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经常听耳塞需要按住才能听 会失聪,是不是真的

女子长期戴耳机患突发耳聋 竟是每天听音乐音量开太大-国内-新闻中心-忠县忠州新闻网
女子长期戴耳机患突发耳聋 竟是每天听音乐音量开太大
女子长期戴耳机患突发耳聋 每天听音乐音量开太大。据报道,近日,长春一名28岁的女子因长期戴耳机听音乐,且音量开太大,导致患上突发性耳聋。据该女子介绍,今年2月时,就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耳出现嗡嗡响的情况,但却没有在意,3月初时,就发现自己左耳&失聪&了。目前,该女子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已经逐渐恢复听力。
28岁的长春市民王女士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她习惯每天戴着耳机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同时还要将耳机的音量开得很大。
然而在今年2月开始,她的左耳出现&嗡嗡响&的情况,不过王女士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听音乐。今年3月初,她突然发现左耳&失聪&,经过检查发现是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医生提醒广大市民,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真的会&偷走&听力,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
喜欢戴大耳机并开大音量
3月16日记者联系到了王女士,她表示自己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平时很喜欢听歌唱歌。在家的时候会用音响放音乐,外出时会带在头上戴着一副大号的耳机,就算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经常会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声入眠。&我喜欢的音乐种类比较杂,摇滚、民谣还有流行通俗的我都能接受。我最喜欢的就是戴着一副好耳机,将音量放到最大声去听音乐,那种感觉就像在演唱会一样,真的特别过瘾。&王女士说。
左耳嗡嗡响时没在意
然而就在今年2月,王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耳出现&嗡嗡响&的情况,不过起初她并没有在意。&开始我以为是自己最近压力有点大,没有休息好,可是没想到这种响声越来越严重。等到今年3月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左耳&失聪&了,当时都给我吓坏了。&王女士说。
随后王女士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医生表示这属于突发性耳聋,是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严重的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不过王女士的情况不算太严重,目前经过药物治疗已经逐渐恢复听力。
医生:长时间用耳机听力受损&像王女士这种情况的突发性耳聋其实很好解释,因为她总用耳机听音乐,每天听的时间过长,音量也过大,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症状。&医生说。目前患有听力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中青年人群占有很大比重。
&现在声音污染非常严重,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听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同时要保持好充足的睡眠。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易使血管处于紧张状态,结果内耳供血不足,极易发生耳鸣或突发性耳聋。&医生说。
责任编辑:周小军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彭易坤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长期听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什么影响?
长期听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什么影响?
发表时间: 10:33
1、长期听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什么影响?(1)长时间地戴耳机听歌,可导致提前30年到来,并且一般很难发现自己的听力下降,因为一般损失的听力在中高频阶段,听力学检查一般是感音神经性,不会表现为突发性而及时就诊,因此发现是一般都会错过治疗时机。(2)导致神经性耳鸣(3)经常头晕头痛,甚至耳朵一碰就痛,严重者会导致身心功能紊乱。据了解,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声音过大、每次听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听觉神经,造成兴奋性毒性,植物神经功能也会紊乱,除了耳鸣,严重的还会导致厌食、等症状。在所有的噪声中,脉冲式噪声,就像MP3里传出的声音,对听力的损伤最大。2、该如何做好耳科保健?(1)“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耳是比较健康的。(2)此外,要尽量在安静环境下听音乐,尽量避免在一些喧嚣的场所。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安静环境下,外界干扰小,自然音量就调得比较小。(3)购买耳机时也有讲究。不妨挑一些能阻绝外在噪音的耳机,以减少因环境噪音而加大随身听音量的机会。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 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一般来说,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用耳塞式耳机比头戴式耳机的音量高7-9分贝。(4)平时注意避免耳道进水;别乱挖耳,以减少损伤及;耵聍过多者,可定期清洁耳道。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23
彭易坤大夫的信息
彭易坤大夫电话咨询
彭易坤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彭易坤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彭易坤大夫提问
彭易坤的咨询范围:
1、成人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及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和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2、儿童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
