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魅族真的合工大没落1.07事件了吗

魅族会一直衰落下去么_百度知道
魅族会一直衰落下去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会,它会回归的,
可能,没有性价比。一万年用联发科,必死无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其实魅族还真是非常非常可怜啊,这没落的【wp7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1,458贴子:
其实魅族还真是非常非常可怜啊,这没落的收藏
m8时代的轰动程度其实不弱于如今的小米吧。当时对手机乃至几乎所有与游戏关系不大的电子产品都没有了解的我都知道有个m8是比ip还牛的世界第一。不过我当时只认识诺基亚,ip也就报纸新闻看过几次,认为是山寨,毕竟我的大山寨早就全触控了。
m9时代总算是赶在双核时代前面一点点憋出来了,噱头也是极大的,各种主流媒体各种评测满天飞,之后还有各种对比,兼容性测试等等。论坛贴吧也是各种战。很长一段时间m9都是业界焦点!mx时代就已经掩饰不住主流魅族没能站稳主流市场的现状了,凭空出世的小米把本来他擅长的桥段玩出了更多花样。吸引了太多关注。mx上市时主流媒体也就是置顶一个评测,偶尔拿来对比下什么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魅族各处投放的广告。之前的魅族还以不打广告标榜自己。如今的四核,连贴吧论坛也没有太多人关注。魅族就和游击队似的,冲突前期大放异彩各种功勋,真的开始大范围冲突的时候,能找到一块不被波及的藏身处都是奢望
苏宁易购wp手机,正品低价,购苏宁超市产品返大额手机券,480减50,999减200,惊喜不断!苏宁易购wp手机,正品保障,支持货到付款,7*24小时1对1贴心服务!
最后一段小心跨
m8听同学说很是向往。m9等到上市直接入手了9000mx直接不关注了
我一老乡乃真煤油(不是五毛),世所罕见
总结就是 不过如此
抽屉里躺着M8,M9,想买MX和9300
营销什么的。魅族还没毕业
魅族乱跟风!
本来做mp3 挺好
产销量连年位于国内喷码机行业前列!
魅族一直在进步,据说四核已经解决发热问题,信号好像也好些。说实话从m9到mx双核,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真的对我来说是不错的手机。
魅族mx的定价毁了。毕竟买的人就是那样
虽然没用过魅族,但是对囧王的印象好过雷布斯跟周流氓
坐等小米重复魅族的步伐
QNM推荐我买M9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
m8那会儿看rmvb着实比市面上其他手机强
m8跟小米差远了,m8出来以后几乎没有跟风的。小米出来以后全是跟风的。
M8时代就抄袭iphone。到了M9放着主流的分辨率不用,非要山寨苹果搞DVGA。MX还不思悔改,还用蛋疼的DVGA。MX四核版大家都720p了,你丫还用蛋碎了一地的DVGA。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不喜欢魅族感觉就是当了什么什么还立牌坊
有一个M3,一个M8M8最满意的就是外放
魅族的手机在我公司占有率还是很高的。还有内部的魅族交流群。
你们发现没有,每次霉猪产品发布,硬件总能引领潮流,价格同样能让人感觉很有性价比,但是产品一上市,几乎成了市面上主流的标配,大厂各类似配置的机型价位也相差不大,霉猪每次都以这2点吸引眼球,但是每次开发周期却无比漫长,甚至我怀疑霉猪的机型都是发布后再研发的,喜感
魅族现在跟以前比显得很官方了。 以前我在论坛发过帖子问M8的问题 JW还回过 现在... 论坛上面基本都是说MX怎么怎么好的 见不到一个讨论帖,也许是因为安卓的原因? 想念曾经的论坛 今年的魅族让我挺失望的,下一部应该是ip5。 当然 我还是希望魅族能走的更好 。不喜欢的也没必要嘲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那个曾经对标苹果的魅族,是如何从准巨头走向衰落的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那个曾经对标苹果的魅族,是如何从准巨头走向衰落的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歪道道
  当全球技术产品爱好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崭新回归”的三星Note8身上,与之同天发布的魅蓝Note6似乎也不甘归于平静,接连三次登上科技头条,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flow耳机双标事件显然令消费者再次领略了国产品牌的“表里不一”。
  尤其是这种采用死不承认为优先选择、草草道歉了事作最坏打算的应对之法,几乎成了一众手机品牌的共识,前有三星、华为,后有今日的魅族。如果说前两者的做法多多少少算是大公司病的某种表现,那么对存在感逐渐减弱的魅族来讲,无视消费者权益无疑是在丢弃企业仅剩的一些立足点。
  其实魅族在我国智能手机行业一直维持着独特的存在地位,可是近两年它就像一个因某个零件错位而失控的机器,不仅损伤自己还可能“祸害”他人,究竟何时魅族开始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调性?
