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标准拿下后,对其进入美国市场有影响吗

华为尝试与AT&T合作进入美国市场
华为正在尝试与美国主流运营商之一的AT&T达成合作协议,从而进入美国市场。
  即使一直以来,华为的海外业务都在高歌猛进,但美国市场却始终有点令这家科技巨头望而却步。不过,最近华为似乎离美国市场近了一步。  日前,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华为正在尝试与美国主流运营商之一的AT&T达成合作协议,从而进入美国市场。  AT&T是美国最大的运营商之一。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报告显示,2016年,AT&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在33%左右;另据官方数据,2016年,AT&T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地共为1.47亿名用户提供运营商服务。  The Information的报道进一步指出,华为希望AT&T同意华为专有的麒麟手机芯片使用AT&T的网络,但目前洽谈还处于起步阶段。  和国内不同的是,在美国市场,运营商是手机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数据显示,运营商渠道在美国占总出货量的90%左右。为此,运营商对于手机品牌的准入门槛也十分高。  对于一家品牌而言,想要通过渠道商在美国市场销售,仅仅获得运营商的授权还不够,它们还需要获得国家准入认证、第三方认证等许可,同时也必须和运营商洽谈销售的具体细节,包括款式、供应状况、出货时间等。  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只有AT&T和T-Mobile两家运营商的网络能够与华为的芯片兼容。然而在2016年7月,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庭指控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侵犯了自己的4G专利,同时拒绝与其基于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条款达成专利许可授权协议。这笔起诉使得短期内两家公司的合作看起来不太可能。  除了AT&T和T-Mobile之外,美国本土的主流运营商还包括Verizon与Sprint,但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手机行业分析师吴怡雯表示,Verizon和Sprint与华为手机在采用的技术标准上有一些出入,这使得AT&T成为了唯一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  当然,和AT&T进行合作也能给华为带来好处。“AT&T是美国第二大运营商,有着覆盖全美的4G网络和超过一亿的移动用户。同时旗下的MetroPCS是美国最大的预付费运营商。华为如果能进入AT&T的话,将对提升销量、品牌认知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Strategy Analytics的另一名手机行业分析师隋倩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界面新闻记者随后就此事联系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询问,但对方拒绝就此事进行评论,表示“可说的还不多”。  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了华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国始终是这家公司迈不过去的坎。此前,华为曾经多次尝试进入美国市场,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早在2010年,华为就曾经试图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为此,它们多次游说美国政府,希望获得对方的许可,但美国政府最终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这笔交易。2011年,华为与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 Systems达成协议,准备以200万美元收购对方,但这笔交易同样被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以担忧“技术输出”为名干预,最终以流产告终。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要求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不得私自购买信息技术系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IT设备。这基本上锁死了华为向美国市场销售网络设备的可能。目前在美国市场,主流的运营商们都没有使用华为的设备。  此路不通,华为在之后选择了通过消费级终端产品以及企业业务叩开美国市场的大门。其中,智能手机算是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力量。  2015年9月,谷歌对外正式发布了Nexus 5X/6P两款手机,其中,Nexus 6P为华为代工,在外界看来,这是华为正式进入美国市场的标志。  然而在这款手机上,谷歌所使用的还是高通骁龙810处理器,而没有采用华为的麒麟处理器,因此,所谓的“进入”实际意义并不大。  之后,华为又在美国上市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包括了Mate 9、荣耀8等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笔电二合一的MateBook等等,但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都只能在亚马逊等电商渠道销售,尚未能进入运营商的店面之中。  Strategy Analytics的高级分析师杨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总体而言,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顾虑,对华为采取了不信任态度,这使得华为的网络设备始终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但对于消费者业务,杨光的看法则较为积极,他认为在这一块上,华为受到的限制可能会稍弱一些。  “美国政府的压力主要落在了网络设备上,且可预见的未来之内不会消失;但尽管这些压力对于公司之下的不同业务都会有影响,但终端设备相对来说机会要稍大一些。”杨光评论称。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美国运营商对于与华为打交道依旧保持谨慎态度。  当然,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阻力不仅仅来自于运营商层面,市场的态度也是决定它是否能征服美国的重要因素。  此前,华为在美国所销售的产品以廉价手机为主;同时,只能在公开渠道销售使得美国用户此前对于华为的品牌认知度依然不高。  直到2016年底,Mate 9的进入才标志着华为的高端产品开始接触美国市场。曾经有华为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华为消费者业务在美国推广高端形象的品牌,瞄准的就是三星和苹果。