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头一向上肱二头肌自我拉伸图解一下 喉咙那里就感觉有东西

登完动感单车后应该怎么拉伸呢??_百度知道
登完动感单车后应该怎么拉伸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左边反之,右腿弯曲,放于左腿膝盖上,左腿下蹲。这是小臂拉伸。2.右臂伸直,身体直立,髋部向前送,小腿酸胀,两肩向前绕环 向后绕环四五次就可以咯。背部拉伸.扶住车把,把右腿放在单车的横梁上伸至,左腿膝盖向外打开:双手交叉握住,含胸低头如果有教练带课的话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应该专门会有拉伸的时间的啊!如果是结束之后的拉伸 先从上半身做起首先是手臂:1.右手向前伸直 五指向下掌心向外,左手抓住右手手指 向身体的方向轻拉,感觉小臂酸胀,手臂向前伸直胸部拉伸:双手背后交握。。左边反之 这是拉伸小腿肌肉除了肩部外所有的拉伸都属于静态拉伸,将腿向后上方拉,拉伸右腿大腿后侧肌肉 左边反之3.一手扶住车把。每一边静态拉伸 维持十秒最后是腿部1.弓步压腿 最简单的方法2。左手反之。。。这是拉伸大腿前侧肌肉4.双手扶住车子,做下蹲姿势,身体直立。左腿反之,抬头挺胸,手臂向后延伸腹部拉伸,下半身保持不动。这是拉伸大腿外侧肌肉5!不然会长坨坨的肌肉~~而且拉伸动作需在单车结束的十五分钟之内完成 不然没有效果咯~~这可是根据经验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呢。。然后是肩膀: 右手伸至头部左边将头轻轻往右边压,手臂伸直随呼吸向上延伸颈部,左腿反之。,同时左边肩膀下沉。左边反之:双手于头顶上方交握,每一个延伸的动作都要保持一定时间,一半十秒左右。单车结束之后拉伸是必不可少的喔,左手从身后抓握右腿小腿根部。。然后双手放于脑后轻轻将头部下压。腰背部:保持身体挺直,上半身向右90°扭转 再向左。,腿伸直,身体保持直立,大腿外侧感觉酸胀.如果车子后方的车架有斜度的话,手扶住车座,右脚掌踩在车架上,左手放在右臂肘关节外侧并将右臂向身体左侧带动,最后将右臂压在胸前,感觉大臂酸胀 左边反之,这是大臂外侧的拉伸。3.右臂弯曲从上方伸至背后,左手抓住右臂肘关节,右手手指尽量延脊椎往下延伸,感觉大臂内侧酸胀
采纳率:3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动感单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谢邀!大部分回答是从行为改正角度来答的,考虑到题主的情况涉及到“看护人变化&以及“老人带娃”,补充几个要点。&br&&br&1.看护人的变化,孩子需要经历一个并不容易的适应过程。&b&每个看护人照顾孩子的方式和流程不一样,很可能处处挑战孩子的秩序感&/b&,你没按孩子习惯的方式和流程来,孩子不抗议才怪。孩子的秩序感(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很容易被大人误解,以为他们在无理取闹。&br&&br&2.老人带娃一般很少给孩子设限,没有边界规则其实孩子是没有安全感和自由的,哭闹的方式正是她们在表达不满足。没错,&b&被&/b&&b&迁就和宠腻的孩子是不满足的,而不是大人以为的“被宠坏了(即过度满足)”&/b&。&u&孩子现在仍然用哭闹的方式表达,不是习惯性的延续,只是她们仍然没有得到满足,还在表达不满足而已。&/u&&br&&br&3.&b&孩子真的不会无理取闹,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b&,可能身体不舒服,可能情绪不顺畅,可能秩序感被挑战,可能是在寻求设限的保护,无理取闹只是大人的错觉。你可以用行为改成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但别错过了挖掘背后真正的原因,孩子正在经历些什么,他们搞不清楚自己怎么了,他们是那么惶恐不安,他们最依赖信任的人只有当父母的我们。&br&&br&&br&&u&我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娃2岁6个月),娃的爷爷奶奶来带娃一段时间(2个月),等我们接手发现孩子各种”无理取闹“,可我们之后的发现和经历是充满惊喜的。下面是我的记录:&/u&&br&&br&路易天生脾气又急又大,情绪一上来就气得用头撞地,以前主要靠创造环境少让他生气,以及转移注意力,可这些毕竟是逃避的办法。之前写过的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0101g2k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情绪&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0101g2h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讲道理,显魔力&i class=&icon-external&&&/i&&/a&中讲到,尽量“事前避免事后疏导”是应对小宝宝情绪的办法,但长远地看,还是要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br&&br&今天就跟大家汇报一下初步成果,路易现在已经是一个处理情绪的高手了(说实话比路易妈妈强),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吧。&br&&br&路易吃香蕉,他一手拿着香蕉爬椅子,结果不小心椅子歪了,路易差一点摔倒吓到了。他来找妈妈说“宝宝要去哭了”,拉着妈妈到沙发上坐着,在妈妈怀里哭(其实连假哭都没有),&u&可见他能识别出沮丧的情绪&/u&。&br&&br&哭一会,路易指着远处的椅子说“那个椅子会歪”,&u&显然这是他情绪的原因,他也能识别并表达出来&/u&。妈妈安慰路易说:“路易很会爬椅子,偶尔没爬好歪了很正常的,小心点就好了,妈妈有时候也会歪呢,下次路易小心点爬就没问题啦。” &br&&br&路易接着说“哭完了”,看来妈妈的安慰说到路易的心坎里,解决了他内心的焦虑。他拉着妈妈说“回去吃香蕉去”,这次他小心爬上椅子开心地吃起来。&br&&br&这样的桥段现在每天上演几十回,那个一天到晚动不动就撒泼耍赖的小魔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为情绪找到合适宣泄方式的可爱小孩。&br&&br&&br&这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呢?&br&&br&路易妈妈从来不会只给结果,详细过程是一定要记录下来汇报给大家的。&br&&br&首先,&b&路易语言表达能力飞速提高&/b&,现在说话是一段一段的,交流更直接有效,他的脾气爆发程度就低了很多。当他能说出“宝宝生气了”,这句话本身就是很好的发泄,气也就消了大半。&br&&br&其次,平时给路易讲绘本的时候,路易妈妈比较强调讲解书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中的情绪,&b&识别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基础&/b&。比如有一本绘本叫《鸭子骑行记》,如果只讲谁做了什么这个层面,其实挺枯燥的,但如果细细品味每个动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情绪状态、心理的想法、以及情绪变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是本非常精彩的书。&br&&br&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说明。前2个月爷爷奶奶来换班,这是爷爷奶奶第一次单独白天带路易,他们没有边界的纵容给我们的育儿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u&他们临走前最后一天,小路易的状态是这样:动不动就躺地上赖死无理取闹,不让做的事根本管不了他无法无天,什么东西都让别人捡,一点点不如意就发好大的脾气,和平时我笔下那个独立自主、守规则、讲道理的小路易简直判若两人。&/u&&br&&br&我们心底相信这些状况是暂时的,路易已经两岁多性格习惯基本成型,不怕短期的影响。在他对语言、人际关系敏感的时期给他更丰富的经历,综合地看可能是更好的,这是我们请来爷爷奶奶的主要原因。&br&&br&比较心安的是,我们知道路易的规则还在,这从“扔枕头”事件里能找到线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无条件的接纳和爱&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从日常细节中窥见孩子不在身边时的状态&i class=&icon-external&&&/i&&/a&两篇文章中记录了路易扔枕头的事情,后来将近一个月不扔枕头了,突然一天睡前他又扔了枕头。&br&&br&这次他自己说“跟妈妈一起去捡”,拉上妈妈的手就去了,可见他还记得妈妈的规则是什么,没有再尝试让妈妈去捡,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再去试探边界。谁知刚捡起来他又扔了,妈妈很无语说:“不陪你捡了找你爸去。” 爸爸也赶紧表态:“爸爸也不陪你捡。” 路易左看看右看看,谁也指望不上,只好说“宝宝自己会捡枕头” ,乖乖自己去了,还知道很小心不碰到烫手的电暖气。&br&&br&对于什么时候能修正他这些不良行为,说实话我们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br&&br&&br&&b&没想到的是,只用了两天时间,路易不仅迅速转变回以前的状态,还在处理情绪方面取得了突破。&/b&&br&&br&这天阿婆刚回来,爷爷奶奶还没走,一家人都在。路易因为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没做好怒气冲天,眼看又要经历一场“大人疲惫孩子焦虑”的冲突。路易妈妈突然想到有一本绘本也许能和路易的情绪共情,这本绘本叫《生气的亚瑟》,之前给路易看他没感觉,现在正在气头上也许有共鸣呢。&br&&br&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生了很大很大的气,他的气变成了乌云、旋风、台风、地球的颤动,把家、街道、城市、地球全都毁灭了,最后还不解气,再来一场宇宙大爆炸,一切化为碎片,最后他在火星的碎片上想自己为什么生气呢,已经不记得了。妈妈绘声绘色地给路易讲这个故事,路易被深深吸引,随着他要求的一遍遍重复,他的怒气也化为了碎片。说实话家长看着也很解气,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了。&br&&br&爷爷奶奶走了,路易继续试探着我们的规则,发现规则依旧清晰。令我们惊讶的是,路易不再大发脾气了,最多就是假哭假生气,《生气的亚瑟》也不再需要了,这是我们能引导他自己处理情绪的基础。而之前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除了晚上睡觉关门后(扔枕头是在这个场景下),我们的规则基本是失效的,他知道爷爷奶奶会怎样对待他,一旦得不到预期就大发雷霆。&br&&br&这说明,&b&路易很清楚规则是什么,也清楚不同人有不同的规则,人换了规则就变回来,当然难免要试探下确认规则。&/b&&br&&br&&br&&b&我们发现,路易已经悄然成长了很多,他可以直面自己的情绪,能识别和表达出来,并很好地处理它们。&/b&&br&&br&下面通过这一天经历的&u&几个常见生活场景&/u&,介绍路易是如何转变的。&br&&br&1)一大早起床,路易就开始了无理取闹。爸爸说倒水给路易喝,结果路易等不及爸爸倒水,马上就要喝到水,他之前就没关注到水杯。路易嘴里说着:“宝宝生气了,宝宝哭了。” 他开始躺在地上赖死假哭,一滴眼泪都没有。接着爸爸把三轮车从楼上取下来往餐厅一放,车头顶着栏杆了,路易也要生气大叫“挡住了”。真是莫名其妙呀,这点破事都要焦虑(他的三轮车很久没玩了,之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放置位置,不是秩序感的原因)。&br&&br&爸爸出主意,这是路易在试探界限呢,我们不理他试试。&br&&br&“让他去哭吧”是我们很不认同的办法,路易两个月时试过一次失败了,领教过他的坚持后再没敢尝试。这次看他在假哭,想想试试也无妨,“病急乱投医”嘛。于是我们跟路易说:“你生气就生一会吧,不生气了就自己爬起来。” 然后我们各自做自己的事不关注他,他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停下来。