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地震网最新消息现在这么频繁

想知道地震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吗?想知道地震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吗?谈论动物百家号近年来,地震变得越来越频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首先,地震是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其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壳岩层沿地质断层突然发生滑动而产生的。世界著名的“地球气候与物理”学家叶建敏根据多年研究、以及根据“地球气候与地球物理系统研究变化理论”而得出:“全球气候变热、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地震频繁、火山爆发增加、海啸多发”。“积存在地球南北两极的上百万年的冰雪与冰山在加速融化,那么地球南北两极的质量分布在大规模的减少”会导致地壳在被地幔下的岩浆所推动的运动——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包括板块的挤压、隆起以及板块俯冲、大裂谷的形成等等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改变、增大了“板块运动”的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加剧运动。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不将资源再次利用,那么我们最后扔掉的将是地球!为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循环经济,做好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让地球更美推行循环经济,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中做好资源的二次利用:打印的纸张可以双面使用;网购包裹的包装盒集中收集起来在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等等。。。作为企业更是应该践行循环经济,一些废旧设备做好回收利用。但是,一些公司因为没有客户资源,有废旧的二手设备也卖不出去,造成资源的浪费。玖和拍卖河北玖和拍卖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全国专业的二手拍卖平台,专业为企业、厂家和个人提供二手拍卖服务,让企业闲置物资设备能够更全面的得到调剂。玖和拍卖,免费帮您处置闲置物资设备,让您什么都不用做,坐等收钱。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谈论动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业尖端科技媒体和产业平台,未来在这个声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疆为什么地震多 新疆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 天气网
当前位置: &
新疆为什么地震多 新疆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导语:如果你关注新闻,就会发现新疆是个地震频繁的省份。在日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这相对比以往的地震而言。算是震级比较大的。震中附近有多处地裂,老旧房屋倒塌严重。但愿震区的人们一切安好,注意防震减灾!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石河子等地网友均称有震感。那么新疆为什么地震多?天气网为你揭晓新疆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天气网为你分析新疆地震多发的原因
揭晓一:新疆为什么地震多
新疆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前沿地带。新疆有五大地震带,由北向难分别是阿尔泰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西昆仑山地震带和阿尔金山地震带。
新疆地区是处于两个大陆板块结合的部分,处于地震带,当板块运动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这两个地区就像牛的两个犄角一样,在顶撞中最吃劲,地壳活动最激烈,能量积累最快,因而地震也特别多。此外,强烈上升的山脉和相对下降(稳定)的盆地的衔接地带,其构造运动剧烈、复杂,也是能量积累快、地震多的地方,新疆的大地震多发生在那一带。
揭晓二:新疆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我国新疆地区属中国大陆西域断块。由印巴次大陆块体向北与中国大陆会聚及不均匀碰撞、挤压,形成我国境内塔里木块体与准葛尔块体南北缘内陆俯冲带,主要包括帕米尔北缘弧形挤压造山、天山挤压上隆造山带和阿尔泰压上隆造山带。
这样的特殊构造环境和强烈的构造运动,在我国新疆地区形成了西昆仑、天山和阿尔泰3个主要地震带,使得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活动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是我国主要的内陆地震活动区,其中天山地震带的强活动威胁最大。
相关地震常识
最新天气资讯推荐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为什么中国一直发生地震 - 法律法规网
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为什么中国一直发生地震
佚名 法律法规网  
09:23:12  评论(/)
原标题: 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为什么中国一直发生地震法律法规网消息 最近几年来中国很多城市都发生了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是却非常频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4日5时35分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北纬23.93度,东经99.32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法律法规网消息 &最近几年来中国很多城市都发生了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是却非常频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4日5时35分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北纬23.93度,东经99.32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记者联系临沧市委宣传部获悉,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房屋损毁情况正在统计中。
 地震发生后,多位网友表示震感强烈,微博名为&遖柯無梦&的网友表示:&住在三楼,直接摇醒,感觉要甩下床了,本人住在永德县。&微博名为&傲娇的小狐狸小狐狸&称:&我在云县,被摇醒了,听瑞丽小伙伴说也有震感。&
为什么中国近几年多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原因很多,也有各种解释,但无论哪种解释,都离开不了一个:能量的释放和质量的重新调整.其实,在历史上,地球重来都没有平静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不断的地质构造的运动中.大的,有板块漂移,造山运动;小的,有断裂带,火山活动,目前的喜马拉雅山,就是构造运动的产物,而这些构造活动,都会表现为地震.
大的地震,往往伴随大的构造运动,比如,这两年的大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板块的边缘.
但这两年的地震,确实太频繁了,具体原因是由于,目前的地震,不仅仅是构造运动,而且在其上还叠加了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对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地震频发.