隋倩也表示,华为在美国市场应当走高端路线,不要和其他中国公司一样陷入价格战,同时还可以针对海外市场用户习惯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定制。  “在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累积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可以支撑华为走高端路线。”隋倩评价道。  但无论如何,想要真正进入美国市场,华为首先还是要过运营商这一关。  尽管与运营商商谈合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于华为来说,进入美国市场始终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2013年4月,在一场分析师会议上,时任华为执行副总裁的徐直军就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这当然是由于其网络业务在美国屡屡受挫所导致的,但随着消费者业务在华为内部的高速增长,到了2015年,已经成为了华为集团轮值CEO的徐直军称,华为手机业务肯定要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2016年,华为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0%;但此前,仅仅依靠公开渠道销售的华为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则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华为在美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仅为0.4%,不仅远远落后于苹果和三星,就连中兴的市场占有率(6%)也远超华为。  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华为在市场上的表现却是另一幅光景。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华为方面给出的数据显示,在西欧整体市场中,华为智能手机的份额达到了11.6%;在一些欧洲国家中,市场份额甚至已经达到了20%。  整体来看,在2016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增速开始减缓。The Information早前报道称,华为消费者业务2016年的利润为20亿美元,不仅没达到25亿美元的目标,相比于2015年的22亿美元利润也有所缩水。而华为终端CEO余承东也称,任正非曾经在内部表达过对于该部门“盈利能力不足,利润增长太慢”的不满。  分析师们也看到了美国市场对于华为销售盈利的推进作用。隋倩就表示,对于华为而言,进军美国市场是保证其提高产品售价和盈利空间的关键布局。在这种基调下,美国市场成为华为未来的重要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除了提升利润的考虑外,进入美国市场也是华为“赶超苹果”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在2016年,余承东就对外透露,华为的目标是最早在2018年超越苹果,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手机品牌。它们的目标是成为市场份额超过25%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目前,外界普遍的预测是,余承东所指的是华为希望在出货量上赶超苹果。根据IDC早前的统计,2016年,苹果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为2.154亿台,同比下降7%;而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为1.393亿台,同比增长30.2%。按照这个趋势来看,华为有望在年之间在出货量上实现对苹果的超越。  相比全球范围,美国市场对华为手机出货量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此前,余承东就表示过,在美国市场如果走公开渠道的话,华为一年只能卖几十万台手机,相比于其他市场的出货量,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但如果真要实现在“2018年超越苹果”这个目标的话,华为必须重视起作为全球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之一的美国市场来。“如果华为能够在美国市场复刻其西欧市场的成功,那美国将成为华为手机在销量和利润增长上的新引擎。美国是华为手机2017年的战略要地。”Strategy Analytics的手机行业分析师吴怡雯判断。  即便目前背负着急需提升盈利能力的负担,吴怡雯认为,如果华为想要开拓好美国市场,同样需要在渠道、营销和研发上持续地加大投入。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短期来看,付出会大于收获。但美国市场如果能成长为华为手机增长的新引擎,那短期投入可以为华为创造长期价值。”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随着近一两年大泉州各个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特别
折叠自行车研究报告对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
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华为拿下5G时代?是否真的“碾压”高通?答案在这
华为拿下5G时代?是否真的“碾压”高通?答案在这
07:22 来源:深圳晚报
5月31日,体验者在位于北京市的中国移动5G体验厅观看5G设备。 新华社 发
“5G标准”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企业还需上下而求索
华为力推的极化码(Polar Code)拿到短码控制信道 编码方案只能算阶段性胜利
深圳新闻网讯 11月14日至18日,在美国里诺召开的3GPP RAN1 #87会议上,华为等中国企业主推的极化码(Polar Code)打败美国主推的LDPC码和法国主推的Turbo码,成为5G eMBB场景在短码上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这堪称中国企业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最大的一次突破。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自媒体和标题党的狂欢,动辄言称“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等浮夸之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事方华为却反应冷静,从公关到参会代表都对此守口如瓶不置一词,直到19日才发布了不到500字的新闻通报,通报上的措辞也非常谦虚,一字未提华为在其中的功劳。
在这场5G标准大战中,华为是否真的“碾压”高通?polar码的胜出是否就意味着拿下5G标准的制定权?中国未来能否引领5G时代?在深晚记者采访到的通信学者、专家和参会人员看来,事实却远非人们所轻易接受的那样乐观。
这次在5G标准方案之争中取得突破性的胜利,确实映照中国经济新变局。不过,这尚是一个远未完结的嬗变。
博弈、胜利和狂欢:一个极化码方案的诞生与闻名
11月16日,在美国里诺举行的3GPP会议4组的代表潘峮悄悄走进了1组的会议室,迎接他的是一个学术“闹市”。无论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混合成6大阵营“战成一团”。潘峮有点弄不清楚哪边是中国的阵营,他一会儿听着一个老外在谈华为的极化码(Polar Code)的灵活性,一会儿看到一个华人在为美国高通的LDPC码辩护。
