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学的研究生怎么入门实验及论文的学习

&&&&-->&&正文
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年版)
北京邮电大学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0.5年,实践教学时间必须保证不少于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论文研究及撰写时间为1-1.5年。
2.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1 教学安排
2.1.1课程教学:
学生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学期开课课表,在第一学期初合理制定贯穿整个硕士学习阶段的培养计划。无特殊情况,所有列入培养计划中的课程都应修满并通过。
2.1.2实践教学:
各学院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到有专业实践条件的机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 指导方式:
一般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另一位导师来自专业实践单位且专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另外,也可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3在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工作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是获取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非学位课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课。必修环节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必须的技能而设置,选修课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而设置。
每一位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照规定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
3.1 学位课
3.1.1公共必修课
3.1.1.1 政治理论课:3学分
政治理论课包括两门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和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学时)。
3.1.1.2 基础英语:3学分
基础英语共54学时,3学分,分为基础英语(听力)(36学时、2学分)和基础英语(写译)(18学时、1学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报到后须参加英语水平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划分。成绩排名在前15%者免修基础英语,并按照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基础英语的成绩,记入该生成绩单。具体折算办法根据当年英语水平考试的实际情况确定。
3.1.2基础理论课:至少修满3学分
主要为数理类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物理方法。
3.1.3专业基础课:软件工程领域至少修满6学分,其他工程领域至少修满4学分。
3.1.4专业课:至少修满4学分
3.2 非学位课
3.2.1必修环节
3.2.1.1 专业实践(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应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学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以在工程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实践活动应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实践结束后,由实践活动所在企业就研究生实践学习情况给出鉴定,学生根据实践内容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表》,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备案,记6学分。
3.2.1.2 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1学分)
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培养和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检索技能,获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1.3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无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并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时应成立由同领域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的企业导师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定期向导师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并在论文开题半年后,进行阶段报告。阶段报告在本课题组进行,同时聘请本领域的其他专家参加。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6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报告》,于第四学期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3.2.1.4 学术及职业素养类课程(1学分)
研究生院会在每年秋季学期初公布学术及职业素养类系列课程。学生应以学期初公布的课表为准。
3.2.2选修课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具体培养目标的需要选修,培养方案中不再指定。
4.学位论文要求
4.1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4.2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4.3 论文正文一律使用中文书写,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要引证原著,并加附注。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
4.4 论文一般应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文、英文)、综述、研究内容、难点分析、特色描述、方案设计、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结论、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4.4.1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文本样式详见北京邮电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
4.4.2论文摘要应概述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篇幅不少于500字。
4.4.3论文的综述部分应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课题前人已有的工作,并对其有所评述,还必须清晰阐明论文的选题背景、依据、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4.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可分为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及项目管理四种类型。具体要求详见《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
5.答辩申请
5.1 申请答辩资格
5.1.1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的学分。
5.1.2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5.1.3导师同意。
5.2 申请答辩程序: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在答辩前三周提出答辩申请,经所在学院教务部门初审同意后,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
6.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6.1 论文评阅
6.1.1由导师会同导师所在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论文评阅人两名。
6.1.2论文评阅人应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共享资料网
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
L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关于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法的简介 大 宝[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 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研究生如何学习--给硕士研究生的一堂课 ............................................................................................................................................ 3 研究生如何学习与研究 ................................................................................................................................................................................. 6 如何做好研究生学习 ................................................................................................................................................................................... 13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 13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 14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 16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 21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 21 如何学习自己所知甚少领域的好方法!! ........................................................................................................................................ 22 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 23 研究生期间怎样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 26 研究生学习方法之我见 .............................................................................................................................................................................. 