  作为魅族手机初期深度用户,虽然自其向小米看齐时就已经脱粉,但看着它一点点从高处滑落跌倒,依旧不免唏嘘。
  步伐错乱,魅族自降格调导致品牌形象大跌
  今年年初,魅族将2016年的一切归于两个字—失误,这种直白式的自我剖析,透露出对机海战略的不合时宜进行了沉重反思,与之相应地,聚焦就成了今年魅族的整体步调,不过这不仅是一种纠正,更是迫于财报难堪下的无奈。
  但是仅仅用机海战术来解释去年魅族的种种行动,未免有些浅薄,其实这一策略的选择只是将魅族某些根深蒂固的问题,集中爆发在去年之中。比如演唱会式营销、产品线混乱和手机本身缺陷等,背后都直指魅族近几年来错乱的步伐,正在消耗最初的产品特色和定位。
  简单举例来讲,当消费者已经无法从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手机中,感受曾经自持的“侘寂”美学,某种程度上这已经说明魅族趋向平淡。
  我们可以拆分来看。其一,魅族激进的营销策略已经覆盖了其曾经对产品的重视,本身又由于不深谙此道反而只落得个模仿者的印象。魅族对营销的态度转变,其实可以追溯到小米开始崛起的那年,据相关人士透露,短短时间内魅族的营销成本已高出之前几十倍,到现在更是乐不知彼。
  但是整体来说它还是没有摆脱一些固有形式,从对标小米进行互联网营销,到去年跟随蓝绿兄弟进行明星营销,到最后无外乎是做得更频繁而已。更为关键的是,营销本身没有过错,较为失误的一点是,魅族在一些口水战和炒作中,原本的品牌气质逐渐被拉低,并直接影响到对产品打磨的关注。
  而之所以说这是一种退步,在于不同品牌的最初定位,像小米,因为自身的起点就是互联网营销,因而无论怎么使用营销手段都没有违和感,一旦利用性能向中高端进发,显然就是一种上升。而魅族不同,由依赖产品获取认知度到凭借营销争取认知度,怎么解读都是一种下降,这是其步伐错乱的一层表现。
  其二,产品线混乱导致两个明显问题。一方面,低中高端手机相互冲击、左右互博,基本上在任何一个品牌中都极为罕见。举例来讲,魅族在去年自家旗舰Pro6上首发了Helio X25,仅仅两个月之后,配置相仿、价格还要相对低廉的MX6就成功将Pro6拉下旗舰的宝座,诸如此类,还发生在魅族的多款机型之中。
  而另一方面,更为直观的影响就是为了维持走量的需求,魅族的手机大部分出现了名不副实的状况,尤其是配置不符合定价,加上前面所讲的产品无序更迭问题,简直是在正大光明地“坑”消费者及粉丝。就像刚刚发布的Pro7,居然让P25这种连中端都谈不上的芯片搭载在筹备多时的旗舰机上,无疑是打脸高端定位。
  从上来看,尽管魅族以减少机型来印证聚焦策略,但仅此一点并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它不曾找回打磨产品的工匠精神、连基本的品质保证都无法做到,也不曾重拾偏高端的产品定位和独有品味,甚至连一些过时的营销手段都没能放弃,因而,魅族依旧没能走出迷失状态。
  冲冠一怒,为小米迷了心智乱了节奏
  魅族的前半生,可以算是顺风顺水,这来源于多次压中产品更迭的趋势,进而能够借由先发优势维持住稳定的步伐,再加上黄章将个人独特的性格魅力,投注到产品研发和企业运营之中,造就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市场存在感。
  2003年,独自出走的黄章意识到国内mp3市场的机遇,基本上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全力投入该领域,从一文不名,到成为随身听的第一品牌,仅用了短短两年,此时的魅族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地践行着对优质产品的追求。
  2006年黄章对于局势变化的敏锐嗅觉,再次使魅族实现了重大跳跃,更免于沦为夕阳产业末日英雄的命运。当时mp3在国内风头正盛、魅族产品更是远销海外,手机市场上,诺基亚还沉沦于打败摩托罗拉的战果,保守地进行半智能机的推进,未曾预见苹果手机诞生带来的世界性变革。