在外行人看来,这是一个枯燥且不知所云的冗长会议。而在来自中国通信协会的潘峮看来,这是一场在会前就已经开始的利益博弈。这场没有硝烟的争辩一直持续到凌晨,潘峮有点支撑不住,先行离开了。新的方案不断出现,主席不断地把方案投在屏幕上,反对者用各种技术上的理由告诉主席他们为什么不能同意这个方案。
在离开会议现场之前,潘峮的同事用4G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记录着与华为共签方案其他公司的名称,这个方案将华为的Polar Code作为短码信道控制编码方案。一起共签的公司包括中国的移动、联通、电信以及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技中联科,美国的Dish Network,日本的东芝。他们选择共签,代表着选择和华为“站同一条船”。
情况再次僵持不下,就必须投票决出了。会议规定在凌晨1点前必须结束,而博弈还在进行。
17日凌晨0点45分,最终的方案确定了。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确定了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意味着华为将有望参与全球通信行业中5G通信最基础的编码过程。美国为什么不让华为进入美国市场_百度知道
美国为什么不让华为进入美国市场
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祟,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是最严重的,细细想来美国对华商业贸易一直采取双重标准,单边政策,只允许其需求商品,原材料,进入其市场,如果其商品对本土有竞争性,或者本土产业感到竞争,就毫不客气进行商业制裁,例如华为公司,美国本土通讯业同行对于提供物美价廉质量上乘通讯设备和服务的华为,感到竞争感,不从自身找原因而唆使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壁垒,美国不但阻碍中国在美贸易,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每当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大单,美国马上予以阻碍,从墨西哥高铁项目,就可以窥见一斑,由此可见对华国际贸易压制扼制将会是美国的主旋律,其实美国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一样,把持世界贸易才是他的不变野心,说的在霸道些,美国在贸易领域里是不讲规则的,他认为有威胁就一定会制裁你,谁让他实力世界第一,这也是世界单极化的悲哀
采纳率:43%
来自团队:
从墨西哥高铁项目,就可以窥见一斑,由此可见对华国际贸易压制扼制将会是美国的主旋律,其实美国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一样,把持世界贸易才是他的不变野心,只允许其需求商品,原材料,进入其市场,如果其商品对本土有竞争性,说的在霸道些,美国在贸易领域里是不讲规则的,感到竞争感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祟,细细想来美国对华商业贸易一直采取双重标准,单边政策,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每当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大单,美国马上予以阻碍,不从自身找原因而唆使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壁垒,美国不但阻碍中国在美贸易,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是最严重的,美国本土通讯业同行对于提供物美价廉质量上乘通讯设备和服务的华为,或者本土产业感到竞争,就毫不客气进行商业制裁,例如华为公司,谁让他实力世界第一,他认为有威胁就一定会制裁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怕会对美国现有的市场造成冲击,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华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华为拿下5G时代系误读 - iDoNews
> 华为拿下5G时代系误读
华为拿下5G时代系误读
科技好文章
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刚刚结束的3GPP
RAN1#87次会议上,经过与会公司代表多轮技术讨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最终确定了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其中:Polar Code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LDPC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
中国标准研究新进展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最深奥的部分,被誉为通信技术的皇冠。有媒体评论认为,TD-SCDMA是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跟上了世界的脚步。而TD-LTE技术的发展,中国通信技术第一次成为了世界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其中的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却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此次以华为为核心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
Code码被3GPP采纳为5GeMBB控制信道标准方案,是中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上的重要进展。
工信部曾在今年2月份透露,中国与国际同步启动5G研发工作,一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我国的多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开展5G需求、技术、频谱、标准等研究工作。二是开展5G研发,这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大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全面开展5G各领域的研发。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已经与很多的国家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对接合作关系,我部将积极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共同贡献力量。根据总体的部署,中国的5G基础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预计2020年中国启动5G商用。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三星等企业已针对部分5G关键技术研制出概念样机。
什么是Polar Code?
