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懂得老板心思,上司最不形容懂得赏识的人4种人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在职场上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令人羡慕的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们就像千里马,总遇不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伯乐,空有满腹经纶,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职场中立足;只要勤奋、努力就有机会获得升迁。但实际上情况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光努力和勤奋并不能让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公司里,老板是你的“绝对”上司,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你就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加薪晋升都会很困难。也许你的老板没有你聪明、没有你能干,你或许对他并不服气。但是你要记住,老板永远是老板,他就像是一个守门人一样,如果你想绕开守门人,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失去给你敞开那扇门的机会。也许你的老板能力没有你强,但是既然他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就说明他必然有可取的长处和优势,比如他比你有领导力或组织管理能力或者比你对公司更忠诚。也就是说,再糟糕的老板也具有他自己的价值。
与领导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获得领导的信任,是下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保持身心愉快、取得事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办公室里,许多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往往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作为下属,不管你能力有多强,领导不信任你也无济于事。换取领导对你的信任,是你获得器重和日后谋求晋升的基础与前提。
人在职场,并不是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就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苦干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工作态度,却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下属要有良好的向上沟通意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往的有效技巧,因此与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和距离感。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从事实上阻碍了我们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的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一个团队中,如何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优,是团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下属,最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如果每个员工都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对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要与领导真正有效地合作,让领导放心和信任,就必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沟通和做事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是一本职场实践指南,它从上下级员工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员工与上级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包括:如何增强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说服力;如何和领导坦诚相待,从而换得领导的放心;如何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像领导那样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领导更加器重;如何睿智工作,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成为领导身边的得力助手……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自信作为一种态度和气质,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沟通中的障碍。要想在职场上出人头地,就要拥有自信,向领导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说服领导。那些缺乏自信不善言谈的人,往往会因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不堪重负,业绩下降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这种人即使工作有成就,领导也未必了解他的想法,更无法了解他的工作有多出色,结果在升职加薪时,把他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
美国形象设计大师鲍尔说:“成功男人的风格反映在外表,而优雅来自内在,它是你的自信及对自己的满意,它通过你的外表、举止、微笑来展示。”
现代人有多重的压力来源,不论是小朋友、学生、上班族,还是情人间、朋友间、夫妻间……不同的角色与社会关系会有不同的压力存在。面对压力,有不少人会有不自觉的驼背习惯。驼背给人的外观感觉不仅是没有自信和精神,而且会间接地影响人际关系。
不自信源于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不一定是件坏事,但如果这种不满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你的形象和精神,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它已成了你不自信的根源。产生不自信的原因很多,但无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学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职业环境对你的认同等。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对自我的判断,从而影响你的精神面貌、工作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上司对你的看法、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你个人的升迁之路。主观感受是指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判断和我们对自身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工作能力、公关交往、外形气质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旁人对你的点评(其实这种传到你耳朵里的点评又有几分正确呢),以及你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姑且不论这种比较是对的还是错的)。于是,你就不自信了,走路都不抬头挺胸,开会都不敢发言。
有一个人,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儿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看着自己佝偻的身躯,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没有看过哪个自信的人是驼背的。凡是那些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人做事蓬勃有朝气的人,无不挺胸抬头、直面做人。
给自己一个自信的新形象。从形象入手,无论你多大的年纪,都要挺起胸来。穿比实际年龄小五岁的服装,换一个时髦的发型,走路步伐加大15厘米,加快速度,说话声音大20分贝,在走廊与旁人热情地打招呼。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开始。
在健身会员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无论他们在健身房里如何努力,也无法摆脱不良体形的阴影。归根结底,是他们无法彻底告别跟随他们多年的不良习惯。
不要以为你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不会影响你的外观。那些小动作正在慢慢吞噬你的魅力!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从今天起:
第一,抬头挺胸昂首阔步。
抱着胳膊、慵懒地散步看似优雅,却暗藏鼓励赘肉生成的危机!抱着胳膊走路,会使你的身体不知不觉向前倾,小腹因受到压迫而隆起,此时腹肌处于不出力的状态,脂肪逐渐囤积,赘肉也就跟着来报到了。
从今天起,摆动手臂、昂首阔步吧!走路时伸展筋骨,不仅血液循环顺畅,还会因此而消耗脂肪。
第二,腰杆打直挺胸而坐。
人体由骨骼与骨骼相连接而成,而骨骼之间由肌肉连结,哪个部位的肌肉没有张力,该部位就会瘫软,形成赘肉。坐在椅子上把腰杆打直,与挺胸打坐相仿,腹肌和背肌都必须用力,这就是一种运动。坐在会议桌、办公桌前时,与其驼背发呆,不如积极改变坐姿,训练腹肌。
第三,永远不要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也许你有做错事的时候,例如说错话,但这并不表示你是笨拙的。也许你长得一般,但也没必要感觉自己丑陋。
第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些小卡片,把它们分成两种颜色:一种代表优点,另一种代表缺点,每张卡片写一个优点或缺点。然后检验一下哪个优点还没发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点;哪个缺点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然后把它划掉。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这样做能使你集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第五,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害羞的人常常忘了这一点。当然不必盯着对方,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倾听。
第六,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不要替自己找理由说是别人对你的话不感兴趣。
第七,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造成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像那正是他自己所期望的事。有时对方插话也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做借口而逃出人群。
带着自信亲近老板
在现代办公室里,许多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几年了,老板对这个人都没有什么深的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老板有距离感甚至是有恐惧感导致的。他们见了老板噤若寒蝉,一举一动要么不自然,要么遇上老板就躲开,或者装作没有看到。这样消极地与老板相处,尤其在大公司里,老板又怎么可能留意到你呢?
要想得到老板的赏识,就需要平日多与老板接触和沟通,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与老板匆匆一遇的场合,可能决定你的未来。
比如,在电梯间、走廊上,或者是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你要主动迎上去并微笑着谈几句,或者说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极力避免让老板看见,即使与老板擦肩而过也一言不发。
如果你自信地主动与老板打招呼,主动与老板交谈,你大方、自信的形象,会在老板心中留下印象。
有一个员工,工作非常出色,老实正直,只知道埋头苦干,缺乏与老板的沟通,因此他根本不在老板的视线之内。
有一次,公司举行联欢会,老板的兴致很好,很快加入到了他们中间,这位员工见到老板,一举一动就不自然起来,没过多久就逃出老板的视线,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喝饮料。不知为什么,他好像天生就有畏惧老板的毛病。在走廊上、电梯间或在餐厅里,遇到老板,他都不是主动打招呼,而是迅速离去。即使自己的主管不在,老板找到他们的部门来,他也缩在一旁,一概装作不知,由其他同事应对了事。这样一来,他和老板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产生了隔膜,他给老板唯一的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动。老板怎么会把升职的机会给一个不敢和自己说话的人呢?
不主动与老板交往,是一种对自己的前程和发展不负责的态度。一个不在老板视线范围内的员工,根本就没有担当重任的机会,又何谈成功呢?