27 研究生如何学习 ............................................................................................................................................................................................. 29 从“南学录”看研究生如何学习与思考 ............................................................................................................................................. 50 研究生该如何学习 ........................................................................................................................................................................................ 57 研究生该如何学习(一) ................................................................................................................................................................ 57 研究生该如何学习(二) ................................................................................................................................................................ 58 研究生该如何学习(三) ................................................................................................................................................................ 59 研 究 生 如 何 学 习 --给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一 堂 课 给研究生如何学习是一个大话题,我并不准备全面谈,而只就某些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些想法是我多年学习 和研究的心得,或许对大家有一些启示。 我想研究生学习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理论学习,第二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第三是学会做研 究。理论学习包括两大方面: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研究与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要 重视理论学习课,不要当成负担,也不要只当作拿学分的途径,而要真正地去学同,学有所得。二、学习某一学科。 如我们的学科历史学的理论,了解国内外一些相关的重大史学理论与方法。 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方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该更重一点。例如,我们的专业是英帝国史,在 三年学习当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英帝国史的基本知识,不能到毕业时,谈起英帝国史还是茫然无知,对国内外 相关学者及其著作也不甚了了。扩大知识面也非常重要,一是扩大本学科的知识面,二是扩大相关学科的知识面。 我是主张培养学生跨学科研究意识的,要有跨学科研究意识,就得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听 听其他学科的课是很有益的。 我主要讲第三个方面,即学会做研究。研究生不能同大学生一样学习,不能主要靠听课做笔记。如果学习的重 点是听课,这样的学习就有点类似大学生的学习了。我觉得研究生就是要更多与老师对话,不能只听老师讲,而要 更多地与老师讨论,要敢于主动地讲自己的学习体会。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多讲,尤其在专业课上,你们要多讲。 譬如英帝国史这门课每个学期每个人可以争取主讲几个问题,如讲三个问题。我给你们列了许多小专题,提供了书 目,你们可以选择一些问题来探讨。你们讲,我来听,我们互相讨论。研究生学习要有研讨气氛,要有经常性的、 体制性的讨论课。讲完后,你们就每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稿,我可通过批改文稿,进一步发现你们在探讨这些问题中 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关于学习做研究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培养研究素质,二、学会写论文。我先简单谈一谈培养研究 素质的问题,然后再重点讲如何写论文。 研究素质是什么?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们这个学科而言,我认为研究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第一,科学态度。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要学会做历史研究,就得有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认真 培养,关键是培养我们在研究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第二,献身精神。从事历史研究,就像从事其他任何科 学研究一样,要有一种为科学研究而献身的精神,要热爱我们的研究事业,要有潜心从事这项工作的意志。没有献 身精神,当然做不好科研工作。只想拿一个学位,那是很难学好做研究的。要拿学位,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我们读 书,是为了自己获得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将来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当然学位也是要的,但关键的是 学问而不是学位。第三,查阅收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青年学生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查阅 搜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例如学习与研究英帝国史,就得了解国内外有关这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有关资料 情况。像你们在北京地区学习,至少要大致了解北京地区有关英帝国史的中英文资料,熟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主要 图书馆,了解馆藏情况。这就需要经常去图书馆。我们这个专业不需要到田间考察,到工厂调研,但要去图书馆, 去图书馆就是我们的调查研究。熟悉有关图书馆的情况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今天,网络飞速发展,掌握网上查阅 信息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处理资料的能力。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怎样安排它们也是一门学问。各学科 各个研究人员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要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查阅。第五,对资料的鉴别意识与 鉴别能力。我们在使用研究资料时不能拿着就用,要有意识鉴别一下,材料是否可靠,什么样的材料更有价值。读 书时,也不是拿着什么书就通读到底。有的书翻一翻即可,有的书则需认真读。区别哪些书翻一翻即可,哪些书得 认真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这一点的,需逐渐培养这种能力。还有一点就是要学 会使用计算机,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 研究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学会写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我的体会是:写论文有四个基本步骤:第一,大量阅 读有关著述,掌握有关资料;第二,从中发现问题,确定自己要写的论文的大致题目;第三,根据自己确定的选题, 有目标地搜集能够搜集到的一切资料;第四,撰写论文本身。 在写作之前,我们往往得做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即专有名词的确定。在这一点上,世界史不同于中国史。世 界史的许多专题国内没有研究,没有现成的出版物,对某些外文资料中的专有名词要译成中文。如何译,有时要费 很大力气。还有,英文著作中的学术概念,我们要准确理解,有些概念在使用时,需赋予新的含义,不能拿来就用, 要着力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和思想体系。 下面我想重点谈一下撰写论文的具体过程。第一,熟悉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问题形成基本看法,再列出 一个写作提纲。第二,根据写作提纲,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关资料阐述史实和自己的看法,构成 一篇文稿。现在对你们来说都需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文稿,这样要方便得多,尤其便于修改。第三,初稿写成后,要 进行基本的文字修改。像我们的英帝国史专业,由于所引用的资料几乎全是英文,而且多半是档案文件材料,比一 般著作更难读懂。在写初稿应用材料时,实际上同时在做翻译工作。在写初稿时,为了保证思路流畅,对于翻译文 字不能仔细推敲,所以初稿写成后,文字很粗糙。那么在修改时,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反复推敲原文材料,看自己的 理解和中文表达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原文。在写初稿时要简要注明材料的出处,便于修改时查对,即使有些地方在 正式发表时不一定需要做注释,但在初稿时却要标明,以便自己修改和查对。这样进行文字修改后,形成第二稿, 打印出来。 在第二稿的基础上,还需认真进行一次文字修改。修改文字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避免文字的洋味。我 们使用的是英文材料,由于英文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区别,文字表达上也很不相同,在运用材料时,往往容 易出现带有洋味的中文。这是我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也是青年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我们要尽量用标准的中文 写作。在用英文材料时,我更强调的是准确,而不是文字的优美。当然,文字要尽可能优美,但不能以牺牲准确为 代价。在第二稿时,一般要认真做注释,按通常的学术标准做注释。做注释也是一门学问,必须认真对待,好好学 习,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涉及到是否采取科学态度的问题。注释做好了,便于自己和读者查阅。在做注释上, 有两点我想特别提出来,一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不管是正式发表的还是尚未正式发表的,都要注明;二是自己从哪 里看到的材料,就注明从哪里引用的,不能弄虚作假。例如,有些档案材料,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过,而是从别的作 者的著述中看到的,就不能像自己亲自看了一样作注,应写明转引自或直接注明引自某某著述。做了注释,这样可 以形成第三稿。 第三稿打印出来后,进一步进行文字修改,把所有表达不清的地方说清楚,把所有赘句、赘词、赘字全都删掉, 使文字向简洁优美靠拢,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当然,文字功夫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学习。