  不过于辉煌之时看到颓势,还能进一步投注到正确的方向,黄章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不仅如此,还极具杀伐决断的魄力和执行力,沉舟破釜地决定转型智能手机。
  2009年以后,魅族凭借M8、M9两款手机惊艳亮相,奠定了智能手机市场立足的基础,并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机的稳定频率,致力于打造精品,由此形成了“小而美”的品牌格调。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后来的趋同化转变,即使仅靠这一点,魅族似乎也能在血雨腥风的市场中寻找立足之处,毕竟无论是手机性能还是销售渠道,魅族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雷军的到来毁掉了魅族此前在市场上雍容沉稳的姿态。
  仔细梳理魅族问题频出的关键节点,可以清楚发现其中总少不了小米的身影,而一段与黄章的恩怨纠葛恰恰是打乱魅族步伐的起点。精确一点的话,可以说是从2013年左右开始,魅族逐步从小米的“老师”转变为“学生”,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模仿苹果的艺术精神是一种高档追求,那将这一对象变为小米,基本上自掉身价了。
  其实,魅族对标小米,可能带着一种创始人的偏执,且不说去年丧心病狂的机海对峙,从开始学会的营销手腕,到产品生态圈的构建,几乎是小米生产什么,魅族就快速跟进。若是凭此超越了小米,倒也损失不大,可惜的就是亦步亦趋的“追随”,从来没有一雪当年被雷军算计的前耻,即使小米风光不再,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魅族原本能够在数次转型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可在小米的阴影下,却无法切中智能手机市场的脉搏。
  当然,魅族的过失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雷军,与阿里的可能性对赌协议和上市的压力,以及黄章的进退维艰、其他高层的决策失误,都是导致魅族如今局面的直接因素,而且走规模化路线被小米带偏,追根究底还是自我选择。
  唯一可惜的是,本来可以成为巨头,却沦落为一个小兵,魅族遗憾至此。
  黄章又双叒叕出山,但魅族的机会只剩运气
  魅族的诸多问题,其实围绕的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放弃了偏高端定位转而进行中低端市场开拓,由此才陷于和小米的恶斗,在产品和营销之中失了平衡,引出了产品线、品控能力甚至是企业声誉的一系列后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规模化是个错误方向,而是魅族对于这条路线的把控策略有诸多失误。
  照此角度来看,如果对症下药,魅族的出路就是精简产品、重新定位,半年前黄章又双叒叕宣布出山,似乎也预示着这种走向,只不过许久没有听到一线炮火声的他,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这或许很难。一则,不管是手机品牌还其他产品,由低到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顺势而为,成功几率相对较大,而由高端掉价到低层次,如果想要回归显而是前途莫测,因为这种混乱定位令消费者产生极大质疑。尤其是对于魅族这种低端形象已经有些根深蒂固的企业来讲,要破除用户认知实在是难上加难。
  而且关键是,魅族在高端价位的产品一直没有多少市场地位,以前比不过华为,如今干不过蓝绿厂,其中固然有产品线混乱导致低端形象波及高端产品的原因,但还在于手机性能撑不起高端定位的价值。
  古驰曾因降价促销使形象受损,重回高端大约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可智能手机市场能再给魅族同样多的时间吗?