具体的说就是,人类在最近100年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南极、格陵兰和各个大陆的冰川快速融化,融化的冰雪水流入大海,导致地壳的质量在海陆之间重新分配,而这种地壳上的质量重新分配会破坏原有的地壳和地幔的重力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地幔会重新调整它的质量分配,而这种调整,必然会伴随板块的垂直或者水平运动(当然,应该主要是垂直运动),这种板块的运动,必然会引起大的地震.这就是最近全球地震频发的原因.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事情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在以前,地壳是由两种板块组成的,一种是大陆板块,一种是海洋板块,海洋板块的上方是海水,大陆板块的上方有大陆冰川(南极)和山地冰川
地球上虽然有好几大板块,但各个板块的质量和其下的地幔流浮力是基本平衡的,但由于目前人类大量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而我们知道,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大陆板块上的冰川是会融化的,融化了的雪水会流入海里,这样,大陆板块上的承受的质量就会减少,而海洋板块上承受的质量会增加,当这种过程达到一点程度的时候,受重力平衡的影响,由于海洋板块上的质量增加了,海洋板块就会下沉,做垂直向下的运动,而陆地板块上的质量减少了,陆地板块就会上升,做垂直上升的运动.而海洋板块的上升和大陆板块的下沉,也必然会伴随着地幔流的调整,地幔流会由海洋板块下面流向大陆板块的下面,这样又会引起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间的水平运动.这种大陆和海洋板块同时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必将引起地震.
知道了最近为啥地震这般频发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地震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了.由于此次的导致地震频发的构造运动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冰川融化引起的,和以往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的诱发因素并不相同,所以,也就有了与以往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地震不同的特点:1.频发性,由于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人类大量排放引起,而这种排放的速度远远超过任何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二氧化碳的增速,这也导致地球构造运动的快速性,而这种快速构造运动在地震上的表现就是频发;2.连续性,由于此轮构造运动是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引起,而目前全球气温还在升高的过程中,冰川的融化也在持续过程中,短时间内不会停止,这也导致地震的发生在短时期内不会停止,地震会一直连续发生,直到全球升温停止,或者全球冰川全球融化完毕,海洋和陆地板块达到新的质量平衡;3.全球性,由于目前地震的诱发因素是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而这种气温升高具有全球性,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间的质量调整也具有全球性,所以,此轮地震的发生也具有全球性的特征;4.越来越剧烈性,由于此轮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引起,而未来的全球气温会继续升高,升高速率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全球以后的地震发生也会越来越剧烈,在可预见的未来地质时期内不会平静下来;5.板块边缘,特别是海洋和大陆板块的边缘,和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山地将会是此轮地震的多发区.由于此轮地震是由于冰川融化导致板块质量调整引起的,所以在板块的边缘是多发区,而在山地冰川发育的地区,也会是次高发区.比如青藏高原的边缘(汶川),各大板块的交接处(印尼),海陆板块边缘(海地,智利).
综上所说,此轮地震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只会越来越强烈和频繁,在此前发生地震的地方还会继续发生.对世界上来说,智利,旧金山,墨西哥,加拿大,北欧,印度,印尼,日本,中国等都是地震高发区,对我国来说,台湾,青藏高原边缘,昆仑山、天山边缘等都是地震高发区.而相对平静的地方也有,比如澳大利亚,非洲,阿拉伯半岛等,由于其上没有冰川,板块比较稳定,质量平衡比较弱,地震发生应该比较小.在我国,中原地区,新疆准格尔盆地内部内蒙湖北湖南安徽徐州以及我国东部(除了山东半岛)地区等板块比较稳定,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和震级较小. tags:
法律法规网消息 民房为什么被改成了嗨包,房屋主人是谁他要付什么责任。嗨包里面是干什么的。怎么处罚判刑。 近日,(湖南)耒阳市公安局五里牌派出所捣毁耒阳与常宁交界处一&嗨包&,当场抓获涉案人员19名,其中4人
南朝鲜稍后可能通话,协调两韩高层会谈日程和议题。韩联社引述韩国统一部指,南朝鲜昨日通过板门店直通电话通话,朝鲜未有讨论两韩会谈内容,预计双方今天上午会再通过直通电话,讨论会谈相关事宜。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将这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清官能断家务事,为有众人齐参与;多方共治,积极协商,打造社区自治共同体。“中国最文艺小渔村”如何书写传奇?“曾厝垵”模式留下几多思考。一个软件的应用,一次理念的升级,“群防群治”如何走向互联网时代?