1948年,现代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与编码理论这一学科的创立。根据香农定理,要想在一个带宽确定而存在噪声的信道里可靠地传送信号,无非有两种途径:加大信噪比或在信号编码中加入附加的纠错码。
LDPC码即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它是由Robert
G.Gallager博士于1963年提出的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不仅有逼近香农极限的良好性能,而且译码复杂度较低、结构灵活,是近年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LDPC码之前被广播系统、家庭有线网络、无线接入网络等通信系统所采用,此次是其第一次进入3GPP移动通信系统。
Polar码则是编码界新星,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于2008年首次提出,其论文从理论上第一次严格证明了在二进制输入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下,极化码可以“达到”香农容量,并且有着低的编码和译码复杂度。
目前,极化码是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极化码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的处理,在编码侧,采用编码的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一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接近于1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在译码侧,极化后的信道可用简单的逐次干扰抵消译码的方法,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获得与最大自然译码相近的性能。
早在3GPP讨论前,PolarCode(极化码)便在中国IMT-2020
(5G)推进组5G第一阶段外场测试中进行了测试,包括静止和移动场景的性能。
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极化编码的使用和译码算法的动态选择,同时实现了短包(大连接物联网场景)和长包(高速移动场景,如自动驾驶等低时延要求)场景中稳定的性能增益,使现有的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10%,还与毫米波结合达到27Gbps的速率,实测结果证明极化码可以同时满足ITU的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三大类应用场景需求。
中国公司对Polar码的潜力有共识,并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对其在5G应用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和优化,在传输性能上取得突破。
距离5G标准还有多远?
问题一:到底一个技术怎么就能算进入5G标准呢?
简单的说,如果在R14的SI被选中进入TR,基本就算是这个技术进入5G标准了。但这时还不能说某个具体公司的方案(专利)进入标准了。
问题二:R14的TR和最终的标准差别有多大?
总得来说,R14的SI只选则大的技术(例如Polar和LDPC)和特别基础的系统设计方案(例如帧结构、波形和多址),具体的实现细节(例如编码矩阵设计、IR版本设计和选择、ACK的反馈)都是在R15和R16的WI讨论和确定的。
举个例子:把5G标准比做一个人早点菜单,SI只定早点是喝咖啡还是喝茶。至于说是卡布奇诺还是蓝山那就是WI阶段的事情了,前提是SI阶段确定早点喝咖啡。
现在就明白了。R14把Polar和LDPC确定为5G的信道编码,但至于是用什么样的设计那还为时过早。
问题三:是不是现在可以说高通或者华为的编码方案成为5G标准呢?
答案是不能。因为LDPC不是高通发明的,LDPC的亲爹是MIT的Robert
Gallager教授,不知道老先生当初申请专利没有,就算申请也过期了。Polar也不是华为发明的,它的阿玛是Arikan教授,土耳其的大学老师。包括高通和华为在内的专利都是针对编码的具体设计的(包括编码矩阵构造、IR版本设计和选择等),但这些要到R15(17年开始)才能决定是不是被5G采纳,所以现在不能说高通或者华为的方案就是5G标准了。
回到上面的例子,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喝蓝山或者卡布,因为这个问题还没到讨论的时间。
问题四:那么为什么华为还要积极的推动Polar进入5G标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很复杂很敏感的话题
–——必要标准专利(SEP)的许可。简单的说,在SEP许可的时候,拥有专利的公司不会(也不可能)逐件的拿出自己的专利供对方分析,更多是靠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形成的“势”来影响对方,给对方一种“这个技术就是我做的”印象,再结合很少数量的公开SEP,就能达到许可目的。
这次通过成功推动5G采用Polar
Code,被不少媒体解读为华为碾压高通,华为拿下5G时代。其实,Polar码不是华为的,LDPC也不是高通的。因此,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来源:蓝血研究
正在加载......华为拿下5G话语权,对手中兴小米为啥出了那么大力!