十几分钟之后,路易自己爬起来说“不生气了”,我们赶紧给予积极地关注,抱他亲他鼓励他说:“路易真了不起,生气就是这样的,一会就过去了。”&br&&br&&b&这样的引导之所以有用,关键在于时机。&/b&这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路易一两分钟就能自己爬起来,情绪已经平复,事情也翻篇过去了。&br&&br&&br&2)路易玩球时不小心胳膊碰到了柜子,其实没碰痛只是撒娇假哭,妈妈摸摸说“痛了就哭一会吧”,把路易轻轻搂在怀里。过一会问他“哭完没”,路易委屈还没过去,表示“还没哭完”,妈妈平静地说“那你再哭一会吧”,继续轻轻抱着他,没有过多地关注。又过一会路易说“哭完了”,这次他得到了妈妈热情地回应,妈妈开心地亲他:“想哭就哭吧,哭一会就好了。”&br&&br&&b&处理情绪是孩子自己的事,主动权在他们自己手里,什么时候处理好由他们决定&/b&。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一样,对于两岁半的小娃来说,尊重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想法,你就能看到他们的潜力。&br&&br&&br&3)妈妈和路易坐在沙发上玩汽车,有个汽车掉地上了,路易装样子伸伸手说“捡不到”,意思是让妈妈捡,妈妈也学他坐那不动只伸手说“妈妈也捡不到”,路易没办法。妈妈提醒他:“怎么办呢,路易想想办法。” 路易只好自己起身捡起来,自言自语说:“宝宝站起来就捡到了。” 妈妈夸他:“路易真会想办法。” 再后来汽车掉了他就自己捡,还兴奋地念叨:“宝宝一离开沙发,就捡到一个汽车。”&br&&br&&b&其实孩子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非常开心、非常有成就感的&/b&,如果你帮他们做得过多越界了,他们的内心是很焦虑的,这从他们的语言中很容易观察到。&br&&br&&br&4)路易拖地,拖一会开始干坏事,用拖把使劲砸空气净化器,妈妈不许他砸,他还更用力。妈妈一把抢走了拖把,这要是以前路易得气死,这次路易只是倒地上说“哭了”,妈妈说“那你哭一会吧”,他开始退而求其次主动要求“妈妈抱你”,他还需要得到妈妈的接纳和谅解。话说爷爷奶奶在的时候,妈妈想抱他安抚是怎么也拉不起来他的。&br&&br&妈妈接着说:“你赶紧站起来妈妈就能抱着你了。” 路易很顺从地爬起来,得到了妈妈的拥抱。路易又进一步提出要求:“宝宝要去床上哭。” 妈妈抱他到卧室,他又说不是这个床,指指书房,于是妈妈又抱着他来到书房沙发床放下,路易看见一个篮球就什么都忘了。&br&&br&后来又一次他生气倒在地上,知道妈妈会如何处理,他又给自己找台阶下说:“妈妈拉你起来。” 他伸个手在那里,妈妈顺势拉起来就好了。他现在说话都是以我们的口吻说,还分不清“你我他”的指代差别。&br&&br&&b&终于可以强行制止他了,有办法”对付“了,这令我们喜出望外。&/b&&br&&br&&br&5)带路易去宜家买东西,路易看上一个儿童帐篷,和家里的爬行隧道是配套的,他钻进去待了很久都不肯出来。看他这么喜欢,我们就买回家来。&br&&br&后来一次路易在帐篷旁边生气撒泼,妈妈灵机一动建议说:“你生气就去这个洞里待会吧。” 路易竟然很接受这个建议爬进帐篷里,妈妈接着说:“等你不生气了就自己出来。” 过一会路易爬出来说:“不生气了。” &b&就这样,路易有了一个“生气洞”&/b&。&br&&br&之所以路易愿意接受建议,一来这个帐篷是他自己选的他很喜欢,在这个他喜欢的地方待会也有利于他开心起来,二来他也没那么大的气需要处理,他已经通过识别和表达情绪缓解了很多。&br&&br&过一会,路易拿一个鸭子推车玩,鸭子不小心碰到了柜子角,路易替鸭子表达“鸭子生气了”,于是把鸭子放进生气洞说:“鸭子生气了,宝宝不生气。” 一段时间后,他把鸭子拿出来说“鸭子不生气了”,接着推鸭子玩。一会儿鸭子又生气了,重复刚才的场景,&b&路易也换位体验着鸭子情绪的变化&/b&。&br&&br&说到“生气角”,有一个类似但有差别的东西叫“反思角”,西尔斯也有个“暂停法”(英文叫time-out),在之前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0101ego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替代打屁股的管教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提到过,那时候路易妈妈表示找机会考虑引入,不过现在路易妈妈不认同它了,目前为止也没用上。&br&&br&相比之下,“反思角”仍然是一种惩罚的方式,虽然程度相对较轻,孩子是被迫暂停的;而“生气角”是更直接的方式,且是孩子自己的主动选择。&b&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不良的情绪,与其去行为纠正,不如更直接面对和处理情绪。&/b&&br&&br&&b&当然,方法的使用需要灵活应变&/b&。比如“让他去哭吧”,这个方法我们是不认同的,但不影响偶尔拿来一用,很解决问题,&u&前提是宝宝不会误以为被抛弃&/u&。关于生气的绘本使用也要讲究场合,平时讲没感觉,生气时候讲就效果显著。你专门设计一个“生气角”宝宝还未必接受,需要看时机,买帐篷时我们也没想到可以用来当生气角。另外,如果孩子还没到能识别和表达情绪的阶段,生气角恐怕在孩子看来只是惩罚角了。“反思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说不定哪天也能巧妙地用上,前提是孩子不感觉是惩罚。&br&&br&坦白讲,路易妈妈积累的心理学技术以前用在成人身上挺绝望的,成人太难改变了。可自从用在育儿上,看着在孩子身上这么好的效果,那种成就感难以形容,真是用对地方啦。&br&&br&&br&最后总结一下,很多人跟我吐槽&b&老人带孩子的种种问题,路易的表现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案例&/b&。&br&&br&这说明,&b&孩子可以按照两套规则来行事并自由切换&/b&,爸爸妈妈们白天上班时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影响下班后爸爸妈妈主导下的管教,只要爸爸妈妈在家时能主导。如果主导不了,那是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界限问题,和孩子无关。&br&&br&这说明,&b&孩子早期管教得好是禁得住考验的&/b&,不太会受短期环境变化的影响,孩子越大影响越小越表面。爷爷奶奶在的时候我们基本失去了主导权,甚至连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机会都被剥夺,可事实证明路易很快就转变回来了。&br&&br&这说明,&b&尽管表面上孩子的行为在倒退,这并不妨碍他们内在其实一直在成长,只是没有展示出来的机会&/b&。一旦有了土壤,路易这两个月的积累一下子展现出来,我们才惊叹于他进步这么大。&br&&br&这说明,&b&孩子很容易成为处理情绪的高手,他们没有那么多心理防御机制&/b&,真的可以做得很漂亮,成人只能自叹不如。他们天生的秩序感还可以固化下这个处理情绪的流程,使他们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br&&br&&b&这经历反而给了路易心理弹性,他知道无论他怎样表现都是被接纳的&/b&,人生总有破例的时候,谁能做到那么完美呢。&br&&br&&br&以上个人经历来自我博客中的原创内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0102vas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给孩子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呕心沥血之作)&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的育儿实况直播的文章,微信订阅号“蒙台梭利家庭育儿实践”或者“mtsljt”,博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luyt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路易一世的成长观察&i class=&icon-external&&&/i&&/a&),最近我还开通了知乎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zhuzhu& class=&internal&&路易宝宝的成长观察 - 知乎专栏&/a&,准备分享对路易0-3岁阶段观察记录的总结,包括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管理、秩序感、自我意识发展等等内容。&br&&br&目前育儿书绝大多数重理念轻实践,实践也主要针对3岁以上孩子的观察和互动,且案例大多是事后根据记忆整理,省略了对场景的详细描述,过于抽象读者难以借鉴。然而,0-3岁是孩子更重要的发展阶段,家庭是孩子更重要的发展场所,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无法按时间的连续性串起来,无法看到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些背景对如何处理育儿中的问题其实非常关键。本博客采用育儿实况直播的方式,观察路易宝宝的适龄行为和成长,讲述育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基于环境和孩子个体特点量体裁衣式的应对方式。
谢邀!大部分回答是从行为改正角度来答的,考虑到题主的情况涉及到“看护人变化"以及“老人带娃”,补充几个要点。 1.看护人的变化,孩子需要经历一个并不容易的适应过程。每个看护人照顾孩子的方式和流程不一样,很可能处处挑战孩子的秩序感,你没按孩子习…
仰慕叶壮老师的回答找到此题,很高兴看到“两代养育者之间的互相接纳”(个人对@叶壮老师答案的总结)、“接纳孩子暂时的缺点”(&a data-hash=&082e645ec9ed& href=&//www.zhihu.com/people/082e645ec9e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许晓风& data-tip=&p$b$082e645ec9ed& data-hovercard=&p$b$082e645ec9ed&&@许晓风&/a&)等观点被大家认可,作为一名白天靠老人带娃的在职妈妈,贡献一个如何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实操经验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br&&br&尽管白天靠老人帮忙,我还是努力创造了一个相对理想的育儿环境,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比如老人的溺爱、家长权威的丧失、育儿观念的不一致等等在我们家很少出现,偶尔出现也大多被我扼杀在萌芽期。育儿是一件人生中少有的、你能有机会从头开始主导的事情,没有历史包袱,只有一个合伙人(你的伴侣),你真的有机会开创一个相对高效、理想、最适合你的环境,哪怕这个环境中还有别的参与者(比如老人)。&br&&br&&br&那么,如何创造一个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环境呢?个人观点总结如下:&br&&br&&b&1. 不依赖(断奶)的心态。&/b&&u&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效果,贯穿于后面每一点具体办法中,先说心态。&/u&我们都知道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依赖祖辈,祖辈只是来帮忙的,父母对祖辈的帮助是感激之情。我想强调的是,&b&即使选择让老人参与的育儿方式,年轻父母仍然可以保持心理上的不依赖,不依赖更关键是一种心态。&/b&不是说你就得放着可用的祖辈资源不用,而是不逃避推脱自己应负的责任的基础上,怎么用的问题。&br&&br&比如,路易出生第一个晚上,我们就支走了老人,在医院待着熬夜睡不好老人身体哪吃得消。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表达出对自己照顾自己宝宝的承担和自信,以及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他们的顾虑,老人也无法拒绝。你已经为人父母,早该和你的父母转换角色,现在是他们需要你的照顾,而不是你需要他们的照顾了。