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密铺图形画图片大全,是什么意思。求回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密铺的秘密》说课稿
来源: &&作者:未网小学综合&&&&责任编辑:未来网阿宗&&
内容提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密铺的秘密》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密铺的秘密》。我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叙述。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9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新增内容,学生曾在四年级时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密铺。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密铺,探索出密铺的规律是: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和为360度。
  2、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实践操作,知道任意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学习软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密铺的严格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密铺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密铺,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探索出密铺的规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接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在这一部分我又分了三个探究层次,完了之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根据这样的教学思路,我设计了一个专题网页,辅助学生学习。(出示网页)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猜一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出示一块地砖图,让学生猜一猜用这样的地砖会铺出什么美丽的图案?这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密铺。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密铺
  接着,我启发学生寻找和补充演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巧妙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密铺的特征,同时也通过图片直观地感知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都能密铺平面。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探究特殊四边形能否密铺,接着再探究任意四边形能否密铺,发现和总结出密铺的规律后,再探究其他图形能否密铺。
  探究1: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否密铺
  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特殊的四边形时,我鼓励学生先大胆猜测它们能否密铺,然后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能密铺”的结论。
  探究2:任意四边形能否密铺
  接着,我引发学生思考:既然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能密铺,那是否就代表着任意一个四边形也能密铺呢? 
  同样的,学生猜测争议之后,再次自主操作课件进行验证。这里为了体现孩子们个性的发展,我给他们提供了四种不同的任意四边形,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去验证。
  这个环节的应用也有效地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性和时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任意四边形密铺的规律
  紧接着,我问学生:你想知道任意四边形能密铺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很感兴趣,急不可待地想了解。我便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自己去发现任意四边形密铺的秘密就在它的拼接点上——当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和为360度时,就能密铺。
  探究3:其他图形能否密铺
  到了这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密铺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规律,我设计了第3个探究任务,即引导学生通过四边形的密铺规律判断出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形是否能密铺,并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小组合作后,由学生汇报,我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生动、直观的展现各种图形能否密铺,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的几次探究,学生已经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反思和总结,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明了,从而也更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扩展提高、课外延伸。
  最后,我把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密铺的拓展内容(文字资料、美图欣赏、制作方法)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上网浏览。通过这一块“拓展延伸”,将数学与艺术紧密而自然的有机结合起来,展示了数学美,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美学教育。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帮助指正。谢谢!数学中的密铺又称什么?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共两条 一条竖着分 一条横着分
重点是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线对称。
其余如线关于点对称、线关于线对称都可以转化为上述两类
点关于点抓中点
点关于直线对称把握两点:
假设A、B关于直线对称
圆形及其他非规则多边形
分子。母线。
4个长方形拼在一起能密铺。
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能密铺。
4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也能密铺。
等腰梯形拼在一起能够密铺。
不仅等腰梯形能够密铺,直角梯形、任意梯形都...
还有 分类讨论思想
答: 这个是因为宝宝在肚子长大了,宫缩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子宫也变大了,很正常的,注意休息哦,适当运动。
答: x->0:lim(1+x)^(-1/x)
=1/[x->0:lim(1+x)^(1/x)
x->∞:limxsin(1/x)
=1/x->0:lim[...
答: 很简单,水沸腾也就100度左右,而纸要燃烧的着火点远远高于100度,在纸远达不到着火点的时候,纸锅上的水就因为水对流把热量带走,使纸锅底的温度远低于纸着火点温度...