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所以第三稿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查对每个注释是否有误,是否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对于人名、地名、时 间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就得查对。 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文章已基本定型。此时,我的经验是打印一稿,放一段时间,然后再最后定稿。定稿时有 两大任务:一、进一步进行文字润色,尽量做到简明易懂:二、如感到对某些史料不踏实,还要进行查对,直到每一 处都准确可靠为止。下一步才能把文稿付诸发表。 以上我谈了关于研究生如何学习的一些看法。 总的就是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潜下心来, 认真读书,要有一种为科学事业而拼搏的精神。 研究生如何学习与研究汪琼老师谈研究生学习 1 研究生期间做什么?我认为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 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要求自己,毕业后做不做本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做什么 事情都没有问题了。 2 修行,修行,不修如何行? 学生找工作,挫折很大,并不是没有单位要,而是自视很高,却拿不出漂亮的履历,说不出我做过什么, 也没有证据证明我做得有多好, 无法让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单位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 学校的标签只是一个台 阶,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纪录,到了单位之后,你的成长之路将是你修行的回报。 修行,修行,是需要修的,要花时间,要花精力,更要用心去体会,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 研究生期间是很难得的有那么多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应该尽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否则 工作后、有家庭后就会有了很多牵绊,修的机会就更有限了。 3 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草坪故事) 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保护草坪是很难的, 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 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 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 想而知。 具体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是这样,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 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 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 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应用举例: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王洛宾的民歌采风,北大教育技术系特长方向的形成 4 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研读一下。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研读一下。比如协作学 研读一下。 习,可以看 Robert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 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 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 20 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 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5 如何发现一个研究课题 如果你现在是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 的论文选题了。 工作之后,也是这样,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也可以通过这些热点话题,找到阐述你 的认识和实践的新鲜角度。这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要求你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你的工作的价值,训练自己具备 从平淡中看出不平凡的眼力,这样你才会不断有兴趣激励自己做些事情。 各学会网站在资源推荐中教育技术问答中有。这个给出的是各国各地区远程教育协会网站: 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AAOU)(http://www.ouhk.edu.hk/~AAOUNet/) CanadianAssociationforDistanceEducation(http://www.cade-aced.ca/) DistanceEducationAssociationofNewZealand(http://www.deanz.org.nz/)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Distance Learning(http://www.eadl.org/) British Learning Association(http://www.baol.co.uk/) 6 如何选导师 在选导师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从我做学生以及现在做导师的角度,感觉有两点非常 重要: 1)那个研究课题你真的有兴趣,并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么? 2)你和导师的性格能够合拍? 对于第一条,也就是说你应该先发现你的兴趣,再看哪个老师对你指导最合适。兴趣有两个来源:或者广 泛地涉猎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兴趣(广度搜索:确定领域),或者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 确定研究兴趣(深度搜索:确定问题)。总之,多做事情,多看书,确定论文选题并不难。 对于第二条,主要影响做论文时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并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赏,也未必能够一起 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够忍受并能够接受对你批评指导的老师,对你顺畅地完成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 处处感到老师对你不满, 即使你自认为很不错, 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么, 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 最好换个导师: 你应该选择能够接受和欣赏你的人做导师。 为了避免开始的选择错误, 你应该在选择导师之前, 多参加几位老师的项目,从中体会各位老师的管理风格,认识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看导师的名气,尽管名 气大的老师可能项目多些,也许会更容易找到你的兴趣。 7 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 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 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 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 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 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 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 以后必须要改进的。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 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 方向有兴趣, 也许没有深入, 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 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 学生自由发挥后, 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 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 8 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 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 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 动的找学生以外, 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 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 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 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 此,我的建议是: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 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 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 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 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 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 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 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了。 9 如何得到老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指点?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 论文可以成为师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 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 才把论文交给老师, 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方面的修改了。 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 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建议是: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 这样的好处是:导师可以较全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按照你的思路帮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 去请教导师,导师往往会按照她如何做这个研究的角度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因为两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会造 成理解认识的误会,而影响论文研究的进展和流畅。 