 : 我是没看过莱卡的SL。但是SL都是82口径的,而且SL镜头可以转接莱...你忘了?
最早摄影记者都是徕卡来着,逐步被日本尼康替换的那个时代
除了机身性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镜头
日系镜头从那个时候就碾压德系了
MTF摆在那里,自己看
徕卡现今是奢侈品,不是工具,更不是趁手的工具。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本版禁言]
泡网分: 3.49
帖子: 3511
注册: 2016年06月
xgy2468 发表于
很简单的问题啊,索尼要做更高素质的镜头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堆料,不搞太多暂时和其他厂家有差距的技术,免得吃力不讨好,商业来说十分理智的做法,在画质与体积与有风险的技术面前,索尼选择了画质不是有黑科技嘛
泡网分: 2.404
帖子: 1226
注册: 2009年07月
很简单的问题啊,索尼要做更高素质的镜头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堆料,不搞太多暂时和其他厂家有差距的技术,免得吃力不讨好,商业来说十分理智的做法,在画质与体积与有风险的技术面前,索尼选择了画质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337
注册: 2010年03月
nice66 发表于
实际上也不用改变物理规律。
我记得在网上看到去年有所大学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合成的光学材料,达到和现有镜片一样的透光效果,但是能把镜片做的很薄。现有镜片都是通过凹凸来折射,这种合成材料通过内部排列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有一些合成材料可以做得比金属更结实同时重量更轻,比如汽车上用的碳纤,还有其他的碳纳米管什么的。
所以,真要搞是能够把镜头的重量体积降下来的,只是现在的生产成本不适合商用,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实现。掠射透镜啊?理消费市场还远着呢吧
泡网分: 6.337
注册: 2010年03月
cero 发表于
我是从CNP过来的 想玩玩S微单 因为单反太笨重了
发现除了35/2.8 28/2 55/1.4 体积可以接受外 其他的都跟单反没啥区别 甚至比单反的还要沉~~~
那个叫什么法兰焦距短不是应该镜头可以做的很小巧吗???法兰距短只能把机身做的很小巧-,-
泡网分: 4.697
帖子: 7349
注册: 2013年07月
nice66 发表于
实际上也不用改变物理规律。
我记得在网上看到去年有所大学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合成的光学材料,达到和现有镜片一样的透光效果,但是能把镜片...一样的透光效果?那差不多就是改变物理规律了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02
注册: 2012年03月
pengrua 发表于
你都是资深了,好镜头都不轻巧啊,索尼只是黑科技,还没牛到改变物理规律实际上也不用改变物理规律。
我记得在网上看到去年有所大学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合成的光学材料,达到和现有镜片一样的透光效果,但是能把镜片做的很薄。现有镜片都是通过凹凸来折射,这种合成材料通过内部排列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有一些合成材料可以做得比金属更结实同时重量更轻,比如汽车上用的碳纤,还有其他的碳纳米管什么的。
所以,真要搞是能够把镜头的重量体积降下来的,只是现在的生产成本不适合商用,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实现。
泡网分: 31.95
帖子: 2661