即使后面你没有时间的时候需要老人帮忙带娃,也并不妨碍你不依赖的心态和姿态。&br&&br&&br&&u&下面几点讲怎么掌握并保持主导权。&/u&&br&&br&&b&2. 尽量尽早自己带孩子(此处的“自己”包括伴侣)。产假自己带,周末自己带,下班自己带&/b&&b&。&/b&也就是说,你们两口子都出门工作去了,无法照看孩子,才是老人顶上的时间段。即使你们有家事要忙,也是和工作时段一样临时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帮忙。&br&&br&这一点我妈没问题,她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上网唱美声)。而娃爷爷奶奶就比较喜欢“抢孩子”,确实是打心眼里喜欢孩子,又不太有边界,还有就是比较过度保护,这些也是老人的常见问题吧,其他方面都还好。很幸运我们有的选择,于是基本让我妈来帮忙,爷爷奶奶来得非常少。&br&&br&非常推荐产假期间自己带娃,几个月大宝宝一般不会生病,真不需要那么多人,老人后面还有好几年辛苦,晚一点来就少很多辛苦。最大的好处是,&b&人少对宝宝的干扰最小&/b&,宝宝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规律很好带,我娃那时候每天白天3小觉共睡4、5个小时,自己玩3、4个小时,需要我陪的时候我就顺便做家务给他看,其他时间都是我的自由时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看下面。&br&&br&&b&3. &/b&&b&保持育儿的主导地位,&/b&&b&树立家长权威的关键,在于你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b&什么专家怎么说,书上怎么说,别人怎么说,都不如搞得定孩子更有说服力,能搞定孩子的办法老人一般不会质疑,甚至很有动力去学习。&br&&br&如何才能比老人更能搞定孩子呢?&b&秘诀就是产假期间自己带娃。&/b&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你和宝宝已经过了磨合期,建立了亲密关系,你更善于观察找到问题背后的关键原因,对如何搞定宝宝了如指掌。而老人才初来乍到,他们尝试的一些办法很容易搞不定宝宝,再看看你处理得游刃有余,自然会向你求助。&br&&br&比如,我妈在娃五个多月时才来的,我跟她交代过不要把尿,可她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趁我们上班偷偷尝试,结果呢,她努力把了半个小时娃也不尿,一给穿上纸尿裤娃就尿了,从此我妈就放弃把尿了。一直到今天,娃出现的绝大多数状况都是我们比我妈更早搞定,我们能搞定娃,老人还有啥好说的呢。&br&&br&再比如,娃爷爷奶奶以前不太认同我们的育儿方式,喜欢用老一套,说我们是”书呆子“,可他们来得很少,对宝宝根本搞不定哈哈,自然也就接受我们的方式了。他们在的时候有段时间赶上娃憋大便,一开始他们的紧张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压力,问题更严重了,后来在我们的引导帮助下也改进很多,真的做到了淡定处理,为了孩子好,老人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br&&br&&b&4. 即使父母白天工作在身,也很容易从&/b&&b&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观察出孩子不在身边时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b&即使父母全职在家陪伴孩子,有一天孩子长大也会去上幼儿园,早晚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状态的。我们家几乎所有老人带娃的问题都是这样及时发现的,延迟不超过一星期。&br&&br&比如,路易有段时间睡前试探性扔枕头,我们很好地设限处理解决了。后来爷爷奶奶来了一阵子,一开始路易表现特别好,我们被理想状况迷惑而放松了监管,满足了爷爷奶奶想多陪宝宝的需求,很快我们就被剥夺得只剩睡前讲故事和共享睡眠了,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可过了段时间还是露了馅。路易每天晚上扔枕头的情况愈演愈烈,一扔他就急不可耐地直哼哼,要求你立刻帮他捡回来,如果让他自己捡他就说“宝宝不捡”,并主动要求“妈妈捡”,如果我们继续坚持让他自己捡,他就一脸哭腔说“奶奶呢”,我们说奶奶睡觉了并继续要求他自己捡,他就爬下床直奔奶奶屋子。不用说,在爷爷奶奶的过度关注下,设限出了问题。&br&&br&我们趁机再次跟爷爷奶奶明确分工,路易重新迎来有规则的生活,这在睡前扔枕头上立刻有所体现。当晚睡前,路易又一次扔枕头,这次他没有再急不可耐地直哼哼,而是小心试探地过一会问一次“枕头呢”提醒我们。我们不理他,多轮过后,妈妈决定主动引导,打开灯建议:“妈妈陪你一起去捡。” 路易试探性说:“宝宝不捡。” 妈妈再次强调:“妈妈陪宝宝一起去。” &b&就在这个僵持不下的时刻,没想到路易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b&他破天荒说:“妈妈你唱一首歌吧。” 最近睡前他都是要求讲故事,还点名要求讲什么故事,从来没要求唱歌的。妈妈连蹦带跳表演了一首“两只老虎”,唱完路易边鼓掌边说:“给妈妈鼓掌。” 妈妈说:“谢谢路易,来妈妈亲一个。” 他就屁颠屁颠跑来了。妈妈亲亲他,再抱着他来到枕头边放下,谁也没有再提谁来捡枕头的事,很自然地就这样,路易捡起枕头高兴地回到床上,没有再扔,安心满足地睡着了。&br&&br&即使我们和路易只剩下睡前讲故事、扔枕头的互动,也能从扔枕头一事中看出路易的生活状态。前一阵子他主要是试探性的扔,发现有规则就很安心,那时候不会扔第二次,也不是每天都扔。后来界限没有了,就发展到每天扔枕头很多次,扔完就很着急要求捡,也不是一个满足的状态。知道规则又回来了,路易又安心满足了。这说明他是很知道规则的,当他发现规则没有了其实很不安,他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也为自己的行为懊恼,但就是控制不了。原来,他一直在寻找坚定的界限,从未放弃。&br&&br&通过孩子一些侧面行为可以判断他们不在你眼前的状态,前提是你足够了解他们。你越了解你的孩子,就越容易发现有异常的信号,有时候就是凭直觉。阿婆(我妈)带娃的很多问题我们也是这样及时发现的,我们一般通过开家庭会议协商解决,一切尽在掌控。&br&&br&&br&&u&下面几点讲怎么用好老人的资源。&/u&&br&&br&&b&5. 尊重老人的边界&/b&&b&不越界&/b&&b&,适时地提供老人所需的帮助&/b&&b&。&/b&&br&&br&没错,你抱怨老人越俎代庖,干涉你带娃的方式,其实老人也同样需要边界。这意味着,&b&你不在场老人单独带娃的时候,老人有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的权利,你也同样不能干涉。&/b&你给下属安排个工作,无论你怎么事无巨细地要求,也无法盯着下属确保其完全按你说的来操作,如果你碰巧是这个下属的角色也一定很不爽,老人也一样呀。&br&&br&没错,即使你比老人更懂得怎么搞定娃,即使你的办法大多比老人的办法好,你也要给老人尝试、探索、试错、改进的机会,适时地提供老人所需的帮助效果才更好。&br&&br&比如,我妈不太能搞定娃哭闹、发脾气、叛逆反抗这些情况,我们不会去整天说教,而是通过上面说的观察孩子的状况反推出我妈的状况。发现她搞不定状态不好,我们再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忙,有个办法你要不要试试,再来跟她解释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更重要是做给她看,让她看到我们的处理方法娃确实有好转,能搞定,这样我妈就很容易接受。&br&&br&&b&6. 育儿有分歧,&/b&&b&当着孩子面争执的结果是最糟糕的。&/b&&br&&br&我们和阿婆只有一个育儿分歧,确是一个很大的分歧,关于强迫喂饭。需要说明一下,阿婆在喂饭方面是有心理阴影的,我两个月大就不吃奶(现在推测可能是不吃奶瓶娃),后来就不吃饭(1岁左右才11斤重),常常生病,硬是我妈死命喂饭喂到7岁,我才长胖了身体好起来。于是,阿婆在如何让路易多吃方面简直是“走火入魔”,路易少吃一口她都好难过,恨不得把当年我没吃的东西都从路易这补回来。我们常常笑称阿婆适合去动物园喂动物,每次看到它们跟没吃过东西一样抢着吃,她心理那个满足呀。&br&&br&路易小时候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他是个小吃货,吃得多身体也很强壮,阿婆也会给他机会自己吃,他也一直坐在小餐椅上吃饭。可自从他进入2岁叛逆期,路易不再那么顺从,阿婆接受不了连路易这么能吃的孩子都变得“不好好吃东西”了,“症状”反而加重,于是问题就产生了。&br&&br&首先,路易看见阿婆来喂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发现扭头还是躲不过,干脆把头埋在地上倒立,看你怎么喂;其次,好不容易哄得他吃上了,吃到最后路易不想吃了,阿婆还会接着尝试喂,这时路易会很抗拒,而阿婆看不得路易少吃一口于是就强迫喂,路易也是个倔强的人,就更剧烈反抗,两人有时就会犟上。再次,路易要想办法拒绝,跑来跑去就成了常态,上餐椅吃饭变成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恶性循环。&br&&br&&p&比如这天晚上,阿婆给路易榨好了葡萄汁,结果路易不吃。我们不清楚当时的情况(阿婆喂吃的这件事上我们失守了),也许路易在玩什么东西,也许他这会就不想吃东西,也许他不愿意吃葡萄汁。然后阿婆很生气,自己辛苦剥皮去籽榨出来的葡萄汁,路易尝也不尝一口,两人就这样不愉快起来。我们闻声跑来,正赶上阿婆不顾路易反抗强行喂,路易气得要打自己。&/p&&br&&p&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也看不下去了,开始说阿婆不能这样逼着路易吃呀,这样他以后可能更不好好吃东西了,他长大了不能再强迫了等等。阿婆也很委屈,说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他都会吃的,乖得要死,我们在家他就不吃了。路易看有人给他“撑腰”,更是将反抗进行到底,不仅葡萄汁不吃,奶也不喝了,水也不沾了。&/p&&br&&p&这事引起了我们的反思。&/p&&br&&p&当只有阿婆和路易两个人的场合,路易最终总是会妥协,因为磨不过阿婆,阿婆比他有耐心。为什么我们一在家路易就变了个样呢?原来路易发现我们是支持他反抗的,我们是站在他这边的,于是底气就足了,反抗就更激烈了。尤其是我们当着路易的面和阿婆争执,路易就更懂得利用我们的争执,变本加厉拒绝吃东西。&/p&&br&&p&我们意识到,这样当着孩子面争执的结果是最糟糕的。两方的规则都彻底失效,路易什么规则都可以不遵从,他失去了界限,甚至为了赌气表姿态,把自己想吃的东西都统统拒之门外。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是,要么我们接管负责路易吃饭,要么我们走开不参和进去。后来,我们发现阿婆还是会忍不住来管的,我们只好走开不参和,路易确实顺从了很多。&/p&&br&&br&7. &b&充分发挥、挖掘老人的个体优势及潜力,老人带娃也需要成就感、价值感。&/b&&br&&br&我妈的特点是比较容易沟通,接受新事物,独立不依赖我,对宝宝也不过度关注。事实上,她一心想着多点时间上网唱歌,对宝宝是能不管就不管,除非宝宝要求。这恰恰保证了我们能在家里实践蒙氏育儿理念,我妈不会去干扰宝宝,不会提供宝宝不需要的帮助,宝宝可以很专注地自己玩很久,为了省事,我妈也很愿意学习我们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保证了养育的一致性。&br&&br&于是,我们就充分影响我妈,她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很多年轻父母都强。比如她看到路易的大运动能力都是自己发展的,不会去拔苗助长;比如,她发现路易会自己指认物品来认知,不会去填鸭孩子没关注到的知识;比如,路易说话晚,她也不着急没给宝宝压力;比如,她很遵守我们给宝宝设置好的界限,出门爬楼梯什么都坚守不抱的底线;比如,她给宝宝讲绘本的能力和我差不了多少;比如,我妈还学路易喜欢的英文动作歌谣,跟宝宝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妈也知道我在记录对宝宝的观察、我们家量体裁衣式的育儿经历,我们也常常跟她分享,宝宝养得好她也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br&&br&即使是很少来的爷爷奶奶,也是很有可用之处的。