10 如何准备答辩 论文答辩主要是阐述论文研究做了什么, 因此在答辩陈述的时候主要是说自己的工作。 建议采用下面思路 准备答辩报告: 1)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话概括研究背景) 2)对于这个问题,我所采取的研究思路,为什么要这么研究 3)我的研究结论,以及每个研究的支持论据(这时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献作为证据) 总之,说清楚你的研究逻辑。在阐述时,比较忌讳 1)花很多时间从盘古开始说起 2)过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现状 3)好像教书一样,过分显示自己的饱学、博览群书 答辩不是论文的缩写版,论文需要说明来龙去脉,而答辩只要说明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 度。 11 如何应对答辩 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是专家, 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问题, 也许其中还有一些人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 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在于他们能够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问题也能够找到其中的漏洞,这 是一种学术敏锐能力,支撑这种敏感的是思维的逻辑性。所以在答辩的时候,如果想让答辩委员会少提问题,最重要的是你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自圆其说最重要,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要立足于你的研究(可以看作从圆心 射出的射线),你甚至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内,以后也许可以加进去。断不可以被答辩委 员牵着鼻子走,随口胡说,进入自相矛盾的陷阱。 员牵着鼻子走,随口胡说,进入自相矛盾的陷阱。如果发现答辩委员中有人不难倒你不罢休,你可以索性告诉他:我没有研究,愿听指教,尽早结束折磨。 12 定位而后耕耘,知足(鱼的启示) 有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常识: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水的不同深度,吃的东西不一样。引申来说,它们 都是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人也是这样,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用不着羡慕别人吃的是什么,你只吃对你最合适 的就行了,在你的那个层度吃好喝好,做一个幸福的大鱼。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层次,然后耕耘,知足,在自 己适合的环境里,大家都可以成为大鱼。 类似的俗语:行行出状元 13 如何让机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苹果故事) 三五个人聚会, 你洗完了苹果, 发给大家。 你拿起的第一个苹果, 一般都是面上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那个 (我 们从小教育使然),交给的是离你最近最顺手的那位,这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人吗?未必。 如果把苹果看成机会,怎样让你自己成为最靠近发苹果的人? 如果你不是最靠近的人,看到别人拿到最大最好的苹果,你会怎么想?如果这不是苹果,而是机会,在生 活中,你还是这么想吗?你还能够保持对待苹果这样的心态吗? 机缘巧合,有一定的必然(都来聚会),但很多时候也有很多偶然,用不着患得患失,也用不着羡慕嫉妒, 你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必然(走近些,主动些)。 14 为什么要公开资源和成果? 这是一种价值观:你对投资和回报的计算方法。一般人不愿意公开所拥有的资源,是因为害怕被人捷足先 登,害怕竞争。我一直相信:是你的,别人拿不走,不是你的,送到你的门口,你也未必有感觉。就象数据和 信息概念的差异一样,同样的内容,对有的人是信息,对有的人就只是数据。 我觉得学校的教育研究和企业的产品开发不同,教育研究是一种公益活动。如果你认为什么应该研究,自 己却没有时间做,或者进展缓慢,却遮着盖着,人为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不也是一种犯罪吗?(极端说 法)。如果你看到别人接受了你的思想,而取得了成就,你应该感到骄傲:你的眼力多好啊!当然这个人如果 有良心,他应该说他受到了你的启发,但是不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名这个东西,就象是一个靶心,会使你 招到更多的评头论足,虽然有时候可以满足一定的虚荣心。为名所累,苦! 每个人的想法和认识都受自己的知识结构影响, 你做这个研究肯定和他的着眼点不一样, 玫瑰花还有好多 品种呢,何况一个研究领域,即使是同样的课题,也可以写出不同的论文,教育研究不是很提倡重复研究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又何必担心呢,如果英雄所见略同,更要高兴了,知音难觅啊。 你还可以这么想,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多么寂寞,能有人同道,不亦乐乎。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工 作成果,特别是新领域初期开拓的基本积累,什么文献索引、什么名词定义,你能够踩在多人的肩上(大家互 相踩)而不用自己一锄一锄地垦荒,能够专心做你想做的、你擅长的事情,多开心啊!如果你本身有惰性,为 何不有效地借用外力逼迫你上进, 发展出成果呢?水涨船才能高啊。 今天你启发别人, 过两天有更多人启发你, 这种 echo 比自己一个人玩有趣多了。 只有先开放,才能有流通,你不给别人,别人也不会给你。在现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勤奋努力是一个方面, 对于资料的占有却有可能是成败的条件, 你是不是具有辨识资料的能力可能是成败的关键, 而这种能力也必须 得见多识广,才能全面地诊断。自己去找吗?当然要做,有送上门的,来者不拒啊。 15 从写备忘开始 人的素质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比如和导师面谈的时候有心的做笔记,事后马上整理出备忘,发给导 师,这一方面可以确认你对导师的要求是否明白,一方面也可以和导师一起控制进度。 这个练习的素质是准确的理解能力。别以为上了这么多年学,做了这么多年的笔记,这种能力已经具备。 我发现这方面人的差别真的是很大,有的同学不能记住谈话要点的一半,而且还是非常不准确的一半。对于做 教育研究的人来说,这更是一大忌讳:很让人怀疑你的观察日志、访谈记录的质量。 这种素质对你以后就业也有好处,可以让领导快速发现你这个人才。为什么秘书容易升官,有更多的上升 机会?固然是离机会近,有信任度,但也不能忽视了秘书这个岗位确实很锻练人:别让领导把话说几遍,别误 会领导的意思,知道的说你能力有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假传圣旨,狼子野心。 我是通过要求助教写课堂实录来锻炼写备忘的能力, 但是助教们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 所以.... 16 你是水漂吗?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本科所学的专业、甚至近年所从事的工作都会给他的做事方式打下很重的烙印。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所大学的计算中心工作,极擅长在烦乱的页面中快速捕捉出有价值的信息,迁移到 生活中,当我们在美国逛商场时,他总是能够很快找到一些价廉物美有趣的东西。我还有一个学生,是图书馆 系的本科毕业,非常精通在网上查找各类资料的手法,但是却会告诉我:英文文献超过多少页就看不下去,活 脱脱网上浏览习惯落下的毛病。 现在紧张快节奏的社会使每个年轻人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快速成功的渴望,以及无名的烦躁。他们 的行为方式让我想起了水面上欢快跳动的石子, 有的人打出去的水漂可以跳十几下, 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入水底, 沉寂下去。 快餐一代需要了解自己与身齐长的优势,也要知道因此而产生的弊端,快、准、广,还要结合“深”才有可 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何做好研究生学习【原名】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这是王泛森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对正在读研或者即将读研的同学都很有启发, 就在此转发了! 在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 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 比较有一些自己较独特的想法, 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 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 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 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 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 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 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 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 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 入制造知识的阶段, 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 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 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 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 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 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 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 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 我常常跟学生讲, 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 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 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 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 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 得了诺贝尔奖。 