注册: 2004年10月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 关于索尼无反,有人惊艳兴奋之,有人嘲讽大笑之,全依赖于知识的水平。你笑了,别人看见你大笑后也笑了。
泡网分: 40.748
帖子: 11024
注册: 2004年05月
cero 发表于
我是从CNP过来的 想玩玩S微单 因为单反太笨重了
发现除了35/2.8 28/2 55/1.4 体积可以接受外 其他的都跟单反没啥区别 甚至比单反的还要沉~~~
那个叫什么法兰焦距短不是应该镜头可以做的很小巧吗???如果楼猪认为单反更小巧,或者认为体积差不多单反性能更强,那么完全可以用回单反,没人拦你
本帖最后由 雨崩 于
12:06 编辑
[本版禁言]
泡网分: 3.49
帖子: 3511
注册: 2016年06月
sqxshy 发表于
哈哈,楼主点到了索粉的痛点,索尼出个微单加狗定,告诉你我的微单是口袋机还能换镜头,轻便超越单反又有单反的功能,画质超越卡片,又有卡片的轻便,忽悠大家得不要不要的,然后大家发现微单+狗头画质不比卡片好,要求上牛头,这下好,牛头来了,画质比得上单反了,可是,这货比单反头还重,而且装到微单上头重脚轻,微单那么点重量优势荡然无存,其实这都是日企的忽悠术了得,傻的是消费者。可叹的是有的人还拚命的不承认现实,千方百计为日企着想,什么要想画质好就得傻大黑粗,要想轻便就得是手机画质,那我要你微单有屁用啊,当我要画质的时候就用单反,当我想轻便的时候就用手机,你能跟我比。先把机身做小,后把镜头做大,本来就是在忽悠人,但大法粉眼里这就是所谓的黑科技!笑死我了
泡网分: 31.95
帖子: 2661
注册: 2004年10月
Solomage 发表于
你的两个事实都错了,首先法兰距短并不能使镜头设计得更小巧,其次sony的微单镜头并没有比单反同规格的镜头大和重,只是差不多。
当法兰距和镜头焦距差不多的时候,由于聚焦成像的焦平面天然吻合,不需要额外的镜片去调整像距,所以设计会相对容易些。大多数单反的法兰距都是50多mm,所以在单反领域,50mm的标头最容易设计,体积也容易控制,比这长或者比这广,镜头体积都会增加。
对于微单来说,20mm的广角设计起来要比单反镜头容易一些,理论上可以做得更小一些。但是由于要解决光线斜射带来的画质劣化问题,外加短法兰距设计的研究积累落后于单反,这一优势暂时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其他焦段的镜头,短法兰距并不能带来体积和重量优势,在标头这种焦段上,反而可能要增加镜片调整像距。
所以微单镜头的体积重量和单反持平是很正常的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短法兰距还是有很多其他优势,比如方便转接,比如使机身更薄,大家会为了这些优势选它,而不是镜头小巧。& & 完全正确。玩一下大画幅皮腔机,才会完全理解焦距,所谓法兰距根本不算个事,只是为了换镜头方便,对光路没有影响。
泡网分: 31.95
帖子: 2661
注册: 2004年10月
oop997 发表于
1 :135画幅,那个机身或者镜头可以超越同类别莱卡的,
2 : 我是没看过莱卡的SL。但是SL都是82口径的,而且SL镜头可以转接莱卡S机身,S机身传感器有多大。相面有多大?还有莱卡机身有多大,多重,很多时候,相机是为了手持平衡,不是机身越轻越稳。,就拿索尼来说,A7上70-200/2.8手持,稳定性肯定比A稳。A99肯定又比A7稳。很多东西要讲究个平衡,莱卡这牌子,讲究的是拍摄体验和素质,而不是做一个头重脚轻的配置出来给大家YY的,
这个其实和做电影头一个道理,电影头,很多都是体积和重量都一样,不同焦段的镜头。莱卡旁轴的法兰是比索尼的短还是如何了?索尼微单是法兰最短的全副,半幅,为什么镜头比尼康最长法兰的还要重和大,&&德国旁轴为主流的时代,莱卡并不是最好的相机,而是康太克斯,因为太高端仰贵,在市场上比不过莱卡相机相对的便宜结构简单。莱卡是占领了135旁轴的市场(135胶卷规格是莱卡首先用于民用相机的),但它不是最好的。从镜头上讲,莱卡的专利也远远不如蔡司多,而蔡司相机当年在皮腔机时占主流,后来蔡司下了血本想在单反上发力,没想到被日本人抢占了市场并超越。蔡司的牛眼单反就是那个时代的一块碑。后来,蔡司就一门心思造镜头了。而莱卡旁轴却一家独大,一直在单反市场的缝隙中生存下来,镜头上看,莱卡精工制造,产品也属一流,但与蔡司齐名。在种类上却远不及蔡司。现代相机已进入无反时代,莱卡自已也早己生产无反,没必要再迷信莱卡。同一类别同一价格,蔡司比莱卡强太多了。同样性能的镜头,莱卡会贵很多,不值。而同等价格的镜头,蔡司会高一档次。