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就海事处采购船只工作展开聆讯,主席石礼谦不满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未有出席,交由副局长苏伟文处理,认为帐委会的传统是由局长出席聆讯,并一度提出取消此次聆讯,待陈帆有空出席才继续,但后来又指会顾及行
法律法规网消息 滑雪为什么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学生们是什么反应,他们开心吗。&、记者从张家口学院获悉,从2017级开始,滑雪列入该校必修课程,每名大一新生都将接受为期一周的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新文阁公众号
日本每天3次地震,震了几千年,为啥还没沉没?其实快了
来源:新文阁
编辑:jian
导读 : 地震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天崩地裂,瞬间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从历史上看都是地震频繁...
  地震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天崩地裂,瞬间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从历史上看都是地震频繁发生地带,尤其是日本,其一年平均下来,有感觉的大地震有1000多次,余震还没算,也就是说,每天都要震上3次。因此,问题来了,日本天天大地震,为啥伤亡这么小?日本列岛为啥还不沉没?  从历史记载来看,日本民族自产生以来就跟地震相伴而生,每天都会地震,因此,对于古老的日本人来说,总感觉自己这块土地老是地震不对劲,而且千年前就有日本人担心日本列岛会沉没。所以,日本才有强烈的大陆思想,想要脱离日本这个苦海。而到了近现代,日本的大地震更加频繁了。  从近现代史来看,日,日本关东大地震7.9级,造成巨大破坏,经济严重受损,死亡几十万人,日日本西海岸7.2级大地震,日日本中海岸7.9级大地震,日神户7.3级大地震,日中部6.8级大地震,日,新泻海岸6.8级大地震,以及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可以看到,日本每10年,几乎就要爆发一次大地震,而且基本上是毁灭性质的。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为啥这么多地震呢?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地区,板块移动剧烈,而且通过与亚欧板块的挤压,日本地区几乎包揽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深源地震,堪称是一个地震之国,每天不地震几次,还倒是不正常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频繁的地震,日本会不会沉没呢?  其实这个问题日本早就进行了讨论,而且还拍成了电影,里面还有日本沉没的描述,最开始是日本列岛地壳变动频繁:关东区,九州等发生大地震,东京、神户、名古屋等高楼大厦夷为平地,到处火灾,灾民争相逃命……。而且据国际的地质研究专家也预测,日本很有可能会沉没。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就说: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而且世界最大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离日本列岛只有200公里,一旦日本列岛移动到这个位置,日本将永远沉没在水底下。想想还是很可怕的。那么日本人每天面对如此多的地震,为啥还活的好好的,没啥伤亡呢?  其实这个就更简单了,所谓久病成医,震了几千年的额日本也学会了防地震的方法:一是在建筑材料上,以木质结构为主,这样即使倒塌也不会造成灾难;二是,防地震意识,日本小孩从小就要接受防地震的演习,一旦地震日本人都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三是,随处可见的逃生通道,日本的每一处建筑,防地震逃生通道都是十分的醒目,因此,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人群可以快速的疏散开来。而这终究治标不治本,估计在遥远的未来,日本真的会沉没于水下,到那时上那里去找日本?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历史我们是认真的!!!更多精彩请关注[农夫史观]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淡忘过去”:做啦那样多伤天害理的事,几百甚至上千万的冤魂,难道还真的不会有报应,等着吧,小日本,天会收你  网友“手机用户”:日本沉没,中国人民会记住这一天的,举国同庆过新年。  网友“蓝天白云”:我在美国地铁上,随口吐了一口痰,然后一个美国人用鄙视的眼光看了我一眼,我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说了一句:
八嘎  网友“蓝虎-Killer”:日本想要移民中国是可以理解的,当时占据东三省其实就已经够日本生存的了,可惜日本太贪婪了,太残忍了,就算上天也不会怜悯日本的!  网友“流年”:日本喜欢美国!让美国接收去  网友“浅尝0人生”:希望祖国不要心软坚决不收留他们。  网友“穷丑土矮傻”:真的吗,太可怜了,能快点吗?这样中国面向太平洋就很宽敞了。  网友“明月出天山MGQ1”:希望日本沉没来的更快一点!世界上少一个祸害人类的国家。  网友“小馨1628”:哪里作恶多端,哪里有罪孽,哪里有杀生!哪里就有老天爷的愤怒!日本迟早会被天收  网友“强强屎”:日本沉没,将记入史册……但是会从地球上除名!姑娘都送来中国,男的送去印度,让日本男人和印度男人互相强奸
当前栏目:
推荐栏目: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国家大事
张文斌,男,日出生于中国江苏徐州睢宁县作家,歌手。20...
十月份,薛之谦发布了新专辑《渡》,包含刚发布的5首新歌,引来不少...
如今大红的小鲜肉-鹿晗的女朋友是谁?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本周热门排行地震,为什么不能提前预报?近期地震很频繁?真相在这里!