3、鼻眼相关性疾病、鼻源性头痛的诊治及鼻-颅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不明原因咳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和成人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即鼾症)的诊断和治疗。
5、小儿腺样体肥大及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
6、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嗓音疾病及喉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嗅觉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8、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彭易坤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耳鼻喉科好评科室
耳鼻喉科分类问答声学讲堂:“长期使用耳机会导致失聪”是谣言吗?声学讲堂:“长期使用耳机会导致失聪”是谣言吗?数码篮子百家号耳机是智能手机必备的附件,坐地铁无聊时可以戴耳机刷剧▼一个(zhī)人(māo)想静静时听音乐放松一下听BBC学英语直播中的“网红”把耳机玩出了新高度连游泳健将在入场前也会戴上耳机养精蓄锐可怕的是,你每天都会用的耳机正在侵蚀你的听力。最近央视有一个《耳机质量调查》对某高校的382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使用耳机的共有3819人,耳机使用率为99.8%,其中每天使用耳机2小时以上的人超过了800人,占比超过20%。调查的学生中,出现噪声性听力受损的人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据美国疾病卫生组织(CDC)调查,在20-69岁年龄段中有接近15%的人都有噪声性听力受损,严重者则会失聪。而平常在都市里生活的人,噪音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使用耳机。为什么耳机对我们听力会有如此之大的损害呢?这就需要具体来了解一下声音是如何在我们的耳朵里传播的:1声音(空气振动)进入耳道,撞击鼓膜。2这些声波使鼓膜和中耳内的三块骨头(听小骨)振动。3振动经过螺旋状内耳(称为耳蜗)中的液体,使耳蜗中微小的听毛细胞移动。听毛细胞探测到运动,并将其转化为听神经可接受的化学信号。4听神经通过电脉冲将信息发送到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转译。耳蜗就是那个像蜗牛壳一样的东西,它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淋巴液的螺旋管,在蜗管内整齐排列着很多细小的毛细胞,每个毛细胞都有着被静纤毛覆盖的离子通道。它们就像是一簇簇水藻,当声音传入时,淋巴液带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就会像水藻一样摇曳起来。▲排列整齐的毛细胞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这些被耳机损害的毛细胞。大音量会震坏毛细胞,而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掉一个少一个,也就造成了前文说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是这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高发人群。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而造成的听力损失的比例逐渐增高。为什么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呢?许多耳机降噪效果不好,导致噪音叠加听者使用非降噪耳机在户外或吵闹的室内收听,往往会把音乐的音量调整到“压过”噪声。因此当你觉得音乐的音量刚刚比噪声大时,已远远超过了你耳朵能够承受的范围,喧嚣的环境噪音加上更大的耳机音量,你那可怜的耳朵在承受着双重打击。耳机的音质不好,导致频段不均衡有些耳机刻意把低音调的非常重,但实际上由于本身品质问题,都只是 50 到 60Hz 的低音,根本潜不到 40Hz 以下,这就导致中音区和高音区很薄,人声音量小,听者就会不自觉的把音量调到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相反:更加劣质的耳机低音极弱,为了听出低音的刺激,听者也会故意把音量放到很大。另外,耳内的通道狭长复杂,长时间使用耳机不“通风”,入耳式耳机的反复摩擦等,也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外耳道等部位的感染。同时,长期大声用耳机听音乐还可能引起耳鸣,睡眠失调,暂时性耳聋等症状。耳朵里到处都是精细脆弱的零件,十分容易受损,需要我们精心护理。所以在带上耳机之前一定要多加考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安全的使用耳机呢?1. 遵循60-60法则戴耳机的时候,声音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听60分钟就要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会,缓解一下。否则引起永久性失聪的概率会成倍增长。2.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这种耳机降噪效果很好,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会受到外界嘈杂声音的干扰,即使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旁边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音而刻意去调大音量了。3.不要买地摊货对于经常配戴耳机听歌的用户来说,一定不要图便宜去买那些十分廉价的耳机,尽量购买高阻抗的耳机,因为音质好意味着音量不用太大。好的降噪耳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过滤外界的噪音,还能让你在正常音量下安静的听歌或者休息,保护你的听力;在飞机、火车或其他噪音分贝过高的地方,降噪耳机都可以有效保护你的听力。降噪耳机原理4.音箱耳机轮番上阵耳机固然方便,然而在不需要担心打扰到他人的环境之下,一款讨好耳朵的音箱更为合适。由于耳机是封闭式听音装置,在音量过大时很容易造成瞬间高压从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音响音量过大也会造成一样的后果,但可预知性和激烈程度相对耳机要好得多),而在音质方面,音箱凭借功率、单元尺寸的优势,在回放大动态、大编制音乐时,对原生的现场规模体现会比耳机来得更好。再贵的音响设备也比不上一双好耳朵,保护听力对于热爱音乐的你来说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发现自己的听力有明显下降的迹象,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也请大家牢记听力损伤是不可逆的,要注意用耳健康。最后祝大家都拥有健康的听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数码篮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引领科技潮流,为您分享最新前沿数码产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是否有迹象可以说明长期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害听力?