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主动与老板面对面地接触,让自己真实地展现在老板面前,才能让老板充分认识到你的才能,你才会有被赏识的机会。
刚毕业的陈娜和另外七八个年轻人一同被一家正向集团化迈进、急需大批新生骨干力量的公司聘用。为了表示对这批“新鲜血液”的厚望和鼓励,老板决定单独宴请他们。
酒店离公司不远,新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唯独将老板抛在了一边。陈娜看在眼里,不禁替老板尴尬。进入酒店落座之前,陈娜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间。回来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们或正襟危坐、谨口慎言,或低头相互私语窃笑,不仅没人上前跟老板搭话,更将老板左右两边的座位空了出来。看见老板勉强挤出笑容的样子,陈娜赶紧说:“我建议咱们都往一起凑凑吧!”说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边的座位上,并对老板投来的赞许目光报以会心一笑。
怎么样,陈娜的做法聪明吧!相信就是再尖酸的人也没道理指责她在“拍马屁”了。本来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员工亲近一下,说不定还想借此发掘人才呢!可多数腼腆木讷的年轻人却辜负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边,他能高兴吗?其余的人可能也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但就是碍于脸面,怕别人说是“马屁精”才退缩的。
一个不能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如果被提升,将来管理公司、面对客户或参加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谈判时怎么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换成你是老板,你会提拔这样的人吗?
那次晚宴,陈娜给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毕竟只是一次饭局,何况陈娜初进公司,还只是一只“菜鸟”,她实在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板。俗话说:“做事不看东,累死也无功。”
要是没有老板的赞赏和支持,就算拼死拼命地干,要想超越上面层层“屏障”,也实在是太难、太慢了。陈娜是个肯干会干的人,她知道只有自己制造机会才能接近老板。经过努力,陈娜不止一次地在电梯里与老板“不期而遇”。
有备而来的陈娜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硬着头皮和老板没话找话,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着招呼。要是老板问她最近工作如何,她回答得有条不紊。但大多时候老板都会和她聊一些轻松休闲的话题,陈娜总是表现得很健谈,而且还了解了好多老板的个人爱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对她的印象。
聪明的老板是愿意给员工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员工对他亲近追捧。可因为自卑心和恐惧心在作祟,许多人见到老板都避之唯恐不及,何况是在几尺见方的电梯里呢?殊不知老板面对一个拘谨无措、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也会觉得尴尬呀!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没话说,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老板为了打消你的顾虑是会主动和你交谈的,你只要把这当做是一次亲近老板的机会,别战战兢兢的就行了。
也许你会觉得陈娜太有心计了,但她的心计是摆在桌面上的,是充满智慧的,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有好处。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业余时间轻松一下,那些见到老板就像老鼠见到猫,总想绕道走的人,只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对于陌生的环境,我们常以沉默拘谨应对,远离同事,尤其是远离上司,这种做法是不利于个人才能发挥的。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能经常有意无意地亲近老板,让他记住你,让他了解你的意见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不要对领导有畏惧心理
一个人的自信是社交成功的关键。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在职场中行走,要想令别人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除了本身内在的潜质外,还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信,自信是点燃希望的火种。自信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使人在成功的坦途中大步流星地向前迈进!
有不少职场人士说过,自己在面对朋友时可以侃侃而谈,但在领导面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呼吸急促,声音发颤,思维迟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一是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长于社交;二是早期家庭管教比较严格或者老师很严厉,形成对权威人物的一种畏惧心理;三是由于几次不成功的社交经历使他尽量避免同领导接触,而与领导接触少又导致相互之间沟通不足,反而更加加深了面对领导时的紧张感。
领导是人不是神,因此,不要把领导看得过于高大与神秘,从而产生顶礼膜拜,甚至畏惧的心理。其实,领导一般也不希望自己的员工递上公文夹就走。高处不胜寒,一名领导人要承受的压力和孤独是无法言喻的,这背后也许包含着诸多动人的“私人故事”:他被迫不能兼顾家庭和事业;他最终成了每月只有一次机会探望儿女的“成功人士”;他最终为事业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即使身为老板,他也找不到能分担苦恼的人,因为,他已被人们的想象熔铸成精神上的“钢铁战士”。所以,领导也需要关怀。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很多人是先在私人压力上安抚了处在强者位置上的领导,然后,他们意外地获得了成功的机遇。所以,当员工了解到这些“背后的故事”时,就不会觉得领导有多高大神秘和不可亲近了,在面对领导时的紧张心理也会减轻一些。
但现实中就是有这么一些人,如果不是向领导交报告,他们决不愿意到领导办公室去坐上一坐,谈上五分钟;召开部门会议时他们总是坐在离领导最远的地方,既不提建设性意见,也不提批评意见;即使领导点名令他发言,他也仅是仓促结束与领导的四目交接,木讷地附和别人;甚至在单位安排年假旅游时,领导一再声明要与大家尽情游乐,彼此放下职位等无形约束,他们仍显得拘谨或者不自在,不想与领导分享同一只木排或橡皮艇。他们总是与“群众”在一起,言谈之中,他们似乎还非常鄙薄那种亲近领导、亲近权威的行为。然而,很不幸,这些在领导的印象中总是“朦朦胧胧说不出好坏”的基层职员,总是缺少申明自己看法、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总是显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曾丽已经工作2年了,业务还算过得去,同事关系也很融洽,可就是怕面对领导。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要有领导在场,她就心跳加快,手足无措。如果有事要找领导,她也总是尽量拖延,到最后实在拖延不下了,才硬着头皮在领导面前结结巴巴地汇报工作。领导若是中间打断,向她询问某些问题,她往往隔好半天才能反应过来。但一离开领导办公室,她马上就头脑清醒了,懊悔自己刚才的回答太没水平,也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就好了。
在职场中,有不少像曾丽这样的员工,他们对上司总是怀有畏惧心理,平时还好好的,一见到领导就方寸大乱。这与他们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所以,职场人士要想和领导有效沟通,必须先过心理素质这一关。例如,平常领导高高在上,突然某天跟自己同乘一座电梯了,这时员工就会紧张:天哪,找个什么话题?这个领导喜欢什么?他眼睛朝着上面,是不是不认识我?上帝呀,第N层快点儿到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先稳定心神,暗暗地做几下深呼吸,然后面带微笑地对领导说些这样的话:某某领导,您今天气色很好;您这个包配您这件大衣,真是绝了;您看起来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
其实,作为一个下属,首先要给领导一个认识你的机会,然后领导才会找机会合理地派遣你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一个总是躲避领导的员工,是永远不会有成功机会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领导面前自信地沟通可能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毕竟他掌握着打开你职业大门的钥匙,得罪了他也许你就翻不了身了。其实,你大可不必像这样因为忧虑而惧怕与领导交往。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办法消除畏惧心理:
第一,消除紧张情绪。
在见领导时,谁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而想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这种欲望过强,就会很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出色,因而造成紧张情绪。我们过分看重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极力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极力提醒自己不能紧张,这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表现上而不是想要谈的事情上,结果越注意越紧张。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次面对领导时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从而成为一种不良循环。当我们不苛求自己能让人人满意,能容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失误或失态,不去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是追求自自然然地与人交往时,紧张情绪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第二,现在就开口。
说话准确、流畅、生动,是衡量职业人士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考核他是否具备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在开始,就按着这个基本标准开口说话吧。
第三,昂首挺胸走路。
不但你的声音要充满自信,你的形体姿态也要充满自信,一个腰板笔直、衣着得体、生机勃勃的人更受人尊重和欢迎,形体的自信会更加强化自己的语言自信,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四,不但要做,而且要说;不但会做,更要会说。
该说出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开口,该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一定要争取,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说“不”。场合适合时,就不必隐瞒自己的观点,要敢于自我表达,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如此充满信心的你,很可能经常收获意外惊喜,你的努力也会很快变成事业上的成就。
在领导面前积极展示自我