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 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 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 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 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 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 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 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 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而不能再 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 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 Learnhowto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 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 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 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 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 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 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 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 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 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 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 search 是寻找, research 是再寻找, 而 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 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 「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 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 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 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 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 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 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 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 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 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 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 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 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 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 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地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 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 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 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 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 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 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 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 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 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 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 问题是写得好不好, 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 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 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 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 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 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采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 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 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 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 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 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而是论述清楚。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 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 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 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 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 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 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 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 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 「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 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 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 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 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 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 点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 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 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 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 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 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 John Nash 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 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 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 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 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 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 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 己的知识树, 首先, 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 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 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 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 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 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 「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 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 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 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 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 生也有涯, 知也无涯, 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 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 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 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 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 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 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 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 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 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 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 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 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 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 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 而中国再 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 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 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 像诺贝尔经 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 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 John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 连 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 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 search 太多次了, 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 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 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 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 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 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 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 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 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 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 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 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 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 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 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 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 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 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 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 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 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 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 「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 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 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 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 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 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 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 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 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 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 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 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 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 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 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 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 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 1960 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 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 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 文发展出来的, 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 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 像 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 规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 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 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 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 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 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 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 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 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 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 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 真切去了解, 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 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 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 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 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 台大有个傅钟每小 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 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 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 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 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 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 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 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 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 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 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 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 看看他的注脚、 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 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 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 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 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 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 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 培养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 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 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 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 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 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 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 人只花了十个小时, 相对于来说, 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 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 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 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 早点选定可以有二、 三年耕耘那个题目, 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 然比一年还要好。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 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 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 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 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 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全文结束】 如何学习自己所知甚少领域的好方法!!1、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这很牢靠,但通常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2、阅读课本。这方法还算不错,不过课本的知识经常是过时的,一般还有很高比例的与内容无关的修辞。 3、找出该领域最棒的期刊是什么,向该领域的高人请教。然后找出最近几年值得阅读的文章,并跟踪相 关参考文献。这是最快的感受该领域的方法,但有时候你也许会有错误的理解。 4、找出该领域最著名的学者,阅读他们所著的书籍。 5、跟该领域的研究生泡在一起。 6、参看外校研究该领域的系的课程表。拜访那里的研究院办公室,挑选有用的的文献。 仅供参考! 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作为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研一同学来说,对自己研究生三 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掌握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肯定会在未来的 3 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 面是我辑录的一些老师和学长们的建议,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研一同学应该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长们一致都认为下面三点很关键:(1)建 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2) 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3)学会写论文:写 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 结构,不可不尊重。 