我的图书馆
是否有迹象可以说明长期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害听力?
dev确定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耳蜗是个用一点少一点的器官,人的一生中听力就是不断消耗衰退的过程。而且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损耗不可逆。的这篇文章很好的讲解了耳蜗是怎么损耗的:最要命的一点是,由于大脑强大的补偿能力,渐进的听力损伤在主观上完全没有感觉,除非损伤已经非常严重,或者损伤很突然。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听力损伤,唯一靠谱的办法是做听阈测试,去医院或者自己在家测都可以。绝对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以上为经验之谈,我的右耳在4k~6k有近20db(就是声压差10倍!)的衰减,但你知道么,主观上一丁点异样的感受都没有,脑补超级强大。等到主观感觉不适,其实都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损伤了,和半聋也差不多。耳机对听力的伤害,倒不是因为它离耳朵很近,而是人们使用耳机的场合,很容易把音量调得过大。“恰当的”使用耳机的确不会造成特别的伤害,问题是几乎所有人使用耳机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关键点是音量,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如果你想听到音乐,那么音量必然是过量的。公交、地铁、火车、飞机、车水马龙的街头、有人谈话的室内……几乎所有能用得上耳机的场合都是嘈杂的。解决之道就是隔绝外部噪音,这样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听清楚音乐。和上面很多答案的结论正相反,最保护听力的,是隔音式入耳耳塞,当初发明它就是音乐人为了保护自己赖以工作的器官。入耳式耳塞保护听力的程度,取决于其隔音程度,戴上之后越是听不见外界声音越好。很多设备配送的廉价入耳耳塞,其实并没有隔音能力,也就没有保护听力的效果,和普通耳塞一样。隔音比较好的入耳耳塞,一般都是导管深入耳道,采用慢回弹海绵、多节橡胶套、或者定制耳模来保证密闭。动铁入耳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设计。总结:1 耳机损伤听力,而且无法治疗。2 想用耳机,又想尽量减少听力损伤,就要用动铁入耳,或有近似隔音效果的耳机。3 对于普通耳机用户,想减少损伤的话,有个办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你常听的音乐,把音量从最小开始调大,一直调到你感觉吵得难受为止,记下这个位置的音量值,作为音量上限。以后在其它场合听耳机的时候,严格遵循这个上限。到此为止一切都很好。然后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下,这个音量太小,以至你很难听到音乐。这时候参见2……补充:有朋友问到如何在家自测听阈曲线,可以用这个网站:测试的时候要在安静的环境,分左右耳分别进行。另外建议用耳塞测,因为大耳机左右声道通过头夹的串扰比较明显。只测500~12k频段就可以,噪音性听力损伤一般先发生在这个范围。I am a doctor.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搜过PUBMED相关的专业文献还的确不是很多。最早的是Turunen-Rise, Flottorp G, Tvete O.A study of the possibility of acquiring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by the use of personal cassette players (walkman).Scand Audiol Suppl. -44.其中明确指出了使用walkman1小时以上会造成听阈短时间的上升,也就是听力暂时下降,由此作者推测耳机使用也可能会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伤。最近的一项是韩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Kim MG, Hong SM, Shim HJ, Kim YD, Cha CI, Yeo SG.Hearing threshold of Korean adolesc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ersonal music players.Yonsei Med J. 2009 Dec 31;50(6):771-6. 作者调查了490名中小学生,发现听阈增高和使用耳机时间成明显的正相关。这种证据的级别较低,还没有见到前瞻性研究来确定使用耳机对于听力影响的报道研究。但是关于环境噪音对于听力的影响是非常明确的。详细可见Pawlaczyk-Luszczynska M1, Dudarewicz A, Zaborowski K, Zamojska M, Sliwinska-Kowalska M.