传统观念的人们总是喜欢把“含而不露”看成一种美德,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至于自己,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招来非议。人们通常喜欢恭顺谦让者,因此,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社会变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所谓的谦虚、低调、“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别的能人不用,而花时间来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面对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与你竞争。一旦你失去被选择的机会,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叹弗如了。
自信是职场成功的第一秘诀。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一个要素:自信。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它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进到最佳状态。员工在面对自己的上级时,同样也要拿出足够的自信来。
小顾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两年了,他工作很努力,能力也不错,按理说应该得到奖励和提拔了。但不幸的是,两年多了他的工作职位一直没有丝毫变动。原来问题在于:他的努力—直没有被主任所认可。主任足个很严厉的人,小顾有些怕他,又很少和他打交道,甚至路上看到了也会远远地避开。而主任似乎对他也格外挑剔,每次都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甚至有时是主任自己的错误也要怪在小顾身上,小顾很是不满。另外,小顾做出的很多努力,由于种种原因,主任都不知道。而对于主任来说,小顾也是个不太令他满意的员工。看到小顾故意回避自己,主任觉得很不解也很不舒服。久而久之,主任和小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身为下属,常常存在一种对领导的畏惧心理。下属往往因为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而对与领导的交流心存障碍,有的甚至在交流之前就预先假设领导都是不讲情理、严厉可怕的人,因此就尽量回避和领导沟通。在这样的回避之下,领导也就很少有机会了解到下属的工作进展、个性特征,以及下属的需要和所思所想。而领导,由于身份、地位、权力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对下属有一些个性和心理方面的关注,有时可能只对下属提出要求,很少给下属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很少和下属沟通。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对下属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一些误解。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长主动和领导沟通的下属,就更没有机会让领导真正了解自己了。
领导常常抱怨下属中没有一个精兵强将,而下属又常常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下属毛遂自荐,这样才能让领导刮目相看。只有懂得在领导面前展露才能的员工才是企业最急需的人,也是职场晋升的重点对象!因此,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一定要改进与领导疏远的关系。那么,如何改进呢?首先,下属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对领导的惧怕,通常来自于曾经对严师或者严父的惧怕,很多人下意识地就把领导想象成一个严厉又不能亲近的人。殊不知,领导也和普通人一样,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他也希望与下属间能有一种良性的亲近关系,所以下属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领导,大胆和他沟通,甚至可以谈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这样反而容易与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其次,领导要关注的面很广,不可能对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进展事事掌握。因此,及时向领导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反映自己的想法要求,征求领导的意见建议,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领导,凭什么要在某些方面欣赏你?你有什么“特异功能”来吸引你领导的眼球?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地,能够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就需要始终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展示出来。要把正面而肯定的态度、饱满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行动、决不抱怨的做法、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等在领导面前展示出来。
如果发现自己具有与领导互补的优势时,也应尽量展示出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领导也不例外。因此,下属在发现了领导的某些短处而自己在这方面较为强势后,就可以在跟领导进行深度沟通的同时,充分地予以展示,恰到好处地给予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张扬,要善于做一个“幕后策划人”,否则,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让其感到你有越权或篡权之嫌。
此外,要想让领导欣赏自己、信服自己,还必须提高自己在某方面的专业度,获得领导的信赖。比如,某集团公司一大区经理善于团队管理,经常在一些管理类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员工中间树立了管理方面的权威形象,因此,凡是有关团队管理方面的决策问题,领导必然要找其进行参谋,结果他成为领导身边比较受器重的红人。
勇于表现,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出风头”。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公司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沟通,领导就不知晓。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用实际行动去树立勇气,直到获得成功。在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你要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要充满信心。你必须确信自己有权占据一个空间,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感到很自在。你越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越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才能,领导才会深信你是一个坦荡的、有能力的、靠得住的人。
  第一印象决定成败
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两个人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中,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中,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者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个实验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第一印象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每一个人在初次见到另一个人的时候,都会迅速地打量对方同时在心里作出判断:这个人的身份、教养如何,是敌是友。如果对方在第一眼就对你不满,那么以后你可能就很难有机会再让他改变主意了。而你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透过你的姿态,别人可以分析出你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有人之所以遭到别人的厌恶,就是因为举手投足之间缺乏应有的气质或者是失礼,以至于在无意中给对方造成困扰,事后你又不知道弥补,自然造成双方的嫌隙。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效应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给人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再次是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点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你的判断。
下面列举一个求职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当重要。
一天上午,李海赶到一个公司参加最后一轮应聘,主考官正是该公司的谢老总。临到考试时间快要结束时,李海才满头大汗地赶到了考场。谢老总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李海,只见他大滴的汗珠子从额头上冒出来,满脸通红,上身穿一件红格子衬衣,加上满头乱糟糟的头发,给人一种疲疲沓沓的感觉。
谢老总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阵,疑惑地问道:“你是研究生毕业?”似乎对他的学历表示怀疑。李海很尴尬地点点头回答:“是的。”接着,心存疑虑的谢老总向他提出了几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李海渐渐静下心来,回答得头头是道。最终,谢老总经过再三考虑,总算决定录用李海。第二天,当李海来上班时,谢老总把李海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本来,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不打算录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李海摇摇头。谢老总接着说:“当时你的那副形象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满头冒汗,头发散乱,衣着不整,特别是你那件红格子衬衫,更是显得不伦不类的。你不像个研究生,倒像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小青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太坏。要不是你后来在回答问题时很出色,你一定会被淘汰。”
李海听罢,这才红着脸说明原因:“昨天我前来赶考时,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遇上车祸,我就主动协助司机把伤员抬上救护车,并且和另外一个路人把伤员送去医院。从医院里出来,我发现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迹,于是,我就回家去换衣服。不巧我的衣服还没干,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衬衫穿来了。又因为耽误了时间,我就拼命地赶路,所以,时间虽然赶上了,却是一副狼狈相……”
谢老总这才点点头说:“难得你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不过,以后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千万要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啊!”