&&首推于&16.11.25
浏览(285)|回应(1)
在小米、Vivo、OPPO、联想等公司的报团支持以及欧盟阵营“临阵倒戈”的联手“打造”下,华为Polar码入选5G核心标准。华为在收入规模上已成功碾压爱立信和新诺基亚,中国手机军队更是集体出力谱写出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态势。无论是通信设备还是智能手机,中国企业从技术追随到自主创新,已逐渐成长为国际市场的中流砥柱。Polar码入选只是5G标准之战的一场“牛刀初试”,未来中国公司有望在标准之战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的会议上,由华为主推的Polar码被选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是首次有中国公司进入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打破了高通长期以来对通信标准的垄断。Polar码的胜出,意味着高通垄断时代的终结,华为以强者姿态闪亮登场。从1999年3G、2009年4G到2016年5G的标准之争,是中国从通信领域的跟随、到追赶再到引领的过程。过去,中国在通信标准领域几乎没有话语权,2G和3G时代所有的专利技术都被美国的高通和瑞典的爱立信垄断,这直接造成了中国在2G、3G以及4G时代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动地位的劣势显而易见,首先是关键信息系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利益也直接受损。信息化系统的核心技术由国外巨头控制,使得中国厂商需要支付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以高通为例,其对在中国销售使用的3G手机收取5%的专利费,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这个比例并不是基于芯片价格,而是整机。就此,中国手机厂商在2015财年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属于专利费用。而工信部统计显示,中国手机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2%,可以说支付给高通的专利授权费就拿走了国产手机利润的一大半。5G长征的一小步华为主推的Polar码虽然得到了国际认可,但Polar只是5G标准中很小的一个切面,还有多方面的技术有待标准化,中国公司仍然任重道远。5G标准制定分为编码和方案两个阶段,而编码又分为三种场景,分别是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应急通信,此次Polar码对应的eMBB属于编码阶段的第一种场景——高速、大容量的移动通信业务,在2017年4月前还需要确定另外两种场景的编码,然后再进入方案阶段。再进一步,编码的入选只是确定了比赛项目,之后的方案选择更为重要,方案相当于具体的比赛规则和详细的产品制造标准,入选了方案以后还要经过国际电联批准,真正的标准才算落地。不过华为在Polar码领域占比7成的专利优势明显,具有先发优势,未来采用华为方案的概率较大。兴业证券指出,此次入选更多的是技术路线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标准端没这么快传到产业应用中。长期来看,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才能快速推动整个产业链和市场的发展。此次Polar码入选只是这个过程当中的较小一部分,5G产业链不会因此而提前受益和爆发,预计年5G 才会开始商用。从技术追随走向自主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通信企业逐渐从技术追随走向自主创新,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甚至反超。Polar码并非由华为最早提出,而是出自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E.Arikan,但看重其技术潜力的华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用化研究,目前Polar码所能达到的纠错性能已经超过广泛使用的Turbo码和LDPC码。在研究标准的过程中,推动者华为和高通会申请相关的专利,在技术和产品上也占有先发优势。据了解,华为在Polar标准当中的核心专利占比70%,高通也占据LDPC相关的大部分专利。未来一旦商用产品和方案使用到相关专利,华为、高通就可收取相应专利费,位于产业链最顶端的二者,无疑也将攫取最丰厚的利润。从华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初主要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消化,利用工程师人力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占据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它也经历了核心技术缺失,饱尝了与思科、高通等公司专利诉讼之后支付高昂专利授权费的苦果。但尽管如此,华为依然长年保持着巨额的研发投入,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从之前的10%提升到2015年的14.2%,接近600亿元,远超业界水平,在全球排第九位。而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在可预见的两三年内,华为的研发投入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使得华为逐渐打破了巨头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具备了叫板高通等企业的底气。目前,华为拥有的核心技术,除了众所周知的海思麒麟芯片,还涉及服务器、存储技术、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容量数据中心交换机、下一代WIFI技术以及4G和5G技术。正式研究主推Polar码仅4年,就在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上打败了超过50年历史的LDPC码,也证明了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迄今,华为已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和36个联合创新中心,员工总数超过17万人,全球累计专利授权50377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6年3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华为以3898件专利连续两年位居企业界榜首,碾压排名第二的高通和中兴,“亚军”高通申请的专利数量仅为2442件。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代表,华为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的技术追随,到国产技术逐步替代,直至技术创新。其他通信企业也在复制华为的发展道路:初期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随之加强研发投入,从重视行销到研发,再到后来实现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局部突破。