我妈一个人带娃,从娃五个多月到那时候两岁三个月,中间只休息过一个星期,说实话有些审美疲劳了,喂饭的问题上也越演越烈。于是我们决定给我妈放了2个月的长假,请爷爷奶奶来换班,爷爷奶奶的好处是不会强迫喂饭,他们很关心也很擅长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看着路易吃饭及其他方面取得的飞速进步,爷爷奶奶也很有成就感的。而2个月后我妈再回来,她已经搞不定路易,无法强迫他吃东西了哈哈。&br&&br&至于爷爷奶奶的过度关注导致路易变得各种”无理取闹“,他们一走很快就好了,路易还在情绪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详细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两岁半的女儿习惯性用哭闹来作为武器,该如何应对? - 猪猪的回答&/a&。尽管表面上孩子的行为在倒退,这并不妨碍他们内在其实一直在成长,只是没有展示出来的机会。&br&&br&&br&扩展一下,&b&对待孩子,我们同样要尊重孩子的边界不越界,适时地提供需要的帮助,孩子也需要成就感、价值感。&/b&&b&你的一致对待,言传身教,孩子和老人才更可能也这样对待你。&/b&我们都知道多子女家庭要一碗水端平,其实老人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家庭所有成员之间都需要一碗水端平。管理老人,和管理孩子,和工作中的用人管理,以及自我管理,全都是相通的。&br&&br&再扩展一下,其实&b&对伴侣也需要上述这些&/b&,我们家娃爸脾气不太好,有时候自己情绪没处理好,也会引发娃的情绪。我的办法就是他自己惹的事自己解决,我不给他擦屁股,这样一般他试个一两次自己就会总结经验,知道这样不行,也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br&&br&我们家娃从小就知道对谁有情绪找谁处理。比如有一次阿婆因喂饭问题“忍无可忍”对路易发泄了不满,说了一些“重话”,这是路易两岁两个月以来人生第一次遭遇不被爱的威胁。路易用行为展示了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是如何应对的、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还被爱的。他主动提出需求,确认阿婆还会摇他睡觉(这是他们感情的珍珠时刻),确认他的生活不会有变化、不会被抛弃,促使关系的修复。路易也让我们明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只能两个当事人来解决,路易和阿婆的关系,即使身为爸爸妈妈的我们也参与不了。具体过程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c761cdcc0102uyg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第一次遭遇亲人发火&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娃爸也有很多很擅长的方面,比如娃小的时候他很会想各种创意添加到转移注意力列表,两个多月起他发明的“抱起放下法”(更亲近的放下)解决了大人不用轮流吃饭的问题,娃爸还擅长发明各种游戏跟娃玩等等,很多方面都比我强。&br&&br&&br&&u&最后的最后,我们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又要回到心态上。&/u&那就是:&br&&br&&b&8. 接纳现实。接纳老人的不足,接纳孩子暂时的缺点,也接纳自己作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资源的局限性。&/b&&br&&br&即使老人从未参与过带娃过程(比如我爸在路易出生前就去世了),可孩子身上不可避免地有他们四分之一的基因,无论老人有怎样的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他们都是孩子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不接纳老人,就是不接纳自己或伴侣,就是不接纳孩子。 &br&&br&刚从&a data-hash=&164b105ccfa210c968bab0& href=&//www.zhihu.com/people/164b105ccfa210c968bab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建鸿& data-tip=&p$b$164b105ccfa210c968bab0& data-hovercard=&p$b$164b105ccfa210c968bab0&&@刘建鸿&/a&老师那里学习到,最新的积极教养研究证明,父母教养只是影响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同伴的影响都占相当的比例,远大于一般的预期,参见《教养的迷思》(台湾版),虽然书中有些论述过于绝对受到不少批评,这个立论是站住了。 &br&&br&当你觉得你明明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教育,老人的局限性却在给你拖后腿,想想明明是你自己错误的高估了你能给孩子提供的资源,就能平衡很多。被发现了,我就是这样自我调节的哈哈。不要把问题推给老人,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找到问题的关键、不带情绪更智慧的处理才是正道。&br&&br&-----&br&&br&&a href=&tel:& class=& wrap external&&&/a&更新:有知友评论一些办法不是普适的,比如老人很犟,不讲道理,死活说不听怎么办?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多分析几句。&br&&br&虽然我有一个人人羡慕、开明好沟通的老妈,但其实每个老人都有很犟的方面,道理讲不通,甚至明明看到能让孩子变好的方法也不接受。比如我妈在喂饭方面就是有心理阴影,比如我们家爷爷奶奶一开始也是很多道理都讲不通,这确实是老人带娃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br&&br&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要么尽量不用老人自己带,要么(既然这个问题是说如何尽量避免隔代教养的问题,那基本是用老人带娃了)&u&尽量树立自己的带娃权威,产假期间自己带娃,你们两口子能搞定娃,而老人初来乍到搞不定,看着你的方法让孩子的状态好,大部分固执也就多少能减少点了&/u&。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越来越成长为成熟的父母,老人越接受你的权威,孩子带的好用事实说话。&br&&br&话说我家爷爷奶奶最近在带我老公姐姐的孩子,发现他们已经有很多带娃方法不知不觉被我们影响,比起当初我们刚生娃时先进了很多,反倒是他姐姐古板守旧,爷爷奶奶比她科学先进多了。我们就是通过有限的爷爷奶奶来帮忙的日子,以及平时每周的电话里,跟他们分享孩子的情况、我们的心得,本不是抱着改变他们的想法,只是很自然地分享孩子的进步、育儿过程中的喜悦。&br&&br&至于他姐姐,毕竟当妈后才开始跟我们交流育儿,我们施加影响力的时间短。不过我们也成功地影响了她母乳喂养,她有一个乳头凹陷特别严重,本来一直以为无法喂奶,打算生完就回奶喂奶粉的。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在孩子一口也不吃那个乳头的情况下,硬是坚持用吸奶器吸了三个多月,终于孩子有力气有意愿吃了。&br&&br&&b&还要强调一点,影响的前提,首先是接纳和边界,然后是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b&就拿他姐姐喂奶这个例子,首先我接纳她的选择,她即使打算一口母乳也不喂,她有这个选择权,我不会说她什么,我接纳她。后来因为孩子不吃那个乳头,她以为奶水不那么够了,加了好多奶粉,也没关系,为了母乳尽多大努力、怎么努力都是她自己的事,我不会去评判。在接纳的基础上,其实她是了解母乳的好处的,有一点点希望能实现母乳她也是愿意尝试的,我就抓住这一点提供帮助。比如把我几千块的吸奶器给她用;比如找一些说的不错的帖子给她看,鼓励她试试,喂多少算多少;比如孩子一直不吃那个乳头,我五一去看她,奶奶还专门找我让我给她看看怎么办,我们一起演示了怎么操作的办法,我本来没抱希望也再没问过,结果她过了十几天就尝试成功了。有时候你需要帮她们启动一下,点燃她们的动机。其实她已经坚持吸奶这么久,吸奶器吸得又麻烦又不舒服,她只是受阻于困难不知道怎么办,我推了她一把给了她信心,她自己就很有动力去改变了,毕竟亲喂省事。&br&&br&最后,如果这些都不行,实在碰上无法改变的老人,又不得不用老人带娃,那我们只能接受现实,接纳老人的缺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也没啥大不了的,慢慢来嘛。&br&&br&----&br&&br&&a href=&tel:150606&/a&更新:昨天听了一场心理老师的亲子讲座,讲到一点特别好,关于老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特来分享。其实我以前也“知道”,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我仍然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再次被提醒很是触动。&br&&br&在两代人的育儿冲突大战中,我们往往只是站在年轻父母的立场看问题。在我们的眼里,老人用的全是落后的育儿方法,承认落后的也不思进取不主动学习,你教他们也学不会,原来怎么做还怎么做,有的干脆死不承认,抨击科学育儿都是“狗屁”。明明自己的方法搞不定孩子,有时还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大热天给孩子裹太多衣服,导致孩子出汗生病,可老人却偏偏对后果视而不见,怎么连吸取教训都不会呢。年轻的父母也是各种无奈呀。&br&&br&在我们的生气之余,有没有想过老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明明裹太多导致孩子生病,老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br&&br&我们为了科学育儿,去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了解哪些是发展性问题,随着孩子长大会自然消失,我们不必太过担心高压处理。同样,既然你选择让老人来帮助你带孩子,也得研究一下老年人的心理,对症下药。&br&&br&老年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退休后的落差感,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现在社会不需要你了,你一腔热血不知道向何处安放,上哪里去找寻价值感和成就感。另一个问题是面对衰老、疾病,以及人生的终点——死亡,老年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丧失,身体是不可逆转的一天不如一天,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谁病了、谁死了,自己的父母大部分也不在世了,下一个可能就轮到自己了。&br&&br&在这样一个大的心理背景下,当他们有一天当了祖辈,孩子请他们来帮忙带孙辈,陪伴一个新生命成长,简直是老人的丧失大环境里唯一绚烂盛开的一朵生命之花。老人只要不是被逼着来的,其实都是很希望把孩子带好的,他们退休后找不到出口的工作热情一下子有了释放的空间,更不用说自己的后代谁不希望他们好呢。我妈去参加过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作为课堂里唯一的祖辈,我妈分享了很多老人的想法,老人是真心真意想带好孩子的,课堂里的其他年轻父母们都很是受益,两代人互相交流互相理解。&br&&br&然而,当老人一腔热血投入到带孩子大业中,他们面对的是什么呢?他们是用着航海时代的技术,去指挥航空母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以为他们的方法搞得定孩子么,你以为他们没有挫败感么,你以为他们不想胜任么。