  二则,国内市场给魅族重新翻盘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如果说年左右还只是智能机的混战阶段,每次排行榜的名单都要挪动位置,那么从去年开始,各大品牌的格局隐隐有了稳固的趋势,尤其是前五名,即使是魅族最大销量的时候也无缘入榜,这无疑是不利的市场环境。
  而且,如今国内市场容量开始有了明显萎缩的迹象,消费者将更向某些品牌集中,这意味着魅族这样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届时有可能会进一步丧失占有率,甚至沦为边缘产品也不无可能。
  三则,就目前的双品牌战略来看,这是魅族既想聚焦中高端,又不能失去低端市场的必然选择,且不说魅蓝品牌独立,是否能够帮助魅族缕清产品线的问题,不容忽视的一点其实是,魅族现在是否有能力支撑两个品牌的同时运行。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华为,依赖的是深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积累,而小米也有意如此,只不过效果就差强人意,一直没能突破低端形象的桎梏,这种情况下,陷于亏损、百病缠身的魅族似乎更有困难。
  手机市场基本尘埃落定,运气或许是魅族最后的机会,但时代已经不同,即使黄章依旧充满雄心壮志,但重整河山恐怕已经有心无力,毕竟魅族已经不是以前的魅族了。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锐智家创始人,互联网与科技圈评论员。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wddtalk)
纵观近两年的重大并购案,市场份额叠加和优劣互补效应的作用发挥,只是其次,消灭竞争才是促成合并的关键出发点。
《二十二》被更多的观众知道和“自来水”似的推荐,主要是倚靠社交媒体的线上口碑传播。
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Autopilot团队的成员并不认为他们设计的产品,有能力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可靠地控制汽车。
AI企业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接受市场的严格考验,大多数企业会被市场毫不留情的淘汰,只有少数会活下来。
综合来看,网联的上线在行业趋势上利好中小支付机构,只是,趋势向好,路还要自己去走。华为荣耀百万年终奖!魅族手机疯狂关店!差距是怎么一步步变大的?
  近日,华为荣耀员工提前拿百万年终奖的消息再次刷屏。最近几年,华为荣耀手机攻城略地,迅速晋升为手机市场的“销售王中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魅族手机经历了旗舰机Pro 7滑铁卢、高层人事变动、数百家门店关闭等事件,日渐没落。
  其实,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不只是魅族经历了起伏。当蛋糕不再增长,竞争也开始白热化,一家企业的成功可能意味着另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衰退。小米重回前五的背后,乐视/酷派等手机品牌已然增长乏力。在各家使劲浑身解数提升销量的背后,是行业层面创新匮乏导致的同质化。手机行业,还会有下一个风口吗?
  存量市场下的寡头格局已经形成
  智能手机市场已呈饱和态势,增量几乎依靠用户换机需求。而创新有限导致的换机周期的延长,进一步萎缩了需求。
  撇开全球市场不谈,至少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已完全成为存量市场,月国内手机出货量累计为4.5亿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参见图1)。预计,2017年全年,手机市场规模也会有10%左右的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激活量约6.6亿台,其中,OPPO的占比达到了13.45%,超越华为(12.4%),成为2016年出货量最多的手机品牌,vivo占比达到11.1%,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手机的出货量仅为3.3%,与其他主流品牌相比,下滑严重。
  而2017上半年,华为经过8年的稳健发展后称王,获得了22%的最大市场份额,而OPPO、vivo则扩张迅速,分别以17%和15%位列第二、三位。小米在经过年的相对低迷后,在2017年经历复苏,市场份额达到10%,超越了苹果(8%)。而三星则持续低迷,市场份额仅为3%(参见图2)。
  从全球市场来看,竞争形势更加明朗。三星是名副其实的王者,2017年第三季度以830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一,苹果以近4700万台排名第二,华为3910万台,与苹果的差距正在缩小。而OPPO与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在提升,出货量分别达到3070万台和2760万台(参见图3)。
  从IDC给出的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来看,排名前五的厂商已经占据接近76%的市场份额,并且华为、OPPO、小米等还保持高速增长。
  如此一来,国内的寡头市场已经形成,领导型企业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和三星,中兴、金立、联想和魅族等是追赶型企业,而其他企业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小。