其次,应该学会个人管理,包括个人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以及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做。 个人时间管理:1、做到准时,守时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2、做事讲究条理,做事之前将要做的事情一 一列出来,设定优先次序。如果没有清单,所有遇到的事情都会改变你自己的运行方向。3、简化工作,做事 时可以学着做得快一点;做重要的事情;做自己拿手的事情;少犯错;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 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 工作、生活。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的内容:1.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 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2.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3.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 个人备忘录)。4.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5.文件档案管理等。 个人心理管理: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经常自我心态调整。知足长乐、量力而行,应尽量做到 1、 研究和娱乐要相结合。2、不要经常有抱怨,要明白凡事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3、不要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 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4、正确面对困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第三、 应该在日常的学习观察中努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有些学长就提到 以前有些同学到了开题的时候都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自己适合那个研究领域。 结果是草草的选了一个题目 就开始来做论文,写了一半才发现自己根本就对这个领域根本就不感兴趣,想换却不行了,最后就只有东拼西 凑出一篇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论文。 哪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呢?这里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能 能给带来一些启示。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 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 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 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 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 日子久了, 也会出现几条路, 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 学会倾听心音, 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第四、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后应该进一步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其实,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 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 RobertE.Slavin 《Cooperative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 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 则,你会感到:看了 20 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 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第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且对该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做的就是选定一个研究课题。对于 现在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比如: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 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 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第六、 应该懂得如何积极有效的和导师交流, 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 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 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 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 师联系。 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 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 同届的几个学生, 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 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 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 那么应该如何积极有效的和导师交流呢?老师和学 长们给出了下面的几点建议:(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 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2)认真 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 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 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 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 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 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 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 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 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最后、应该知道如何得到导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指点。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论文可以成为师 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 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 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 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 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在这方面,学长和老师们的建议是: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 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这样的好处是:导师可以较全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按照你 的思路帮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请教导师,导师往往会按照她如何做这个研究的角度给你提出建 议和要求,因为两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会造成理解认识的误会,而影响论文研究的进展和流畅。 至此,相信大家对于未来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活在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子曰“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希望我们研一的每一位新同学在读完上面这些老师和学长们诚恳的建议后,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尽快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研究生期间怎样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读研是有风险的,弄不好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其 实在校真正的学习时间并不长,这点毕业的研友会有体会。可是,怎样让我们在这短暂的两三年时间里更好地 得到锻炼和发展, 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或发展赢得机会和筹码呢?所以, 对研究生期间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 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准备读研和正在读研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觉得有以下三点需要着 重考虑: 1.首先要有一点长远的计划,哪怕只是几年长度也好。要考虑好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是想在本专业领域 继续读博士搞科研?还是想去公司搞技术开发或管理?或者想去大的国企还是去外企?或者出国?等等...。 这 些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想想的,因为这些需要和你目前的选择联系在一起, 别忘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再者,我们需要近期的目标也需要长远的打算(当然长远的计划要符合自身的情况)。 2。如果第一点的问题想明白了,那么可以接着考虑这个问题了。读硕士,要慎重选老板,这一步的重要 性我就不多说了。但要注意几点,首先你要考虑你的长远发展的计划,如果你想读博搞科研,就要找学术造诣 较深的,最好是偏重理论研究的,他的项目适合你继续深造,读博和科研需要你的理论深度。如果你想去公司 从事研发工作,最好找偏重工程性项目的老师,这样你可以在学期间积累项目工程经验,这可是你找工作的筹 码。这点对学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方面的研究生尤为重要。记住,没有项目的老师是很耽误人的,跟他有可 能你什么都学不到。 3。对于读研期间学习重点的确立也要这样。比如说,你想去大公司或国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类的工作, 你需要综合素质,最好在学期间多参加学生活动组织,积累相关经验,同时还要苦学英语等。