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唯一你能做的工作,你很想做好,结果却能力不足处处受挫,你是什么感觉?&br&&br&&b&你是希望这时候有人跑来天天对你指手画脚,指出一大堆你的问题,还是希望有人能接纳理解你的不足,认可你的付出和努力,给你试错改进的机会,提供你需要的帮助,积极看到你做得对的地方,让你体会到小成就,激发你去学习想做得更好的内在动力,并慢慢等待你的进步,说不定那进步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b&我们学习用这样“接纳+认可”的方法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用在老人身上,还可以用在伴侣身上。&br&&br&事实上,&b&正是我们的指手画脚,挡住了老人自我纠错吸取教训的机会。&/b&再重复一遍,老人的心理环境是丧失和无价值感,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很想做好的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你们还来雪上加霜指责他们,他们体会到的是低价值感,根本没有精力去看到孩子生病了是自己裹太多。你想想,如果你做的那份能力不足的工作,还被领导骂的一无是处,你只会更觉得你干不好,还有什么动力去改进,结果领导还说你怎么连这么明显的可改进之处都看不到,你什么感觉?&br&&br&写到这里,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老人的心理状态,还需要我来说该怎么做么?&br&&br&也许你做不到那么接纳并总是积极看到老人做得对的方面,没关系,但起码,你该明白跟老人对着干去争论只能是多输的结局。别的不说,&b&更低价值状态的老人,其带孩子的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老人不爽,受害的还不是既弱势又让你觉得安全的孩子么。&/b&&br&&br&(人们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给两种人,一种是弱势地位的人,比如下属,比如服务行业的人,另一种是对你来说安全的人,比如家人,而孩子是有弱势又给你安全感的人。)
仰慕叶壮老师的回答找到此题,很高兴看到“两代养育者之间的互相接纳”(个人对@叶壮老师答案的总结)、“接纳孩子暂时的缺点”()等观点被大家认可,作为一名白天靠老人带娃的在职妈妈,贡献一个如何最大程度避免“隔代教养”缺点的实操经验及个人…
工作十年,除开头一年,基本全在做管理,职场的门门道道,自然懂一些。&br&&br&做出版时,职场的书是热门,光我经手做的不下十本,出于市场考虑,多少有些迎合读者胃口,我这儿说的,没有迎合,全是实实在在。&br&&br&&b&1,你可以有情感问题,但别让它成为工作的问题&/b&&br&&br&恋爱过的,都有这种体验,热恋时,恨不得像连体婴儿一样,分分钟粘在一块。&br&&br&早晨上班冒着迟到的风险也要缠绵一下,还没下班心就飞到了约会的地点,甚至找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早退……&br&&br&人一旦被爱情冲昏了头,会受到一种很奇怪的鼓舞,为了爱情,工作算个毛。&br&&br&当然,以上的都是正常情况,只要把工作做好,其实无伤大雅。&br&&br&但是,失恋或陷入情感纠结,就是另一回事了。&br&&br&你浑身无力,你压抑着愤怒,你悲伤的想哭倒长城,你甚至做好了老板敢训你几句,就直接把文件撕成雪花,在纷纷扬扬中潇洒离职的准备。&br&&br&你觉得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你觉得什么都不再重要,你把客户的电话挂掉,你关了机,你只想睡觉,睡到天荒地老。&br&&br&失过恋的人,总会面临以上的一种或几种,而我在这里只想说一句:&br&&br&&b&没人听得见你的痛苦,也没人在乎。&/b&&br&&br&在职场上,你可以有七情六欲,但首先得记着自己的身份,你是一名职员,老板花钱是请你来做事的,没义务为你的情感负责,无论是被甩还是戴了环保色,你可以稍微情绪动荡,或者效率变慢,但请一定保持你的职业素养。&br&&br&年轻人,不要拿年龄来骗自己,说什么青春就这样,把工作做好,你爱怎样就怎样,因为情绪而没搞好工作,就别怪领导无情,又不是你爹,干嘛惯着你。&br&&br&如果因为情感问题,把工作也丢掉,那你就输大发了。&br&&br&&br&&b&2,想加工资自己争取,不要私底下抱怨&/b&&br&&br&说句糙的,谁他妈不想加工资?&br&&br&想要加工资,你可以参照这几条来:&br&&br&1)你觉得自己值20K了,但目前工资仅12K;&br&&br&2)你和小明的技术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是一样的,但他20K,而你仅12K:&br&&br&3)你现在12K,但分分钟跳槽可以拿到20K;&br&&br&如果是以上三种情况,你都可以主动要求加工资,无论什么时候,私底下的抱怨都是没用的。&br&&br&有些人是很奇怪的,既不好意思主动要求加工资,又看着别人加心里不痛快,就像看到美女想搭讪但却从来不敢,看到别人美人在怀又羡慕嫉妒恨一样。&br&&br&不过,也要注意,你觉得自己值不等于你就真的值,在衡量自己的时候要尽量客观公正。&br&&br&&b&另外,不要把目光全盯着工资上,还要关注工作或公司给你带来的其它价值,钱永远只是价值的一种,而价值可以有很多种。&/b&&br&&br&&br&&b&3,注意提升效率,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b&&br&&br&我很不理解那种没事儿干还坐着熬时间的加班文化,过去曾负责一个部门,我总是第一个走,但最终事情一样做的很漂亮。&br&&br&相比较延长工作时间,我更注意提升工作效率。&br&&br&比如我发现手下一个蠢萌蠢萌的小编辑,在修改文稿时,遇到需要统一全角半角的标点符号时,竟然不知道用批量替换,当时简直醉到不行,看上去她也很认真,主动加班三小时,而她做的事情,我三秒钟就搞定。&br&&br&关于提升效率的办法太多,用心寻找,一找一大把,我就简单说一个吧,&b&学会整理信息和做笔记。&/b&&br&&br&拿自己举例,无论是工作,还是读书看电影写答案,我都会整理起来,这样,想要找什么资源,一目了然,非常省时间。&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2c733f599f877bfd540f7_b.png& data-rawwidth=&1299& data-rawheight=&9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2c733f599f877bfd540f7_r.png&&&/figure&&br&比如我想寻找自己的知乎答案,只要有个浅显的印象,就能很快找出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a3fda8cc740eb1d964c6c0fe85df0c0_b.png& data-rawwidth=&1341& data-rawheight=&9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a3fda8cc740eb1d964c6c0fe85df0c0_r.png&&&/figure&&br&整理信息和知识体系,常做笔记的好处,就是一件东西,能学得踏实,然后用到的时候,能更好的用出来。&br&&br&另外老有人问这个是什么软件,我都说过好多次啦,有道云笔记,我觉得有问这个的时候,上网搜一下也搜出来了。&br&&br&我从2012年开始用云笔记,现在文字类的撰写,基本都在上面完成,用着很顺手。相比较文档,它有个好处就是找东西方便,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出想要的。&br&&br&除了云笔记,像番茄工作法,很多人都推荐,我没怎么用过,不好发言,不过像很多提升工作效率的书,是推荐一看的,首推讲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还有《如何阅读一本书》。&br&&br&&br&&b&4,善用图表分析、日程记录、自我总结&/b&&br&&br&直接上图说明:&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6dd9e80ac1b2e1dfd5b_b.png& data-rawwidth=&1093&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6dd9e80ac1b2e1dfd5b_r.png&&&/figure&&br&健康管理能把用药和症状记录下来,再生同样的病时,就好招架了。也能知道,从生病到恢复的大致流程是什么,心里有个谱。&br&&br&这些东西,看似繁琐,但熟练以后,其实很省时间,一小块碎片时间就搞定了,却可以让你的决策更为简单清晰,生活也更加便利。&br&&br&不过这些都是很私人的东西,喜欢就试试,不喜欢就不用,用或不用,都没有高下之分,又没人拿枪顶着,随心就好。&br&&br&反正我是从中拿了好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9ccab648bd35be0d9b6b07_b.pn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9ccab648bd35be0d9b6b07_r.png&&&/figure&&br&&b&我始终认为,工作是需要严谨认真的。&/b&&br&&br&通过做日程表,我对时间的安排会变得清晰,什么是真正的工作时间,什么是兴趣时间,这样就既能做好本职工作,也能很好的利用闲暇时间。&br&&br&需要注意的是,&b&不要纠结于形式,要始终记得,所有的记录都是为了让你保持自律,而自律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更加的自由,不受拘束。&/b&&br&&b&&br&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些东西你是写给自己的,不要自己照镜子,都像在镜头面前一样骚首弄姿,装X给谁看啊?&/b&&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eUgCGhTEiEn3rVB59x1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eUgCG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EiEn3rVB59x1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工作十年,除开头一年,基本全在做管理,职场的门门道道,自然懂一些。 做出版时,职场的书是热门,光我经手做的不下十本,出于市场考虑,多少有些迎合读者胃口,我这儿说的,没有迎合,全是实实在在。 1,你可以有情感问题,但别让它成为工作的问题 恋爱过…