李海工作得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为业务主管,深得谢老总的器重。
可见,有时候“第一印象”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甚至命运。当“第一印象”存进了面试者的大脑档案,常常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第一印象效应”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效应”的感觉走。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漂亮女郎、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中年妇女稍微困难一些,那个男青年就很难搭到车。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征,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不仅仅是以貌取人的问题。
研究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造成的。你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齐,是让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条件,也是别人决定如何对待你的首要条件。
媒体策划专家有一句名言:要给人好印象,你只需要7秒钟。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者们得以成功描绘出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这里所说的外表不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够了,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语言和衣着的细微差异。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长得美若天仙或是英俊非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干净整洁。油性皮肤者一定要注意脸部和头发的干净清爽;干性皮肤者则要避免脸上出现令人不快的皮屑。
然后就是衣着是否整洁得体。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不自觉地依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所以有句话叫“人靠衣装”。
服饰只有与穿戴者的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才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得体的穿着讲究和人本身的身材、年龄和性格的和谐,同时也讲究和场合的和谐,此外,讲究的是在不出错的基础上懂得搭配的技巧。平时应该多浏览一些时尚杂志或网站,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技巧地打扮自己,让自己赏心悦目。
只重视外在形象还不够,我们还要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在奢华的衣着下,如果没有得体的举止,那么这个人不过是个没有教养的人而已。如果一个人穿着朴素,然而举手投足间绅士、淑女风范尽显,无疑他们会赢得尊重。社交场合,礼仪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所以千万不要失礼。
1. 说话多用敬语
同样一句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字或“你好”。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伯父、伯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不太礼貌。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事情。
2. 接递名片别轻慢
初次与人见面,打过招呼后互通姓名,然后就是相互递交名片。递交名片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应该引起注意,要运用得体的方法才好:
名片应该放在名片夹内,而不应放在别的票证夹里,更不应该随意夹在小本本里,到时满处乱翻;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各片夹由于要长久使用,所以尽可能买个质地好的;如果对方伸出左手递交名片,自己要伸出右手去接,同时左手也应递交名片,这样互相交换;接受名片时,右手去接对方的名片,左手拿自己的名片夹;对方名片上的姓名如有不容易读的字,应客气地问清楚;如果对方有两人以上,应将他们的名片排好,并按照名片的顺序,分别与他们进行交谈;如果坐在椅子上,应把对方的名片认真收起来放好,然后再向对方致意告辞。递交名片的方法也有讲究:拿名片下端,使对方易于接到;位置至对方胸前;只是单方面接对方名片时,要把左手和右手同时伸出。
3. 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才干、能力、知识素质、性格修养以及健康状况、相貌等的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于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4. 待人不卑不亢
不亢,就是不骄傲自大。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讨好、巴结别人的姿态。前者引起别人反感,后者则有损自己人格。在上司面前,更不宜因为渴望得到他的重用而表现出谄媚、巴结的样子。
5. 衣着仪表得体
有些人习惯于不修边幅。这本来属于个人私事,不过在一个新环境里,别人对你还不完全了解,过分随便有可能引起误解,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事实上,美国有学者发现,职业形象较好的人,其工作的起始薪金比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要高出8%~20%。当然,衣着仪表得体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饰包装自己,更不是过分地修饰,因为这样反而给人一种浅薄的印象。
在领导面前做个懂礼的人
人人都喜欢有礼貌有修养的人,见到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别人往往会喜欢和他说话,有结识的愿望。所以说,要沟通,礼仪当先。
礼仪如春风化雨,礼仪会提高你的交际品位,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奥里森·马登说:“如果你的社会关系是一台机器,那么,彬彬有礼的态度就是那部机器中的润滑剂。”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当代社会,社交礼仪不可忽视。如欧美的脱帽、拥抱,中国古代的作揖就是人们最起码的见面礼。在现代社会,人们行握手礼。即见面时,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握致意。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伸出双手久握和用力握。关系一般的人,可伸出手一握即止,这就是“礼”。“彬彬有礼”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标准,也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的客观依据。其实,不知你是否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你的交际成功与否,你的事业发展与否往往取决于你对他人的尊重。
下属和领导沟通,除了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言谈举止的分寸、具备一定的学识之外,个人在礼貌修养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领导觉得你举止马虎随便,应当通过交谈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反映你的才干与素养,从而使领导更加认同你、重视你、任用你。与领导交谈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用好肢体语言,展现个人修养。周琴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单位当业务员。有次向老总汇报工作,她像往日说话一样,口气随便,时常大笑,并且坐姿不正,跷着二郎腿,鞋子还晃来晃去的,这令老总很不快,觉得她举止轻浮。她的另一个同事祝超,说话也有个坏习惯,喜欢和人靠得很近,唾沫星子乱飞,像说秘密事似的,并且手势夸张,这令对方觉得他不够沉稳。
肢体语言关系到个人风度气质,体现着个人修养。不良的动作习惯容易令对方反感,应当尽力改正。不要以为坐在领导面前时你就能克制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时时提醒自己,从日常小节做起,培养良好的肢体语言。
在异性领导面前,更应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女性下属见男性领导时,着装应端庄大方,在举止、笑容、眼神等方面不要给对方造成什么暖昧的暗示,如洒过浓的香水、脉脉含情等,会让对方觉得你不能胜任工作,而只会“媚术”。男性下属见女性领导,则应尊重对方,不能流露轻视的态度,身体语言也不能轻佻放肆。而无论是对男性领导还是对女性领导,应采取的共同的交际应对准则是:尊重但不要献媚。点头哈腰、一个劲忙着奉茶点烟的“拍马”之态是为真正有能力的领导所小看的。
(2)注意对领导察言观色。在与领导谈话时,要懂得察言观色,当然这并非是一种“讨好术”,而是作为聪明下属的知趣与明智。不要光顾着自己侃侃而谈,要懂得留时间给对方说。如果领导面色不悦,或沉默不语,那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辞激烈了,能否换种委婉的措辞方式;如果领导抬手看表,那你不妨征询一下是否需要改约时间。
谈话过程中,不要擅自打断领导的话,应耐心听对方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插话也不宜过多,应尽量简明扼要。如果中途领导接听电话,从声调、语气你应及时判断是否要回避,如需要可暂时出去一下。
和领导持不同意见时,别急着争辩,应整理好思路,有条不紊地说。否则,会让领导认为你对他意见很大。在碰到领导情绪激动时,你不必硬顶,免得发生更大的争执,应等到对方情绪稍平和时再表明意见。
(3)在上级面前一定要谦虚。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谦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在上下级关系方面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下属在初次走人职场时,一定要表现出低姿态,强调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必要,这种谦虚的态度会给领导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在领导者们看来,谦虚就是对领导的尊重,谦虚才能取得进步,谦虚的年轻人是明智而值得培养的人。
实质上,谦虚只是一个姿态,它并不能使一个人的才能增一分或减一分,它更具有心理上的含义,即你是否同意接受和服从领导的权威。表示谦虚即是同意,这自然会让领导感到心满意足。
(4)不要带着负面情绪见领导。朱清分配到新单位两个月了,领导第一次找他谈话,应该说这次谈话关系到领导对他的直接印象,不可忽视。朱清也明白这点,但恰巧头天晚上女友和他大吵了一架,并且坚决说分手。朱清一晚没睡,第二天情绪很低落,他也没调整下情绪,就进了老总办公室。
谈话结束后,老总对朱清的印象是:没有朝气,对工作没有热情,是个缺乏主动性与创造力的人。朱清为什么给老总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因为谈话过程中,朱清疲惫不堪、眼睛布满血丝,与老总谈话也是强打精神。并且没征得老总同意就点燃了一支烟。对老总的问话,他时常走神,虽没答非所问,但也没展示出他应有的才干。对于没有锐气、意志消沉的年轻人,领导自然不会欣赏。后来朱清又与女友和好了,但给领导留下的不良印象却难以消除。