8月8日、9日,四川九寨沟、新疆精河相继发生7.0级和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社会迅速开展抗震救灾。
震后救灾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灾害,地震云是否真实存在,为何震区余震不断,未来能否实现地震预警?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震后降雨概率大 会加重次生灾害
“众所周知,地震后出现降雨的概率比较大,较强降雨天气会加重震区次生灾害的发生。震后,由于震区山体有所松动,房屋结构遭到破坏,强降雨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晓东说。
张晓东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了很多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堰塞湖现象。随着上游的积水不断涌入,堰塞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大水冲垮,汹涌的洪水冲向下游的县城或乡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若要避免震后次生灾害发生,带来灾害叠加。气象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很重要。对于难以避免的次生灾害,可以及时疏散转移人群,加固山体和房屋。”张晓东说。
就此问题,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地震发生后,对救援工作产生不利的天气因素有降水量、温度等多个方面。当出现降水天气,不仅为缺少帐篷等物资的群众带来不便,而且会造成路面泥泞,对交通产生影响。地震后如再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尤其九寨沟地区以山地为主,一旦发生次生灾害对救援工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气温方面,如果温度高极易消耗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体力,更容易滋生疾病;而温度低会对露宿野外的群众带来不便,在缺少御寒物资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感冒或冻伤。此外,目前正值汛期,强对流天气较多,震区也需要注意防雷。
“未来几天九寨沟震区和精河震区总体天气较为平稳,对救援工作影响不大。”张芳华强调。
“地震云”,这个真没有
目前,网上流传着一些对“地震云”的说法,地震和云到底有没有关系,“地震云”是否真的存在?
“目前并没有发现地震和云之间有联系的理论和依据,大家利用云来预测地震是否发生非常不科学。”张芳华说,像地震这类地壳运动对大气环流是否有某种潜在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即便有影响也比较细微,在做天气预报时这种影响是忽略不计的。而这种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云生异变来预测的方式很不靠谱,我们认为“地震云”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张晓东也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没有任何科学事实能证明云的变化与地震有直接关系,也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实地震的发生与天气变化有直接相关性。
其实,不仅是云和天气的变化,很多书本画册上提出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征兆,如家禽家畜行为异常、野生动物迁徙、植物异常都未通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公众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关注到震前的种种异常现象,但却无法从异常现象推出地震即将来临的结果。以动物行为异常为例,导致动物迁徙、情绪失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季节转变、气候变化、动物疾病,也可能是繁衍生育的需求。所以,在无法将其他引起异常的原因剔除时,我们不能将云与动物的异常作为预测地震来临的科学指标,地震的监测预测还任重道远。
公众感觉近期地震频繁并不真实
九寨沟、精河地震接踵而来,因此,很多公众感觉近期地震很是频繁,事实是这样吗?
张晓东介绍,据统计,每年全球发生18次左右的7级地震,200次左右的6级地震。我国每年平均发生20次左右的5级地震,4次左右的6级地震。“今年上半年我国地震发生次数很低,仅有4次5级地震,所以公众感觉近期地震频繁并不真实。”张晓东强调。
他表示,8日发生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的地震7.0级,震源深度20千米;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两个地震地域差别很大,分别属于不同的地震带,九寨沟7.0级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精河县6.6级地震位于天山地震带,有不同的构造成因,两个地震前后发生,仅仅是一种巧合。
目前,从监测到的地震情况看,两个地震区都有余震发生。一般来讲余震有一个衰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起伏活动,也会发生一些强余震。由于构造应力、地质条件、孕震环境、震源运动特征等原因,余震序列往往千差万别,余震的震级、次数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地震序列总体分为孤立型、主震型和震群型3种。孤立型序列余震少,而且小;主震型序列余震丰富,有的还有前震活动;震群型序列的一般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主震,余震序列也比较丰富。
目前,地震部门启动了地震现场的加密流动观测,公众可以通过地震部门的官网、地震速报APP、微博、微信等实时关注到余震发生的相关信息。
未来可实现全国范围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发生了,为什么不能提前预报?”这也许是地震发生后,公众问的最多的问题。预报和预警有何不同?
在地震发生前做出预报,这是人类的愿望,但至今是全世界未解的难题。目前,人类能做的是在地震发生后,对离震中较远地区的预警。
对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山有介绍,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利用震中地区台站快速判定地震的时间、地点、大小及其影响程度,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数公里速度向外扩散传播,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为远离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地区,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一个警报信号,为公众逃生避险、企业紧急处置提供预警时间。
“由于方法技术所限,震中地区破坏最严重但没有预警时间,这就是预警盲区;距离震中越远的地区破坏相对较轻但预警时间越长。”李山有说,目前,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由15000余个地震台站组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实现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天山中段地区的秒级地震预警。
编辑:朱丽
审核:管晶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震继续教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