回顾一下过去两年的投资经历。&br&两年前开始,我逐渐将自己的资产转移至美股,目前不持有任何A股的仓位。&br&去年11月底的时候意识到A股的牛市来了,曾经将部分资金转回来,不过并没有买入任何一只股票,只是持有了几只相对更为稳健的基金,并且在四月底上证指数达到4000点前后就再次将资金全部转回了美股。&br&与A股的巨大投机性相比,我更喜欢美股的稳健,对业绩的看重,和众多优质的企业。&br&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买过的中概股包括唯品会、欢聚时代、奇虎、搜房、易车、汽车之家、正保教育、去哪儿、58同城、猎豹移动、500彩票、聚美优品。&br&之所以重点投资这些中概股,是基于这么一种考虑:&br&作为一个中长线投资者,成长股是最好的投资选择,那么什么行业发展最快,最容易成为成长股的摇篮呢?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是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时代,最有机会诞生十年十倍牛股的地方必然是互联网行业,比如谷歌,自2004年上市以来股价已经涨了10倍,百度股价上涨了15倍,腾讯则是惊人的185倍!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魅力。而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的优秀企业大多数都在美国上市,作为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跟随着去美股了。&br&在这段时间里,我对美股里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财报都分析了一遍,很快就发现了唯品会。&br&这个时候的唯品会,股价已经去到了25美元,比半年前的最低价5美元上涨了5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价格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了。但是唯品会的巨大成长前景对于我仍然充满了诱惑力:&br&1,对于一个成长股投资者而言,营收增长速度是最值得重视的指标之一。在2013年Q1当季的财报,唯品会的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200%,是当时所有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中成长最惊人的企业。而这样的速度,自上市以来就一直维持着。&br&2,唯品会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当惊人,才刚刚成立三年,就已经从亏损转为盈利,这在当时普遍亏损烧钱的电商企业中尤为难得。对比一下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电商企业的漫长烧钱史,你就知道唯品会的盈利含金量。&br&3,在所有的互联网领域中,电商行业的发展空间最大。BAT三巨头中,阿里巴巴的规模最大,二线互联网公司中,京东做的最大,相对于广告和游戏,电商的市场规模是万亿级的,可以容纳更多的玩家。&br&4,商品零售行业几乎每过十几年就催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从杂货店、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名牌折扣店、免税商店,到b2c、c2c,变革一直在进行着。唯品会当时所主打的“闪购”模式,与淘宝、京东的商业模式有着巨大差异性,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br&5,电商行业在2010年前后曾经有过一个“垂直电商”的投资热潮,比如凡客、乐淘等,试图发展自有品牌的电商产品。但是几年之后,这些品牌无一例外的都陨落了。他们的最大问题在于,品牌可以通过营销炒作迅速做大,但是商品的库存却不是有互联网思维就可以解决的。一旦库存无法解决好,亏损就会成为无底洞,将电商企业拖垮。而唯品会独特的“闪购模式”,对库存难题基本上是绝缘的,跳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陷阱。&br&6,看到唯品会的成功,当当、京东等竞争者纷纷涌入,试图抢夺唯品会的服装尾货市场。当当甚至将闪购业务改名为“尾品会”,将山寨进行到底。但是通过分析,我认为唯品会已经在服装闪购领域获得了先行者优势,无论成本控制、供应链效率、品牌粘性等各方面都是佼佼者,在马太效应下,后来者几乎不可能与之竞争。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唯品会的闪购竞争力都是第一的,无论是法国的闪购鼻祖Vente-Privée,还是美国的gilt,各项指标都要略逊一筹。&br&7,我查阅了唯品会的百度指数,移动端安装数据,用户对APP的评价,论坛中买家对唯品会的口碑评价,平日里快递送货唯品会的出现几率。&br&各种信息的汇总让我对唯品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当时我分析认为,唯品会在三年之内市值有可能达到150亿美元。相比起当时20亿美元的市值,还有6-8倍的成长空间。正是在这种分析的支持之下,我从26美元的价格开始买入唯品会,并一直持有到2014年底,累计收益超过了5倍。&br&&br&当然,也不是每一次的投资都是成功的。&br&中概股在2014下半年的集体大幅下挫,让我意识到了资金集中于成长股和中概股的风险,于是逐步将资产向其他行业的优质企业转移。&br&今年年初开始,我的投资方向更多趋向困境反转型企业,持有过的股票包括聚美优品、巴西石油、美泰、永利度假村、新濠博亚娱乐、葛兰素史克。&br&1月份唯品会清仓之后,部分资金买入了聚美优品。这个时候的聚美优品在假货风波的打击下,股价已经离高位直线跳水了75%。谷底在哪里,没有人知道。&br&要说在3个月之前,聚美的财报是让我提不起任何兴趣的。同样是做电商,同样是闪购模式,聚美的规模只有唯品会的八分之一,营收增长速度只有28%,市值几乎是唯品会的一半。这样的泡沫股价,显然没有什么投资价值。&br&不过,在3个月之后,高台跳水过后的聚美,慢慢的开始变得吸引人。我注意到,聚美的股价已经在13美元的价位上徘徊了有半个月,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不大了。&br&于是我开始查阅聚美的相关新闻,在一篇创始人访谈中,我了解到,聚美的假货问题,其实是源于高管层为了冲击上市,做大销售数据,从原来坚持的“闪购”模式向“淘宝”模式靠拢的结果。闪购模式,本质上是商品的自营销售,对品质的把控相对严谨,但是淘宝的第三方平台模式,任何商家都可以不受监控的自由销售,对于假货几乎没有约束力。在假货风波发生后,聚美的高管层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往闪购模式上回归。&br&另一方面,聚美开始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力。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跨境电商的规模迅速扩大,俨然成为一个新的蓝海,在众多的参与者中,聚美的发力是比较早的,胜算较大。&br&还有一点,来自我对聚美创始人的信心。陈欧几乎是白手起家,年轻、有冲劲、头脑清醒、执行力强,这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当当,当当的老板年纪大、思维保守,量入为出,因此即使早发展了十几年,也始终难以避免边缘化的趋势。&br&众多的信息分析后,让我相信聚美应该死不了,并且很有可能获得第二春的机会。&br&按照当时的估计,我以为聚美的反弹应该在半年左右会到来,于是1月份在13美元的价位上开始逐步买入聚美,果然,一季报发布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涨到了最高28美元。不过在5月初,当聚美的股价到达21美元的时候,我就选择了清仓。&br&与他的未来成长性相比,此时的我已经转变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更加注重短线的风险。&br&&br&上半年另一笔成功的投资来自巴西石油。&br&自从中概股萎靡之后,我的目光就更多的开始关注那些遭遇了股价大幅下挫的传统企业。&br&比如普遍跌幅超过50%的澳门博彩股,遭遇中国反腐冲击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遭遇迪士尼公主系列玩具(冰雪奇缘)冲击的美泰(前世界第一大玩具公司,拥有芭比娃娃产品),以及石油价格崩盘之后的石油公司。&br&在所有的石油公司之中,巴西石油的跌幅是最为让人触目惊心的。与他的最高价77美元相比,此时的巴西石油股价最低去到了4.9美元,我关注到的时候也只有5块多。也就是说,股价在下跌周期中去了95%,什么中石油相比起来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br&你无法判断这到底是谷底,还是半山腰。&br&我选择了相信这是谷底,开始逐步买入。这样的判断来自几个信息支持:&br&1,巴西石油是巴西最大的国企,垄断型企业,死不了。&br&2,当时的石油价格在50美元左右,相比起最高150美元,已经下跌了75%。&br&3,石油行业的成本价在30-40美元左右,沙特最低,大概在20美元,几个新兴石油大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油价成本都比较高,在50-6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最低40美元的油价,已经低于部分产油国的成本价了,不可能继续往下跌。&br&4,年初以来的油价崩盘,供应端是由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需求端是由于中国需求的放缓,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方面,随着油价下跌,美国的页岩气投资已经大幅下滑,供应缩减,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印度经济开始起飞,这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口大国,一旦经济增长加快需求将源源不断。供需失衡的局面将得到改变。&br&5,巴西石油的资产主要是深海油田,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储量非常丰富,一旦油价上涨,受益也是最大的。&br&6,巴西石油股价跌幅巨大,还有一个短期的因素,就是贪污问题。由于贪污,巴西石油的高管几乎悉数坐牢,其困境和一汽集团的反腐窝案类似。不过随着问题的爆出,管理层的大洗牌,对于未来而言,其实是好事一桩。&br&我的巴西石油买入价是6美元,目前价格在8-10美元之间徘徊。盈利虽然不算大,不过能够在安全的价位买入,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br&&br&下半年我认为澳门博彩股的反弹或许会是一个机会。&br&1,离2014年初的大规模反腐运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最多一年半至两年,澳门博彩股将迎来谷底。而目前,他们普遍已经跌去了60%。&br&2,香港的反中运动不可避免的殃及了澳门旅游业。通常旅游业的谷底反弹周期在两年左右。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日本,2012年日本旅游业在钓鱼岛事件冲击下也曾经遭遇谷底,不过两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出国旅游目的地了。&br&3,中国的出国游近几年每年以30%的速度成长,中产阶层壮大,潜力惊人。澳门博彩业竞争力独特,未来前景还是光明的。&br&4,博彩行业是不会死的,危机过后,就是机会。这个时间点,预计在年底之前到来。
回顾一下过去两年的投资经历。 两年前开始,我逐渐将自己的资产转移至美股,目前不持有任何A股的仓位。 去年11月底的时候意识到A股的牛市来了,曾经将部分资金转回来,不过并没有买入任何一只股票,只是持有了几只相对更为稳健的基金,并且在四月底上证指数…
