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是独立存在的.这两句话对吗

当前位置: >>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 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 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 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 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 12、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1 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论部分 1、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才是唯一检验标准) 4、学习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5、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获得的途径,认识唯一来源是实践) 6、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7、认识的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的发展运动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8、客观要与主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10、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辩证法部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矛盾观。 (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矛盾观是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7、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 14、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 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17、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还包括场所的变更引起 质变) 18、事物有了量变就有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引起质变) 19、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0、质变就是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上升、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发展) 2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 22、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2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2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26、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前对后错) 27、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30、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31、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3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是知识的混淆) 34、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35、辩证的否定是一种外部对自我的否定。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36、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 (辩证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 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 37、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不要相信书本和权威。 (要求我们既尊重书包知识,尊重权威,又要树立创新 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8、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矛盾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0、矛盾的内容是联系。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41、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联系.(应该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42、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3 43、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所以对它的态度就是要坚持。一切从马克思主义出发。 (马克思主义是科 学理论,但也要与时俱进,对其态度应该是批评继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四单元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 ,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3、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实践观才是)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在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史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 8、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9、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多为社会作出物质贡献。 (也包括精神贡献) 10、只要符合客观规律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 准,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1、在我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总是一致的。 (有时也会有冲突的) 12、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个人合法的正当利益也可追求) 1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太绝对了) 14、有的人对社会发展有作用,有的人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都有作用,要分积极和消极作用) 15、价值观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是世界观的概念) 1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 19.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颠倒了) 20、贡献和索取是对等的。 (不一定) 2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2、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可贵。 (都可贵) 2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24、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4当前位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A.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
A.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B.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体 C.构成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D.对万事万物一切具体特性的总和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苏省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A.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主要考查你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发现相似题
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A.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860107153129129112946129128129105欢迎你,    
马哲第二章讲义: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1:07:33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最新资讯:
考研关注:
复习指导:
课程推荐: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Ⅰ本章内容概要和逻辑结构图  (一)内容概要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唯物辩证法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一元论和二元论,其中一元论又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并且是统一于物质的。本章还介绍了实践的观点,即改造世界的活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  列宁曾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也对物质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列宁、恩格斯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指出了物质的最本质属性或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而意识却依赖于物质,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能够被人们所感觉、认识,反映。简言之,物质是可认识的;  第三,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却随着科学和实践的进步而经常变化,是可变的、相对的,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是我们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的思想武器。  第二,坚持了可知论。它在物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相对立,是我们反对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  第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在哲学物质观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相关性上,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指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是我们防止和批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  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告诉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强调要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要求。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  1)反映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最广泛、最普遍的范畴,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具体的自然科学问题,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中具体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是对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的具体认识。  2)有不变性与可变性的区别。哲学物质范畴作为标志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是不变的,物质即客观实在性的论断永远是正确的,而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可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常常变化和更新,即新的、更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代替旧的、落后的物质结构理论。  从二者的联系来说,它们有着内在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上对物质结构深入认识和对物质结构的新发现,都证实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它为这一范畴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根据。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有指导意义,它以科学的物质观指导和促进物质结构的研究,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防止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表现在它把人类实践也看作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首先,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既包括自然事物,也包括人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物质联系、关系和活动;既包括天然自然,也包括人工自然。其次,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人成为客观物质过程的实际参与者,人在自己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中内在地认识物质,这就彻底地解决了物质的可知性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本体论与能动反映论的统一。再次,把实践作为一个必要因素包含到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中,把能动性贯注到物质运动过程中,就能从物质过程的内部来理解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真正把物质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辩证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评点:  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不要把物质归结为物体、实体;正确理解物质的惟一特性,应好好把握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出辨析题。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特点可出不定项选择题,因而,要全面掌握它的观点。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物质与运动  第一,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二者是不可分离的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第三,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不是人们主观强加给它的,物质自身的矛盾是物质运动的内在机制,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全部科学成就都证明了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的原理。  (2)运动和静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其一,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其二,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三,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随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在实践中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又是与时空观相统一的。这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固有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是以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形式表现出来的。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或者说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者说三维性。物质运动就是通过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第二,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物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不能脱离内容,是内容的表现。  第三,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的物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现象及其运动变化,都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既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是以运动着的物质为其实在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是随物质运动变化而变化的,如同没有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一样,也没有离开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决定了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时空的无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限的,它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时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永恒性。空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唯一性,即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 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出的,超出有限即趋向无限。因此,只有同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也才是人们所能捉摸和理解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冲破时空有限论所设置的界限,日益证实着时空的无限性。时空无限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是批判唯心主义、破除宗教迷信的重要环节,也是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之一。  评点:  1.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不可分。注意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掌握静止有何意义。关于运动观的问题要注意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否认物质运动,把运动归结为精神作用,或者否认事物自己运动,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这个知识点可出辨析题或选择题。  2.时空问题虽然不是重点,但不能完全忽略。对于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要加强理解。
本文关键字:
考研网络课堂
考研公共课
考研专业课
考研直通车
快速响应:购课即开展择校择专业指导,且有一次更换所报专业课机会;
专属小灶:老师直播互动式教学,真正的“零”起点授课,就是让你入门;
专属辅导:班主任+科目老师,多对一全程辅导,智能讲练结合,随时检验效果;
签约重读:一科不过,全科重读,业内最低重读标准
19考研基础备考集训营【第三期】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中国传媒大...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中国戏曲学...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东北师范大...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北京师范大...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内蒙古大学...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华中科技大...
2018考研定向复试密训班&&华东理工大...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考研网络课堂
考研实用 o 工具
考研交流 o 下载
考研课程排行榜
考研公开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的客观存在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