一贯以“营销大师”形象示人的OPPO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OPPO于2015年已公开申请专利3338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公布的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排名中名列第四,位于中兴之后。而华为的老对手中兴通讯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2016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也首次接近营收15%的历史高位,达到70.59亿元。成立只有6年的小米因专利问题在国际市场受阻,也加大了专利投入,2015年申请专利受理量达3183件,排名第六。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手机屏幕、外壳材质和传感器等硬件细节的调整,例如小米发布了曲面屏,配备3D玻璃机身的Note2和全面屏的小米MIX,OPPO推出了闪充技术和图像芯片防抖技术。在核心技术上,小米曾试水自主研发芯片来降低整机成本,不过核心技术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的,小米目前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使用自主处理器的红米2A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过整体来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虽然美国仍是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则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5年共提交了2.98万件专利,目前专利申请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从中美两国PCT专利数量的走势看出,2008年以后我国专利数量呈现加速态势,中国科技产业从吸收应用到创新的效果开始显现(附图)。2008年以来中国PCT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从技术领域看,数字通信领域和计算机技术2015年提交的专利申请最多,均超过了1.6万件,分别占总申请数的8%左右,其次是电子、机械和医疗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三的巨头都是出自数字通信领域,也是因为通信行业专利壁垒严重,没有专利相当于被人扼喉,寸步难行。中国通信力量抱团崛起此次,华为的Polar码从美国主推的LDPC和法国主推的Turbo2.0两大竞争对手中胜出,上升为国际标准,是信道编码标准制定第一次由中国公司推动。这不仅是华为在通信领域强大号召力的表现,也与中国日益崛起的通信军团脱不了干系。华为带领了51家公司同签,位居第二的高通仅获得37家公司支持。作为产业公司联盟,3GPP对标准方案的选择并非完全基于客观技术指标,而是由通信产业里的公司共同投票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每家公司对既得利益的考量比客观参数更重要。谁能拉拢到产业里更多公司参与开发、共同支持,谁的胜算就更大,产业链影响力也就更强。在关键的投票中,华为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中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以及与华为在手机业务上厮杀激烈的小米、Vivo、OPPO、联想和酷派等公司也抱团支持华为。当然,这后面不仅有华为自己的公关联络能力,也有国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通信设备行业,经过多年的血拼,如今只剩下四大通信设备商:其中两家来自中国——华为和中兴。另外两家分别是曾经的“霸主”爱立信,以及被嘲讽为“失败者联盟”的新诺基亚。2015年,变卖手机业务之后的诺基亚以166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专注于运营商业务。可惜,“弱弱联合”并不能增强新诺基亚的竞争力,面对凶猛的中国竞争对手,爱立信和新诺基亚都显得力不从心。如今,华为已在收入规模上碾压爱立信和新诺基亚,且将差距逐渐拉大。2015年年报显示, 华为以608亿美元的收入位居榜首,甚至高于爱立信(294亿美元)和新诺基亚(291亿美元)的收入之和。中兴则以154亿美元的收入位列第四。2016年上半年,华为和爱立信的差距愈加拉大。同期,华为实现了2455亿元的销售收入,而爱立信的收入仅为1063亿瑞典克朗,约合819亿元,仅是华为的1/3。在终端设备市场,中国手机公司也以咄咄逼人之势围剿国际巨头。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6月发布的2016年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全面爆发,全球前12强中占据8强,表现十分抢眼,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中流砥柱。全球12大出货量排名的手机品牌厂依次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 、LG、中兴、联想、TCL、魅族和Micromax。(图2)而三星受手机电池自燃事件的影响,市场份额下滑,更是给中国“虎狼之师”带来了可趁之机。科技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了有关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利润分布的研究报告,这一时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总营业利润为94亿美元,位居第一的仍是“老大哥”苹果,占比为91%,实现利润85亿美元,排在苹果之后的三家公司都来自中国,包括华为、Vivo和OPPPO。华为在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利润中占有约 2.4% 的份额,实现营业利润2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盈利最多的安卓设备制造商。Vivo 和 OPPO 紧随其后分列三四位,各自夺得 2.2% 的利润市场份额。曾经的安卓市场老大三星同期盈利仅为1000万美元,跌至第九位。另一个有利于Polar码胜出的现实是欧盟厂商的“倒戈”。欧盟近年来貌合神离,这导致法国出口的Turbo码在与中美夹击下处于下风。而各通信厂商又不想重蹈3G时代高通一家独大的噩梦——当年其凭借CDMA专利收高通税、反专利授权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在Turbo码势弱的情况下,部分支持Turbo码的欧盟厂商由此转而支持Polar码。这次Polar码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以华为牵头的中国通信企业在5G时代关键通信技术领域话语权的增强。对于中国通信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前期的投入转化为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支持其技术的背后厂家,通常也在基于该技术做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未来在专利授权上这些联盟厂商会有优势,包括成本、技术支持等方面,支持华为方案的“中国军团”将有机会获得更优惠或免费的华为专利授权。作者:赵俊原标题:华为Polar码入选5G核心标准,对手中兴小米竟抱团支持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5g全面落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