  曾经一时风头无两的乐视/酷派手机,在太短的时间内迅速没落,360手机也没能掀起多大风浪,锤子、美图等品牌出货量少的可怜,可能已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力。
  小众手机的生存秘笈:差异化定位
  大势已定的背景下,影响力较小的手机品牌唯有通过差异化定位求生。其中,锤子、魅族、美图等厂商便是小众手机品牌中最受瞩目的几个。
  最近两年,锤子手机销量不佳导致数亿亏损,资金链吃紧开启了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2016 年下半年开始,锤子科技曾多次传出被收购、倒闭或资金链危机新闻。但2017年锤子迎来了好转之年,拿到成都政府基金领投的10亿元融资,搬迁至成都,并在今年推出了第一款爆款手机坚果Pro。双十一当天,锤子在手机销量品牌排行榜上成为仅次于苹果、华为的手机品牌。当这家“主打情怀”的公司逐渐接受残酷的商业竞争现实,抛去对细节的过分追求时,经营情况正在好转。
  相比锤子的好转,魅族的2017年则更加艰难一点。旗舰机Pro价格销量跳水,高层人事变动,网传的新款“梦想机”15plus要到2018年春季才发布。但是,2017年魅族手机出货量接近2000万台,销售规模继续扩大,超过200亿元并保持盈利,主攻高端手机市场也成为2018年魅族的主要战略方向。
  相对于上述两家公司的盈利状况,美图公司的困境仍旧在持续。2014年以来,美图公司已经连续4年亏损,2017年预计亏损超过3亿元。不过,美图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是吸引特定群体的利器。仅仅看他们的手机外观,就能感觉到浓厚的女性气质。如果这一客群能够稳定增长,其盈利前景将获得改善,但能否覆盖成本,似乎还是个难题。
  此外,金立在覆盖各档次机型的同时,大力发展安全手机,定位高端人士;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后凭借硬件优势,以手机为基础,拓展游戏、投影、摄影功能,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值得期待。
  不过,这些差异化竞争策略的能量似乎正在减弱。主要的原因在于,几乎每一项差异化技术优势都会在较短时期内成为智能手机的又一项基础设施。
  随着技术成熟,几乎每家厂商都能够较快掌握别家的特色技术和定位,并进行复制,最终形成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这或许就是产业组织学中提到的“最大最小差异化原理”,即当市场上每家厂商都在做差别化的努力时,每家厂商均全面覆盖各项差别点,最终形成差别较小的产品。
  这样的现象发生在一个典型的寡头市场中,并不能说是一件罕见的事。举例来说,碳酸饮料市场也是一个可口可乐和百事分庭抗礼的寡头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家各类口味雷同、包装相像、甚至名字都相似的产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芬达和美年达、零度和极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导致此现象的饮料市场低技术壁垒原因不同,正是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使手机市场走向同质化。
  人工智能会是手机的下个风口吗?
  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块蛋糕依然属于主流配置、设计中庸的大厂商,差异化定位也只不过是生存所逼。然而,不管是差异化定位还是同质化竞争,抓住用户的心永远是对的。
  大屏全面屏曲面屏、摄像头、续航能力、运行速度等等,都是用户体验,而其背后都是配置问题,配置高了不一定体验好,配置不高体验一定不好。从来没有一部低配置还获得极致用户体验的“玄学”手机。一个体验好的操作系统版本所带来的体验差距,对手企业想要缩小差距,要比配置更新容易得多,况且安卓市场中现行的系统差异都是一些边角料。因而,市场现行的用户体验主要还是靠配置来满足,这又加深了同质化的竞争。
  然而,人工智能会否成为真正的差异化来源,值得我们思考。
  近两年的人工智能已经被主流厂商用得泛滥,但如果深入观察现在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人脸识别、拍照和语音助手方面,其他方面则尚未采集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精华所在,也并未给用户带来实质上的体验升级。甚至在很多时候,这些较初级的人工智能被搞笑地调侃成为“人工智障”。可见,原本大有用武之地的人工智能在现行的手机上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
  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东西是算法,核心科技并不掌握在高通或英特尔这类硬件公司,也不在手机厂商手中,而是在Google、Amazon这样拥有深度学习、云及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巨头手里。而且,人工智能更多的应用是在云端完成的,并不一定都在用户端有所体现,这就对软件能力和操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安卓系统掌舵人的Google,很可能会拥有将人工智能、软件系统与硬件有效结合的独特先天优势。
  果然,我们看到了Google近期在机器翻译、图像识别领域中刚研发出的科技成果,也看到了Google推出了Pixel2手机。它与谷歌助手互相配合,使得那些用户期望的人工智能服务已成为可能。
  然而,即使有Google这样的公司推动,人工智能在手机硬件上的落地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和落地时间表的问题。同时,Google也需要面对来自在位厂商的残酷竞争,能否凭借人工智能在手机市场崛起,实难预测。