答: 对于那些有志于穷尽数学奥秘的学生,他总是循循善诱地予以启发和教育,而对于那些急功近利、在学习上不肯刻苦钻研的人,则毫不客气地予以批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按版本查找 | | | | |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资源信息
免费2017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5.7《数学好玩&密铺》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网详细信息
运行环境: XP/WIN2003
文件大小: 不详
资源等级: 免费资源
资源类别: 免费下载
开 发 商: 不详
资源语言: 简体中文
相关链接: &&
资源属性: &&&&&&&&
下载次数: 本日:   本周:      本月:   总计:
授权方式:
解压密码: 宜城教育资源网
资源添加: 审核:赝青 录入:赝青
添加时间:
免费2017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5.7《数学好玩 密铺》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网立德镇中心小学导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教师:秦叶静时间:日单元主题内容&数学好玩&课题:&第1节密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简析&"密铺"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和四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安排了几种地面瓷砖的铺法,并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验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密铺,由此得出能够密铺的条件。学情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瓷砖密铺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案,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初步探索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学习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学习难点&发现可密铺图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课前准备&课件、课本导学流程&教法学法指导&教师导学意见一、联系生活,感受密铺。1.谈话激趣,谈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2.情境引入,感受数学的美。出示含有密铺图形的小路、厨房、客厅、水立方的图片。问:看完这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3.通过观察图片,感知铺砖时要"无空隙、不重叠""问:通过观察看到了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拼摆时有怎样的特点?4.揭示密铺的含义。象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种铺法在数学上就称为"密铺",又叫平面图形的镶嵌。追问:你是怎么理解密铺呢?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一)单独密铺看来密铺离不开平面图形,我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呢?在这些图形中有谁可以进行单独密铺?1.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预设:(1)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单独密铺。(2)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不确定。(3)圆形不能单独密铺。追问:你认为长、正方形能进行单独密铺,你能举个例子吗?2.验证平行四边形手举平行四边形问:它能进行单独密铺?预设:(1)有的学生产生疑问,不能确定能还是不能。(2)有的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认为能进行单独密铺。动手验证,指名到实物投影处展示说明。3.验证: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1)开展小组合作验证;要求:1.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2.有的图形能不能不拼摆就能判断能进行单独密铺?3.看哪一组最先发现结论。(2)班级汇报问:哪些图形能进行单独密铺,哪些不要能?哪一小组进行汇报?指名汇报,得到答案:三角形、梯形、正六边形能单独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单独密铺。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结论的?预设:1.通过拼摆获得答案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能密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能密铺,所以三角形和梯形也能密铺(二)组合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够单独密铺,那是不是正五边形在密铺中就没用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引入两种图形的密铺)指名展示铺成的正五边形图案,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新发现:象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欣赏生活中布规则图形的密铺。三、总结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呢?是的,密铺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它还是一门学问,在美丽的密铺背后,还有太多的数学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四、作业布置。&发现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动手验证&板书设计&密铺三角形和四边形都可以密铺。&&课后反思&
期中试卷|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期末试卷|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模拟题|中考(
&&&&&&&&&&&&&&&&&&&&
数学中高考列表
宜城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最完整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 (2)_甜梦文库
最完整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 (2)
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 。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 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 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 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 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 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 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 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 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 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 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 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 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 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 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 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 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 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 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 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 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 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 算, 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 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1 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 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 10 得到整数, 因数扩大 100 倍,积也就相应扩大 100 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 来除以 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 成平方米。 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 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 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 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 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 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 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 弄明白的求知心理, 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 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 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 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 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 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 4.2〓3.6 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 整数, 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 的思维过程, 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 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 的算法与想法, 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 小数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 2.8X3.6 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 进行计算。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 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 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 算法的感性认识, 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 堂练习环节中, 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 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 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 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 点的正确位Z, 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2 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 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 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 58.5 元。买这样的面料 5.2 米,应 付多少元? (先估算的数, 在计算) 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 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 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 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 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 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 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 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说教材】 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 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数乘整数》就是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它 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2―3 页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 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 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说教学目标】 结合当前的课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 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 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 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Z。 【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 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 , 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 ?引导发现法? ,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 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 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 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3 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 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 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 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 设计熟悉的 ?买风筝? 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 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 ?法? ?理? 。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例 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 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 得又对又快。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 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 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 2。 1、出示算式:0.72〓5=? 提问 0.72 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 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 0.72 扩大到它的 100 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 算 72〓5=360,由于因数 0.72 扩大到它的 100 倍,要使积不变,积 360 应缩小 到它的 100 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 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 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 0 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 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 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 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4 1、基本题。我安排第 3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 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 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 1 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 《练习一》第 2、3 题。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 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 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说教学预设亮点】 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 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 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方法的探索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体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 好方法。 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教学 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 学习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高涨 的学情。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 、 ?