这是我在另一个答案下面的回答,我大概通过3,4年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性格与风险偏好选择了一种筛选成长股并长期持有的思路,要说明的是,&u&&b&选择股票的方法必须要与交易习惯和风格结合,更要符合你自己的性格。别人的选股方法你学过去,但是没学到买卖时机还是没用的&/b&&/u&。&br&&br&&b&&i&以下回答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有提到的股票,在现在这个时点价格都不便宜,请不要轻易跟风买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i&&/b&&br&&br&以下回答来自&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认为当前 A 股市场上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好公司有哪几家?你从哪些方面考量的? - 王端端的回答&/a&,也被选入了《金钱有术》,根据最新数据和本问题进行了一定修改。&br&&br&*我其实不太想回复“如何查找上市公司毛利率”这种问题的,我觉得这就像是“我的idea已经饥渴难耐,就差一个程序员了”一样可笑,连你做出决策的信息都不知道去哪搜集,你怎么做决策呢?&br&&br&就算你没有机会用wind这类专业客户端,大部分主流的股票交易软件里都有公司资料,少部分还有股票筛选功能,里面能找到上市公司的数据。就算你不用股票交易软件,或者你像我一样用mac系统,你百度搜索一下,新浪财经有上市公司专题,和讯有上市公司数据库,怎么就能找不到呢?我希望这个答案授之以渔,而不是你照着这个答案拉了一遍,找了几只股票买进去,等了一个月,发现没怎么涨,回来说我是骗子。&br&&br&**从这个答案收到的反馈,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股市现在有多疯狂,我收到了大量要求荐股的私信,而很多人连如何查找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都不清楚就入市了。我在这里明确一下,我个人已经出掉了大部分股票,只保留了成本非常低的,因为我认为股市已经很疯狂了,可能现在离这次的最高点还有距离,但08年的教训让我知道很少有人能成功逃顶。&br&&br&这个答案,不是在推荐这几只股票,只是因为最早我写了策略,很多人质疑没有实际例子。现在的时点,这里面提到的股票都很贵,非常非常贵。我只是写了一种选股思路和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可以帮助你找到不错的公司,但不等于你任何时候买入都是能挣钱的。&br&&br&&b&&u&我认为现在股市已经很不适合进入了,如果你有之前买得股票,浮盈能兑现就先兑现了吧,如果没有,那我觉得千万别受你边上挣了钱的人刺激,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上涨行情挣钱的80%都会在下跌中赔进去。还有,我不荐股,也不对任何股票进行点评,请不要私信我了。谢谢。&/u&&/b&**&br&&br&&p&&b&写在开头&/b&&/p&&br&&p&我个人从2009年开始接触股票,因为从事投资工作,所以有时间做很多研究和学习。但一直到2011年前,我从来没有赚到过一分钱,书读了很多,报告也没少看,尝试各种选股方法,但就是挣不到钱。和很多人一样,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作为一个以投资为工作的人,真是一件挺失败的事情。&/p&&br&&p&2011年前后,我认识到也许是因为我每天都看股票,过于频繁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导致了难以坚持一种投资策略。于是我决定改为选择我认为的成长股,长期持有。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之后,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成长股选择策略,买入并持有了一只股票:上海莱士,幸运地获得了超过800%以上的回报。使用同样的策略,我在年分批买入了另一只股票:美盈森,到目前为止获得了200%以上的回报。在2014年买入了第三只股票:广电运通,到目前为止获得了100%回报。&/p&&br&&p&****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实后两只都比我预计的上涨速度快了不少,这和市场环境有关系,我的选股思路并不是希望买到那些买入就开始上涨的股票,这不是目的,也不会以此作为选择股票的考量。****&/p&&br&&p&至此,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偶然现象,这个策略大概是有一点价值的。优秀的选股策略和投资策略有很多,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执行,才有可能获得回报。在此,我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p&&br&&p&&b&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投资策略?&/b&&/p&&br&&p&我在09年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时候,会很教科书地分析公司和行业,看很多报告,相信那些报告里面关于公司未来3年增长的预测,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尽信书不如无书,能看明白家门口煎饼摊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预期其实就能看懂很多上市公司的(无非就是进货、生产、销售,发展预期在于潜在用户数量和竞争对手情况),但我们很多时候总愿意给自己这样那样的理由相信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们相信一个做啤酒的能研制出最先进的疫苗,我们还相信奥巴马连任成功所以澳柯玛能上涨。)&/p&&br&&p&任何时候,悲观地去看一个企业的未来预期,但是乐观地去看过往业绩。一家公司的过往业绩是能说明很多东西的,技术实力,供需关系,管理层水平和态度,都会或多或少反映出来。用看煎饼摊的标准和态度去看一家公司即可:鸡蛋和薄脆进价是不是合理?销量降低是因为天气冷了人少还是天气热了大家嫌煎饼烫手?和马路对面那个煎饼摊相比,这家的煎饼更好吃吗?价格更低吗?和客人关系更好吗?&/p&&br&&p&我想说明的是,对于能够下一些功夫花一些时间的人,上市公司没有那么难以看懂。不要以此为理由轻易相信别人的分析,更不要接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荐股”。我自己曾经密切接触券商和基金,有段时间每天手机上要没有10条8条荐股短信都说不过去,但结果呢?也许某一次你听信了别人,买的股票上涨了,那么你就会产生依赖,以至于最后彻底失去自己的判断,而只要一次失败了,你之前赚的钱就都回去了。所以,请相信你自己,没有谁比你自己更可靠。&/p&&br&&p&&b&成长股的筛选&/b&&/p&&br&&p&成长股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成长股的要点在于成长,在A股的环境中,可以理解为流通市值的成长。像一些流通股本已经比较大,流通市值上百亿的公司,虽然这样的公司不是不能成长,但大概率来看,流通股本越小的公司成长空间越大。&/p&&br&&p&&b&&i&初步筛选&/i&&/b&&/p&&br&&p&毛利率&/p&&br&&p&我不喜欢低毛利率的公司,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里很多企业做的很好,比如卖电器的,比如造汽车的,都有好公司,但是毛利率不足20%,这就说明规模是这类企业成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当他们的规模到一定程度,成长速度的下降几乎是必然的。我一般只看毛利率30-40%以上的,当然因行业而异;&/p&&br&&p&股本&/p&&br&&p&这是放之世界皆准的标准,股本越小,扩张动力越大,潜力也越大,中国股民更是格外热衷于炒小盘股。总的来说,总股本不超过10个亿,越小越好,现在很难找到质地好流通股本还很小的股票了;&/p&&br&&p&净资产收益率(ROE)&/p&&br&&p&我个人比较迷信这个指标,算是懒人选股票比较实用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通常我会要求5%以上,10%为佳;&/p&&br&&p&主营业务占比&/p&&br&&p&这个不用多说,不务正业的公司绝对不碰,越高越好,100%最好;&/p&&br&&p&股票价格&/p&&br&&p&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通常价格越低的股票上涨空间越大,想象空间也越高。不是谁都会在100多买茅台,200多买中国船舶的,这东西不太好定一个统一标准,我一般希望在10-15元以下;&/p&&br&&p&行业壁垒&/p&&br&&p&毛利率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行业壁垒的,50%以上剩下的不是软件互联网,就是医药。这一条重要在于,稀缺的东西首先从价值上就是可以长期升值的,从概念上就更是可以爆炒的,资源类股票是一种代表,但并不推荐,继续看下一条我会解释;&/p&&br&&p&需求&/p&&br&&p&需求决定供给,决定价格,为什么不推荐资源股票,就是因为越稀缺的资源往往跟一般老百姓离得越远,需求反映到供给端的链条过长,或者本身需求面就很窄。比如稀土,没错,这玩意是稀缺,但是你告诉我这东西能有什么用呢?稀土是战略资源,但是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一般人感受不到这种东西的稀缺。我看不到稀土供求的大众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大部分股民也看不懂。稀土行情热过很多次,跟着炒可以,但我一般不会选择长期持有这种股票。&/p&&br&&p&这段多说两句,用我最通俗的理解,什么叫需求?没有不行是最好的,其次还得难以替代,价格最好是发改委限价或者自己随便定价;要么就是背靠政府或大型国企,未来若干年的成长可以确定;&/p&&br&&p&股东结构&/p&&br&&p&必须有靠谱的单一大股东,我国企业擅长股东内斗,俩个大股东要还能专心经营绝对是楷模级别的。虽然单一股东很多时候意味着独断专行和家族企业,但是你还能分析,还能判断,俩个股东分析就很难了。如果你能做到分析揣摩每一个股东的利益诉求,那你肯定能超越王亚伟,这是他自己说的。&/p&&br&&p&投资非主营业务&/p&&br&&p&投资非主营业务(比如参股,并购等方式)无非俩个诉求:第一,靠概念炒股价圈钱,这几年来上市公司相继热衷于投资过手游行业,传媒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都是什么热投什么,就是想把自己和最热门的投资概念扯上关系,这和娱乐圈七八线小明星抱大腕大腿搏出位是一个思路;第二,自己的主营业务增长放缓或者前景变差,需要布局其他领域,这种情况上市公司的出发点是好的,某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因为行业发展放缓,或者宏观经济因素,主营业务萎缩,尝试通过投资开辟新的领域。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直接卖出即可,真的认为公司管理层很好的,可以等投资的新方向明朗了再进入。真正好公司的买入点从来不差那几个涨停板。&/p&&br&&p&&b&精细筛选&/b&&/p&&br&&p&通过前几个指标,你大概可以筛出几百只股票,看看后几个指标,最后能有几十只,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细看了。&/p&&br&&p&细看完全是因人而异,因公司而异,我一般先把主营业务看不懂的筛掉,比如什么做奇怪的软件系统,奇怪的制造业,奇怪的药品,我看很多遍还是不明白其涉及的专业。(当然,如果你自己了解某些特定行业,那大可以选择这些行业的企业)再例如核心技术过于黑盒子,你也不知道这企业是真有技术含量还是蒙人的,我也不太敢选择。这类企业很多,例如,主营业务看着很好,其实收入一半来自于关联交易中的猫腻,或者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跟主业好与不好没关系。&/p&&br&&p&下一步,我会把明显是靠关系的筛掉,开发飞信的神州泰岳,当初创业板刚上的时候很火,需求明确,谁都能看懂,伴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浪潮,还背靠移动,简直就是白给的好股票啊。我当时差点就买了,只是当时有个原则,这类背靠关系的最少要背靠2个以上的关系,飞信不符合,加上当时涨得有点多了,我就放弃了。现在看来谨慎还是有道理的。&/p&&br&&p&最后会考虑一些纯粹的市场因素,比如你选中的这只股票概念是否别人也能理解,是否会被关注,股价之前的走势如何。以我下面要提到的股票上海莱士为例,当初我就没有考虑其主业血液制品稀缺这个概念是否能被别人注意到,这只股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股价平平,没有人关注。某种意义上,算是判断得不够好的。&/p&&br&&p&&b&实际操作&/b&&/p&&br&&p&我开头提到的股票,上海莱士,以这家公司为例,我来解释下我是如何运用上面的策略进行筛选的。&/p&&br&&p&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很好,毛利率尤其高(大于50%),公司管理层专业度很高(核心成员均有国外学习和研究背景),控股的大股东是很有能量的民生银行筹备人之一。&/p&&br&&p&在筛出这只股票后,一开始其实我想放弃的,因为我不太明白这家公司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必要性,血液制品是干嘛的呢?