  如此看来,人工智能在智能市场红海中能否开拓出一片清新地尚无定论。最终,人工智能会成为温暖手机市场凛冬的一把火,还是沦为众手机厂商们又一次痛的领悟呢?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作者:陶金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何一华)
分享文章到  今年在手机圈有2个厂商逆袭了,一个是小米,一个是锤子,小米在16年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低谷,一些分析师都开始说小米不行了,同时OV轰炸式的广告带来的效果是直接把小米从销量榜上面拉下来,但是小米在发布了小米mix系列之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之中,销量也随之猛涨,近期的小米的出货量接近亿的数字了。再然后就是锤子手机了,刚刚发布的坚果Pro2被大家誉为同价位最值得购买的手机,原因就是坚果Pro2史无前例的把指纹识别和logo结合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后置影响美观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加之系统的口碑一直很好,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锤子也算是可以休息一阵时间了。
  而魅族作为国内手机的创新设计引领(魅族是这样说的),魅族发展到现在从之前的一线厂商到现在的地步,可以说是让人非常的惋惜,魅族最近有点陷入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思路之中,引以为傲的mback在全面屏趋势之下已然不存在了,因为根本不需要home键,魅族Pro7弄了一个画屏出来,为了凸显在国内手机之中的与众不同,但是官方没有给出这个画屏更好的应用场景,实际上面这个手机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这个屏幕,所以说魅族想在背面做交互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再有就是屏幕太小了,外界的开发者要去弄一些有用的场景都没有弄,屏幕限制了想象力。
  从小米和锤子的手机逆袭看出,其实只要一个点就可以了,在魅族身上也是如此,但是在其他的厂商身上就未必了,原因就是底子的问题,系统是目前大家非常看重的一点,毕竟手机好看之类只是一时的,手机套包上能看到多少?但是系统是大家每天都需要使用了,而魅族的flyme在国内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很多手机都是因为系统的原因而无法在市场打开规模或者品牌度,就像努比亚的全面屏一样,其实无边框加上全面屏在视觉上面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由于系统的原因,很多努比亚的老用户都不想再次使用了,所以说系统在用户心中的比重非常高的。
  魅族受制于SOC,由于和高通紧张的关系,如果明年可以拿到三星的9810是最好了,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应该就是骁龙的中端系统了,因为联发科已经放弃了高端处理器的研发,目前全力研发中端处理器,有Pro7的教训我想魅族肯定是不敢在高端旗舰上面使用联发科了吧,而黄章的消息看,貌似对于产品很有信心,而且也发出了包装图,明年是魅族的15周年,所以名字是15/plus,可能是一个纪念版的产品,但是不管纪念版还是啥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款好的产品,目前在手机硬件上面的创新已经达到了瓶颈期了,因为供应链的能力就是这样,无法在提升了。
  全面屏之下,希望魅族不要固执自己了,因为全面屏在将来会是一个平淡化的东西,成为一个手机的必备的东西,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像耳机孔一样,而魅族能在全面屏上面做什么创新,从爆料看,侧面指纹识别貌似就是魅族在全面屏上面要创新的一个点,但是指纹的识别率高的话就需要大一点的接触面,这样一来手机就变厚了,这个可以不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很担心在魅族Pro7上面出现了自嗨式的创新在明年的旗舰上面出现,接下来如果魅蓝的手机有这种设计的话,那么魅族15/plus很有可能会使用这种设计。
  在手机厂商一些之前如日中天的厂商没落之后发布的产品看,无非两个原因:价格太贵、产品太烂,只有这些两个理由,不管是HTC、诺基亚还是黑莓大多都是如此,但是这些厂商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需要缴税的原因(当然国产厂商也需要,但是没有那么高),加上各种渠道的费用加起来就导致了这么贵,当然了这些厂商在预期上面也是贵的,税只是一个原因而已,但是魅族不同,但是本土的企业,而且在系统上面不输国内的任何厂商,很多人说要创新,但是作为煤油来说,不如一个高性能稳定的产品,即使是市面上面很中庸的设计也好,而且魅族大可像其他的厂商一样,双旗舰的策略,这样可以保证容错率,不会导致一个产品不行,全线都没有了,同时也让一些追求创新的买主打设计的,喜欢性能的可以买性能的产品。当然了在软件上面魅族也可以突围,但是以目前魅族的技术还是有点悬,系统方面目前可以引起注意就是AI类的产品了,比如三星的Bixby,这个应该是目前手机之中最好的语音助手了。
  说实话,我很期待明年的魅族旗舰,黄章能打出什么牌,你认为明年魅族能逆袭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没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