不少职场中人犯过与朱清类似的错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而影响了情绪,耽误了休息,以致上班时衣冠不整,精神委靡不振,而与领导谈话时又不主动解释,取得领导谅解,自然就会给领导留下不佳印象。因此作为下属,有必要学会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因为领导很可能会在你心情不快时找你谈话。另外,抽烟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是交际中应具备的基本礼貌,而且有可能对方反感烟味。
(5)说话谨慎,避免直接冲撞。如果你是职场新人,面对全新的职场情境,要学会恰如其分的言谈,并且懂得如何避免经常说错话,从而影响你在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多看”“多问”,这二多原则能够帮助你避免经常出现不当言论。
多看就是把相关情形看清楚,再去作综合判断。它提醒新人不用凡事一开始都急着表达意见。如在会议中,你明知道资深同事的发言错了,跟老板交代的不一样,不需要马上当众把错误揪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你对公司环境还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深同事掌握的讯息比你多。因此,当你对事情的掌控还没有十足把握时不要急着表达意见,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建议新人先退一步去看看公司其他人怎么做,不要一开始就冒失地“一吐为快”。当然,如果其他人都对某人群起攻之,你就可以适时表达意见,但要懂得拿捏分寸,表达意见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另外,新人可以试着用书面文字表达意见,因为用口语面对面跟资深同事沟通的方式会缺少缓冲,而且你沟通的态度或口吻,或许会影响到你与同事以后的关系。
多问就是要适时、适当虚心请教。如果不问,当你说错话时,被责难的概率会比较大。但当你问了,说错话时,至少还有保障空间!问也要有技巧,有些资深同事比较没有耐心教新人如何应对进退,新人也怕言多必失,所以要先观察资深同事喜欢怎样的问话方式,例如有的人喜欢直接的问话方式,有的人比较能接受迂回的问话方式。
谈吐礼貌有风度
风度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伊莎贝拉曾经说过,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期有效的推荐信。风度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和幸运,获得领导的赏识。因此,我们就必须更加讲究自己的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和态度的综合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气质的外在扩散所形成的魅力。这种魅力给人一种美的慑服力。这种美的慑服力,能使人产生心理的倾慕和震颤。
可见,一个人具备优雅的风度,对自己与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打造自己的优雅风度呢?
风度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中。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和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有风度的。品德是风度的又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生活的气氛和后代的成长。此外还要胸襟广阔。
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能很美,却无论如何不会长期保持美的风度。
2. 完善性格
风度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涵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让,会体贴人。温柔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天真烂漫的气息,更能表现内心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更能引起共鸣。
3. 尊重对方,严谨有致
与领导交往沟通,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很平易近人。他与小许并未谋面,但他赞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的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领导虽性情开朗,多次表示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觉得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徐获得了那位领导的认可和喜欢。
4. 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
与领导交往时,你应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坐态,以显示自己应有的文明教养。工作时,要精力充沛,给人一种振奋昂扬的印象;切忌东倒西歪,委靡不振。此外,你还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在领导会议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弯着腰、扭着身、束手束脚,要做到从头到脚成一线。行走时步伐要从容稳健,不要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勾肩搭背。
5. 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对领导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和别有用心,只能让他们反感、嫌恶甚至是痛恨。
6. 态度自然,不必拘谨
领导无论地位还是阅历,都高我们一筹。与他们交往,有时让我们还有一种威压感而噤若寒蝉。我们作为平常人,尤其是未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势下往往显得手足无措、言语嗫嚅,感觉特别别扭。其实领导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也是一种自然的交往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尊重他,另一方面也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与其交往,不必拘谨。这反倒能显示自己的交际魅力,会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领导会乐意与我们沟通。
与领导沟通,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魅力。在与领导交往时,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风度的人必然会以其优美的举止言谈、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领导的喜爱,获得领导初步的认可。如果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长得再好,又有什么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怎么能够在领导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特长呢?
  学会摸透领导的性情爱好
与领导沟通,先要摸清领导的性情爱好。对领导的背景、工作习惯、奋斗目标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要明白你该说、该做什么,不会因不明就里而有所闪失。
某私企,一个能力、业绩都很不错的经理突然被老板辞退了。这个经理很是恼火,跑去找老板理论,结果发现老板其实也是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个企业是个家族型企业,老板的好几个亲戚在企业里担任了一些重要的或不太重要的职位。这个经理前段时间推行了一套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作效率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此举触犯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一些看似身居闲职却很有背景的人。老板直言,辞退他也是迫于压力,实在是无奈之举。
在抱怨老板没原则、没底线的同时,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首先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摸清了老板的底线。老板也是人,而且往往是压力比你更大的那个人,很多时候身为老板要考虑很多你也许并不考虑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喜好,这一切并不见得都是以企业发展进步为核心的。
没有底线的老板是可怕的,但无法识别出老板心理底线的职业经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要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分析、了解和探知老板的行事风格、性情爱好和心理底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在作决策的时候更有把握,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能与之共同干事业的同“道”中人。这直接决定着在这个企业里,两者的合作道路能走多远。始终要记住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或者让他陷于什么纠缠不清的麻烦,他就保不准只好动你的位子了。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了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也就获得了个人成功的最大推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领导方式;每一种不同类型的上司,也有自己不同的处事风格。摸透他们的性情爱好、处事风格,你就能在领导面前应对自如。
沉默型上司:你得学会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对你的评价。这就要求你在平时的工作中“少说话,多做事”。
挑刺型上司:这样的上司,很难让他说一个“好”字,而且就算你尽力了,并自我感觉良好,但他还是会随时提出一点小缺点来。在他眼中,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和这种上司相处,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实上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你在向他汇报一项工作的时候,尽量让他知道,这项工作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完成的,有什么指示,一定会按他的意思去办。
固执型上司:在这种类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请记住一条,他发脾气的时候千万别吱声。等他说完了,你再说:“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办。”
直爽型上司:能同这种上司相处,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原则上这类上司一般不会给你小鞋穿。如果他认为你做得不对,一般他会随时提出来。所以,你在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一般不需要花时间去猜测上司是怎么样一个人,你该如何去做。
鼓励型上司:这种上司心胸一般很宽阔,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他也会原谅你。而且他还会适时地对你说:“年轻人,慢慢来。”如果哪次你做得还可以,他会说:“不错!”