我会学? 、 ?我乐学?的转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 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 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 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 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 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 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手段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 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 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 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 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 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 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6 36〔3 = 2、填空54〔6 =120〔6 =0.2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 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 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 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 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 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 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 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 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 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 22.4〔4 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 后面的 4,问学生 22〔4 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 2 表示什么呢?7 20 个个十分之一或者 2 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 4 写 在 2 的后面,问学生:24 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 个十分之一。教 师接着问:用 24 个十分之一除以 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 6 个十分之 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 6 个十分之一呢?(在 6 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 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 73.8〔9 =4.2 3、课堂练习 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 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 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 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 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 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 许多不足。例如: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基本技能及课堂用 语凝练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和指导。 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引领学 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目的。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 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2 单元中的内容。这 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 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 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86.25〔5=26.4〔4=14.7〔7=43.5〔15= 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 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并能够正确计 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Z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学习过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的,只是这节课的有 关小数除法的知识更加深入 ,需要学生能在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探索出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只要能观察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以 及掌握商不变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我相信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解 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 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 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 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Z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商的小数 点的位Z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 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 观察发现法。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 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 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 的性质?和?小数点位Z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 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 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9 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3.7 4.02 14.2 8.007 0.005 2、根据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12=( ) 368.4〔1.2=( ) 3.684〔0.012=( ) 0.2=( ) 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 同的倍数,商不变。 )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 6:(1)学生审题列式:7.65〔0.85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 。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 (3)探究算理。 ①小组合作探究: 1、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什么? 2、转化后怎样确定商小数点的位Z? 3、除数转化为整数时,遇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讲算理: (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 100 倍?) 把除数 0.85 转化成整数 85,扩大了 100 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 变,被除数 7.65 也应扩大 100 倍是 765。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集体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0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 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数学课本上做一做: 2. 被除数和除数位数不相同的的情况: 小结:今天学习了些什么?学生总结。 (四) 布Z作业 五、说教学得失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 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 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练 习题出的骗难,学生不会,导致课堂松懈。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 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 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 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 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 这里只是通过例 7 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 值。 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 ?分? 就可以了, 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 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 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 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 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然后按 ?四舍五入法? 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 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 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1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 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 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 7 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 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 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 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 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 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 中使学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 法。 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 方法;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 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 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 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 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 1。 让学生知道: 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归纳、整合 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五)演练拓展 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 巩固练习是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表格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 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 知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 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 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 首先教师出示例 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 1 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 12 个,这筒 羽毛球是 19.4 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 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12 教师巡视中发现, 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时教师问: ?实 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 ,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 位后面的尾数。 )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 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 但在 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 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 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 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 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 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 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 的末一位上加 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 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 所以下 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 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 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 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 打死? 。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 要的是这样的教学, 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 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 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 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循 环 小 数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 27-28 页例 8 和 例 9。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 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 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1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 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 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 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 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 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 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 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 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二)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 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 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14 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 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 星期二、 一直到星期日, 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 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 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 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 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 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 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 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 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 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15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 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 6 分钟爬 70 米。 