如果你想去公司 搞研发,最好学好专业,多做工程项目积累经验,比如学计算机的最好熟练掌握一两门开发语言与工具(要了 解外面公司都好用那些工具!),现在的公司是非常欢迎有项目研发经验的毕业生,而偏重理论方面的学生往 往会遭到冷落,因为公司希望你一来就能干活。翻过来说,如果你硕士阶段光搞工程项目了,而忽略了理论学 习,要读博的话,博导对你的评价一般不会很高(工程项目不好发论文)。如果想去外企,很多时候外语比技 术本身要重要的多,哪怕是在技术研发性的外企也是这样的。我班有一同学就是这样,技术相当一般但英语超 好,去了外企主要跟老外打交道,挣的比同班谁都高。 读研的时间很短暂。假如你毕业时除了文凭,其它方面与本科生无异,那么你比差的本科生更容易遭受鄙 视!假如在这两三年里,你在其中一方面有所发展,也会为你以后赢得机会! 研究生学习方法之我见倏忽之间,珍贵的研究生生活已接近尾声,自己也仿佛一个梦游者,被时间的钟声突然惊醒。长吁短叹之 中,一方面痛惜时间的飞逝,懊悔自己当年的愚钝与无知;另一方面则试图鞭策与警醒自己,要努力抓住这最 后一抹斜阳,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加快学习的进度,加大学习的强度,以求多一份所得。与此同时,在回 忆与反思之余,我不由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法多了一些体味与感悟,故记录下来奉献给读者,以期收到“以 己昏昏,使人昭昭”之效。 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经济学为例,基础理论主要有西方宏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 学说史等。这些基础理论是你进入经济学领域,了解该领域历史发展脉络,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专题研究的 基础。许多人后来之所以研究做不深入、论证没有说服力、学术发展缺乏后劲,都与其理论基础不扎实有关。 说到底, 一切理论首先都是我们认识物质世界, 分析客观现实的方法论。 做研究, 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而基础理论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论。 掌握好基本的学习工具。 工具本身并不是目的, 但掌握并熟练运用学习工具是我们实现研究目的的必要途 径。我认为,研究生阶段应掌握好的基本学习工具包括:(1)英语。研究生应能够顺畅地阅读和翻译英文原 ( )英语。研究生应能够顺畅地阅读和翻译英文原 版著作,并争取能够使用英文进行写作;(2)数学。虽然经济学的数学化趋势长期遭人诟病,但缺了数学分 版著作,并争取能够使用英文进行写作;( )数学。虽然经济学的数学化趋势长期遭人诟病,但缺了数学分 析,经济学将很难向规范化、严谨化的方向发展,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已成为学好经济学的基础;(3) 析,经济学将很难向规范化、严谨化的方向发展,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已成为学好经济学的基础;( ) 计算机。现代社会,计算机已成为人们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当代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除 排版、 制表等技能外, 研究生们还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具软件, 了掌握基本的录入、 研究生们还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具软件, 如经济学中常用的 SPSS、Eviews 等。 “跟高手过招”。读书学习不能避重就轻。作为一名研究生,要想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就必须 要一个高姿态经常地立于理论的前沿。“跟高手过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下苦功夫,去认真阅读相关领域 的经典原著,以参悟先贤们学术思想的精粹;二是要孜孜不倦的去不断追踪国际学术界发展的最新动态,紧跟 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获取灵感并明确研究的方向。“跟高手过招”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中,要有大无畏 的精神和知难而进的气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以挑战高端,也才能迅速的提高自己的理 论素养和综合实力。 博观约取。虽然学海无涯,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毕竟有限,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约 取”上入手。同时,只有在知识面宽阔、学识广博的基础上,一个人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明确自己的 研究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博观”又是“约取”的前提。有人曾形象地把做学问比作钻木板,年轻时一定要选 准一个点,并持之以恒的钻下去,一旦钻透,你就能够触类旁通,进入一片豁然开朗的境地。这充分说明了求 学之路上“点”的选择的重要性。具体到研究生学习,我认为,研一应立足本专业,以泛读为主,尽最大可能拓 展知识面;研二应谨慎确定自己的选题与研究方向,选准一点,并以点带面,进行有重点地攻读;研三应在前 两年的基础上,在相关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并做好毕业论文。综合来看,这种时间安排就是一个从“博观” 到“约取”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是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涯的正途。 勤于思考多实践。研究生阶段,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分析、辨别及判断能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再浮于 表面,停留在“什么是什么”阶段,而应该能够深入到事实的背后,明白“什么为什么”。在具体思维方法的培养 上,我认为应该经常做一个反向的,针对既成事实的否定式的思考,即针对某一事实,应在分析其客观条件的 基础上,就其已形成的结论提出一个“如果不”的假设命题,并加以推导论证,然后对两个结论进行比较分析, 以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这种逆向否定式的思维方法类似于数学上的逆否命题(逆否命题等于真命题),它往 往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力的深化和辨识力的提高。此外,思考还应与实践紧密结合。我认为,研究生在求学期的 实践环节应以教学实践为主。以我个人的经验,“教学相长”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注意写作。 以写作为代表的文字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 不管从哪个 角度来看,研究生都已算作是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写作能力则是这一阶层最主要的标志。写作首先是一种创 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个人才华的一种展示,更是个人能力的一种释放;其次,写作是一种吐故纳新。它是从 知识、信息的被动输入到观点、理论的主动输出的一种突破,是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中的一种质变。写作的过 程还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一个促进认识深化,促使观察力、辨识力、判断力迅速提高的过程。从认识某 一问题到运用规范流畅的文字将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运作过程, 更是一次思维的飞 跃。 研究生如何学习推荐 1.简介这是什么? 并没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保证在研究中取得成功,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会有所帮助的非正式意见。 目标读者是谁? 本文档主要是为 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入学的研究生而写,但对于其他机构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也很有价值。 即 使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也可以从中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 如何使用? 要精读完本文,太长了一些,最好是采用浏览的方式。很多人觉得下面的方法很有效:先快速通读一遍,然后 选取其中与自己当前研究项目有关的部分仔细研究。 本文档被粗略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研究者所需具备的各种技能:阅读,写作和程序设计,等等。第二 部分讨论研究过程本身: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做研究,如何选题和选导师,如何考虑研究中的情感因素。很 多读者反映,从长远看,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有价值,也更让人感兴趣。 ..小节 2 如何通过阅读打好 AI 研究的基础。列举了重要的 AI 期刊,并给出了一些阅读的诀窍。 ..小节 3 如何成为 AI 研究领域的一员:与相关人员保持联系,他们可以使你保持对研究前沿的跟踪,知道应该 读什么材料。 ..小节 4 学习 AI 相关领域的知识。对几个领域都有基本的理解,对于一个或者两个领域要精通。 ..小节 5 如何做研究笔记。 ..小节 6 如何写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如何为草稿写评审意见,如何利用别人的评审意见。如何发表论文。 ..小节 7 如何做研究报告。 ..小节 8 是有关程序设计的。AI 程序设计与平常大家习惯的程序设计有所不同。 ..小节 9 有关研究生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选导师。不同的导师具有不同的风格,本节的意见有助于你找到合 适的导师。导师是你必须了解如何利用的资源。 ..小节 10 关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将占据研究生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本部分涉及如何选题,以及如何避免浪费 时间。 ..小节 11 有关研究方法论,尚未完成。 ..小节 12 或许是最重要的一节:涉及研究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设定目标,如何避免不 安全感,保持自信,享受快乐。 2.阅读 很多研究人员花一半的时间阅读文献。从别人的工作中可以很快地学到很多东西。本节讨论的是 AI 中的阅读, 在第四小节将论述其他主题相关的阅读。 阅读文献,始于今日。一旦你开始写作论文,就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的阅读主要集中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 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要用于做课程作业和打基础。此时,阅读课本和出版的期刊文章就可以了。(以 后,你将主要阅读文章的草稿,参看小节三)。 在本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需要的阅读量,是令人望而却步的。但既然 AI 只是一个很小的研究领域,因此你 仍然可以花几年的时间阅读本领域已出版的数量众多论文中最本质的那部分。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是首先找出那些最 本质的论文。此时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目:例如研究生课程表,其他学校(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程序 的建议阅读列表,这些可以让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对 AI 的某个子领域感兴趣,向该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 请教本领域最重要的十篇论文是什么,如果可以,借过来复印。最近,出现了很多精心编辑的有关某个子领域的论 文集,尤其是 Morgan-Kauffman 出版的。 AI 实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