笑里藏刀型的上司:同这类上司相处,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待的事情外,还得留意他微笑背后的另一种含义。如果他说你“不错”,你可要当心。当然,这种上司还是很少的。
爱大声嚷嚷的上司:做这种上司的下属,必须要在他交代什么时候完成、怎么完成、要达到什么效果的时候,努力记好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一不留神犯了错,他会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的办事能力如何如何……当然,你工作出色,他也乐于充当“播报员”的角色。因此,对付这种上司,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与你称兄道弟的上司:这种上司的口头禅是“兄弟归兄弟,工作是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当你在工作中真正犯了一些错的时候,他还是会帮忙解围的。除非,他那句话是真的界限分明。
吹毛求疵型的上司:这类上司认为下属做得好是天经地义,做得不好是十恶不赦,在他的心中,永没有失败二字。面对这种对下属缺乏体谅的上司,你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你只有不出错才能站得住脚。你要成为核心人物,这才会使他注意你。
尊重领导,做受领导欢迎的人
上下级的交往和相处是社交中很重要的部分。作为下级,不仅要服从上司的管理和调遣,还要注意学会与上司融洽相处。
1. 精明强干,才会得到领导的器重
领导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领导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
2. 向领导请教,才意味着“孺子可教”
在与领导的相处中,谦逊还是相当重要的。谦逊意味着你有自知之明,懂得尊重他人,有向领导请教学习的意向。谦逊可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成就事业。
3. 关键时刻,要为领导挺身而出
在关键时刻,领导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领导格外器重你。当领导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呆头呆脑、冷漠无能、畏首畏尾或胆怯懦弱。否则,领导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4. 在领导面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大多数领导也比较注重考虑下属的利益要求,但是若过于注意金钱物质利益之争,也并非对你有利。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向领导提出物质利益要求,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感情上,他会觉得压仰、烦躁。如果“利益”是你“争”来的,领导虽作了付出,但并不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觉得你很愚蠢。
最好的办法是让领导主动地给,而不是你去“争”。使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尽最大能力满足他的要求,并且有些特色,有所创造。聪明的领导自然会用物质利益奖励你的,无需你去“争”。
5. 与领导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领导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因而觉得你难以相处。与领导相交,可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会觉得自己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不要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对你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际经验而不信任你。
6. 体会领导处境,理解领导难处
角色换位法有助于体会领导的心境。有些人具体工作干得很好,当了领导后却一筹莫展,尤其是苦于处理各种关系。因此你要主动地帮助他分忧解难。在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时,主动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诚恳地作出自己的努力,减轻领导的负担,这会令他极为高兴的。
7. 不要当面顶撞领导
批评领导时,必须照顾其面子,不要令他下不了台。当面顶撞是最愚蠢的。进谏方式很多,如动情法、比喻法、寓规劝于褒奖之中等。
8. 慎重对待领导的失误
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领导喜欢你了。
9. 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以后,领导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领导,将来一定会吃亏。
10. 不可张扬你对领导的善事
对领导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领导总有一天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让功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与领导相处,重在认清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自尊,学会替领导解围,不抢领导的光芒等细节,是下属与领导相处要牢记的职场规则。
读懂领导,让领导喜欢你
1. 能看懂领导的眼睛
职场上,领导对其下属的好恶也常常可以透过他的眼神来作出大致的判断。
(1)领导说话时不看着你,这是个坏迹象,他想用不重视来惩罚你,说明他不想评价你。
(2)领导从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还意味着自负。
(3)领导久久不眨眼盯着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况。
(4)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甚至准备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
(5)领导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
(6)领导只偶尔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相遇后即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表明面对你,这位领导缺乏自信心。
2. 倾听领导的声音
好的下属应该不仅理解领导所谈的问题,并且能够理解他的话所蕴涵的暗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领导的意图,明智地作出反应。
  当领导讲话时,你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聆听,眼睛注视着他,必要时作一点记录。他讲完后,你可以思考一下,也可以问一两个问题,一定要真正弄懂领导的意思。然后概括一下领导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他的意见。切记:领导不喜欢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
如果是比较重要或复杂的事,你最好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也认真地作好记录,这不仅会使领导觉得被尊崇,而且也会认为把任务交给你很令他放心。当然,如果是一项简单的指令,你就不需要记录了,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小题大做的印象。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你也要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处理。
3. 听懂领导的弦外音
领导常会询问你“还好吗”或“工作顺利吗”。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并非想仔细探究你目前的状况,而是表现友善或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其实他们并不想听到你工作中的不顺利、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你现在的心情是好还是坏。
当然,也许你的领导的确很注意你的工作情况,借着问东问西来了解你的工作状况,又或许他们已经察觉你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最安全的方法是,进一步向领导问得更明确些:“您的意思是……”这比起你顺着领导的话发牢骚要好得多,你也可以给出一些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不会使领导对你产生误解的答案。
4. 怎样与领导共事
如何有效处理你和领导的关系?瑞士IMD工商学院总结出了四条准则:
(1)珍惜领导的时间。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处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要期望你的领导也会这样安排他的时间。问题越简单,就应该越少占用领导的时间,不要混淆最常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问题。有事最好事先向领导预约好会谈时间。
(2)凡事征求领导的意见。领导在被征求指导或意见时,很少会将问题推回给向他提问的人。他的意见可能并不富有远见,但是意见一旦给出,就可能成为一个限制条件。所以,如果你不希望领导的意见妨碍你的进程,那么就放慢决策的速度,或模糊观点,不要急于征求意见。
选择适当的时间以避免耽搁。不仅要节约领导的时间,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在错误的时候提出问题,他可能会拖延。
对于要征求意见的问题你要精心准备,这样能帮你迅速论及中心议题。在讨论中要先谈整体情况,再谈具体细节。从基本问题开始提醒他目标是什么,你目前已经做到哪一步了,以及你希望得到他哪方面的意见。
(3)给领导善意的提醒和帮助。领导有很多下属,需要作方方面面的决策。因此,如果你一味地催促领导作决策,他很可能会说“不”。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你应该这样做:
①提醒他上次会谈达成的意向;
②提醒他目标,而不是匆匆具体到内容和方式;
③提醒他以前因为没有及时决策而遇到的问题;
④迅速小结可供考虑的选择及你挑选这种方案的标准;
⑤告诉他你期望他做些什么:是通知大家一下或共同决策、共担风险,还是增加一个标准、重新审查方案;
⑥集中于你需要他帮助的那些事项;
⑦准备好事实和数据以避免可能的分歧,用表和图帮助他迅速了解情况;
⑧会谈后,书面小结他的决策,以确认达成的共识;
⑨决策一旦作出,不要在外评论。
(4)提出问题并能给出解决方案。领导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种有了点问题就推到他身上,而且无法给出解决方案或至少拿出几个选择意见的的下属。所以,在你向领导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问题抛给领导就坐等帮助了,否则几次下来,你就得收包袱走人了。
领会领导的意图
领导之所以重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他的一些紧迫的要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他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你的领导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他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给了你这个职位。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等。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领导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然而,有些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领导永远都会秘而不宣,但你在任职期间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
汤姆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心理医生,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他像其他人一样充满了雄心壮志,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时间后,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他甚至比前来咨询的病人更加满怀负面的情绪。他觉得老板给他的薪水过低,觉得老板不重用他,而老板对自己提交的升职报告一次都没有回复过。
其实,老板决定在下半年的集体会议上宣布提升汤姆为主治医生一事。然而汤姆并没有了解老板对他的期望,他不仅不兢兢业业地做事,还总是抱怨说:“再做下去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从早到晚都是面对病人的抱怨,脑袋都要爆炸了,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患者究竟要治疗到何种地步竟然是一群外行在制定标准,他们对治疗一窍不通,但我们却不得不遵守他们的标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汤姆的这些牢骚很快便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老板对汤姆的表现感到非常的失望,一直以来老板就对汤姆抱有很高的期望——事实上,汤姆的情况老板不是没有看到,但是老板认为,汤姆过于年轻,需要接受基层业务的扎实训练。但是,当老板听到汤姆的抱怨和牢骚之后,打消了尽快晋升汤姆的想法。
当汤姆再次得知没有晋升的消息时,他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工作倦怠者,最终他不得不离开这个职位。
了解领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我做的事是领导希望我做的吗?