蜗牛 11 分钟爬 9.4 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 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 律? (6)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 70〔6 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 9.4〔11 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6 和 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5 和 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16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 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 小结并揭示课题: 象 11.66…、 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 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 念。 4、 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 让他们看书学习第 28 页, 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 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 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17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 成简便形式。 0.43561… 2.2… 7.432432… 1.02525… 0.153434…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 29 页第 1 题。) 5.7〔9 5〔8 6.64〔3.3【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 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个别到一般, 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 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 28 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18 ①3.141596……, ④6.5555555,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②0.625,③4.1666………, ⑥ 0.00909……。 ), ), )。⑤ 4.8686……,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 11 月电费 413 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 2.2 米,50 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 0.……的小数部分第 60 位上的数是几?第 100 位上的数 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 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 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 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 第二题综合题, 通过根据实际情况, 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19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 两个例题,分 2 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 1 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 习用小数乘、 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 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 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 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 实际问题。 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 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 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 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 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 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20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 会浪费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 3 个滴水龙头上周因为未关紧流失了 725.76 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 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 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Z身于一 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 3 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 725.76 千克的水。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 是告诉我们?7 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 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 1 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 11 提示 。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 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 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 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 1 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 1 个滴水龙头 1 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 34.56 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算 3 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 再算平均 1 个滴水龙头 1 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 34.56 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 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 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21 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出示课本例题 11 张燕家养的 3 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 220.5 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 14.5 吨,每吨水的价格是 2.50 元.小毅家有 4 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 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 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Z课外作业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 物体第二课时。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 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Z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并能辨认从正面、 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Z关系和形状。在 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 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 动。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就要求 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 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 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Z观察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Z关系和形状。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Z及左右等知识 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感受物体,从而 对物体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22 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 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 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 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Z。辨认从正面、侧面、上 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不同的位Z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Z。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 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小正方体、篮球、圆柱体,用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通过设计两个物体摆放在 同一的位Z上进行观察,激起学生探索对观察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 学时,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两个物体摆放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学时,教师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引导 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当学生发现在不同的位Z观察到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的作用是组 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Z基础上,借 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 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究是本节课学生 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 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 2 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 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 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 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例 2 由一个物体到两个物体组合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通 过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与两个物体组合观察比较,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这一安23 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程序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球。 2、明确位Z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球的什么位Z, 可能看到球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探究的特点,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一个球,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都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 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虽然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Z不同,但 看到的球的形状都一样。 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4、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出示一个圆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去观察,并引导总结出:(从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 上面看是一个圆。)然后把从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图形投影展示。 5、知识应用 通过让 4 名同学分别坐在 4 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然后组织学生质疑明理,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 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 1、引导从不同的位Z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 首先通过摆放物体的情景, 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两个简单立体形体摆 放后从左面、正面、前面看是什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再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说有什么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并在小组 内交流。 汇报,当有学生说出不同的平面图形时,应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两 个物体组合的图形,从左往右看:看到:从上往下看,看到:从正面看:看到:, )为什么只看到一提问:从右左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看到 个 ?24 (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这几种图形 。F:\03(1).wmv 最后教师示范,用两个物体演示。 2、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进行归纳,然后组织学生,在充分 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物体摆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然 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2、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观察多种立体图形的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和后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观察两个组合物体 五 、总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 什么收获,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 导者、合作 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学生乐学, 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 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上面看和下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从左面看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可称为侧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三单 元的内容。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 步知识的开始,由具体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而且要用字母表示数量有许多知 识和规律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的主 要基础。 第二、说教学目的: 我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情况拟订了?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维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知 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 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学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在探索现实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量25 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4.渗透代数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 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体会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数量,初 步建立符号意识,提高抽象的概括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 ?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 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 法。首先我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入手,让 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 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 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 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路是: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放到 现实情境中去理解,使学生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优点及现实意义,突 破难点,使自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个子有多高吗?