没听说谁看病非得用这个的。但是直到我一个朋友得病,重病,最后的一段日子必须一直用人血白蛋白,我记得当时听护士聊天说这药真难买,来了就没了。而且价格挺贵。我回来看了一些血液制品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开始觉得这家企业好像还不错。&/p&&br&&p&血液制品严格受到国家管制,作为原材料的血浆只能通过国家批准建设的采血站获得,这种采血站数量少,获得审批极其艰难,而血液制品企业的资质几乎不再发放。这符合了稀缺的要求。&/p&&br&&p&国内的血液制品严重依赖进口,当时看到的数据我记得是国产供应率不到50%。而这不是因为国外技术好,是因为国内不够,这个缺口不算小了。国内没有垄断性的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是行业内第一梯队的上市公司,上海莱士算是行业内第二梯队的,但发展空间很大。(我没有选择天坛生物的原因是其股票被屡次爆炒,业绩不稳定,且公司管理团队水平可能有问题;而放弃华兰生物的原因是它除了血液制品外,疫苗也是其重要业务之一,我不喜欢主营业务占比不够高的公司。尽管华兰生物在后来因为疫苗概念曾经走出一波很好的行情,但我仍然认为以一家血液制品企业来衡量,上海莱士是比华兰生物成长性更好的。)&/p&&br&&p&血液制品是发改委限制最高价格的,因为需求供给太不平衡、缺口太大了,每年发改委会上调最高限价。虽然这不如自有定价权的,但对于这种极度稀缺行业,我已经很满足了。&/p&&br&&p&基本上在确定了这些后,我就买了,我09年第一次买,然后11年卖了;12年又买,拿到现在。这种「真」成长型公司,不用太操心,它的增长水平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不会有太多超预期的表现,但稳定的30%-50%年增长足够了。说句大话,这股票我觉得我敢拿5年到10年,问题不大。&/p&&br&&p&截至今天(日),上海莱士已经通过自身发展和一系列并购成为了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值高达700亿元人民币,在各项指标已经名列国内前茅,而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血液制品企业。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1. 专业的管理层团队,技术出身的团队保证了业务上的不断发展和持续竞争力; 2.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快速获取了稀缺的血浆资源,我猜测,这与其大股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背景不无关系。&/p&&br&&p&在最初选择这只股票时候的两个重点都得到了印证,看看当时的竞争对手,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业务发展速度放缓,疫苗业务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光,天坛生物自身的体制和管理有问题,虽然股票总有庄家在炒,但公司业绩并不好。&/p&&br&&p&几年的时间,看着自己选择的公司一步步变成行业龙头,你别说,我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巴菲特的感觉,看着年报的时候,有时能体会到那种自豪的成就感。&/p&&br&&p&&b&写在最后&/b&&/p&&br&&p&对于股票,有人喜欢短期涨得快的,有人喜欢规模大的,有人喜欢特定行业的,单纯靠表面分析是很难百分之百分析出一家成长企业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你得跟谈恋爱似的,真的很在乎,愿意去了解一家企业,且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一些报表不告诉你的东西。&/p&&br&&p&找到一只好股票,固然是兴奋且激动的,但还请一定耐下心来,等待一个别人放弃了的时点,如果你相信你找到的是一家好公司,那无论股市跌成什么样子,它仍然是那家好公司,跑不掉的。&/p&
这是我在另一个答案下面的回答,我大概通过3,4年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性格与风险偏好选择了一种筛选成长股并长期持有的思路,要说明的是,选择股票的方法必须要与交易习惯和风格结合,更要符合你自己的性格。别人的选股方法你学过去,但是没学到买卖时机还是没…
我试着来归纳几位与我们团队长期合作的作者(侯捷、邹欣、吴军和潘爱民)的特征吧。&br&并非全面的总结,而是根据自己感触较深的,写出几点,也是为了更好地感受榜样的力量。&br&&br&&br&&b&一、战略意识强——Focus西瓜,不care芝麻。&/b&&br&&br&战略意识强的人,大局观好,方向感强,目标坚定,因此,善于围绕方向和目标做选择和判断,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定不随意。&br&&br&请看2011年《新京报》的这篇采访:&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jnews.com.cn/ent//14852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军:不贪做事多,做好一件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b&新京报&/b&:《浪潮之巅》上市两周多,已经两次印刷,每次8000本。作为一本科技史类的书籍,你对这个成绩怎么看?&br&&b&吴军&/b&:我是没想到卖这么快。不过我跟腾讯所有的员工一直在灌输一个观点,就是说你这一辈子一定要&b&抓西瓜&/b&,不要抓芝麻。不要贪做的事多,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好。&br&做一个产品,比如&b&写书,你花两年写这个书,可能花两个星期去卖&/b&;你花两个星期写的书你要花两年去卖。产品也是一样,花了很大的心思做出来的一个像iPhone一样的,就不用花工夫去卖了。&/blockquote&(时至今日,《浪潮之巅》第一版和第二版合计销售20万册+)&br&&br&最近,邹欣老师应邀给广州致远电子做了三个小时的技术培训讲座(&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qq.com/page/m/g/s/m01500u34gs.html%3F__t%3D1%26ptag%3D1.sina%26_out%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br&讲座的摘要和问答汇总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l.memect.com/remix/200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邹欣讲座: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i class=&icon-external&&&/i&&/a& 其中有一位朋友这样提问:&br&&blockquote&听众:邹老师是如何平衡工作,写书,家庭?&br&邹欣:&b&别的事我不太做,就做你提到的那些事&/b&。比如写书,上微博,有时讲一些有趣搞笑的,劳逸结合。睁开眼睛做事情,看邮件,写书,一本书写的很多年,有时很枯燥。也得到周筠老师很多鼓励,乐观看待已完成的,有时也会有悲观的时候。还比如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有时想象做好了以后可以有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是继续的方式。软件行业充满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为什么不把它讲出来。另外就是把工具做好,比如必应输入法,有帮助。&/blockquote&&br&潘爱民老师是王选院士的学生,他经常和我讲,王选教会了他许多,其中之一便是&b&如何做选择&/b&。&br&潘老师是名著《C++ Primer》第三版的译者,但他放弃了翻译这本名著第四版唾手可得的好处:名声、版税,而是选择翻译另一本书:《Windows Internals》,因为他的技术主攻方向是操作系统,所以他&b&心无旁骛&/b&,不仅翻译《Windows Internals》,还推动俞甲子和石凡两位当时还是浙大研究生的作者合作,写出了原创好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6523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本书很难写,更难写好。请参考 &a data-hash=&78e3b2ae1be4ab038a6e& href=&//www.zhihu.com/people/78e3b2ae1be4ab038a6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劼& data-hovercard=&p$b$78e3b2ae1be4ab038a6e&&@赵劼&/a& 在他博客中的讨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zhaojie.me/2009/11/linker-loader-library-correction-about-call-stack.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装载与库》里的一个错误:关于调用栈&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虽然《链接、装载与库》中有这么一个小问题,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国内难得踏实的技术书籍。而且,这本书的作者“俞甲子”是2006年在读研一的“同学”——所以我经常说,&b&总有一些牛人让我汗颜&/b&。此话真的不假。——老赵&/blockquote&之后,潘老师又花费好一番心血,写出一本操作系统的原创好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7191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ndows内核原理与实现&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2013年1月,潘老师加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996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里云OS&i class=&icon-external&&&/i&&/a&,担任首席架构师,继续追寻他的操作系统梦想。&br&&br&侯捷老师的选择能力我就不用多说了,他是影响一代IT人的技术作家,从这些回答里便可见一斑:&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关于侯捷老师和他的书、网站,你有哪些回忆希望与人分享? &/a&&br&&br&&br&&b&二、强大的行动力,能连续作战,高效能&/b&&br&&br&吴军老师做事很快,他在《环球人物》杂志对他做的这次采访(&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xiaoyuan.zhaopin.com/infomation/Industryinfo/contentinfo%3Farticleid%3D%26Category%3D1604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content_1497404.htm&i class=&icon-external&&&/i&&/a&)中说:&br&&blockquote&“我做事情比较快,在这点上占了便宜。用我太太的话讲,&b&别人可能要做两三小时的事情我半小时就做完了&/b&。再有,我比较&b&善于利用碎片时间&/b&。从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肱三头肌拉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