如果领导最近希望提高利润率,你就不要忙着提升销售额;如果领导关心作好明年的规划,你就别一心忙着作年度绩效考评。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谁能清楚地回答出:“领导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他最希望我做什么?”做到这点的经理人,寥寥无几。
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要从表面现象去判断,也不要凭经验臆测,而是要主动多跟上司沟通。
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能干,更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担当大任,独当一面——不仅仅是企业的老板如此。实际上你的直接领导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也迫切地希望有更优秀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晋升,那要么就是领导想继续考察你,要么就是你做得还不够。如同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样,你的领导同样希望你做出更大的事业。这绝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事实。因为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大批更加优秀、更加成功的员工,组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你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和期望。
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注意一定的方法,讲究必要的技巧很重要。这类途径和办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主动询问是了解领导意图最直接的办法。在季节变换、任务变换、重大政策出台、重大任务来临、重点工作转移等时机,都要主动地请示、询问领导,看一看领导有一些什么考虑和打算,早着手,早介入,早知情。为领会好领导意图赢得主动权。
(2)从领导批示中领会。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材料后的批注蕴藏着领导许多有感而发的新思想,体现了领导对某一问题、某项工作、某个事物的看法,悉心研究领导批注中的思想观点,就能从中把握领导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有些下属对这一点认识不到,对领导作的一些指示、意见,不细心领会。这正是有的下属整天在领导身边转,却摸不清领导意图的重要原因。所以,下属对领导在文件上签署的意见、在材料上修改的内容,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作的指示,都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
(3)从平时言谈中捕捉。领导的设想、主张,有的是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通过言谈阐述出来的。作为下属,无论是与领导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还是和领导一块儿就餐、散步和闲聊,对领导的言谈都要用心记住,即使是平时的一些零碎的看法、意见,也要善闻其言,注意收集,为准确理解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4)从讲话材料中把握。领导在一个时期的决心意图,大都体现在一些重要讲话材料中。这也给下属领会领导意图提供了一条重要途经。下属一定要注意学习领导的讲话材料和研究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思想。
(5)从积零为整中综合。领导者定下的任何决心和意图不是一下子定型的,都要经历一个从萌发、完善到成熟的过程。这期间,领导的思想会在多种场合、各种时机通过言行流露出来。部属一定要做有心人、细心人,留心观察领导者的言行,注意收集领导平时一些零碎的思想和随口冒出的火花。长期坚持,积少成多,积零为整,联系起来分析,连贯起来思考,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除了必须掌握领会领导意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心领神会,切忌不懂装懂;二是要深刻领会,切忌浅尝辄止;三是要全面把握,切忌断章取义;四是要敢于创造,切忌生搬硬套。
了解领导是每一位下属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精通了这门功课,我们才能在与领导的交往中更为灵活,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很多身为下属的人不能了解领导的这种心态,将领导与自己看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认为由于两者之间立场不同而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心态实际上既无助于自己的进步,更无法与领导建立和谐的关系——它往往成为阻碍我们学习领导、与领导良好合作的严重问题。由这种心态产生的行为就是抵触、对抗以及抱怨与推诿,对个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每一个领导,由于他处在管理位置上,所以也更容易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想问题。每一个领导出外总是代表公司的形象出去的,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以公司职员的形象维护公司的利益。想想看,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们在多方面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事实是,每个领导者也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确实做到这些。
正因为每一个领导都对下属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每一个下属都应当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同时要学会从领导身上学习如何满足这些期望的工作方法。这既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保证我们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同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与领导的良好沟通关系,从而为我们在职场上的成功奠定基础。
  用声音增添魅力
声音的力量,足以改变世界。而且,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总是随我们自身的变化而变化。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自己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方式。在“魅力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中,有高达90%的人都认为,声音是一个人魅力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为什么我们容易信任那些优秀的新闻播音员呢?其中主要原因应该归功于他们声调优美、低沉悦耳、张弛有度的嗓音。他们绝妙的声音具有使听众不会轻易转移注意力的特质。仅有一副姣好的面容的播音员是很容易被湮没的。那些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播音员通常都有一副令人愉悦的、第一流的好嗓子。当然,他们也都是好的记者。但是假设这些人的嗓音是嘶哑刺耳的,那他们很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广播业中被淘汰掉。
在与领导交往中,要避免使用指导性语言。“指导性语言”若用得不恰当,或用得太多,就会变成“批评”,甚至是“找茬儿”,因为,指导性语言通常带有“上对下”的教训口吻,领导听起来就会不高兴。
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声音增添自己的魅力。在与领导交谈时要避免语言交流中的误区,是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从语调、语气等方面入手。
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同样,在不同的场合也应该运用不同的语气。
人不但有理智,还有感情。人们常常要流露出真情,而语调就是流露这种真情的一个窗口,愉快、失望、坚定、犹豫、轻松、压抑、狂喜、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都会在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表现出来。它不但展现着一个人的感情世界,也表露了他的社交态度。那种心不在焉、和尚念经的语调绝不会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
当一个人心理恐慌,便会表现出语速的异常加快,往往表现为说了许多话,其实内容大多不着边际,实质上也没有什么内涵,言词之间也会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漏洞。
平时多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让它们在沟通中为自己增添魅力。
其次,多使用敬语。
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
与领导交谈使用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领导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对领导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 问候型敬语
问候型敬语是与领导相见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表示尊重,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 请求型敬语
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领导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 道谢型敬语
道谢型敬语是指当自己在得到领导帮助、支持、关照、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而最有效的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
4. 致歉型敬语
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即是:“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
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领导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领导在心里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动听
平时,我们与领导交谈、交往的时候,大都希望自己能在对方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莫不讲究语言方面的技巧和修辞。语言的技巧,着重在“巧”字上。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对于日常的交际活动肯定大有助益。
要使领导与你交谈之后心情舒畅愉快,除了注意舌头的说话技巧外,还得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要给领导优雅的视觉形象,第二是要给领导悦耳的听觉形象。若要语言动听,让领导产生愉快的感觉,就要把握抑扬顿挫,注意气氛。适度把领导当成谈话的中心,使对方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领导明白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当然心花怒放。因此,语言要说得动听,要使领导感动,应该时时把领导放在谈话的主角位置。如此一来,领导会觉得人格受到尊重。
1. 正确把握说话的节奏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人,很少能够打动领导。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掌握好节奏的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给领导留下更深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无味的讲话中都会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我们发现平常人最多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与领导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交谈的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下属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领导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而你也会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会使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与领导交谈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要大声讲话。