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research in Central,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and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Noise Health. 2013 Jan-F15(62):55-66. 同时注意到,目前推荐使用降噪耳机作为首选,尤其是中小学生,研究显示降噪耳机可以明显的降低使用者的自觉最佳音量,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Liang M, Zhao F, French D, Zheng Y.Characteristics of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 to reduce the hearing hazard for MP3 users.。J Acoust Soc Am. ):4526-34. K?h?ri KR, Aslund T, Olsson J.Preferred sound levels of portable music players and listening habits among adults: a field study.Noise Health. 2011 Jan-F13(50):9-15. 另外佩戴耳机可以增加行人交通事故发生,这个也很明确Lichenstein R, Smith DC, Ambrose JL, Moody LA.Headphone use and pedestrian injury and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Inj Prev. ):287-90. 因此1.目前证明使用耳机能造成听力损伤的研究证据尚不充足;2.噪音可以明确的损伤听力,这是职业防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噪音不同于音乐,是一种高频的非乐音,所以有噪音的结论简单的推导凡使用耳机者均可造成听力损伤,不太合理;3.噪音的音量和听力损伤成一定相关性,由此推导使用耳机时较大音量可能会增加听力损伤的几率;4,如经常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建议使用抗噪耳机,有助于保护听力;5.在室外使用耳机时应注意交通安全。David Chen的结论已经很清楚了,下面简单说说是什么导致了听力下降。在我们的内耳有一个叫做耳蜗的感受声音的器官,与外耳收集传递声音,中耳放大声音的功能不同,耳蜗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以便大脑理解,而声电之间的转换,是通过耳蜗内的毛细胞实现的,什么是毛细胞呢?给大家看个图:这是健康的内外毛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图,下边的三排是耳蜗的外毛细胞,最上边的一排是内毛细胞。两套毛细胞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先来说内毛细胞,左右耳蜗内各有大约3000个内毛细胞,每个毛细胞上有40-60根纤毛,它的作用主要是传入性的,就是把声音传进大脑,让我们听到声音。外毛细胞从形状和数量上都和内毛细胞不一样,每个耳蜗有12000个外毛细胞,每个细胞上有100根左右的纤毛,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放大40-60dB SPL的小声音,另一个是让我们分辨出声音音调的不同。在噪声环境下聆听的效果也取决于外毛细胞是否健康。内外毛细胞上都有极小的纤毛,帮助耳蜗感受、传递声音,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这些毛细胞就会在强度过大的挤压下发生机械损伤。并且损伤不可逆,下面就是一个受损的外毛细胞显微图外毛细胞的损伤非常严重,这会导致40-60dB的听力损失,并且损失不可逆。如果损伤继续扩大,内毛细胞也受损,就会导致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具体可以参考匿名同学的:正常耳暴露在不同声压级下的安全时间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使用耳机听音乐的原则:60/60原则,就是使用不超过总体音量的60%,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我自己经常会在电梯里碰到带着ipod听歌的同学,音量大到电梯里的所有人都能听见,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一定要在路上听,尽量使用耳罩式耳机,而不要使用插入式耳机。匿名用户我的「耳朵君」真的是一只非常傲娇的动物。我知道ta其实根本就不识水性啦,还是强拉着ta陪我一起洗澡泡汤。每次一不小心呛了口那种被人们唤作自来水的液体,ta一概以第二天的吐血流脓来表示抗议……【好吧,我对不起你!】更多的时候,我会边看书做题边用长了毛茸茸白色头发的木棍给ta挠痒痒,ta憋不住了,都会“咯咯”地笑,然后给我一些白黄色颗粒粉末状的小东东作为奖励……【你真的确定那是奖励?】ta深得我心,我最疲劳困惑的时候ta总会给「大脑君」发封Email,要求「手臂君」和「手指君」配合把耳机缠到ta身上,与我一起听海哭的声音……有段时间我每天都有三四个小时与耳机依偎在一起,酷酷的音乐和调到最大的音量真的能让我忘掉烦恼。当我在曲尽人去找到「耳朵君」时,ta却花容失色,娇喘着说道:“臣妾不行啦!”……【要不要那么呆萌!!】