& & 无反相机不是为了轻,轻和小只是现象,无反将来会更先进,省下的重量体积可能又会装进更多内容,不要只看眼前某一台机身,也不要轻视索尼,它毕竟是从美能达传承而来,养了大批专家肯定比我们高明。它的无反系统就眼前看似乎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巨大,将来的前景肯定光明。 本帖最后由 印第安的老麻雀 于
12:07 编辑
[本版禁言]
泡网分: 3.49
帖子: 3511
注册: 2016年06月
oop997 发表于
讲怎么多。其实你们忽视了一个牌子。莱卡。莱卡镜头都小。但是画质顶级。但是莱卡不用恒定光圈变焦在做卖掉。浮动光圈。也很强。镜头也很小。徕卡的画质顶级?你做梦吧
泡网分: 19.861
注册: 2005年07月
你的两个事实都错了,首先法兰距短并不能使镜头设计得更小巧,其次sony的微单镜头并没有比单反同规格的镜头大和重,只是差不多。
当法兰距和镜头焦距差不多的时候,由于聚焦成像的焦平面天然吻合,不需要额外的镜片去调整像距,所以设计会相对容易些。大多数单反的法兰距都是50多mm,所以在单反领域,50mm的标头最容易设计,体积也容易控制,比这长或者比这广,镜头体积都会增加。
对于微单来说,20mm的广角设计起来要比单反镜头容易一些,理论上可以做得更小一些。但是由于要解决光线斜射带来的画质劣化问题,外加短法兰距设计的研究积累落后于单反,这一优势暂时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其他焦段的镜头,短法兰距并不能带来体积和重量优势,在标头这种焦段上,反而可能要增加镜片调整像距。
所以微单镜头的体积重量和单反持平是很正常的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短法兰距还是有很多其他优势,比如方便转接,比如使机身更薄,大家会为了这些优势选它,而不是镜头小巧。
泡网分: 7.436
注册: 2009年09月
哈哈,楼主点到了索粉的痛点,索尼出个微单加狗定,告诉你我的微单是口袋机还能换镜头,轻便超越单反又有单反的功能,画质超越卡片,又有卡片的轻便,忽悠大家得不要不要的,然后大家发现微单+狗头画质不比卡片好,要求上牛头,这下好,牛头来了,画质比得上单反了,可是,这货比单反头还重,而且装到微单上头重脚轻,微单那么点重量优势荡然无存,其实这都是日企的忽悠术了得,傻的是消费者。可叹的是有的人还拚命的不承认现实,千方百计为日企着想,什么要想画质好就得傻大黑粗,要想轻便就得是手机画质,那我要你微单有屁用啊,当我要画质的时候就用单反,当我想轻便的时候就用手机,你能跟我比。
泡网分: 6.737
注册: 2007年10月
ZZJ1964 发表于
那个叫什么法兰焦距短不是应该镜头可以做的很小巧吗???------记得以前好多“明白人”这么说法兰距短应该就不需要单反镜头后面的反望远结构了,咋更复杂了?
泡网分: 1.997
帖子: 1930
注册: 2014年04月
镜片数量,做工用料。你再去看看同规格堆料适马就知道微单头还是轻的了
泡网分: 4.72
帖子: 2787
注册: 2011年04月
这还不清楚吗?单反镜头偷工减料
泡网分: 36.862
帖子: 3890
注册: 2002年07月
底片面积、光圈、分辨率三项就已经确定了镜头的口径,这是物理定律,是光子的脾气。。。。和什么厂商关系不大。
以前也发帖做过猜想,唯一打破这个限制的办法,就是多孔径合成,这样可以用一个平面代替所有镜头。但这依赖于巨大的计算量和算法改进,十年内都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办法其实已经不是光学成像了,是计算机合成成像,所以也没啥意思。
本帖最后由 zmzy 于
10:25 编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24 240镜头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