2. 抑扬顿挫地讲话
我们在与领导谈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领导。如果不善于运用语调变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单调平淡,使领导反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驾驭语调的技巧,以便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说话效果。
(1)停顿与连接。说话中的停顿与连接是为表达语句的意义和层次、思想和情感服务的,与书面语不同,口头语的停顿并不完全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需要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则要连接。这一点应该牢记,但也不能生搬硬套。
停顿与连接在说话中起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六点:
①保证语意清晰明确,不使听者产生误会;
②强调重点,加深印象;
③讲究总说分说、起承转合,使内容有层次感;
④造成转折呼应;
⑤体现思考判断,给听众的领悟提供依据和时间;
⑥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象。
(2)重音。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显示语句语法结构的,位置比较固定,有一定的规律。强调重音可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恶等所使用的重音。逻辑重音是能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其具体表现较为复杂,应根据内容予以区分并把握。重音需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突出,二者必须有机地衔接和过渡,做到和谐统一。
(3)快慢。说话速度的快慢,与交际目的、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境情绪有关。一般说来,说明叙述时,语速稍快;抒情议论时,语速稍慢。紧张热烈时,语速稍快;在幽静庄重或沉闷凄凉的气氛中,语速稍慢。心情激动时,语速较快;心情平静或忧伤时,语速较慢。说话速度的快慢还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有关。一般来说,年轻人说话语速较快,老年人则相对慢些;地位较低或身份一般的人说话要快些,职位较高或身份显赫的人则相对慢些;活泼开朗、机智勇敢或鲁莽急躁、狡猾奸诈的人说话要快些,憨厚老成、沉着镇静或愚钝迟缓的人说话就慢些。
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
拼搏在职场,也许你是那个总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你经常觉得自己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总是满怀欣喜地盼望着评优、加薪、升职,可是这些好事却总是离你很遥远。每次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受到奖赏和升迁,自己只有辛苦的份儿,最多偶尔被领导夸赞几句……
是不是该回头好好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和领导说话的?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 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
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
如果你期望自己在领导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 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结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你和领导说话时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 说话忽快忽慢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和领导说话太快,领导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说话太慢,领导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研究,适当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之间,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在与领导说话时,应该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们的谈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口头禅过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与领导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一定会损失自己说话的形象。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
(1)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儿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
(2)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不规范的语言。
(3)耳听。播音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4)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大为反感。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
(5)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讲粗话是说话的恶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意识不到。如果和领导说话不自觉地说了粗话,那么就会给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比较有效的改变说粗的方法是,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其次讲话前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请别人督促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6. 小动作过多
可以检查一下自己,在与领导交谈时是否在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和领导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领导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扰乱,对你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
  与领导谈话,礼貌用语要用好
我们生活的国家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讲究礼数向来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语言是人们用来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更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一个人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修养。在包括工作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中,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礼仪形式,也是展示一个人品格的“橱窗”。
在职场中,要学会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首先就要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把礼仪作为你应该做的,形成工作中的一种日常规范,那样就会有利于你不断进取。如果不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想赢得领导的信任恐怕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作为下属,当见到领导时,应该主动和领导打招呼。如果距离太远不便呼叫,可用眼睛注视,当领导和你的目光相遇,点头示意一下就可以。近距离相处则可用礼貌用语招呼。另外,在平时和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更要时刻牢记使用礼貌用语,让领导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相反,若对领导不使用礼貌用语,则会让其觉得你缺乏修养,不懂礼貌。此外,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只有运用恰当才能让人感到舒服,因此要切忌用词不当。
杨威刚踏出校门时曾在一家贸易公司任职。一天,部门领导出去和客户开会开了很久,当时室外风很大,领导回到办公室时,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领导嘴里嘀咕着:“连午餐都没顾得上吃,饿得要死,还被客户刁难,真是快被气炸了!”杨威当时虽然也在忙,但是为了安抚领导,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辛苦了!”让杨威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像战败犬一样的领导,突然变成了斗鸡,生气地对他说:“什么辛苦了!你干脆来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干得不错’好了!你以为你是谁啊?”杨威听得莫名其妙,心想自己一片好心,怎么会被他曲解成这样?因此,他郁闷了老半天。
后来杨威才明白,“辛苦了”是上司对下属或前辈对晚辈才能用的慰问语,自己明明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菜鸟,却这样对领导说话,难怪满肚子气的领导听了之后会更生气。
如果部属对领导说“辛苦了”,大多数领导都会不高兴的,即使有些领导不会表现出来,也会在心里想:我辛苦了,那你这个做下属的干吗去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说才恰当呢?很简单,只要多加一个“您’字,整个句子的语气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虽然“辛苦了”和“您辛苦了”这两个句子意思完全相同,但是传达出来的意义和语气却是截然不同的。“您”就字形的含义来讲是“心上有你”,一开口就显示出了对领导的尊重。
下面是利用礼貌用语帮助你提升在领导心目中地位的几条极为实用的经验:
(1)不管在公司内外,只要领导在场,离开时一定要跟领导打一声招呼,说一下类似于这样的话:“对不起,我先走一步了”“再见”。
(2)在公众场合遇见领导,别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只需礼貌地说一声“您好”就可以了。尤其注意不要嘘寒问暖地跟领导说个没完。
(3)如果领导受邀并参加了你的派对或你举办的活动,一定要当面致谢,并送个小纪念品以示谢意,哪怕是一张纪念卡。
(4)如果前一天领导请你吃饭了,第二天见到领导时要再次致谢。
(5)当领导坐着时,你从领导身前经过,一定要说“不好意思”或者“对不起”来表示一下你的歉意。
(6)当领导派发红包时,应及时拆开来看看,无论多少都要立即向他表示感谢。同时记住,不要把所得红包的金额告诉周围的同事,因为领导把红包包起来可能是一种不公开的奖励方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选择另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如节日时向领导送上一张贺卡或者一束鲜花等小礼品作为答谢。
(7)在工作中的酒会、宴会上,举杯前要先等着领导,只有等到领导举杯了,你才能举杯,或者你可以举杯敬领导。切记,千万不要拿起杯子一句话也不说就一饮而尽,那样领导会以为你对他、对工作或者对公司有什么不满。
说服领导要遵循的原则
除了下属和客户,领导也应该成为我们说服的对象。例如,领导不了解实际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时,作为一个人有责任心的下属,应该提醒、说服领导。这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
由于地位、职务的差异及隶属关系的制约,下属说服领导必然不像说服客户和下属那样容易。只有善于把握上下级关系的特殊性,采取得体的口气、恰当的方式和高明的技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清朝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言语。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纪晓岚说:“臣领旨。”乾隆问道:“你打算怎么个死法?”纪晓岚答道:“跳河。”乾隆说:“好吧。”
乾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司赏识一个人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