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空调房里裹着被子瑟瑟发抖地听歌,而窗外是挥汗如雨的酷暑。一热一冷的交替忽悠,在7月的早晨,终于弄丢了「耳朵君」……没有ta的日子里,听不见轰鸣的沙沙地噪音,真的好清净吗?……「耳朵君」与我一起来到这个世界,ta陪我听美妙的音乐,分享笑话故事给我欢乐,把一切外界的声音信息传达给我。作为我的一个重要的好朋友,如今ta快挂了,医生的诊断是『突发性/神经性耳聋』…【亲爱的,爱我就别伤害我~】-----------------请叫我分割线君-----------------我小时候参加游泳训练,没塞耳塞,进水了过后也没把水抖干净【游泳池里的水得有多脏啊~不知道除了水还有些神马玩意儿】,造成了耳朵里面细菌滋长,很快就听不清楚站在跟前的人说的话了,从耳朵里流出黄黄的脓水,吓尿了!拖到医院检查了一番,医生说是中耳炎,滴了两个星期药水听得清楚了没流脓了就以为好透了。殊不知这次小学四年级的经历给我留下来了一长串的后遗症…【抓狂ing、后悔ing】后来我上了初中,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子设备——MP4,4个G的内存我装了好多首歌。那时候Taylor Swift 刚出道不久,我非常爱听她甜美的乡村音乐,不知不觉MP4就没电了【可想而知我是得听了多久啊!!】。从那时起感觉到听力受损了,有些时候同学招呼我要叫好几声才能反应过来,常常要请别人重新说一遍才说过的话。都这样了我还是没怎么重视。初三前的那个暑假,我连续开了几晚上16°冷气,听着收音机《水浒传》评书入睡,终于我在起床过后没听见楼下清晨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放的神曲,正纳闷呢,站起来就觉得耳朵里面一阵一阵刺疼,拍手的声音听不怎么见,仿佛又回到了四年级中耳炎时的听力……吊瓶、打针……我在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躺了五天。一天输8个小时的液,屁股还要给两针,这样的生活给坐不住好动的我深深的打击啊!不知道是药起了作用还是医院幽静环境适合耳膜自我修复,我在住进去以后就强烈地感觉到了听力的恢复。我一伯父在帝都生活,他得知我的毛病过后建议我去那里,毕竟大城市的医术甩这里几条街嘛。“我第一次来帝都居然是去看病的!啊卧槽!”两天两夜的火车是在这个城市刚刚苏醒的时候到的,我的第一站就是同ren医院耳科,还背着大包小包就从西站的地铁到了医院的大门,伯父早已取到打了两百多个电话才挂到的号,在大厅等我。就像在我的小城镇里看病一样,一位女大夫检查了我的耳朵,然后随便翻了翻我在小城镇做的听力测试表,叫我重新做了一个。大医院的仪器,包括测试用的发音耳机,都比我小城镇的高级多了!测试听力比原来更好,但她还是给我开了一种注射用的药粉,要和生理盐水混合了再打进屁股里,每一支¥40还是¥80我记不住了,一天打一针。她还建议我查一下是不是遗传因素,然后爸妈也被抽了血,基因显示我的耳朵听力受损是后天影响造成,又叮嘱我不要再听耳机了,保护好耳朵。后来我揣着这一包药去那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看东哥的时候,因为安检查出我带的生理盐水是玻璃包着的液体,怀疑是注射的毒品,给他们看了处方过后才放我进去了……帝都的景点那么多,而且大夫没有让我住院,你觉得我会不去把它们都看个够吗?【吼吼~】借光还高铁去了旁边的直辖市吃了连狗都不理睬的包子,坐了轮船横跨渤海湾去了那个女警察骑马执勤的城市,住的是香格里拉大酒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奢侈过啦!】回到小城镇过后,喝过n多副中药,去给耳朵周围扎过针…我的听力现在虽然不比正常人,但也慢慢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生活还是会偶尔受到一些影响,这没办法,只有靠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痕啦!答完发现,我硬生生地把这样一道话题是『生物学』的题写成了自我遭遇,第一次写那么长的答案,处心积虑,感同身受。看完的亲们不管你给不给我赞,反正我是给你32个赞哦!!! 修改错别字-----------更新------------现在看起来这个回答略显无脑啊,但是凸显答主乐观积极态度啊,走过路过赞我千万别错过哦:-P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正文
医学家:音乐声震耳不会导致失聪
  当扬声器里传出震耳的音乐时,不由得让人想起“震耳欲聋”一词。这样真的会致聋吗?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耳鼻喉科学负责人托马斯?莱纳茨说,“不会”。他告诉德新社记者,长时间的大声嘈杂会引起听力下降,但不会真的让人失聪。人们戴着耳机或耳塞听音乐时,往往会把音量调高;而扬声器传出的声音能让人更真实地感受到音量高低,一旦音量高了,你也承受不住,会自动少听一会儿。
  莱纳茨说,偶尔听上一天震耳的音乐不会长期影响听力,但如果日复一日处于这种环境中,则很容易导致听力障碍。他还说,脉冲噪音,比如枪击声,对听力的损害比持续噪音大得多,因为对后者,耳朵可以自我调节去适应,而对突如其来的声音则无可奈何,因此有人会因为太响的爆竹声而永久失聪。(黄敏)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听歌用什么耳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