让我们猜一猜好吗?(这时学生的兴趣 很高,纷纷举手来猜)此时,我随口又问: ?那你有多高呢?(一位学生说 150 厘米) 那我又说: ?如果我比你高厘米,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老师的身高吗?(这时学 生们都说是 150+)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并板书课题。 【在这我设计了?猜身高?用一个?猜?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并 通过 150+表示老师的身高来说明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数量关系, 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这一事实,从而顺利地从原有知识中引入本课 的学习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感受新知 师:今天 sarah 和 amy 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欢迎吗?如果我告诉大家 sarah 比 amy 大 4 岁,根据这个条件,你能推算出 sarah 的年龄吗?【在这我创设了英语 课中同学们的老朋友 sarah 和 amy, 让她们也参与我们的课堂,这时学生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师:这时大屏幕显示:当 amy1 岁时,sarah 是 1+4=5(岁) ; 当 amy2 岁时,sarah 是 2+4=6(岁) ; 当 amy3 岁时,sarah 是 3+4=7(岁) ; 师:这时,我问: ?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先可以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师:这时,我又乘机设疑,如果我们这样一直推算这两个人的年龄,你们感觉怎么 样? 生:很麻烦。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字母来表示 amy 的年龄呢?(学生们说了很多的 字母) 师:这时我随机板书了:amy 的年龄用?a?表示,那 sarah 的年龄用?a+4?来表示。 师:这时,我又问从?a+4?这个式子里,你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学生们纷纷举 手发言,可以知道 sarah 比 amy 大 4 岁,sarah 的年龄表示为 a+4)26 师: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谁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学生们都很积极说了自己不 同的表示方法,有的还说老师我用 a 来表示 sarah 的年龄,那 amy 的年龄就是 a-4) 师:这时,我又说那当 a=7 时,也就是 amy7 岁时,相对应的 a+4=7+4=11,sarah 的 年龄就是 11 岁。 【在这我设计了以 sarah 和 amy 的年龄关系为情境,以讨论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 解?sarah 的年龄随着 amy 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现象,提出需要一个简明表 示 sarah 年龄的需求,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 a+4,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 深刻理解 a+4 传达出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学生不仅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 用字母表示数量的现实意义,还能从中理解这种表示方法的优越性】 2.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学生自学例 2 师:我要求学生认真自学,把重要的知识划出来,部明白的地方做记号,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学习。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在例 2 的教学中我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交 流,通过购买花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不仅可以表示自然数,也可以表示小数, 强化所学知识的普遍适用性,以此完善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的认识】 〈三〉练习设计 (1)师:首先我课件出示?练一练? 、 ?填一填? 、 ?说一说?等练习题,以 sarah 带 问题的形式出现,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 行了训练。 (2)师:其次我设计了?数学游戏?――数青蛙的游戏: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 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 扑通跳下水;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鼓励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它。 【设计数学游戏,主要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布Z作业: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这样的作业,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一、 说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方程》中 的第一节。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 算律, 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 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同时本单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 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 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 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7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知道字母所表示的 不同取值范围。 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的简约之美。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 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是属于 ?陈述性知识?,依据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采用有益于学生接受的方式。首先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然后在 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识。 学法: 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 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探索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三、说教学流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本课的教学构想是:首先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 悉的生活内容入手,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字母就在生活中, 就在我们的身边。 再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从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字,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具有简明 易记和便于应用的优势。最后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平方与乘号省略的简写法。 总体体现?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运用实践?的教学思路。主 要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结合生活引入新课。28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趣味应用、综合提高。 具体流程如下: 环节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唱字母歌,然后出示一张扑克牌(Q),让学生 说说它在英文中读作什么?在汉语拼音中呢?在扑克牌中代表几?从而感受到 字母还可以代表数,继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本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说儿歌。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儿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 必要性,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师生合作说《数青蛙》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青蛙二张嘴……), 然后问学生:这个儿歌能说完吗?为什么? 2、如果老师用字母 a 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重新说说这个儿歌吗?(a 只青 蛙 a 张嘴) 3、让学生思考?这里的字母 a 可以代表哪些数?? 4、除了用字母 a,你还想用哪个字母来说说这个儿歌?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就儿歌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同时还要明确字母所表示的取值范围。 活动二:猜年龄。 从猜年龄游戏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1、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并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2、告诉学生老师比〓〓大 23 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由同学的年龄,不 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当他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列出算式。并想个办 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x+23) 3、这里的 x 代表什么,x+23 呢?通过看这个算式你能知道什么?让学生明 白了 x+23 不仅代表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 23 岁,由此发现含有字 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表示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发 现不仅 x 在变,x+23 的结果也在跟着变,但 x+23 之间的关系却永远不变,即 用字母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不变。29 4、这个字母 x 表示的范围又是多少?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年龄应有个范 围。 5、如果老师的年龄用 b 来表示,你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设计这一问题的 目的是巩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同时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有效指导。 猜年龄这一活动是从一般到个别,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x 表示一个具体的岁 数,x+23 也表示一个具体的岁数,进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 x+23 既表示老师年 龄,也表示老师与同学的年龄关系,从而突破重点。 活动三:摆一摆。 通过摆小棒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说规则: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想一想摆一个这样的图形需要 几根小棒,摆 2 个、3 个、甚至更多个同样的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列出算式并 填在表中。同桌三人合作,一人摆、一人填表。 2、根据学生的汇报讲解:像这样数字与表示数的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不写,或用???来表示,同时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读作 4a。 3、4a 表示什么? (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在辨析中加强理解和认识,这一设计的目的 是使学生掌握简写方法。) 4、如果窗台上的花 1 瓶需要 x 元,那么这些花共要多少元? 本环节的三个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 量, 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 意义。 同时反复感悟字母表示数的不同取值范围,促进学生对字母表示不确定的 数的理解, 而且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简洁明了的表述规律和公式,使学生充分体 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环节三: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与层次性。激起学生更深层 次的思考,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共设计了 4 道相关练习题。 1、再次回到《数青蛙》的儿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补充完整。 2、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所有图形的计算公式。 3、动物气象员:你们知道吗,有些动物具有特殊的本领,能预告天气变化的 情况,被人们称为?动物气象员?。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这种本领? (出 示)在某地,人们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该地当时的温度有以下的近似关系:用蟋 蟀 1 分钟叫的次数除以 7 加上 3,就近似的得到该地当时的温度。你能用带有字30 母的式子表示该地当时的温度吗?如果蟋蟀 1 分钟叫了 140 次, 该地当时的温度 大约是多少? 4、读书节:这学期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为同 学们捐赠了大批好书,据统计:(出示)(1)捐赠的《西游记》的本书正好是 《科学家的故事》一书的 2 倍。(2)《童话故事》比《西游记》和《科学家的 故事》的总和少 60 本。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带有字母的关 系式? 5、总结。 《解方程》说课稿 一、 说教材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 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 1 第 57 至 58 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 100+X=250 通过让 学生尝试找出 X 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 1 以 X+3=9 为例,讨 论了形如 Xa=b 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 中的数据比较小, 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 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 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 能力。31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 猜想、 相互合作等方式, 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 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比较、 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 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 平衡, 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 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 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32 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 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 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得出方程式 100+X= 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 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 X 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 250。②利用 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③把 250 分成 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 X 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 100。]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 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效 地避免了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轻松 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 1 图。合作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 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 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破了重点,解决了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33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 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 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 趣, 引发了思考, 发展了思维。 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层层深入, 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 你学习? 这样既对全课进行了总结, 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 评价。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整的回答数学题怎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